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设计案例

篇1

    1.具体实施

    (1)经验触动———围绕主题,激发兴趣生活引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推理,例如:①神探狄仁杰,神探根据证据推断案情;②考古现场,考古学家根据文物推测遗址年代;③医生看病,医生根据症状诊断病情;④卫星气象云图,气象专家根据气象图预测天气。这些事例中都包含了推理活动,在数学证明中更是离不开推理。那究竟什么是推理呢?推理实例:(1)校办老师很热情、胡老师很热情、高二(9)班同学很热情,所以附中所有的人都很热情。(2)已知数列{an}的前4项,a1=1,a2=5,a3=9,a4=13,所以它的第n项an=4n-3。观察以上推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反思: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感兴趣的话题、数学中已有的知识出发,紧扣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与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与自然,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2)数学化理解———逐步抽象,过程中学通过以上三个具体推理实例的共同特征的观察、归纳,最后得到归纳推理的概念和特点。同时,为了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给出以下推理:请判断是否是归纳推理?(1)麻雀会飞、燕子会飞、鸽子会飞、老鹰会飞,猜想:所有的鸟都会飞。(2)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0能被2整除,所以0是偶数。反思: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数学归纳推理的本质,体验数学形式化定义的形成过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逐步抽象,过程中学”这一特点。(3)多领域渗透———核心统领,拓展升华请同学们现身说法,说说身边的归纳推理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是学习中,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中有哪些结论是利用归纳推理得到的?数学史欣赏:介绍欧拉公式以及大数学家欧拉。同时请同学一起欣赏了几大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陈氏定理、费马猜想。反思:这一环节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改以往枯燥单调的形式,结合数学史料,以及小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新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意识到数学并不是某个文明的产物,而是整个人类的财富,是前辈们在不断地探索、猜想、求证中得到的。这种包含各种文化根源的数学可以让学生形成丰富的体验,感受其他文化对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间的紧密联系。(4)回顾反思在数学史欣赏与小游戏中,同学们认识到归纳推理的重要性,以及归纳推理所得结论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认识到数学美与严谨性。探究作业:让同学们登陆相关网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猜想探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思:第四环节的回顾反思,不仅是进一步梳理、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将数学作业拓展到课堂之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让学生主动地去多了解数学、感受数学。

    2.讨论与反思

    《归纳推理》本节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也很可能会变成一堂热闹空洞的一节课,所以,要上好本节课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执教老师应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渗透,需要老师查阅很多相关知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教学设计的探究梯度恰当,加上数学历史与文化的渗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参与度也增强,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同学们的感受是“:这节课很有趣”“,感觉老师是在和我们聊数学”,“原来数学没印象里那么枯燥”等等。从课堂氛围看,师生、生生间平等交流,充满着轻松、活泼、民主、自由的气息。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每个同学畅所欲言、积极讨论、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因为高考,高中的数学课程的课时安排是非常紧张的,数学教学的任务是繁重的,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大,这和本模式的全面开展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本模式需要通过大量时间,大量的数学文化题材,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心智,通过震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如何在高考与素质教育中权衡?这是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同时,该模式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模式,它一般适合于课堂教学任务较轻、知识点较少、核心概念具备文化关联特质的教学内容。如何将传统教学与本模式下的教学相结合,使它们能更好地服务于高中数学课堂,这将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篇2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国家注重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但是,有的企业却忽视了对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进行建设,只因为这样能节约不少的时间去进行生产,可以让企业赚取更多的资金。安全文化建设虽然重要,但是企业并没有给安全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舞台,因而,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急需进行。

1.2 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企业内频频出现安全问题,安全已引起国内各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所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与之前相比,已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无法达到国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2 为什么要对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

2.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当企业加强了对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内部人员也会渐渐地拥有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这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会给企业人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企业人员就会不自主进行安全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可以减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更主要的是保证了企业人员生命的安全。

2.2 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随着企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企业加强对自身的安全管理,能促进企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拥有安全的环境,因而,企业要进行安全管理。企业进行安全管理,能够促使企业人员按照安全守则行事,确保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最终,能够把企业变得和谐、安全,企业员工不会为了生产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3.1.1 安全文化建设范围太过广泛,没有针对性

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忽视了不同的生产环境需要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应有所不同的这一特点,所以,导致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度缓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1.2 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与生产过程相适应

有的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是引进先进的安全文化,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引进的安全文化进行修改,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失败,企业和员工都不能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确保安全。

3.1.3 安全文化建设不灵活

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不同的生产部门所面对的安全问题不一致的这个特点,导致所有的生产部门应用同一个安全文化,使得部分部门还是不能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

3.2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安全管理过程受阻碍

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指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因为企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导致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另外,由于企业的每一个人员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对于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要求不一致,使得安全管理大多是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贯彻落实。

3.2.2 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的观念

当企业已经制定了一个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后,然而,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就不能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导致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同虚设,因而,在从事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不断发生。

3.2.3 负责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不能协同合作

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企业的决策部门针对安全管理做出决策时,因为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所以,由于理解方式的不同,执行部门不能按照决策部门的决策意愿进行安全管理,导致安全管理滞后,最终发生很多糟糕的事情。

4 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

4.1 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4.1.1 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要有侧重点

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在企业的大环境下制定一个安全文化建设,但是针对安全问题严重的生产部门,要加重该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以此来确保每个部门的安全问题都会相应地减少。当企业引进先进的安全文化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情况,对引进的文化进行修改,使得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内部的生产情况相适应,让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降到最低。

4.1.2 安全文化建设要有灵活性

当企业引进安全文化时,要对引进的安全文化进行修改,使得各个部门都能拥有与自身安全问题相适应的安全文化。当企业自创安全文化时,要针对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安全文化,确保安全文化灵活地在企业的安全问题上发挥作用。

4.1.3 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

企业建设企业文化不是流于形式,是期望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效益,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文化最终要融入员工的工作理念当中,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应该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在讨论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可以了解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对企业的看法,包括对企业目标、宗旨、企业文化建设等的观点,从而使领导者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融入员工的观点,从而使企业文化在建成后,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提高凝聚力,为企业多付出一些,与企业一同成长发展。

4.2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4.2.1 排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阻碍

对于不同的企业人员,他们对生产的需求不同是必不可免的,但是在安全问题上,企业必须统一对人员的安全要求,保证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4.2.2 让安全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聘请拥有先进管理观念的管理人员,该管理人员必须明白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力求降低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的发生次数。

4.2.3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

企业在执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有沟通的渠道,来了解彼此对安全管理方法的看法,不同部门要相互理解,力求找到合适的安全管理方法,争取让每个部门都达到满意。进而保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

5 总结语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因而,企业必须对自身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最终让企业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和工作人员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国强.浅谈监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作用[J].建筑安全,2011(8).

篇3

【关键词】信息化;安全问题;电力企业

目前,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流行词。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目的不够明确,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管理效果缺乏监督等问题。因此,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势必应从简单应用向管理和分析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常见问题及原因

1.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和数据资料显示,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五个方面:首先,计算机病毒的泛滥,木马程序的不断变种和形式的不断变化;第二,缺乏重要系统备份恢复应用经验;第三,黑客有目的的洪流攻击;第四,缺乏必要信息安全防范管理和技术保障手段;第五,流氓软件和恶意插件对用户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更改。这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在电力企业中更为突出,如何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1.2 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的原因

1.2.1 重应用,轻管理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和实施以来,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在思想上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依然只是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应用型工具,以为就是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工作,缺乏必备的网络和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知识。即便有些人了解到信息化建设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防范的措施却一知半解。还有大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切从简,密码简单、不开启防火墙、不备份数据文件、对于共享和可见性以及远程操作等关键环节更是随心所欲,造成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危机重重。

1.2.2 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

信息化建设安全的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规模较大或者一些大城市的电力企业的专业信息化安全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或者县级电力企业的电力企业专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的储备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县级电力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另外,中小城市电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往往是一人多岗,对于网络安全管理知识具有管理职责,却无法实现专职,做不到全天候的信息安全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和应对非法入侵带来的安全事故;加上这些基层技术人员参与外出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及时补充新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对于信息系统出现的安全问题技术人员有时候也只能是只能做到表面问题的处理,无法根除实际的安全隐患。

1.2.3 缺乏有效的病毒防治管理

网络病毒是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来讲,重点就在于对网络病毒的防治和管理。网络病毒的防治和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目前没有任何系统可以对所有病毒都具有防护的功能。而电力企业的基层单位对于病毒的防治大多数也只是安装单一的网络杀毒软件,再无其他的病毒防治预案。管理工作也通常比较简单和疏松,当杀毒软件无法识别或者根除一些病毒或者木马时,相应的技术人员也只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寻找解决方案,一旦实在无法解决就要面临重装系统,丢失所有当前数据文件信息的风险;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崩溃,导致正常的工作难以进行。

1.2.4 移动存储介质的无控制使用

当前网络木马和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经由传统的网络文件或者应用伪装转变为移动介质存储的入侵和感染。尤其是近年来,移动存储介质的灵巧和易用的特点在电力企业系统的各个部门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大部分的木马和病毒也就借助于移动介质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感染和利用。导致一些先进的“内外网隔离”和“双机双网”病毒防控技术完全失去其实际安全意义。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2.1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灵活的工作,不仅仅是引进了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安全体系就能马上见效的,还要靠平时的管理和监测。技术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预防更多的已知的安全隐患;而管理则是灵活的,实施的主体以人为主,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用技术来对人进行约束和管理,真正发挥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安全威胁来临之前就发挥防控作用,不给安全威胁发生的机会。同时,还要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建设安全的特点建立一套涵盖引进标准、风险性评估和技术应用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岗位职责,推行责任制,严格按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等级要求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将安全管理融入到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每个环节的自管、自查和自评,再通过不定期的岗位临检,来考核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各个环节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提高信息化建设安全的重视程度,强化信息化建设安全意识。

2.2 做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的教育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工作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创新,一些新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就会随之产生,如何保持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工作的与时俱进,就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做起,也是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项工作的落实,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策略的被应用和理解程度以及执行后的实际效果。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不单单要相关的信息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的参与,还应该尽量做到所有人员的参与和学习。既包括电力安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要包括前台的营业人员,因为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并非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关系到整个企业中每一个人的工作。并且,这种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到持续有效,借鉴和引进领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技术,全面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整体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2.3 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的控制和管理

鉴于移动存储介质的广泛应用和其实际应用中的便携性、灵活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部门应该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效的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标准和规范,并进行全员的教育和培训。其内容可以从移动存储设备的插拔使用、读写开关应用、加密设置和定期杀毒要领等基础知识展开。使企业内部的人员熟练掌握移动存储介质的基础知识和安全使用方法,逐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习惯。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具体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妥善保管防止遗失;二是专职专用,严禁外借;三是定期杀毒;四是采取“双备份”原则;五是杜绝任何形式的非法外联操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以管理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课题,不仅仅涉及应用、技术和管理,还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以及物理和逻辑方面的计算措施,技术层次上来讲一种技术也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灵活的,需要电力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有关安装前期需要落实的细化工作内容繁多,技术人员有必要针对既定合同以及技术管理资料进行设备基础性能检测,管理人员也要同步掌握货物供应范围、质量恒定标准等条款内容,争取为设备进场、安装以及验收工作做好准备。另外,生产安装单位在报告施工方案过程中要引起检验单位的高度重视,确保必要质量管理体系处于健全形态,尤其技术安装人员的相关资格凭证等要规整完全,包括电工、起重工等,需等到技术验证达标之后才可正式上岗。后期相关检查作业、构建材料要确保有效供应,并在安装流程之中进行防震保护性能追加,稳定设备与仪器之间的恒定精度归控等级潜质,争取巩固工程安装体系扩展地位。针对设备安装活动中出现的损伤现象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将具体部件及时交由供货主体处理。

1.部件安装细节规范

质量控制中心主要依据关键施工部位与薄弱关节进行体系规范,并对整体架构质量维护结果进行预期指标比对。包括反应罐焊缝密封效果检验工作,要注意不同检验项目的同步运行;调试单位要事先完善技术交底任务,根据单位工序完善质量与验收标准进行节点隐患问题的克制。化工设备十分注重基础验收工作,主张利用基础位置、外形尺寸进行设备精良效用维护,同期审核沉降观测记录,避免设备基础倾覆现象。另外,创新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要得到科学编排,因此现场操作人员、技术监督人员等必须确保接受正规强化训练历程,如若安装环节中出现任何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制造单位专家请教。

2.管道衔接流程解析

化工设备以及管道处理完毕后,需要结合各类安全防护策略进行能源利用效应检验,在内部介质材料储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单机、联动试车顺序进行节点衔接质量修复。涉及化工设备制作以及安装条件验收工作,已经成为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基础要素,技术人员在实施验收细则过程中需要根据测试流程进行逐步延展,其中已经投入试运行阶段的设备要注意负荷状态,联系机组的主动、从动性质进行高速模拟演练,强化器材的刚度效应,避免阶段修复工作的频繁发生,影响化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动力。

3.细化设备安装流程的监督工作

关于化工设备安装质量与工序交接条件分析,有关监理主体需要根据设备安装流程进行验收节点设置,同时联合相关承包主体进行调试结果验证、评估,保证任何缺陷问题的有效处理。工程验收工作可以满足分布、分项调整要求,相关承包主体必须将内部验收结果资料及时交由总监单位核查,有关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协调价值要全部归纳后期制备文档之中,保证调试工艺的创新整改动力,避免任何阻碍因素的长期扩张结果。监理人员还需与承包主体进行各类数据比对、验证,为竣工后期系统化工技术改造奠定适应基础。

4.技术团队整编

化工设备的制作与安装工作需要借助技术团队进行长远支撑,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主动应用特定施工经验进行紧密调试技术测量,保证工作团队的协调合作绩效,稳固相关创新图纸资料的落实力度;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必须长期秉持专业素质规范,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好现场隐患问题的应对,避免时间延长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

二、结语

篇5

【关键词】病案;社会化;利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0)10-046-01

病案是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统计、医疗保险理赔、疾病和伤残事故鉴定以及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法律依据。这说明,病案的使用价值是广泛的,除了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还涉及到为个人、医保机构、公安司法部门等提供证据的社会服务。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案的社会利用率不断增加,其社会价值功能日益凸显。但病案社会化利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予重视并解决。

一、病案的社会化价值分析

1、满足病人享有知情权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知情权越来越注重,而病案能够满足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2、为司法机构解决医疗纠纷提供有效凭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病案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真实有效的凭证和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越来越被重视。同时,病案还是进行医学鉴定的依据。此外,它也是处理各类医疗事故的重要文件,司法机构往往根据病案的原始记录处理或判明责任。

3、提供保险支付和理赔的可靠依据。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作为国家和社会向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预防和治疗疾病、伤残的费用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已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病案成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

4、在伤残鉴定及破案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人身意外地受车祸、工伤、刀砍伤、殴打伤等一系列外伤后,根据法律程序上的要求,需给病人做伤残鉴定。而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伤残程度、病情变化及治疗结果,都被全面地、真实地记录在病案当中。有关部门可通过对病案的查阅,获得法律上的第一手资料。

二、病案社会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1、病案管理人员素质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病案服务领域已不仅局限于医院,服务于临床教学、医疗和科研,而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其范围己扩大至公安、司法、保险以及计划生育等各职能部门,这就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信息素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及主动性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病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已难以适应现代病案管理的需要。

2、病案书写质量存在问题。一是病案的书写或打印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或进行复印;二是病案中的一些项目,如病理、生化等的检验时间稍长,在患者出院后未能及时随病案一起送回病案室归档,导致患者不能获取完整的客观住院病案复印件;三是病案中的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甚至既往病史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病案失去法律效力,使患者无法凭借病案进行报销、理赔、司法鉴定等。

3、泄露患者隐私的可能性加大。病案内容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人隐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患者有复印病案的权利,这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充分尊重和保护。患者本人或其人、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人、执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医疗保险、卫生防疫部门等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后可复印、查看病案。由于这些人员中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对患者的隐私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泄露患者隐私的可能性加大。这将成为今后医患关系中一个新的焦点。

三、相应对策

1、培养高素质病案管理人员。病案管理的专业化是时展的需要,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法律的健全,人们法律观念的加强,医疗保险的介入,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病案管理队伍必须建立起来。医院可引进病案管理专业或医院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将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实到病案管理队伍中来,注重培养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病案信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一、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档案管理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推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

1、档案保密性与安全性不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信息安全问题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瓶颈。影响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部门的安全和保密意识淡薄,在档案网页上随意信息, 对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 横行,又加上黑客的恶意攻击,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

2、理念落后、规范体系不健全。目前,档案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 “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旧观念,存在着“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的做法。同时由于档案信息化活动比较具体,还没有专门的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适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法律、信息伦理与信息政策等人文管理手段也尚未确立,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式的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还未正式确立,导致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难以认定。

3、技术支持不全面。一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有大量的纸质档案需要通过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目前大多数单位使用的平板扫描仪虽然价格便宜,但速度慢,无法适应将原始档案资料短期内完成转化的要求。二是电子文件在性质上确定了它的保管条件、保管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局限,若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完善安全制度。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档案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加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管理,加强数据库管理,可以将目录数据及电子原文数据压缩向软盘、光盘备份等有效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及档案信息系统安全。

2、转变传统观念,建立规范体系。要破除“重管理设施购置、轻服务研究”的做法,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另外,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目前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所以制定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切实推动档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3、提高技术保障。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档案信息化形同空话。第一,要设计开发出通用性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融合贯通。第二,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并添置相应的配套设备,防止电磁干扰、辐射等影响,从源头上减少自然毁损概率。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软、硬件安全运行。

4、优化专业结构,抓好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还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必须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干部队伍,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总之,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发展的主题。我们既要认识到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紧迫性,还要认真面对它的复杂性、系统性。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努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赵晖.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8,123(1):56-58.

[2]马海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篇7

关键词:数字化;传统文化;黎锦图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232-0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design Under the Digital Background ― A Case of Hainan Li Brocade Pattern

ZHOU Yu-ping1, LI Yi2, LIN Ming1, LUO Zhi-ga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2.College of Fine Art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ve forward constantly. Digital technology is also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 digital world is quietly go into our cultural life,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worl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to preserve and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more attention.Through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digitize Li brocade pattern and li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Hainan Li brocad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digital technology o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t the information age.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bout the study of Li brocade pattern and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technology.

Key words: digitization;the traditional culture;Li brocade pattern

1 引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度便捷和快速传播,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普遍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备条件,一切都建立在电子信息应用的基础上。现代化行业生产也逐渐的在依赖数字科技的高度便捷而运营,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传统模式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传统手工艺生成方式随着新兴技术生产方式的崛起在不断受到挑战。海南黎锦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其精美的图案令人赞叹不已,然而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渐渐走出我们的视野,传统的黎锦技艺正在濒临灭绝,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情况。

如今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的削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正视传统行业的现状,寻求新的出路,使传统行业和民族文化得以延伸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为此,我们应该引入或创造出适合传统手工艺技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技术,依托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技术,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 传统文化的潜在危机

在现代化浪潮的推进中,我们面临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变化的冲击,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正在改变,这使得我们容易淡化或慢慢遗忘我们的祖先所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技艺,特别是传统的手工技艺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后辈子孙正在面临着对这些传统文化的遗忘。因为现代化的生活文化语境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真实可触摸的物质世界和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之间的界线慢慢变得越来越模糊。垃圾文化的泛滥直接导致人们文化的低幼和难以分辨事物的好坏,人类的发展总是伴随文化的不断演变和沉淀。

互联网快速发展使得地球抽象的地理概念和时间概念变得狭小和缩短,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存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冲击,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去保护和继承本土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来看,传统文化的整理挖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中记述了在2003年对黎族居住区的考察中只有10%左右的妇女继承了黎锦一部分的传统手工技艺。现如今,真正全面懂得黎锦纺织技艺和黎锦图案设计的人则是寥寥无几。黎族的民族陶制工艺基本失传。除此之外,只有少量的长者才了解黎族织锦的传统工艺和织锦纹样的含义。显然传统的黎锦工艺在慢慢地淡出黎族人民的生活。黎族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快速缺失的一小部分,中国华夏民族传承下来几千年来的文化,在全球融合的大环境里怎样才能保存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反省的。

日本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纵观历史,自汉唐以来民族大融合,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发达的文化水平迅速波及周边国家,使得古代日本向古代中国学习汉唐文化并且继承和演变了我们的文字、书法、建筑、茶道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汉唐辉煌的文化在中国没有发展下来,但在今天的日本却还可以一窥汉唐时的辉煌,日本国内的传统建筑、书法、茶道、等都保护和传承的非常完好。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深刻地反思。

3 黎锦

黎锦即是黎族织锦,据《广东通志》记载“黎锦出琼州,以吴绩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丝线,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袁褥嶂幕,以有金丝间错者为上。”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海南棉纺织技术就通过调征的方式输入宫廷,多自宋朝以来就远销内陆,黎锦的技艺精湛、工序复杂、颜色鲜艳、图案新颖、做工精良、品种繁多。且与蜀锦、苏锦齐名。

3.1黎锦图案简述

黎锦图案指织绣在黎锦上的图案,黎锦图案作为黎族历史的见证和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黎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黎锦是海南黎族妇女手工织绣的一种传统工艺锦布,因其图案精美并记录了黎族人民历史生活和审美的演变而广受关注。据《中国黎族》书中统计,黎锦纹样共有。目前常见并能解读的也只有几十种了。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历史超过3000年,被称为黎族的“甲骨文”,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由于黎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黎锦图案无疑是本民族文化主要的记载形式之一。黎锦图案的传承,都是通过母女相传、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的,这种以人为载体的传承特点是艺随人走,而且在口头传承过程中会出现记忆偏差。致使目前许多黎锦包括黎锦图案都出现了失传状况。现在有了很多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可以将这种失传程度降低,如:利用计算机将黎锦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不失为拯救濒临失传的黎锦技艺的最好办法,也是记录黎锦图案的最佳的选择手段。

黎锦图案纹样主要分为人形纹、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自然现象、汉字符号等几大类。黎族按照语言服饰、习俗、地理位置的不同把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区即哈、杞、润、赛、和美孚方言区。各方言区的黎锦图案都有其特色,可根据黎锦图案的异同来区分各个方言区。黎族纹样主要用来装饰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品。如:筒裙、龙被、头巾、腰带、挂包等。

3.2黎锦图案的特点

黎锦图案中人物纹样运用的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母子纹、大力神纹、生产和生活场景图等纹样,其形态抽象、简洁、夸张;动物纹也是黎族人民较擅长用的纹样之一,多为鱼纹、蟹纹、鹿纹、鸟纹、牛羊纹、猫狗纹、龙纹等多种纹样,动物纹常表达黎族人民对生殖的崇拜,寓意多子多福。表现手法也是利用几何形式勾勒出动物的抽象形态其造型语言简洁生动。植物纹通常多为族系标志元素,植物纹一般与动物纹、人纹搭配使用,如:竹叶纹、滕子纹、棉花纹等。几何纹样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纹样,是通过直线、方形、平行线、三角形、菱形、波浪线、锯齿线等组合构成连续的纹饰,利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的方式重复排列。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类纹样之一,它的构成形式感非常强,语言抽象简洁,符合当下设计语言的特点。汉字图案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主要将福、寿、喜、等吉祥文字用到黎锦图案中有美好吉祥的寓意。其中有一些较为古老的经典图案其中包括:渔猎农耕图、祭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这些图案都是记录黎族人们农耕、祭司、丰收、婚嫁等一些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黎锦图案颜色主要以红、黄、棕、绿、黑为主要色彩,主要是利用动血、植物汁等经过加工制作而印染成的。在黎族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含义,黑色代表吉祥、永久、庄重、驱邪逐妖之意。红色代表人的尊严、权贵,可以赶走恶魔,谓之仙人之色。黎族人民认为最美就是金黄色,是龙的象征,象征着男性的健美和刚强的性格也有富有之意。绿色象征人的生命,黎族人民大多居于山区,他们认为绿色是生命之色。妇女多在袖口绣两道白色的线,白色代表女性的纯洁,吉祥如意。

黎锦图案经历了千年文化的沉淀其独特的纹饰在织锦文化艺术中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黎族织锦技艺精湛,自商州以来黎族织锦作为朝贡品。例如“龙被”和“广幅布”都是当年朝供的物品。黄道婆当年在海南崖州(现三亚)学习黎族的纺织技艺,后来也被广为流传到全国。对全国的纺织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是吉贝(棉花)的原产地,它属热带气候盛产这种棉葵科野生植物。海南黎族棉花的栽培和棉纺技术当时在宋朝时期已经深入全国各地。纺织技术发是海南黎族人类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不管是从黎族织锦的纹样还是其工艺都有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4 黎锦图案的数字化处理

对黎锦图案进行图形图像处理及再设计,既要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又要加以创新再设计。中心思想是要保留黎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黎锦传统图案,对其进行分割、裁剪、边缘化处理,结合PhotoShop技术提取图案中的纹样主元素,对于图案主元素的生成采用图像抠图技术、颜色拾取、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图案特征进行提取,之后加以平滑处理。下图为设计前黎锦图案原始纹样(图1)与数字化处理后新黎锦图案元素图组图(图2)。再使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对得出的图案元素加以处理,可提取出图案基因,图3为得出的四个黎锦图案基因。

4.1黎锦图案的再设计分析

黎锦图案多以抽象几何为主,由于受到经纬线编织方法制约使得黎锦图案纹样的结构都是以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折线组成,大多由简单机械的几何图形为主。其图案语言形式简洁明了是黎族妇女对大自然形态的高度总结和概括。黎族织锦图案大多以平视构图法画面只变现一个主体没有固定的焦点,有一些重复纹样会利用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的方式来表现。黎锦图案的夸张变形,是对自然物态有秩序、有目的的概括和变形,使得其变化的形象更具现代化形式美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整个黎锦纹样来看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其设计以夸张变形和强烈的形式美感为其主要特征,这种简练、几何的造型语言恰好符合了设计的抽象化原理,传统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简单几何造型语言能更好地让我们来运用黎锦图案语言来创作。我们可以通过再现、再构、再造等方式来打散重组来组成新的图形语言。把再设计的图形加以利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不仅保护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使作品更具文化内涵。有民族情感的作品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民族认同感。

4.2黎锦图案色彩的再设计分析

黎锦色彩搭配和使用非常讲究,虽然黎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黎族人民还是有自己的色彩观。黎锦主要以红、黄、棕、绿、黑主要。但在其搭配上还有其本民族的特色,黎族人民有其理解的色彩特征,他们创造出的色彩艳丽的黎锦图案、黎族龙被早以闻名遐迩。黎族织锦大多以黑色或棕色做底色,黎锦在色彩上注重搭配补色关系的对比,同时又注重同类色和邻近色的使用。图案用青、红、黄、白、绿等颜色相匹配,使黑色和白色产生明暗的对比、红色和绿色产生互补色的对比,在色彩的调上,以红色和黑色等纯度相接近的色彩进行搭配,使其色彩产生明度、纯度的基础上,又有强烈的补色对比,所以黎锦图案的色彩给人鲜明跳跃的色彩互补色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黎锦的色彩语言鲜明只要加以提取利用,其色彩语言容易使其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

黎族织锦经历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才得以形成,体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把具象的物态抽象成简洁的几何语言来表达不仅体现黎族妇女的智慧而且也体现了黎锦图案可被挖掘的巨大潜力。保护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做出扬弃,黎锦图案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只要我们加以利用把海南本土的黎族图形语言加工再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让传统文化焕然一新,给予黎锦一个新的生命。黎锦图案不仅是民族传统艺术,它承载的是黎族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和发展,是黎族人民历经艰辛难得的宝贵财富,是黎族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民族艺术植根于人民的生活,它淳朴又现代的造型语言符合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5 结语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变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带来了新技术、新手段。但同时传统文化若不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拯救民族文化,那么很多古老黎锦文化也将面临灭绝的危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让逐渐面临消失的黎锦技艺再度辉煌起来。数字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与原生态的生活也在慢慢交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在相辅相成,双收并进。2009年黎锦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前对黎锦的保护、继承与发展成为了民族文化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黎锦图案的研究与数字化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茜.黎锦图案分类比较[J].大众文艺,2011(21):210-212.

[2] 王学萍.中国黎族[M].民族出版社,2004.3.

[3] 罗文雄.解读黎族织锦图案艺术特点与风格[J].琼州学院学报,2010(6):16-17.

[4] 焦勇勤,孙海兰.符号与记忆:黎族织锦文化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一、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就目前中小学档案管理现状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始终无法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些学校领导片面地把精力和眼光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上,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甚少,支持不够,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政策上缺少倾斜、经费上缺少支持的尴尬局面。

2.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没有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单纯的数字化,甚至一些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计算机进行目录管理就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却未加了解和研究,以至于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3.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1)重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轻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致使许多有价值的电子文件丢失。(2)大多数学校只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没有使用专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3)目录数据库不健全,不少学校只有单一的文书档案目录数据。(4)档案数字化工作滞后,多数学校未建立室藏档案数据库,查找利用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需要。(5)未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

4.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力度不够。在人才结构上,既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上,没有规范的章程和标准,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从事其他工作的教职工兼管。

二、几点对策思考

1.加强重视和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学校领导应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健全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专兼职档案人员,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将档案人员的培训以及系统的维护费用列入到相应项目的预算中,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转。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中。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时期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的理念,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了解和把握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的影响和要求,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在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作思路,提升档案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档案人员也要加强宣传,争取领导支持和提高社会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3.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具体措施为:(1)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全程管理,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等。(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首先应面对学校工作实际,拓宽收集内容,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业务流程上加以梳理。其次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监督指导。(3)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其优点是:以“件”为单位的立卷方法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具有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和利用档案资料检索简便、准确率高、文档贮存保密等优点。(4)结合实际,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加大档案编研力度,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深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丰富室藏资源。

篇9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各种安全事故也随之明显增多,特别是石化、煤矿等高危行业,重大及恶性事故时有发生,例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故等。而这些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影响非常之大,迫使我们不得不格外关注及反思危化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安全,同时也必须多方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关键词: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氯碱化工的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有毒害等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重视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多方面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才能使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

一、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进几年来在氯碱化工企业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例及分析:

以上这些事故,经调查分析确认,在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发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与设备材质腐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规作业有关,隐患排查治理和人员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致使安全生产管理有所松懈。根据以上的案例分析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从设备材质方面分析

如果材质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腐蚀,导致企业停产检修,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力和财力都将受到损耗。氯碱化工生产当中的主要原料是氯气,而它会对生产的装置造成严重的腐蚀,例如氯在常温干燥时含水100p*10.6时,因为氯与水的反应,会生成强腐蚀性的盐酸和次氯酸,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如钢、铜、铝等金属,都会被腐蚀,只有部分金属或非金属材质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抵抗湿氯气的腐蚀。

2.从技术方面分析

氯碱化工企业,在制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HCL气体,这种气体同水汽相结合变生成了稀盐酸,稀盐酸对常用的金属材料有很强腐蚀的作用。而应力腐蚀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断裂,是造成危害极其严重的一种腐蚀过程。而在研究抗应力腐蚀的过程中,往往对抗腐蚀的材料较为重视,认为只要抗腐蚀材料好就可以阻止腐蚀的伤害。而其忽略了应力腐蚀在腐蚀的过程中还会因固力拉伸而产生的断裂,因此两项相叠加问题不再那么简单。

3.管理方面3.1施工单位因抢工程进度,在被改造施工装置没有停产的情况下,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氯碱化工厂对施工队伍管理不严,对PVC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不力,安全把关不细不严,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施工行为,现场安全管理失控,同时设备管理也存在漏洞。

3.2氯碱化工厂存在以包代管现象,没有在现场派驻安全监察督导人员进行具体的技术交底,没有核查分包单位的安全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氯乙烯化学特性及其致害性质的安全交底针对性不强;未对危险场所专用工具和特殊防范措施给予充分重视。在可燃性气体弥漫的环境中作业人员未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器具作业或从事违禁作业,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出现疏漏

综上所述,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是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在设备选材上,首先要考虑使用寿命和存在的安全隐患;选择容器材料时,要考虑介质的腐蚀性能和构类型,同时还得考虑容器内的压力、加工性能和投资的成本等等。

防腐蚀材料表:

2.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可引进先进的设备,同时在设备技术改造的时,也要加强安全保护装置的改造。在氯氢系统增设自动报警连锁保护装置,对氢气压缩机实行双电源保护,这样才能进一步改善监控设备安全运行的装置,在及时发现和消除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方面取得效果,使隐患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消除。

3. 只有把设备的更新、维护、改造的工作做好,才可以达到在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做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在工作中,对所有的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规范管理工作等整治行动,设备检点可以包括:精馏低塔阻力大、转化泡沫塔塔板变形、氯化氢缓冲罐漏点、浓缩池大架平台钢板腐蚀等制约正常生产的设备和安全问题

4.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也要拥有相应技术人才的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对设备可以完全的掌控,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快速有效的解决,杜绝由于操作失误才来的事故隐患。而在采用新型设备的同时,更要注重设备的安全措施是为到位。如今的引进的新设备都具有自我诊断故障的功能,设备自身可以进行监控、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杜绝事故的发生几率。

5.对应力腐蚀做好防护措施,其主要包括:

5.1用良好的涂层将金属表面与环境相隔离,从而可以有效的表面应力腐蚀的发生。这种有效的涂层方式在氯碱化工企业中广泛运用,可以解决大量的腐蚀问题。而使用涂层却只可以在表面解决应力腐蚀问题,而设备的特殊密封面、转动、活动部分都无法达到防腐蚀的作用。因此控制环境是影响应力腐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加入缓蚀剂则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其可以改变环境中的PH值,在合金表面产生保护膜等等。虽然改变环境不可以使整体生产线做到预防应力腐蚀的作用,但是却可以对部分重症环节起到改善,减少应力腐蚀事故的发生。

5.2在设计设备的强度计算时,尽可能避免材料的临界强度,留有缓冲区,便可有效的避免由于在临界点发生的应力腐蚀。而且还要降低周期应力的发生。比如膨胀、震动、冲击等,尽量将变载缩小在最小范围。

其次对设备表面提高正应力也是降低抗力腐蚀的办法之一。比如采取喷丸、液压等方式。

6.严格遵守安全生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特种设备管理》、《压力容岩管理制度》、《气瓶管理制度》、《安全检修规程》、《停尊大检修安全检修规程》等相关程序文件,加强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针对有毒有害和化学危险品进行专项教育,使作业人员充分了解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在带压力或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及容器上,严禁进行维修作业。在特定的环境下施工作业时,要严格制定施工技术措施,进行针对该环境下施工作业的安全交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对施工作业场所的易燃、易爆介质的性质、特点、危险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7. 必须加强责任目标管理控制,部门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用氯工作,细化安全用氯责任指标,同时逐级分层签订安全风险管理合同,这样才能使每一项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另外要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促进每一位工作者都能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总 结:

氯碱化工设备的安全生产,不仅给企业的经济腾飞带来双重保险,也是对企业员工安全带来一份保障,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巨大贡献。如今的社会发展中,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更应加强安全管控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问题及其方案

本文讲述的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对档案的原文件进行保存,是目前保存档案的主要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事业单位原来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进行改进。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完全的废弃之间的管理方式,而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把各种各样的物质化信息资源转化为信息化形式,再进行保存。为了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随后还建立了档案数据管理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同时和之前传统的模式二者紧密的结合,相互的补充,共同发展。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1 没有合理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当前的我国的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出现采集的档案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少而且信息的资源重复加工利用的情况比较严重。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国没有信息资源,而是我国档案资源开放的比例还比较的低下,好多的档案信息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1.2 必要的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保护措施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一些档案资料涉及到国家的机密,有些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重要机密,一旦档案资源泄露造成的后果则是不堪设想。所以事业单位的档案是不同于与普通的档案资源,在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一定要加强重要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性保护措施。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存在诸多的信息安全隐患,例如;事业单位对公开的信息资料审查程序不严格,更严重的就是在存有重要信息的电脑使用外网浏览网页,这样很容易的让网络黑客侵入电脑窃取重要信息,这些大大降低了重要资料的安全性。

1.3 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

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本身存在的缺点不足就是档案管理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比较的枯燥乏味,一般有能力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喜欢从事此类工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很难留住经验丰富的人才,一般选择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会应长期的从事这类工作,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固定,经常的更换管理人员很容易导致一些重要资料的丢失,更严重的就是导致重要机密可能被泄露。

1.4 事I单位档案检索效率比较低

目前档案检索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传统的手工检索,另一种就是速度比较快的计算机检索。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进步,计算机检索是目前最快的检索工具,但是一些事业单位采用极端的方式,一些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检索工具,而另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检索效率,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研究开发检索工具,在他们看来检索工具的数量与检索的效率成正比,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到最后研究开发繁琐的检索工具不但没有提高检索效率还大大的增加了档案重叠率。

2 为了更好的实施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采取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

事业单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单位,有些事关到国家的机密,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制定相关的制度。我国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一切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都要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 加强对重要档案资料的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事业单位档案管比较的重要,很多的不法分子想尽一切的办法窃取重要的档案信息。所以要更加的重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不要用存有重要的计算机登陆外网,同时对公开信息程序进行严格的检查把关,完善监督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对重要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不给网络黑客以可趁之机。

2.3 大力培养档案管理人员

改善事业单位自身的不足,丰富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招纳更多的人才。同时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让档案管理人员熟练的掌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能,改变之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与结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固定住管理人员,减少由于经常更换档案管理人员而造成的重要资料的丢失。

2.4 加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入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信息化设施,及时的更新档案内容,普及利用计算机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3 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作,事业单位要准确的认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华章,2013(02):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