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篇1

那么目前,我院教员的信息化素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经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意识不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渗透,教员对自身信息化素养也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员愿意以旧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具备应有的信息化意识。尤其是学院外场课专业种类繁多,相当一部分外场专业课程的教员,还是持有老的思想观念,认为外场课和信息技术手段无关,只要个人单兵业务素质过硬就能上好课,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手段,甚至是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更不用说花时间学习了。

二、信息化能力还比较欠缺。在学院的教员队伍当中,年龄偏高的教员数量占有一定比例,他们中有一小部分人,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信息化知识,因而信息化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以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能使用的信息化能力就是通过计算机浏览网页,不会用信息化手段帮助自身工作;作为主干力量的中青年教师有着相对较高的信息化素养,但除了在参加比赛时会充分利用到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精力的不足,还是以传统的,或较简单的信息化手段为主。

三、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部分教员觉得所谓的信息化素养就是只要使用多媒体就行了,上课时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手段,一堂课往往是一个PPT放映到底,和学员交流变少,不组织启发式的讨论课,而且,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无法播放多媒体课件就不知道如何上课。

四、硬件设备制约了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由于我院整体信息化硬件水平还不是特别高,不能为教员提供优越的信息化硬件环境,导致一些教员感觉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准备过程十分麻烦,降低了教员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热情,这也是教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受到限制。

针对以上学院教员信息化素养发展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点改进提升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院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一个开拓思维的引导作用

一、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意识的培养。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员能不能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对于学院教员而言,关键在于教员能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即如何实现信息能力与教学能力的有效结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授课质量,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学院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应当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开展组织、实施、评价和考核工作,树立以提升教员信息化教学水平为中心的观念,不断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拓展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二、做好教员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员不可缺少的职业技能,这一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因此,学院应该结合学院与教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全员参与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学院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手段。针对教员队伍中信息素养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有高有低的现实情况,学院也可以培训中青年教员为突破口,重点培训,在通过帮带传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三、以信息化手段整合课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教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制作课件,再用这些课件更好地体现其教学理念,要把培养教员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探索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

四、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要把提升教员信息化素养落到实处,既要有硬性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又要有软的政策加以鼓励。因此,学院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做到负责有专人、培训有记录、后续有跟踪、工作有成效、经费有保障、考核有依据、激励有政策。特别是要把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工资晋升、评优等工作挂钩,充分调动教员的积极主动性,以保证教员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五、营造有利于教员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员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为此,学院应该积极更新学院的硬件设备,加强学院的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制定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和保障措施鼓励教员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有利于教员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如,给每位教员配备可以接入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要求教员使用计算机进行教案、课件、试卷、教学总结。论文等的编辑,并将这些资源共享,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Jiang Xian Lia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raining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level and?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d,I put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As follows:it put forwards helping teachers to set up the correct information teaching by increased training efforts; it also revised incentive polic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what’s more,it further accelerates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 of related faciliti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述

根据2010 年 9 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制定关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 试用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五部分,即基本的信息素养、资源管理和处理能力、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行知识管理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一定的信息素养条件下以相关信息技术来支持实践性为主的教学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就决于职业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以及二者与实践性为主的教学的融合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实现从传统教育者到“知识服务者”、“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关键。

二、当前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

当前就读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基本上都归类于“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社会里,可接入移动网络的通讯设备就是他们基本的生活工具,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络页面化的、碎片化的特点,更喜欢多媒体内容的冲击和刺激,倾向于通读读图来快速理解消化所接触的到的信息。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数字原住民”更加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应用之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他们更喜欢 “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利用各大搜索引擎,他们消息搜索获取速度快,接受/学习和掌握新事物新技术的速度更快。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因为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对信息化教学方面有一种保护或者抵制的心态,没有主动意识到需要教师自身做成教学观念上的改变。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容易对自己掌握较好、应用时间较长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内容有一种惰性的依赖。这一部分教师从心态上不太愿意去接受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依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当前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也肯定信息化教学的积极面,但是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能力不足,对信息化教学相关技能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设计教学过程。

2、部分院校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方面制定的激励政策出现偏差

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设施的丰富和完善,强调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对于软件资源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在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同时部分院校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上没有对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予以鼓励,相反因为采用信息化教学使得课程教学方式从传统多媒体教室教学转变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依据工作量统计政策其课时比传统教学模式反而减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付出的劳动无法得到直观的体现,导致教师参与信息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水平的积极性遭受挫折和打击。

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上还存在一定滞后

大多数学校虽然已经大面积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但尚未将无线网络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去。更多的网络建设动力来自于网络运营商的企业行为。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利用无线网络更多只是为了娱乐,用于学习的场景少之又少。虽然有类似于“蓝墨云班课”这样的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但受制于校园网络的覆盖率和通信运营商相对学生消费水平的高昂流量费率,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使用中处处受限,无法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教学优势。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如下

1、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

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资源,并坚持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进行转化和更新,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设计上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参照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标准,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掌握适合自身所教课程的常用信息化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提高所教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进而提升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也要避免当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例如培训形式单一经常采用脱产或者半脱产的集中式培训,并且不分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级和专业特点的一刀切式培训; 培训所采用的方式和培训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有一定的脱节,高估了学校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实用性有待加强,并不能真正地学以致用;?部分培训的监督管理也不够,很多教师即使因为其他工作原因不参加培训也能通过最后的考评,而学到了某些技能的教师也会在考评过后因为缺少应用的场景或者激励机制导致慢慢遗忘所学的知识等。

2、修订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打破学校行政壁垒加入跨学校的课程建设团队。鼓励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参与所授同一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让这些讲授相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组成课程信息化建设项目小组,在小组团队中根据每个老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配相应难度的课程资源建设任务,项目小组成员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并将建设成果及时应用到各自的教学课程中去,利用团队力量激励教师们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学设计具有突出特色,课程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与教育教学产品开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精品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专业及课程教学的品牌效应。实现教师个人,企业,学校多赢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

高职院校应拓宽思路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供与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完全依赖政府投入“僧多粥少”建设周期长,效率低,效果差。如果硬件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即使设计制作出再完美的教学资源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进课堂需要学校和IT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率,相关教学智能手机APP的装机率,和兼容性。另一方面做好网络管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访问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对于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亚荣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第11期

[2]黄博,孙鹏娇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工

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年5月刊

[3]梁云真,蒋玲,赵呈领,黄志芳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 市 5 所职业院校为

样本 电化教育研究,2016 年第4期(总第276 期)

[4]刘丽萍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以

衡阳市职业院校为例 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016年第12期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素养;职业教育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83

[中图分类号]G434;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254-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浪潮对教育事业的渗透,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被彻底地改变,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高素质的教师;同时,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直接面临着信息化的巨大冲击。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那么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又该如何培养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呢。

1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主要内涵

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必须要明确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主要内涵。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信息化意识、道德素养、技术知识和信息化能力四个方面。也就是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形成使用计算机或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必须遵循信息技术人员的道德规范,遵守信息法律与法则,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同时,具有防范信息技术犯罪活动的简单技能;还应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同时,要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所获信息做出分析、处理后合理表达并有所创新,最后能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2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中教师信息化素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经调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化意识不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事业的渗透,职业教育的教师对自身信息化素养也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以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居多,不具备应有的信息化意识。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繁多,专业分工不同,要求不同,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如动画原画、素描、烹饪、餐饮等)的教师是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手段,甚至是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更不用说花时间去学习。

2.2 信息化能力还比较欠缺

在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老年教师的数量占较小的一部分,他们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化知识,因而信息化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能使用的信息化能力就是通过计算机浏览网页,不会用它来处理日常工作;作为主干力量的中青年教师有着相对较熟的信息化技能,但除了在参加比赛时会充分利用到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精力的不足,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

2.3 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有部分教师觉得所谓信息化只要使用了多媒体就行了,上课时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手段,一堂课往往是一个PPT放映到底,和学生交流变少,而且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更不能解决了。

2.4 硬件设备制约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硬件设备的配置往往会受到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比较落后的,教师没有最基本的信息化环境,又谈何信息化素养呢。

3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通过对以上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要培养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使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和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3.1 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要有效地培养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前提。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了各项条例要求加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职业学校应在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针对本校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如江苏省于2012年底公布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在该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加强教师信息化意识,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 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教育事业来说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江苏省的各职业学校可以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更新学校的硬件设备,加强学校的网络建设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如,给每位教师配备工作用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要求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案、课件、试卷、教学总结、论文等的编辑、修改和保存,并将这些资源共享,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完善资源。作为班主任,还可以将班级的各项资料形成电子资料,方便调阅和使用。再如,可以要求教师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会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比赛,将平常使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手段以各种形式呈现,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还可以学习他人先进的信息化方法。

3.3 采用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

目前,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最好的办法是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结合、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结合。

提高信息化素养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队伍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信息化素养也有高有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再通过骨干教师的帮带传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校本培训是最有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但在职业教育中,各学科的专业性强,集中培训只能是种入门引导,要真正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以提升,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集中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形成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意识,进行自我培训,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目的。另外,如今国家已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并做出统一安排,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是十分有利的。

3.4 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

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最终目的是进行应用,也就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训练学生的信息化技能。因此,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进行整合,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最重要的环节。

职业教育中专业学科繁多,各专业教师要针对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实际使用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还可以将优秀的课程在全校展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并不断提出优化。如,我校分别以系、部、教研室等为单位建立了QQ群,部分单位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号,拥有了部分课程的资源库,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大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共同扶持和教师的努力,这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教师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能力,同时,结合自身学科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践中。相信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洁萍.浅议提升中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 2012(5):108-109.

[2]高兰芳.提升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有效途径探索[J].成功:教育, 2013(1):208-209.

篇4

>> MOOC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MOOC时代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浅析MOOC如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面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MOOC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浅议MOOC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型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如何提升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 论高校教师应如何应对MOOC时代的新挑战 如何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MOOC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探析MOOC时代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与设计原理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思考 MOOC冲击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研究 MOOC教师教学特点及地方性大学的发展策略 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1211.

\[2\] 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20110701.

\[3\] 人民网.复旦交大加入开放在线课程 中国高校直面海外名校冲击\[EB/OL\].,20131107.

\[4\] 百度百科.翻转式课堂教学\[EB/OL\].,20120420.

\[1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13\]\[美\]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周光礼.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8).

\[15\]孙菁.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 信息化教育能力 远程教育 培养策略

一、引言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教育服务,而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远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远程教育的教育水平,进而促进远程教育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高校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担任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在远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和辅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引导者,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环境中,教师要通过虚拟的网络课堂来创建学生学习的环境,做好课堂的教学设计,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角色进一步多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实践的初期,很多教师往往因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育而对远程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但是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能力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尽早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形式的教育。

(三)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在远程教育推进实施的进程中,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的有机整合,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虽然能够对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但是在利用计算机通过一些软件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远程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足是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在远程教育中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起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推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进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让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能够进行更多地了解,从而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教育意识,从而帮助教师建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能够在远程教育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进而将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能够在远程教学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提升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

在远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设备,因此,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进程中,教师要提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首先,教师要能够对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投影、电视、录像录音等教学设备能够进行熟练的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维护;其次,教师要能够熟练地舒勇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来进行教学设计,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相关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方法等都要有着清楚的了解,同时能够利用一些专门的软件来对教学所能用到的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和电子课件。

(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进行远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远程教育的课堂中来,进一步实现课堂的互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注重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培训

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因此,在提升远程教育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进程中,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和教授来举办针对远程教育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讲座,同时加大校内的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得教师能够充分掌握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系统的培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

四、结语

信息时代远程教育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在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不足使得远程教育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通过参加信息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远程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起堂.远程教育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4:75-76+125.

[2]杜玉霞.中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与特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34-41.

[3]刘瑞儒.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4,07:108-109.

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31-02

1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现以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洞察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位于东部,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是这一沃土上唯一的一所职业高校。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但职业教育欠发达,尤其是按当下的职业教育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位无缝对接”的要求来看,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理念落后、共享可利用优质教育资源非常匮乏、教育手段过于传统、教学模式滞后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只有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拉近教育中心与偏远的距离,才能缩小教育发达与落后的差别,才能贴近教育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改革

战争所需的产物“信息技术”,现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引领全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现代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惊人速度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引领、促进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一种全新的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形态已经形成。信息化职业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全新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教师面临着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良好信息素质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问卷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当多的教师仅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使用PPT课件的能力。有的虽然会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但缺乏运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整合重组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讲课过程中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原来的板书搬到PPT课件上而已;有的即使能运用软件组织教学,但也仅仅用在公开课或教学比赛中,把它作为“表演”或得分点的工具,教学上明显存在走形式、应付的趋势。尤其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创新的能力,难以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如何加快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实施过程中迫在眉睫的“瓶颈”问题。只有破解这一“瓶颈”问题,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界定 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入手,可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界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并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整合的能力,其核心内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学校的管理机制相结合 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教师信息素质的不到位。从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看,更多强调传统教育教学指标体系的考核和反馈,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没有明确相应考核的指标体系,更没有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所以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入手,建立完善相关信息化的指标体系,引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辅助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本课题中以信息工程系为试点,在学生和教学管理中研发、试用以满足企业和信息化所需的参数为主的企业化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初见成效,达到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意识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当下高职教育面临深度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求,实践证明原有的课程体系不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能培养学生在企业所需的工作能力。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重新进行“顶层设计”,重建新的课程体系。这种革命性的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创造了良好机遇,从而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信息工程系实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和项目导向教学中都强调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也就说怎样把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虚拟为教学过程和学生探索学习的学习情境,在此过程中需要“助学措施”如提供相关的学习或使用资料、微课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信息化竞赛相结合 每年在国家层面和自治区层面上举办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其目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共享水平,改善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根据“2020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总体目标”看,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要经过“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两个阶段(2020年之后可进入“创新阶段”),其中信息化教学竞赛作为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的“引擎”,在实现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家引领,带动地方和学校、教师广泛参与及校企合作方面有全面推动作用。

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十分有利于推广先进学校经验,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延伸全国信息化大赛的成果,推动建设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加快发展的大平台。所以从学校层面抓住机遇,积极组织有能力参与的教师一定参加,通过竞赛历练教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张学超老师作为自治区教师代表参加2013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对年轻教师的带动作用较大,局部掀起你追我赶,比“应用”、比“创意”的课件制作风气,影响着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个体内部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因素;有来自于社会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学校的因素,还有可能是来自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但是,通过校本培训要解决好:1)教师信息化意识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2)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关系;3)信息技能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系。具体培训过程要由专家指导、学科带头人引领、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统一组织,在分专业、分层次重点解决好以上三个关系的基础上,侧重辅导教师的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整合的能力。通过校本培训可解决教师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篇7

关键词:信息化 中职教学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199-02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这就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

所谓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等。对此,一些国家提出的准则简单明了:(1)懂得数学价值;(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3)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思想方法。这意味着使学生掌握一种有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习惯,即形成数学观念,养成数学品质,以上一切,构成了人的一种特殊素质,即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谁都知道数学很重要,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看到数学就头昏脑胀,一想到做题就苦不堪言,一遇到考试就欲苦无泪,学生要和数学这个“可恨的”科目纠缠10多年,如果总是这样痛不欲生,那还谈什么数学素养的培养?

信息时代,当代社会生活中各领域的数字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更加重视提升人的数学素养。然而反观当今的中职数学教学,应试教学的模式仍积重难返,导致学生只能放弃数学,视数学学习为沉重负担,教师视数学教学为累赘,传统教学不能满足数学化时代的需求。教育部提出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日益成为需要中职数学教学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信息化教学是解决这个课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中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科。如何让学生别恨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经过十几年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信息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用好信息化教学软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唾沫横飞、粉尘满地、呆板的模型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早就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哈欠连天。在现代教育中,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一些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15%―35%,并可延缓和消除脑力疲劳,就是证明。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必须是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贴近生活,激发热情,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绝对不是教师自导自演而已,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信息化设计中来。教师引导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自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造。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自学。

信息化教学,能够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做广泛的延伸拓展,化难为易,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因此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有张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信息化教学软件,例如几何画板等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首先是观察力的提升,观察是一种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种对象知觉过程。教学中采用数学教学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例如,在《指数函数》这一节中,通过借助几何画板的优势,设计成一节数学实验课,学生就能直观地利用这个数学软件,观察图像,研究底数对于指数函数图像整体变化的影响。像这样在教室里师生共同进行数学实验则让学生感到一切都是当者他们面发生的,而不是以教条的形式灌输。同时让学生自己上台或者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上直接改变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研究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使用黑板上粉笔作图让学生观察,因为教师绘制的水平和学生观察到有限的指数函数图像的限制,质和量都不足以构成认识,使学生无法顺利地把指数函数y=ax(a>0,a≠1)图像的某些特征观察到位。现在运用信息化教学,能使原来实物或者板书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难度。又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信息化教学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隐退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但如果学生感知材料不充分,会导致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能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维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想象力。

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不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进行必要的数学实验论证。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一些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作为数学实验的平台,创造一个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在运用几何画板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计算机实时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及时修正思路,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用几何画板的计算、测量、绘图等功能进行快速验证一般性结论的真伪,从而清除“抽象的数学”给学生造成的畏惧心理,使数学的学习更加快乐,也为学生证明一般性的结论提供了内驱力。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常规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信息化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

例如《数列》,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已学的数列知识计算了购房所需的经济账,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整理有关房地产和购房贷款的资料,利用电子表格EXCEL设计制作住房按揭贷款计算器,进行仿真练习,并且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以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又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收到培养应用能力的效果。但应该注意的是:信息化教学中创设应用的情境,主要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实践还是培养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总之,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用信息化改造中职传统教学,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心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开发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促使教学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迈进,为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昌洙.千万别恨数学[J].中信出版社.

篇8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arked by the use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the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different subjects have become two big concerns for college teachers. The concept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followed b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class teaching, by whi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also be improved.

关键词: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质量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ourses;class teach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82-03

0 引言

随着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已经成为助推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2002年“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也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趋势、促进素质教育和培养终身学习人才的必然要求。根据曹志梅、宋明峰等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所做的的调查报告,虽然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他们对信息素养的内涵理解不清,对信息素养水平的要求偏低,信息利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此现状,众多专家和学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很多提升策略(如建立良好校园环境、职前职后培训、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等);然而对处于网络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的前言阵地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长期面临课时多、任务重,培训机会较少的现实,也很难从管理方面做出选择,因此从英语课堂的微观角度探讨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对信息素养的系统、权威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 Zurkowski最先将其简单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8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的信息素养委员会正式成立,提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2年,道伊尔 (C. 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信息进行决策的意识、确定信息源、制定检索方案、评价并融合信息、批判性地思考和使用信息等。1998-2000年间,美国相关机构先后制定了信息素养的九大标准、五大标准,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标准;国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3-2007教育振兴计划行动》、《2002-2020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信息素养的要求,不同学者如祝智庭、谢安邦、李静、王庆吉等也从不同角度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诠释。尽管各家各标准表达有异,却都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四大方面。在此参照任友群(P54)的分类,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简单介绍:

①教师信息意识与情感。指教师能意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活动;具有内在的对各种教育教学信息的需求;有主动获知的愿望;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②教师信息知识。即了解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了解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基本特征,知道判断其价值大小的标准;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软硬件;了解电教教学系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电子信息资源及其教育信息标准;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知识。

③教师信息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获取所需的教学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恰当评价、处理变成适用的教学信息以供教学用,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就教学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教师信息伦理道德。指教师具有提高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感,保证自己所传播的信息的科学性,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遵守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在教学中力争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感的信息技术使用者、探求者、创造者等;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并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2 基于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基于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命题是在信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背景下提出的。根据教育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课题组的报告,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够紧密,教学信息化程度偏低”;2010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结合英语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特点,以及教师的实际困难,笔者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以下信息素养提升建议,期望达到“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通过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的双赢目的。

2.1 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以信息加强教学的理念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WALL(网络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潮流。然而,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它涉及的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育方法的应用,是一种革新的教学。提升信息化素养,英语教师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理念,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责任和独立学习精神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从教学策略、讲授方式、作业方式、评估方式等都作出革命性的改变。以下引用美国教育部所列出的传统教学与革新教学的不同点,以供教师进行对照、参考。

2.2 遵循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语言学习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者只有接受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并进行内化,才能有效“产出”自己的语言。传统课堂课时少、内容多,无法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而且,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首先要熟悉各种网络学习和教学资源,熟悉本校自主学习平台资源,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后自主学习。沪江英语、旺旺英语,普特英语等都是根据不同需求建立的较好学习网站;通过国内的新华网、人民网英文版,国外的纽约时报、泰晤士等报,以及其他免费电子邮件订阅可以让学生浸泡式地了解国内外新闻;即使是口语训练,也可通过朗文英语网、新东方口语聊天室等进行。遇到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Google、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外搜索所需内容,还可以推荐一些有效的网站帮助他们获取所需信息,比如,检查自己的语言是否合乎英语习惯可以查询在线语料库 http://.uk,搜索音频资料可以使用http://,综合资料的查找可以使用http://等等。必要时向学生介绍辅助工具的下载,如Thunder(迅雷);维棠FLV;Emule,Total Recorder,Acrobat Professional等。

2.3 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增强课堂活力 语言学习离不开其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除了语言学习规律,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习俗禁忌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真实语言环境的虚拟功能能将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PPT等的演示功能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语言材料的展示;选择得当的视频材料既可以紧带入地道的英语,又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增强学生对语境、异国文化等的感性认识。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应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利用Microsoft Word,WPS;Cool Edit,Total Video Converter(格式转换),Flash, Authorware,Sony Vegas,Adobe Premiere(编辑),Lingoes(灵格斯词霸)等软件,将所能获取的资料进行整合、编辑,创造最优化的课堂环境,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课堂,教师还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比如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超找资料,比如让学生完成某一小型课题等,通过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4 利用群体动力,加强师生沟通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群体和个体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通过群体的改变导致的个体改变比仅通过直接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信息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将为教师信息提升提供最大的群体动力和保障。就学生层面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讨论,可以让他们参与某些课件的开发利用,亦或在某个课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动手能力强,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外,教师可以创建个人网页,利用BBS、Messenger、QQ等方式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在信息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

2.5 恰当看待信息技术,走出信息素养提升的误区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能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教学中来,即信息技术只当做一种工具来支持、支撑外语教学并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认识或行动上的偏差,刘颖总结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三个误区,分别为:①片面地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的搜集和获取;②混淆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③过分依赖多媒体。受这些误区的影响,教师首先有布置学生收集信息的任务,却没有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忽略了学生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其次,由于缺乏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向把握,部分教师对网络学习缺乏管理,放任自流,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上,部分教师由于过分强调了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教学课件难免花哨不实,视频电影等喧宾夺主,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实施。教师应勤于反思,加强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学习,争取做到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永久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从群体到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有幸的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经有有良好的机制保障和环境支持。目前教育部已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绝大部分的的高校设置有建制的信息化部门并设有信息化运维服务的管理规范;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已经初步建成,高校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全国的所有高校都已建成了校园网。在此有利条件下,英语教师应该抓住发展的机会,勇敢迎接挑战,自觉、主动地将信息素养的提升纳入自我发展目标,同时身体力行,从而更加从容地胜任信息社会所赋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任友群.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曹志梅,廉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情报,2007(11).

[4]宋明峰.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张霞,刘志兰,杨劲松.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2012(10).

[6]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7]刘新海.教师如何驾驭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陈晓宁.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探讨[J].考试周刊,2009(2).

[9]谢徐萍.E时代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探论[J].外语界,2005(4).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

目前,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列为我国教育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是今后教育领域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1.多媒体及网络设备的使用虽然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创新,但还存在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第一代课堂中黑板加粉笔的时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现阶段,多数教师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书本内容,教师上课时候照着PPT念,学生甚至笔记都不用,反正下课后拷PPT就行。

2.多媒体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课堂的装备、摆设还未摆脱传统的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板书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但现阶段的多媒体设备大多数还需要教师用鼠标操作电脑,反而约束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3.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还未得到广泛的提高。虽然信息化教学设备表现出其他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诸多优点,但是它本身的这些特点并不能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只有相配套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跟上去了,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是能否用好多媒体设备的关键。

二、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

1.信息化技术与教室空间的创新。(1)教室实体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时代的教室可以是变化无穷的,如耶鲁大学的金融专业的某个教室整个就是一个模拟的股票交易大厅。再如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郑泰升带领互动建筑研究室团队以未来2020年的教育学习为梦想蓝本,融合情境控制,成功打造了全台第一间以数字制作结合高科技的未来教室――iStudio,iStudio未来教室研发了可变形智慧白板,内部嵌入了智能型触碰屏幕和感应组件,地上更嵌入了脚踏式智慧地板,提供教师轻易变换演讲教学模式、互动讨论模式或展览简报模式等教学情境。该系统在上课期间会实时地录像并广播到网络上,参与上课的同学能够收看老师的教学实况转播视讯。(2)教室虚拟空间的创新。虚拟的学习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线课堂。随着网络课程、网络学校以及各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本文指出了信息技术在当今课堂教学应用的不足,分析了信息技术下应通过教室端装备的创新、教室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最后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不再禁锢在传统的课室里,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包括了学校学习(SCHOOL STUDY)、家庭学习(FAMILY STUDY),甚至是户外学习(OUTDOOR STUDY),因此,各种虚拟空间教学环境的建立,是今后课堂创新的又一重要方向。各种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学习资源也大大拓展了虚拟学习的空间,例如由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创建的Coursera同顶尖的大学合作创建在线免费课程。点击进去Coursera,你就可以看到各个大学栏目下的课程。教授们会在视频下方放出具体的教学大纲,让你提前知道该课程每一节你能学到什么。教授们还会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规定了一个具体的提交时间。等到课程全部结束你还会有一个最终得分。总之除了是通过视频的表现形式,其他的一切基本上和你在真实的大学接受教育一样,只要用心去学,能够学到很好的知识。

2.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无论设备多么先进,网络环境多么好,如果没有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水之源。而我国目前正是由于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制约着我们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方便同学们理解吸收。(2)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资源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及单纯支撑教师教的多媒体课件,而应扩展到可以支撑学生学的专题性学习网站、学习平台等。教师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及学生特点,与相关技术人员一起积极开发包含相关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后拓展资源的教学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生机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创新。(1)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模拟情境和协作情境,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以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媒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答等各种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种师生课堂互动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能实现许多传统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各种课堂师生互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升,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例如现在国内外许多学校都在探索的“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吸收新知识,放学回家则通过做作业来巩固一天所学。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却能把这个学习过程颠倒过来,教师可以制作视频来解释传统课堂上教授的概念知识,学生则通过网络在家收看视频,开展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并与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互动,达到了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教学创新

1.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培训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提升各学校、各专业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创新,个人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校各类评估中,开发信息化教学创新应列入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这种评估中,不但要有硬件建设、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避免“面子工程”的发生,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2)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应成为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把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水平列入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项目,来促使广大一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水平。(3)教师开发出教学软件、电子书等电子产品后,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各个院校重复开发同类信息化项目,造成资源浪费,都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

2.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1)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重视物到重视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相当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决策者转变思想观念,把培养教师的能力作为重点工作。(2)领导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把教育信息化当作部分领导的面子工程。(3)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创新作为一个常规工作,并列入教师考核的范畴。

3.教师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执行者。IBM的开创者曾说过,教师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堂、学习、教育,将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要实现这种教育梦想的,关键还要靠人,因此,广大一线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最终执行者。(1)教师应转变思想,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2)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通过这些培训和竞赛,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运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摒弃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单分析,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1.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组织、内容、模式、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而实现的,其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可以将其简单描述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合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特点。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

(2)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意义。

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实现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索、合作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有效实现了协作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信息和成果进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单纯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了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利用,不但革新了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而且对于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信息化,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良好效果,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切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或图片展示课。此外,语文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课件制作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或者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入实景,激趣导入。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点,在对课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从而使得课件可以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播,使得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在对《苏州园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苏州园林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通过合理设计,使其能够迎合课本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了解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同时直观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从而顺利导入课程,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便于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构成“一个人的课堂”。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疲惫不堪,而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所有学生放在了同一位置,没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具体情节,在关键处停下,让学生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比如,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视频《暖情》,通过视频、音乐伴奏,学生看得聚精会神,很快就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音乐伴奏打动,每个人眼里都饱含泪花,此时学生已经深深地进入短片之中,他们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亲情在细节中流淌这一教学主题有效地体现出来。实践证明,通过不断渲染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增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挣脱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对《女娲造人》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古代的各种神话故事引入课堂,供学生欣赏和探讨,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拓展和扩充,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得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

4.转变传播方式,强化直观化教学。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知识传播方式,从而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状态,提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如果单纯依靠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受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制约,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或者似懂非懂,从而提高教学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得教学互动能够化繁为简,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中国石拱桥》进行教学时,由于当前石拱桥已经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所取代,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见,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加上对石拱桥知之甚少,对于课本中的描述感到难以理解。部分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水泥和钢筋,桥身的强度怎么可能那么高?”“没有东西连接,难道整个桥身都是由一整块石头做成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语言和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等典型的石拱桥,并对石拱桥的结构、形式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感悟古人的智慧。

5.发展学生思维,增强思维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尽力促进这种转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凭借,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对其思维进行拓展。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毫不夸张地说,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设计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阅读与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尽量大量阅读与鉴赏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在讲授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案例,使学生针对写作案例进行写作方法、思路等分析与评价,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可利用网络技术,进入网上图书馆,阅读更多作品;或举办专门的协作聊天室、论坛,通过网络交流对阅读的感受或写作方法的体会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究式学习或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课后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优化学习。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多的可以认为是对经验与智慧的综合和传承,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促进语文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