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化学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化学定义

篇1

关键词: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化工 绿色度定量化 绿色非绿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膨胀、能源和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人们在享受现代科学与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人们未来面临的巨大生存危机和困难。为了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绿色产品和工程的关注,许多诸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品、绿色化学等词汇大量涌现。尽管“绿色化学”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如政府、媒体、工厂、研究机构人员等均将其广泛使用于政府报告、规划、研究论文中。但是,象使用“纳米”一样,许多人只是更多将其作为一种“时髦”的词在使用,而对其真正含义以及其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不甚了解,甚至经常将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经济混为一谈。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绿色化学概念的滥用和混乱,而且还尚未引起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基于这种情况,作者认为非常必要对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诸如其定义、原理、它的本质、特征、研究范围、对象等以及产品和过程绿色度的定量评价等,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对其存在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等研究中出现的“绿色非绿”等问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力争去加以解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化工”概念相同,使用“绿色化学化工”是为了强调“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关系。为此,作者结合绿色化学以及绿色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从绿色化学化工的基本问题出发,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面来谈谈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基本问题,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讨论,在大家讨论和争论的基础上,最终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一、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1984 年美国环保局首先提出“废物最小化”,初步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而到1989 年美国环保局提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思想才初步形成,1990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之后,才第一次出现“绿色化学”这个词汇。尽管这个词出现至今已近17年,但其含义,也即其定义却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刚出现时,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理念、一种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趋于实际应用,且其发展与化工密切相关。实际上,绿色化学代表了化学和化工学科的共同发展趋势和目标之一,即无论是化学还是化工,不仅要面对社会发展对环境、健康和能源等方面日益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面临来自其他新兴学科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绿色化学在连接化学与化工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就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按照技术领域作者提出了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新型反应技术、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等几个方面绿色化学和化工的发展趋势。

1.绿色化工产品设计

绿色化工产品设计要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包括设计过程中的生命周期分析和循环回收、回用设计等。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对环境有害,仅仅降低其成本和改进其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够的,化学工业需要思考更多的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和收益,特别是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因此,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发达国家对于化工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及发展中国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使得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绿色化工产品设计时,要遵循全生命周期设计、再循环和再使用设计、降低原料和能量消耗设计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绿色化工产品的设计等原则。由于大多数人只考虑到他们直接控制的产品生命周期部分,造成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想法尚不能深入化学工业界。另外,化工产品设计的绿色化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而更多的是企业被大环境所逼而致的。因此,绿色化设计的积极性急需提升。绿色化设计的标准和方法尚未建立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障碍。还有新材料,如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2.新型反应技术

迄今为止,化学家构筑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已有十几年没有新的人名反应出现,因此仅从化学反应本身开发新的反应已经难上加难。从绿色角度来看,由于很多传统有机合成反应用到有毒试剂和溶剂,这些有毒试剂和溶剂的绿色替代物的开发给这些传统反应的重新构筑提供了机遇。另外反应与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使得开发新型反应路径仍有空间。

3.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

篇2

绿色化学是使污染消除在产生的源头,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的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倡导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

绿色化学的定义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刚出现时,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理念,一种愿望,但随着学科发展,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趋于实际应用,且其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绿色化学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39

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双面性,科学发展也有其双面性,一方面促进社会飞速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一年内世界各国排放的有害物高达4亿多吨,严重威胁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通过化学知识的运用,能不能创造出高收益低污染的制造工艺?为此,人们提出了走“绿色化学”之路的理念,“绿色化学”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本文就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绿色化学定义

根据美国《绿色化学》这本杂志对绿色化学下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生产和使用化学产品时,能够对原料进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废物。

绿色化学教育旨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绿色化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绿色意识,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观念,植根于学生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独有的特性

现代高中化学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更要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原理、化学规律,化学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哪些服务,还要教会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运用,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绿色化学理念应该成为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无论学生做什么事情都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

对高中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要采用有效手段,既要将化学教育纳入“环境保护”体系,又要将化学教育纳入高考课题,让学生对科技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正确认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

三、以教材为主要阵营,对学生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对学生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要以教材为根本出发点,尤其是新化学教材含有大量绿色化学知识,很好的体现了绿色化学观念,教师要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中。

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新化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绿色化学教学内容,其中不乏生动的例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四、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实验也要绿色化。化学实验绿色化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思想要渗透在不同化学模块实验中,借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新课程强调的重点,重视实验方案设计是化学实验的一大特点,要想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效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就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贯彻到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及学生的实际实验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此项实验对环境保护会产生何种作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有效运用此实验才能产生良好的环保效果等。学生亲手实践并受到有效指导,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五、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不竭动力,取得良好成果。学习是一项复杂劳动,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如果没有兴趣的指引,很难取得丰硕成果。

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兴趣指引下,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真正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将绿色化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指导人生各个阶段的实践活动。

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绿色化学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认识水平。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新的化学理念,是为了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绿色化学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教师首先要对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其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七、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篇4

一门科学的内涵和定义至少有四个属性:

整体和局部性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好比一块蛋糕。为了便于研究,要把它切成大、中、小块。首先切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块。在自然科学中,又有许多切法。一种传统的切法是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一级学科。近年来又有切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系统科学等的分类方法。化学是从科学整体中分割开来的一个局部,它和整体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它的第一个属性。

学科之间的关联和交叉如果把科学整体看成一条大河,那么按照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科学,化学是中游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是下游科学。上游科学研究的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大。下游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移上游科学之花,可以接下游科学之木”。具有上游科学的深厚基础的科学家,如果把上游科学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学,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例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授予纳什,他在1950年得数学博士学位,1951-1958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讲师、副教授,后转而研究经济学,把数学中概率论之花,移到经济学中来,提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博弈论,因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奖。

发展性化学的内涵随时代前进而改变。在19世纪,恩格斯认为化学是原子的科学(参见《自然辩证法》),因为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即改变原子的组合和排布,而原子本身不变的科学。到了20世纪,人们认为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因为在这100年中,在《美国化学文摘》上登录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分子和化合物的数目已从1900年的55万种,增加到1999年12月31日的2340万种。没有别的科学能像化学那样制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分子、新物质。现在世纪之交,我们大家深深感受到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大大扩充了,研究方法大大深化和延伸了,所以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

定义的多维性一门科学的定义,按照从简单到详细的程度可以分为:(1)一维定义或X-定义,X是指研究对象。(2)二维定义或XY-定义。Y是指研究的内容。(3)三维定义或XYZ-定义。Z是指研究方法。(4)四维定义或WXYZ定义,W是指研究的目的。(5)多维定义或全息定义。一门科学的全息定义还要说明它的发展趋势、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世纪难题和突破口等等。这样才能对这门科学有全面的了解。下面以化学为例加以说明。

化学的一维定义

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泛分子的名词是仿照泛太平洋会议等提出的。泛分子是泛指21世纪化学的研究对象。它可以分为以下十个层次:(1)原子层次,(2)分子片层次,(3)结构单元层次,(4)分子层次,(5)超分子层次,(6)高分子层次,(7)生物分子和活分子层次,(8)纳米分子和纳米聚集体层次,(9)原子和分子的宏观聚集体层次,(10)复杂分子体系及其组装体的层次。

化学的二维定义化学是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具体地说,就是: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高分子、原子分子团簇、原子分子的激发态、过渡态、吸附态、超分子、生物大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各种不同维数、不同尺度和不同复杂程度的聚集态和组装态,直到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的合成和反应,制备、剪裁和组装,分离和分析,结构和构象,粒度和形貌,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相互关系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三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的科学。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一样,也是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的。在19世纪,化学主要是实验的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方法。到了20世纪下半叶,随着量子化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它的研究方法有实验和理论。现在21世纪又将增加第三种方法,即模型和计算机虚拟的方法。化学的四维定义化学是用Z方法研究X对象的Y内容以达到W目的的科学。化学的目的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现在应该增加一个“保护世界”。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保护世界而不是破坏地球这一伟大任务中要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21世纪的化工企业的信条是五个“为了”和五个“关心”:为了社会而关心环保;为了职工而关心安全、健康和福利;为了顾客而关心质量、声誉和商标;为了发展而关心创新;为了股东而关心效益。

化学的多维定义———21世纪化学研究的五大趋势

1、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世纪之交,中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国家目标,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求化学更多地来改造世界,更多地渗透到与下述十个科学郡的交叉和融合:1数理科学,2生命科学,3材料科学,4能源科学,5地球和生态环境科学,6信息科学,7纳米科学技术,8工程技术科学,9系统科学,10哲学和社会科学。这是化学发展成为研究泛分子的大化学的根本原因。所以培养21世纪的化学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多学科的基础。

2、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W.Kohn和J.A.Plple。颁奖公告说:“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将化学带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化学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了。”所以在21世纪,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应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

3、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

20世纪的化学已重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21世纪将更加重视介乎两者之间的纳米尺度,并注意到从小的原子、分子组装成大的纳米分子,以至微型分子机器。

4、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合成化学始终是化学的根本任务,21世纪的合成化学将从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扩展到包含组装等在内的广义合成,目的在于得到能实际应用的分子器件和组装体。合成方法的十化:芯片化,组合化,模板化,定向化,设计化,基因工程化,自组装化,手性化,原子经济化,绿色化。化学实验室的微型化和超微型化:节能、节材料、节时间、减少污染。从单个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分析及性能测试的手工操作方法,发展到成千上万个化合物的同时合成,在未分离的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从而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化合物(例如药物)的组合化学方法。

5、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分析化学已吸收了大量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了。分析方法的十化:微型化芯片化、仿生化、在线化、实时化、原位化、在体化、智能化信息化、高灵敏化、高选择性化、单原子化和单分子化。单分子光谱、单分子检测,搬运和调控的技术受到重视。分离和分析方法的连用,合成和分离方法的连用,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三连用。

篇5

关键词: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业 绿色化学

所谓清洁生产是指资源的消减和再循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复使用原料、中间产品,对物料盒产品进行再循环,尽可能的用再生资源,采用对环境无害的代替技术等。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也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循环污染严重,大气污肆虐,固体废弃物成灾。

显然,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来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众多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人类生死存亡的抉择,越来越多的人没进行了严肃的思考,终于警觉到,这种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必将危及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一致同意要改变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显然,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强调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际势力和社会财富。但可持续发展不但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如前所述,工业发展是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防止工业污染的传统方法是,政府颁布各类环境标志和废物排放标准,通过监测,罚款和限期治理等措施惊喜污染源控制,各工厂为了满足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要求,大多采用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装置,不仅需要想打巨大的基建投资,而且需要昂贵的运行费用,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本身还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和资源。因此,这种方法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新的科技革命,这就是应该改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开发全新的科学技术,使工业生产不致损害环境,制约发展,而是保护和改善环境,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业,绿色化学等都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为目标的全新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署定义为:一种必需连续实施的、作用与产品、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有利环境的战略。清洁生产技术的目标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较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即“资源—产品—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使资源永续利用。清洁生产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1.把好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关,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不采用对环境有害的原料,不生产对环境有害的产品。2.改造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3.加强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跑、冒、滴、漏。4.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或清洁生产审计,对症下药地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5.在一个区域内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组成生产链,建立优化产业结构,统一组织区域内的能源生产和供应,综合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建设供水、排水及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系统,组织区域内跨长物料大循环,对打理推行废物的综合利用措施。

绿色制造业—再制造业是在机械制造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具体体现。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提出将废弃机械的零部件重新使用在新机器上,在产品设计时必须满足再生利用的目的。设计人员指出,如果能一再使用一个部件,即使其价格增加一倍也划算。可以认为,再制造是一种从部件中获得高价值的方法。

绿色化学是针对大量化学品对环境的严重危害应运而生的。它与清洁生产的技术目标相同,旨在化学产品设计中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设计中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生产,是对化学设计及合成的科学观点的根本性改变。绿色化学提倡在分子水平上预防污染,涉及到化学过程的各方面:合成、催化、监测、分离,反应条件等。

篇6

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柳长河认为,中药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方对中药的不尊重。“这些年来,我们的中成药一直在以食品的身份出口,被外国人贬损地使用。大多数西方国家不承认中药的‘药物’身份。”

当然,基于经验主义创立的中医本身功效是可信的,实践证明的效力也是效力,不容置疑。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独具东方特色能够让国际市场信任的标准体系,将中医、中药纳入其中。

“西方人说,中药要想以药品的身份出口到欧美等国际市场,必须符合西方的标准。但事实证明,中药很难达到西药的标准。”柳长河感叹地说。

所有标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西方人对于中医的科学性的怀疑,其实是一个悖论。科学本身就是西方人建立的价值体系,只是这一原则被推广到全世界,而其本身的力量是否具有普世的意义也值得讨论。

西方人通常认为所谓药物,必须是单一化学成分,其作用原理必须非常明确,结构清楚,但事实上西方的药物体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过多的标准体系也让中药出口无所适从。

1997年11月,欧盟对植物药的定义为:植物药产品不只是单一药用植物,可以是多种植物药配伍(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含有专一植物植物浆果经粉碎、提取、暮色、油脂化或液态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植物药是植物被运用于医疗领域的医药产品。

而美国植物药协会在1998年翻译出版德国Commission E草药集时,使用了德国的定义,即“在治疗中所选用药物是植物的提取物,它既可以是植物整体的提取物,也可以是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

与此同时,欧盟一则新法案规定:出口欧盟的植物药必须要有30年的使用历史。业内专家认为,“30年使用历史”的规定缺乏科学性,将会把一大批新兴药厂和绿色中药企业拒之门外。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我国中药领域的一些领先企业试图使自己的产品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证,但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后,均是无功而返。

这样看来,中药的出口标准不应该让外国人来给我们定,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建立自己的标准才能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权。欧美、日韩都在快马加鞭地制订有关中医药进口的检验标准,而作为中医药发源、采集、研制的先驱,我国至今没有一套能够证明其科学性的标准体系以供进攻和还击。

可以说,拿西药的标准来评价中药,无异于作茧自缚,而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文化背景显然是有别于西医理论及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和植物药的。

此外,由于以化学药物为主的西方对抗医疗体系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日益突出,且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迫使发达国家将目光转向植物药和传统医药,以寻求一种更安全、经济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模式。

实际上,从多方面看,中国的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后劲并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最有可能走向世界的就是中医药产业。

篇7

关键词: 绿色化学理念 渗透式教学 渗透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将是研究和创建绿色化原理与技术的科学,就化学的外延而言,与生命、材料、环境等领域的交叉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毫无疑问,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等概念的提出会更大地促进绿色化学在中国的发展。绿色化学这一“预防化学污染的新观点”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式教学就是把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原理、工艺和技术等知识分散并渗透到现有的课程中。

1.结合课本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发产生防止环境污染的行为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染的根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学。化学教师绿色意识的树立是绿色化学走向课堂的前提,教师的观念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因此,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显得极其重要。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对比过氧化氢和臭氧。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过氧化氢、臭氧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过氧化氢和臭氧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二英和其他有机氯化物等有毒致癌物。再如讲到CO温室效应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威肋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温室效应呢?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亲身去经历,去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动态,会激发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解决温室效应实际就是减少CO的排放或将CO消除,将CO注入深海中消除CO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最新的方法[1]。

又如在学生观看钢铁的冶炼等工业生产录像时,可以介绍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开发出一种无铅环保型“绿色钢材”。这种钢材是用锡代替铅,减少了含铅钢材制造过程中的环保监测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与含铅钢材同样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接触法制硫酸,黄铁矿的粉碎和鼓入过量空气,以及SO等原料气的“二次转化二次吸收”,等等,是从提高原料利用率出发设计工艺;而无氰电镀等则是从采用无毒原料出发来设计工艺,均体现了“绿色化学”特点的设计思想。通过教学,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包含绿色化学在内的绿色科技,将使人类与自然在高层次上和谐共处。

再如固氮工程:(1)人工化学固氮(氨的工业制法);(2)豆科植物和苜蓿根部根瘤菌的生物固氮;(3)雷雨时的闪电固氮。人工化学固氮能耗高且工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三废”而严重污染环境。故研究如何像植物根瘤菌一样不消耗能源,不需大量厂房和机械设备并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固氮,是化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绿色化学”目标。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是指,在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合成方法和工艺能把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所有原材料尽可能多地转化到最终产物中。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概念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M.Trost教授提出[2]。原子利用率不同于产率,原子利用率=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反应中按计量所得物质的摩尔质量×100%。

评价绿色化工的另一重要依据是“环境因子”,它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评价指标,它比原子利用率更便于评价某种工艺指标。环境因子可定义为: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所生成废物质量占目标产物质量的比值。相对于每一种化工产品而言,目标产物以外的任何物质都是废物;对于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环境因子为零。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工意识,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反思其原理的可行性与绿色性[3,4],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例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引导学生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设计出制备Al(OH)的三种途径[5]:①2Al+3HSO=Al(SO)+3H,Al(SO)+6NaOH=3NaSO+2Al(OH);②2Al+2NaOH+2HO=2NaAlO+3H,2NaAlO+HSO+2HO=2Al(OH)+NaSO;③2Al+3HSO=Al(SO)+3H,2Al+2NaOH+2HO=2NaAlO+3H,Al(SO)3+6NaAlO+12HO=8Al(OH)+3NaSO。

分析、计算以上反应方程式中各个量列表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上制备相同量的目标产物Al(OH),方案①所用原料(HSO和NaOH)最多,产生的副产物(NaSO)最多,环境因子最大,方案最差。而方案③所用原料最少,产生的副产物最少,所以环境因子最小,因此,③是其中的最佳方案。

3.利用绿色化学习题,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选择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潜移默化,逐步建立绿色意识。例题如下:

(1)据了解,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将提供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224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因此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控制(?摇)。

A.温室效应?摇B.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

C.白色污染?摇D.长江上游的洪涝灾害

(2)已知1克炭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2.8kJ(与1克原煤相当)。试写出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摇。

(3)若以火力发电,要达到2240万千瓦的功率,每年至少需耗原煤多少万吨?(每年按365天计,1千瓦小时=3.6×10焦)

本题既有选择,又有填空,还有计算,题型多样;既有化学知识,又有物理知识,综合性强。用水发电来节约煤炭资源,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围绕三峡工程提出问题,内容新颖,有时代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开创新能源的思考。

4.结语

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涉及到化学教育的许多方面,需要化学工作者不断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绿色化学教育逐渐成为现实。化学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在积极整治污染的同时,大力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当新一代人的绿色化学意识提高时,绿色化学的理念将充分地渗透,绿色化学的理论和成果将获得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学报,2001,(2):78-83.

[2]朱清时.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0,(4):410-414.

[3]曾小华,王方,徐方野等.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培养[J].药学教育,2009,25,(5):17-18.

[4]曾小华,王红梅.浅议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教学规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9-10.

[5]谢志刚,宋仲容,王家平.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化学教育,2006,(8):25-27.

篇8

关键词:高分子 新型技术 化学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02-01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现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不断发展,高分子体系已经从高分子改性逐渐向高分子合成、构筑、光电功能高分子等方向转变。人们的生活也从高分子化学中受益匪浅,小到日常可见的材料、油漆以及涂料等,大到在科研研究方面使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分离膜、酶、树脂等。现在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方向已经转向了新功能材料,在目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看,高分子化学会和其它学科相互之间相继结合穿插,一定会在纳米材料、智能等一系列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适应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所有研究项目都向绿色科学方向发展。

1 现如今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情况

自从20世纪到现在,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然资源已经露出了疲态,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高分子化学进行材料的合成。有数字表明,在之前的40年中,使用材料的速度正在以每10年五倍增长,人类三大合成材料,其中包括塑料、橡胶、纤维,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增长速度。新型的材料,特别表现在合成材料,在工业、建筑、农业、电子技术方面都被广泛使用,极大的支撑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是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动力源泉。

2 高分子化学不同领域的使用分析

使用高分子化学的研究都处于高端技术领域,它的发展方向一定会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各种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以后的高分子化学一定会其它领域相互融合,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注定会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向纳米、绿色和智能等方向转变,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2.1 使地球更加绿色化

在现在很多工业发达的城市,天空中都会飘着非常浓郁的黑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严重的污染。绿色,在现在被认为是没有污染、再生性或者可以循环使用。在没有污染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相对的减少污染源。现在的情况表明,化学行业中具有污染和治理两个方面的性质,可以对绿色使用材料进行研究,也可以继续对环境造成恶化。例如:在研制的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溶解剂、中间物品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废弃液体等都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元凶,若长期的进行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

2.2 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使用依赖

目前研究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众所周知,石油是经过地球非常漫长孕育才出现的,另外,石油也是现如今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能源,石油资源现在正在快速的减少,而且不能快速的进行补充,所以人们现在非常急切的找到可以代替石油使用的资源,这已经成为现在高分子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对物质中原子和分子的比率进行调节,对物质的微观特性、宏观特性以及表面性质进行加强控制,也许这种物质就会满足一些行业的使用要求,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把这种物质作为材料使用。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配置的时候就会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并对使用材料和环境进行相互协调,这是现如今化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很多高分子合成材料都非常依赖石油资源。想要解决目前的情况,可以对天然高分子进行利用,这其中也应该包含对无机高分子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现在由石油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因为原子中以碳为主要元素,其中还含有少量的氮、氧等原子,所以被称为有机高分子。无机高分子是因为主链上的组成原子中不含碳。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判断,大约有40~50种元素可以成为长链分子。现在引起科学家高度重视的一种无机高分子,它的主链上都是硅原子,并且含有有机侧链的聚硅烷。

2.3 使高分子材料不断纳米化

现在很多高分子化学反应中的原子经过重新排列组合之后的反应空间要比原子的大小大出很多,所以,化学反应的研究要在一个受限空间之中进行。若在有限的空间中,像纳米量级的片层当中,小型分子由于和片层分子相互作用而且还在一个比较受限的空间内进行排列,之后产生单体聚合,聚合之后的产物的拓扑结构不会再受限的空间内进行全部的复制,这种情况和自由空间的结果完全不同。我们也许会在受限制空间内进行聚合反应的分子中提炼出高分子纳米化学的定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都是纳米量级的分子和原子,但是因为没有精细的方式,没有达到可以在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分子或者原子的程度,所以现如今很难做到对分子的精准设计,使化学的合成让人感觉非常的粗放。高分子化学在纳米程度上精要精确的按照分子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分子链中的原子配比位置以及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过纳米技术对分子、原子和分子链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达到对高分子各级结构的位置确定。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控制新合成材料的功能和特性。

2.4 面向智能材料的高分子化学研究路线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以合成材料为标志的,在21世纪人类社会的标志将会是智能材料。高分子化学仍然是进入智能材料时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自身具有的功能可以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有意识的进行调节和修复等一系列措施,这就是智能材料的基本定义。现在科学家已经了解高分子有软物质这一特征,简单说就是可以对外场具有反应。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把能源、信息以及材料称为支撑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而且材料也是能源以及信息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从出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开始,人类就在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使用广泛的新型材料,可以广泛的使用在计算机、生物、海洋等一系列领域当中。高分子材料正在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不断前进,正在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很多功能非常强健并且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

参考文献

[1]王立艳.《高分子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4):108-109.

[2]张宏刚.新型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在碱沟煤矿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4):63-64.

篇9

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相应的动手实践能力,以确保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正确思想的引导,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非绿色”的状态,虽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实验结果通常会产生污染,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之中掌握绿色化学能力。文章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污染;绿色化学教育;化学实验能力

绿色化学又名环境友好化学(EFC)、环境无害化学(EBC)或清洁化学(CC),其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要求研究者应用化学技术与化学方法来消除对环境存在污染和不良影响的原料、试剂、溶液、催化剂及各种各样的相关产物与副产物。这种理念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化学素质教育,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迅速发育的时期,其不成熟的身体对有毒有害物质或废物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若是化学实验中不坚持这种理念,其未来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必须坚持“绿色化学”教育。

1绿色化学概述

1.1绿色化学的定义

从广义来说,绿色化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理念,其可以借助化学技术或化学方法来消除化学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减轻化学产品对人们健康产生的危害,避免化学污染给环境带来破坏,其从源头上阻止了化学污染的扩散,是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亟须实行的一种绿色生产理念。从狭义来说,绿色化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保护,隔绝各类有毒物质、产物或副产物给学生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学理念”。以原子反应为例,在绿色化学理念的要求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与溶剂应该是无毒无害的,反应物原料除了需要满足无毒无害的要求,还应该是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而反应产物需要兼具可降解性、安全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即使是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也需要采用安全度较高的生产工艺,确保能源的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生产的经济性或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1.2绿色化学的原则

(1)从源头上阻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不是在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后再行处理。(2)尽可能地使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最终生成的物质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在设计方案中,最好能使所有最初的反应物被嵌入到最终产物之中;反应后的遗留物应没有或尽可能地少,或是没有滞留在环境之中,或是降解为不具有毒性的产物。(4)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分离试剂或溶剂等辅物质,若必须用,则应确保其无毒或毒性尽可能低。(5)出于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应尽量降低化学反应的能量消耗,或是将反应过程中的临时性修改、基团保护与去保护等非必要衍生过程裁剪掉。(6)若是满足经济性目标且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则应选用具有再生性的原料。(7)催化剂应优选具有高选择性的,不建议采取“通过提高反应物配料比”的选择。(8)化学物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这一前提下尽可能地无毒或低毒;分析方法应进一步开发,确保做到现场全面监控,以预防有害物质的生成,降低物质因形态变化而产生事故的风险性。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科研教育的基础,我国受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理念影响,化学教学依然以传统实验方式为主,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消耗大量的药品,使用具有挥发性、易燃性的有毒试剂,进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给环境带来污染的同时也给自身健康带来威胁和安全隐患。而为了改变这种“损人损己”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必须使化学实验教学走上“绿色化学教育”这一必由之路,通过绿色化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使其具备绿色化学实验能力。可以说,推行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对于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素质教育对“绿色化学教育”有着迫切的要求,其次化学教学需要传播绿色化学的观点,最后学校需要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与未来。可以说,绿色化学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保护了环境,预防和治理了污染,非常符合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3.1精选“绿色”实验项目

在传统化学实验中,教师优先考虑的是实验现象的鲜明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诸如最终产物、反应物的污染轻重与试剂、催化剂、产物的毒性则被教师无意识地忽视了,学生或是没有得到保护,或是得到被动的保护,这无疑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而在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除了需要保证实验项目中的现象具有鲜明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其还需要兼顾到实验的“绿色”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以“保护环境、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产生”为出发点来筛选实验项目,将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项目予以排除,优选一些污染小的环保型实验,确保实验中的反应物与产物毒性小、污染轻、废物尽量少。以溴苯类实验为例,传统实验通常使用液溴与苯进行化学反应,原材料液溴具有较大的腐蚀性,苯则对人体造血系统有着鲜明的损害作用,基于“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教师应使用正丁醇与溴化钠两种安全物质替换掉苯与液溴。

3.2为无法替换的化学实验进行“绿化改进”

化学教学需要依照教学大纲进行,其中许多有机化学实验是无法替代的,其与绿色化学理念并不是完全符合的,教学工作者可以基于当前既有的科研成果对项目中的某些设计方案作出改进。

3.2.1使用绿色溶剂

在原有的教材中,柱色谱分离实验所使用的原料为无水苯与乙醚,在化学反应中将邻硝基苯胺与对硝基苯胺进行分离。但是苯的毒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可以按照1∶3的比例使用乙酸乙酯、石油醚制备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而在分离亚甲基蓝与荧光黄的化学实验中,若是换用乙醇与水作为洗脱剂,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并且,由于所涉及的反应物具有安全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所以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来验证不同混合物浓度、氧化铝高度、探索柱直径给分离结果带来的影响。而结果证明,在1mg荧光黄加1mg亚甲基蓝的样品中滴入4滴1mL剂量、95%浓度的乙醇中,将会在最短的分离时间内获得最明显的分离效果,且所耗费的溶剂量也是非常少的。

3.2.2使用绿色催化剂

在必开的实验中有一种需要制备酯类化合物,教材中记载的催化剂为浓硫酸,这种物质多有酸性废液与反应副产物,其本身则具有强氧化性,污染性大、危险性大。基于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可以使用[SiO2/SO2-4]作为浓硫酸的替代物,既能减少污染,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产率,且这种物质还具有可再生利用性。

3.2.3使用绿色氧化剂

有机化学实验———己二酸制备可以将其中的氧化剂进行替换,以达到绿色实验与绿色教学的目的。乙二酸可以用于尼龙-6,6的生产,这种单体的制备通常以硝酸作为实验氧化剂,但是这种物质可以产生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若是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那么所产生的副产物只是水,不具有污染性,也非常安全。

4结论

绿色化学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符合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学校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化学教学的安全与无害。

作者:尹永奎 侯雨彤 李莹 师冬菊 张海峰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市红旗医院

参考文献:

[1]陆泉芳,俞洁.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

[2]宋桂苓.绿色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

篇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定义教学 知识归纳 实验探究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共同的理念,是教师的一种价值追求。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是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关注的目标。

高中化学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质的跨越,多数学生仍沉浸在初中简单的传授式教学和一题多练的学习模式中,而高中知识量大且学习时间有限,因此,高中老师更注重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性。这使得高一新生不能及时适应、消化新知识,造成部分高一新生成绩直线下降,出现心理障碍。这需要高中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知识调整的过程,现就我在高一任教两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高一学生进入校园首先要适应的校园环境,并与新同学交流。只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融入到新的大家庭中,才可以让学生更易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用更多的精力去克服高中知识量多,知识接受时间有限的困难。这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所有科任老师也应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做出调整。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比如在高一氧化还原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可提出一些问题:

(1)什么物质之间可以发生此反应?

(2)生活中削皮的苹果很快变色,钢铁生锈是否都属于此反应?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都会变得不利于生活啊?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肯定,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更能理解知识的奥秘,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只有通过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转化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才能让学生更易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注重细节教学、定义教学

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注重重点知识理解而不断地灌输各种题型,却忘记学生对最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学生做题时往往是因对那些最基础定义未明确而做错。因此教师可停下讲来,仔细分析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抓住细节。学生同样对自己的错题要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改错。

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教师一般是介绍正确的操作,有时学生没有搞清楚,出现阴阳极接反的现象。其实,将反接的现象记录下来,可以很好地充当教学素材,作为教师理论解释的依据。一旦反接,铁丝作为阳极会迅速地腐蚀,U形管出现浅绿色的絮状物,所以将错就错,由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事实说明铁丝接电源负极而受到保护的结果,当然选用铁丝而非石墨,是铁丝的导电性比石墨强的原因。从而让学生不仅接受新知识,而且能够在错误的环境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定义的准确掌握。

四、注重课堂知识的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知识需要学习,学生往往是从开始听到结尾,下课了却忘记整节课的内容。如何温故知新,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消化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每节课堂中对本节知识进行重点难点的归纳整理。

老师不仅要课堂总结,还要定时进行专题归纳,让学生更条理化和系统化地学习,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根据现在高中教学条件多方面的限制,多数化学老师仍采用的是演示实验,仅有少数前面的同学能够仔细观察到实验现象,基本是将实验现象及结果直接生硬地传授给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创造些上实验课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奥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