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布置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室布置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室布置的意义

篇1

    一、活动交流。

    课间十分钟,和孩子在一起打会乒乓球,下盘棋,踢几下花毽;体育课上,找孩子们打一会篮球,玩几下足球;活动课上,也参加孩子们的科技制作模拟实验,拉拉二胡,弹弹琵琶;假日里,组织孩子们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此时的老师不用装扮,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就已经是老朋友了。老师的举止,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话语,就是流淌在他们心头的甘泉。“教育无痕”的境界在这时就会自然显现。

    二、眉目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眉目的交流,就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传递,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一个微笑,一个默许,一个暗示,传递给学生一个只有两人世界才知道的信息。老师在暗中肯定了他,鼓励了他,他显得自在、得意,他会心领神会,奋发努力;老师在暗中提醒了他,鞭策了他,他无需为在他人面前丢丑而难堪,他会自悟自省。“此时无声胜有声”,师生间的融洽和默契由此建立;师生间的情义也由此加深。

    三、文字交流。

    针对学生一个或多个方面,或褒奖,或勉励,或交换意见,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在作业本上,在赠送的书签、笔记本上,也可以书信的形式,或者短小精悍,寥寥数字,或者语重心长,长篇交流。这种书面交流,只要是老师精心撰写,寄托真情,任何一个学生拿到手,都会激动一阵子,甚至当着永恒的纪念珍藏起来,他们会感到这是老师的无价馈赠、老师对他们的真情关爱,会从内心深处感激老师。老师勉励的话语,会让他们感受春风拂面般的温暖。

篇2

一、目标任务

2017―2020年,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创建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施原则

中央引领,地方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指导,强化目标管理,带动地方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对接需求,重点支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创新,注重实效。推动地方政府、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建立协同机制,深化区域、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一批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专业,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三、计划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模块化设置课程,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技术技能。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组织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主持过相关科研教改课题或项目的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可分阶段。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分层分类开展不少于2周的专题研修。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二)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省域内学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各省(区、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协同提升的专业群,支持牵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工作室或平台运行条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开展工作。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遴选国家级(省级)中高职示范学校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区域内学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项目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区域内中高职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技术技能实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

3.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培训组织实施能力专项研修,提升培者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绩效考核评估能力。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

各省(区、市)要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急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要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制订计划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按年度将规划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承担单位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二)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支持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与资源丰富省份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建立承担单位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建成一批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有条件的基地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篇3

[关键词] 法律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善意;认定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2-0050-06

善意取得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变动规则,对于确认产权归属、规范物权变动、保护交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动产和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规则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却将动产与不动产善意取得合并规定在第106条中,并不加有效区分地对二者的构成要件进行笼统规定,由此产生法律适用的难点和分歧点。然而,既有研究大多围绕动产的善意取得展开,而对不动产善意取得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1]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受让人的合理信赖,“交易安全是法律对物权变动全过程实施控制的指导性原理”。[2]可见,善意取得的核心要件是受让人受让时的善意,而《物权法》却亦未对其做出任何解释性规定;并且,善意的认定正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有鉴于此,笔者特撰此文,以法律适用为研究视角,对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的认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司法实践中该类案件的统一处理能有所裨益。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认定标准的界定及其特性

“善意”是指受让人对真实的物权状况不知悉而受让该项物权。受让人的善意心态往往很难为外人所知晓和为相关证据所证明。但既然将其作为法律名词,必须具有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应当为其界定具体可行的认定标准。笔者以为,从有利法律适用及有效区分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这两个着眼点考虑,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认定标准在界定时应体现客观性、推定性和单一性。

(一)客观性

客观性,意即认定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时借助物权公示原则。善意为主观要件,只有界定一个相对客观性的认定标准才有利于司法实践的操作,且司法机关自由裁量权不至过大,同时又能实现类似案件有相对一致的裁判结果。要实现认定标准的客观性,有必要借助《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物权公示原则。《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物权法》第10条、第14条及第16条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物权法》第18条还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供。不动产登记簿制度为不动产的权利状态提供了经过严格程序得出的、统一的、客观记录在册的外部表现形式。而法律之所以规定公示制度,其本意在于赋予公示以公信力,即推定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状况与客观实际相符,从而给市场交易中的第三人提供信赖利益的保护;此外,公示制度亦给予了受让人获知物权状况的权利。善意取得制度创立的宗旨在于鼓励交易,保护交易安全。从两者的共同价值取向上可见,善意取得制度是运用物权公示原则保护信赖利益的具体法律形式。并且,不动产登记有国家信誉支持,公信力相当高,这亦为实现不动产善意取得中善意认定标准的客观性提供了可能。而动产善意取得中善意的认定要采客观性则欠缺可能,因为动产的受让是指动产占有的移转,而占有具有的公信力较低,并且,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大量的所有权保留、所有权让与担保等占有和所有权相互脱节的现象,占有的公信力更低。因此,不能仅凭对动产的占有就能够满足信赖转让人享有处分权的权利外观要求。

(二)推定性

篇4

关键词:油茶种植;效益分析;经营模式

1试验过程

1.1试验样本分析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及和平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7月平均气温26.3℃,1月平均气温3.5℃,试验地母岩为白云质灰岩、页岩风化物及泥质页岩风化物,土壤为黄红壤、红壤,全坡向,坡度5~15°,坡位中下部的海拔在320~580m。该试验区域为退耕还林(竹)工程营造的油茶示范林,地形为平坡和缓坡梯土,土壤厚度为80~100cm。试验地油茶品种为湘林系列的210号、27号、1号、34号、36号、97号优良无性系苗木交叉种植,采用2年生轻基质容器苗造林。造林密度为1112~1665株/hm2,郁闭度介入5%~15%。在种植体系中,主要是用复合肥作为底肥、尿素作追肥。复合肥为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洋牌复合肥,总养分在45%以上,而尿素由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本文选取30个样本,对相关模式和模式效益比较重视[1]。

1.2试验投资成本分析

在试验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建立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等,另外,外购原辅材料费和劳务费要根据试验田决定,茶籽的销售费用则决定于买方市场,由于多数加工企业都会上门收购,并不需要销售费用[2]。且要细化处理管理人员以及人均工资体系,将办公费用估算结构落到实际。林地租金要按照规定收取,固定资产和摊销项目也要符合标准[3]。

1.3试验经营收入分析

在分析和测定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要对经营收入进行系统化分析,其中,产油茶籽是按照1800kg/hm2计算,而产品价格13元/kg。首先,要建立基础模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效益测算模型,并集中处理和综合分析相关信息。其次,要细化分析基础数据以及参数,计算期是30年,其中,建设期7年、经营期23年。且基准收益率为8%,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税费减免政策中对于树木种植初加工的所得有标注,能有效减免企业所得税。

2结果分析

2.1油茶种植效益分析

在实际经济结构建立和落实的过程中,要分析效益项目、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等是非常关键的参数,前者包括营业收入和补贴收入,并明确处理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等项目。后者主要是分析建设投资项目和流动资产管理项目,并对经营成本以及营业税金的附加结构进行分析,确保按照8%计算基准收益率。第一,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综合分析样本,新造林内部平均收益率会控制在12.68%,平均收益率则为16.6%。,数值全都高于8%,说明试验区油茶榨果汁效益较为良好。第二,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在对资金、时间以及成本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油茶种植者资金都是来自于贷款,利率为8%的情况下,1hm2新造林,能保证投资者获利3.45万元,1hm2低改林能保证投资人员获利1.35万。

2.2油茶种植不同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对该地区进行了阶段性调研(1996~2016),经营模式中,主要包括农户、公司、公司+农户、合作社以及其他。30年总投资中,农户37万、公司38万、公司+农户37万、合作社38万;土地租金投资项目中,农户11万、公司11万、公司+农户6万、合作社17万;农药肥料农户70万、公司64万、公司+农户66万、合作社68万;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农户10万、公司11万、公司+农户10万、合作社10万。通过数据能表面,发展油茶种植业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好的机制,不仅能保证农民实现增收,也能在政府扶持力度升级的基础上,优化整体经济模式收益。但是,油茶树的种植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甚至会达到10~13年,投资者会感觉资金投资项目回收滞缓,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公司+农户是一种创新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也是近几年在油茶领域中十分有效的处理机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油茶种植效益分析及不同经营模式效益比较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取最优化的树种,确保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之间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提高整体经济价值,也为油茶种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裕,刘梅,米浦强等.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GIS技术在柳州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

篇5

记下厚厚的日记

关于你最初的心动

你的错

用眼皮努力的掩盖忘去

你的美嵌在

记忆里在手中不息的素描

雨无数次童颠了回川

终于将

这厚厚的日记搁在

昔日冰冷的心底

在有月亮的夜里

篇6

我知趣的转身,看着你远去的背影也变得那般模糊,海浪放肆起来,一潮连接着一潮;似要把大地吞噬;可天空明月依旧圆硕,只是赏月人儿已不在!落寂下,不断告诉自己,你我许是永不交集的平行线,从此,各自奔天涯。

那一转身;流年足以苍白。

静思后,才发现心底某个地方住着一个不知名的情愫,你弱它就强。你越不想去想,却越想得历害,整整一夜反复在这种似梦非梦之中,期待着落日重新起来,想让太阳占据你的那一抹笑意,却奈何:“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昨夜又是那场梦,在那熟悉的地方,只是碰到你,你却问我怎么会在这里,我也学着那淡淡的一笑:“可能真的只是路过,一不小心的路过,然后再道一句,再见,都是那般熟悉!谢谢你的那个浅笑,黑暗中我依旧能看清;那般的清晰,还是那么的富有深意,令人无法看懂的深意。梦里梦外,还是分不太清。

篇7

关键词:杀菌剂;辣椒疫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84-02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1],由于其病原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快,因而生产上防治该病十分困难,一旦发病条件适宜,极易暴发流行,给辣椒生产造成极大损失,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2]。化学防治是该病害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内吸性杀菌剂甲霜灵、精甲霜灵和霜霉威(普力克)等药剂以来,对辣椒疫病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病原菌抗药性加大,导致田间防效降低或失败[3-4]。因此,当前急需寻找新型药剂进行交替施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提高防效、节省资金成本。笔者于2013年就几种对卵菌纲真菌有毒力作用的制剂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评价其效果,旨在为辣椒生产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平坝县天龙乡进行,土壤微酸性,pH6.7,黄壤。试验地已连续种植辣椒多年,且辣椒疫病常年不同程度发生。

1.2 供试作物 辣椒品种:牛角尖椒,为当地主栽品种。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8个处理(试验剂量均为有效成分计量),分别为:A.25%嘧菌酯悬浮剂75g/hm2(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B.10%氰霜唑悬浮剂400g/hm2(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C.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D.50%氟啶胺悬浮剂260g/hm2(商品名福帅得,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E.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218g/hm2(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F.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 125g/hm2(商品名银发利,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G.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87.5g/hm2(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H: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18m2,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共施药2次,第一次是在辣椒疫病发病初期(现蕾期),即2013年6月2日施药,第2次药施于2012年6月12日进行。药液配制时,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然后补足试验所用水量。采用利农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枝叶及茎基部,用水量900kg/hm2。

1.5 调查时间及次数 共调查2次,第一次于6月2日对各小区药前发病情况进行定点、定株调查,第二次于6月19日,即药后7d进行防效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安全性评价 在该试验条件及处理剂量下,辣椒整个植株包括叶片、花蕾、枝条均生长正常,无药害产生,表明试验药剂对辣椒安全。

2.2 不同处理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比较 试验所选的7种药剂在连续2次施药后对辣椒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75g/hm2、10%氰霜唑悬浮剂400g/hm2、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g/hm2、50%氟啶胺悬浮剂260g/hm2、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218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 125g/h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87.5g/hm2的防效分别为77.57%、84.95%、87.80%、84.64%、68.27%、85.36%和83.65%(表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0g/hm2的防效相对最高,优于25%嘧菌酯悬浮剂和与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显著;但与10%氰霜唑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之间防效相当,无显著差异;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218g/hm2的防效最低,与其它试验药剂的防效差异显著(表1)。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试验所选的7种化学杀菌剂对辣椒疫病都有一定的防控作用,而且在试验剂量下对辣椒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除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的防效相对较低,与其他药剂处理呈显著差异外,其余药剂之间的防效差异不明显,防效均达77%以上,这些药剂均可用于防治辣椒疫病。为了避免病菌的抗药性风险,在施用时应注意交替用药,或者选用这些药剂的复配制剂。由于辣椒疫霉在雨季或高湿条件下,病残体或土壤中病原可形成游动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容易被雨水溅起到辣椒植株上,形成再侵染源。因此,在雨后应适时施药保护,或在发现有中心病株后及时进行施药防治,视发病情况,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10d。

参考文献

[1]陈利锋,徐敬友.中国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20-322.

[2]何娜,曾会才.辣椒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8):64-67.

[3]何允波,唐丽萍,张宝国.辣椒疫病菌的抗药性和新药剂的筛选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4,29(3):26-29.

篇8

牙齿过敏症是多种牙体疾病共有的一种症状,多因牙齿咬颌面磨损而使牙本质暴露引起。

很多人的牙齿一吃刺激性的东西就酸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介绍说,牙齿发酸属于一种牙本质过敏症状,原因有可能是牙釉质缺乏致使牙本质暴露,或者是釉质发育钙化不良,也有可能是由于长期用一侧咀嚼食物,导致一侧牙齿磨耗严重。防治牙本质过敏,除了勤刷牙等常用的清洁口腔的方法以外,还有几个小窍门可以采用。

生核桃仁+大蒜

比如患者可以嚼点生核桃仁,或者用新鲜大蒜的横切面反复涂擦牙齿酸疼的过敏部位。大蒜素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具有一定的效果。生核桃仁里含有大量的鞣酸,它可以使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凝固,也能起到脱敏的作用。

茶叶

还有一个简单方便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茶叶。过夜茶不要随意丢掉,可以“废物利用”,放在口中尤其是过敏的牙齿部位咀嚼一下。也可以将新鲜茶叶直接放入牙齿的敏感部位轻轻咀嚼。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氟和茶多酚等成分,茶多酚具有消毒、杀菌之功效,它不但能抑制龋齿菌的生长,还能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而且在有氟参与的情况下,抗酸能力会出乎意料地增强。此外,茶叶中的氟离子对牙齿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这就像给牙齿加上了一个保护层。

用咀嚼茶叶的方法来治疗牙齿酸痛时,不必选用高档茶,因为高档茶的含氟量反而较低档茶要少很多。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在牙齿出现酸痛之后的补救措施,其实它们对于牙齿疾病的防范也同样有用。当然,通过长期喝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牙齿保健作用。另外,为防止牙本质过敏,最好平时用两侧牙齿来咀嚼食物,以避免一侧牙齿过度磨耗,并且最好少吃硬质食品。

吃淀粉类食物不易得直肠癌

文/林 娜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吃香蕉和煮熟的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可减少患肠癌的危险。中国人淀粉的消耗量是世界上最高的,比英国多一倍以上,而中国的结肠癌发病率比英国少一半。

篇9

关键词: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分步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93-02

一、引言

企业合并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企业合并按合并类型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的合并交易。与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相比,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由于涉及公允价值的判断、合并成本的计算、合并成本在可辨认净资产之间的分配、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比等内容,而显得更为复杂。

二、对购买日以前交易所形成长期股权投资余额的调整

针对非同一控制下分步交易交换实现的控股合并,对合并方来说,在达成合并前属于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达成合并后属于企业合并业务。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能够实施控制,或者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合并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合并方取得了被合并方的控制权,即合并方能够控制被合并方,此日期即为购买日。企业实现合并时,在购买日购买方必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购买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达成合并时,需要对以前交易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三、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实现控股合并中合并商誉(或合并损益)的计算

投资企业在持有被投资单位的部分股权后,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需要比较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与交易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每一单项交易应予确认的合并商誉或合并当期损益,分步实现合并在购买日确定的合并商誉(或合并当期损益)应该为各单项交易合并商誉(或合并当期损益)之和。以下将通过举例进行分析:

1.甲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

2.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以下分录是对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报表数字进行调整或者抵销。

四、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调整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合并的每一个单项交易日与购买日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间隔期内,被购买方所发生的会计业务事项不仅会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产生差额,而且也可能使其公允价值产生差额。对于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变动中相对于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部分,在合并报表中应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其中属于原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增加的资产价值量,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留存收益,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对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可以做如下理解:其一,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分为两部分: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增加的资产价值量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其二,不论哪种情况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都需按照编制原理将长期股权投资由个别报表中的“成本法”核算转换为合并报表中的“权益法”核算,由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增加,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其三,由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所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后还有差额的,调整资本公积项目。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处理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购买日无须编制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购买方应享有被投资单位达成合并年度期初至购买日所实现的净利润,也需要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数额。

篇10

一、引言

企业是一个多经济要素参与的契约,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在个别企业中的契约地位差异很大;从组织结构而言,在金字塔层级组织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主体,控制权利差异不同。由此引发出一个问题,人力资本是嵌入到企业组织中的,其价值发挥,既出自于自身能力,也受到其地位的影响。本文正是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对内部控制中的控制主体行为进行研究。

二、内部控制中的利益相关者主体界定

国外研究者,卡拉克森(Clarkson,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中投入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而国内学者万建华(1998)从两个层次界定:体现资产专用性特点的、拥有企业正式的关系主体是第一层次的利益相关者,而其它有形的利益相关者则被划入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等。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都是具有资产专用性、承担一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当中资产特质不同,各自在企业层级组织中的控制地位不同,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因此,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细分,是解决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本产权保护的基础。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的研究有多维分析法与米切尔评分法。多维分析法是按照不同的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米切尔评分法是从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属性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根据分值的高低进行分类。本文采用米切尔评分法,将利益相关者和内部控制的紧密程度联系起来,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相关者和外部相关者。

三、内部控制的组织层级研究

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控制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内部牵制主要是强调员工之间必须是相互控制的,各自不能独立加以控制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而后到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实现了系统的转变和发展;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COSO又明确指出风险管理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为此,将内部控制由了八要素组成,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内部控制中第一层委托分析

在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相邻层级之间有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由于不同层次的委托人所处的层次不同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成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投入企业的经济要素不同,利益相关者分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各利益主体在公司层级中的地位的不同,使得各自所具有的行为模式也不同,控制机制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采用不同的控制机制,设计出有效的内部控制。

股东投入企业的是物质资本要素,不能直接参与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股东承担的风险最大。在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并存的企业中,由于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不可分的特性,迫使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让渡部分剩余权力。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实际制约着人力资本。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就存在着第一层委托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但同时也产生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多层委托关系,即经理层、管理层、重要员工、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多层委托关系。

2.内部控制中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层级性划分研究

经理层是在业务能力和一般管理能力的基础之上,成长起来的具有一定资源配置能力的人员,它被界定为企业家型人力资本,他们为保证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而具有利用资本经营能力的总称。

管理层控制了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人员投入企业的是以管理行为为特征的人力资本要素。管理人员能控制企业的决策与发展方向,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发挥重要作用。他是在经过高级管理教育、管理训练和管理实践磨练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将管理人员定义为是管理型人力资本。

重要员工投入企业的是一些与关键资源结合的人力资本要素。关键资源包括客户关系、专利技术、创造力等,重要员工是经过高级专业教育、专门训练和专业实践磨练才能具备的专门业务能力,因此,重要员工被定义为技术型人力资本。

普通员工投入企业的是简单劳动的人力资本要素。简单劳动是一种机械性的劳动。这些员工掌握的能力是经过初级基础教育可具备的基础性劳动能力,因此,本文将普通员工定义为生产型人力资本或一般型人力资本。

四、相关结论及研究展望

本文从人力资本层次性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在人力资本的导向下,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中的控制主体研究,使得企业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完成,改变过去存在的股东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