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的目的

篇1

目的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为例,从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估总结几个阶段进行项目构建,并对实施项目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从考核成绩、教学单位的综合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项目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教学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值得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效果评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和卫生防疫工作职能的转变,对预防医学人才的类型、知识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求,除了要体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强调以“知识为本位”,虽然能够完成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团队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程项目为驱动,强调对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三维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综合实践能力[1]。它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我们将“团队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以“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为例进行项目式教学法的构建与评价,初探其效果。

1方法

1.1项目选定根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以考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目标,选取符合公共卫生工作要求的核心内容作为团队项目,具体选定研究项目包括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和生物材料理化检验。

1.2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行项目式教学法。其余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法教学。项目式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研究项目,并细化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和量化标准。

(2)制定计划:每个小组领到项目任务后查阅相关文献,讨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工作计划、实施计划、预期结果等。

(3)任务实施:周末或课余时间每个小组携带采样仪器,深入现场进行布点、采样,指导老师一同深入现场,对于学生现场实践过程出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4)成果展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随机指定1-2名学生,针对本项目讲解具体实施过程,样品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成果展示,并解答其它同学提出的问题。

1.3项目式教学法评价指标的选定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自填式问卷、教师评价问卷、实习工作单位调查问卷等,相关内容如下:学生态度,如学习兴趣、学习参与度、课外学习时间等;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如同学交流互动情况、项目的策划与团队管理、资料收集、成果制作与展示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如所选项目是否合理、教师态度、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学生对本课程的期望,如是否期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技能考核等。教学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如学生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1.4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法的30名学生中进行调查,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的占86.67%,兴趣一般的占10.00%,不感兴趣的占3.33%。学生每天课外学习时间超过2小时的占26.67%,1-2小时的占56.67%,少于1小时的占16.67%。在项目的策划、资料收集、成果展示等过程中能和同学交流积极探讨的达到90%。在学生对教师评价中,学生认为教师所选项目合理的占90%,比较合理的占10%;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做到和老师及时交流的占83.33%,没有进行交流的占16.67%;认为教师能起到有效指导作用的占96.67%,认为教师没有起到指导作用的占3.33%;93.33%的学生希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项目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式教学法高于传统教学法,具体结果见表1。

2.3教学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结果教学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给出具体评价,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对预防医学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加强学生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团队项目教学法在其它领域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不多,但朱舜[4]、张月珍等[5]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项目式教学法在一些医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是小班授课,很适合开展此种教学方法,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前期已经进行了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将各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进一步优化课程改革效果。项目式教学法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与评估几部分构成,其能否成功实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项目的选定:项目选定是否合理是整个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紧密结合;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再者每个项目都应该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内容说明、项目任务、时间要求、评价标准等内容。

(2)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转变为主体角色,教师也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的角色定位的准确性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效。在收集相关信息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知识和信息的引导者,尤其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协助他们获得相关知识。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起到控制学生演讲时间、调节现场气氛和协调可能出现的矛盾的作用。教师要在每一个项目教学完成后对项目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料进行梳理与总结。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最好形成书面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3)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反过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团队中的每名同学都要有团队意识,在项目实施阶段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更要和其他同学密切合作,交流协商,保证整个项目协调有序进行。在成果展示阶段,不能简单的将每个人的研究结果简单堆砌在一起,应该从整体角度去解读任务,每个组员都要掌握团队成果的全部内容,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项目式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获得知识的途径,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增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注意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走出校门,快速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项目式教学法在“卫生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芳.团队项目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医疗研究,2011,25(7):1769-1770.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3]周健,李鸿成,张亚娟,等.创新项目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和“学”的促进和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6-117.

[4]朱舜,张昊,汪小玉.团队项目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A):2196-2199.

篇2

【关键词】隐喻翻译 目的论 游记文学 方法

目的论(Skopoe 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派学者Hans.J.Vermeer所提出的学派奠基理论。它的核心概念就在于利用翻译方法及策略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如果将翻译作为一种转换形式和人类行为,那么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翻译也必然是一种目的。在文学中,目的论遵循连贯、忠实和目标3项法则,它体现了译者翻译文章的文学目的和交际目的,这两大目的也是译者能够做好翻译工作的根本。

一、隐喻翻译的目的和常见方法

1.目的。由于目的论认为任何一次翻译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所以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学作品时应该考虑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在广告文本与文学文本中,隐喻翻译就存在差异。广告文本的翻译目的是使得译文拥有促销产品的功能,所以它的隐喻翻译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目的语读者进行消费,其中大多数语言都会保 留源语文化的传统和表达习惯。而对文学文本来说,它更侧重于对深层内涵的表达,例如修辞手段、情感流露等等,所以不同的文本所要表达的目的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2.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就目前来看,目的隐喻的翻译方法众多,但是它们都不具备统一标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有以下4种。(1)直译。直译隐喻翻译方法可以很好的保留原文的修辞结构、内容与本体喻体形象,它的目的语能够让读者充分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对英语文学作品而言,它的隐喻形象在某种层面上与汉语文本类似,所以文化差异较小,此时就可以采用直译方法。直译的优势就在于极大限度的保留了文化元素,如果某些词汇存在直译以外的要素需要加以额外理解,还可以利用直译配合注释的翻译方法来处理。(2)转译。转译即转换喻体形象,同时保留原文文本中的修辞内容及结构。这种转译方式可以通过熟悉喻体形象来让目的语读者理解隐喻内容。考虑到隐喻与原语译语文化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如果原语喻体和译语喻体所表达的喻义不同,那么就可以采用转译来转换喻体形象,实现最终的翻译目的。(3)暗喻转化。暗喻转化相对于明喻,它通过转换原文的修辞方式来保留本体喻体形象,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暗喻与明喻一样,都是通过某一种事物或观念来代替另一种事物或观念。但是暗喻与明喻的区别就在于明喻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更符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二者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换。(4)意译。意译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将文本隐喻翻译中的内容传递给读者。如果无法在原文文本中找到原语隐喻的实际意义、形象或者结构,译者就可以改变隐喻翻译手法而采用意译。这种转换是基于在某种情况下,喻义要确保转译目的而做出的决定。同时它也能保证文学作品的基本交际目的。

二、《英格兰东部游记》中的隐喻翻译

1.《英格兰东部游记》中隐喻的特色分类。在这部作品中的隐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隐藏在隐喻背后的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二者思维概念相近,可以用隐喻手法来翻译表达;第二类是隐喻背后的思维概念,在这一点上,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是存在较大隐喻差异的。

2.《英格兰东部游记》的隐喻方法选择。在英语与汉语中,有些隐喻背后的思维概念是几乎相同的,所以我们说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存在概念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因此在《英格兰东部游记》中的某些文本片段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原本的暗喻转为明喻,同时也保留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英格兰历史。

举例原文文本如下:

Orford was once a good town,but is decayed,and as it stands on the land side of the river the sea daily throws up more land to it,and falls off itself from it, as if it was resolved to disown the place,and that it should be a seaport no longer.

在上述文本片段中,像“stand”、“fall off”都属于典型的动词隐喻用法,而像“stand”就十分常见,这种隐喻分类被称为“死喻”,可以直译为“位于”。“fall off”则比喻将大海冲击海岸的动作来比喻人的动作。在这里,初译就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骤然落下、退回大海”,从隐喻翻译角度来看对原文的改动很大,基本放弃了原文的修辞结构,不能称之为最佳的翻译方法。所以后来的修改稿中则直接采用了直译,翻译为“抛起泥沙、骤然落下”,这一翻译就基本保留了原文文本的修辞方法,同时也能凸显海浪冲击海岸的逼真意境。

总结:从本文的简析也可以看出,隐喻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会随着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改变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基于目的论角度的游记文学隐喻翻译为读者呈现了更多的翻译方式,也为译者提供了指向目的的思路,就像本文所提到的《英格兰东部游记》,它的翻译就是以目的作为引导而灵活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的。当隐喻背后的思维方式与原语文化、译语文化相同或相近时,隐喻翻译实现跨文化的难度也会随之减小,这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异域文学文化,读懂他国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篇3

(湖北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摘 要: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基于先修课程实践项目的编译原理教学方案。通过将编译程序各阶段分解成子任务,对应先修课程相关知识点,设计编译原理先修课程的实践项目。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以改善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编译原理;先修课程;实践项目;CDIO工程教育理念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改革”(2012367)。

第一作者简介:李志敏,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218538304@qq.com。

l 编译原理课程简介

编译程序是重要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它的设计和实现综合应用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知识。编译原理课程建立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编译理论和技术来解决高级语言在机器上运行的实际问题[1]。

编译原理的先修课程主要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编译原理主要介绍编译器实现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各阶段的核心算法,涉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抽象概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高级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等课程的知识。精通高级语言及底层寄存器分配、内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编译原理课程在理论、技术、方法上为学生提供了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系统开发能力。编译理论中的形式化理论与技术不仅应用于编译器设计,而且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网络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等领域。该课程的学习对于今后很多领域,如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学习、并行处理技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基于先修课程教学方案的提出

由于编译原理课程概念繁多、理论抽象、逻辑严密,广泛而且深入地应用其他先修课程的知识。现行教材以编译器各个阶段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理论和实践的起点都比较高,割裂了先修课程与编译原理的内在联系。学生普遍感觉不知从哪里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再加上从事编译器设计工作的学生数量极少,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为提高编译原理教学质量,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提出基于先修课程实践项目的编译原理教学方案,如图1所示。

CDIO模式倡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2-6]。

由于编译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项目驱动,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从而真正掌握编译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如图1所示,教师将编译程序各阶段分解成子任务,找出他们相关联的先修课程实践项目。在实验前,教师提供编译程序框架平台和先修课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借鉴和分阶段设计编译程序,在编译程序框架平台上,整合集成前端和后端程序,构造出完整的编译程序平台。

3 先修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

在教学中,以PL/0编译程序为教学模型。PL/0是Pascal语言的子集,具备一般高级语言的典型特点。PL/0编译程序包含了高级语言程序实现的基本组织、技术和步骤。为降低编译程序设计的难度,针对编译每个阶段,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可以设计若干相关先修课程实践项目[7]。

3.1 PL/0编译程序的词法分析

(1)识别保留字和标识符。设有一张保留字表。对每个字母开头的字符串(包含若干字母和数字),都要查找保留字表。若查找到则为保留字,将对应的类别放在sym中,否则标记为用户定义的标识符。标识符将ident放在sym中,标识符本身的值放在id中。

(2)拼数和拼复合词。当所取单词是数字时,将数的类别number放在sym中,数值本身的值存放在num中。对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词算符,识别后将类别送sym中。

(3)识别单字符单词。识别单一运算符和界限符。

(4)滤空格。空格是程序不可缺少的界限符,但在语法分析中无用,必须滤掉[8]。

依据以上词法分析的任务,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先修课程实验项目:

实验1:字符类型统计。编写程序,在终端用键盘输入字符串,用符号#表示输入结束。统计输入的字符串中空格符、制表符、换行符的个数,并显示统计结果。

实验2:判断程序中begin和end是否匹配,并统计匹配次数。程序存放在txt文件中或用键盘直接输入。

实验3(农夫过河问题):本实验项目用于自动机状态转换和单词识别的实现。

实验4:设计PL/0源程序扫描器,去除空格和注释及其他无关字符后得到单词的集合。

实验5:用自动机识别无符号数;要求能够识别整数,带小数的无符号数以及带指数形式的无符号数。

实验6:设计识别

关键词 、标识符等类型单词的程序。

3.2 PL/0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PL/0语法分析同时也根据程序的语义生成相应的代码,并提供了出错处理的机制。本阶段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下降子程序法。

语法分析从读入第一个单词进行分析作为初始符号的非终结符“程序”,也就是从非终结符“程序”对应状态转换图的初始状态出发开始分析。假设当前单词是a,分析器处于状态p,若读入单词a后转换到状态q,则分析器进入状态q。再读取下一个单词继续分析。如果当前单词是非终结符A,分析器处于状态p,若读入A后转换到状态q,则分析器调用A对应的处理子程序,分析完后,分析器进入状态q。如果当前单词是终结符,则判断当前读入的单词是否与状态转换图的终结符匹配。若匹配,则执行相应的语义分析程序(即翻译程序)。并且继续读取下一个单词进行分析。如果遇到分支点时,将对分支点上的多个符号逐个分析,若都不匹配时出错[9]。

依据以上语法和语义分析的任务,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实验项目,主要体现栈结构和递归的应用。

实验7(数字翻译器):输入一个正整数N,输出它的英文表达。例如:输入1,输出one。输入12,输出twelve。输入135,输出one hundred thirty five。

实验8(魔王语言翻译):有一个魔王总是使用自己的一种非常精练而又抽象的语言讲话,没有人能听得懂,但他的语言是可以逐步解释成人能听懂的语言,因为他的语言是按照两种形式的规则由人的语言逐步抽象上去的:

(1)α β1β2……βm

(2)(θδ1δ2……δn)θδnθδn-1……θδ1θ

在这两种形式中,从左到右均表示解释。试写一个魔王语言的解释系统,把他的话解释成人能听得懂的话。用下述两条具体规则和上述规则形式(2)实现。设大写字母表示魔王语言的词汇;小写字母表示人的语言词汇;希腊字母表示可以用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代换的变量。魔王语言可含人的词汇。

(1)B tAdA

(2)A sae

该实验项目通过一组语法规则,将含有非终结符的单词序列变为句子。

实验9(表达式求值):从键盘输入中缀表达式,含+,-,*,/以及圆括号“(”和“)”。先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然后再利用后缀表达式求值。

3.3 PL/0编译程序的错误处理

发现语法错误时,对于容易校正的错误,例如缺失逗号或分号的错误,则指出出错位置,并补上逗号或分号。对于难以校正的错误,跳过一些单词符号,直到读入一个能使编译程序恢复正常语法分析工作的单词为止。

发现语义错误时,只给出错误信息和出错位置,编译工作继续进行。

对运行错误,例如溢出越界等,只能在运行时给出错误信息,PL/0编译程序无法给出源程序的错误位置。

依据以上PL/0编译程序错误处理任务,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先修课程实验项目:

实验10(表达式求值):从文本文件input.txt中读取若干中缀表达式,中缀表达式之间用“;”隔开。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存放在临时temp.txt中,然后从temp.txt读取后缀表达式,完成计算,将计算结果存在input.txt中。要求能进行错误处理。

3.4 PL/0编译程序中符号表的设计与实现

PL/0编译程序中符号表采用单表组织,所有嵌套的作用域共用一个全局符号表。为处理方便,符号表设计为栈结构。对符号表的维护主要有3种操作:登录、查询、删除。

依据以上PL/0编译程序符号表的设计与实现思路,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先修课程实验项目,熟悉查找算法和栈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实验11(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将词法分析得到的记录以二叉树的结构存储并给出查找、删除算法。

实验12(Hash表的基本操作):将词法分析得到的记录进行散列存储。

实验13(停车场管理):设停车场是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待,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3.5 PL/0程序运行时存储组织与管理

在编译阶段进行的存储空间分配工作称为静态存储分配。在运行阶段进行的存储空间分配工作称为动态存储分配。PL/0采用栈式存储分配方法。依据以上存储组织与管理的任务,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实验项目,主要体现栈结构的应用:

实验14(N阶Hanoi塔问题):要求学生以N=3为例,显示执行过程中递归工作栈状态的变化情况。执行过程包括从主函数进入递归函数到退出递归函数返回主函数。

3.6 PL/0编译程序完整设计

完整的编译程序设计较为复杂,为了让学生熟悉编译程序各个阶段,先要求学生改编实验10(表达式求值),作为编译器设计的预备实验。

实验15(简单的表达式翻译器):给出C语言编写的翻译器,它将用分号隔开的若干个中缀表达式序列翻译成后缀表达式序列。表达式由数字、标识符、操作符(+,-,*,/,div,mod)构成。要求翻译器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和语义分析、符号表、出错处理等编译程序模块[10]。

4 结 语

通过对2012—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届学生观察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80%学生能完成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等基础实验模块。半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编译器设计工作流程。其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顺利完成。

实践表明,通过先修课程的实验项目,将难懂的编译原理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到降低编译程序设计门槛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巩固先修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找到学习编译原理的切入点和兴趣点,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改芳, 龚君芳, 李圣文, 等. 编译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12): 130-131.

[2] 张彦春, 王孟钧. 基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运行[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8): 73-75.

[3] 何炎祥, 伍春香. 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编译原理”教学综合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0(1): 46-49.

[4] 罗高涌, 张瑾. 基于CDIO 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探索, 2011(5): 71-75.

[5]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5): 16-19.

[6] 陈艳, 魏星, 李志梅. CDIO工学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3(3): 136-137 .

[7] 蒋宗礼, 姜守旭.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M].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69-276.

[8] 张素琴, 吕映芝. 编译原理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3-27.

[9] 陈应明, 马俊杰, 张怀庆. 编译原理[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 13-43.

篇4

关键词 投射理论 权势关系 意识形态 模糊语言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现象,而模糊限制语则是其中最普遍和最典型的。在当今传媒日益发达和广泛影响的今天,模糊限制语在新闻体裁中同样屡见不鲜。Halliday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受讲话者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的支配(Halliday 1994)。

模糊语言中的间接型模糊限制语可被视作系统功能投射理论的语言手段,即被话语参与者用来显性地或隐性地表达对其所说话语的“态度”(J. Martin 2000),并建立与对方的权势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尤其是J. Martin的介入理论及方法(projection)(2000)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和分析方法,采集了10篇英美政治家访谈节目的英文文本,分析其中出现的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attribution shields),力图从投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这两个不同侧面对这些模糊语言现象进行解读,以期解析访谈者所使用的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对访谈双方构建权势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2 语料与方法

本文以投射理论为指导,采集了50篇英美政界人物的英文访谈文本作为语料,从上述角度对比分析采访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情况。本研究首先参考投射理论(Halliday,1994 ; Martin, 2000),将间缓划分为“间接缓和语―投射”类:直接投射(direct projection)、间接投射(indirect projection)和自由投射(free projection)。其次,对每篇采访文本中的间缓进行分类探讨,并选出其中最典型的进行实例分析。再次,通过AntConc对间缓与其它类型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统计。最后,对其中三种类型的间缓进行定性对比分析,并且通过卡方计算来验证由采访双方使用的间缓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50篇文本的平均长度为4867.9字,总字数为237095(running words),每篇的平均话轮为16个。

结合本文所选语料的题材和英文访谈对话文本的实际需要,笔者将语料中出现的间接缓和语分为两大类:(1)间接缓和语―投射类;(2)间接缓和语―转述引语类。

按照间接缓和语“投射”外来声音的来源, “投射”可分为直接投射(direct projection)、间接投射(indirect projection)以及自由投射(free projection)三种借言介入方式(Martin 2000)。本研究按这种分类方法,将访谈节目中的间接缓和语为“投射类”间接缓和语。(表1)

表1:间接缓和语―投射类

语料选取完毕后,按照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统计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首先统计间接缓和语在整个语料的模糊语言中所占比例。

3投射理论下间接缓和语的分类与讨论

直接投射的投射来源比较明确,传递的客观性较强,话语者的介入较少。也就是说,直接投射就是访谈节目话语者直接拿别人的话来为自己服务,以达到质询对方、影响对方或说服对方的目的。表2表明,相对与被采访者,采访者在访谈节目中较多地使用这种方法。

4总结语

本研究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意义。实践上,使用间接缓和语可以帮助话语者表现其立场,表达意识形态,以及直接或间接地确立其在对话中的权势地位。在大众传媒日益主宰受众观点及看法的今天,本研究可提醒受众在观看或收听新闻采访时,应注意其中间缓的使用。对一些政治新闻采访提高识别以及评判能力,并透视其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与权势关系。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展示了结合投射理论对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进行的讨论,这将为解读特定社科类语篇中的模糊语言提供全新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Prince, E.et al.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 [A].in R.D.Pietro(ed.). Linguistics and Professions [C], Hillsdale, NJ:Albex,1982.83-97

篇5

论文摘 要: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根据专业学习和学生需要来架构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有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本文在分析传统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引言

目前中职教学中倡导“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最初这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体系,主要是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的教学观,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笔者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来架构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一体化,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意识到正是因为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区别,那在实施项目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就非常重要了。

1 项目驱动教学中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以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合作伙伴。而“项目驱动”教学法恰恰符合该理念。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点:(1)项目教学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项目驱动新知识的引入,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效果更好。(2)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可引发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沟通能力。(3)以课题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让学生记忆深刻,知识一旦学会,将更加牢固。(4)项目教学有利于对教师的培养,教师转变为引导者、主持人,注重学法,学生行为上既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又有协力合作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由此可见,要使项目驱动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合适的评价方式做支撑。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对自身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方式做一些探讨。

2 目前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重教学过程的完成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检查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完成教学过程看得很重,象工厂里的流水线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不能少,往往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或者说在课堂中没有很多的时间让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2.2 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很多教师都不能很好地就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反思和辩论,教师比较善于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评价,并马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记住结论,而不是让学生在自我的评价或辩论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2.3 重评价的形式轻评价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都知道要实施评价,而且一般都设计了好几个评价方式,但由于对评价的内容、对象、形式、标准的选择不正确造成评价不够到位,感觉有没有这个评价对教学过程影响不大,或者仅仅把教学评价当作实施教学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而已。

3 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别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较为合适的评价方式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和学生的自主性评价二种。

3.1 教师的指导性评价

包括语言激励(口语及书面语)、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要围绕项目实施的过程,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

作为英语老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各个方面。每一堂课的表现;每一次作业的质量;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是老师要进行关注给予评价的。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是不足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的,平时各方面的成绩综合才能真正并且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作用。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评价,以达到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要尽量从正面加以肯定,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描述评价的结果,主要表扬学习成果,还要委婉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进行思考,积极创新,飞扬学生个性,但又要善于与他人合作。

(3)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其积极性

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站在与学生平等的高度,以学生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充分肯定;要善于进行学生间的横比,更要尊重学生差异,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过去和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纵比,注重过程性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3.2 学生的自主性评价

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有:自评、他评和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几种。自主性评价可以运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更多的用于项目成果展示阶段,项目成果展示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协作精神的体现。

(1)自我评价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供他人借鉴;另一方面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弥补。

(2)他人评价即个体接受小组外其他个体的评价方式。

这一评价过程中,个体可能得到其他人认可和表扬,又可能要承受其他人的批评和指正。他人评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小组对学生的评价这是在项目教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方式。

目的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协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能力。项目教学中完成一个项目需要一个组中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要集所有成员的共同智慧,参与项目的实施。

4 结语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时,要注重评价的质量,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要把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课程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95-02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何 静(1987-),女 ,新疆阿勒泰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动物疫病名录的调整、有关疫病防治技术标准、规程的更新)的新要求。把传统学科体系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法律法规知识、生物安全处理知识为主线,构建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特点的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1]。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定位、设计。

1.2 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自2008年开始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乡镇调研,切实落实毕业生回访工作,分析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洞察岗位需求变化,按照“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构建课程[2]。《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改革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大的框架下进行的,结合新疆畜牧业的特点,研发了实用的特色课程,课程开发思路见图1。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大型畜牧企业(如草原兴发、光明乳业、阿尔曼乳业、特色养殖企业福海金勃鹿业有限公司、全国首家驼奶生产企业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做清真肉制品加工的富阳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各级畜牧兽医站及牧民家中进行调研,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并进行调整。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1 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现状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畜产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参照劳动部动物疫病防疫员、动物检疫员中级及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结合阿勒泰地区畜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对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分析情况见表1。

2.2 以地方畜牧业发展先现状为立足点,重组教学内容

利用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做好工学结合教学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运行上,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实践上设置三个梯度、三种形式的渐进式教学。

2.2.1 单项技能 如单项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屠宰动物单个器官的检疫操作等,这些单项技能大多操作简单、细致,能够在单个课时量、在学校实验室内即可完成。也可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即可开始实践操作,或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边讲授边操作。

2.2.2 以项目为单元的实训任务 这一层次的实训是放在学生的实训周里,学生会到实训场去做单项技能的综合实践,以一个个任务为引导,完成某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如能力模块三的兽医消毒技术,包含了消毒药物的配制、对畜禽圈舍进行的物理、化学等方式的一系列消毒程序。

2.2.3 综合实训 本课程的综合实训安排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让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工作,在春季、秋季的防疫工作中,安排学生随同防疫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养殖场、下乡进村,进行实践锻炼。

3 以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目的,建立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库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完成将来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上,围绕岗位工作任务收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资料,如屠宰检疫员岗位,要完成这个岗位的任务,那么就必须知道相关法规、认识检疫钩等工具,需要检疫票据单、检疫人员工作流程录像等,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视频,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有个初步认识。

4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了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从单纯的卷面成绩改为将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建立了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实验课占总成绩的30%,主要根据平时表现(10分)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分)进行给分。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每个实验独立评分,实验成绩为各实验成绩的平均分,实验课程独立评分,但计入该课教学课程分数。平时作业和小测验及表现(30%);实验操作技能(30%);理论部分期考(40%)。并分析考试成绩,制作各班成绩分布曲线,要求呈正态分布。通过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云南蒙自 661199

[摘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HIV等,公共卫生问题逐渐深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预防医学作为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与健康相关的生产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的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两者目的相同—为人们健康服务。本文就此重点探讨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的关系。

[

关键词 ]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小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 )-0040-02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健康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等,造成如非典、艾滋病、乙肝感染等一系列公共卫生疾病的爆发,严重危害社会人群身体健康或生命。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的预防和消灭,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创造,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保证人们身体健康[1]。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逐渐被混淆或模糊,给人才培养带来困扰。本文就此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展开详细的讨论。

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探析

1.1 公共卫生概念的来源和发展

C.E.A.Winslow(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在1920年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定义:公共卫生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环境卫生进行改善、控制传染疾病,并进行健康教育,构建社会体制,保证社区人们身体健康的科学和艺术。该定义是对美国公共卫生相关活动和做法的高度总结,被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沿用至今。Baker,E.L等人认为公共卫生是科学、价值观及技术的集合体,主要目的是有组织的促进人群健康。公共卫生体系包含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公共政策、专业团队等众多要素,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出高要求[2]。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容不断扩充,主要学科包括环境健康学和环境卫生、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社会与健康行为科学等诸多内容,它主要是从社会人群健康角度出发,从业者除了医生外,还有卫生检验学家、健康教育人员、护士等人员。

1.2预防医学概念的发展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医学工作来预防和控制疾病,为公共卫生服务。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入学资格为本科学历,包括环境卫生学、生物统计学、临床医学及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卫生项目技术、组织、协调、预算及评估等内容。同时对社会生产环境、生活条件中影响健康的因素熟悉掌握,并可以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理论知识与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知识和医学两大类科学,其从事人员一定是医生。

2 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关系研究

从第一部分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发展可知,公共卫生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知识多且广泛的科学,在社会、公共政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有所提及。预防医学既包含公共卫生的一部分,也包含医学的一部分,是公共卫生和医学的结合部分,是连接公共卫生和医学的重要桥梁。

2.1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

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卫生公共服务部认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找出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同时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②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区中的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原因。③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及应对能力,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组织、疾病控制中心等合作团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④鼓励社区或个人制定健康规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⑤制定并执行健康和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⑥构建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并鼓励创新,提出不同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预防医学的主要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其研究对象是人群,主要思想是预防疾病,方法是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两者的服务对象均为人群,主要目的是维护人群身体健康[3]。

2.2预防医学是有效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大多数人口为农村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政策不是很全面等等。特别是重大传染疾病(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的侵扰,严重威胁人群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致人死亡。同时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不能及时的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出有效处理。而预防医学是围绕“环境、健康、人群”对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和创造的一系列活动,并对各种疾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疾病。由此可见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医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的一些疾病。

2.3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中小学生生活习性及健康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包括居民健康档案构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及教育、儿童疫苗接种、高血压疾病指导等内容。针对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深受父母的疼爱,不爱运动,易养成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出现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明确的健康意识,当下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问题。相关文献表明,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中小学校相关领导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多医疗、教学等设备落后且不符合卫生防病要求,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公共基础设施差,教室、宿舍、食堂等拥挤,饮食质量时常得不到保证。②中小学校内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有缺陷。当下很多中小学保健室工作人员大多是护士,专业性不强,难以处理紧急事件。③学校对食品卫生管理不当。国家虽然颁布了很多关于学校食堂、学生用餐等法律法规,但实际执行不到位。学校周围有很多小摊,卫生质量难以保障,时常出现食物中毒事故。④中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差,且疾病防范意识差低[4]。

为此,中小学领导要重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学生生活环境,如教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或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等,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要提高学校内保健室专业水平,以便及时的对学生情况作出处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卫生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小学生饮食安全。

3 讨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目标一致,即促进人群身体健康。现代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给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但偏重于个体。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舆论工具加强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如肺结核、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疾病的预防、监控及医治;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等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预防医学科学,加强环境与人群健康间的研究,改善和创造有利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群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预防医学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特别是预防医学人员,提高其相应的功能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要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效结合起来,以预防医学为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在预防医学的基础上深入社会实践,反过来是预防医学的实现形式[5]。

4 结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目标一致,但概念、本质、角度有很大的区别。公共卫生现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本质上还是属于医学范畴。

[

参考文献]

[1]吐尔洪·尼牙孜.浅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J].北方药学,2013(7):102-103.

[2]James W,Holsinger Jr著.赵莉,李蕊,马骁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辨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15):3005-3006.

[3]张连生,常微.预防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需求和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2):200-202.

[4]夏中法,徐勇.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J].江苏预防医学,2010(1):54-56.

篇8

1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以及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产生的误区,使得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没有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由于培养的学生将来多数是从事临床等工作,导致了各级管理者、决策者对预防医学教育的忽视,在诸多院校预防医学并非是主修课程,其教学、科研等条件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设施不全,甚或教学人员也不能保证。与此同时,医学生也存在着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足,甚至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存在着偏见,认为预防医学与其自身专业相差太大,与今后的工作联系不大,对预防医学的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预防医学教育之所以不能引起重视,究其根源主要是医学教育者和医学生们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淡薄,没能认识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1世纪医务工作者的任务,已不能仅停留于治疗个体患者上,而应扩展到参加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和研究各种促进健康的方法。要具有预防为主的观念,具有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实际工作能力[2]。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教育,首先要强化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地位。

2加强预防医学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具有预防战略思想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一支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和具有预防战略意识的教师队伍[3]。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总体上来说发展不平衡。有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多没有成立独立的预防医学教研室,因而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没有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有的虽设有预防医学教研室,但师资力量薄弱,仅有3~5名教师,高职教师少,师资水平不高,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师或归为其他科室或是兼职,较不正规。由此可见,在师资方面对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约束作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具体做法可试用如下途径:(1)院外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有发展潜力又安心于本职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到著名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研室进修学习,为他们在本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让教师参加院外教育理论培训班学习,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成为既懂专业,又懂教育的全能教师。(2)院内培养: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条例及实施细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并建立责任制。让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备课、听课和从事科研活动;严格把好教案书写关,并对青年教师追踪听课,动态了解每位教师的授课水平。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打造”出一支现代化的预防医学教师队伍。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

绝大部分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均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的某一学期进行,形成了预防医学教学在时间上的局限性,为改变这一状况,可把预防医学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教育阶段,在新生中开展预防医学的系列讲座,使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掌握的必要性和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二是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以课堂讲授、电教、现场教学、讨论等手段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三是生产实习阶段,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集中4~6周时间到实习基地实习和观察,以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大多是通过卫生学或预防医学教学来实现,现有的教材及大纲多未能真正结合医学院校各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可以说仍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的压缩和“拼盘”,具体的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二是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显得“大”而“空”,没有针对性,缺乏侧重点。三是实践性教学内容少,一些院校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少甚至不开实验课。笔者认为,预防医学教师授课时在紧紧围绕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必须做到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可以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划为卫生学、卫生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营养学、社会医学等几个部分,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也可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科上,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

4贯穿预防医学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单靠预防医学教师的有限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将预防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之中,医学各学科的教师都应具备预防意识,参与到预防教育之中。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课程大都安排在基础课结束和临床课开始的阶段,前期的基础课程多从生物学角度强调基础理论,而后期的专业课程又往往以纯躯体医学的观点来强调专业技能与实践,预防医学教师无论怎样强调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学生都可能体会不深,如果基础与专业的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观点上都能从群体与预防角度出发,全面重新审势教学内容,努力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综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体统一,就可以改变学生对预防观念不全面的看法。

5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特点;重要性;途径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主要是一种应用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是将一、二、三级的预防相互结合起来,对那些具有危险因素,或亚健康状态,或早期病人,或轻型病人等提供健康并促进诊疗的管理服务,从而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避免转变成相关疾病,进而使病人的相关症状得到减轻,病情得到控制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的一类诊疗服务[1]。该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其服务的对象较广,从造成疾病前的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到亚健康状态,都是服务的对象,该服务不仅落实到了社区卫生的服务中,也弥补了个体和群体之间诊疗服务的裂痕,该服务化被动预防为主动预防,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对预防和控制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特点

预防控制疾病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主要目的,其主要从群体的防治出发,从个体的服务入手,在总结个体防治的基础上,制定出群体的防治方案,从而对群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目的:将一、二、三级的预防措施相互结合起来,有效的指导高危因索的干预作用,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落实好;③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对象:包括具有危险性因素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或是为了消除危险性因素,诊治早期或者潜在性的病人;④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综台防治的措施,将健康教育、咨询以及健康促进都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进而促使患者能自觉、主动而又积极地去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

2.1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重要性: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开展对疾病防治和控制机构带来极大的帮助,它不仅有利于把流行病学引入到相关临床医学界,而且还有利于大众群体观点的传播,进而促使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联合行动,一起寻找更有效的普查、诊断以及治疗的技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是医学界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是相关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疾病基本防治的需要。因此,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防与治、群体与个体以及自身实践与指导基层,都不应该被机械地分割开,而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同的作用。

2.2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从过去的相关疾病、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等的防治和治疗经验来看,其病院的控制和消灭,主要都是以控制传染源以及预防性等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因此,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也需要有坚实的生物医学以及临床保健来做基础,而建立合理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其工作人员必须要懂得相关的基本操作过程,具备防治结合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实践技巧,而这些都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中所涉及到的。再者,对痰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也是要防治结合的。可见,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面较广。 转贴于

3如何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

3.1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国家相关部门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一文中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的是预防、保健、相关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常见病或多发病等的治疗和康复。对于身肩负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的全科医生来说,任务是繁重的,再加之这两区域也是最薄弱、最重要、最需要大力研究合开发的领域,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其技术规范以及技术措施的实施,此外,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也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到社区进行“防治结合”的开发与研究,真正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3.2因地制宜,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应该充分利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理论、技术以及设备优势,探索并推广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尽量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诊疗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的卫生服务中。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还应该做好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社区示范点工作,作为自身实践的基地,并进行不断的研究、总结经验,从而发展和完善防治结合的技术与方法。

3.3开展有特色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在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时,要有所区别,不能等同于一般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疗服务,要尽量开展有特色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因此,在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时,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要和社区处理好以下方面:不争利、不负面竞争,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团结,配台默契,通力合作,尽量扩大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而做大做好社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综合防治[2]。

4结语

开展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控制医药费用的高额增长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预防医学诊疗的开展,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防控,其次,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将基础防控和特色防控相结合,最后,应该积极的开展相关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起到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最终实现预防医学诊疗服务治病救人,提高患者相关疾病防治的知识水平,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学文献 数据库 预防医学情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9-01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大力推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基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预防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样对网络技术有着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多预防医学情报和传染病先例,就需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此,加强网络信息工程建设对于提高预防医学情报收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 预防医学情报概述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医学情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主要是为了研究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而搜集相关情报,对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有着关键意义。而预防医学情报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信息革命的推动与支持。正是通过信息革命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疾病信息都得到了快速的交流传播,才为预防医学搜集相关情报提供了更多信息来源。目前在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传染疾病与流行性疾病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影响和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各种病菌变种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及时的获取最新病种的信息资料,以尽快研制病菌抗体就显得非常紧迫。这就要求预防医学研究人员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情报获取体系。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无疑成为最佳的建立手段,网络信息平台为你预防医学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总的来说,预防医学情报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搜集和提供更多的医学文献资料,以方便用户对原始医学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其核心任务就是采集、整理、存储医学文献信息,并实现文献信息的快速检索。

2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应用

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共同发展下形成的一种信息数据传递途径,其具有快速、便捷、及时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快速实现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在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中,研究人员为了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便利用网络技术对国内外的所有相关数据库进行查询,以找出有用的信息资料来帮助自己完成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数据库是非常庞大的,且随时能够查阅,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与网络,并连接到医学文献数据库,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是非常方便的一种医学情报获取手段。因而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医学文献数据库在当前的预防医学情报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我国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建设状况

我国于1994年就开始着手进行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到今天,已经建立了多个大型医学文献数据库,为预防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本文着重介绍三个最具权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指出其在预防医学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1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该数据库文献量大,信息报道快,收录范围广,涵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公开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汇编、会议论文的全部文献题录和摘要,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医院管理及医学情报等各个方面、由于文献未经严格标引,故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使用者无须严格的培训,是目前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的骨干,也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数据库。随着预防医学研究人员网络意识的逐步提高CMCC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已成为传递医学信息必备的现代化工具,为预防医学研究人员获取情报资料提供了一条简单便捷的途径,是疾病预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3.2 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该数据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以及相关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累计文献量约200多万篇,每年新增约50多万篇,CHKD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硬盘版,光盘版又是有网上包库和上网检索卡。CHKD配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索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分类导航检索、专项检索、二次检索、多级检索等全方位的检索,充分满足了广大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期刊导航和分类导航两种检索方式,期刊导航适用于广大医学人员,分类导航适用于情报检索人员)。由于CHKD收录的文献均采用文本方式进行在线摘录,存入剪贴板中,用Word、Excel、Wps等各种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存储,用户界面简单,便于广大医学工作者操作。CHXD的突出优势在于提供全文和引文链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对所需专业知识期刊检索不全的弊端。

3.3 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信息研究所研制,该数据库涵盖了国内出版的生物医学及其他相关期刊千余种,收录了1984年以来生物医学期刊中涉及中医药学内容的文献题录,含有大量文摘,文献数量以每年3-4万篇的速度增加,数据每季度维护和更新一次,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注释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规范标引,用户可以实现多途径,多方面的精确检索和扩展检索,该系统设置了Nesh主题词检索,查找主题词词典,查找期刊词典等多项检索功能。

4 结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为预防医学情报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不断的完善数据库内容也正在成为预防医学情报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相信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医学数据库必将会在医学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