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篇1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要适应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学会求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师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适应当今社会,有利于平衡心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强教师的交往动机

“学会分享与合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创意以及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与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四、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从于预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又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提高教师感知觉的敏锐性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知觉参与。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提高对事物的感受性;增强知觉的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具有高水平的感知觉是一个人取得卓著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具备敏锐的感知觉能力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训练教师的记忆力

实施和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记忆这种心理因素的参与。教师在组织和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象储备、体验储备,使自身的记忆力越来越好。

七、丰富教师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想像力:会使教师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教师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八、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培养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定要进行思维的心智操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自己从事和指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九、磨炼教师的刚强意志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达到预定目标,就需要调控意志,注意意志的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品质。长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使教师的意志越来越坚强。

十、促使教师学习元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会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策略,长期坚持运用元学习策略,会使其学习能力和效率大为增强;这也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能力。具备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就能够较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挑战,从而平衡自己的心理,永远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

十一、增强教师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设置的目标之一。

在亲身参与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能使教师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到一些人际沟通技能,注意关心他人,越来越乐意并善于与人合作。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这些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当今社会非常必要,对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必不可少。

十二、激发教师工作生活的热情

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理智感——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会使教师乐于学习、乐于工作、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习、工作、生活的热情。

教师亲自参与、指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自己的健康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可能远远不只这些。

篇2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06-02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落脚点。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越性。那么,现有条件下,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愿意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过程体现自主性。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己操作,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教师由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和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在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更好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教给学生正确的研究策略和思维方法,设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学生自主参与,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趋于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生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体现了开放性。教学内容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教学空间是开放的。研究性重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很多时候是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许多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再是以前单纯地从课本和有限的参考书上获取信息。

3. 研究趋于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汇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取向过程性。学生对物理的习惯反应是“会”与“不会”,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试卷、作业则总以“对”与“错”来评判,而研究性学习评价更关心学习的过程,重要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

5. 活动要求全员性。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做好准备工作

1. 介绍科学方法。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顺利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掌握一些物理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新教材的编写注重了结论的得出过程和研究方法的介绍,并在课后阅读资料中介绍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如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等。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我们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翻阅科普书籍、物理杂志、甚至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物理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2. 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前人在认识与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归纳、抽象、验证等思维环节而逐步建立,不断完善起来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它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有卓越的贡献。通过知识竞赛,讲故事、看录像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知晓一些物理学家的研究历程,基本观点,奇思妙想,重大发现等,让学生感悟物理的魅力和对人类进步的深刻影响力,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激发开展研究的欲望。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趣味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研究的良好手段。物理还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例如,物理在能源开发利用,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等奇妙的自然现象也与物理的光学知识有关,这些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

(二)做好选题工作

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选题阶段是学习的起步环节,一个研究课题选题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成果的优劣甚至是研究成败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重视和加强对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选题环节的指导,将有利于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成效。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初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中选题过程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把握好课题的来源才能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 课题的来源。一是教材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结合其它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拓展研究。二是教材中的某些选学内容。新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大纲要求作为知识的扩展内容学生了解即可,并且课文内容属于知识介绍、讲解类,又是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学生很感兴趣的部分,非常适合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教材中的某些必学内容。其实《离心现象及其应用》、《超声波和次声波》、《能源与环境》、《日光灯原理》、《电视和雷达》等内容都可以经过安排,调整作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是课后阅读材料提供的资源。新教材的编写中加入了许多阅读资料,一些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一些是科技前沿发展情况的介绍,它们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学生们既感到很远又很渴望知道的内容,如黑洞,磁与生物,纳米技术,磁悬浮列车等。我们可以从中提炼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五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物理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指甲钳的杠杆原理”,“为什么轮船的头部要造成球形?”,“笔杆上的小孔有什么用?”,“水沸之前为什么会响?”,“飞机会被雷击吗?”,“日食月食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更是学生有能力利用自己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经过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课题很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2. 课题选择的原则。在选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题的价值性,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其中可行性研究是选题环节应着重考虑的方面,选题的可行性一般指学校,家庭或社区能否提供学生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具体有资料信息,实验设备,时间精力及经费等,还有开展研究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年龄特征是否适合该课题的研究。选题时禁忌课题题目过大,研究内容过于抽象,选题提出的依据不足。特别是在学生自主选题时,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学生大多数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主观感受出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做调查研究,找出确定研究课题的依据,然后将个人认知转化为问题,保障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在研究性学习应用于物理教学时还要注意以课本知识为依托。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过程是从产生研究动机到形成研究基本思路的过程。为了获得有价值的课题,学生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广泛摄取信息,还需要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提出初步假设,并广泛查询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进一步寻找理论、实践依据,分析研究的可行性,最后,经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过程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所以选题过程实际是一个研究过程,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力,又是学生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更是研究性学习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方案在确定后,即可按计划分头进行研究

1. 资料收集。查找文献资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研究中查得最多的是图书和期刊。

2. 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是指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过时的资料;以研究任务为目的的来评价资料的可使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在资料数量和类型很多的情况下,还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对那些不完全可靠的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资料,则不予采用。

3. 课题实施。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计划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同时,各小组应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既为研究小组内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及时对课题研究的偏差进行正确指引。由于这是一项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活动,指导教师的监控仅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失误。此外,指导教师还需检查各小组的阶段研究报告,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4. 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评价。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后者则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

三、在高中物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促进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一种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认识和实践的各种能力。它不以取得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为满足,而是在不断地研究中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这在物理的学习和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1.切实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只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的优劣等都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对他们提出的每一种方案都不妄加评论,而是引导他们用实验来验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打破了教材的条条框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首先教师是一位听众,要善于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其次是一位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领路人,要让学生从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成功,同时感知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才是一位评判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前两个角色的充分发挥上。

2.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呼应,小组内与小组外互补;这种思维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在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跟随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思维设计,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建立在自己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又接触到其他小组对问题的不同感性认识和不同的理性思维,当然,也有老师的思维启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环境。

3.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来源于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绝对控制,并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了一定的内心满足。如果学生的行为是被动的,受制约的,那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就会远逊色于对自己的纵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好提供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 参 考 文 献]

[1]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篇3

关键词:信息化图表;视觉传达专业;高校学科建设;视觉研究;信息化视觉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45-02

一、视觉传达新形式的诞生

信息化图表(Info Graphic,也可译为信息制图)就是指信息、数据、知识等的高效视觉化表达,一般用于复杂信息高效清晰地传递,为了更好的归纳和总结大剂量的数据信息而生成的具有视觉规律和审美性的设计类型。是当代信息化视觉设计的代表类型之一。根据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家道格?纽瑟姆(Doug Newsom)2004年的传统定义,信息化图表作为视觉化工具包括: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和名单等,其中使用最多的传统视觉形式有水平方向的条状图、垂直方向的柱状图和饼状图等。从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图表作用分类,则可分为导向性信息图表、商业信息图表、信息记录图表、网络交互信息图表、传媒信息图表等。

信息化图表设计是视觉设计领域中的新兴门类,与语言符号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关系密切。涵盖了数据统计,图示语言学、视觉系统设计、动态信息演示,以及交互设计等设计和技术领范畴。通过数据分级与图形设计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文字信息的传达效率和表达潜力。提升信息浏览、产品设计、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操作体验及视觉效果。尤其对公共产品、公共环境和服务的规划指示系统,科学及数字数据的分析展示等领域有较大意义。成果可广泛应用于视觉的多媒体信息互动与新媒体领域,如城市规划、新闻传播、公共服务、多媒体信息展示、商业及社会数据总结分析等。是一项能发挥综合性优势的跨学科联合攻关课题,具有重要学科意义及广阔应用前景。

二、视觉艺术学科发展思路的转变

世界上永恒不变的是变化。随着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等的不断变化。受众、视觉设计师、社会及设计作品之间的和谐度更加难以预测。就视觉传达学科本身来说,所包含的理论、概念,及设计研究,无论深度、广度都已经涵盖了它所发展而来的平面设计,这是原有的平面设计所包容的关系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的进步。

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设计是在二维的空间里以图形、字符等作为传播语言的设计表现形式。而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理念的要求下,原有的二维空间中表现与传达出更为深邃内涵与内容。平面设计由昨天的相对单纯的“图形与排版”走到今天多学科、多元素、多功能的视觉传达设计,这是学科自身关系发展的结果,更是学科自身发展的特征与关系的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导致了视觉艺术学科的不确定性,即学科在发展中的劣势――“泛,广,大而不专”。同时也是它的未来的优势所在――当这种多元化与不确定经过未来的整合、发展、成熟后,这种“多而不精”的关系或者说特点将以一种“分散与集中,整和与统领”的姿态重新出现。以信息化图表为代表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与其它学科门类形成不拘泥于形式的“神交”,在设计思维上互补,在设计理念上进行高层的完整的交流与融合,它在未来的设计中既是主导又是附属的,既是边缘的也是主流的,为信息社会服务并由此进一步发展。

三、现有学科研究基础

作为近年来视觉传达专业的研究热点之一,投身于信息化图表设计研究工作的人包括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艺术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等。其研究现状可以描述为:数据统计是信息化图表设计的内容依据和服务对象;视觉艺术设计是信息化图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化图表设计的技术载体和未来空间。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为:

1、集中于社会学研究。对于如何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个议题非常注意和关心,认为信息化设计应该提供全人类都能够认识、了解的手段。提供促进社会思想和观念沟通、交流的新方式。

2、指出了为社会大众创造利用图形的信息平面设计系统的重要性,特别在公共住宅建筑、健康卫生和其他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运用。

3、提出利用象征性的图形,来向大众解释复杂的议题。以图形、而不是利用文字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创作一系列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图形,取代以往要用文字传达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开发把这些图形结合起来使用的图表式表达系统。

信息化图表设计的研究突出代表了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典型特征――追求节约、经济、快捷、便利的信息传达与获取。其在公共空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多媒体操作界面和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崭露头角,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图表设计的广阔空间。这种视觉技术的革新和进步通过开展实用性研究,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都将非常可观。

四、视觉艺术学科进行信息化图表设计研究的意义

1、在高校现有视觉艺术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摒弃以往视觉设计中仅仅关注于“图形文字排列组合”等纯美感和形式主义的弊端。从另一方面深入思考视觉设计的真正涵义和功能,改变思路,寻找视觉设计在未来社会中服务于人的新方法。

2、信息化图表的视觉数据归纳组合技术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发挥多种作用。它的级层式传递模式有利于信息的梳理和分类,使用综合性的视觉表述形式使阅读效能提高,这种有控制的设计可以使更广泛的视觉载体更具效用性,对视觉传达设计自身的技术发展具有前瞻作用。

3、信息化图表中“信息轴”的视觉设计模式将使视觉艺术具有更多空间层次,它具有表达的准确性。对所示对象的内容、性质或数量等信息的多层、多角度表达,往往可以在一张图表中解释清楚多个问题,从而完成视觉媒介空间的新拓展;

4、信息化图表的传播模式可以帮助人主动理解信息,改变了传统信息传达模式,突显视觉信息的主动传播与准确解读,这是对传统视觉传达语言的创新和应用;

篇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听讲式学习(或曰接受性学习)有着根本的区别。广义地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意味着从最深的程度和最高的层次上激活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精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能够切实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讲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放下架子,以自己作为长者和知识的系统掌握者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向导,当参谋,以自己平等、和蔼和亲切、智慧的言行帮助学生获取成功。那么,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就会如众星捧月、葵花向阳一般,在老师切实有效的带领下,完成自觉学习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和抛弃听讲式学习。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依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对此,我们绝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只是在长期以来过多采用听讲式学习方式的情况下,揭示和强调:研究性学习确有其独特的好处与必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是探究者;探究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构成了挑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兴趣和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倾听、批判和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化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于“治学”三境界的概括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境界,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篇5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真正意义上地将学生推到了主置,着重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研究性学习对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提出要求作出简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教育理念,其在职业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开展,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满足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过程,重在发挥研究实效性和学科辅,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价值。有关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问题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对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研究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养成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有效丰富经验、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策略。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完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俱强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是研究性学习的有力引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对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具体而言,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能够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善于改进课程设置,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或途径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氛围。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还应该深刻领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掌握先进教学理念,从单纯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指导者、服务者,有机地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

二、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合理地开展。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职业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开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可能会使之产生消极心理。因此,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尊重学生主体,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始终维持他们学习态度积极向上。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大多数学生会处于好奇和新颖,兴趣盎然,片面地认为自己拥有了更多放松的机会,这显然于研究性学习不利。对此,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座谈讨论的途径,加深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重视培养他们的坚强意识、探索精神和自律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只能维系一段时间,这需要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体差异,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还应该注意恰当地运用一些激励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发挥教师引导性。

研究性学习首要遵从自主性原则,但是依然不能忽视教师主动功能的发挥。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课外进行,这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组织自律性差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显然收效不高,甚至与预期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职业院校物理教学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完成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寻找信息、表达成果等活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引导,有机地将教与学联系在一起。同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认知等都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对此,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素质教育理念,深刻领悟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要求,努力承担起自己扮演的角色,并完成不同角色之间的转变,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指导功能,从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某种意义上,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过程。

(三)增强课题先进性。

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现代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育较为成熟,对新奇事物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知兴趣,着重强调了自身的自由发展,这就为其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进程中,要时刻保证设置课题的研究性、先进性,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保证其难度适中,以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和兴趣。现代职业教育逐渐迈入了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满足了物理教学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需求。对此,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完备的信息资源服务。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同时实现在课内和课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职业院校应逐渐实现实时指导,即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技术解决他们自主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以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实现头尾并重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即宣传研究性学习理念、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同时,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应注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把控,重视交流与合作,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给予了研究性学习开端较高重视,并付出了较多精力和时间,即开题和结题部分。但是,却又忽视了对整个实施过程的监控,影响了学习的最终成果。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研究性学习实施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并逐级分化工作任务,保证每一阶段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效。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在于能否研究出有效的成果。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认真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摆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保证先进性、科学性、目的性以及实效性等。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研究性学习,并结合职业院校物理教学特征和实际,提出更多促进其有效开展的建议,以提高物理教学实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邓秀萍 单位: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汪士凯,杜孟义.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6211:91~92

[2]王建朝.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180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田径教学;应用

我国现行田径教学中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多采用达标式或等级制,不能达到系统收集证据的目的,也不能清楚地反映学生的变化,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某一成绩而学习田径,因此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多以提高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误解了田径教学的真谛,这也是田径被认为是枯燥、单调项目的原因之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二、田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研究性学习首先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田径运动就其本身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自我实践”活动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田径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精神

田径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田径项目大多属于个人项目,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这种团队精神正是个别田径项目(如接力跑等)所必须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田径教学内容和练习形式往往较为单调枯燥,所以在有些项目(如长跑、竞走等)的教学中,学生自觉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分析、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实践中挖掘更多的材料,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

三、田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在田径技术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田径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

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个人独立研究(如400米弯道跑技术)、小组合作研究(如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工作)。但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均匀搭配,尽量把差异降低到最低限度。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方法应多样性。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四、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单一专业的训练造成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单纯的技术传授,忽视了体育意识的增强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目标和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田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加以改变。

2.避免研究性学习开展时机的随意性

实施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周密计划。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

3.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

研究性学习的优点很多,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替代运动技能的学习。因此,田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田径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它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研究态度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2)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在课堂上渗透为主,以课后独立完成为辅,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搭配进行,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田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是个新生的事物,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2.建议

(1)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发生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和指导者。(2)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观众”转变成“演员”。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7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高中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宗旨是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定势以及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全面体现,通过研究性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参阅一些资料,寻找答案。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新课程的一个方向,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实际练兵的好机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师生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加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因此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德育实效性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会中感悟、内化,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道理,而且还能从情感上接受,最后在行动上落实,真正实现德育准则的内化,收到德育的实效。

1.研究性学习评判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相关教学内容中安排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重在其取得的实效性,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宗旨能否实现,是研究性学习形式存在的前提。如果不能实现其原本的初衷,或者有更加合适的学习形式,那么研究性学习就没有必要存在。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适合和有效。本来采用图表式或者漫画式或者故事的方式就能达到教学目标,却偏要弃简就繁采用探究式,就会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因此采用与否,要看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安排,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合。

比如在学习《镇区交通现状及对策》时,我采取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某时间段统计分析乱穿马路的行人年龄层次、人次、劝阻后的态度来了解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再如《快餐盒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学生对电子产品消费的调查与研究》等课题,很多参与研究的同学在其结题报告中都有这样的认识:“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也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实践。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2.研究性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内化。

思想政治课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德育行为和德育习惯。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之后,会在已有德育认知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可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将德育认知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知识,获得了德育认知并内化为德育习惯。研究性学习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教育。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悟”字,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领悟出教学中所蕴涵的道理;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形成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教学的备课准备要求更高。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以科学的方法、严密的逻辑组织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进行学习,使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把学到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习惯。

3.研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渗透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教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求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开展的,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量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量、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2.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将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秋,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进行。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时间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篇9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 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字数:3600字)

 

 

【参考文献】

[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组织和引导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2.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3.社会实践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1.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的定位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治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显示,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