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来源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分红型商业保险的收益来源

篇1

首先商业保险能分担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减轻财政的压力。现代商业保险,尤其是人身保险如新型人寿保险和各种健康保险,可以实现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成员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通过其实现社会保障职能比政府财政行为更具有经济优势,并且使政府受益。其次商业保险能满足各种社会保障需要。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更是激发了社会公众对保险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险种少,可供选择的余地小,无法满足人们对未来经济保障不同需求,商业保险的特点是保险险种多,保障范围广,能满足各类人群对保险的特殊需求。最后商业保险能发挥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对促进社会和谐与公正、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较好作用,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规避社会风险,获得生活保障。

二、湖湘地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问题的制度管理

我省对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和办法。如,为确保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制定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推进我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而制定的《医疗费用结算暂行规定》、《门诊大病医疗管理暂行规定》、《参保缴费暂行规定》等规定。但是在不扣除价格指数的情况下,2008~2013年的5年中,湖南省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位也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所以结合我省现状,探讨我省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情况下的制度安排与治理对策尤为重要。

(一)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管理

首先,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根据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宏观要求,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要尽快完善对企业年金的扶持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国际上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给予很大的税收政策优惠与支持。就企业年金而言,在企业年金的缴费阶段,国外发达国家一般规定15%左右的保险缴费享受税收优惠,而我国仅为4%,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结合近几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加快的实际,有必要提高此优惠比例,以加快统一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其次,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前的新医保制度与传统医保相比,确实改革的力度加大了,但是仍存在个人比例负担还是过高、医患矛盾突出、监管与运营模糊等问题。今后的医保改革方向应做到医药分离、监管与运营分离、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商业保险方面的制度管理

应加大商业保险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力度。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都面临一些政策性的困难,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与社会保障局等有关政府部门在保障类别上有一定冲突,商业保险需要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尽可能地将商业保险的市场机制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降低社会保险的营运成本与相关费用,提高社会保险的经办效率,从而使投保人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三、湖湘地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问题的体系建设

西方推行社会保险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行政手段,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以此为参照系,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参考湛江模式,可将商业保险引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保险公司提供大额补充养老和医疗等保险险种,让群众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保障。首先,商业保险企业应做好社会保险缺陷的弥补工作,搞好险种开发和服务。根据我省地区区域、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保险险种,弥补社会保险的险种不足和金额不足之处,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使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各类保障型的产品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实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双赢”。其次,参考湛江模式,实现二者保险在技术上和方法上的互相渗透。2009年湛江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为了进一步改善“并轨”后医保报销手续烦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政府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状况,湛江市决定引入商业手段,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保险公司向全市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健康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等政策咨询服务。“湛江模式”在转变政府职能、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效率优势、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无疑将引导我省更加注重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保险业在服务新医改中的积极作用,为推广“湛江模式”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在我省,社会保险应该借鉴运用商业保险的某些原理和技术手段来改变目前局面。如在养老保险方面,商业保险拥有经验丰富的精算师,可准确厘定缴费标准和给付水平,根据精算原理保证养老金的稳健运用和给付安全,这些都可供社会保险借鉴。最后,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相关市场主体的建设。一是整合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现有分散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整合,凡达到退休年龄的,人人都应享有基础养老保险金。二是做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对有固定职业的人群,其部分资金可用作家庭中小孩的参保费用;对城乡没有职业的群体家庭,采取政府补助为主、个人适当缴费的办法;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支持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推动医疗保险制度向健康保障制度方向转化。三是鼓励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险。采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补充社会保险;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建立“养老社会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以及“医疗社会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行管理办法,理顺资本市场机制。开发全省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服务软件,加快建设项目齐全、功能完备、全省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遵循风险共担的目标,会更加重视风险控制,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各险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减少财政支付的风险。

四、构建湖湘地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具体运行模式

(一)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生存保险、分红保险的互动模式

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乏保值、增值的机制,而商业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日益完善,可以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投资运营,因为商业保险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管理法定养老基金,与基金公司一同管理养老保险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加,随着退休队伍的逐渐庞大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商业生存保险和分红保险为退休金提供了除社会保险以外的重要资金来源。另外,社会养老保险费分担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是用人单位缴纳比例过高,如果大力发展商业生存保险和分红保险,既会减轻企业的缴费负担,也会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因为商业养老保险补充优势在于:在养老保险的层面上,商业保险的生存保险和分红保险完全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经济能力前提下,个人投保分红保险,除了定期收益外,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分红收益,具有增值保值功能,在年老后按合同约定每月领取养老金。商业保险在缴纳与领取上比社会保险灵活很多,不受地域限制。作为年老有详细规划的人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只是一种基本保障,而商业保险则可以提供全面的保障。但是商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高,不是每人都能承受的,所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者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的互动模式

由于社会公共医疗费用高涨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需要商业保险开发并推广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补偿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消费者更加注重日常的健康护理,因此,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成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另外,农民工异地医疗报销难,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据此推广出适合这一群体的保险品种。目前湖南新农合虽然参保人数众多,但是人均筹资标准还是比较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所有医疗费用报销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收入阶层和特别需要保障的人员来说,可能杯水车薪。因此,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和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就是他们明智的选择,可以弥补社会医疗保险不足的缺陷。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大力推广短期健康保险和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社会工伤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的互动模式

篇2

【关键词】分红险;万能险;理财建议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购买商业保险成为不少家庭寻求更多保障的途径,一些投资者也把保险作为个人理财的选择。当前,保险市场中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分别是传统和新型保险中较为热销的产品。但是,普通居民家庭在选购热销保险时,无法辨别花样繁多的营销话术,往往对产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分红险的产品分析

分红险是当前保障型保险产品中市场份额最高的险种,在银保产品中较为畅销,许多保险公司都将其作为个人寿险的主打牌。部分保险销售人员为其打出了“买保险、做股东、享分红”的宣传广告,对投资者构成误导。居民购买分红险,并非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股东”和“分红”之说是保险展业的话术,主要是为了利于宣传和营销,而非产品实质。股东是企业的权益投资者,分享企业经营收益并承担经营风险。对居民家庭而言,要成为保险公司的股东,可行的途径是购买上市保险公司的股票,而购买分红险的实质是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成为其客户。分红保险所提供的“分红”并不是股票红利分红。股票分红来源于公司可分配的税后利润,而分红险则不同,分红险返还给投保人的红利是投保人所交保费的一部分,对此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分红险的分红来源通常被称为“三差益”,即利差益、死差益和费差益,其产生涉及到分红险产品设计和保险精算。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时间和风险是其定价主要考虑的成本因素,时间具有价值,风险要求补偿,此外还包括实物产品定价应考虑的费用。具体而言,“利”指的是保险公司为保证所收保费不随时间转移而贬值所进行投资获利,而利差益则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获利高于预期;“死”指的是保险公司面临的被保险人死亡率,由寿险生命周期表测算得出,也是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而死差益则是保险公司的实际风险低于预期;费差益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日常开支费用小于预期。由于保险公司在寿险定价上倾向采取保守策略,预期较为悲观,因而产生了“三差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吸引和维持客户,故将实际多收的部分保费返还给投资者,这就是分红险的分红原理。

二、万能险的产品分析

一些保险销售人员用“随时交钱、随时领钱、多少随你”来宣传万能险“万能”,这是保险营销的手段。万能险的专业名称是综合人寿保险,与传统寿险相比,它具有投资方式的灵活性,但并不能做到银行存款那样“随交随取”。万能险的“随交”是给投保人提供了何时支付保费以及支付多少的选择,而“随取”则给投保人提供了适时终止保险合同的选择,从而使客户能够根据当期和后续的家庭收入状况、开销情况以及保险投资倾向来灵活做出决定。

1.万能险灵活缴费的原因。要享受“随交”的自由,客户必须已经交纳了第一期保费。投保人初次交纳的保费被保险公司分为了三部分:一是管理费,用于支付保险公司日常开支;二是保障费,用于维持本期保险保障;三是投资款项,用于代客户投资理财。投保人的初始保费首先要扣除管理费,剩余资金才是直接为投保人服务的,万能险“随时缴费”的实现原理在后两部分的设计中。通常,由于维持本期保险保障所需的保费并不多,因此剩余资金的大部分进入了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的理财专家进行投资理财。如果客户在本期保险保障结束时,没有及时支付下期保费,保险公司会从客户投资账户中进行划转,使得保险保障继续存在,这样直到投资账户没有可供划转的资金,这就是投保人能够“随交”原因所在。

2.万能险灵活支取的原因。投保人并非可以完全“随取”已交的保费,尽管支取时间灵活,但实际能够取回的金额不确定。如前文分析,投保人交纳的保费首先被扣除管理费,这是客户享受保险公司售前咨询、保单管理等服务的对价;之后还需支付保障费用,这是客户获得本期保险保障的对价;最后剩余资金进入投资账户,投保人能够取回的便是这一部分,称为保单现金价值。由于投资账户中的资金被用于专家理财,客户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需承担风险,因而有可能出现保单现金价值的浮亏,能“随取”的就更少。

三、理财建议

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障形式和投资渠道,正日益受到居民家庭的关注。本文对两款保险产品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普通居民家庭走出对热销保险的认识误区,在选购分红险和万能险时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建议,投资者在选购分红、万能等热销保险时,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保障需求,更加注重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而非盲目追求投资收益。这样才能避免本末倒置,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物有所值。

参考文献

篇3

家庭资产方面,张先生夫妇原有活期存款5万元、定期存款20万元,加上这次卖房到手资金180万元,就有了205万元。张太太希望女儿将来能出国上大学,至少研究生要在海外读,所以,如何筹备女儿的教育金是他们的一大困惑。张先生还打算将一辆开了6年的车卖掉,换成大约15万元的车。张先生及太太都已步入不惑之年,但除了单位上的社保医保以外,没有任何商业保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家人的其他保障。张先生认为储蓄得来的利率无法抵御通胀,希望理财师为自己制定一个理财规划,让自己手中的钱不要贬值。张先生自己划定的理财模式为保守型投资与激进型投资各占50%。

卖房闲置资金如何理财(A)

投资与理财特约理财规划师刘远洋

资产分析

张先生家庭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活期及定期存款,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几乎没有;家庭暂时没有负债,财务比较健康,也无财务风险。整体看,家庭资产存在形式比较保守。

张先生与太太收入比较稳定,有固定的现金流入。家庭的储蓄比率为52%,家庭财富积累效应明显。家庭支出方面,主要是日常开支及购物、娱乐等,在可控范围之内。但随着孩子长大,家庭教育支出会越来越大。

张先生及太太都有稳定工作,年龄都已经步入四十大关,但除了单位的社保以外,没有任何保险。随着二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尤显重要,家庭风险敞口越来越大,建议二人补充部分意外险和重疾险。

房产情况:刚出手一套房子,获得现金180万元。

张先生家庭收入稳定,足以覆盖家庭现金流支出。家庭资产结构集中在活期及定期存款部分,无风险性金融投资占比过高,家庭资产整体收益率很低,。家庭风险保障措施不足,需加强、提高。

1、选择合适的理财模式,提高家庭资产收益

2、为孩子准备一笔教育金

3、准备换一辆15万元的汽车

4、为夫妻二人购买合适的保险,降低家庭风险敞口

理财建议

注意细节,开源节流,注重工资账户有效管理。工资余额虽少,但如果及时购买货币基金,则收益是活期利息的5至7倍,甚至更高;严格控制非理性消费,提前制定消费计划,明明白白消费,才能踏踏实实攒钱;选择合适的银行卡账户作为理财主账户,可以避免很多手续费等不必要支出。

按照科学的计算,家庭储备金余额一般为家庭平均支出的3至6倍,储备金过多,则可能导致投资效率不高,建议保留5万元的家庭储备金为宜。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投资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由于张先生夫妻二人收入稳定,年龄刚过40岁,风险承受较强,建议激进投资占比放大至60%,保守投资占比40%。张先生家庭资产中,银行存款过多,影响了资产的收益。可以考虑的稳妥理财方式有:国债、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债券类理财产品。同时,开放式基金具有“专家理财、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如果认购或申购运作稳健、管理规范的开放式基金,会取得较高的收益;如果可能,张先生还可以考虑拿出家庭资产的10%左右,积极投资于二级市场,“以小博大”,获得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红利回报。

张先生女儿已经12岁,目前每年的教育开支尚不多,以张先生目前的家庭财务状况,大学以前的教育金可以在日常开支中预留,不需刻意准备。

出国上大学或读研究生,按照3年计算,同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总计费用按80万元规划。如果选择基金定投方式,10年准备时间,假设年收益率为10%,则每月需定投3873.12元。如果准备金额不足,则需提高每月定投金额。

张先生有一辆开了6年的车,而且自己年龄已过40岁,不管是从家庭需要,还是交际角度看,都需要购买一辆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汽车,这是无可厚非的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但由于汽车属消耗品,每年会以7%至8%的折旧率折损,且日常保养与油耗等消耗相对于购车一次性的消费则有增无减,建议购车时选择15万元左右的经济型家用车。由于未来赡养老人以及孩子上学接送等因素,平时车载人数较多,因此应选择舒适、空间较大的家庭经济型车。

通常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在退休前会一直保持身体健康和财务安全,但也有可能由于伤残、重疾、慢性病以及失业等原因而提前退休。建议张先生为家人补充购买商业保险,主要是意外商业保险以及大病医疗保险。保费与保额方面,简单而言,遵循“双十原则”,即保额为家庭收入的10倍,保费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10%。因此,建议将年保费总量控制在15000至20000元区间内。

卖房闲置资金如何理财(B)

投资与理财特约理财规划师艾诚

建议选择因经济周期不同而投资品种不同的周期类基金,根据经济周期规律,借助专业人士,高效配置资产。

家庭财务分析

流动性健康诊断

张先生家庭目前流动性资产为185万元,远远超出了正常合理区间,这说明家庭资产变现能力过强,有过多闲置资金。一般建议家庭留出日常月支出的3~6倍就足够了,其他资金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产生更多的理财收入。

家庭保险保障诊断

张先生的家庭目前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未获得足够的保障。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险,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导致家庭理财目标难以实现。

财务自由度诊断

张先生的财务自由度指标远低于标准值,这意味着张先生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工作收入来维系日常开销,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就相当于切断了全部收入来源。建议张先生合理调整投资性资产的投资比例,逐步提高理财收入。

理财目标

张先生认为储蓄得来的利率无法抵抗通胀,所以希望理财师为自己定制一个理财规划,让自己手中的钱不要贬值。

张先生及太太都已经步入四十大关,但除了单位的社保以外,没有任何保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家人的其他保障。

张太太希望女儿将来能出国上大学,或至少研究生要在海外学习,所以,如何筹备女儿的教育金是他们的一大困惑。

理财建议

教育规划

根据财务诊断的建议,张先生只需留出家庭的3个月支出,即2.2万元就可以了。要避免家庭拥有闲置资金过多的现状,可将2.2万元中的2万元作为货币基金留存,0.2万元以活期存款方式留存。

张先生夫妇目前还有202.5万元闲置资产,其理财思路是应当增加投资性资产的投资比例,逐步提高理财收入。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中,CPI变化不大,而GDP出现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处于滞胀的阶段,可能会面临“双向选择”。投资是极需要注意的,目前将全部资产投资于股票、黄金、期货等高风险产品都是不合适的,因为风险太大。但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出口会逐渐转好,股票等产品的投资机会可能会慢慢出现。同样,当前将全部资产存定期或买国债,走稳健类型路线也是不合适的。在过于保守、收益率过低的领域,资产会有贬值的风险,得不偿失。在中国经济可能会面临“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比较明智的理财选择,且风险较小。建议张先生稳健理财,做多元化配置,比如,可将30%的资金用于购买进取型理财产品。建议选择因经济周期不同而投资品种不同的周期类基金,根据经济周期规律,借助专业人士,高效配置资产。同时,可将30%的资产选择信托产品,建议购买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信誉较好的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信托产品的流动性较差,一般提前终止权都在融资方一方,仅有很少的产品可以由投资人提前终止。张先生投资之前,需要对于自己的资金占有的时间有一个预期和评估。建议选择投资时限1年以内的信托产品。最后,将40%资产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定期存款等产品,稳健、可靠,还能随时变现。经过以上分配,资产组合可获得超过7%的收益率,标准差为3.8%左右(投资收益率的上下浮动区间),是可以战胜通货膨胀率,兼顾风险与收益的。

篇4

王女士家庭特殊,在目前家庭年结余较低的情况下,为了为今后的养老做准备,建议王女士一方面争取开源另一方面要提高资产收益率。

作为家庭唯一经济来源的王女士,还没有任何保险,风险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该为自己购买一些保障型的保险如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理财建议

对于单亲家庭资金来源有限,家庭理财应以稳健安全为主,建议小比例投资和购买适当保险。

控制生活开支

王女士目前本人及家庭开支偏高,应妥善安排好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开支。

目前儿子每年生活开支15000元除去应该交的学费5500元和住宿费800元外以平均每年在学校10个月,每月600元生活费算,加之其他生活开支(共1500元)每年可结余1200元。

在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王女士每年应尽可能节约一些,减少本人及家庭开支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留出更多资金作投资。

房贷

房产是王女士家庭资产中最主要的一项奠价值占总资产的75%,年归还房贷金额也占到家庭年收入的34%。考虑到我国可能会进入加息通道,随着王女士家庭收入逐渐提高提前还贷是减轻经济负担的好方法。

投资计划

目前王女士家庭有银行存款10万元股票型基金2万元为了提高资金收益率建议王女士将银行存款的20%作为家庭应急金其余存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多方面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

王女士可以把银行存款中的30%用于购买国债,安全性很高,而且投资收益不需要缴纳利息税相对于银行存款收益率会高一些。

中国股市目前处于增长阶段,王女士应继续持有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基金。另外,为了分享股市增长,王女士可将银行存款中的50%投资于打新股理财产品。市场普遍认为,2007年将有大量H股回归,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大盘蓝筹股将陆续面市IPO数量大公司质量好,且中签率有望提高无疑将提升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的收益。

可以考虑用家庭结余资金购买一些收益比较稳定的其他债券型基金产品,多方增加收益。

篇5

另一方面,记者也注意到,自2005年起至今,我国已连续六年七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1年初,国家又将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整体提高140元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企业职工退休金连年上调,但养老金的替代率却在持续下降。

名词解释:养老金替代率

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个人养老金替代率= 退休后的退休金/ 退休前的工资。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品质;养老金替代率越低,退休后的生活水准下滑越快。

养老金替代率有下降趋势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 ~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1999年之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总体维持在75%以上,但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到目前已下降至50%以下,已经低于之前确定的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在54%左右的目标。

而且,不同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据最新媒体报道显示,中国的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属于养老金高替代率人群,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大于80%;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下降至50%以下,属于低替代率人群。

另一方面,目前收入越高,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越低。据专家估算,目前的收入水平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者,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甚至可能会下降到35%,将来甚至可能低于30%。

综合来看,依靠“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几乎不可能实现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目标。而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有金额确定、收益稳健等特点,可以在社保的基础上帮助人们提高未来的养老金替代率,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不断添砖加瓦。

当然,不同养老金替代率的人群,在选择商业保险作为自己退休后生活有效补充的时候,也该有不同的侧重。

高替代率人群:最需抵御意外及重疾风险

高替代率人群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就职员工,这部分人群社会养老保障金较为充足,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自身健康,以安享晚年生活。

据卫生部2008年6月公布的数据表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机会高达72.18%,其中心肌梗塞、恶性肿瘤、脑中风的发病率居前列且逐年上升,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如恶性肿瘤的治疗费用一般在10万~30万元。加上现今涨幅不断的CPI,应考虑选择购买重大疾病保险、高额意外险等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比如,友邦保险“全佑一生五合一”疾病保险计划集合了重大疾病保障、疾病终末期阶段保险金给付利益,而且含有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金、全残保险金及身故保险金于一体,属于综合性健康医疗保险计划,投保年龄为18至55周岁,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保障。如果再附加一些意外及医疗保险计划,就可以基本涵盖意外以及健康类的保障。

低替代率人群:提升养老替代率与基础保障

各类企业职工,包括白领、金领等人群,养老金替代率通常会比较低一些,这部分人群的家庭收入主要以工资收入为主,较少有其他稳定来源,而且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程度不是很足。而且,目前的收入越高者,未来养老金替代水平越低,越难维持退休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这部分人群除了同样需要关注意外和重大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早开始养老金储备工作,其中就可以通过年金保险等产品来“锁定”未来可自我支配的养老金部分,弥补养老金替代率缺口。

比如,近日泰康人寿推出了一款“财富赢家保险计划”,它由主险《泰康财富人生C款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和附加险《泰康附加财富赢家定期寿险(万能型)》构成,同时该款组合计划中还包含了投保人意外身故或高残豁免保费功能,若投保人在交费期内因意外发生身故或高度残疾的情况,将豁免余下未交的保费,且仍享有各项保险责任。投保者根据需要,还可附加《泰康附加财富C款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具体来看,泰康“财富赢家”从主合同生效第二年就开始按保险金额的10%每年发放生存保险金;在缴费期内,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按当期保险费2%的比例支付持续保险金,以鼓励客户持续缴费;缴费期内,每满5年按当期保险费50%的比例支付特别保险金,以减轻交费压力。这些保险金若不领取,将直接进入万能账户进行再次投资增值,需要时可以通过“部分领取”以解急用。同时主合同保单红利可以现金领取或累积生息,也可以取出投入万能账户,提高资金收益性。财富赢家还提供多种选择权:客户在60岁以后,可以每年领取保险金额20%的生存金直至终身,也可以选择在60周岁时一次性领取。

行业动态:保险公司启动阿里山伤亡游客理赔程序

4月27日中午12时15分,我国台湾地区阿里山小火车在行驶中与树木腐朽自然断裂倒下的大树相撞,4节车厢翻覆,109名大陆游客受伤、5名大陆游客死亡和4名台湾乘客受伤。多家保险公司开展紧急理赔及善后工作。

发生死伤的5个大陆游客团均由中国人保财险主承保旅行责任险,每次事故每人人身伤亡责任限额在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人保财险已联系SOS国际救援中心制定转运计划,并将做好后续相关事宜。

事故发生后,中国平安第一时间联合旗下寿险、产险和养老险,紧急排查、核对发现有2名客户身故,并于4月28日下午首家赔付4.25万元。平安表示,将派专人赴台查勘,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随时为客户提供后续支持。

篇6

这样,理财顾问就可以描绘一幅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或至少能够减少焦虑的美好景象。如果理财顾问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一部分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那么,客户就很有可能产生购买保险的动机。但是,如果这一工作做得粗糙甚至别有用心,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鸡肋保单”。

“2001年,我还是学生,在父母朋友的推荐下,稀里糊涂买下了这个保单。今年已是交费的第8个年头,今日再看这个保单,发现问题不少,首先,保险金额太少了,实在起不到保障作用;其次,这是个分红型保险,之前连续7年的分红费用总计只有246元,这个分红的费用实在没什么意义;第三,我初步算了一下,20年需要交出的保险费用相比于每3年返还的800元,感觉交出的钱要比返还的多很多。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是持有这张保单继续交费呢还是退保?退保的话合算吗?如果不退保的话,是否需要另外再买一份保险,该买怎样的保险?”

支付能力决定是否退保

上边这个案例是典型的人情保单,作为父母朋友的寿险顾问,显然没有就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说明,以至于客户稀里糊涂买下了这个保单,直到交费的第八个年头,才发现保额太低了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类型的保单,在目前已经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客户中不在少数。

我们透过一些购买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和投保流程来检视一下这份保单的价值和问题所在:

客观地说,这份保单设计得还是很全面的,既有寿险,又有健康险,还有意外险。在七年前这位朋友还是学生的时候,这样的设计也无可厚非。因为从寿险保障功能的意义讲,保险保障的是被保险人创造收入的能力。

在保额的计算上会有“双十理论”,即以十分之一的年收入买十年的年收入,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不需要寿险保额,再看大病险保额,2万元虽然太低了一点,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有总比没有强,套句常用的说法“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够不够的问题”。

至于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也同样是有总比没有强。这份保单之所以给这位朋友带来“鸡肋”的感觉,一方面它既是分红保单,甚至还有“每三年返还800元”的返还功能,那么它的保障功能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感觉交出的要比返还的多很多”,反映出这位朋友在对保险的认识还有误区。

保险是一种财务安排,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时过境迁,随着这位朋友走上社会,开始了解商业保险。首先感受到保额不足,因为如此低的保额,在我们人生遭遇重大甚至极端风险的时候,确实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那么,已经交了8年钱的保单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人寿保险的保障意义是体现在保单交费过程当中的,也就是说,交费期越长,保障的功能就越强。而一张保单的初始费用在保单交费期的前5年是最高的,这里主要是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和人的佣金,如果此时退保,现金价值不会很高。

因此,究竟这张保单是退是留,完全看这位朋友的支付能力。要紧的是尽快找一位专业的寿险顾问帮自己计算出需求的保额,买一张能解决自己担忧的保单。

当新保单生效以后,如果觉得旧保单的交费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压力,那就索性长痛不如短痛了。

避免鸡肋保单3则

邵新民

一张保单很难保全家

买保险是有讲究的,尤其在有限的保费投入情况下,既要选择合适的被保险人,也要选择合适的险种,否则,把为数不多的保费投入放到不合适的人选和险种上,就容易让家庭保障效率低下甚至形同设,切记先大人后小孩;对于成人,收入越高,责任越重者,要优先和重点投保。对于险种,优先保障型,后选投资理财型。如考虑先意外,健康医疗,消费型责任寿险,后选择投资储蓄理财险。因为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家庭责任和经济状况,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保障需求和安排。这也就决定人身保障的动态性,在量入为出,合适合理的原则上,需适时对个人,家庭保障做调整优化。提醒投保人别把家庭保单长期束之高阁。

收入的10%购买保险

买保险越早安排越好。道理很简单,风险的来临没有迟早,遇到了就悔之晚已。早买早获得保障:早买核保易;早买早受益;越早越相对便宜,因为它的费率是根据年龄来核定的。可将收入的10%左右用子购买基本保障型保险,其实,这个比例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务状况和家庭负担等,以及各自具体的理财规划目标。

人=促销员

买保险是自己的事,尽量积极主动参与并配合人的工作。保险是商品,投保跟到商场购物没什么两样,人只是个促销的角色,不论促销的、还是购物的大家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要尽量选择可信的专业人,尽可能选择实力雄厚、服务网点广,信誉好的保险公司。

投保第一步:计算寿险需求额度

回想这位朋友买保险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试图找些原因,来避免更多的朋友将来心存同样的遗憾。其实原因很简单,投保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需求分析,这位朋友恰恰没有做。

在目前我国的商业保险市场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对客户来说没所谓好坏,更应该看重的是对自己适合还是不适合。

比如,一个独生子女和有兄弟姐妹的人考虑寿险保额的时候,对父母孝养金考虑的额度会有不同,一个刚还了两年房贷和一个根本没有房贷要还的人对寿险保额的需求也不同;而一个孩子刚满月的人和一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的人对寿险保额的需求就会更加不同。

计算寿险需求额度是设计保单的第一步,接下来再根据单位给我们提供社保的情况来计算我们对医疗险和疾病险的需求额度。比如,有很多单位都为职工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了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此时如果个人在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再投保医疗保险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二者的报销范围和额度都是相同的,而报销型保险是不可以重复报销的,此时不如买一些住院津贴类保险。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医疗险和疾病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医疗险保障的是由于治病所产生的费用,疾病险保障的是由于得病而造成的损失。医疗险是需要用发票来报销的,疾病险只需要诊断证明。

对意外险额度的计算则相对比较简单。意外险是人身保险但不是人寿保险,它只保障由外力作用于人体而对人体造成的后果。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突发心脏病猝死属于意外,而意外伤害保险却不赔”的道理。

在我们充分考虑寿险额度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工作出差机会的多少以及单

位已经为我们购买的意外险额度,拍脑袋来决定意外险的投保额度。通常年轻人会选择寿险保额的2至5倍,而60岁以上的人选择寿险保额的二分之一就足够了。

意外险是短期保险,每年都可以调整额度,有一种情况是只有意外险有可能理赔而寿险不会理赔的,那就是部分残疾,因为部分残疾的情况多数是由外力造成的。

专业的作用:

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保障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有FNA系统用来计算客户应该投保的额度,客户只要把基本的财务数据告诉寿险顾问,很快就可以计算出来。对寿险顾问而言,最能考验专业性的部分是在客户需求的额度和客户能提供的预算之间建立逻辑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案设计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适合客户。

比如一个35岁的男性客户在60岁之前对寿险保额的需求是100万元,而他每年只能拿出5000元钱买保险,此时如果全额投保60岁的定期寿险费用可能会超支,我们不妨建议客户将5年定期寿、10年定期寿与60岁定期寿做个搭配,先解决客户当下对保障的需求。而随着客户年龄的增长,收入状况的变化,在我们未来为客户做保单检视的时候再不断进行调整。

了解了保单设计的思路,回过头来再为上面这位朋友规划她的新的保险方案。假定她今年25岁,未婚,年收入5万元,有社保,商业保险只有开头提到的那张保单,在没有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以前,根据一些常规的需求分析,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以下设计思路:

客户的寿险保额不低于50万元,重大疾病险保额不低于20万元,每年保费支出不超过5000元。这样的保额与保费的比例注定了这张保单只能是一张消费型保险的保单,而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张保单却是一张典型的返还型保单。

其实,不论是消费型保单还是返还型保单,保险的本质都是消费――如果我们没出事,我们就一定要为出事的人承担保障成本,区别只在于这个保障成本在我们的保险账户中是使用本金支付还是用利息来支付。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首先,买保险不要过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而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收入不是很高,可以先不考虑返还型的保单。

其次,人情单不是不能买,但一定要买明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买保险一定要做需求分析,因为毕竟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让保单拿走我们对未来生活和家人的担忧,实现没有恐惧、永远安心的财务目标。

因此只有保障方案真正能够足额转移和化解我们生活当中面对的重大甚至是极端的风险,我们所购买的才不会是“鸡肋保单”。

“鸡肋保单”的催产剂

Jacky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一直在努力减少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引起人们的焦虑。焦虑可以定义为由各种令人不快的不安、压力、普遍的悲观情绪,或者各种厌恶风险的态度导致的恐惧的积累。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忍受和控制焦虑的能力可以灵敏地反应他的整体健康状况或个性。

保险可以用来减少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它的作用与心理治疗、教育、宗教以及其他减轻焦虑的机制相似。人寿与健康保险有助于提高个人情绪的稳定性和财务安全性,并且能够部分地缓解焦虑。

焦虑经常是有意无意地在财务计划的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在为家庭确定理财目标时,不仅需要考虑对生活造成最大压力的情况――死亡、健康状况的恶化、退休、离婚等,还需要考虑由这些事件造成的角色转变(如寡居、退休等)可能带来的焦虑。

焦虑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抑制剂,对待焦虑的健康反应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往往可以通过保险等机制将不安的来源转移出去,并使个人得以根据所处环境做出更好的调整,而不是将恐惧,危机感和矛盾强行压抑下去。

大多数人寿保险的购买决策是出于下面的一个或门个原因促成:

1 收入替代:部分或全部替代由于主要收入者的过早死亡而损失掉的收入。

2 债务偿还:通常是当债务人死亡之后,还清未偿债务,例如房屋、汽车按揭贷款。

3 建立储蓄基金:在死亡事件发生之后建立起一笔储蓄基金,例如子女的教育金或家庭的应急基金,这些储蓄基金本来是死者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建立起来的。

4 财富替代:死者可能希望留给继承人一定数额的资产,但是已经在死亡之前将这笔资产用于消费或者赠送他人,此时人寿保险金就可以起到替代作用。

理财师和保险销售人员有时候会向客户说明那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概串,以及人生不同阶段可能发生的角色转换,以便引起客户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对这些事件可能导致的财务后果做出反应。这样,理财顾问就可以描绘一幅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或至少能够减少焦虑的美好景象,如果理财顾问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一部分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那么,个人就很有可能产生购买动机。

但是,如果这一工作做得粗糙,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从而无法说服客户采取购买行为,甚至可能导致对方的敌意,更糟糕的是,某些保险销售人员关心的并非客户的实际保障需求,而是自己准备卖出去的产品,于是在某些销售人员精心安排的误导之下,一张张“鸡肋保单”诞生了。

行内人数你如何避免买到“鸡肋”

苏卫宏

此文章为作者写给自己的一个朋友的信件原稿,本着推荐自己的所知所用,来阐述保险选择的基本原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业内的人士是如何给自己规划保险的。

为什么这样购买?

寿险额度随年龄增长需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一旦发生重大的风险,比如身故,那时候照顾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尽,所以我选择了寿险来预防这个风险。所谓寿险,简单讲就是如果死亡了,那时候赔偿的保险金就如上面所列的额度:10万元(无忧保)+6万元(海康定期寿险)+2万元(福乐两全)+(O万元(新华定期寿险)=28万元。

分析 这个额度是绝对不够的,但是公司还有补充的身故保险10万元和意外身故保险20万元,所以,暂时因为我还没有房贷,还没有老婆和孩子需要照顾,可以勉强应付,但是未来责任重了以后,这应该是一个补充点。例如,万一明年我有了房贷,拄揭期20年,每年还贷6万元;假如又有了一个小孩,那么,至少我的寿险在20年内又要增加这部分额度的考虑。

上述大部分的身故额度很明显看得出,是根据一些大病或返还型险种的寿险利益来纳,但是,真正单纯的寿险是海康的定期寿险和新华的定期寿险,在买这两个险种的时候,我是做了考虑的。

海康的定期寿险是为了搭配那10万元重大疾病而必须购买的主险,根据1:5的主险;附加险搭配原则只选择了2万。因为市场上利益比较好的其实是新华的,例如我在28岁时购买10万保额,只要350元/年,虽然市面上没有一个产

品敢说最好,但如果只关注身故和全残这个利益的话,它的确是最为经济的,和最贵的定期寿险比起来,同等保额的费用相差甚至达到30%。所以,有时候对于险种还是要稍微看一看了。

重疾险消费、返还型都要购买

为了保证万一发生重大健康方面的问题时,例如重大疾病,我们知道,现在治疗和出院后继续治疗重大疾病一般花费在20万至30万元左右,我虽然有社保医疗,但是,考虑到社保最多报销17万元,并且里面的药品和治疗方法规定得又太死,所以我选择了30万元额度的商业保险。这里面有10万元是返还类型的,作为一直到老年的健康保障账户,另外20万元用的是附加险,这样性价比要更好,自己也能承受。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一旦发生重大疾病,那么社保是要首先自己掏钱的,那时候借钱和筹钱是很没有尊严的事情,所以,我用商业保险来抵挡这个风险,一旦发生,确诊后就可以有一笔钱来解决燃眉之急。

分析 这里面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险种呢?其实如果你现在购买,可以不具体跟从产品的名字,而是去看类型。

举例子来说,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看的是返还型和消费型如何搭配,我购买10万元的那个中宏“无忧保”,是因为我需要有一部分返还型险种,并且当时的确它也是市面上最出色的一款产品。例如,它是分红的,它还是80岁就可以返还的,这很重要,80岁我还能动弹,但88岁就可能只剩下喘气了。2005年我做业务的时候,市场上绝大部分就是终身或88岁返还的,那基本上就只能留给孙子了。但我感觉还是活着的时候拿钱更实惠,所以选80岁返还的。

不过产品发展很快,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又有很多新的、更好的同类型产品出现了,其标志之一就是:70岁左右返还。例如海康的“安康无忧”重疾险,这样就更好了,因为它可以作为长期健康保障账户的。这个类型的保险是一定应该有些的,并且额度要适当,因为它既是青壮年时期重大疾病风险的保障,远期看又是中老年后长期健康保障的规划账户――存下点钱,保障未来的老胳膊老腿。如果初次购买,依普通白领收入水平,建议保额在10至15万元左右,并且返还年龄最好在70岁左右为佳。

消费型的重疾险也要有,因为其实消费型的才纯粹体现的是保险的保障作用,性价比较突出。市场上消费型的重大疾病保险,有人倾向选择既能保障健康的,同时又含有寿险责任的险种,但问题是如果理赔了重疾险,其寿险利益也就同时终止了。

因此综合考虑后,我还是选择了海康的低额度定期寿险做主险,搭配高额度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这样的一个好处是:如果万一发生重疾,最后可能要身故,那么还有2万元的身故理赔金可以用来料理后事。

医疗险尽量与社保配套购买

其实,我买上面保额2万元的那个“福乐两全”(一个缴费期20年,缴费期满后就返还保额加分红的险种),不是为了这个主险,而是为了能搭配买附加的住院津贴和康复津贴,现在住院的一般规律:时间短,费用高,所以,我选择的是和社保配套的、一点也不冲突的这两个险种:只要住院一天就额外给200元或更多(看具体条款),这样可以多买一点营养品或者作为看护人员的费用等,并且理赔手续也较为简单。

提到住院保险,还有一种报销型的,就是社保报销后剩下的再报销90%,但我没有选择,因为公司的补充医疗里有这项了,何必再多花钱。

总结

35岁必须考虑养老问题

上面就是对我自己买的保险的简要概括,基本上概括了侧重于家庭责任的寿险利益和意外险以及侧重于短期和长期健康的医疗险(重大疾病保险+住院险),一年共交保费7000多元,保障额度符合自己当前需要,支出也还远达不到业内标准的、占年收入的20%的一半。

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大一块的保障没有涉及――就是养老部分。这个养老计划我准备在35岁左右开始实施,那时候可以用多种渠道去准备,换句话说,如果按照20%的年收入用于规划保险的话,这不是我还留着10%的费用,正好用来日后的养老保障。

目前我自己买的,算是比较油了,也不是一次性购买,经历过几次增加和删减。在决定购买每个保险的时候,我能够确信它肯定是当时最好的组合,性价比最高;同时,我也对自己的风险状况做了深思熟虑的分析。

从消费型保单开始购买现在保险市场竞争太激烈,新的东西你是永远等不到最好的。所以,如果要考虑买保险,我建议不要等。

篇7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主们来说,收入虽然不错,但生意场风云变幻,未雨绸缪做好安排更显得格外重要。中小企业主们在注重自身的全面保险、公司运营状况的同时,还要注重家庭资产的稳健回报、增值保值、更要提前考虑退休、遗产及财富的保全等问题。

家庭情况

钟先生今年45岁,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钟太太40岁,为全职家庭主妇,儿子今年16岁,目前在国内上高中一年级。

钟先生税前月工资收入3万元,其名下的私营企业税后年净利润70万元,准备投资扩大经营规模,预计未来营业收入增长趋缓。一家三口每年家庭生活开支约12万元。

钟先生5年前开始参加社保,银行存款金额160万元,自住房产价值300万元,无贷款,目前公司资本额1000万元。

理财目标

1、钟先生打算2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到英国攻读学士学位,届时需要为其准备经费50万左右。

2、适当补充钟先生的企业经营风险保障。

3、希望在55岁左右退休,过幸福的退休生活。

理财分析

1、钟先生家庭资产主要是其所经营的公司资本,无负债。作为私营企业主,虽目前收入较高,但是公司已过了高成长期,未来成长趋缓,经营风险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就目前的收入状况,对未来进行规划。保证子女教育、养老等保障目标的实现,并在中长期坚持多元化投资,逐步改善家庭资产配比。同时,钟先生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偏少,可对商业保险加大投资的力度。总体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建议增加保险的配置,提高风险保障。

2、从钟先生目前家庭的理财投资来看,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几乎没有其他投资,未能有效使用资金,无法有效规避通胀和货币贬值的风险。

理财规划

投资银行理财品

钟先生预计2年后让儿子到英国留学,为了确保两年后留学经费,建议以目前存款和钟先生私营企业税后净利润为主,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等。

按目前去英国留学两年的费用50万元左右计算,考虑到学费成长率和汇率等问题,建议钟先生将目前存款160万元做如下配置:预留6万元家庭紧急备用金,这部分现金可以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或短期理财基金,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还能兼顾资产的收益;还可选择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

以钟先生身份和银行资产情况,建议办理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主量身打造的金融卡,这样可以为他节约资金汇划成本。凭专属卡可购买专属的理财产品,并且随时掌握资金进出,账户余额情况。钟先生还可以投资保本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产品,因为既有本金保证,又可获得较高的收益,两年后可以用来支付儿子留学的相关费用。

选择意外重疾险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主的家庭财产没有实现与企业财产的真正剥离,一旦企业经营发生危机,企业债权债务问题出现、发生法律诉讼时,中小企业主的现金流难以周转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大部分中小企业主白手起家,成功往往以身体透支为代价。作为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发生意外或重病,整个家庭可能会马上陷入困境。

建议钟先生应以意外保险为主,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万一有意外发生,其家庭责任可以继续由此来承担,另外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也是需要配置的,万一有不幸发生,可以弥补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未来的康复费用。刘太太是家庭主妇,无收入来源,建议以养老险+两全险+重大疾病险为主,虽然保费相对较高,但保障充足。儿子的保险应以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为主。

提前布置好养老

篇8

70后面临的养老困惑是否有解?

白领:养老已经“重要且紧迫”

王鹏,32岁,一家生产型企业的设备工程师,孩子2岁。家庭年收入15万元,夫妻双方有基本社保,买房贷款40万元,已经为孩子购买了教育金定投计划。为了将来孩子上学接送方便,近期计划贷款买车。

跟很多年轻人一样,王先生夫妇崇尚时尚简单的生活,经济负担虽重但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不仅为孩子开支较大,还经常外出吃饭、购物,维持较高生活水准的代价让夫妻二人成为月光一族。

养老之惑

感觉自己还年轻,是事业打基础的阶段,阶段性目标是发展事业,早日还清贷款。养老虽然重要,但还是个遥远的话题。

感觉有社保做养老保障,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如果做选择的话,肯定放在医疗、子女教育之后,属于重要不紧迫的任务。

放眼市场上品种繁多的产品,不知道哪款更适合自己。

解决之道

白领群体的家庭收入以工资为主,少有其他稳定来源,家庭负担多,闲钱少,爱精打细算,关注资金使用效率。不过既然未来养老不可避免,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紧迫感,对当下有更好的规划。即在年轻时,每月拿出几百元有计划地储备,既不影响自身的生活水准,也能够借助复利进行财富积累。同时,养老险保费与投保年龄成正比,越年轻保费越便宜,而且红利的积累更划算,收益空间也较大。

白领群体大多有社会保险,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保这类定期且领取金额确定的方式,偏好在投保时即可知退休时基本领取利益的产品,因此建议选择年金类产品。“恒安标准幸福到老养老年金保险”所提供的DB(收益确定型)方式,收益稳定,给付明确,值得这一群体考虑。为了消除一次性缴费造成的压力,该产品设有多种缴费期,包括一次性及5年、10年、15年、20年、30年缴费,满足个性化缴费需要。

金领:解决退休前后薪水的落差

张晓军,38岁,外企部门负责人,已婚,儿子8岁。家庭年收入100万元,夫妻双方都有比较充足的社保和团体医疗/养老保障,无贷款。投资比较多元化,股票、房产都有涉及,期待以这些投资工具早日完成对养老金的积累,实现财务自由。不愿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比较认可保险的意义和功能,不幻想用保险获得高收益,更重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安全组成部分。已经购买重疾险、高额意外险,但对于养老保险,还没有付出行动。

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常比较注重锻炼身体和养生之道,对长寿比较乐观。打拼多年,想提前退休,过上有钱有闲的生活。

养老之惑

虽然对预期寿命比较乐观,但对于如何实现体面、有尊严地度过老年生活,财务安排上并不充分。

可供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较多,重视合理的资产配置,但对于养老保险在这组合中的作用不太明确。

比较关注通胀对家庭财务的影响,希望投资起到一定抵御通胀的作用。

解决之道

目前金领群体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平均工资,据专家测算,超过平均工资3倍者,未来社保替代率可能会低于30%,根本无法保持退休前的生活品质。金领群体有闲钱,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也比较多,但是在养老上应配备足够的商业养老保险。

高收益产品的安全性稍差,有一定的风险,在安排养老资产的时候,应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加主动减少高风险产品在整个资产中的比例,同时配置足够的商业养老保险。

“恒安标准幸福到老养老年金保险”会给张先生两个保证――保证每年最低领取金额,保证最低领取年限。确保至少能领取20年,并且领取期可达99周岁,寿命越长,领取越多,是一款真正鼓励长寿的产品。同时,保额分红的形式,能够保证保单的有效保险金额不断提高,通过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实现养老金领取水平递增,抵御通胀。

该产品还提供了50岁、55岁、60岁和65岁4种养老保险金领取起始年龄,可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选择,自主安排退休时间。

中小企业主:建立与企业经营绝缘的养老金安排

40岁的崔勇是一家中型服装厂的老板,家庭年收入为50万~100万元。孩子已经上初中,妻子是全职太太。夫妻二人均没有社保,已自购商业保险(大病险)作为补充,并通过保险为子女做了教育储备。

养老之惑

崔先生觉得自己的生意可以持续为家庭提供现金流,希望以后能够生活得更轻松一些,主要倾向于选择更好的投资机会来实现目标。

企业经营偶尔有隐忧,担心有一天如果出现债务纠纷,家里所有财产可能全部付之东流。

压力大、工作忙碌、生活节奏不规律可能导致疾病、身故,不想在年老时成为儿女的负担。

解决之道

崔先生的经历体现出了中国社会成功企业主群体的一些典型特征。他们经历过创业的辛苦打拼,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发展事业,虽然已有颇为殷实的身家,但生意的运转和发展对其本人依赖度高。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意识欠佳,通常将家庭自有资金与企业资金混用。

对人身风险的过于忽视和对投资机会的强烈追求,很可能影响到他们长期财务目标和生活愿景的实现。生意如出现问题,家庭资金也面临风险,需要有一份相对安全、与企业经营绝缘、专属于家庭成员的资金安排。

篇9

1 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及带来的养老新需求

1.1 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背景

截至201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率是14.9%,研究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3%,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38.6%。相应的,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抚养比在逐年减少。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2年的数据来计算我国人口抚养比,结果发现,2011年的总抚养比为34.4%,2012年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为34.9%,由此推算到2027年就会达到50%的临界点,老年人抚养压力加大。到2050年平均每1.3个人就要养一个人。随着人口抚养比的逐年下降,人口红利在2013年达到高峰之后,趋于减少,并且于2027年人口抚养比达到临界点时完全消失。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和政府的养老压力增大,养老金缺口危机逐渐显现。有资料显示到203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38.2万亿元,占GDP的38.7%。这将是一笔庞大的经济支出,对国民经济将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于财政支出是沉重的负担。

就在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金缺口如此之大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延迟退休的政策。通过延长养老金的缴费时间,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来增加养老金收入,缓解养老金账户收不抵支的现状。这一政策对于缓解养老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养老需求的变化。

1.2 延迟退休引起的养老需求的变化

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缓解养老金压力,在短时间内起到弥补养老金缺口,以及为企业留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有一定积极作用。对于从事脑力、技术类的工作于第三产业的老年人来说,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使个人价值更好地得以实现。

然而,对于年事已高的工作于第一、二产业的基层体力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首先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就同时增加了这些老年人所面临的风险,对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下降的老人来说尤为不利。其次,相比于朝气蓬勃富有竞争力的年轻人,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力脑力的消耗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形势,一些企业更愿意接受年轻人,而不愿意雇用老年人。这样就会导致老年人的再就业变得困难。另外,延迟退休后,使得一些更愿意提早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来说,无疑使得他们的幸福感下降。

2 我国现有的社会、商业养老保险的不足

2.1 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

第一,缴费标准的缺陷。首先,我国以“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保险缴费标准,并且设定了征缴的上限和下限。然而上下限的设置导致工资收入越高,缴费比例越低。造成富人少缴费,穷人多缴费的局面。这实际上更加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其次,没有固定单位的就业者所缴保险费高于有正规单位的就业者。个人与企业共同分担城镇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工资总额的10%缴纳保险费,按照最低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计算,个人每年要缴纳2000多元,其余由单位补缴。然而那些没有固定单位的流动就业者,他们参加社会保险至少要连续缴纳15年,并且每年要缴纳6000多元保险费。因此,这些没有固定的正规单位的人相当于承担了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两个部分,对于收入来源本来就微薄的群体压力极大。由于缴费标准设计上的缺陷,致使养老保险广覆盖的目标不能真正覆盖到最需要帮助的低收入和无收入人群。这样底层民众不能更多的受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功效不能全面发挥。

第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覆盖率低。从参保范围来看,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范围有限,覆盖率仍然较低。原有的养老保险基本上覆盖了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私企及农村地区保险覆盖面相对较窄。虽然在养老保险的推广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依然处于家庭养老的阶段。养老保险意识薄弱,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植太深,儿女承担着大部分的养老义务。但是,家庭养老的不确定因素及其风险很大,倘若子女出现意外或者重大疾病时,老人的基本生活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第三,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率低。国家规定,养老基金预留2个月的支付费用之后,剩余的基金可以投资于国债或者存入专门账户,禁止投资于金融股市等风险较大的投资领域。加上2015年的央行连续降息降准,使得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更低,不足以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因此,有部分学者提出养老金入市,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平稳,上市公司的质量较差,2015年后半年到2016年前半年股市动荡严重。另外,我国证券公司出现操纵股市等问题,导致养老金入市风险依然很大,养老金入市久久不能放开。

2.2 商业养老保险的不足

第一,商业养老保险同质化程度高。我国目前的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保险险种都比较单一,而且险种设计上条款类似,同质化程度很高,缺乏创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分红型养老保险、投资连接型养老保险和万能型养老保险这三大类。其中,分红型养老保险占了绝大多数比例,甚至部分公司只推出了此类险种。如多家公司规定投保年龄6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70岁;附加险的保障范围不够全面,主要是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险;另外保险给付方式多采用经济给付,很少涉及服务性给付。

第二,商业养老保险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年金和员工福利计划的开发和推广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各保险公司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险种?A开发普遍较少。目前各寿险公司业务量依然比较小,只能通过销售其部分团体保险产品来弥补。

第三,寿险公司经营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寿险公司在经营方面,技术含量较低,过分依赖社会关系网来维持经营。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来拓宽业务,导致保险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误导保险消费者,损害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保险从业人员过分考虑自己的业绩,为了私人利益在理赔过程中不遵守保险业的诚信原则,服务态度和质量较差,以致很多老年人对保险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情绪。严重影响了寿险公司的声誉,降低了养老保险的需求。

3 养老保险针对延迟退休引致需求的改进及政策建议

3.1 延迟退休后社会养老保险改进

(1)多层次养老缴费方式。延迟退休对于一些就职于第二、三产业的相对低收入者,意味着要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本来这些人缴纳保险费数额占其家庭开销比重较大,然而延迟退休后,使得这类人群在养老金的领取和缴纳上更加处于劣势。

在要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养老金亏空的政策下,更要考虑到低收入者这类弱势群体的利益,以达到更加公平,提高社会总体福利。首先在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设计上更加细化和公平化,适当给予低收入甚至无收入人群以优惠政策,比如减少低收入者的保险费用。让这类最需要社会养老保障的人更好地从中受益。这与国家想要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养老金亏空的目的并不矛盾,因为对于一些高收入者,他们的缴费年限延长所增加的养老金,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等方式,逐年积累,足以弥补现在的养老金空账。也就是在延迟退休后应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更加公平的缴费标准,以提高社会总福利。例如可以从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三大群体的养老保险方案的缴费标准上进行细化,以适应各个群体在延迟退休后对于养老保险不同的需求。

(2)加快农村养老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首先,创新保险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成立专项小组,对一些社会保险覆盖不到的偏远农村进行有效的宣讲,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其次,推进政府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使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真正进入农村,农民不再过度依赖家庭养老。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可以由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加快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3)有效投资,保值增值。拓宽投资渠道,例如在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逐步推进养老金入市的政策,来提高投资回报率。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只能通过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的渠道投资,以致投资回报率过低。因此,政府应当适当放宽投资限制,在有监管的情况下让养老基金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养老基金可以在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同时资本市场在养老金入市后交易更加丰富和活跃。但是,资本市场风险较大,为了更高的安全性,就需要合理运用现资组合理论,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收益。

3.2 延迟退休后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

(1)养老保险附加险险种的创新。在原有保单标准基础上进行保障范围的拓展,提供多样性的附加险,尤其针对延迟退休之后的养老新需求进行附加险种的探索,全面覆盖被保险人的养老需求。有专家建议让个人账户的部分风险通过保险市场来规避,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个人账户,寿险公司的终身年金由投保人自愿选择购买。虽然退休职工风险系数大,但是有风险和赢利基本上呈正比,保险公司应抓住延迟退休这一机遇,进行险种的创新,适时研究推出合适的个人商业年金。

篇10

欧建明先生今年40岁。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在广州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部门普通的员工开始做起,经过近20年的奋斗,如今逐步在职场上站稳了脚跟,在广州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每月收入在15000元左右。

而欧太太则于5年前从国企辞职,自己创业,成立一家小型的印务公司,公司的效益还不错,去除各项成本之后,年盈利超过20万元。欧太太每月给自己开列的工资是税后10000元。

欧先生和太太有一个女儿,今年5岁。一家三口的日常开支还算比较节省,约为每月4000元。女儿教育费2000元。太太的开支主要由她自己的公司中列支。家里还请了个钟点工,每月工资800元。

三口之家 收支有度

年度性收支方面,通常,欧先生年终能获得8万元的奖金。欧先生的太太,每年也能从自己的公司获得10万元的分红。

每年暑期,一家三口会安排一次旅游,花费约为1万元。另外,每年春节的时候,欧先生和太太还要给双方的父母各1万元的孝亲费。

家庭资产方面,陈先生夫妇目前拥有广州市区内的一套住房,价值约230万元,但有65万元的房贷尚未还清,每月的房贷还款约为7000元。另外,欧先生夫妇还有5万元左右的活期存款、10万元左右的定期存款,市值20万元左右的股票资产,一辆客货两用车,市值约8万元。

欧先生目前拥有社保,此外,还购买过一份保额为1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欧太太虽然已自己创业,但在离职之前社保缴费已经满15年,且在自己创业之后,仍然坚持缴费,因此也能享受社保,除此之外,没有购买过其他商业保险。年总保费支出,包括社保和商业保险(包括车险),合计约1万元。

面临三大理财问题

欧先生家庭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太太的企业眼下发展得不错,但如果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话,需要投入80万元左右更新一些机器设备。作为小型轻资产的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欧先生夫妇准备自己来筹资。

但欧先生家庭的现金类资产还不够承担这笔费用,因此,欧先生夫妇考虑将目前自住的房产卖掉,以大换小,盘出一部分现金来发展企业。

欧先生夫妇想请教一下理财专家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是用自住的房产以大换小来筹措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否可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是女儿将要进入就学年龄,家庭该如何准备好教育金;

三是夫妻二人的保险保障是否足够,该如何来完善保障。

家庭资产配置与具体投资建议

陈 婷

可可以说,欧先生和太太拥有一个令常人羡慕的家庭,工作有成,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从财务结构属性来说,该家庭属于“双支柱家庭”――夫妻双方均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收入相当。

现有财务状况分析

该家庭金融资产共35万元,其中生息资产30万元,仅占总资产的10.9%,这大大影响了家庭的投资收益。其余为房产和汽车,都是自用资产。

很显然,该家庭虽然已经迈入高收入家庭,但完全是靠工资性收入维持的,如果想要今后获得财务上的自由,必须增加投资性收入。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

而且,保障性支出也明显偏低,亟需调整。

具体家庭财务指标评估见诊断表。

家庭理财目标分析

欧先生目前家庭理财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我们一一分析来看。

首先,欧太太的印务公司需要购买新机器扩大生产,这是好事。但两人认为,小型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其实未必如此。虽然是小型企业,但是现在市场上还是有一些金融机构愿意为这类企业做融资的。比如,民生银行就有“商贷通”系列,专门为小型企业融资服务。只要有一定的抵押或可质押物品,或者有三家小型企业互相担保,或者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且有良好的缴税记录,还是比较容易获得贷款支持的。宁波银行等各城市商业银行,也都针对小型甚至微型企业有相应的贷款支持产品,而且业务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各地了。广东地区应该也有类似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可以为欧太太提供融资服务。

欧先生夫妇毕竟手握一套房产,即便剔除65万元的贷款本金余额,也还有160余万元的净值。与其直接将房子卖出购回一套小房,降低全家人的生活品质,以小家庭作牺牲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不如在这套房产上做做文章,尽量通过现有房产来为自己的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这样,既能保证家庭生活质量短期内不受困扰,也能解决私企的燃眉之急。

女儿的教育金储备问题。目前女儿已经5岁,还要准备大约18年的教育费用,根据本刊以前的测算,孩子的教育费用在50万-100万元,如果还要留学,则需要准备更多资金。欧先生夫妇现在的年度结余还是不少的,可以尽早通过基金定投、教育金保险等各类方式,来为女儿建立一个专门的教育金账户。这个账户的钱就是专款专用,定期放人以后滚动投资,每逢女儿教育过程中需要大笔支出时再提取一部分。这样将来也可以减少家庭日常支出过程中,因为女儿教育金问题突然出现一笔年度性大额“破坏性”支出。

具体资产配置和理财建议

首先,欧先生夫妇可以将自己的公豇和家庭的财务状况综合起来考虑,至少要有这个理念:公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自己的家庭更幸福。所以,可以借用家庭房产为欧太太公司所需贷款提供抵押物的支持,而将来公司产生更多利润后,如何分配和留存,也是要逐步考虑的。

其次,家庭的投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看现在收入还算高,生活也基本无忧,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们现在持有的10万元定期存款就可以积极做一些中性偏激进的投资。比如,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或者配置指数型或偏股型基金。目前股市点位已经较低,虽然无法判定是否为底部,但介入时机已经不算太差。

保险建议

周 洋

先生夫妇是“双支柱”家庭,两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倒下”,否则,都会给家庭财务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因此,在安排家庭保障时,夫妻=人都应该重点保障。

针对欧先生夫妇实际保障比较低的状况,建议两人应该首先购置较高额度的人身险,包括寿险及意外险产品。而且,通过主险搭配附加险等方式安排后,这些偏保障的产品成本支出上也不会很高。

建议两人可以各配置一份“完美金生保障计划”,均选择30万元保额,主’要保险利益为:身故、全残30万元保障;16大类重大疾病30万元保障;8种

重大疾病为双倍给付即60万元保障;在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的同时将按保险金额的10%也就是3万元给付“特别护理津贴”。以上任意一项之保险金责任一经给付,保障计划即终止。保障计划期满,期间没有发生理赔的,将给付相当于全部已缴保险费的满期保险金。若两人均采用年缴保费方式,20年期缴,则合计年保费约25000元/年,可以满足家庭责任最重的这段时间内基本的保障需求。

虽然欧先生本身已经有10万元的商业重大疾病险,但再增加30万元的保障额度,相对他的年收入而言,仍然是合理的,不会过多。

通过寿险、意外险、两全险(含重大疾病保障),总的身故或全残额度至少应该覆盖他们的家庭负债额,以及家庭未来5~7年所需的生活费用,也就是200万~260万元,因为夫妻俩的家庭经济责任是“双支柱”型的,因此各自要分担100万元左右的额度。

此外,由于欧太太是私营业主,在社保缴纳的金额也不是特别高,因此我们建议她最好为自己另外添置一些商业医疗险,包括住院费用报销类、住院津贴类的保障。报销类的产品最好选择保障范围可以涵盖社保内外的,津贴类保险选择时注意额度要高一些,否则对她这样的高收入人群而言保障意义就不大了。

女儿的教育金计划,除了基金定投等方式外,建议也可以部分采用保险理财的方式。比如,欧先生夫妇可以从年结余中拿出2万元,投入到金盛保险的“全方位二代保险计划”,作为女儿的教育金储备方式之一。或者也可以从月度结余中拿出1500元放入该账户进行投资。这是一款投连险账户计划。其中根据投资风险和收益以及投资方向的不同,又分为卓越账户、稳健账户、安心账户,欧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账户选择及配置,通过长期投资实现一定的资金收益。

中国的“金融炼金术”

秦 鸣

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由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和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联袂推荐的《知行合一――证券期货高级实战系统指引》一书。

该书作者祝伟,是我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同门师弟,毕业后就开始涉足证券期货投资。及至近日拜读到他的专著,才知当年的国际问题专家,如今已是参与过境内外主要交易所证券、期货、期权实际交易工作的为数不多的资深专家。

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的交易笔记,经过精心架构后的一部精品力作。在书中,作者将华尔街的历史积淀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东方式智慧相融合,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构建了自成一体的证券、期货交易实战系统。在这一实战系统中,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定义,并对交易过程进行了流程化创建,为读者清晰地展现了在纷繁复杂的证券期货市场中,长期稳定盈利的支持系统。而所有这些成功秘诀的解读,最终都可归结为本书的书名――知行合一。这也正是作者近20年投资生涯中,对于证券期货交易最深刻的感悟。作者将由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运用于对证券期货交易过程的认识和实践,使得起始于西方的证券期货投资与古老的东方智慧,完美地结合于一体。

“知”究竟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认知层面:知道证券市场如何运行,懂市场运行的各种规则、变化。人性的缺陷制约着你追求“知”的境界。例如:人们会根据以往经验甚至仅凭直觉,就做出买进卖出的决定。再如跟风,还有所有投机者最大的心魔――侥幸……正是这些人性弱点,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股票期货市场中。而这本书将为你带来作者实践中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各种易犯的错误,和一些积淀的精华,来提醒、帮助你克服这些缺陷。同时教会你怎么比较科学去分析、测算市场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