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思维逻辑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循环小数;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一些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循环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计算,感知循环小数
教师可先让学生分组计算下列五道除法算式:
10÷3=,13÷7=,70.7÷33.4=, 43÷9=, 112.7÷111=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商的规律,从而判断:除到被除数的最后一个有效数字后,如果余数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商的小数部分也必须有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商就是循环小数。
二、抽象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1.观察:这些商的小数位数有多少?(无限多)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小数同这些商比较,如:0.5、9.7、23.508等,小数部分位数有什么特征?可以叫做什么小数?
3.3.1415926……同这些商比较,它是不是循环小数?从而看出无限小数又有两种情况 :(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接着,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前面让学生认识了这些商的共同特征,即小数部分都有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都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再来比较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几个?(一个、两个、三个……概括为: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2)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从哪一位起?(从十分位起,从百分位起……概括为:从某一位起)
2.引起学生做抽象概括,让学生对这些商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抽象、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
最后,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谈话、启发的方法学习循环节、循环小数的分类及简写。
三、组织练习,巩固和深化循环小数的意义
为了使练习起到加强基础、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特设计下列层次性练习。
1.判断下列各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是纯循环小数还是混循环小数,指出循环节,并简写。
0.88……、4.066……、10.383838……、5.71907190……、0.333033003……、49.4949……、18.732626……、72.07272……、3.33030……、0.00707……、0.0601601……、25.733733……、2.3324324……
2.取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先保留两位小数,再保留三位小数)。
4.94、0.5、11.07、0.90
3.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7.7、7.8、7.76
4.判断下面的化简形式对不对,并分析原因。如:1.40=1.4、0.26300=0.263
篇2
【关键词】微课资源、微课教学时代、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和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例如:语文、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有其独特性,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推进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有效过渡,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微课”资源,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程设计中,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实现课堂中形成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课下养成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在探索中解决小学阶段数学中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为其数学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微课资源媒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特点
微课资源媒体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视频、多媒体、图像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抽象的新数学教学内容;在微课资源媒体课程设计中会更多运用学生的多种思维感知,采用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共同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微课资源课程设计教学是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教学模式,微课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以图像、视频、动画等呈现方式向小学生呈现新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在自主、合作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其抽象逻辑思维,形成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很好的过度。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会涉及“除法”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微课资源数学教学中,教师省去了传统式的板书教学,将除法教学内容搬入对媒体微课教学中,设计一个桃子、茄子、白菜对话的视频短片,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理解黄瓜、茄子、白菜之间的对话,引出小明和校花过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探究如果小明和小花都同时选择了茄子,一共有12个茄子,那么小明和小花各能分到多少呢?观看视频动画短片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最终答案,讨论结束后将结果与班级的其他伙伴沟通,教师随后会用图式的方法在多媒体中展示“除法”的算法,使学生一目了然,不仅加深的对“除法”运算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更好的记忆。
二、微课资源课程设计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一)数学课程的课前预习
“微课”顾名思义,通过较短时间,较精悍的总结将重点、难点、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解决数学问题。“微课”资源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前预习中主要表现其为新课程的学习做准备的作用。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先观看与之相关的微课资源视频,通过微课讲解中对“负数”短小精悍的讲解和具体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展示,初步了解“负数”的大概含义、相关概念,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和讨论有关“负数”的具体数学问题,为加深“负数”的记忆和理解做出铺垫。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中用“微课”资源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所学内容,进行对新数学知识的接收和理解,并在观看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时期,更加强调教师角色的引导性和参与性转变,“微课”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突显教师的参与性、间接引导性,既有助于教师负担的减轻,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认数”学习中,利用“微课”资源进行数学课程设计,可以将“城市的新貌”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小学生通过动画展示直观的发现城市中的变化,高楼大厦数量的不同,建筑物数量的不同,高度的不同等,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不同数字蕴含的不同概念等,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数”的组成与构成,并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找寻“数”等合作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培养其自主能动学习的同时,促进其交流情商的发展,表现出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优越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创新提出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扩大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资源,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产生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商讨、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新意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使学生在玩手机、玩iPad、笔记本电脑时也可以进行学习,将不懂的数学问题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解决,培养了当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和教学效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篇3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小学生;行为习惯;学习需求
基于学科教育特色和小学生的认知情况,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授课思维,重视在课程教育中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也可以在教材内容合理运用基础上进行情感态度的熏陶,利于学生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小学生因为思维逻辑还不成熟,在课堂学习中也不能持续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得到我们教师在课程学习中的的及时指导。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哪些方式,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直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积极设计导学方案,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思维善于说教,不能充分关注到小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需求,也没有结合学科教学特色和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使得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大打折扣,也没有给学生们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所以我们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小学生呈现出的生活实际情况、学习能力、心理需求,综合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导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体验。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课程导学方案时,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或者说“学材”有全面的理解,在资源整合基础上设计导学方案,引导小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地分析与情感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思维认知。
例如在2019 年江苏省小学道德与法制省级课程培训时,特级教师郁明就曾经说过,课堂就应该精雕细磨,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为教学着想,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内容,在教学时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能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通过营造问题情境的方式等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锻炼班级学生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育研究指出小学生思维逻辑不成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我们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学生们呈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思维逻辑,综合多种因素开展多样化的生动的课堂教学。通过营造问题情境的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上强化班级学生的知识体验,利于培养学生们深度思考和实践运用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开展“正确认识广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就提出多个层面的思考问题,通过问题思考和解答的方式提高班级学生的生活体验程度,帮助他们认识广告,辨别广告。“广告的概念是什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广告和社会发展与信息宣传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怎样对广告进行正确的认知?”这些问题可以指导小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探索,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现象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和理解[2]。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经常通过这样思考问题提出的方式指导小学生深度思考教材内容,利于班级学生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养成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的综合能力。
三、立足合作学习开展锻炼小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等良好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教育与能力培养,提高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程度以保障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利于在课程学习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思维逻辑,给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立足合作学习,积极开展小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探索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课堂教学为例,学科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指导下设计导学方案,围绕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逻辑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第一小组是分析环境污染的概念和主要表现;第二小组是思考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第三小组是探索环境污染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各项关系,分析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合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各个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探索,亲身体验,交流资料。教师在小学生合作探究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引导班级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关注生态平衡发展、保护环境与合理运用资源等优秀价值认知的教育指导。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课程内容,利于学生们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主动探究,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锻炼班级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们对学习能力与交流意识的认知程度。
四、尊重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们养成质疑和实践探索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生活体验也各不相同,对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呈现出的不同的个性认知和全面发展需求,结合课程特色和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思考。郁明老师说“从设计到实施,我们坚持一个理念:学生第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们养成质疑和实践探索的行为习惯。通过课程教学保障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开展“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分析小学生在个体成长中呈现出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紧紧围绕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鼓励班级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学习观点进行质疑,思考民间艺术是否具备传承价值?在传承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原则?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通过实践调查对民间艺术进行多个层面地思考,有助于锻炼小学生实践探索的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教师凭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在课堂中通过导学方案的精心设计,通过营造问题情境的方式等调动小学生的参与兴趣,锻炼学生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同时,我们教师立足合作学习开展锻炼小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此外,我们教师也尊重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差异,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人生的意义、理解规则和法律的必然,引导学生们养成质疑和实践探索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淑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上),2019 ,15(11):125-126.
[2]潘秋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究[J].科学咨询,2019 ,10(27):85-86.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17-01
一、农村小学利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大部地区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设施的配备远远落后于教学需求。农村小学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学习作文写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农村地区小学远程教育设备不足的现实,学生在进行作文时还要受到其条件的限制。因而,在教学中我们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以便于学生都能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同时更好的进行作文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资源不足的困难,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的能力。
(二)大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落后于远程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需要教师和学生有一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的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和设备的补充,一方面不但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感到陌生,教师同样也对计算机的应用感到一知半解,特别是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无法很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和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写作、评改、交流的可能。即使有教师能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但是教学的效果都将会大打折扣的,所以进行农村利用计算机能力是更好的落实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作文教学不可少的环节。
(三)农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中的教育资源信息之间存在鸿沟。远程教育资源往往都是一些相对优秀和理念超前的信息,在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方面往往要优先于农村小学生。而农村小学的教育由于平时的生活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都严重的受到农村环境中父母和哥哥姐妹们的影响,通常思维方式单一,逻辑推理简单,在利用和学习借鉴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资料时显得有些吃力,在理解上都可能存在一些鸿沟,特别是一些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农村小学生无法理解的,农村学生在处理这些信息时都是无法合理的取舍和引用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的现实状况,在筛选远程教育资源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合理的缩短农村小学生与远程教育资源中信息深度的距离,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合理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作文教学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的写作能力。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性模式,建立本校作文交流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农村学生比较少,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把学生作文打印出来,在全校进行公开展示,使全校学生的作文都能在全校进行公开交流,形成全校一个公共的作文信息交流平台,并提供学生评价交流论坛区让学生进行自由评说和表达,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接受评判中成长,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应该让学生感到心血没有白费,让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些积极的做法都是促进学生写作的不竭动力。促进学生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和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原动力。使学生能自由、随心所欲的进行作文写作和进行言语表达。
(二)增加农村小学中计算机设施的配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和远程信息的浏览量。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农村小学都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无力承担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购置和补充,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的支持和补充,由于真正农村的学校都是远离城市,网络技术都跟不上现代社会对网络技术的需求,虽然政府现在都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学都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但是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今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使原本都跟不上节奏的远程教育设备显得更是雪上加霜,学生和教师都无法全面有效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因而,要想在农村小学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作文教学就必须要增加农村小学中计算机设施的配备,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在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浏览远程网络信息的信息量,强化训练农村小学生对大城市小学生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缩短农村小学生与大城市小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差距。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的能力。
(三)强化农村小学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水平,特别要强调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农村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去接触计算机,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不可能去进行多媒体学习,更不可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尝试,因而,随着时间表的推移,农村小学教师对计算机和应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发达地区,所以要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显得有些吃力,而选择远程教育资源并利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进行处理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就不会自由灵活而略显简单,教学效果也不会明显。因而,这些教育教学技术都是目前急需培训的知识体系。
总之,小学作文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又是学习语言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农村小学作文因为学生缺少阅读素材,缺少交流平台一直成为作文写作的瓶颈。通过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但也需要学校在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大力改善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素丽,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写作[J].教育技术导刊,2007,(01)。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反向思维 途径
反向思维是正向思维的逆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是小学数学思维方面培养小学生创新型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有助于打破正向思维定式,促进小学生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达到全面的思考过程,能够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找寻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使用更多的方法求解习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解决问题也会求新和求异。老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利用更多的方法求解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更加广阔。所以,老师应注意加强对反向思维教学的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反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能够利用反向思维方式学以致用,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从而达成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反向思维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途径应用反向思维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课本知识的基础作用
1.学会逆用定律、定理和定义,提高小学生反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是掌握好定律、定理和定义,而这些往往又都是双向的。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学习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这样就导致了思维定式的形成。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正反两个顺序对定义等加强认识,除去理解其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基本含义之外,还应善于主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反向思考,从而使学生对定律、定理和定义的理解得到了拓展延伸。
2.学会数学中的性质互逆也是促进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反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习“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发的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时,老师即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就相应增大10倍、100倍、1000倍等,同时也要使其明白相应的反向叙述,即如果想要将小数提高一定倍数,就相应的将小数点向右移动若干位。这提示教师必须根据知识的范围,采用循序渐进方式锻炼学生反向思维能力。
(二)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
教师应积极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抓住对数学学习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多媒体、幻灯、模型、教具等辅助工具,进行直观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多种器官协同下实现思维活动,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又譬如,多媒体的使用,逼真还原了活动、事件、事物的全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正向思维明晰了,反向思维也会获得更坚实的基础。另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向学生呈现出特定的过程和活动,利于学生反向思维的完成。譬如说,老师向学生提问:“你能说一下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线么?”,接着,通过幻灯展示出:家―向北100米公园―向东300米到车站―坐3路公交车到劳动路下车―向北100米到学校。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是很有保障的。
(三)提高学生反向思维的思维方式
1.数学教师应遵循教学客观规律,使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合乎逻辑的结论,再按照顺向逻辑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逆向思维过程。例如,在教低年级小学生学数数时,可先让其顺着数,等到学生对顺向的结构和次序清楚后,再引导学生采取倒过来的方式从10数到1。在由顺至倒的数学设计中[2],学生从“顺向分析”与“逆向思考”两个方面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深刻全面的理解,并且在潜移默化之间形成了还原意识。
2.数学教学中通常采取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如反证法、分析法、倒推法等,都可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判断52×31=1487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示可以再多计算几遍以确认结果,而老师向学生提问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判断结果的正误。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估算的方式进行判断,即50×30=1500,而52×31>50×30,这就说明52×31=1487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这种反问质疑的方式应受到老师的高度重视,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益处是相当大的。除此之外,像分析法、倒推法等也是从结论处出发,采取逐步逆推的方式,通常都能够使得解题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强化这些方面的训练,都能够使得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利用反向思维进行结果检验
结果检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对反向思维锻炼的方式,这也是利用公式、定律的互逆性质对问题进行反向思维的一个过程。例如,在检查145+171=316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按照正常的顺序反复计算,而往往会因计算上的错误习惯而导致检查的不合理。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减法原理对加法进行检验,即得出316-171=145,这就说明了之前的加法计算是正确的。同样,也可通过2175÷25=87的方式对87×25=2175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也即是通过乘法和除法之间的互逆原理达到检验计算结论正确与否的目的,这些都是有效训练小学生反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促使后者形成良好的学习检验习惯。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反向思维方式,培训学生反向思维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习惯,养成创新型思维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齐红. 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J]. 新课程. 2011.04
篇6
微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授课方式,其时间短内容具体、资源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这些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应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应用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原则。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儿童认知发展
1引言
“微课“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微课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时长很短的教学内容。在国内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线学习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太长。而微课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近几年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带动了”微课“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应用微课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多种内容和形式,在线视频、音频、文字、图像、PPT等资源多样化的微课形式恰好能够适用于小学语言教育的各种内容和环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必然能够为小学生短小精悍、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微课
2.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提出的“微课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设计的时长约1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胡铁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课”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课概念3.0版。他认为微课又称微型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将微课也称为微课程,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而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并不是微课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可以是视频、动画、PPT等)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学活动。
2.2微课的特征
(1)时间短、内容少。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左右为宜。该时间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自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复杂的教学内容相比,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为了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其内容非常精简。
(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微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个课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主要针对难点或重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操作等课内外教学过程或者相关资源,因此主题非常突出,一个课程只有一个主题,都是具体的、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3)资源类型多样化传播、使用方便。微课资源的呈现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线视频形式,还有音频、动画、PPT等各种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在线方式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在线观摩教学案例,便于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这些流媒体格式形式出现的微课内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载到电脑终端或者当前流行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使用方便。
3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3.1建构主义理论: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发现知识,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形式,满足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具体情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将各种小学语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频或视频,不但能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使用情境,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自主构建。
3.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按照年龄段分成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2-6、7岁是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6、7-11、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着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11、12岁以后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续时间短、易分散的特点,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时间短内容少的微课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微课每一个课程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情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学习内容,能够调动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4.1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现状:
随着网络课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国首创了“微课“在线学习模式,微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学师生熟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微课的频率低。“微课“一词虽然出现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微课制作相关的培训。有的教师不了解微课更不会制作微课,更谈不上在课上和课下随时使用微课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微课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
(2)微课在线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少。目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还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师仅仅是将微课作为一堂4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不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10分钟左右,将课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更利于学生课下的在线学习。
(3)小学语文教育中微课资源还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更感兴趣,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资源还大都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类做成的PPT。教师缺乏系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制作的微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要。
4.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优势
(1)微课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网络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并且更侧重于具体的形象认知。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某一考点或疑点,内容具体。并且微课时间一般在5-8分钟左右,适应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2)微课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各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包括拼音、识字、阅读和写作。微课除了在线视频的主流格式以外,还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PPT等一系列的流媒体格式呈现,可以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微课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前使用,向学生们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使用让学生们抓住重点与难点,还可以在课下使用为学生们解答疑疑点并进行师生互动。
4.3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微课的启示
(1)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们也开始习惯用平板、手机能智能设备进行办公和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翻转课堂”模式和“微课”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微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整合“微课”资源。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微课”不光是学校之间零互动,就连一个学校内部各个教师也是各自为政,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课”资源,即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取得持续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师参加正规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将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微课设计和制作团队,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学纲统一制作各个阶段的微课资源。即能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为师生提供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3)小学语文教育微课的主体应当有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主体参与。首先,学生自然是微课的主体,无论是课前微课,还是课中微课,或者是课后微课,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其次,教师当然也是微课的一个主体。除了课堂中师生互动,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教师都应当和学生互动,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最后,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微课中,家长也应该是一个主体。课前微课和课后微课中,家长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陪着孩子一同学习的同时解答孩子的困惑。
5总结
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涌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学习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微课“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中心,5-8分钟左右的视频以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等各个学习环节,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系统的微课设计和制作培训,建立现代化教学的思想认识,提高制作微课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积极应用微课教学。
作者:彭作玲 单位:临沂北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篇7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认识规律发展儿童思维
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是根据低、中、高三个年级的阶段对培训逻辑思维能力而提出不同的要求的。而小学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这就决定了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我们工作教育者,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因素。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去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形式更好的从感性到理性或从已知到未知之途径,把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落到实处,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智力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诚实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三、加强手脑结合发展学生能力
从认识论来看,小学生的认识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一般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初步逻辑思维阶段。因此加强学生对直观物体的观察和形体的学具的制作,使他们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抽象和概括。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底长5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要求学生拼剪、平移的方法转换成长方形,使学生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找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关系。揭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与底同长、与高同宽的长方形面积,通过动手动脑、寻找答案,经过分析、综合从而推到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思维能力。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11-02
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较低。笔者深入本地26所农村学校进行听课调研达200多节,发现我镇小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整体英语听力水平严重低下。(2)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基本上能听懂教师的英语口语,能与教师进行一些互动,却听不懂英语录音带中的英语对话。(3)学生能够记背指定的内容(单词、句子等),却听不懂相同的内容。(4)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听英语长句子或短文感觉非常吃力,往往只能听明白其中一半左右的内容。(5)由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高,致使其平时不敢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谈和表达。结合上述问题,笔者尝试对影响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影响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因素
1.地域因素。我镇离城区有几十公里,小学生一般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在课外基本上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在校园外,学生的周围很少有人甚至没有人说英语,甚至还有学生因说英语而被他人讥笑。农村学生的物质条件往往没有城市学生的好,很多学生的家中没有收录机、英语磁带等英语学习辅助用品,学生难以在家自行练习英语听力。课外练习的缺失致使学生的英语听力得不到强化和巩固,而更可怕的是学生习惯了在课外不说英语,致使其英语能力难以提高。另外,在现行的小学英语课本中,中外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城乡区别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饮食、节日习俗、生活习惯、娱乐等方面。农村学生对英语国家缺少了解,习惯用农村土话(壮族方言)的逻辑思维去判断所听内容,容易产生听力理解方面的问题。
2.课时因素。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小学对英语学科不够重视,近一半的本地小学每周仅安排两节英语课,而且大多安排在下午授课。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加上课时量不够,学习效果不佳,巩固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高。
3.师资因素。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影响我镇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原因。2010年以前,由于英语教师的缺乏,导致几个村小(教学点)的三年级、四年级无法开设英语课。到目前为止,专职英语教师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英语科任教师多是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兼任。曾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新英语教师到学校报到,发现学校条件比较艰苦,随即辞职。很多在职英语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英语知识,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链,其英语发音不规范,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往往会导致不少学生“看得懂而听不懂”。
4.情感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不把学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认为那是以后的事情。刚接触英语的学生,特别是三年级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和学习任务的增多,难免会出现心理迷茫的状态。而教师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实现学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习心理过渡,使其意识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性。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1.开足课时,从源头上保证英语学习的时间。语言学习(特别是听力训练)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纯正的、大量的语言输入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各学校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部门关于课时安排的相关文件,从源头上保证英语学习的时间。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确保英语课开足课时。
2.加强师资培训,从根本上确保英语教学效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引进英语专业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是不现实的事情。笔者认为,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保障英语教学效果,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应该做到:一是充分发挥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的辐射作用,加强教师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县(区)教育研究室的职能,组织英语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加强“送教下乡”的力度,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加强对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领导、教导处应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3.合理使用“容错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英语的习惯和兴趣。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大多喜欢说英语,但是往往容易“说错”或是“说不完整”,而且有不少学生没有耐心去“听”。这时候,教师要合理使用“容错原则”,即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特别是听纯正的英语的习惯。教师一是要注意运用课堂评价、课堂教学环节动静转换等方法及时调整教学,使得学生爱听乐说。二是狠抓小学生的英语听音能力和辨音能力的提高。我镇地处壮族方言区,很多学生存在发音不准或发音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应尽量用录音机代替。要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英语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有意识地渗透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英语和汉语(壮话)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大,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习惯、生活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学生往往用熟悉的思维习惯去判断,容易导致出现听力理解方面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5.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用英语进行教学。刚开始时,可以进行一个月左右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的英语教学用语,可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日久天长,学生会逐渐适应教师用英语进行教学,进而促使其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6.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进行强化练习和不断模仿,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一是在教室中粘贴单词卡。二是建立英语阅读书柜,放置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读本。三是开设英语沙龙,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四是充分利用学校张贴的标语、名言警句等,在其上用英文进行标识,让学生与英语为伴。五是开设英语广播站,根据教学进度,播放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六是用英语歌曲代替上课铃和下课铃。
篇9
一、营造氛围,开启学生动手实践的大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让男女生各一人玩下棋比赛,我用“掷瓶盖”的方式来决定谁先下。这时有的学生就有意见了,他们认为这样不公平,但有的学生认为很公平。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提议:“试试不就知道了吗!”于是我顺水推舟,“试试就试试。”我刚说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操作开来,经过多次操作记录,盖面朝上的可能性比较大。我趁热打铁:“这个方法不公平,那你们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法吗?”话刚一说完,同学们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有的用掷硬币的方法,有的制作起转盘――学生在这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下,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心理
需求。
二、展开活动,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广阔舞台
“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他动作的内化”的数学教育思想,使数学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学生的“动”为主,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建构,通过自由摆弄和探索,感知内化,积累经验,促进各自水平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开具有操作实验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广阔舞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出示一组实物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让学生动手用铁丝围成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
让学生感知这根铁丝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围成图形的周长。通过动手,从而感知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接着我就顺势说:“那么圆的周长该怎么测量?”一个学生马上就反映出用铁丝围绕圆一圈,在量出这条铁丝的长就可以了。另一个学生说用绳子也可以。我充分肯定了这两名同学在刚才操作中的认真思考,同时让大家在自己动手或小组内合作,试试还有其他方法吗?有的同学直接把刚围的圆给拉伸开来然后量一量;有的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学生试出了好几种测量方法。这样学生不只在操作中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而且还想出了很多测量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手脑并用,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指间绽放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仅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就发展了思维。如在一年上册“拼积木”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在“随意拼”活动中,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大车、机器人等多种物体的形状。又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中,学生能够用纸剪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只剪一刀”活动中有的同学能够把一个角形剪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有的同学能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还有的同学能把一个长方形左右对折后沿对角线对折后沿对角线剪一刀剪了三个三角形――绝妙的创意一个又一个,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上。”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而且妙趣横生。让我们为枯燥的数学学习添加动手实践机会,为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指间绽放。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问题对策
G623.5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教学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对中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下文分析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十分的落后,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可见,小学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存在了落后的现象,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忽视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使得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少学习的激情以及积极性,也使得小学的数学课堂氛围十分的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树立课程改革的意识,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缺乏自主意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的方法没有采用的认知态度,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依旧延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的课堂教育,使得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传统数学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缺少变革以及革新的意识。同时,小学的数学教师没有意识进行自我专业水平的提高,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不一,对于小学生的引导以及教导方法缺少科学性,使得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下降较快。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促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观点进行更正,积极投身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设之中,切实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对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将小学生放在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积极性,而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仅仅要扮演辅助以及引导的角色,一旦学生遇到难题,小学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予建议,使得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大胆创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学生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的数学教师最终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解答的欲望,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上为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动力实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为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从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发展性以及普及性的角度出发,使得小学生对于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以及多角度的认识,这样小学的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确保为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目标,并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难点以及重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的数学教师可以在开放式的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在课堂上使得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小学数学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逐渐的,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三)小学学校对小W数学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考核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进行重新的考量以及培养,使得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问题的解决。为此,学校可以给小学的数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和锻炼,使得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大提高,学校也会要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优秀的教学环境,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使得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以及改革,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改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为学生树立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得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鼓励更加的切合实际,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给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开拓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传冈.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寻[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 3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