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程教学改革

篇1

一、扬弃传统教育思想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无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传统教育思想也是无数教育智慧的结晶。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育者由于不能全面理解传统教育思想的内涵,造成部分教师产生了完全否定传统教育的意识。例如:过去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许多人过分理解为平等发展,忽略了学生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抛弃了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实际上,这种教育理念也是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悖的。总之,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不是“重起炉灶”,而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二、扬弃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课程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尽管有不足之处,但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随着计算机辅助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片面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计算机课堂教学完全取代“传统”的时代已经到来,因而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忽略其必要性,置课堂效果于不顾,置教材特点于不顾,一味地追求表面“秀”。当然,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辅助课堂教学设施,具备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其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恰当运用,乱用不如不用,滥用不如妙用。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应是立足现实、推陈出新,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全盘抛弃。对那些教师已经熟练掌握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摒弃,而且应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扬弃传统学习方式

大力提倡主动学习是课改的必然,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无疑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最佳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相互启发,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任何合作学习都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有效的调控下进行,所以,教师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讲,“讲“仍然是接受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只让学生各抒已见而没有教师恰当的讲解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就不能深入;如果仅有学生的体验与感知,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得到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审时度势,当讲时则讲,不当讲时不讲。总之,讲的多与少并不是区分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分水岭,放弃教师有效调控与指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都不可能实现新课程目标。

篇2

一、在教学中,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最大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

以往的教学中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的教学是老师是导演、教练。有一次我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得出铁与水、氧气相互作用。一位学生问道:“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我只写出了铜锈的化学式,并且提示了铜生锈是在空气中,然后让学生思考,结果,学生得出了完整的结论。从中我更领悟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合作伙伴”的含义。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教师如果不用新理念更新自己,只靠吃老本,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僵化,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差错或回答问题闹笑话时,我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改的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学方法以科学实验探究为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圈。我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钻研,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碳的还原性时,我提前让学生回家将生锈的铁钉放到碳火盆里,然后回来报告现象,再展开讨论,最后我再总结、讲解,效果非常好。所以,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动脑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印象特别深刻,更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在教学有实验的内容时,尽量让学生先动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以往许多学生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一节课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掌握了。当然教学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力戒形式化、教条化,务求在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篇3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主体性,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发展,并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友、精神教练、信息平台、活字典、人生的引路人。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中重结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实现以培养学习能力而能终生会学的主动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就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运用知识主动选择加以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难,关键是教师平时要多收集自己和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疑惑问题,然后以这些疑惑问题为切入点选出鲜活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课程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的接受数学新课程的方式和理念,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如何才能够解决高中数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关系到了是否能够实现所预定的高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就此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面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

高中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地教材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优秀教师来说,其教学成果丰硕。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的时候,来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提出了新课程的改革。其实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更加久远的发展,是从近年来无数的研究和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得来的,相对于世界各国的比较而提出来的,是为了我国以后的繁荣富强而改变的,其核心就是为了我国民族的振兴。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来说,和世界各国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很多教师误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认为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的评价要从多元化着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革,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改变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尤其要加大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说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再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来说,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当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说,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其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锻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重视在教学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生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结语: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的就是教学,大幅度的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中下大功夫。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心"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心"字;还有一个学生讲"明"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明"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小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篇6

简化实验数据处理

DISLab具备了“实时实验”功能,数据变化过程与实验过程同步,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实时处理,并且能同时采集多个相同的或不同种类的物理量,因此,数据采集、处理和图象描绘可由计算机一步完成,这样实验者可以从数据读取、记录、公式运算和图象描绘等烦琐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DISLab成功地克服了传统实验的诸多弊端,支持了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到直观、易懂,比如在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首先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去读取实验测得的数据,然后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 学生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建立R-S坐标,标出刻度,然后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最后绘制R-S关系图象,发现R与S大致成反比,然后重新再建立R-1/S坐标,根据实验数据描点,连线,绘制R-1/S关系图象,最后得到一条直线,从而得出R与S成反比,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用DISLab通用软件处理,就可以一步到位,接好线路,数据可以在电脑里直接得出,甚至可以直接就画出曲线,然后只要稍作调整,即把横坐标含义改为1/s,又可以得到一条直线,非常简洁,直观,而且快速,提高了课堂效率。

再现物理过程瞬间变化

DISLab的数据采集器的内置采集频率可以从0.1HZ到1000HZ之间任意调节,如果需要了解某些物理量的瞬间变化,可以调高采集频率,从而帮助我们观察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比如DISLab能直接测量瞬时速度,磁感应强度,微电流等,还可以测量弹力的瞬间变化,使这些在传统实验条件下难以捕捉的物理量轻松容易地得以测量,如下图中,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块,ma>mb。将两根弹簧与物块按图方式悬挂起来。在剪断K2的一瞬间,A、B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按照常规思路进行分析,A受到弹簧K1的弹力和重力,得出A的加速度为mbg/ma,B只受重力,所以B的加速度为g,但这样的分析还不够形象具体,可能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弹力在瞬间是不变的,若能将这一瞬间力的变化在计算机里直接显示的话,一定更有说服力;这个问题用DISLab处理就很方便了,打开DISLab通用软件,把弹簧K1用力传感器代替,接好线路,力在一瞬间的变化在电脑里就可以直接显示出来,结果十分清晰。此外,在讲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时,教师总是用一些抽象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都很难让学生对二者的关系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传统的实验又对此无能为力,然而应用DISLab进行实验,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下图就是应用实验测得的时间与摩擦力的关系图象。实验装置:用传感器拉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个一定质量的小木块,使小木块从静止发生运动,输出的图象就是小木块所受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图象可以清晰的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小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分析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弥补传统实验空白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理念

一、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是“如何设计一个大纲,如何依照教材来教哪些方面的内容”,而应该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我们的教学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就因为教师的“照我的来”而扼杀。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努力学不好。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探索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勇气也一点一点地被磨灭了。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的。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式教学法、实验式教学法等等,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层面的需求。英语不仅是教师教会的,而更是学生“用”会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活学活用的原则,敢于大胆尝试,面对全体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加大训练的力度。

二、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听或读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自己感受语言、体会语言、内化语言规则,鼓励学生以group team和class work等多种形式,按课本上的要求进行实践性、仿真性、活用性去操练。对话课,可以按照“听说领先,短话长说,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处理;阅读课可以采取“以读为主,了解文章大意,理解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长话短说,读说听写”的策略;处理词汇要“设景学词,景中有词”;听力课可以采用“多模仿标准发音,多做听写练习,课内外结合”的方法。总之,教师不仅胸中要有书本的“纲”,而且目中要有“人”,要把共性要求与学生的丰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几个问题。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该为我们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团体进步

从美国心理学家的团体动力试验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个体独处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团体的动力可以带动个体的进步。而众多个体的进步又可以促进团体发生质的飞跃。这种良性循环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之分,他们之间的兴趣爱好、交往群体、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天性禀赋千差万别。如果给予同一个目标、同一种方法,很难获得同样的效果。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找出最适合每一个个体的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团体共同进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制订具体的学案设计上,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影响力、号召力、相互协调能力的目的。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背景;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但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的解决,关系着数学新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困惑

但从目前各方反映看,数学课程改革困难重重。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数学推理证明。新课标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淡化数学证明,其意图是降低形式化要求,“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应该说,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本身并不错,但绝不能取代数学上严格的证明。数学证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科学、简明的“说理”方式,同时也是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学的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第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但实验教师却反映,现在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但动脑少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是表面现象,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凑热闹,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的智力活动。不少人担t2,实际学习效果会下降。应该说,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这在新课标中没有得到正面的引导。

第三,关于学生学业负担。数学学科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新课标对各个模块的课时限制很严,对顺序安排灵活性较大,容易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有些章节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有些该强化的内容没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新课标只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而高考究竟考什么、怎么考,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复。由于考试与评价不匹配,许多学校同时使用新旧两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学,删减的内容还要学,导致师生无所适从,负担反而加重。一些实验区、实验学校作秀、作假,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课程专家并没有了解到一线最真实的情况。

第四,关于教师业务培训。新课程不直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顺序等问题作硬性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为教师用活教材、进行师生互动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理念与课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再好的教材,也需要中学教师去贯彻,要给教师留有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课程已经开了,教师还没有教材、还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

第五,关于民族教学传统。新课标“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形成了制定《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新课标没有或很少继承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基本立场,对其他国家时髦的东西学得多,对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批判继承得少,许多看似好的“理念”却严重脱离教育实际。

二、高中数学教师应对策略和措施

1.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教师是新课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培训机制,最终实现由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除了到定点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外,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组织教研组集体讨论、交流心得等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加强在校教师的师范技能培训,有利于教师适应数学新课改后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电脑影像资源处理技术等达到教学目的。

2、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实施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扬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经验。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标认为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在行动中。

3、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新的数学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一,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表现;其二,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尽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其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其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只规定教学要求的下限,没有上限,减少和淡化了考试得分点,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查找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创新;化学教学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教育革新作为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的根本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我国正积极推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以新的理念关照课程与教学,重建学校课程。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他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涵养学生的人格:他天天都要“输出”,因此他不能不“输入”,他天天都要“放电”,所以,他不能不随时“充电”。需要以学校为基本阵地不断学习、研究、进修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与实施中,每一个教师都必将面临考验,化学教师也不例外。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更新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学活动观和评价观,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性情得以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具有新的教材观:要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与中介。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师生开展多种活动从而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教学活动观,传统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很小的目标,教学更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评价观,应把它看作促进师生发展的一个途径。我们教师应按新课改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要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要求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在新课改面前,教师原有的知识显得陈旧和片面了,能力也相当不足。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组织与引导学生的活动上,教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种能力,需要教师去把握。在新课改背景下,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怎么办呢?自然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研究。然而我们教师还不习惯搞教育研究,还缺乏教育研究能力。因此,研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是教师自我更新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抛弃陈旧的知识,不断吸纳当代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新知识,做一个不断钻研与学习的人。在不断钻研与学习、教学和校本研究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创新化学教学

教师拥有了知识和能力,就会为下一步“创新”做很好的铺垫。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化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化学教学。创新化学教学应做到以下四方面:

1.有创新的化学教学目的

创新的教学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为促进民族间交流、协作的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而提出的。我们教师有了创新的教学目的,在培养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过程中就有了一定的保证。创新教学目的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课程教育功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创新教学目的的实现,重点是教学如何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创新的化学教学目的,有益于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2.有创新的化学教学过程

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化学已经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的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获得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创新的化学教学原则

创新的化学教学原则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产物,是现代教学原则的进一步提炼和具体化。有了创新的化学教学原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摆脱了压抑学生个性、创造力的内容和形式,渐趋于形成解放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过程结构。探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引导学生和教师形成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育影响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减少现行学校中“无爱好,无特长,无创造性和无个性”的学生的存在,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有创新的化学教学评价

创新教学追求的是多层次目标要求、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而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必然呈现多样性。那么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采取多元性和整体性的评价。知识的掌握仅为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他是获得能力,行为发展的一种手段。而创新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的发展是更重要的目标。前者可以直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后者有时只能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有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展现,但都显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当得到恰当的、全面的评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对象就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

我国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向前发展,站在新课程改革前列的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提高能力,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篇10

>>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做好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浅谈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职业中学英语学习方式探析 职业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试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探索 对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和课堂改革的思考 浅谈职业中学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 职业中学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关于高级职业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思考 职业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点思考 浅议职业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职业中学数学教与学的现状 论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浅谈职业中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程改革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下的职业中学数学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照")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新课程改革正在快速推进,怎样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如何开展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及评价成为中学数学教师亟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的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依据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与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职业中学 数学教学 自信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06-02

本文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研究,第一部分对改革背景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简要的解决措施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笔者的认识,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三部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展开教学策略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一 职业中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做笔记,老师讲实验方法、学生操作……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注重书本知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教学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纯粹地将老师的思想和语言复制为自己的,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方面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 把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理念:

第一,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最高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数学课程应该满足面向每一位学生,并且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完成的。只有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新课程改革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三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与以往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还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职业教育更侧重学生练就技能,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应该与专业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不难发现,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在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不断地在自身的教学行为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从而努力做到既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又能在新形势下大胆地探索前进并改革创新,形成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

1.针对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学习

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习兴趣,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会适当设置一些情境,但往往只具有一般性,如果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使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发现数学也很简单有趣。在实际生活中边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边学习,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

例如,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平时经常要用到电脑,在集合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经常使用电脑,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看电脑磁盘的分类,对电脑磁盘存放文件内容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让学生按照照片、学习资料、电影、音乐等内容进行分类或者对于做好的PPT分类保存。课程从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应用入手,让同学们对上课的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集合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形成创新意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2.运用适合职业中学生的教学方法

目前,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职业中学学生的专业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更注重培养能力、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才,给每个孩子找对位置。有人曾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失败的,只不过没有放对位置。职业中学的学生就好比一块地,教师的教学方法好比种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果我们用心地去认识每位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能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种子,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示。如我们现在采用的五步教学法:导、学、议、练、结,课前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再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导学情境、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程中;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这种模式,我发现与灌输性教学相比,学生会积极想办法,并且他们的办法多种多样,这样既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内容;课后加一些随堂练习,讨论总结、反思课堂得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大大提高。

3.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