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融资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市融资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上市融资的方式

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银行借款 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

一、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概述

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主要看能否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证现金流的重要方式,除日常经营积累下的资金以外,企业如果想扩大规模,则如何筹集资金便成为保证企业发展的关键。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更为灵活多样。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主要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

二、几种融资方式介绍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包括未分配利润及留存收益等),上市公司在使用自有资金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受外界的制约很小,且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但内源融资的规模受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如果企业将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其他投资,而不对股东进行分配,则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投资者,又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外源融资的优点是筹集到的资金规模较大,方式多样,可以满足资金短缺者对资金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当然外源融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面着重介绍下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

1.银行借款。向银行申请贷款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银行借款融资的优点是筹资速度快,筹资费用低,但银行借款的规模较小、需要优质资产进行抵押(或者质押),且定期需要还本付息,当然银行借款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用途,这些限制性条款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对借款资金的使用。

2.股票融资。上市公司利用股市这个平台,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股票融资最大的优点是股票是同企业的存续期相始终的,因而通过股票融资,所筹资金不需要归还本金、偿还利息,仅仅偶尔分配下股利,但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通过股票融资,一次筹资的金额较大,用款限制相对较松,因此股票融资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方式,当然股票融资的缺点是筹划时间长,准入门槛高,需支付高额的中介费用。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债券融资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其筹资范围广泛,筹资规模较大,但缺点是债券融资所筹集到的资金不是企业的资本金,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因此,如果企业经营不善,通过债券融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

前述部分介绍了几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但为文字表述,不是很直观,下面利用表格对几种主要融资方式进行详细比较,有利于上市公司更直观的判断选择哪种融资方式:

三、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采取外源融资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努力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对资金的需要情况,如果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急迫,且金额不大,则可以选择内源融资或者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对资金的需求规模较大,则可以选择股票融资或债券融资。

二是参考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果国家对部分行业(如房地长业)要求较为严格,则该行业选择股票融资或者债券融资的难度将会较大,而内源融资或者银行借款将会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三是充分考虑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比如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虽然成本较低,但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返还本金等,公司如果经营不佳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生存危机,而发行股票则没有这种风险,这也是上市公司融资时偏向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公司自身的举债能力,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将资本投向更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使股东的财富实现最大化。

四、小结

通过对上述几种常用融资方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几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上市公司在选择上述融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谷祺,王棣华.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J].内江科技,2006,(8).

[3]陈焕永.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J].财贸研究,2007(3).

[4]陈莉.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其选择[J].今日南国,2008,(4).

[5]张绪军.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理性选择[J].金融研究,2005(8).

[6]黄少安,张岗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6(11).

[7]卢霞.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影响的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9(8).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再融资;原因分析;解决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指除其初次上市融资以外的融资,其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偏好于采用配股和增发等股权性质的筹资方式,这给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

一、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

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无论是经济效益好还是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也无论是资产负债率高还是资产负债率很低的上市公司,都十分热衷于通过配股和增发的方式再融资,而且筹资金额也越来越大。据调查,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开始,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对股权融资方式的偏好,不仅没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而且并没有使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也没有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发行新股现在已被一些上市公司滥用成为圈钱的手段。另据统计,2007年全年共计190家上市公司提出配股或增发的再融资计划,金额共394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近21亿元,超过2001-2006年6年间的再融资总额,而2008年前两个月,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再融资总和,截至2008年2月20日,2008年的30余个交易日里,共有44家上市公司提出配股或增发的再融资计划,筹资总额高达2599.28亿元,平均每家公司59亿多元。比较可见,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计划通过股权融资的金额相对于以往年度将出现巨额增长,这也导致了流通股股东对整个股市的恐慌。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其基本观点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主要是留存收益与折旧等),其次是采用债务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即内源融资优于外部债务融资,外部债务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

这一理论在美国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美国的经济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发达,企业制度也非常完善,企业行为非常理性化,完全在市场引导下进行。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完全体现了“啄食顺序“原则,据统计,1979-1992年,美国企业内源融资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一直在65%以上,1992年甚至达到97%,平均为71%;从1970-1985年,美国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筹集的资金在企业外部筹资中所占的比重为91.7%,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所筹资金的比重。

这一在西方国家得到验证的理论也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提供一个借鉴,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在再融资方式选择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与缺陷。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于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上司公司的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且风险小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负债融资,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的风险较高,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会较高;另一方面,对于筹资公司来讲,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备抵税作用,而且股票的发行费用一般也高于其他证券,而债务性资金的利息费用在税前列支,具有抵税的作用。因此,股权融资的成本一般要高于债务融资成本。

然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第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可供投资的对象很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又非常大,进行股票投资的热情也较高,这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非常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足额的募集资金。但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水平却很低,甚至有些公司长期不发放股利,从而使得企业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很低。第二,一般来说负债融资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压力,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而股权融资使得企业拥有一笔永久性占用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在经营困难时也可不必发放股利。相比较负债融资来说,股权融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就好比是免费的午餐,因此股票融资风险要低得多。

(二)我国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发展滞后

首先,企业债券筹资处于尴尬境地。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而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一,企业债券筹资规模较小。《证券法》规定,企业累计发行债券总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第二,企业债券流动性较差,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第三,缺乏规范、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债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信用评级机构对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投资者识别企业债券风险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债券定价的重要依据,而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其次,企业通过借款方式筹集资金的难度日益增大。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防范,尤其对中长期信贷控制非常严格,使得上市公司获取中长期贷款的难度加大。

这两个因素导致债务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或增发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活动,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三)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差制约了其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偏低,留存收益为零的公司较多,而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这导致上市公司无法通过内源融资满足资金需求,转而寻求外部融资,由于外部债务融资弹性小,每年必须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且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这会给上市公司形成一个硬约束,而上市公司如果效益低下,甚至低于债券资金成本率或银行的利率,财务杠杆便会对其形成负效应,而股权融资却不涉及这些,增资时只要预期能达到银行利率即可,由此,它可以通过包装获得增发股票的权利,而增发后就不必受偿还利息和本金的限制。

(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的,股权结构分割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国有股比例过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存在不确定性,引起“所有者虚位”的现象,大股东很容易控制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不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并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前几大股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相互之间不独立。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总体持股较少,“零股”总经理比例很高,而且考核经营者的指标通常是企业盈利的多少,这些特征势必导致经营者做决策时,往往不是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更多地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为了提高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他们更愿意选择没有还本付息压力且风险小的股权筹资。可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是其再融资方式选择不合理的根源。

三、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偏好的后果

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股权性质的再融资方式的行为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第一,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企业没有享受适度负债带来的避税和财务杠杆效应,无法实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融资得到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这种只运用自有资金的资金运作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运作模式,不利于企业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企业,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采用股权融资,上市公司支付的成本即为股利,而上市公司对于股利的发放有决定权,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支付的股利相当少,换言之,采用股权融资,公司支付的成本较低,而且有些公司甚至很长时间都不派发股利,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公司只注重资金筹集而不注重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在一些公司甚至出现了资金闲置现象,这势必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此恶性循环,内源融资的能力将逐渐被削弱。而且,从长远来看,不给股东相应的回报,企业难以得到投资者的长久支持与信任,终将丧失股权融资带来的好处,走入资金短缺的死胡同。

第三,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弱化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金额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过量融资现象普遍,并且再融资资金投资项目随意更改。以2007年为例,公告变更募集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有81家之多,变更绝对额度超过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几乎占到总数的50%。不少上市公司在实现再融资计划后,面对低成本圈来的钱不知如何处理,有的甚至用于购买国债,有的存到银行,有的去打新股,有的干脆拿去委托理财。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得不到保障,派发的股利自然很少,股东无法获得应有的股利收入,只能通过短期买卖获取价差,导致股市动荡不安,增加了投机成分。

四、对策建议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规范股权融资行为,特别是加强对股票发行、利润分配、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管,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实发挥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监督功能。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减少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限制,尽快推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建立流通市场。

第二,上市公司应加快股权结构调整,降低国有股比例,实现股权所有者的多元化,要吸收机构投资者的加入。机构投资者最终代表个人投资者利益,加之其实行专家管理,因此,它有能力对企业实行有效监督。在企业资本结构中,还应适当加入企业经营者股权和股票期权份额。只要经营者能够达到企业经营目标,那么对于其较高的股权收益就应当敢于承诺,并将其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联系,使期权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税费,规范企业利润分配和利润留存制度,引导企业内源性资本扩张,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规范上市公司资金使用计划,使资金用到投资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杜绝母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规范关联方交易。

第四,理顺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经理人市场,将市场竞争的规则引入现代企业的人事制度。尽快取消非流通股份,继续推动股改进程,使上市公司形成真正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总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成功融资可以帮助公司在业内形成比较优势,有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再融资如果选择不当,就会有摊薄股本降低投资者收益等后果,不仅削弱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因此,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上市公司应当慎重,不妨多考虑内源融资和外部的债务

融资少用股权融资,同时对再融资的投向要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证券市场负责。

参考文献:

1、周频.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优序分析[J].当代经济,2007(11).

2、李滨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其原因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4).

3、马崇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的研究与对策[J].财会通讯,2006(12).

4、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M].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

篇3

[关键词] 股票增发 分离交易可转债 资金成本 财务风险

2008年,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币在2008年加速升值,而世界经济正由于美国次级债问题出现了衰退迹象,全球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的挑战。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牛市里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高通货膨胀率正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再融资,一时引发了牛市的大回调。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07年6月以来,剔除增发预案未被通过和已公布方案停止实施的公司,一年来,沪深两市共有220家A股公司计划实施定向增发177次、公募增发43次。以6月12日的收盘价计算,剔除4家尚处停牌的公司,在99家公布了增发价格的公司中,目前已有70家公司的收盘价跌破了预计增发价,占比高达70.71%。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在这样的状况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损失。为什么上市公司更乐于选择股票增发,而极少采用分离交易可转债方式进行资金筹集,这种现象的背后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本文仅从股票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两种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财务利弊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对融资风险的防范思考。

一、再融资两种方式的优点分析

目前我国再融资有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股票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两种方式在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占绝大多数。以下分别分析股票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优点:

1.股票增发

股票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投资者发售股票的一种权益类融资方式。

股票增发的优点有如下几方面:

(1)不需要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永久性资金,股利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需要支付,不是公司的法定费用支出,因而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增加公司的偿债能力;

(2)增发股票,可以提高公司信誉等级,提高公司的信用价值,降低债券筹资的风险,如果此时发行债券,利率就可以适当降低,从而降低债券的筹资成本。

2.分离交易可转债

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全称是“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它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分离交易可转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可转换债券,二是股票权证。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特殊的债券,债券在发行的时候规定了到期转换的价格,债权人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把债券转换成股票,也可以把债券持有到期归还本金并获得利息。股票权证是指在未来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协议价买卖股票的选择权证明。分离交易可转债是一个双方共赢的创新投融资品种。

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的优点有如下几方面:

(1)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及降低财务风险。由于分离交易可转债具有权证可交易,以及债券可转换的双重特征,对投资人而言潜在获利的可能性大,而风险相对小,因而,企业发行的债券利率会较低,企业以此方式获取资金的资金成本相对低。同时,在债券转换成股票前,因债券的利息在税前扣除,可获得税收方面的好处。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费也低于股票的发行费用。如果,可转换债券到期转换为股票,企业无需归还本金,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 避免股票发行的股本迅速扩张造成每股收益摊薄的问题,减轻企业业绩压力。可转债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业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

(3)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融资可以优化财务结构。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和股票双重特征,因而可成为公司股权比重和债务比重的调节器。在资本市场利率很高或企业收益暂时欠佳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而当企业发展,可转换债券将完成转换过程,企业不需要还本付息,以权益资本代替了负债资本。

二、两种融资方式的财务风险的分析

我们在认识两种融资方式有优点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其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1.股票增发融资的风险

(1)经营业绩指标可能会被稀释,公司股价收到影响。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从而影响股价;

(2)融资的成本较高。从财务管理理论分析,权益性筹资的成本要大于债务筹资的成本,不仅因为股利要从税后盈余中分配,而且一般权益性筹资的发行费用比较高,因而其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2.分离交易可转债的风险

(1)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债券的本息是企业固定支出,债券越多,偿债能力就越低。当债券利率高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就可能会产生负的财务杠杆作用。

(2)可转换债券像其它债券一样,也有偿还风险。若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成为股价和经营状况的恶性循环。

(3)有可能导致企业总资本金成本上升。当企业债券比率超过一定限度,企业财务风险增大、信誉等级下降。这时,不但债券的利率要相应提高,同时也会导致股权融资困难,使企业资金成本上升。

三、再融资过程中防范融资风险的若干建议

从财务理论分析,比较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首先,内部融资,其次,债权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在成熟资本市场,公司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倍~10倍。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部完善,上市公司不成熟,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更多地倾向于股权融资。合理地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兼顾各方投资人的利益,从防范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权衡两种融资的相关因素进行融资决策才是理性的融资行为。

今年以来大量的再融资行为,不仅造成上市公司公共形象受到损害的风险,并对其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也造成了投资人对其公司的信任危机,这可能是在融资之外所没有充分考虑的。

因此,我们认为上市公司考虑筹资方式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公司的盈利状况。当公司财务风险较大时,可发行股票筹资,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当公司盈利水平较低时,应发行股票筹资,以避免发行债券所产生的负财务杠杆作用。

其次,严格控制财务风险。根据企业所能承担的财务风险程度确定债券的比率上限,控制债券不超过这个限度。比较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与债券的资金成本水平,避免债券资金成本高于资金利润率。在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或较高的资金利润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利用债券融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再次,公司对资金的需要量。如果公司资金需要量较大,可以按原有权益与负债比例,同时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筹资。

最后,市场接受程度。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应事先与投资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在市场接受程度之内进行融资,从而保证再融资行为的正面效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内外的环境因素变化,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预防各种风险发生,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上市公司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对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要准备充分。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 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成熟的公司,成熟的公司一定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因此,对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有理性和负责的决策。

参考文献:

[1]finance.省略/stock/t/20080614/15594982428.shtml

[2]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首都经贸出版社

[3]王雍君:《财务精细化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二手房市场;信息化服务

2015—2020年互联网对二手房市场的影响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二手房市场与电子商务结合已经成为大众购房的关键要素之一。电商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二手房交易具有信息密集、非标准化、本地化及频率低等特点,而这一特征直接影响着大众的房产选择应该是线上获取信息,线下交易,这也表明了二手房电商具有重资产的特征。二是该特征也决定了线上发展的空间巨大,不仅可以提供房产信息,还可以联动金融服务等交易周边业务。为此,探讨电子商务与二手房市场的发展融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二手房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二手房电子商务正式起步于1998年,那时上海房地产之窗和中华企业联合推出网上房产拍卖活动,但其只限于网上竞价,其他交易环节均在线下实现。2011年淘宝、SOHO等大型企业开始尝试以电商拉动房产走上新高,并在同年新浪乐居推出了首个房产电商频道,这也标志着房产由原来线上竞价转变为费用支付、认筹、询价等一体化。2014年中国房产开始全面进入电商发展阶段,二手房中介市场开始面临着Q房网、搜房网等互联网房产企业的冲击,线上模式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如我爱我家、链家等二手房企业开始进行线上布局。二手房电商发展的方向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国际化。网络的无边界化为房产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提供了条件。二是延伸化。房产交易不再局限于房产本身,而逐渐延伸至其周边服务,如电子金融。三是大众化。这得益于我国网民在不断增加,且每年进城流动人口4000万,住房公积金使用等优惠政策致使大众优先考虑二手房。四是个性化。主要体现于深度服务、业务扩展、房产评论、能力发掘、商品选择、信息制定方面。五是区域化。我国区域特征致使二手房信息在各区域的重点有所不同。

2二手房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及可行性分析

目前二手房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首先,C2C模式,房产企业可以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买卖双方可以自由在平台进行交易,目前交易领域主要涉及房屋价格评估、权证、拍卖、租赁等,它的主要优势就是不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大大降低了买卖双方沟通成本。其次,B2C模式,由企业在平台上曝光房源,其房源真实性由企业核实,买方可以在平台上选择合适的房子,并联系中介企业。最后,B2B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装潢、建材等行业,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平台有效降低了对房产供应链的管理成本。电子商务与二手房市场发展融合的可行性包含了有利性、安全性和必要性。首先,有利性主要体现于房地产企业可以跨空间进行二手房房源信息收集及交易,同时也方便消费者自由货比三家、在线咨询,激活了二手房市场的信息流动,使交易双方信息趋于均衡。这符合当下我国倡导的信息共享经济。其次,安全性主要体现于目前我国在社会安全证明、数字证书、数字签名、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信息交易的可靠性。最后,必要性体现于政府的参与,目前我国新房空置率较高,但是房价却呈现微上升趋势,而二手房租赁、重购市场逐渐成为一线城市房产主市场,政府的网络监管、财税体系配套均是必要的。且目前政府一直在努力出台各种法律法规以保障网络信息流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电子商务与二手房市场发展融合的优化策略

3.1明晰二手房电子商务的机会点

明晰二手房电子商务的机会点主要体现于三方面。首先,明晰二手房电商背后的作用逻辑,一是市场逻辑,目前二手房市场正在实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互联网可以最大化地挖掘潜在买方和曝光卖方房源;同时,我国的房产市场正在由新房主导转变为二手房主导,目前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已经成功转变为二手房主导,但鉴于二手房的信息透明需求更加强烈,因此电子商务会使二手房市场的布局更加复杂、信息度更加密集。二是互联网逻辑,目前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线下向线上的人口大迁移活动,自媒体、客户端的信息获取作用已经远远强于中介部门、纸媒。其次,二手房电子商务的界定,它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渠道电商,其本质是渠道融合,单一企业无法完成整个房产链条的运转,国内主要以吉屋科技、好屋中国、房多多为典型代表。其二是媒体电商,其本质是媒体,主要为二手房中介部门做线上推广,国内主要以搜狐焦点、安居客为典型代表。其三是交易电商,这是未来二手房电商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真正意义上可以颠覆传统模式的电商模式,国内主要以搜房、链家网为典型代表。最后,模式转变,这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差异化,对大型规模企业而言,需要构建的不仅是ERP系统,而是一个生态圈,其中包含了规范的流程和技术支撑;对中小规模企业而言,这是最难进行模式转变的企业类型,由于其线下缺乏规模效应,线上缺乏网络效应,房源短缺,门店不够,导致转型困难。但是对一些大规模以连锁为主的企业,例如链家,其转型问题就是是否将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开放网络问题。总之,二手房与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相结合,实现企业交易无边界化、信息化,是未来交易电商的发展主流。

3.2健全信息监管机制,强化信息化服务

由于房产具有生产非连续性、耐久性、固定性等特征,在网络交易时潜在巨大风险。首先,二手房产企业必须联合政府部门联合开展信息风险监管,组织开展对企业、全行业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系统测试和维护、信息科技运行等方面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二手房交易状况和执行效果以及风险状况的监管。其次,搭建行业数据平台,实现行业基础信息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以及银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对接,促进行业市场数据的共享与监测。最后,创新部门联动机制,对二手房市场交易实行企业、政府、买卖双方监管的协调与配合,强化对各二手房企业网站检查的指导管理,将指导落实到检查开展的各个阶段,切实提升信息安全检查的质量与成效。目前二手房市场逐渐转向装修、采购、融资互助和资讯共享一体化服务,为此在网络平台上强化专业化与物业服务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在B2C平台上,要开启银行按揭、法律服务、办证手续、二手房评估等专业化服务;在C2C平台上,实现买卖双方二手房租赁、评估、等服务。其次,开启网络数字化社区,例如打造装修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装修服务建议,同时数字化社区也可以特约服务、专门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提升二手房电子商务附加值。最后,强化二手房交易平台的支付方式,打造资金托管模式,买方将资金交给房产平台,经过二手房自由交易中心,由卖方取出购房款,这样就有效将金融、电子商务与二手房融合。总之,强化信息化监管与服务始终是保障二手房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的重要手段。

4结论

互联网发展得日益成熟,致使各行各业开始思考与“互联网+”相结合。二手房市场是我国一线城市房产市场的主导市场,其与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相结合是整个市场发展的主趋势。为此,本文在分析可行性与发展方向基础上,着重提出了目前二手房电商发展的机会点、强化信息化监管与信息化服务。但如何更好地实现众多中小型房产企业进行信息平台搭建,却仍然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焰.大数据背景下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6):54-56.

篇5

【关键词】 项目 融资 问题 对策

0 引言

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在项目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方案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1 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缺乏专项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没有专项的BT模式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BT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给BT模式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1.2 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缺乏招商指导性文本

我国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有专项的标准文本,但对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没有相应的指导性文本,各地政府只能因地制宜实施对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基本上一个项目制订一个招商方案,而很难制订适用于当地各项BT融资项目通用的招商方案,造成审定BT招商方案的周期较长。

1.3 对投资人主体资格的确定存在意见分岐

目前,对投资人主体资格的确定通常有如下三种不同的意见:1)投资人既需要有资金实力又需要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法人(包括组成联合体);2)投资人需要有资金实力而不需要有施工资质企业法人(但施工需要另行公开招标);3)投资人只需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上述三种意见往往争论不休甚至难以统一。

1.4 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后,投资人是否还需要施工二次招标

目前,我国现行招标、招商方面的法规对建设工程项目招商后施工二次招标并没有强制要求。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问题仍然争论不休,未形成统一意见。有一种意见认为招商公告可以要求具备施工资质的投资人参加招商竞投,由于投资人已具备施工资质就不需要施工二次招标;另一种意见认为招商后无论投资人是否具备施工资质均应在招商后施工二次招标,否则就违反国家招标投标法或地方招标相关规章。

1.5 资金回报

资金回报确定高了,将会增加项目投资工程造价;资金回报确定低了,将影响投资人投资积极性并造成BT融资建设项目招商失败;资金回报是招商人和投资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1.6 回购资金担保

投资人在参加BT融资建设项目竞投前,需要考察招商人信誉、财务状况和建设项目偿还投资资金来源,更要考察建设项目投资回购资金担保方式和担保效力,以确保投资资金能及时回购。没有回购资金担保或担保无力的BT融资建设项目将不被投资人接受而致项目招商不会成功。因此,回购资金担保是BT融资建设项目招商的必要条件,如何确定项目回购资金担保方式是BT融资建设项目招商至关重要的问题。

2 探讨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方案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工作实践

2.1 深入研究国家有关BT融资建设的相关法规,为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提供法律依据

BT融资建设招商人应依据法规,大胆探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BT融资建设方案;只要不违背国家法规,应允许进行大胆实践、总结;不应以个别项目出现问题而禁止BT融资建设。

在实践中,BT模式招标原则上宜采用公开招商和竞争性谈判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投资人。例如,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龙顺家园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BT建设工程项目采用通过公开招商方式,该项目《招商公告》同时在《四川日报》、《四川建设网》(http://.cn)、《四川招商政务网》(http://)进行公开。

2.2 编制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参考文本,以规范BT融资建设招商行为

由于我国在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没有相应的指导性文本,各地只能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单项工程的招商文件,而且每个项目蝗招商条件均不相同,特别是对招商文件的主要条款基本上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讨论、会审,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3 探讨政府投资BT融资建设项目对投资人主体资格的要求

目前,政府投资BT融资建设项目对投资人主体资格要求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1)投资人既需要有资金实力又需要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法人(包括组成联合体);2)投资人需要有资金实力而不需要有施工资质企业法人(但施工需要另行公开招标);3)投资人只需要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

下面以一个案列说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已实施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对投资人主体资格要求问题,案例: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龙顺家园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BT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约20万m2,工程费用投资约3.2亿元,建设工期720天;该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专业性较强、工期紧的特点。因此,该项目投资人主体资格要求具有资金实力和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壹级及以上资质的企业法人,不接受无施工资质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参加竞投,以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按时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

2.4 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后,投资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施工二次招标

结合我国BT融资建设项目实践,通常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施工二次招标。如果在招商公告已明确要求具备施工资质条件的投资人参加招商竞投时,可由投资人直接施工而不需要施工二次招标。如果在招商公告无明确要求具备施工资质条件的投资人参加招商竞投时,可视下列情况决定需要或不需要施工二次招标:若投资人的施工资质条件满足项目施工资质要求时,可由投资人直接施工而不需要施工二次招标;若投资人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条件不能满足项目施工资质要求时,可由投资人组织项目施工二次招标。

2.5 合理确定资金回报

通常来说,如果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专业性强、工程复杂、项目回购资金周期短、项目回购资金前期比例高、当地资金平均融资成本高、国家宏观调控严格和融资市场环境差时,由于项目需要投资人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充足的流动资金、较强的融资能力和较强的抵抗经济风险能力,因此此类项目资金回报应适当提高。反之,项目资金回报应适当降低。

2.6 合理确定回购资金担保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已限止国有土地质押,但可以采用指定地块土地出让地方收益部分作为回购资金担保。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已实施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回购资金担保案例如下: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龙顺家园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BT建设工程项目建筑面积约20万m2,工程费用投资约3.2亿元,建设工期720天;该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特点。该项目回购资金担保采用财政支付承诺和指定地块土地出让地方收益担保组合方式。

3 结束语

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方案对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成败和项目管理风险控制起关键作用。招商人应通过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实践进行总结、提高,不断探索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商的新方案,以满足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树森.BT投融资建设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5

[2]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3]王铁军,黄恒学.中国地方政府融资22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央金融出版社,2008.8

篇6

[摘 要] 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是投资者与资金持有者之间的桥梁,发展和利用好资本市场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的提升。文章通过对广东和广西上市公司筹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特点及形成其特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广西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

 

[关键词] 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股权;负债融资

[作者简介] 张荣艳,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530005;章爱文,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4-0006-0004

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是投资者与资金持有者之间的桥梁,发展和利用好资本市场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增加融资渠道。广东和广西地域相连,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两广的经济发展差距非常大,企业的规模、质量也有很大的差距,进而导致粤桂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旨在分析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特点及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广西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

 

为了考察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筹资行为方式的特点,本文以两省上市公司连续3年(2009~2011年)的财务数

据作为分析基础,共选取了广西上市公司22家,广东上市公司62家作为分析样本。对桂粤两省区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现状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广东和广西两地区的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如对两省区上市公司配股、发放股利、增发股票、发行债券、通过短期借债融资的次数以及该项行为发生的公司数所占该省上市公司比例,和负债规模、资产总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进行对比,来分析两省区上市公司筹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针对广西资本市场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一、粤桂资本市场发展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广东省在a股上市的公司共167家,占

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8.35%,其中在主板上市的公司71家,在中小板上市的有67家,创业板29家。广东省上市公司总股本为1040.8亿股,总市值为8637.53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3.95%。2011年实行融资的广东上市公司46家,其中通过ipo(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筹集到的资金为143.43亿元。通过再融资(包括配股、送股、发行债券等)筹集到的资金为418.61亿元。

 

上市公司是广西金融业发展的“短板”之一。上市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上市进展与先进省区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28家境内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

1.22%,在全国排名第23位,在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5。在a股上市的23家广西上市公司资产总额为1520亿元,占a股市值的0.70%。李荣(2010)在研究我国民族自治区资本市场发展时指出,我国民族地区证券化率(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例)普遍偏低,说明资本市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小,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广西、西藏、宁夏、新疆、内蒙古的证券化水平分别为16.60%、84.74%、29.60%、70.70%、9.80%,而同期全国证券化率为72.36%。 [

 

二、桂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一)筹资方式比较

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获取资金,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下是对广西22家上市公司和广东62家上市公司2009~2011年股利分配及筹资方式的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广西上市公司送股的平均比例要远高于广东上市公司,广西的上市公司比广东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送股的方式增加资本;第二,桂粤两地上市公司的转增筹资方式的趋势截然相反。广西上市公司进行转增筹资行为的比例

从2008年的27%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14%,广东上市进行转增筹资行为的比例则有较大涨幅,从2008的1.61%跨越式增长到2009年的14.5%;第三,广东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比例较高,平均占比达62%,表明广东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能力较广西上市公司强,企业将利润派发给投资者,再从企业外部进行融资;第四,桂粤两地的上市公司利用债券融资的比例逐年上升,数据表明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但是通过债券融资的比重还未能从“量变”达到“质变”,债券融资的总额相对于股权融资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五,桂粤两地的上市公司利用配股融资的比例一直不高,广西上市公司近三年来没有进行过配股筹资,

广东上市公司只有1%左右在2009年和2010年进行了配股筹资。

 

(二)粤桂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对比

负债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过于激进的财务政策又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而过于谨慎的财务政策就失去了负债的税盾作用和财务杠杆作用。因此,上市企业应该充分把握负债水平,一方面利用“税盾效应”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融资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考察了粤桂两省区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信用融资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以此分析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特点。以下是粤桂两省区样本公司2009~2011年负债结构表。

 

通过

对比粤桂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可知两省区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差别不大。广东上市公司的短期借款比率略低于广西上市公司,而长期借款比率的差距较短期借款的差距要大,广东上市公司平均长期借款比率比广西上市公司公司平均长期借款率低将近6个百分点;从信用融资角度来看,广东上市公司信用融资比率略高于广西上市公司;从整体来看,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持平。

 

从比率值上来看,粤桂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基本相同,但从绝对值上看,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各项负债值差距非常大。以下是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2009~2011年资产总额和各项负债的倍数表。

从表3可以

看出,广东上市公司资产2009、2010、2011年平均资产总额分别是广西的25倍、20倍、20倍,两省区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差非常悬殊;两省区样本公司的负债筹资结构虽然比较相似,但是基数相差巨大,广东上市公司实际通过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所筹集的资金相比于广西上市公司来说大很多。结合两省区样本公司的负债结构表和负债倍数表,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差距被放大,差距明显。广东上市公司通过外源融资的方式获得比广西上市公司更多的资金。

 

(三)桂粤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特点

1. 广西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特点

第一,广西上市公司倾向于内源

融资。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广西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发放股利的比例要高于广东样本上市公司;采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比例也高于广东样本公司;但采用分派现金股利的比例远小于广东样本公司。从这三个比率数据可知广西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更倾向于采用内源融资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

 

第二,广西上市公司较少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从表1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和2010年,广西上市公司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公司比例远小于广东样本公司;在2011年,广西上市公司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公司比例较前两年有了很大的增长,高于广东样本公司的比例,但从公司绝对数和筹

资绝对数来看,广西上市公司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所占的比例仍旧很小。

 

第三,广西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所占比重较大。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广西上市公司的平均短期借款比率高于广东样本公司,平均长期借款比率比广东上市公司高6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广西上市公司较广东上市公司更多地依赖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

 

2. 广东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特点

第一,广东样本上市公司倾向于外源融资。从派现的比率可知,广东样本上市公司较多采用了现金股利的方式发放股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广东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外源融资能力,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将企业的利润

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这一点是广西上市公司无法比拟的。同时,较少地采用股票股利方式发放股利和较少采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方式增加资本金的行为也验证了广东上市公司较倾向于外源融资。

 

第二,广东样本上市公司较多地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从全国范围来看,上市公司采用债券融资的比例都比较少,但广东上市公司采用债券融资的比例较其他地区,如广西地区仍是较高的。

 

第三,广东样本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重较小,信用融资比率相对较高。结合表2的资产负债率和表3的绝对倍数可知,广东样本上市公司在负债资金中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依赖比

较小。在两省区样本公司基本相同的资产负债率中,广东样本公司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比率较低,而信用融资比率较高,2009年至2011年广东样本公司的信用融资比率逐年上升,广东样本上市公司的负债资金更多地来自于信用融资。由于信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这为广东上市公司节省了相当多的财务费用,相应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四)桂粤两省区筹资方式差异分析

上市公司的筹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融资环境、企业规模和业绩状况等。粤桂两省区样本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的融资特点,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粤桂两省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桂粤两地虽

然同属华南沿海省份,且是邻省,但是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着巨大差异。根据2011年全国各省市gdp排行表,广东以gdp总量45636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广西则以9150亿元排全国第18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使得两地在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程度也略有不同,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规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进而对上市公司筹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 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差距较大

从广东样本上市公司统计出数据可知,2011年样本上市公司平均资产总额为1274亿元,与广西上市公司同期相比,广西上市公司平均资产总额仅为66亿元。广东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总额

是广西上市公司平均资产总额的近20倍。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规模差距甚大。从上市公司质量角度来看,广东上市公司中不乏各个行业的佼佼者,赢利能力较好。而广西上市公司中仅有4家上市公司股本在10亿股以上,大多数企业的股本规模较小,从企业经营效益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处于行业中下水平。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质量影响着其筹资方式。规模大、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通过信用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反之则反之。这正好与前文数据统计得出的广东样本上市公司更多通过信用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的特点相吻合。

 

3. 桂粤两地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同、融资环境不同

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受到所在地区筹资环境

的影响。在相对良好的融资环境中,企业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所需的生产资金,融资渠道多,融资速度快,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广东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本市场相对国内其他地区要成熟,上市公司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更容易通过外源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广西经济发展较慢,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外源融资受到限制,因此出现广东上市公司倾向外源融资,广西上市公司倾向内源融资的特点。

 

三、改善广西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粤桂两省区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特点,及形成两省区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特点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改善

广西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

(一)加快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沿海,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联结华南、西南的枢纽,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几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贸易的发展,广西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发展能带动企业的快速成长,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融资渠道自然相应增加,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广西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带动广西资本市场的发展,能为企业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造成粤桂两省

区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两省区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差距较大,因此提高广西上市公司质量,扩大上市公司规模是改善广西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的途径之一。广西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个性化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广西上市公司应将提高公司质量作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结合广西区域和产业优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引入先进的公司管理机制,改善公司治理;引入制度制约机制,通过制度管人,提高广西上市公司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融资安排、并购重组审核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广西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改善广西的融资

环境

第一,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全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发表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的演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载体,单一的市场不利于直接融资,只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才能促进更多的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能够解决它们的融资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全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问题,对于广西资本市场尤为重要。广西的资本市场相对于其他发达省份已经处于落后状况,如能趁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东盟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必能改善广西的融资环境,以改善企业的融资现状。

 

第二,大力发展广西银行业。首先,可以由广西政府牵头设立地方性商业银行,例如柳州银行、桂林银行

和广西北部湾银行等,通过各种创新理财项目吸收闲散的民间资本,进而投放给区内企业,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其次,还可以引入外资或是外省民营金融机构,使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如此国有、外资、民营及区内地方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激烈的竞争会大大提高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广西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比较缓慢,广西本土的证券公司至今仅有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2011年8月通过借壳桂林集琦上市,具有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广西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本土证券公司,扶持已有证券公司、积极培育新证券公司,以壮大广西资本市场参与主体。同时还可引入省外证券公司,

使其形成竞争格局,提高广西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

 

四、结 语

通过对比两广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发现,广西上市公司规模小,地域性较强,在区内发展还算过得去,但是要走出去,向外扩展却阻力重重,很难成为全国性企业,目前看来,属于全国性企业的广西上市公司少之又少。而广东省的上市公司已经有很多是全国性企业,如美的、tcl、万科、中国平安等。规模小是个问题,广西上市公司的负债筹资也只有同期广东上市公司负债筹资的百分之十 。上市公司如何通过低成本筹集到资金,在于当地资本市场融资的宽松程度。广东和广西作为东西邻省,在区位上有优势互补的条件,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广东成功经验,才能实

现广西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李长青.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陆正飞.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回顾、 评述与展望——纪念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周年[j].财会通讯,2008,(10).

篇7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为了适应传媒企业的发展需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今年10月份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中国已经完全放开地方报纸、出版集团的国内外上市。并表示说:“允许新闻出版传媒的整体上市,而不是局限于过去将报纸的采编业务与广告等商业经营剥离开来的做法。”“外来资本的持股比例眼下还不好说,但国资应该要控股。”柳斌杰同期透露,辽宁出版集团的IPO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很快可以实现整体上市。另有消息透露,很多地方的新闻报业、出版发行集团递交了上市方案,预计未来会有13家公司将在这一轮进程中先后上市。

上市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传媒企业打通资本通道,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但是对于传媒企业这种政治风险很大的企业来说,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性,尽最大可能地在利用上市融资的优势的同时,规避上市的缺点和弊端,使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

几种常用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型融资和外源型融资两种。内源型融资主要是指依靠自我积累再投资,外源型融资又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1 内源型融资

内源型融资的资金来源于公司的自由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方式主要有利润留成,计提折旧,计提坏账准备金等。其优点在于:由于在公司内部进行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和制约在于自我积累的速度慢和自我积累的资金量小。

2 债务融资

银行贷款是目前债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程序比较简单、办理快、方式灵活、可以直接获取货币资金。其缺点是融资成本高、风险高、贷款条件比较严格和筹资数额有限。

3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分为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和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两种。

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

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方式的主要优点有: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比较好地解决员工激励问题,建立起有效的员工激励约束制度。可以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战略投资人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人所携带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战略投资人注重长远利益会与企业捆绑紧密,同时还会提供他自身的部分资源来支持企业发展。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主要缺点在于分散股权,使得原公司的控制力减弱。主要体现在:战略投资者会加入董事会参与管理;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与国际企业运行规则接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会要求财务规范化、财务信息透明化、公司信息透明化。

第二,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上市发行股票融资的主要优点有:企业可以根据经营情况决定是否向股东发放股利,无固定利息负担,股东在企业经营期间不能抽回资金但是可以转让,因此,企业所筹集的资金可以永久使用,不用偿还;所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商业信誉;有利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其缺点是:股利不能进人成本,要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支付,发行新股票会分散企业的股权,进而分散企业的管理权;证券交易管制机构的报告要求,公司管理难度增大,企业上市后从股东大会管理层到各项业务都要求正规化。不得违反相关法规,从而降低公司事务的处理弹性,股东信任危机。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须公开年报等各类期间报告,公布重大业务人事以及法律事务,使经营活动处于公众关注之下;较为昂贵的上市成本。尽管在第二板上市费用较主板市场低许多,但仍需承担人市费年费、律师费、审计师费、财务顾问费、承销商费以及各种杂费如印刷申请、宣传广告调查等费用和佣金。

把这几种融资方式和传媒集团的现状结合起来,传媒集团(主要是靠做内容的传媒集团)的整体政治风险较高,传媒集团的项目可以分为政治风险高和政治风险低的项目两种。

在传媒管理体制尚未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传媒集团应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融资战略,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有政治风险的项目,应选择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对没有政治风险的项目,应选择上市的融资方式。选择没有政治风险的项目上市,不仅能够解决传媒集团的资金缺口和打通集团的资本通道,而且能够丰富和完善传媒集团的融资渠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媒集团集团上市比不上市好,早上市比晚上市好!

传媒集团上市必须解决的问题

1 目前很多传媒集团上市都是政治任务,实践证明效果不好

传媒集团上市应该是基于自身的目的,或为了后续发展获取资金,或为了规范内部管理等。但是,我国目前传媒集团上市多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目的,这种政治任务式的上市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如“北青传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囿于外部管理体制。各项管理还比较落后

传媒企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其各项管理比较落后,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如果上市,企业制度化管理必须更加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必须更加透明。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利润,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出现其他一些更严重的问题。

3 没有合适的项目装进去

企业上市必须要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装入,但是在传媒业市场区域分割的市场环境下和传媒集团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传媒集团很难有合适的项目装进来。

4 传媒业本身利润率很高,上市会稀释企业的利润

传媒业本身是一个利润率很高的行业,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一般利润率高的企业是不愿意上市融资的。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就会降低企业的股权比例,相应地,企业的利润就会被稀释,单纯从财务的角度来看,高利润率企业是得不偿失的。

5 传媒企业上市的政治风险太高

传媒企业,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传媒企业,具有很大的政治风险。此外,高政治风险的企业上市之后,由于其政治风险太高,会导致其经营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给股东带来

很大的风险。综合说来,上市后的整体收益不会太理想。由于政治风险太高,一旦出现政治问题,会导致停盘甚至取缔,给广大股东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这种政治风险是很难预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6 缺乏高素质的熟悉资本市场的人才

资本市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在资本市场需要专业化的高素质的资本运作人才。而从传媒集团目前的自身能力来看,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在缺乏这样的人才的情况下上市,就可能会出现玩不过别人的结果。

传媒集团上市融资的目的,原则与思路

1 上市的目的

(1)打通资本通道

通过上市融资,可以打通传媒集团的资本通道,通过渐进地把更多的项目包装逐步上市的方式,可以为传媒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2)提升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和品牌力

中国传媒集团的规模尚小,实力尚弱。和其他行业的企业集团旗下有多个或者几十个上市子公司相比。相差悬殊。如果传媒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子公司,将能够极大地提高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和提升传媒集团的整体品牌价值。

(3)改进和提升传媒集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传媒集团上市将对传媒集团和上市子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外部压力将有助于传媒集团转变管理体制和提高传媒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

2 上市的原则

(1)为了传媒集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传媒集团上市既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出于短期发展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传媒集团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相结合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为了实现传媒集团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做优的战略选择。具体来说:一是为了解决传媒集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所需的资金缺口,二是在上市融资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为了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在传媒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外部环境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传媒集团其他更多项目的上市。

(2)适度规模的上市

基于传媒集团的现状,传媒集团应该采取适度规模上市的原则。所谓适度规模的上市,含义是指:一是不采取传媒集团整体上市,而是拿出部分项目和资产进行上市,二是有政治风险的先不进行上市,无政治风险的先进行上市。三是传媒集团的主业不进行上市。传媒集团的非主业进行上市。

3 上市的总体思路

集团上市融资的总体思路可以归结位:选择合适的项目。通过良好的上市方式。快速实现上市。积极稳妥地打通集团的资本通道。

其关键点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项目、选择什么样的上市方式和多长的时间实现上市。

4 上市融资的具体思路

具体思路主要包括项目的选择,上市方式和上市地点的选择。

(1)项目的选择

在进行项目选择时,应坚持如下原则:既要规避掉政治风险,又有实际的资本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原因如下:一是传媒业目前整体上是个高政治风险的行业,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情况的发生,二是为了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在项目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很大资金需求量的项目上市,这样就能把融来的资金直接用于该项目,将大大降低上市的风险,三是为了实现传媒集团、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多赢,传媒集团应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上市,这不仅能够促进传媒集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使投资者赚钱,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都能够大大提升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和声誉,否则将有损传媒集团的影响力和声誉。

(2)上市方式的选择

上市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IPO上市,即首次上市,另外一种是买壳上市,两种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

第一,OPO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在发行同时进行融资;企业在股票公开发行推介时,有助于企业形象宣传,

缺点:要求严格,申请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约1年以上,费用很高,不能保证发行成功,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第二,买壳上市的优缺点。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要实现买壳上市,必须首先要选择壳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能力及发展计划。选择规模适宜的壳公司,壳公司要具备一定的质量,不能具有太多的债务和不良债权,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重组的可塑性。接下来,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取得相对控股地位,要考虑壳公司的股本结构,只要达到控股地位就算并购成功。其具体形式可有三种:一是通过现金收购,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智能软件集团即采用这种方式借壳上市,借壳完成后很快进入角色,形成良好的市场反映。二是完全通过资产或股权置换,实现“壳”的清理和重组合并,容易使壳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业绩迅速发生变化,很快实现效果一三是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实际上大部分借“壳”或买“壳”上市都采取这种方法。

优点:手续简单,上市条件灵活:与直接上市相比,买壳方式显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上市审批程序-时间短,成本低:买壳上市(约6-8个月以内)一步到位,节省许多时间和费用;避免复杂的财务、法律障碍;买壳方式对上市中的审计与法律审核方面的要求要轻松得多。

缺点:先上市,后融资。欲上市公司通过与一个已上市公司合并后,首先取得上市地位,在投资银行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公司业绩的好坏,股价的高低,通过增发新股等方式进行融资;要聘请专业的投资银行为企业寻找合适的壳公司,并充分指导企业进行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清理;空壳公司可能有许多债务,处理这些债务也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3)上市地点的选择

目前来说,可供选择的主要有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囿于传媒业政策的限制,内地市场将是传媒集团的首选,不过纳斯达克市场也可以供传媒集团选择。

5 上市融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1)统一思想和认识

上市融资作为传媒集团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传媒集团要把上市融资战略置于足够高度。大力宣灌该战略,在内郝各层次、各部门达成共识,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使力量统一到该战略上来。

(2)成立上市融资领导小组,建立起制度保障

传媒集团在实施上市融资战略时,必须有一个组织机构来领导和实施,也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上市融资战略的顺利和成功实施。在这方面,一要建立起一个上市融资领导小组,由该小组来研究和实施上市融资战略,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并使其权责相对称;二要建立起相关制度,使上市融资战略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

(3)上市融资的准备阶段

一是聘任顾问和中介机构。应该选择具有深厚背景、能力和经验丰富以及做过传媒业上市工作的顾问和中介机构,一般选择知名的证券公司和大的投资咨询公司,二是重组,三是选择并人上市公司的资产;四是准备财务报表;五是尽职调查,六是决定资本结构,七是决定项目结构・八是估值定价。

(4)上市融资的实施阶段

主要分为如下十个步骤:起草文件:文件提交证监会;证监会反馈意见一分发招股书初稿;上市前研究报告,前市促销,准备管理层问答;管理层路演,投资意愿建档(薄记),定价和分配。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建议

资金对每个上市公司而言都是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筹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上市公司作为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在融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尽管如此,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欠缺,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融资的基本概念

融资就是资金融通,从广义上讲,融资是指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动,弥补资金需求者资金短缺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也包括资金的融出。而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二、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

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目前引用得较多的主要是以下两种分类方式:按资金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资金的融通是否通过媒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性融资(internal financing,或internal sources)是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过程,即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初创时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到运营过程中的资本化。资金来源主要是原始投资,折旧基金、留存收益(包括各种公益金、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内源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内源融资是企业最有效率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处筹得资金,而不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来获得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具有规模性,有偿性,高效性,高风险性等特点。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此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根据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格利又将外源性融资分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外源融资体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不是非此即彼,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从上市地点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境内上市或者是境外上市。不管是境内上市融资还是境外上市融资,上市公司都可以选择直接上市融资和间接上市融资。上市公司很难达到直接上市标准,但可以选择间接进入资本市场。间接上市可以避开企业所在地监管机构和证券市场所在地的监管机构的双重审查。上市公司以其他公司名义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实现控股后,将本公司高科技资产置换到上市企业后继续融资。间接上市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造壳上市、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大中性企业,特别是其中支柱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少部分的规模较大、技术或产品比较成熟、经营管理较好、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类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或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或借“壳”上市融资。虽然市场总量在不断上升,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很难主板上市融资。

从债券融资方式上看,债券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有价债券融通资金的行为。债券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证书持有人可凭此证书在将来一定时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并在债券期满时向发行人要求收回本金的信用凭证。在我国,发债主体几乎都是国有企业,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难以达到标准,这除了上市公司主观上的种种缺陷,如资信度差,风险大,也存在着客观条件的约束。客观上,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同属于债务融资,我国企业债券是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补充。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规定,企业债券完全受到计划额度的控制。国内的债券交易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与企业股票比较,数量少,规模小。

四、有效拓宽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多渠道提高融资比重, 这就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拓宽资金渠道。”十七大报告指出了我国将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发展目标,加快建立我国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一些高技术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门槛高,退出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政府、银行、企业要三方互动,有效整治金融环境,积极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辅导工作,建立政、银、企三方交流定期会议制度,促进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互相交流、促进、融合和切入。

(2)建议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事业。中小企业银行可以以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多方参股来建立。此外,建议尽快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市场,比如利用和创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经过一段的考察与适应,达到交易所公开上市标准的则可正式挂牌上市。当其不再符合公开上市条件,则转到第二板市场,其原有股东的股份也在第二板市场交易,公司也可在第二板市场继续筹资。

(3)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今天,就应该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引导与规范、发展。

(4)建议设立创新基金,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融资租赁和典当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8;8

篇9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据有关资料,1970-1985年美国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权融资占外源融资的2.1%。从1984年起,美国大部分公司基本停止股票融资,并发行债券回购股份。2000年1-11月,美国上市公司共有1592家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仅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460亿美元,债权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根据1999年上市公司增加的长期资金来源比重看,上市公司内部资金(留存收益)为177.6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的41.2%;长期负债为26.7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6.2%,其中主要是长期借款和各种应付账款,而且没有一家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为227.2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的52.6%。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股权融资,其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负债融资。

二、中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完全符合西方的“融资顺序理论”(即啄食理论)

“啄食理论”认为:第一,内源融资不需要对外支付利息,也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而且可以避免普通股融资带来的所有权稀释问题。因此它是西方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第二,股权融资会带来所有权稀释。当企业资金出现“瓶颈”,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若采用股权融资方式,由于普通股数量的增加会造成每股收益下降及每股市价下跌。同时,新股东提供的新权益会降低老股东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从而可能导致现有股东的控制权旁落。西方国家企业大股东的股权很少超过25%,如通用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不到10%,迪尼斯仅为5%左右。第三,股权融资成本高。第四,信号传递及不对称信息。公司进行外源融资时,传递着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变化的信号。由于股东和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果公司及控股股东知道目前公司价值被高估,则希望有人分担将来股价下跌的损失;反之,则不希望有人分享股价上升的好处。股权融资传递了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信息,往往引起股价下跌。所以,股权融资是后续融资最差的选择,西方国家的公司一般将其排在可选融资金方式次序的最后。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啄食理论”相悖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以股权融资为主,其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负债融资。这不仅与前文所提到的“啄食理论”相悖,而且与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即股权筹资的衰落和债权筹资的兴起也不相顺应。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1.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比较弱

近几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呈萎缩的态势,2001年企业债券仅发行了147亿元,大体相当于股票发行的1/8,仅占当年全社会企业新增融资的1%。统计显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活跃、最重要的参与者的上市公司,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很低:1997年以前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极少,在1998年发行的147.9亿元企业债券中,也只有不到2%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从二级市场看,债市与股市的差距更加明显。同国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债券融资的规模显然偏小。股权融资规模和比重的快速增长,客观上是大力发展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大量增加的结果。

2.市场的投机性过强,导致公司管理层不会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仍存在严重的关联交易,大机构操纵市场、恶性炒作等现象,致使市场波动性过大,投机性过强。无论是个人散户还是机构大户,往往报着“赌一把”的心理进行短线投机活动。1993-1998年的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的平均换手率达437%,而同期纽约、东京、伦敦、韩国、香港股市在这一期间的平均换手率分别为59%、29%、152%、56%。在这种充满浓厚投机气氛的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相当多的股票价格不再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准。而且以股价和股票现价总值为标准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国际通行做法完全不通,甚至出现劣质企业股价高于绩优股,ST股票受到追捧的异常现象。这就更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

3.上市公司的经理们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理的个人效用价值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理由是,企业一旦破产,经理就会丧失可享有的经理任职的好处。由于公司破产风险与举债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而经理的报酬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控制权收益),如果采用举债融资,将导致破产概率增加,则经理的非货币性收入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债务融资需要还本付息,它可能使“自由现金”枯竭。目前控制权收益(非货币性收入)占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收益的主要部分,因此经理较偏好于采用股票融资。可见在上市公司中,经理越不想承担投资风险,就会越偏好于股权式融资。

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在完善及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快债券市场的培育发展步伐,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务融资。企业债券满足广大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中国优秀企业代表的上市公司,积极涉足企业债券市场,推进企业债券监管体制的改革,必将对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债券的功能产生全面、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参与债券融资,改变目前过分依赖股权融资的现象。

(二)企业应改变对股权融资的错误认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应认识到,仅仅或过多地依靠股权融资是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的,对于正处于成长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负债经营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和明显的特征。而且随着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逐步理智化,过分依靠股权融资也将是不可能的,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并将其恰当组合以形成最优的或优化的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实质就是利用负债资金的两大作用,合理确定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的比例。

(三)应建立和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地负债筹资

针对多数上市公司薪酬结构单一,“高薪低绩”的现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发展持股或股票期权为形式的激励方式以对经理人产生激励或约束功能,避免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使其个人利益导向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取得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晓波,邹海峰.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象的分析.上海会计,2001,(5).

[2]邢乐成,宋琳.论中外上市公司融资次序差异的决定因素.山东社会科学,2003,(6).

[3]姜曦,李青原.刍议上市公司的筹资顺序.管理现代化,2000,(5).

[6]欧树军.资本成本分析和融资决策.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1.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司治理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8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明显表现出了对再融资的热衷。从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的发展进程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已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大争论热点和监管难点。

1.偏好股权融资。按照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最优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外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国外再融资实践为我们证明了该定律,据资料显示,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占据第一位的融资方式均为留存收益,其次是负债,而股权融资则均居于末位。在股票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股权融资的比例最低。中国的再融资同样也以内部融资为起点。但与传统再融资理论不同的是,随着内部融资市场的逐渐饱和,我国再融资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而非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比率高达70%左右,上市公司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2.股权融资以增发为主。2001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2001年以后,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开辟了新的方向,相对于配股而言,上市公司可以从二级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资金。2008年1月,中国平安1600亿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如一枚重磅炸弹投在了A股市场上,炸得中国股市遍体鳞伤。不仅平安股票急剧下跌,而且整个股市指数狂跌。正是由于许多上市公司都抱有“股市好圈钱,不圈白不圈”的心态,在同时具备增发和配股资格的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一般都会选择增发新股。

3.融资效率低下。上市公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轻松的获得巨额资金,这导致许多上市公司抱着一种先把钱拿到手再说的心态,盲目地实施再融资,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据华泰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中期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数为3.11亿元,同期,沪深两市共有10家上市公司资金闲置数额超过了20亿元。这种情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不少上市公司融资后将大量资金留存银行或者委托理财。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把发行股票筹集来的资金,重新投入股票市场,参与股市投机炒作,获取短期投机收益,弥补主业的不足。

4.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选取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态度,有时甚至是采取临时拼凑项目的做法,完全是基于“为再融资而再融资”的目的来选取投资项目,其出发点不是真正要进行投资项目而只是借投资项目的名义来实现“圈钱”目的。在这种“圈钱”目的下的再融资,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最为关键的赢利能力就让人质疑。

5.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时,首要考虑的不是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而是可能融资的额度。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订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

6.再融资审批制度存在缺陷。我国IPO的审批是很严格的,但再融资的审批却比较宽松,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考虑不多,比如再融资的时间,以及再融资额度均缺乏限制条款。这就有可能使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政策的“空子”,把股市当成“提款机”,进行大规模增发、恶意“圈钱”。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原因

1.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股权融资成本包括:股票分红成本、股权融资交易费用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指的是股票的红利支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公司常年不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的分红,极少有企业将当年盈利全部实施分配,因此股票融资的红利成本是极低的。黄少安、张岗(2001)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权融资成本。这正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方式的重要原因。

2.再融资观念存在误区。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是为了国企解困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以,一些效益不好但与地方利益关系紧密的企业在获得优先上市资格后,为了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地方政府常常采取给上市公司地方财政补贴、降低税负、减免利息、土地资源价格优惠等措施来粉饰企业经营业绩。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植,助长了企业改制上市和再融资的欲望。这些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不是注重转变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是热衷于财务数据包装,甚至不惜通过会计造假达到再融资条件,以便将募集的资金当作“免费午餐”长期占为己有。李志文和宋衍蓄(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配股的真正原因除了成长需要以外,还可能存在“圈钱”的动机,包括保留资金储备的“时机性圈钱”和回报个别利益集团的“无条件圈钱”。

3.企业债券市场尚不成熟。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成熟的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器。但长期以来,我国融资体系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从存量看,截至2007年末,我国债券总存量为14.7万亿元,仅为股票总市值的36.8%,仅为当年GDP的58.8%。而在美国,截至2006年末,美国债券总存量为27.2万亿美元,为股票市场总市值的1.4倍,为当年GDP的2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且债券市场规模一般都远远大于股票市场规模。另外,债券品种发展不均衡。我国债券主要体现在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等政府信用产品方面,非政府信用产品规模较小。

4.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人实际控制公司的现象普遍存在。岳续华(2003)认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有数据显示,2006年底,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35.99%,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仅为9.15%;2007年底,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35.28%,第二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仅为8.43%。在公司决策中,大股东很少受到来自其它股东的挑战和阻力,大股东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具有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具有融资决策权,对融资问题通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这导致了大股东再融资时具有获取控制权收益强烈的股权融资动机。

5.政策存在的缺陷。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增发(包括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自《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及“新老划断”后,定向增发由于程序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成为再融资最主要的形式。政策和监管力度会对再融资产生重要影响,上市公司具有充分利用政策实现低成本、便捷、规模收益最大化的再融资倾向。中国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以股权融资作为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正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设计、政策和监管力度有关。

三、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逻辑来看,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限制股东过度膨胀的控制权。第二,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应当明确其对上市公司及其它股东负有诚信的义务,应严格依据法律来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不得利用资产重组等手段损害上市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第三,实行有效的补偿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2.股权融资应以配股为主。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同样也需要融资者的理性融资。而要使融资者理性融资,就必须提倡配股的再融资方式。这是一种既能让融资者获得合理的融资金额(而非恶意圈钱)、又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融资方式。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配股,不仅在数量上“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同时,要求公司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更重要的是,配股只能采用代销方式发行,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者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百分之七十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因此,配股的方式不仅将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而且,为了配股能够成功发行,上市公司推出的配股价格,就必须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能够为公司原股东所接受的价格。

3.制度创新,提高再融资门槛。在市场处于全流通时代,随着股份供应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严控上市公司再融资,是有效维持市场供求关系所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门槛并不高,很多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还未满一年,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巨额的再融资方案。对于再融资,制定更高的门槛,显然能更好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两次融资间(包括首次融资与再融资、再融资与再融资)的时间间隔可以三年为时限,严格控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欲望;二是公开发行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同期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50%;三是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通过制度创新,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

4.再融资与分红挂钩。上市公司稳定的现金分红是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回报,投资者只有取得高于其它投资的回报率,才乐于再投资。从市场来看,由于A股对于分红没有严格的约束,很多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不分红或者很少量分红。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应将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对申报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将盈利不低于40%的部分作为分红,回报给投资者。对于违背常理应分不分的情况,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一些行政处罚措施强制执行;对于分红不到位,连续两年不分红等情况,股东可以进行诉讼;此外,最高院可以针对上市公司分红问题制定一个司法解释进行规范。

5.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优化融资结构,扩大公司债市场规模,完善公司债券信用评价和监管办法。”这是在2008年年中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对发展债券市场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丰富固定收益类债券品种。第二,促进交易所与银行的协调发展。第三不断加强制度与基础设施建设。

6.加强融资资金监管。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的监管。第一,完善资金投向的审核。第二,限制资金额度。第三,加强对使用效果的考核。

7.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有关加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运用的规定,应当说对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可能是比较好的措施,但从处罚角度看,似乎太轻了。处罚成本太低将大大制约了不规范行为的约束力。对违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有必要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使这种处罚具有威慑力。对再融资项目的承销商,应明确和加强他们的职责,对参与作假的证券公司应取消其从事再融资的资格,对上市公司的不仅要取消其再融资的资格还应其承担赔偿所有损失的责任。对造成投资者损失过大,又无力赔偿的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的相关责任人,应严厉追究各种责任,永久驱逐出证券市场。只有这样,募集资金的使用质量才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2.涂雪梅,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6(5)

3.陈春,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3)

4.王春梅、秦江萍,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5.李博超、刘路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J],财经界2007(5)

6.,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分析[J],财会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