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6 18:4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存货成本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存货成本管理

篇1

一、存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

控制存货成本出于以下原因: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影响到当期的损益;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存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并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存货不是资产。一般企业认为存货是资产,乐观地认为其一定能变现。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因为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且当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财务管理的疏漏。只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综上所述,各企业应该寻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存货成本之路,提高企业利润。

三、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方法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浪费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③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时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④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⑥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

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储存空间成本。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计算固定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第二,库存服务成本,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第三,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把握内控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①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②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③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④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⑤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⑥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⑦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篇2

关键词:医院 存货 成本核算 精细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 - 1,F221 文献标志码: C

医院存货主要由药品、卫生材料及其他物资组成,且在医院的整体流动资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来讲,医疗活动中涉及到的药品和各类耗材品种规格繁杂、价格差距悬殊,需求量、采购量、库存量、流转量不断攀升,随着临床各项高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各种医用耗材还会层出不穷。若存货过多,则会占用医院大量资金,给医院资金的日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若存货不足,又无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直接影响着医院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力提高。如何加强存货的科学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管理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保障临床供应,是医院现阶段管理的重点。

一、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的背景

新医改政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加快自身内涵发展,才能达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迫切要求医院尽早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结构调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当前医院存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采购随意性较大

存货采购方面,由于采购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对整体采购量没有大致的把握,导致谈判时对价格的干预度不高,无法享受批量采购的好处。采购量随意性较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导致出现存货积压直至报废。

(二)存货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产品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或对所领的产品、规格、价格不清楚,就会在领用存货时出现混乱、错领、错发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一种产品的类型又包括多种规格,不同厂商提供的存货名称又各不相同,导致医院存货管理部门在采购和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使得采购数量、使用计划出现混乱,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不可收费耗材运行成本高

由于不可收费耗材价值低、用量大、使用期限短,医院一般采用传统的备货管理,而领用部门重视不够,导致运行成本高。耗材仓储要求条件较高,仓储成本很大,存在保管不善导致耗材质量下降的风险。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挪用、侵吞医院物资,直接扰乱了医院的管理活动。

(四)可收费医用耗材管理不科学

由于可收费医用耗材管理不规范、不严密,出现重复计费或漏计收入,有时又反映出消耗的材料与所收费用不匹配,导致患者对医疗费用不满,引起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保险部门审核拒付的现象。

(五)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

存货管理队伍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管理水平、管理质量难以控制。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准确的认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不能熟练使用管理软件,管理效率也不高。

三、医院存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砍掉价格水分

1.建立采购招标流程

医院须成立专门的采购小组,建立高效、规范的招标采购流程。首先是收集上年度医院各科领用存货的品种、数量,以及使用后的质量反馈意见,汇总形成年消耗统计表,其中包含存货的名称、规格、品牌、年消耗量。然后在上年消耗统计表年消耗量的基础上按90%暂估下一年度的需要量,以此数量来商讨价格,签订购买合同,力求量大价优,一般情况下,最终折扣价格会下降几个百分点。

2.科学评估供应商

对具有供货资质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首选生产厂商,其次是一级商,减少二、三级商,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层层加价,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获得最优惠的采购价格。通过反复论证、评估、议价、沟通,最终采购价格平均下浮 5% 。

(二)采用“零库存”模式,改革库存管理方式

“零库存”所表达的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涵义,是通过对相应的库存展开控制管理,促进库存数量的最小额度范围,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零。通过电子商务、当代物流等现代化途径,将医院存货与供应商有机整合,共同对库存进行管理、运作,实现医院物资库存科学、合理化的一种供应模式。零库存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对存货库房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不仅能够减轻库房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还能够激活医院资金运转,优化医院资源,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受行业变化影响所造成的物资挤压风险,更有效地确保医用物资的质量。

1.搭建并完善供应商网络系统

医院在进行存货的采购时,招标采购小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重点审核供货商的经营资质、行业许可,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在医院供应商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高医院存货的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医院要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构建高效配送机制,节省仓储、搬运等环节的产生费用,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确保医用材料和药品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送达到医院,满足医疗救治的需求。

2.采购计划要合理制订统筹安排

(1)批量计划

近年来本院结合自身实际,物资计划、采购有专人分工负责,相应建立了管理条例和约束机制。设定合理的储备上下限是保证存货库存满足需求与最低库存成本统一的关键。上限量是指存货在采购间隔期必须保证库存量。下限量是指缺货报警时的库存量,HIS 系统便会发出缺货信号。下限量的数值一般与存货交货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医用存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季节、习惯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存货的实际消耗量也会出现变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上下限量, 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避免库房出现物资供不应求或积压问题。

(2)临时计划

临时采购的存货品种多数情况是临床开展的一些特殊项目所必需的,科室应完成相关采购准入程序后方可进行采购。通过临时计划采购的物资,若出现积压、过期,则由临床科主任承担经济损失责任 。

(三)控制存货成本,降低运行成本

1.对存货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明晰管理重点

在存货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存货分为不可收费与可收费两种类型。其次医院应该将管理重点置于不可收费的存货方面,努力降低临床科室运行成本,同时关注不可收费存货中的医用材料和办公耗材。

2.重点加强不可收费医用材料管理

对不可收费的医用材料,需要了解其使用情况,需要在患者费用和科室成本之间建立实时的反馈和匹配。各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医用耗材的领用,人员一经指定后不能随意变更。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冒领、调包、私用耗材的情况发生。各科室严格执行耗材限量领用制度,遵循“量入为出,成本控制”的原则,在不影响临床使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二级库房的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3.加强办公耗材监管

对不可收费的低值易耗办公材料,如签字笔、打印纸等,则采用定额标准加以控制,测算消耗定额需要结合科室收治病人数、科室医护人员数来考虑,这样既能满足业务增长需要,又能精细化控制成本。

(四)控制存货成本,降低患者费用

存货中的可收费医用耗材成本与患者的医疗费用息息相关。当医用耗材的收费越高时,患者需要支出的医疗成本就越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不能得到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好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对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1.实行数量控制

对临床科室可收费耗材,如果护理人员在每张处方上标明所需要的输液器、注射器的数量,那么输液器、注射器等日消耗量可由药房随当日的药品销售日报表一同汇总。如果护理人员在每张化验单上标明所需要的抽血试管个数,那么抽血试管日消耗量可由检验科随当日的工作量一同反映。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医嘱中所需的卫生材料,参照医嘱摆药的形式,计算该条医嘱本次需发放的卫生材料数量,直接在收费的同时就从二级库房中下账。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确保不多记费用,也不漏记收入。

2.高值耗材“一物一费”

高值耗材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其中很多耗材只能根据患者手术中的实际情况才可确定材料的规格型号,具有反向物流的特点。反向物流方式虽然增加了供货商的送货次数,但可有效发挥资金效益,减轻医院资金压力和降低库房的管理成本。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维护医院的权益,为医患纠纷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我们要求临床填写高值耗材的使用明细清单。清单上必须有病人签名、经手人签名、使用日期、条形码等关键要素,以明确高值耗材使用与医疗收入相匹配。

四、存货管理建议

目前,条形码技术已广泛用于物资管理工作中,由于药品和医用耗材品种繁杂,进出量较大,不便于管理。条形码的应用可以准确快速掌握医院存货的库存情况,有计划地做采购计划,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医院资金的运转。同时对于医院存货管理部门来讲,只要在存货使用时通过扫描条形码收费,就可以在物流系统监管到每个耗材和药品的终极消费者、批次、有效期、供应商、生产厂商等关键信息,实现医院存货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真正体现全流程追溯管理,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对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节省时间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忠慧.论如何强化医院存货管理工作[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19- 120.

[2] 侯常敏,程薇,刘建民.新《医院会计制度》解读与衔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12.

篇3

【关键词】存货成本;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前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还要应对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因此中小企业为了抵御各方面压力,需要通过降低存货成本、提高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及增加销量的方式来实现。而中小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已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存货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降低存货的管理成本和占用的资金量,可以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存货成本的构成

(一)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采购材料、商品时所发生的成本,主要由存货的进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进价又称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等于采购单价与采购数量的乘积。在一定时期内进货量既定的情况下,无论采购多少次,存货的单价通常都会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这属于一项与决策无关的成本。采购费用又称采购成本,即企业为组织采购货物而发生的费用。进货费用有一部分与采购次数有关,这部分费用随着采购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如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等,这类变动性采购费用属于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另一部分与采购次数无关,如采购人员工资福利、采购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这些属于与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二)仓储成本

仓储成本是指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成本。仓储成本分为固定性仓储成本和变动性仓储成本。其中固定性仓储成本如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仓储设备的折旧与维修费等,这类成本往往与存货仓储数额无关,属于与决策无关的成本。而变动性仓储成本如仓库的存储费、保险费、存货占用资金支付的类型学、存储时间的长短形成的成本等,这类成本则与存货仓储数额成正向变动关系,属于与决策相关的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储存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需要而发生损失的成本。缺货成本是否成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通常与企业是否允许出现存货短缺的情形相关。如果企业允许发生缺货,则缺货成本便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及属于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反之,如果企业不允许发生缺货,此时缺货成本为零,也就不需要再考虑。

二、中小企业存货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一)存货的采购成本被忽视

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采购活动进行全盘控制与监督,也没有有效的采购控制制度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相应地规范和约束,导致出现了的想象;另外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必要的事前控制措施,即未经批准即可办理采购业务或采购业务发生后办理补批手续导致采购单价与市场行情存在差异。在日常管理中,采购成本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中小企业,采购量及采购规模不能达到一定的比例,致使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失去优势,而为争夺市场,提供最短的供货周期,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存货量直线上升,由此造成存货积压,大量资金被占用,形成了账面盈利同时却严重缺乏资金的矛盾局面。

(二)存货的仓储和流动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仓储和流动机制,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对存货管理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手段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不建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中小企业在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使我们无法实时、动态、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状态、数量,存货在各个部门间的流动顺序、领用数量不合理。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存在这种问题,如当天剩余的存货由于存放地点分散,往往忽视管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存货的仓储和流动机制不健全会增加存货的储存期和资金占用时间,从而增加存货的仓储成本。(三)对物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运输方式装备标准不统一,限制了多式联运的发展,同时严重制约了综合运输的使用,使得物流效率低下,阻碍了成本控制和节约的空间。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即在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中占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不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中小企业通常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对其价值管理的重视不够,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对存货成本的系统控制技术。

(四)存货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显然,我国中小企业就存货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框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本身忽视成本管理,使得存货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甚至处于失控状态,增加了很多隐形的存货成本。再加之中小企业管理者未将存货成本管理制度健全,这又导致企业真实的存货成本信息无法反馈到管理人员,从而无法对存货成本进行正确的决策,导致存货成本管理方向上的错误。

三、存货成本控制的改善措施

(一)通过健全的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环节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管理要求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的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利用互联网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小企业的采购如果管理不善,采购的原料价格过于昂贵或者质量低下,无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其产品都将直接受到影响。而采购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而且把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订购,中小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通过互联网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能以较高效率进行采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不但能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还能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

(二)仓储环节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在仓储保管环节,可以通过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对于存货优化,通常是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所以中小企业企业必须确定经济批量,用以加强存货实物管理,降低存货存储成本。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财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采用科学方法,实时监控存货的物流,并根据符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库存模型,以最优的价格、最合理的数量、批次进行采购,使库存成本最小化。而控制存货水平,通常要求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存货控制模型研究的就是如何根据材料需求量、材料价格、材料单次采购费用、材料单次采购批量、材料变动存储费用、材料固定存储费用、订货提前期,计算得出存货经济定货量、安全库存量。近期库存还可以采用最大库存、最小库存模型;长期库存也可以采用或参照历史平均数、历史加权平均数、行业平均数、替代产品库存等。同时,中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还应密切注意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市场动态,作存货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存货策略及时进行调整。

(三)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1)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中小企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利用内部物流资源,要求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在供应链中,对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环节;以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为原则制定一套能够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所创造的价值应来自于客户的驱动,对于造成浪费的环节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也达到了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2)合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是中小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关键。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而且还能促使企业占领市场,提升产品服务形象。(3)企业物流外包。这样既减少了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流通环节也被简化了;还可以避免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中小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四)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使得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还要有效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能够实现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面对全方位的竞争,如何有效降低存货成本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系统的存货成本控制成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必要途径。中小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通过成本优势战胜竞争对手,以赢得企业长远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东林.浅论适时制存货管理的实质与应用[J].交通企业管理.2003.

[2]宋传联.对我国目前物流存货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3.

[3]万丽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企业研究.2012.

[4]单昭祥.现代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易国兴.管理会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一、成本预算、成本决策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机制。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立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尤其是在成本预算和成本决策方面没有形成企业的文化理念,造成了员工对于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决策的理解不够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存在着缺陷。(2)企业并没有建立定期的目标管理。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只着重于业绩的提高,在成本方面没有针对项目进行预算和成本管理,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很完善,比如责任中心不规范,管理层次和权责不是很清晰,导致成本控制混乱,企业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会进行人为的调整,从而造成企业成本核算混乱。(3)成本决策过度混乱。由于成本会计核算不能真正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所以成本会计人员只是停留在过去报帐型,没有树立参与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企业闭关自守,所以如今成本核算方法相对比较落后,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开展相应的工作,导致企业成本决策混乱。

二、成本预算和成本决策在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篇5

[关键词] 大型企业;ERP;物料;价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81- 02

1 价格简介

价格是存货价值的体现,是存货在企业内部移动时财务记账依据,在存货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价格标记,一般包括采购订单价格、结算价格、调拨价格、销售价格。订单价格可以是收货价格、验收价格、入库价格、合同价格等。结算价格一般又称为发票价格,是供应商开具发票时的最终结算价格。调拨价格一般是以库存价格为依据进行物料调拨时的价格,与库存价格相同。销售价格是企业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对外销售时制定的价格,一般是按市场的行情变化制定的,是客户购买物料的价格。

2 价格的分类

存货价格在ERP系统中一般采用移动平均价/个别计价或计划/标准价格,移动平均价/个别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成本,计划/标准价格采用的是标准成本法核算存货成本。

移动平均价是指以每次入库的成本加上现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进货数量与现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并按此价格进行出库和库存成本的核算。

个别计价是存货的价格按批次记录每次存货入库的价格,并按此价格进行出库和库存成本的核算。

计划/标准价格是按固定不变的价格核算存货成本,在物料移动的过程中,物料的价格固定不变,并始终按此价格进行出库和库存成本的核算。

3 移动平均价

移动平均价是ERP系统利用实际成本法计算存货成本的方法,价格信息记录在物料主数据的工厂视图下。移动平均价的计算方法为“最新移动平均价=(库存原值+变动价值)/(原库存数量+变动数量)”;每一次库存数量增加时都会对现有的价格进行计算,得出最新的移动平均价,实时反映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

4 评估范围

移动平均价的计算要给定一个计算的范围,如果在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内进行移动平均计算的,也就是说把同一物料的哪些库存放在一起进行计算,这就必须指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评估范围。以SAP系统为例,系统设计了“公司代码”和“工厂”两个组织架构级别的移动平均计算。“公司代码”级评估,就是“公司代码”下的所有工厂下的所有库存地点的同一物料的价格都要参与移动平均计算,也就是说在“公司代码”下的同一物料平均价是相同的。“工厂”级进行评估,就是工厂所有库存地点的同一物料价格都要参与移动平均,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工厂同一物料的价格可以是不同的。对于想实现库存地点级的移动平均价,就需要进行增强开发来实现了。选择什么样的评估范围要依据企业物资的管理需求来设定,不同的评估范围,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价格管理需求。

5 价格差异

移动平均价虽然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产生差异,与计划/标准价格不同,移动平均价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价格差异,发票价格与采购订单入库价格不一致时,且库存数量小于发票数量时就会产生差异。差异系统通常会将差异金额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上按比例分摊。由于收发票时库存数量小于发票数量,因此收发票时的价差,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上按比例分摊,其中 “采购价差”科目所分摊差异=总差异×(发票数量-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存货”科目应分摊的差异=总差异×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6 结 语

ERP系统中采用移动平均价,还是个别计价,或是计划/标准价,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的管理需求,移动平均价适用于企业物料数量庞大,管理上没有个别计价的需求,又需要进行实际成本管理,这样的企业采用移动平均价比较合适。在实际的管理中,采用什么样的计价方式没有本质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管理要求,只要处理好每种计价方式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借助ERP系统都能达到企业管理的需求。

篇6

企业存货在发出时要对发出成本进行结转,会计上成本的结转有多种计价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损益、资产负债表甚至纳税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软件进行存货管理(通常称为进销存软件)前,必须加强成本计价方式的理论研究,以提供完美的存货管理解决方案。

据实选用成本计价方式

一般说来,当存货发生实物流转后,也就产生了成本流转。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额按照成本计价的原则,应当等同于购入实物的成本额。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品种繁多,流转额非常大,成本流转额很难完全匹配实物流转额。因此,在发出存货时,就要按照一定的计价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最终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尽可能接近存货的采购成本,使因采用不同成本计价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变得最低,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

通常来讲,存货发出时有两种成本计价方式: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前者又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五种计价方法,后者包括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软件前,要结合这几种成本结转方法的管理特点和计算机管理的优势,综合考虑。一般说来,这几种方法在软件设计中都应该提供,用户在使用软件时,自行选择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成本结转计价方法。

现在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存货管理软件往往仅提供一种成本结转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即一种平均价格。对于这种管理模式,一般的进销存企业尚可使用,但如果对购入成本相当敏感,或对成本核算要求较高的企业,这样的软件就显得不足了。如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广泛流行的成本管理,其对成本极为敏感。再如在医院,仓库存储部门要对各医疗科室领用的各种存货成本进行精确计量,因此必须采用成本计价的另一种方法———个别计价法。

主要方法的比较

既然用户有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在开发软件前,就要仔细调研,对会计学要有相当的理解,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才会既有功能上的完整性,又具有充分的适应性,而有些软件开发者往往只了解存货管理的皮毛,就贸然动手,一发现问题,再推翻重来,导致开发成本一再增加。现针对常用的成本结转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先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其成本属于实物成本,计算机处理时成本价格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货时用户只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成本单价。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额。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早的购货价格确定的,用户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影响当期利润,因此其存货成本最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能较好的反映资产负债表存货的价值。

2.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后购入的存货先出货,和先进先出法一样,其成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分析获得,其单位成本价格应不具有可修改性。为此,计算机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购货数量及成本,出货时由用户录入出货数量,不录入成本单价,由计算机按照和先进先出法相反的顺序分析获得成本。该方法的出货成本是按最近的购货价确定的,用户也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影响当期利润。由于后期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较早期高,因此计价成本可能较高,故可使本期利润降低,但该方法也因此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

3.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对出货成本进行个别计价,适合于对成本较敏感的企业,如大型医院,存货部门购入存货后,要由各部门领用,在成本核算较严格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领入成本直接和效益奖金挂钩,这时候必须对成本进行个别计价,即必须按照部门所需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在计算机处理上,必须使用户既能录入数量,又能录入成本单价。该方法最接近会计上按成本进行计价的原则,但相对也比较复杂,即使采用计算机,工作量可能也比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

4.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它是根据期初存货结存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和进价成本,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的全月加权平均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必须到月底才能获得成本价格,和计算机即时即得的管理特点相违背,因此没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因为其简单性,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软件工程师在设计存货管理程序时,可能不知道这种管理方法的会计学名称,但都采用该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这种方法,在入库时,计算机增加存货的库存量和库存额,在出库时库存额除以库存量即为单位成本。该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琐的一种方法,但在计算机管理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因此大多数软件供应商都把这种方法作为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

6.计划成本法:这种方法按计划成本进行度量,在每一种产品上设置该产品的单位计划成本额,出库时由计算机自动获得该成本。计划成本法下计划成本额的确立需要相当的可操作性,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础上,但确立的存货计划成本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货管理软件中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并不多见。

篇7

[关键词] 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企业物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10.5%、11.4%,而我国则为18.6%。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只占10%,因此,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8)。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仓储作业成本、存货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4类。1.仓储作业成本包括装卸成本、检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和验收成本。2.存货成本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3.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费用及货主费用,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和装卸费用。4.管理成本也称物流管理费用,包括订单处理成本和采购处理成本。在美国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仓储作业成本、存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总和得出来的。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二是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的失误,不能从外部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费统一计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三是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四是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因此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五是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从销售关联的角度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在一起的,例如许多企业将销售促进费都算在物流成本中。

六是没有从物流的“效益递反”规律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管理。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全体为对象,所以它是企业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亦即某些项目成本的削减,又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相互关联的。此外,对物流成本的乘数效应不了解,没有充分应用该效应来改进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削减有乘数效果,例如,如果销售额为100亿元,物流成本为10亿元,那么物流成本削减1亿元,不仅直接产生了1亿元的利益,而且因为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所以间接增加了10亿元的利益,这就是物流成本削减的乘数效应,但是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上表现出来的却往往忽视了这种乘数效应,以至于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不力,不能体现出物流成本削减所带来的巨大的乘数效益。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1.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流成本意识。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员短期行为,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住房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第二,实施TCM战略,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成本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战略强调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TCM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综合利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策略,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从而有利于克服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现象。为此,企业应加大TCM宣传力度,强化决策层的物流成本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为TCM的实施营建群众性的良好氛围,并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领导,确立物流成本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管理工作,研究和规划物流成本管理的远景任务和目标。

篇8

【摘要】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找出物流成本分布规律,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创新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认为,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对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管理创新;政府导向【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InnovativeStudyoftheManagementofLow-costMaterialFlow

WangHua,DengMingran,LanFei

(ManagementCollege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Reducingthelogisticscostisanimportantresearchinmodernlogistics.Onthebasisofbeingperfectlyclassified,thepaperdescribestheresearchonthestructureoftheinternationallogisticscostinordertofindouttheruleofthecost-itemathomeandabroad.Finally,itnotonlyanalysesthedeficiencyofthelogisticscostathome,butalsoputsforwardsomemeasuresofmanagementinnovationtolowerthelogisticscostinordertoimprovetheprofitoftheenterprise.Howeverpropergovernmentdirectionwillalsoplayacriticalroleinreducingthelogisticscost.Keywords:Logisticscost;Internationalcomparison;Managementinnovation;Governmentdirection1引言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所以并不能完全满足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的要求。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的切入点。因此,本文从比较分析国际的物流成本,找出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项目,再针对中国的情况,提出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方法和政府导向创新的有效途径,这对构建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将有所裨益。2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2.1物流成本的构成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①仓储作业成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②存货成本;③运输成本;④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2.2物流成本构成的国际比较欧、英、美、日、加各国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美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5%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5%,管理成本则占9%。英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2%为最高,仓储成本及管理成本次之,各占21%及20%,存货成本则占14%。欧盟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1%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3%,管理成本则占15%。从表1中可发现,各国的运输成本都分布在40%以上,以美国的45%为最高,属于比重最高的项目。仓储作业成本以英国所占比重24%为最高,其余各国都分布在20%以上。各国的存货成本基本上不低于20%,尤以欧盟23%最高。而管理成本随各国的不同情况变动,除了英国达到20%以外,均分布在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表1国外物流成本分布状况表成本项目日本①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运输成本94.4%45%44%41%42%仓储作业成本5.6%21%23%21%24%存货成本/25%25%23%14%管理成本/9%8%15%20%资料来源: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10月13日,①日本的物流成本统计获取不完整,不具可比性,不参与比较。3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3.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3.1.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1)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从而大大减小资金占用成本。从物流作业角度来看,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览表;②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企业的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③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3)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这主要有三个途径:①通过改造途径,优化运送模式。这要通过改组、改造传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建立单体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②利用联合途径,合理化物流通路。可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如中小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③借助联合重组,优化物流资源。这要求联合重组目前那些无规模、无效率的物流中心,使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规模效益。3.1.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时间,减小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3.2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小批量生产甚至单件生产不仅可行,而且很经济。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这需要从几方面着手:①要处理好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②要合理布局物流企业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③要完善物流企业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优化结构,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④要增加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3.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3.3.1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因为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即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理论上还应该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像电子、电器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短,容易贬值。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目前,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还很不适应这样的要求,应该逐步向国际接轨。3.3.2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计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我们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了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分割的,它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3.3.3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虽然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4降低物流成本的政府政策导向创新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4.1政府机构职能的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运输成本占流通业的物流成本的40%以上,受不良运输环境影响颇大。②政府要完善通讯及网路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无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③政府应放宽物流业进入工业区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的土地成本负担。虽然物流兼具物流加工的功能,但目前仍难被认定为工业或制造业。因此,对物流中心大量的土地需求而言,如果无法取得工业区土地,无疑是一大负担。④政府及企业应共同推动物流EDI的建立,加强数据交换的协调

篇9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中小企业;成本决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51-02

在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倒闭了接近5万余家,同时有20%的中小企业停产进入炒房行列。同时在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演变为战略之间的竞争。我们知道,中小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将与供应链上各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在内。这种传统模式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下,己显得越来越不适用。战略成本管理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思维范式,其不仅是对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成本进行战略角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管理的成本分析,从而为中小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提升整个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1.1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意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地位的目的。融入了战略管理思想的成本管理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方式,从而使企业可以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较为长久的竞争优势。

1.2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减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战略地位;

(2)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基础,它所追求的不只是短期利润,而是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并随着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3)战略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深入到企业的研发、销及售后服务部门,是对经营战略进行的全面成本管理。

2 企业成本决策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与全球危机下,面对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开始从追求企业本身最优化变成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优化与整体获利的长期观点,通过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之间的合作降低成本越来越被重视,其中如何正确的进行成本决策将决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成本决策的目标是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范围内获取信息,从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到企业间的各种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提高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对整个企业进行的全局优化。然而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将与其偶尔上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包括在内。成本管理的引入成本决策中可以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其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成本进行战略角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成本分析,并通过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从而解决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对整个企业上成本及其动因缺乏全面了解、企业伙伴关系不能充分利用、只关注企业自身成本降低等问题,为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

3 战略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成本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它是使企业竞争地位改善和成本降低同步发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的主要针对的是在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如何进行成本决策管理。

3.1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集中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服务、质量保证程序、包装交货程序和订单处理等方面,这些联系通常采取由供应商实施的方式。上游供应商成本管理上的价值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供应商的选择决策

对战略性供应商的选择步骤如下:

(1)分析竞争环境、顾客需求。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认企业是否有建立成本管理合作伙伴的必要。如果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己经存在,应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确认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从而确认是否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

(2)确定备选供应商。首先,企业根据发展战略、长期销售预测及产品的物料清单等文件,确定购进的关键物资、预测计划合作期内的购进数量;然后收集该关键物资的市场情报,确定各备选的供应商;最后确定各供应商提供的单位净价。

(3)制定量化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

(4)成立评价小组,邀请供应商参与。评价小组主要职能是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成本管理合作密切相关的部门的人员为主。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筛选,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这些供应商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成本管理合作伙伴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

(5)评价供应商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就应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如果做出了选择,则可以开始建立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则必须重新开始进行筛选评价。

3.1.2 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决策

从成本管理的观点看,企业与供应商是处于同一条成本管理上,是战略上的伙伴。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成本管理整体的价值最大,达到双赢的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1)建立为供应商服务的部门。在核心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成立专门的部门为供应商提供服务。

(2)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实施供应商及早参与制。产品成本中有70%到80%是在设计中确定的,因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寻求成本降低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采取供应商参与合作方式,优点在于让供应商及早了解本企业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实施并行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3)先期定源和目标成本的制定。先期定源是指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选定供应商,让这些供应商负责设计零部件或工程系统,可能并不是全部让供应商负责,但是一定要权责明确。在过去旧的体制下,企业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同时也就确定了零部件的进价。而在新的运做模式下,企业要在产品设计出来之前就确定供应商,这就很难进行定价。

3.1.3 战略采购控制决策

(1)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质量很过硬的原材料可以减少在入库时对原材料质量的抽检成本,减少生产成本。国内的企业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从严要求零部件的质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2)采购优化。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JIT体系之下,选定的供应商可按时、按量及按质将材料运到,保证材料、零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极大地削减了存货成本。在JIT管理体系中,需要企业与存货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的订购关系,采购业务由电话或传真的方式进行。在核心企业大量缩减采购费用的同时,简化了的订货方式也使供应商减少了销售费用,增加了利润,实现“双赢”。

3.2 加强与销售商的联系

在战略成本觉得中,通过分析购买商成本管理及其与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做出相应决策同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达到完善双方关系促进销售降低销售成本的目的。

3.2.1 完善对销售商的评价

在成本管理组建期,销售商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对销售商的选择。因此,在对销售商进行绩效评价时,应以顾客为导向,考察销售商的财务状况和柔性状况,并从外部服务来考察销售商的商业信誉、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首先,交货可靠性可以用交货准确率、交货及时率、交货有效率三个指标评价。交货准确率反映了销售商把品种和数量都正确的货物送到顾客的手中,交货及时率反映了销售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交货有效率反映了销售商能够保证产品在交货过程中的质量完好。其次,销售商能直接接触到目标市场需求,是成本管理的信息中心。销售商能否准确、及时把市场信息传递给核心企业,将对核心企业的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把销售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能力纳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第三是服务质量。可以从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来衡量。

3.2.2 优化与销售商的联系决策

企业与销售渠道的联系同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销售渠道的联系进行协调和优化不但能够削减相应的成本或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差别性,而且可以及时获得产品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在具体实施上,企业可以建立销售信息数据系统来协调和优化与销售商的联系。数据系统应该包括销售情况的模块,售后服务所需零部件的存货情况以及双方技术交流等模块。核心企业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各个销售机构的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存货情况,根据销售情况决定何时发货以及发货的数量等。这对于销售商来说可以避免脱销、增加销售额、降低存货,而对于核心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销定产、降低存货成本、降低资金占用量、增加销售额。通过了解维修产品所需零部件的情况,可以为销售商及时提供零部件,使顾客的等待时间降到最低。销售商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向核心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尽最大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总之,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目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成本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最终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整个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彭一.信息化主管案头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73.

篇10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围绕精益管理下企业成本管理的统计分析与考核对成本管理进行战略分析,探寻精益管理对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性目标实现体系的搭建,阐述精益管理下企业成本管理以价值流管理为核心,消除生产流程中的无用交易和浪费,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价值,达到提高企业的资金收益率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精益管理;成本管理;策略

一、引言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将企业规模效益作为管理目标,此举最大的弊端是使企业存货大增,导致企业的利润无序虚增,实际资金则被套牢,造成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企业间的成本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个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竞争,成本管理精细化要求将竞争向整个价值流扩展。精益管理要求企业将价值流作为成本管理的中心,通过对价值流的发生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各生产环节浪费现象的消除,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现实竞争力的目标。相较传统的成本管理法,精益成本管理法的最大特征是使企业成本降到最低,减少价值流通环节各种非增值程序,以此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提高其运行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学者吴泷在充分研究企业成本精益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将ERP运用到供应链的各环节,以此来实现对成本的管理目的。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管理计划

对企业成本进行长远计划是实施企业管理策略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战略需要具备战略性、全面性、斗争性和纲领性四个特点。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上高度不够,不能充分挖掘企业各方面的潜能,不能适时进行改变以获得长期的发展优势。

(二)缺少市场观念

这里的观念缺失主要是指对成本管理方法、范围、管理力度以及管理方向等方面存在的认知误区。成本效益直接反映出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状况。若企业能够较好地控制成本,使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更高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那么企业便可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为企业的全面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提品的生产、销售成本和库存价值,为企业资金的运用和发展提供财务报告;三是可以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进行预算。成本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预算是企业成本管理功能实现的前提。

(四)缺少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

目前,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显性成本管理的层面上,例如产品原材料成本管理,这些企业通常并未对供应链以及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引起重视,忽视了生产要素的成本管理。

(五)缺少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基于卖方市场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局限于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忽视对竞争对手的全面了解。从这点出发,企业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对手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情况,通过学习对手的优势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精益管理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一)精益化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

精益化管理下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要求企业针对相关信息进行考核,财务信息包含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对价值流成本的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四个部分;非财务信息包含时间、质量成本、客户价值和非财务业绩指标等四部分。

(二)财务信息层的建立

财务信息是指将货币资料与其他相关资料相结合,用货币数据来体现企业资金的变化情况和财务特征,是一系列具体经济信息的集合。有些公司意识到标准成本法存在的不足,将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以此来弥补欠缺,虽然这种结合方式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收集作业信息的难度较大,故难以长期施行,这时便需要交易数据的支持。

(1)JIT存货管理决策。

这种管理决策是对以往存货管理方法的挑战,与传统的存货管理要求截然相反。JIT存货管理决策要求企业的存货管理要持续的降低企业存货管理成本,并将“0”作为降低存货管理三大成本的最佳状态,这种管理决策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严格的管理方法和生产系统,体现的是企业未来存货管理的发展目标。以往成本管理方式要求企业具备相应的存货成本和订货成本,因此存货成本是必要的;然而JIT存货管理模式要求不进行存货,在该模式将存货视作资金的过度使用,认为存货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价值流的成本核算。

精益成本管理下的价值流核算使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的大部分交易被废除,并由此为价值流团队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价值流成本核算相对作业成本法核算具有更易操作,更易理解和应用的特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价值流来理解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意义和作用。这种核算方式是以价值流为导向,信息的收集不以产品为依据,不需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追踪,可以减轻信息收集的工作量,消除不必要的跟踪损耗。价值流的成本信息可广泛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为公司提供决策依据。

(3)价值流的成本考核。

目标成本法和流程业绩指标是企业对价值流成本考核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整个价值流和目标单元进行考核,来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一是精益业绩的计量指标。制造企业对部门业绩考核主要集中在企业人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工人努力生产产品、实现积压,出现反向效应。该计量指标的使用对企业业绩的提升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效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简单地制定出企业精益业绩考核指标,并通过指标实现对企业财务系统和生产经营的控制和监督,鼓励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实现精益化生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一个完备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应该包含价值流、生产单位、公司(工厂)三个不同层面的业绩计量指标。尽管这些指标依据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验证,可以在企业精益化管理初期采用这些指标,但不可否认,它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二是价值流计量指标的选择。从改善价值流的角度来选择业绩计量指标,所选择的指标要求体现价值流对客户价值的创造能力,并且能够激励价值流团队不断改进自身的价值流业绩,如果选择的价值流只能对整个团队价值流的其中一方面进行改善,那么这些计量指标是不能够被选择的,价值流计量指标关注的是团队认为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三是价值流计量指标的作用。价值流业绩控制制度是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一。这些计量指标可以持续地激励公司进行价值流改善。企业专家组将通过每周一次的专门会议对业绩计量结果进行审查,并针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团队业绩的提升,不断向价值流目标靠近,并对存在的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使各项指标达到预期值。如果出现一些改进团队无法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将这些问题提交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置。通过对业绩数据的监视和对流程的管理来维持价值流的控制效果。四是价值流成本考核。企业实行的管理方法是将客户作为起始标准,通过考核得出企业成本对客户的贡献,包含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企业价值流管理人员可以以此来核算产品成本的可允许范围,公式为:范围内成本+必要比率的利润=销售价格。企业在实施一项产品生产计划时已就这种产品的利润率进行确定,为了完成这个利润率,企业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要确保自身的盈利。

(4)价值流成本分析。

企业对每条价值流的资源使用情况的展示,是通过价值流成本分析(VSCA)来实现的,它在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熟悉价值流的每一个环节,要时刻掌握在这个流程中生产经营花费了多少资源,非生产经营花费了多少资源,可用资源还有多少。企业价值流的总流动包括资金、原材料和信息的流动,它由资源的数量和发生方式来决定。企业价值流的成本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成本分析法,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的精益化生产和精益措施的实施,以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价值流经理要时刻掌握关键要素,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企业通过实施精益化生产可以将大量资源释放出来,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这些释放的资源利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其它环节,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现实中企业的管理层经常会放弃这种资源,以致公司不能以创造性的方式来实现对释放资源的利用,使公司不得不承担一定的损失。由此,企业的管理层面临着一些挑战,在企业实施生产之前,应对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进行预测,以便保证生产的需要。可以说,运用VSCA对企业的成本运行情况进行规划,有管理团队负责图形的绘制,用它来显示个要素的配置情况,而VSCA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规划的一种常用软件,图形所展示出来的过程是需要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本流动,以及影响流动效率的原因。这些因素包含转换时间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对成本流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这些要素和需求共同决定了总流程的时间和人工。精益制造的作用是用于消除信息和资金的浪费,将人力和各种资源潜力进行挖掘。VSCA的处理目标是想通过简单的过程,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有效互转。通过价值流图来实现对价值流的成本分析,精益管理团队就可以将实施改进计划的预期结果传递给公司的相关部门,以便这些部门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加以利用,最终实现对企业成本的精益化管理。

(5)价值流成本的分析步骤。

价值流成本分析包含概念、要素能力分析和要素能力对比等三个重要步骤。其中它的概念由财务数据、运行数据的定义和分类统计表组成。

(6)价值流成本分析的具体操作。

首先,将与价值流有关的财务数据填写到统计工作表上,包含当前的和未来的财务状况。除了准备数据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收集与价值流有关的信息,来确定以何框架进行这些价值流分析。然后,收集与价值流有关的信息。企业的分类统计表是对各价值流流程的统计汇总,在企业价值流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对企业价值流情况的具体反映。数据统计表应该包括价全面的值流相关信息,统计表填写不全面,则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要求精益团队给予帮助,完成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填写,除此以外还应该收集以下相关信息:一个报告期内的工作天数。通常情况下为20天,这是按照一周上5天班,每月4周来计算的,所以一个报告期正常设定为一个月。但是这样的概算不能达到精益管理的目的,必须要得到准确的数字,将每个月的工作天数精确到天,并对期间的工作班次加以报告。鉴于这和环节由不同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又有不同的工作班次,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将各单位的平均工作班次和每个班次的平均工作时间准确的收集起来。因为任何一个班次中员工的休息时间是不能计入工作班次的,虽然机器在不停的运转;订货量。计算周期内客户的订货总量。最后,创建分析框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分析,从而掌握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对于分析框架的选择,要由对信息的收集方式来确定,而收集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则需要从价值流分析的初衷入手。实践证明,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创建资源使用状况分析的框架得以解决,因为通过这个框架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的资金流向,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既能用计算机来分析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计算。

四、结论

认为基于价值流的成本管理,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中各个环节的成本付出,从而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竞争不断升级,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首选方式。价值流成本管理法具有构建简单、使用简易、效果明显的特点,能够广泛的适用于各类企业或工厂,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下成本管理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