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

篇1

装饰造型简洁,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的原则:考虑淮河博物馆旅游地的特殊属性,展厅色调较为明快,采用简洁的造型手法和朴素的材料语言,突出文物和展品内容,通过关键节点的精心设计来营造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更加凸显博物馆空间的专业属性和视觉感受。文物展品保护与照明适度和节能的原则:在整体空间的照明控制上,我们将入口和出口处的灯光设置适度的增加照度,使观众在进入和走出展厅时能更好的适应光线的变化,合理控制展柜中的照度与展柜外周围环境照度关系,所有展厅对文物的照度均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标准执行,在无人时会自动关闭或降低照度,更好的保护文物和节约能源。

通过对陈列大纲和淮河博物馆建筑交通流线的分析,考虑到整体展线的顺时针性及布展文物内容的多少与展厅面积大小的关系。我们把展厅布局为:一层展厅为上善佳水(自然篇)、淮魂千秋(历史篇)两个展厅。二层展厅为淮河治理(水利篇)、淮风流韵(文化篇)、淮上明珠(家乡篇)三个展厅。交通流线设计:路线设计为单向有顺序性的水平交通路线,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避免人流交叉及重复路线,局部有地面抬升平台,丰富观展视角。展陈形式的创新: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装修,它是通过对展示的空间艺术处理来突出展品和烘托展览主题,本案根据不同展厅的内容变化,强调每个独立展厅的内容特点,突出展览的地域特色。同时削繁为简,通过一定程度上统一的立面处理来保障整个展馆的完整性。营造场景:用圆雕、浮雕、壁画等艺术手法结合模型、场景、全息图像的方式,利用舞台布景原理,以最小的进深营造尽可能宏大的场面,让观众身临其境,同时精心设计的场景也作为展厅中的视觉亮展品与空间环境的和谐:文物展品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价值所在,在本案的设计中,文物不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展柜摆放,而是通过和展厅内部的版面、视频、机构等各种展陈手段相互呼应而创造出一种气氛和意境,全方位的诉说展品的价值和包含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淮河博物馆的具体展厅设计

基本陈列展厅与专题展厅在统一的设计手法下力求变化,结合各展厅陈展内容的特点,明确各展厅的主题,增强每个展厅的辨识性,保障博物馆整体展陈的鲜明特色。公共空间设计:由历史性、功能性及艺术性的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是淳朴自然的,同时强调其细节处理,与外部建筑的风格相协调与呼应,以此来强化整个建筑的统一和完美。在色彩的设计手法上使用中性偏暖的色调以并此作为统一整个博物馆不同展厅的基调,用统一规整的整体处理手法吸纳消化各个展厅纷繁复杂的展陈内容,避免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维持观众的参观兴趣。公共空间的设计是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准确而又生动,她向参观者静默的讲述淮河流域曾经的历史、辉煌的艺术和在这片区域上生活的人们的故事,让我们来聆听……

第一展厅:上善佳水(自然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左侧。入口设置一个序厅,作为整个展览的开始,采用抽象的手法,特殊加工的材质肌理表达“上善佳水”的意境,突出主题叙事的宏大特征,采用对称的手法将观众的视线引入展厅内部。在其后的展线布置上采用主展线副展线相结合的方式,主题内容置于视线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展示,同时在材料和结构的手法上统一每章节内容,使人们循序渐进的了解认知一系列的主题内容。在该内容的副展线部分设置模型机构和视频影片播放的空间,保障了展览序列的完整性同时又延展了文物展品的内涵。如图:

第二展厅:淮魂千秋(历史篇)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右侧。我们结合淮河流域独有的风格,将文物展品与场景复原更加贴近的进行整合,使观众在参观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悟淮河流域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色调与材质,将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展陈空间。在其后的休息厅部分用表现性的色彩展架结构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创造独有的观展体验,同时保持观众的兴趣。我们结合大量的图片与实物,通过不同高度层面的划分与安排,使观众多角度了解历史,并沉浸其中。在材料的使用上保持与一层展览空间的色调一致性,穿插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色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有条理的布置,满足观众参观和认知的同时使观众得到愉悦的空间体验。

第三展厅:淮河治理(水利篇)该展厅位于主体建筑的二层,在色调上却别于一层展厅。入口处退让出一个序厅空间,采用浮雕的手法将展厅名称衬托出来,整体气势庞大,浮雕内容将整个展厅的核心选取出来加以艺术处理。由于整体的展厅空间有限,而展陈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其后的展陈设计中通过张弛结合的手段,用视频、投影机构、模型等手段整合大量的资料内容,结合文物,文献等实物展示,保障了整个展厅空间的大气与完整,同时又丰富了参观者认知途径的多样性。

第四展厅:淮风流韵(文化篇)在展厅入口处便将淮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文化交汇的独特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直观展出来该馆的内容体系。在展厅内部的设计中,点缀与淮河流域相关的文化遗产载体元素作为装饰,使用更加简洁的立面造型,丰富柜内展示的形式,结合部分场景复原与现场表演创造出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长廊。

第五展厅:淮上明珠(家乡篇)在展厅展线的设计中,我们运用实物展柜和图版及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手段,把展示资料充分的展示给观众,并通过在展线中加入电子大屏幕,营运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展示形式,合理调度观众的参观线路,调节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装饰材料上,我们多应用专业博物馆材料,并通过应用木材等温性机理,使得观众在一个充满文化气质的空间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品设计导入,及多媒体互动结合,让空间保留原有的大尺度的协调性。在形式上采用展板、复原模型、展柜、视频疏密有度的结合让观众更容易所感知和接受。强调参与性,强调展览的多元化手段,并在此期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2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展出内容的更新换代,人们对承载展品的展览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新意,又要充分地体现展品,且不能喧宾夺主。一般来说,展品决定了其所该采用的最佳展示方式,进而影响到了场所的形态;反之,展览空间的好坏也将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率与准确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功能空间规划、观展行为心理、科技、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的专业配合,才能调动参观者的情绪,利用人们良好的情感反映提升展示效果。这一空间实质是一个科技与艺术并重的人为环境,是在人与环境之间创造彼此交往交流的中介及桥梁。

本期我们采用栏目结合的形式深入探讨展览空间设计,在《专题》栏目中我们不但邀请了参与展览空间设计工作的一线设计师,还邀请了具有丰富策展经验的策展人以及经营品牌展厅的甲方们,从不同角度谈谈与当代展览空间设计有关的种种。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展览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设计形式,而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光的结合,本期《特别空间》选择了国内外不同的展览空间设计作品,设计师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声像技术、摄影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等)及新材料打造与众不同的动态陈列及体验模式,以创造出更高的时空结合度,使参观者置身于一个更为真实的虚拟空间。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展览仿佛是一个跨越时空的“隧道”,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各个感官体验自己尚未了解或未知的世界。

对于策展人及品牌方来说,一个能够恰如其分烘托展品的展厅无疑非常重要,好的展览空间犹如流动的音乐,引导观者进入展览所营造的氛围当中,令观者印象深刻,从而达到举办展览或设计展厅的目的。

在策划一场展览或设立品牌展厅时,策展人及品牌方通常对展览地点及空间有哪些要求与希望呢?

王丰:这要视具体展览性质而定。比如我涉及的展览一般分艺术展览与商业设计展览两类,这两种要求是有区别的。艺术展览往往要求场地纯净甚至肃穆,最好不要有太多设计元素的干扰,艺术家们希望凸显的除了作品还是作品,其余一切都意在烘托与退隐。但这不代表对场地的要求就简单,其实更苛刻。空间感要尽量宏大,地面、墙面最好绝平,材料要好,灯光最好是金卤灯。最后,在非展示区域,往往来一笔出人意表的设计。总之一个纯粹的艺术展览空间设计,追求的每每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而商业设计展览空间则不同,在空间的设计上要求“先声夺人”,内外的表现务必最大限度地抓人眼球、新颖独特。至于具体的设计气质则因人因事而异。

Mathieu Borysevicz:我们的画廊展厅所处的大楼十分特别,它是位于外滩的一栋建于上世纪初的前文艺复兴式建筑,当时全中国都处于殖民经济的镀金时代,这栋建筑被用作一家银行。到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振兴的年代,它已经成为奢华与名望的象征。有时候艺术家就会利用空间的历史意义,来作为其作品的某一元素。例如,艺术家刘建华曾经在这个空间里安置了7吨的电子垃圾,来批判中国在全球循环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大部分的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卫生污染。刘建华用垃圾直指这一后殖民现象,并通过将垃圾重新包装成“高尚的艺术品”,将它们卖回西方。我们如此奢华的空间中展出了7吨的垃圾,这本身就是利用空间而创造出意义非凡的作品之典型。何健勇:展厅选择地点要考虑行业集中性、人流量、是否位于市场的主通道、市场的发展和定位、设施配置和地理位置。在空间上,层高与店面要成正比,开阔,利于产品展示。我希望展厅能与所处的市场管理方有共同发展的方向和理念,把市场做精做细。

刘仰枝:一个出色的展厅重要的是要建立在一个商业圈比较聚集、购物视觉感较强的地段,还要方便停放交通工具。展厅的设计最好能做到在同一商业街中脱颖而出,吸引客户,就是好展厅。

不同性质的展览对展厅设计的要求不同,作为策展人及品牌方,他们对所要展示的展品及希望达到的展示效果再了解不过,那么在成功策划过多场不同展览以及拥有企业自己的品牌展厅的甲方眼里,展厅的内部设计如何才能将展示作品更好地表现出来,达到设置展厅的目的?

Mathieu Borysevicz:现代艺术空间通常都被打造为一座“白色立方体”一一不经粉饰的空间就不会有妨碍艺术欣赏的嫌疑。然而我们想要打造的空间却恰巧相反。每一个展览都需要一个与之配合的空间,这就涉及到各自在空间与灯光布局上的挑战。特别绚丽,甚至还带有一丝过分华丽的格调。这对于艺术品的展出来说,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有时却可以起到恰如其分的衬托效果。

王丰:还是说回专业的艺术展览吧。那类空间往往表现为大气而退隐的,色彩不外乎黑、白、灰,至多也是深灰、浅灰中性色,这样才能兼容并彰显各类色调的艺术作品。而一个完好平整的地面于展览效果相当重要,看似简单,做好却不易。合乎要求的可选材料,无非那几种,而要别致,就难了。至于具体设计元素,需视乎每个艺术空间的定位而言,或凝重冷漠宛然高格调的学术殿堂,或亲和迎人走市场路线。

何健勇:展厅设计需根据品牌定位和特色来进行,体现品牌文化,有利于产品销售。这样做,顾客在选购产品的同时,也能不断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度。我觉得展厅不能做成一个纯粹的商业空间,要有艺术,要有文化。

刘仰枝:我认为对于灯具展厅来说,把整个卖场分成局部场景设计展示出来,是很重要的,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划分不同的灯光氛围,才能体现出不同的灯具卖点。由此才能展示出灯具相互衬托配合的重要性,让每一种产品都有独特的卖点,才能达到设计展厅的目的。整个展厅的色彩搭配要走在市场的前列。常言说:术业有专攻,在面对不同需求的展览空间时,策展人与甲方是否会选择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空间设计呢?

Mathieu Borysevicz:考虑到经费的问题,事实上并不会在举办每次展览时都邀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每个艺术家都是设计者,另外作为策展人,

如何设计规划空间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如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不会排斥和一支专业的设计团队来合作。

王丰:会的。但因为自己也是从事设计行业的,对自己策划的展览,往往在气质的把握上更清楚。所以大部分展览设计,还是自己来操作的。年前我有去看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区的一个展览,是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回顾展。展厅共分三层,是一个独立而特别的玻璃建筑,首先在风格上与大师的作品就很搭。据说也是临时建筑,但在所有的展览细节处理上却是一丝不苟。纯净安静的中性灰与光和影的完美结合,所有展墙展板恰到好处的体量关系,皆由盖里恣肆灵动而不失理性的手绘线条来挑动穿插,很好地呈现了这位建筑大师贯穿一生的盖世才华。

何健勇:当然会。专业的事情专业做,这是毋庸置疑的。展厅是品牌文化传播的窗口,也可体现产品价值。

刘仰枝:我们公司自2003年起一直都是与设计展厅的专业人员合作,共同打造品牌专卖展厅,因为专业设计人员才能让公司产品更好地展示个性,发挥每种产品的重要性,更能突出产品与展厅的统一、协调,提升产品的自身价值。展厅的作用比较广泛,主要功能是从展厅的设计风格及档次来体现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提升也是从展厅上得以发挥、推进。最重要的是以展厅的投入来体现产品的价值,能让客户从中感受到产品带来的价值观!

在这个新科技与新材料层出不穷、追求创意、倡导环保的年代,人们对展览空间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结合展品所要表述的理念,营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空间,对设计师们来说,各有不同的经验。既是观者又是设计者,设计师面对国内外的展览及展览空间,其视角及观点自然不同。

Marc Brulhart:不仅是展览、博物馆,我还会参观我曾经待过的每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建筑、新开的酒吧和饭店。这有助于我理解不同的观点,了解新的想法和主题,并收集当地知识。参观展览和博物馆加深了我的知识,帮助我形成关于不同主题的见解,而且还是我灵感的来源。我们设计过不少展览,参与组织和规划展览也有好几年了,我们甚至还为一家画廊创作过主题内容。实际上,这一切始于1997年,那时我们为香港电讯设计一个商业展览,从那以后,我们每完成一个这样的任务,就对这个领域加深了理解。现在我们经常被邀请设计不同的主题,有时是帮助一个品牌诞生,代表品牌发言,阐述品牌历史,或者帮助政府或机构去传达信息,诸如此类。最棒的是我们有源源不断的主题可以去设计,从不会无聊。

Clóudio Vilarinho:灯光和色彩都是展厅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因为它们可以充实和丰富场景。因此,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灯光效果以及色彩使用可以为项目实现的增值。

黄书恒:展览大致可以分为商业展览和非商业展览,把非商业性展览做得很好其实不容易。比如博物馆设计,最大的原因就是要成就一个好的博物馆展览所需要的条件并不在于设计单位或设计师本身,社会大环境的配合、支持很重要。在一些先进国家,博物馆其实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非常重要的文明指标。但目前来看,在亚洲国家,虽然近年来在经济上都有不错的发展,但文化建设部分还是有待努力。不仅是大陆,其实在台湾来讲,以往政府并没有非常重视博物馆这一块,并不会把博物馆当作非常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所以单靠设计单位完全把这一块做好其实很困难。因为博物馆设计要涉及的专业非常非常多,不仅有室内设计,还有展品设计、灯光设计、多媒体互动设计、平面视觉设计等,不同的专业交织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在这之前,设计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要提前把整个脚本写好。相对来说,商业设计展览的目的性更强,相对简单的多,业主方面会有很清楚的预算和时间,把他想要的东西清楚地告诉你。

谢英凯:广州展览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中,无论是文化艺术类型还是商业性质类型,整个行业的氛围和产业的发展都相对成熟。而与此同时,非商业展览近年正悄然兴起。当然,可能大家都对非商业展览的传播效果心存疑问,但通过近年参与的一些设计创意展览,我们发现,参观者的性质逐年增加并多样化,从体验到加以运用使在场的交流产生良性的化学效果。不过,其实现在很多非商业展览都有商业成份,只不过他们可能会很巧妙地结合。从传播效果来说,非商业性展览可能不像商业性展览那样,今天做了宣传,明天就已略有成绩,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播,它的出发点是更加深入而长远的,最后它所达到的影响力同范围有时甚至会超出你所想像的。

展览本身具有流动性的特质。这就要求设计师着重考虑观者感受,行走动线、灯光、色彩等等都是影响展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ATELIER BRǖCKNER:每件展品都有它独特的光环和独有的故事要讲述。好的配景能为每件展品找到合适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氛围;好的展览空间设计注重实现展厅氛围与参观者的对话;好的展览空间的设计就是让每件展品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Marc Brulhart: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同时兼顾主题内容和参观者的体会感受,而这将会带给游客难忘的视觉之旅。同时,我们会用图表展示出不同展品的位置,方便游客顺利进行参观。除此,我们还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展品的具体内容,并用心情板和草图辅助说明。最后,只要整体感受或内容规划通过,我们就开始设计,效果图、平面图、图样,并做出多媒体故事版。最重要的是把参观者的体会感受与你希望留给观众的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其谨记于心。这使一切工作得以开展。

Clá udio Vilarinho:每个项目都会有若干要点帮助我们开始并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中:

1 一个理念、一个创意、一幅富有冲击感的画面,这些因素构成了整个设计;

2 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把这种方案转变为独特的项目设计;

3 一种充满现代感的设计语言,因为这可使我们的作品在未来得以继续生存;

4 奉行简约主义,因为这是我们的特色;

5 灵活的主题,使设计价值更符合客户要求;

6 可持续性,这是我们的工作主题,也因为我们关心这个世界:

另外,兼顾家具设计(如果事先征得客户同意),使之成为建筑设计的补充。

篇3

关键词:展厅;网络展厅;展厅文化;Web Gallery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38-01

一、传统艺术的展示方式

现在我们还经常参加许多各式各样的展览,回想从艺术需要拿出来展示的那天起,展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与观众交流的地方。一件好的艺术品,如果没有与观众产生交互,那这件艺术品基本上就没有价值。所以,展厅对于艺术或艺术品来说,是尤其重要的。

在传统的展厅,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需要策展人,然后艺术家,还有作品的收集,最后到展览的布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一个传统的作品展,需要投入的会很大。当然,这样也是收益最大的,因为观众可以与作者最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的影响。

二、现代艺术的展示方式

现代艺术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单只在室内展示。在室外,或者在各种场所,甚至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从绘画的展示场所的变换,到摄影作品场所的网络化,可以看出,所谓的展厅可以无所不在了。同时,非艺术品也正在像艺术品一样,通过展厅,而接爱更多的观众的欣赏。因为展厅的设计,也就是艺术的设计。一个展厅也可以看成一件艺术品。

而现在的艺术类展厅,除了传统的绘画作品,也更多的加入了多种媒介的作品展。因为艺术无所不在,所以表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也越来越多,经过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与电视的发展,影像作品也正在兴起,除了大家所能看到的电影电视,名类的小影视艺术作品也大量的被创作。而展示方式,也是通过电视媒体。同样,除了电视,现在多了投影仪等,能在各种场合进行展示。

所以,现代艺术的展示方式,越来越注重作品与生活的联系,而不是非得去各种展览馆才能看到作品。于是,网络展厅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三、网络展厅的兴起

从计算机的发明,到发展,就给人类带来了非常之多冲击现实的内容。也正是这些,对于非计算机的现实内容,是一种胁。

而正因为技术的慢慢成熟,加上电脑成本的降低和艺术品创作的更简易性,网络展厅正慢慢的兴起。尤其表现在影视和摄影艺术方面。同样各类设计、电脑绘画、文学作品等也慢慢的在网络上面越来越展示的多。但是量多非精也是个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网络展厅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各类程序的创新,让网络展厅更多样,更精采,让观众感受到另类的欣赏环境。

虽然网络展厅也有自己的缺陷,如观众的电脑,显示屏的大小,或颜色的还原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原作品的水平。因为在传统展厅就没有这些问题的。

是个收集各类艺术家在网络上展示自己作品的网站。这里面收集了名种艺术类信息,有艺术家的各人网络展厅,也有艺术家的单独作品在此展出。也展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使得网络展厅这个方式越来越使人感觉到网络展厅的方便性。

从Newwebpick网站上随意点的一个网络展厅,网络展厅己经不单纯展示如绘画作品,而利用这种手段,展示出名种商业,或商业与艺术结合的作品。也使得观众看得更有新意。

省略是笔者的一个网络展厅,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一直想做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展厅,这样也许能让别人能够更多的欣赏到自己的作品。或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因为如果单独的办一个摄影展,没有收入,或作品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拥有一个网络展厅,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而且从这上面,笔者可以自主的把想展示的作品都挂在上面,让观众交互的欣赏。传统展厅有时间限制,而网络展厅没有,所以,通过宣传,就会有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展厅认识,并熟悉笔者的作品。

四、未来艺术的展示趋势

通过现在的网络发展的趋势,人类越来越不需要离开家而见识到世界上各种活动的发生。虽然这是对传统的一种打破,但是这样会带来更大的效率。我们也只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需求的增多,加上科技的发达。我想在未来社会,人类通过网络展厅,能欣赏到更多自己想要看到的作品,也许和现在的欣赏方式更是与从不同。或许能够亲自交互,感受到多维的体验,这些想法也己经在影视作品中所体现。所以,我们会期待网络展厅的正确发展,能让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别人的作品。

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博物馆;设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ole of museums in city culture in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osition. The article thinks, the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soci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city's cultural car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ty life; is a base for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views of the museu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museum; set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应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

从本质上而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一种迎合大众意向的艺术,必须坚持人本主义的原则。我作为一名学设计的讲解员,在近两年的讲解工作中深刻感悟到博物馆陈列师在设计时一定要具有认真严谨的态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找准陈列设计与观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设计的展览要能引发观众的兴趣,彰显出高雅与大众相结合的文化气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精神需求。唯有符合观众审美要求的展览设计才是合理化的设计,才会具有艺术价值。譬如笔者所在纪念馆的陈列设计就是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每当观众步入展厅,并配以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讲解,能让观众产生“宾至如归”之感。倘若陈列师一意孤行,置观众的意向于不顾,忽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布置展厅,必将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为了让陈列设计凸显大众化的美感,在最终设计方案形成之前,设计师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广泛征求观众的意见和讲解员的建议,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陈列师须将设计思路制成立体化的模型,并在展厅的一角展示出来,以此征求专家与观众的意见。其实在设计一个展览的陈列时必须深入探究观众的心理倾向,一定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观众的思想,要设计出观众喜欢的展览样式,符合大众化的审美需求,让欣赏的观众充分感受到展览的创造性与独特性。譬如在设计战争馆的展览时,通常的做法是运用图片加解说的方式就能将展览的主题表现出来。可是这种设计方式过于平庸,没有亮点,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从时展的趋势而言,这种常态化的设计模式无法达到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设计者应广泛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展览陈列是尤为关键的。近年来,笔者曾参观了几个著名的以战争为表现主题的博物馆,发现这些展览馆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意蕴丰富,场面恢弘,设计精致,栩栩如生。一个个精巧细致的沙盘,远、中、近景的搭配恰到好处,集高雅、大众于一身,其艺术魅力不亚于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珍品。更令人叫绝的是有些战争场面做得逼真至极,能令人产生置身战场之感,体会到难以言喻的艺术情境。当不少观众来到这样一个充满艺术诱惑力的展厅,或仔细观摩、或赞口不绝、或惊叹不已。此番情境,足以说明陈列师设计方案已经深悉观众的心理需求。其次陈列设计应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累博大精深,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都蕴含着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而设计师们则可根据这一特点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去探寻陈列设计的方案,将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从本质上而言,我国民族文化寓意深刻,高雅精致,不但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艺术魅力,就连很多外国人也视之为经典。因而,陈列师们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设计陈列的形式,并以此体现陈列中的人本主义原则。

二、整体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其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融合、不断完善。在文化相互融合的进程中推动着中国各种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所以任何一件设计作品中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作用,都与其有着必然的联系。

“天人之和”的理念是中国思想家孔子、孟子所倡导的“中庸合一”思想的精髓。其主要含义为:“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种哲学理念长期影响着中国设计工作者的创作思维模式,并一直被尊奉为中国传统设计最为重要的思想哲学理念。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这种思想理念常被作为建筑空间设计总体构思的灵魂,设计师将这种文化思想倡导的“人”、“自然”、“和谐”等因素有序的联系起来,作为目标贯穿于全过程的设计之中。并从室内空间功能组织、环境设计、细部设计等不同方向尽心创作,运用设计之力,再造空间内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虽力求体现这种思想文化的内涵,但却尽量不漏其创作痕迹,达到“虽有人之作,宛如天上来”的天人之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如作者亲自设计的孔子博物馆,总体规划设计吸取吴先生提出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的整体性城市建设原则”,以强调“儒学文化”为主线,通过吸纳和展示传统建筑空间理念的庭院式布局来体现建筑群体组合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营造出基于儒家美学思想的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

二、地域性符号在空间界面中的穿插融合

地域性符号的定义:在地域文化中找寻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图案,从中提取元素,经过叠加、解构、重组、简化等设计手法进行提炼,得出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地域文化符号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在现代设计元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席位。它是将设计符号学、图形学与地域文化杂揉的继承。这里所说的继承并不是绝对的模仿,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地域文化中的精粹,加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把地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通过符号融入到博物馆空间设计之中,使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精神能有效的传播,这样必定会使中国的博物馆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在博物馆室内空间的整体设计中,将地域性符号应用在空间的界面处理上是体现地域文化、创造地域性特色空间的有效方法之一。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各界面面积一般较大,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不但可以从整体上考虑进行地域性符号的穿插装饰,还能在局部的、重要的部位进行富有变化的融合装饰。一般情况下,天棚界面、地界面的处理相对简洁,而界面处理的重点,则是放在大面积的墙界面上,它能使众多的地域性元素符号统一在一个主格调之中,因此,在博物馆室内空间界面设计中,可以将地域性符号设计为大平面或大块状的造型应用在墙体界面上,使界面设计在造型感上追求简而有力的感觉,能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在穿插融合的形式上可以通过壁画、木雕、装饰装饰彩绘等多种形式承载地域性符号来实现,可繁可简。

三、陈列设计应考虑观众的参与性

当代博物馆展厅的陈列设计还须考虑与观众之间的沟通,设计能让观众参与的交流式展览,根据传授知识、调动积极性、引发好奇之心的要求,在设计中将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融为一体。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展厅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声、形角度触动观众的感官,不但能令展厅妙趣横生,意蕴浓厚,更能改变传统博物馆过于死板的面孔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陈列设计模式,从而激发广大观众的参与性,借助于各感官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展厅传达的信息,感受轻松的文化意蕴,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譬如在展示各种乐器时,可让观众听见这些乐器的天籁之音,或让观众亲自尝试各种乐器的演奏;在展示各种特色服饰时,可让观众现场欣赏模特表演(模特们都穿着这些特色服饰)。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参与能极大地激发观众对展厅的兴趣,并对展厅中的设计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博物馆的展厅中,一条舒适惬意的小板凳,一句令人倍感亲切的问候语,一个人性化的安全装置、一个意蕴丰富的简短解说,一个可供观众参与的活动,都会给参观者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要充分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观众的心理需求,将博物馆的展厅设计成寓娱乐、教育、展现、研究为一体的文化传播场所,唯有以观众的兴趣为导向,充分了解观众的喜好,才能设计出符合观众审美情趣的展厅,才能在博物馆中为他们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篇5

关键词:临展;陈列;策划;归档

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是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方法与途径[1]。陈列展示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地纷纷投入巨资扩建新馆,全国各大博物馆展陈面积和质量显著提高,全国每年举办的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达1.5亿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展览以临时展览形式举办。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其展览周期较短、表现形式多样、展品选择自由,陈列内容结构和艺术形式也较为灵活。近些年随着国内外各博物馆交流的日益频繁,临展工作也有较快发展,而如何合理有效的设计和策划临展,已成为各馆提升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本馆举办的短期展览,可以是本馆文物展,也可以是和其他单位联合举办的主题展览;二是博物馆系统间的交流展;三是文物出国展或引进国外文物的展览。馆际之间的临展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博物馆的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也可以满足观众对展览题材多方面的需求。对于本馆举办文物展,在组织基本陈列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可以采用临展的形式为后期举办基本陈列积累经验和做前期准备。由于各个博物馆举办的基本陈列建设周期长、投入巨大,一旦建成,短期内就很难有较大的变动,为了弥补早期展览由于科技水平限制导致的内容与形式表现不足,可以采用临展方式对本馆基本陈列的内容结构进行有益的补充和丰富。

1 临展的展线设计

展线是展览参观线路的简称,既包括展厅内部的展览流线安排,也包括相邻展厅间的参观流线安排。临时展厅一般位于博物馆出入口等显著位置,便于观众的参观,多个临展厅的安排常需要遵循一定的交通流线形式,通常采用“串联”、“并联”的方式相互连通。这种相邻展厅的布局可以按内容、形式等分类组织展品,同时每个展厅都保留独立的通道通向大厅,这些展厅可以根据展览规模自行组合使用。

这种自由组合的思想同样体现在展厅内部的展线安排上。临展厅最常见的做法是采用轨道活动隔断以组合方式分割空间,每个展厅的活动隔断轨道采用“井”型的排列,活动隔断以此为基础根据展览内容和文物安排自由组合分割,从而达到扩充展线、合理利用空间的效果。每个隔断之间相互锁牢后,组成的墙面平整且牢固,无论作为固定喷绘背景还是悬挂大型画作都具有可靠性。

2 临展的策划

要保质保量地推出一批临展、特展并非易事,因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2]的特征。所以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划具有较高复杂性,使得陈列展览的推出需要涉及众多方面, 诸多层次和环节, 它既是内容、形式和宣传推广等多项内容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多业务部门协调运作、统筹兼顾的过程。因此,临展的策划成了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陈列展览策划指的就是为了实现陈列展览的预期目标, 借助科学方法、系统方法和创造性思维, 对陈列展览的目标、步骤、策略、手段等进行事先规划和设计, 编制出具体行动方案[3]。通常临展的策划首先需要找准观众对象,针对不同的观众群精心设计不同的陈列展览是具有针对性和经济性的,也是展览获得成功的基础;而创意则是临展策划的核心,通过对创意进行组合提炼, 并使其转化为具体策划方案的核心观点,并融入到展览内容、形式、宣传、纪念品的创作当中。剩下的工作就是按照展览程序,确定陈列主题,根据主题提出陈列的基本内容和配合内容展示的艺术设计风格;客观方面需要统筹考虑本馆藏品能否提供展览所需的展品,能否提供合适的场地、器械材料、经费和时间等因素。临展的策划过程也就是整合博物馆陈列展览体系构建过程所涉及的诸要素,合理配置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社会、观众的需求。对展览的策划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素养、艺术设计素养,了解相关藏品的状况和陈列展览的运作规律,还包括对策划方案组织落实的执行能力。

3 临展的延伸

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临展除了展品精挑细选、展具制作精良外,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展览而是由展览本身延伸出来的系统项目,成为一项综合的文化工程。而贯穿于从展览筹备到展后的宣传的各项工作无一不是前期展览策划的成果。在展览筹备期间,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开幕时转播报道,展中深度或重点追踪报道。这样在展览开幕前就吸引了公众的关注,扩大了展览的知名度,激发了公众的参观兴趣。展览前期推出该展相关的图书、画册和电子出版物,以及展览的特色纪念产品;展览期间,举行公众参与性活动,例如微博交流、展览投票等;展览之后馆际的推广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展览讲座也是吸引观众参与的通常方法。

这一系列展览的宣传和延伸工作已经大大超出了展览本身的范畴,形成了以该展览为纽带,将博物馆作为学术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多维度视角,深度阐释展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提升展陈的学术和文化含量。这种临展从多层面和多角度上呈现出博物馆的文化气息与魅力,为不同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观众带来了多样的文化选择,同时扩大了展览的概念使其成为一系列文化现象的延伸,将这个展览品牌做大做足,使博物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4 临展的资料整理

展览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展览资料收集和整理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花费大气力筹建起来的展览,没有留下陈列展览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正是陈列展览基础研究中重要的原始材料依据。这说明展览的归档管理工作并没有为大部分博物馆展览部门所重视,这给陈列展览理论研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资料可以为以后展览的设计制作积累经验,为陈列基础研究提供材料,也是学术交流活动中案例,更是馆志修订中的史料依据。展览归档的材料包括:展览大纲、文物清单、布展图纸、材料费用清单、视频图片资料、出版物资料、会议纪要、新闻报道、展览验收材料等。只有不断丰富馆藏陈列展览资料,才能提高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博物馆正向多样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它要求博物馆不断进行文化产品的再生产,通过挖潜和引进的方式增加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在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博物馆展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临时展览在适应当今博物馆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凸显出了它的优越性,使其成为博物馆发展最具活力也最具潜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9.

[2] 张文彬,李文儒.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J].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02.

篇6

1项目简介和负荷计算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为政府投资建设的文化设施类项目,定位于湖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艺术馆,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长沙市地标性建筑。艺术馆地上建筑面积约2.3万m2,具有面积400~3000m2的多个艺术品展厅、艺术品拍卖厅、多功能厅、报告厅、培训室、艺术家工作室等场所。本项目艺术馆展厅部分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该艺术馆展厅很多,选用最具代表性的大盒子展厅作为研究对象,大盒子展厅定位于实验性艺术展览,其面积为896m2,净高为7m。参照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艺术馆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取5米2/人,人均新风量取25米3/(时•人),公共照明功率密度值取20W/m2,电器设备功率取15W/m2[1],通过负荷计算得到大盒子展厅的冷负荷为140kW,其中新风负荷为65kW,室内负荷为75kW,室内湿负荷为15.3kg/h,新风量为4480m2/h。

2空调方案的选择及分析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湖南湘江新区建设两型社会的号召,同时参考艺术馆顾问的意见,本项目空调设计非常重视系统的节能运行和室内环境恒温恒湿的原则。

2.1比较分析的基础和条件大盒子展厅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点为N(t=24℃,φ=50%),通过计算得到绝对含湿量d=9.5g/kg干空气,保持含湿量不变,干球温度每变化1℃引起相对湿度变化见表2。由表2可见,室内干球温度上升或者下降1℃引起相对湿度变化约为3%,为维持室内±3%的相对湿度,本项目温度控制精度确定为24℃±1℃。根据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时,送风温差宜为6~9℃,且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经与设计方多次讨论研究,最终确认3种空气调节方案适合本项目:方案一为一次回风+再热空调系统;方案二为二次回风空调系统;方案三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2.2空调系统能耗分析3个方案送风温差均取6℃,机械露点取95%,方案一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见表3。表4所示为方案二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方案三利用新风溶液调湿机组处理新风和室内湿负荷后与回风混合,然后利用高温冷冻水处理显热至送风点状态点,其处理过程见图1。由表5和表6可以得到,离心式冷水机组在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12℃/17℃工况下比在6℃/11℃工况下平均性能系数COP高26%。从空调设计师角度来讲,更关注的是在设计工况下的整个空调系统的能效,溶液除湿机组平均性能系数为4.77,横流式冷却塔平均性能系数为151.8。对于输送能耗:依据GB50189—2005,空调冷冻水管道的输送能效比为0.0241,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输送能效比均取0.0241。方案二和方案三送风量一致,风系统能耗基本相同。为简化计算,系统能耗暂不考虑风系统能耗,方案二和方案三在满负荷工况下能耗分别。

2.3室内环境控制精度分析空调控制中主要是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这2个参数常常是在一个调节对象里同时进行调节的2个被调量。2个参数在调节过程中又相互影响。如某些原因使室内温度升高,引起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分压变化,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使相对湿度减小。二次回风系统的控制历来是工程上的难点,首先,二次回风在总风量中的比例很难确定,二次回风阀和一次回风阀联动,改变二次回风阀开度的同时改变了一次回风阀的开度。其次,加入二次回风可改变室内空气状态,如果在调节过程中风阀变动频繁,易引起系统振荡。第三,空气的流动和阀门开度是非线性关系,无法根据阀门开度准确判断实际的空气流量[3]。第四,二次回风系统调节比例以及盘管开度调节需要根据自控系统结果设定,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精度不是很高。因此,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不适合有严格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如要求相对湿度精度在±3%的空调系统。

而基于溶液调湿技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空调对空气温湿度耦合处理的方式,采用温度和湿度分开处理的方式。这种温度和湿度分开处理的方式决定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必将满足环境热湿比的变化,由新风段负责室内湿负荷,混风段或风机盘管负责室内显热,即等湿降温。新风段是依靠调节溶液的浓度调节新风含湿量,以满足环境不停变化的散湿量变化。当干燥新风承担了所有的湿负荷以后,混风段或风机盘管只需承担显热,也就是只需要降温,这样一次性达到送风的要求值。这种分开处理温湿度、直接快速达到送风状态的空气处理方式简化了空调系统在控制中的复杂性,降低了控制误差。而依靠改变溶液浓度控制新风含湿量的方式要比冷冻除湿控制冷水流量的方式更加易控制、更加精准。温度湿度分开处理的方式,决定了其比传统冷冻除湿方式对送风温湿度控制精度高,并且可满足不同热湿比的变化;再者溶液式的除湿方式比通过控制冷水流量的方式的除湿能力强、除湿范围广且湿度控制精准,消除了冷冻除湿在控制上的滞后性。以上决定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能够控制室内温度精度为±1℃,相对湿度精度为±3%。

3结论

篇7

会展建筑的功能决定了空间的性质,因此结构体系的表现应符合会展空间的性质和特点,并且使其更加明确。按照会展建筑的功能要求,将会展建筑功能空间大致分为核心功能空间、交通功能空间以及配套辅助功能空间三大类。

结合核心功能空间的艺术表现

会展建筑的核心功能空间是会展建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功能空间,其中包括展厅空间和会议空间两部分。展厅空间在会展建筑中面积占最大,是主要的功能空间,承担着会展建筑的基本职能,因此,展厅的形状及位置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会展建筑的总平面形式。会展建筑展厅空间的结构体系是属于大跨度结构。屋盖结构是会展建筑外部造型塑造的重点。运用结构体系的设计,设计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任意起伏的或平顶的屋面表现。屋盖结构体系的多样化,为会展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形象的塑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展厅屋盖结构的技术特征也代表了会展建筑的技术表现。展厅的平面形状大致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形式。各种形式的展厅各具优势。但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尽管会展建筑的总平面形式千变万化,展厅的平面形状大多是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居多,其中又以长方形平面更适宜展厅的功能。对于长方形平面的展厅,其形状较规整,空间利用率较高,适宜布置要求。同时,方形展厅的结构体系选择的范围很广范,例如桁架结构、拱结构、壳体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和膜结构等各种结构体系都可以适用。不同结构体系的运用从而使会展建筑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不仅如此,为了使建筑形式表现更丰富,可以将结构体系进行切割、变形和组合,使艺术表现更为丰富。如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利用结构结构体系的变形组合设计成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鸥,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而巴黎德方斯国家工业技术中心展览馆总平面形式是一个边长为216米的三角形,其结构体系是由球面壳体经过切割变形,形成双层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体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些会展建筑的屋盖结构体系选择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其展厅却都设计成方形的形式,保证着良好的空间使用,见(图1)。

澳大利亚昆士兰布里斯班会展中心为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方形展厅的屋盖结构体系单元是由立体桁架作为主体结构的索膜结构体系构成。每个展厅的屋盖结构体系都设计成一个沿一条对角线折叠和切割的两面弯曲的双曲线抛物面形式,而且由一个长100m的绞索构架支撑着,与边线和联系部分在一起,其截面为三角形。位于展厅对角线角上支撑屋面的杆状物也被扩展为特色的顶棚结构体系景色,多个结构单元有规律的排列,形成天然飘逸动感的造型,形成了独特的曲线屋面,见(图1)。从使用方面来讲,会展建筑的展厅要求柱间的跨度越大越好,最为理想的是无柱的大空间。但是,早期的会展建筑主要以多层式居多,展厅结构体系多为框架式结构,因此展厅的使用受到立柱和结构的限制。为了方便灵活布展,结构体系的柱网结合展厅功能,以国际标准展位尺寸3×3m为模数进行柱网设计。国内中小型展厅和多层展厅的柱网尺寸常为9×9m或12×12m,既结构经济,又便于展位布置,见(表1)。随着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会展建筑展厅空间跨度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重工业展厅标准要求柱网间距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展厅为跨度为50m以上的无柱大空间,另一种是要求展厅为以柱距为30m的网架结构,见(表1)。如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30m为模数单元,展厅单元为90m,以此构成平面,见(图2)。展厅的规模决定了结构体系的跨度,巨大的跨度会造成结构空间加大,导致空间的浪费。而在深圳会展中心的设计中,采用拱结构体系的形式特点,使展厅形成高低有别的空间,不仅适应了不同高度布展的需求,而且表现了巨型拱的优美造型,见(图3)。因此,结构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功能空间的结合,不能为了形式的表现而本末倒置。

会议空间会展建筑的另一主要功能空间。本文讨论的会展建筑中的会议空间是以服务展览空间为主。根据会议空间在会展建筑中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会议空间和展厅空间被包容在一座建筑体内,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这一类会议用房规模较小。会议空间化整为零,分散在各个展厅周边夹层或连廊位置处。这类会议空间位于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之内,并不影响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结构形式的表现,这种结构体系的形式容易产生完整的形式感的表现效果。例如,南京国际会展中心的会议部分和各单元展厅被覆盖在统一的空间桁架屋盖结构体系之下,整个结构体系形式完整。而在统一整体的大空间内通过结构出挑,设置挑廊,在挑廊二层布置会议用房,另一侧则是呈弧形的高大展厅空间。在保证了完整的建筑形式感表现效果的前提下,功能空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见(图4)。会议空间整合在一起,独立于展厅空间之外,与展厅形成一大一小两空间体块,每个体块结构体系可以不同,相互独立,二者互不影响。会议空间往往采用与展厅不同的结构形式,以求得整个建筑形式的变化。结构形式的对比变化更能凸显各自的表现力。例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其展厅为规则的矩形形体,为了使整个建筑形式生动活泼,因此,会议部分设计成圆形体块。两种不同几何形体的结构体系形成强烈的对比,见(图5)。深圳会展中心的会议中心位于45m标高处,由巨型的“A”字型混凝土柱支撑,悬浮与展馆之上,延伸了建筑形式向上的趋势,见(图6)。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会议部分屋盖利用弧形桁架结构体系形成椭圆形形式,与由斜拉索结构体系和空间桁架结构体系结合的展厅结构体系形成主从关系的表现效果,见(图7)。这种大空间和小空间之间的比例往往影响整个建筑的尺度和造型,以此突出强调结构形式的表现。

结合交通功能空间的艺术表现

交通功能空间主要特点是组织引导人们的交通活动以及疏散逃生。主要由主入口中央大厅和交通连廊以及垂直交通设施三大类组成。主入口中央大厅是会展建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部分,是各方向流线的交汇点,并且也是各个功能设施联结点。主入口中央大厅要求具有多功能性,往往是公共活动的中心,因此多为灵活的无柱大空间。为了使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往往屋盖结构体系会采用前高后低的形式,低处为入口中央大厅,高处则是展厅。例如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其屋盖结构采用斜面的形式,在保证了展厅高度的同时,又节约了入口大厅的上部空间,见(图8)。也可以将展厅和入口中央大厅的屋盖结构完全脱开,以此降低入口中央大厅的空间高度,避免空间的浪费,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见(图9)。主入口中央大厅的造型设计往往可以利用结构体系的特征成为整个建筑造型的视觉亮点,表现建筑的个性,烘托建筑的形象。例如,德国莱比锡会展中心入口玻璃大厅可以进行各种集会,招待会等形式的庆典活动。入口大厅的拱架结构体系完全外露于点式连接的玻璃屋面之上,不但形式轻盈而且不占据内部有效空间,见(图10、图11)。

交通连廊连接着各个功能设施,引导着参观流线,是重要的导向性空间。因此,构成交通连廊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应要形成并加强交通连廊的方向性。通过诸如可以展现方向性特点的结构构件,起到类似于引导方向这类细节性的作用。例如,通过利用结构构件作为通道空间的标示,进而起到标明主要交通路线的作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内两列乳白色的长柱列,使空间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引导着参观路线,见(图12)。也可以充分利用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将其与交通空间紧密结构。例如,汉诺威26号馆利用支撑屋盖结构的三角架般的桅杆所形成的空间作为交通空间,使结构空间和功能空间合二为一,结构构件次序井然,形成很强的方向感和识别性,见(图13)。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宽约40m,长约450m的“珠江散步道”是集散整座建筑人流的中心,并且与各个展厅相连。竖向交通系统分别布置在间隔两个90m单元之间。空间护结构体系设计成斜面的形式,同时屋盖、墙体和挑台与倾斜的围护结构相呼应,使长廊空间更具动感和雕塑感,见(图14)。

结合配套辅助空间的艺术表现

配套辅助空间是辅助会展活动正常开展的一系列设施空间,包括餐饮休闲、行政办公、综合服务设施等空间。这类功能的空间使用面积占会展建筑面积较小部分,可以利用平面中不规整的空间来布置。由于空间小,被覆盖在展厅屋盖结构体系之下,并不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形式,保证了建筑结构形式的统一性。但是,在展厅内部,这些设施空间也往往集中布置成独立的“盒子”形式,在展厅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内形成“房中房”的形式,如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见(图15)。而在汉诺威会展中心26号馆的设计中,服务设施被放在六个独立的立方体结构中,置于展览空间的两侧。方形的“服务箱”插入在形式自由的展厅结构体系内,使屋顶向上飞升的趋势更为明显,见(图16)。

篇8

关键词:会展艺术;设计;视觉形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62-01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大多城市已将会展作为地方“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市,以展扬名”的支柱性产业来重点发展。会展实际就是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一定的环境和场所,促使交易顺利达成的过程,然而会展艺术设计过程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过程,那么会展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就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这么简单了。必须深刻领悟会展艺术设计的本质和特征,将视觉这个直观的形态在会展艺术上呈现得活灵活现。

一、会展艺术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首先,会展艺术设计的根本是为展品营造一个完美的展示空间,目的是吸引现场的观众,传达重要的信息,增进相互的沟通,它是一种无异于其它艺术行为的多维的空间艺术设计。会展设计有两个要求:一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二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所以会展空间的结构、序列、过渡、联系、方向的引导、陈列内容的顺序、色调等,都必须是讲究变化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运用色彩配置、灯光控制和展台搭建等手段来实现,最终一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展示环境出现在观众眼前。

二、视觉形态在会展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线与面在会展设计中的运用

在会展设计中,使用得当的线,会起到改变视觉效果的作用,因为线的运用是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所以我们总会由于线条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感受。从数学角度来说,水平的直线比垂直的直线更具有导向比,比如展品是横向水平陈列的,更适合于观众的视觉移动规律,观众最容易欣赏到它。然而,垂直的直线则更多会分割画面、限定空间的大小。相对于直线来说,曲线在会展设计中书比较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自然能够调和直线的单调感和严肃感。还有一类不可忽视的要素就是斜线,通常是在展厅之间起到组织空间,创造出具有戏剧性的紧张感的作用。试想如果在展厅与展厅之间没有合理而科学地利用线条来分割安排,它除了在视觉上带给观众难以接受的感觉外,整个展示空间就会显得拥挤不堪,展品展示活动和工作上出现混乱。因此,在展会中线组织是否合理、人流分配是否得当以及疏散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会展的成败。

在会展设计中同样要注重面的形态的运用,同线一样面的组合不同也将会起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如顶尖朝上的三角形视觉效果是稳定感、庄重感,再看顶尖朝下的三角形视觉效果正好相反,容易给人以刺激的感受。再如圆形的使用能使环境显得和谐丰富;竖放的长方形具有活跃、亲切、高尚的感觉,而横放时有安静、自由、深沉的感觉,所以要考虑到各种形态与周围环境在空间布局中的协调。

除此之外,在会展布置中还可以采用形态各异的流线造型,增加趣味性和新奇感。只有合理地组合这些视觉元素,才能让观众感受到空间的和谐与完美,进而欣然接受展品信息。

(二)色彩在会展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对颜色具有的不同喜好不仅受社会民族文化的影响,还主要因人的兴趣、年龄、性格、知识结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色彩本身在人的世界中可以用来识别形象;理解内容;留下记忆。所以会展展示空间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观众的注意力,当色彩搭配得当,就可以起到协调整个展示空间色调,又突出展示内容的作用。但是色彩是会展设计中较难掌控的问题。因此,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具体的观众对象,色彩象征意义的差别,如食品类、家用品的会展偏于暖色;而冷色则适用于仪器、高科技等。最后还要考虑到主次之分,使一个区域的色彩有明显的体系性。在现代的会展艺术设计中,借助光、电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殊照明除了美化空间的作用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展台、展品的特殊要求,使灯光有利于对展品立体感、色彩感的刻画,比如注意灯光的照射角度、色温。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色彩感,空间也因色光的完美结合显得更丰富灵动、有趣,同时也加强了展厅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品味,易于感染观众,调动他们的参观兴趣。

三、小结

新时代将均衡、对称、调和、对比、节奏、等形式美法与当今时代的智能技术、光电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因素相结合,不仅使会展艺术设计日臻成熟,同时也呈现出与其他领域交叉共繁荣的现象,会展艺术设计也将走上巅峰。

参考文献:

[1]杨子奇.商业会展设计的灵魂――色彩[J].大众文艺,2013年02期.

[2]孟佳菲.浅析视觉传播在现代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2年05期.

篇9

争议不断的朋克与朋克时尚大展

“朋克是混乱、无政府、反传统的。朋克也是英勇、富有艺术性、正直的。”大都会美术馆馆长Thomas P. Campbell这样写在展览画册卷首。“我是仅存于世的朋克。”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如是说。“朋克的核心是街头文化,是街上那群孩子们的DIY。”性手枪乐队主唱John Lydon又给出这般解释。

坊间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定义“朋克”的微型故事: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走上前来问我:“朋克究竟是什么?”我一脚踢翻了垃圾桶,回答:“这就是朋克。”他随即踢翻了另一只垃圾桶,问:“这就是朋克?”我说:“这不是朋克,这是赶时髦!”

大都会博物馆试图通过其年度时尚大展来诠释“朋克”这一主题,从最初就极具挑战性。首先,朋克文化和精神不是用区区几件衣服就可以表现的。更何况,展览启用的诸如香奈儿(Chanel)、巴宝莉(Burberry)、纪梵希(Givenchy)、圣罗兰(Saint Laurent)等高级女装,全部出自世界一线大牌设计师之手。这些制作精良且价格不菲的服饰与朋克文化影响下的日常服饰相距甚远。其次,作为一家享誉全球的文化机构,大都会博物馆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是朋克叛逆的对象和不屑的死敌。“那些封面女郎招牌式的妆容和美甲,根本不是朋克,”《经济学人》杂志称这场星光熠熠、名流汇聚的红毯派对为“一场哗众取宠的尴尬”。《纽约客》杂志也撰文批评说:“展览中的‘破衣烂衫’大都是刻意剪裁而成,每个拼接角度都早经过精确设计。朋克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把这些衣服穿上身。”

为英雄制衣

位于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七个展厅陈列着一百余件男女装,源于70年代的经典朋克行头与最新一线大牌打造的高级成衣,以朋克摇滚乐为背景汇聚一堂。混乱、叛逆和骚动不安在步入展厅入口的刹那即如影随形。一面投影循环播放着一群朋克青年在颠簸的镜头前上下蹦跳、挥舞手臂的录像,投影的两侧站立着留爆炸头发型、手势挑衅的模特儿。左边的正红色系带衣裤设计是Westwood和Malcolm McLaren在70年代的作品。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两个被誉为朋克发源地的复制空间:纽约曼哈顿的CBGB俱乐部和伦敦国王街的服饰店。CBGB俱乐部于1973年创办之后,逐渐成为美国朋克乐手和乐迷的集散地。70年代纽约的年轻人常常欢聚在CBGB俱乐部,彻夜与狂躁的朋克音乐为伴,他们的服饰大都是破旧的T恤和牛仔裤。当然,真正让朋克在时尚界抽枝发芽的还要数Westwood和McLaren的服装店。

1971年,Westwood和McLaren在伦敦国王街430号开了一家服饰店,售卖的衣服和首饰以出格闻名伦敦:涂有让英国女皇难堪的挑衅标语的T恤,带金属铆钉的狗项圈手环和颈环,用别针、锁链甚至剃须刀片装饰的衣裤。而他们后来的设计灵感多多少少源自1973年8月的纽约之旅,在这次旅途中他们结识了New York Dolls乐队,并操刀设计了一系列极具风格的演出服。New York Dolls夸张、颓废、戏剧化的视觉造型影响了众多乐迷和其他乐队。McLaren之后又成为性手枪乐队的经纪人,带领吉他手Sid Vicious和主唱John Lydon名噪一时。随着性手枪乐队的迅速蹿红,曾经仅仅流传于纽约地下俱乐部的朋克音乐闯入大众视野。而Westwood之后也拥有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跻身世界一线设计师之列。第三展厅陈列着一部分她早期制作的涂鸦T恤衫、马海毛毛衣和皮装系列。

自己做与做自己

篇10

施特德尔美术馆(StadeMuseum)地处法兰克福市萨尔森豪区的美茵河畔,爱塞尔纳铁桥与和平桥之间的法兰克福博物馆区。那里是法兰克福著名的艺术与文化区,集中了十多个不同类型的知名博物馆。有着悠久历史的施特德尔美术馆是其中最重要的展馆之一。它因为广泛收集了大量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而声名远扬。比如杨·凡·艾克、波提切利、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普桑等大师的作品。

近来,随着美术馆扩建工程的完工,让这座本就广受艺术爱好者喜爱的美术馆镀上了一层时尚前卫的色彩。美术馆最初建立于1878年,之后虽随时代的需求陆续增加比邻展馆,但主展馆因其历史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在2007年当馆方决定为新增的展品扩建展览空间时,非常慎重的征求国内外建筑设计稿件,希望募得能在历史、现代间取得平衡、创新又务实的提案。

完工后的扩建空间没有让人们失望。新增空间不仅使得美术馆的馆藏容量增加了一倍。据美术馆方面称当前已有1200件新的当代艺术品增添到美术馆的收藏中。其中,约有330件作品正在陈列展览。当然,最受称赞且让人们纷至沓来的是新扩增空间的设计。与以往多数美术馆在主展馆旁加盖新馆的方式不同,建筑师没有在馆区另建新建筑,也没有在古老的主展馆身上做文章,长出材质与其历史建筑不符的突兀区块,而是将新增空间隐藏在了主展馆前方大片草坪的下方。这样,虽然草坪下方新展区的展览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从美术馆的外面来看,原有的样貌仍然如既往。

新展区的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局部高度超过7.9米,天花板仅由12根圆柱支撑,近200个直径5-8米的圆形天窗给地下的展厅带来自然采光,满足白天照明需求的同时,在覆盖草坪的花园中形成具有韵律的图案。当夜晚来临,展厅的灯光透过天窗透射到外面,又犹如上演了一场炫彩的灯光秀,使得夜晚的美术馆也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

为了扩大圆型天窗采光的范围,展区采用全白的设计,无论仿石材地面、墙面或天花板漆料,全都是统一的雪白色,以延展自然光的漫射范围。楼梯上方穹顶状的设计,可减缓上楼时头顶上方的压迫感,同时增加天花板支撑的张力。展厅的设计遵循极简风格,因为墙面无对外开窗,过多装饰会压缩空间并带来压迫感。不过,作为展览空间来说,白色是最好的背景色,多姿多彩的画作在洁白空间的衬托下,变得更加清晰和鲜亮。参观者也更容易找到视觉的焦点。另外,展厅位于地下的另一个优点是,周边没有开窗的设计,可以让观者更专注于艺术品的欣赏,不会因外在景观而分心。而且天顶的采光筒又恰当的避免了空间的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