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害;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60-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绿化植物的种植、造景和管护工作,但园林绿化植物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在园林绿化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要达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只注重种植和造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绿化植物的有效管护,进行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危害不仅影响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且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要进行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对危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必要的调查、摸底、分清主次,通过有的放矢的实验、研究,防治才能达到控制和减轻病虫害危害的目的。本文针对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通过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减轻或局部消灭其危害,使园林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绿化、美化功能。
2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1目前园林植物的主要病害有:
(1)杨柳腐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寄主为各种杨树、柳树。
(2)杨树黑斑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寄主为各种杨树。
(3)苗木猝倒病: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寄主为苗圃中大多数树木的幼苗及绝大部分花卉的播种苗、扦插苗。
(4)糖槭叶枯病: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华东一带。寄主为糖槭。
(5)松树红斑病:分布于东北地区。寄主为樟子松、红松、红皮松、云杉、幼松等。
(6)花木煤污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牡丹、山茶、及多种阔叶树。
(7)月季黑斑病:月季栽培区域均有发生。寄主为月季、蔷薇、玫瑰、黄刺玫等。
(8)树木白粉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大部分阔叶树,花灌木及花卉。
2.2目前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有
(1)舞毒蛾:分布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寄主为:杨、柳、榆、桦、椴、云杉、核桃、沙果等,该虫能取食500余种植物。
(2)古毒蛾: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寄主为杨、柳、桦、落叶松、云杉及蔷薇科的多种植物。
(3)榆毒蛾: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寄主为榆树。
(4)天幕毛虫: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地区。寄主为杨、柳、榆等多种阔叶树及多种蔷薇科植物。
(5)杨枯叶蛾: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寄主为杨、柳树。此外,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还有蛀食性害虫、刺吸性害虫和螨类。
3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3.1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因地理条件复杂,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绿地通风透光性差和密集的灯光引诱,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种群关系常被打乱,以致造成病虫害的高密度发生。
(2)部分绿地内园林植物品种单一,种植密集,病虫害易流行,防治难度大。
(3)部分部门、单位因其绿化是附带的一种事业,普遍缺乏园林养护的一般常识,管理上常常不到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各种生理性病害(如黄叶、干尖等)时有发生,加重了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
3.2绿地病虫害防治原则:
(1)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地,从而发挥城市绿化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几种常见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4.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应用有益的生物天敌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
(1)以虫治虫:主要是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及其它有益动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草蛉、螳螂、瓢虫、寄生蝇、寄生蜂等都能对虫害起到重要的克制作用。
(2)以菌治虫:是指利用对害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使害虫感病死亡的一种方法。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4.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是利用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简单、多样、方便、经济、有效且副作用小等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1)人工捕杀法:即利用人工或简单器械,捕杀具有群集性和假死性的害虫。如:挖蛹、杀卵、剪除虫苞、虫瘿等。
(2)种苗汰选法:即利用健壮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态或比重上的不同,进行分离剔除以达到防治目的。如手选、筛选、水选、风选等。
(3)灯光诱杀法:一是利用黑光灯诱杀;二是用高压电网灭虫灯,集灯光诱虫与高压电网杀虫为一体。如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的物理防治:松材线虫其媒介昆虫为褐天牛,采用每年对枯死萎蔫松树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树干1cm以上枝桠都集中焚烧,树桩虫线清喷雾盖上塑料薄膜,再复土5cm,以此除治松褐天牛幼虫,这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另一种物理方法是诱杀除治,主要根据松褐天牛的趋光、趋化性,每年5~10月,在天牛羽化期,采用黑光灯、引诱剂及诱木诱杀、灭除松褐天牛成虫和卵块。
4.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消灭病虫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作用快,使用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化学药剂,还容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4.4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先行官,是一项超前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搞好病虫测报工作极为重要,可以做到防治上的有的放矢,合理地使用农药,减少浪费和对环境及天敌的影响,提高防治效果。首先要加强市、区两级测报网络建设,创建起一个笼罩全市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对市区的各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进行监测,确定专人,定时观察,掌握全市园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生长动态,进行短期预报或预警。其次要对重要园林病虫害的平常观察和体系观察积累基础资料,创建起数据库,用高新技能和监测信息处理体系开展监测与预报。
5结语
总之,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认真分析其发生的利弊条件,抓住根本措施,努力扭转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多途径开展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专职队伍,在有效监测和预测的指导下,及时、高效的防治病虫害,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避免园林景观遭受破坏。
参考文献:
[1]王伟,陈建茂.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
篇2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传统方法;绿色技术
中图分类号:S895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日渐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园林绿化工程便应运而生,而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则迫在眉睫,急需解决。
1、园林树木病虫害的类型
1.1、生理性病害
一般在相近的地方园林树木会发生相同的症状,这时只要对环境条件进行改善,就能够减轻甚至消灭这些病虫害症状。通常在天气干旱时,树木就会产生枯萎、落叶、干枯甚至是死亡的情况;某块区域下酸雨的时候,树木被酸雨危害,就会产生树叶斑块、褪色的现象;高温天气会造成树木的嫩芽和花朵的灼伤,对花朵的美观和果实的生产造成影响。
1.2、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也被称为传染性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的产生主要是通过风、雨和昆虫以及鸟类和人进行传播的,病菌通过皮孔和伤口进入树木内部,使树木生病。树木生病的部位会产生白粉、萎蔫、溃疡、斑点等症状;二是细菌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通过雨水、土壤和生病的植物进行传播的;三是病毒性病害,这种病害主要是通过对脊柱细胞的代谢方法进行改变,使脊柱的生理程序遭到破坏造成的。这种病害造成的树木病害表现为以下几种病症:树叶发黄、发皱、畸形以及坏死等;四是病菌性病害,主要是通过昆虫以及蚜虫传播的,植物的病症表现为植物发黄以及丛枝。
1.3、虫害
园林树木的害虫一共有5类:一是根部害虫。这类害虫生长在土壤内部%将刚刚发芽的种子以及幼苗的根茎作为食物;二是干部害虫,主要寄居在被压木、风倒木以及风折木当中,一旦这些林木遭到了风火水旱的灾害,这些害虫就会进入树木之中,使得树木大量死亡的现象产生;三是枝梢害虫;四是叶部害虫,这类害虫主要是对树木叶片等造成伤害;五是果实种子害虫,这种害虫主要是对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会导致种子的质量下降。
2、防治园林树木病虫害的传统措施
2.1、普查检疫方法
为了及时掌握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分布状况、生长规律、危害情况以及分布状况,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册,为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详实依据。同时,还应在普查天敌和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做好检疫和预测工作。
2.2、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
为了减少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发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及具有抗虫、抗病抵抗力强的园林植物品种,例如,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乡土树种或已在当地驯化过的无病害的苗木,可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2.3、化学防治措施
就我国目前的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化学防治方法凭借其效果显著、使用方法简单易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化学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有毒物质对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进行干扰,进而杀死有害生物,以此来防治有害物质的不断扩展。化学防治的药物可以分为排斥物质、引诱物质以及毒物三种,其中:排斥物质能够通过诸如散播难闻的气味从而对害虫的感官进行影响;引诱物质可以通过引诱的方式,诱杀大量的害虫,引诱性物质包括很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性诱饵;毒物对害虫的毒害作用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进行,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害虫的口器,通过植物的表皮以及植物的液流。同样,毒物也可分为很多种,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多毒类和少毒类。
2.4、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比如利用机械阻隔、诱杀或忌避等方法杀死害虫或消除树木的病症,这种方法对环境没有污染,而且效果也较为良好,但是适用范围比较狭小。其中:机械阻隔指的是将树木与外界通过某种材料相互阻隔,避开两者的直接接触,如在芍药的种植初期,覆盖一层薄膜,可以使芍药的叶斑病大为减少。
2.5、财政的大力支持
由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花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周期长,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机构体制,下达相关政策文件。同时,还要下达专项经费,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6、建立专业队伍
树木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因此必须培养和引进防治树木病虫害的专业技术人员,把组建园林树木养护队伍特别是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放在首位,解决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只有这样,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实现持续有效的目的。
3、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
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并以“生态系统”理念为指导,进行适宜的园林改造来提高林地整体抗塑性。值得注意的是,采取生态控制发和生物防治措施,是降低树木病虫害种群密度,恢复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
3.1、生态控制法
生态控制法这一园林树木病虫防治新方法,也可以称作生态调控法。这种方法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的,即在一个整体的园林生态系统基础上,将园林植物以及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加以利用,通过生态学的手段,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能够使有益生物进行良好的生长,而使这一环境不利于害虫的生长。这样一来,就能够将有益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发挥到最大,并将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降到最低。园林做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生长的周期基本较长,因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中具有较为丰富的节肢动物,有着较为复杂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复杂的食物链,因而天敌和害虫之间就有了非常明显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这种环境中利用生态控制的方法十分有效。
3.2、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最为生态的一种防治树木病虫害的措施,也可以称之为“以虫治虫”,也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抵御和杀死害虫。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界中的“食物链”,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效性,因为即使害虫的幼虫长大后,这些天敌也会将其消灭掉。虽然生物防治拥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具有缺点,比如生物防治受环境的限制较大,而且目前人工培育有益的天敌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技术尚不纯熟。因此,生物防治目前还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束语
总之,作为林木生态系统中一种较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病虫害对园林工程具有较大的危害。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受到自身生物特征的影响,还会受到气候、地理条件、树种以及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而传统的园林病虫害防治不仅防治成本大,而且效益也不高。因此,对于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在在依据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改造林木结构,加强更新改造,推广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无公害生物制剂的应用,切实做好园林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平格.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和传统方法分析[J].绿色科技,2014,02:56-57.
[2]陆群,田润民,桑华.呼和浩特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措施[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04:57-58.
[3]邝先松,陈松,曾赣林.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防治[J].江西林业科技,2005,03:56-58+61.
[4]谷桂云,金桂月.浅谈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116.
[5]孙晶.论科学树木养护和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03:120-121.
篇3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49-1
杨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是营造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的造林树种。杨树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随着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杨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也呈常发、大面积暴发的态势。因此,做好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的常见和主要病害包括溃疡病、杨树苗木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叶斑病类、炭疽病等。做好各种病害的防治工作,需要根据病害各类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病及时进行防治,以保证林木健康成长,确保林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综合防治措施
进行杨树栽培时,应认真选择苗圃地和栽植地,选择沙壤土和排水能力良好的地块,进行土壤消毒。利用冬季农闲,在杨树林地开沟、挖穴,施有机肥(农家肥),促其健康成长,提高杨树抗病虫危害能力。
种条要选择健壮、生根能力强的种条。插苗前,将种根用50%多菌灵和15%甲基托布津按1:1比例,200~250倍混合液浸根1~2小时,拿出稍晾后再插。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和黑斑病。插条发芽后,用50%甲胺磷或1605农药1200~1500倍液根基喷雾,可有效防治幼芽被咬现象。秋冬季杨树进行整形修枝时,应及时清理因病虫害危害和风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病虫枝和枯死枝,集中进行加工或焚烧。
1.2 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腐烂病:又名烂皮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春季植树,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缩短缓苗期。早春病菌侵入之前,树干涂刷白涂剂或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可以防病,病树可先刮除病斑再涂刷;避免强度修枝,剪锯口应涂石硫合剂消毒;严重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
杨树溃疡病: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喷树干,用多菌灵防治亦可。化学防治用50%代森铁2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65%代森锌200倍液喷洒树叶,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用刀刮开主干皮层后喷施70%甲基托布津、40%福美砷、工业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
杨树苗木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幼苗出土后,要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喷施。
叶斑病类:发病期间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炭疽病:发病时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治。
白粉病:发病时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施。
2 杨树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
杨树常见虫害主要包括天牛类钻蛀害虫、舟蛾类食叶害虫、刺蛾类、毒蛾类、舞毒蛾等。主要防治措施有生态防治、药剂防治和人工防治等。
2.1 生态防治
多数食叶害虫越冬场所为林下落叶,因此,当虫害发生严重时,应对当年发生林地和苗圃进行清扫落叶,铲除杂草,并集中烧毁,可有效杀灭越冬虫蛹和病菌。草履蚧的卵囊及杨舟蛾、刺蛾的蛹在土壤中越冬,用拖拉机或牛耕翻杨树林地,可冻杀草履蚧卵囊及舟蛾、刺蛾的蛹,降低越冬虫口基数。或人工用铲、锨等工具,在林下挖虫卵或蛹,收集焚烧。
用生石灰水(配方是石灰1份,水4份,加盐少许)涂白树干,消灭树皮缝隙中越冬的病虫,减轻枝干冻伤,抵御病虫侵害。涂白剂的配比为:生石灰10kg+硫磺1kg+水40kg,石灰的质量要好,不能带有硬粒;涂白的高度不少于100cm。
2.2 人工防治
灯光或饵木诱杀:对一些有趋光性的成虫,可以采用灯光诱杀。在害虫危害较轻而卫生良好的圃地外,设置饵木吸收成虫产卵,再人工进行消灭。
人工捕杀:根据产卵的习性,有的在产卵前咬成伤痕,有的产卵在树干翘皮缝隙处,前者可采用木槌敲击杀死卵和初孵幼虫,后者可用刮削树皮的方法,去除卵和初孵幼虫。对没有趋光性的成虫,白天不是很活泼,飞行距离也不远,很容易人工捕捉。在苗圃地或幼树上可以摘卵块,杨扇舟蛾有卷苞特性,在幼树上摘虫苞。
2.3 药剂防治
投药防治:先清除虫道中的虫粪及木屑后,用浸沾40%氧化乐果乳油的药棉团塞入虫道,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倍液,用注射器从虫道孔注入药液。用药后都要用泥团封口。也可用熏蒸杀虫剂磷化铝片剂(每片3g)依虫孔大小,将磷化铝药片用镊子塞入虫孔,并立即用泥团密封,效果可达100%。
杨树天牛药剂防治:溴氰菊酯2000倍等药液注入虫孔。
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防治:2.5%的溴氰菊酯5000倍液喷洒,或2.5%溴氰菊酯与柴油混合,按1:35比例混合利用喷烟机进行防治。也可以用25%灭幼脲Ⅲ号800~1000倍液喷雾,或以BT乳剂300~500倍液喷雾。
刺蛾类、毒蛾类、舞毒蛾等防治方法:叶面害虫可采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10%广效敌杀死25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杀。
参考文献
[1] 夏鲁青,郭同斌,赵博光.杨树虫害防治研究进展.林业科技开发,2001,09.
篇4
关键词: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量普遍偏少,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对植物生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并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下面谈谈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 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丰富的花卉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这些园林植物不仅能创造适宜于人类生活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花、草、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园林植物病虫害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般情况下,病害和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和根腐等现象,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虫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种逐年退化,终至全部毁种,或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和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加上现有森林资源日益耗损,深感花卉资源和森林资源之不足。因此,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在努力扩大国家园林植物与森林资源的同时,对病虫害防治均制定了具体的法规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减少病虫害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因而,掌握和贯彻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2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
2.1 常见虫害
2.1.1 刺蛾类。刺蛾类是园林植物的一大重要害虫,该虫食叶树种较杂。危害严重时,将会食光全部叶片,使冬芽形成受到影响。
2.1.2 蛀干害虫。蛀干类害虫,如天牛、木蠹蛾等幼虫危害很大。有的天牛以成虫出现,但大部分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钻蛀为害,并排泄粪屑,位于韧皮部的幼虫为害期可达11月上中旬,位于木质部的幼虫为害期可达11月下旬。木蠹蛾的幼虫有的下树化蛹或在树内越冬。
2.1.3 介壳虫。介壳虫又称蚧虫,属于同翅目蚧总科园林害虫。它除了刺吸取食寄主植物造成直接危害外,还排泄蜜露,诱发植物煤污病,造成植物长势衰弱、落花落果、枝长干枯或整株死亡。
2.1.4 食叶害虫。该类害虫将1个枝条或叶片食光后,分散取食,食叶后影响冬芽的形成和隐芽的再次萌发。主要的食叶害虫有杨扇舟蛾、角斑古毒蛾、臭椿皮蛾、花椒凤蝶、棉大卷叶蛾、小蓑蛾、葡萄虎蛾、葡萄天蛾、柳蓝叶甲、樗蚕蛾、尺蠖、美国白蛾等。
2.1.5 蝽象类。蝽象类害虫属半翅目,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园林植物的叶片为害,使植物叶片失绿、植株矮缩等。蝽象类害虫一般是以成虫越冬,到了秋天,它们大部开始寻找隐蔽的地方准备越冬,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严重时会导致煤污病的发生。
2.2 常见病害
2.2.1 枝叶病害。真菌是枝叶病害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侵染枝叶的许多病原菌也常侵染花器、幼果等。枝叶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变色型、叶畸形等。譬如:叶斑病类主要是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线虫、细菌等病原物所致。主要是叶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各种形状的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的形成等因素,又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它普遍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有些还会给园林植物造成巨大的损失。
2.2.2 茎干病害。引起茎干病害的病原,包括了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病原等各种因素。如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茎线虫等生物病原都能引为害花木的茎干,其中以真菌病害为主。茎干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带化、萎蔫、立木腐朽、流胶流脂等。不同症状类型的茎干病害,发展严重时,最终都能导致茎干的枯萎死亡。
2.2.3 根部病类。根部的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根颈部皮层腐烂,并产生特征性的白色菌丝体、菌核、菌索;根部或干基部腐朽并可见有大型子实体等。根病的发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也可以反映出来,如叶片发黄、放叶迟缓、叶形变小、提早落叶、植株矮化等。引起根病的病原可分为非侵染性的和侵染性的。根部诊断有时很困难,根病发生的初期不易发现,待地上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病害已进入晚期。一般是以幼苗猝倒和立枯病为害较重。
3 加强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一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2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2遍以上。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二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2 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园林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准则。其优点是:(1)协调措施,减少矛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2)力求兼治,简化措施。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越冬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搞好病虫情预测预报工作
在花木种植场、公园、绿化带等大面积种植地区有计划、及时防控病虫害。通过有效虫口基数、生物气象图、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病虫预测,根据预报时间长短可分短期预测(一般预测期在30天左右)、中期预测(一般是根据上一代推测下一代)、长期预测(一般是跨季度或跨年度的预测),从而达到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或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预测。特别是对近几年发生较重的,了解较少的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如樟叶蜂、灰白蚕蛾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总之,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开始,到立地环境的改造,科学地栽培,合理地运用养护技术,强化预防措施,辅以化学的、生物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园林综合防治系统,一定使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应作为园林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衍芳.北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3)
篇5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2;S7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7-02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也为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病虫周年活动、发生和流行频繁,为害方式和分布格局发生变化,老病有加重的趋势,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病害危害情况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叶部病害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1]。
2 侵染循环特点
病落叶是初侵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部分在7~15 d。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部病原物的侵染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2]。
3 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上,应坚持以下原则:以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作为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以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作为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3.1 灰霉病类
灰霉病是危害多种园林观赏植物的一种病害,尤其在温室郁闭的环境下,更易发病,危害多种温室花卉。其寄主范围广,如天竺葵、蝴蝶兰、香石竹、仙客来、百合花、一品红、海棠类等。该病不仅能侵害植物的叶部,还能危及根、茎、花等各个部位。
3.1.1 症状及病原。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是最主要的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几乎能侵染每一种草木观赏植物。
3.1.2 病害循环特点。灰霉病的病原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第2年春,当气温达20 ℃左右,空气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随风雨飞散传播,在叶缘、叶柄、花瓣等处发芽侵染寄主组织,不久形成病斑,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飞散而反复侵染。一般在温室栽培的环境条件下,空气湿度大,湿度适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且能整年反复侵染危害。
3.1.3 发生条件。一是温、湿度。日光温室内低温(
3.1.4 防治措施。一是灰霉病的盛发与环境的郁蔽有密切关系,保持通风透光的栽培环境可减少发病。采用双重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放风,降低室内温度。二是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可有效地增加植物的免疫力,所以应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清理温室和圃地。避免造成伤口,可减少侵染和发病。三是应注意发病早期防治,如发现少量发病时,应及时去除发病的叶、花,集中烧毁,以制止病态的扩展蔓延。四是在春、夏季多雨季节和温室的环境下,空气温湿度适宜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应及时、定期喷药防治,以制止该病的盛发。常用的药液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2 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等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楂、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植物都可以发生白粉病。
3.2.1 症状及病原。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1层白色粉层。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有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等。
3.2.2 发生条件。白粉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侵染叶片和新梢。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在露地条件下,该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4—6月、9—10月发病较重,尤其秋季发病严重。栽植于树荫下、栽植密度大、氮肥使用过多、通风条件差的园林植物发病严重。
3.2.3 防治措施。一是早春加强修剪,剪除染病枝叶并及时烧毁,减少侵染源[4]。二是合理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加抗病能力。三是绿地设计和栽植时密度要合理,使其通风透光,不要为了近期效果随意加大植物密度。四是休眠期均匀喷洒1遍3~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五是喷药防治。常用药液:25%粉锈宁可湿性剂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等,定期喷雾。
3.3 锈病类
锈病是园林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全国有80余种园林植物锈病。
3.3.1 症状及病原。园林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柄锈属(Puccinia)、单胞锈属(Uromyces)、胶锈属(Gymnosopor-agium)、柱锈属(Cronartium)等。
3.3.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海棠的嫩叶、叶柄、嫩枝、果实上,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新梢越冬,没有再侵染。该病菌需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海棠与桧柏类针叶树混栽会增加发病率[5]。
3.3.3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配置园林植物,防止转主寄生发生锈病。5 km内不植桧柏。二是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三是化学防治。果树在休眠期喷洒3 °Bé的石硫合剂,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果树喷药打断转主循环。锈菌传播范围一般在2.5~5.0 km,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 d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喷药保护。常用药液有:石灰倍量式160~200倍波尔多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均有较好防效。另外,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对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混合1 °Bé石硫合剂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5 °Bé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次,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芽产生担孢子。
3.4 叶斑类
叶斑类是叶片因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种类型斑点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龙斑病等种类。这种病害的后期常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片提早脱落,影响植物的生长。
3.4.1 发病条件。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潜育期7~10 d。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雨水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露水重则发病严重。老叶较抗病,展开6~14 d的新叶最易感病。月季的不同品种之间其抗病性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浅黄色的品种易感病。
3.4.2 防治措施。一是减少侵染来源。盆栽的植物应及时摘除病叶,秋季彻底清扫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或消灭初侵染源;重病区的苗木出圃时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泡消毒。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1∶2∶200倍液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本来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 参考文献
[1] 汪锋.园林植物病害的检查识别与园艺防除手段[J].现代农业科技,2006(2):30-31.
[2] 卢东升,黄新华,谢正萍,等.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Ⅰ)[J].河南农业科学,2009(3):66-69.
[3] 卢东升,王金平,谢正萍,等.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Ⅱ)[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9030-9031.
篇6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Ligustrum vicaryi belongs to oleaceae, ligustrum, woody garden plant, which ishybrid cultivar from ellipse leaf privet and the European prive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it has been widely planted for landscaping for its advantages of fewer pests,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As the ligustrum vicaryi grows fast and clip easily, it is suitable as hedge with planted in lawn or the edge or the center in row or single, or in strip, piece, in the shapes of round, ball, slope and wave, etc. In addition, it is suitable for collocation planting with green and red plants for its golden color. However, with time passing, diseases occur increasingly. Based on the lots of observation and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main plant diseases, the preventive technique aimming at the common brown spot of ligustrum vicaryi are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常见病害。金叶女贞抗病性强,病虫害很少发生。在山西南部栽植的金叶女贞,在栽植当年,很少发生病虫害,栽植第二年绿篱形成后,由于通风透光性差,个别单位养护管理不到位,造成金叶女贞生长势降低,极易发生病虫害。金叶女贞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女贞枯萎病、叶斑病、枝枯病等。1、1防治原则 对于金叶女贞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始终坚持“有病治病、未病预防、无病保健”,加强植物的预防保健,同时强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强壮植物,提高植物自身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一旦出现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就开始预防保护。 1、2免疫程序 1、2、1 在春季树木发芽前3月上中旬,在植物萌芽前,普遍喷洒一次石硫合剂,石硫合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剂,兼有杀虫和杀菌的作用,喷药要均匀周到。主要预防女贞枯萎病、叶斑病、枝枯病、介壳虫等。可有效防止病菌的萌发或杀死病原菌,同时对一些越冬的害虫如螨类、蚜虫、介壳虫等小害虫也有杀死作用。 1、2、2 生长季节每半月进行1次药物防治,一般是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杀菌剂一般采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可预防叶斑病、枯萎病等病害。杀菌剂要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根据不同虫害,选用不同的药剂,对于防治桑金叶女贞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煤污病等。 2、防治措施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草坪;施工;养护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准备工作
1.1 草种选择
1.1.1 分析草坪建植区的气候特点及小环境条件,以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作为草坪草种选择的依据。
1.1.2 考虑草坪用途、建植地点微环境、管理水平对草坪草种的影响因素。
1.1.3 确定和了解可供选择的草坪草种。
1.1.4 选择具体的草坪草种。
1.2 坪床的准备
1.2.1 坪床的准备是草坪建植的关键环节。坪床的准备一般包括清理场地、改良土壤、整地翻耙、排灌系统设置、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过程。
1.2.2 清理场地。清除场地中妨碍施工和草坪生长的各类障碍物,严禁使用化学污染土和深层土。
1.2.3 土壤改良
1.2.3.1 草坪在酸碱度适宜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如果土壤酸碱度不在正常范围,应采用碱性栽培介质或酸性栽培介质进行改良。
1.2.3.2 对密度>1.30t/m3、总空隙
1.2.3.3 对有机质低于 20g/kg 的土壤,应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含丰富有机质的栽培介质加以改良。
1.2.4 整地翻耙
在建植前全面翻耙土地,深耕、细耙、翻、耙、压结合,清除杂草及杂物,保证土壤杂质含量低于0.8%。翻地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整地深度为 250~300mm,见《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严禁在土壤含水量过高时操作。当土壤含水量为 15%~20%时,宜进行翻耙。
1.2.4.1 草坪建植区 1200mz 以上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完整的灌溉设备。
1.2.4.2 面积≤2000rr12 的草坪,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比降为 0.3%~0.5%;面积>2000 m3的草坪,可建永久性地下排水管网,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
1.2.4.3 必须及时排除积水。
1.2.5 杂草防除
为防止植草后杂草滋生,耕翻土地时要用人工拣除和化学方法进行灭杂,常用除草剂可以分为两类: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选择何种除草剂要根据杂草的种类、草坪种类和种植时间来确定。在使用除草剂前必须进行药性试验,以保证草坪的安全性。
1.2.6 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以后病虫害的发生,要请植保部门出具土壤病虫害化验报告和防治措施,依据防治措施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如多菌灵、甲胺磷等。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2.7 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适当增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基肥施用数量视土壤肥力而定,可结合翻地将肥料施入。根据草坪的生长情况在生长期进行追肥。
2 建坪
2.1 种植的适宜季节和草种类型选择
2.1.1 冷季型草播种宜在春、夏和初秋季节进行。
2.1.2 冷季型草分株栽植宜在北方地区春、夏、秋季进行。
2.1.3 茎枝栽植暖季型草宜在南方地区夏季和多雨季节进行。
2.1.4 植生带、铺砌草块或草卷,温暖地区四季均可进行;北方地区宜在春,夏、秋季进行。
2.2 播种建坪
2.2.1 播种量;草种和发芽率不同,播种量不同,一般发芽率要求大于 80%,匍匐翦股颖 3~7g/mz,草地早熟禾 5~15g/㎡,其他草种播种量一般在20-30g/㎡。
2.2.2 播种时间:北方为春、夏、秋三季。南方全年均可。确定播种时间主要考虑草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应给草坪草足够的生长发育期限,以使其渡过“危机期”,如高温高湿、干旱、杂草蔓延、寒冷期。避免在“危机期”播种,以免造成发芽率不高、缺苗、弱苗和杂草共生。
2.2.3 播种方法主要有撒播法和喷播法
撤摇法:播种之前先灌水浸地,待水渗透并稍干后,用钉耙(齿宽20~30mm,)在地面纵横搂沟,沟深在5mm左右,然后将处理好的草籽掺上细沙土,均匀地撒播于沟内,并用平耙搂平。最后用小型石碾碾压一遍。喷播法:喷播法是利用专用的草坪喷播机进行播种的一种方法。将绿化用草籽与保水剂、绿色纤维覆盖物及肥料等,在搅拌容器中与水混合成胶状的混合浆液,用压力泵将其喷播于待播土地上。
2.3 草坪营养建植
常用的草坪营养建植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 密铺:应将选好的草坪切成 300mm ×300mm,250mm ×300mm、200mmX300mm 等不同草块,顺次平铺,草块下填土密实,块与块之间应留有 20~30mm 缝隙,再行填土,铺后及时液压浇水。若草种为冷季型则可不留缝隙。
2.3.2 间铺:铺植方法同密铺。用 1㎡草坪宜点种2~3㎡面积。
2.3.3 点铺:将草皮切成 30mmX30mm。点种,1mz 草坪宜点种2~5㎡面积。
2.3.4 茎铺:茎铺时间,暖季型草种以春末夏初为宜,冷季型草种以春秋为宜。
3 草坪的养护管理
3.1 草坪的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浇水:草坪草组织含水量达 80%以上,水分含量下降就会产生萎芽,下降到 60%时就会导致草坪死亡,适宜的浇水对维持草坪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意义。早晨 9:00-11:00 和下午 16:30-18:00是浇水的最好时间。
3.2 施肥:施肥是草坪养护培育的重要措施,适时的施肥为草坪提供生长发育所需养料,改善草坪质地。幼苗颜色变浅、泛黄、生长发育缓慢,则表明缺肥,应对土壤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结合灌水进行施肥,即将适量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
3.3 修剪:草坪的修剪是草坪管理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修剪的目的是增加枝条分蘖。一般情况,在幼苗长到目标高度的 1.5 倍时修剪,剪草时要按顺序进行,保持草坪的清洁整齐。
3.4 清除杂草:幼苗期是杂草危害较严重的时期,此时杂苗容易被发现,容易清除,应集中人力及时拔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幼苗的发育生长,造成坪床杂乱无章。
3.5 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3.5.1 种子健康检验。种时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严格把好检疫关,避免带入危险性的害虫。播种前用杀虫剂拌种,以防地下害虫及鼠害等。
3.5.2 整地及栽培管理防治。翻耕耙压,有利于机械损失和鸟啄食昆虫。施用有机肥应是经腐熟的,经高温腐熟能杀死肥料中的幼虫及卵。在秋冬和初春季节,适时大水漫灌,对于地下害虫和表土中化蛹的蛾类害虫有一定的杀死作用。
3.5.3 春季防治害虫技术。春季 3~5 月份是金龟子成虫羽化危害期,地下害虫升到地表危害期,以及蛾类和蝽类害虫羽化产卵期,蚜虫开始扩散危害期,应采取以下两项防治措施:第一,诱杀防治,利用某些昆虫特有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杀;第二,农业防治,对于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的草坪,适量灌水,可抑制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5.4 夏季防治害虫技术。第一,人工捕捉,在虫口基数不大时可用捕虫网捕杀蝗虫类,利用斜纹夜蛾产卵成块的习性,在成虫盛期,人工摘除卵块和消灭初孵群集幼虫等措施:第二,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量较大时,可采用药剂防治,首先采用无公害农药,又应针对某一时期的主要害虫,同时兼治其它害虫。
3.5.5 秋季防治害虫技术。清除草坪内及周围垃圾,在 9 ~ 10 月份,适时大水漫灌,使许多害虫不能入土化蛹,或化蛹不久的害虫可提高其死亡率。以及各种地下害虫不宜栖息,使其露出地面,以便于集中喷药防治。
3.6 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草坪草在整个生长季节,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夏季是易得病害的,病害的种类繁多,主要是真菌病害。常见病害有: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夏季斑枯病、镰刀枯萎病、锈病、白粉病、黑粉病以及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应严把种子检疫和检验关;搞好栽培措施防治;充分发挥品种的抗病作用:培育新的抗病品种,也是草坪病害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化学药剂,控制病害的蔓延;利用有效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草本花卉病虫害 防治
1. 常见草本花卉的病虫害发生现状。
草本花卉具有种类繁多、花色丰富、装饰效果强、美化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近年来草本花卉更被广泛大面积应用于杭州的园林绿地中。随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道路、河道绿化及其它园林绿地范围内的运用也愈加广泛,病虫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危害程度加重。病虫危害直接影响了草本花卉的观赏效果与经济价值。在草本花卉生产、运输、养护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各种病害如疫霉病、立枯病、灰霉病、茎腐病、猝倒病等,虫害如跳甲、蛆虫、青虫等。2009年,我们以杭州下城区环城北路鲜花道路、延安路、体育场路等道路绿化和东河河道绿地为基础对杭州地区主要的草本花卉生产、养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地调查、分析。
1.1 病虫害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4-9月。
在4-6月,气候多为温暖潮湿,时有灰霾天气,光照不足;时而阳光高照,气温骤升。而在7-9月则多为高温高湿气候,并常有台风、强降雨影响,在此种气候环境条件下,则利于多种病原菌的发生和传播,使花卉病害如灰霉病、疫霉病、软腐病、霜霉病等发生较严重;喜欢潮湿环境的蜗牛、蛞蝓、蛆虫等有害生物也时常发生。
1.2草本花卉病虫害的主要类型。
1.2.1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立枯病、污霉病、疫霉病等。1.2.2由细菌引发的病害,如褐斑病、锈斑病,软腐病及细菌性穿孔病等。
1.2.3 病毒病,如花叶病、黄化病等。
1.2.4线虫病害,主要危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
1.2.5主要的虫害有:青虫、跳甲、蚜虫、潜叶蝇、潜叶蛾类、夜蛾、蜗牛、蛞蝓等。
1.3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
1.3.1 风雨传播,如雨水、台风;
1.3.2 昆虫传播,某些昆虫如夜蛾类、卷叶螟、金龟子在咬噬植株茎、叶、根部破坏植株观赏性的同时也传播真菌、细菌或病毒;
1.3.3 灌溉水的传播;灌溉水污染,带菌的介质都会加速病害的传播。
1.3.4 土壤传播:生产基质中存在虫体幼虫或病原菌。
1.4病虫害加重的原因。
1.4.1草本花卉多数为露地栽培,在生产和养管过程中,易受到自然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种植场地周围(如杂草、垃圾等)存在大量的病原菌传染体,并借助风雨、昆虫等传播介体传播到花卉植株上,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引发病害并蔓延扩大。
1.4.2没有对土壤基质进行消毒,土壤中残留多种病原菌或有害生物,诱发病虫害的发生。
1.4.3 由生理性病害引发病害。在生产、运输或养护过程中,花卉由于水份、营养不足或过剩、植株损伤伤口感染等,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病害。
1.4.4环境突变,如高温、强光照、低温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植株生理失调,引发病害。
1.4.5病虫害发生时,在生产或养护过程中通常只使用广谱性的药剂,对病害没有做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使用不当,而导致药物防治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
2. 常见草本花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2.1 保持生产场地及周围的环境整洁,及时清除杂草、垃圾、枯枝残花、病死株等。
2.2 对栽培基质、土壤的彻底消毒。
2.3 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种苗。定植前对种苗喷淋保护性药剂,提高花卉苗期的抗病能力。
2.4 科学栽培与养护管理。了解各个草花品种的生长习性,根据不同花卉习性,科学水肥管理;在移植、摘心、修剪等技术操作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以防植株受伤,伤口感染而引起病害。
2.5 掌握各种草本花卉的常见病虫害,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防治。
2.6通过植株的症状表现对植株的病虫害进行诊断、分析,必要时进行简单的检测,对症下药,以达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及时清理病、死株,避免病害的蔓延。
3. 草本花卉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3.1 疫霉菌引起的疫病
症状: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长春花、百日草、一串红、非洲菊、角堇
波斯菊、粉萼鼠尾草等品种。是常见的病害,叶、茎、花均可受害,病部初生灰褐色油渍状小斑,后成黑褐色不规则斑,使茎部折断,甚至全株死亡。高温多雨,湿度大是发病及传播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雨后及时排水降湿,避免喷淋浇灌和偏施氮肥,种植密
度适宜。2)土壤和旧盆钵的处理:用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5~10克/平方米),或9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2~3克/平方米),或以上药剂的500倍液消毒。3)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甲霜灵、锐扑、烯酰吗啉等。10天1次,连续喷2-3次。
3.2丝核菌引起的茎腐病、立枯病
症状:由丝核菌引起的茎部腐烂,后期病部会产生丝状菌丝。主要危害凤仙类、海
棠类、矮牵牛、美女樱、红绿草等品种。湿度大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做好土壤消毒,选用30%土菌消1000倍,70%五氯硝基苯,普力克600-800
倍,65%代森锰锌+25%瑞毒霉(1:1)600-8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3.3细菌性茎腐病、叶斑病
症状:由细菌引起的茎部腐烂,病部发臭或叶部斑点。主要危害百日草、丰花百日
草、孔雀草、万寿菊等品种。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及时清除病株;2)种子处理: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
液,或用新植霉素2000~3000倍液浸种2~3小时(药液为种子量的5倍),用清水冲洗后再浸泡1~2小时,晾干播种;3)发病初期喷药:常用的药剂有农用链霉素、可杀得2000或喹啉铜。
3.4由链格饱属真菌引起的叶斑病或枝条枯萎
症状: 由链格饱属真菌引起的叶斑病或枝条枯萎,主要危害千日红、木春菊。
防治方法:选用50%扑海因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可湿性粉
剂400-500倍液,或世高1000-1500倍。
3.5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植株的根颈部,危害穗冠、鸡冠花、鸟尾花等。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株,常用的药剂有恶霉灵、咯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等。
3.6灰霉病
症状: 可侵染植株的花、叶、茎,潮湿条件下病部着生灰褐色霉层,这是判断该
病的关键特征。主要影响凤仙、海棠、长寿花、矮牵牛等品种。
防治方法: 1)栽培技术防病:阴冷天气或连续阴雨后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温室湿度;
人工补光;及时清除植株下部枯黄老叶;不宜与其他草花,如瓜叶菊等相邻种植。2)药剂防
护:根据天气状况,阴雨天后要喷药预防,发病后喷药。常用药剂有扑海因、腐霉利、凯泽等。
3.7蛾蝶类幼虫
症状:这类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肉为害,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
危害多个品种,如凤仙、鸡冠花、长春、醉蝶花等。常见有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菜粉蝶、苜蓿夜蛾等。
防治方法: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有甲维盐、毒死蜱、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核型多
角体病毒等。
3.8 黄曲跳甲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醉蝶花。每年有春夏和冬季两个为害高峰期,成虫啃食叶片,造成
叶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幼虫在土壤中咬食根皮,使根系吸水,肥力下降,对植株的生长过程造成较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可用的药物较多,可兼治其他害虫而合理选药。吡虫啉、啶虫脒、或复合阿
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类制剂等均可。选用苦参碱1000倍,20%辛•灭1600倍,2.4%点多利2000倍, 20%热邦乳油1500倍,20%螟束手1200-1500倍,33%吡•毒可湿粉2000倍或农地乐、乐斯本、辛硫磷、毕达、敌百虫等均有很好的防效。注意农药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9 蛆虫
症状:蚊蝇类的幼虫蛀食茎基部,使植株死亡。可危害多种花卉。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控制环境及土壤湿度,及时通风;发现初期及时用药剂灌根,
常用药剂有呋喃丹、敌敌畏、辛硫磷、卉福等。
3.10 潜叶蝇、潜叶蛾类
症状:主要发生在植株的叶部,幼虫潜入叶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绿色组
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严重时,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叶片上布满蛀道,尤以植株基部叶片受害为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危害穗冠、鸡冠花、百日草等多个品种。
防治方法:(1)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2)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控制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发现现幼虫危害时喷药防治,连续喷2、3次。农药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一品红繁殖;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花期控制
中图分类号 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37-02
1 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一品红别名圣诞红,属大戟科常绿灌木,产于墨西哥与南美洲地区。叶互生卵状椭园形至披针形,也有齿状和分裂状,顶生花序,十一月至次年三月开花,为红色小型花,开裂瓣。划伤根茎叶会流出白色乳汁。
1.2生态习性
一品红适合生长于15℃~25℃,不能低于4℃或者高于35℃,否则会受到伤害。适合温暖环境,不耐寒。一品红适合生长于透气、疏松、湿润沙质土壤。,基质pH值为6左右;生长期需要大量肥料,但是不耐浓肥。 冬季室温16℃~18℃为宜。防夏季太阳直射,应该适当遮挡,并随时保持空气的湿度。一品红在日照 18℃以上就可开花。15℃~19℃之间花芽即可分化。
2繁殖方式
一品红一般采用扦插繁殖。选一年生枝条剪成斜口的带叶插穗,切口流的白色胶质乳液用水浸去,并将切口上涂草木灰和生根粉后扦插。这是由于从伤口流出的白色乳胶会使导管吸水不良,影响成活。穴盘扦插的前提必须透气性好、清洁无菌。插条可随插随采,整个繁殖过程需要保持一定水量, 21℃~22℃之间适于生根。
3调节剂的使用
一品红生长快,节间长,为了使植株变矮,花、叶分布均匀,株态优美,所以摘心后立即使用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改善植株的生长习性,缩短节间,尽早喷0.15%~0.25%的ccc,最迟新生枝条长至5mm时使用。矮状素的使用方法有叶面喷洒和灌根两种。在植株高度调整过程中采用灌根效果为佳,但较叶面喷洒成本高一些(当进入花芽分化期就不能再用,因为会影响苞片的形状和扩大)。用B-9和ccc混合喷湿叶面,浓度为1000ppm~2000ppm(一周一次)。使用生长调节剂后植物应遮荫一天。
4环境因子
4.1温度控制
平均温度和日夜温差主要影响植株生育。在生育积温下,平均温度愈高,净生长速率越大,而在同一平均温度下,日夜温差负值会使茎节缩短,及较紧密之株型。夏季炎热温室中温度过高不利于一品红的生长,应将温度控制在26℃左右。可以采用水帘降温,遮阳网遮荫等,还可以不断以喷洒地面来降温。
4.2湿度控制
由于一品红不耐干燥,湿度过高应及时通风,尽可能将其控制在90%左右。尽可能避免环境过于干燥或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卷曲枯萎。切记过多灌输水分,因为一品红不耐水湿,浇水应根据其生长情况、天气及土壤干湿情况。因此栽培应该适当控制水分,以免水多会引起徒长,破坏株型。
4.3花期控制
一品红花芽分化的临界日常为12h(荫14h),自然环境中植物使苞片转色发育成熟的反应时间需要6-9周的时间。花芽分化期之后,10月中旬左右就可以改用钙肥与15-5-25肥交叉施用,此为一品红专用肥料,浓度为250ppm以下,栽培基质EC在1.5-2.0之间,降低肥料浓度时机为苞片完全转色后,出售前几周只能浇清水。大多数一品红花芽分化需要的光照强度低于50-100Lux,因此,用遮光方式能使花期提前。
5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5.1病害
5.1.1 根茎腐病
不能随意丢弃感染枝叶,应 及时清除已经受感染的植株。杀菌剂灌施效果比较好。常用杀菌剂有Cleary、瑞毒霉、药剂有亿力等。
5.1.2灰霉病
对于此种病源需要调整好水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尤其是在晚上。让空气流通的有效方法是开启小型风机使空气做水平方向流动。植株的摆放位置不应过于密集,彼此应有一定间隔,这样才能让空气流通于植株冠面。必须保持夜晚的温度及通风,避免受机械损伤。温度控制在16℃以上为宜,随时清除死株、病叶。使用灰霉速克、亿力等杀菌剂加以喷施。
5.2常见虫害防治措施
害虫对一品红的侵袭是经常性的,真菌蚊子、白粉虱、红蜘蛛介壳虫、蓟马等是最为常见的。预防虫害最好的办法是完全阻止害虫的进入,比如:在通风口或者门窗上安装防虫网。其它植物种类要确定无病菌后再放入温室内。另外应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测手段,能做到及时发现,有效防治。
5.2.1白粉虱
避免大量族群的产生才能有效控制粉虱,因此必须采用一些方法去监测粉虱族群。可以使用黄色有粘性的诱虫纸吸引粉虱成虫对检测有很大的用处。
5.2.2介壳虫
介壳虫是为害温室植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卵孵化后会爬行到适当的进食位置。介壳虫是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汁液的,其分泌出来的蜜露对叶片有污染,而且会引发污霉病。防治介壳虫可以通过喷施杀虫剂,但其蜡质的外壳使杀虫剂难以穿透,影响了药效,因此必须要重复喷施。
5.2.4 3蛾类
许多种类蛾的幼虫都会对一品红造成伤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成虫都是蛾,幼虫都有咀嚼式口器。它们大量吃食叶片及花。大部分的蛾类都是夜间活动,会被灯光吸引,因此可以用诱虫灯捕杀。
5.3 其他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虫害外,蚜虫、蜗牛和蛞蝓等引起的虫害偶尔也会在一品红上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控制
5.3.1叶片畸形
温室栽培比较常见病害为叶片畸形。畸形呈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像尾部突然斩断,局部皱缩、扭曲,还有些边缘烧焦,整体变皱。对于叶片畸形应该尽量降低空气湿度,植株摆放应稍微疏松,不能排得过于密集,使空气得以流通于植株彼此间。基质也不能过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植株受到阳光直射其光合速率会过高,因此应适度的遮阴,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差过大。
5.3.2分叉
一品红单一枝条在长日条件下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花芽,如果继续生长发育就会出现分叉。所以为了避免分叉现象在长日条件下必须注意安排打顶。
6 园林用途
一品红是冬春重要的切花材料和盆花。其花色非常艳丽,花期长,开放时期正好是春节、圣诞节、元旦,因此,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布置花坛、装饰会议室、会场或接待室等都会用到一品红。而且可做切花材料,制作花圈、花篮、插花等,也可布置花坛,花篱,还可以满足节日布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
篇10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 锦州 121200
【摘 要】水稻施肥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结合当地生产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调节和解决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水稻;施肥;高产
1 水稻生育特点
我市属于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生育期为110~160d,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可分四个时期:幼苗期(萌动、发芽、三叶期);分蘖期(始期、盛期、末期);穗分化期(长穗形: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膨鼓时的孕穗期);结实期即成熟期(开花期、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2 需肥规律
2.1 吸收量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每形成100k量吸氮2.1~2.4kg、磷0.9~1.3kg、钾2.1~3.3kg,氮、磷、钾比例为1:0.5:1~1.3;硅虽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水稻对锌反应较敏感。此外,水稻吸肥量还与气候有关,营养生长于高温季节中进行的吸肥量常常大于低温季节生长的,其中以磷素最为明显,这是因为低温对植株吸磷的抑制效应最大,若以30℃时的吸收量为100%,16℃时磷的吸收量降至55.9%,而氮与钾分别降至68.3%与78.9%。
2.2 吸收率
在移栽到穗分化的营养生产中,钾的吸收量较大,占吸钾总量的31.0%~43.5%;氮次之,为26.9%~36.6%;磷较少,为15.8%~22.4%。幼穗分化到抽穗的生殖生长期,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加,氮为47.2%~53.6%,磷为44.4%~50.9%,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为56.6%~69%,这是水稻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抽穗到成熟期,氮吸收显著减少,为16.2%~33.3%;磷的吸收比较平稳,为33.0%左右。生育后期,水稻吸收的氮、磷仍在16%~33%。故氮、钾肥要前中期施用,同时要施好穗粒肥以保证水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3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一般是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产10%。
土壤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水稻每1kg籽粒需N2.1~2.4kg、P2O50.9~1.3kg、K2O2.1~3.3kg)。
4 肥料施用技术
施肥是夺取水稻丰产栽培的主要环节之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为667㎡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它们均是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成的,各期施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适时、适量分期施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施肥经验是看天、看土、看苗分期施好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
4.1 基肥
多以肥效稳长且含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
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
用量: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于耕前施用,为使基肥及早发挥作用,逐步改为浅层施用,即在干耕上水后施用,靶田时将氮、钾肥施入。一般667㎡施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铵20~25kg、硫酸钾8~10kg、硫酸锌1kg。
4.2 返青肥
插秧后3~7d,追尿素4~5kg。
4.3 分蘖肥
分蘖期是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决定期,也是扩大稻苗营养体为形成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分蘖肥要适时、适量,使之能在基肥释放的配合下尽早地促进分蘖,以达到预期的穗数。同时,分蘖肥还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防止穗分化或拔节之前氮素过剩。从栽插到分蘖停止一般有35~40d,但并不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生的分蘖都有效。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的有效分期较短,从栽秧算起只有20d左右,在早春气温较低情况下可延长到25d左右,在高温和带土移栽情况下只有15d,且早出生的分蘖成穗率高、穗形大。早生分蘖从分蘖出生到主茎拔节的时期长,有较充裕的时间赶上主茎生长,因此,追肥一般在插秧后10~15d,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d,追尿素8~10kg。
4.4 穗肥
拔节长穗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的时期,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期施肥可形成足够的产量容器,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符合预期要求,形成理想的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的群体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与良好的株间受光效率,为增加抽穗后的灌浆物质奠定基础。控制无效生长,减少稻株在氮素同化时消耗贮藏糖类的数量,增加抽穗前的灌浆物质贮备。
4.5 促花肥
为增加分化颖花数,有效施肥期一般在穗分化前的6d到分化后的4d,最有效是在分化前1d到分化后1d。
4.6 保花肥
为防止颖花退化,在穗分化10d左右,(有效施肥期在分化后的7~14d)一般是倒二叶抽出1/3、穗长2~3mm时施用,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可667㎡施尿素5kg左右,以抽穗前叶色能略褪淡为宜。
4.7 粒肥
粒肥可延长抽穗后叶片功能,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一般667m2追4~7.5kg硫铵。对于抽穗速率不快、叶色偏浅的地块,可提早于始穗期追肥,一般田块粒肥追施不宜迟于齐穗后10d。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及其注意事项
郑党军 左媛媛
陕西省乾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 要】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注意事项
按照防治原理及技术应用的不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植物检疫五种方法。化学防治因其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就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进行了介绍,在优点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化学防治苹果树病虫害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1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
1.1杀灭速度快
化学防治病虫害可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扑灭暴发性的病虫害。苹果的红蜘蛛、蚜虫等暴发性害虫,选择恰当的药剂可在几小时到数天内全部歼灭,并有效控制其危害,保证苹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实,这一点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所难以做到的。
1.2 杀灭彻底
化学防治对那些隐蔽性害虫(如卷叶虫、食心虫以及钻心虫等)都有着杀灭彻底的防治效果。用烟剂防治卷叶虫、用敌敌畏等有挥发性的药剂注入天牛的孔中就属于化学防治较为成功的事例。
1.3 防治范围广
任何一种害虫、病菌不管它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都可用化学农药将其消灭。一般来说,虫卵是比较难杀死的,而现在研制的药剂不少已经具备了杀卵的功效,例如尼索朗专门杀死红蜘蛛的卵,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药物防治的范围。
1.4 可大面积机械化操作
可用各种现代化机械进行喷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防治时间。但农药也具有杀死天敌和益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污染环境、使害虫与病菌产生抗药性和造成药害等缺点。对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些问题,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加以克服或减轻。
2 苹果树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
2.1.1 做好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在任何农业防治工作的开展中,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长时间地使用一种防治药物,或早或晚都可产生抗药性。由此,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综合性的防治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消除抗药性的弊端,同时对于消灭抗体个体也大有裨益。
2.1.2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剂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药剂可有效延长抗菌性的发展速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混合或者是轮换使用三种不同的药剂,当一种药剂无法杀灭害虫的时候,其余两种很有可能就会将其杀死。而且三种药剂同时或者是轮换使用,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能也是顾此失彼,大大延缓了抗菌性的发展速度。
2.1.3 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
在化学防治中,一旦发现本地区的病虫害对于某种药剂产生了抗病性,就要及时更换使用另一种药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一般来说有着很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旦一个区域某地方的红蜘蛛对于内吸磷产生抗药性,那么这种抗药性会迅速得到蔓延。但是,另外很少使用这种药剂的区域却可以继续使用的。所以,在使用化学发展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也不是最根本的抗药性防治措施,因为在药物更换使用若干年之后,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更新一代药剂进行防治,提高化学防治的时效性。
2.2 化学防治的药物使用要科学合理
2.2.1 严格选择施药时间,控制施药间隔期
施药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化学防治的质量,相关研究证明,在合理的时间内,选择药物防治对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一般在果树开花后一周时间内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防治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施药间隔期的控制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在间隔期的具体选择中,要综合考虑药剂有效期、降水量等因素。以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可使用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在第一次防治之后,考虑到其药物防治有效期,可在20~30d的时间间隔之后进行二次防治,之后每月进行一次波尔多液喷洒,这样可取的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药效期,还要考虑到降水的因素。在上述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的间隔期选择中,20~30d内降雨量在80mm,二次防治后降雨量在160mm,此时进行药物防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在这期间降雨量有所增加,则应该适当的缩短二次施药间隔期。
2.2.2 科学合理混药,注意药物喷洒质量
在化学防治中,常常有把药物混合使用的情况。在混用期间,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保证药物混合之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不会降低混合后药物的毒性,不会对苹果树产生药害。在药物喷洒中,要注意药物喷洒的质量,尤其是遇到多雨的时节就更要严格要求了。要保证药物喷洒均匀、周到,同时还要控制好用量。
3 结论
总之,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如此,即可将这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希林.苹果树几种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19):32.
[2]臧传军,王士龙.苹果树病虫害防治高毒农药替代技术推广[J].中国果菜,2011,(2):18-19.
[3]周吉生.2009年苹果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北方果树, 2009,(5):33-34.
浅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使用农药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王 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蚕蜂技术管理站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 要】近年来,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我市农贸市场与超市里的一大亮点,本文从如何对症下药、如何避免造成药害以及如何科学混用农药等七个方面介绍了在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时使用农药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农民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注意问题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目标产品质量等都符合国家或农业行业无公害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经产地和市场质量监管部门检验合格,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农产品。因此,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建立合理轮作、间作套种、配方施肥,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合理的用药技术,从而使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达到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目的。然而,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因素很多,致使无公害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所以说,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和施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问题所在。
1 必须对症下药
施用化学药剂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防效高低主要取决于药剂选择是否对症。在生产上,首先要考虑防治主要病虫害,同时考虑充分发挥兼治作用,要针对主要病虫害选择有效药剂,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尽量选用无公害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避免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引诱剂诱杀害虫。
2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抓住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用药是保证防治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配合措施得当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病虫害种类的发生规律不同,用药防治的关键期也具有很大差异,必须做到对具体病虫害进行具体分析。如防治苹果霉心病,必须在花期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必须从苹果落花后10d左右开始连续喷药;防治桃树蚜虫,在桃树开花前后是最佳用药时期。
3 避免造成药害
药害是药剂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有叶片、果实等产生各种枯斑、焦枯或畸形,落叶、落花、落果,形成果锈,植株死亡等。
药害是否发生及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取决于药剂本身。一般无机农药最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小,生物源农药不易造成药害,同类农药中,乳油剂型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水溶性越强的药剂越易造成药害;不溶于水的药剂在水中分散性越好,越不易产生药害。其次,与作物本身有关。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强,如枣、芹菜、甘蓝等;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弱,如黄瓜、葡萄、杏等。另外,作物的生育期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幼嫩组织对药剂较敏感,花期抗药性较差,果树休眠期耐药性较强。再次,受环境因素影响。有些药剂在高温条件下易产生药害,如硫制剂、有机磷杀虫剂等。第四,使用浓度越高或用药量越大的药剂,越易产生药害,喷药不均、药剂混用不当也易导致药害。
4 科学混用农药
农药混用是生产中最普遍的用药现象,现实使用中存在许多混用不当的情况,常见的有农药成分混用不合理、农药混配方法不当、混合用药后造成药害、混合用药药效降低等。因此,科学混用农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避免同类药剂混用,混用的几种药剂最好具有增效作用;第二,在配制混用农药药液时,必须在加入一种药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剂进行搅拌,照此类推,不应将几种药剂同时加入一起搅拌;第三,几种混用农药混配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变化,比如酸性农药就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
5 提高喷药质量
喷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剂防治效果,所以喷药必须及时、均匀、细致、周到,并避开作物表面有露水或有雨水阶段。保护地喷药时,应注意前端较矮区域必须喷到;果树喷药时,应特别注意树体内膛及上部要喷到,做到“下翻上扣,四面喷透”。
6 防止产生抗药性
在药剂防治病虫害中,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大都是多次、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化学药剂所致,不断提高用药浓度还会加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病虫产生抗药性后,不仅需要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成本,还提高了农药残留、加剧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还很有可能导致病虫害更猖獗发生。所以,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首先要注意适量用药,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其次,要合理混合用药,利用药剂间的协同作用,防止病虫产生抗性种群;第三,要适当交替用药,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药剂的作用机理,防止病虫抗性种群的不断扩大。
7 注意减轻农药残留与污染
农药残留是造成食用农产品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影响农药残留高低及污染轻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药剂本身。许多化学合成药剂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留与污染严重;而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质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对自然界影响很小或在自然界中降解较快,残留与污染很低、很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倡使用这类农药。第二是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到产品采收的最短时间,要求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再次使用该药剂。不同药剂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并不完全相同,应按说明严格遵守。第三是用药方法。用药方法不同,农药残留与污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是枝干涂抹药剂的残留与污染最轻,喷雾次之,土壤用药、树体输液及产品浸泡造成的残留与污染最重。因此,在具体用药时,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充分考虑,尽量采用农药残留与污染低的用药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善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农药应注意的事项[J].农村百事通,2012.9.
[2]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3]周德礼.浅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用药技术[J].丽江农业信息网,2011.7.
[4]赵继文.对我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几点思考[J].农技服务,2004.6.
巴彦淖尔市有机肥施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王 霞1 贾 茹2 郭海珍1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2.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 乌拉特前旗 014400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巴彦淖尔市有机肥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有机肥的大力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有机肥;施肥现状;存在问题
有机肥料不仅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而且含有有机物质,对于保持、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活化土壤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生产实际中,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不能很好地作为肥料有效地归还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其地养分失衡,土壤板结,耕性差,耕地地力明显下降。所以,科学利用有机肥资源、合理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有机肥利用现状
我市有机肥源主要包括粪尿类、堆沤肥类、秸秆类、绿肥类、商品有机肥等,2012年全市牲畜饲养910万头(只),年可积粪肥约6825000t,作物秸秆9897600,生产商品有机肥10000t。
1.1 农家肥利用情况
农家肥的主要积肥方式为堆肥、沤肥、厩肥、土杂肥。农村农户对自产粪尿注意积存,作为肥源投入到农田;对于散养畜禽产生的粪便,一般情况下农户收集后制作土杂肥直接施入农田;堆沤肥作为传统有机肥,一直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首选。
1.2 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目前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也有极少部分焚烧后还田和作为燃料等。小麦秸秆大部分留高茬直接粉碎还田,玉米秸秆除了实施有机质提升的项目县直接还田外,大部分经过青贮后过腹还田,向日葵秸秆作为燃料使用,豆类秸秆作为饲料过腹还田。目前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26667hm2,秸秆直接还田量仅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3.2%,部分地区焚烧秸秆和弃置乱堆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养分流失,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有机肥资源。
1.3 商品有机肥的利用情况
从2009年起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以来,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在玉米等一些特色经济作物上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全市共有有机肥企业三家,由于成本较高,农民自费购买的较少,只能依托项目补贴来提高商品有机肥的使用率。
1.4 有机肥施用情况
虽然有机肥料资源丰富,但施用水平不高,施有机肥农户数量较少。通过2005~2012年7年来对巴彦淖尔市耕地的调查,48483户调查农户中,有5159户农户施用有机肥,占调查农户数的10.6%,平均用量为2165kg/667㎡。
2 有机肥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缺乏对有机肥料重要性的认识
相当一部分农民重视化肥的施用,却忽视了有机肥在改良土壤方面不可替代的的作用,我市虽然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施用量不集中,只有规模化养殖户有机肥施用量较多,大多数农民只是几年才施一次有机肥,而且平时不注重有机肥积造,致使秸秆焚烧和丢弃现象频现,导致土壤中一些作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病虫害严重,作物抗逆性降低。
2.2 秸秆还田的配套机械和技术滞后
我市从2009年实施有机质提升项目秸秆翻压还田技术以来,秸秆还田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秸秆还田后给农民的农事操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总觉得不如“一烧了之”来得省事;二是农民及部分基层干部对秸秆还田的长远效果认识不足,不知道秸秆是很好的有机肥资源;三是秸秆还田使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发展滞后,动力机械配套不合理,影响了还田作业效果;四是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必须与深耕、深翻、施用腐熟剂及农艺措施配套,而农民怕麻烦,且不愿付出相应的作业成本。
2.3 农民养地意识差
増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有机肥肥效缓慢,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再加上有机肥施用量大,不宜操作,耗费人力物力。农民为了当季作物能快速增产,出现掠夺式生产,只用地不养地,这也是有机肥积造少、施用量少的主要原因。
2.4 缺乏必要的鼓励政策和引导措施
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措施的支持,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通过资金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实行种植绿肥还田和开展秸秆翻压还田,从而达到培肥地力、为耕地积蓄后劲的目的。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力度
要多渠道宣传秸秆等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领导和群众认识到用好有机肥资源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农民开展秸秆翻压还田、积造有机肥和增强农民用地养地意识的重要举措。
3.2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制订可操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府推动力度,切实引导农民推广应用有机肥料资源,将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要以项目为载体,强力推进对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商品有机肥应用、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机械购置、秸秆腐熟菌剂应用等财政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要制定鼓励政策,对商品有机肥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享受与化肥企业同等免税政策。
3.3 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研发
农业部门要主动牵头,与科技、环保、农机等部门通力合作,立项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和农村劳动力特点的操作性强的秸秆还田实用技术;采用休闲单种、麦后复种、间作套种等方式开展种植绿肥还田;大面积推广玉米、向日葵秸秆还田技术、小麦秸秆留高茬免耕还田技术和秸秆软化与快腐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光亚,张莹.江苏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9(7):141-143.
[2]孙红娇.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73.
[3]耿晨光.有机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合理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3-95.
[4]汪丽红.有机肥的作用和利用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0(10):24.
[5]宋秀杰.我国有机肥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的技术措施[J].农村生态环境,1997,3(2):56-59.
桂花苗木繁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
刘自芬 李龙豫 王世英
河南省舞钢市国有石漫滩林场 河南 舞钢 4625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桂花苗木芽接、扦插、压条的繁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为桂花苗木培育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技术。
【关键词】桂花;苗木繁殖;芽接;扦插;压条;病虫害防治
桂花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也是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俗称木樨、七里香、九里香、岩桂等。自古就有“两桂对庭”的传统栽植方法,是园林绿化和庭院栽植的珍贵树种。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绿化对桂花苗木的不断需求,桂花苗木呈现出了俏销趋势,为了增加桂花苗木的市场供应量,笔者对桂花苗木芽接、扦插、压条繁殖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桂花苗木培育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技术。
1 芽接繁殖
1.1 砧木选择
砧木选择会影响到桂花嫁接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如选择不当则会直接导致嫁接苗木的死亡。在选择桂花嫁接砧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嫁接砧木要与桂花苗木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嫁接砧木要对桂花苗木无不良影响;嫁接砧木须是1~2年生苗木,具备抗病虫害、易成活、易繁殖等特点,如:女贞、白蜡等。
1.2 接穗采集
接穗的采集也非常重要。在选择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接穗应选自生长发育好、无病虫害、芽体饱满健康的2~3年生枝条;采集的接穗要注明品种、地块、日期等,以免造成品种混淆和因时间过久而影响接穗质量。[1]
1.3 芽接方法
桂花常用的芽接方法有“T”字形芽接法、块状芽接法和套芽接法等。
1.3.1 “T”字形芽接
“T”字形芽接法是生产中常用的嫁接方法之一,一般在5~7月份进行。嫁接方法:在砧木离地表6~8cm无分枝的向阳面,用嫁接刀横向切一长8~10cm的刀口,再从横切口中间向下垂直切一长12~14cm的纵行刀口,两个刀口的深度以刚及木质部为佳,使其形成一个“T”字形开口。在接芽上方0.6cm左右处横切一刀,深度切透皮层组织部,再从接芽下方8~10cm左右处入刀,向上方推嫁接刀深度达接穗粗度的1/3,直到接芽上方刀口为止,剥离嫁接芽,将芽片对齐植入“T”字形开口,用塑料带紧密绑好,只外露芽和叶柄即可。[1]
1.3.2 块状芽接
块状芽接法的操作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须在砧木离皮时进行嫁接,多在“T”字形芽接法无成活时使用。嫁接方法:从接穗上剥取长2~3cm、宽1~2cm的长方形芽片,再按芽片的大小在砧木上刻出与接芽片大小吻合的接口,一般成“工”字形,剥开砧木皮层将芽片植入,使芽片的两边与砧木的刀口相密接,用塑料带绑缚紧密,外漏芽体及叶柄即可。
1.3.3 套芽接
套芽接也叫管芽接,须在砧木离皮时进行嫁接。嫁接方法:从桂花接穗芽的上方1cm处剪断,在接穗芽的下方1cm处深刻一环形至木质部,抽出芽套,选择粗度与之相当的砧木,将上方剪断后把砧木上部分皮层向下成条状撕裂,露出与芽套相等的木质部,将芽套套入裹紧,将撕裂的砧木皮层向上包裹住芽套,绑缚严密即可。[1]
2 扦插繁殖
2.1 苗床准备
扦插苗床应选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土壤,对苗床地进行反复深耕并晾晒,做成宽1m左右、高30cm左右、水沟宽25cm左右的插床,插床要求床面平整、土粒细碎、沟道畅通。插前可用1比100倍液的甲醛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插床进行浇灌消毒杀菌,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存药效,过10d左右将塑料薄膜揭除,临扦插前2d再用清水浇透苗床,待插床干燥后整平床面,作为扦插苗床待用。
2.2 插条采集与处理
在每年的5~8月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桂花品种作为采集母树,剪取树冠中上部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枝条做插条,也可以用一年生的桂花苗木茎干做插条。采集时应注意覆盖遮阴以防止水分蒸发,采集后对齐插条基部顶端剪成平整口,长度在8~10cm,尽量保留顶端两片叶子,将基部靠近腋芽处削成平滑的倾斜面,分级分品种按20~30株的标准捆扎成小把,将基部浸入配制好的100mg/L的萘乙酸溶液或ABT生根粉溶液中浸5~6h,取出用清水清洗插条基部后即可扦插。
2.3 扦插方法
扦插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扦插入土深度以插条的2/3为宜,一般株行距为5cm×10cm,以插穗叶片相连又不互相重叠为好,扦插完毕后压紧插条周边土壤,浇一次透水,搭盖距离床面高200cm通风透光好的遮阴棚,以减少太阳直晒造成的水分蒸发。
3 压条繁殖
3.1 低压育苗
选择健壮的桂花植株,将其基部接近地面的1~2年生枝条低压环割破坏其皮层组织部,并在环割处涂抹生根剂促其生根,将环割部位埋入土中10~20cm固定,待其生根后剪断母体连接即为桂花独立苗木。
3.2 高压育苗
高压育苗也称空中育苗,是在桂花树冠上进行操作的一种育苗方法,主要针对树体较大、树冠较高的桂花苗木。在9~10月份选择树冠上健壮的1~2年生枝条,在基部进行环剥后涂抹ABT生根剂,以便促其发育生根,再用湿润的锯末、苔藓、草炭、蛭石等基质包裹环剥处,外套塑料膜扎紧两端以保持其内部湿润,待生根后剪断母体连接即成一株独立的桂花苗木。
4 病虫害防治
4.1 常见病害防治
常见的桂花苗木病害主要有桂花枯斑病、桂花褐斑病和桂花炭疽病。
4.1.1 桂花枯斑病
桂花枯斑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7~11月份,主要为害桂花叶片,发病后病斑呈灰褐色,由叶缘向内扩散并出现大量黑色霉层,严重时引起桂花苗木早期叶片大量脱落,导致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发病叶片,发病期间每隔10d左右喷施一次70%代森锌500倍液或5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2~3次即可。
4.1.2 桂花褐斑病
桂花褐斑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4~10月份,发病后病斑呈黄色小斑点,由叶缘逐渐向内扩散并散生黑色霉状小点,严重时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和苗木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发病叶片,发病期间每隔1周左右喷施一次50%多菌灵500倍溶液或50%的代森铵600倍液,喷2~3次即可。
4.1.3 桂花炭疽病
桂花炭疽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7~9月份,发病后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病斑,中间浅褐色边缘,红褐色并附着黑色小颗粒,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条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发病叶片,发病期间每隔10d左右喷施1次7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百菌清1000倍液,喷3~5次即可。
4.2 常见虫害防治
常见的桂花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螨类、蛾类。
介壳类害虫有吹绵蚧、草履蚧、盾蚧等。防治方法:用50%菊酯100~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对水800~1000倍喷杀。
螨类害虫有红蜘蛛、芽螨、叶螨等。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
蛾类害虫有丽绿刺蛾、袋蛾、黄刺蛾、扁刺蛾等。防治方法:用黑光灯诱杀,或用4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喷杀。
参考文献
[1]孙时轩,刘勇.林木育苗技术[M].金盾出版社,2002(3):118,121-125.
[2]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312-313.
榆树嫁接硬枝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米新兵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林站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榆树是重要的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嫁接繁殖,本文从嫁接前准备、嫁接操作和嫁接后的管理3个方面详述了榆树嫁接繁殖技术。
【关键词】榆树;嫁接;嫁接繁殖;硬枝嫁接
榆树是陕西榆林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 因其是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抗风力、保土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具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等优点,因此成为良好的行道树、庭荫树,工厂绿化、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树种。实践证明,种植绿化榆树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生产上一般采用嫁接繁殖,当年嫁接,第二年即可出售。以下将榆树嫁接硬枝繁殖技术进行介绍。
1 嫁接前准备
1.1 砧木选择
一般选择白榆作为嫁接砧木,首先白榆适应性强,抗寒性强,可耐绝对低温-40℃,且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过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长势更佳。其次,白榆还耐盐碱,在土壤含盐量0.3%或pH9值为时也能生长,其生长速度也快,寿命比较长。
1.2 砧木的培育
因为白榆树干通直、光滑,枝条较家榆柔软,主根侧根均发达,幼苗生长快,因此培育砧木年限较家榆时间短,且嫁接和移栽成活率均高。白榆一般用移植培育大苗,选用二年生一级苗,按株行距0.5m×0.75m移植后,培育2~3年,再从中选出树干通直、光滑、无病害、胸径3cm以上的苗木,按株行距1m×1m定植后,可当年嫁接,也可再培育1年嫁接。在培育大苗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水肥管理外,还应注意加强整形修剪,保持其顶端生长的优势,及时除去竞争枝、枯枝、杂乱枝条。
1.3 接穗的采集
在采条时,应选择树冠发育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粗细均匀的一年生发育枝作接穗。枝条粗度在0.4~1.0cm之间,最好是0.5~0.7cm之间。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都可剪取接穗,采后简单修剪捆成捆,喷上少量水,用塑料布包好入窖待用,或入窖以湿沙埋,窖温保持在0℃以下。当大量剪取倒榆枝条做接穗时,可以建立采穗圃,加强水肥管理,或将倒榆枝条事先嫁接在十几年的大榆树上,作为每年剪取枝条的母树,这样既能保证接穗数量和质量,又能避免破坏观赏树。例如,金叶榆要将适于嫁接的当年生金叶榆枝条剪下,并剪成10cm长的段,两端剪口蘸蜡密封避免失水,但最好随剪随接,也可以提前1d剪取,放在5℃左右的环境下让其活化,剪取的接穗长度6~8cm,带有2~3个芽。
2 嫁接操作
2.1 嫁接时间
金叶榆、倒榆、大叶榆一般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芽体萌动前进行嫁接,在榆林地区最佳时间是4月20日左右。此时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气温也适合愈合组织形成,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8%。新移栽的砧木,如果当年嫁接,最好在砧木发芽后进行。
2.2 嫁接方法
苗木的嫁接方法和方式很多,主要分为芽接法、枝接法、茎尖嫁接法和根接法,根据苗木的习性选择适当的嫁接方法是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华金叶榆、倒榆和大叶榆的嫁接方法很多,主要以硬枝嫁接效果最好。
2.2.1 几种不同硬枝嫁接法对比
(1)劈接:接穗长10cm,粗0.7~0.8cm,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削面长1.5~1.8cm,砧木粗度略粗于接穗,在距地表5cm处平断,在断面正中下劈,砧木接口长度与削面相同,插入接穗时形成层对齐且漏白0.5cm,再用1.5cm宽塑料条绑扎接口。
(2)腹接:穗长、穗粗、砧粗、砧木处理方法与劈接相同。在砧木断面处下端呈35°~45°角开切接口,接口长度为2cm左右,下端不超过砧木髓心,接穗削成扁楔形,削面的长切面长度2.0cm,短切面长度1.5~1.8cm,将接穗的长切面朝里插入接口后严密绑扎。
(3)舌接:在砧木距地表5cm处由一侧向上向另一侧削一长为3cm的马耳形削面,在削面前方1/3处顺木质向内切1个2.5cm长的切口,使之呈舌状,接穗削面长度也为3cm ,也向木质内削一切口,使之呈舌状,将砧、穗的舌片相互插入对方的切口,严密绑扎接口,砧、穗要求等粗或粗度相差很小。
(4)插皮接:将接穗下端削成3.5~4.0cm的斜面,厚0.3~0.5cm,斜面的对侧削成小斜面,在砧木距地面5~8cm处截断,切面要求光滑,选砧木光滑且背阳的一侧面,从砧木切面皮层部垂直切一小口,长度比接穗长斜面略短,将接穗大削面朝里插入砧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严密绑扎接口。
实验证明,在4种硬枝嫁接方法中,按穗成活率和株嫁接成活率均以插皮接最高,劈接略低,但都能达到生产嫁接成活要求;腹接最低,其原因与砧木较粗、砧木切口时操作较难且切面过大有直接关系。这里株嫁接成活率高于接穗嫁接成活率的原因是,每砧木接穗数为1~2个,其中有1穗活,即为株嫁接成活。中华金叶榆、倒榆和大叶榆一般采用插皮接,此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高,可达98%,且简便易行,常用砧木较粗,并在易离皮的情况下采用。具体操作为:将砧木在离地面2~2.5m处锯断,削平断面,用刀在断面相对两侧(光滑面)边缘下1cm处斜切各1刀,深达木质部。
2.3 接穗的削制
3种榆树接穗的削制基本相同,接穗最好是一年生枝条,接穗粗度为0.5~1.0cm,穗长10cm,接穗顶部用蜡封好。一般把接穗下端削成长斜面2~3cm长、短斜面0.5~1cm的楔形,厚度0.3~0.5cm,要求每个削面一刀削成,接穗留2~3个芽,随接随削,以防风干。
以金叶榆为例:将储存完好的接穗,用劈接刀将穗下端削成3~4cm斜面,将斜面两侧用刀轻刮露绿皮,再将削面尖端背侧削一三角尖,一次削够1h用量即可。垂榆: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木质部和皮层之间,长斜面紧贴砧木木质部,要求斜面露白0.2cm左右,根据粗度不同,每棵砧木嫁接3~5个接穗,再用塑料膜将接口及砧木横断面包严系紧,防止接穗脱落或松动,防止雨水渗入。春穗需套袋,以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2.4 嫁接技术
嫁接时,先将砧木切开的皮层轻轻拨开,再将两个接穗的小削面向着砧木木质部方向插入皮层之间,插入深度以接穗削面被皮层覆盖住为宜。根据砧木的粗度不同,可嫁接1~3个穗,然后用宽2cm、长50cm的聚氯乙烯塑料条绑扎,最后用16cm×22cm或18cm×25cm的塑料袋套住扎紧,以保温保湿。接穗10d左右开始发芽,15~20d接穗大部分发芽。此方法适用于砧木较粗或嫁接熟练操作人员使用。
2.5 嫁接注意事项
在嫁接操作过程中,要掌握“优、准、齐、紧、快”的五字要点。优:砧木和接穗要健壮、优质、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粗细合适。准:下刀要准确无误,深浅到位,力争“一刀成”,使刀口平滑;齐:砧穗的形成层要对齐,如遇有砧穗比例不合适要一侧对齐,不能两面将就;紧:在绑扎时,要绑紧,在上部的转折点处不能使绑带拧劲,以防止出现细脖现象。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整个操作过程要快、干净,尽量减少伤口暴露的时间,防止失水和污染而影响成活。同时还应注意不能在下雨天作业,防止伤口污染。
3 嫁接后的管理
3.1 抹芽
对嫁接成活苗,要及时抹去砧木上发出的白榆萌芽,促进接穗成活和接穗枝条的生长。接后7d就可以观察其成活状况,接穗青绿、芽苞鼓胀则是成活的。
3.2 通风、解袋、解条
结合抹芽工作,要随时注意接穗上芽的生长发育状况。当嫁接较早、气温又不太高时,如成活可观察到有新芽发出,并且有少许展叶,这时要解去塑料袋,一般在下午接近傍晚时解袋,以避免强光灼伤嫩芽。20d后可解去接口绑绳,剪去竞争枝,保持树冠圆润,砧木要及时抹芽,保持接芽正常发育。
3.3 修剪
逐步修剪砧木侧枝,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增加营养积累,以保证接穗始终处于顶端优势。但是,对侧枝的修剪不能从主干基部把侧枝全部剪掉,这样会使得光合面积减少过大,造成饿死接穗的现象。
3.4 土肥水管理
对嫁接成活苗要加强土肥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6~8月份苗木速长期,追施尿素2次,每次每667㎡施20kg,并视墒情浇水4~6次,促进苗木生长;同时定期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3.5 中耕除草
倒榆嫁接成活后,应根据土壤、气候、杂草蔓延程度,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通常般在倒榆生长期人工除草4~5遍、中耕3~4遍。在生长前期多除草,此时生长旺盛,效果明显;后期可少除草,促使枝条木质化。
3.6 病虫害防治
倒榆的病害有腐烂病和炭疽病。腐烂病用石油乳剂、石硫合剂涂抹,或用波尔多液喷干,也可于早春涂白防止感染;炭疽病,则应清除病株并将其烧毁,或用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等喷洒。倒榆叶部虫害较严重,可用敌杀死、敌敌畏和氧化乐果喷洒防治。常有榆紫金花虫为害,主要在早春发芽时或于8~10月份为害中部。防治方法:早春成虫上树时振落捕杀;喷洒800~1000倍的敌杀死、敌敌畏,毒杀幼虫和成虫。
- 上一篇:企业文化宣传月活动方案
-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