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55
1要适树适种
也就是指杨树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适应性及一些生长指标上都要具有一定的优良特性,比如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等,但光有这些指标还不标准,要适树适种,也就是说要选择适合的品种,否则会水土不服,会因立地条件的不符合而影响其优秀指标的发挥,在选择品种上一定要以适种为原则,再从改善立地条件着手,尽可能达到增强树势的目的,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育苗阶段要培育强苗
健壮的苗木自然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后期的大树生长提供基础,所以在育苗阶段一定要培养大苗,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壮苗,健壮的苗木在防病防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苗圃的选择尽可能离选林地近些,土壤要肥沃,排灌条件完善,在育苗时要按技术要求严格加强管理,比如入冻要浇足防冻水,起苗、运苗要谨慎小心,避免苗木的根茎受伤,苗木出圃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工作,分好级别,同时做好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带病虫害和一些弱苗出圃,严控这样的苗木进入林地。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有机械损伤的苗木,尽量不要进行移栽,避免害虫的传播。
3加强营林抚育管理
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为了增强树势,一定要加强营林的抚育管理。幼林期,由于尚未郁闭,这时林地中的杂草的长势会很旺,所以要及时除草,尽量减少杂草同幼树在阳光、水分及养分的争夺,确保幼树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其生长,同时还要做好土壤的松土管理,经过松土的土壤,通透性加强,利于幼树根系发育,增强长势,同时也能破坏一些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在土壤中生存的机会,降低虫害率。一些干旱地区或在干旱的季节,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大量的水分,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林木生长所需养分,如果林地碱性低洼,还要做好雨季排水除碱的工作,避免树木根部长期浸泡,不利生长。修枝应掌握勤修、少修、弱修,伤口要平滑,并涂波尔多液等防腐剂保护;防护林及片林边、行道树病害较严重,每年冬春季节应将树干涂白,以防日灼伤害和人畜损伤。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的植株,要视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对严重感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严重感染的要彻底清除。
4在营林措施上进行防病虫害
对于营林地,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营林措施上进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营林布局,创造不利于病虫传播及产生的客观环境。除了要适地适树外,要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纯林栽培,要进行合理的多树种造林,科学地进行间隔开来,同时适当营造引诱树种,这样可以集中对一些害虫进行消灭。在生产中,营造隔离带的方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就是在杨树林中隔一定的距离营造一段其他速生用材树种,用以把连片的同种林带进行间隔,减少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可能。另外要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育苗时要选择生长健壮、优良,无病虫害的杨树剪截插穗,避免苗木出现失水、损伤等情况,苗根系要尽量完整,选无病虫害苗木栽植。另外在苗木尚小的时候可以利用林间空地进行林农间作,这样能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利于苗木健壮生长。做好林地卫生,清除落叶,适时修剪。
5生物防治的重点措施
5.1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是害虫的克星,对害虫的生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生物防治害虫方面重点是要做好天敌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免对害虫天敌也产生伤害,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保护。一是加强鸟类保护,禁止捕杀;二是保护和利用杨树林中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昆虫、有益的微生物等;三是创造适宜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如多栽植油菜、豆科牧草等适宜寄生蜂、蝇生存的农作物等;四是开展天敌的规模化生产,为推广创造条件。
5.2积极采用微生物防治措施
微生物防治措施对害虫有较大影响,对天敌影响微弱,通过养殖微生物或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等,造成害虫形成流行病以扑灭害虫。如在实践中运用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杨尺蠖,就能明显控制住杨尺蠖幼虫的暴发成灾。如在防治杨小舟蛾上,可以利寄生蜂在杨小舟蛾卵大量寄生从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
6结语
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22
随着园林越加成熟,生物防治作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主要防护手段,由于污染较低、价格低廉等优势,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安全性能也开始关注,传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副作用十分明显。所以,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就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园林工程项目在进行植物管理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手段较多,较为有效的为生物防治技术。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采取生物学手段,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消灭,从而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天敌防治、菌类防治及激素防治,这3种类别能够有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情况,对其他物种影响小,污染低,具有良好性价比。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较,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2.1 利用病虫害天敌进行防治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通过病虫害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属于常见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也就是通过虫治疗虫。对园林植物内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进行全方位统计调查,然后对病虫害在食物链内位置进行判断,在保证植物体系完整情况下,添加园林内植物病虫害天敌,有效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起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也就是说,病虫害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按照病虫害天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保护,增加园林内植物类别,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加速病虫害天敌繁殖,适当增加病虫害天敌在园林植物内数量,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植物园林内所不存在的病虫害天敌数量,完善食物链结构,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病虫害天敌引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园林体系生态平衡,合理对病虫害天敌物种进行选取。
2.2 利用菌类进行防治
菌类防治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对病虫害进行详细调查统计,了解造成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内在原因,寻找病原微生物类别,然后按照造成植物病虫害原因及园林植物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在保证植物园林生态系统平衡情况下,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通常情况下,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采取菌类防治过程中,主要应用3种菌类,分别为青虫菌、松毛虫杆菌与杀螟松杆菌。主要应用3种方法进行防治,分别为喷雾法、诱杀法与土壤处理法。这3种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特征,针对性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利用菌类进行防治过程中,在菌类防治手段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慎重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选择,有效降低菌类防治对园林植物所造成的影响,才能够有效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推广。
2.3 利用激素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仅可以采取病虫害天敌与菌类防治,还可以借助植物病虫害体系激素类别,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激素防治主要是采取人工合成手段,将自然界内生物源进行提取,提取出针对性化合物,应用化合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类别已经超过1000多种,同时这些类别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在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我国现阶段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所应用的昆虫性信息素类别超过20多N,例如梨小食心虫、棉铃虫等,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激素防治,还可以通过有益动物将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鸟类、蜘蛛、爬行动物等,植物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人员需要对这些有益动物进行防护,充分利用这些有益动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 结论
就植物病虫害而言,虽然具有较多防治措施,但是生态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安全性能,副作用较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生物防治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植物病虫害主要具有3种防治技术,分别为引入天敌、菌类防治与激素防治,植物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50.
篇3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1
利用大棚和地膜结合的方式种植蔬菜是农业劳动生产过程中克服生产季节性、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高效途径。但是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该农业模式较为封闭的培养环境和污染物难以及时排出的特殊生态环境,导致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蔓延快、为害重,是大棚蔬菜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本文根据笔者实际经验,分析了大棚蔬菜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角度谈谈控制的措施。
1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
1.1茄果类、瓜类灰霉病
茄果类和瓜类灰霉病是发生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适宜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其致病原因在于大棚内部湿度和温度较高,使得环境较为适合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使真菌侵染植物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最终导致果实在成熟之前就腐烂变质,影响了整个茄果类、瓜类蔬菜的收成。
1.2黄瓜和西瓜的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重要病害。封闭的种植环境给该病菌提供了繁殖和不断发展的温床,最终感染瓜类植物。尤其是在黄瓜和西瓜的种植中,由瓜类枯萎病菌引起的枯萎病十分常见。植物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1.3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是广泛分布在南方潮湿地区的常见虫害,其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1.4温室红蜘蛛
红蜘蛛喜欢高温干燥环境,因此,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迅速,为害严重。温度超过30℃,湿度大于70%不利于发生。氮肥偏多时老叶片发生较重。多群集于植物叶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以植物的汁液为生,吸附在植物茎叶上,导致植物的养分供给不足,从而使得植物的生长受限,受害叶片褪绿,出现白色小点,导致叶片干枯。红蜘蛛的传播蔓延除靠自身爬行外,风、雨水及人工操作携带是重要途径。
2结合案例,分析大棚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问题
2.1生物防治方法少,主要依靠化学方法
以福建省顺昌县,蔬菜生产保护地――元坑镇际下村茄果类、瓜类生产基地为例,在该村的茄果类、瓜类大棚模式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温室种植的常见问题,但是在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该生产基地的村民选择了在短时间内较为高效的化学防治方法,用化学制剂将病虫害杀灭,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较为有效,但是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农药会造成虫害产生抗药性,从而更加难以解决。
2.2无切实可行的生物防治措施
由于大棚种植过程中,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较高,这就使得原本应该在冬季因气温降低而死亡的害虫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整个棚内的害虫繁殖量较大,尤其是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镇沙墩村,由于蔬菜种植年代长,本身生物物种较为丰富从而使得病虫害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村民缺乏相关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支持,致使在该区域内难以建立完善的生物防治措施和机制。
2.3现行的植物保护体系和病虫害监测标准不适合大棚种植
现行的植物保护体系以及病虫害检测标准适合于普通的农业种植过程而非少数的特殊种植模式,所以说在保护力度和检测方面缺乏对于大棚蔬菜的种植,继而导致政策和防治手段上过于单一从而无法适应多变的农业生产模式。
2.4植物保护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劳动力素质和有效劳动力供给的提高,更需要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蔬菜种植方面,农民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轮作、品种、市场等问题,在病虫害方面的防控问题上最终对产量和农业成果造成影响。例如在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办余坊村叶菜类、瓜豆类、茄果类的种植过程中,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技术扶持力度不够,从而使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无法达到真正发挥作用的效果。
2.5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需要遵循当地相关人员的治理建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关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病虫害生物防治实施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和相关生物的引进;二是基础设施还包括对于农业推广站的建设和病虫害防治实验室的建立。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种公共物品的供给,其具有较大的正向外部性,所以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财政,支持相关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鼓励私人提供这类公共物品,使得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3针对相关病虫害问题的生物控制措施
3.1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措施
茄果类和瓜类灰霉病是发生在大棚蔬菜种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应做好相应的农业措施:“三要”即一是要加强苗床水分管理,做好大棚通风排湿工作,降低大棚内部湿度,使大棚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做到阴雨天不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次数;二是要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三是要保持农事操作卫生,及时拔除病苗,并放入塑料袋内携出棚外,集中处理病果、病叶。同时结合使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于发病前或初期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3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发病严重时缩短用药间隔,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用3~4次,并可添加米糠或豆粕以增加田间木霉菌增殖的能量亦有利木霉菌在田间的分散性,使用量约为木霉菌之20~40倍。效果更明显。也可用枯草芽胞杆菌500倍液喷雾。
3.2针对西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
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发病初期,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更明显,最初1、2日,早晚尚能恢复正常,数日后,植株萎蔫不再恢复,慢慢枯死,多数情况全株发病,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其余茎蔓正常。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病部纵裂,有淡红色(琥珀色)胶状液溢出,根部腐烂变色,纵切根颈,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 )按3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发病中前期: 使用奥力-克(青枯立克)50毫升+大蒜油15毫升,对水30斤进行灌根,3天一次,连用2次。发病中后期:青枯立克75毫升+大蒜油15毫升+内吸性强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和灌根,3天一次,连用2~3次。灌根原则要灌透。
3.3温室白粉虱的生物防治
温室白粉虱寄主于黄瓜、菜豆、茄子、番茄、青椒、甘蓝、甜瓜、西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魔芋、芹菜等各种蔬菜及花卉、农作物等200余种。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采用人工释放丽蚜小蜂、中华草蛉和轮枝菌等天敌可防治白粉虱。当番茄平均每株白粉虱成虫在0.5头以下时,每隔2周连续3次释放丽蚜小蜂每株共15头,可控制白粉虱的发生为害。
3.4红蜘蛛的生物防治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危害110多种植物。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涛.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农资,2013,(44):33-34.
篇4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9
引言
水稻是广西地区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是广大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但从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现状来看,防治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个别地区病虫害集中爆发问题仍时有发生,导致了稻农种植效益蒙受了较大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
1 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足
受知识和农技水平等因素影响,广西地区,特别是山区地区的不少稻农,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依靠经验防治病虫害的现象还很普遍。认为病虫害发生是避免不了的,一旦发生,依靠农药喷洒就可以有效治理,不会给收成带来很大影响,并未认识到提前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发生水稻病虫害后,农户往往都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导致病虫害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即使大量使用农药,也无法很快消杀,既造成减产减收,也提高了种植成本,损害了自然环境,而在广西很多地区都有着深刻惨痛的经验教训。
1.2 过度使用农药
过度使用农药是目前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农药使用短时间内见效快、消杀效果好。但从长远角度看,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各种病虫害不同程度的形成了抗药性,一些千辛万苦研究的新型农药,使用不了几年就失去了作用,还得继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究新药。这致使所用农药标准越来越高、毒性越来越大,使用成本逐步上升,但同时却污染了环境、农药残留进入了人类食物链,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稻田内原本病虫害的各种天敌也同时被灭除,这同当前所提倡的绿色、无机、环保种植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1.3 防治技术较低
防治技术不高是困扰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因素。因为很多虫害特征比较明显,不少稻农一眼就能看到,基本可以做到一发生就消杀掉。而水稻病害在发生初期的发病症状并不特别明显,不注意观察往往被忽视掉,如水稻叶螟病,初期只偶尔出现一些白边,如果不及时防治,则很快大面积出现,后期再如何防治,也导致水稻减产。另外,虽然基层农技部门对农药使用也做出了推荐,但有的稻农凭经验、图成本,偏听偏信选用了一些价低质次的不合理或高毒性农药,致使防治效果很不好。在喷洒时,配比不科学、喷洒不均匀,导致水稻上部病虫害防治不力。或者选用高毒性农药,即使一时控制了病虫害发生,但一段时间过后,病虫害又集中爆发,且农药残留过高,市场难以售卖。
2 改善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措施
2.1 强化重视程度
应大力依托农技下乡途径,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送到稻农手中,着重为他们介绍水稻病虫害发病机理特征、农药使用方式、田间管理要领等,大力推广优质抗病抗害水稻新品种种植,使稻农真正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对于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意义上。在宣传手段上,要依托报纸、短信、广播、电视等新旧媒体,全方位进行农技知识宣传。各级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在此方面给予各种优惠,如就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新型农药进行价格直补,定期组织农技知识巡回宣讲团,降低优质水稻品种市场价格,定期组织稻农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稻农科学化防治病虫害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
2.2 实时监控病虫害发展
地方政府应指导当地农技科研部门建立水稻病虫害整体监控预警机制,联合水文、气象、农业、测绘等部门现代化、专业化力量,构建病虫害预警联动机制。对辖区出现的常规性和突发性水稻病虫害,要适时组织专业部门和人员会商研究,及时研判病虫害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办法。同时,依托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第一时间将病虫害情况通报每名农户,确保防治工作提前提早。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个村落、每个种植区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区域病虫害情况监控,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掌握、迅速防治,以免耽误病虫害最佳防治期。
2.3 施行科学防治手段
短期内,应以在水稻种植区普及农药预防病虫害手段为主要方式,针对当地水稻生长不同时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推广施用最佳农药品种,且应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逐步淘汰高毒性农药。经济较好的水稻种植区,可逐步开展无人机喷洒农药和自动化喷洒,减少农药白白流失,扩大农药规范化使用范围,能够获得很高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长期时间中,应教育广大稻农积极创造病虫害滋生蔓延的不利条件,用自然的力量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力推广生态水稻种植技术,普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选育耐害耐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农业示范田,向广大稻农全面展示新型绿色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和效果,以点带面形成级联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2.4 加强技术性指导
政府应统筹各相关单位,邀请专业农业专家,对本地区水稻病虫害发展特点、趋势等充分调研,研究制定水稻重特大病虫害预防处置办法。在7、8月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适时选定有代表性的地域,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重点病虫害,召开防治工作现场观摩会,研判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拟制防治手段措施。要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包村包户,于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稻农科学使用农药,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影响范围和程度控制到最低,做到虫情害情不减少减缓,人员不撤回、支援不降低。
2.5 严把市场监管
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农资农药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农药和水稻种子进入农户手中,减少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要教育广大稻农应从正规有资质的农资站等单位购买农药,对那些遍布城乡的售卖农资产品的小超市、杂货店等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一经发现制假售假,必须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普及惠农连锁超市,开展农资产品下乡活动,降低正规农资产品的价格,畅通售卖渠道,使广大稻农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合格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推广各种低毒无公害农药,既确保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也实现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无形中提高了水稻价格,实现了增产增收。
3 结语
水稻种植关系着广西地区广大农民生存生计,关系着农村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相关部门和农技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着力普及广大稻农病虫害防治科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水稻成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苟在阳.四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2014(12).
[2]徐月华.永定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5(5).
[3]王剑.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广西大学,2014.
篇5
神东矿区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①人工辅助修复技术研究。在黄土硬梁区,以封育自然恢复为主,结合种植苜蓿、沙打旺等。在植被长势较弱的沉陷区补设沙障、撒播草籽,、稳定沙面,保持植被覆盖率。流动沙丘以人工治理为主,结合封育;半流动沙丘以封育为主,结合人工补种,促进油蒿群落的发育;②封育修复技术研究。在原有植被较好的沉陷区采用封育修复技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使其自然恢复[4]。在矿区植被恢复和建设中运用机械方式固定沙地,快速建成植被,形成植被演替的基础;同时人工撒播籽蒿与油蒿,人工调控植被演替方向,加快演替速度,使地表在开采前尽快形成油蒿群落;③沉陷区生态功能优化技术研究。通过因地制宜,提高乡土植物植被覆盖率,增强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产业,研发沙棘造林技术,建立沙棘林基地,发展沙棘食品与保健品产业。研发沙柳造林技术,建立沙柳林基地,发展沙柳造纸、建材产业,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
2抗逆生态系统技术研究
神东矿区抗逆生态系统技术研究克服逆性环境因子的负影响,使生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①抚育管护技术研究。林木抚育管护是巩固生态建设后期成果的关键技术。完善的抚育管护技术,使矿区林木保存率通常保持90%以上,并且长势良好,主要包括日灼诊断与防治技术、快速培肥、覆膜抗旱造林等;②平衡培肥技术研究。树木施肥与农作物不同,树木氮肥的施用量应在每株500g以上。对比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采用施有机肥成本小而肥效长。施肥措施与当年的气候条件相结合,更能提高肥效,对树木的正常生长更有保证;③生态防火技术研究。神东矿区越冬时间长,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林木在休眠期大量枯枝落叶极易引发林草火灾。通过设置阔叶林防火隔离带、开设清除林草防火带与生土防火带等技术措施,有效防止林火蔓延,在生态林防火建设中合理设计林带设置与树种、布局、林分结构的配比关系;④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对测报对象长期系统观察,结合林木病虫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正确地推测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及时预报和防治措施。
3生态功能圈建设技术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提出荒漠区“大范围生态环境防治,控制采矿沉陷造成的局部沙化”的主动型生态环境防治模式,形成荒漠化大型矿区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三大生态功能圈,1985年建矿至今生态功能圈实施情况统计见表1。中心美化圈建设技术:中心美化圈治理面积2km2。设计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突出“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营造出一幅宁静、舒适、幽雅、柔美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花园式矿区。①生活区景观构建。重点构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人文景观,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空间,其景观风格必须精致、实用,特别要重视和谐、清幽景观空间的打造,打造成全国首批矿山绿色社区;②生产区园林化建设。搞好生产区的绿化建设,不仅能提升厂容,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环境条件而且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可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也可反映出企业的文明程度。周边常绿圈建设技术:营造“两山一湾”周边常绿林,关键选择适宜本功能圈的植物种类、种植方法、水保整地措施,并在重点区域进行科学特殊处理,治理面积达到5km2,主要采取,①水土保持整地技术。即鱼鳞坑与水平沟整地措施,使径流量减少74.1%,土壤流失量减少83.7%;②针叶树与灌木混置造林技术。林木混置选用根系较浅、对土壤具有明显改良作用的乡土树种,如樟子松、油松、桧柏、侧柏、榆树、沙棘、杨柴、柠条等,进行优化配置,实施管网灌溉;③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沿乌兰木伦河各分支沟渠进行治理,沟口筑坝拦洪,沟沿植树,坡面修挖水平沟、鱼鳞坑、坑内植树种草。防护圈建设技术:以植物措施为主,机械措施为辅,运用多方式、多速度、大范围人工降雨、飞机播草与人工种植相结合,对占矿区大面积的风沙区进行采前、采中、采后控制性治理,治理面积达到50km2,其集成技术包括,①流动沙丘治理技术。先铺设沙柳、沙蒿沙障,规格为5m×2.5m,沙障条长60cm,埋深1/2,为疏透结构。垂直于主害风方向作为主障,副障垂直于主障,控制侧向风的干忧与危害。再在沙障中进行撒播草籽、栽植树种以适生的沙蒿、杨柴、花棒、紫穗槐、沙柳等灌木为主;②半固定沙丘植被恢复技术。主要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植物恢复的措施,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的植物种配置,在不设沙障的情况下保证人工植被成活率。对面积较大的裸地进行人工补植,以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树种以柠条、沙柳等到乡土树种为主,形成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相结合的防护体系;③道路沙丘防治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因害防治、草灌乔结合、机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构筑沙害防治体系。路基两侧先设固沙带,再设阴沙带,再向外设封育带。固沙带设格状沙障,沙障中栽植乔灌木;阻沙带设高立式带状沙障,带间种植乔灌木;封育带以自然恢复为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