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中医的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中医的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 就业导向 方法与策略

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课堂教学要围绕“就业”、“跨文化交流”目标展开,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大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职业化”是区别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特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译、写的基本技能,能翻译简单的英语工作资料,同时具备日常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渐培养工作必要的语言基础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实际交流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职业化为出发点,就业指导为方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把英语教学从“基础性”转向“应用性”。在英语课堂上不仅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英语在实际生活交流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把英语的听、说、读、译、写等基本技能运用到日常交流中,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发展空间,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终身学习理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合理选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及英语教材。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的存在明显的重知识而轻技能、重教而轻学、重知识而轻能力、重书而轻交际、重输入而轻输出、重结果而轻过程等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努力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交流和业务交流的能力,教学内容广泛涉及个人职业规划、职业的沟通交流能力、企业的应聘常识、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专业合理选择英语教材。“职业化”英语教学要切实符合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英语的实用性、职业性特点,既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特定岗位所需要的英语技能。高职院校不同院系培养人才的能力、技术各不相同,制定了不同教学目标,英语老师要依据社会对该专业英语能力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英语课本,有重点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对英语的需求,注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比如,电子、模具专业毕业生,工作中时常接触到维修指南、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等文字知识,企业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超强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文秘专业学生对邀请函、商务报价表使用比较多,未来工作时,工作需要可能要经常与客户在网络、电话、商务会谈中面对面交流,所以,要该专业毕业生英语听、说、写能力非常强。

三、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翻译练习,只是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它并不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职业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因此,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设置不同的情景,布置不同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实现语言、技能的再输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但扎实的“实用”能力必须经过实际的英语交流练习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同其他专业学科教学一样,必须要用足够的实训时间,充分地把课堂教学与就业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训时间、地点安排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场地原因。我校还是想尽各种办法为师生创造实训机会。例如,我校的旅游专业,结合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师的领导下参观青岛栈桥、崂山北九水等著名旅游景点,参观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看每个旅游景点的英文讲解词,旅游完后,学生要根据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旅游景点写导游词。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简单的商务报表,邀请函让文秘专业学生出处理,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

四、结合就业导向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仅是就业导向教学的重点,也是职业化应用能力的重要表现。为了适应企业对于应聘者职业资格的要求,高职英语专业要把相应职业资格考证的考取作为教学计划重点,把证书课程考试标准同专业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不仅加强学生英语基本技能训练,而且让学生毕业时取得学历证书,也能考取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就业竞争能力强。

五、结语

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职业化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丰富的创造力,把教学的“教”、学生的“学”及岗位的“用”紧密结合起来,将我国的英语教学推入全新时代。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闻自由 司法独立

引言

新闻自由源自作为民主制度下的言论自由,但是又不同于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更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似乎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天然的排斥外力的干预。任何社会不能拒绝新闻自由,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极权社会;任何社会也不能缺少司法独立,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不存在公正、犯罪横行的悲惨社会。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力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新闻自由与公众知情权

在西方,最初的大众传播手段即印刷术的出现,成为推动民主建立的原始动力之一。当时,作为新知识新思想载体的书籍承担起批判传统社会的功能。虽然各国统治者和官方教会都极力实行言论控制,但西方社会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民族国家并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和影响、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政教分立、教会内部的分裂等因素,以及思想家和学者追求真理的勇气等,都使思想的控制难以奏效。

同样,那些曾为民主理想而奋斗的政治思想家都认识到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民主制度以公民和各种社会集团自由平等地参与为基础,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公平竞争和妥协中形成政治决策。新闻自由是民主价值观在传播领域的表现。民主社会的大众传播不能允许传播手段为政府和少数权势集团所垄断,从而形成对人民大众一边倒的强制性灌输,它要求保障不同意见的自由表达,实现一种不同知识和观念的自由市场。

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留下了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语录被美国新闻界作为标准高悬于各报社的墙上。杰斐逊坚信:“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出来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他认为,“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让他们听到每一种真话和谎言,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1)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有获得参政的权利。但人民只能根据得到的信息作出决定,而这些信息主要是由媒介提供的。如果公民没有得到充分、正确、全面的信息,也就没有“充分知情的民主”(well-informed democracy),因此新闻自由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也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知情权(right to known),国内又译为获知权、知晓权等,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它是在当代西方得到承认的一项新的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知情权连接新闻自由和公众参与权,如果公众不能有效获取新闻信息,甚至不能获取信息,那么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公众在对信息不能有效占有的情况下参与国家和社会活动,必然导致参与范围狭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使参与行为表面化形式化。实现知情权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和行政机关主动将信息公开,另一种是便是新闻记者对信息的挖掘。前一种是政府机关应尽的义务,后一种则关系到新闻采访和出版问题。有关对政府不理的事件,政府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公开,但公众又有权知晓,这时媒体就必须担当这个任务。媒体担当这个任务的理论基础就是新闻自由,通过新闻自由实现公众知情权。

二、司法独立与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规定在各国宪法之内。司法独立是司法的当然要求,裁判者独立于两造超然于待决纠纷是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律理论的发展将正义区分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其中程序正义基本内容中就包含着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作为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其含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法官中立,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的法官,法官与待决纠纷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使纠纷公正审理的因素;法官独立,法官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以及经验裁判,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法官可以基于特定理由排除该因素的影响;3、消极裁判,法官审理案件严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不主动审理案件,审理事实限于所控事实,所深被告限于指控书所载被告,裁判罪名限于指控罪名。一般而言,司法独立主要又指法官或法院独立于其它机构和个人,其它机构和个人不能干预法官审理案件,不能对法官施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外力。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评论报导,应当受到特别限制,新闻采访只能是纸面的记载,不能懈怠录音机、录像机进入法庭。

司法独立被无数次重申作为司法乃至宪法的基本原则不是偶然的。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表明司法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的终局性、不可重复性,因此司法必须保证绝大部分纠纷得到公正处理,使整个社会正义在司法过程中得到绝大部分的实现,否则司法就会被人们抛弃。在实体法公正的前提下,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基础就是审理过程必须公正,无偏私,即程序正义(又称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对社会正义的保障,就是通过对审理案件的裁判者的规范,保证裁判者中立独立的地位来实现,任何有违裁判者独立中立性行为的出现,都是对司法独立的严重违反,法庭必须排除,甚至不惜重新开始审理过程。

三、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新闻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行使,但新闻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由于电视新闻必须吸引大量观众和压缩报导以适应节目时间紧凑的特点,所以几乎不可避免地有过于简单化、琐碎和哗众取宠的毛病。由于追求效果,往往热衷于新闻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务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人们都在工作不是新闻,罢工才是新闻;西方新闻界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另外,新闻到底应当深入到社会何种程度,如何解决新闻自由与其它权力(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方面,新闻自由在何种程度上才是既保障了自由又无害于案件公正审理?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的同时,又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诚如有学者所言:“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如新闻报纸、无线电与电视等之发达,往往对于法官独立性构成威胁。由于大众传播工具对于司法领域之报导,而对司法之影响程度亦日渐上增,因为整个社会舆论,均为大众传播工具所控制,有些法官之审判,就可能受此等组织之传播系统所控制之舆论所左右,而失却独立审判之立场。”可见,对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一番有效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新闻在司法上作用就是新闻监督,以媒体报导间接实现审判公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居住分散,不太可能经常以旁听的方式去了解司法、监督司法,因此使直接审判公开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而公民对于法院审判的案件应当享有知情权,这样就为间接审判公开留下了合理的空间。媒体报导和监督恰恰充当了扩大审判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公民知情权与监督权的角色。另一方面,直接审判公开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许多地区法院由于受审判场所、设施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群众旁听的需要,有时甚至发生影响法庭秩序的情况。通过媒体报导实现间接公开,可以弥补审判场所、设施的不足,成为公民了解司法、监督司法的主要途径。

其次,司法对新闻报导具有天然的排斥倾向。司法的独立性要求法官必须保证自身的超然性,美国法院规定:法庭和法庭的一切设施受法庭控制,法官有责任严格控制法庭和法院处所的环境以确保传媒和公众不干预被告接受公正审判。法官可运用若干程序上的方法来排除报导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一)推迟审判案件直到偏见的危险消除;(二)如果有关的报导尚未充斥整个州,将案件转移到另一县区,或从另一县区引进陪审员以代替转移案件;(三)监督对陪审团成员的预先审核,以确保对被告的清白与否抱有先入为主的候选人不能入选陪审团;(四)隔绝证人或至少警告他们在作证前不要听从传媒对于诉讼的报导;(五)命令重新审理;(六)限制性命令,禁止案件的所有当事人向传媒做出带有倾向性的陈述。保证司法独立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无论媒体发表何种言论,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法庭就必须加以排除。

但是必须指出,虽然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并不表明二者不可调和。美国虽然1972年布朗兹伯格诉哈耶斯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新闻记者享有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的特免权,但是由于是以5:4微略优势票获胜,且投决定性一票的鲍威尔大法官赞同另外四位法官的看法,认为在其它情形下应当给予新闻记者至少是有限的拒绝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自此,给予记者作证特免权以保护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就成为美国法律界和新闻界热切探讨的问题。目前美国一共有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保护记者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一些州通过法院判例也确立了限制性的新闻记者作证特免权,显然如果没有司法独立,法院一定不能确立保护新闻自由的判例比国内影响立法机构立法。(2)司法独立由此对新闻自由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作为保证审判公开的一项举措,使法官在公开中裁判案件,有力的防止其它机关和个人的不当干预,有力保障了法官独立判案,毫无疑问促进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对维护司法独立有着极大的保障作用。

处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笔者认为,新闻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引申出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同时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必须得到体现,在一般情形下,应当坚持新闻自由的优先地位,新闻记者应当享有包括采访、出版司法事件的权利,新闻记者对秘密信息来源应当享有拒绝披露的权利,只有在记者掌握的材料是对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时才能被法院强制披露,但是如果新闻自由所保护的利益面对的是司法独立所保护的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必须让位于司法独立。总之,披露应当是非常情形才得以允许。

参考文献

篇3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医医疗行业用人缺口逐年缩小,但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医专业学生上岗就业要求增高,因此,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而此举对于就业难的中医专业学生也是除就业之外的新兴机遇。

1 中医专业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1.1 学生对创业认识较浅

据调查,中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选择到继续深造或者到医疗岗位就业。就中医专业的特点,谈到创业,学生结合本专业首先想到的是开中医诊所、社区医疗服务,进行医疗美容或者推拿按摩,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职业医师执照、有启动资金、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其他创业形式,对于中医专业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转行,同时在创业中还需面对未知的失败风险,对大多数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只是无法进入医疗机构后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中医院校受办学理念、中医教育传统性、专业特殊性的影响,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期,也未开设相应创业教育课程。因此,中医院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以致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薄弱,意识淡薄,仍停留在浅层面。

1.2 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虽有创业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缺乏参加创业培训、比赛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弱,除了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外,创业实践主动性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创业理论应用体系来指导医学生参加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创业基金和创业基地等保障支持措施,医学生的创业活动很多局限于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编写创业计划书等纸上谈兵的方式,缺少有资金注人、注册企业的亲身体验式创业实践,不利于对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医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干脆彻底放弃创业的想法,从长远而言,将会影响或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

2 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方式

2.1 转变传统观念,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

就业理念决定就业取向,中医专业学生需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不能仅仅为就业而就业,而应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所以,中医专业学生应该激发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范围,要敢于破除中医就业的局限性,要多多学习创业知识,扩宽自己的就业面。改变以往就业只选医疗机构和创业就开诊所的狭隘观念,拓宽就业及创业思路,积极参加医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医学生创业意识。

2.2 调整教学内容,完善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

目前创业教育在各大中医学院校中少有开展,这局限了中医学与中医专业学生的事业发展,创业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即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技能教育。中医院校可以循序渐进,分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可在大一、大二时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可在大三时开展创业的素质教育,最后在大四、大五时开展医创业技能教育。构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开设中医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创业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必须依托课程来进行。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在中医学生中开展普及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中医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优化课程建设。其次,建立中医学生创业教育专兼职队伍。要在中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又有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做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给专职教师提供机会走出校园,参与各类专题培训、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学习,以提高授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2.3 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中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方式。中医院校应重视并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组织学生到乡镇以上医院、农村卫生所、制药厂等进行实践锻炼,加深对群众健康状况、各种病情及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医德修养,使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修正自己的创业和职业发展目标。

2.4 整合资源优势,搭建中医专业学生创业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中医院校除了在教学层面上渗透对学生创新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开展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医学生创业技能的应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其创业能力。在校内可通过以下途径为医学生搭建创业技能应用平台:①通过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要注重活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性。②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活动,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校内的创业教育基地。③建议开设创业园区,既营造中医院校的创业氛围,又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现实可能,增加实践的机会。在校外,要注重开拓中医学生创业的幅度与深度,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①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合作,引进成功人士为学生授课,并指导中医学生开展创业活动。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以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操作能力。

篇4

张静高亚玲赵璇黄文杰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探讨。根据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岗位的特点,并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在对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充分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表演理解教学内容。该法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医药营销专业;中医药学概论;情境模拟教学法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应用的一门基础兼应用性的课程,是对中医基础、中药学和方剂与中成药进行整合的一门课程。选用教材为《中医药基础》[1]或《中医药学概论》[2]。该课程学时不多,但需掌握的知识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只是对中医基础、中药学和方剂与中成药三门学科按部就班的讲授。笔者根据“以能力为本位[3],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大胆进行了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且充分应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即让学生要在课堂上分角色地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表演理解教学内容。该法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做一简要介绍。

1、情境模拟教学法简介及基本思路

情境模拟教学法,即让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实际业务,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形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4]。《中医药学概论》是一门基础兼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对药房销售岗位中所面临的常见疾病和常用药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断。所以单纯讲理论,又因学时有限,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这门课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就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来进行。

2、情境模拟教学过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上,在进行必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临床常见的七大病种为主线:感冒、咳嗽、胃痛、便秘、风湿痹病、痛经、小儿腹泻。即构成七大项目,分别为感冒的辨证与问病荐药、咳嗽的辨证与问病荐药、胃痛的的辨证与问病荐药、便秘的的辨证与问病荐药、风湿痹病的的辨证与问病荐药、痛经的的辨证与问病荐药、小儿腹泻的辨证与问病荐药。每一个教学项目即为一个教学情境。

现以“情境之感冒的辨证与问病荐药”为例,介绍其教学过程。

2.1创设情境

根据药房销售岗位的特点,假设学生是一名药房中成药柜台销售员,为前来欲购中成药的顾客推荐合适的中成药。

2.2提出任务

对疾病的分析理论体系,中医和西医是截然不同的。将如何针对顾客自诉的症状,从中医角度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作出较为正确的证型判断,为其推荐并介绍合适的中成药,及嘱其注意事项等等。

2.3基础理论的学习

原则上应该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但因为学生没有中医的基础,而且中医知识抽象难懂,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太切合实际,本部分主要由教师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结合生活实例,以求通俗易懂。

2.4课堂演练

教师先提前做好几个中医病例签,学生分组(根据班容量确定小组数),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为患者(顾客),其他学生皆为销售员。让其抽取一个病例签,但不得告知该组其他学生,令其自己理解和记忆病例内容。之后各组轮流进行表演,在一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要为其进行评价和打分。在每组表演的过程中,扮演患者的学生要用通俗的百姓语言表达症状,其他扮演销售员的学生可共同为其问病,出谋划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荐合适的中成药。这种表演方式既可考验顾客扮演者是否能将病例的内容充分理解并正确的表达,也可考验销售员扮演者是否能合理的问病,是否能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等能力。

2.5教师评价和总结

在每组表演完后,教师要取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答疑,并总结该病例相关的知识和问病技能。

3、教学体会

3.1实用性强,与药房销售岗位息息相关

营销专业主要就业方向——药房销售岗位,其所需技能主要是问病荐药。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问病荐药的过程,可以说实用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

3.2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在每一个情境模拟过程的完成,学生将会有一种“噢,我又学会看一种病了”的情绪,一种学有所成的成功感将会由然产生,而对下一种病又如何问病和荐药的好奇心也会同时而起。况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抽象、难懂、枯燥的中医知识来说,尤其对毫无中医基础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更像天书一部。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想象自己以后的工作状态也许就是这样的情形,如果现在都做不好的话,以后的工作岗位将更加难以胜任。所以学生就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去备战。所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将大幅度地提高。

3.2丰富了考核方式,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表现(占平时成绩20%)、任务完成情况(占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40%)构成。其中任务完成情况即对每一次的情境模拟情况的考核,通过学生互评和老师总评进行考量,主要从任务完成的结果是否准确,分析的是否合理,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对知识是否能够综合灵活运用以及反应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改变了以往了一纸定输赢的考核方式。

4、结语

情境模拟教学法不仅与专业岗位息息相关,更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从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使学生更加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满恩.中医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侯志英,张金莲.中医药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 中医院校; 信息专业; 实践创新; 教学; 中医药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81-02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Yang T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students in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the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se students are given. Includ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eam should be improved to establish the TCM talent cultivation support system;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teaching should be changed, and the course training of case-teaching or project-driven should be launched;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self-learning should be built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is way, the special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of cross-disciplinary can be formed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CM informationization.

Key words: TCM college; inform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CM informatics

0 引言

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技术支撑,是体现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动力和活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扩大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有利于培育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中医药信息专业人才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如何提高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信息交叉学科人才,关系到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1 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对中医药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信息专业或专业方向。目前,全国独立建制的24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中,有9所院校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所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0所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中医药学科背景的信息技术人才。

中医院校开办信息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对明确的。即,在知识结构上,强调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具有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和融合;在能力结构上,突出中医药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实施、应用与维护以及中医药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在就业方向上,主要面向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软件行业,对其他行业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就业方向较灵活,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然而,在多年的培养实践中,信息专业的学生培养还存在一定不足。

⑴ 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材大多使用工科院校的经典教材,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严蔚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主编)等,虽然上述教材的知识结构完善、内容丰富,但缺乏中医药特色。在师资方面,中医院校的信息专业教师大多是工科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背景,但缺乏中医药知识,无法做到学科交叉和融合。

⑵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独立的认知和思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释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⑶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中医院校的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环境还在形成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激发,造成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性院校及工科院校相比存在差距。

2 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2.1 注重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中医药信息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种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三种基本要素[1],其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在教材建设方面,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应当立足中医院校特色,结合信息学科特点,建立适用于中医院校信息专业教学的教材。例如,在《计算机导论》中可以穿插中医药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添加不同医院的网络架构及网络安全介绍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到“引培结合”,一方面引进具有中医药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交叉学科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并将中医药知识学习纳入考核评价指标,通过行政干预、思想引导,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交叉学科素养。优质的教材、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培养中医院校优秀学生培养的重要保障。

2.2 改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开展以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课程实训

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的原则,积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案例教学法是新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具体情境、事件的描述、解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事件进行讨论[3]。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例如,我们讲解交互式网站设计时,学生可能接触过静态网页设计,但对动态网页没有认识,此时,我们可以用一个经典系统作为案例,如在线电子商城,实现信息查询、浏览、购买、支付等。此外,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如:购物信息的来源/查询的逻辑/购物车的实现等。以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分析讨论。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的教学方法[4]。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经典案例或科研课题等设计成难度适中的若干项目,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题,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项目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研讨、调查研究、技术交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3 鼓励学生创意与创新,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创平台

创新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向之一,以创新性项目模式开展的大学生自主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5-7]。在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培养中,要鼓励学生的创意与创新。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以项目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从中学习科研思路及方法。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从计算机角度思考解决中医药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努力创造相应的软硬件实训环境,进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氛围。

3 结束语

中医药院校的信息专业是我国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输出源头,承担着培养中医药信息交叉学科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优秀中医药信息人才显得尤为关键。当前,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尚存在师资和教材建设滞后、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大学生实践创新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独特的中医药信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增加中医药信息人才供给,最终为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和现代化事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马亮,王海舜,李文胜.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

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4):481-483

[2] 张颖,孙艳秋,刘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医院校计算机教

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72-74

[3] 祝国明.综合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育中的探索应用[J].科技

信息(科学教研),2008.24:467

[4] 崔丽艳.论项目驱动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3):68-69

[5] 林晓冰,郭文海,汪玉梅.关于提高中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质量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3):202-203

[6] 邝枣园,谭宇蕙,修宗昌等.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培养[J].教书育人,2012.27:34-35

篇6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能力,以及危、急、重症的初步判断和处理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难不难

近几年根据市场调查来看,很多临床医学中医药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择业定位,往往都锁定在大城市或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普遍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所以,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造成一种就业难的现象。但其实,如果把条件放低,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要求已经很低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相信这就要从自身来找原因了。大家都知道,临床医学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时对于人才的自身实际水平要求也很高,所以,这也导致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高,学制长,而且一般临床医学的学生都得考研或是出国深造。所以,如果找工作困难,那可能是自身水平还有待提升。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确定性会比较强,这几年的就业形式也一直比较强,就业前景很好。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篇7

【关键词】公共英语 以职业为导向 专业教育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各医院和用人单位都对医学类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改革却相对落后于专业教育的改革。由于公共英语一直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且受A级考试和学时的影响,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培养被忽视,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受应试教育影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实践和学生职业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公共英语课程不是根据岗位需求设计的,没能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从教师方面来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语言专业出身,对开设的临床、护理、中医中药及针灸推拿等专业知之甚少,缺乏专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目前无法胜任与专业教育衔接的英语教育。从教材上看,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14年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的《新编大学英语》book1和book2。book1共有8个单元,book2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Grammar,Translation,Writing和Enjoy Yourself留个部分构成,分别涉及问候、学习、爱好、运动、气候、旅游、就餐、就医、娱乐、购物、储蓄、约会、求助、求职等各方面内容。几乎没有与学生专业息息相关的医学英语内容。因为上述的课程设置、教师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出现了与专业教育相脱节,落后于专业教育,不适应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二、构建与专业教育衔接的大学英语课程系统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从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落实者,因此,只有建设好教师队伍,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公共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师都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缺乏医学类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到各系部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到有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的学校进修。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优势结合起来。近年来,由于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专业课教师团队中不乏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把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公共英语英语教师学习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学习英语教学法,并共同设计教学方案、课堂组织和教材的建设等,可以扬长避短保证教学效果。教材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把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开发针对专业教育设计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本科医学院校大多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但是高职高专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还寥寥无几,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开发与学校情况相结合的特色英语教材,可以把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组织起来共同编写教材。专业教师了解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英语教师了解学生具体学情,共同编写课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并能满足专业教育需求的英语教材。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衔接少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英语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因此,需把传统的讲授法逐渐改为任务型教学、交际型学习和职场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水平。

三、小结

把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的衔接在一起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编写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特色英语教材,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克服专业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困难,把公共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2).

[2]李红.论公职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的衔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4).

*本文系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科技项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衔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蔚,女,(1984.9)云南保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法、翻译。

篇8

关键词:睡眠障碍大学生 影响因素 失眠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238-01

失眠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iell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而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的效率。本文通过对52名睡眠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男生和女生睡眠障碍者的各自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对预防大学生失眠有一定参考价值。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驻济高校的2007、2008、2009、2010级的本科生,采用调查表的形式,由学生自愿填写。

1.2 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表调查方法(调查表的构建、发放、填写、数据录入、数据的统计、分析),随机抽样法、文献检索法(清华同方数据库文献检索、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信息调研法、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表格)。

1.3 调查表的制定

参考报道的赵圣文的调查表[3],表中调查内容包括对专业、性别、年级、学习压力、是否考研、就业压力、健康满意度、与寝室同学关系、睡眠是否受干扰、睡前锻炼、近期心情、家庭重大事件12个影响因素,每个测试问题均依据测试因素的强度设定四个等级,分别表示该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以便于测量该因素与睡眠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等级相关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270名大学生,52名患有睡眠问题。下面是对52名睡眠障碍的患者的具体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男女各26人,各占50%;年龄调查显示,17~20岁的占17.3%,21~24岁的占82.7%;年级调查显示,07级的占40.4%,08级的占28.8%,09级的占23.1%,10级的占7.7%。

2.2 影响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睡眠障碍的大学生的主要睡眠影响因素为课程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心情较差、缺乏体育锻炼,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1.1%、51.9%、59.6%、59.6%。

2.3 影响男性大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睡眠障碍的男性大学生的主要睡眠影响因素为课程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生活节奏不规律、休息时经常受到干扰,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1.1%、50.0%、50.0%、30.8%。

2.4 影响女性大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睡眠障碍的女性大学生的主要睡眠影响因素为课程压力大、考研压力、就业压力大、休息时经常受到干扰,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7%、69.2%、53.8%、30.8%。

2.5 有睡眠障碍的男女性大学生睡眠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睡眠障碍的男女大学生的睡眠因素比较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都受到课程压力、就业压力、休息时受到干扰的影响。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相比会容易学习和生活无规律,而女性大学生考研的比例比男性大学生高。

3 结论

影响睡眠障碍的大学生的主要因素是课程压力、就业压力、心情状态、体育锻炼。这主要是因为大学与高中的管理体制不同,升入大学再也不是高中时候老师天天监督着学习,大学的课程很大程度是靠自己的自觉性,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如果学习不及时,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心理上,觉得就业压力大,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把自己逼的很紧,造成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宣传身心健康知识,排除心理顾虑;增设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例如按时熄灯、断电,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此外,大学生应多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自己的身心共同发展;学会释放情绪,让自己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情。

参考文献

[1] Liu Shi yi.What is Insomnia[J].ASRS Newsletter,1998(3):6-7.

[2] Michael Chase,Thoma Roth.InsotImia.Los Angeles:Brain lnformar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tIia,1999:12-34.

篇9

关键词:新时期;中西医结合;教学

0.引言

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教学的发展是处于一种同步互动的状态[1]。在社会市场需求不断饱满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实施就需要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只有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才可以使教学的目的更好的应用到实际之中。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门传统医学,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中西医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中西医结合教学中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着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发展和实施。

1.中西医集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清晰

从目前中西医结合这一学科来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隶属于中西医学和中药学名下的,从很多的医学院校中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这一学科在医学院校中还尚不能独立设置一个系别,目前还是属于中医学系的一个专业或者说只是一个专业方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教学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更好的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专业性人才在教学目标上还不是十分清晰。教学目标的不清晰,在某种程度上就阻碍的了教学的实施。

1.2教学体系不明确

目前,中西医结合教学体系中的很多个环节依旧是中西学或者西医学的翻版,中西医结合还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2]。而在其学制设置方面是否涵盖从中专教育到博士生教育阶段还尚不明确。同样在课程设置上,中西医结合课程的主体依旧是中西医主干课程,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课程却非常少。而在教材方面,对于体现学科特点的教材非常难以寻找,在教学过程中中医教材和西医教材的常规组合依旧非常难以寻找。在这种情况下就加重了西医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中的知识比重,而无法将中西医结合的特点有效的发挥出来。

1.3教学结果结而不合

受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中西医结合教学中教师力量的不足,中西医结合教学中其所体现的教学结果是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从五年制的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为例,其在这五年的学习期中不仅要学习中医,还要学习西医,对于一些中西医间的桥梁课程还需要掌握。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就导致了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西医上没有西医专业的学生学的好,也没有中医学生学习的好的情况,那么在就业的问题上也就同样面临着这样尴尬的问题。那么,在课程中学习的混淆性和中西医结合实践场地的不足,也就促使学生在就业的问题上存在着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2.新时期下提高中西医结合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发挥中西医结合教师的主体作用

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实施是依靠教师来实现的,对于中西医结合教师来说,其自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保证中西医集合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医学教育界中来看,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知识充实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素质教师是不多的,可以说是稀缺的。在这个问题上,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国家卫生部门和教育部曾实施过“西学中班”和“中学西班”的教学模式,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精英人才,并作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3]。那么,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这种方法依旧是非常受用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并适当的引进一些专业性的高学历人才,在政策上的扶持对培养高素质、高专业性的中西医结合教师是非常有效的。

2.2从中西医结合学制上来把握教学质量

从上述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所实施的是五年制的教学计划,在这期间不仅要学习中医还要学习西医,同时还有一定的实习期和见习期,其学业负担是非常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条件比较成熟和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医学院校,就可以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上开办本硕连读班,以此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与一体的适用性人才。

2.3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经验

中西医结合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类的每一个专业的实践性都是非常强的,这也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业之中必须要具有实习经历和见习经历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西医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的增加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时间,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临床实习的基地,以此来促进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更好的结合。同时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的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在实施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将临床实践教学经验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之中,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实施一定要对其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析,从教学的长远目标出发,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从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同时还需要中医学界的协助,只有两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它的教育性和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吕世广,余秋芳.中西医结合学习的困惑和教学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05):73.

篇10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专业思想不稳;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82-02

一、背景

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照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尊重学生的志趣把选择专业的权利交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专业由于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全、对个人发展定位不清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情况,尤其在专业型大学的非本校传统专业中该问题比较突出。表1为某中医药大学2012―2014年计算机类学生转专业的情况统计,表中结果显示,随着学生规模逐年增大,学生要求转专业(转出)的人数也随之增多,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申请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了48.65%。

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尝试为解决专业型大学非传统专业的专业思想建设提出可以借鉴的办法。

二、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成因

为了分析中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原因,对有转专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对学生转专业原因进行广泛摸底,统计出了家庭背景、专业兴趣、就业前景、原专业学习难度、中医药专业性学校背景、身边环境等6个方面为转专业的主要原因;第二步将上述6个原因作为备选项,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家庭影响占到受调查人数比例的26%。通过砼该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到,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了解甚少,没有理性地思考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一般听从家长的建议。然而受学校专业人数受限的原因的影响,学生不一定能被理想的专业录取,而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该情况在专业型大学中尤为突出。以某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近3年录取情况为例,2012―2014年第一志愿报考计算机类专业的报考率情况分别为42.86%、12.00%、38.60%。

2.就业因素占到了转专业原因的22%。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提出转专业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要求转到医药类专业。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及家长对本专业的前景认识不够,认为学医好就业,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好求职,难求到好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着恐惧感。

3.剩下的4种原因中,因专业难学导致转专业的情况占了20%的比例,对专业缺少兴趣的情况占18%,认为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型大学应学习本校优势专业的占到12%,还有部分学生是随宿舍同学或关系好的同学转专业自己也提出转专业,最后两种情况相对较少,其中受其他同学影响仅在2%。

问卷调查结果与预期相差很大,如原以为由于报考中医药院校应学医药类专业而提出转专业的原因应占绝大部分,但实际结果仅排在了6个原因的第5位,占12%。针对学生认为专业难学而提出转专业的情况,在对其他专业申请转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其是一个普遍原因,而且在各专业申请转专业的原因中所占比例相近。

三、应对方法

通过对转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其一,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不够,感到迷茫,其深层的原因是对本专业理解深度不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对专业学习没有自信,对就业没有信心,盲目受他人影响,没有学习的定力;其二,缺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以致出现了认为专业难学、畏难情绪严重的情况。学生有转专业的诉求是各个专业都会存在的普遍现象,然而各专业不仅具有专业本身的个性而且还具有所在学校的特性。因此,解决专业思想稳定的问题需将产生原因与本校专业特色相结合,以提出合理的应对办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为解决专业思想稳定问题,具体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多种途径强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力度。对专业核心课程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授,对每门核心课程组建课程建设小组,从年龄、学历、职称、科研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促进教学,积极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由学院博士牵头组建了“第二课堂学习小组”,该小组将课堂知识与计算机当前的前沿知识相结合,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感和自信,提高对学习该专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推进校企合作,拓展实训实习就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训之后,依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直接从事实践性活动,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本专业先后与东软集团、ORACLE、东华软件以及诸多医药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4.加强学生兼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选配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专业课老师担任班级兼职班主任,从新生入校起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即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学生设定正确的专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学业上进行帮扶,参与科技创新组织指导以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5.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在新生入学时,邀请专业合作建设的企业负责人或本行业领域有影响的专家以及本专业毕业的优秀校友来校给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同时还结合诸如老生传帮带、名师导航、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以增进学生对计算机类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缩短心理跨度,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坚定专业思想,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6.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让家长了解专业发展、就业情况,在专业思想稳定工作上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学生过于自主盲目地转专业。

四、实践效果

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夯专业提兴趣”的专业思想建设方法。一年多以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学生的专业自信明显增强。如通过开展全校性的义务维修活动,来增加专业自信;(2)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尤其是“第二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3)学习氛围明显好转。由于专业自信、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相互探讨学习方法上;(4)通过对学生的初步调查了解到,意向转专业的学生有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出现了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求转入本专业的情况。

五、结语

目前,大学生转专业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专业性院校中出现大面积的专业思想不稳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有些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那么,相应的引导与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思想建设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发展和完善,健全大学生转专业的应对策略,使之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效减少盲目转专业的现象出现,从而为推动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基础。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将继续对转出专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专业适应情况,建立反馈机制和跟踪档案,调整相应的转专业教育配套改革措施,为实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傅永春.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发展研究――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文本分析[J].教育科学,2012,28(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