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师资力量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发育的阶段,无论是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个人性格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初中体育课老师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男教师的人数远远高于女教师的人数,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因为老师性别上的差异对老师产生的期待值、认可程度也会不同,同时男女教师在教授异性学生时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另外,我国目前初中体育老师中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但是与老老师相比在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上相差甚远。此外,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使得受自身经验水平的影响对课堂质量效率的把握程度较低。
二、理论基础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理论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并缺乏完善的符合新的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自我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教师还是在认为自己所扮演的是传授者的角色,自我定位权威化、上课语言口令化、教学过程套路化特点较为突出。基本授课过程分为三步:(1)教师直接演示教学内容;(2)学生自己反复练习体会动作要领;(3)教师总结。尽管国家的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体育教师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认为自己采用的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师生合作、交往的教学方式,但这也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罢了,其实质还是采取放羊式或者学生被动式。
三、硬件设施
对于体育这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初中学校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再加上对体育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用于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的硬件设施上的投入较少。单就目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学校的体育器材也只限于足球、篮球等常见球类,无法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而在场地建设上,大多数初中学校的田径场也只是用砂土铺设的简易场地。同时老师的教学设备也只是一张嘴,授课内容较为抽象,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四、基本教学情况
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中授课内容较为传统,比如:足球、篮球、排球以及传统的田径项目等,而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武术、瑜伽、街舞等新兴体育项目而开设的课程较少。同时一周一至两次的教学频率,相对来说,课程频率较少,不能很好的安排体育锻炼的量和强度,学生的练习负荷也难以控制,无法很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新课标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强调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强调学习的选择性。这正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打破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为我国培养出品德高尚、智力超群、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体育多元化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多元化为前提
作为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前提,师资队伍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男女教师比例协调化与专业知识多元化。
(1) 男女教师比例协调化。由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人一班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由于男女教师的专业特长不同不能同时达到男女同学的授课标准,使得教学效果出现不均衡性;另一方面,男女教师在管理异性同学时也会显得阻力较大。当男女比例协调时采取混班编制,男生分成若干个组由男老师来带,女生分为若干组由女老师来教。这样不仅有利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又减少了一人一班制时管理难的问题。(2)专业知识多元化。老师作为教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师资力量的好坏也决定了教学模式多元化能否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论多元化为理论基础
要想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首先应注重教学理论多元化,这正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推进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导,该理论强调学生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与被传授者,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促进者。因此,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挖掘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呈现出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三)硬件设施多元化为保障
(1)教学形式多元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体育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打破原有的通过体育教师个人展示以及动作纠正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接受周期大大缩短。(2)体育设施多元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保证体育设施多元化是完成体育教学多元化的基本保障,为此应加大对体育设施采买及更新的投入。
篇2
关键词:足球教学;体育;细节;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85-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在学生体质越来越弱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足球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重视细节指导是提高足球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如何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呢?
一、脚弓推球,准确站位
初中体育教学对象是正在读书的青少年,这决定初中体育教学必须具备简单化、趣味化的特点,不能过于重视技巧性教学。在足球教学中,主要进行一些体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基本的球感,让学生明白在足球场上应该如何站位,为学生将来的专业训练打下基础。足球最基本的几个动作要领是传、带、停、射,而用脚弓进行推传球,是最为基本和基础的足球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方面进行精心指导。例如,在一节足球体育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明白脚弓推球的技术要领,可以将推球动作进行步骤划分。第一步,让学生左脚指向传球的方向。这时,学生就要对自己和队友的站位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和判断,同时用左脚脚弓内侧正对足球。第二步,左腿稍稍进行弯曲,右腿发力,用大腿带动小腿,右脚脚弓内侧正对足球,做好开球准备。第三步,用右脚脚弓开球,且必须开出地滚球。在学生训练较为熟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站位,对滚动中的足球进行脚弓推球练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整个动作要领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讲解,学生能从概念上对脚弓推球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可见,初中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体育基础,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细致化、模块化,让学生的技术训练更有方向性,同时可将多种层次的技术混合进行练习,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
二、脚内侧踢,有效发力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因为紧张、技术动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的力度控制失误。尤其是在足球基本动作――脚内侧踢球中,这一失误的发生几率十分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细节进行重点关注,从小处着手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例如,一次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练习脚内侧踢球的过程中,支撑与击球的动作不连贯,发力方式不正确,导致击球失误频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将所有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对如何有效发力进行阐释,并对学生在踢球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总结。比如,踢球时腿外展不够充分、脚尖不够翘起、摆腿过于僵硬会导致腿速受到限制,踢球时膝关节伸直导致直腿击球,踢球的时候身体不协调导致脚掌内翻,这些都是学生无法有效发力的主要原因。学生在了解到这些错误之后,马上对照自己的练球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细分训练,使得整个踢球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提出相应的强化训练方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训练细节进行把握和总结,从小处着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
三、外脚背踢,力量变化
外脚背踢球是足球运动中最常用的进攻方式之一,也是每一个足球训练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运球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让学生体悟踢球过程中的力量变化,掌握外脚背踢球的精髓。外脚背踢球的关键,是要在击球的一瞬间,脚背绷直,脚腕压紧,以脚背的正面击中足球,击中球之后,腿部应当继续随着球体前摆。在一次足球训练课上,老师给每个学生发十个球,让学生只进行外脚背踢球最后一个击球步骤的练习,重点体会击球一瞬间自己腿部力量的运用方法。这一节课结束之后,则让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跟老师口头汇报自己对这种力量变化的感受与把握程度。通过这样专项强调性练习,学生明显在力量控制上得到加强,踢出的外脚背球也更加有攻击性。击球的力量变化,是整个足球教学中最细致的环节,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积极把握这些细节,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重视细节指导是提高足球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当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握足球教学的细节必须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管运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都必须实现与教学内容的充分对接,避免让课堂教学形式化。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体育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努力打造高效的足球教学课堂,回归体育实质。
参考文献:
[1]于萍.校园,足球梦开始的地方[J].北京教育,2015(12).
[2]田晓风,曹印岭,苏会战.校园足球,该如何“破门”[J].河北教育,2015(10).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存在的问题 相应的对策
一、前言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在我国往往被忽视。初中体育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评估上,都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无论是科研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处于一种落后的状况,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比较缺乏。根据了解,很多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市、区内初中的标准田径场地都很缺乏,很多学校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活动场地需求增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初中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较低,损坏量大,根据我们对一个市内初中体育学校的调查,很多初中体育学校都在这个问题,体育器材损失的比较严重,尤其是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损坏率都在50.00%以上,可以供教学使用的球类:足球平均每校3.9个、篮球平均每校5.8个、排球平均每校2.2个,器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给予重视。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更换,这是现实。但对于课程改革不能这样简单地去理解。因为,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学习方式的改变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变化,它是一个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课程改革理解成为教科书或教师用书的替换,那将影响到课程实验整体质量。中学提供了教师用书和教科书,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从整体上来讲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指导性较强的参考用书,但新的教师用书也是尝试性的,不可能不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课程实验中,要用科研的态度去使用。
最后,教学形式化。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学生是学习的客体,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现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表面上的主体、形式化的主体,而是一个主人化、实实在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其次,要把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追求,作为一切教学活动、手段、方法运用的前提。我们不能舍弃根本而追求形式化的东西。我们要讲有效教学,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有效教学策略中,让学生有效的时间内既学到东西,又学得高兴,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应对策
其一,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即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强化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其二,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应给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疏导。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学生的助手,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非常顺利了。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脚步的频率,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脚步的幅度;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可以发展反应能力。
其三,真诚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在师生平等、亲和、融洽的关系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不断进取,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中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跳高练习中,胆小或方法不当的学生因跳不过横杆可能会造成心理障碍,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用高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当学生有一定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语言(如“完成得非常好”“再努力”“你一定能行”等)或小物品的奖励,肯定学生成绩,感受成功,从而树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把体育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归纳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因时因势地协调好各教学要素的关系,自然就能熟练地驾驭课堂的组织,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广波.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36)
[2]余辉.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版).2010(9)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程;素质教育;实施
初中体育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强健体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推广,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体育项目锻炼,而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一、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特长
在进行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依靠室内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效用,使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延展。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确立具体的课外活动方式,使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教师可在教授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运球技巧后,令学生领取体育活动器材,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展开课外体育活动。而有些学生喜欢篮球,有些学生擅长羽毛球,有些学生则更偏爱足球,通过课外活动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收获良好的授课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全校运动会或是班级友谊赛的方式,能够使具备体育特长的学生在比赛中充分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借助比赛平台,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增强集体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深度挖掘体育教学的美育因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深度挖掘体育教学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呈现出人类健康体态所展现出的机体美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n程中感受到健康美、身体美与运动美。在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授课中,教师需将重点放在强健体魄与塑造形体方面,使学生在体育的课程学习中得到身体充分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阴雨天等不适宜课外教学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为同学播放奥运会精彩体育项目的比赛片段,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此外,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督促学生养成课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仪容整洁。如此,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学生的美育教学。
三、 做好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需面向在校全体学生。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地依靠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安排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都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这就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加以充分了解,依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展开分层次、步骤化、目标强的课堂教学工作,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状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展开课程教学环节。例如,在体育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男生和女生在先天身体硬性条件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球类运动的课堂活动时,需依据男生和女生的不同需求,安排男生打篮球、踢足球等消耗体能较大的球类运动,女生则可通过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的活动方式进行自由活动。此外,在进行日常体育课程课前活动的环节设置时,也可采取男生跑1000米,女生跑800米的方式,进行课前体育活动热身。通过对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的全面考量,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化、针对性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施人本化、个性化教育
在进行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时,需要依据体育的自身特点和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这五方面进行课程具体目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以人为本作为新课改内容的核心理念,对中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教学方向。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不禁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加以有序地组织和配置,从而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培养,还要求体育教师以学生发展的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体育学科的整体性和分散性特点加以有机结合,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宜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地适应。此外,还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展开个性化教育教学。例如,通过建立体育活动小组的方式,对一个班级中体育活动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人员分配,充分发挥以强带弱的小组互助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大家共同帮助,共同进步,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在体育日常课堂活动、小组比赛、班级友谊赛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提升素质的学习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深度挖掘美育因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这四方面内容,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渗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展开高效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海.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J]. 社会科学:引文版, 2016(11):300.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外活动 学生发展
通过一定的调查,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与人们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几乎所有高中每周只开两课时的体育课,如果学生两堂课时刻都在运动,也只有一个小时二十分钟,除此之外,只有部分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或周末进行课外活动一类的体育锻炼,更多的学生则是呆在宿舍。而且到了高三,除了体育特长生外,多数高三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就导致原本仅存的运动时间再次被压缩。同时,体育课在高中也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厌弃,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针对以上情况,高中体育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同时挽救高中体育,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课外活动不同于体育课,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
很多高中生之所以由原来的喜欢上体育,发展到如今的厌恶体育课,不想运动,主要是到了高中,学生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上也已经基本形成,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增加也是有着改变,同时也是张扬个性的时期。在这其间,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观察事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在某些方面,这些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比如,过去他们认为体育运动很快乐,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学生往往认为在宿舍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要快乐的多,同时也没有身体上的疲劳。学生的这种个性发展,在高中体育课上则得不到满足,高中体育课要面对沉重的运动任务,同时还有考试压力,所以学生大都不愿意接受这种被迫的运动。然而课外活动则与之有着很大的不同,课外活动中不是将这些张扬个性的方式抹杀、统一,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存在身心发展的差异,同时将这种差异看作一种教育资源,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在两节体育课中间抽出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活动,当然,这种课外活动不是让学生坐在操场上休息,而是让学生到体育器材室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器材,进行课外活动。高中体育课往往是专修一种体育运动,时间久了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而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己选择运动器材,则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运动欲望。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于体育课的意见,让他们以课堂参与者的视角提出建议,更能促进体育教学设计。再比如,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篮球后,可以先不向学生介绍运球和投篮动作,不要给学生套上规定的动作,让学生先拿着球去玩,看谁能玩出新花样,回归到运动最初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课外活动,无论是不会打篮球的还是篮球打得很多的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享受运动的快乐。接着,教师可以结束课外活动,正式上课,向学生们介绍篮球的玩法,比如运球的动作,投篮时的手势等等,通过这种先课外活动后课堂教育的方法,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中感到快乐,继而带动体育课的教学进程。
二、以课外活动为媒介,调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使他们的体魄得到锻炼,然而,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运动之中,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高中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从课外活动入手,以其为媒介,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比如铁环,陀螺,鸡毛毽子等等。我们的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在课外活动中见到这些民间体育器材,自然会产生兴趣,会主动参与其中。这些民间体育器材简单容易上手,我们的学生很快就能熟练的掌握,乐在其中。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后,又会对下一次的课外活动产生期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在主观上“想”运动。
篇6
体育这门学科在目前孩子繁重的课业负担下,是他们相对较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使学生真正对体育感兴趣,这是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探究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需要,唤醒兴趣
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调动积极性的源泉。体育需要则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将把体育作为人生存在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新时代的中学生,对体育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强身健体需要;有的是健美需要;有的是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需要;有的是学一至两项体育项目,为今后更好地参与运动需要;有的是愉悦身心需要;有的是磨练意志、健全人格需要;有的是尝试成功、参加体育训练与竞赛需要。所以说,人对体育的需要既是多方面的,又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育需要,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教学指导,尽量给予满足。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体育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更持久。如有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简单的篮球传接球、运球和投篮技术动作,就会三三两两去玩篮球,打比赛,有时周日也要去抢占场地玩个痛快。但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需要不太热情,如课外活动时,有的学生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向老师借器材,教师因怕麻烦,就不理睬,学生很扫兴。对于学生此类合理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应该拒绝而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并热情地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练得更好。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感而启,有启而创,是激活主体意识的又一要素。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活动经验,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本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能体验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是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在教《立定跳远》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的教学情境,开始先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来自由发挥做游戏,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跳绳"的感觉和情境设计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让学生"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教师就可以将课堂应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具体情境中。这样,我们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完成了规定的教学目标。
3.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手段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多样化,对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理学研究发现,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机体的超限抑制。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项目轮换的教学方法,当学生要对某一项目产生超限抑制时,学习新的项目,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选择场地、器材,给学生以视觉新颖的感受。在体育教学中,中长跑一向是学生最讨厌的项目,在田径场上进行中长跑,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如我们选择在野外进行,让学生集体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肯定高涨。当然,野外进行的中长跑是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安全是最重要的。教师还要采用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4.优化教学模式,运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法
篇7
关键词:生态,生态教学,体育,学校体育
一、“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背景分析
1、生态及“生态体育教学模式”
近几年,生态文明的观念和行为逐渐得到推广,“原生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应用。
生物学中,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惯。
笔者提出的体育生态教学,即结合社会现状,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目,顺应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在学生特定阶段用与特定阶段相适应的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关心学生身体,重视学生情感,从而实现对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练,培养较强的适应力与生存力。
2、背景分析
现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的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已不满足、不乐于教师的传统教学,学生的被动状态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不拘泥于教学课堂,从被动中走出来,走入大自然的教学方式,“生态体育”教学将满足他们的要求。
二、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多样
学校体育是人一生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体育可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为今后科学锻炼指明方向,因此学校体育要从“大局”出发,教材、教法都要以“健康”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与大众体育相结合,为踏出校门后的自主锻炼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例如,风靡已久的瑜伽、跆拳道、橄榄球等外来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传统项目,都可以作为学校体育的选修教材让学生了解,以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有更多的锻炼项目可以选择,而被教师遗忘的单双杠、云梯、肋木架等也应该发挥它们的作用,而不是被当成摆设。
2、组织形式丰富
由于一些教师的应试思想,体育课要么是机械的练习考试项目,要么就是“放羊”。论文参考。而生态教学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减少教师口头讲解技术的时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动作,掌握技术。例如一堂短距离跑的练习课。过去很多教师会从专业角度进行教学,先练习摆臂、原地高抬腿,然后行进间高抬腿,后登跑或者其他,最后加速跑。整堂课过于枯燥且毫无娱乐性。生态教学则顺应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跑”的练习娱乐化、竞赛化。准备活动400米慢跑,跑步的同时文艺委员带领大家唱歌,歌曲要求强劲有力、积极向上;关节操练习交由各排组长负责,队形不限,便于动作就可以。进入基本部分,教师提出问题“跑步的快慢和什么有关系?”并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做示范,让其他学生找出答案,最后得出步幅和步频影响速度。再告诉学生后登跑和高抬腿练习可以提高步幅和步频,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后,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选出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进行组间比赛,看谁的动作做的最好。论文参考。论文参考。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动作,共性错误可以集中讲解,个性错误则个别指出,重视对“小老师”的培养,使学生的互相帮助多过教师的说教。最后通过接力比赛巩固提高提醒学生跑的速度。整堂课教师多扮演组织者、协调者、裁判员的角色,做好引导工作,多观察、少说教。教学场地可以利用校园的马路、草坪等各种场地甚至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把专业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生活化、娱乐化,从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等基本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展教师网络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边练习、边思考,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教学目标开放
在过去,学校体育大多以竞技体育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把学生当作运动员来上课,要求的过精、过细、过专业,导致学生在课上得不到成功的而放弃运动,甚至厌恶体育课。体育生态教学则要求体育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提出不同的课堂要求,轻技术、重参与;以学生提高成绩的幅度作为标准,而不是“一刀切”的看运动成绩是否达标。仍以跑的练习为例。课的内容是橄榄球比赛。场地为半个足球场。7~8人为一组,循环制比赛。比赛规则:组员通过持球跑,传球的方式将球扔进对方球门即可;一场比赛时间为5分钟。两组学生比赛时另两组在旁观战,加油鼓劲。教师在宣布课的内容时,告诉学生今天就是一节“玩”的课,课的目标就是大家跑起来,通过配合赢得比赛胜利。这样一节课,学生愉快了心情,老师达到了目的,所谓真正做到寓练于乐。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的压力已不仅压到了处于工作状态的成年人,也压到了绝大部分的青少年儿童身上,学业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学生内在的压力,把身心还未发育成熟的学生们压的喘不过气,体育生态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心理的变化,从学生生理的、情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真正需要,以学校体育特殊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压和调剂,发挥当代学校体育的特殊功能。
三、“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归宿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指向,“从原来阶段体育转变为终身体育,从注重运动技能转变为重视健康,从学科主义转变为人本主义”,实为趋向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的转变,这首先要有教育者理性的更新,然后建构出与之相应的具体教学法。生态体育教学是对国家新课程标准的一次践行,以期还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和翱翔的的大自然!
参考文献: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人们体育出版社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实践课题;教研制度;教研流程;变革;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52-02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途径,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攻读高一级学历,等等。但无论是继续教育的拿学分类的集中培训,还是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中的观摩课、听学术讲座、运动技能培训等,都不能持续性地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不能脱离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围绕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以体育组为组织单位的校本研究是实现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具有其他培训不可替代的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持续性。笔者以体育组开展教学研究这一平台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实践类课题实现本组教师发展
教育实践类课题的确立是根据一段时间对本校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学生需求和体质的发展提出变革课堂的实施策略。以我校为例,由于学校师资紧张,没有进行大面积的走班选项教学,仍旧根据行政班班级规模开展学校规定下的选项教学,从原则上讲不是选项教学,因为没有根据学生需求走班按项目实施分类教学。这种行政班的规定项目教学势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运动兴趣的发展,基于如此现状,我们体育组对课堂实施了改革,制定了“素质+选项”教学模式,即,每节课田径素质练习(课课练)不少于10分钟,内容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紧密相关;选项教学时间不少于18分钟,设立主项和副项,主项和副项的设计根据体育组统一安排,高一:排球+篮球;高二: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高三:篮球+多选。一堂课内要实现两个以上运动项目的同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是组织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使得不同组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展针对性学练?其次是教师巡回指导的分配,即从一类项目到另一类项目的指导,教师要在课内不间断地巡回和观察和指导。最后是一个本文的本质问题,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运动技能能否适应多项目的教学?针对上述三个课堂现实问题,实施集体备课,由于确实是课堂教学的难题,因此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积极参与,每位教师都轮流发言,发言先谈上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接着是集体讨论对策,最后一个环节是运动技能练习,根据体育组内教师的运动特长,分别确立篮球、田径、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运动技能导师,有几次集体备课也请了兄弟学校运动水平较高的老师参与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运动技能加练目标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达成一手漂亮的动作示范,技能导师必须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经验传授给组内教师,使其快速领悟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经过近三年的尝试,体育组内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组9位教师先后获得绍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质一等奖3人,市级精品课程1项。学校群体层面上,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连续几年保持柯桥区第一,绍兴市前列。事实上,教师对自己发展需要的认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产生。一是对教学实践变革的迫切性和提出的新要求有认识和体会;二是这些新要求和自己的切身利益且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
二、建立制度流程实现教研方式变革
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一直饱受诟病,虽然多数学校定了时间,定了地点,定了牵头领导,但一到备课时间,体育组内的集体备课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家漫无边际地聊天,发通牢骚就草草收场。如何改变教研活动只是聊聊天走形式而不是真研究的现状?怎样实现教研活动的流程设计来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呢?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研形式、完善备课要求。我们通过制度和流程来改造教研方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1.教研主题常态化
教研主题的确立因校制宜,因时而变,因生而异。教研主题因校制宜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发展需要,确立相关的研究主题,比如,主题为如何抓早操、出操质量?这是学校层面上的。因时而变就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来研究制订翔实的教学执行方案。这是教研主题常态化的关键,形式也相对开放些,可以在线视频学习,视频学习后的反思分享,运动技能练习,模拟上课(说课)等。因时而变还要根据学校体育计划的进程要安排一些具体活动,设计相关方案,比如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工作,校运会、体育节、小型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体育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因生而异主要是在教研主题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情,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忽略的一些细节,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任课教师都有一些了解,但学生的个性心理则很难准确把握,特别是班级中一些特殊体质和心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典型的个案来分析,提炼应对方法。这一主题的发言需要教学骨干和老教师积极参与,他们遇到过更多的心理问题学生,有应对的经验与方法。
2.教研参与实时化
教研参与实时化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教师实时能参与教研说明一个态度的转变。最近,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了“天天公开课”网络研讨系列活动,教师随时都可以在线看视频,同时和广大同人一起研讨,不仅能看到一线老师对课的评价,也能和浙派名师在网上相互探讨。笔者除了看各种赛课视频,主要看江苏省学校体育网的慕课视频,这里汇集了江苏全省各个学段体育优质课视频,不仅门类齐全,还对外免费。这些都是教研参与的可利用资源。如果体育组要求教师能自觉参与教研,就要布置相关作业,比如每周规定看哪几个视频,并写好简单的观后感,或者提供参与讨论的评价发言。除了看视频还要鼓励教师多阅读相关专业类杂志,以及教育类的相关书籍,体育组组长可以开设书单,定时分享阅读体会。
3. 教研成果多元化
教研成果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内隐的,显性的则具体表现在一个教学设计的打磨,或者一堂课的打磨成型,层次再高点就是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立项,等等。内隐的则是教师的理念提升,可以体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个性和风格的逐步实现,对一堂课的理解上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等等。体育组长应该带头说服学校领导,改良传统的教案检查形式,改变教研活动开展好坏的评价制度,不是说哪位教师写了更多的教案好年终考核就得高分,而是要看哪位教师能在一份集体打磨的优质教案上修正了多少属于自己的观点;要看哪位教师能在一堂公开课后能提供自己的修正思路,敢于上修正课。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果;教的兴趣;学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47-02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兴趣是学生成绩优异、教学效果显著的基础。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属于智力方面的工作,要想把这两个方面都做好,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的兴趣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所教学科感兴趣,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该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内心深处才会“乐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欢快情绪、简单明了的语言、轻松的课堂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备学生这一环节。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其心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一个能尊重、体贴学生的教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的基础,所以教师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是天才,需要“伯乐”去挖掘。中学生处于调皮好动阶段,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设计好问题的每一环节,要顾及全面、难易分明,对于后进生的回答一定要把鼓励放在第一位,这样他们一定会感激你。总之,只有带着对学生的这份“兴趣”去教课,教师才会更好地驾驭课堂,才会使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二、学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英语这门学科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并不系统,到了中学所有的知识都要重新来学,这对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其中,利是可以温故知新,弊则是在小学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这时候再学,会使一些学生加重厌烦心理。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采取措施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经验:
1.上好第一堂课。“Well begun is half done.”教师第一次到新班上课,尤其是第一学期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要做好这一点,首先就要让他们对你这个人产生兴趣,然后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笔者在开学初通常都会精心打扮,以崭新的形象走入教室,抓住学生的眼球,并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期初,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但这一环节很容易落入俗套,所以教师的开场白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在此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再据此去设计话题,要从他们最熟悉的话题、最真实的情景入手,带领其进入一个绚烂多彩的童话世界,用自己稚嫩的英语去描述自己的美丽世界。因为是谈论自己,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很快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
通过前面的铺垫,师生之间已经变得不再陌生,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先给学生介绍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课堂要求。要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来学习这门课程和如何完成课后常规作业;要说明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不完成规定任务时的“处罚”措施。总之,第一堂课必须认真上好,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和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许多人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不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本还是练习都会遇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人物介绍、地理常识、体育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样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适时适量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西方国家的传统习惯、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及西方人语言特有的幽默感,不但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更能激发他们努力地去探求英语更多的“秘密”和特色,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曾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们插入了关于中国足球及世界杯的一些话题,结果一名平时对英语很不感兴趣的学生竟然很有兴趣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课下还问了这部分的几个单词。之后,这名学生就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了,他的成绩也进步很快,这正是英语自身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爱上了英语。
3.利用竞争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兴趣。根据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定向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在课堂活动中,要多为学生创造竞争和合作的机会,并评出优胜小组,个人进步之星等,把这些优秀学生和进步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增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英语,基本功很重要,听说读写四部分一样都不能落下。而单纯地去学习这些东西的确有些枯燥,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适时地给学生们增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举办单词竞赛,作文竞赛,英语手抄报、贺卡以及英文歌曲合唱,课本剧小品表演等,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在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5.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进入了课堂。它摒弃了以往课堂教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兴趣为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去激发自己教的兴趣、去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在教学相长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高中遗传学概率计算方法
- 下一篇: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