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 研究性学习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书本的有关知识,还涉及科学、人文、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留给学生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发挥自己特长的广阔空间。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泛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的,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往往需要多方面和跨学科的综合认知结构的提取与重构,才能多角度、多层面的推理与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适当的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探索过程和自己的态度行为,最后加以解决。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偏科,切忌功利主义,社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复合性,综合性人才。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不仅如此,在探索过程中除了教师、学校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外,还离不开社会各界大力的帮助与支持。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而由于环境污染对社会、对国家造成的危害的事件比比皆是,最近春节期间连日的暴雪更是让中国经历了一个痛苦的阶段,如何用化学的观点思考这个社会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4.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重视探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情感体验,所以,提倡全员积极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搜索、提取原有的知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综合与创新,从而获得个人独特的知识与体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这一点在化学学科上显得尤为突出。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与社会的感悟、对学业的思考或是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观察,产生一定的问题,并对它进行表征和探索。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与信息,一般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依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或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分为文献研究型、实验研究型、调查研究型、讨论研究型等等。

1.所谓文献研究型,一般是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是对某一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反应规律的探究;有关反应机理的探究或反应条件的确定研究等等。

2.所谓实验研究型,主要是研究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实验设计方案的研究等等。

3.所谓调查研究型,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篇2

    【论文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学习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夯实的基础。同时,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适应了新课程的需要,有利于发掘学生思维潜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养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下面谈一谈我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和大家共勉,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学习,要求教师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随时保持教学中的一种“空灵”。

    首先,教师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理念把学生自己的发现、总结看作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这要求教师不再是只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正如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却可受用无穷。”教师首先就要有这种教给学生种田渔猎和点石成金的能力的想法。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化身和权威,一味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造者、引导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应有先进的教育文化,提倡民主话教学,营造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创造者,在教学中教师既创造学生又创造自己,在参与与互动、经验共享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教学的历程,也是教师探索、创造、提高的历程。作为引导者,应该思考如何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

    第三、在正确认识学生能力水平,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探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逐步培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并把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巩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拓展探究性学习空间。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初中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初中生还未自发地形成一种探究性学习的道路,尽管与有好奇也时常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仅仅是一种探究意识的萌动。例如:在谈到自己所出的环境中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时,能提出:“农村没有大的工厂和矿区,是什么造成了空气和水源的严重污染呢?”等问题,但却不能深入系统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提出如何防污的办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确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探究性学习策略。在施行探究性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智力和个人经验的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问题,把学生因如积极思考探索的状态,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氛围。选择和设计大多数学生相适应的探究性学习内容能够。例如:在学习木炭的吸附性后,引导学生探究,“木炭可以脱色、除臭,吸附杂质,你能不能用木炭制作一个简单的过滤器,由此你可以用木炭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吗?说说你的想法。下来过后,去动手实验,设计。下节课我们来展示比赛以下谁的设计好。又如:在学氧化碳可以灭火后,问:生活中那些物质可以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装置进行检验,下节课带上你的实际和药品到课堂上来展示,看谁的药品在生活中最容易得到,看谁发现的反映组数多等。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选择研究题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活动,处理研究结果。从而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积累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生活的时空都是学习的课堂“的学习思维方式。脱离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地学习,养成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就要想法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探索学习的课堂。因为真实的生活情景比书本世界更能激起他们的体验。如:让学生实验生活中的石灰,石蜡等使各种花变成不同的颜色,调查防止温室效应,调查本地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等。

篇3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探究性学习 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6-01

引言: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采用的思维方法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主要有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三个特点,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具体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 思维流畅性的培养

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想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主要是思维量的大小,指创造能力强的人,心智活动阻滞少,反应速度快,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想出新的观点的人。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下几点进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1]。(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还应该保证课前预习的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我们可以同时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配制碳酸钠溶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2)在化学课堂中设置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验,精心设计一些质疑性问题或者启发性问题,为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创造环境。比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铜、锌等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并且采用铜、锌导线进行连接与稀酸盐的反应的现象,当同学们了解到原电池的原理后,然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些原电池,从实验中让同学们能够了解到原电池的组成。这样在知识的不断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增加思维变通性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我们应该了解到发散性思维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变通性。变通性主要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且思考变化多端,思维不会受到束缚。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进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比如:已知在晶体中中国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的最小单位被称为是晶胞。我们知道干冰的晶胞是一个面心立方体,在这种干冰的晶体中每一个顶角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且每一个面心中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通过进行实验可以得出干冰晶体在25℃的环境下其晶胞的边长为acm,摩尔的质量为Mg/mol,试问干冰晶体的密度应为()

A、B、C、D、,在进行解答这一道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进行分析干冰晶胞中有4个二氧化碳分子,然后根据题目直接求密度。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定义公公式进行求解:。从而可以得出答案,在求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变通采用摩尔质量的定义进行求解:,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也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也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2]。通过变通思维,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已知的条件,思维向多个角度进行发散,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提高思维独特性

发散性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独特性”,其中衡量一个人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尺度的关键就是独特性。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首先应该鼓励学习独立思考,并且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讨论问题,瓷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推测、幻想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设置如下实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比如我们在讲解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在中加入适量的水能够产生一种使带有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然后在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就恩能够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溶液中红色又会消失[3]。在课堂上设置这个实验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实验现象。这样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独特性。

4 总结

在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三个重要的特点,只有使学生在学习思维既能够流畅,又能够变通,并且还能够具有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丽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57—58.

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意义

新课程改革自2007年在陕西省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笔者2007年参加第一次新课改培训的时候,在听了人教版教材的主编解析了人教版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各个模块的设置意图,心中大受感动,为了国家的素质教育改革,编者的确花费了一番心思。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合理地应用这些模块,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呢?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实践。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尝试实验设计的成功,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但并不是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程标准合理的取舍和设计,这样探究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可以概括如下: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确立目标,猜想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小组展示,交流评价。而且笔者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比较适合于必修教材。原因有二:一是此时的学生学习时间宽松,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和设计;二是必修教材的问题很多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前提。问题能激发兴趣、激发思维,使学生主动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生活现象、社会热点、历史小故事等创设问题情景。二是利用实验现象、学习困惑创设情景。三是利用科学史话进行引导。

2.确立目标,猜想假设

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下面就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例如:在讲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关于电极的选择,是不是一定得用金属呢?那么,学生知道的非金属碳棒可以吗?就用自己的铅笔芯试试吧?两个一样的金属可以产生电流吗?电解质溶液的选择,是强的还是弱的,非电解质不可以吗?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猜想之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很多疑问,接下来就是小组之间交流讨论,把大家的问题都集中起来,写到导学案上,然后对实验设计进行猜想和假设。例如: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学生设计了Cu―Zn、Cu―C、Cn―Cn、Zn―C等材料做电极,电解质溶液选择了盐酸、醋酸、各色水果、无水乙醇。并选择了电流计和电子贺卡。实验设计是对问题解决途径与办法的探索,实验方案制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正确的解决,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4.动手操作,实验验证

当实验设计好了之后,下面就要进行动手操作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实验现象还有一些意外都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5.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当实验结束之后,小组之间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把总结出来的规律记录下来,进行归纳,用最简单的话语进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一起进行原因的查找,寻求合理的理论依据进行解释,如果需要再次设计实验进行讨论,还可以在课下再次进行问题探究。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小组展示,交流评价

当整个实验结束之后,可选择两到三个小组进行展示,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相互提问与解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肯定其有新意、有创新思维的地方,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意义

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全新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方向,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性学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玉琴.关于“水果电池”的实验探究.实验与创新思维,2008(1).

[2]花朝.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探究性学习.教育学刊,2011(1).

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小组探究;教学探讨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烈的自主表达愿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开展有益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1.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探究内容是很广的,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

2.综合性。对于探究的问题不仅涉及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激活所储备的各科知识,并且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实践性。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化学探究专题选取时,要着眼于本校有条件展开的有关实验活动,能够提供学生进行实验的设备。

4.问题性。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具有问题性是专题选取的必要条件,但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一定要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究。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1.文献研究型。对于某一个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上或查阅资料,可以探究需要解答的问题。

2.实验研究型。主要是研究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改进;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现;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研究等等。

3.调查研究型。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整理、分类、综合和分析,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

4.讨论研究型。是指学习小组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兼有上述几种研究。在目前试行阶段,一般的探究性学习都可采用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

三、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1.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为小组探究学习提前准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预习环境的重要途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兴趣的预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是创新预习教学入门的钥匙,学生面对庞杂繁复的课业压力,是积极参与、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被动应付,乃至于厌恶排斥,直接影响到预习质量及其预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预习指导前,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心理,使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2.合理分组搭配,为小组探究提供保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探究教学,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必要的一个前提。人数不能太多或太少,每小组4~6人比较合理。并且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成员的组成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优秀生与后进生对半,这样,各个学习小组实力基本均衡,才能促进小组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3.自学质疑,完善补充,为小组探究创设有效载体。在学生自学阶段,要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在自学中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便于进行合作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三点:一是不能放任自流;二是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补充;三是要控制时间,防止出现时间使用不均的现象。

4.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外探究性学习是弥补课时不足的有效措施。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探究的课题,指导他们查找、收集、整理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写总结论文等。选取探究性学习课题要以学生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密切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千万不能选取不切实际的问题,还要注意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师可以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现在的高中生对于网络很熟悉,可以指导他们从网络上查找和整理资料。学生撰写论文时,要指导学生抓住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把一个问题写透彻就行,不用面面俱到。

5.科学地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对这种学习的评价不应只是关心最后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怎样的变化。还要重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和精神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良好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为目标。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激发学生思维,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2009,(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

篇6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提出了探究活动的一些教学方法, 旨在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 化学 探究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式之一,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激发兴趣,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何利用新教材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是使用新课程进行教学的特色所在。

一、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研究性课题是研究学习的关键。若想实现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学生创设疑问点,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问题的创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探究,从而拓展思维,获得新知。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又要能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足以引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发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作方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并创设问题情境。(1)在实验室通过稀酸盐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使用制氢气的装置还是制氧气的装置?(2)在制取时,如何装配药品?怎样确保气密性?(3)怎样收取二氧化碳?如何验满?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主思考,或者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另外,教师还可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如“魔棒点火”“吹气生火”等。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是创造、探索、验证的主要途径,任何新奇的化学现象,最终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或验证。因此,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1)端正学生观察态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学生不仅要看到金属钠在水面飘来飘去的有趣现象,更要观察金属钠浮在水面时,液体颜色是否发出变化?有什么声音?只有全面观察现象,由浅入深,才能真正了解“钠与水反应”的本质,实现教学目标。(2)演示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形式,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有些水不能直接饮用?常用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3)发挥验证性实验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涉及很多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帮助学生一起找出原因,以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联系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突破狭小的课堂,带领学生融入社会,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扩展思维,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了空气质量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了解空气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写出“空气质量报告”、“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改善对策”等研究报告;也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地方收集空气,再对该地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实验分析收集的空气,经过探究获得结论。当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就会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从身边发现化学、感悟化学,自觉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他们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环境污染”在教学时,我们设计一节“河源水资源现状报告”综合实践课,对河源水环境的作调查,从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缺乏、水体的污染、水的净化处理等项目入手,要求学生通过教材、文献资料、报纸、网络等方式收集信息,采取水样,设计简易污水净化处理的实验,撰写科普小论文等展示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

四、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通过有效的反思,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开展有效的练习,既可巩固知识,也可掌握基本的化学方法,养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更多系统性、综合性问题,实现知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思维逻辑的条理性。教师应该注意,将反思环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反思中认识到教学的不足,在下一次教学中积极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可以说,在反思环节,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另外,若想在课堂中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课堂总结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总结部分常被省略。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出现知识条理混乱、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尤其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较为零散,如果实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就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总结等方式,重新梳理知识点,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做到查缺补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了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探究方法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解疑,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融入新课程内容标准的整个体系中。那么,我们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标,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为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学生在真实、生动、直观、充满神奇的实验情景中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直接感知的事实和获得的信息所产生的问题会自动引发思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获得真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学生总是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活泼的金属都是原电池的负极。活泼金属能否也可以作为原电池的正极?我们让学生通过观察镁、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反应,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酸性的镁—铝原电池中镁电极提供电子,是原电池的负极;而在碱性的镁—铝原电池中镁电极传递电子,是原电池的正极。

二、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学习既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特点,又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能创设参与实践的情境,并且具有激发兴趣、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形成科学品质的诸多功能。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究过程,大多数化学的重大发现与突破都与化学科学实验有关。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假说、猜想、推理与判断,实验则为这些思维活动的验证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新的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可开发的教学问题都是一种教学资源。挖掘利用这些创新素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将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探究的手段,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1.借助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知识基于实践,始于观察。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化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许多化学问题是由实验引发的。因而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师要适时地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勇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从中学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探究意识。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了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化为科学探究,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还要注意挖掘化学变化的美学特性,引导学生溯根寻源,将对化学美的鉴赏升华为对化学原理的追求上,在体验化学现象自然美的过程中探究化学变化的科学美。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和溶解性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在体验碘单质单质丰富多彩的变化之后,及时组织学生对化学原理进行讨论,使学生顺利理解“相似相溶”以及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原理。

四、在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的形成必须要有实验作为依据,物质的性质也要靠实验来形成结论,因此化学实验课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必须从高一新生入学后做起。有必要首先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探究问题、验证物质性质、深入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篇8

关键词:探究学习;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传统学习的区别]

中文“探究学习”最初是由英文“inquiry learing”翻译过来。美国学者施瓦布将其定义为“儿童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因此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性注重的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认再现,不仅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反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且探究学习没有否定反而加强了教师在学习中的主要引导作用,更加强调了师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双向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倡师生互动、互助。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改革指向是双重的。

[化学探究学习对教师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实践,是前人探索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进行探索,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感、情感、意志、方法、态度及勤奋、坚毅合作等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化学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化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一、对教师管理探究过程能力的要求

分析探究式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它与我们现在学校惯用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采用的是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真实或模拟的各种活动,这样便能帮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可以想象,教师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全方位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的,这就对教师管理探究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确定问题方面,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为什么应进行探究?首先,了解他们知道些什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让他们自己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研究文件、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并讨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确定完问题之后再决定怎样通过组织扮演角色、游戏、案例分析进行现身说法。另外,应适当确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掌握的问题,但此问题事前不公开,在学生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补充性说明。其中,任务的分配最为重要,可以将职责按照个人特长分工到人,使活动得以有序地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查找资料,学生因为知识面窄、知识不系统而不知道怎么查资料及相关信息,不知道查什么资料,不知道能否用别的方式找到这些信息,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等。查到资料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得出结论。探究整个过程的效果在这时才真正体现,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解释获得的信息,完善并改进判断形成一般性结论,解释异同,建立联系,并可适当要求学生表达他们的见解,如提问:“××能说出些什么,注意到有哪些异同点,得到什么样的一般性结论”等。

二、对教师知识容量的挑战

探究性学习使教师面临着最大的挑战。教师除了要熟悉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内容外,还要注重学习更多新的、综合性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的专业范围内,也可能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目前不同的人对探究性学习抱有不同的态度,但可预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指导探究性学习将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精通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

当今,全球计算机产业进入了计算机新时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可在计算机中得到反映,并且可通过文字、图形、语言、声像等形式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能够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实现发展的跨越。积极利用现代媒体具有的先进性、形象性、高效性及交互性等特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要利用好现代媒体,迎接现代媒体的挑战,只有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入手,转变观念,继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探索精神首先来源于一个人的崇高理想、远大抱负,对祖国的热爱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有了宏图大志,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追求目标的强烈愿望,才能调动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情感、意志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极好举措。例如,在讲授“碱金属”一章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在讲授原子结构理论,可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讲授氮族元素时,可介绍致力于应用科学的戴维……通过生动活泼的材料,适时地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教师还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知道:化学这门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要不断地思考、实验、再思考,举一反三。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不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更是搞好其他学科研究和探索、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积累。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源泉。采用教师设疑,学生质疑、因疑而发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激活学生思维,是唤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应充分挖掘它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鼓励和尊重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发展,为此,教师运用评价手段要多表扬、多肯定、多启迪,如采用“×××,你真棒”等。另外,评价还要注意科学安排评价的时机,要因材施评及重视评价后的补救,以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是单向传递,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投入,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化学教师应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尝试着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读课本,提出问题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观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活动。这样,以自主活动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使每个人都在未知领域中驰骋想象,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思维的不断换元和转换中走向创造。以元素化合物中物质制取这部分内容为例,有的教师先演示后,学生再做实验,或者边讲边做实验,有的甚至在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对所用的装置和步骤“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而有些教师先交给学生这样的自学方法,即让学生抓住:反应原理、所需原料、实验仪器及装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归纳出此装置可制取哪一类物质、比较此实验装置与类似实验装置有哪些异同点。然后让学生沿着这条思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既不告诉实验步骤,也不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实践方案,独立探索,不断变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显然,这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较,后者更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本显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这样的隐性智慧,使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前者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虽然这样学生也能获得一些化学知识、训练一些基本技能,甚至也比较适应传统的考试,但遇到较活的试题时学生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引导、总结和实验有关的现象,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诱导学生由现象推出结论,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解决新问题,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再现旧知识,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加以巩固,且专心思考教师是怎样利用旧知识推出新结论的。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学生步步前进,逐渐深入。相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法,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或对实验及装置提出改进方案,或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写出有关专题报告或小论文等等,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及思维发展创造条件,开放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伸展性和开放性,从而达到深化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学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坚持不懈、活到老学到老,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来,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扬美秀.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教改实践与探索,2002(2).

[2]胡军哲.试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新.课程·教材·教法,2001(6).

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设计探究性

一、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

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验证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常开展探究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研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篇10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实验方法;设计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探索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根据现行的实验教材,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可划分为以下二种情况:

1.模仿探究

没有模仿就难以创新。如果学生从未见过教师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实验去研究问题,那么他未必会掌握或相信自己也能去探究。因此,作为探究性实验的初期是应当以模仿作为必要手段的。

在探究性实验中的模仿,主要是要求模仿教师的思维序列而不是全部照搬,要给学生发展留有余地。模仿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提出问题、教给方法、变通训练、自寻结论。这里应体现先仿后创、仿中见新。这同通常的实验培养方式是有区别的。过去在多数情况下,更多的是只注意学生做老师教过的实验,而且是在严格“把关”、诸多限制下去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发展空间。

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内容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例如:当学生遇到探究性实验“探究镁的性质”时,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呢?老师精心为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

探究性实验——镁的性质(学案)

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与铁、铜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1)观察镁带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2)用砂纸打磨镁带,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

(3)用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看看它是否能导电。

(4)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当镁带开始燃烧时移到石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

(5)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入食醋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

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镁的性质有〖CD#10〗。

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的过程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孕育了创新精神。

2.自主探究

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传统教育往往向我们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不论学生有多么强的能力,只能够解决学过的问题。一般说来,由于初中学生依赖性较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缺少独创性。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学过和没有学过的知识之间,在原有知识领域到新知识领域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构架起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正是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的关键,或许这种教育思想正是一条正确的改革途径。同时,也更适合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毕竟,自主探究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应用性实验不仅要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化学实验,而且还要紧密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类实验首先由教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来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进行实施,必要时由部分学生协作来完成。这类的探究性实验是对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一次校验。

如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鉴别,可以设计为下列问题的实验进行探究:

(1) 鉴别酸、碱、盐用什么试剂。

(2)测定碳酸根离子用什么试剂。

(3) 测定氯离子用什么试剂。

(4)测定氢氧根离子用什么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