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课程性质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新课标课程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新课标课程性质

篇1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教的内容,各个层级不同的行为动词均明确规定了各个部分内容具体需要教到什么程度.这个便是高中化学教学以及评价的一个基本依据.在我国,高考为基础教育学业成就评价以及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命题是否也是严格以课程标准作为依据实施呢?本文主要以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为例,对高考化学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来对高考化学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分析.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是一种具有有系统分析程序以及分析方法的模式,其凭借可靠性高的优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该模型主要包含四个维度的内容,这四个维度具体为知识种类、知识分布平衡性及知识深度和广度.知识种类一致性指的是在相应的主题下,试题考查项目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情况;知识分布平衡性指的是被试题选中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内容标准对应主题范畴内的具体分布情况;知识深度、广度一致性分别指的是在试题考查项目中,知识水平、知识点与课程标准中所明确地内容标准目标中的吻合情况和覆盖情况.本次分析

中,四个维度相应的可接受水平的判断临界值已经得到明确设定.因为化学课程标准为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主要命题依据,因此其在考题命制上也极为严格.

1.课程标准的编码

在全国统一高考新课标化学考试大纲(2015年)中,主要将高考化考试内容分为选考、必考两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为必考内容.必考设计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必考、选考均不作为课程标准内容分类的主题之一.本次研究主要选取课程标准中的必修1、2、3《化学反应原理》相应内容标准作为研究对象.

在课程标准中,将学习目标具体分为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本次研究只对析认知性学习目标进行分析.将该教学目标分为四级层次水平.

2.试题编码

经过对试题实施相关处理后,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个数作为项目数,将非选择题小题中的每一空涉及的知识点个数作为项目数,分析“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试题涉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水平编码.

二、试题与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1.知识种类一致性

以试题是否包含每一领域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根据对类别一致性情况进行判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中,所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该3个主题的试题击中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项目数分均超过6分,因此可判断,在该试题中,该3个主题均能够达到种类一致性的具体接受水平.

2.知识深度一致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2015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I中,基本理论及概念、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几个主题在试题考查知识水平符合课程标准中描述目标水平项目数所占比例上,只有基本理论及概念小于75%;在考查知识水平高于课程标准描述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的项目数所占比例上,也只有基本理论及概念大于10%.由此可判断,在该试题中,除基本理论及概念外,其他3个主题均能够达到知识深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

3.知识广度一致性

通过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几个主题在试题击中课程标准中描述内容标准目标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上,未能达到知识广度一致性可接受水平的只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个主题.

4.知识分布平衡性

平衡性指数是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的:

平衡性指数=1-∑1O-IkH2.

篇2

一、现代化人的素质构成

根据英格尔斯对现代化人特征的研究,结合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活动内容的主要特点,国内学者认为,现代化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健壮的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

健壮的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身体的主要要求,也是现代化人的“物质基础”。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要求愈来愈高,在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与高信息负荷的“压迫”下,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将会感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身体要求,不仅是健康的机体,还要求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强度。

2.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现代的思维方式

这是现代化人的基本素质。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效益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把线性思维与全方位思维、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单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起来。

3.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激烈的竞争性。现代人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竞争中夺取成功的桂冠,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4.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勇于开拓的精神

这一素质是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在现代竞争中,现代化人的思维应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受固有观念和模式的约束,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辟蹊径,发现、开拓新的领域,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

5.顽强的意志品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竞争中能否夺取最后的胜利,不仅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乐观、自信、自制、自我调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为“精神”基础。

6.较强的预测能力与灵活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具有快速多变的特点,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必须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然而,在高度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任何科学预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为此,现代化人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7.较强的组织才能和联络才能

现代化人的工作、生活都在一定的团体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以某种方式与内部成员和外部系统发生一定的联系。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联络才能。

二、体育教育与现代化人的素质培养

随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以及体育教学的固有特点,体育教育对现代化人的素质培养的作用也是独特的。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体育教育能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

体育新课标的出现,使体育的内涵更丰富,使体育的外延更广阔。体育新课标是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无论其内涵与外延如何变,时代赋予其“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的厚望不但没变,反而越来越高。所以,体育教育的“锻炼人的健康体魄与全面发展的体能”功能将越来越得到强化,这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任务的一大特征。体育新课标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之一,而体能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在确定体育(与健康)的性质中提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这里提到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身体上的全面发展和心理意识上的发展,其中身体上的全面发展包含体能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教学,开拓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举行活泼多变的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之一,在于锻炼人的健壮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其目的也是使其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壮的体魄和全面发展的体能。此外,体育教育还能锻炼人神经反应能力。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教育活动,这种练习是在大脑、神经系统指挥下的。所以,通过体育教育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能随时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各种机能,对外界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并很快适应。

2.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现代思维方式

具有现代思维方式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及效率高,这也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体育教育能培养人的现代思维方式:

首先,体育教育能促进思维发展,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寄思维活动于身体活动之中;其次,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体现出观念和理念的极大转变,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体现,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的确立,从学习内容到水平目标的划分,从课程管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无不体现现代思维方式,而这种现代思维方式又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影响着每位学生,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现代思维方式的熏陶,并逐渐形成现代思维方式,尤其是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根据体育新课标的理念,体育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出现明显的变化,就以体育教学来说,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组探究性学习,也可以是主题互动性学习,也可以是互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地发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智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人的思维相互碰撞、互为影响,使人的思维过程更活跃,思维形式更多样、更复杂。所以,在体育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使人形成现代思维方式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是一种现实。

3.体育教育可以激发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新课标的课程价值之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这样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新课标的课程价值,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务必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按要求,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只需达到水平五就行了),作为高中学段(包括职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主要是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并使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得以加强。

体育教育,不仅是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技能及健康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体育文化的灌输活动。通过体育文化的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如,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能催人上进;在竞赛中因毫秒之差而决定胜负的经典战例让人懂得什么是竞争;运动员刻苦训练而取得骄人战绩的经典故事能激励人的斗志。

4.体育教育能铸就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3

一、准备部分的设计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课的课堂常规程序(如: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队列队形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及一些有针对性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锻炼,专门性练习是根据需要直接为基本部分服务的。这部分时间一般为8~10分钟。

注意:1.根据专门性练习的情况,有时准备部分时间也可适当延长。2.有时体育课根据教学内容,准备部分时间又可以缩短,如:健美操等教学内容,可与复习相结合新课程准备活动的特点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

(1)准备活动要具有科学性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

(4)注重队列队形的应用

二、基本部分任务及内容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和课课练)、传授体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基本部分是全课的主要部分,也是达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各项目标的重要部分。这部分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

1.新课程注重

(1)注重技术教学和技能提高

(2)注重身体锻炼(体能提高,健身)

2.课课练的原则

(1)有利于适应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及时优先地发展该部分的素质,如12~15岁左右速度力量效果最好、10~13岁速度的提高最快、13~14灵敏素质提高最显著)

(2)有利于学生薄弱环节的发展(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差、有的耐力较差)

(3)有利于补充主教材内容的不足(比如,掷实心球是上肢力量,可安排下肢的练习)

(4)有利于单元教学的学习

三、结束部分的任务及内容

结束部分主要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放松肌肉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其他课程的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小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课堂表现,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作业,归还器材等。本部分时间一般为3~5分钟。

放松活动一定要结合课的内容,即学生的练习程度来进行,形式不是主要的,真正使学生该得到放松的身体部位得到放松才是目的,特别是大肌肉的放松。

四、教学设计中的四个呼应

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什么准备、为谁准备);教法、学法与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呼应(对路、有突破);身体素质课课练与基本部分及学生发展敏感期呼应(课课练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这样练);结束部分与基本部分呼应(为谁整理放松、为什么这样做及课后学生的状态)。

五、教学设计中的五个结合

技能与体能发展相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创新与规律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案结构与形式规范建议相结合。

1.教案书写格式要求采用表格形式

2.教案结构建议采用传统的“三段式”

3.教案内容应体现完整性

教案的基本要素一般包含教学内容(教材名称、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包括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课后记载等。

特别强调:教学负荷不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不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的课不是好课。

教案中必须要有“练习的组数与次数”的纵栏,要在每个身体练习的后面都注上练习的组数和次数。在教案的结尾部分要有对运动负荷(平均心率估计)和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上课总时间)的预计。

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 体育课堂 净化 本质

一、净化教材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自主空间,教师不受教材限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以不同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释放童心,彰显个性。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内容,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新课程教学充满活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这些开发的新教材内容中,有的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利于学生在课外活动练习;有的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一些低级、幼稚的内容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课堂,如南瓜、扁担、多米诺骨牌等,曲解了体育教材内容开发的本意,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品位,冲淡了体育学科的健身性和科学性。教师作为教材的最终组织者和运用者,教师是否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活动的实际质量和效率。体育教材来源广泛,内容丰富,源于生活。体育教师只有面向生活,深入学生生活第一线,积极挖掘民族民间生活中可用于体育教学的生活素材,凭借教材,依托教材,创造出既符合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教材。是什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呢?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变得充满童趣。其实教材内容本是客观的,而教学方法可以是灵动的。关键是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方法得当,耐久跑等这类传统教材内容同样可以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益。

二、净化学习形式,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片面追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形式,不顾学生的实际,不管上什么课,都少不了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和交流。而实际上学生们不知所措,“我们讨论什么?怎么讨论?怎样交流?”因为老师没有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环境或条件。结果是,学生围在一起不知说些什么,不知干些什么,时间却在一分分地过去了,实际上这是无效学习。就教学过程和方法而言,一定要符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探究也好,合作也罢,都要用得恰如其分,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为探究而探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的,那样的话,体育课就成了体育科研了,体育教师也将面临下岗的危机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再认知和基础经验的再体验,进行探究和实践,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如果学生没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仅凭视觉上的感受就让他们研究、创新,这样的研究、创新是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新”而刻意搞形式上的“秀”,如“合作秀、问题秀、媒体秀、表演秀”。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研究体育课程新理念,不断反思课堂进行教学,才能认清体育教学中的“浮华”改革现象,让体育回归其本。

三、净化技能教学,回归体育本质

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口号影响下,一些体育课上成了活动课,一节课游戏占了绝大部分,对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隔靴搔痒,而把体育教学根本的东西丢到一边。诚然,经过精心包装的公开课,在课改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有的使公开课得到好评,课堂就是教学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形式活一点,花样多一点,给人以热闹和精彩的印象。但这种热闹和精彩的背后,却是华而不实的。忽略了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缺乏适当的运动量控制,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是为了乐而乐!就体育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要让学生该学会的就无条件地学会。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学不会就谈不上会学和乐学。我们不能因为出彩而本末倒置,更不能因为出彩而荒废体育本质。君不见,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玩街头篮球,他们对运动技术细节的追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要求,其自觉、认真与投入的精神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是什么促使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呢?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因为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体味运动文化的条件,是他们竞争中挑战自我和他人的基础,是他们展示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前提,也是他们得以进行充分运动的媒介,是树立终身体育的保障。所谓“淡化运动技能”并不是不要运动技能,而是要精化运动技能,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运动技能。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为基础,而其他目标都是依托运动技能来实现的。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四、净化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在一些体育观摩活动中,有时听了十几节课也听不到教师一句批评的话,甚至连一句批评性的语言都没有。是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可批评的缺点,错误呢?不是。是不是我们已经有了完全可以代替批评的新教法了呢?也不是。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理论已经不让批评了呢?更不是。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呢?是我们对表扬与批评及激励方法的片面理解所致。其实,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表扬是弘扬学生的优点,从正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而批评是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从反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明显的错误动作、行为,必须予以否定,对于学生似是而非的答案,应一分为二地评价,不能动辄表扬,要值得表扬而表扬,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所表扬的是什么?表扬和批评一样,如何表扬、表扬什么,都有一个尺度,有时老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鼓励更充满感情,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体育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既能检测教学效果,又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把关注个体差异落到实处,体现体育学科独到的教学风格。

五、净化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

体育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师为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辨证的统一。但是,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学生就是上帝,体育教学就是要服从学生;强调讨论就是体现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形式;提倡学生是主体,就贬低教师的存在价值等等。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不敢进行比较严肃的体育教学,而是片面追求欢乐的气氛,大量安排与教学无关的游戏内容,使体育教学变得虚无和肤浅。要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性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体育教师要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学生最重要之时、最需要之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迈上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设台阶、注入动力、奠定基础。一节好的体育课,要具备各种条件,但至少要在学习上指给学生一条路,让他们去探究;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有的放矢;应给学生一点启示,让他们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学生随心所欲,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所展现的学生主体性可能是虚假的,失却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长,还会碰到很多新问题。我们只有清晰地发现问题,明确地解决问题,揭开面纱,逐渐修炼;撕开掩饰,逐步反思;才会茅塞顿开,自启醒悟!总之,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定要防止浮躁的倾向,要正视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不拘泥形式,不随波逐流,踏踏实实地搞课改,不能只浮在表面上做文章。既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又要努力追求体育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牢牢把握体育教学实质,净化体育课堂教学,还体育教学的本来面目,把先进的体育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瑞堂,徐正师.《去“浮”存真,回归体育教学之本》.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4期P26~27

2.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中国学校体育 2004.3

篇5

【关键词】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促进 健康发展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体育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体育教学应根植于生活,要让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体育成为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生活化的乐趣。

1.竞技体育生活化。走、跑、跳、投等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一旦脱离生活,学生就不喜欢参加。所以应提高它们的生活基础,比如降低技能要求、更改运动名称、变换场地器材、调整学练目标、更新组织方法等,将竞技体育与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相结合,给旧内容以新生命,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

2.增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的“踢毽子”“跳皮筋”“转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轮滑”“滑板车”等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体育课堂,增强教学的生活感和时代感。教学中还可以设计如钻、爬、攀、跨、滚等身体活动能力教学活动,提、挑、背、拉、拖等生产劳动技能性教学活动,以达到活动即体育、体育即生活的教学目的。

3.引进民间、地方性体育活动。根据地域特点,教师可以将“踩高跷”“摔跤”等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上,既传授传统体育技能,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能力。

三、运用竞赛和游戏手段

竞赛和游戏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方式。竞赛带有对抗性质,游戏中往往又带有许多竞赛因素和规则,且主题鲜明趣味性强,带有教育意义,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双重效能。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赛、游戏中的一种或两者结合用的手段均能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在竞赛、游戏中设置困难让他们克服,就能在练习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进行球类练习时,老师有目的地设置对抗赛,制定目标、法则,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培养学生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坚强的意志品质;运用游戏加竞赛更能培养集体感、责任感,增强相互间协作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总之,让学生在竞赛、游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

四、注重面向全体,体验成功

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篇6

一、加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仔细体会“三个代表”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并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在课余时间,我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我的思索。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困难,也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1、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2、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3、上课期间,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告诉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体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意义。

4、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四、我的不足。

实习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改进:

1、对学生,对教材应该更加的细致:需要更钻研新的教材,处理教材应先分析各班学生特点,作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2、培养自己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观察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可能的话,进行教育调查,有利于自己的教学。

3、自我要求应更高,每次课尽可能提早到达上课地点,布置好场地、器材,特别注意检查安全方面的措施,确保上课时学生的安全;同时,要提前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

篇7

提高教学效益?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1 抓好纪律,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体育课堂教学大都在户外进行,课堂纪律往往不如文化课在室内上课好。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认真组织,善于洞察学生的动向,灵活地运用奖惩手段,及时、恰当地处理违纪问题,抓好课堂纪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与学生实践、价值需求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浓厚的,这本身说明了体育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教师把握好教学要领,运用好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法满足学生的渴望,就能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认真监控,洞察一切。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练习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要善于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并在造成混乱之前,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让混乱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让问题行为不再滋生。

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应能及时发现,并迅速作出分析与判断。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体育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根据违纪的性质、违纪带来的后果、违纪的原因、违纪者的个性、班级状况等因素及时、妥善地处理。但是,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纪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体育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强化纪律教育,从新课程教学理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 加强训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本,课堂上精讲多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首先要有目标的练。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新课标以“五个领域目标”统领,按年级分三个水平段,体育课有明确的目标要我们体育老师来实施。如果我们工作中不能克服懒散、随意的作风,每一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制定了目标不能去很好的落实,提高体育课堂实效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要有榜样的“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示范性极其重要,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是学生的镜子。我们作为老师要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为“教育是对人的提升,更是对生命的提升”。体育老师的示范作用更加突出,立得正、站得直,表现出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学生的情绪会被我们感染。

再次要有情感的“练”。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目光、手势等方面的情感交流,相互的帮助与指导,互相的评价与鼓励,会使课堂更具活力,会使课堂气氛更融洽、更和谐,会提高课堂的练习质量,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课上我们要不断的适时的对学生参与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去。

体育课要“练”字当头,在不断的、反复的身体练习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没有身体练习为基础,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也同样没了基础。体育课要把学生的身体练习抓实,使得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具体的身体练习中得到释放。在练习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给学生以目标,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要身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并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3 巧设游戏,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之源。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他会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学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机械重复进行训练,而要采取适当措施,巧设一些游戏,寓乐于教,让学生摒弃文化学习的苦累,畅快地进入既能学到体育技能又可获得娱乐的精神家园。

运用游戏热身。上课伊始,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小游戏,这样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这种组织形式既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一定活跃。

运用游戏练习。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篇8

一、学校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

游戏之所以能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一是游戏兼具了身体锻炼、体育技能训练、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和思想品质教育的多项功能;二是游戏活动十分适应青少年活泼好动追求快乐的身心特点,受到他们的欢迎。当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的游戏,与生活中的游戏,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主要表现在身体锻炼、体育技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游戏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游戏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游戏时,不能片面强调其娱乐性和技能性,而应当服从于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它们集中体现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中),兼顾其教育性目标。通过对游戏本身和对体育游戏内涵的透彻理解,使其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实现体育游戏的价值,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自身的成长。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而且其锻炼强度也非常大。由于学生对单调和强度较高的活动项目并不感兴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正确、适当地应用体育游戏来实现教学目的。通过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在变化状况下有效地对技术动作进行学习,而且从形式上来看也是对传统单一练习方式的一种创新。例如:中长跑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跑步尤其是中长跑并不感兴趣,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绕着操场跑,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恶的情绪。基于此,我们可以把跑步和一些体育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创设“集体寻宝”情境,在课前准备好“宝物”,设计一条寻宝路线(例如,跨过河流、穿越森林、救护伤员等),并安排好场地,然后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入寻宝情境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中长跑水平,又能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体育游戏具有的教育功能

1.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成长

按照现代体育理念的阐释,人在儿童阶段的游戏,是因为其本能的驱使,是因为他们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尽情享受自由与快乐,是他们作为人的本能体现。在学校有组织的游戏中,儿童及青少年在游戏中的快乐享受,以及与游戏伙伴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他们在这种特殊形式的体育运动中逐渐接受了社会生活的各种规则意识、道德规范和合作模式,推动他们逐渐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2.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体育游戏的娱乐性是吸引学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由于自身的本能冲动投身到体育游戏中去,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感,在心灵上和身体上得到美妙的感受。体育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愿意参加甚至期待更多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技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需要,从而主动要求学习。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一起游戏的时候,用适当的运动技术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的“运两个球接力赛”“运球捅球”“运球拍击人”“运球抱团”等游戏中,当学生发现老师用不同或更加流畅的动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游戏结果时,心里的求知欲便会驱使他急切的想要学习该技能动作。此时,教师即使采取传统直接的传授式教学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3、体育游戏促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48-0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进一步深入,虽然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改变,但依然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很多小学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过分强调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形成了典型的应试教育。小学体育作为一门不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历来都受到教师的忽视,这就使得体育课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目前很多学校体育经费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原有陈旧的体育器材设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体育经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体育经费的投入却止步不前。其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学生兴趣不高。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由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具缺乏等原因,教师沿用的仍然是“满堂灌”,大考、小考不断的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学成为了放养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锻炼兴趣,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最后,在教学面容方面,也体现得极为单一。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谨慎又谨慎主要是怕出事故.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学生一旦在校内发生意外伤害,即使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也要按风险分担的原则来处理。因此,很多教师都打着“安全第一”的口号开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简单,运动量小,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正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正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为此,首先,学校要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多渠道多方位地改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学条件, 给体育教师与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互动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只有师生的完美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最后,为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定期让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观摩学习。同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查。只有这样,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思想意识得到提高,真正的重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跟上节奏,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当摒弃,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模式,积极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去培养学生。就教学方法来说,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合理的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成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赛教学法:体育课教学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存在着竞争,利用竞争,可以让一些枯燥的单一动作变得更加生动活力;差别教学法:根据小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身体、心理的差别,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引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此外还有一些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师也要适当的结合运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不断促使学生提高。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那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盲目的去搞形式化的教学,而应针对学生、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的学有效性才能发挥出来。

3、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实现有效,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必不可少。体育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不过,有几点不容置疑: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对教学目标有利。其次,教学的内容要有实效性。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丰富,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教师要充分明确小学体育课程性质,教学的目的,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反思、不断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从体育教学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是我即将步入社会的一次宝贵的历练机会,它把我们推向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师个人试用期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体育教师个人试用期汇报一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于20__年8月踏上了神圣的讲台。在这两个多月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做教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和各位体育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下面我将这两个多月的实习做简要的总结。

一、加强学习,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我系统的了解和学习了体育新课标。在课余时间,我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我的思索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困难,也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1、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2、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3、上课期间,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告诉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主体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意义。

4、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四、我的不足

实习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改进:

1、对学生,对教材应该更加的细致:需要更钻研新的教材,处理教材应先分析各班学生特点,作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2、培养自己应用所学的教育理论观察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可能的话,进行教育调查,有利于自己的教学。

3、自我要求应更高,每次课尽可能提早到达上课地点,布置好场地、器材,特别注意检查安全方面的措施,确保上课时学生的安全;同时,要提前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

4、每次课后应认真进行自我分析,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及时在教案中写好课后小结。

总之,从这两个多月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较出色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艰难了。总而言之,教育实习让我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我将继续以认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体育教师个人试用期汇报二

为期近2个月的实习结束了,这是我们实现由学生向教师和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转变的过程。这当中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感动,饱蘸了汗水和泪水。我们努力、进取、钻研、创新,我们挥洒自己的青春,谱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旋律。从实习开始,我抱着锻炼、提高、成长的目的,踏着坚定的步伐一路走来,实习结束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曾经那样奋斗过,努力过。

在校内实习阶段,我对自己说,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实习队纪律,努力地完成校内实习的各项内容,否则,在正式的实习工作中,将落后于其他人。于是在自己的严格要求之下,我充分利用实习队的集体练习时间,按时按量地完成课业内容。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录像,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授课,教案,规范自己的口令,广播操和军体拳动作。遇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积极地向老师和其他队友请教。寝室,操场以及任何可以休息的时间和场所,我都在想着自己所实习的内容,正因为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态度,校内实习的整个过程我都做到了出操准时,口令,队形,广播操,军体拳,教案等各项实习内容合格,为正式实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实习即将开始的时间里,我随队到万昌学校考察,了解学生班级的基本情况。万昌是一所私立中专,外部强大的竞争力促使万昌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着严格的纪律约束。万昌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就读,学生的素质不高,基本上属于被高中淘汰下来的学生,性格比较叛逆,心智都不成熟,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学习,好玩和争强好胜是他们的秉性。我被分配上网络1班和计算机107班的课。网络1班学生不多,除一部分到校外实习的学生外,常在学校的人数为20人。这是一个三年级老生班。课堂纪律涣散,学生有厌学情绪。计算机107班人数34人,中专二年级。班级学生纪律相对较好,但也有厌学情绪。在对这些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开始课堂见习。我发现,学生的军体拳和广播操的质量实在是比较差的:动作不规范,无力,更没有整齐度可言。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没有达到运动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更达不到学xxx步的目的。虽然我们所了解的这些情况都不太乐观,但却让我兴奋,因为,太好的环境无法锻炼自己,只有逆境才能真正的磨炼自己的意志,达到实习的目的。

在对大纲做了一番仔细学习之后,我认真完成了实习期间的第一份备课和教案。因为我们是实习老师,所以学生的课堂纪律比较难维持。在第一节课上,我首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课堂纪律。在前阶段,因为对实习老师的新鲜感,学生还算比较听话,然而当新鲜感过去的时候,学生开始不遵守课堂纪律,做操比较懒散,动作也不规范。在教授学习内容的时候,学生经常精神不集中。课堂无法维持下去,对于我之前强调的纪律也置之不理。在上课之前,我与班长沟通,了解班级当中只有几个稍微调皮一点的学生,在上课时,要他们到队伍前带操做示范,并对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此既能够保证调皮的学生不违反纪律,又能够帮他们纠正做操的态度和标准程度。就是在这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的课堂渐渐变的纪律严明,进而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的气氛渐渐形成。针对学生游戏不积极地情况,我充分地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每堂课都变更游戏内容,增加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改变游戏的一般惩罚方法,使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这两点的改变让我对课堂充满信心。

我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课堂的气氛也变的活跃,在无形之中,课堂的质量也有了大的提高,学生上课由老师催促学生集合变成了学生主动集合要求上课。课前我按时按量地完成备课和教案,思考课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意外情况,学生的反应和对课的内容接受程度,且课前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安排检查上课的器材。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声音洪亮,讲解清晰,对于重点难点进行反复强调,尽量用形象的方法和示范对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控制好每个课堂环节的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带学生做好放松练习,注意学生课堂运动中的安全以避免意外伤害。课堂后我要求自己对本堂课作出客观的评价,对于自己没有做好做到的地方加以自我检讨,同时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对我课堂的评价,对于授课内容的看法,并且在下一堂课之前对自己反复强调不能再犯。于此同时,我经常利用自己没有课的时间,去听其他实习生的课,学习和吸取他们的优点,经常与有经验的老师讨论,交流,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我在课堂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了一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并组织他们在运动会前夕的下午休息时间进行训练。训练时,我注意了训练的负荷不能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循序渐进,保证学生训练同时不影响学习。对于不同的项目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如100米、200米等短跑项目主要训练他们的下肢力量,反应能力,爆发力等,3000米等长跑项目则训练他们的耐力,节奏与呼吸的协调和把握能力,让学生的体力和精力达到临赛状态以迎接学校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