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配平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17 17:4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配平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配平技巧

篇1

化学方程式配平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配方的方法有哪一些内容,知道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观察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配平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变化,找出关键是观察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例1:fe3o4+co→fe+co2

分析:找出关键元素氧,观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应生成铁,至少需4个氧原子,故此4个氧原子必与co反应至少生成4个co2分子。

解:fe3o4+4co→3fe+4co2

有的氧化-还原方程看似复杂,也可根据原子数和守恒的思想利用观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ph4i+h3po4

分析:经观察,由出现次数少的元素原子数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恒依次配平出现次数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现次数少先配平使守恒

p4+p2i4+4h2o→ph4i+h3po4

第二步:使氢守恒,但仍维持氧守恒

p4+p2i4+4h2o→5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恒,但仍保持以前调平的o、h

p4+5/16p2i4+4h2o→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恒

13/32p4+5/16p2i4+4h2o→5/4ph4i+h3po4

去分母得:13p4+10p2i4+128h2o=40ph4i+32h3po4

2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并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3:al+fe3o4→al2o3+fe

分析: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是氧。它们反应前后最小公倍数为“3′4”,由此把fe3o4系数乘以3,al2o3系数乘以4,最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8al+3fe3o4=?4al2o3+9fe

3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奇数偶配法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2fe2o3+8so2

4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待定系数法配平

例如对于 HNO3——H2O+NO2↑+O2↑的反应,可以如下方法配平:

1、先假设系数为a 、b、 c、 d,则aHNO3=bH2O+cNO2↑+dO2↑

2、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对于H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2b个,即a=2b

对于N原子,反应前为a个,反应后为c个,即a=c

对于O原子,反应前为3a个,反应后为b+2c+2d个,即3a=b+2c+2d

3、任意设一个整数,比如a=1

4、解方程组,得a=1,b=1/2 ,c=1,d=1/4

5、代入方程式中,得到HNO3= H2O+NO2↑+ O2↑

6、将方程式乘以4,去掉分母,得到4HNO3=2H2O+4NO2↑+O2↑

5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分数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单质参加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

具体步骤:(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数配平单质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整数。

化学方程式配平口诀: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数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篇2

关键字: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几年来高考化学的热点,而它的配平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非常吃力。高考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难就难在考生必须很好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我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元素化合价的相关知识,了解一些特殊技巧,结合少量的练习,就可以做到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本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一般方法和特殊技巧三部分来介绍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配平原则

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电子守恒,即: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它表现在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正向配平法和逆向配平法,这两种方法常常相结合使用。

2、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系数、细检查。

【例】配平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标变价:写出反应中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0 +5 +2 +2

Cu+HNO3――Cu(NO3)2+NO+H2O

(2)列变化:选准研究对象(所含元素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的物质),列出各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0 +5 +2 +2

Cu+HNO3――Cu(NO3)2+NO+H2O

2 3

(3)求总数:化合价升降数之间的最小公倍数为6,依据电子守恒,失电子数要乘以3、得电子数乘以2。其中乘数3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0价Cu的物质的量,可确定还原剂Cu 和氧化产物Cu(NO3)2的化学计量数都是3;乘数2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5价N的物质的量,可确定还原产物NO的化学计量数为2。

0 +5 +2 +2

3Cu+HNO3――3Cu(NO3)2+2NO+H2O

2×3 3×2

(4)配系数:其他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可按盐、酸、水的顺序用观察法来确定其化学计量数。

作为反应产物端唯一的盐Cu(NO3)2,其化学计量数已被确定为3(反应物端有3molCu),含6molN,加上2molNO中含2molN,所以反应物端HNO3的化学计量数应为8(其中2mol HNO3参与氧化还原反应,6molHNO3仅提物端的NO3―离子)。酸中8molH+则与2molNO3―中提供的4molO结合形成4molH2O,所以产物端的水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应为4。

在本例里,由于盐的系数在第(3)步中已经确定了,这样按定“盐、酸、水”的配平顺序中接着“定酸”和“定水”就可以了。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逐项检查所配方程式是否正确。

注: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

②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关系正确。

③电荷守恒: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故配平的方程式为:

篇3

关键词:学习方法;衔接;指导

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大多反映化学难学;不少学生初中化学成绩优秀,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在部分女生身上表现更加突出,成为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较多地强调教师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教法,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的研究,致使教与学脱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因而要降低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提高学习能力,结合课堂教学进程加强学法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就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问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指导

初中生一般没有预习新课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预习,这样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困难重重,因而高一教师就必须肩负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责任。课前预习指导可从学习目标指导和阅读方法指导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能力,明确学习的预期结果,对学习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学习目标可分成“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等不同的层次目标。如“离子反应”的课时教学目标可具体地描述为“四会”:会写――会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就知道它不仅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而且也代表一类化学反应;会判断――能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会检验――掌握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因而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学案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阅读目标提出要求和任务,做到要求适当、任务具体、检查及时认真、评价有激励性。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定预习提纲的方法来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如氧化还原反应,我列举的提纲为: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概念是什么?元素得氧和失氧过程与其化合价变化有何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四大反应类型中哪些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价态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这样拟定预习提纲,设计预习问题,能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注意力集中,学习有针对性,预习效果好。

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不能处理好听课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课堂笔记的“抄写员”,影响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课,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认真学习教师如何提炼教材知识要点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掌握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我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一要注意抓“色、味、态、溶解度、密度”等共性,二要抓其个性概括;学习化学性质时,指导学生遵循“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典型应用联想类比”的方法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习化学概念时,则侧重于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概念的运用;在实验过程中,则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仪器及装置,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药品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实验现象等;在金属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中,指导学生从“海、陆、空”全方位观察现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作为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系统性记录,对已学知识的复习非常重要,因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笔记,而如何及时捕捉、准确记录信息,则是课堂笔记的主要任务。我指导学生当课堂教学中出现教材中没有的定义、表格和图解时,就要做详细的笔记,其他则只需将纲要性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比如重点、难点、疑点等,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迸射出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学完新课的当天,及时将课堂笔记梳理,该完善的完善,该删除的删除。比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在笔记空白处加以说明,记录不完整的内容,借阅其他同学的笔记来参考,取长补短。

三、课后复习指导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防止遗忘。有些学生在初中养成了复习时一遍遍地读,按部就班地对教师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背诵的习惯,这是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的。因而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改变这种复习方法,逐步培养有效复习的科学方法。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性复习。

在课后复习时,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几遍后掩卷而思,尝试“过电影”,即以回忆的方式复习,或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做作业前在脑海中复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以出声地讲述解题思路或分析过程等方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多问为什么,从而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阶段性复习一般在完成章或模块的教学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内容量增大,辐射范围广,知识点多而零散,因而必须指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并逐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三种复习方法:

1.相关对比法

把几个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或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比较归纳,提炼它们的共性,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

2.点线网络法

运用图示、连线或箭头等手段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结构整体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中最常使用,如“硫”这部分知识就以这一线索形成线形结构,同时这种结构也揭示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以“单质氧化物酸(碱)重要的盐”为线索,每种物质再以“存在性质制法用途”展开形成知识网络。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顺序完成钠、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再布置学生自己做章甚至模块的结构图,课本知识通过学生的重组再现,使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化学学习思维。

3.分解记忆法

学生在复习时通常都会先看课本,但许多学生很困惑:书看了几遍,就是记不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学生都是把书当成小说一样地看,不明确复习要记忆的重点目标,泛泛而读,因而一无所获,继而厌倦看书,要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合理分配复习的任务量,指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小块,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来提高复习记忆的效果,如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可分解成钠、铝、铁几个小模块,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又分成氯、硫、氮等不同部分进行独立复习。

四、作业解题指导

在各种大小测试或练习中,常会有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解题速率太慢,测试题中能做的题没时间做完,课后练习完成不了等。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不足,导致解题速率低下,因而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由于现行教材中几乎没有解题技巧的专门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去探究解题技巧;少部分学生虽然从某些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或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仍不能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因而我针对这种状况对练习进行精讲精练。比如,在解决“过量问题”和“多步计算”时,采用了几条规律:“方程式要先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需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关系式来关系量,对准计算细完成。”按不同类型题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学生在掌握这些规律和方法后,解起题来都能得心应手,以后再遇到其他有关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时,还要合理选择教学的时机、内容和形式。例如,守恒法的应用,应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步向学生介绍:电荷守恒法在讲授离子反应时介绍,电子得失守恒法(化合价升降守恒法)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介绍,元素守恒法在讲授有关多步反应计算时介绍,质量守恒法在必修一后半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而物料守恒法则在高二学习盐类水解时向学生介绍等等。此外,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关系式法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之后,再指导其及时整理错题集,结合已做的练习联系解题前后的思路,使学生悟出审题、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来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的衔接除学习方法的衔接外,还包含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衔接。衔接问题虽然是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将会影响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质量。因此,为学生架设“阶梯”,让学生都能顺利越过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指导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进行研究、探索、尝试,摸索出一套更优化更完善的衔接教学方法,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6):33.

篇4

在高中许多课程当中,化学是属于知识点比较零碎的一?T学科,虽然化学是划分到理科这一行列当中的,但是它也具有文科的一些性质。在学习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们不再感觉那么的单调,有更大的积极性,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多关注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不会使学生们感到厌烦。通过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经历,来讨论一些有关于高中化学的趣味学习体会。

1有关于高中化学课内的趣味学习体会

1.1趣味总结,归纳记忆

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管是从资料里还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你会找到许多有关的趣味顺口溜。把这些化学知识点带有趣味性的综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记忆。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1.2有关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提到化学这门学科,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化学方程式。的确,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这门学科当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学生们经常丢分的地方。这就需要掌握一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了。要分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各物质的化合价要算对,条件要写对,方程式要配平,还有就是气体和沉淀的箭头要标对。

1.3要具有想象力,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在化学的各种题型当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推断题了。其实这种题并不难,只要我们队一些反应现象足够了解并且进行归纳整合,就可以很快做出来。要牢记10电子微粒组以及18电子微粒组。

具有特征的化学反应:

(1)焰色反应钠离子是黄色,钾离子是紫色。

(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以及氯气。

(3)具有某些离子的有色溶液:二价和三价的铁离子以及二价铜离子。

(4)有色固体:红色的有铜、氧化铜和氧化铁;红褐色的有氢氧化铁;蓝色的有氢氧化铜;黑色的有氧化铜、硫化铜;黄色的有碘化银;白色的有氢氧化亚铁、碳酸钙以及硫酸钡;还有一些有色气体:黄绿色的氯气以及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5)一些具有特征的反应现象:有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现象是由白色到灰绿色再到红褐色。

还有一些关于气体的总结:

有毒的气体: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氯气以及氨气等;在空气当中可以生成白雾的气体是氯化氢;不溶于水的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等,这些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气法来收集。

1.4要与实际密切联系,能够熟练的掌握俗名

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比如:甲烷就是所谓的沼气,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又被称为小苏打,酒精是乙醇,氢氧化钠是烧碱或者火碱。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来加深对于化学反应的了解与记忆。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反应现象,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课生动形象又具体的多。然后再加上自己亲自实践做过的实验,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探讨,进行总结,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巩固化学知识。摒弃掉那些只是单纯背书的旧方法,提高学习与创作能力。

2要对高中化学的趣味学习有总体上的正确认识

(1)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在学习化学学科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有实验操作不准确的原因,也有理解不够到位的原因。总而言之,只有不断的犯错,然后不断的改正错误,进行归纳总结,才会得到提升。

学化学,不光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然后巩固所学的知识。要想更好地获取知识,就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做练习题时,要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是自己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升。

(2)学化学,要向课堂之外进行拓展。我们不能只是埋头做试卷,永远有做不完的试卷和习题,题海战术是不明智的。我们需要适当的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一些有关的书籍,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上组织的实验活动,可以做一些实验和发明等等。有些学校还会集体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和化学相关的工厂、单位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我也是很乐意去参加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于化学学习的填充,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

当走出课本以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化学。使得我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这十分有助于以后我对于化学的学习。

篇5

关键词:化学小报;育人价值;三维目标;课例研究;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2C0041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发展,高中教学重心已从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1]。《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各高级中学不仅要发挥智育功能,而且要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高中化学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进展[3]。

对于多数高中而言,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拓展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教育体制不断调整,分配给化学的课时在减少,而科技进步带来的学科内容不断增加,知识体系日新月异,必将产生知识体系更新与课时减少之间的矛盾。如何紧跟教改的步伐,探索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化学小报》的使用

自2014年开始,我们尝试针对入学的新生用《化学小报》辅助教学,有效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化学小报》具体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由学生查阅资料,理解、总结后撰写主题明确而又短小精悍的短篇文字或者设计出鲜活生动而又简明扼要的图片,供全班同学阅览,交流。在小报内容方面,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布置给学生小报的主题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但不规定具体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设计制作体现自身特点的小报,见图 1示例。

2.1 使用原则

使用《化W小报》需要严格遵循适时性和必要性的原则。所谓适时性,是指小报的安排制作选择合适时间,并与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所谓必要性,主要是强调制作小报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流于形式。如通过某一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安排学生科学合理制作小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2 制作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化学小报》的制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知识梳理型。针对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小报,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无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有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

(2)技巧交流型。学生思维活跃,各有所长。有的学生擅长某些化学内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等)的学习,也有的学生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动员这些学生将学习技巧和心得制成小报,与其他同学分享。

(3)视野拓展型。课程中核心知识的关联内容,如某一物质、结构或理论的发现与发展过程,与某一物质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以及可以验证物质性质的拓展性实验等,虽不是基本要求,却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渗透关系,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制作的科学家对苯等物质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元素周期表的演变过程、本地能源的利用和开况、可燃冰、酸雨的分布情况等小报,都属于视野拓展型。

(4)生活实践型。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规律和原理,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是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氯元素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本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海水中提取的化工产品等角度制作小报。

2.3 制作时间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小报制作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讲解辅以小报的构思、制作以及观赏等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

2.3.1 课前制作小报

课前制作小报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和整理,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二是为了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学习能够自学完成的部分,为课堂上探究重难点知识赢得更多时间。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制作小报。他们对这些物质的存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对用途的了解促使他们去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关于物质学习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思路。

以“甲烷”的学习为例,该部分教学内容包含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其中结构的确定和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反应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甲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因此将小报的制作时间定在课前。学生通过制作小报了解甲烷的存在、作为能源的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知识,制作的小报内容包括天然气能源、城市燃气使用、可燃冰以及最新能源岩页气等,这些知识铺垫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对甲烷的结构以及取代反应进行教学。

2.3.2 课后制作小报

课后制作小报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像“知识小结型”、“技巧交流型”小报,更适合放在课后制作;二是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既开阔视野,又提升综合能力,“视野拓展型”小报适宜课后制作;三是强化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知识理解度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型”小报就属于这类小报。例如,在学习完氯后,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为题设计小报,比较漂粉精、H2O2、KMnO4、O3、ClO2、NH2Cl等消毒剂的效果与应用,对氧化还原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2.4 制作要求

《化学小报》的主题主要由教师提供,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形式为A3大小的电子稿;制作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

人员分配则根据内容有所调整:对于“知识小结型”小报,如“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整理”、“化学平衡知识整理”和“工业制硫酸和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制作一份。对于“技巧交流型”小报,采用自荐加推荐的方式,由擅长该部分学习的学生单人制作。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小报,将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份,确保小报的质量,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比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反应势垒、阿仑尼乌斯常数等一些超越高中A段教学要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对于学生提交的小报,会给出修改意见供参考。

2.5 应用与展示

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专门放置化学小报的云盘,并按照班级和知识章节进行分类,学生完成小报后上传至云盘,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资源共享。通过观摩同学的海报,进行思想、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课前制作的小报,笔者会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相吻合的部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制作的小报,收集整理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内容充实,知识落实到位或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小报。同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小报也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此外,在教学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化学小报》的评价功能。针对“知识小结型”小报中那些需要强化理解的知识难点,综合考虑美观度、知识网络的完整性、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评定分数,并计入平时成绩。事实表明,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小报,也是以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为前提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制作的热情,在学期结束时,还会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的小报进行评选,选出十佳小报。

3 总结与展望

引入《化学小报》至今已有两年,学生制作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类小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化学小报》在达成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制作小报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访谈还了解到,学生非常喜爱化学小报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认为小报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学习模式。虽然小报制作需要时间,但制作阶段同时也是理清知识脉络、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对于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化学小报》的育人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研究小报布置时间、小报主题制定与提升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对学生在小报选题、版面安排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小报的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和专家评价等评价机制,探索小报的交流、保存和利用方式,不断积累小报的制作及利用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库,王书玉,卢怡,张敏.高中课改后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应对[J].大学化学,2012,27(4):14~16,19.

篇6

【关键词】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式 书写 技巧

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书写相对容易,而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比较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第一步,先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第二步,写出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第三步,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到负极反应式。以上方法适用于初学电极反应的学生,比较费时间;在考试中如果能快速直接书写出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将会给考生节省更多的时间。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技巧。

+1价H有两种表现形式H+和H2O,在酸性环境中+1价H以H+的形式表现,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 1价H以H2O的形式表现;-2价O有四种表现形式O2-、CO32-、H2O和OH-,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高温下可允许O2-离子在其间通过;在熔融的碳酸盐(如Li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合物)环境中O2-+CO2 =CO32-;溶液中酸性环境:2O2-+4H+ =2H2O ,溶液中中性或碱性环境:2O2-+2H2O =4OH-。

综上所述,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中,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特别注意所给电解质的状态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技巧写法:以电解质为酸溶液,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书写为例,基于上面的分析,在溶液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2价的O有两种存在形式:H2O和OH-;酸性溶液,-2价的O的存在形式为H2O,不可能为OH-。

1.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O2 H2O; 2.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算出得失电子的数目,O2 +4e- H2O ;3.元素守恒,后面有H元素,前面必然有H元素,酸性溶液,+ 1价H以H+形式出现,O2 +4e- +H+ H2O;4.平衡电荷,生成物不带电荷,反应物正负电荷代数和为0,O2 +4e- +4H+ H2O;5.完整配平,原子个数守恒,O2 +4e- +4H+ 2H2O。根据以上五步,书写电极反应,快而准。

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

技巧写法:以甲烷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为例。电解质溶液为KOH,CH4 反应生成的CO2会和KOH反应生成CO32-。

1.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H4 CO32-; 2.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算出得失电子的数目,CH4-8e- CO32-;3.元素守恒,前面有H元素,后面必然有H元素,碱性溶液,+ 1价H以H2O形式出现,CH4-8e- CO32- + H2O;后面有O元素,前面必然有O元素,碱性溶液,-2价的O以OH-形式存在,CH4-8e- +OH- CO32- + H2O;4.平衡电荷,生成物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反应物也应该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减去8个单位的负电荷,相当于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CH4-8e- +10OH- CO32- + H2O;5.完整配平,原子个数守恒,CH4-8e- +10OH- CO32- +7H2O。根据以上五步,书写电极反应,快而准。

由以上技巧写出的两个电极的反应式,在得失电子相同的情况下加起来,即可得到总的电池反应。

技巧法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应用举例。

1.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手机电池(可充电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______极。

⑵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

⑶标况下,通入11.2L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_____mol。

⑷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

解析:⑴燃料电池正极通氧气,负极通可燃性物质,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负极。⑵放电时的负极反应技巧书写:电解质溶液为强碱,CH3OH 反应生成的CO2会和强碱反应生成CO32-,①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H3OH CO32-;②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算出得失电子的数目,CH3OH-6e- CO32- ; ③元素守恒,前面有H元素,后面必然有H元素,碱性溶液,+1价H以H2O形式出现,CH3OH-6e- CO32- + H2O,后面O元素多,前面O元素少,碱性溶液,-2价的O以OH-形式存在,CH3OH-6e- +OH- CO32- + H2O;④平衡电荷,生成物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反应物也应该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减去6个单位的负电荷,相当于带6个单位的正电荷;CH3OH-6e- +8OH- CO32- + H2O;⑤完整配平,原子个数守恒,CH3OH-6e- +8OH- CO32- +6H2O。⑶氧气参与正极反应,根据书写技巧写出电极反应式:①写出主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O2 OH-;②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算出得失电子的数目,O2 +4e- OH-;③元素守恒,后面有H元素,前面必然有H元素,碱性溶液,+ 1价H以H2O形式出现,O2 +4e- + H2O OH-;④平衡电荷,反应物带四个单位负电荷,生成物也应该带四个单位负电荷,O2 +4e- + H2O 4OH-;⑤完整配平,原子个数守恒,O2 +4e- + 2H2O 4OH-。由氧气和电子的关系计算得标况下,通入11.2L(0.5mol)O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⑷在得失电子相同的情况下,正负极反应加起来,即得到总的电池反应,2CH3OH+3O2+4OH-=2CO32-+6H2O。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正反应为放电反应,则逆反应为充电反应,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答案:⑴负 ⑵CH3OH-6e- +8OH- CO32- +6H2O

⑶2mol ⑷ 增大

2.一种直接氨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氨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

C.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D.氨直接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式与该电池不同

篇7

化学在中考中占70分,与物理合堂考试.中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四个题型,其中选择题占32分、填空题占20分、实验题11分,计算题占7分.今年重庆市《中考说明》中,与去年相比考点仍为58条,基本没有变化.

二、化学命题方向的变化

1.今年重庆高考回归全国卷,高考大指挥棒撬动中考小指挥棒.

2.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一些高中知识会渗透进中考.

例(2015年重庆第8题)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B )

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

这道题很典型的反映出近年来中考题在理念上正在发生变化.命题情境高度真实,考查的化学物质“碳化硅”虽属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但题目提供了碳化硅与金刚石在结构上类似的信息,所以本题考查的是金刚石构成这个知识点.情境是高中的、考点是初中的,考法更加灵活,这是今年考题发展趋势.

三、化学科考试说明的变化和解读

1.范围加一:考试范围增加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但其实十二单元一直都在考,考点说明里面也一直都有十二单元的考点.

2.说明加二:考生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考生应当具有简单的分析图像、图表及数据处理能力.

首先:试题将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在应用中体现化学学科价值,这一点上我市的中考题一直做得非常好.例如15年试题涉及实际的内容有涂改液、新材料、食物、化肥、洁厕剂和炉具清洁剂、煤炉和蜡烛、新能源、高炉炼铁等等,分别从物质用途、新材料开发、能源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入手,对环保、化学与健康、人文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考查,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课程理念.今年的考题中实际问题情境相关的题目仍然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可能会成为信息题的出题背景.

其次:考试说明明确对考生的图像、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提出要求,实际上有关这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也是一直都在进行.比如2015年选择题第16道,出现了以饼状图形式考查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在2014年填空题21题,用表格的方式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当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的考查可能更集中的会反映在计算题上.最近两年的中考计算题的结构和难度保持相对稳定,7分三个小题,涉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三个方面.今年的计算题很可能延续这种试题结构,但是有可能会加入一些图表、图像等新的元素,考查的力度会有所提高.

3.题目减一:今年的填空题由6道减少为5道,总分还是20分,还是20个空.这种变化对试卷的难度构成将带来影响:少了一道题,多出来分数会分配到考点较多的板块上去,比如金属板块或者比如溶液板块,这样问题情境的挖掘空间会加大,命题人发挥的余地会增多.随着数量减少,质量提高,试卷的阅读量也会有所提高,填空题的个别题目的考查力度有一定的提升.

综上所述,有三种题型在复习的时要加强训练:

信息题:尤其是初高中有相关性的知识.比如物质的构成、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等,考查在陌生问题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题:图像、图表等元素的加入使计算条件给与的方式更加灵活,需要考生适应.

框图型推断题:推断题是化学学科特有的题型,也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初中阶段的常见推断题只要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比较熟悉,加上初中所学的化学物质本身也不多,所以推断物质并不十分困难.这种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最近几年都没有在我市的中考中出现.今年填空题题目减少之后,一方面可能需要这种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另一方面单个题目分值增加也为推断题的回归提供了条件,这个情况应该在备考中引起重视.

四、考前该怎么复习备考?

1.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基本概念体系化:多收集范例和范例;

重要物质网络化:熟悉物质的转化关系,熟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重要实验精细化:熟悉实验的目的、药品和实验步骤.

2.专题复习强化突破

建议同学们将一个阶段习题、试卷等资料按照题型、知识板块等分类的整理,把卷子打通进行专题性的强化突破效果会更好.比如说计算题,把最近几次考试的计算题放在一起来分析,就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易错考点是什么、计算题的考法有哪些、审题的突破点在哪里,易错点有哪些,如何避免粗心导致的丢分等.在认真分析之后,有目的地去找对应的题目来跟踪强化,这样就既减轻了负担,也比较容易有收获.有心的同学可以把这种专题总结记录下来,临考前看看自己编写的“武功秘籍”对提分大有帮助.

3.定时训练找感觉、理化合堂平时练

总复习阶段的平时练习应该强化自己的应试感,做到“作业考试化、考试作业化”.平时做作业就要定时做,每天的化学作业控制在25分钟之内完成,最好把物理作业和化学作业“打包”一个小时完成.平时就要适应这种和堂考试,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这对临场充分发挥很有好处.

五、临场发挥技巧

1.审题最重要,看清楚题意再落笔,按要求答题是王道:填化学式还是填名称;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写反应现象等等,化学考试卷子里这样的“坑”很多,应对的方法:审题时主动把题目的要点、要求圈出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篇8

高中化学中要记的知识点比较多,仅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可以通过比较,加深理解,牢固记忆。记忆的方法有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要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便于今后复习。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的漂白性,就与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最初先别急着多做题,只有当基础夯实以后,做题才会随心所欲。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成绩就不一定理想。但是试卷中并不都是做过的题型,因此,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接下来我具体说说如何夯实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与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看一遍,我相信现在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的成功感,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迎刃而解,若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记忆也定会格外深刻。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题。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做过的试卷和辅导书,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同学们,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你都可以去做这项工作。

二、勤练达到熟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的。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当同学们把基础知识都夯实了,真题都研磨透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提高熟练度了。高三整一年同学们要做上百张考卷及多本辅导书,这其实就是提高做题熟练度的过程,我对此就不再赘言了。我要讲的是关于高考考试熟练度的提高问题。肯定有人会问,高考的熟练度怎么提高啊,难道让我们去复读吗?我要讲的是一个定时、定点、定量的问题。何谓定时、定点、定量呢?那就是在规定时间内(50分钟左右),坐在书桌前,完成一套模拟卷或真题?就当做是在高考。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方式很搞笑,但是请试想,在高考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考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等等,这些都是你在高考时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而进行了多次模拟高考的训练后你就会了解,自己在多少时间内能完成选择题、完成整张考卷一般需要多少时间、当题目不会做的时候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跳过去做下一题,等等。这些都是演练后得到的经验。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后应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厘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又不能耗时太多,必要时与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当你把考试当成了像吃饭一样的习惯时,就不会紧张与发挥失常了。

三、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订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把自己做错的题或者再三遗忘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这样在平时你所要翻阅的就只有这么一个小本子,而非很多本辅导书,真正做到书越读越薄,选择通读通做一本或两本即可。另外重视选择题,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多属于较容易题目,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争取在一模考试前弄懂并加以弥补。还有化学规范性表达也是应注意的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一定要配平、化学式一定要正确,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不能漏写,书写多元弱酸根水解反应时应分步、可逆,与用量、顺序、浓度、条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逐一看清,切不可不加思考就做;做实验题时应看清操作和填空题中对物质表述是填名称还是填符号、有机物是写分子式还是结构简式等。

四、重视化学实验

篇9

关键词: 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复习 复习策略

在近几次的高考化学教学研讨会中,几乎各个学校在交流复习迎考的体会时,都提出要加强化学用语的基本训练。因为,在平时复习时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而丢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近几年全国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命题专家非常重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来作答;还有,从高考阅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仍然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化学用语仍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所以,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工作,严格要求,查漏补缺,规范书写,对错误点或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准确率和得分率。

1.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有如下要求。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用语失分原因分析

(1)许多学生对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少足够的重视,对化学用语掌握不够准确,书写不规范,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化学用语区分认识不足,造成相互之间混淆,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式写成了化学式,结构简式写成了结构式,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不是缺少了反应条件就是丢了“”和“”符号,热化学方程式缺少了物质的状态,等等。

(2)化学用语符号性强,理解记忆难度大,符号之间关系复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某种反应物过量或少量生成物又不同,还有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该拆成离子形式,哪些又必须写成分子形式,电极反应式中要考虑生成的离子能不能与电解液共存等问题,有一点没有掌握清楚,写出来的式子就可能要错误。因此,化学方程式被许多学生称为“第二外语”。

(3)化学用语不单单出现在客观题中,还是许多主观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而且这些主观题往往从化学用语延伸出去,涉及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题等其他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展开计算,求电极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等等,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更多、更严重。

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化学用语的地位。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学习,化学用语没有学好,化学就学不好。

化学用语本身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或分子式,而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离子方程式要通过离子符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不懂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所以说,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知识点。

(2)统筹安排,分散难点,阶段落实,强化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网络,在大脑里有序地储存起来,再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去突击可能太迟,应该穿插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分散难点,把化学用语中的各个知识点分散落实,从掌握情况来说也会更简单些,不用在考前急急忙忙地去记忆。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放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进行讲解,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复习元素化学时分段掌握外,我觉得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讲解比较好。

整个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时的好几倍,所以学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去死记硬背,记不住就罚抄十遍二十遍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准确判断出产物,然后配平检查,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中每年的必考内容,学生书写氧化还有反应方程式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如KMnO的还原产物是Mn,Cl的还原产物是Cl,SO的氧化产物是SO,等等,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后,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化合价升降法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前的系数,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物质和它们的系数,再仔细检查,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分散掌握,逐步理解,从而能正确快速书写化学方程式,甚至一些未曾谋面的化学方程式也能正确快速地书写。

(3)注重细节,强调规范,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离不开平时反复的训练和记忆。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确示范,不管是在课堂板演上还是在课后解疑过程中,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示范,直到学生书写正确为止。还有在每一次的评卷过程中,在化学用语方面也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评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对一些学生易忽视的地方,如“”和“”符号、反应条件有无漏写、配平是否正确等,更要从严把关,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一定要从严扣分,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4)注意收集,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快速书写。

我在高三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准备一本手抄本,将易错的化学用语,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认为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来。不断收集,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避免出现同样错误,并且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规则提炼得更加简明,书写更加快速规范,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用语书写技巧。

篇10

关键词:一轮复习;例题;编制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教师在高三的一轮复习课中就已经目标明确直奔高考,选择历年高考题作为例题。但高考题命题的目的是选拔人才,题目强调区分度,而对知识的全面性、针对性就并不一定很强。而我们的一轮复习必须要系统的复习,是以系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往往会出现为了复习一个知识,要选好很多高考题,浪费了时间,使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化。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的发展和减负成为基础教育的主题。因此,化学一轮复习必须要突破传统,提高效率,在有限时间内,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和能力化。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做好化学课堂学案中例题的选择与优化。

二、学案“例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瓦根舍因等人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使范例教学的主张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范例教学主张通过个别的范例来掌握一般的知识,它强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理解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知识。教学就是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作为重点的知识内容,就是范例。

三、课堂学案中“例题”编制的实施方案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步:收集历年的高考试题、各地的模拟题以及一些典型的题目。

第二步:将题目按块分类,如可将2015年高考题分为十块:①化学用语及其规律②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③氧化还原反应④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⑤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⑥电解质溶液⑦电化学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⑧无机化合物⑨有机化学⑩化学实验。分类好了的资料使我们能更好的知道每个知识点命题的方向,也能使我们更快的找到题目,以便于我们进行整理。

第三步:选题。要依据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进行选题,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目。

第四步:整合与优化,将题目进行重组,删去重复的、无针对性的,尽量使该例题能全面的针对知识,且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定要与学生实际接轨(要弄清楚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一定要做到与高考题的接轨,要考虑题目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如:在复习可逆反应的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时我改编了2014年江苏卷第20题(1)

判断2SO2+O2P2SO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如果把这道高考题作为例题,并没有把平衡标志的各种情况包含,知识不够全面,我们势必要引入更多的题目去诠释平衡标志问题,其中就会有一些重复的选项,会降低课堂的效率。所以不妨设计如下一个题组:

能够说明N2+3H2P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容器内N2、H2、NH3三者共存

②容器内N2、H2、NH3三者浓度相等

③t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耗0.5molN2

④tmin内,生成1molN2同时消耗3molH2

⑤某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6molN-H键

⑥容器内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⑦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⑧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⑨容器内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⑩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显然,用这道题作为例题要更全面些,能更好的起到落实知识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弄清高考真题与课堂例题的命题目的和使用目的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把一些高考真题作为课堂例题。要通过选择、整合、优化,以提高复习题的针对性,提高高三复习的效果。

(二)不同复习阶段化学高考例题的选择与优化过程

不同的复习阶段,进行例题的选择、整合、优化是不同的,第一轮倾向于知识性,追求全面与典型性,而二轮更多倾向于能力和技巧方面。

四、一轮复习中编制课堂学案“例题”应关注的问题

(一)以教材为依托

新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学生学习用书,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之一。虽然对高三复习课来说,教材作业内容相对基础,作业量也有限,但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题,加以创造利用;或把不同教材中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成一个训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巩固。

案例1:“氯水的性质”这一块内容,在高一新课时还不能用平衡的知识来解释,但在学完《化学反应原理》以后,就可以对平衡的移动加以应用。可设计题组如下:

(1)写出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并据此推断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

(使学生掌握氯水的成分)

(2)若将氯水置于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如何移动? 。

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

各种微粒的浓度如何变化? 。

(使学生掌握次氯酸的不稳定性、学会用平衡的知识解决问题 )

(3)试着写氯水加入到FeCl2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

(使学生理解氯水氧化性)

(4)将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出现的现象并解释: 。

(使学生理解氯水的酸性与漂白性)

(5)将干燥的Cl2分别通入装有干燥红布集气瓶、装有鲜花的集气瓶,分别有何现象?

(使学生理解氯水起漂白作用的成分)

(6)为使氯水中提高HClO的浓度,可加入( )

A.CaCO3 B.NaHSO3 C.H2SO4 D.Ca(OH)2

(使学生学会从平衡角度分析)

(7)欲证明氯水中含有盐酸,可分别向样品中加入 试剂。

(使学生学会物质鉴别的初步)

(8)在某NaOH溶液里加入几滴酚酞试液呈红色,逐滴滴加氯水,红色褪去。

①可能的原因有:a b

②设计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

(使学生初步学会实验探究)

笔者编制这道例题的出发点是(1)知识维度:让学生理解氯水的成分、氯水的酸性、氯水的氧化性、氯离子的性质。(2)学生维度:解决下列问题:①学生对氯水中主要成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学生认为是盐酸和次氯酸。②学生知道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但不知道在具体反应中是什么成分起作用。③学生对复杂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存在较多的问题。(3)应考维度:通过本例题使学生拥有做氯水相关题的知识与能力。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使学生的知识能够系统化、网络化。我们要弄清楚学生缺什么,然后我们有针对性的选题和讲解,让学生主动内化而使知识成体系。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学案的设计上,首先应该将学生视作学案的主体,这样才能从学生的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例题的编制。

例题编制的内容应该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要设计符合全体学生的基础题,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题。即课堂学案的例题选择应先易后难,先浅后深。这样能使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案例2:“盐类水解”教学编制例题如下

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

①HCl ②NaOH ③CH3COOH ④Na2CO3 ⑤NaCl ⑥AlCl3 ⑦NH4Cl ⑧NaNO2

(基础题)1.上述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有哪些? 。

被促进的又有哪些?

2.为什么这些物质都能促进水的电离? 。

3.以NH4Cl为例说明盐类水解的过程 。

4.所有盐都能水解吗? 。

5.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 。

6.写出上述能水解的盐的水解方程式(回忆水解方程式书写要求)(提升题)

7.比较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AlO2溶液的碱性强弱由大到小依次为

8.如何改变某NH4Cl溶液的pH值。(从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展开讨论)

知识点“多”和“散”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一大难点。通过这一道题目基础部分,就能够完整的涵盖盐类水解各个知识点的考查,包括盐类水解的实质,水解的条件、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等等,打破了常规的“蜻蜓点水”式的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法,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的快乐。第7题是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的考查,难度较大,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地实验来证明,再从对应酸的强弱的角度加以解释。第8题则是以开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改变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等角度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设计这样的递进性问题,知识结构依次加深,环环紧扣,凸显了严密的逻辑性,起到“以问造势,以问拓思”的作用。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地探究欲,帮助学生实现自学与合作学习

(三)突出生活性――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把课堂学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例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遇到的问题。

案例3“次氯酸性质的教学”

展示“84”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mg/L~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1)推测该消毒液的酸碱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和 性。

(3)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是否有腐蚀作用?

3.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对可能产生的现象有如下假设:假设①:有明显现象;假设②:无明显现象。

(4)基于假设①,结论是铁钉被腐蚀,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5)基于假设②,结论是 。

(四)要用例题引导课堂探究

探究类题目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完成学习过程目标的同时,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创设具体情境设计课堂例题,可以更加有效地检验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充分体现化学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案例4: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②分别取这两种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这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的溶液的pH___1(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A.装HCl溶液的试管放出氢气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氢气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

(五)注重例题的变式题编制―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变式类例题是为了诊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层次性和诊断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诊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在完成变式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的原因,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这在高三教学中效果特别显著,可以反复诊断学生对错题的纠正情况。

案例5:已知丁基有4种,则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A 2 B 3 C 4 D 5

变式1:将“C4H9Cl”换为“C4H9OH的醇”

变式2:将“C4H9Cl”换为“C4H10O”

变式3:将“C4H9Cl”换为“C4H9COOH的酸”

变式4:将“C4H9Cl”换为“C5H10O2”

分析:在以上变换中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有关取代基的同价性和官能团同分异构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基本技能.

案例6:将22.4g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30.8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变式1:烧杯中盛有22.4g铁粉向其中逐渐加入含HNO30.8mol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

变式2:改变纵轴意义(如: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图)。

变式3:将题目要求由选择改为画图。

该题通过“逆向”变题,能使学生弄清问题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六)发挥例题“串点延展”的作用

有效复习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归纳、形成体系。而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分散,用学案就可起到“串点延展”作用。用学案很容易做到“图串点、表串点、网串点、题串点和点串点”等,在复习型学案都很容易体现出来。

案例7二氧化硫的性质复习(设置学案片段):

将SO2与CO2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品红溶液;③酸性高锰酸钾④澄清石灰水⑤氯化钡溶液⑥H2S溶液⑦Ca(ClO)2溶液⑧Ba(NO3)2溶液⑨碘水⑩Na2SO3溶液

这样“点串点”式例题编制符合学习规律,挖掘了隐性知识,能帮助学生将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俊明,骆红山.“学案”的意义、基本任务、编制及其他[J].化学教学,201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