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27-02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要确保其丰产且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注重病虫害防治问题。有关农业技术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不同,所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不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部分地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1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前期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根据实践经验,要防止水稻作物病虫害,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些稻农却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如果水稻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没有做好,可以采用后期弥补的方式,只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不会影响水稻的收成[1]。但事实上,水稻作物一旦发生病虫害,要采取措施制止很难,几乎不会有效地避免水稻作物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从农业经济的角度而言,一旦出现病虫害,还会导致稻农的农业成本提高,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农业经济损失。

1.2 过分依赖药剂

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会采用药物杀虫作为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但是如果对药物过分依赖,就会提高病虫害的抗药性,从而使得水稻发生病虫害,采用以药物作为应急处理措施而无法发挥效用。另外,水稻作物使用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虫效果,但对农业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还会增加稻农的经济成本[2]。因此,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策略。除了采用药剂防治措施之外,还可以优先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对水稻的播种期进行适当的推迟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防病虫害效果,在水稻种植方式上进行调整,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1.3 病虫防治工作实施得不均衡

稻农大多对种植水稻中遭遇虫害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较为了解,而对病害问题却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水稻病害在初期发病阶段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显症,说明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此时采取水稻病害防治措施已经很难奏效。例如,水稻发生纵卷叶螟病害时,水稻就会“白叶”;如果水稻有“枯心”的现象,则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螟虫病。如果稻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

1.4 药种选择、使用不当

多数稻农都会按照有关部门的指示在适当的时间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在病虫害防治方法上却各有不同。比如,部分稻农虽然遵循了有关部门的建议适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但是在药剂使用上,多为自行购买药物,而且存在为了降低药物成本而到不正规的农业物资商店购买的现象,导致药剂的效用并不是很好。也有稻农虽然按照要求选用了药物,但是施用时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比如,没有在药剂中添加足够比例的水分,在药剂喷洒中也不够均匀,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如果在高温少雨的气候环境下对水稻喷洒药物,还会导致水稻叶片受到药剂的侵袭而发生药害。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支持力度

要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就要加大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除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之外,还可以利用稻农的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在水稻种植期间,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进入到田间地头为稻农现场指导,可以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在为农户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培训时,还要与稻农互动交流,认真回答稻农所提出的问题,帮助稻农切实解决水稻种植中所遇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3]。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与稻农近距离接触、充分交流,还可以了解水稻的各种病虫害发病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类型的病虫害发生,方便其从科学的角度制定防治措施。

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可以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对遭遇病虫害的稻农给予一定的技术补偿和经济补偿,以减少稻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惠农政策中,技术培训或者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让稻农提高意识且能够根据水稻种植规律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在防治病虫害药剂的使用方面,技术上要做到无偿培训,经济上可给予一定的补助,让农户使用质量良好的药剂,以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药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3 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

根据多年来的农药市场情况,农民由于购买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的现象并不少见。在病虫害防治药物上给予政策上的主持,可以让稻农选择放心的农药,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发挥效用。因此,要加大农业物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还可以将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排挤出农业物资市场。针对贩卖假农药或者质量低劣的农药的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给予必要的惩处[4]。要积极地向稻农推荐无公害且低污染的农药,以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4 加大科学种植力度

水稻种植要注重采取科学的方式,不仅要降低种植成本,还要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降低农药使用率,即便是对水稻病虫害采取药物防治措施,也要根据水稻品种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选择,包括前期的预防工作,选择恰当的水稻播种时间等,都要考虑到病虫害问题。水稻种植中,采用机械化种植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也可以降低劳动量。

3 参考文献

[1] 况登,胡琼,毛吉业.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效果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178-179.

[2] 王富莲.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53.

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森林病虫害概念和类型:

1、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在储存和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2、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以及连续出现暖冬、旱灾等自然灾害,使害虫过冬时死亡率比较低,导致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

1.2 森林病虫种类进一步增多近几年,我国的病害虫种类增加速度较快,目前已发现8000多种,其中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再加之有些顽固性病害虫的特有的遗传特征,其抗药性和抗逆性在防治过程中不断增强,就现有的国内技术而言,其引起的森林虫害根本无法根治。

1.3 森林病虫害管理方式粗放一是造林营林方式不科学。造林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育良种壮苗不够,造成森林植物生长势的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二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存在漏洞,我国地方各级都实行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双向控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病虫的实际发生情况。

四、病虫害防治方针和措施:

1、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a、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b、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c、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d、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结语: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10,29(3):71-72.

[2] 赵静夫,.黑龙江垦区森林病虫害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5):48-49.

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引言】

黑龙江林区是全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居全国前列,而且多为天然林;树木种类百余种,材质优良,利用价值高的30多种,如红松、云杉、水曲柳等。松木河林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5.8%,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属生态公益型林场,主要经济项目为食用菌、坚果、苗木花卉、木耳和五味子等,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松木河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松木河林场为例,通过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研究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增加了防治难度

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防治技术的限制,以及人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纯林面积的增加,常发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重视,退耕还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防治难度。

1.2病虫种类增多,加大了损失

很多地方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很多病虫发生变异或基因突变,产生不少新种类或耐药性的病虫,再加上很多外来品种的侵入,使当地的病虫害种类增多,增加了防治难度。

1.3灾害时有发生,损失严重

很多过去就威胁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至今未得到较好地控制,例如天牛、鼢鼠等。有的地区甚至年年发生病虫害,造成严重的损失。每年因病虫害造成大量林木减产,生长速度下降,且淘汰率增高,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很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依然很大,特别是在以前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实现的情况下,之前得到控制的病虫害很有可能再次复发,并扩大危害面积,给林木造成毁灭性打击。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防治意识不足

众多的林业企业只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将工作重点放在森林资源的开发上,而忽了对森林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没有足够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且不能及时进行防治,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2.2防治技术不足

当前林业部门和企业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还是采取的化学药物防治,虽然在初期有较好的效果,但长久以来,林木对很多化学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还会造成农药污染,影响生态效益。另外还出现了变异的耐药的病虫,为了较好地防治就需要效果更好的化学农药,进而再次产生耐药的病虫,形成恶性循环。

2.3防治投入不足

当前企业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资金的投入较少,使病虫害在高发年份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防治,延长了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加重了危害。而且由于缺乏资金,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不能应用有效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和设备,也就不能及时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趋势,解决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

2.4防治机制不足

我国林业部门的管理体系是纵向行政管理体系,对于政策的传达有着良好的优势,但是缺少横向的不同林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导致在发生森林病虫害时因为不能及时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使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得不到良好的遏制。另外,实现病虫害防治的先决因素首先是发现病虫害,而当前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效果较差,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预测发生范围,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加大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的损失。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3.1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加强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单、开办森林病虫害讲座、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验等活动,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林业企业和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尤其是对外来物种的防范意识,重视病虫害的危害。同时也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社会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 从意识上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3.2完善病虫害防治体制,加强管理

林启企业和部门应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治体制,特别是在病虫害发生期间,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设立独立的病虫害防治部门,落实责任,明确防治制度,遵守“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加强监督体系的构建,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督促企业和个人做好防治工作;加强森林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规范植物检疫执法行为,严格把关林木的引进、检疫、监管和复检等工作,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

3.3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效率

加大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创新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行生物防治(例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和物理、机械防治(例如灯光诱捕器等)措施,减少投入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发新型的靶向性强的生物农药,在提高防治效率的同时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应用,学习并引进他人的先进技术,提高监测和预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要针对其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目的的提高防治效率。

3.4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加强建设

林业企业或部门应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设备,以及先进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报设备;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以良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防治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对人工单纯林,要增加植物种类,从本身的生态系统方面加强病虫害的预防。

结语

森林是国家进行林业建设的重点资源,是影响生态平衡的主要林业产业。病虫害是影响森林质量的重要灾害之一,常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不仅会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林木的生长速度,还会影响林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们需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有效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嘉庆.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4(12):59-60.

篇4

摘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防治措施,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减轻森林资源损失、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湟中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据湟中县森防站统计资料来看,2000—2008年,病虫害发生面积以每年6 666.67 hm2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再加上退耕还林户只领补助款,不重视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致;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8种增加到10多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湟中县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桦尺蠖、鼢鼠、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生长量下降,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黄斑性天牛侵入湟中县,由于对其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还有桦尺蠖和鼢鼠,如果不加大力度防治,很有可能对湟中县大面积桦树林、青杨林、沙棘林等造成毁灭性危害。

1.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有发生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鼢鼠、桦尺蠖,加上新侵入的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制约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的单位和个人搞育苗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极为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1],以保护青海省及湟中县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县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2]。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本县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湟中县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湟中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3]。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防治病虫等监测技术。

3.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湟中县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干线公路路口加大检疫检查力度,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三是加强源头管理[4]。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针对因经费投入不足,每年大约有6 666.67 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湟中县山区大面积森林多属于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其产品是一种不能进入市场而只能服务于社会的特殊商品,长期没有经济收益,拿不出钱防治病虫害。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4参考文献

[1] 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2009(12):41.

[2] 袁晓庚,刘伟各.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7.

篇5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病虫害;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园林植物发生病虫害的基本情况

城市内绿化因环境、小气候不一致,其立地条件复杂,城市过于密集的灯光照明系统客观上破坏了生态种群的自然规律这是导致病虫害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和谐一致的审美观念影响,城市绿地植被种类往往选择比较单一的植物,且植被种植比较密集,比较难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往往外包给一些园林公司完成,而这些承包园林工程的单位往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上保证园林绿化的质量和养护工作。由此而带来的植物生理病害发病比率较高。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难以大范围、高密度地喷洒农药,也难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二、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在园林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住宅小区和单位只重视种植,不重视管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般在病虫害严重泛滥时,才想起喷药防治,甚至有的就不管,任其泛滥。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中,存在步调不一致的现象,防治死角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园林绿化的美观,同时又不断滋生病虫害。

2、防治手段较单一

化学农药是近年来园林绿化种植防护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和方式。但是化学制剂虽然见效快,操作方便,但是其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易造成空气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使用化学制剂抗病虫害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长期使用容易使作物病虫害产生耐药性,为以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影响。

3、缺乏对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对病虫害的长期监控,只注重短期效果,忽视长远考虑,偏重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从而忽略了综合防治方法,像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相关人员没有将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和生态质量的理念全面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在整体防治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由此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接连不断,严重影响城市树木生长。

4、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在种苗的调运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一些危险病虫害会不断传播,加上苗木检疫人员不足、设备不齐全,检疫力量非常薄弱,很难进行大范围的苗木检疫。目前,尤其是大大小小的绿化公司不断涌现,其采用的苗木既有区内,也有区外,对苗木的检疫明显不足。一旦放松了检疫环节,很有可能将外地病虫引入本地,从而使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

三、城市园林植物虫害难防治的原因

1、人为干扰较多

由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环境下的森林,它算是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人为干扰较多、结构比较脆弱,很容易因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平衡,这时的有害生物将会有机可乘,且不断泛滥。此外,在城市中,由于建筑密度大、地面铺装多、通风透光差、土壤环境又极为复杂,甚至有些单一植物品种进行成片成行的种植,这种现象不但会削弱植物的抗病虫能力,而且还会为部分害虫的滋生、蔓延创造条件。

2、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在大部分园林植物栽培中,发现许多植物生态习性具有个性化,也会影响病害蔓延,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就需要持续关注防治。且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会不断繁衍进化,从而产生一定的抗性。一旦忽略了持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将会逐渐形成大规模侵袭的局面,不利于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绿化和美化功能的发挥。

四、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1、做好入园种苗的检疫工作

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各种苗木在选用入园之前一定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如果不能够做好疫苗的检疫,就会让带有某种疫情的植株混进城市园林中,给整个园林建设和以后的防护埋下隐患。对于某些进口种苗一定要具备国家林业管理部门的检疫审批的合格证书,还要具备输出国或者地区官方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同时到达口岸以后还要由如境检验检疫机构所发放的合格证。即便合格证书比较齐全,有条件的园林管理部门也一定要做好重新的检疫。在进行检疫检测过程中要结合不同植物的特点,不同地区的种苗特点,针对不同病虫的危害以及生活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检疫检验方法,真正做到检疫规范,检验合格。在检疫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病情或者发现了虫害,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切断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切断传播途径,坚决不让各种病虫或者是病毒进入城市园林。

2、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即充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色性以及下树化蛹等特性,同时采用人工扑杀、诱杀、阻隔、高温处理等多种有效手段,不断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比如:白粉虱对黄色光比较敏感,应当采用黄色捕虫板,其效果不错;蠖类幼虫具有下树化蛹特性,这时需要选择下树化蛹期,让工作人员挖蛹而消灭之。物理机械防治也要结合冬季管理,在成虫羽化前剪除、挖除有虫枝干和枯死植株,集中销毁枝干内的幼虫和蛹,以减少次年虫源。

3、种植措施

这为了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科学栽培种植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基础。具体在栽培过程中科学选择植被,了解易发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治理手段,做好栽培、养护的管理工作,为植物生长科学地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植物健康成长才能有效抗病虫害的发生。

3.1园林绿化植被选择上合理搭配

同种植物的大范围种植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导致灾害迅速蔓延。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园林规划过程中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在大片同种植物之间小面积种植其他植物,形成小片的天然病虫害防治隔离带。

3.2做好养护预防工作

在城市园林的植物保护方面要做到适时适量合理的给植物进行施肥浇水,对植物进行除草中耕,同时在不同的季节对植物进行整形修剪,确保植株内能够通风透气。这样能够提高抗病毒和抵抗各种虫害的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各种虫害对植物园林的腐蚀和影响。

3.3及时清理带病植株和残骸

在园林养护过程中,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集中清理销毁带病残枝落叶。严格遵守清理规范,科学合理地防止病虫害的二次污染,特别在预防清理有病、虫植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为传播;有病的处理工具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再次使用,做到科学有效地严格管理这些防止病虫害的工具。

4、化学防治手段

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化工业发展使得化学制剂的病虫害防治简单有效,因此也在现代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中广泛运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养护过程中要注意选用低毒、低污染的化学药剂,注重与其它防治方法合理配合使用,尽量减少在操作不当带来的毒副作用和浪费,变传统的喷洒法为喷雾法,提高农药利用率。

5、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加强人员技术培训,需要定期培训绿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可以引进专家授课,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和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树立综合治理病虫害的理念,可以不断优化病虫害防治的队伍,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

结束语: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确保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地采取一套科学、完整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系统,构建城市和谐的生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入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存在问题,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从根本上创建优美、和谐、安全的绿色城市。

参考文献:

[1]刘磊.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现代园艺,2014,08:66-68.

篇6

[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02-01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豆种植在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我国大豆产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病虫害因素等。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1 大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产量的最为不利的因素,它的发生面积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豆病虫害面积至少占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国在治理大豆病虫害的主要方法还是采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主要问题就是虽然一些农户有防治病虫害意识,但选择的防治时机不恰当,药物用量也不是非常合理,选用的药物是陈旧药物,这些药物存在诸多缺点,比如药物陈旧在病虫中已经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药物毒性很大,药物药效较差,不能够达到除病和杀虫的效果。这些缺点会导致整体的用药效果差,会耽误杀虫除病的时机,也会提高除病杀虫的成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另外,我国农药市场较为混乱,这给病虫害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农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对农药的使用┝勘曜⒉幻魅罚最终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整体政策存在问题

我国对于大豆种植的整体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治。很多大豆种植农户的综合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知识量比较少,学习能力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仅仅强调“治”,而忽视了“防”。很多农民受自身观念的影响,往往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极少预防。这不仅延误了防治时间,还会增加治理成本。根腐病、孢跋叱娌 ⒌叵潞Τ妗⒋蠖故承某妗⒋蠖够野卟《际浅<的大豆病虫害,而且大豆种植时存在重茬会增加大豆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因此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2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综合性治理

大豆病虫害顾名思义包括两类,即病害与虫害。常见的大豆病害包括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菟丝子病、大豆根腐病等。大豆常见的虫害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根潜蝇等。大豆病虫害防治还要依靠化学、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工作展开之前要使用测报仪器对田间进行观测和调查,以掌握准确的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动态,再根据病虫害的动态和势态开展病虫害防治,选择种子和种植技术,有效地进行整体的休整,对病株和生虫植株进行清理等。在大豆的选用上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选用自留的种子,在选用自留种子时要选用饱满的、颗粒较大的、没有遭受病虫害的种子。另一种是选用市场上售卖的大豆种子。要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轮作,一些害虫通过病残体土内越冬,还有一些病害通过土壤传播。针对这类病虫害实施轮作换茬可有效减轻危害,如田间发现胞囊线虫病,则要适当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如播种后需喷施苗前除草剂,可对播种深度做适当调整。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提高氮磷钾等肥料的使用比例,控制氮肥施播量,否则氮肥施播过多会导致植株徒长、晚熟等。田间管理作用非常重要,合理的田间管理可明显提高大豆产量。而田间管理主要包含了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及清除田间病残体等内容。除了上述农业防治措施外,大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病虫害还需要化学防治,以保证大豆生长良好,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就是杀虫剂。这种防治措施效果理想,而且起效很快。要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针对大豆霜霉病,使用适量瑞毒霉(甲霜灵也可)拌种,直接提升防治效果;针对大豆蚜虫以及红蜘蛛等,使用具有良好内吸效果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操作,直接提升种子抗病虫害综合能力;针对根腐病以及包囊线虫病等,可以使用适量多克福种衣剂,严格依照科学比例配比使用;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斑疹病防治用代森锰锌、可杀得、农用链霉素等药物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不过这种措施可能会或多或少有缺点存在,可能会对土壤以及水源形成污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田间释放食心虫的天敌――澳洲赤眼蜂,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这种防治工作是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防治,能够有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2 加强农户的防治意识

假如种植农户对于病虫害防治没有正确的意识,仅仅采取被动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大大降低,[1]已经发生严重的后果再去抢救,往往后悔已晚,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提高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要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优良的大豆品种拥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应当采用先进的理念,也就是说要进行大豆有机的种植方式,同时要发展大豆生产的绿色农业。改良种植大豆的土壤,建立绿色的生态系统。要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对出现芽干、坏种的地块要及时坐水补种[2];不能将大豆种植在土地肥效较差的岗坡地或者病虫害发生几率大的地块,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平川地或者二洼地来种植;出苗后,对缺苗断条或发生虫害的地块应补种早熟品种并进行药剂防治。大豆种植要根据当地气候掌握种植时间,尽可能地做到适时早播。一般情况下,当地温稳定通过八摄氏度时就可以抓紧种植了,而且种植时要保证机械的精密点播,保证最佳的株行距与合适的播种深度。同时,在对大豆病虫害进行治理时,要着重治理大豆内在的本质问题,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在防治过程中,如果发现一株出现病虫害,就要对周围的一片区域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伴随着如今不断提升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很多农户在田地间设置了测报仪器,随时掌控大豆出现病虫害的规律以及动态情况,这给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大豆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改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地形、不同种植环境、不同作物类型采取不同的病虫害治理方案,注重交替合理使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药物,设计科学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划,保证我国大豆的年均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 森林;病虫害;防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作为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并且非常需要解决。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森林发生病虫害范围的扩大使防范工作变得艰难

为了增加树木数量、扩大森林面积,我国许多地方开始进行人工造林。但是,由于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树种单一的纯种树林面积的增加,使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危害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从1970年到2000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足足增加了九百多万亩。在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后,从2002年起,相关部门加强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该省从2002年到2005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最终降低至453万亩。然而,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干旱、暖冬等,许多本应在冬季死亡的害虫的存活率相当高,因而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上升,又由于受到财力、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2.病虫种类增多、危害增大

还是以黑龙江省为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该省会带来严重灾害的病虫大概有35种,其中以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最为严重,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了该省木材的产量,不但给该省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使该省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今,由于外来物种的传入或者其他原因,目前该省病虫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50种左右,根据以往的经验,它们所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3.具有潜在危害性,且顽固难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白蛾、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极具危害性的病虫不断侵入我国,虽然相关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防治,将其危害性降到了最低,但是其仍然存在了很大的潜在性的危害,一旦防治不当,其造成的损失会是非常严重的。例如,松材线虫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面积的油松林毁灭。此外,一些病虫顽固难治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我国本土的一些顽固性病虫身上,如松毛虫、黄连木尺蛾等,这类害虫经常是在局部地区连年爆发,而且往往爆发就会成灾,这也是这类病虫的特点。因此,防治这类病虫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时监测,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做好防范工作,不要等到病虫害真正爆发时才被动地进行防治。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认清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损失。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但能对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而且能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能起到保证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作用,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势在必行的,基于此工作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各级政府必须充分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为了避免发现病虫害时危害已经过大而难以治理的现象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直以来,它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作而存在。因此,各地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病虫害进行调查与监测,通过专人、专地、专门对象地对害虫进行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全面且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动态,从而达到区域性预报或预警,并且能及时防治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查与监测,再结合该地区树种、气候等资料,不断对森林主要病虫害的数据资料进行积累,以便以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运用高科技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与预报。

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手段进行改进

针对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各地相关部门必须对防治手段进行改进,而防治手段的改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不破坏当地原有树木的前提下,适当进行造林,而且造林所选用的树种既要能适应该地区的土地,又要适应该地区的树木,同时要注意混合造林,避免树林树种过于单一。此外,要加强早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在造林过程中,使人造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要遵守国家的规定,少使用对环境和水源有害的农药,多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污染小的农药。第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等减少害虫的数量。

三、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据统计,由于资金不足,我国大约每年有一百万亩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防治,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国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健全经营与防治的责任制度,资金的投入应从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入手;其次,各级政府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建立和健全更多的病虫害防治设施;最后,各地区加强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对于那些只能服务社会的大面积森林,应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收取补偿金,以便于森林的防治,而森林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资金理所应当是从这部分补偿金中适当抽取的。

四、结语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的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2]党志永,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重要性;防治对策

前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和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仍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森林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森林病虫害工作过程中,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且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逐步壮大,防治手段也不断提高,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项投入有所增加,科学研究得到相应加强,专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于此同时,由于森林面积很大,生态环境长期遭受破坏致使生境脆弱,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整体基础还十分薄弱。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二是近年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不断增大。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鉴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很大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是不容我们忽视。三是随着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日益严重。当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 年代初的35 种增加到8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传入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大小蠹、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四是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常会发生。以往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黄连木尺蛾、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的顽固和难以治理,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损失十分重大。

二、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与技术措施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切实做实做好。从目前来看,要想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几项具体的工作:

第一、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森林病虫害的严重频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经济和社会损失,保护森林资源,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要适时调整防治工作的重心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报预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的基础。各个部门必须切实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的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指定方法、明确对象、定时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坚决避免平时监测不到位,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恶劣局面。

第三、要不断改进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切实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有利支撑。对于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防治手段急需大力的改进和。一方面要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木的前提下,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等等,以减轻对环境及水源的污染,注重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第四、要严防危险性病虫传播切实加强林木检疫工作。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要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其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同时还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加工、仓储、销售单位及花卉、苗木、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的渠道。

第五、要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是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它产生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应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以促进林业建设的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

第六、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经费投入不足的实际状况,每年大约有6. 67 hm2 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国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目标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的进行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不断增加对病虫害防治、预测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及其基本建设等的投资力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相关部门也要切实行动起来,不断探索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手段,积极为做好该项事业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青娥,陈娜. 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J] . 河北林业科技,2003,( 3) : 49.

[2] 马立国,祁敏. 浅谈我省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防治对策[ J] .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8) : 134.

篇9

1林业病虫害发展的原因

林业病虫害对树木的成长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轻则会影响林业的健康成长,重则会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系统失衡。结合工作实践,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人类对林业资源的破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林业资源出现过度消费,例如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种植人工林,人工林具有单一物种,这样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地传播,威胁到林业资源生态平衡。二是不合理农药的使用。在现代林业种植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快速追求经济效益,而选择使用化学肥料,容易造成水土污染等,引发病虫害。例如农药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了危害性。三是林业病虫害繁衍能力强,外来物种多。近些年由于过度使用农药等,导致病虫害的繁衍能力越来越强。而且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例如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而且属于外来物种,对林业危害巨大。

2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控是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前提,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2.1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有待提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常态发展下,加强监测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具有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受限于监测人员数量、技术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于病虫害监测处于事后治理的阶段,而没有很好地做好预防工作。2.2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防治效果低。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的就是利用大型设备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虽然此种方式能够预防病虫害,但是其对于环境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例如药物大面积喷洒会污染水源、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等等。另外在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没有掌握喷洒的时间,导致药物效果不理想。2.3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意识有待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属于系统工作,工作难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因此部门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缺乏事前监测防治的意识,例如部分人员认为只有发生病虫害时才进行喷洒,而忽视前期防治的重要性。

3强化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策略

3.1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基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加强相关部门对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且要建立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宣传活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因此要加强对林业保护的知识宣传,例如向人们宣传杜绝携带外来物种进入林区的相关知识,以此避免因外来物种的入侵而导致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三是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教育培训,让相关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3.2创新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生物药物防治比例。基于采取传统农药防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到构建生态林业资源需要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创新方法,大量应用生物药物进行防治:首先需要创新病虫害防治方法,尽可能利用生态链资源实现林业病虫害的自我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例,虽然美国白蛾具有繁衍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以虫治虫”地方式消灭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主要是一种寄生蜂,它可以有效地消灭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害虫。此种方式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具有生态环保的性质。3.3做好林业的日常管理,降低病虫害发展。一是要修枝清园。集中消灭病虫,结合春季修剪,细致剪除树木上的病虫枝、摘除病虫僵果以及破除害虫虫卵或虫茧等,清扫落叶、残次落果,连同杂草一起烧毁或深埋,以降低病虫基数。二是树干涂白。春季树干涂白时间应在涂后晾干不结冰的前提下,涂白高度在0.8~1.2m之间,涂液时要干稀适当,重点涂在树干主枝中下部、树皮缝隙、洞孔、树杈等处要重复涂刷。三是刮治腐烂病、粗皮病,重点检查主干、大枝、枝杈、剪锯口以及腐烂病旧疤,一经发现,及时刮治,并用皮腐康或植腐灵涂抹病斑,刮治后的病残体和其他病虫枝,要集中烧毁深埋处理。

参考文献:

[1]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

[2]毛义成.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3(07).

篇10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业建设;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53

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我林业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林业生产能够持续向前发展的要点。林木自身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效,尤其是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对林业技术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建设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是较为单一、落后的,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农药,这必然会给日常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做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阶段,林业植被的覆盖率以及质量都较低,虽然种类繁多,但是还有很多植被复杂,这就会导致病虫种类也多变,我国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体系不健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较低,与此同时,相关农业部门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整个林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1]。

2 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林业产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我国林业技术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将林业技术运用于林业生产中势在必行,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林业技术的的有效手段。

2.1 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

每个不同的地区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林业种植技术选择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山区林业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林木为主,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购进优良的树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木与当地其他树木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使用农业的使用量,提高林业造林技术质量和水平。

2.2 增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

由于森林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强度不够,这导致很多病虫害处于早期阶段也没有被及时的识破和发现,从而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防治和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个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明确责任制度,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位,这样才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积极影响[2]。

2.3 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在整个林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生物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生物防治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虫类防治病虫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常见的病虫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它们的天敌,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减少化学用品对林木的威胁和伤害,从而提高林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生物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昆虫的数目,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严格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查,防治出现不良情况,这样才能够起到防治的作用。

2.4 采用农药防治

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喷洒化学农药,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喷洒新型无害生物农药,努力提高林业技术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通过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的方法,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还能够杀死病虫,综合对林业进行保护,防治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2.5 运用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物理防治是根据害虫自身的某些特性入手,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例如:有很多害虫怕光,因此果农可以安装杀虫灯装置,驱赶甚至杀死害虫;果农还可以对果穗进行套袋,简单方便,还能减少农药的残留,有效的防治害虫的侵蚀。通过这种天然无毒的防治方法,能够真正实现预防的目的,从而为林业建设作出贡献。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林业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严格,因此国家必须把防治病虫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制度以及种植流程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预防林业病虫害问题,以此提高我国林业技术质量,全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