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理财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薪家庭理财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薪家庭理财方法

篇1

【关键词】理财 投资 经济优先权

一、中小城市工薪家庭理财方式及收入来源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早已成为人所共识。中小城市工薪家庭普遍存在养老、医疗、育儿、赡养长辈等生活责任,家庭理财负责人亲力亲为学会理财,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对工薪家庭来说,一方面,应进行稳健的投资;另一方面,应进行均衡略偏积极的理财投资活动。

亲力亲为的理财方式,就是由自己规划家中的财务。中小城市工薪家庭亲力亲为理财时,首先必备的条件是家庭理财负责人应掌握一定的财富管理知识,能够量入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理财负责人必须立下目标,然后收集相关的资讯,分析目前的财务状况,研究并探讨实现财务目标可行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家庭的投资工具及方案。同时理财负责人必须经常监督及掌控投资理财活动的进度。通过这种“自立”的理财方式,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还可以不借助专业理财师的服务,从而节省一笔开支;无需公开家庭的重要机密资料。因为较清楚家庭所追求的目标及需要,也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理财效果。

中小城市工薪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工资和奖金,每月收入扣除必要的生活开支后的结余不是很多。要加速家庭财富的积累,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购房、育儿、养老等理财目标,在安排好家庭的各项开支,进行必要“节流”的同时,应通过合理的投资理财,即“开源”也尤为重要。

二、中小城市工薪家庭理财基本要求

1、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如果不把理财当作一个习惯来养成,那么在开始理财的初期可能就会功亏一篑。因为理财最困难的时期,就是在刚开始理财的时候。通常刚下定决心理财的人,往往凭着一股热情,期待理财能立即改善家庭的财务状况。但他们却常常忽略了一点,即初期理财的绩效,是不容易有显著成效的。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对理财产生失望的情绪和认知上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导致原来设定的理财目标被放弃。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投资者可以渐渐控制自己的理财行为。如在日常生活中记录投资行为;剔除日常不必要支出;对于某些风险性产品严格按照“止赢止损”操作等。

2、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及实行计划

家庭理财目标最好是以数字衡量,是需要努力一点才能达到。具体地说,就是要先检视家庭每月可存下多少钱、要选择投资报酬率多少的投资工具、预计需花多久时间可以达到目标。建议家庭理财第一个目标最好不要订得太难实现,所需达到的时间在2―3年左右最好。当达到这一目标后,就可订下难度高一点、花费时间约3―5年的第二个目标。

3、定期检视理财活动

不论做任何一件事,追求成效的人都很讲究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因为通过这些控制,才可以确定事情的发展是不是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前进;若不是,也可以立即做出修正。理财投资是有关钱的事情,应加强控制,定期检视。理财的事前控制如设定理财目标,拟定达成目标的步骤;事中控制如坚持记帐,分析长期的记帐记录;事后控制如家庭理财投资计划完成时所做的分析总结,也是下一个理财投资规划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中小城市工薪家庭理财规划

1、备用金规划

工薪家庭一般都要赡养老人和养育小孩,因此应该至少准备家庭三个月的生活费用作为备用金,建议备用金按照每月的必需支出为单位,错期循环存为三个月的定期储蓄或者购买知名基金公司的高收益货币基金,这样既保证了流动性,又取得了比活期存款明显多的收益。据统计2008年全部实现正收益的货币基金,实现了3.56%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远超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截至2008年底,规模居于前三位的货币基金是工银瑞信货币、华夏现金增利和嘉实货币。

2、教育金规划

孩子的教育金具有可预见、期限长的特点。九年制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从高中开始教育花费就会逐步加大,建议考虑购买保险公司相应的大学教育金等保险产品,每年投入几千元,到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可筹集到数万元的资金。在目前银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购买保险具有防范风险和投资增值的双重意义。

3、购房规划

已拥有满意住房的工薪家庭没有购房压力,而那些没有自己名下房产的家庭或对现有住房不满意的家庭,可根据自己现有的积蓄情况,选择相应的房源分期付款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2009年房价有下降空间,但降到大多数工薪家庭现有积蓄的地步也希望不大,等攒够钱再买房,等待的年限可能太漫长。因此,想购房的工薪家庭应抓住购房有利时机,利用现有积蓄积极采取实际行动。

4、投资增值规划

工薪家庭理财负责人应根据自己的爱好、知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利用业务时间做相应的金融投资增值活动,进一步增加家庭的收入。

(1)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多家银行都推出有不同期限、不同品种的理财产品,如农业银行的“本利丰”,经过多期的运作收益率稳定在12%左右,而且风险较小。风险厌恶型的工薪家庭可根据每月收入情况购买大比例的银行理财产品。

(2)购买基金。尽管基金在2008年的亏损让“基民”口袋缩水,但是专家认为,作为专业的投资理财工具,基金的投资理财功能不可小看。在经历了2007年的超常规发展和2008年的超常规下滑后,基金公司也会从挫折中反思和改进的。本身已是“基民”的工薪家庭可根据自己现有的基金品种运营状况,及时补进或更换。购买基金应首先选择好基金公司的基金。2008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强者恒强”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大基金公司依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2008年行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在全部基金公司中,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公司共有10家。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9775.15亿元的基金资产,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的50.44%。华夏、嘉实、博时分别名列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第一、第二、第三名。

2008年系统性风险让基金业绩“一团糟”,大家比的是谁亏的少。2009年结构性的机会将更加考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基金公司业绩的迥异,将会导致基民对基金公司不同的取舍,从而导致资源向规模更大的基金公司倾斜。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除了对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资金投资期限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外,还要对所投的基金产品进行细致分析,尽可能地选择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综合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公司产品。

其次,选择适当种类的基金。截至2008年12月12日,银河证券数据中心数据统计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49%,偏股型基金平均下跌48%,指数型基金平均下跌61%,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41%,仅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平均业绩呈正收益。券商机构总体认为,2009年对股票型基金总体思路和策略是增持。因此,愿意降低收益换取较低风险的家庭理财负责人应根据家庭节余状况,分阶段逢低陆续介入股票型基金。而券商报告中对债券型基金总体思路和策略是减持,大都认为花无百日红。多家券商报告一致认为,“2009年股市将以震荡式呈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倾向于混合型基金的投资。”集合多家券商机构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分析,2009年券商最为看好的10家基金分别是,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策略精选、嘉实增长、富国天益价值、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博时平衡配置、泰达荷银成长、汇添富优势精选、华夏回报。

家庭理财负责人在购买主动型基金之外还可适量配置一些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经济危机中,“危”和“机”总是相伴相生的,A股从6000点跌到2000点下方,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在短暂调整后仍是长期上行的。因此,对长期投资而言,现在买入指数基金不失为抄底良机。

另外,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仍可少量购买,作为工薪家庭急需现金时的有力补充。货币基金流动性高、费率低,分化不太明显,但收益率预期较低;债券基金流动性和费率均较好,而基金分化较明显,需要谨慎选择。

基金种类众多,家庭理财负责人购买基金时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状况,将资金投放在风险回报各自相异的基金产品中来分摊风险。在基金组合投资方面,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为主,适度灵活的投资思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必要调整。

(3)购买股票。2008年,我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预计今年将是经济逐步走出低谷、进而复苏的关键年。由于时间、精力、相关专业知识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工薪阶层一般不宜直接进行实业投资。同时在金融投资上,建议最好不要涉及高风险的期货、股票等投资,但是股市经过一年多的深幅调整,已经进入长期投资价值区域。因而工薪家庭少量购买经济优先权的股票也将是明智的选择。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风险总在万众瞩目时,机会总在无人问津处。

因此,工薪家庭在进行投资增值活动时,应综合考虑家庭自身的具体情况,保证家庭财务状况安全,将理财产品、基金、股票合理配置,达到既分摊风险、又确保较高收益的目的。换言之,工薪家庭既可以进行稳健的投资,又可以进行均衡略偏积极的理财投资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莱斯特・梭罗说:“懂得用知识的人最富有”。家庭理财是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要使家庭理财过程更有成效,家庭理财负责人必须自发自主地提升财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检视家庭的财务状况,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理财最新资讯,学会利用理财软件等。长此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城市工薪家庭会将有限的收入合理配置,合理控制消费、积极投资增值,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止遥:股民与基民必备知识全集[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篇3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篇4

保险必须先行

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会有一些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也总会有一些人患病。各种危险随时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应对人身风险的方法,即对发生人身风险的人及其家庭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理财专家在编制家庭理财计划时,一般建议富有家庭按最高不超过家庭收入的20%比例购买保险,为家庭构筑起安全的心理防线。人身保险的特点是通过订立给付性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对参加保险的人提供保障,以便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人身保险的保单,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具有储备性。它不存在超额保险,重复保险,代为求偿的问题。

李先生是一位拥有高学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典型成功企业家,并且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2000年底,李先生为自己投保了定期寿险100万元,为儿子投保了定期寿险30万元。2001年5月又加保了定期寿险500万元和重大疾病保险50万元,附加住院医疗保险10万元。2002下半年开始,李先生感到自己饭后有轻度腹胀感,但一直未在意,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胰腺癌,并于2003年10月离开人世。最终,保险公司前后共理赔张先生660万元。对于他的事业来说,660万元并不是一笔巨款,但却使他的妻儿有了未来生活的巨大保障。

李先生是一个投资意识较强的人,尽管拥有非常成功的事业,但仍把保险当作一种重要的投资理财工具,用来给自己和家庭规划未来。所以说,人身保险不仅仅是一种保障,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方式,体现的是珍惜现在,安排未来,规避风险的生活态度。

保险是在风险发生以前,人们就主动采取措施来转嫁风险带来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果事先没有购买,那么一旦风险发生,就无法获得补偿。保险业有一个比喻用来解释保险的意义非常形象,就是说“保险是备用胎,是防盗门。”我们需要保险是因要防患于未然。所以无论是个人履行对家庭的责任,还是企业更好地实现持续发展,保险都应该先行。

家庭配置资产DIY

理财首先是一种理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理财顾问。在家庭资产的配置中,可以借助一些公认的准则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双10定律

所谓双10定律,就是家庭保险设定的适宜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适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此同时,在家庭成员间保险费用配比还应当遵循6∶3∶1原则,即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成员购买保险的保费和保额应当占整个家庭保险资产的60%左右,为次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购买的保险比例为30%,为孩子购买保险的适当比例为10%。

从根本上说,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家庭今后的正常生活所需,只有在保障了家庭的日常需求之后,投资者才有余力去进行家庭理财活动。

目前,一般的工薪阶层都会有社保、医保、失业保险等政府统筹项目的保险,但就其保障程度而言,显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一个家庭的全部保障需求。

某个家庭成员的一次大病开支或许就会将整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拉入窘境,因病至贫的案例在目前医疗费用昂贵的环境下并不罕见。家庭保险双10定律适用于大部分家庭的保障需求。

4321定律

篇5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 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 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 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 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王佳林,等.浅析个人理财[j].商业研究,2004,(7).

[4]王家琪,等.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

[5]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o2)[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中国金融年鉴缟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6

面对居高不下的CPI,如果不合理进行理财规划,自己的存款不但难以增值还有很大的贬值可能。在这种形势下,连以往对理财不够上心或者有畏难情绪的“板凳队员们”也坐不住了,“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成了近来的流行语。

面对股票、基金、债券、银行理财、投资信托、租赁、保险……这些扑面而来的各种金融投资理财工具,再加上更加繁杂的金融术语,很多理财“菜鸟”都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为了未来的财富大计,第一步应该从恶补常识的扫盲开始。

恶补理财新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谓家庭理财,的确仅仅是在不同时间档期及利率水平的储蓄品种之间做出选择,顶多再买点利率略高的国债。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易宪容表示,现在“投资理财=银行储蓄”的年代已经远去,个人投资理财是一项知识型的投资管理。面对众多投资机会,能否把资金投入投资组合的“海洋”,进行一次惊心动魄、成功的“冲浪”,则是当今个人理财的新的要求。随着投资组合多样化,知识在个人理财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这在股票投资中表现最为突出:许多从未了解过国家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或者以前连基本经济常识都没有的投资者,在进行一两个月的股票投资后,也能对国家经济状况、企业会计财务状况侃侃而谈。而知识较为丰富、观察力较为敏锐的,或者具有特殊消息来源的个人投资者的获利往往比其他人更为丰厚。

当然,这些知识的积累很难一蹴而就。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基金买卖,抑或是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化知识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大类的投资方法也很难为一个人所完全掌握,普通投资大众“单枪匹马”地进行投资理财更是难以“招架”。理财专家特别提醒,家庭的资产配置方式,直接决定今后的家庭财富的增长,考虑选择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和投资机构为你设计理财计划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进入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就要开始为明年的财富计划做打算了。你明年想要实现多大比例的财富增长?将有哪些重要的大额消费?是不是计划度一个奢侈的夏季假期?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了。

理财规划提前做

易宪容对记者表示,个人投资理财以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精神为宗旨,以会计学客观忠实的记录为基础,再辅以财务学计划未来的收支、保持个人资产负债结构平衡的理财方法。如果掌握好理财的要旨,能够较好地计划开支、策划投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获得最佳投资组合收益。

首先,列一份理财目标清单。估算一下为实现每一项财务目标你已经筹备了多少资金,以及你最终还需要多少。要弥补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额,不仅要看你的储蓄额度,而且还要看你什么时候需用钱,以及在这期间能得到什么回报率。

预测回报率是一件不容易搞准的事情,人们往往倾向于过于乐观。专家的建议是:不要将债券的回报率定在5%以上,股票的回报率则不要定在8%以上。下一步,把这一数字输入到理财网站的储蓄计算器中。你将看到,如要实现全部的财务目标,每年需要存多少钱,然后定出明年的储蓄计划。

理财专家刘彦斌建议读者,把家中的钱分成三份:一份是“应急的钱”,即以活期储蓄的形式留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也可以买点货币市场基金;第二份是“保命的钱”,以定期储蓄的形式留出3-5年的生活费,或者部分购买国债;还有一份是“闲钱”,也就是5-10年不用的钱,这些钱才可以用来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以期获得高收益,当然也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具体来说,工薪阶层适合低风险的本金保障、收益稳定型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的投资收益为保障,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最大的特色就是客户投资的本金能够得到保证,而且预期的收益稳定,比同期的定期存款高。

中等收入人群适合本金保障、收益浮动型产品。目前市场上多见的形式是挂钩某一领域的一篮子股票,其实际收益率取决于挂钩股票的价格变化,挂钩的股票价格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投资者面临一定风险,但收益也高于保证收益类的理财产品。

资产较多人群适合不保证本金和收益浮动型产品。主打的概念一般是“新股申购”、“基金优选”,还有银行的代客理财产品等,产品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所购买基金和股票的收益变化,相对前两种来讲此类风险最大,不仅投资的收益是浮动的,就连本金也不能保证。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要考虑购买保障型的保险,比如人身意外险、住院保险和定期寿险等,以实现财务安全。

及时调整保增值

要跑赢CPI,有哪些理财产品或投资方式可以推荐呢?专家介绍说,长期投资是克服通货膨胀、跑赢CPI的良方。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可适当配置中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一来这些产品收益较定期高,二来期限较短,即使加息也可能及时转换新产品。

长期看,抵御通胀效果较好的投资是股票、基金或不动产。在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小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就是购买基金,基金在家庭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最好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类型的基金中合理配置,以获取较高收益;而对于工薪一族,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基金定投,通过时间的魔力,点滴积累造就百万富翁。房产投资也受到了理财师的推崇,不过,虽然房产投资可纳入投资组合,但是投资者也要量力而行,如果把家中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押在房产投资上,则实属不理智。

在考虑是否要调整理财方案之前,一定要建立一个家庭资产情况一览表,这可以使你随时了解家庭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规的变化。在组成家庭资产的过程中,要使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这三者大体处于平衡状态。关心税制的执行和它的变化情况,如果有必要改变你的积蓄方针,请不要犹豫。变化投资方向和注重投资安全可使你更好地应付各种形势。

理财专家认为,有3点必须考虑:一是家庭的风险属性。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资产种类,尤其要考虑家庭资产积累状况、未来收入预期、家庭负担等,因为这些因素与风险承受能力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种类和相应的投资比例。

二是家庭理财目标,这决定了投资期限的长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需要对个人及家庭的财务资源进行分类,优先满足家庭的理财目标,构建核心资产组合,再将富余资金配置于具有一定风险的资产,构筑周边资产组合,在保障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投资来增加收入。在两类资产组合下,便可清晰地得出具体股票类资产、债权类资产、现金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三是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确定了理财目标、风险属性后,就要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来操作,也就是你最终的投资组合。

篇7

“年终奖”是令人期待和兴奋的,如果不懂得善用“年终奖”,那它再多也只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年终奖”不仅能考验工薪阶层理财规划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克制力和财商成熟度的一种考验。这样的考验,你准备好了吗?

28岁的张小姐在上海一家国有企业任职,身为内勤人员的她每月税后6000元工资,而到了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进账则颇为丰厚,可以多领2个月薪水,这意味着张小姐在1月份发薪日当天可领到相当于3个月薪水,除此之外单位还将发放过节购物礼券,抵扣掉税金之后,张小姐大约共能收入1.8万元的现金以及购物券。

张小姐老家在吉林,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每年算上带薪年假,一般都会在春节前回家住上半个多月,所以和闺蜜一起逛街购物、给家人置办年货、孝敬父母年终红包则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另外,张小姐年初还要续交3个月房租一共6600元,每月800元的基金定投,目前基金账户里约有3万元,最近两年基金投资感觉收益不佳,非但没有赚钱反而有一些浮亏。零零总总算下来,不知道年终奖最后还能剩下来多少?

细规划 调策略

到了岁末年初,又是进账与支出频繁交替的档口。年终奖金的“加盟”使得很多工薪阶层的现金流变得顿时宽裕,很多平时想要花钱但被克制住的愿望都会突然间蹦出来,当被抑制的消费欲望松绑了之后,往往就会导致报复性的过度消费。

作为大学毕业后“移民”入沪的新上海人,张小姐在上海没有更多的家庭依靠、借不到更多的外力,必须凭自己双手去打拼、生存和发展。因此,辛苦一年下来,张小姐此时需要牢牢记住,不能被置办年货的购物热情冲昏了头脑,更要为来年的做一些准备、留一些预算。

年终奖理财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匹配不同期限的收支现金流以及如何有节制地合理消费。完整的家庭理财需要有六步曲:制定理财目标、评估风险和资产财务状况、制定理财规划方案、建立资产配置方案并确定产品策略、执行理财规划方案、监控并动态调整理财规划。但实际上,很多人往往会按部就班地做了前五步却落了最后一步,以至于多年以后郁闷地发现“为什么我理了财还不能实现我的目标呢?”因此,定期回顾和动态调整是极为必要的。

岁末年初正是盘点的最好时机,张小姐需要仔细梳理一年来的投资得失,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应对。张小姐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每个月定投基金800元,几年下来账户余额为3万元,非但没有为自己带来盈利反而还产生了浮亏。她究竟应该坚决止损清仓出局还是该继续坚定持有呢?作出决定之前要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看宏观市场环境,最近2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个市场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股票型基金表现确实差强人意,甚至有些基金成立至今都未有过盈利,张小姐定投持有的很可能就是此类基金。

尽管市场在这两三年期间没有再现趋势性大牛市行情,但仍然不失阶段性小行情,张小姐可仔细分析一下所持基金的表现,如果所有阶段性行情都没有捕捉到、多数时间跑输大盘,持仓比例或是重仓股的配置总是滞后于市场,那么说明该只基金的投资能力有问题,张小姐应该立即停止定投,并且逢高逐步减仓出局,考虑更换成其他基金。

其次要看基金业绩的连续表现,如果经常是大起大落,说明该只基金非常进取,张小姐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能与之匹配,如果觉得承受不了这样的大幅波动也不妨可以考虑更换定投对象,选择波动率较小的基金或是分级基金的低风险层级;如果张小姐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则可以考虑继续持有,可以适时做一些低吸高抛的波段性操作但不宜过于频繁。

降低波动率的方法除了更换基金之外,还可以采用主动配置的方法。比如说,张小姐每个月仍然定投800元基金,但是改为定投一只股票型基金和一只债券型基金,股票和债券本身就是表现对冲的,一般而言股市强债市弱、而债市强股市弱,这样的混搭配置尽管可能在单边上扬的趋势性牛市中会弱化一些收益率,但在熊市中这样的组合会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

列清单 巧安排

岁末年初既是圣诞、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扎堆的时节,也是各种百货商家打折促销的黄金旺季,同时还是各家银行信用卡的营销旺季,很多银行都会联合商家推出对持卡人的特殊折扣或额外礼品赠送、有些会有额外丰厚的积分奖励。

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而且通常是集中性消费、金额较多,假使能善用信用卡合理消费也会有效提高年终奖的使用效率。张小姐可以综合比较、选择一家优惠活动最吸引人的银行,申领信用卡通常也能获得积分或礼品,再加上消费奖励,花同样的钱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同时,尽量选择账单日过后的几天内集中购置年货,以享受尽可能长的免息期。

面对商家琳琅满目的打折促销活动,有时也难免迷雾重重,一不留神就会步入“消费陷阱”,多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有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费者应该练就一双“慧眼”。首先,要避免盲目性逛街购物,最好是锁定几家常去的百货商场或是经常购买的品牌。其次,可以购物前先拟定需要的清单,上网浏览一下商品的大致价格,货比三家。第三,要特别关注打折商品是否存在瑕疵,对类似于“满百赠50”之类活动所赠送的购物券要事先了解消费抵用范围等。

岁末年初收入是增多了,但同时也是支出增多的季节。在动用年终奖之前,我们不妨先列出一个清单,哪些项目是刚性的必须支出的、支出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比如说物业管理费或是房租、私家车的养路费或是车险费用、按揭贷款、保险费、年夜饭以及必备的年货等,还有哪些支出项目是可以有弹性的或是可以延后支出的,比如说计划之外的新装、境内外旅游等。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来为案例中的张小姐做一个支出清单: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6600元房租、回老家来回路费假设为1500元、孝敬父母的贺年礼物2000元、给老家亲朋好友带的年货及礼物2000元,合计1.21万元。张小姐的年终奖收入共有1.8万元现金和购物券,购物券可以用来购买贺年礼物以及年货,约还剩下5900元现金,已经所剩不多,张小姐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为这笔钱作出更好的安排。

首先,保险是不可或缺的保障,通常每年支付一次保费,因此比较适合与年终奖进行现金流的收支匹配。张小姐孤身一人在上海打拼,每月税后6000元在上海只能算是中等收入水平,综合权衡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张小姐应在所剩的5900元年终奖中至少拿出3000元重点配置医疗险和养老险。

其次,张小姐只有28岁,在事业上正处于黄金上升期的起点,应考虑每年拿出一部分的钱作为职业教育投资,为日后的升职、加薪甚至跳槽增加筹码。

布局短期理财

一般过年过节都会伴有法定长假,年终奖如果有多余闲置的话,效率最低的就是让它躺在银行活期账户里“睡大觉”。如果我们稍加调整,合理布局一些短期理财渠道和产品,就完全可以大幅提高闲置年终奖的收益。

首先可以把闲置的年终奖分为三份:一份期限放在3个月左右;一份流动性要求略强一些,期限在1个月左右;还有一份流动性要求最高,要求以天计算堪比活期银行存款。三份之间的具体比例分割可以因不同的家庭而异,比如说对一些短期资金有特定安排的家庭,可以设置比例为2:3:5,以此类推。

其次就是根据不同的期限套用不同的投资理财产品,对于短期产品来说安全稳健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像张小姐这样收入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较有限的家庭,不适宜投向股票、外汇等风险较高的资产。

因此对于前两项3个月及1个月期限的资产份额,比较适合的是银行短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投资的是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或票据市场的低风险产品,安全可靠而且很多时候收益甚至能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第三类产品对流动性要求最高,相对收益也会略低于前两类产品,但仍远高于活期存款收益,可以选择货币市场基金或是银行“以天计息”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篇8

吴女士和丈夫生活在二线城市南昌,都是普通的工薪族,育有两个闺女,老大2岁半,老二1岁。虽然已经成家,但吴女士一家四口却是典型的“啃老族”,和父母挤住在一套三居室内。房子是吴女士的父母10多年前按揭购买的, 由父母每月还900元的房贷。而他们两夫妻的工资,主要用来承担养娃费用。

吴女士税后月薪3000元,老公税后月薪5000元,老大和老二的开销,光奶粉钱就要4000多元,若平时孩子有个感冒发烧的,5000元可能都打不住。现在吴女士一家四口,吃和住都是用父母的,虽然汗颜,却没有办法。结婚3年来,吴女士有存款大约10万元。另外,吴女士公婆答应资助10万元给她们买房。可即便如此,吴女士也不敢用这20万元来买房,因为就算付了首付,房贷再加养娃,她觉得吃不消。

5年后,等两个孩子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养娃开销锐减,而他们夫妻俩的收入又有所增长时,吴女士计划购买一套房。目前她希望把这20万元用于理财,通过增值比较快的投资渠道,做到5年后不再“啃老”,走向经济独立。

一、现金流规划

根据现金留存法则,吴女士的家庭理财主要目标是子女抚养和五年后的购房计划,可假设近一年的大额花销为0。两个孩子每月奶粉钱加医药费可以设定为5000元,其余花销暂由父母支付。因此,现金类资金建议留存6×5000=30000元,但是,鉴于本案例中吴女士家庭现金流较为拮据,现金应物尽其用,因此现金类资产可酌情降低为20000元。

产品建议:货币基金或T+0类理财,年化收益2.3%~4%

二、保障类规划

根据保障逻辑的优先级,依次是人身/意外保障 > 健康保障 > 子女教育 > 养老补充。虽然吴女士现金流资金非常紧张,但是正因为家庭资金不充裕,才要善用高杠杆的保障产品去抵御突发意外。而且保障顺序一定是先给吴女士夫妇,因为他们二人才是家庭经济支柱和稳定收入的来源。

接下来估算家庭保额缺口。保额确立的三种方法中,由于缺乏收入增长速度、子女教育需求、丧葬费用等信息,生命价值法和遗嘱需要法较难实现,倍数法则更为可行。根据倍数法则,保额约为家庭年税后收入的十倍,即8000×12×10=96000元。

产品建议:阳光康尊无忧重疾保险,假设吴女士夫妇两人为28岁,则10万保额20年交,对应着两人共每年3000元的保费花销,平均每月250元。

三、财富增值

在具体量化分析前,首先我们在建模的时应忽略5年内的生活成本、房价、收入的涨幅。

目前在父母资助的情况下,吴女士夫妇二人,每月工资收入为3000+5000=8000元。减去日常花销和第二部分介绍的保障险支出,每月净流入为3000元,当前存量资金为20万元,分别进行五年规划。

1、针对存量资金20万元的投资建议:

由于没有单一理财产品可以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个特点,因此给出的投资建议为资产配置组合,涵盖固收、权益和另类投资。由于投资目标以子女教育和买房为主,建议采用稳健而非激进的投资模式,即固收类资金配置高于权益类配置,具体详见图1。

给出的投资组合并不能简单地持有,而是需要每个季度按照恒定比例进行再平衡。通过组合业绩回溯,可以发现近四年半组合收益为年化7%(已含交易费用)。考虑到吴女士的20万元投资中有2万在现金类理财中,因此组合收益预期调降为7%×0.9=6.3%。

2、针对每月工资结余的投资建议:

每月结余资金只有3000元,不必选用过于复杂的投资方式。建议选取两只业绩较好的基金进行持续定投。即使是定投也需做好“止盈不止损、停利不停扣”。实际投资中建议年化收益超过15%以上进行止盈,并把止盈赎回的资金分成12期再次加入定投中。

四、投资结果模拟

据前文所述,设定吴女士组合资产的年化收益率为6%,并进行时间价值计算,验证投资组合效果。

设定n=5×12=60月,I=6%/12=0.5%(假设年化收益6%),PV=200000元,PMT=3000元。5年后攒钱结果FV=47.9万。

购房需求:以47.9万元为5年后的投资本金购房。根据2016年10月8日出台的《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为30%。仍以20万作为首付款,则贷款金额为200000/30%×(1-30%)=46.67万元。贷款利率以银行商业贷款利率基准的9折计算,则利率为4.41%,贷款总额46.67万元,分360个月等额本息还清。计算后得:每月还款额为2255元。

5年后摆脱啃老需求:5年后,吴女士的子女已经上小学,子女扶养费用有所下降。且购置住房后,可以搬出父母家住。此外,现实生活中吴女士与丈夫在努力工作后收入应该会有上升(假设夫妻二人税后收入上升到10000元)。此外,吴女士夫妻二人5年攒钱减掉首付款,仍剩余47.9-20=27.9万元。这部分资金依然按照组合配置的方式投资,仍以年化6%复利计算,每年可以贡献16740元利息,每月1395元。每月夫妻二人的收入(10000元)减去日常花费子女抚养(4000元)和房贷(2255元)保险(250元)后,加上持续投资收益,结余计算如下:

10000-4000-2255-250+3495=4850元

每月净收入为4850,可以满足拜托啃老、经济独立的目标。

根据客户根据客户的家庭状况,除了客户自己对房产的计划之外,还有三项潜在需求需要规划:1)大病保障规划2;)子女教育规划;3)养老规划。

一、房产规划

客户生活在二线城市南昌,根据2016年南昌房屋均价走势,2016年一手房年涨幅为16.6%,二手房年涨幅为5.17%。以最新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预测,未来涨幅大概率低于2016年。

两个孩子的家庭选择80 平米大小比较合适。按照现在南昌市首套房首付比例30%,契税1%计算,一手房和二手房的首付分别为37.2万元和25.6万元。

房屋是经济独立、摆脱“啃老”的首要需求和标志,是5年后家庭的刚性需求,因此房屋的规划首要要求是资金安全,同时有稳定收益。理财型保险是首选。

产品建议:5年期理财型保险(比如和谐安赢保险),年化收益固定为5.3%,本金20万元。5年后本金+收益:20×(1+5×5.3%)=25.3万元。

备注:产品附带人身意外保障,建议可分成两份购买,被保险人分别填写客户本人及其先生,受益人法定,确保持有产品期间两名经济支柱万一出现意外,家庭均可获得理赔保障。

根据计算,在五年后,客户可购买80 平米的二手房,理财本金及收益基本可覆盖房屋首付及契税。

二、大病保障规划

大病保障保额标准应覆盖重疾治疗费用以及至少客户两年的年收入,以目前重疾治疗费用10万元为标准,吴女士:10+0.3×12×2=17.2f元;先生:10+0.5×12×2=22万元。

产品建议:某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比如招商信诺至尊版珍爱一生保障计划),20年缴,保额分别18万元和22万元,按客户本人及先生30岁计算,保至70岁,可计算出月缴保费:吴女士672元,先生894元,两人合计月缴保费1566元,目前月现金流(3000元)可以覆盖。如果客户至70岁未出险,该保单到期后返还保额(分别为18万元及22万元)及分红,可做为一笔退休金给客户支配。

三、子女教育金规划

吴女士的两个孩子一个1岁,一个2岁半,距离高中、大学尚有至少12年时间,因此教育金规划可以选择相对风险偏高,收益偏高类型的权益类产品,以时间换取收益,平滑风险。可以以定投的方式,每月投资指数基金,通过被动挂钩指数,即可实现小金额的零存整取功能,又可获取12年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收益。

产品建议:某沪深300指数基金(比如博时沪深300指数A,代码050002),过往13年间累计收益283.52%,平均年化收益21.81%(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保守预测未来12年间年化收益10%左右(平均月收益约为0.8%),每月定投300元,12年间共投入144次,本金4.32万元。

通过计算,预期本金+收益:300×(1-1.008^144)/(1-1.008)=80626元,2016年CPI指数同比增长约为2%(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目前高中学费每年2000元左右,大学的学费为每年5000元左右,按照每年2%的增速,12年后高中学费将涨为每年2536元,大学学费在15年后将涨为每年6729元。因此定投的预期资金完全可以覆盖未来的高等教育支出后,还有一定结余,可用于孩子上学期间的零花钱或用于家庭其他计划。

四、养老规划

退休距离目前状态时间最长,因此选择专门的年金保险计划(比如招商信诺招赢二号年金计划),可以在未来几十年间,强制储蓄,规避风险,为退休做好规划。

产品建议:养老险,5年缴,保额分别为5万元,按客户本人及先生35岁计算,可得到月缴保费:吴女士9473元,退休后每年领取12500元;先生9542元,退休后每年领取12500元。两人合计月缴保费19015元,目前月现金流(3000元)无法覆盖,建议资金充裕后再做配置。

篇9

直到现在,只要提起5月30日那个黑色星期三,丁然仍会感到心有余悸。从那一天起,高烧的中国股市连续遭遇五天暴跌,沪深两市连续4日触及跌停板个股高达700多家,5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30%,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丁然,现供职于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从事文员工作,典型的工薪阶层――和千万散户一样,“入市”前她对于股票和股市知之甚少。今年春节过后,身边同事朋友炒股一夜暴富的故事时有传闻,在“钱生钱”的刺激下,丁于5月初拿出了3万块 “投石问路”。在此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丁手头上购买的3只股票均涨势喜人,于是她又将自己余下的5万元银行存款全部都投入股市。不久,在历经大盘五天暴跌之后,丁原先近8万元的股票市值已经跌去近三分之一。由于害怕股价再跌,她最终决定将全部股票悉数抛出。

“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一场梦魇。”丁然对经济记者说,如今大盘又逐渐走高,可是她虽有“临渊羡鱼”之心,却再无“退而结网”之意了。

数据表明,仅今年头四个月沪深股市就新开账户1540万户,是去年全年新增开户数的3倍多,全国股票账户总个数也突破一亿。换言之,在我国,每十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股民。问题是,这些匆忙入市的民众除了热情之外,大多缺乏基本的投资理财训练准备,就如同一个还不会游泳的人,一头扎进大海,凶多吉少是必然的。

股票投资适合你吗?

“越是在盈利非常好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越应该更加冷静的反思一下我们的投资习惯,投资方式,我们努力要做的不是今年挣钱,而是持续的去挣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庭、父母、孩子,我们要能够持续的不是一年的,至少是大半辈子能够去为我们家庭获得一个稳健的经济基础。”在5月16日到17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上,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监单纪海表示,“现在到了每个股民该问问自己的时候:股票投资适合我吗?”

股票投资究竟适合哪些人群呢?

“年收入过百万的中产阶层可以把股票作为投资首选。”资深财经记者贺宛男表示,股票属于高风险投资,同时是学习型的投资。要求投资者对于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宏观政策要有充分了解,此外还需要比较宽泛的视野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而年收入过百万的阶层,一般的来说,他们拥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文化程度都比较高,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思维,相对适宜投资股市。

在实践中,短线、中线和长线这三类股票投资策略对股民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于投资者个人而言,短线操作要求投资者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盘面,对于技术分析应当较为精通,必须具有独立的研判能力、反应敏锐、行动果断,而且丰富的实战经验也是必须的;而中线操作对投资者在时间和投资能力方面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只要有一般的实际经验即可;长线投资则要求投资精通基本面分析,有判断宏观经济的能力,同时应该远离市场,避免短期波动对于自身的影响。

单纪海告戒说,如果打算长期投资股票市场,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非常重要。”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单纪海举例说,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根据先锋基金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年至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有鉴于此,单纪海认为投资股市还需要坚持长期定期投资的原则。单说,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703元。

其实选择很多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利益?是回报吗?然而都不是,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你的资产。”美国金融管理学会全球副总裁布莱特・金在首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上说,“投资理财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保护我们已经有的资产,第二项原则是实现我们资产的增长。那总的来看,目前我们中国的市场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学习投资的知识,除了股市之外,大家可以投资于其他的领域,将我们的财富分配到更多的领域里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目前比较可行的关于个人理财涉及到的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已经包括了存款、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外汇投资、期货投资、收藏品投资、特许加盟、保险、教育基金、个人消费贷款(主要是一些固定资产消费贷款的合理规划)等。

但当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3月底,全国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7.5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6.3万亿,占36%;定期存款11.2万亿,占64%。受目前股市普遍上涨影响,2007年4月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但比2006年同期依然增加606亿元。有专家指出,中国人普遍的理财观念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节俭生财;二是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三是将理财与投机简单等同起来。

“钱是怎么来的,是通过我们第一要挣,第二要通过一个理财规划。”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阳光上东支行行长赵若冰认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个人收入也在增加,同时一些花费也变得十分巨大。生活的积累变得更多的同时,对于积累下来那不多不少的钱财面对如今生活中的巨额消费来说,理财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元化理财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赵若冰表示,多元化理财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要根据个人的资金实例来对存款、保险、国债、基金、股票等选择合适的组合搭配。“存款的好处是稳定、安全,缺点是不灵活,收益低。但是在生活中,因其他项目的不稳定性和部分项目无法立刻取得现金等因素来说,银行存款却是必不可少的理财工具之一。”

赵若冰介绍说,保险既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保障。她认为,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情况下,保险这份投资是一定要的。但购买保险还应该综合考虑实用性、赔付能力和分红收益;对于基金,赵认为,基金投资具有风险相对比较低,收益比银行存款高等特点,因其买入后通常为中期和长期投资,而不需要经常买卖等,也更适合生活比较忙碌的人士选择;而股票是常见的家庭投资组合中风险最大的项目,也是最灵活,盈亏幅度最大的一份选择。对于存款、保险、国债、基金、股票具体配置比例,视个人经济情况和年龄灵活调整。

除了上述投资渠道外,近年来,房地产、黄金、艺术品市场也较火热。“我前不久刚买了一些黄金投资,我很自信的告诉大家,在未来两三年之内,黄金是有两到三倍以上的涨幅。”北京联合金银与高德黄金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宣称,目前黄金依然是主要的金融资产,扮演着准货币的角色。中国黄金人均拥有量只有3.5克,如果平均每个中国人只买一克黄金,那么世界黄金价格能够翻一倍以上,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可以供中国这么多人的需求。张表示,目前黄金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同样适合中小投资者购买,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篇10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落实到现实中就是教育费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其中,虽然有通货膨胀和教育产业化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心态下不计成本、不考虑效果的盲目付出。

在中国家庭的理财规划中,教育费用支出已成为最大的家庭开销之一,尤其是城市家庭用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费用。教育费用支出不仅周期长。且比重大,而出国留学所需的费用又是国内教育费用的好几倍。

子女教育费用虽然看起来像有去无回的消费,但实际上。它更是一笔投资。其收益是孩子未来的成材。当然,到底能不能成材是不确定的,也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既然是投资,总是要衡量投资收益率的。但现实中,教育投资的实际效果并不很理想。

“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正是教育投资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真实写照。据专家估计,仅仅择校费一项。全国一年的总额已达到270亿元。以北京为例。城区择校的学生高达50.52%,农村为12.05%。而调查资料显示,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示,为孩子择校后,效果并没有预想的好有的家长甚至表示孩子在择校后,成绩还不如以前,且新添了很多坏毛病。

类似的还有校外班,出国留学等。家长们本来满心希望,望子成龙,但很多却难以如愿,产出与投入根本就不成正比。一边是倾其所有的高额投入,一边却是没得到好的回报,有的还耽误了孩子。

面对如此现状,中国家庭又该如何对教育投资进行合理规划呢?必须调整哪些错误理念。对教育费用做出有节制、有目标的支出管理?另外,由于教育支出持续的时间长,所需的金额巨大。必须早作打算,那如何才能积攒下足够的子女教育基金?可供选择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又有哪些?

教育投资的8大大误区

关于教育投资,主要涉及两个话题:如何进行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如何才能积攒下足够的教育基金?本文将重点探讨前一个话题,看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投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明显快干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教育支出已愈来愈成为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开支,甚至超过养老和住房花费。

综观世界,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1000―3000美元的社会转型期,教育费用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对于我国反其道而行之的不正常现象,人们深有同感而又无可奈何。

教育支出的持续增长会影响家庭生活和抑制即期消费。当家庭对教育投入过多时,不得不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这必然影响到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父母为了给子女积蓄教育费用,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即期消费。

这些为了子女的未来不惜节衣缩食,甚至是举债的现象,都说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下面。我们就详细列举最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1:千方百计读名校

就像北大,清华之于全国的大学,北京四中之于北京的中学一样,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有各自的名校、重点学校。正是因为与普通学校相比,名校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都更具竞争力,所以,孩子读名校更易成材的观念,几乎在所有家长的脑海里扎了根。

然而,名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想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家长却是无限的。正是在这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择校费浮出水面,并在“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出台后一度披上“合法”的外衣。

在诸多削尖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的“热情追捧”下,择校费逐年上涨。“要问哪里有永远的牛市?到学校来吧,择校费永远是只涨不跌。”这句话在广州家长间广为流传,它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现实。

今年广州市越秀区新合并的10所小学,其中原本市一级学校经合并后,择校费均达到了“名校价”;而其他区位于大型社区内的学校,不管学校等级有否提高,其择校费也年年见涨。以海印苑小学为例,去年非地段生的择校价格为3万元左右,今年普涨至5万―8万元,若学生家长没有任何背景想入读该校的,需“捐资助学”10万元。

位于海珠区万华花园内的瑞宝小学今年特别热门,“我们都是瑞宝花园小学的潜在生源,并校后,估计入读晓港湾小学无望了,就都跑到这里来了。”一位“自愿”缴纳捐资助学费1.6万元的家长说,“我们不敢擅作主张减少一分钱,反正照学校提供的单子抄准没错。”

而在朝天小学,非地段生报名被安排在2楼会议室进行,所有家长均被要求填写两张表格――张《越秀区小学新生转学申请表》和一张《越秀区朝天小学一年级新生转学申请表(补充)》。其中,第二张表的最后一栏注有“自愿捐资助学说明”。一名工作人员解释,非地段生的“捐资助学”金额由家长自愿填写数额,学校不作规定。不少家长说,他们是参照去年标准进行填写,“据说去年的标准是6万元。”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结果(见表1),北京市平均择校费用,高中阶段最高,其次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最低,分别为27518.34元、19637.83元、13694.85元。择校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支出和经济负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有能力担负标准金额择校费的家庭就一定能把孩子送进希望上的名校。除择校费外,还有其他非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像上面所列举的一些名校,很多都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即使你能拿出数额不菲的择校费,没有找到关系和门路,依然连缴费的资格都没有;即使前两项都满足,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差太多,依然迈不进名校的校门。

不考虑家庭的“财力”和孩子的“才力”而一味追逐名校的做法,无疑是极不理性的。名校教学质量高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择校首先要考虑孩子一贯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水平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再考虑孩子是否适合到重点学校读书。有些孩子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但思维能力较弱,如果他们考上了区重点,就没有必要再上市重点。

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中学时,一定不要只看到重点中学的光芒,而要结合孩子的实际,多考虑如果孩子到了这所学校后,是否更加有利于他的成长。

误区之2:课外补习多多益善

教育之于家长如时装之于女人,女

人的衣橱里永远缺少一件衣服,而在家长看来,自家的孩子也是永远缺少一堂课。于是,除了择校之外,家长们对校外班也是“乐此不疲”。

周末以及寒、暑假里,各种各样的培训、补习和家教服务,形成了一股“特长大拼比”的社会氛围。许多幼儿园也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供家长选择,每课时一般收费50元至100元,各类教材、乐器的支出也随之增长。

这是刘女士为10岁女儿列出的“教育清单”:其中校外的教育费用是长长的一串,舞蹈班每月150元、英语班每月150元、奥林匹克数学班每月160元、每月车费300元。校外班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校内的费用。

上海某师大附小五(2)班的陈维数学不错,被选拔上参加市少儿图书馆举办的奥数班,每周六上午要赶到南京西路去学数学;作文稍差,因此下午要赶回来上作文提高班。星期天也不空闲,上午去老师家练手风琴,下午请了家教学外语。

根据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统计,中小学生聘请家庭教师,每户年平均支出220元;参加补习斑、特长班学习,平均每户支出404元。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造成校外班市场火热的原因,一是家长出于培养孩子特长的需要,二是在当前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很多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参加这类辅导班获得一些竞赛证书,从而在升入上一级学校时有较好的择优机会。

小学生家长张先生就认为,未来社会就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孩子学钢琴并非为了要当音乐家,而是作为一种素质储备,一旦日后需要这方面素质的人才,他的孩子才不至于错过机遇。

还有一位家长给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同时报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校外辅导班。家长的想法是,牺牲自己和孩子的休息时间参加这类辅导班,就是希望孩子今后能在作文、奥数、外语等各类竞赛中取得名次。这样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不但喜欢要,而且会减免一些学费。如今好学校就那么几所,面对高昂的择校费,家长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多参加校外班、多参加竞赛、多得名次。如今各种各样的竞赛很多,说不定哪个竞赛证就管用。

家长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问题是这类投资不仅是金钱的付出,而且使孩子们疲于奔命,又有多少收益呢?根据一位教师的观点,家教和补习班的教学效果都是很差的。家教可能会一时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对其长远的成长并不利;补习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松散型的,教师缺乏权威和约束力,而学生基本都是奉父母之命来学习的,完全缺乏主动,再加上疲倦,学习效果相当差。

调查结果也反映,对孩子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实效:家长认为“不知道”的占63%,认为“有很大效果”占6.6%,认为“有一点效果”占14.5%。而对请家庭教师的实效:家长认为“不知道”的占3.3%,认为“无效”占79.4%,认为“有一点效果”占14.5%,认为“有很大效果”的占2.8%。可见,此类投资多属盲目投资、无效投资,而且由于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可能不仅是一种亏损性投资,而且是一种有害投资。

误区之3:父母做主无关兴趣

受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以及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的影响,中国父母大多非常重视亲子,甚至将这种无私的爱推向另一个极端,对子女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替子女规划未来。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道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相处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

一位母亲去同事家串门,发现同事的女儿在学钢琴。同事在聊天中讲了学钢琴的许多好处,使这位母亲心里酸酸的。回到家就和丈夫商量要让自己的女儿也学钢琴。女儿出于好奇心,也没有反对。于是,买回钢琴,请来教师,但学习不到两个月,女儿便心生烦躁,不愿再学。父母百般劝说,软硬兼施,都没有效果,只好放弃。这种投资行为的从众性和盲目攀比性,收获的是父母和孩子的失败感。

也有一些父母抱着学习成绩第一、一切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准的实用态度,在进行家庭教育投资选择时以此为原则进行取舍。英语是将来考试的主科,一定得学好,就报英语班;作文是提高孩子语文分数的重要一块,那就选写作班;孩子想学画画?不行,画画有什么用,考试分数不高,画得好又怎么样。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父母拿着一个自己所谓的“为了你将来好”的尺子去替孩子选择,而孩子呢,也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课方式。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爱好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如果有兴趣,才会愿意学、用心学,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教育方面的投资,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不至于让父母的金钱和希望都打了水漂。

一位妈妈本想让孩子学钢琴,孩子说不喜欢弹钢琴,而喜欢拉二胡。这位妈妈没有强迫孩子,她领孩子到一个教二胡的老师家中,陪着孩子看别的孩子学拉二胡。看了几次,妈妈就问:“你也看到了,拉二胡是很苦的,需要很认真地训练,你现在还想学吗?”孩子说还是喜欢,再苦也愿意学,妈妈就把孩子送去学二胡了。

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是正确的。首先,她尊重孩子的兴趣,不根据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作选择。其次,她能考虑到儿童兴趣的易变性、不稳定性,没有立刻按孩子的意愿作出决定,而是陪孩子去亲自观察和体验,当孩子了解到其中的难度和困难以后,仍然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才最终决定。经过这样一番过程作出的选择,孩子会很欢迎,学习的过程会很快乐。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会积极克服,最终取得好的结果。

另外,教育投资不要盲目、冲动,一厢情愿地认为会如何如何,而是要在投资前制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当家长把孩子送去学钢琴、书法、画画或唱歌等的时候,要想清楚这是为了什么;开发智力?培养毅力?陶冶情操?提高协调能力?培养钢琴家?还是为了升学加分?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答案却并非如此。

一个不想学琴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去学琴,他天天生活在父母的训斥、枯燥的练习和老师的严厉指导下,变得孤僻、胆小、不爱说话。一次学校开文艺晚会时,妈妈不顾孩子的反对给他报了名,原本是想让孩子露一手,但没想到孩子为了不表演弹琴,竟拿小刀把自己的手指割伤。

孩子为什么学琴?学琴是为了能使孩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好、生活的美,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为了使他生活得更幸福。其他的目的都在此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没有学琴的快乐,其他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误区之4:只重金钱投资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入重点学校,家里条件好的就出国留学,条件一般的也在四处寻觅各类培训班,让孩子多学知识、多学技能,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优秀,早日成功。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必须得要有“钱”来做物质保障,于是,许多家长拼命挣钱,不希望自己孩子因受教育环境差而影响其成材。

做建材生意的赵先生是高中学历,为让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赵先生在儿子三岁时就将他送进了省会城市的一所知名幼儿园,后来又上了一所私立小学,等孩子上中学时,他又花费不少,终于将孩子送进了一家重点中学。

不过,由于在重点学校学习压力很大,又缺少父母关心,赵先生的儿子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并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泡网吧、看电影,有人欺负他,他的“朋友”们也会出面帮他摆平。爸爸给他的零花钱,他全部用来请客,钱不够时,还会想方设法从父母那儿偷钱。等赵先生发现时,孩子已经陷入很深。由于缺课严重,成绩下滑,他儿子被迫离开了这所爸爸花了不少心思才把他送进去的名校。

虽然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像赵先生那样为子女教育而不惜重金,但很多人在观念上跟赵先生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只要尽可能地加大教育方面的金钱投入,孩子未来就一定能成材。换句话说,很多家长把教育投资等同于金钱投资,而忽略了非物质方面的投资。

有关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投资一般包括三大方面,一个是给孩子物质上的投资,一个是情感上的投资,再就是家长对自己学习教育新理念的投资。显然,不少家长并未意识到后面两项投资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考试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以至于许多学生害怕考试,考试出现心跳加快、头疼、想上厕所、出冷汗等现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及时、必要的心理指导,不能认为,只要自己一门心思赚钱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就万事大吉利,而忽视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菜小学三年级的小强在体育课时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和他发生冲突的学生找来高年级的朋友欺负了小强,后来还经常找小强的麻烦。小强害怕报复没告诉老师,回家后也没敢跟家长说。但小强从此变得不爱说话,尤其上学时更是心惊胆战,成绩自然下滑。一个月后,家长发现不对劲,细问孩子才得知事情的原委。虽然事情后来得到解决,但孩子已经不敢在原来的学校上课,并且一考试就出现发抖的现象。家长只能给孩子换了一所学校。在新的学校里,老师采取激励教学法,小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渐渐胆子变得大了起来,但再也没有以前的活泼,他的幼小心灵已经受到了伤害。

诚然,孩子在外面遇到伤害是家长无法预测和避免的,但是,家长可以教会孩子怎样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伤害。并且,家长应当成为孩子忠实的聆听者,听孩子诉说委屈,及时帮孩子解开成长过程中的心结,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心灵上的伤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在注重给孩子教育投资时,别忘了自己也要充电。如果家长提前掌握了一些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少走弯路。

我们知道,孩子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都是在上学前就养成的,而上学前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想让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习惯,家长们自己也得要具有这方面的素质。

误区之5:年龄越小,出国留学越好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越小送出国留学越好。这种看法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是年龄越小,学外语越好;二是年龄越小,越容易融入西方社会。

其实,上述几种观点都有问题,容易进入误区。

(一)学外语越小越好是无需论证的,但学外语越小出去越好则是值得商榷的。

假如抛开金钱,无疑在国外学总比在国内学效果好。但在国外学外语的投资是在国内学的8倍,其学习效果绝对相差不了8倍。其实,国内的许多重点小学和中学的外语教学质量已经很高。几年前,美国副总统到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访问,与其对话的初中生英语非常流利,这让他非常惊讶。

至于国内的语言学校和民办大学预科,一般都大量地采用外教和海归。其教学质量与国外同类学校差距不大。主要差别是语言环境。但如果出国留学的学生无力支付住在外国人家里的昂贵费用,而是住在中国人多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如此),其语言环境差别并不十分明显。

学外语越小出去越好,是出国教育投资的一大误区。倘若你是财力并非十分雄厚的普通家庭,花几十万元就是为了让孩子早点学好外语就不值得,也不理智。因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国内只需1/8的花费。

(二)年龄越小越容易融入西方社会的说法并无道理。一些国外专家认为,23―30岁出国的中国学生已经很难融入欧美社会了。

首先,到国外读书的高中生多为高二、高三学生(目前把初中学生送往国外的中国家长还很少),已经十六七岁了,融入西方社会的难度并不比23岁以上的大学生小多少。其次,融入西方表层社会两年时间就足以,但要想完全融入西方深层社会,无论是大学生还是高中生,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要把融入西方社会、移民作为留学的终极目的。有专家指出,中学生出国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因为其中国文化观尚未定型,出国几年之后可能非中非西,自身的身份意识相当的含混。

误区之6:国外学校质量比国内好

有些家长送中学生出国的原因是国外学校质量比国内高。这还是一个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世界排名也很一般。据专家介绍,近些年的留学生队伍中,只有少部分人去国外上了名牌大学,大部分人留学的学校属于二三流学校,并不一定比国内的好。而且不能单纯看排名,还需要量体裁衣,选择孩子适合的。有的孩子去了国外可能“水土不服”,比如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而从中学和预科看,国外比国内好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英美的许多中学教育质量并不比国内重点中学强。国外的许多语言学校和预科学校的质量也不比国内的同类学校高多少。

专家建议,在选择国外的中学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国内对国外的一些公立、私立中学了解得较少。一些私立中学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这些学校师资环境很差,他们的目的只是收钱。

另外,客观地说,国内学校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只有国外学校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是事实。国内学校经过多年改革已有长足进步,并自有其优势。如果不是这样,欧美学

校就不会到国内重点名校来抢学生。英国的一位大学校长曾说:北京四中的学生来一个要一个。

误区之7:出国教育投入越多越好

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投入越多越好,这是更大的误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钱可以包办的。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智商水平和成材概率,一味往国外送。结果怎样呢?一位媒体人士把上高中的孩子送到了澳大利亚。但因学习成绩不好,呆了三年没考上大学又回国了,家里白扔了几十万元。

那些为了孩子教育不计成本的家长近年来纷纷把目光投向英国。英国的学校不但世界最贵,而且几乎没有奖学金。

最贵的学校一定是最好的学校吗?诚然英国有不少物有所值的好学校,但英国也有很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以掏中国家长钱包为目的学校。它们巨大的财政缺口就等着中国家长的人民币。

把中学生送到国外完成教育到底值不值?出国教育投入是不是越多越好?让我们先算一笔账(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语言预科教育国内外的投资比例是1:8,大学教育是1:9,相差悬殊。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出国教育投入越多越好,年龄越小出国留学越好,都是经不起推敲,没有实证支持的。

误区之8: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出国留学是近年来居民教育投资的一个热点。而且,留学热趋于低龄化,一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很多家长把省吃俭用、积蓄多年的钱毫不吝惜地花在孩子留学上,他们往往认为,让孩子出国读书,可以避免国内高考的竞争,还可以自由选择一些好专业,学好一门外语,将来就可以更有竞争力,回国后有更好的个人发展。这种心态导致近年来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一年热过一年。

冷静思考一下,耗费巨资送子女出国留学是否值得?尤其是那些在国内学习不够出色,竞争力较差的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又有语言的障碍,在学业上如何能够应付?又能学到多少本领?在送子女出国留学前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两种风险:一种风险是在留学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于办学机构的办学质量良莠难辨;另一种风险是对于人生观尚未成熟的低龄学生来说所面临的生活、环境的巨大风险。

即使是学成回国,就一定比接受国内教育的发展机会更大吗?其实也未必。一是受目前经济景气和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影响,“就业难”问题本身就比较突出,二是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供绘远远大干需求。这样。那些有海外学习的背景,但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们,想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也绝非易事。很多“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待”。

所以,指望毕业后工作在短期内将几十万元的海外留学投入收回来并不现实。

从糊涂的爱到精明理财

可怜天下父母心!倾其所有,不计回报,且无怨无悔,可能是普天下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共同特征。

因为这种爱是无边无际的,包含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如“生命的延续”、“自己未完成的心愿由下一代来实现”等,所以花在子女身上的钱不计其数,甚而让整个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过全家举债,不惜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真实故事。

因为这种爱是最无私的,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所以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不考虑回报,似乎只要投入大,自然会产出高。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小朋友们在不同的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把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的场景,各家都竟相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

因为这种爱是最博大的,其实也是最盲目的,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就去做,根本不去考虑什么效率问题,所以教育投资是目的性最不明确的投资,最容易做出投资决定和从众。因此,投资最容易变成消费。

不理性、不考虑投入产出比和盲目性,可以说是教育投资之所以存在误区的根本心理原因。只有在理念上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才谈得上真正的教育理财。

理智与情感分开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但是,不能把这种情感包容到教育投资的决策中去。否则,太多的感情用事,必然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理性。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当还原最基本的“经济人”假设,即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希望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决定投资的标准应当是投入产出比而非其他。

但在现实中,由于感情因素在起作用,由于爱子(女)心切,教育投资自然演化成多多益善,希望以量取胜而不是以质取胜,认为只要为子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就能成材。

但“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表明,80%的孩子来自生活不富裕的工农家庭。这些孩子为什么能成材呢?因为父母给予他们的教育主要是人格教育,而且这些孩子充满了强烈地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理想的渴望。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研究表明:一是80%的城市独生子女“成就需要”偏低;二是63%的孩子认知需要偏低,不爱学习。研究分析表明,压力太大压跑了孩子的成就需要。因此,父母的教育投资弄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就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特殊投资,孩子是个成长股,投资要合理适度,并不是投得越多越好,投资与收益不是正相关关系。”

意识到这些问题,回归纯粹的投资行为,显然就需要把感情因素剔除出去,真正地按经济规律办事。首先要把教育投资放在整个家庭理财的大背景中去看,占多大比重,支付能力如何,会不会影响到财务健康;其次,就要看投资收益,决非多多益善。

量力而行

很多家长之所以在子女教育上过度投资,除望子成龙的感情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相信高投入一定会获得高回报。上学一上大学一挣大钱,就是不少人心中的真谛,也是支撑他们不惜重金投入的精神动力。

可一旦这个链条断裂,就不啻于天塌地陷之灾。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条铁定的法则根深蒂固――上大学就一定能挣大钱,否则上大学干什么?

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大学的全民教育阶段,近几年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上大学将来能挣大钱的定势思维也遭受着强烈冲击,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等教育固然好,但高额的教育支出也会让家庭患上“恐高症”。客观情况也是繁复多变的,高学历就意味着高投入,高投入又意味着高风险。同时,高投入与高回报并不一定就是那么亲密的孪生兄弟,有时甚至还会反目为仇,最后竹篮子打水的情况也不少见。

据某媒体报道,某村毕业的三个大学生,一个工作了,待遇怎么样暂且不说,另外两个则无所事事返回了家。那么可以想像,他们早年的高额教育费用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怎么改善?

如果多考虑一下各方面的情况,就会发现没必要把目光盯在上大学这一棵树上。进而言之,在上学的最终落脚点――回报方面,就目前来看人们常说

的“白领”、“灰领”,“蓝领”之间的鸿沟已经渐渐缩小,工资差距也已十分接近,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也在昭示着这一深刻的道理。

虽说教育的支出能得到效益,但这种效益的回报要等到几年、十几年之后,而到那时,家长们有可能因为生活太节俭而病魔缠身,无法享受迟到的幸福。

综上所述,如果子女教育支出超出了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更加需要理性考虑教育支出。

效率第一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工薪家庭来说,教育投资绝不应是广种薄收,而应当看投资效益,看投入产出比,“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如出国留学。首先需要比较出国留学与国内读书的成本和收益,不要盲信高投入一定高产出的说法,以投资收益率为衡量标准,可以避免冲动性、从众性投资。其次,如果说由于其他原因一定要出去留学,那也应当考虑去哪个国家(美、英、德等)更划算,投资收益率更高。

对父母而言,在教育投资方面,一方面,要设定一个合理的投资预算水平,既保证子女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又不至于造成巨大的家庭财务赤字,而无法清偿。这个预算水平的制定,主要是考虑教育基金缺口与家庭预期收入相匹配,充分考虑未来的各种收入风险(如失业、房屋租期空档、投资损失等)。

另一方面,要有一个清晰的、可量化的投资目标,如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月薪在多少元以上的工作等。然后,据此来衡量教育投资的收益,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一定要转换那种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的思维模式。

最后,这两方面应结合起来考虑,看每一项教育投资的投入是多少,产出是多少。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效率都应当是第一位的。

因材投资

显然,要改变教育投资的盲目性,首先就必须对孩子自身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人们经常讲因材施教,实际也应去因材投资。

我们知道,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即使温度再合适,一块石头也孵不出小鸡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考虑小孩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所有的投资都有可能打水漂。我们身边并不乏这样的案例。

并且,不当的教育投资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比如,湖南有个孩子,父母逼她考大学。父母下了班就去打工,给人当搬运工,赚了钱就给女儿买营养品和各种资料。孩子认为自己根本考不上,恨不得把那些书本都扔进炉子里烧了。但她看到父亲为她那么辛苦地工作,又不敢对父亲说她不想考大学,怀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导向性。一定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教育投资计划和适当的成材目标。

因材施教,即使望子成龙也不要脱离实际,赶鸭子上架,家长切莫拔苗助长,到头来两败俱伤。要理性选择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地贪“大”、求“高”,不要攀比,不要让孩子不切实际地接受所谓的贵族教育,盲目追求名校效应和出国留学。

教育金规划的三步曲

在探讨了子女教育投资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家长应当注意的问题之后,我们把目光投向子女教育投资理财的另一个关键话题,即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子女教育费用都不是一笔小额的资金。无论按哪一机构的调查数据,子女教育金都跟购房支出、养老金一起构成家庭开销中占比最大的三项。而且,教育金属于长期支出,在孩子成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持续不断,虽然每年花费的金额不同。

正是因为持续时间长,所以只要尽早规划,教育金的筹集也就有足够的时间。也正是因为总金额庞大,再加上教育费用逐年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单纯靠工资收入的节余和储蓄,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难以实现相关的理财目标。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

一般说来,教育金规划需要三个步骤:一是搞清楚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总额是多少,以及教育投资所需的资金需要在什么时间到位;二是了解家庭目前的资产状况,多少比例可用做教育金理财的初始资金,还有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计算出距完成筹集目标还剩多长时间;三是根据前面两点做出具体的财务规划,通过不同的投资组合,逐步实现教育金筹集的目标。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算笔教育账

200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婚姻家庭研究专家徐安琪曾公布了一项关于抚养孩子的成本尤其是教育成本的调查结果。她主持的这项调查由上海市徐汇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社科院进行,样本全部来自徐汇区(随机抽取36个居委会,共调查746户有0~30岁未婚子女的家庭)。

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以上数字是被调查对象的平均费用,并且是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衡量的。虽然抚养成本跟教育费用之间有差异,并且有区域特色,但这一调查数据依然经常被人们所引用。

《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则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中国农村的家庭中,子女教育所用的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32.6%;而在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指数分别为25.9%和23.3%。

下面,我们看看对分类费用的详细计算(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基本教育费用为149716元。如果在国内继续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话,基本教育费用增加66000元到215716元。如果出国留学读两年硕士的话,基本教育费用增加300000元到449716元。

我们知道,上面的数字都是最基本的教育费用,要想在教育投资过程中不发生一丁点其他支出,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增加了培训费、择校费等后,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总额为582716元。如果在国内继续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话,教育费用总额为648716元。如果出国留学读两年硕士的话,教育费用总额则为882716元。

当然,出国留学的时间若是提前到中学乃至小学阶段的话,教育费用总额无疑将大幅度地提高。

至此,我们对所需教育金的总额以及教育金的支出时间安排,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起点在哪里

假如您所面临的情况跟上述家庭相差不多,考虑到培训费、择校费等非常规支出,并且只是准备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的话,那所需教育金的总额就在60万元左右。当然,考虑到教育费用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教育金的预期目标应当在6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比例。

在明确目标之后,其实接下来非常重要的就是,弄清楚目前的家庭资产状况,以及现在处于子女教育投资周期的

什么阶段。换句话说,教育金规划要先知道起点在什么地方。

首先是对目前家庭资产的盘点。一是了解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负债率有多高,二是了解不同资产的分类,比例,各自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三是了解资产的投资期限,流动比率有多高。总之,通过了解资产结构,可以清楚其中拿出多少的比例专门用做教育金筹集理财的初始资金,并且使资产的投资期限与教育金的筹集时间相匹配。

其次是了解当期的收支结构,以及对未来的收支状况作出预测。了解这些后,我们就知道了目前及以后的家庭新增收入的结余情况。然后,从结余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专款,专门用于教育金筹集方面的投资。因为结余资金往往承担着改善生活水平、筹集养老金、应急资金预留等功能,所以用于教育金筹集方面投资的比例通常不能超过结余资金的1/3。

了解目前的家庭资产状况,有助于解决教育金筹集的初始投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看目前所处教育投资周期的阶段。

例如,在孩子刚出世的时候,开始着手做教育金规划,筹集教育金所需的时间安排如表4所示。

我们稍作说明。比如说上大学的费用总额为88000元,从现在开始可以有19年的时间来筹集这笔钱,19年后,每年支出22000元。其他阶段的教育金筹集时间安排也是同样的道理。

条条大道通罗马

在明确了教育金的筹集目标、筹集时间,以及目前能拿出多少初始资金用于投资后,接下来,就是制定理财规划并具体实施的问题了。要在设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育金筹集目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只要适合该家庭的具体情况(包括风险承受能力等),就都是可行的。

至于有哪些教育类理财产品可供选择,后面的文章中将做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做深入探讨了。下面,主要谈一谈制定教育金筹集规划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第一,教育金筹集应当尽早开始考虑,制定相应的投资规划。着手的时间越早,可选的方法和渠道越多,达到预期目标并不过多影响生活水平的概率就越高。

第二,在做教育理财规划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到今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通货膨胀、有可能发生的择校费、失去主要的家庭收入等。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足够的教育基金目标,同时要突出保险意识。

第三,改变教育金筹集就是教育储蓄的单一做法,做规划时要考虑到众多投资渠道的综合应用。仅凭教育储蓄,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其收益根本无法填补教育投资缺口,所以必须拓展投资方式。

第四,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教育理财方案。如果是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做教育理财规划,可以选择收益率比较稳定的长线理财产品,如保险、国债等;如果孩子已经初中毕业,离上大学时间不远,应当更注重当期的收益率,可以选择高配息的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

第五,根据不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选择相应的理财产品。如家庭经济实力较弱的单亲家庭等,就不宜投资高风险的品种。

教育理财产品大PK

教育金的筹集与规划,最终必然落实到理财产品的身上。只有通过不同的理财产品组合进行投资,才能完成教育金筹集的预期目标。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几种教育理财产品。

教育储蓄:适合小额教育费用

教育储蓄为零存整取定期存款,存期分为1年、3年、6年。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存入金额为50元的整倍数,可一次性存入,也可分次存入或按月存入,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教育储蓄的利率享受两大优惠政策,除免征利息所得税外,其作为零存整取储蓄将享受整存整取利率,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

这种存款方式适合工资收入不高、有资金流动性要求的家庭。收益有保证,零存整取,也可积少成多,比较适合为小额教育费用做准备。

办理教育储蓄应注意五点:

(1)学生必须为4年级以上,账户到期领取时,孩子必须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

(2)到期支取时必须提供接受非义务教育的身份证明。

(3)提前支取时必须全额支取。

(4)逾期支取,其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按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存款方式灵活,在选择按月存款时,存款人可选择每月固定存入、按月自动供款或与银行自主协商三种方式。此储蓄品种最高金额为每户2万元,存款人若选择每月存5000元,4个月即可缴完,但至少要存两次,每次最多1万元。另外,选择自动转账功能时必须签订协议,必须是同户提供转账。例如,孩子作为教育储蓄的存款人,父母的账户不可提供转账,只能从孩子的其他账户中转账。

基金定投:集腋成裘长期筹资

基金定投业务是指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投资人以固定时间、固定金额申购某只基金产品的业务。基金管理公司接受投资人的基金定投申购业务申请后,根据投资人的要求在某一固定期限(以月为最小单位)从投资人指定的资金账户内扣划固定的申购款项,从而完成基金购买行为,比较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基金定投比较适合筹集期在10年以上的教育金的筹集。因为投资时间长,并且投资对象固定,所以风险相对较低。通过长期投资,分享行业或经济增长;通过不同时点上的持续买入,摊低了购入成本,从而规避了选时风险。

假如一对夫妇计划为其儿子建立一个高中阶段的教育金,现在儿子刚出生不久,投资年限为16年,决定投资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期望年收益率为10%,每期扣款500元,申购费率为1.8%,收费方式为前端收费,将这些信息输入华夏基金公司提供的定期定额投资计算器,可以得出到期收益为134984.26元,期间申购总费用1728.00元,到期本利和230984.26元,这样一笔钱,应该可抵孩子读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费用。

当然,基金定投也有投资风险。本刊前几期曾做过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介绍。

教育保险:适量购买

教育保险相当于将短时间急需的大笔资金分散开逐年储蓄,投资年限通常最高为18年,所以越早投保,家庭的缴费压力越小,领取的教育金越多。而购买越晚,由于投资年限短,保费就越高。

教育保险一般都是在孩子上初中、高中或大学的特定时间里才能提取教育金。比如,投保年龄在0~9岁之间的孩子,12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0%作为初中教育金;15周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5%作为高中教育金,18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25%作为大学教育金;25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50%作为创业基金;60周岁后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3%作为养老金,直至身故。而10~12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教育金;13~15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金了。

在教育金储蓄的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将教育保险与健康产品、年金产品、高保障的定期产品等,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打包一起提供一个综合保障的组合计划,这种组合既能给客户提供教育金储蓄,还能提供疾病、意外等保障。

不过从理财的角度出发,教育保险也不宜多买,适合孩子的需要就够了。因为保险金额越高,每年需要缴付的保费也就越多。总体来讲,保险产品主要是保障功能,如果只看其投资收益率,它甚至可能比不上教育储蓄。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但需考虑风险

一些银行推出了教育类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曾推出的阳光理财E计划,东亚、汇丰等外资银行推出的“儿童账户”等,可供希望得到高收益的家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