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训练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出真正的作品就要具有观察力。作为影视创作者更应如此,否则屏幕上的内容就会虚假或者空有外壳而没有血肉与灵魂。影视从业者应从日常生活入手,观察社会、感悟情感,从生活的点滴开始积累。
对人物行为特点的观察。观察瞎子是怎样走路,哑巴怎样与人交流,人悲伤、快乐时外在的行为特点是怎样的,紧张、压抑、烦躁不安时又是怎样的。国际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为了演好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中的酗酒者,花钱雇了一个酒鬼,每天观察他的举止神情,因而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酗酒者的形象。
对人物之间关系的观察。恋人之间、同事之间、亲戚之间的言行、动作、空间关系都各有特点。空间关系交代人物间的情感关系,行为动作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对话的观察。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语言是不尽相同的。如电影《克莱莫夫妇》中:儿子比利在回答父亲“几点了”的问话时,比利的回答是(看父亲的手表):长针指向九,短针指向七。这是小孩的语言。
对空间的观察。通过一个镜头中的时空关系(如人物和环境)就能使观众非常明确地感到热闹或孤单的情绪,把人物置于环境之中是很有表现力的。
对细节的观察。再以电影《克莱莫夫妇》为例,该片片头片尾做饭两场戏,片尾比片头多了一个动作细节,即父亲(达斯廷·霍夫曼饰)握煎锅时垫了一块布,与片头做饭时笨手笨脚的形象形成对比,片头做饭没有垫布,被烫了手。这就是电影,一切创作源泉来自生活。
对人物身份、职业特点的观察。要求从业者能够在生活中、社会中认真观察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物的特点,去捕捉、提炼,进而去表现。
想象力的启发训练
创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那么,什么是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一句话,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从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也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作品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对想象力的训练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影视从业者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到产生感情、产生思想,直至构思、完成作品,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影视创作者在创作时,无论是立意,还是取材、构思,要克服一成不变,突出一个“新”字。用哪些方法来开发想象力?比如,题目是“办公室”,在确定人物身份的情况下,从不同造型设计角度入手,从个性、精神或是性格等方面找出它的主导性元素。在“办公室”产生的关系与在 “家庭”里面产生的关系肯定是不一样的,在空间陈设内容不一样的情况下,设置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我们还可以创设情景,引发想象。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如设计这样一题,利用图片创设情景:一幢家属楼下,一对青年男女拥抱着,女的脸趴在男的肩上,男的抬头看着前方。根据图片所体现的环境、人物状态、服饰、道具等信息展开想象编故事。每个人都会表述,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以此训练自己的想象力。
加强视听训练
强调声音意识。音乐是声音的特殊形式,是按照一定结构、章法有规律地表现出来的声音。对多声部音乐的学习实际有利于从业者对声音构思的理解,懂得声音设计的结构方式。对音乐的配器、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学习,可以掌握对影片节奏的控制。
可以用录音机录一段素材,如一个人骑自行车从远到近而来,停下,锁车,拿包,上楼梯,开门,换鞋,放钥匙,脱外衣,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倒啤酒,进卫生间,冲马桶等。通过听素材,做出分析。在这里,骑自行车车轮声、上楼梯的脚步声速度不同则表现的情绪不同,速度快表现情绪急,慢则体现出悠闲;自行车驶来、停下、锁车、拿包、上楼梯这一系列动作如果是连续的则说明是熟门熟路,不连续会体现出心理活动;开门,如果是敲门说明里面可能有人,也可能是别人家,直接拿钥匙开则是自己家;关门,轻轻地关则怕打扰别人,体现人物的性格,如果是狠狠地关,则说明心情坏,体现人物情绪;放钥匙,如果是轻放,表现刻意,体现心理。如果是扔,是随意、是日常生活行为,有时表现心情坏,体现人物性格与情绪。
通过声音还可以知道,楼梯的材质是水泥还是木板,开电视机调台,不同的声音可以得知是不同的节目,如:体育、新闻、文艺、故事片等,不同的电视节目体现出人物不同的关注点或是兴趣,即使同是体育节目,台球、赛车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不相同的;同样是故事片,儿童片与恐怖片、枪战片表现出的情绪不同,由此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亦不同。
人物所处环境也可以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如操场边、街道边、胡同内……单纯的声音就可以有这样大的表现力,我们创作时不可不考虑。对于初学者要经过系统训练,久而久之,使“声音意识”融入创作者的“血液”中。
注重空间立体构成设计。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和多向性绘画艺术的理论修养。通过绘制出创作图纸,较形象、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看剧本、分析人物、理解剧情时,脑海里即刻浮现出未来电影的连续画面,能够设计画面造型方案。实际上这也是欧美电影大国的电影“视觉先期化”实质性的创作步骤,也是欧美国家的电影总设计师在其创作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创作内容。
篇2
关键词:设计素描;设计;思维;方法
作为院校素描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同样具有院校素描课程的基本特征,同时,与纯艺术专业的素描课程相比较,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又有着明显的差别。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的手工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与制造的分离,设计师只需要设计出作品的草案,其余的部分都可由机器完成。因此,设计艺术家往往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手头技巧,但却需要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感受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经过西方现代艺术洗礼之后,当代的视觉艺术是一个全新的造型艺术体系。首先,相对于之前的艺术体系,这个新的体系都是大大地扩大了。现代造型艺术自由地接纳人类已有的一切造型艺术方式,写实艺术被边缘化,不再具有智商的权威,而只是作为众多的被选方式之一,其次,现代艺术造型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创造形象的终极目标从视觉真实转向观念的表达,研究的重点从客观对象转向作品本身构成,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处理方法。因此,在当代语境之下,只懂得传统写实的造型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方法是难以适应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的需要的。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基本造型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的表现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是当前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
近些年来,训练思维、挖掘能力、走向设计已发展成为当前我们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素描教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起到的根本性作用,它提示了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素描训练中如何思考问题,掌握哪些技能,使得素描教学涉及许多令人关注的课题,例如,从对象的客观再现到抽象的形态创造,从对自然物象空间、结构的认识到超越自然的构成,以及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探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式设计素描所建立的基本训练方法,从而使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感悟素描,理解素描,在素描训练中把握明确的专业方向及要求,培养设计人员应有的认知与表现能力,即由思维的拓展逐步走向设计的殿堂。以下三种训练手法:
一、 线面结合的训练
线条是造型艺术与视觉形式中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它是自然物象存在与艺术家进行艺术探索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在技巧表现上,采取线面结合的训练,运用轮廓、结构、运边、明暗以及线条的排序、衔接、穿插组合等因素用线,可以恰当地处理形体结构、透视规律、明暗关系、空间变化。
按照表现物像的功能,线条可以分为轮廓线与结构线。
(1)轮廓线。这是物质实体本身易于观察和表现的线,是表现形体结构最本质及最主要的线。
日本的市川浩在《关于“现代艺术”地平线的考察》中说:“线的上升与下降、显出与隐去、笔直与弯曲生成了线的法。即使是一根至为单纯的线,其中也潜存着如同赋格曲中反复展现的、应称之为一种假定的存在,一个偶然的事件。”在现实物体中,由于线面的转折有平滑柔和的,也有棱角犀利转折分明的,更有圆润优美的,这就形成了轮廓线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对物象轮廓的描绘来表达对象的空间属性。
线条自身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质,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在造型艺术中,线条可以构成空间关系,同时也可分割空间并暗示空间的纵深,表现不同的图形意象。
(2)结构线。实际上,在物质实体中结构线是不存在的,它是素描艺术想象和推理的理论依据,是前人为了分析结构而总结出的方法论。结构线可以帮助我们更本质地分析和认识形体及形体空间的结构关系。
视觉形象的本身蕴含着潜在的图形刺激,当我们对自然物象予以特殊的形式与思考时,便会改变视觉的常规性观察,并导致新的思索与发现。在进行描绘之前,首先必须对被描绘的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审美形式,并从分析想象的进程中,逐步对其图形与结构进行选择。选择的过程,也是展开、表现及深化的过程,从中展开一系列想象,已达到把握最佳选择的敏锐反映,从而进入具有图形意义的“抽象”的过程,达到非对象的效果,来获得新颖的心智意象。
二、 特定空间形态的训练
将想象中的东西变成超越现实的虚拟情节,表达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能力的训练。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说:“感知与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能力――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根据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想象可分为两种,再现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想象(思维想象)。再现想象是指形象的记忆与联想,创造想象是指藉于客观物象的外在造型特征,进行各种性质变化的联想。在设计素描训练过程中,要凭借改变视觉常性,开发想象,进一步发掘想象效果的变现因素及深层内涵、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体现构思、表达意象表现的目的的。
以具象表现手法创造的一个个超越现实的虚构情节,从对直观的可视事物的思考出发,经过扩散思维想象而蚀变成超越现实的荒诞空间,描绘事物发生形态性质、属性性质、功能性质等变化之后的意象表现。
三、 最简手法的训练
设计专业不同于美术专业,根据设计专业的特性,确认最简手法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切与人有关的空间、物品、器具、产品都是设计专业直接或间接的研究对象。当然,从设计门类划分上可以进一步选择专攻对象,然而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与创造性。丰富的想象力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
自然界的景物变化万千,丰富多彩是造型艺术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源泉。树枝、建筑、器皿、产品等等,这些有机的或无机的从自然到人为的景物、产品,无不以各自特有的生长和组合结构分割着空间。同时,这些结构组合所蕴含着的生命机制还赋予“空间”以某种活力和氛围。所以,学生涉入自然界,做产品或自然景物的速写连作,在速写的同时,注意简化对象的形体结构,对比它们的空间比例及位置,从中感受画面结构的启示,体验、画面空间的构成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在设计专业中,除了对形体结构的准确表达之外,材质质感的表现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设计创意的表达多数都是近距离的描写,质感表现要结合工具材料特性,如铅笔、木炭笔、毛笔、麦克笔、圆珠笔等各有其性能上的长处与短处。应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熟练掌握艺术表现的技巧。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种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见,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促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探索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目前还处在实验探索中。但根据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以及广大教师多年来的探索研究,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已初具雏形。依据数学思维的问题性特征,我们可将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概括为提出问题、展示新课、思维扩展。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思维点拨、启迪和诱导者,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获取者。
1数学思维及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其能力主要是: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论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构成数学课程论、学习论的灵魂。数学教材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线,贯穿各个知识点。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思维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独立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是教学思维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2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两大常见原因
2.1数学思想方法缺乏。
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而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遇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题目,就傻眼了,不会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永远只是会解决旧问题,而不会解决新问题。
2.2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
思维模糊主要表现在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致使思路受阻,从而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学生往往遇到难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就是请教家长和同学,就是不愿去独立思考,这是学生思维障碍的最普遍原因。
3数学思维训练的若干方法
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五种方法人手。
方法1 情境引入法
创设问题情境,要具备有效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在创设中不要过于牵强附会,如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公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引入:“同学们,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佛祖要奖励他们,在奖励之前,佛祖再考悟空。题目是:已知E、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你能替悟空解决这个问题吗?”,很明显,这位教师的情景创设,与问题本身毫无关联、牵强附会,是不妥的。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人手,寻找思维素材。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
方法2 概念剖析法
在概念教学中,要体现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它集中表现在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它要求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能深入细致地考虑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双曲线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椭圆概念的基础上,对双曲线的定义:“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问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作双曲线。”的理解时,可提出:
1.定义中“平面内”可以去掉吗?(不可以,若去掉就在空间上考虑了)
2.如果把定义中“绝对值”三字去掉,其轨迹又是怎样呢?(双曲线的一支)
3.定义中括号内的条件“小于”改成“等于”,这时点的轨迹是什么呢?(两条射线);若改成“大于”,这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无轨迹)
4.若定义中常数为0,则点的轨迹是什么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样,对概念多提几个问题,既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概念,克服思维的表面化,又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深刻地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化。
方法3 空间模型法
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立体几何的入门教学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6支长短相同的笔能摆成4个三角形吗?同学们试试看!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也摆不出来。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予启发:如果这6支笔不一定放在同一个平面内,竖起几支试试看,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就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给出正四面体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这样的入门设计,能有效地打破已有的只在一个平面上思维的界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欲望。
方法4 过程渗透法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形成阶段,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扩展。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思维发展。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思维――新知识”。知识是思维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思维,但不能取代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方法5 信心激励法
篇4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到对学生逆向思维进行训练与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法进行拓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以往经验与自身感受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利用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教学开展的依据和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数学概念,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科学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对数学概念进行利用,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优良学习习惯得以树立,还能够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1]。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概念中充斥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因素,让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对“原因”和“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概念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一个角度就是说让方程等号两边最终数值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方程的解能够让等号两边式子的结果相同。学生在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所求数字的概念与含义的同时,还从不同的方面对方程的解有了全新的认识。
2利用数学公式与法则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公式与法则时只是对其进行单纯的记忆与背诵。但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进行理解,而学生通过对数学公式与法则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应用,这就使学生在对其进行记忆时更加容易[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记不住某些数学公式或法则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存在着学生明明记住了公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现象。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数学公式与法则并灵活的使用。举例说明,在教授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就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圆柱的定义进行讲解;其次,对侧面进行说明;最后,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讲解。但是,为了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教师可以将教学步骤稍作改动: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张长方形的纸,并让学生将其卷起,对接上两个宽边后,其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圆柱体;其次,可以据此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圆柱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跟圆柱有什么关系?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与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其所形成圆柱体的侧面积是相等的,再通过进一步的问题设置与思考,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对接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高,而另一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最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具体的数学定义,让学生对圆柱体有一个具体、全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逻辑性极强,其能够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相关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之中;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法则的理解加深,还能够使学生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去;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思维方式也被拓宽,学生能够运用更多的方法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当中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拓宽,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对自身的思维掌控性增强。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仅仅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去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公式、法则的记忆,还可以利用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教师注重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但总体来说,教师还是占据着较大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到逆向思维能力的本质。而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逆向思维,学生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到逆向思维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之中都要有逆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使全体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在人们的认知里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就会?l现,数学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学生逆向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其才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学习才能够起到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对学生的感官或情感进行刺激,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在这种氛围下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解题中的思维能力作了一些探索,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是要教给他们解题过程中的一般思维方法;可以将比较分散的知识经过归纳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用于解题,可以将书本上所举实例提炼成带规律性的范例用于解题;可以从繁复的知识中抓住关键性的知识点运用于解题;还可以将一般有规律的知识演变为曲线图解运用于解题等。
如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教学中,从已知子代表现型及不同数量比例,推断亲代基因型的题型较多,但求解方法比较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这样学生在解决此类题目时感到较为困难。为此我就书中涉及这类知识的内容,通过和学生共同讨论,作了八个方面的归纳,并自编相应的训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在会考考纲中,要求学生掌握有些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这部分内容题型多变,常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实际上其突破点就是让学生能正确分辨两种分裂过程的不同细胞图象。我在教学中以图象对比入手,运用不同教学形式,让学生分请两者的异同点,再通过典型例题的练习,从易到难逐步分层次的消化难点,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解题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
一、强化思维训练意识,明确思维训练的任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思维训练意识,明确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思维训练的自觉性。
其一,树立思维能力发展与物理知识学习相互促进的思想。一方面,学习物理知识必须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参与,所以在传授知识中,必须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才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以物理知识为基础。因此,必须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其二,树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直接相关。学生积极主动性越高,思维越活跃,思维效果越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思维情景,既要让学生乐于思考问题,又要让他们有时间思考问题。
其三,树立强化训练思想。一是要明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依赖于教学中长期的训练,因此应提供足够的思维训练材料,结合教学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训练量的积累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发生质的变化。二是应正确处理好训练材料的量与质的关系,克服大量做题和多提问就是思维训练的片面认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思维训练的任务就是要学生逐步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并结合物理学科实际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二、进行思维策略训练,让学生掌握物理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策略,是指在解决物理问题、发现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学生对思维策略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决定着解题成败和效率,它既能指导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又能统帅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要交给学生某一物理问题的具体思维方法,更要善于总结概括,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策略训练,使他们学会运用一般思维策略,迁移解决各类具体的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应加强以下几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精确理解题意,善于繁中求简的思维策略
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把问题表征在大脑中。但是,在物理问题中,由于本质特征与有关非本质特征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对问题理解的难度,学生往往不能从复杂的情景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学中应把训练学生准确把握题意,并善于繁中求简当作一种计谋来训练。例如,在习题训练中,应训练学生从这些方面去思考:①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是什么?怎样理解。②解决本题要用到哪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怎样在认知结构中提取出来。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策略训练,必须强化三点:一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当学生面临物理问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读题,逐字、逐词、逐句分析,切忌一晃了之的做法。二是要训练学生在重点和关键句的理解上下功夫。学生把握了关键字句,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三是训练学生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把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表述出来。因此,教师应经常训练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理问题。
2.双向推理的思维策略
据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能力的学生注重从条件入手,逐步推导出问题,但这种方法往往由于思考方向欠明确而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他能从问题入手,把条件和问题结合起来,既能找到问题的起点,又能明确思考的方向,有利于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训练学生从条件入手进行顺向推理与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理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双向推理策略训练一般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其具体方法有:①顺向推理能力训练。就是教师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一定关系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的提出所能求解的问题。②逆向推理能力训练。就是只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提取信息,找出求问题所需要的条件。③倒顺相通的推理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在面临物理问题时,既看到问题,看着结论,也注视已知条件,从整体考虑,进行广泛联想,对问题倒推顺想进行综合思考,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沟通条件和问题间的过渡关系。
3.扩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思维策略
进行扩散思维训练,就是要训练学生面临物理问题时,能从整体着眼,全面把握题中的各种关系,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在思维受阻时,要及时改变思路另劈蹊径,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进行集中思维训练,就是要在集中思维基础上,训练学生善于从不同思路中选择比较好的思路优先考虑。让学生掌握发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思维策略,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注意创造诱因的设置。在教学中,应有意识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物理问题让学生去探索,活跃学生的物理思维。其次,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完善认知结构,使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认知结构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再次,训练学生善于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结合运用的习惯和技能。在学生面临物理问题时,要求学生发扬独立探索和钻研的精神,领会物理思维的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概括迁移和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调控评价思路,优化思维过程
学生是思维的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应确立自我意识,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清醒的认识和正确评价,自觉调控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效率。
1.加强元思维的培养
元思维是认识主体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认识,它是以思维过程为对象,以思维活动的调控为外在表现。元思维是思维水平的高级状态,学生元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策略及方法的选择,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解物理计算题时,学生在元思维的帮助下,能意识到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要用到哪些过去学的知识,相关公式,明确解答步骤和方法是什么等。
篇7
本课题的形成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和传统语文教学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弊端及本校实际情况。
快速作文教学法是当今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适应时展需要的、最佳的教学法,是教学观念更新的产物,它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扬弃。它科学地揭示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写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作文教学中的许多弊端。
本人以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为基础,结合自己20年的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尤其是多年高考教学感悟,自创“快速优质作文法”,希望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范围
以高三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快速优质作文法的三步训练-基础训练、技巧训练、综合训练为实验内容。训练时间为一年。
二)实验方法
1.创设情境: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2.发现法:针对学生实际及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验方式、方法。
3.对比实验:设置实验对比,及时总结对比结果。
4.表扬效应:以表扬为主体,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5.讨论法:及时进行师生讨论总结,以有效推进实验开展。
6.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写作规律。
三、实验步骤与训练方法
一)实验步骤
二)训练方法
快速作文着眼于一个"快"字,这就要求在训练时有严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基本功的训练
快速作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快"得起来的,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基本功的训练是多式多样的。
(1)让学生明确快速作文是时代对写作的要求。
(2)激发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
(3)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素材。
(4)书写的速度达每分钟40个字左右,每个学生备有一本正楷字贴,长期坚持练习书写。
第二步: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大脑的思维具有潜能的性质,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大脑才能发挥他的思维能力;快速作文的关键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大脑中的智慧潜能,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高度集中,一见到作文题,让能立即进行最佳思维状态,挥笔成文。
(1)优化思维环境,教师事先不设置人为的框架和禁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活跃的思维氛围,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
(2)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加强常规思维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识别和具有求同与求异,发散和聚合,纵向和横向,顺向和逆向等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
(4)进行快速思维训练。快速思维训练主要是灵感思维和写势思维训练,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思路突然接通,思维最活跃,情绪最激昂的一种状态,可激发写作灵感。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读、讲、写三者结合,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写作中各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作好专题指导。如“掌握重心法”、“跳越障碍法”、“数学配方法”、“添加因素法”等就是技巧训练的专题指导。
第四步:综合训练
学生40分钟写成800字的文章,这是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基础、思维、技巧、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个环节的训练都要有具体要求。分项达标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进行中,本届高三学生参加了2019年全国高考,成绩已经公布,现把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列表对比。
从高考情况来看,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在实际的高考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历时1年的时间,我既完成了新教材写作教学的任务,又编写了两册校本作文教材。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
篇8
关键词:创新;本科教学;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教学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
近10余年来,各高校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设立各类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提供各种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比赛。这些实践表明,高校的创新机制确实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不过,文献也指出,目前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文献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表明当前高校的创新机制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上大学生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和技术发展史表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于合理而充分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中,科研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科研思维将能在较大的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合理性和创新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将能在方向上较好地引导科研思维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较大程度上都尚未经过良好的科研思维训练。现今的本科教学内容中,很少开设专门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受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本科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无一不是经过前人的深入研究并经系统整理而得到的,也就是说知识被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因此,若能有意识地在授课时还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提出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思路和方法。
1、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训练
为了方便学习,各类教科书都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条理化。传统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会应用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却没能让其接受到知识本身被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而影响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的训练?首先,在教学准备中,授课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所对应的问题找出来,经提炼后将此问题还原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梳理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地还原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并最终引导到书本的知识点上。
为了应对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在还原知识被发现/创造过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步步为营”的探索引导方式,第二种是讲故事的形式。对第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已还原的“待解决”问题与学生已掌握的某些知识或日常现象关联起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然后再逐个方向去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去掉不能恰当解决问题的方向,留下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及解决方法,并籍此引导归纳得出书本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时间充裕的教学环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长期坚持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
对于第二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授课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主要是采用介绍性的方式还原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当年的科研故事来说明相关研究人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怎么走弯路的,最后又是怎么正确解决问题的。通过讲述研究故事,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探索研究过程的波折、思维、方法和经验。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科研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科研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的实质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结果。从不同方向发现或提炼新问题开始,进而用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因此,通过在教学中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以及介绍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还原出知识点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后,无论采用“步步为营”探索还是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在解决问题之初是如何朝不同方向思考而打开思路的,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及归纳总结,学生将能逐步认识和理解在解决问题之初可以朝哪些方向进行尝试和探索。因此,在需要创新或解决问题的实践场合,学生将能较好地朝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尝试。这就是在创新思维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此外,针对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的研究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还原科学问题并介绍不同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在一定数量的训练后,学生将能发现各种出发点和解决思路。经过不断的归纳总结,学生将能熟悉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若教学时间受限,则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了解的创新方式设想不同的解决方向,然后用其中若干个与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相关的方向在课堂上引导,而把其余方向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若后续的时间允许,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上适当选一些学生介绍他们对其余方向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另外,也可以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某个方向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查相关资料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在这些过程中,将有可能激发学生找到新的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都是从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开始的,也都有比较相似的教学过程,甚至还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过,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于如何打开思路,从而用不同的方向来形成不同角度的子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科研思维的训练则侧重于如何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已经提出的科学问题。
3、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实例
对于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涉及重叠执行和先行控制。该知识点先依次介绍顺序执行、一次重叠和二次重叠,然后再介绍先行控制原理。为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以便提升CPU的性能?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考查传统的指令执行存在什么问题(如传统的顺序执行过程中,存在指令部件利用率低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提高利用率来解决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去思考分析(如可以考虑一次重叠执行、二次重叠执行等;可以考虑增加指令执行部件资源;可以考虑提高CPU主频等)。
备课时梳理好上述思路后,授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创新思维训练的角度,侧重于让学生领悟到为回答该问题应如何打开思路,如先考查传统指令执行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进,进而想到一次甚至二次重叠执行的方法;或者另辟蹊径,考虑提升CPU的主频等。针对引导过程中提出的不同思路,可以逐一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一次和二次重叠执行要怎么进行,在进行重叠的时候会引入什么问题以及又该如何解决等。这实质上就是训练科研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上述过程,围绕同一个科学问题,同时兼顾科研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合适时间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最后得出书本上甚至超越书本上的结论。
4、结语
篇9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
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
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10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生疑提问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