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消费 石家庄市

一、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总体状况及分析

文化消费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其精神文化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的总称[1]。为了了解当前石家庄市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真实情况,笔者于2012年1月和2012年6月分别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七所高校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调查。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17份,回收率为94.1%;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5%。在129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533人,占总人数的41.2%,女生761人,占总人数的58.8%。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326人,占25.2%,县镇的学生514人,占39.7%,农村的学生454人,占35.1%。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使用了spss15.0软件。

(一)总体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月均消费水平在300-800元。其中,月均消费水平在300-500元的大学生占52.02%,500-800元的占23.71%,800-1000元的占5.78%,高于1000元的占1.73%,月均消费低于300元的占16.76%。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适中,但个体间消费水平差异日益显著。

(二)消费结构状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用于学习与生活等基础性消费最大;大学生购买衣着等生活用品的消费在各项支出中所占比例最高;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的消费也较大,在各项支出中位列第二;人情消费、通讯消费、恋爱消费等关系消费也在大学生总体消费支出占有较大比重。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用于各种考试的消费在不断增加。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考证、考研及各种就业考试如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22.75%,在各项支出中位居第四。

(三)消费观念分析。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期待更多地体现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上。在未来的生活取向选择方面,仅有2.89%的大学生定位在物质消费之上,57.8%的大学生认为更应注重精神需要,39.3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兼顾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同时有现实的愿望。

勤俭节约虽然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认同,但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有19.6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超前消费;17.34%的大学生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超前消费;63.1%的大学生认为在家庭承受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超前消费。仅有9.83%的大学生有明确的消费计划,11.56%的大学生有大概的计划,而78.61%的大学生没有计划。

(四)消费方式分析。

在购买各种文化消费项目或服务时,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品牌意识,比较注重消费项目的质量。

在实际的文化消费行为中,绝大多数(87.86%)的大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消费偏好购买商品,9.83%的大学生表示会受同学或者朋友的影响,1.73%的大学生仿效社会多数人的做法,仅有0.58%的大学生表示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而产生购买行为。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突出问题的探讨

(一)依附性消费与超前盲目消费的矛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高消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有17.34%的大学生完全认同超前消费,仅有15.03%的大学生没有过超支现象,常超支的占5.2%,有时超支和偶尔超支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9.77%。当问及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同时,不少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二)消费维权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消费中遇到不合格的商品时,有36.42%的大学生会找到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但在协商无果时只有4.62%的大学生表示会投诉;自认倒霉的大学生高达63.58%。如何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消费知识,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

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的文化消费,仅有1.73%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26.59%,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大学生比例为21.39%,过半(50.29%)大学生对此持模糊态度。不难看出,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消费不是很满意。

(三)文化消费审美能力不足。

消费既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也是享受美、充实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对大学生消费审美原则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最为赞成的审美原则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60.69%);其次是“符合人性的”(15.61%);再次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12.14%);最后是“与自然相和谐的”(11.56%)。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实际的审美能力还不足,存在很多消费审美误区,出现消费审美认知与实际消费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如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哈韩热”、“追星热”等现象;追求低级的官能刺激,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满足其虚荣心。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

高校要坚持以为指导,提高思想认识,从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牢牢抓住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激发大学生高层次的、优质的文化消费需要。尤其要建设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闲暇时间用于接受继续教育、发展智力、从事有益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把文化消费的重心放在个人全面健康发展上。

(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消费教育。

必须进一步改革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将消费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并使消费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常规化。当然,消费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如开设一系列关于消费问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到消费场所参加“实战式”体验练习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消费能力,使他们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的、高尚的、值得追求的,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等等,从而抵制炫耀消费的诱惑,改革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走出消费的误区,不断优化大学生文化消费价值观。

(三)构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共同体。

首先,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子女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使家长胸中有数,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其次,家庭要坚持“适度供给”原则。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同时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不能一味满足子女摆阔浪费、挥霍无度的要求。再次,从社会角度看,最主要的是加强社会文化产业的建设。一方面社会要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和健康的文化服务满足青年人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广泛宣传这些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消费教育,坚持主旋律教育和消费价值取向、审美价值取向教育,批判那些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后,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消费品位。

总之,大学生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2]。大学生文化消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学意蕴,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把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弘扬核心价值主旋律,把握先进文化主基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途径探讨——基于文化消费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4.

篇2

【关键词】女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 问题分析

一、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

中国的女大学生是在特殊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突破了传统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开放超前的消费观念,具有独特特点。

(一)消费构成多样化

女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多样化,有学习、饮食、服装美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近年来组成比例一直在变化。伴随着“考证热”在各高校的兴起,就业中性别不占优势的女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甘心对考证高额投资,对于服装美容也更重视。

(二)个性化与从众并存

女大学生正值青春,个性洋溢,具有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这是她们的主观努力方向,除了特立独行的个例,大多数女大学生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渴望群体的接受,因此其消费尽显个性却又趋于一致。比如:发型上卷发的流行,以瘦为美等。

(三)易入消费误区

女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免会因小事情绪波动,同时又有较强的虚荣心,因而在其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情绪化、攀比炫耀心理以及过度消费。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女大学生心情不好就会购物,有些女大学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四处借钱。

(四)缺少理财观念

不少大学生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注重人清消费,过生日、得奖学金、当选学生干部,都要请客。恋爱消费、手机通讯费等有多有少,有的支出过多,令人惊讶。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限额都会超出计划范围。

二、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的影响

女大学生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依赖群体。其独特性必然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的需要。当代女大学生较低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目标,所以消费趋于高水平和多元化。

(二)家庭的影响

子女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家庭的影响潜移默化。家庭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组成,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消费水平就高一些;二是家庭成员消费行为,会被当做参照物进行模仿或对比;三是家庭在女大学生的社会成长过程中,会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四是家庭的变化会对女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三)学校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授教,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很容易受到宿舍、社团等群体影响。群体思维影响下,难免使消费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逐渐趋向于形成相同的消费观念。

(四)社会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变化的冲击,并在中西方消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困惑,不易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偶像效应、名人效应在学生群体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女大学生也不例外。

三、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推动女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她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必须通过各方的努力。

(一)注重消费心理的培养

既要要培养女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良好地心理素质,还要培养女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困惑、烦恼和忧虑,还易受到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各种消费观念冲击,会使得她们在短时期迷失了方向,但是通过消费文化影响和自我调整,不断培养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家庭消费合理性

当代女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女,有关报告表示,独生子女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降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程度和生活方式,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女儿要“富养”,但只不是物质的富。父母要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习惯,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过度追求名牌,同龄的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一些,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适时的引导女孩的消费行为。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幸福感,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幸福感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应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开设消费心理课程和理财课程,进行消费心理和消费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和理性的思想含量,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为当代女大学生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外部保证。

(四)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

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当代女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要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就必须从各方面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既要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和思想的引导,又要加强对政府官员消费方式的监督,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积极组织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比如观看社会纪实片,去落后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这些途径,改善社会上不良的消费环境,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带动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年平均购买水平多集中在300元以下,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以沈阳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为例:在沈阳市大学生中,有38.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以下的体育消费;34.4%的大学生进行过100元~300元之间的体育消费;仅有14.5%和10.6%的大学生分别进行过300元~500元之间和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沈阳市大学生参加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体育图书)的总支出明显高于参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的总支出。在体育实物消费过程中,运动服装的消费占总支出的43.5%、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3%、体育图书音像制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9.07%。然而,在非实物型体育消费过程中,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花费占总支出的7.81%,体育健身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8.42%。这说明高校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型消费资料为主。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而言,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形体健美、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的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动机并存的特点。近些年,尽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已经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消费心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多数大学生仍然不愿意把更多的钱投资在体育上。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1.通过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体育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实物型产品与体育劳务型产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基于态度、动机和购后满意度三个方面来从大学生心理层面研究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1)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对策

消费态度改变的意义在于增强消费者的积极态度,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消费态度。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本文认为,要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必须从实际入手做好以工作:第一,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大学生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从而使广告的产品信息能够创造一种“心情”,与大学生共同分享,以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个人的态度是概念、信息、习惯及动机的组合,受实际经验而改变,广告推销的目的正是要使这种组合发生改变。在行销时,体育产业部门必须确定大学生消费群体对特定体育产品的态度;若他们对体育产品产生不良印象时,则应致力于怎样使他们改变原来的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希望认识及感觉因素能够保持一致,只要改变个人的认识或感觉因素,则个人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能够与大学生消费者“心情”产生共鸣的体育产品信息就会提高他们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第二,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第三,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第四,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鼓励大学生参与、尝试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或产品,为进一步扩大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

根据动机的定义我们可知,动机可以引起个人的行为,并且使得该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标。本文主要以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认知理论为依据,提出一些对应的激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对策。这一理论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构成人类动机作用模式。弗洛姆认为,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Fi表示进行i行为活动的力;Vj表示j成果所具有的诱发力;Eij表示i行为是由j成果所产生的期望强度。这里诱发力V是对特定成果的情绪指向,意味着个人对特定成果爱好的强度,期望E是预测特定行为在形成特定结果时的信念。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的行为。据此,在大学生产生体育行为之前,应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来诱发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而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第一,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适度定价。满足大学生消费者的求实、求廉的动机。第二,针对大学生消遣娱乐的动机,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第三,针对大学生的求新动机,做好新兴体育项目与产品的宣传与开发工作。

(3)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顾客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让渡价值,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改进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员工价值和形象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总价值。二是通过服务与销售网络系统,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精神与体力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体育消费者满意度的实现,只有不断地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满意程度:第一,对体育产业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既能提高体育产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逐步建立体育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二,通过科技创新、丰富体育产品的品种、提高体育产品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等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第三,逐步完善销售与服务网络系统,减少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以及精力的消耗,从而降低总成本,增加顾客的让渡价值。

2.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对策

外部环境与消费者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外部环境同样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或阻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1)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根据消费行为学理论,校园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是指不占主流的或某一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可以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与主体文化共通的价值观念,还包括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每个亚文化群体都有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成员往往与其发生认同。一般认为,亚文化对其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它赋予个人一种可以辨别出来的身份。因此,在对文化与消费心理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亚文化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据调查,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关键要素,搞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提出下面一些对策,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第一,定期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摄影展览会以及体育论坛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建设。第二,针对大学生喜欢户外活动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第三,组织大学生观看大型的体育赛事,并且定期的组织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管理

在一项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权益问题的调查中,有近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受过侵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比较混乱。这就需要加强与完善体育市场的管理,规范体育市场的秩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个工作。第一,必须加强依法治体的实施力度,营造一个具有公平、公正竞争环境的体育市场。第二,要提高现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引进新型管理人才。第三,建立体育健身评价、调整、创新与服务体系。第四,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落在实处。

(3)加大对校内体育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校内体育场馆的缺乏是阻碍大学生进行劳务型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就必不可少地要扫除场馆设施不足的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下面几个对策:第一,提高高校有关领导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体育场馆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设施,通过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它也可以为学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高校应该把体育场馆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力度。第三,加大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

参考文献:

[1]张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王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黄各非: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4]冯丽云:营销心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5]程士安:消费者洞察[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6]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3

[7]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8]李萍等: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9]李朝晖等:四川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9

[10]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论文

[11]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2]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理性消费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管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基本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过度,整个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制度随之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高等教育由以前国家全部负担逐渐部分走向市场,高等教育费用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断上涨,个人所负担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变通家庭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的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无法承担基本的教育费用。因此当前研究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是一件对社会和对高校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仔细的思考,我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2)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其标志是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恩格尔系数降至41.9%。

(3)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4)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现代大学生都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

2.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其它的方式的经济来源。

(2)务实与经验相结合。新学子调查课题组在对大学价值取向的调查中列出了11种在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和理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大学生的消费还带有明显的经验性。这些经验有的来自与父母,有的来自与集体生活或是自己已往的消费经验。

(3)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主要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2.大学生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导方向是健康的,但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不管孩子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结果是一部分同学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思想和学习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成天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3)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

(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

(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因特网,因为互联网信息的多样性和快捷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

(1)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一定要注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2)整改学校周围的消费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学生的消费环境主要是学校内部和校园的周边,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①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周围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那么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要具有长远意义。

3.家庭教育

(1)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2)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积累消费经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意积累消费经验。

(2)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在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

(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关键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消费来源单一、务实与经验并存、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开放性和消费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瞬息万变的发展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来不良文化因素的诱导和社会媒体炒作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宣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5,(1):76~78

[2]卢思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62~65

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消费

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探究的概览

1.1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1.1.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

1.1.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1.2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1.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结合其他有关调查可以看出,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简陋和大学生缺少余暇时间,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约35%)由于家庭经济制约了其体育消费。值得注意的是39.4%的同学把缺乏课外体育指导视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可见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经济基础对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2学习压力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校扩招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1.3.3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

1.3.4消费品价格与质量对体育消费影响。由于大学生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要素。

1.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途径。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的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部分为福利性和低水平消费,这与大学生群体尚无稳定的收入,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有关。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消费也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多的学生现在开始愿意购买门票观看比赛,学习新兴的体育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80.8%的学生愿意增加其在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通过交流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结论

2.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消费时间消费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2 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2.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3建议:

3.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

3.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3.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4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5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体育选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2]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3]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消费;现状;消费教育内容;载体

消费教育起源于国外,国内的消费教育研究历史不长,内容也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的消费教育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院校中研究消费教育也和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教育有联系。

一、消费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消费教育的内容

对于消费教育,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实践过程,但是对消费教育的概念理解为: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向被教育者传授消费知识技能,培养合理地消费观念,树立消费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1]消费教育的内容包括:消费经济学常识教育、消费观念教育、消费技术教育、消费习惯和方式教育、生活质量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信贷消费教育、消费决策教育、消费者组织教育、消费法律法规教育、中国消费思想史、中外消费比较,等等。[2]

2、消费教育的途径

在我国,消费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途径。

社会上的消费教育主要是针对成年人进行的,或是利用各种传媒手段针对如何维权进行的引导和教育,或是消费者协会组织的教育咨询活动。

家庭教育都是在子女未成年前,由家长或其他长辈担当教育者的角色,是没有计划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虽不正规,但是历时时间久,教育的影响作用较大。

学校教育算是正规的消费教育。在美国,中学和大学开设消费教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国内,消费教育还没有得到普及,在大学除了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消费经济学这类课程,其他专业学生都没有对消费教育这类课程的接触。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与消费教育现状

1、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主义倾向。消费行为的产生是离不开我们日常生活,这是一种崇尚和追求满足自己和对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3]。2010年-2012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0DZZ056)“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研究”项目组,对辽宁省内6所高校19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2.3%的大学生盲目追求和依赖名牌;5.2%的大学生重视物质消费的享受,忽视精神消费。这些表现显然是受社会上消费主义之风误导,但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扭曲也是重要原因。

(2)不正当消费观念的形成。大学生是新生代的消费主力军,消费观念的正确性是比较重要,比如自主的选择消费、注重精神文明消费,能够快速接受新颖的消费方式等。但是若以健康、科学、可持续,作为良好消费观念的评价,大学生消费观念上存在的不良消费观念与行为就是,过分追求前卫个性,过分重视享受消费,不再注重节俭,缺乏合理消费理念,实际消费往往超出自身承担或者家庭承受的正常范围。在今年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消费比重在逐渐减少,与此相对应的在休闲娱乐、旅游、社交通讯、网络、恋爱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消费在群体的影响下有从众心理,比如“考研热”、“考证热”、“租房热”等等消费潮汐现象,这也充分显示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缺乏理性。

(3)消费两极分化。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支出主要来源于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亲友资助。虽然针对贫困生有“奖(奖学金),贷(助学贷款),助(政府助学金)和补(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但是特殊困难家庭的难处,有的超出常人的想象,一部分特困大学生消费水平只处在“温饱”线上。相比之下,大学生群体中也客观存在着“高消费一族”,他们的月生活费在千元以上水平。这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消费不加限制,学校对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两级分化也有很多消极影响。

(4)消费技能和维权意识缺乏。大学生生活范围小,商品消费信息比较闭塞,消费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的消费本领往往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零星获得,对消费陷阱更是认识不足,面对侵权事件既缺乏防范意识又没有补救措施。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上当受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这就恰恰需要系统的消费教育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

2、大学生消费教育现状

大学生消费教育基本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一些课程也仅仅限于相关理论传授,没有针对大学生实际需要而专门设置,只是从面向全体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的一些泛泛的常识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只是一味强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缺乏关于消费方面的引导,难以满足教育对象对系统消费教育的需求。

三、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实施

1、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内容

(1)消费观念教育。消费观念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生基本都已年满18岁,消费观念基本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想要改变属实不易。但是消费观念是消费技能学习和消费不良行为矫正的基础,重要性不容忽视,客观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耐心引导。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可以从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不良消费观念表现;不良消费观念矫正;健康消费观念示范等方面入手。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状况 消费来源 消费结构 消费文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篇8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高校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现状和消费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大学生在注重休闲体育心理功效的同时,对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也极为看重;山西省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能力不能满足其对休闲体育的要求;完善休闲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将对休闲体育在山西省高校的传播与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旨在正确认识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特征,引导其休闲体育消费行为,为促进这一特殊群体领域形成健康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西省 大学生 休闲体育 消费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01—04

基金项目:山西省社科联2012 年重点研究项目,编号:SKLZDKT2011053。

作者简介:杨志栋(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 研究目的

休闲体育(Leisure Sport)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1]。高校体育的目标应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而休闲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构筑和谐的校园文化举足轻重。KRAU(1984)和SKELYL 在(1996)提出:人们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闲的潜在资源[2]。这说明,判断休闲体育的标准,并不是参与者的活动方式,而是他的心态。如果参与者是以一种追求自身体验的积极心态去参加体育运动,那么,即使是再激烈的项目,对他而言也只是一种休闲。反之,如果参与者是在外因的迫使下参与活动,那么,哪怕是最轻松的体育项目,对他而言也不是休闲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体育与休闲的结合,是国际大众体育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它使体育不再仅仅是人们健身的一种工具,更是人们调节心理与情感的一种玩具,对于体育走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成为人们维系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比较学业繁重的初、高中学生,大学生们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显著较多,可利用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健康的娱乐方式和体育活动去丰富自己的余暇生活, 使之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一个大学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强调运动竞赛,许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休闲个体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毕业后的传承。体育课外活动辅导也由于经费、场地、师资等原因很少开展,即使有也大多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大学生健身养心、娱乐等功能,学生也没有太大兴趣参与。

本研究拟通过对山西省三所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正确引导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消费行为,认识其体育消费特征,以及促进这一特殊群体领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这三所高校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共计847 人(男生487 人,女生360 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山西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307 人,中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237 人,太原工业学院学生303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的论文及休闲理论、社会学等参考书目。

2.2.2 专家访谈法

访谈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体育学专家学者、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会长、会员以及经常参与休闲体育的普通学生。2.2.3 问卷调查法

2011 年10 月至11 月期间,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等三所高校,发放《山西省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调查问卷》, 共计1000份, 责成专人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回收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47 份(男生487 份,女生360份),问卷有效率为84.7%。

2.2.4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1.0 计算机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采用“裂半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休闲体育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每月生活费在300 至1000 元之间的大学生比例占到了调查对象总数的85.1%(见表1),而“家里提供的生活费”是62.6%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经费来源,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手段挣钱来进行体育消费的比例是31.6%。这反映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费用。

而在“你是否愿意花钱去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这个问题上,选择“否”与“不确定”的学生占到了66%的比例(见表2),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学生一则不愿意花钱从事体育休闲活动,二则对花钱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态度很犹豫。

在“多久参与一次休闲体育活动的消费”选择上,“一个月消费一次”、“几个月消费一次”以及“很久才消费一次”的比例占到了近80%,这直接表明了大学生对休闲体育需要花钱进行消费的真实态度,那就是消费极少或者几乎不消费(见表3)。每个月用于休闲体育消费的金额,“几乎没有”与“100 元以下”的选择人数也占到了80%以上,对于那些父母所给生活费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讲,休闲体育消费的支出显然是有些奢侈。

在如何看待和认识休闲体育上,“舒缓压力的好途径” 是大学生们的第一选择,这也证明了在大学生看来,休闲体育对其心理健康促进具有良好的影响(见表4)。国外学者Bedar 和Ragheb 的研究表明,休闲时人们期望获得的体验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1)心理上的:自由感、享受、参与、挑战;(2)教育性的:智力挑战及获取知识;(3)社交性的:与他人的良好关系;(4)放松性的:从压力及疲劳中解脱;(5)生理性的:健康、健美、体重控制与康乐;(6)审美性的:对优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反映[3]。而我国学者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表明, 休闲体育具有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促进人的正面情绪效应、有助于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感和解放感、有助于增进“我们关系”,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的能力,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等六大功能[4]。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 面对学业以及就业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群体对渴望参与休闲体育的心理需要程度完全符合本次调查研究的预期。

而在题目“休闲体育消费后的感受”问题选择上,“心理轻松愉快”、“身体舒服”、“忘记烦恼”这三点是大学生们的主要选择,在证明大学生更看重休闲体育对心理有积极良好影响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非常认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见表5)。体育本身的健身功能普为人知, 进行适当的锻炼会让自己的身体感到比较舒适, 而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太多的竞争性与对抗性, 所以运动者基本会以比较适中的运动量进行锻炼。

目前,我国法定的节假日大约有114 天,而在校高校大学生再加上寒假、暑假,大概有170 多天的假期,由于他们学习时间具有很大的机动性, 因此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将会更多,在拥有了比较充裕的业余时间之后,大学生如果能比较长时间的坚持进行休闲体育, 身体机能和体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显然可以预见。

3.2 休闲体育消费项目与场所从“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体育活动费用或门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运动器械(见表6)。这个研究结果与先前学者们关于大学生学校休闲体育的众多研究结果颇为相似。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 对某些体育项目与体育明星的迷恋可能致使他们会经常购买相关体育活动门票或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相关的运动器材。而在购买运动服装这项上,即使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也可能会消费一定数额的金钱,因为现代的体育运动服装已经并不只限于运动时穿着, 而是一种时尚休闲的标志,在大学生看来甚至是更为主要的因素。

在调查结果中也显示, 大学生最希望休闲体育场所拥有先进的设备,集各项休闲体育设施于一体,其次是能够提供免费的运动指导(见表7)。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矛盾,毕竟各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免费或者低消费的休闲体育运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如果到社会上进行休闲体育消费,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还达不到。

在休闲体育场所中, 存在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是活动场地少、设施破旧、种类不够多以及服务不到位。在这个选项中,主要反映出大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设施的不满意态度,这也是“供需矛盾”的一种现实反应。由于受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山西省许多高校在校学生每年逐步增加,但是体育场馆等硬件设施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到与学生数量应该达到的数量和标准,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陈旧、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在校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甚至是正常体育课教学的需要。

资料表明: 我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 个,其中隶属于学校系统的有413583 个,约占67.)17%。说明了我国学校系统体育设施拥有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而在学校体育设施中,高校拥有12762 个,仅占到3.)86%,说明了高校体育设施拥有率相当低, 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在笔者调查的三所高校中,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网球场地等经常在下午学生下课后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 几拨学生轮流共用一个场地进行活动的局面经常出现。

体育场馆等基础性设施是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条必备件, 一个学校硬性体育设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校学生参与休闲体育人数多少及活动的质量, 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场馆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加大和改善体育场馆,为保证体育教学和在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3 影响休闲体育消费诸因素

在“大学生不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原因”调查中,可以看到,将近60%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间多”。可以认为,这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选择经济条件不允许和无适合场地或找不到场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28.2%和25.7%。(见表8)

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与休闲体育场所, 对其认识与选择休闲体育项目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在学校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和“希望学校组织更多的休闲体育活动” 这两个因素让74.1%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有效激励和促使他们参与到休闲体育中(见表9)。

休闲体育的文化价值在于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平衡以及自我实现的发展,这是体育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当人通过自己的意志去设计、掌握或运用某种手段和方法来使自我的身、心获得同步发展;当人们去参与一种旨在使自我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提高, 并同时满足了人的归属本能、自尊本能乃至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本能需要时,我们便说:他参与了体育。他占有并实现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 休闲体育是在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享受和发展需要。那么在高校中的休闲体育文化,应该是一切休闲体育现象和休闲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休闲体育生活和休闲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 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如果能形成一种休闲体育文化氛围的话, 那么生活在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将会极大地受到休闲体育文化的影响,那么自然而然地,休闲体育也将会在大学校园中兴起和不断发展。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造成的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断增多。因此大学生需要休闲娱乐来体现其自身价值,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和舒缓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而高校休闲体育的超脱的、非功利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广大学生回归自然、释放本能的心理渴望,可以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有机融合的目的。高校休闲体育是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为此大学体育非常有必要开展休闲体育,使在校大学生在充满喜悦、和谐的气氛中,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休闲体育纳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4 结论

(1) 山西省高校学生对学校休闲体育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较高, 普遍认为参与学校休闲体育可以对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休闲体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是其选择休闲体育最为看重的功能,其次是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

(2) 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支付各种体育活动费用、购买门票、运动服装及运动器材等方面。目前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 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影响山西省高校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能力不足、学习或其它活动占用时间较多以及学校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其进行休闲体育的需要。

(4) 山西省高校中目前还没有形成让学生们自觉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文化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瑞斌,邱萍.成都市高校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300-302.

[2]. Chrisotpr. R. Edginotn,etal.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M].1998:2-29,32-41.

[3]. Beard.J,C.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Leisure.Research.,1980(12):20-33.

[4]周毅刚,刘晖.休闲体育的心理功效[DB/OL].http://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15048838.htm.

[5]高玉敏.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7-48.

[6]许杰,孙继龙.中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J].四川体育科学,1999(6).

篇9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5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所以,体育消费日渐凸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体育消费已经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体育产品,高校的体育管理者,要时刻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合理地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了解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消费结构主要以实物为主,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体育音响以及报刊等,这一类支出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这三者分别占据总数的43%、17.6%和12.4%。

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时间支配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双休日中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今的大学校园,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是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支配不合理,有26.5%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打游戏,13.8%的学生选择逛街游玩,9.2%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寝室睡觉,而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只占据14.8%(见表1)的比例,这样的比例分配对体育消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频率的调查,许多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薄弱,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调查显示,学生没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占29.1%,每周参加3―4次的学生占9.2%,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占46.9%,甚至还有14.8%的学生除了正常的体育课外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见表2)。这种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的现象,更加影响了体育消费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主要有受到同学影响、爱好体育运动、消遣娱乐、锻炼身体、求新攀比等方面,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并不在意体育消费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没有把体育健身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体育消费意识淡薄,这一部分人群可以说是体育消费的潜在力量,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调查中显示,会有29%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兴趣,这就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许多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另外,体育消费也已经成为交际和学习的需求。在大学校园中,每个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个性也大不相同。在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已经多样化,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是为了掌握运动技术,在促进学生体育消费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们运动技术的学习。在体育用品研发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使更多的人群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良性的体育消费观念。有许多学生不进行体育消费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是由父母承担,没有多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以上诸多原因都直接制约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三、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用来描述人的内部活动,行为活动描述的是外部活动,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行为的发生来源于消费者的愿望,内心会体会到消费的需求,产生购买的兴趣,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了解,形成一定的购买欲望,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购买动机的差异性,每个体育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表现不同,但是依然有规矩可循,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之后,得到消费者消费的规律性,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由刺激产生的,包括外界的环境也包括消费者内心的刺激因素,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最终产生消费的行为。

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然性

我国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经历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大学生体育消费已经成为必然。

1.消费资金有所依附。现代的大学生,资金收入基本没有,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基本都是由父母承担,所以在体育消费方面无所顾忌。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拥有独立意识,通过兼职、家教等工作赚取生活费用。他们在没有步入社会之前,对资金的运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对金钱意识也不强。所以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些,身边的消费环境也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2.个性化的一致性。大学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新一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的释放,学生每天都生活学习在一起,行为表现上存在着一致性。在消费方面,大学生希望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又希望得到周围群体的认同,所以学生们的消费选择比较统一,爱好相对来讲比较集中,年轻人比较热衷于体育锻炼,是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主要消费对象包括服装、球类、健身器材等。

3.消费观念意识强。大学生同时存在青春的激情与文化的理性,对于周围的新鲜事物关注得非常密切,对浪漫、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愿意挑战新鲜的事物,能够跟上时尚的潮流,不乏功名利禄却又愿意付出。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当中,一部分比较富裕,甚至有一定的收入可以独立完成学业甚至还会有一些积蓄,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完成学业,不论用什么方式,大学阶段就是支付财富、获取知识的阶段。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观念都比较前卫,其消费水平接近于社会上的职业群体,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层次的体育消费中去。大学生的梦想丰富多彩,视野比较开阔,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触远超过同龄人,所以即使经济能力有限,也不能阻止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发生。

五、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建议

1.加强健康引导。学校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领悟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

2.建设训练场地。高校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修建体育运动场馆,学生的消费观念与学校是存在紧密关系的,高校的体育管理者要大胆改革和创新高校体育相关制度,对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合理运用,创建良好的训练氛围,通过多方面对社会进行筹资,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到高校体育消费。

3.实施促销合作策略。高校与体育生产厂商有效合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进行体育用品促销活动,积极传播产品信息,真正地把体育产品带到同学们眼前,结合体育产品的个性特点挖掘其独特的魅力,通过有效的促销形式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

4.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与自身获得的保健、健身、恢复等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校园以及日常的教学中,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高校要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技能培养,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可以增加学生们未来走向社会后的体育消费。

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高消费的群体,大学生摆脱家庭的束缚,离开了高中时代繁重的学习任务,有许多闲暇的时间供其分配。目前,许多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运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许多学生把课余时间用来睡觉、打游戏、逛街,很少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逐渐形成了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所以在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之前,要正确地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方面,都应该合理运用,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手机依赖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问卷调查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逐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成为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由于其发展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手机也日益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并且因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给大学生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大学生手机依赖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借助石河子大学商学院300位学生的调查样本数据,在全面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对矫正大学生手机使用不良行为,消除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设计

本文选择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型、生源地)、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手机品牌选择、价格、购买手机关注要素、手机使用功能、经常浏览的内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每月消费金额数、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课时间使用手机频率、手机没带或没带的负面反应)以及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和消除大学生依赖的对策建议等内容。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为了保证貂蝉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以学院每个专业的学生总数作为基准,设置样本框,然后在样本框内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1份,剔除21份无效问卷,获得300份有效问卷。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审计学和统计学分别获得有效问卷数为38份、58份、62份、67份、43份和32份。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采用格朗巴哈α系数和Cuttman分半信度系数检验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情况调查问卷的信度,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分别达到0.7835和0.8124,通过显著性检验。然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问卷相关因素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45%,超过80%的标准,即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衡量采用每月消费金额数、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上课时间使用手机现状、手机没带或没电的负面反应四个指标进行衡量。因此,接下来本文通过上述四个指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就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时间看,300位被调查的大学生当中,手机使用时间选择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大学生人数分别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4.7%、25.3%、43.3%和26.7%。即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一般在3个小时以上,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相对较长。

其次,就大学生每月消费金额数看,调查问卷将大学生手机每月直接消费划分为50元以下,50~100元和100元以上三个层次。各层次对应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88人、152人和60人。即大学生每月手机消费水平主要在50~100元之间,总体来说大学生每月手机直接消费水平偏高。

第三,就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频率来看,根据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有89位大学生表示其在上课期间经常玩手机,有181位大学生表示其在上课期间偶尔玩手机,仅仅有30位大学生表示上课期间从来不玩手机。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习惯。

最后,大学生手机没带或没电的负面反应来看,本文中,大学生手机没带或没电的负面反应采用用“手机没电、没带或停机时,是否会有焦虑感。”这一问题进行衡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300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位大学生表示当自己手机没电、没带或者停机时,会感到非常焦躁,有115位大学生表示会焦躁,有53位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感受一般,仅有43位大学生表示当自己手机没电、没带或者停机时,不会或者非常不会感到焦躁。因此,总体来说目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高,并且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也已经逐步显现。

四、大学生手机依赖负面影响调查分析

上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现状,并且手机依赖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本章节重点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下降,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养成惰性思维,冷落现实人际交往,造成不诚信现象频发,责任感淡薄以及养成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等。因此,论文通过检验大学生手机惰性与上文提到的大学生手机惰性的负面影响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水平,来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实证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成绩下降、形成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不诚信现象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冷落现实人际交往和责任感淡薄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养成惰性思维和形成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程度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其众多负面影响的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形成惰性思维(0.860)、形成不良学习习惯(0.517)、冷落现实人际交往(0.462)、形成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0.372)、学习成绩下降(0.261)、责任感淡薄(0.179)和造成大学生不诚信行为(0.115)。即首先,大学生“一遇到问题,就通过手机搜索答案”的学习方式造成大学生养成惰性思维和不良的学习习惯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大学生长期通过手机交流,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当中,造成大学生冷落现实交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人与人的距离的问题也明显显现;第三,大学生因手机使用消费而造成的学生从众消费、及时消费和攀比消费等心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也已经养成,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在社会中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最后,大学生因手机依赖造成的不诚信问题和责任感淡薄的问题虽然尚不严重,仅在少数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但是可以预见其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范围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呈现出逐步扩大和加深的趋势。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商学院300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每月手机消费较高;课堂期间养成玩手机的习惯以及手机没带或没电时,会感到焦虑等手机依赖现象。并且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已经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成绩、诚信水平、社会责任感、消费习惯以及人际交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规范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迫在眉睫。而要想有效消除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大学生自身、学校、家长以及政府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严格控制自己手机使用的时间和费用,坚决在课堂上不使用手机,积极参加面对面的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学校应该规范学校课堂纪律,提升老师上课质量,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家长应该鼓励子女积极参加面对面的文化活动,时刻关注子女的动态,并协助老师帮助学生消除手机依赖的问题;政府则应该加强垃圾短息管理和加大手机游戏监督力度等。

参考文献

[1]夏领婕.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影响――以武汉两所高校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3]黄玉莉.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