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概况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资源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资源概况

篇1

[论文摘要]:针对资源整合矿井通信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矿井发展和安全生产需要的现状,在运用新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勘测,优化线路敷设,实现了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满足矿井正常生产和调度指挥的同时,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并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矿井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紧急避险、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煤矿通信设备主要用于煤矿井上下生产调度指挥,煤矿通信设备的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长期以来,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始终极为重视,因此,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文规定:所有煤矿必须完善井下通信、压风、防尘供水系统“三条生命线”建设。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改造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煤矿要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为规范全省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印发了晋煤办信发[2010]1743号文件《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一、整合矿井通信系统现状

矿井通信系统也称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煤矿由于受地质条件限制,井下巷道分布复杂,作业地点分散,特别是煤矿资源整合之前,小型煤矿企业对矿井通信系统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使井下通信系统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矿井通信系统不完善,有的矿井使用落后的通信设备,特别是通信专业方面的人才匮乏,种种这些因素,都在制约和影响着矿井通信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煤矿资源整合前,全公司九座矿井所使用的电话交换机全部是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交换机容量既小,又无调度管理功能,不能实现紧急呼叫、强拆、强插、多方通话等,其输出输入信号也非本质安全型。所配置的后备电源容量小、有的甚至都没有,根本无法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正常使用。同时,井下通信器材质量问题也较多,分线盒、接线盒选型不规范,主干通信电缆线径小等。另外,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欠缺、执行不好,井下通信系统图更新不及时,设备说明书、图纸资料不齐全,各种图表、值班、维修、检查和测试记录不全、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装备数量和地点均不能完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要求。

二、设计方案

以我公司精通兴旺煤业公司为例,改造前,矿井通信使用的HJD-2000型电话交换机,容量仅为48门(因用户板故障,实际装机量只有24门),也无所需的调度管理功能,防雷及接地装置不完善,未实现交流电源双回路供电,存在技术资料不全,使用维护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全等问题。特别突出的问题是,通信线缆使用年久,断头较多,线芯很多不通,严重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的调度、指挥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使用。

从资源整合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进入技改阶段后,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笔者作为生产管理公司分管通信业务的人员,积极组织和参与了该煤业公司的矿井通信系统改造。按照矿井实际情况,设计了改造方案,从设备选型、材料使用上,进行了调研。同时,在矿机电系统的配合和努力下,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使矿井通信系统逐步向标准化、正规化迈进。

三、方案实施应用

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要求,购置了一套JSQ—31—512型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并配置了一台128键双座席的调度员操作台,并配备了容量为65AH、可满足使用8H以上的后备蓄电池组,对入井号段的用户板加装了安全耦合器,在配线架的出线端安装了保安器,完善了保护接地系统,有效地保证了交换机的安全可靠运行。

同时,根据全矿井下巷道掘进及综采工作面布置情况,制定和设计了井下通信线路改造方案,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优化升级。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对拟敷设路线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测,了解沿途情况,搜集技术资料,按照矿井采掘平面图优选路由并提出设计方案,计算出主干及支路通信电缆所敷设巷道的长度距离;其次,对施工工程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完善审批程序;接着,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作业培训。

四、结语

在系统改造完成后,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都安设了直通矿调度室的调度电话。实现了井下全覆盖,不漏下任何一个角落,实现了在关键时刻起到应急疏散指挥引导的作用。在满足矿井正常生产和调度指挥的同时,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并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信息部分)

2、《煤矿安全工程》2011年版

3、国发[2010]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改造的通知》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篇2

【关键词】山西,经济增长,能源

一、我国能源概况

(一)中国能源形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且在国内重工业分布广,有较长时间的发展,而重工业的发展又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人口加之工业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世界能源第二大消耗国。但是中国能源分布状况又存在很大的问题:(1)我国能源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煤炭为主,石油储量少,中国已探明煤炭储量1145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3.%;石油储量为21亿吨,仅占世界总量1.3%。(2)能源的地理分布不均。(3)利用率低,节能潜力大。

在中国现有的能源中,主要以煤炭资源为主,中国的原煤产量也呈现的上升的趋势。原煤产量也从1990年的207988.3万吨增至到2013年的396900万吨,但2014年的原煤产量有所下降。同原煤产量相同中国的煤炭消费量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从1990年的105523.0万吨上升至2012年的352647.1万吨,而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也出现下降,消费量同比下降2.9%。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采及利用概况

山西省是中国的产煤、输煤和出口大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多,分布广,易开采,开采历史久,使得开采技术和设施都比较进步,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在中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山西省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3。煤炭作为山西省的一种重要能源不仅为该省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而且也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支撑了该省的经济发展,在山西省也产生了一系列与煤炭相关联的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山西省的原煤产出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由1990年的24307.11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97670万吨,但是山西的煤炭产量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二、能源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对能源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为重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材料;②为经济发展添加活力;③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部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能源产业同其他产业相同也是国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尤其对于像山西省这样的资源大省来说,能源产业对其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分析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生产经营状况对研究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煤炭产业也作为支撑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成为山西省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山西省的煤炭主要有两个用途:①作为省内重工业的原料燃料,为其提供有力的的动力保障,如山西省的火力发电厂,其燃料主要来源就是煤炭。②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部门,其主要产品――原煤大量的输出到其他地区,作为其它地区的原材料和燃料。

三、山西省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关系

山西省地处内陆,位于中部地区,加之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他各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燃料,所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概况。至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也由1995年的1076.03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12602.24亿元,2014年的12769.44亿元。但是根据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得出,山西省的生产总值的增速在近年来有所下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来,2012年以后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趋于下降,尤其是2014年,经数据统计,山西省2014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全国各省的排名中居于垫底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煤炭、电力、焦炭等为原材料的工业总体疲软。而作为山西省支柱产业的煤炭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收益减少,使得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等受到影响。

(二)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主要以煤炭为主,而煤炭利用主要分为省内消费和输出到其他地区。山西省的能源产出量由1995年的29760.94亿吨增至2013年的82402.06亿吨,但是近年来能源产出增长率趋于下降,产出增长率明显放缓。

由相关统计数据可得,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产出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而作为省内消费的能源量则相对稳定,变动幅度相对平缓,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性较弱,这就为我们分析山西省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耗煤产业消费下降、新能源的开发使用、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等因素都使得煤炭等污染较大的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相应的使得地区的生产总值受到影响。

经过分析可知,能源的生产使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对于资源型地区或省份来说这种因果关系会更明显,这种因果关系对调整该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王保忠.能源供给、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0(2)

[2]张唯实.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0(8)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社会发展;富县强县

[中图分类号]TQ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34-02

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截止2002年底,环县境内已发现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芒硝等14种矿产资源,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石油、砖瓦用粘土、水泥用粘土、建筑用沙石4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全县工业化的进程。2009年,环县依托优势,又把强县富县的目标定位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上,通过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使环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的发展,各种形势证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县加快城镇化建设战略部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一、环县煤炭资源概况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地处陕甘宁地台主体腹部西侧,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县内煤矿(田)有甜水堡小型煤矿、甜水堡南部中型煤矿、刘园子大型煤田共3处,含煤面积广,地质储量大。现预测;全县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达684亿吨,占庆阳市预测储量的52%,其中千米以上煤炭资源储量达51亿吨,其类型属低灰,低硫、中磷的不粘煤,煤层厚、煤质好、贮存稳定、结构简单、埋藏较浅,现已探明。但是因为环县地质勘探工作程度较低,加之邻区平凉市华亭等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致使环县的煤炭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二、环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

(一)制约因素

1.水资源匮乏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2.交通落后,运力不足,供电网络不发达

环县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交通设施发展缓慢,缺少通往内地及周边地区的通道,供电网络也不发达,电力输送困难,环县电力向外部输送将会受到电网输送能力的严重制约。

(二)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

环县沙井子煤田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总量16.48亿吨,是甘肃省目前发现的惟一没有开发的整状煤田。

2.政策优势

2009年,县委县政府为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又连续出台了四项措施:一是改造扩建二十里沟口至井台子柏油路,开通环县-刘园子公交专线;二是在环江工业园区征地200亩,为全面启动集体办公、信息、仓储、生活为一体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在刘园子村征地15.7860公顷,启动刘园子煤矿矿井和工业广场建设,完成了办公楼、宿舍楼、食堂和锅炉房等工程建设任务,大大改善了矿区办公生活条件;四是启动实施了二十里沟15万立方米水库建设项目和前期工程,积极配合平凉146队完成刘园子煤矿地下找水工程,加快扬黄人饮续建水利项目建设进度,为煤炭开发提供充足的用水支撑。

3.资金优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外资。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对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普查探矿权进行了公开拍卖,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900万元竞得;2007年,在第十四届兰洽会上,庆阳市政府又与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中国华能集团能源交通产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环县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项目”的合同,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三、煤炭资源开发现存问题

(一)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缺乏长远规划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煤炭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存的重要意义。在山西煤矿和神东煤矿开采过程中均出现了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再加上小煤窑私挖滥采屡禁不止,给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采矿方法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管理跟不上,造成厚煤层采不全,中厚煤层回采率低,薄煤层(0.7m-1.4m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2%-18%)弃采,每采1吨煤,就要付出6吨-8吨煤储量的代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

(二)不注重矿区环境保护,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尽管在《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矿山环境保护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开采过程中,地表出现的裂缝没有及时填堵,造成地表塌陷,严重损伤土地;二是井下开采会引起地表产生移动变形,使地表土层变松、产生裂缝、地表坡度增加,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三是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含有硫,煤矸石中的硫被雨水侵蚀化过程中能引起煤矸石山的燃烧,生成SO2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的环境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危害自然环境。

四、环县煤矿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环县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划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煤炭经济为指导,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煤炭开发过程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树立绿色开发理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支柱产业富民,一手抓资源开发富县。环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科学利用国土资源对于环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紧接着又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进一步强调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在煤炭企业中提高实施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而且要将其融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中,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定期分层次开展研讨活动,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二)建立完善行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环县沙井子煤矿处于开发初期,因此,一定要从技术

上、经济上综合论证,强化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在开采环节上,要通过优化开采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积极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回采效果及回采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三)制定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加强对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和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来推动企业成长,使煤炭企业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得以降低,或单位资源产出得以提高。集约化资源管理以节能、降耗为宗旨,在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能有效控制煤炭企业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减少环境负荷,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四)加强政府主导,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在落实相关法规、规划基础上,从税收、财政、产业、政策等方面建立有利于煤炭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鼓励扶持煤炭企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主要包括政府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优先采购以及原料、废弃物的税收和收费政策等。鼓励煤炭企业和煤炭产业链相关的产业部门相互渗透,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煤炭产业链式发展,给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足够的系统空间。对于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煤炭企业内部应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五)制定煤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借鉴先进产煤国和城市的经验,通过发展大公司、大集团,积极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环县煤炭资源走循环经济道路进行统一规划,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企业纳入典型培养范围,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环县循环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环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伟大工程实践中,煤炭资源对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仅表现为提供的物质条件,而是煤炭资源产业要始终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通过其加工链条的延伸,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逐步达到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确保煤炭资源安全,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凯,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山西能源与节能,2001年,第3期,10页-14页

篇4

[论文摘要]山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省,其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着结构单一,污染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的这一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山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省是依托煤炭资源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煤炭资源型产业在城市 经济 发展中居主导地位,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高比重。

一、山西的产业结构概况

山西省煤炭资源禀赋条件好,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全国煤炭储量的约1/3,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煤炭产业是其支柱产业,2003年全省煤炭行业现价 工业 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所占比例为37%,加上煤焦产品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煤炭工业的收益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①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山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古交、霍州、孝义、介体、高平、原平等,占全国煤炭城市的17.46%,其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煤炭资源型城市为国家开采了巨大的能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加速我国经济和 社会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资源渐趋枯竭、开采 成本 上升、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接替产业发展滞后、失业人员增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 环境 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山西省煤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备受关注。①.cn/coalnews/articledisplay_81357.html

二、山西城市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预计明年全国煤炭 市场 需求趋缓,需求量增长减少,全国煤炭需求增量大体在1.5亿吨左右。整个煤炭行业面临产能力过剩和成本上涨及环境的多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

目前全国煤矿数量有两万个左右,其中,小煤矿比重偏大。山西的煤炭产业就更是“多、小、散、乱”,小煤窑在最多时曾达一万多座。目前灵石、高平、泽州、孝义、古交等地每个县的小矿井都超过了一百多个。这类煤矿规模小、 投资 少、生产方法非常落后,有些小煤窑仅仅利用一些简单的 机械 和劳动力进行简单的挖掘,安全条件差,资源回收率很低,常有事故发生,根本谈不上技术装备或技术 管理 。一些老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由于资源品质下降,开采成本高、社会负担重、企业效益下降,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山西的煤炭行业整体上技术装备和技术管理水平都很落后。

煤炭产业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贫瘠,对当地的植被造成极大地破坏。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对当地的大气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目前,山西省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每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的前三名始终被山西占据。同时,一些煤矿急功近利,不顾客观实际,超强度组织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和矿井服务年限下降;更有一些煤矿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采肥丢瘦,矿井回采率低,资源浪费极为严重。山西的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一旦资源枯竭,作为其主导产业的资源性产业必然萎缩。由于山西的资源型城市中许多为小型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目光短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期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的发展后劲不足。

在山西作为多数城市主导和支柱产业的资源型产业主要是煤炭采选业。长期以来,国家要求开采或加工的资源必须以指定的价格出售或无偿调拨,所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地方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得到实现。这就造成这些城市只重视煤炭产量,忽视了区域关联产业的有效发展。或只在煤炭和 电力 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简单的煤电产业链,或再对煤炭进行综合化工利用形成煤化工产业链。这些产业链条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原煤价值增加了企业效益,但是链条太短,产业链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没有充分利用,几乎没有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山西对煤炭的洗选深加工能力到目前为止还只有20%一30%。山西省一次能源煤炭、二次能源电力和其他初级产品的输出的发展结果是将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深加工的经济效益拱手让了出去,经济发展的正面效益小,而环境污染的负面效益太高,代价太大。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对原煤的深加工已经达到70%一80%,特别是原煤入洗率很高,国内其他省份的许多大型煤矿也正在努力提高原煤入洗率,并研究和引进煤炭能源高效率低污染利用的高新技术来整改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企业。煤炭产业本身具有的前向关联效应大(0.82),后向关联效应小(0.23)限制了资源型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资源型产业中的大量资产具有较高的专用性,这部分资产难以进行流动。从而导致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差。目前山西资源型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伴随煤炭资源储量的减少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作为主要产业的采掘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加快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三、改变山西城市 经济 结构的措施

我国“丰煤炭少油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煤炭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能源。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2002年上海appc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面对目前石油资源紧缺和大气污染加重的双重压力,我们将在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及其产业,重点开发和推广清洁煤发电技术、原煤液化技术等,实现煤发电技术发展的跨越,率先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面对这样的现实,山西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城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资源浪费严重是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一些非法开采和技术落后、缺乏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大量无序开采,造成煤炭资源浪费、 环境 破坏和过度竞争,给煤炭 市场 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创新是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促进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因而煤炭资源型城市只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采煤 机械 化和自动化水平,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大力促进区域集团化重组和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向集团化、集约型转变,可以有效改变山西城市目前的局面,形成产业聚集,重新构建区域竞争优势。在微观层次上,要求煤炭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 社会 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在煤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排放的so2和nox造成了酸雨的形成,在煤炭的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粉尘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要改变环境污染的问题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煤炭 工业 进行改造,通过前向关联延长资源产品链,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资源,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采用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煤炭能源化工,资源能最大限度利用,加强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如,采用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如选煤、配煤、水煤浆等,可以使原煤灰分下降50%—80%,脱除黄铁矿硫60%-85%;燃用固硫型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40%,减少烟尘70%-90%,燃放效率提高10%-20%;水煤浆用于工业锅炉,燃放效率可达94%-95%。①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广泛应用,煤炭汽化技术将得到迅速推广,煤层气电厂地建设这些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状况。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最小,使环境 成本 最低。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再生资源是很丰富的,这些再生资源若能够运用新的技术进行再生产,既延长了产业链条,又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煤炭生产中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从而真正达到了使企业生存和保护环境的“双赢”效应,因此,在煤炭产业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要使用循环经济的新的理念来引导产业的发展。

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政策动态跟踪”课题组,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2b—7

山西城市的产业转型,还应使各类生产要素从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型产业转移到新兴产业。可以是合适的与原有产业完全无关的新兴主导产业,从而彻底改变资源型城市对原有资源优势的依赖,带动建立新的城市产业体系。如,资源型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法国的洛林地区就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高起点转型,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新产业。其中洛林地区发展汽车工业,主要为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公司提供零配件,现在,汽车制造业己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占洛林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居法国第二位。同时洛林地区还发展 计算机 、激光、 电子 、生物制 药 、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这类产业产值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一产业转轨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资源开发成本很高和资源己经枯竭的资源型城市。比如,山西的大同就属于这一类型。但以完全新型的产业代替原有产业一般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支持,这些方面单纯以市场机制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国家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新兴产业也可以是与原有资源型产业是相关产业。这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就是向产业基础技术相通或具有一定地方优势的产业领域拓展,使生产要素实现在产业间的横向转移。新兴产业也可以是替代产业。这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就是在原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目前山西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大多属于成熟期和成长期。比较适合的策略是多元复合的转型模式,即将新型产业培育和原有产业链的延长相联系。

煤炭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可以向上下游或水平延伸。煤炭企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大(0.82),即煤炭加工及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可以通过延伸价值链,进行煤炭深加工,推进煤气化、液化及水煤浆技术的应用等。特别是对于炼焦煤品种较齐全的大型矿区应重点发展炼焦和焦油化工产业。煤炭经洗选加工后可炼焦,焦油深加工可形成煤化工产品链,选煤副产品则可用于综合利用发电、供热制冷。但煤炭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小(0.23)。即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的机会少。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向为供应商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研发创新成果共享,如,开发新 材料 获得技术优势等。从山西城市能源结构和煤炭资源深度加工产品市场的发展来看,煤炭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方向以下游为主,城市发展应以煤为基础,建立煤和非煤相关产业并举的综合高效型城市经济结构。

篇5

关键词:淖毛湖矿区 煤炭开发 煤炭分级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092-02

新疆哈密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具备建设大型矿区和大型煤电、煤化工能源基地的条件,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疆电东输、疆煤东运”的桥头堡。

淖毛湖矿区煤炭发热量高、含油率高、挥发化高,非常适合建设煤电、煤化工项目。但受水资源匮乏等的制约,矿区煤炭综合利用方向选择尤其重要。

本矿区煤炭综合利用方向的合理选择,对于同样煤质条件的周边三塘湖矿区等具有较大的参考借签意义。

1 矿区概况

淖毛湖矿区行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伊吾县淖毛湖镇管辖。地形地貌为典型的水积盆地平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400~500 m。气象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干冷。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2 矿区煤炭资源

淖毛湖矿区地质勘查程度达到详查~勘探阶段。矿区可采煤层共2层,1号煤层全区可采,平均厚度16.3 m,2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平均厚度1.76 m。淖毛湖矿区共获得煤炭资源/储量7640.96 Mt。

矿区各煤层煤类为41CY,即长焰煤。各煤层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Mad在1.76%~15.30%之间;煤层原煤干燥基灰分产率在4.64%~32.3%之间;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产率Vdaf在45.17%~98.76%之间,属高-特高挥发份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平均29.36 MJ/kg,属中热值~高热值。煤层低温干馏焦油产率Tar.ad在 2.9%~18.60%/平均10.5%,属含富油~高油煤。

3 外部建设条件

矿区主要对外公路一是S302线连接S303线;二是淖毛镇向东南方向到甘肃柳沟的淖柳公路;三是由淖毛湖镇向西到巴里坤县的淖三公路。

兰新铁路从淖毛湖镇南侧200 km东西向通过。规划在建铁路有红淖三铁路、淖毛湖矿区铁路专用线、哈密三塘湖矿区石头梅区专用铁路等。

区域电网由哈密供电公司220 kV山北变电站和110 kV马场变电站输出。

本地区属缺水地区,可供矿区煤炭转化利用项目使用的水资源量为3000万m3/a,其中峡沟水库供水2500万m3/a,四道白杨沟水库供水500万m3/a。

4 市场分析及定位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了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预测未来几年市场不会出现大的好转。

在我国内陆煤炭总体产能过剩、市场行情较低迷的大环境下,包括淖毛湖矿区在内的新疆煤炭行业应立足于“以就地转化为主”。

5 煤炭开发及洗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能源[2012]2031号”文批复的《新疆自治区淖毛湖矿区总体规划》,淖毛湖矿区共划分为6个井(矿)田,其中2个露天煤矿,4个井工煤矿,1个后备勘查区,矿区总规模29.0 Mt/a。

各矿井分别配套建设各自矿井型选煤厂,对原煤进行洗选。

6 煤炭综合利用方向

6.1 已(拟)建煤炭转化利用项目

目前,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煤制甲醇120万t/a,每年消耗原、燃料煤4.90 M t/a,消耗新鲜水资源1541万 t/a。下步拟延伸产业链生产二甲醚80万t/a。

华电集团哈密英格玛公司现计划开发建设淖毛湖燃煤发电厂,支持“西电东送”。规划电厂总装机容量5320MW,其中一期工程2×660 MW,二、三期工程4×1000 MW,耗煤共13.0 Mt/a。

6.2 煤炭转化利用方向优化

分析淖毛湖矿区煤质特征,其最主要特点是含油率高(平均10.5%),挥发份高,非常适合发展以石油代替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相比广汇现发展的“煤制醇醚”,本文认为更应该发展“煤热解(干馏)拔头”,即煤炭分级综合利用,生产国家当前短缺的油品,主要生产汽油、石脑油、柴油,同时回收干馏煤气中的天然气(甲烷),实现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分级综合利用产业链主要工艺装置有煤热解、焦油加氢、LNG(液化天然气)等。

煤制醇醚与煤炭分级综合利用两种转化利用方案比较详见表1。

由表1可知,以相同的煤炭资源消耗(490万t/a),甲醇/二甲醚项目新鲜水消耗高达1541万t/a,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新鲜水消耗仅205万t/a;甲醇/二甲醚项目年销售收入为28.1亿元,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年销售收入为55.9亿元。

以单位煤炭资源产生经济效益计算,甲醇/二甲醚项目为573.5元/t,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为1140.8元/t,后者约是前者的2倍;以单位水资源产生经济效益计算,甲醇/二甲醚项目为182.3元/t,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为2726.8元/t,后者约是前者的15倍。

本地区属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业项目的总规模,必须以水定产。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应该使效益最大化。故,本文认为淖毛湖矿区后续煤炭转化利用项目应大力发展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若有条件现有甲醇/二甲醚项目也应替换成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

此外,因淖毛湖矿区煤炭含油率很高,若以此为燃料用作火力发电,实在是太浪费,应结合煤炭分级综合利用产业链,改燃烧原煤为燃烧煤热解后的兰炭。

7 结论

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显著特征是含油率高、挥发份高,宜发展以石油代替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但本地区属缺水地区,必须以水定产,在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努力使效益最大化。相比现发展的“煤制醇醚”项目,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的吨煤、吨水经济效益和产值都翻倍增加,本文认为淖毛湖矿区后续煤炭转化利用项目应大力发展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若有条件现有甲醇/二甲醚项目也应替换成煤炭分级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煤炭分级综合利用产业链,规划拟建的原煤电厂燃料改用热解后的兰炭。

参考文献

[1] 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80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太原: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2006.

[2] GB 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

篇6

[关键词]薄煤层 开采 煤矸分运

中图分类号:U23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09-01

1、工作面概况

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质量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在安全高效的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质量的同时,降低精煤成本,在煤炭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朔石矿业(东部井)是一座拥有三十多年开采历史的综合机械化矿井,随着矿井的衰老,采场不断收缩,煤炭资源日渐匮乏,薄煤层开采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中占的比例日益加大,但是薄煤层开采灰份较难控制,高昂的洗选煤成本,极大的降低了薄煤层开采的效益,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石台矿业Ⅱ511综采工作面走向长630 m,倾斜宽143m,煤层厚度:0.5~2.0m,煤层厚度变化大,平均厚度1.3m,煤层倾角4~14°平均8°。该工作面做为五煤首采工作面试采,因工作面内煤层较薄,且赋存不稳定,虽采用薄煤层综采支架及采煤机,回采期间仍将会有大量矸石混入,造成原煤灰份提高。

面对高灰分问题,虽然有洗选厂可降低煤质灰分,但吨煤洗选成本较高,在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无法保证开采的经济效益。为降低原煤灰份,决定采用煤矸分运技术,从开采源头控制煤质灰分。朔石矿业(东部井)作为衰老矿业,因其不同历史时期开采技术条件和生产管理条件影响,井下条件复杂,巷道纵横交错,但为煤矸分运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主要内容

煤矸分运改造设计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降低煤矸分运对回采的影响,保证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的回采;二是减小煤矸分运的改造施工工程量,降低因改造产生的成本增加。经过详细调查巷道布置情况,反复优化设计,决定在Ⅱ511机巷二部皮带机头处,施工60m半煤岩巷与附近一处煤眼沟通,该煤眼现暂无生产使用,可作为煤矸分运的矸石仓使用,此方案巷道工程量最少,同时又避免重新施工矸石仓,且该煤眼下口与Ⅱ1辅助轨道上山上口平巷相连,有利于矸石的运输。在机巷第二部皮带机头转载点处安设可翻动式挡板,方便皮带机分别运输煤和矸石时,运输路线的来回切换。

回采期间,工作面出煤时,煤由工作面转载机至机巷第二部皮带机,再经第一部皮带机至机巷煤眼,由煤眼进入主运系统。当工作面出矸石时,矸石自转载机运至第二部皮带机头转载点处,放下转载点挡板,将矸石送入矸石仓转载机,转运进入矸石仓,然后利用矿车将矸石经Ⅱ1辅助轨道上山运至二水平大巷,最终由副井提升至地面。

3、效果分析

Ⅱ511综采工作面平均煤厚1.3m,煤层厚度变化大,工作面采高平均1.6m,面长143m,开采走向长600m,经煤矸分运应用后,预计至回采结束,将减少约6.3万吨矸石混入,极大的降低了原煤灰份。此项煤矸分运改造施工工程量小,且对工作面回采影响小,煤矸分运操作简单,矸石运输后运系统通畅,有利于现场操作。另外,由于受地质条件限制,该工作面内有多条断层,煤矸分运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可大大减少因开采薄煤层造成的原煤灰份高,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同样可避免因断层落差造成的矸石混入。

4、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水采区 复采方法 研究与应用

0 引言

井亭实业公司煤炭资源已近枯竭,矿井处于收缩阶段,为充分挖掘仅有的煤炭资源,进一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我们自2003年开始对原八一矿水采复采区(32采区)的回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

1 复采区概况

32复采区西以-365以大巷为界,东以倾西5断层为界,北以逆4断层为界,南以倾西5-1断层为界。走向长度为440m,倾斜平均长度400m。本采区是由天然焦和水采区两部分组成,天然焦赋存不稳定,火成岩侵入不规则,水采区煤的赋存条件复杂。由于水采复采区开采时间较长,顶板为再生顶板,跨落顶板已基本落实,因此相对较稳定。

2 复采技术方案

32复采区原采煤方法采用相邻穿硐间距中—中11m穿采形式开采,使用工字钢棚支护顶板,但由于该采煤方法已被淘汰,并且国家不允许使用穿采方法采煤。经过我公司多年开采经验,在形成正规通风、运输、排水系统时,采用宽巷掘进方法开采,其巷道断面:宽×高=4m×2m,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方式支护,柱距1.0m,排距1.0m;并采用竹笆漫顶,枇子接顶。当1#切眼掘进到位后,开始回采,并准备2#切眼掘进。1#切眼与2#切眼中-中12m,然后依次类推进行开采。

两道及切眼均采用“十字”、“丁字”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并用竹笆漫顶,枇子接顶;铰接顶梁全部用水平楔楔实,使整个巷道成为一个整体,所以支柱必须连锁。

工作面采用SGD-420/3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

采煤工艺:由于三层煤厚度较大,一般在4-7之间,因此切眼掘进到位后,采用回棚出煤法开采。

具体方法:采用由上向下,由老塘向煤壁逐棚逐排进行回撤。回撤过程中每回一棚及时打好密集支柱和戗柱,然后进行出煤,当回撤到巷道仅剩2.0m宽时,集中进行撤面。回撤时,先在迎头向后二棚上用小头直径大于160毫米的硬质圆木打上两棵牢固的戗柱,戗柱要求必须打在实底上,柱窝深度不小于0.2米,戗柱必须打实打牢并有一定的迎山角度,并打紧木楔。戗柱打好后在打戗柱的棚上部再用三棵圆木打上一道牢固的栅栏,以用拦挡住回采后采空区出现冒顶下落的矸石,然后将顶部溢煤运出。施工人员出煤时,必须站在所打戗柱和栅栏以外的安全地点进行操作,栅栏以里的煤用长把大铲抽攉,栅栏以里的煤只准用长把扒子向外扒,严禁人员进入栅栏以里没有支护的采空区内施工,必须保证施工人员自始至终都在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的安全地带施工。回撤放煤时一次只准拆开一个棚档,严禁大拆大放,出煤必须使用长把工具,待栅栏以上溢煤全部出净后,施工人员再把栅栏和戗柱重新向后挪一棚,并按以上要求打合格,同时两帮及顶部的连锁也向后挪一棚并打设牢固,遇难回物料时采用回料绞车进行回撤。

3 组织实施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这种复采方式由2008年6月开始实施,截至2009年7月共采出原煤约5.6万吨,如果按每吨400元,直接创收2240万元。

篇8

关键词:长平煤矿;寺河煤矿;绿色矿山

中图分类号:X32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01103

1引言

国土资源部近日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300个以上的示范试点矿山,树立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和矿山环境生态化的先进典型,通过探索有效途径,引导和带动更多矿山企业开发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确定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

山西省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该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铁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10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有“煤铁之乡”之称。2010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达535.4亿元,占晋城市GDP的73.2%。但由于矿山开发工程活动引发了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侵占土地、土壤污染、尾矿库溃坝、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矿坑突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这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目前晋城市正在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启动了多项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包括“三废”的防治、矿山土地复垦及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防治,许多矿山正在率先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成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此,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两座正向建设绿色矿山目标努力的矿山为例,探讨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及重要举措,以为推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2长平煤矿绿色矿山建设

2.1矿山概况

长平井田是一座大型矿井,井田面积435099km2,境界位于太行山山西缘南段,沁水煤盆地之东缘,距高平市17km,隶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地貌形态属于丹河流域侵蚀低山-丘陵区,丹河为井田及附近主要河流,属沁河支流,黄河水系。该地区交通方便,太焦铁路和207国道紧靠井田东侧通过,长晋二级公路和长晋高速公路从东侧约20km处通过。主要含煤层为上石炭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目前全井田共划分为东、西两个盘区,在一盘区组织生产,设计一井一面,实行放顶煤回采。矿井地质储量312631万t,可采储量208757万t。矿井由主斜井、副斜井、釜山进风立井、釜山回风立井构成中央并列式通风生产系统,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开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

2.2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愿景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改革创新,协调发展;内涵集约,转型发展;提高企业运营质量效益,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煤炭主业发展思路:改革创新采煤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扩能改造、完善系统,提高矿井产能保障能力;稳定煤质,实现煤炭销售效益最大化。

企业转型发展思路:以打造“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矿山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机制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做强做优主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种经营发展实行“四轮驱动”,即原有项目做大做强,新上项目快速发展,抓住机遇整合重组,改组改制增强活力;围绕煤机、电梯、矿用材料、煤炭深加工、现代物流、广告印刷、餐饮服务、工业旅游等项目,推动非煤产业与煤炭主业并驾齐驱。

2.3绿色矿山建设举措

2.3.1推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矿山

该矿山确立以煤为本,相关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搭建矿区闭合循环的产业链与产品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探讨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3.2实施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矿山

该矿山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节能减排当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做到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管理机制三方面强化。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的开发,实施重大循环经济项目,推动了低碳绿色矿山建设。

(2)改革创新采煤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炭资源是煤矿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既是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最有效、最大程度上的节能减排措施。因此,采取规范矿井设计、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寿命。

(3)对矿区水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井水,传统的处理办法是将矿井水直接外排,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又破坏了土地。为此,在各个矿区对矿井水进行分级处理,开展综合利用:一是建立矿井水净化处理站,对外排矿井水进行分级处理,用于居民生活和矿区绿化,使矿井水变废为宝;二是提高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实现选矿废水一级闭路循环、零排放。

(4)加大矸石处理力度,实现减排增效。首先,加强煤矸石治理及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复垦率。其次,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变矸石为发电、建筑等企业的原料,减少矿山矸石排放量。

(5)加强用电管理,推行节电节能。对矿井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节能监测,促进节能技改工作,加快高耗能设备的淘汰步伐,建立电能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对电能进行了实时监测,实现电能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依靠科技推进节能减排。

2.3.3实施精煤战略,开展美化工程

该矿山实施精煤战略,推进洁净煤生产。精煤战略的核心就是将开采出的原煤全部进选煤厂入洗。目前矿井已有配套的洗煤厂,设计选洗能力达到300万t,基本达到煤炭产品全入洗,实现了煤炭产品的洁净生产。此外,改革了传统洗煤工艺,采用新工艺使全部洗煤水做到厂内闭路循环,实现洗水零排放。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煤炭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而且将原煤全部入洗进行深加工,使原煤变成了工业所需的适合煤种,提高了售价,增加了企业效益,并有效改善了煤炭消费地的环境质量。

该矿山还实施了矿区美化工程,建设园林式单位。围绕建设园林式单位,绿化矿区、美化矿区,一是建立了专职的矿区卫生清洁队伍;二是建设了绿化主题长廊、休闲广场等公共美化工程,整修了矿区道路、建筑物,整个矿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对矸石山进行绿化,通过梯田平整,填土植树或复土造林,恢复生态;四是进行矿区绿化,增加矿区植树种草面积。

2.4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

该矿山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投资力度等方面为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1)制定了《管理转型方案》、《科学数量业务流程》,完善了单位部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充分利用已经搭建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把业务过程控制的关键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闭合循环中。

(3)以效益最大化为主题,广泛开展开源节流、节支降耗活动,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由简单型、粗放式增加产能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增加效能的发展方式转变。

(4)完善煤质管理制度,坚持从井下源头抓起,针对长平矿井3号煤水分高的情况,在采掘过程中安设临时排水系统,严格控制水煤入仓、上井,实施提块保质增效,优化商品煤品种,提升经济效益。

(5)不断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以科技引领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寺河煤矿绿色矿山建设

3.1矿山概况

寺河煤矿位于沁水煤田东南边缘,工业场地在沁水县嘉峰镇殷庄村。矿井交通便利,矿区西侧紧邻侯月铁路,距离该铁路最大的编组站嘉峰站仅有1km,距离晋城市45km。井田面积765903km2,地质储量81922亿t,服务年限81年,其中3号煤可采储量25855亿t,服务年限46年。全井田可采煤层为3层,总厚度1032m,平均厚度631m,结构简单,开采条件良好,煤种为低硫、低中灰、高发热量、高机械强度的无烟煤,为优质化工原料和动力用煤。

2002年投产后寺河煤矿投入大量资金,对通风、供电等主要方面进行技术和环节改造,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能力,2006年核定批准生产能力为1080万t。

寺河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矿井,矿区瓦斯储量为250亿m3,可开发量为89亿m3。吨煤瓦斯含量东区为1816m3,西区为2897m3,瓦斯含量大、涌出量大。为此,自建矿以来寺煤河矿始终把“三通一防”和瓦斯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井下实施大规模瓦斯抽放,使煤层瓦斯降至到了8m3/t以下,变高瓦斯矿井为低瓦斯开采,确保了生产安全。

3.2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与重点

根据创建绿色矿山的指导思路,围绕该矿年底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验收的总体目标,其任务及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量,提高瓦斯综合利用效果,年抽采瓦斯量要突破4亿m3,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2)煤炭资源产出最大化。要发挥好工作面大采高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采率,全年工作面回采率要达到98%以上,同时对煤炭运输环节进行改造,不断降低块损失率。

(3)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最大化。进一步通过加强采煤、洗选等各生产环节的工艺改造,通过加强对矿区水、电、油的日常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指标。

(4)建设文明矿区。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和谐寺河达标工程,进一步强化职工文明行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营造和谐的矿区氛围。

3.3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

(1)锁定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寺河煤矿提出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对此,该矿要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组,成员由各副矿长组成,办公室设在地测科,成员由地测、总工办、行政办、党办、宣传部、生产技术室、机电科、安监科、调度室等单位组成。

(2)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有效指导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管理是科学、制度是精髓。由地测科牵头,制定创建了绿色矿山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并严格考核奖惩,做到目标分解层层落实,人人头上有指标。

(3)将绿色矿山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具体措施有: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能力;②大力抓好清洁生产。做到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③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了种植防护林、区域绿化、治理矸山、修筑拦坝、土地复垦等多项先进合理的防治措施,使矿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病改善了生态环境;④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工程,要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绿色矿山建设家喻户晓,增强全矿员工家属认知度和支持力度,以为早日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做出应有的贡献。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参考文献:

[1] 潘志龙.建筑石料矿山绿色开采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2(2).

[2] 杨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矿山[J].经济界,2006(5).

篇9

摘要:冀中能源张矿集团从产业多元化、科技创新和管理改革三方面突破,探究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在规范煤炭企业市场准入机制、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

0引言

时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来说,一方面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需求萎缩,价格回落,成本提高,利润下滑;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对企业的优化重组、人才聚集、资本运作、技术改造、体制创新提供了史上难得的低成本的运作条件,形成市场对企业的良性倒逼机制和有利环境。作为河北省重要煤炭产业基地的宣化下花园地区,应该本着“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行业、低碳生产”的理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1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宣化下花园地区位于张家口境内,煤炭资源较丰富,煤炭种类较齐全,是河北省主要煤产地之一。目前,该区拥有地质储量1.3亿吨,可采储量9000万吨,年可供资源量185万吨,煤种为1/3焦煤、气煤和弱粘煤,为特低硫、高热质优质配焦煤和优质动力煤。据笔者调查,煤炭占该区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比重的60%以上,电力、钢铁、民用、化工等方面所用燃料绝大部分均来自于煤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由于该区资源开发时间长、程度高,后备资源及可建井的基地严重匮乏,矿井衰竭现象逐年增多,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开始不断减少甚至枯竭。因此,改变煤炭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对煤炭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是衰老矿区继续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不仅关系到煤炭产业未来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张家口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顺利实现。

2冀中能原集团张矿集团转型升级的实践

2.1 集团概况冀中能源张家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矿集团)是冀中能源集团的子公司,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总部设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近年来,张矿集团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的急迫性,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坚持实行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张矿集团现拥有八个煤炭生产矿井和十多个非煤单位,企业总资产为43亿元,员工11300余人。截止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1406万吨,销售收入56亿元,多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张矿集团坚持“内做精强,外谋扩张,倾力打造冀中能源北方柱矿区”的发展战略,立足张家口,挺进内蒙古,不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逐步形成一个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瓦斯发电、机械制造、物流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煤业集团。

2.2 转型难点本区虽然毗邻津京但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资源枯竭严重。由此导致本区转型升级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张矿集团开采时间较长,由于长期依靠传统管理、运营模式进行煤炭生产,企业发展历史惯性大。另外,企业存在基础实施落后、生产投资多、生产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改革成本高等问题,使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第二,发展资金不足,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由于该区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煤炭价格较全国偏低。随着企业对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和条件的不断变化,煤炭开采成本增加使企业利润日益减少,因此企业资金积累不足,自我转型升级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直接制约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第三,煤炭产业职工自身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影响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速度。根据课题组调查统计,张矿集团成立之初职工的文化构成中,初中文化以下(包括文盲)占71%。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不到5%。大部分职工长期从事煤炭开采工作,劳动技能单一,不具备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对发展非煤产业,尤其是对企业扩展高科技非煤项目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第四,矿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依附煤炭主业。虽然开展了一些多种经营活动,但都以煤炭主业为本收效甚微。这种产业结构单一的企业经营,给煤炭企业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 转型路径张矿集团为改变企业发展现状,在技术、生产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科学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张矿集团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安全开采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井下瓦斯治理方面提出“变危为宝”的理念。以宣东矿为例,宣东矿是我省7个高瓦斯突出矿井之一,2010年平均每采一吨煤所涌出的纯瓦斯量为35.87立方米,绝对瓦斯涌出量更是高达96.42立方米/分钟。针对矿区这一弊端,宣东矿不断研究瓦斯治理新工艺、新技术,并建起了地面永久抽采、井下永久硐室抽采、井下移动抽采三大系统,矿井抽放系统工况总能力达到2569立方米/分钟,瓦斯利用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瓦斯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井上的瓦斯发电厂,不但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而且为企业筹资促进当地经济进步增长创造力新的有力条件。第二,张矿集团在产业多元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总结国内外煤炭企业实施产业转型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以“发展、创新、做实”的工作方针,强势改革旧有生产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在张矿集团看来,有效整合企业的自身优势,延伸煤基产业链,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才能形成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张矿集团走出“煤—电—建材”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张家口占居晋蒙煤外运通道的区位优势,以煤炭生产为主,做强非煤,积极发展副业、物流、机械制造和新兴产业等多个经济板块。预计2011年,产量达到1500万吨,销售收入80亿元。到“十二五”末,煤炭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力争30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张矿集团构建起的多元化协调发展产业框架,不仅为其经营规模和效益做出了贡献,而且提高了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保证了企业发展和体制转轨的稳步推进。第三,张矿集团不断加强对职工队伍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利用毗邻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吸引具有转型技能的高技术人才。并与专业学院联合,进行定向培养,以充实煤炭产业转型所需的人才。

3宣化下花园地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张矿集团要真正实现转型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张矿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主动转型的探索过程,对于宣化下花园地区企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1 改变煤炭产业结构单一现状依托自身竞争优势,主动推进产业结构由一元转向多元,由单一转向复合。就当地煤炭资源现状而言,实现煤炭产业到非煤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如张矿集团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方面的实践,不仅由此培育了人才、提升了技术,更促进了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非煤产业的发展。张矿集团非煤产业的稳健发展也正是由于它充分利用煤炭生产与转化间的能力,采取了以煤为基础的有限多元化、相关多元化的策略。

3.2 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强职工转型培训企业实行内培外引的人才战略,一是加强与高校的联系,采取定向培养等途径最大限度吸收转型人才。二是完善考评、激励力度。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对内实行竞争上岗和奖金鼓励,打破论资排辈的不良现象;对外积极采用年薪制、技术入股等多种激励手段,大力吸纳人才保证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企业转型要通过各种宣传与培训强化全员转型意识,先进行转型相关的基础培训并广泛推行,然后进行专业性培训。提高企业职工对转型必要性和挑战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企业面临转型困难时的应对能力,确保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顺利实现。

3.3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煤炭企业转型过程繁复需要大量资金,为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企业转产专项基金。①政府要将煤炭企业转型和城市的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等相结合,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出台优惠的经济政策,为煤炭企业尽量争取银行无息贷款。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又可减轻煤炭企业转产项目难度。②加大技术创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发展与煤炭关联度高的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如: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坑口电厂、煤矸石电厂等),发展冶金、煤化工、高产高效矿井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发挥我区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推进煤炭与钢铁合企业联合,走“煤—电—建材”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煤炭企业资金来源。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是结合煤炭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发展效益好、污染少、带动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将沉陷区和环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旅游,开发工业区等,促进现代服务业与能源产业相协调,改善煤炭企业单一发展模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M].机械工程出版社,2004.

[2]吴镇定.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山西建筑,2005,(2).

篇10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小断层;应用

0 引言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部平原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但目前东部地区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少,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3,资源勘探的重点已转向西部地区[1]。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所特有的戈壁、沙漠、黄土塬、山区等复杂的地表地貌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等原因,此前开展的地震勘探工作较少,其精度远远不能满足综采地质工作的要求。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煤矿采区构造探查的主要手段。

由于西部地质条件的多变,地形复杂,第四系黄土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比较强烈,是地震勘探的,给地震勘探造成一定困难。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西部黄土塬区的应用,对于从根本改变目前西部地区矿区煤炭资源的地质保证程度不足的不利局面,促进煤矿高产高效和安全生产,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项目概况

陕西某煤矿位于陕西省长武县,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由于原有勘探程度远远不能满足采区设计和工作面划分的要求,另外矿井设计的首采区范围内,T4钻孔主采8煤层厚度2.34m,而周围钻孔主采8煤层厚度4.69~18.75m,煤厚变化较大。为了查明该区煤层的赋存条件及T4钻孔煤厚变化的原因,煤矿决定对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程。

2 主要技术难点与对策

黄土塬复杂的表层条件对地震勘探造成的影响在采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黄土复杂区缺乏良好的激发和接收条件;第二,相干干扰、次生干扰、黄土谐振干扰极其严重;第三,复杂地形影响的空炮、空道造成的反射空白段,以及激发能量在悬崖、陡坎侧面逸散,造成的不良反射段破坏了共反射点(反射面元)的属性;第四,短波长静校正的存在使记录在未校正前,反射同相轴的识别难度大,不利现场质量的监控。另外,由厚黄土层内的虚反射界面可能产生的多次波对地震成果解释精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技术对策:

(1)增加覆盖次数:首先高覆盖次数的炮检点纵横向分布相对离散,面元道集内传播路径差异的增加破坏了干扰的相干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对干扰的压制能力。其次不同的接收方向,悬崖、陡坎造成的反射“不良”的影响是不同的,相邻道迭加时,大大消除了“不良反射段”的影响。

(2)确保良好的接收条件:把检波器插稳,埋在坚实的原生黄土之上,确保有良好的耦合效果。

(3)优化观测系统,确保良好的激发条件:在规程允许的纵横向偏移的范围内,在不影响覆盖次数相对均衡的前提条件下,精选炮点位置,以提高激发效果。选择炮点的原则有四点:一是,避高就低;二是,“喜旧厌新”――多次利用能取得好资料的炮点;三是,避开悬崖、陡坎、孤峰等不利地形,减少能量侧面逸散造成的不利影响;四是,增大激发药量和井深,确保一次波能量。

(4)合理的接收频带:在仪器录制参数选择上应采用宽频带接收,最大限度地保留地震反射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3 地质成果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了区内落差大于5m的断层6条,小于5m的断层10条,查明了区内8煤起伏幅度大于10m的褶曲,控制了主采煤层8煤的赋存深度和构造形态,地震、地质结合圈定了8煤层变薄不可采区的范围,并对煤厚趋势进行了预测。

4 验证情况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提交后,煤矿对勘探的地震成果进行了钻探验证,分别布置和施工了A1和A2钻孔。A1、A2钻孔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与实际验证结果对比如下表1:

表1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与钻探验证结果对比表

由此可见,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无论在煤层赋存形态上,还是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上,总体验证结果良好。

5 结束语

通过对黄土塬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中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黄土塬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通过地面钻孔资料验证,三维地震资料所取得的地质成果吻合率很高,能够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效的地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