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对策

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依靠于自身的内部积累,许多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在完成了前期技术的原始创新或者研制出创新产品后,就没了资金,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化、再到产业化,就必须进行融资。然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非常难,因此众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具有金额小、分布广泛、分散性强、贷款速度快、手续简便等特点,这些特点恰恰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及特点

从广义上可以把民间借贷定义为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1]。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等。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的必然产物,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总量与结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是一种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

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比还是有许多的差别,民间借贷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2]:

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参与主体包括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放款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企业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2、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由于民间借贷参与的主体广泛,其资金的来源也具有广泛性。不但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3、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借条。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手续日趋规范,但与正规借贷相比,其手续仍为简便。

4、借贷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也"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

5、借贷期限长期化

随着民间借贷用途的变化,即从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转向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借贷期限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民间借贷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

6、借贷利率市场化

在目前情况下,民间借贷的利率主要是随行就市,且一般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特别是为了投资而产生的民间借贷,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出很多,更有一些民间借贷是属于非法的高利贷。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3]

民间借贷事实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因其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快速,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发挥了其有利的一面,只是近年来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更加突出。

1.范围太广

据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255家中小微型企业中,曾经有民间借贷行为发生的有182家,占71.37%;据湖南省2008年企业调查队就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依靠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调查的行业中,农业占15%,建筑业占10%,制造业占25%,饮食业占20%,房地产业占15%,商业占15%。

2.速度太快

据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报告显示,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 ,至3.8万亿元,约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估计)的33% ,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如此规模的民间借贷发展的速度严重超出国家预期,一旦发生问题将非常严重。

3.成本太高

民间借贷利率本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其高低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关系和借款人偿还能力、期限长短而定。但近年来,国家实施连续加息、银根趋紧等宏观调控措施,信贷资金渐趋紧张,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导致借贷利率持续升高。

4.风险太大

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一旦不能如期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会使用非法律或暴力手段追讨债务,这样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企业负责人人身安全也成问题,由此造成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相当大。

三、整治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民间资本的有序引导和规范,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收益率,有利于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

1.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

二是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

三是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融资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从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地把握投资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2.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鉴于目前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家或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民间借贷法规》或《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3.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4.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是在办理手续上,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有凭有据,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

四、结语

日趋发展的民间借贷是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既有其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许多不利消极的一面。为了趋利避害,发挥民间借贷的优点,促进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建立,需要采取多项有效政策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冬白.浅谈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70.

[2] 樊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之民间借贷.论文天下 ,2009.

篇2

【关键词】融资结构 风险 金融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措施,金融体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这种改革目前还很不完善,很不彻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中,就经营性金融机构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信贷风险过高,金融机构体系和融资结构不合理;就金融市场发育而言,主要存在体系不完善、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

一、调整融资结构和直接融资比重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从融资结构的现状来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其比重高达100%,到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但比重仍高达90%左右,直接融资比例仅10%-15%,而且近两年又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其直接融资比例却在50%以上,另外一些银行体系相对强大的国家直接融资比重也有20%-30%。

这种较长期的单一的融资结构和较长时期的过高的银行融资比率,一方面使得风险不断向银行体系集中,形成银行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由于直接融资渠道的不完善,缺乏投资渠道的分流,银行储蓄资金占GDP比重已高达40%左右,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负债压力。这种情况如不加以解决,只会加大整体的金融风险,不利于整个社会金融结构的改善。其三是效率问题,银行对中小企业一定会慎贷,因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如果大量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融资,中小企业很难拿到资金,中小企业发展慢会导致就业、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经济发展潜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投资效率不高的表现。

2、从金融服务的接受者――企业来看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两种形式。一般来说,直接融资的成本较低,但所需的条件较为苛刻,这些条件包括充分的信息、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较低的风险等;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所需的条件则较为宽松,这是因为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提供者本身具有信息收集、项目评估与筛选、监督资金使用以及强制合约履行的能力。一个企业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取决于三个方面: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历史(良好的信誉记录)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只有规模大、信用记录良好以及信息较为透明的企业才可能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渠道融资,成立时间较短、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的企业通常会从间接融资渠道融资,而新兴的小企业由于其成立时间短、风险大、信息不透明而很难获得外部资金。因而,直接融资如果对所有企业都重要的话,那么对中小企业就特别重要,因为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初期,风险大,对银行来说,投资中小企业投资成功也只能收到一个利息,投资不成功可能血本无归,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对于直接融资而言,同样要冒很大的风险,但如果投资成功,投资收益就可能成几倍的增长,高风险能得到高回报,就有人愿意去投资。在东南亚国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70%-80%都是直接融资。而对我国来说,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在我国发展比较好、比较快、吸收劳动力最多的,正是中小企业,它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部分,特别需要直接融资方式。

二、发展直接融资的障碍因素分析

直接融资的发展问题事实上就是金融体制问题,直接融资发展慢与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设计有关,具体而言,阻碍直接融资发展的因素有: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安排还保持着惯性影响

在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都是由政府完成,对企业的资金提供也是如此。由政府通过银行来实现对企业的融资,因而形成长期以来的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即使有直接融资,也主要是由财政、由国家来直接融资,民间直接融资的机构、方式、方法非常少。经济体制改革后,虽然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但在资金的配置方面仍保留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配置惯性,金融体制尤其是金融体系方面亟待改革。

2、资本市场的培育比较落后,制度供给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但仍存在许多影响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市场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监管机构落后于市场的发展;民间机构性投资的发展滞后,缺乏政策引导、规范和保护等等。资本市场培育的落后,使得直接融资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渠道、渠道难以畅通,从而影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3、国企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这些直接制约了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尤其是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获得外部资金的可能,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国企问题。目前的股市基本上是国企的股市,因为在90年代国企改制时,为了改变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实行了债转股、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措施,大量的国企上市,扩充资本。虽然企业的改革促进了股市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造成了股市发展的潜在问题,即将国企改革的任务变相地压在了资本市场的头上,而又没有一个真正的、全面的改革国企的制度,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结果市场成为了国企主导的市场,国企没有去掉的所有弊病,都传染给了这个市场,结果这个本来应是最市场化、最先进的市场,却成了最为行政化、最能体现传统体制弊病的市场,从而直接制约了直接融资的发展。

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几点看法

1、注重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发展资本市场有几点需特别强调的:

其一,首先着重发展一级市场。现在一级市场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二级市场发展更加活跃,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尽管二级市场的活跃也有利于一级市场的发展,但如果过分的吸引大家广泛的注意力,对一级市场的发展还是不利的,一级市场的发展是最基本的。

其二,要特别发展债券市场。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到了90年代以后,重点转移到了股票市场,尤其是股票二级市场。而在其他国家,凡是金融体制很发达的地方,都有一个很发达的债券市场,近几年我国的金融结构发展不是很正常,债券的问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还应发展政府债券市场以及地方债券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三,以创新方式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立以中小企业板市场为主导,覆盖风险投资市场、三板市场、公司债券市场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在这个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中小企业板应居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中小企业板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小企业板与其他直接融资方式的互动机制所决定的。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因为中小企业板提供的退出机制,必然会刺激风险资本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的活跃,也会相应地提出建设多层次市场的需要,三板市场的发展就有了新的推动力,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行注册及豁免问题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其四,加快法制建设,加大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2、发展机构性的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缺乏的主要是机构性的直接融资,要鼓励发展投资基金、投资机构、财务公司等融资机构。其别需要的是对传统中小企业投资的投资基金,这种基金由专业人士来操作,一方面可以保证能找到比较好的项目,回报率较高;同时能对企业提供咨询,有利于企业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而且这类投资公司一般都有良好的机制和设计,能保证投资者收回投资。现在问题是怎样推广这种机构性直接融资,一是给予政策支持,使储蓄者感觉到直接融资产品在不少方面比储蓄产品更有吸引力。比如,美国的401K条款,通过免税的支持,使储蓄资金更多地运用养老基金方式并使资金流向直接融资;二是可先进行试点推广,在美国就采用了这样一个机制,民间拿三分之一的钱,政府拿三分之二的钱,组织一个投资基金,共同找一个民间管理者进行投资管理,如果5年后效益比较好,政府按银行贷款利率把本金加利息退出,如果投资失败,共同承担损失。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都是这样,都比较成功,吸引了民间资金,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培养了一批投资家,向社会展示这种方式能赚钱。

篇3

直接融资影响下的银行业市场环境变化

货币政策由“控信贷”转向“调总量”。由于直接融资比重日益上升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明显增强,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客观反映整个社会资金的松紧状况。自2010年下半年央行实施流动性收缩政策以来,银行体系出现资金紧张局面,但社会整体流动性依然宽裕,通胀压力有增无减。2011年,央行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年初启动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便是以社会融资总量为调节基础,将单个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资本充足率和稳健经营性等评价结果与贷款增速挂钩,进而将信贷个体调节和总量控制结合起来,标志着货币政策真正由“控信贷”转向“调总量”阶段。

客户融资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直接融资市场通过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高收益预期等多种优势影响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在直接融资较为活跃的地区形成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局面。

业务范围由“表内”拓展至“表外”。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融资顾问、代客理财、债券和基金销售等与直接融资相关的中间业务,形成商业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经营模式由“分业”迈向“混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带动银行、证券、基金竞相开展融资和理财服务。一方面,银行与证券类机构在部分领域差异性减少,服务趋同;另一方面,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变得更为迫切,也更为现实。200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多家商业银行开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试点工作。同时,产业资本纷纷涌入金融领域,产融结合型集团日益增多。

直接融资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

传统业务面临“去中介化”的挑战

企业贷款方面,客户“脱媒”现象明显。有调查显示,直接融资的贷款替代效应明显,企业直接融资需求旺盛,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信贷资金对经济拉动作用趋于较弱。越来越多的企业期望通过上市或发债募集资金,信贷需求明显下降。随着企业直接融资需求的持续高涨,此种趋势仍将持续。

存款业务方面,直接融资带来存款分流及稳定性下降。近年来,企业、居民多渠道投资理财快速增长,在带动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同时,存款波动性也加大。第一,存款需求下降趋势明显。以深圳为例,2008年以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产品募集量达到约2600亿元,年均增速80%以上,而各项存款的年均增速仅为24%左右。第二,负债稳定性降低,主要表现为投资活动加速储蓄存款活期化,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更为突出。此外,存款增速与资本和货币市场高度相关,受新股申购、债券发行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资金在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频繁转移,导致银行存款波动性加大,同时带来的市场利率波动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

盈利增长面临利差收窄的挑战

直接融资发展降低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在我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方式进行融资的成本远低于贷款。首先,股权融资没有还本付息压力,且能提升公司的市场形象和影响力。其次,债券融资工具种类较多,成本比同期限贷款利率低。因此,具备直接融资能力的企业客户在与银行谈判时处于绝对买方地位,表现出较强的议价能力。

直接融资影响银行盈利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发达地区银行业与直接融资相关的中间业务净收入约占所有中间业务净收入的三成。但是,这部分收入受资本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债券、融资顾问、托管等中间业务收入也同样波动巨大。目前,净息差仍然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随着利率市场化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存贷利差缩小将成为必然趋势。据测算,净息差每下降10个基点,上市银行盈利水平就会平均下降8.6%,影响远超过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资产损失。在失去利差保护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将对商业银行盈利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

直接融资发展提升银行经营成本。在直接融资的“挤出效应”和贷款规模约束下,商业银行优质客户资源减少,竞争更趋激烈。一方面维护存量优质客户的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拓展新客户的投入资源也要不断增加,经营费用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客户资源、营销渠道、产品支持以及可用贷款额度上均弱于大型银行,随着更多的银行将营销重点转向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营销方式面临金融需求急剧变化的挑战

“双大”驱动的传统营销模式难以持续。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主要依靠信贷投放,信贷投放又主要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使大中型企业对银行体系的资金依赖迅速下降,同时带来企业和个人对各类投融资工具的财富管理需求迅速上升。面对这些变化,长期以来“垒大户”的营销方式和依靠营销竞赛、分指标、发通报、发奖金的运动式业务推动方式,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金融需求,也必然难以维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应对营销转型的需要。准确把握和跟进社会金融需求变化,对管理体制、产品、服务做出调整和创新,是转变营销方式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银行管理的水平与素质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仍较为粗放,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对新兴业务的拓展较为困难;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金融服务趋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现象突出。

组织体系面临市场深化的挑战

现行组织管理体系难以有效整合和共享资源。资产管理、并购重组、结构化融资、财务顾问等以直接融资为平台的新兴业务,淡化了银行分支机构和部门之间清晰的职能划分,要求不同条线、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区域分支机构的共同推动。目前,我国银行业实质上还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阶段,组织体系的设置多为层级职能模式,部门之间很难跨越小团体的利益鸿沟,配合度低、沟通成本大、联动积极性不高,分散、多头、低效突出。

现行组织管理体系的市场应变能力较弱。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对直接融资类业务的竞争手段多为产品组合、政策灵活性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相比证券、基金等机构,商业银行管理层级多、决策链条冗长,市场敏感性不强,从客户信息共享到产品研发,再到营销协同,业务流程繁杂重复,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近年来,除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集合信托计划也对贷款的替代明显。

风险管理面临客户结构变化和风险叠加的挑战

直接融资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客户融资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改变。为应对大中型企业加速脱媒问题,很多银行均已将中小企业业务上升至战略高度。目前,小企业在资本市场(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年融资总量不足1000亿元,通过间接融资渠道的小企业银行贷款每年约为2.5万亿元,银行贷款占小企业融资总量的95%以上。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违约率相对较高,资本消耗相对更大,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也相对更低,如何在银行资本和规模的双约束下,建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提出挑战。

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加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近五年来,基于降低融资成本、分散资金来源、增加投资收益以及风险管理、调整资产负债组合等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金融市场并利用其提供的多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保值或投资。由于部分企业对新型金融工具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对高收益的追求使其脱离了最初“套期保值”的避险本意,企业的市场风险极易转变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此外,为适应直接融资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各家银行都在探索不受牌照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研发自己的直接融资产品,如债券发行、债券承销、资产管理、融资顾问等等,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敏感型业务的比重显著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相互交织,而国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习惯于具体风险的管理,条线之间协调不顺畅,队伍素质和能力也与专业化管理要求存在差距,难以应对直接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需要。

推进商业银行直接融资的有关政策建议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融资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抓住直接融资带来的市场“溢出红利”,有效抵补“脱媒”负面效应,不仅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努力,更需要监管部门的引领和指导。

坚定不移地推动商业银行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应督促商业银行牢牢把握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市场格局演变等重大变化,加快转变依靠信贷、融资、成本、利差、双大(大企业、大项目)驱动的发展模式,通过前瞻性的政策引领和持续的形势宣导,培育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科学发展的意识,强化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推动商业银行尽快从单纯的融资中介向全面的服务中介转型。

进一步明确地推动商业银行加快管理变革。发展方式转变实质上是管理的变革。2011年,宏观政策进一步回归常态化,国内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商业银行管理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监管部门要持续密切跟踪直接融资发展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鼓励并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重构组织构架,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经营结构,完善资本配置体系,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为导向推进金融创新。直接融资的发展推动商业银行从单纯融资中介向全面服务中介的转变,这一市场定位的变化需要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支持。监管部门要以服务实体经济真实需求和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为基本导向,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银行业创新:一是提高创新领域法规建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审慎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提高综合化经营准入门槛,建立退出机制,完善并表监管;三是引导商业银行理顺创新管理组织体系,实行专业化创新管理;四是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研发和推广流程,实行产品服务创意、功能设计、流程设计、推广销售、维护及售后的全流程管理;五是推动商业银行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服务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篇4

【关键词】 内部融资; 直接融资; 优序融资

一、前言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传统公司财务理论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价值创造取决于其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创造出理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合合理的风险控制,从而实现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关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条件下,公司的财务结构与其投资决策无关,这意味着外部资金和内部资金是完全可以替代的。然而,完美资本市场假设条件虽然有利于降低理论分析的复杂性,但也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①合作发表了“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一文,在文中,他们用股利的支付率来度量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与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呈正向关系。之后,许多理财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经验证明,并得出了相似的企业投资具有融资约束②的结论。后来,大量实证研究又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而且,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与组合所体现的融资效率的差异是可以比较的③。既然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效率上的差异,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外部筹资方式和内部筹资方式。所谓内部筹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有企业的折旧和留存盈余;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节省交易费用,可以避免同外部投资者的交涉及签署相应的条款。所谓外部筹资,是指从企业本身以外的对象筹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④。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债务融资,即通过银行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二是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其中,债务融资还可以分为间接债务融资和直接债务融资。间接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而直接债务融资一般是指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外部筹资中的直接债务融资与发行股票融资又统称为直接融资。外部融资既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途径,也是公司所有者向外转移风险的一种途径。

可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方面存在一定的低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但是缺乏对资本成本的正确理解,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

在我国,自1993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⑤。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如果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比较依赖内部融资方式的现状。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往往只是基于表面的观察。即借来的债务是有资本成本的,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而不分派现金股利形成的留存收益是自有资金,是没有成本的。这是对资本成本概念的错误理解,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资产负债率低,资本使用效率低。

(二)在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途径。严格来讲,银行贷款属于“私募”融资方式,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经过一对一的谈判而达成的信贷协议。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银行贷款不仅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即使是现在,银行贷款仍是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3年至2004年,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情况为:境内股票融资额为8 983.46亿元,占境内股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三者的比重为5.21%;银行贷款融资额为161 299.98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93.59%;企业债券融资额为2 063.49亿元,占三者的比重为1.20%⑥。

虽然,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⑦,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酬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还要求:1.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企业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三)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上市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

我国企业债券的出现是在1984年下半年以后,1986年我国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与国外存在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约束了债券的发行。债券市场不发达,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市场化创新不足,以及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债权人企业申请发债的审批程序比申请上市发行股票还要复杂、条件更加严格。二是市场基础不完备,当前股票融资非正常的低成本,使不得不还本付息的股票融资相对于既要还本又要付息的债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安排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一)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下,按照剩余股利原则确定企业的股利支付率,按自由现金流原则来确定企业内部融资的比重

由于企业的留存盈余内部融资事实上是企业股利政策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因此,按照现代股利理论,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企业股利政策应该依据剩余股利原则来制定。所谓的剩余股利原则,是指企业制定股利政策时,首先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然后按照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股利政策和融资活动。在此原则指导下,只有企业所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时,企业才会发放现金股利。企业应该把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满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东最低要求报酬率的投资项目,然后将剩余的现金流发放给股东。而这所谓的“剩余的现金流”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

詹森(Jensen)教授在研究冲突的时候,首次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了定义。他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满足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之后剩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所谓“自由”,即体现为管理当局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由地分派给企业的所有投资者,既可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债权人,以满足债权人的报酬率要求,也可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因此,依据剩余股利原则与自由现金流量原则,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保障股东要求报酬率的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冲突,防止经理人员不经济地运用现金流量(比如投放到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上)甚至是非法地挪用现金流量,一方面,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企业的内部融资比重;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将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地分派给股东。

(二)依据直接、间接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结果,积极发展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

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时,许多学者以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根据测算,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国1/3。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直接与间接金融相互竞争,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因而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而日、德两国过分倚重间接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没有形成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

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融资的模式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三)以优序融资理论为指导,借助我国不断完善的债券市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比重

关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梅耶斯教授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资本市场的实证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即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按照如下的优先次序选择融资方式,形成自身的资本结构:1.公司首先偏好于内源性融资;2.由于公司股利政策具有刚性,分红比率很少变动,而公司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经常会出现公司内源性融资无法满足投资支出的情况,公司由此产生了外部融资的需求;3.在外部融资方式中,公司往往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证券,即首先从公司债开始,其次选择可转债等混合型债券,最后才选择股权性融资。可见,依赖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已经成为西方现代企业融资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有资料显示,全球债券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共集资9 240亿美元,而同期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只筹集了1 027亿美元,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约为股市融资的9倍。”⑧正所谓,公司债券是成熟证券市场的“宠儿”。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以及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我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债券融资的比重。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昕,主编.中国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方晓霞,著.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3] 魏明海,等.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

[4] 张维迎,著.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胡凤斌,主编.资本结构及治理优化――现代公司理论与国企改制实务[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6] 朱武祥,蒋殿春,张新著.中国公司金融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5,(12).

[7] 万秋解.企业融资结构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 Myers S C.Determinants of Corprate Borrow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l):147一175.

[9] Myers,Stewart C.,and Nicholas S.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13):187-221.

[10] Fazzari Steven,R.Glenn Hubbard and Bruce Petersen.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41-195.

注:

①Fazzari Steven,R.Glenn Hubbard and Bruce Petersen.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41-195.

②关于投资的融资约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融资约束即认为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受到企业融资能力的制约,因而容易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第二种是广义的融资约束,它认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是在其一定的融资能力影响下进行的,企业必须在考虑其融资成本对投资决策深刻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可见,广义的融资约束的存在,是现代企业进行公司理财活动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投资融资约束概念。

③王昕,主编.中国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④外部筹资的渠道除了金融市场以外还有多种,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国家政府资金,表现为财政拨款或者国家参股的形式。此外,还有外资,即外国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的资金,企业筹措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合资经营、合作经营、补偿贸易、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等等。

⑤1993年至2007年近15年时间内国有企业没有向国家股东分红,自2007年底起部分国企才开始依据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国家股东进行分红。即根据不同行业,分三类比率进行分红: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分红上交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分红上交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上交比例三年后再定。

⑥安义宽,著.中国公司债券――功能分析与市场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95。

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融资风险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总的来说,企业所获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源融资;二是企业外源融资。其现实状况是: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内部资金比率”(内部资金/外部资金)普遍偏高

    大量资金都来源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易获得外部投资,造成企业只能转向内部挖掘潜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数量非常有限

    根据近两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仅占全部贷款的4.65%,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取得贷款,与其对贷款需求“急、频、少、高”的基本特性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沿袭传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沦为“二等公民”。另外中小企业建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资信等级比较低,使得银行不愿为其贷款。

    (三)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取资金的寥寥无几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多数中小企业不是国家支柱产业,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中难以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外部市场融资机制,基本上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的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这种状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融资要求。

    二、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涵义

    风险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风险成本来反映。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

    财务困境成本的内涵要比破产成本宽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未得到偿付的债权人有权利以合同被违反为理由要求企业在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前,通过一系列非常行动,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使企业免于破产,维持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财务困境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法律、管理和咨询费用;二是间接成本,包括因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至少是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三是管理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篇6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直接债务 融资渠道

一、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根据历史数据所知,从债务融资结构而言,大部分以间接融资渠道——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而以直接债务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的比例比较小。随着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各种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直接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大型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直接债务融资一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多存在着融资困难,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资金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根据2013年7月15日,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报道: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因此,拓展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将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债务融资工具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拓宽了渠道,为很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以及高效的融资方式。发展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成为了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

二、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意义

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债券产品创新的要求。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广大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的投融资平台。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债券融资是最为优先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发达资本市场中的债券融资规模往往是股票融资规模的8到9倍,而我国却存在着股票融资规模大,债券融资规模小的情况,背离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直接债券融资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债券的规模和发行期数得到了飞速的增长。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10105.60亿元,同比增长将近50%;公司债发行数量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了153%;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7389亿元,同比增长48.7%。在我国股市持续低迷,IPO大门紧闭,国家的货币政策偏紧的背景下,直接债务融资已经成为了为比较优质的中小微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体系主要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其中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基金,券商等。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可以很好的与资本市场形成对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另外,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企业通过与承销商,评级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进行大量的接触和联系,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内部控制,战略规划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信用等级,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渠道

目前,我国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主要有: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等。但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比较低等情况,并非所有直接债务融资渠道都适合中小微企业,因此,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大力推进了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渠道的融资模式。

1. 小微企业扶持债券

小微企业扶持债券是由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并于一些城市进行试点的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渠道。小微企业扶持债券的发行方式一般是由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再以委托贷款的方式,通过银行将资金借给当地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扶持债券与其他直接融资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小微企业扶持债券是一种创新性的直接融资渠道,其信用的结构设计比较合理,通过当地政府融资平台来进行企业债券的发行,相比之前的中小企业集合债由担保公司等提供信用担保的效果更好,并且大大提高了债券发行审批的效率。

2.中小企业私募债

中小企业私募债是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的主管部门为中国证监会,其发行审核采用核准制的形式,发行的程序比较简单,时间也比较短。私募债的主承销商为具备发行资格的证券公司,其发行主体为上市公司试点发行的一些基本面情况比较好的公司和企业,目前国家正在慢慢扩大公司债券的试点范围。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规模要求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并且对于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很高。私募债的资金用途也比较灵活,一般而言没有时间限制,用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都可以。从证监会主席肖钢最近的一次发言来看,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发行企业私募债进行了大力的支持。截至2013年6月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已扩大至22个省(区、市)。沪深交易所累计接受311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备案,备案金额413.7亿元;210家企业完成发行,筹集资金269.9亿元。

3.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

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一种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集合票据的主管部门为银行间交易协会,其发行主体主要为中小微非金融类企业,要求的数目为2-10家企业,其融资规模要求单个企业不超过2亿元且不超过其净资产的40%,单只金额不得超过10亿元。集合票据的资金用途主要用于1年以内的,不适宜用于企业的长期项目。与其他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相比,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在产品定位,产品结构以及投资者保护方面都进行了不小的创新。首先,这是资本市场首次为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单独设计的一种融资工具;其次,这种集合票据引入了票据分层的增信方式,在产品结构方面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另外,集合票据设置了严密的前置代偿安排。

2011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交易商协会与企业,金融机构等融资相关方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与2011年11月在中小企业中期票据的整体规则的框架内,推出了区域集优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并与广东、山东和江苏三地发行了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这种新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的创新,从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的特点出发,开拓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目标要求的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要求

1. 完善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金融环境

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首先要完善健全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体系,为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破除对于中小微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歧视,在进行融资的时候一视同仁,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与信用等级来进行鉴别;其次,要完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外部条件,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绿色通道,并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为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创造条件;另外,要不断的简化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的程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债券发行成本,为更多优质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发债创造机会。

2. 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直接债务融资平台

直接债务融资平台是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股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很好的补充。相关部门要不断的扩大直接债务平台投资者范围,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规模。

3. 健全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监督机制

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一定要健全完善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监督机制,从而为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保障。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中介机构等,要积极的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中小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中充分的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进行评估,评级,监督等,从而保证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规范和健康,促进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问题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要不断的拓展中小微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创造完善的平台,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晓东.探析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货币政策的作用[J]. 中国商贸. 2011(09)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studied Chinese SME financ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on this basis to obtain experience and revelation to China's SME financing.

关键词: 中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借鉴

Key words: China,America and Japan;SMEs;financing;comparison;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75-02

1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共性

1.1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风险较高,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美日都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协调领导整个中小企业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根据法律规定可直接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二战结束后,日本先后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这三个金融机构直接由政府控制和出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在日本,除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外,很多的的民间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会员中小企业或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1.2 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障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信用保证制度,这一制度收到的使用效果是最好的。在这一制度的保护下,不仅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基本上一样的借贷机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融资风险。美日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都比较健全。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了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出现的不容易贷款的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使其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且为了解决小企业不容易获得出口信贷的问题,建立了以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为核心的出口融资担保体系。小企业管理局、进出口银行、贸易与发展协会三个机构是这一体系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仅可以单独向争取出口的小企业提供有关融资途径的咨询、建议等,而且还可以联合起来。为了寻找更多的方式为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日本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保证协会、中小企业信用保险金库、商工会和商工会议所等。日本政府的信贷保险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使中小企业减轻了财务负担。

1.3 成立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基金 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美日都成立了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基金。美国的中小企业基金包括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前者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热衷于某种特定产业的投资者的资金,更好的帮助这一特定产业取得不断地进步。后者主要是针对那些没有上市资格,不能以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而且不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以及可供抵押资产的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对于创新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其的关注,1963年日本建成了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这个公司主要是由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一起出资建成。为了给发行债券的风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使风险资本得到更好的保障,成立了“风险基金”。而且,日本还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如小企业“自有钱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1.4 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在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在未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中,这种融资方式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1971年成立的NA SDAQ市场,到目前为止一直发展的很好,创造了“NASDAQ”神话,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现交易额位居第一,他居第二,目前上市的有近5000家,是被大众认可的培养科技型企业的地方。美国还有包括行情公告榜、全国市场系统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不能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资本市场仿效美国组建了自己的第二板块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第二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

1.5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特殊地位、为其保驾护航,是美日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美日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近能够充分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美国的《小企业法》(1953)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自由竞争,而且还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小企业经济政策法》(1980)要求协调和改善与中小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日本是西方国家中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的国家,迄今制定了30多部中小企业专门法规。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它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法规,被称为“日本的中小企业宪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等法规,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国民金融公库法》等八个法规,这些法规的建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小企业顺利的实现融资。

2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中,外源融资因为在筹资环境上的差异使得筹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主要有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

在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的情况下,企业逐渐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不少企业在筹资时开始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将成为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直接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前者属于私募,在企业未上市的时候做好融资工作,这样就能够为企业上市成功提供更大的把握。后者主要是指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融资方式。债权性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因为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他们就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不管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

间接筹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兼并和重组以及租赁融资。银行贷款则是间接筹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的资金主要都是来自于银行。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的情况,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从现在的市场经济状况来看,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集约化、大型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生产的规模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企业采取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可快速筹集资金的同时,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更迅速、效率更高[15]。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然后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予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租期内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费的使用业务。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租赁灵活,不仅能够融资还能融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但是这些中介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容易筹措到资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3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

3.1 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日本设立了小企业厅,我们可以吸取美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好的措施,制定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比如设立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中小企业提供各项相关的服务而并非是把重点放在管理上。

3.2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的现状,可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中。拓展风险基金的来源,扩大风险基金的规模,为更多的蓄的现状,可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中。拓展风险基金的来源,扩大风险基金的规模,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鉴于此,我国应创建专业的投资公司或设立风险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可采取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科研等多家联合组建的方式,以克服间接融资过分强调资金使用安全性的缺陷。

3.3 扩大融资的功能,开辟直接融资的渠道 直接融资的特点在于可以得到不需偿还外部所有权、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建立健全直接融资体系,实现资本市场体系的立体化、多层次,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满足各种发展规模的企业的融资要求,有利于发展较好的高科技企业进入二板市场,进而让他们有更大的可能为入市提供直接融资机会,这样做可使中小企业更好的实现融资,同时还能够降低投资风险,繁荣资本市场。

3.4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要想实现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首先要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我们要加快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完善,尽快制定颁布实施《中小企业基本法》以及相关法律。在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护下,确立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利益,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阳.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模式.世界经理人周刊,2004,1:66-67.

[2]刘冰,王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集体经济・他山之石,2009,10(下):197-198.

[3]柳斌.美国小企业融资经验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启示.金融经济,97:56-57.

[4]沈迪,李太后.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体制改革,2010,10:168-169.

[5]Joanthana. Scott. Small Business and the Value of Communi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07-212.

[6]邢丽娜.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概述及借鉴.金融在线,2007,25:57-58.

[7]何有世,邱庆荣,谭中明.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及借鉴.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1:45-47.

[8]杨运杰.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理论视野,2007,6:30-32.

[9]宁军明.借鉴美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经验.当代亚太,2001,10:35-39.

[10]秦嗣毅,任媛媛.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及启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35-38.

[11]徐子尧.美日中小企业融资借鉴.看世界,2004,9:40-41.

[12]陈吉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探索研究.财税金融,2010:53-54.

[13]吴瑞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创新.华商,2010,81:24-25.

篇8

一、明确目标任务

到2020年末,全市直接融资水平显著提高,社会融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不低于35%,在全省的排名超过地区生产总值(GDP)排名,国民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0%,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交易,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50%以上规上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新增主板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1户,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户,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累计达到80户。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动股权融资。

1.推动规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大力实施规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四年行动计划”,自2017年起,每年改制比例不低于10%,努力做到应改尽改。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规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改制企业“一户一策”给予指导,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改制企业提供财务、投资及法律顾问等方面的服务,或根据地方财力给予完成改制的企业适当费用补助,积极推动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2.做大做实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依托省上“五千四百计划”和“创业板行动计划”,健全充实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筛选推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发展前景好、成长性强、龙头引领作用明显、运行机制健全、财务管理规范的重点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每年对重点培育企业进行补充、调整和更新,实行一年一报、动态筛选、重点跟踪、动态管理,确保全市重点培育企业数量长期保持在150家以上。

3.鼓励重点培育企业多渠道上市挂牌融资。支持重点培育企业选择合适上市途径,引导其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对具备条件的重点企业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助,力争更多企业纳入全省“五千四百”计划。鼓励和支持资产规模大、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板上市;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上市挂牌企业公开转让股份,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并购重组,促进股权与资本对接;支持有意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国际资本的企业境外上市。

4.支持上市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上市企业充分依托资本市场,通过公司债、可转债、定向增发、配股和优先股等多种方式实现再融资,扩大企业融资规模、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提高上市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并购重组海外产业链核心资产以及研发、品牌与技术资源。

5.着力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市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推进有条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全力推进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利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

(二)大力推动债券融资。实施债券优先战略,扩大债券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改善我市直接融资结构,力争到2020年末,50%以上市县两级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上市企业及其大股东实施债券发行计划,发行规模累计达150亿元以上。鼓励企业综合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推动优质企业发行公司债、可转债、集合债、私募债等。各区市县、园区要加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债券承销机构与发债企业无缝对接,为企业发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驻市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各自法定经营范围内开展债券发行、承销和结算业务,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申请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

(三)加快推动基金组建。鼓励和支持小平故里发展基金采取“1+N”模式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实做大小平故里发展基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动我市基金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2017年底基金授信总规模达50亿元、提款达12亿元,2018年底基金授信总规模达100亿元。加大与央企、省属国企合作力度,积极对接系列基金等省级基金,合作设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等基金。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接,积极引入保险、银行理财等资金投入到全市经济发展建设。市本级设立3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参照设立。鼓励重点产业园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创业型和创新型企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着力优化我市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环境,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到我市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基金,开展各类投资合作,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强化工作保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托上市公司与产业引导基金发展工作组,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直接融资协调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改制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各区市县政府、园区管委会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要主动与重点培育企业沟通对接,优化行政服务,特别是在重点培育企业实施改制、资产重组、上市挂牌、发债等过程中,要建立“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制度,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培育和提升直接融资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挂牌、直接融资等工作落到实处。

篇9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大族激光;融资途径;直接融资

1.企业概况

成立于1996年的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大族激光”)是国内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科技研发实力雄厚,有多项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单位和国家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示范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族激光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已经步入成熟期,2011年大族激光共实现营业收入36.28亿元,利润总额达7.16亿元。

2.大族激光成长中的直接融资历程分析

2.1 创立期融资分析

1996年大族激光的创始人科技人员高云峰成立了注册资金仅100万元的大族实业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激光打标机产业。以技术起家的高云峰首先遇到的就是严重的资金困境,当时我国的激光打标机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大族激光的产品技术成熟又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收到了不少订单,但大族激光却严重缺乏流动资金,无奈之下大族激光只得采取预收客户货款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客户支付预付款之后要等几个月才能提货,这种依靠预付款的融资方式成为了大族激光创立期主要的融资途径。同时,高云峰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之中,创业者的资金成为了大族激光创立期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

2.2 成长期融资分析

时间进入到1998年,资金极度匮乏的大族激光依然处于小批量作坊式生产状态,企业生产难于上规模。苦于缺乏资金支持的高云峰想到了寻找风险投资,并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文中简称“高新投”)进行了接洽。高新投经过充分的调研后认为,大族激光的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较好,并且企业拥有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创业团队务实、团结、奋进,适宜对其进行风险投资。但高新投也提出条件:以净资产作为作价的依据,同时高新投必须控股。高云峰对于失去控股权一时难以接受,那将意味着大族激光不再在他的掌握之下,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的时效性是影响企业能否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因素,渴求资金的高云峰不得不对控股权做出让步。在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艰苦谈判之后,1999年3月高云峰与高新投共同成立了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投出资438.6万元获得51%的控股权,高云峰本人拥有20%的股权,高云峰的大族实业拥有29%的股权,高新投的这笔资金为大族激光带来了新的活力,2000年大族激光销售了249台激光打标机,收入达5000多万元。在设立合资公司的协议中,高云峰为今后重新拿回控股权与高新投做了约定:如果大族激光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净资产增加到2000万元,高云峰就有权以净资产价格回购控股权。到了2000年9月,大族激光的净资产已经可以满足高云峰的回购条件,他以2400万元买回了高新投手中的企业46%的股权,其在大族激光的持股量增至66%,高新投则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获得了6倍以上的丰厚回报。

高云峰虽然重新实现了对大族激光的控股,但高新投的大部分资金也退出了大族激光,企业的快速发展依然需要外源性融资的支持,大族激光不得不考虑进行第二轮的直接融资。2001年9月,红塔创新投资、华菱科技、深圳东盛创业投资、大连市正源企业与大族激光签署投资协议,大族激光同时进行股份制改造,此时的大族激光注册资本扩大到了5000万元,紧接着在2003年2月,大族激光再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扩大到8000万元。在第二轮直接融资中,大族激光融入资金1920万元,并且出资协议规定新的出资方不参与大族激光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采用出资方出任企业董事并定期审核企业财务的运作模式,这为大族激光不受干扰的沿着高云峰规划好的发展宏图继续前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制度保障,2003年大族激光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净利润达3676万元。

2.3 成熟期融资分析

2004年6月25日对于大族激光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大族激光作为中小企业板首批上市的8支新股之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大族激光此次以9.2元每股的价格公开发行了2700万股新股,募集的2.4亿资金主要用于激光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公司的设备投入。大族激光的成功上市,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得企业的行业领先地位得到巩固,并且成为上市公司的大族激光信息公开透明,现代企业制度日益完善。2008年7月大族激光又成功进行了公开增发,融资9.559亿元,募集的资金被用于激光焊接和激光标记设备的产能扩大以及配套机加生产基地的建设,企业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大族激光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后,通过生产项目的建设转化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使得大族激光可向银行抵押申请贷款的固定资产增多,还起到了促进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的作用。

3.对新融资结构理论的验证

根据控制权理论,企业采取内源性融资方式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但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治理结构的优化,而外源性融资方式的利弊则正好相反,企业正是通过两种利弊的平衡来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的,高云峰在引入高新投的风险投资时对于失去控股权的一时难以接受,但最终做出让步并对今后重新拿回控股权做出约定就正好体现了控制权理论的这一论断。融资契约理论指出如果将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到企业经理的手中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有利的,那么企业就应该以发行无投票权的股票进行融资,高云峰在大族激光的第二轮直接融资中的融资策略就是对融资契约理论很好的验证,在第二轮直接融资中,出资协议规定新的出资方不参与大族激光的具体经营管理,而是采用出资方出任企业董事并定期审核企业财务的运作模式。大族激光的直接融资历程同样充分验证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在创立期,大族激光主要依靠的是创业者高云峰的自筹资金;进入成长期后,高新投作为风险投资的资金注入对大族(下转第40页)(上接第38页)激光的早期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高新投成功退出之后,红塔创新投资等新的社会资本的进入继续推动者大族激光高速成长,为其今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进入成熟期后,通过IPO和公开增发,大族激光从资本市场上获取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供给,企业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大族激光每一次直接融资转化为企业实际资产也为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途径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启示

科技革命的风起云涌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正是工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激光产品创造出了新的强大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商业机会吸引了科技人员高云峰去构建自己的企业战略。科技革命创造出的市场机会使大族激光具备了高速成长的潜力,但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社会资本、证券市场资金的陆续注入和接力而仅仅依靠企业的内源性融资的话,大族激光就极可能与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就会失去一家极其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资金的注入为大族激光的科技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并使大族激光迸发出令人赞叹的活力,大族激光2007年的科技研发投入为8,125.55万元,2011年增长到了18,770.52万元,4年时间增长了131%;大族激光的主营业务收入更是从上市首年2004年时的4.085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时的36.2796亿元,7年间增长了800.76%,可见大族激光以直接融资渠道为主的外源性资金支持成为了企业高速成长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鼓励一大批像高云峰一样有眼光、敢创业的科技人员将自己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为他们创造便捷合理的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融资体系,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机制筛选出像大族激光这样真正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其与直接融资资金的适时对接,助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大族激光:2011年年度报告[DB/OL].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m/search0425.jsp.

[2]木子.深圳奇迹之资本篇—大族激光:风投助飞[J].深圳特区科技,2012(Z1).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 融资制度 融资问题

一、国有企业融资制度演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的融资制度经历了财政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混合型三个阶段。融资制度不同,决定了我国企业资金来源不同,同时也影响企业的财产制度及其治理结构等方面。

1.财政主导型融资制度,即在资金的集中与分配过程中,国家依靠财政手段保持其主导地位。这种制度具有双面性,其优点是可以快速集中资金,用于解决急需资金的问题,体现了供应资金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不足在于,这种方式使资金的效率及效益偏低,企业的融资政策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体制与现实的矛盾逐渐凸显。

2.在转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的过程中,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需求随着变化,同时又由于制度创新的成本比较低,因此融资制度逐步过渡到银行主导型。在该制度下,国家的身份发生转变,国有企业也结束了不承担风险的财务状态。这种融资制度同样具有双面性,其优点是企业取得了融资权,但缺点是企业要承担高负债,这是由于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造成的。而银行在分配贷款时不能遵循市场效率优先的原则,这也体现了这次改革的滞后性。

3.国有企业要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必须选择多种融资模式,减弱对政府或对银行融资的依赖性。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及证券市场逐渐完善,国有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增多,例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称为直接融资。另外,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方式筹集资金,例如企业可以与外商合作等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融资制度基本上形成了多元主体的混合型模式。

二、国有企业在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中的政府干预

国有企业融资制度由财政主导型演化为混合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但政府干预或者导向的力量一直存在。国有企业和银行之间处于一种内源融资的方式,国有企业遇到问题时,国家会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他们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融资行为。而企业的信誉也并不能完全决定能否贷款,所以当企业遇到困难时,较少考虑融资的质量及效果,且不考虑企业发展大局,而是直接想到信贷融资,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债权融资偏少

我国发行债券的门槛较高,一般只有上市公司或重点国企。究其原因,首先是发行债券的条件比较严格;其次是债券的发行要经过复杂的审批,由此会导致资金的筹集与需要的时间难以匹配;再次是由于指标的限制,有限的规模使发行人的选择及资金数量受到限制。另外,我国的债权筹资的用途也有明确的规定限制。因此,很多国有企业难以通过债权融资,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

3.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境内融资、境外融资、政策性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及融资租赁等方式。尽管可供国有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较多,但许多国有企业主要是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资金,即直接融资时企业取得所需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而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主要是上市公司才能公开发行股票。所以,国有企业选择直接融资方式不利于发展。

4.融资制度不完善

国家、企业和银行三者之间的权责模糊,由于产权不明确而产生的影响时间较长。同时,利润分配等政策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也未完全搞清楚关系。另外,折旧制度不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计提的折旧资金不能满足固定资产不断更新的需要,导致内源资金的缺乏。

三、完善国有企业融资对策

1.明确政府职责,减少干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创建新制度来规范市场、稳定市场以及引导市场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市场供应的不足。政府应从一个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在企业自身难以调节的情况下再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债券市场

国家应大力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允许企业发行债券,还要加大企业的债券融资比例。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债券融资,逐渐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完善融资体制,才不会盲目地进行融资,使企业在融资时能充分考虑到融资成本及项目的可行性。

3.明晰产权,完善融资制度

要使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还要划清产权关系,建立相应的法人产权制度,要承认法人所有权以及投资者的所有权。同时,要完善企业目标单一化、重视对股东代表的安排等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叶贤龙.国有企业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新财经.2010.12.

[2]刘正昶.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研究.会计之友.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