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意义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就是指购买有价证券的一系列活动,在此活动中主要是分散风险,确保最大利润的获取和资产的流动。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证券有两种,即股票和债券,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法里面有规定,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是不能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的,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仅限于债券的投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项目的实施,并要求实施者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赢得风险的最大收益。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在进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时要进行相关风险识别,要对业务项目风险进行有效分析,要采用多种措施对可能影响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和分析,对相关业务系统要进行归类,并及时把所产生的特性记录下来,确保对投资风险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准确的分析和识别,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是及时收集有关风险数据和资料,如目前银行内部的操作系统信息,以及所要投资的债券的信用等级,或者其使用的利率,包括债券的发行人的信用度,或要偿还的期限和相关的国家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在进行收集时都要做到真实可靠,而且要具有可操作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上降低风险或避免风险。
二是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度量,一般来说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建模后,就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风险发生的时间、概率及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投资债券的风险,而对于随市场和经济不断变化的风险是很难做到量化的,要从多方进行考虑,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估和分析。
三是对投资业务管理风险进行及时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风险度量后,就应根据风险度量的准确结果再对投资业务项目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各时间段或者每阶段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级别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一一做出正确可靠的评价,从而为正确应对风险提供可行的依据。
三、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很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是其中一种,首先要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改进,要建立高效、专业的内部操作流程,要分清责、权、利决定风险的因素,要进行高效的业务运转和监控。还有就是要对会计制度和风险拨备制度做出调整,适当扩大风险拨备范围,除了对外进行贷款资产风险,还应把债券投资等风险一并统一起来,进行拨备的标准和比例也要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二)实行现代化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手段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应积极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来建立统一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能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再说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当开发,而且应用广泛,对于银行这一块,也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完好的数据库信息系统,这样对于有效的跟踪、评估和防范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是有很大好处的。并且建立了现代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就能快速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动和流向,以便更快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小资产的损失,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三)加强投资业务项目的组织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也要加强投资业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如设置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给出恰当的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就要根据所投资业务的项目,制订详细的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步骤和计划书,要对风险的责权归属有一定的考虑,并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无论从信息收集,还是对信息的处理或反馈上都要做到高速高效。特别是要对银行投资业务管理中所有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做到有效地应对各种投资业务风险,以适应银行投资业务管理的需求。
(四)在投资业务中进行有效风险回避和转嫁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回避和转嫁能确保项目的目标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投资业务项目的计划,或者根据以有的风险,找到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排除,尽可能让投资业务项目化险为夷。易或把产生的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转嫁到第三方上,使自身所产生的风险概率降低,或者没有带来风险。
(五)加强对市场监控的管理力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就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管理力度,确保我国融资市场正常、高效地运行。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更方便对经营状况和准确证券公司的资信,就要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金融信用评估机构,在一定的时期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原始资产做出适当的评估,并出具科学的评估报告,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证券公司就要进行及时的批判和惩罚,以此来降低融资的信用风险,减少资金的流失。
总之,在目前飞速发展的商业时代,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再就是要大力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在融资市场永驻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陆晴晴.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2:19-21.
[2]董立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和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37-39.
[3]黄朝勇.银行向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控制[J].新金融,2004,5(11).
[4]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2,6(3).
篇2
1 引 言
1.1 投贷联动的含义
投贷联动,主要是指由商业银行独自或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我国多指创业创新型企业,简称“双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形成银行信贷、股权投资之间的联动,以投资收益弥补信贷损失的风险,实现目标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1.2 研究背景
基于我国当前国家鼓励“双创”的战略背景,投贷联动业务作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总体来看,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性地融合了债务融资、股权投资,有望成为商业银行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成为商业银行推动自身业务模式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依托。
2 业务模式分析
理论上,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商业银行与其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合作,实现集团内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内部投贷联动”;第二,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如PE/VC)合作,实现集团外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外部投贷联动”;第三,商业银行以与其他机构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简称“基金模式”。
2.1 内部投贷联动
内部投贷联动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资,实现银行集团内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的投资模式。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能进行股权类投资,目前,在我国境内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的银行只有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一家,它通过旗下子公司国开金融实现投贷联动。另外,《指导意见》2016年4月21日,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公布的十家试点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也仅开放了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十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试点业务,对科创企业进行投贷联动。为了规避监管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类直接投资机构绝大多数都设在境外,如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招银国际、建银国际,通过“曲线”方式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内部投贷联动两种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银行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
2.2 外部投贷联动
2.2.1 投贷联盟模式
投贷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对于外部投资机构已投资进入的企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信贷管理理念及行业投向、取向等因素向目标企业发放贷款,或跟踪介入配套融资支持,实现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的投贷联盟,达到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相结合的目的。
2.2.2 期权模式
期权模式是由投贷联盟发展而来的,主要指商业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如PE/V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商业银行与目标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约定可以在未来的特定时期把贷款转换为对应比例的股权期权。贷款到期时,商业银行可以债转股或收回贷款,业务模式类似一种可转债。目标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股权转让或者被并购等资本市场交易方式实现股权增值或溢价时,由外部投资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抛售所持的该部分股权,从而实现“超额收益”,银行与投资机构按约定的比例分享其成。
2.3 基金模式
基金模式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与商业银行(多数通过通道发起信托计划参与基金)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基金通过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以及股权回购的增信措施,实现银行的风险控制。基金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商业银行对其发放贷款,基金的股权投资可对银行的贷款形成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投贷联动。这种银行与政府合作发起设立的基金属于一种产业基金,产业基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因其带有政府色彩,相比一般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相对较低;二是因其产业政策导向,设立的审批要求一般较高。
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商业银行对接资本市场开展投贷联动等业务的时间并不长,虽有一定的尝试,但业务规模依旧比较小,缺乏完善的整体机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接资本市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业务合作机制问题、信贷评价体系及信贷定价方法适用性问题、风险控制措施问题。
3.1 业务合作机制问题
在上一章讨论的三种业务模式中,无论是内部投贷联动还是外部投贷联动,商业银行均需要与外部投资机构PE/VC合作,共同做好尽职调查、产品设计等工作。而这两个投资者的考核机制、风险偏好等存在较大差异,双方目标很难完全一致,投贷联动的业务合作机制就会导致较高的沟通成本与协调成本。
3.2 信贷评价体系及信贷定价方法问题
目标企业多数为“双创”企业,具有轻资产、高增长、高风险的特点。“双创”企业的这种“两轻一高”的特点使其按照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评价体系,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导致“双创”企业面临融资难的窘境。商业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分析,而投贷联动这种投资更多看重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银行现行信贷评价体系存在对投贷联动业务不适用的问题。
除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投贷联动业务,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定价方法也成为投贷联动业务发展受限的瓶颈。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定价方法,主要依据资金成本与风险溢价,而投贷联动业务中,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时,不仅要考虑风险溢价,还要考虑企业未来IPO等方式实现股权溢价给投资者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因此,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签署协议时,可以适度让利,与外部投资机构约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目标企业的财务融资成本,促进目标企业在相对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情况下发展业务,这将有利于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增值,也为银行与投资机构的超额收益提供了保障。
3.3 风险控制措施问题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担保物质押、外部增信等措施来控制,而投贷联动业务中的目标企业往往缺乏抵押、质押的资产。投贷联动业务中,不但存在一般信贷业务中的普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而且会产生由于股权投资所带来的特殊风险,如股权质押风险、股权变更风险以及对赌协议等风险,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4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投资建议
4.1 建立专业的投贷联动业务团队
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既需要熟悉传统信贷业务的管理人员,又需要在并购、IPO、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操作方面具备丰富投行经验的专家,还需要能够深刻理解目标企业发展特点、较为精准地预判目标企业发展前景的专家。因此,商业银行为了能够专业、顺利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不仅需要培养一批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借助外部投资机构或者其他方面“外脑”资源,增加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
4.2 加强风险防控,抑制风险传导
目前,相关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对目标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且投资于单一企业的额度不能超过子公司自有资金的10%。此规定的目的是建立起银行子公司股权投资风险与母公司信贷风险之间的隔离,避免将业务风险向集团传导。
4.3 选择优质标的作为目标企业
投贷联动的主要特色就是以股权投资带来的超额收益弥补信贷损失风险,而超额收益与选择目标企业紧密相关,优质项目的筛选是保障收益的重要环节。为了筛选出优质的目标企业,银行投资子公司需独自或与外部投资机构一起做好项目尽调的工作,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地评估其发展前景与预期收益。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创新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现状
(一)金融投资业务不断增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
2002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脱离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经营模式,开始涉足在政策允许范围以内的金融投资业务,如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业务、项目融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资信评级业务等。时至今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进入投资业务方面取得的成绩正在逐步显现,目前,我国几个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的金融投资业务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种类都较多,但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为剧烈,金融投资业务的收费空间遭到挤压,对整个金融投资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业务收入水平收缩且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会因为统计口径的差异和财务报表描述的差异而表现出较高的隐蔽性,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本研究仅以各商业银行的财务年报中的数据为准。2014~2015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收入及在总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营业收入规模上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规模有所差距,但对于投资业务的重视程度也较高,从发展趋势来看,所有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收入都有所增长,其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但总体而言,投资业务的总体收入水平依旧较低。
(三)经营模式逐步多样化但普遍不够完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经营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站在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我们可以将其金融投资业务经营模式分为以下两类:1.外部经营模式。外部经营模式,即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控股的方式来开展金融投资业务,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银行集团模式,指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投资设立小型投资银行或创立投资银行子公司的方式来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模式,目前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就是主要采用银行集团模式,如中国银行的全子公司就联合其他企业共同设立的中银国际证券,以及由中国建设银行控股并联合摩根坦利国际公司、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公司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二是银行持股公司模式,商业银行通过持有金融投资公司的股份来开展金融投资业务,这一方式主要被我国商业银行应用在信托业务当中,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为发展金融投资业务而控股的信托公司如表3所示:2.内部综合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采用的金融投资业务内部综合经营模式也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以工商银行在地方成立的投资银行部为代表的实体职能部门模式,即在进入投资业务需求较大的区域设立投资银行的方式来开展金融投资业务,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高效率的利用已有客户资源,劣势在于制约了从业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二是在总行设立投资银行事业部,并在主要区域设立办事处的方式,这种模式以民生银行为代表,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与市场的融合程度更高,其劣势在于银行内部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发展。无论哪一个商业银行所采取的哪一种经营模式,其经营业务都在我国相关政策法律范围以内,但除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之外,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收入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遍布各个领域的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经营模式普遍不够完善,这与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不无关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经营制度与监管政策的约束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以及《商业银行法》的修2016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43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6(CumulativetyNO.643)订虽然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大幅度扩大,但相关法律、政策及监管制度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依然以投资顾问、咨询等业务为主,业务创新进展十分缓慢。同时,由于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分业经营的状态,部分商业银行至今依然没有发展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投资业务经营模式,既是是在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这些金融投资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商业银行当中,依然难以将自身综合服务优势充分应用于金额投资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当中。此外,对于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监管而言,相关部门的权限划分依然比较模糊,易出现监管漏洞或重复监管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加之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对于金融投资业务创新的保护力度不够,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二)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除了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以外,还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应用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并且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清算系统与客户服务系统的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的地域制约。同时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效率也不高。
(三)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大部分已经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当中,依然存在各业务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缺乏联动协调机制,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主要依赖总公司分派业务任务,金融投资业务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以业务收入为主,忽视了地区经济的差异和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差异,这一状况直接限制了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业务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得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银行岗位虽然至今依然是热门职业之一,但较之前几年,其热度已消退了许多。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业竞争激烈,商业银行出于成本考虑,适当缩减了员工规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激励机制不够合理,这一点在进入投资业务相关岗位上体现得十分突出,向往该职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士较多,但银行内部金融投资业务却面临人才短缺的状况。在激励机制方面,金融投资业务岗位所承担的业务风险所对应的惩罚措施与业务绩效所对应的薪酬不够均衡,在人才素质方面,从业者知识结构单一与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难以协调。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策略
(一)不断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制度与监管政策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已成定局,我国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在已有《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经营制度及监管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和优化,为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境内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及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提供法律支持。
(二)创新金融投资业务服务及产品
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这两个方面。在服务的创新当中,应当在已有财务顾问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企业融资增信、资产证券化、信托融资、选择权贷款等业务的发展,通过发展多种金融投资业务,积累金融投资业务服务经验,为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打下基础。在业务产品创新中,针对当前我国个人资产不断增长的现实,应当进一步提高高端客户的财务管理业务产品的质量,帮助其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同时,不同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入研究自身在行业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并尽可能的通过创新金融投资业务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以此来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来推动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是当前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创新的必要途径之一。
(三)依托新技术增强创新能力
对新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互联网金融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不断的开发和研究新技术,不断的深化新技术在金融投资业务中的应用,以此来促进金融投资业务与新技术的融合,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投资业务中的网络服务增值。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市场对金融投资业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商业银行如能抓住这一机遇,依托新技术,不断增强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能力,必然能够改变当前商业银行发展乏力的局面。
(四)优化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运作组织结构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金融投资业务资源比较分散,现有内部组织结构则难以将这一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因而不能够有效的推动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运作模式,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动能力,高度整合金融投资业务资源,通过集约化经营与专业化管理来促进金融投资业务的高效化运行。
(五)完善金融投资业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无论那一项业务的创新都力不开人才的支持,商业银行想要在进入投资业务上进行创新,必须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首先,应当从长远出发,建立阶梯式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对有基础的员工进行跨业务培训,对于新员工应当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次,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对后进员工提供合理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增强金融投资业务的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再次,应当建立与职务风险相匹配的薪酬制度,增强业务岗位的吸引力,最大化的发挥员工的创新潜能。
四、结论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已大规模放缓,传统业务收入已大幅度缩水,商业银行应当大力发展金融投资业务来改变这一局面。只有不断的对金融投资业务进行创新,并加强对业务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必然会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聂旖晴.探讨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6(02).
[2]梁承天.浅析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J].中国投资,2013(S1).
[3]陈友平.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6(01).
[4]严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投资业务研究[J].中国商论,2016(23).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16-02
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企业希望能够直接进行融资,更需要有创新业务,不包括银行传统金融产品,这样可以有最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空间,促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只有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在这个新兴领域中抢占先机,将投行业务发展成为商业银行一个崭新的业务领域和重要的利润源泉,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生机。
1 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正当其时
当今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问题,投行业务成本低、收益高,可以帮助银行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打通资本市场,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
1.1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投行业务调查
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有几十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业无疑似新生儿。直到2002年,工行才在四大行中率先设立了投资银行部,2005年建行才铺开投行业务,浦发、中信、光大、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5和2006年相继建立投行机构的。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虽然起步晚,但得益于我国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短时间已经取得的令人炫目的成绩。据统计,2009年,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增长迅速,收入同比增幅大都超过50%,有些甚至超过100%,同时投行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更快,四大商业银行2010年的投行业务就有几百亿元收入,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39%。
1.2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不利因素
辉煌的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发展速度很快,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行还有巨大的差距。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不一样,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有其先进性,也有不足点。
政策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最大劣势,受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相当有限,如简单的、风险和收益低的业务,要想改变现状,不得不以变通手段进行合规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不同的风险观,是制约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从风险特征上看,投资银行从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为客户分担风险展开经营,其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溢价,部分服务工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如果从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角度考虑,控制投资银行业务,这将束缚投资银行的发展,没有了生命力。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一根软肋是人才的缺乏。从事投资银行的职业人群是属于运用别人资本的智力人群,业务发展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有利于开展投行业务。要培养投行专业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而且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对行外的专业人士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专业人才匮乏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2 商业银行要发展有自己的特色投行业务
在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下,普遍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只是从事投资银行顾问的中间业务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仅是中间业务而已,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和专门的投资银行区分开来,包括不同的活动领域、产品和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要对自身的优势有清醒的认识,从现有国情及金融制度出发,进行有特色的产品和商业开发模式,使投行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升,让投行业务大有所为。如果一味地模仿国内外投行,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气候,那样只能注定在业界做配角。
2.1 追求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和谐共存
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投行业务的直接效应是中间业务收入,间接效应是提升银行竞争力,促进传统银行业务发展。一个项目,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贷款业务,收取利息,这是商业银行的范围;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筹到行外资金,收取顾问费,这是投行业务的范围。在投资银行业务中,商业银行要进行正确处理。追求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两种机制和谐共存,实现两种效益同时最大化,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
2.2 在发展投行业务中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优势
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有利条件,应当把资金作为撬动投行业务的重要手段,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方案中,出现融资这一重要组成,要包括战略咨询、风险管理、融资和交易等,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在企业直接融资中,体现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3 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和同业的合作大于竞争
投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组成机构,区别于专门的投资银行,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可以考虑和专门投资银行结成业务合作伙伴,共享客户资源,这样能够更好地向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通过各个阶段的不同服务进行合作。
2.4 处理好投资银行部与监管机构的关系
商业银行开展有新业务,必须向监管部门报批。目前有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但还没有制定监管投行业务的细则。有些投资银行业务还要接受多边监管,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与监管部门的关系,若协调不力,投行业务就可能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3 发展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几点建议
投资银行区别于其它银行就在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这与现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不同。商业银行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调整制度安排,以适应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促进投资银行的发展。首先,要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商业银行开展投行时日尚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通常被视为服务传统业务的工具,强调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服务功能,在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过程中,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更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对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要有清醒的认识,制定的规划要长远,构建的战略要系统,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深厚的商业潜力,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使商业银行拥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要构建与投行业务相应的风险文化。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从风险特征上看,商业银行明显不同于其它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一旦发生风险暴露,将给社会公众乃至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应坚持的是“安全性”,一旦出现了风险,通常采取的是“规避”态度。而投资银行更加强调“安全性”,在风险观上,更加强调风险的承担和控制,在分散和控制风险方面,采用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赚取超额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观不同于投资银行,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无法适应其业务发展。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要进行深度的改革,要区别于与原有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要能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获得利润要靠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提升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第三,要建立导向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日趋成熟,不同的考核指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经营单位有内生的积极性去发展业务。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投资银行。面对一项创新业务,经营单位应该花大力量去学习业务和营销客户,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力量,更加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客户优势。另外,投资银行要通过“承担风险”赚取超额收益,还要不蒙受损失,这就关键在于用创新的方法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要紧紧依靠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动力,并制定激励机制,进行创新和承担风险。第四,建立有竞争力专业人才队伍。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投资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智力高度密集金融中介服务,它所拥有的主要资产、所卖出的主要产品都是人的智力。这就要求有一支高级人才队伍,这个团队不仅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这样的团队才有竞争力。
4 结语
投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的另一支柱业务。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是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势,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将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品牌进行重新整合,使投行业务更好地融入商业银行体系,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这也将决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基于SWOT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12):27-29.
篇5
全球变暖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控制碳排放量成为关键。通过本文,作者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现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碳金融概述
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指旨在节能减排等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排放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当全球逐渐重视全球变暖问题时,碳金融应势而生。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署《京都议定书》,产生了三大机制,分别为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IET旨在使剩余碳排放配额可在国家间转让;Jl旨在使一国能在其他国实行的节能减排任务中获取信用,从而减轻本国减排压力;CDM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碳交易项目的投融资活动。
三、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基本类型介绍
数据来源:通过各银行网站的相关资料整理
从表中可知,各大银行皆在2007年后相继开展了碳金融业务,它们以推出减排类金融理财产品为切入点,进入市场。之后,建设银行等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推出碳金融服务业务。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于2010年成立了专营碳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四、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分析
(一)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目前,中国的CDM项目数量居全球第一,碳市场潜力高达千亿元,内部机制日趋完备,蕴藏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具体的必要性可分列为以下三点:
1.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开展CDM项目等其他碳业务,实现了我国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目标。商业银行顺应国际形势开展碳金融业务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表现出大的活跃度。
2.商业银行迈向国际获得合作机会的需要。以发展最为良好的CDM项目为例来说明。CDM项目是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投资的经济活动。一个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更可以通过项目的合作来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其谈判、管理能力。
3.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承担社会责任。全球变暖问题是每个国家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领域的中坚力量更应该率先进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第一,承担了社会减排义务,第二,创新了发展模式,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
(二)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类型介绍
①碳排放权。起源于排污权,基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在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碳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份额,每一份额代表一份碳排放权。政府在发行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碳排放权有偿出卖给碳排放者,碳排放者购买到碳排放权后,可在流通市场上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入或卖出。②碳排放期货。我国商业银行可强势把握期货市场的定价,又能够规避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又安全又迅速的交易平台。③碳基金。碳基金秉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经营理念,将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集聚于基金公司,通过专门的理财专家将资金投资于碳排放有关的基金产品上。首先,它能够获得稳定收益,其次作为对减排工程的支持,也提供了资金援助。④碳交易货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控制碳金融业务交易中的话语权,才能自主决定使用结算货币的类型。⑤其他碳金融工具。
2.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①碳交易模式尚未完备。因为中国碳交易起步较晚,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缺陷已经显现。2008年,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各自成立本地的环境交易所,2009年以后,湖北各省又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以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水平来看,仍以CDM项目为核心,没有达到国际合约规定的标准要求,合约中的漏洞使得碳交易使得双方合作不稳定,同时,碳交易模式中类型单一也很棘手,单一的交易规则使得市场缺乏活力。至2016年,我国将成立全国性碳市场。
②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处于劣势。CDM项目数量在我国所占比重位居全球第一,但仍因为起步较晚、交易规则的陌生、碳交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劣势使得我国在世界市场上出卖CDM项目受到了买方国家的限制,最为关键的便是价格限制(失去了对CDM的定价权)。因此,碳交易货币的选择也只能服从于发达国家的安排。
③尚未完全认清碳交易的巨大投资潜力。由于我国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仍然是发放贷款、吸收存款等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对于业务扩展,在碳金融领域仍然较为狭窄。虽然在2007年开始已经有许多银行开始开展此类业务,但由于商业银行尚未认清碳市场巨大的投资潜力,从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碳金融发展趋于缓慢。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建议
1. 扬长避短,国际市场寻求经验援助。目前,大多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还不是特别强烈,社会总体利益与自身利益结合不够完善,政府也未出台相应法规对此进行调整。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向国外发达国家积极学习其碳发展的相关经验,发挥自身长处,认识到自身短板。
2.建立合理的碳市场并完善市场内部部门职能。尽快建立合理的碳交易市场是目前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下,相关业务才能有更好的施展平台。在碳市场建立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相应的碳金融部门设立不同的服务岗位,以此对应不同的服务对象。比如产品研发部门、后台监控部门等。
3. 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我国商业银行应广纳贤才,通过对人才培训让他们迅速了解碳交易,邀请其为碳交易发展出谋划策,成立一支专攻碳金融业务的“精英兵”。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业务定位混业经营
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及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与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了挑战。在此情形下,中国商业银行开始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探索。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而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变化,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1.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人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金融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突出问题。为竞争优质客户,各商业银行被迫下调贷款利率,贷款收益率逐年减少。投资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品种具备高附加值的业务特点,这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中间业务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具备风险较低回报可观的特性。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中间业务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主要收入来源,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分散和化解风险。因此,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
1.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对商业银行而言,它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之中,有些风险银行可以通过适当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监控机制,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防范。近10多年来,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债务证券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规避风险。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需要。
1.3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将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开展全方位的金融业务,由此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肯定会越来越大。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创新业务品种(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品种),提供与国外商业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才能适应金融市场一体化竞争的需要。
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劣势
2.1优势
(1)客户资源优势。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客户基础,与广大企业客户有着长期紧密的业务往来关系和有效沟通渠道,对企业乃至所属行业生产情况、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前景、财务状况都十分熟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金融需求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客户“量体裁衣”的投资银行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2)信息优势。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业务触角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这些遍布全国的庞大分支机构网络,在日常经营中,各地分支机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信息中心”,完全可以从信息的角度,掌握经过资本市场分配的资金在社会经济各层面的使用及运作效率情况,为其开展资本市场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3)综合服务优势。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也需要信贷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的支持。因为商业银行有着门类齐全的资产负债业务,能向客户提供从财务顾问到配套融资、会计结算等“一条龙”式的综合服务。
(4)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属于典型的批发业务,很难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全面推广,但同类业务的基本做法和操作思路仍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还可分摊向客户提供服务中所发生的固定成本费用,凭借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服务成本,这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
(5)资信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优良的信誉是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客户的依赖,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6)资金融通优势。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保障。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聚集了大量资金,为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资金保证,尤其对于企业的购并贷款、项目融资等,都可提供巨额资金支持。
2.2制约因素
(1)业务范围受限制。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条件下,银行只能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业务项目需要作变通处理,因而束缚了银行的手脚。目前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堵住了商业银行直接为客户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
篇7
一、商业银行与PE合作的必要性
私募基金有效填补了银行信贷与证券市场的“真空”,将成为仅次于企业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的另一种重要融资手段,而商业银行在私募基金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银行跟私募基金相比较,具有强大的渠道、信息、客户等资源优势,可以协助选择更为合适的投资者及投资者组合,提高私募股权融资效率,因此,银行与私募基金可以成为相辅相成、互相协作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与PE开展合作,主要采取“财务顾问+托管”、“私人银行业务+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对接”等方式,也有一些商业银行采取参与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向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抵押贷款、并购贷款或借力控股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类业务、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拓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商业银行进军PE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些年,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其资产规模、公司治理、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的提升,但随着利率与资本市场化的日趋深化,很多商业银行都不得不面对资金“脱媒”的压力,银行在今后合作中寻求多元化渠道的需求日益迫切。
2011年,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业务的通知》,这意味着监管层强制数千亿存量银信合作产品由表外转入表内的工作已经开始。从2010年以来,银信合作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已经开始大幅度下滑。在这种银信合作受压的大背景下,加之2010年以来的信贷投放趋紧,PE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突破点。银行与PE合作的关键在于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投融资平台服务,好处在于既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又不占用贷款额度;在合作过程中与企业建立新型关系,可为银行赢得更多的综合回报;在PE参与的前提下,追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可实现风险可控下的利息收益;在将来政策逐步允许的情况下,直接介入PE投资或为PE提供贷款支持,也可为银行收益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2、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目前国内银行的产品供求存在着客户需求多元化与银行产品同质化之间的矛盾。PE的盈利模式是通过私募方式获得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通过积极参与投资标的的改造和经营,促进其快速发展,实现股权的迅速成倍增值,再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最终出售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实现丰厚的收益。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优势,为PE客户提供包括资金投资、资金募集和资金退出等每个阶段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大幅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伴随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演进及金融竞争日益的白热化,商业银行已不再禁锢于传统低风险领域,而是越来越多地涉足具有较高风险属性的金融产品领域,比如投资于衍生产品、海外股票市场、艺术收藏品的理财产品等。因此,商业银行与PE合作不仅仅能够满足客户差异性、多元化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拓展核心客户、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和丰富金融产品体系也有很大帮助。
3、与客户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国内银行目前碍于政策的限制还不能直接投资于PE,但可以与PE开展业务合作,或者深入企业内部。通过对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渗透,不仅可以将银行的各类产品及服务嵌入其中,为发展中的企业提供各类支持产品与服务,从而达到稳定与控制优质高端客户的目的,还可在此过程中培育和提高银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巩固银行营销成果。
4、应对新形势的需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的有深度的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浪潮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可能会重塑金融市场的格局,商业银行需尽早参与其中,培养对企业财务、资本市场、企业管理有深入研究与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和实战经验,才能保证不被淘汰,现阶段与PE的合作,为PE投融资运作过程中提供一系列服务,对银行未来发展是一种内在修炼。
5、应对外资银行竞争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零售业务等多方面与国内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并将触角放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客户服务相关业务上,如财务顾问、商业咨询、投融资计划等,外资银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与丰富的从业经验,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短板,积极进军PE市场,是国内银行迎难而上,争夺高端客户,应对竞争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PE合作的建议
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浪潮可能重塑金融市场格局,对于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商业银行与PE业务合作来讲,虽然利润前景诱人,但是激进的拓展方式并不可取,应当结合以上SWOT分析,保持和充分利用优势,减弱和转化劣势,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渐进式参与策略才是我国商业银行和PE业务更好合作的理性选择。
1、积极推进两者的业务合作
我国商业银行与PE合作的意义及优势告诉我们,更好地发展PE业务,积极推进两者的业务合作是明智之举。而且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业银行可以拓展与PE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如在深度方面,商业银行可直接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并选择优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以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抵押贷款等信用,对其投资项目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还可以提供并购贷款,这样一来,既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一定的财务杠杆,又为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类业务创造了机会。广度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和相关咨询机构合作,加强研究和调查,以此来拓展相应的信息渠道。
2、确定目标定位
商业银行含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众多商业银行,根据每个银行的属性的不同,需要银行与PE在合作中有不同定位。如国有的商业银行规模都比较大,其特点是种类齐全、覆盖面广;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很强;城市商业银行则彰显资源优势。即便是同一类型的银行,也要有一定差异。各个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股权投资基金类业务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优势方面,开展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确定清晰的目标定位,在保持综合竞争力的前提下,创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品牌。
3、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导向的业务监管体系
商业银行应当对已有的PE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打造PE业务价值链,制定与PE管理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的科学流程,对相关业务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并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导向的业务监管体系,并根据业务实践不断充实与完善。
4、构建商业银行私募基金评价体系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与PE合作目前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展却参差不齐,暴露出少数私募基金巨亏清盘、参与老鼠仓、操纵股价、非法集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区别基金的良莠,选择优秀的基金,成为商业银行与PE业务合作的关键。商业银行建立的私募基金评价体系至少应包括基金的历史运作情况、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团队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经营情况、投资管理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商业银行或业界能通过建立一个定期、科学、动态的私募基金评价体系,对各类合作的PE开展持续跟踪和差别管理,提高业务合作效率,提示与规避风险。
5、建立与中小企业结合的服务模式
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商业银行本身在核心贷款技术上缺少创新和突破,因此仍然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而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又有了新的解决途径,商业银行可以从中获得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新机会。商业银行可以开展以下业务,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自身业务能力增砖添瓦:(1)融资策划服务,即商业银行可以以财务顾问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程参与,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引入不同性质的资本,从而设计出不同融资方案,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成熟,直到其股票完成上市。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客户价值,实现客户价值份额的最大化。(2)投资顾问业务,商业银行能够把自己的客户群体中具有很好的成长潜力的客户或其项目推荐给推荐给私募股权机构,这完全依赖于商业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及对非上市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等非公开软信息的相对了解。
6、积极引进并培养专业人才
PE被称为是“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因此人才的选择成为PE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商业银行仅从事于间接投资,那么具有一支懂经济技术、财务和法律知识的投资专家团队是可以正确选择项目的前提,而对于拟从事直投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一支既懂管理又掌握技术的实务型管理团队显得更必要。因此,对拟参与PE业务的商业银行,不仅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创新,更应制定一项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培养本国的专业人才,毕竟投资经验的获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积累过程。同时,人才战略中有效的薪酬与激励制度为其实施提供了保障。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碳金融业务 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
所谓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活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在碳金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碳金融更多的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金融活动,主要形式是出售CDM项目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是CERs一级市场的最大卖方,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而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开展碳金融业务的良好基础、优势条件和巨大潜力,所以,从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就开始了碳金融业务的实践,2010年,银行业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和电石、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重为3.57%,较上年下降了0.37个百分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清理、退出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加大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2010年的不完全统计,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较上年大幅增长了18.07%,涉及项目金额同比增长1.71%,客户数量增长11.2%。商业银行还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碳交易各方提供金融服务,推出了一些与碳排放权交易相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积极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低碳金融创新产品,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从激励机制层面而言,碳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有着固有的高风险的特征。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的缺失,令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以商业银行正在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为例,由于缺乏正面的激励机制,使得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好的企业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政策扶植,严重抑制了我国企业发展环保项目的积极性,也相应降低了企业对银行绿色信贷的需求。而商业银行对企业竖起“绿色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可能丧失部分客户,降低其深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二)对碳金融的认识有待加强
虽然碳金融的概念早已不再陌生,而且国内也有一些银行涉足碳金融活动,但因为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银行从业人员对碳金融仍然缺乏了解,对CDM项目的审批、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也不熟悉,意识不到碳金融的重要性和盈利前景,从而使得很多银行不敢贸然介入。
(三)银行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大目标。但商业银行又是有特殊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很多银行往往在两者之间难以平衡。如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由于一些“双高”企业的利润产值高,获利能力强,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作风险担保,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所以对这些企业很难大幅度地削减信贷规模,形成一种越彻底执行政策,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失越快的恶性循环。而且由于我国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在绩效考核上一般以经济指标为主,鲜有将环保绩效纳入,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
(四)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较大风险性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还面临着诸多风险。一是项目风险。项目风险首先表现在审批风险,再加上联合国对我国CDM审批收紧,这对为申报减排的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的风险。而且在项目通过审批后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是否产生预期的效益等问题也是极具不确定性,这些都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二是市场风险。当前不仅在钢铁、水泥、煤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存在着盲目扩张,在风电设备、多晶硅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生产业当中也出现了过多、重复引进和建设的倾向,这些产业很大的特点就是要持续不断地维持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相比起有效的产出来讲,将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
(五)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对碳金融的参与层次较浅。尽管我国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由于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和CDM项目融资业务,以及少量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理财产品业务,其规模和种类都很小,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对综合性人才的依赖和要求比传统业务要高得多,而目前商业银行这种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和积累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银行社会责任意识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责任当作银行发展的源动力,并提升自身绿色金融经营理念,在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扮演好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这两个角色。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谋求可持续发展,在综合平衡投资项目时,要以担当绿色环保使者为前提。赤道原则已逐渐成为国际银行业务发展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标准,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是相吻合的。我国银行业要严格树立这种理念,上下一以贯之,尽可能地扶植相关企业,使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能融到更多的资金,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惩罚关。
(二)加强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展起来的碳金融业务其规模和种类都很有限,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探索更多的业务模式,创新出更多的产品与服务。
1.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的创新力度。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往往风险较大,而担保抵押是防止贷款风险的一道有效防线,但是环保企业由于抵押担保品缺乏,往往很难获取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应加强抵押担保方式的创新,如针对中小企业可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出口企业可提供出口退税质押贷款等,这样可有效解决绿色贷款抵押品不足的问题。而且随着CDM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应被允许接受碳排放权质押,为环保企业提供CDM项目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进而推动碳经济的发展。
2.丰富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与碳金融有关的理财产品,通常存续期较短,结构单一,且主要为挂钩国外碳金融交易指数类的产品,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在市场规模、投资范围等方面的市场优势优先发展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理财产品业务。除此之外应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尚未开发而在国外发展得较好的各种碳金融衍生品。
3.增加碳金融服务品种。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一是积极开办CDM项目金融服务,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项目开始前,可为CERs卖方提供项目可行性评估;在项目前期,可利用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和市场信息方面的优势,帮助身处国内的卖方联系国外买家,充当卖方的财务和交易顾问,通过这些服务可以培养客户的忠实度。商业银行可以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为CDM项目建设阶段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资金账户,有效管理CDM项目下的资金流动,担当CDM项目的资金管理人,并且可依托资金结算优势,为CERs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从而确保交易资金的快速到账,为CDM项目业主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并降低风险。二是积极参与碳基金托管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普通投资基金的托管业务已有较长历史,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而我国的碳基金近几年已有所发展,2007年中国绿色碳基金推出以来,在北京、山西、大连、温州等地相继启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外的各种碳基金也开始进入我国,可以预见未来这一领域将会有较大发展。商业银行应发挥托管各种基金的经验优势参与托管这些碳基金,在为低碳经济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可从中获取收益。
(三)积极控制碳金融业务的风险
由于碳金融业务属于新的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会面临诸多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政策风险,商业银行在从事碳金融业务时,应密切关注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谈判的最新进展,指导企业合理调整CDM项目的开发策略,调控CDM项目供给总量,以免供给过多导致价格低廉,还可以通过创新相关的合同条款的方式尽量将不可承受的风险转移。对于项目风险,针对目前我国CDM贷款整体上供不应求的态势,商业银行在选择项目进行融资时,应该经过仔细的调查分析,尽可能选择那些有较强的外部担保并且经济强度好的项目,并且在提供贷款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项目贷款的信用风险,应对贷款资金的投放尽可能通过分期投入、银团贷款等方式。对于项目的价格风险,鉴于CDM项目未来多采用外币来偿还本息,为防范汇率变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在选择投资银行、敲定买卖合同、进行风险对冲、使用套期保值交易、办理碳交易保险等多个环节,对碳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以合理规避碳交易价格风险。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需要综合性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针对我目前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决策管理层首先要在战略上重视低碳经济相关业务,并在全行范围内推广低碳经济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通过招聘的方式扩充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重组和培训,构建适合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团队,强化人才的教育与再教育,鼓励有资质的员工进行深造,定期召开低碳经济研修班,促使员工对低碳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学习,强化低碳经济意识。规模较小的银行可以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从而获得后者的技术援助,避免自身在专业方面的不足。
(五)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由于低碳产业涉及了大量的新兴技术,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国家在大力限制银行对两高企业贷款的同时,也必须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提供一个出口,给予商业银行环保项目信贷以政策支持。监管部门应出台统一的关于绿色信贷优惠政策的指引,对绿色信贷发展较好的银行给予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并在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利率)、经济资本消耗、呆坏账冲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CDM项目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也可以采取在CDM项目贷款额度内适当减免存款准备金或降低贷款资本金要求等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为了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碳金融领域倾斜,可以在风险资产占有方面给予商业银行相应的一些政策倾斜。此外,也可以通过财政拨款成立专项基金,为商业银行CDM项目贷款提供必要的利息补贴。
参考文献:
1.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低碳经济—银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机遇[R].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2010(1)
2.何梦,王翔.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金融经济,2011(12)
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①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②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③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④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⑤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⑥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双向影响效应,一方面,它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中间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金融稳定。
1.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中有利于组织低成本的存款。无论是基金开户还是基金投资前的沉淀,基金的存款都是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不论基金是商业银行通过为基金提供销售、交易服务,在银行系统内部十分简便地以低成本直接将存款划转为基金,这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扩大了客户源。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收取基金托管费,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发起、管理、托管三权分立的机制,根据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托管业务必须由商业银行担任。但基金托管要求托管人有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而且要具备安全保管基金资产的条件,托管人必须有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以保证基金发行、运营、赎回与清算的效率和质量,目前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来担任,一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能力强的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所以基金托管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业务,具体见下表。从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收入来看,托管费收入上升速度很快,已经从1998年的160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0.53亿元。商业银行通过介入基金托管业务,既可以改善其自身的资产结构,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发展,增加无风险业务收入,改善业务收入结构,也可以促进新型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素质提高与知识结构的改善,为商业银行现代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发展拓宽空间。
2.证券投资基金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带来了冲击。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具有强大的专业理财功能,它的出现顺应了降低资源配置成本的需要,使得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愿意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出现存款“脱媒”。
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转型经济国家的一般特征,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间接融资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削弱其传统业务,中间业务又无法迅速跟上,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稳定产生冲击。进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变化,对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货币政策中的M1、M2、M3等形式的货币定义不断发生变化。毫无疑问,证券投资基金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增加了货币控制的难度,对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此外,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带来的低风险高盈利效应,银行同业竞争加剧,对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挑战。
二、商业银行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对策
1.发挥商业银行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鉴于证券投资基金对商业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力发展基金托管业务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强基金托管业务的市场开拓,不断增加托管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强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市场开拓,目的是将销售的基金按照协议的要求推介出去、销售出去。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销售基金,顺应潮流尽快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便利投资人投资的方式,让投资者享受安全、高效、便利的基金代销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筹建类似于“基金超市”网站,销售各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要充分考虑银行卡在基金销售中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电话银行销售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便利。
2.商业银行争取在政策指导下成立银行系基金,开展多元化经营。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公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4月6日,确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工银瑞信等银行系基金应运而生。到2008年底,这3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管理规模逆势增长,其中交银施罗德排名12位,建信基金排名20位,工银瑞信成为2008年规模增长最快公司,而且赢得市场和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不仅有利于在分业框架下推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而且有助于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资产的多元化。大量的储蓄资金将有可能通过购买银行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有效转化为投资性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因此,各家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尽快尽早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减少存差,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一旦今后政策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就可以转换角色,成为基金管理人,直接管理经营基金业务。:
3.向开放式基金提供融资便利,进行业务创新,为混业经营创造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规定中允许基金管理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融资,这使证券业与银行业合作又增加了一个途径。由于开放式基金可能面临非正常巨额赎回压力而产生流动性需要,往往需要借助于银行的短期资金支持,在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银证合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也是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为将来实现混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4.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托管业务服务。基金托管要求银行在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清算网络、监控手段、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基金销售和服务。商业银行庞大的储蓄网点、丰富的储户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良好的信誉等软硬件条件,不仅为基金提供了理想的基金销售平台,而且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清算结算网络系统、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系统结构,完全可以承担基金托管人的职责。在基金托管业务服务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发挥银行的优势,为证券投资基金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
5.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前基金托管业务存在的很大问题是商业银行托而不管,过分注重基金的清算交割和保管功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监督管理基金规范运行,避免发生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同样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6.加强银行基金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基金销售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服务。由于基金是新业务,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人员难免对基金业务产生陌生感,对基金业务销售和托管过程中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岗前培训、人才引入和员工业务素质学习才能保证证券基金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松山。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