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青少年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青少年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素青少年创新教育

篇1

2016年5月21日,重庆市首届青少年创客嘉年华活动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鹅公岩小学举行。这是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成立4个月来的首次大型活动,吸引了市内外400余人参与,为我们感受重庆中小学校涌动的创客浪潮,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机会。

人人皆可创造,

创客教育成就天赋精彩

鹅公岩小学是本次青少年创客嘉年华活动的承办学校。该校与创客教育的结缘,是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有机融合的结果。

鹅公岩小学于2012年改扩建后,成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的学校。学校在何军校长的带领下,确立“让天赋成就精彩”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核心的“小天鹅”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适应未来、走向世界”之人。

学校从肯・罗宾逊、加德纳等专家的理论中受到启发:“天赋”是每个人具备的潜能与个性,要让每个学生的天赋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把创客教育作为“小天鹅”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

学校基于教室空间充裕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资源支持,打造了功能齐备的“天赋创意坊”校园创客空间。天赋创意坊中,不仅设有体现时代科技元素的机器人创作室、物联网体验空间、3D小创客屋,配置了先进的3D打印机、电子创意模块、机器人实验模块等教育和实践器材,还设置了贴近学生社会生活需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区、艺术设计实践场地,配置了供水系统安装、家具安装、厨艺创新和美工创意、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器材。通过创客空间建设,全方位地为孩子们提供实践、合作、创造的空间、平台和资源,发现孩子的天赋、发展孩子的天赋,让不同天赋的孩子都能成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小创客”。

学校的阿尔法机器人,不仅会自我介绍,还会唱歌、跳舞、劈叉,这些动作均由学生自行编程实现。

“对于创客教育的课程建设,我们实行两翼飞翔。一是拿来主义,积极借鉴使用成熟的课程体系;一是基于学校实际,开发特色课程项目。” 创客嘉年华活动中,由学校潘勇老师执教的物联网创意教学公开课,让与会者大开眼界。

“3D小创客”实验室所需的平板电脑和3D打印机由重庆城雕院捐赠,该机构还免费给学校配备课程师资,并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通过课程的学习,孩子们创作出丰富的作品:精美的花瓶、小巧的口哨、有趣的笔筒……科技天赋和创新天赋被更好地激发。

校长何军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成为“创客”的天赋,关键是我们是否坚持以孩子们广泛、真正受益了、发展了为目标,站在对孩子美好未来负责的视角办教育。

融入创客精神,

因地制宜开展创客教育

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首批30个单位中,除了拥有良好基础和条件的老牌名校,也有条件一般的普通学校、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创客教育。

大足区复隆实验学校以“与荷花同行,做高洁之人”为主题校园文化。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后聘请中国太空荷花第一人陶德均为院长。学校把“种花―养花―护花―爱花”四环节,关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融合创客教育理念,结合太空荷花与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建立起以鲜花为点,以物联网为线,以未来生态农业小创客培育为面的农村学校创客教育新模式。

大足区西禅小学,在创客教育中融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棕编。在课上,老师用简单的工具启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带着孩子们用棕叶编出仙鹤、天鹅等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有的孩子还加入芯片等科技元素,让作品有声、有色、会动,闪现出小创客的智慧。

北碚区双凤桥小学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探索互联网+乡村创客教育的实施策略。学校组建了“小厨神”梦吧创客空间,从探究食材、食谱制作(协作创意、设计方案、取料制作、展示分享)、食物营养安全、制作过程中的环保、人文研究、传统厨房与云厨房的对比研究等六个方面开展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

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发起人罗化瑜指出:“一些地区和学校以为创客空间必须和互联网关联,必须要加入高科技的元素,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创客就是努力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只要能帮助学生将想象的东西变成生活中的现实成果,都是创客教育。”

具体来说,中小学实施创客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加强学科的整合;三是加强创客空间的建设,让学生有学习、操作、展示的空间;四是创客课程的设计和开设要联系本校的现有资源,在已有特色的基础上加入科技元素,进行拓展和延伸。

集聚多方力量,

掀起创新教育变革新浪潮

目前,创客教育在重庆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但一种集聚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创客土壤正在形成。

重庆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的成立,为学校搭建了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重庆市技术装备中心申请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重点课题“基于互联网+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已经开题,众多学校参与研究。

篇2

说起自己的发明经历,徐杨可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自己小时候的“调皮捣蛋”。1999年8月出生的徐杨可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又很强的男孩,很小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父母为他买的奥特曼、变形金刚等玩具,但和别人家的孩子不同,他总喜欢把这些结构复杂的玩具拆了装、装了拆,乐此不疲,也不知弄坏了多少。可是,爸爸妈妈对此总是抱着宽容的态度,从不责备呵斥。正是这样的兴趣爱好,让徐杨可领略了科学的无穷魅力,培养了他爱观察、爱思考、爱动手的能力。

进入小学后,在认真学习功课的同时,喜欢动手动脑的癖好又让徐杨可成为学校“五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骨干。为制作参赛的航模,他往往会折腾到深夜。爸爸妈妈曾很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学习,但看到他的认真劲儿,就狠狠心不再干涉。

自己的痴迷、父母的开明和宽容,为徐杨可日后跨入小发明小创造殿堂,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10岁的徐杨可首次在科技小制作方面崭露头角,夺得2009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建筑模型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其后,他的科学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相继获得南京市第15届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项目一等奖、第22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境科学一等奖、第23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健康科学一等奖……2012年,他又成为江苏省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之一,这一年,他刚刚13岁。

说到自己最满意的小发明,徐杨可认为还是新型牛奶箱。

如今,订购鲜牛奶的城市人家日益增多,但在送奶工送奶时,要给一家家奶箱开锁、关门,大大影响了送奶效率,而且钥匙哗哗的响声、吱嘎的开关奶箱声和奶瓶“叮叮当当”的撞击声,也会影响人们早上的睡眠。于是徐杨可就想,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新型奶箱,送奶人不需开门关门就能实现取放奶瓶,这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徐杨可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在报箱的启发下,终于设计并自己动手制作出了一种新型奶箱。这种新型奶箱被分割成两个空腔,每个空腔上方各有一个圆口,圆口直径稍大于奶瓶直径,放空奶瓶的空腔底部垫高使瓶颈可伸出圆口。送奶工不用开关箱门,直接将空瓶取走,再将装有牛奶的奶瓶竖直完全放入另一空腔,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别人如果想从奶箱上方的圆口取出奶瓶很难,只有主人开箱才能取出。

这个作品在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小发明展示会获优胜奖,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之后,徐杨可又针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不容易记忆的难题,设计制作了“活动式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集工具和玩具于一体的设计作品非常简单,但创意十足,它由一些磁扣和一块白板组成,每个磁扣上都贴着一个标签,上面印着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它既可以作为学生记忆的工具和教师的教具,还可以充当游戏道具,让同学们在竞技活动中记忆。游戏方法还有好几种,可以把磁扣当成“牌”,按顺序进行出牌接龙,没有错误者胜;可以将磁扣当成“棋子”随机平均分配,两人在白板上交替下子,位置准确者胜;还可以多人玩,选出一位发令者,其余每人发一套磁扣,发令者说出元素名称后,玩家要迅速将磁扣放到白板的准确位置,准确率高者胜出。徐杨可把作品带到班上请同学一起玩,参加游戏的同学都很开心,一致认为游戏规则简单、记忆效果好。最后,此项作品获得了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鉴于徐杨可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及其出色成绩,他在江苏省第5届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称号。

除了搞小发明,徐杨可爱好广泛,喜欢篮球、吉他、游泳、阅读、唱歌等,特别是篮球,他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之一,今年还参加了南京耐克2015-2016高中篮球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篇3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情境

一、前言

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并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枷锁没有彻底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解开。思想品德课堂中理论知识过于空洞,许多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枯燥乏味而且生涩难懂,而且思想品德教学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我国初中生在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上的辨识能力不高,学生在媒体、网络、和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局面造成了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极其需要,另一方面却达不到教学效果的状况。面对这样的状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状态保持在一个轻松、愉快、精神集中的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和氛围下吸收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淡化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意识,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看法和思想。

2.创设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且它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应用素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创设,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才能够充分体会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纯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3.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引导学生人格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引导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因此人格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在人格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接受后天的教育与学习,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路线和思想,逐步形成健全的具备社会价值的人格,真正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创新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品德素养,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观能够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引导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思想积极健康、品德进步的青少年,这是对中国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池素香.对新课改下初中品德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0).

篇4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的广泛流行,一些“时尚元素”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成份,本文对时尚元素给中学生带来的一些影响进行了阐述。积极健康的时尚元素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阅历,发展了个性空间;盲目追求“个性”自由的时尚元素,导致中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产生暴力倾向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时尚元素;中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41-02

随着时代迅速的发展,中学生与上一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越来越大,对这个日新月异社会中的新气象更敏感、更新奇、更容易接受。时尚文化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生活是多彩的、选择的方式是多样的,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会造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带有时尚色彩的文化即被看做是时尚元素,其包含内容较多,如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因此,在时尚元素文化中也可将中学生群体内流行的网络游戏、时尚言语等归于此范围。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些正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时尚元素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于中学生文化阅历而言,时尚元素具有积极性、健康性,才能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将学生乐观、自由的优点充分激发出来。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时尚元素极为关键,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人类文明的精华加以充分凝聚,还能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以时尚体育为例,从90年展起来的呼啦圈、旱冰等时尚运动不断出现,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今天当健康街舞、拓展训练、定向越野等时尚体育项目在中学生群体中愈发红火,当篮球、足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为更多的中学生接受、追捧时,广大的中学生不仅获得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机会,更在新颖时尚的体育文化中放松心情,缓解了学习压力,改变了枯燥的学习生活状态,发展了个性。

2.时尚元素有助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发展,加快中学生社会化发展速度。家庭、学校及社会是影响中学生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群体性是时尚潮流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时尚元素文化活动的健身、电影、社会实践等,都是极具社会性、群体性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传播,更能将交流机会提供给中学生。中学生与时尚元素文化接触,能够更为直观地帮助学生对整个时展的趋势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帮助学生对他人的生活经验加以充分掌握,保证自己身心都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融洽。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时尚元素文化能吸引中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甚至让中学生乐于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

3.时尚元素能对中学生文化生活加以全面丰富。因时尚元素文化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且多样化的形式,如网络视频、流行歌曲等,其对中学生的主要影响则表现在视野的开阔及生活方式的丰富。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流行文化与学校生活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再创造。通过表演节目,互相交流,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时尚元素与经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其新鲜、多元、奇特的特征吸引着中学生,引领着中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创造新的时尚产品如动漫模型、游戏软件的开发等,推动时尚产业和时尚经济的发展。

二、时尚元素对中学生消极的影响

1.盲目地追求“个性”自由,导致错误人生价值观。时尚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扩张,制造和追逐时尚是为了求新求异,张扬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显示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无疑就是追求个性与独立。染发、奇装异服常常令家长老师莫名其妙,但在他们心目中是个性的表现,认为自已崇拜的明星就是代表着漂亮时尚,明星由于职业的关系要经常改变自已的头发颜色以吸引大众的目光。而一些追星的中学生也把染发当作一种时尚,在行动上与明星保持一致,他们的思想意识毕竟还处在社会的认识阶段,性格很大的成分是天真和好奇的,心甘情愿追逐时尚,造成他们自我判断价值标准混乱不清。但是我们从这些时尚流行文化中不难发现,他们只看到了流行文化的表面,而没有对其内涵深入思考以至于盲目随行。中学生的自由观、个性观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逐渐在人生价值目标上迷失自我。

2.逃避现实,幻想虚似世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电脑、科幻小说、卡通系列、网络游戏等构成了我们社会中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宣泄情绪,张扬个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在中学生发展中,其主要娱乐方法即为网络游戏,现阶段我国市面上存在大量暴力内容的游戏,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如大量接触这些暴力游戏,将给学生带来大量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暴力倾向方面。伴随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游戏画面愈加真实,拼杀更加精彩,音效更为震撼,尤其是大量游戏刻意渲染了暴力场景,这对学生价值观判断的正确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类暴力游戏中并没有明确划分何为对、何为错,学生在对此类暴力游戏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导致其性格急躁、行为粗鲁,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如有一点不合意、不顺心,就会以暴力给予解决,进一步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中学生一旦发生冲突,模仿游戏中暴力行为,造成校园暴力的存在。

动漫作品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网上流行的动画内容参差不齐,有些中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受到了精神毒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特点是动态多变的,在动漫的世界里,他们出现逃避现实,游戏人生,意志消沉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然而这些仅仅是休闲娱乐,只是盲目地跟在时尚流行元素文化后面跑,更多地关注外表的时尚而忽视文化内涵的提高,追求感官享受而不是美的陶冶。观看动漫过多容易导致中学生沉迷于动漫的虚似性,沉浸在动漫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拨,也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反映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多疑、害羞、闭锁使他们惧怕人际交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3.r尚元素文化易培养消费主义盛行的观念。物质享受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现代时尚元素消费文化的灌输,刺激了中学生的消费,为了促进消费,时尚元素文化利用华丽的包装吸引眼球,推崇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在此影响下,中学生认为名牌是最大的时尚,通过名牌可以获得认可和推崇,他们把这种消费看作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而这种昂贵的生活方式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与此同时,这引起了中学生的攀比之风,追求无度只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金钱和物质已成为当今大部分青少年的主流取向,他们热衷于麦当劳之类的美食,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服饰,而对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却十分陌生,因此常常会步入消费的误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三、应对中学生热衷时尚文化的心理教育对策

1.正确掌握中学生特征,创新教育理念,对中学生时尚文化教育加以理性看待,正确引导教育,提高中学生辨别、选择时尚文化的能力。中学生教育不仅要体现主流文化,还需将中学生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只有保证其文化的先进性、导向性才能给中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才能保证中学生文化健康发展。

2.对中学生个性特点给予尊重,加大中学生人格教育力度,做好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工作。作为人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中学时期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所有新奇事物都具有极大的兴趣。除此之外,该阶段学生的叛逆心理极强,对传统事物存有极大批判性,进而存有个体价值取向问题。

四、结论

时尚元素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日益进步,让中学生回归传统是不现实的;同样,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时尚也是不负责任的。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存在的新问题,如何正视时尚元素文化的渗透,将中学生对时尚元素文化的认同引向合乎理性的方向上,利用时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展创新教育,开发中学生的心理潜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闫超栋.解读当代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2]袁玉华.流行元素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3]徐菲.浅析动漫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7,(12).

篇5

[关键词]好看有用对接

有一组数据令人有点气馁:除了正规教育外,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是:82.8%的人通过电视,5.2%的人通过图书。谁都知道,电视是属于“稍纵即逝”的,对具有一定体系的知识,只有书本才是最好的传媒。

1阅读兴趣是决定阅读与否的前提——好看

我们可以说许多青少年阅读科普读物的重要性,但是重要不等于必读,像科普读物这样的非教科书,如果没有适合青少年的阅读要素,那么不管如何重要,对他们来说,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好看”就成了科普读物必备的特性。

唤起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是科普读物能够做到“好看”的前提。我们的科普读物往往摆出一付懂科学的人在向不懂科学的人传授知识的架势,让人望而生畏。反观现在不少给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在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等等方面,非常注意讨读者的喜欢,也确实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共鸣。而国外的一些优秀科普著作,也从不认为读者是无知的,娓娓道来的叙述,刻意安排的图片,都是意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讨读者的喜欢。

2“现时实现”是阅读的另一个触媒——有用

“有用”是一种功利。对青少年来说,阅读教科书也是一种功利,但不少人是出于无奈;至于非教科书,无奈的功利青少年是宁可不接受的,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现时实现”的有用的功利。

青少年对某些事物的迷恋让人吃惊,比如,不少成年人感到复杂无比的网络书籍,有的青少年可以从不懂钻研到精通,因为对他有“现时实现”的功利诱惑——掌握了这类知识后马上可用。

3本土原创科普读物与读者的距离——兴趣点差异

本土原创的青少年科普读物一直比较缺乏,即使有一些所谓的原创科普,也常用一种不成文的流行做法:请著名科学家挂名,由一些非专业的“”捉笔。

所以会这样做,除了商业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家所写的科普书籍,在选材、立意、行文等方面往往遵照学术论文的模式,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比较注重对知识定义的严谨表达。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读物缺乏普及性和可读性,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

虽然“”捉笔使得工作流程比较轻松,但“”们所掌握知识的准确度、前沿性以及对相关、相交领域的了解,都有明显的不足,有的甚至用伪科学误导读者,这在媒体的一些曝光中可以看到。

4唤起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对接

本人策划的原创开放性系列丛书《科学家谈科学》,介绍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知识,介绍各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的边缘、交叉学科知识,以及上述知识在高、新科技上的应用等等。在介绍知识的过程中,凸显创新思想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让读者在汲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和方法。目前已经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物理学家谈物理》与《生物学家谈生物》两套。

丛书邀请的作者都是相关领域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国际上创设以个人名字命名的“CXT公式”的学者、科研成果成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的大师……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来说,是最适合的写作人选,他们的著作,能确保知识的前沿、准确、权威。但是,由于他们对非专业人士、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缺乏了解,所以在初始写作时,提交的样稿与读者接受程度有很大的距离。

4.1 对接一:知识结构

为读者架设阅读的坡度,让读者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层面,与前沿知识进行“无障碍接触”,是让读者亲近科普读物的第一步。

根据青少年的知识结构,离弃“系统性”,选择“小切口”。丛书对作者原有的写作提纲做了很大的调整。如有一书稿,最初的提纲是围绕“微观世界”而立,几经调整,定稿已变成“纳米世界”,改动之大可见一斑。

用一般读者“耳熟能详”的元素导入知识,用科学的“新奇成果”元素引起读者兴趣,用“可参与、可操作”的元素使读者对知识产生亲近感。

把知识变成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耳熟能详的对象,所以,电影特技、飞机飞行表演、乔丹的篮球术、滑沙游戏、现代战争、9·11事件中人们突出灾难重围、SARS一时肆虐等青少年熟悉的事例,在丛书中俯首可拾。

新奇是引起兴趣的重要因素。四分之一粒芝麻大的马达、可在两粒花生米大的机场起飞的直升机、沙粒似的高速电脑、物理量具备的改变罪犯情绪或自杀倾向的魔力、千奇百怪的动物行为等,都成了丛书中为介绍科学知识而运用的材料。

在可能的情况下,让读者通过DIY(Do it yourself)实践能见到结果,使他们产生亲近感。丛书在设计这些小实验时,还充分考虑到可以在家里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方便地实现。

4.2 对接二:拿来可用

举《物理学家谈物理》为例,丛书介绍的都是“红透”当今世界的前沿科学知识:软物质、红外、纳米、低温、物理量等,对青少年成材有用。但是,青少年更有兴趣的是对他们“现时”有用的知识。

《物理学家谈物理》丛书的要旨是:(让读者)“踏上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汲取科学家过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精髓”、“满足对新知识汲取的热望”、“形成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其中“汲取科学家过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精髓”和“形成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正是为满足青少年“现时实现”而设置的。看似两句干巴巴的语言,在书中都化为了具体实现的真实故事,非但“好看”,还“好懂”,“好学”,很容易激发青少年学习、模仿的激情。看到科学家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工作方式的立新获得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成果,读者不由得“轻飘飘”地说:成功就这么简单,我也能!——“有用”促进了他们对科普读物的喜欢。

4.3 对接三:阅读倾向

适合当今青少年的阅读倾向,让科普读物具有现代感,是吸引青少年眼球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而文风与版面风格是达成现代感的两大支撑。

文风。科学知识可以由定理、公式来表达,但定理、公式的艰涩、枯燥会令人望而生畏,可以用非常严谨的学术性语言来论述,但在非专业的人眼里,学术性语言几成“佶屈聱牙”的代名词,使他们放弃了阅读的兴趣。

为适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科普读物要破除论文式的严谨论述,可借用文学因素来“包装”知识。比如,运用故事性情节进行表述,用细节描述和文学词汇来介绍知识,甚至对论文常用的复式句子也要加以简化,让沉闷滞重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版面风格。形式上要使用一些前卫的版面设计风格。比如,在目录中设置悬念,在篇章头设置导读,在文中设置段落提示;变换字号字体、请关键内容“入住”不同的图框,使内容表达富有不同层次,加强读者对陌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用图文并茂、交错使用不同版式等方法,让读者享受休闲化的阅读快乐。

丛书出版后,从座谈会上得知,读者粗粗地一览,从目录页上发现了几多幽默,从篇头上发现了几多悬念,从版面上发现了几多活泼……不由得发出了“一拿到书后很兴奋”的感叹,进而埋头于书中细细品尝——“好看”有了回应。

5科普书籍以外的推力——社会促进

《物理学家谈物理》、《生物学家谈生物》被选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后不仅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上海图书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创作类金签奖”等一系列奖项,也引起了青少年的师长们强烈的反响。

不少家长购来作为给孩子的礼品书,不少校长为学生配备到班级图书角,更有不少教育界领导和专家认为该丛书是“书市中的一阵清风”,可以列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素质教育的辅助教材。还有教材编委会把它们作为重要的教材编写指导和参考资料,在新教材中收入了丛书中的新知识。上海科技馆应用丛书中介绍的前沿科学知识,设计了一批面向青少年的新科技科普项目。

师长们和社会的认可,无疑对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是个有利的促进。因为还有一个数据表明:凡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他们的科学兴趣、接受科普读物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篇6

然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抓起。所以,中小学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阵地,中小学各基础学科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英语,作为未来时代的生存技能和沟通交流的必要工具,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我们必须改革英语教学,培养会学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刘莹,2000)本文试图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方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教育改革应先从教育观念入手。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这显然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格格不入。创新教育把教学作为一个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巩发,2001)我们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有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以社会发展为主的“社会本位”的培养目标,更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的“人本位”的培养目标。“人本位”教育是根本性目标,要达到此目标,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创新教育所坚持的这种教师变“教”为“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观念,正适合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原则。

在此,我想着重谈谈构筑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的问题,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作为一种智力的情商因素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正受到愈来愈多教师的重视。很难想象,在师生情绪对立,课堂气氛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学生会有创造的欲望,创造思维的涌动和创造潜能的激发!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对课题的学习,影响对当时情景的解释,刺激主体创造力的发挥,使思维更加灵活、开放。消极的情感,抑制创造力的发挥,致使思维呆滞、狭窄。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构筑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

首先,注意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为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通过情感因素的培养,尽可能排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各种心理障碍,创设良好、轻松、民主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愉,没有精神压力和负担,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方面的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潜力的发挥,所以上课时注意以流利的口语、美观的板书、高尚的师德和情操,良好的人格魅力,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耐心帮助和“偏爱”后进生等,都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潜能。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上课时,我不断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学生不管讲多讲少,都享受了成功的喜悦。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大大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潜力得到了尽可能的发挥。有的学生讲话有错误,应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加以指正,或通过启发引导由其自行纠正,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再次,变换角色,挖掘潜能。一直以来,教师备课,教案写得详详细细,课讲得头头是道,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而是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枯燥乏味,使学生昏昏欲睡,兴趣索然。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束缚,创造能力也被扼杀。有鉴于此,可以尝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由学生自己来当老师,整个班级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集体备课,然后派代表上台做小老师。这种课每周安排一节,各个小组轮流干,这样学生兴致都很高,学得非常投入。原本坐在下面的学生,走上讲台,使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望。

二、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常让人感到高深莫测,认为它是科学家、学者的专利,只有科学发明才是创造。其实创造决非神秘之物,对初中学生来说,创造更多地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运用已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行为的核心是创造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思维的启发和训练。具体作法如下:

1.以兴趣为突破口,引起对事物关注。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创造力培养的切入点。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新异刺激的兴趣。教学中我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使他们保持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有兴趣的活动本身就能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观察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程度,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启发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教学中,当学生感知了新内容,在模仿性重复和机械操练后,可以要求学生遣词造句,鼓励他们造与众不同的句子,看谁的最新颖独特。有时一些句子别出心裁,逗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要持赞扬、肯定态度,告诉大家要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欲,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3.启发联想,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当学一些对话、问句之后,学生们很快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不急于总结,总是留出时间,再多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多的答案和表述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在回答时,能从“Yes”到“Of course”,还有“Certainly”,“Yes,of course”,还有“Sure”,“Ok,”“That's good”,“Wonderful”“Great”,甚至“No problem”等。答案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只要能解决问题,任何方法、途径都可以。通过训练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与眼界。

4.启发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懂了再想新问题,要带着脑子上课。善于发现和批判事物的不足,是改进旧事物,提出新想法的必要基础。

5.启发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新创造并不完全是百分百的新事物,有时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变某一个部分,创造出新式样、新功能、新原理。因此,变通是创造力中不可忽视的元素。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变通词句、语言,如“游泳”换“骑马”、“滑雪”,做“飞机模型”替换“玩具小汽车”、“轮船模型”等,放风筝变飞翔,缝纫变制做,下棋变打牌……。经常的变通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大大提高。

创造思维的训练,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忽视创造思维训练会贻误创造人才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搞好创造思维训练,跟上时代步伐。

三、推进创新,关键在教师

推进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只有在教育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肩负新的使命。

宽厚的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坚实基础。就一般意义来说,教师的知识自然比学生更为丰富,更为扎实。然而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的学生无论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掌握知识的层次,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有迥异于先辈的优势。因此我们教师要培育创新人才,就应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能随时跟踪最新学术动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创新教育中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途径、速度发生根本的变革,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生强大的变化。它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大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教育效率显著提高。教师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这一崭新教育手段的学习、应用与研究,这是一个研究空间无比广阔,前途无量的课题。不掌握、不精通这一教学技术将很快被淘汰出局,又何谈教育创新!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术,更是一种学习技术。掌握了这一技术,教师可在瞬息间浏览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了解最新教育创新信息,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创新教育永远保持新鲜活力。(古盘华,2001)

篇7

(一)陶冶学生情操。

德育与美育相辅相成,德育是基础,美育是有效形式,是实现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他不像其他技能一样一下就能学会,只有慢慢地渗透到教学中,效果才会慢慢体现,不是填鸭式的填进学生脑袋就能改变他的思想,只能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才能起到真正的德育效果。先生提倡美学教育,认为美术教育是美学教育的主要部分,希望以美学教育来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对高中生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并具体指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依托美术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规划梦想,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学生来说,拥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从事美术的大学生活及工作当中也更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有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及家长没有认清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位置,认为美术教学是有可有无,认为美术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并无实质意义,把重点全放在主课上。因而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就算是美术特长生也是迫于考试,只练就考试的本领,而在思想上忽略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设备和方法比较落后。

高中美术教学不重视,因而也导致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和创新教育。老师用传统的教具(教科书、挂图、摆件)来教学,教学模式简单,学生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进行创新教育。

三、探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

1.在美术课堂教学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的借助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或是有意义的科学教具,丰富教学方式,比如,美术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名家的书画或是音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或是在教室内张贴一些教育意义明显的教育印刷品。教师尤其注意要根据不同的审美元素及学生所应该掌握的审美形态进行细化的分类,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美术课后作业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后,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比如让学生进行一些临摹作业,教师可以留一些名人的绘画塑像教材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学生能够在临摹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名人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可以根据社会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辨别失误美丑方向的感染和熏陶,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辨别美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创新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1.坚持学生的主体性,设计有效的美术教学。在对高中生进行美术教学的创新时,首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讨论或是问答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这样恩那个为学生营造一定的空间,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高中美术教学创造一个好的开端。

2.利用多元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观察和想象是对他们情感和思维培养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学生认真的观察和想象,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思维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通过生动的图文提高学生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3.合理引导学生,创新美术学习思维。传统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评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而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创新美术学习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比如在对学生布置一个美术作业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充分的发挥,让他们运用新思维去学习美术知识。

4.提升美术教师综合素质,使美术教学创新有源头活水。要想对高中生进行美术的创新教育,首先应该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入手,教师是学生课堂教育的引路人和指挥者,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之前首先应该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创新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所以学校首先应该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的意识和方法,保证高中美术美术创新教学更好的实施。

结束语

篇8

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

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是文理两科的有机结合体,在众多的化学问题中既

含抽象的空间想象,又有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因而它又是考察

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

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

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

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

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

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

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

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

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

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

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

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

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化学“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

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应用。

要“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

题”。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为青少年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基矗中学开设的课程是一般

的、通用的文化课程,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文化、科学、技术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应考、升

学为目的,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设计好“教”与“学”的两种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

“应试教育”偏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

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

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

发展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

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

教学论的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

料——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

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

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例如:

第一步: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步:观察实验(教师演示或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

感性认识:

第三步:启发学生思考,把生动的直观引向抽象思维:

第四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得出结论;

第五步:组织课堂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

展他们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

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

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

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

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平时在书本发现的新问题,在实验中发现的特

殊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

去伪存真,找出本质性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

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其方法有:①激发兴趣、好奇心,鼓

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②重视研讨学法,教会学生的学习方

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培养

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⑤引导学生求

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发表

创见。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地深刻

地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第三,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多采用讨论形式的学习方法,选题可

多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一题多解的习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探求解题方

法,开拓学生创造性思路,诱发求异创新。

第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特殊才能和特

长。

第五,考试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有,思维的敏捷性、

流畅性、新颖性、创见性、深刻性、分析和综合能力、鉴别及评价判断能

力等。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我们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

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

篇9

一雨催绿千竿竹

2012年9月,云淡风轻,秋剪梧桐,一个秋色宜人的日子,年轻的北京路中学迎来了1100名初一新生。新学期、新教育、新理念,“走班制卓越课程超市”应运而生。

开发卓越课程,是为了给学生搭建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因此,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课程,精彩在当下,幸福在当下,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义务。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一系列闪耀着个性光辉、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课程,像春天大草原上的花朵一般灿烂绽放。

教师精心准备推介课程的海报,在校园里“摆摊销售”,每个“摊位”都有课程介绍、招生人数,还有招徕学生的广告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选课达到一定的人数后,安排在专门教室上课。

星期五是学生最盼望的日子,因为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在等待着学生心灵的放飞和个性的张扬。

请看我们的卓越课程“超市”:悦耳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那是健美操班的学生们正在操练;书画室里,翰墨飘香,那是学生们正在书写人生,描绘未来;十字绣班的女孩们,正用她们灵巧的双手,绣出美丽的图案;剪纸教室里,小伙子们一点也不逊色,拿起剪刀像女孩们一样娴熟;电脑前,随着敲击键盘的声音,一段段文字、一个个程序跃然眼前,那是电脑班的学生们在设计;运动场上,有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乒乓室里,有学生奋勇拼搏的热情;京剧课上,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有模有样;有阅读课外书籍的快乐,有我笔写我心的舒畅……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们已在文学艺术、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社会探究、体育健康六个领域开设了30余门课程。

《书法艺术》让学生在一笔一画中陶冶情操,给学生打造一张终身享用的名片;《新诗写作》引导学生用独特视角、人文情怀来表现现实观照;《唐诗宋词导读》、《国学大讲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唤起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窗口里的风景――摄影艺术》、《外交官的舞台――英语口语》、《日照农民画》等课程,锻炼了学生手、口的灵巧度,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戏曲大舞台》以欣赏和表演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元素、中国气派、中国表达的艺术魅力;《智慧体操――趣味数字》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智慧在这里进发出闪亮的光芒;《女工课》涵养了女孩子安静优雅的性情和气质;《中西方礼仪》让学生变得高雅、文明。

语文组创立的“和谐作文教学法”,引导学生直接与文学大师对话,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书札记中设立五个栏目――人物谱、故事囊、风景册、火花集、红豆曲,深受学生喜欢。实验报告在北京的《语文导报》和《语文教学研究》上发表。实验教师曾应邀去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经验介绍,受到了孙云晓、雷抒雁、肖复兴等名家的好评。雷抒雁题词鼓励:“亲近经典,走进自然,拥抱生活,书写人生。”2012年3月,该教学法受到了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表彰。

另外,抽陀螺、跳房子、翻线绳、挤豆子等一系列祖父辈们玩过的游戏,也重新回到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追捧。科技每天都在进步,但童心不管过多少年都是一样的。

“碧水引来一池清”。卓越课程的开设,促使教师从过去课本的传授者,变成了课程超市的供货商,师生素养得到提升,潜能得到开发,视野得到开阔。

二月黄鹂飞上林

只关注考试分数的学校不是真正的学校,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才是学校的真正使命。给学生一个舞台,还我们无限精彩。我们更注重用活动展示的方式来解读卓越课程,开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施展才华,舒展个性,为校园涂抹上了明朗亮丽的色彩。

1,诵读经典,感受人文,品味风韵,激发追梦圆梦的青春正能量。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发起的以诵读、书写、讲解中华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让学生自己讲述中华经典,不仅可以加深对经典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开展了普及性诵读活动,让学生无论是在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日子,还是在硕果累累、漫漫白雪的时节,都能与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让经典文字点亮心灯。

2013年4月28日,“中华情・中国梦”经典诵读大赛隆重举行,上千名学生用深情的诵读和优美的表演,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木兰辞》、《长城之歌》等一段段优美的诗词,化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曲曲悠扬的赞歌、一幕幕盛大的场景,使全校师生深深陶醉在经典诗文的意境之中。尤其是《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更是一首祖国语言文字的赞美诗。朗朗诵读中,默默涵咏中,抒发了对母语的深深爱恋之情。最后全体同学托起了和平鸽,打出了“我有祖国,我有母语”的字幅,动人的场景使现场的观众深受震撼,尽情享受了美文华章的魅力。

2,走进音乐殿堂,放歌青春,用最美的声音唱响时代主旋律。

校园里不能只有读书声,还要有笑声、歌声和乐声。音乐是充满灵性的艺术,音乐本身就是教育。用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来表达理想信念,内化师生心中积极、向上的情感,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唱响时代主旋律,是我们开发卓越课程的切入点之一。

2012年12月7日,我们举行的“放歌青春”千人大合唱,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这次合唱比赛,以干名师生齐唱经典歌曲《国家》拉开了大赛的帷幕。《歌唱祖国》、《爱我中华》唱出了同学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大家园的赞美;《红旗飘飘》唱出了同学们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和对美丽中国的祝福;《同一首歌》、《明天会更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出了同学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校园的早晨》、《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出了同学们珍惜时光和热爱校园生活的心声;《大海啊故乡》把大赛推向了,唱出了对家乡日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全体同学再次唱响《国家》,现场的全体师生都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2013年9月10日,日照电视台1000平米演播大厅座无虚席,“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我校倾情奉献的合唱曲目《老师,我想你》,60人的演出阵容、扣人心弦的震撼视听,使广大观众享受到了一场文化盛宴。

3,自编自演,唱念做打,在“导”与“演”中升华自己。

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散发着鲜活气息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好的课堂。每学期我们都精心组织戏剧大赛和合唱节,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情境,自导自演。

学生自编自演的校园情景剧《我们都来学戏曲》,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将京剧、吕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融为一体,深受师生们喜爱。在山东省中小学戏剧大赛中获奖,《中国文化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异彩纷呈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桐花万里丹山路

在新教育的路上,在幸福的坚持中,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美丽和香甜,学校内涵在悄悄变化。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氛围已经形成,真正达到了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的目标。新教育的活力已经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新教育。

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海洋》、《日照农民画》这些富有地域性格、蓝色元素及乡土气息的课程,获全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孩子们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获全省一等奖;健美操班的孩子们获全省比赛第八名;科技创新小能手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许景琦同学获“中国青少年才艺作家奖”;王漪欣等30多人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任忍老师的农民画《烙煎饼》获国家级大奖;梁文老师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园丁奖”;滕兆敏老师所主讲的《走进文学大观园――导读课》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优质课一等奖,被河南大学聘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2013年8月,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文化艺术教育十佳学校”称号。

在全国科普作家和院士报告会上,师生们的良好素养和精彩问答,得到了刘嘉麒院士的高度赞扬。他说,从这群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现场采访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评价说,北京路中学孩子的素质,一点也不亚于北京城里的孩子啊!

2013年教师节,学生们自己动手作画、剪纸,制作礼物,献给老师。新华社以《自制礼物谢师恩》为题发了通稿,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妇女报》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卓越课程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我们应邀在鲁豫皖新教育联盟开放周上作了经验介绍。

篇10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要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创设“英语智慧课堂”。

笔者以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以信息化元素成就英语智慧课堂。表1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1 运用信息技术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显现英语智慧课堂

利用PPT、Flash等制作课件,改善视觉效果,增大信息量,优化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真实语境,创造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徜徉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生”动,才能生动,唯有生动的、有新意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本单元的话题主线是青少年的困惑,其实作为初三学生是很有感触且有共鸣的,他们会有很多话想说。教师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学生平时埋头作业,无暇顾及娱乐和爱好的情景,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青少年跟父母、老师之间因学习和玩乐的矛盾而引发的一些不愉快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再现心中的困惑,拍成MV等。这样会迅速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配合老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Get the students interested,使智慧之花在课堂上萌动!

2 巧用信息技术元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凸显英语智慧课堂

由于注入了多元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多感官并用,提升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多维度注入情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驱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出心中的困惑及找到解决的方法,当眼前的画面、耳旁的声音、自己参与的MV等出现时,学生心中想要表达的愿望一定会喷发出来,“会”就大声说出来。至于心理工作者的建议抑或父母、老师的建议,可以用拍摄成几分钟“微课”的形式告诉学生,感动、理解之情油然而生,师生情感达到互通互融的,课堂教学的实效达到至高点。Get the students focused,智慧之潮在课堂上涌动!

3 活用信息技术元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实现英语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元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勇于探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身上才会迸发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才会形成和谐乐观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只有和他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学生,才会拥有今后经营自己幸福人生的能力。

首先,本单元教学中所需的一些画面、场景,还有MV的拍摄等,都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完成,教师只是一名协助者和帮助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体验着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其次,单元里出现的语法内容是有关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其实学生早有积累,教师只要布置小组任务:Try to find structures with “Verb+to do” as many as possible!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一人动笔,组员齐动脑,激励学生思考归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最后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学生集体的作品。

还有,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他国家他们的同龄人有什么困惑,可以从网上了解,可以从在国外的亲戚朋友那儿了解,然后对比找到自己的乐趣,正确对待不如意处。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和好朋友或父母、老师“share problems and happiness”。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智慧之果在课堂上滚动!

如果说信息化元素是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保证,那么智慧型教师是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智慧体现在是否有敏锐的洞察、灵敏的反应和灵活的应对,体现在对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和创造性的驾驭。教师的智慧包括:

一是知性智慧,就是教师对于教育场景、教育过程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直接做出判断的能力,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广度;

二是理性智慧,是更深层次的智慧,是教师对于原则的把握、规律的把控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能力,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高度;

三是情感智慧,情感提供强大的动力,是智慧的维持,它建立在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师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它决定着智慧课堂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