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在理财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在理财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报告分析 内容 企业管理现状 评估 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加剧,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地加剧,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如何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是很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核心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多时候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必须要对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加以提高,而其决策的科学性有与信息质量有很大联系。作为企业信息提供的主要依据,财务报告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运用财务报告分析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准确评估,成为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有一定了解。
一、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企业财务报告的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还包括对现金流量表所反映信息的分析。这些不同的内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给企业提供多角度更加全面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各种财务信息,运用常用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项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分析的结果,为企业管理者及其他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不同目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状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又包含三个方面,不仅包括企业资产构成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还包括权益构成分析。其次是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反映的重要标志。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就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偿债短期能力的分析,指通过对企业短期偿债及能力的评价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析;二是对企业偿债长期能力的分析,指企业长期偿付债务的能力。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第三个主要内容是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又包括对总资产周转能力、流动资产周转能力以及应收账款周转能力与存货周转能力进行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第四个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做出的分析,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对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通常来说,是向企业提供更加直观的有关公司决策、公司发展、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作用除了对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外,还用于对企业现状的财务状况的衡量,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根据报告使用者身份和目的的不同而随之变化。对投资者来说,他们利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来决定投资动向。对于债权人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贷款的风险、报酬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应该贷款给企业。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财务决策、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解和改善,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提高。站在企业主管部门的立场来说,财务报告分析是他们了解企业纳税情况和职工收入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企业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财务报告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估的运用。
二、运用财务报告分析准确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方式
财务报告分析中能反映和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资产负债报告分析,其次是利润报告分析,第三是现金流量报告分析,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财务报告分析,我们就能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准确评估。
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会计针对企业末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分析的表格和报告。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分析来说具有极其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结果有深切的了解。对企业来说,利润获取的关键主要是投资的回报,而有效的投资保障就是企业的资产。不论是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都是融资活动的结果。企业正是通过这些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对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满足,给资金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企业的投资分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购置,另一种是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如对其他企业股票、债券等的投资购买。企业必须要对投资的资金的多少进行保证,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为底线,否则就要向外部进行融资。企业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该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尽可能地将历史成本编制的报表调整到现实的价值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各类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其数量对应关系有明确的了解,对企业结构优化、风险的降低以及运营效率的判断和决策都有重要作用,绝对不能马虎草率。
财务报告中的利润表是对一定期间企业全部活动成果进行反映的报表,属于两个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财务业绩。通过财务报告利润表,可以对企业一定时间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估,从而达到对企业价值的揭示。利润表不仅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反映,而且能通过对企业利润收入和费用等情况的反映显示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让企业对生产经营的成果一目了然。与此同时,利润表对不同时期比较数字的提供,对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分析和确定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和利用,能够使管理者对企业一段时期的收入和产品发生的成本、各项费用及税金等有及时的了解。有助于企业利润水平和各项利润来源与结构的评估,从而使企业能够对经营策略有更好的把握。此外,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现状评估的重要途径。现金流量表是在现金编制的基础上完成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能够较好的反映,使企业能够对自己的现金和物价获取的能力有相应的了解。作为企业的血液,现金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状况的反映也就事关重要,是对企业价值进行揭示的主要指标。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以及外筹现金能力的高低,进而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有直观的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准确评估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财务报告分析对企业管理来说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自己的发展状况和管理决定有及时的了解和改进,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梅.浅议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18):41-42
[2]付晨生,罗玉波,李胜海.财务报表分析的层次性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24):99-100
[3]邸朝君.关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0(20):175-176
[4]闫华红.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J].会计之友,2009,5(10):136-138
[5]宫志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9,8(16):253-254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 日本 个人理财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5-042-04
一、引言
近年来,个人理财热潮在中国迅速兴起,国民对理财的需求日益旺盛。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对个人理财业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理财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媒体对理财的宣传报道日益增多;理财培训日益受到青睐。
日本是个人理财业发展比较早的国家,1980年代,在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在日本兴起并迅速发展。个人理财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及状况有很大关系,考察个人理财在中国兴起的背景与当时的日本有类似之处。如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客观上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日增;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务压力,增加了人们对未来养老的担忧;金融改革和创新涌现出的多样化、复杂化的金融产品使个人家庭难以选择;利率汇率的波动、证券市场的动荡、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风险暴露等因素催生了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分析日本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可以为中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日本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动因
日本的个人理财业于1970年代萌芽,1970年个人理财最早诞生于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其主要标志是设立理财中心以促进证券的销售;1977年第一劝业银行成立理财部。保险业理财发展相对晚一些,1987年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住友海上财产保险株式会社成立理财中心,从而分别开启了个人理财在日本的证券、银行、保险等各专业金融领域的先河。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个人理财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个人理财进入启蒙阶段。90年代个人理财在日本迅速普及。进入21世纪,日本个人理财走向繁荣。考察日本个人理财业,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推动。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197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见图-1),200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全球排名220位(WHO,2008)。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生活条件改善和医学进步,国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日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于1994年进入了老龄社会。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见表-1),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日本用了24年,而西方国家一般都需40年-100年以上的时间。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日本已成为全球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老龄人口比例世界第一,平均寿命世界第一。据不少资料预测,日本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趋势仍将持续。从长远看,人口老龄化可能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储蓄率降低,从而给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此外,日本战后婴儿潮一代人已开始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社会保障基金将承受巨大的支付压力,养老金制度可能难以为继。而且老年人口庞大的医疗护理费用也将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推动了日本国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
(二)金融自由化改革推行,众多金融新产品的涌现和金融服务的创新。1970年代后期,受起源于美国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影响,日本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80年代金融自由化改革加速。金融自由化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利率自由化。主要措施有:放松对可转让定期存单(CD)的存款额度和利率限制;逐渐取消大额定期存款的利率限制;小额定期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实施流动性存款利率自由化;取消存款期限限制。2.放宽金融机构业务限制。战后日本的金融体制是在美国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不同金融机构有明确的业务界限,业务管制很严格。从80年代初开始,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放宽金融机构业务限制的措施。如1983年,商业银行、长期信贷银行和信托银行获准经营政府债券业务;1984年,商业银行和信托银行可以经营私募债券;证券公司获准发放以各种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的消费贷款;放宽各类银行的贷款额和担保额;允许商业银行办理货币市场存款单业务;允许商业银行经营长期存款业务等。此外,还放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和经营业务的限制。3.资本流动自由化。1980年12月实施《新外汇法》,外汇交易由原则上禁止转为自由进行;1984年6月取消对日元转换的限制,欧洲日元市场的交易逐渐自由化;放宽国内外部门在欧洲市场发行日元债券的管制;允许外国部门在日本国内市场发行外币债券等。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推行,淡化了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界限,增强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大量金融新产品和服务不断出现。
(三)日本国民收入的提高和个人金融资产的积累。1955年至1973年,日本经济保持了平均10%以上的高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赶超;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成功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冲击,保持了高增长低通涨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元大幅升值,股市和地产市场的繁荣,使得日本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个人金融资产迅速积累(见图-2)。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客观上催生了对财富管理的强烈需求。
(四)泡沫经济刺激了国民的投资欲望。在日元大幅升值、宽松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不动产贷款过多的作用下,1985年-1989年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泡沫,股价和地价飞涨。日经225指数从“广场协议”之前的12500点大幅度上涨到1989年最高的38915点,市盈率高达70倍。土地价格从1985年9月到1990年9月上涨了4倍,在房地产泡沫最大的1989年,日本房地产总值是美国房地产总值的4倍多,而其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股价和地价的飞涨极大地刺激了国民的投资欲望,泡沫经济对日本个人理财业发展起了助推器的作用。
正是80年代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变,日本国民开始积极关注个人金融资产的合理利用、节税、遗产继承和事业继承等问题,与此同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引入理财系统,不动产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引入理财,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开始组建理财中心,日本掀起理财热潮。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迫使日本国民对生活进行长期总体规划设计,理财更受人们关注,由此推动了日本个人理财业的持续发展。
三、日本个人理财业的特点
由于理财需求不断增加,日本理财协会(Japan 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Planner,JAPF)于1987年11月成立,1992年日本与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理事会(International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ouncil)签署了协议并于1993年向241名日本理财协会会员颁发了CFP资格证书,从1998年开始,日本CFP数量迅速增长,至2010年,日本CFP数量达17109人,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全球第三。日本理财协会于2002年4月开始在全国设立分会,现在JAPF的地方分会已遍布日本。作为非盈利性团体,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JAPF逐步制定出一系列较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透视日本个人理财业,最显著特点如下:
(一)实行分级的理财师职业资格制度。美国是个人理财起源和首先走向成熟的国家,美国拥有众多的理财职业资格,这些理财职业资格由不同的理财团体认定和管理,不实行分级制度。相比而言,日本的理财职业资格较少。日本认定理财师资格的团体有两个:一个是社团法人――金融财政事情研究会举办的“金融理财师”资格考试,应试资格要求在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因此难度较高,但社会上的认知度不高;另一个是日本理财协会举办的资格考试,其理财师资格分普通资格(Affiliated Financial Planner,AFP)和高级资格(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两个级别。日本的CFP准入标准非常严格,获得AFP认证的人大约只有10%能通过CFP的考试。取得日本理财协会的CFP资格者,可以被认可为具有国际资格的理财师。
(二)保险在理财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1970年代以来,日本在人口数量增长、高储蓄率、家庭小型化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发展迅速,至1990年代,日本保险业达到了一个高峰。1994年,日本的保费收入(6060亿美元)、保险密度(4849美元)和保险深度(14.4%)指标均为世界第一。但到了1990年代后半期以后,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政府长期实施超低利率政策以及证券市场低迷等原因,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加上保险公司破产增多,加大了投保人对保险业的不信任感,担心将来得不到约定的投资回报,有不少投保人开始退保,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下,日本保险市场出现萎缩。2009年日本保费收入为5180亿美元,比最高峰1995年的6376亿美元大幅下降,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应下降为4074美元和10.18%。不过,日本保险市场依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07年保险和养老金储备资产占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比重达26.2%。保险早已根植于日本国民心中,在日本国民理财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个人金融资产运用相对保守。受泡沫经济崩溃、证券市场长期低迷、人口迅速老龄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民在个人金融资产的运用上趋向“安全资产”,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呈现保守性特征(见表-2)。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安全资产的比重明显高于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日本国民选择储蓄的最重要因素是安全性。目前,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绝大部分掌握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手中,这些人深受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影响,一般很少将资金大量投入股市,通常都会选择存款、国债、保险等安全性很高的金融工具。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主要形式是现金、存款、保险和养老金储备等相对安全的资产,约占个人金融资产总额的77%,而股票资产仅占个人金融资产的5.9%,这在发达国家中所占比例是非常低的。股票资产比重低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股市持续低迷有很大关系,日经指数从1989年的38915点跌至2010年底的10228点,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股市的高风险更加大了投资者的担忧。
(四)注重理财人才的培养,较好地解决理财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兼容问题。日本在其个人理财发展过程中,很重视理财教育。日本理财协会在培养理财师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日本理财协会培养出30余万名理财师,为日本个人理财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此外,日本在理财市场的培育和理财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很好地解决了理财教育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兼容问题。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法律、税收等制度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理财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中,如何在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财理念和技术时与本国的制度、文化等有效结合是富有挑战的课题。日本理财协会在1992年引进CFP资格时,不是简单地将CFP课程体系进行移植,而是依照日本的国情加以改进,如考虑到不动产理财在日本的重要地位,在CFP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不动产理财。同时,将CFP资格与日本的传统价值观、文化以及法律、税制、社会保障等逐渐融合,较好地解决了“与国际接轨和符合国情”的结合问题。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理财协会已构建起相对成熟的理财教育课程体系。
四、启示
日本个人理财业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加强理财教育。个人理财在中国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但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从日本个人理财的发展来看,日本理财协会培养了大量的理财专业人才,为日本个人理财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目前,中国个人理财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高等院校的理财教育。个人理财课程在高校出现的时间仅短短几年,目前,全国仍然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正式的个人理财课程,还没有高校设立个人理财本科专业。高校的理财教育现状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二是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内部培训。这类培训比较注重与本机构的理财业务结合,实务性更强。三是理财培训市场,包括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如上海理财专修学院)和国外理财团体(如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授权的机构提供的理财培训。相比而言,这类培训比较兴旺。
目前,中国的个人理财教育还很不成熟。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理财协会,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Council of China,FPSCC)在理财教育上还存在不足:一是理财教育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还在探索。FPSCC已经于2005年7月加入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成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获得授权认证并颁发CFP职业资格的协会,并推出了分级的理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即金融理财师和国际金融理财师。但从考试用教材来看,还远没有解决好本土化和国际化兼容的问题。二是FPSCC在理财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没有成为理财培训的主导力量。因此,如何借鉴日本理财协会的经验,加强理财师的培养,解决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理财教育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FPSCC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依据本国国情来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引导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向。根据注册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的界定,个人理财核心内容包括:投资计划、风险管理和保险计划、员工福利和退休计划、税务计划、遗产计划。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简单,个人税务筹划的空间有限,因此个人税务计划在短时期内不会成为个人理财主要内容。另外,中国的遗产继承制度比西方发达国家简单,而且遗产税暂时不会推出,因此,遗产计划也不会太受关注。中国个人理财业务重点应定位于投资、保险和退休计划。由于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使得中国居民对投资理财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而且,中国的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快速增长,迫切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财富管理服务。而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实日益凸现出退休计划的重要性。相对而言,保险在中国个人理财规划中很不受重视,这与日本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世界前列,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水平与此很不相衬。2009年中国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列世界第7位、第64位、第44位。从国内来看,保险业在金融业中的地位也很不突出,保险业资产占金融业资产比重不到5%,而银行业资产比重超过90%。因此,当前中国个人理财业应注意将保险作为发展重点,通过保险的发展为快速增长的国民财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同时也为退休养老提供有效的储蓄手段。
注: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703)、教育部特色专业(TS12058)、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项目(03JYQ0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兵.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需求分析[J].上海投资,2005,(3):25-28.
2.陈兵,Alfred Wong. 澳大利亚个人理财业的发展与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27-29.
3.雷雨林. 日本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业务的运作和理财师的培养[J].金融论坛,2003,(9):56-60.
4.童适平. 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及其变革[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Inobu Nakagaw, omoko Shimizu. Portfolio Selec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by Japan’s Households―Why Are Japan’s Households Reluctant to Invest in Risky Assets?Bank of Japan. Aug. 2000.
篇3
编辑部的MSN群也是分外闹腾,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这个节日该怎么过?逛街、购物、红酒、西餐,玫瑰我们只收蓝色妖姬,钻石必须不用放大镜也能看的见……
有一点达成共识,节日当天一切花销,都由男人买单。
小编身为女性,深知女人理财难,借此节日将至,特别策划了女性理财专题,为迷失在理财之门里门外的女同胞们提供借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已经遥远,新时代的独立宣言是“女子有财才是福”,女人要规划好财富,经营好生活,做个既有才又有财的好女子。
女性理财提防情绪化
枯燥的数据、复杂的图表、眼花缭乱的K线图……很多人觉得投资理财对于感性的女人们来说,仿佛距离太远。实际上,独立时尚的现代女性财富意识早已觉醒,人人力争做个内外兼修的“女财神”。
女人一定要懂得理财。女性理财不仅是让自己更有保障,也让女性在家庭里更有地位和发言权,并且能促进夫妻感情。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家庭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具备投资理财的条件。
但是,女性理财一定要避免情绪化。女人太感性,切忌凭借个人情感偏好去盲目选择理财产品,更不要在投资理财中发扬自己专一的情感品质,该收手时就收手,要知道放弃也是一种幸福。不过,女性在理财方面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心思细密谨慎,很有耐性,而且容易接受意见,有开放的心态,而不像男性过于自信。
“两点”理财规划
一个家庭在做理财规划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购买保险是一切投资的基础。买保险的原则是先大人后小孩,尤其要先给扮演家庭经济支柱角色的人购买。保险的品种主要是医疗险、意外险再加一小部分养老保险。
其次,投资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就要在保障好家庭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人生一般有两个大的理财规划,一个是子女教育规划,另一个是养老规划。在子女教育规划方面,小学教育规划时间较短,应主要投资于风险相对较小的平衡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而大学以上教育,可投资较长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及股票型基金。而养老规划也是越早开始做就越轻松。这部分专项资金的80%可用来投资保守型产品,债券型基金、国债等。另外20%可少量投资于混合型基金。
关注专业女性保险
在保险市场上,近年推出了不少专业女性保险。目前常见的女性保险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女性重大疾病险,涵盖了女性独有的一些重大疾病病种;第二类是生育保险,保障女性的怀孕、生育等过程;第三类险种主要是为女性整容提供保险。
女性疾病险一般会将普通重疾险中不包含的女性特有疾病纳入保险范围。这类保险都有自己的特色。据了解,各类产品对女性原位癌承保范围基本相同,一般会包括乳腺、子宫颈、子宫、卵巢、阴道、输卵管和外阴七部位。各家保险公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给付条件各不相同,中产女性在购买前一定要问清原位癌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确诊给付还是需要附加其它条件。生育保险保障范围一般包括妊娠期疾病、新生儿疾病、分娩身故等。各家保险公司在生育保险上的规定差异很大,在购买时一定要比较清楚。
单身女贵族注意合理消费
年龄在22-26岁的女性大多初入社会,且处于单身生活阶段,易成“月光族”。理财应注重合理消费、适当保障和积极投资。
有人爱是种幸福,没人爱更要自爱。在三八妇女节日来临之际,本刊特别挑选一位没有伴侣的单身女性,邀请专业理财师为其打造一套理财方案,让单身的日子更精彩!
理财案例
基本情况:
吴凡今年25岁,毕业后来到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现在某财经杂志做编辑,月收入4000元左右,是标准的无房无车无户口的“三无人士”,由于是单身,所以和一个较好的女友一起合租,月租金1000元/月。上月刚刚批准转正,公司给上了三险一金,此外生活再无其他保障。
虽然是做财经杂志,但是吴凡没有任何投资意识,每月的薪水不到月底就花光,除去房租以外,基本生活消费每月需要2000元左右,剩余1000元用于购物娱乐方面的消费。没有存款,也没有任何投资。吴凡的父母年近50,身体健康,均有退休金,生活暂时不用吴凡操心。
但吴凡一直想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因为她不想每月都是月光光,所以想对自己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有个财务计划。
理财需求: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以及北京房价的行情,靠挣钱买房的愿望遥遥无期。但她还是希望能够买到,她想在理财师指导下,帮助自己规划出一个买房计划来,怎么买?如何买?至于购车计划,鉴于自己是个相当没方向感的人,步行都常迷失,打车都能找不到路,还时常处于精神游离状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不打算购车。当然保险计划少不了,虽然现在年富力强,身心健康,但人总会有年老体衰的一天,而且自己生好自由,不喜欢繁重的生活压力,希望早点赚够钱退休,光靠每月都不够的工资来攒钱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做一些合适的投资规划来实现自己的养老计划。因为生活在北京无依无靠,希望能给自己多点保障,但自己对于保险更是一无所知,不知道该买什么保险,请专家提示。由于是家中独女,又很孝顺,随着父母年纪的增长,希望能为他们准备一笔专项资金,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和颐养天年。
现状分析:
通过与吴凡小姐的交流及观察调整前现金流量表,除了年终奖以外,基本每月没有任何剩余,是一个典型的无产阶级“月光族”。分析原因的话可以发现吴凡小姐正处于一种刚刚开始工作时很普遍的一种状态,就是工作目标及生活目标不明确,虽然对于未来有一定的憧憬,但是由于本身的能力还有很大不足,目前应以稳健理财为主,在不太改变原有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以便可以购买一些必要的保险加上一些定期定额基金的投资,来满足目前的需求。
理财建议:
在生活中逐渐减少一部分生活娱乐和日常生活支出,以免变动过大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此次方案调整后基本上月均支出减少1000元,这样全年就有约12000元,可以用于每月的投资和储蓄计划,年终奖可以作为购买商业保险及孝敬老人方面的支出。
购房计划:
至于购房计划一般是在工作及生活稳定后再考虑比较稳妥。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下滑趋势,还可能面临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限价房及经济适用房的大量供给,此时选购房产并不是一项明智的选择。考虑到房屋总价不菲,除需要支付较大金额作为首付(需要进行多年积攒),还需要向银行贷款,由于目前我国的CPI指数偏高,受雪灾影响可能也很难快速回调,这势必形成加息的上涨预期,由于累积效应会给个人生活形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建议以租房为主没有必要进行巨额透支购房。
保障计划:
吴凡小姐属于刚入职,主要的风险在于意外方面,由于吴凡小姐的职业关系,需要经常出去采访,所以在这方面应该进行较高的保障。建议保额在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在20万元,需要300元/年,另外购5000元的意外医疗保险,大概在每年约100元,这样每年只需400元的意外的保障就比较全了,另外市场上有一些意外伤害与意外医疗相结合的产品,同样保障可以降低一定的保费支出。以后可随着可分配收入的提高逐渐加大意外保障到50-60万元左右。
当然大病医疗保险也是需要注重的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长时间的工作和少量的锻炼逐渐让我们的身体未老先衰,在注重身体保养、积极锻炼的同时,为自己上一份大病医疗保险也是一个必要且负责态度。以吴凡的情况适合先购买10万元的保障,大致花费在3000元左右,可以从年终奖部分留出。待以后生活稳定后可以逐渐加大保障力度,一般保障在30万元左右就基本满够需要了。
个人养老计划(投资计划):
每月拿出1000元定投一只长期业绩比较好的开放式基金,可以在进行强制储蓄的同时也从长期投资中获得比较丰厚的收益。当然,这主要是从投资的时间价值方面来说,如果个人时间较为充裕的话也可以进行LOF基金的购买,这样的优势是可以在不同时点买到不同的基金,相对单独的一只基金来看,风险会降低一些。
通过持久的基金长期投资,在复利的作用下,历经30年的光景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按每年投资额在12000元(月存1000元)计算,年收益在10%来计算,30年时间可以197.39万元,如果不投资仅作为花费或存于家中的话30年时间资金为36万元,拿出作长期投资约是月均花费效用的5.5倍。
这样到退休时应该有一笔200万的养老金,每年拿出1.5-2万元(因为已不用租房,月均1200-1600元左右的花费)作为生活费用,其余资金继续投资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晚年生活。
父母养老部分:
篇4
在十年前,你的理财途径是这样的吗?
以购买保险为例:“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了,这要是出点问题怎么办呢?买份保险吧,回头好歹给家人留下点保障。”或者是:“看起来现在保险的投资收益不错,穷人买保险买保障,富人买保险做投资,不如回家和老婆商量下买份保险吧。”于是你和家人商量后,去离家最近的保险公司咨询保险,对方询问过你的需求后,热情地向你推荐目前热销的保险产品。你看了之后同意购买,或者是你不认可,对方拿出保险公司目前所有在售的产品名录向你介绍,你选择一款然后购买。
在这一过程中,做出是否需要购买保险的投资决定的是投资者本人,保险公司只起到出售产品的作用。此外,保险人向投资者推销的产品以本公司出售的产品为主。而这些距离国际通行意义的理财行为还相距甚远。
十年前,在国人的跨行业理财需求以及金融机构分业监管的环境下,第三方理财机构开始出现。第三方理财机构似乎是专门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出现的。
监管之外的春天
十年前,王春梅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郑小姐离职出去创业,这让王春梅很为难。
事情是这样的:王春梅是一位全职太太,老公的生意越做越好,自己手头的现金也越来越多,王春梅没事儿就往银行和证券交易大厅跑,盼着手里的钱可以生钱。在某国有大行结识了银行的理财人员郑小姐。
那个时候王春梅通过银行理财只有做定期存款和购买国债,现代意义的理财行为并没有出现。事实上,虽然以王春梅为代表的投资者还没有真正意义地在银行中理财,但是后来随着入世之后,2006年外资银行的过渡期结束,国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客户等限制,中外资银行开始在理财市场“你争我抢”,银行理财才初现端倪。
郑小姐负责可投资资产在30万元之上的客户,此前通过郑小姐给出的投资建议,王春梅也赚了一些钱。
此次郑小姐跳槽出去,到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做合伙人,并游说王春梅做她的客户,王春梅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三方理财机构这个概念,抱着对郑小姐此前的信任,王春梅决定试一试。
如果矫情点说,在王春梅的理财史上,2004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王春梅家的投资决策多数是由王春梅和先生两人商议后决定的,无论是投资一个新的商铺还是购买一只新的股票,“我们两个人完全是依照经验,凭借本能进行投资理财,什么赚钱做什么,没有财务规划,更遑论资产配置了。”王春梅坦诚道。
事实上,在当时的理财环境下,王春梅也几乎没有途径获得更专业的理财建议。在那个年代,金融机构各自为政,财务规划的概念刚刚兴起,提倡通过购买自家的产品赚取收益。金字塔形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等也只是概念,在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中,这些概念尚未成为客户理财的基础理念。
但是如王春梅这样的中产人群以及更高级别的富有人群,急需专业理财者的指导,私人理财市场开始蓬勃发展,以诺亚为代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出现最重要的是弥补了国内金融机构分业监管下,对投资者所需要的整体财务规划的不足。有趣的是,从第三方理财机构出现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2004年被称为第三方理财元年,当年大大小小上百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出现,同年汪静波与另外三个人一起发起成立了诺亚财富中心。当时以王春梅为代表的投资者对投资理财做出的决定都是通过自己的判断,第三方理财机构以这部分人为目标客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理财规划建议。
第一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从业人员中,既有郑小姐这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跳槽而来的,也有初入社会的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
其中第三方理财机构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理财顾问,根据公司规模大小,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人数占所在第三方理财机构的80%左右。最理想的人选是来自银行私人银行部、券商理财中心等金融机构的有一定从业经验和客户资源的高管,但事实上大多数理财顾问都是招聘的新鲜社会人。
2004年前后,第三方理财机构中初级理财顾问的薪酬比较低,一般底薪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这些从业者多数从事开拓客户的工作,但是那个时候投资者对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信任度很低,谈到理财还是以银行为主。
从业者中还有一部分是如郑小姐这样的银行高管跳槽过去的。郑小姐跳槽到第三方理财机构中出任合伙人,此前在银行的工作背景,让郑小姐手里积累了很多如王春梅这样的客户资源。随着郑小姐跳槽到第三方理财机构,这些客户大多数也有兴趣尝试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财务规划,王春梅就是其中的代表。
事实上,在2007年之前,第一批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进行理财的投资者多数是通过此渠道开始接触第三方理财的。即便是在十年后的今天,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客户也是以熟人介绍为主。“我们的客户60%是由老客户介绍过来的。”诺亚的工作人员称。
有趣的是,在当时,银行高管离职后去做第三方理财并不是一个多好的选择,“关键还是当时的客户信任度低,手头的客户资源越少,可以合作的金融机构就越少。”郑小姐说道。
在十年后的今天,私人银行部的从业者在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后,离开银行创业做第三方理财已经成为一个还不错的选择。“如果一个私人银行家手头积累了100个客户,自己做第三方理财每年这100个客户能为他提供100万元左右的利润,就会活得很好了。”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蔡予民先生说道。
十年间,第三方理财从业者对这个行业的态度转变,间接反映了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认可。
篇5
未来10年,不仅是中国经济结构大转型、大升级、大挑战的时代,也是私人财富快速膨胀急剧变动的时代。
据瑞信私人银行预测,2015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值将由现有水平增长111%至3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国家。2020年则将突破60万亿美元,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而通货膨胀、养老、社会保障、理财服务、私人银行等词语也将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国人的生活,“财富管理”这一在欧美国家似乎专属于高净资产人群的名词,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人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一。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等目标。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巨大的私人理财市场中,中产阶层市场将是国内金融机构未来的制高点和利润发动机。
根据工行的理财业务实践,笔者定位的中产阶层,是指当前家庭纯现金资产在50万-500万元;或者是一线城市家庭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二线城市家庭在15万元以上,三四线城市在10万元以上的客户。
从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来看,外资银行由于较多的负收益产品陷入信任危机,中资银行因经验欠缺和受分业经营限制,导致高端财富管理这一金矿并不好开采。
相比之下,未来10年中产阶层对理财服务需求将空前旺盛,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财市场和银行理财业务的坚实平台。中资银行如何依托自身的客户优势,利用外资在中产阶层理财市场缺位的机会,奠定自己在理财服务市场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中产:金融机构利润发动机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中产阶层群体面临通货膨胀、住房、医疗及养老等一系列压力,对理财服务需求空前旺盛。因此,与欧美等国银行理财业务利润来源主要集中于私人银行业务不同,国内理财业务的主要利润区域应集中在中产阶层客户。
美林公司与凯捷顾问公司联合的《2010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加剧了中国私人财富的急剧膨胀。《2010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的私人财富在2009年一马当先,以31%的富裕人士增长率居全球前列。
麦肯锡的报告称,预计到2015年中国年收入25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将由现在的160万户增长至400多万户,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全球富裕家庭数量第四的国家。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这一人群将达到7亿人。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20年中国人口约达14.5亿。也就是说,10年后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而在发达国家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中产阶层占了总人口的80%。
但不同的是,为了拉动消费,欧美中等收入家庭一直在堆积债务,其理财需求更大层面在税务及保险等规划,以及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养老规划。而中国的中产阶层则需应付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保险等全方位的财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独特的中产阶层理财市场。
多因素刺激中产理财需求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现实压力日益增强。尤其自2010年6月二次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升值通道再开。2011年3月初,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升至1∶6.57,踏入6.5关口,多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纪录。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自2010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每个月均超过1%。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私人财富将出现一定分化:对于少数仍然坚守出口领域的私营企业主来说,将面临财富缩水的挑战;而对于绝大多数私人财富来说,由于其资产配置90%在国内,以人民币计价,无疑增加了其财富总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外资不断流入中国,推高国内资产价格,从而间接增加私人财富总额。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如影随形,使得私人财富保值升值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中国CPI同比上涨5.3%,创近30个月以来的新高。12月份虽略有回落,但仍高达4.6%。今年年初,尽管统计权重进行了调整CPI仍高居不下。CPI指数的不断走高,使得偏好配置现金和存款等流动性资产的中国私人财富直接缩水。
抵抗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现金财富相对缩水以及跑赢CPI指数,成为中国中产阶层财富管理市场繁荣强有力的催化剂。从长远来看,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中产阶层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显示,在中产阶层内部,只有170万人,即30%左右处于中上层,还有70%处于中下层,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用并不高的收入水平面对房产、汽车、子女教育、养老等大宗消费,成为“房奴”、“车奴”等。
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养老保险金平均替代率为4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于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未来社保替代率可能会低于30%。这意味着要想达到退休后替代率不低于70%的目标,40%的养老金都需靠自身积累。在目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环境下,为了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经济保障,中产阶层必将滋生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
理财需求与服务倒挂
事实上,商业银行正越来越多地将理财服务的重心移向中产阶层市场。一方面,相比高端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端市场更具优势,可以避开外资银行的竞争。另一方面,在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兼具安全和抗通胀银行理财产品大受青睐的背景下,理财市场的巨大潜能正不断释放。2005-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由2000亿元增长至6万亿元。
在理财产品方面,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各大金融机构也积极进行创新尝试,使得理财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为满足中产阶层市场的需求,商业银行围绕各类币种、预期收益和产品类型(债券类、票据类、信贷类、信托类、打新股、类基金、QDII、结构型、混合型)开发了大量理财产品。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国内商业银行累计发行12580款理财产品,其中中资银行占据绝对主流。已发产品中,周期集中在3-24个月,委托起始金额则一般在5万元或1万美元。
近年来,商业银行开始在产品创新上做一些尝试。一方面,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另一方面,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疏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然而,与业务和产品规模迅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尽管目前各大银行纷纷建立了贵宾理财工作室,推出了各自的理财产品与理财服务,但其所提供的理财服务大同小异,大多局限于专人服务、优先服务、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提供的产品种类也较为有限,无法真正满足中产阶层客户个性化的服务要求。
造成中产阶层理财需求与服务品质倒挂的根源,首先在于人才匮乏。与国内迅速提升的中端理财服务需求与规模相比,中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欧美等成熟的理财市场,基本上每三个家庭拥有一名专业理财师,依此计算,中国理财规划师尚存巨大缺口。此外,据工商银行的一项内部统计,在中国,只有不到10%的中产阶层得到了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远低于美国58%的比例。抛开理财规划师的缺口不说,即便是目前已经从业的理财规划师,由于专业素质或经验不足,职业素养也良莠不齐,客户感觉更大程度上是理财产品营销人员,而非专业理财师水准。
其次,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范围虽逐步拓宽,除向贵宾客户提供传统的理财业务外,还通过与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进行了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多元化摸索与创新。但由于分业经营体制障碍以及服务对象广泛,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仍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满足中产阶层理财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而且,中产阶层客户与理财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财富管理服务的质量。规范的财富管理流程是先充分了解客户,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筛选合适的金融产品,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需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商银行内部统计显示,理财师并不能获取客户全面的信息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帮助客户进行综合理财规划。比如,由于对理财师存在戒备心理,客户不愿将自己的信息全部提供给银行,导致理财师不能切实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理财规划服务;其次,各银行对中产阶层客户群体的理财信息和需求资料等未形成系统、顺畅的传导机制与途径,从而无法指导理财师的作业。
创新中产阶层服务模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中产阶层理财客户都是由中资银行先前的大众理财客户成长起来的。与先入为主的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中产阶层理财市场上的客户资源极度缺乏。另一方面,与私人银行这一高端理财业务相比,中产阶层理财业务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中资银行可通过学习、借鉴迅速开展业务,通过本土化与创新迅速实现超越。
外资银行缺席的中产阶层理财市场成为国内银行同台竞技的大舞台。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国内银行在中产阶层理财业务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如工商银行在理财产品研发方面的创新――在理财产品研发上以流程为中心,首先确定对产品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流程,在这一流程基础上成系列地、灵活快速地开发大量新产品,以适应“新产品=新市场”的变化趋势。
因此,如何分羹中产阶层财富管理市场,摆在中资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国内商业银行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首先,利用大股东的综合金融平台优势,进行产品的设计与交叉营销,为个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深层次、多层面的需要。其次,加强渠道建设,实现由单一网点向立体化服务网络转变――加大对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网络渠道整合的力度,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网络服务体系,通过联网联合,扩展服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向个人客户提供3A水准的服务。
最后,由产品服务向过程服务转型。许多理财机构意识到理财服务不是单纯销售某一个理财产品,而是让客户在长期理财规划下,最终获得较高的收益,进而形成长期、稳固、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积极将理财服务向过程服务转型――贯穿于客户的整个服务过程与财务周期,为客户的家庭以致为整个家族提供个性化、持续的理财服务。
可以预计,国内银行的白热化竞争,必将推动中产阶层理财市场不断朝个性化、综合化、品牌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产阶层理财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理财规划师群体的成熟与成长,理财机构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对中产阶层客户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这种顾问式的财富管理服务将逐步成为国内中产阶层理财服务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未来中国的财富管理将逐步朝综合方向迈进。目前,由于中国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而各类第三方理财机构尚未能支撑起市场的一角,在渠道、资本实力上也远远不能与国有金融机构相提并论,这使得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在提供综合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中信集团等拥有多种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内部的混业经营,并积极针对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为客户提供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在内的理财服务与理财产品,逐步向多元化综合性理财服务方向发展。而四大国有银行银行也充分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点渠道优势与日趋成熟的理财师队伍,积极探索、深化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服务资源,搭建完整、统一的理财综合业务平台。
个性化与综合性理财服务的不断升级,必将推动中产阶层理财服务品牌化,具体表现为理财产品与理财团队的品牌化。随着个性化与综合的不断推进,国内金融机构为了突出自己的业务和服务特色,已陆续打造个人理财产品系列和服务品牌。这些个人理财品牌一旦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必将使得客户对银行其他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成为吸引客户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从而大大提高机构品牌的附加值和商誉,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随着理财经理的专业化知识、能力与经验的成熟与完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不断增强,品牌因素在个人理财服务的市场竞争中将越来越重要,理财服务将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
篇6
关键词:理财产品 大学生 经济知识水平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22-02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幸福安康,众多理财产品也应运而生。大学生是全社会中数量颇多的一支特殊群体,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也兴起了一阵理财热。但是,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有时不仅没有改善个人财务状况,反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盲目投机危害性大,改变这种现状刻不容缓。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较少,亟待开发出新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财产品。
一、大学生理财产品购买情况与经济知识水平的现状与特点
通过线上、线下发放136份调查问卷,我们将所得数据进行汇总(见表1),并进行频数分析,大致了解各理财产品选择的频数信息。
从描述性分析中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投资理财很感兴趣,完全不感兴趣的占极少数。在理财产品的选择方面,多数大学生倾向于购买如基金、保险等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这一调查结论在数据“更偏好那种理财产品”中也能得出,约七成大学生会避免高风险,同时放弃高收益。
随着互联网等行业的兴起,大学生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型渠道进行投资,传统渠道被代替的速度令人吃惊,仅有三成学生会通过传统渠道进行理财。
当今理财产品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大多数大学生对现行的理财产品评价平平,只有少数大学生比较满意。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风险高是其最显著的缺点,相对来看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较令人满意。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理财现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经济来源较单一。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实现经济独立的少之又少。二是消费结构不合理。人情消费、恋爱消费占比过大,学习消费占比不足。三是消费不理性。大学生属于易冲动的群体,容易被广告或促销蒙蔽双眼,往往出现非理性消费。四是个人理财意识和观念有待加强。虽然有60%以上的大学生回答自己有理财意识,但他们对理财的认识并不清晰,理财知识匮乏、存在不少理财误区。五是大学生对理财专业术语和具体操作存在着困惑。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父母工作与理财产品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136份调查问卷中,父母工作是否与经济领域有关与学生平时购买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的交叉表(见表2)进行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父母工作与理财产品选择之间有关系。
(二)所学专业与经济学是否相关与平时是否购买理财产品的关系分析
调查显示:所学专业与经济学相关的学生112人,其中80人购买与学习专业相关的理财产品;所学专业与经济学不相关的24人,其中20人购买理财产品。经卡方检验,P值为0.08,大于0.05,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所学专业与经济学是否相关与平时是否购买理财产品之间无关系。
(三)微观经济学成绩与理财产品选择及偏好的差异性研究
表3(见下页)为微观经济学成绩与平时购买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交叉表,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观经济学成绩与理财产品选择之间有关系。
进一步对微观经济学成绩与更偏好哪种理财产品交叉表进行分析,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观经济学成绩与选择理财产品的偏好之间有关系。
经对应分析发现,微经成绩较差的同学不买理财产品,微经成绩优秀的同学倾向于购买基金。
(四)宏观经济学成绩与理财产品选择及偏好的差异性研究
对宏观经济学成绩与平时购买什么类型的理财产品交叉表(表略)进行分析,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宏观经济学成绩与理财产品选择之间有关系。
对宏观经济学成绩与更偏好哪种理财产品交叉表进行分析,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宏观经济学成绩与选择理财产品的偏好之间有关系。
经对应分析发现,宏经成绩较差的同学不买理财产品,宏经成绩优秀的同学倾向于购买基金和证券。
三、结论与建议
我们对搜集到的数据采用了卡方检验、对应分析、最优尺度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学成绩和家庭环境对理财产品选择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各成绩段的大学生分别倾向于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微经成绩仅为及格的同学不买理财产品,优秀的同学倾向于购买基金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在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后,同学们对收益与风险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对两者作一些权衡。可以发现,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同学理财意识更强,更倾向于选择基金、保险等风险低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而成绩仅为及格的同学理财意识相对薄弱,一般不会选择去购买理财产品。
大学生作为校园与社会衔接处的群体,暂时还没有实现经济独立,理财的本金一般来自于家长给的生活费或在外兼职所得,故不会选择将很多资金投入股票等高风险的行业中。
(二)宏经成绩较差的同学不买理财产品,宏经成绩优秀的同学倾向于购买基金和证券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在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后,同学们对收益与风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会对二者作一些权衡,可以发现,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同学理财意识更强,更倾向于选择基金、保险等风险低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而成绩仅为及格的同学理财意识相对薄弱,一般不会选择去购买理财产品。
基金具有风险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特点,证券则是以公司融资为目的,最早的证券是优质的公司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向社会寻求资金支持而向社会公众发行公司股票。二者都是属于风险性和收益性居中的产品,成绩优秀的同学更多倾向于选择这两种产品。
股票投资风险高,投资技术要求高,成绩一般的同学如果没有很好地将风险考虑在内,则倾向于选择股票。保险的基本作用是把个体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其他投保人,用集中起来的保险基金补偿个体损失,这种理财产品风险较小,收益也较低,故鲜有大学生选择。
(三)父母工作是否与经济领域有关对理财产品的选择还是有较大影响的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若父母的职业与经济领域有关,那么该同学从小就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包括在理财产品的选择方面,他们会听从父母的建议,或者直接效仿。而若父母的职业与经济领域无关,那么他们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多的会是通过周围人的推荐,包括老师、同学、业务人员等,或者从网上获取信息,如果没有很强的理财意识,那么很可能该位同学就不会选择理财。
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进行保险保障。在实现中长期理财目标的准备过程中,要充分预期风险,因为如果没有做好计划来规避这些风险,再好的储蓄理财方式都可能功亏一篑。
大学生应尽早做好保险保障计划,越早购买,风险规避越早、保障越高、费用也越低。如购买保险,它能改变年轻群体对于消费诱惑抵御力较差的弱点。
大学生群体数量不容小觑,建议金融部门设计、开发更适合大学生理财的产品,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商场现代化,2007(1C)
[2] 谭春兰.浅谈大学生理财.时代经贸,2016(3)
[3] 李健.金融学(第二版).2014
篇7
摘要在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人民财富水平不断增加,理财需求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顺应市场变化,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但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应对措施及策略。
关键词理财产品 理财人员理财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相应地,居民的理财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财富保值增值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各商业银行积极顺应市场变化,个人理财业务日益成为中间业务拓展的重点。特别是前几年资本市场的火爆,迅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投资理财热潮,由投资热潮催生的理财市场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 银行理财产品研发能力弱,同质化严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不完整,设计能力不足,投资方向单一,缺少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产品收益相当。产品研发重点关注竞争对手推出的产品而进行“复制”,只要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其他银行随之效仿,跟风而上,“换汤不换药”,缺少适时贴近市场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
二、专业理财人员匮乏,理财中心发挥作用有限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依靠理财经理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但是大多数商业银行均面临理财经理短缺的问题。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一个优秀的理财经理除了要熟悉银行自身的存、贷款及中间业务,还要掌握证券交易、保险、税务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银行专才可寻,通才难觅。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网点和理财中心的建设力度,附行式的理财中心遍地开花。考究的装修、一对一的理财服务,银行欲通过这种贵宾理财中心来体现其服务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彰显出VIP客户的尊贵品位。但由于银行本身能够提供的产品有限,以及工作人员本身专业水平的局限,VIP客户能够享受到的理财服务往往还是基金、黄金、保险等普通客户在柜面就可以办理的,缺乏专门面向VIP客户的理财项目和产品,使得理财中心和柜面销售差异性小,发挥作用受限。
三、销售行为未全面规范,理财风险日益显现
银行理财人员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缺乏对投资者充分评估,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未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进行必要的细分;没有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理财产品,并将有关评估意见告知客户。再加上自身业务素质所限,难以实现“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销售产品时,不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是以任务为中心,有什么任务就卖什么产品,风险提示不够,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为完成任务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日后风险。
后续服务的工作也比较跟不上,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未能很好地向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不能将客户的资产信息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重新结合对照分析,不能及时给出客户资产配置调整建议,重销售轻管理现象严重。
四、应对措施及策略
(一)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升银行自身产品的设计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赤手空拳难以打拼市场,品牌多样的理财产品是各商业银行争夺市场、赢得客户的重要法宝。商业银行应以市场细分为出发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信息反馈、产品设计与一线销售的沟通联系通畅渠道,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市场、政策变化,适时的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使客户的效益获取程度达到最高,提高理财服务的含金量,十分有助于赢得客户、占领市场。
(二)加强专业理财队伍的建设。如果把产品比作夺取市场的武器,那么理财人员则是拼抢市场的士兵。面对理财从业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大前后台分离力度,加大操作系统研究,梳理各类产品的交易处理界面和流程,提高服务客户效率;其次公开选拔一些职业操守好、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并形成阶梯式的培养队伍;再其次是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针对个人业务顾问、个人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主管分别制订详尽的培训计划,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如邀请知名基金公司经理深入网点,送教上门,或组织优秀客户经理参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学习交流等。最后是建立理财人员管理制度,如《个人客户经理的准入、退出机制》、《个人客户经理业绩跟踪评价与考核管理制度》等,对个人客户经理实行动态管理,打通进出通道,引入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使理财产品营销人员能自加压力,持续学习,不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还要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法律法规与应具备的职业操守,自觉规范营销和服务行为。
(三)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增强销售人员风险意识,防范操作风险。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产品规模逐步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其蕴含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逐步集聚,各种“欺诈”消费者的事情频频见诸报端,给商业银行的声誉带来恶劣影响。因此,一方面各商业银行除执行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外,还需围绕产品销售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理财服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相关售后服务机制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另外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排查活动,不定期进行“神秘人”检查,明察暗访相结合,规范销售行为。最后要强化对理财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销售产品不光是买者自负,卖者仍有责。选拔理财人员不光是业务能力强,更要看重思想素质好,品行优良。
总之,只要正视理财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支持策略,积极行动,积极改进,商业银行必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理财市场,以之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才能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李国峰.银行个人理财.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2.
篇8
城市商业银行,是致力于建设面向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银行。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自营及代客资金、客户理财服务业务,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等领域。理财服务,是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产品的活动。下面就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对财务管理在客户理财服务中的应用做一分析和探讨。
一、客户理财服务的主要内容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我行理财业务分为理财顾问服务、综合理财服务和其它理财服务等种类。
第一,理财顾问服务:指向客户提供的理财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投资产品推介的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活动中,可按约定向客户收取一定理财顾问费用,客户根据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
第二,综合理财服务:指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融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融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第三,其它理财服务:除以上两项内容之外,还推出了保险投资理财服务、贵金属投资理财服务等其它理财服务项目。
二、客户理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给客户提供的投资理财服务仍存在不少问题。就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客户理财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少必要的风险分析与提示。虽然在理财产品介绍材料中基本上都含有风险提示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在营业场所内张贴风险提示。当顾客向银行人员咨询时,也缺少专业的风险分析,说的也基本是“收益高,保本,无风险”。但是理财产品的品类不同其风险程度也就有区别,并且产品收益也是受经济其他因素影响的,所以并非是完全保本的,也可能面临亏损的现实。所以说如果风险提示不到位,理财收益达不到客户的预期,那么就会降低银行在客户心中的信誉,从而影响银行业务。
第二,业务不熟悉缺乏理财专业人才。与“缺少风险提示”相比,对产品的不了解及业务细节上的错误同样能对顾客产生误导。比如在类似新股申购计划以等创新型产品出现在理财市场时,很多购买者对于理财产品不了解;在购买产品时没有仔细阅读过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有些购买过多只基金的客户竟不知道“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区别。另外有相当部分的客户财务知识匮乏,有的甚至不会计算利率与百分比费用,算不出收益与佣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销售人员的介绍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银行销售人员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因为自身的业务局限提供不了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顾客要求推荐产品时也显得很盲目,因为没有依据而不知道应该推荐哪一种。以上都说明当前的客户理财服务缺少的是专业的对业务熟练掌握的理财人员。另外客户经理的财务知识也有待提高。
第三,缺少对客户的理财信息披露。按照理财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是应该在理财计划的存续期内向客户提供其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对账单,并且有着明确的项目和时间要求。比如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账单提供应不少于两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但是银行理财却缺少这样的信息露,不能很好提供这样的服务。
第四,没有专业的业务运行系统。客户理财服务体现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但是目前,银行虽然也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实行了客户经理制,但是客户经理的身份是多重的,不是专业的。这样的客户经理缺乏对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专业分析,没有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服务目标。在当前个人投资理财日趋多样化选择的今天,简单的单一的服务项目已经不能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客户对可增值投资产品的强烈需要,都说明,银行需要建立起专业的独立业务运行系统。
第五,电子化规模小,网络化程度低。 银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还在利用简单的方式如图表、资料、计算器等来对客户进行服务,没有专门为理财客户配套的硬件和进行理财设计软件,更没有可供查询的提供资讯的服务平台,缺少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分析、核算和设计方案。这些短板制约着银行业务的长远发展,应当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来实现理财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提高客户理财服务的建议
客户理财服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内容,如何拓展银行客户理财服务的内涵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与提示。首先应当规定在理财产品销售时银行销售服务人员应当熟悉并可以正确指出理财特点与风险所在,提示客户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的关联情况。并在争行醒目位置放置并张贴风险提示。使客户正确了解产品风险,懂得风险意识,让客户以清晰的产品了解来明确购买理财产品。
第二,培训业务熟悉的专业理财人员。筛选具备良好素质的理财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制定符合银行实际业务的理财服务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严格的培训来增强金融专业知识、提高营销技巧、掌握客户心理。对理财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熟悉银行的各类各项业务。并且要在理财知识的培训当中,横向延伸各方面的投资市场知识,加强实践,从而提高经验增强专业技能。
第三,加强对客户理财信息的披露。理财服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理财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客户实行信息披露,及时详细的提供对帐信息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理财投资可以了然于胸,清晰明白,提升理财服务档次,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提高银行信誉。
第四,建立专业的业务运行系统。切实休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建立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专业理财服务系统,以一对一的专业理财人员对客户需要进行分析、核算,制定并筛选出适合客户需求的最佳理财产品。
第五,财务管理在银行客户理财中的具体应用。 在客户理财的业务当中财务管理是与之相辅相承的,理财离不了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财务管理同样也在客户理财之中发挥着作用。
四、结束语
篇9
她做过老师、酒店公关、副总经理,干过IT产品销售,甚至还曾自己创业……每一次换工作,她都会问自己:能不能在这儿待一辈子?不能的话,早走还是晚走?
现在,她在从事保险销售工作,并凭借自己的拼劲儿和天分,成为了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中国注册保险理财规划师,从2009年到2012年,连续4年成为全球百万圆桌MDRT会员,还在保险行业大大小小的竞赛中取得了多个荣誉。
著名投资人杨天南说过,普通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冯威如今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干一辈子的工作。
老了就没时间折腾了
冯威生在东北长在内蒙古,师范专科毕业后留在内蒙古做中学老师,她不甘心就这样毫无变化地活到终老。1993年,中国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向往外面世界的冯威毅然辞职,离开舒适的环境,来到河北省秦皇岛市做起了酒店公共关系及销售,一直做了7年直至做到三星级酒店的副总。可冯威又不安了,她觉得这已经是自己的职业天花板,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她认为酒店行业不可能再给她更大的空间。“我所有的人生选择都是在问自己两个问题:能不能在这儿待一辈子?不能的话,早走还是晚走?”在酒店行业的工作经历,让冯威明确,以后找工作,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行业,还要有发展前景,“找工作其实是在找行业”。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同时IT业开始在北京迅速崛起,冯威决定跟自己赌一把:如果北京申奥成功,她就到北京IT界闯荡。结果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15日她就到了北京。“早走吧,老了就没时间折腾了!”
一个此前从没接触过网络的人要去做IT还做得不错,说出来恐怕不会有人相信,但冯威就敢跨出这一步。她说自己来不及去上培训班,直接让朋友拉去网吧,用一个下午学会了使用QQ和打字。当时的老板安排冯威跟着工程师见客户,销售酒店信息管理系统,在酒店行业浸多年的冯威,虽然对IT一窍不通,但在面对酒店行业客户时却非常清楚他们的诉求。让工程师很欣喜的是,只要带着冯威去见客户,他们的出单率就很高。凭着对行业的深刻认识,她又参与到公司的产品体验和设计工作,并很快被提升为公司销售总监。
2003年,冯威决定自己创业开公司,没想到开业没多久“非典”爆发,酒店业是受其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后来没办法只好将公司卖掉,结束了自己这段不太闪耀的创业史,而冯威和公司一道作为这位老板的北京办事处留了下来,这一待就是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冯威的身体和精神得到了休整,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让她停止问自己那两个问题:能不能在这儿待一辈子?不能的话,早走还是晚走?
成功,从卑微的零做起
2007年,冯威再一次选择离开。
让她感到不解的是,当她把简历挂到网上的时候,竟有很多的保险公司来电话让她去试试。冯威去了友邦保险,她想亲身体验一下这个行业。“人的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你做起来是有天赋的!”从第一天开始,她就喜欢上了保险这个行业,第一天就没排斥过。
谈起自己做保险能保持好业绩的原因,她说,想做得长久就一定要让自己从卑微的零开始,“这样虽然艰难,但让你在行业的基础打得非常牢固,有助于未来的腾飞”。
做保险的这些年,冯威再也没有问过自己以前常常冒出的那两个问题。她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里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只要你每天都在干,只要你够勤奋。
“我能做到百万圆桌会员,与服务高净值人士的财富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及资产传承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及传承安排的必要性,做财务规划师要有全球的视角。”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冯威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去新加坡、美国及香港、欧洲等资产规划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汲取养分。
安全永远是理财的前提
2009年,冯威遇到了自己的恩师――一个马来西亚的老师,他说:“冯威,我觉得你有天赋的一面,其实你应该走理财规划师的路线。你有保险背景,做理财规划师是最好的。真正优秀的理财规划师是要先保证客户现有财富安全,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收益。”
冯威之后的经历验证了老师的话:当她跟客户跑香港私人银行时,发现几乎所有的高端客户在面对一份静态资产时,并非如常人所想如何获得更多收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财产安全问题。
从此,冯威在为客人做理财规划时,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本金、本金,还是本金’,强调的就是资金的安全性。”
冯威说保险在理财配置中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是保险在所有的理财配置中是最基础的,“财务安排的短、中、长3个阶段,正好对应银行、证券和保险,其中保险是最基础的。把所有的风险都覆盖后,我们才有机会在这里谈理财”;第二是百搭,银行和保险的组合,正好弥补了收入的不间断,但这个观念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保险是长期,银行是短期,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有强制储蓄的动作。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较高,需要风险较低的保险来对冲。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未来养老靠谁?靠现在的自己!所以养老要提早规划、强制规划、找专家规划,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资金状况来选择不同的理财工具。”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开始出现数量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老百姓急需寻找投资渠道,理财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既面临机遇也要迎接挑战。因此,很多商业银行传统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都需要转变和创新,以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每年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稳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有所下降,经济结构正处在调整和优化阶段,但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412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同比增长10.5%。
(二)市场环境分析
首先,从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来看,由于这几年股票市场的震荡波动,我国居民对股票投资的风险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财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开始慎重考虑理财产品,尤其是在股票市场表现震荡时,对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比较青睐。这也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其次,由于我国近几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剧,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将会不断缩小。因此,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必将不断减少,从而影响到利润水平。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也需要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最后,在理财市场上,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外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竞争。近几年,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弘基金、腾讯旗下的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由于门槛低、利率较高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一族购买,对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冲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网点优势和专业优势。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具备其网点优势和专业优势。从网点优势来看,一般商业银行的网点都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广,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在全国各地都有其银行网点,方便居民购买相关的理财产品,并且也便于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从专业优势来讲,商业银行具有相关的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够提供理财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2、理财品种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另外一个优势是理财品种不断丰富,尤其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06年全年,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品种只有1,100多种,而2020年其品种数量已经达到4万多种,募集金额高达124.56万亿元,可以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从品种来讲,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既有短期的理财产品也有长期的理财产品,既有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也有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既有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有外币理财产品;等等。3、理财品牌建设初显成效。个人理财业务也需要树立品牌,因为品牌是一家银行的实力和信誉的象征。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成功地吸引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提高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忠诚于银行的各种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理财品牌的建设,早在2002年民生银行就推出了“非凡理财”的品牌,对于吸引客户,打造自己的理财竞争力凸显了品牌的作用,之后其他各大商业银行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理财业务品牌。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理财品牌的建设,提高品牌效应,从而达到吸引客户、促进理财业务发展的目标。4、加强理财场所建设。由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是金融理财服务,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私密性,因此理财业务对营业场所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个人理财业务的场所需要一个相对私密和舒适的环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也需要配备相应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理财场所和理财中心的建设,这对于吸引大客户和开展理财业务都有相应的优势和作用。5、理财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如果说理财场所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那么理财服务水平则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软实力。因为个人理财业务本质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既然是一种高端的金融服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则是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措施和要求。目前,提供个人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都极具竞争力,很多银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客户。因为客户之间的差异,要求金融市场细分,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体,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
(二)劣势分析
从2004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理财市场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财理念不够先进、产品开发不够深入和创新、服务体系不到位和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从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劣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1、理财产品创新不够,同质化程度高。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多达4万多种,但商业银行之间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差异不大,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时,商业银行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不是根据客户的真实需要来设计其金融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商业银行旗下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为争夺客户大打“价格战”,商业银行有减少个人金融服务的费用,还有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金融产品销售的每一个改善的承诺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陷入过度的无序竞争当中。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普遍创新能力不强,在市场细分时也不够清晰和明确,往往按照客户的财富来进行市场细分,没有进一步地按照年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来进行划分。2、个人理财业务整合不够。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重视个人理财业务,无论是在场所建设还是投入力度上都有所加强,但在业务模式上整合程度不高。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流程上还是呈现条块分割状况,比如理财业务当中的储蓄业务、理财产品业务、信贷业务等没有整合在一起,这些业务分割到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部门,从而导致不能提供全面、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后台业务的条块分割使得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无法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3、理财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部门和其他岗位抽调过来的,其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具备复合型、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比较短缺,有些理财顾问对存贷款业务比较精通,但缺乏相应的保险、股票、基金、期货等知识;有些理财顾问业务能力很强,但在沟通能力方面又存在不足。由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是一项高端的金融服务,对理财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理财人员的素质欠缺必将影响到服务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经济稳步发展为个人理财业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总体比较良好,经济运行比较稳定,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逐年都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旺盛,这就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3、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不断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上升,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21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目前,我国出现了总数超百万人的富裕阶层以及大量的中产阶层,这些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对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且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是比较旺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近几年不断涌现出投资热潮,再加上理财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居民不再满足于储蓄,而是选择购买投资回报率更高一些的金融理财产品如债券、基金、股票等,这也为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四)挑战分析
1、分业经营限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早在1995年,我国政府陆续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实施分开经营,并分别进行管理和监管,从而确定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都只能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根据客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对客户有关保险、投资、遗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所以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不仅需要银行参与,还需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参与其中。而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政策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销售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产品,从而获得相应的服务费收入,或者为客户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因此,在这种分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缺乏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2、政府加大对理财业务监管力度。2018年9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颁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和管理;该办法确定了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文本进行规范,不能夸大宣传,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起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制度,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此外,银监会还对理财资金的投资期限和对象进行了规范,并对商业银行凡是有意规避监管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从银监会的这些措施可以看出,银监会正在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从而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对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规范。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需要不断完善其个人理财的相关业务,避免打“球”和逃避监管。3、缺乏风险防范。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于股票来讲,其风险要小一些,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在市场风险上,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往往在宣传过程中夸大收益率,但由于市场利率的下调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在操作风险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或者存在业务人员的错误或欺诈客户行为,这些会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风险。在信用风险方面,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所以商业银行无法完全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存在盲目向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因而产生信用风险。4、面临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的强大竞争。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并且品种、数量都呈迅速增长之势,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需要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展开激烈竞争。因此,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之下,一方面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推出的金融产品发展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市场细分与定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需要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三、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业务。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从而实现银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业务发展的全面化。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综合性业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人力资源、营销策略、产品与服务、风险管理等各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商业银行要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一是需要有多领域金融专业人才和环境幽雅的营业场所等人力、物力资源;二是需要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顺畅的业务操作流程、优质的品牌形象,从而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三是需要全面的信息支持系统和完备的风险管控,从而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四是需要贴近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草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9(11).
[2]吕春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
[3]赵翡,王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21(09).
[4]杨墨涵,肖俊琦,俞奥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