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论点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论点

篇1

发展低碳酒店,首先应该从建设酒店的低碳建筑开始,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建材,贯彻低碳设计、低碳用材、低碳构造、低碳用能、低碳运营、低碳排放等低碳建筑思想,如,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性,运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技术;采用屋面节能技术,外墙及门窗保温技术,使用节能照明系统等;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原有酒店进行必要的技术和设施改造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酒店行业是一个能源和资源高消耗的行业,因此传统酒店向低碳酒店转型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采用可再生低碳绿色能源的使用,同时降低资源消耗,这方面国内外的一些酒店正在进行探索和尝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太阳能发电。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的生产国,其太阳能光电产业生产总值更是占世界的30%,

(2)太阳能热水。现在,很多酒店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设备,

(3)污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及热水系统。城市污水是北方寒冷地区不可多得的热泵冷热源。

(4)地源热泵工程。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5)中水回用处理工程。中水回用处理设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工艺处理,可使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达到生活用水甚至饮用水的指标要求。

(6)推广采用节能灯具。如,用节能灯、LED灯替代传统照明灯具,这方面在绝大多数酒店已经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通过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达到低碳节能从而初步建成低碳酒店的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在“低碳环保”理念的推广上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可。酒店所选用的装修材料全部为绿色建材,酒店设置生态健身跑步机,可将动能转化成电能,运动三十分钟所产生的电能可供一台笔记本电脑工作一小时。根据IPCC国际碳排放标准计算,圣光万豪酒店一年就可以减少碳排放达2000余吨。在2013年,该酒店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篇2

关键词:农村电网建设 科技创新

在我国农村电网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办电初期,由于受缺少规划、缺乏资金等历史条件所限,农村电网比较简陋,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差。“六五”期间,国家提出对农网进行恢复性改造,重点改造了设备陈旧和危及安全的供电设施。“七五”期间,农网改造工作开始从恢复性改造,逐步转为以调整电网布局、进行设备完善化、实施标准化建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开始探讨农网建设模式和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小型化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

一、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电力网络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农电系统提出了调度自动化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并开始尝试采用载波、无线为通道,进行具有“两遥”功能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八五”期间,强调对农村电网的科学化管理,注重电网改造以安全为中心,以节能为重点。为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制定了农网新设备开发计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21项产品,及时在农网中推广;县级电网调度被正式列为国家五级调度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逐步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在县级电网调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网推广新型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10个节电示范县。“九五”期间,农网技术进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重点解决了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的问题,全面推进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节电工作。

二、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农网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国家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技术进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统已经建设成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805座,35(66)kV无人值班变电所2295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达标县507个,已有743个县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近1000个县建有电力专用通信网络,配网自动化和MIS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网架比较坚实、布局比较合理的农村电网,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有较大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配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各单位推广应用“四新”项目达60余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1)是变电所无人值班开始普及。从“九五”开始的农村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已经发展有常规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户外式、小型化、无人值班模式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优越性。目前农网工程建设改造的变电所大多采用无人值班模式或过渡性方案。

(2)是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被新型带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灭弧介质也从多油到少油,并逐渐变成SF6或真空式。既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3)是自动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调度自动化从“两遥”逐步扩展到“四遥”,从简单的变电所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管理;县级城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故障段的隔离,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企业MI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是建设符合我国农村负荷特点的低压配电台区。随着农村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多年来影响农网线损的64和73系列配电变压器已经被逐步淘汰,由S7型发展为S9型,现在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也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非晶态合金变、干式变和全密封变压器,以其节能、免维护等特点,逐渐在一些地区挂网运行;农村供电方式形成了单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混合供电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农网建设水平:

篇3

那么,和以往治疗肝癌的常规疗法相比较,张清泉教授研创的“肝癌优化综合治疗”新技术有哪些不同?其优点又在哪里呢?下面是张清泉教授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

从传统疗法的瑕疵“切入”

据张清泉教授介绍,“优疗”研究的创新之处是把从现有治疗肝癌的常规技术和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中挑剔出存在的瑕疵与破绽作为“切入”点,以求化解之道。就此,他分5个方面,以缜密的哲理,充分的论点、论据及通俗易懂的常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介入化疗存在严重缺陷。介入化疗作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如今已经被研究认识得很透彻。理论上认为,介入化疗破坏了血管内膜,栓塞剂阻断了肝动脉对肝癌的供血供氧,使肝癌生长暂时减慢。尽管开头几次治疗及前几个月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是由于肝癌周边分布的动、静脉交通支仍在源源不断地供给血液,加上被阻断的肝动脉1周后可以再流通,实际上很难把肝癌彻底“渴死”、“饿死”。同时化疗药物必然会经过动脉分支流向全肝,造成对正常肝细胞的广泛损害,反过来加重肝硬化、促使病情恶化。对于少数介入治疗“肝脏占位”的病人长期存活的现象,他认为,不排除两种可能性:一是极个别肝癌单发、肝脏无硬化的病人可以承受反复多次介入治疗;二是肝癌的诊断有待商讨,除非有可靠的AFP定量上升指标或确切的病理报告,否则必须与肝脏其他良性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比如炎性假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纯的肝硬化结节、肝腺瘤(直径可以超过10厘米)等的B超、CT影像与肝癌图像别无二致,一般人很难辨别。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单发性中、小肝癌,尤其是合并中、重度肝硬化、适合切除或射频治疗的肝癌,不应把介入治疗作为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否则弊大于利;对于肝癌已被切除的病人,更应该严格把介入治疗列为预防术后复发治疗的禁忌,因为介入治疗只会造成剩余肝脏十分宝贵的肝细胞被大量地破坏,加重肝硬变,诱发肝功能衰竭,有百害而无一利。

肝癌手术并非完善。张教授说,外科手术治疗肝癌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刀下去就大功告成、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对单纯手术不应抱过高的期望,因为肝脏切除是一种重复性很强的技巧性劳动,国内外已经很规范、同质化,医院之间、医生之间操作程序变化很小,切1个与切10个的区别不是很大,差别只是手术的大小、难易度而已,而共同面对的术后复发问题是一致的、不变的,这一结论已经被全世界证实过千百遍了。他认为外科医生不能因几个手术的成功就志得意满,手术做得越多,越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空虚感、挫折感、愧疚感,几年以后回头看看,真正活下来的病人却没有几个。他不甘心拿“手术很成功”来抚慰病人和安慰自己,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样才能让病人保全生命、活得长,健康自由、活得好。实际上,切除了癌块,只能说是迈出了复杂治疗链中最关键的第一步,暂时解除了病人面临的生命危险,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而影响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许多因素,尤其是病人自身“癌性体质”潜伏的威胁,完全有赖于第二步,依靠其他的药物等配套治疗加以克服。二者不可缺一,次序也不能错位,固执、片面地强调任何一半,轻视、忽略、排斥另一半,都有违客观,不现实,也不可取。

肝门阻断与输血隐含巨大风险。张教授发现,肝切除手术中遇到的出血、输血及肝门部血管阻断损坏肝功能等所隐含多种巨大的风险,术中、术后随时都可以降临。从解剖学角度看,肝脏有3套血管(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是个大血库。因此,肝切除时通常都要预先阻断入肝血管的血流,以减少失血。肝门部血管阻断所致的缺血缺氧时间的长短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比,对肝硬化尤为敏感。尽管阻断入肝血流的办法有十几种,但都需要大量输血才能完成手术。因此,当血库出现零库存或血源供应处于警戒线以下时,当RH阴性稀有血型病人配血困难时,就会发生手术和抢救过程中患者命悬一线的危机险情。不仅如此,输血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世界上允许一定的漏检率,我国为3%),误输被污染的血液会引起医源性乙肝、甲肝、丙肝、艾滋病等的传染。据统计,通过采、供血感染上艾滋病的人,全国有7万人,山东有739例;某医院因手术输血而感染上丙肝者达65人。他们是无辜的,却要承受世俗的冷漠、歧视,掰着指头过日子,后患无穷,不堪设想。新的研究表明,输血(特别是输陈旧性血)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癌的生长、复发。肝脏手术的最新理念是:肝门部入肝血管阻断的时间越短越好,不阻断血流、在不缺血缺氧常态下肝切除最好。不管是从社会、从病人,还是从献血人、从经济各个角度考虑,主张能少输血的尽量少输,一滴不输更好。

传统的化疗从理论到方案已经过时。提到国际上公认“化疗对肝癌治疗效果最差”,张教授说,建立在“以毒攻毒”理论基础上的大剂量的冲击化疗方案至今仍在沿用。这种治疗方法本指望通过加大血管中化学药物的浓度直接杀绝癌细胞,可化疗引起的秀发、翻肠倒胃的恶心及呕吐、头疼及头胀得像爆裂似的严重药物毒副作用,使病人不仅要遭受肉体的痛苦折磨,还要承受心理、心灵上失去人格尊严的精神摧残。不少病人及家人反映:化疗是“重受二茬罪”,等于无“密”可保,暗示病人得了绝症。甚至有些病人化疗后病情反而加重,数月、数周、乃至数天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国外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化疗还会大量毁伤大脑神经细胞,导致4/5的病人出现失忆、抑郁症、间歇性痴呆等“化疗脑”的副作用。实际上,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药物中毒症状只是冰山一角,更深重的药毒药害被抵消化疗反应的恩丹西酮、康醛等解抗药物所掩盖,远远超出正常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对肝脏功能的破坏、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侵扰和对精神灵魂支柱防线的打击甚于肝癌本身,是致命性的、不可逆的。化疗存在的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几十年不变、陈旧过时

的理论与方案缺少创新与更替变化。

科学理性地评价肝癌的肝移植。张教授觉得,最能把肝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说清楚的要属肝移植。一般人认为,将肝癌连同病肝一个细胞不留地切除,换上一个完全健康的异体好肝,就永远不会再复发、再长出新的肝癌了,因此,许多肝癌患者往往把生存的一线希望寄托在肝移植上。可事实恰恰相反,该类病人术后不仅复发得早、快,而且转移、扩散得更凶、更广。据报道,因患中、晚期肝癌而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病人,术后绝大多数在1年内复发。在国外,法律上严禁为中、晚期肝癌病人做肝移植。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严肃的科学问题、人道伦理问题。为了保证移植新肝的存活,必须在术中和术后长期应用一些防止新肝排异反应的免疫抑制剂,而这会使全身免疫系统受到药物的持续压制,打乱机体内部潜在的隐性致癌因素与自然免疫力之间的生物共生平衡关系。实际上,新肝的存活是以付出牺牲免疫力、肝组织的再生复发为沉重代价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一是免疫系统在肝癌的发生、转移及治疗后的复发、扩散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如果有人某一天把肝移植的免疫抑制问题解决了,那么肝癌的肝移植治疗技术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二是肝癌的病因除了肝脏的硬化、乙肝因素外,还与病人自身个体差异所特有的“癌性体质”,以及许多尚未被科学认知的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诱癌因素息息相关。其机理很可能是平时免疫系统对它们就像对外排斥异体肝一样,对内起着隔离防火墙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处于休眠状态的致癌因素(像癌干细胞)就会因失去约束而苏醒,肝癌最恶性的一面便充分暴露出来。而正常“非癌性体质”的单纯肝硬化病人在接受肝移植治疗后则从来不会发生新的肝癌这种反常现象。所以说,理论与实际早就证明:单就中、晚期肝癌而言,一味地针对肝脏本身的移植治疗并非最佳手段。但是它启迪我们,应加强对肝癌病人全身免疫系统机能研究的力度与深度,以求突破。从“优化综合治疗”的技术创新突破

许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肝癌研究通常难以跨越一条深深的人为鸿沟,基础与临床脱节,中、西医互相对立,内、外科条块分割,化疗、放疗、介入、中医药的各据一方,高科技“刀”更是单枪匹马。一台机器一个“中心”,专业越分越细,专科越划越多,技术越趋单一、雷同,整个肝癌诊治领域更像盘散沙,专家都是一家之专,学术上的门第之见与隔阂严重阻碍了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整体实力的综合提升。张教授纵览全局,以超脱的眼光把所有与肝癌有关联的研究纳入到一个整体大框架内进行统观分析,然后他惊奇地发现,在神秘的面纱下,一条科学上从未被认知的清晰可见的脉络走向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一是发生肝癌和影响肝癌复发、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有5种,即肝硬化、乙肝、癌性体质、免疫力、心理状态。肝癌实际上是一种病在肝脏,却与体内多种复杂因素密切相连的“全身性疾病”。二是所有针对肝脏本身肝癌局部的治疗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姑息性的,包括外科切除、导管介入(化疗、栓塞)、缓释药物、乙醇瘤内注射、高科技“刀”(r刀、中子刀、粒子刀、质子刀、诺力刀、亚氦刀、超声聚焦刀、激光、冷冻、固化、射频)、热疗、放疗(内、外)、肝移植等,因为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治疗原理其实大同小异,均为机械、物理、高能作用,除了直接针对肝脏局部外,对病人全身内在特有的“癌性体质”及其他隐性致癌因素影响甚微。任凭谁把道理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实际情况远远不像听起来那么美妙。三是所有针对肝癌病人全身性的辅助治疗方法,如化疗、生物免疫、基因药物、中药等,在技术疗效上都存在不确定及没有标准可依、效价比低的弱点。四是肝癌治疗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决非靠一两种技术或药物就能独立完成的,必须严格指症范围,避免走单一治疗“万能”的极端,而应紧密依托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集成”、“协同”联合的整体力量,这样才能达到技术优势互补的目的,使疗效最大化。同时,他还制定出了治疗肝癌的五大追求目标: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切除、破坏原发癌块的彻底性,兼顾把危害和影响肝硬化的风险降到最低;重组化疗新方案,达到高效、平和、人性化;突破免疫增效技术难关;加大中药的防治比重;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艰难的探索努力,张教授终于研创成功以全新理论为基础、以多项实用性强技术为轴心的肝癌“优疗”新方法。它由3部分构成:一是术中“优疗”,包括不阻断人肝血管血流的肝切除技术,肝切除手术不输血技术,肝切除残余肝面药物、高温特殊处理技术。二是术后“优疗”,包括“化疗化”新配方(其灵感受启发于南京一位“海归”教授的基础研究新论述,触类旁通于上世纪70年代农村“赤脚医师”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阿托品化”)。当治疗中自然出现他所观察总结出的5种特有的症状表现时效果最佳,而且病人不脱发、不呕吐,照常进食、自由活动,总共完成6个疗程便可终止治疗,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都非常高。即使晚期病人,“化疗化”后进人到临终期,也较少出现剧痛,不用或少用杜冷丁就能安静地走完人生;生物免疫增效技术;预防消除腹水技术;“合和散”等。三是集成“优疗”,将术中、术后优化精选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合理搭配,制定出多种治疗预案,实施个性化治疗。可以说,“优疗”是集中西、内、外、前沿交叉学科先进技术之大成的“高科技包”,且是动态的,不断把过时落后的成分淘汰掉,把新的精华充实进去,以求永葆技术的前瞻性、多样性、实用性处于领先地位。

张教授搞科研,从来不跟风、不,而是始终立足临床,多做少说,研以致用。在肝癌“优疗”研究的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曾经跑遍山东省各地,到过20多个县市区、60多个乡镇进行病人家访,采集到2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这种既有学问又能吃苦、一丝不苟科学求实的精神,特别令人敬佩。像占手术率80%左右,不阻断入肝血流、高难度的肝切除与术中不输血技术,肝癌切除后残余肝面的药物、高温特殊处理技术等,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肝功能、消除了术后复发的重要隐患,彻底杜绝了乙肝、艾滋病等的传染。可见,同样是肝脏手术,技术质量已今非昔比。

不同学科的交融与理论技术的创新

当笔者问到张教授认为自己成功的基本因素是什么时,张教授总结出两点:一是运气好,能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科,向恩师胡宗泽主任学习,因为胡主任开明厚道、技术精湛、惜才爱才、善于屏障纷扰,在这样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老师面前,自己甚至连想背信、偏离学术方向的念头都不忍心有。否则,自己不可能为一项既看不到尽头,又难卜结果的“优疗”研究,与世无争地置身局外,默默苦守20多年。二是书报看的多。学无止境,而且所

读文章不只局限于医学专业,好读书而不唯书,贵在感悟,重在兼容并蓄。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物,书念的多,如果张口三句话离不开本本、抬手事事只知道重复前人,随波逐流,没有一点突破禁忌、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独创的东西,那么,即使能坚持埋头苦干,恐怕也很难体现与医患双方,乃至国家命运攸关的核心价值与最大的核心利益。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创新是书生、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创新在哪里?在所有书本上已经明确的标准答案以外。如果缺失了自主、原创,谈论领先、发展、抱负,实质上没有多少意义。

张教授认为,“优疗”现在才公布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像肝癌这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全世界拿它都没办法,除了技术上创新和治疗上精打细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拼创新,从难、从严创新出超越常规与传统、出类拔萃的新科技和新疗法,才能让病人治得值。二是科技创新应牢固地树立一种思想、一个标准,即始终保持科学上的独立、中立、自主及实用。品质是第一位的,成果要经得起现实、历史和时间的评说、考问与定论。医学生态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从长远看,不管医改千回百转走哪一条路,要想变革、进步,就绕不开创新“质量”这道关。三是凡属医学上的重大发明、发现,往往都需要连续不断的全身心投入、至少数十年以上搞研创。在没有累积大量确切可靠的病例数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之前,出于责任和良知,不可轻言成功。四是同许多其他的拥有、向往比较,学识、学问是身内之物,好比书卷气盛开在心田、童话里的世外桃源,独自发现科学上的未知和能够自己主宰呵护它,至高无上,格外值得倍加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