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划的必备基础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规划的必备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注册金融策划师,最初是由国际金融理财协会(IAFP,International Associated forFinancial Planning)于1972年开始推出的。目前,CFP的考试认证机构是CFP标准委员会(CFP Board Standards),中国于2005年8月26日正式成为CFP成员。在所有的理财认证证书中,CFP无疑是最权威、最流行的个人理财水平证书。它所提倡的4E标准和7项原则,已经为全球的理财行业所普遍推崇。
CFP之所以是最权威的证书主要是因为CFP的高要求:CFP对申请者有学历和工作经验上的要求,在美国,如果有认可的美国大学本科学位,则至少要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如果无本科学位,则至少需要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同时,CFP要求申请者经过260学时规定课程的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
CFP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避免财务风险。它所提倡的4E标准(考试标准Examination、从业标准Experience、职业道德标准Ethics、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和7项原则(正直诚实原则Integrity、客观原则Obectivity、称职原则Competence、公平原则Fairness、保密原则Confidentiality、专业精神原则Professionalism、勤勉原则Diligence)已经为全球的理财行业所普遍推崇。
CFP的考试内容包括理财规划概论、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退休规划与员工福利、高级理财规划等,共涉及7大类102个子课目。
ChFC(Char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
ChFC,特许财务顾问,是由美国金融职业培训界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美国学院(American College)颁发的,创立于1982年,在美国金融界颇受尊重,和CFP齐名。
ChFC注重于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财务规划。ChFC考试难度较高,后续培训比较完善,侧重实务操作。同时,参加ChFC考试的人员必须要有3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要通过8门核心课程。其中,6门必考课为:理财规划的步骤和环境(Financial Planning:Process andEnvironment)、保险基础知识(Fundamentalsof Insurance)、个人所得税(Income Taxation)、退休规划(Planning for Retirement Needs)、投资(Investments)、遗产规划基础(Fundamentals of Estate Planning),另外2门可从金融系统(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Economy)、理财规划实务(Financial PlanningApplications)、遗产规划实务(Estate PlanningApplications)和退休计划中的财务决策(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at Retirement)中任意选择。
ChFC和CFP一样,有继续教育制度,会员每年必须按规定获得一定的继续教育学分。ChFC和美国的其他理财证书相互承认学分。
PFS(Personal Financial Specialist)
PFS,个人理财专家,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学会(AI 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Public Accountants)为那些致力于专业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设立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CPA资格的人才能申请PFS。这个考试要求有250小时的个人理财经验。
PFS的特点是为客户提供专门的综合理财咨询/个人理财规划服务。它和CFP、ChFC并称为美国理财行业的三大认证体系。
PFS认证的有效期为3年,3年后必须进行重新认证。AICPA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行理财师的终身教育。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Association for Invest-meri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进行资格评审和认定,是一种国际通行的金融投资从业者专业资格认证。它于1963年设立,是目前金融领域最权威的考试,是世界上公认的金融证券业最高认证证书,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
CFA是专为个人设置的再教育计划,其考核内容和攻读硕士学位的课程水平相当。虽然CFA对申请人的资格、教育资质、业务水平等没有太高要求,但是取得CFA证书需要通过3个级别的考试以表明申请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申请人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全部考试,在此基础上,要有3年以上的金融从业经验才能获得证书。同时,CFA考试全部采用英文,申请人需要具备良好的英文专业阅读能力。
CFA的知识涵盖了金融分析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公司理财、世界金融市场与投资工具、估值与投资理论、固定收益证券及其管理、权益投资分析、其他投资工具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等等。
RFP(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
RFP,注册财务策划师,是由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ARFP,Association for 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所制定的国际权威认证资质,创立于1983年。会员组织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
RFP的报考者只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且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从事金融、保险、证券、投资、银行、律师、房地产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各类对财务策划有兴趣的人士。
要获得RFP证书,必须通过5门课程:基础财务策划(Foundation of Financial Planning)、投资学(Investment)、保险及退休规划
(Insurance&Retirement Planning)、税务及遗产规划(Tax&Estate Duty Planning)、高级财务策划(Advanced Financial Planning)。CWM(Chartered Wealth Manager)
CWM,特许财富管理师,是由美国金融管理学会(AAFM,American Academy of FinancialManagement)推出。AAFM成立于1995年,是美国比较受欢迎的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机构,CWM已经获得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及800多所大学、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美国政府劳工部一级皇家学会联盟等国际知名组织的认可。
CWM比较注重营销实用技能、信息交流和实务,因此更加大众化一些。CWM证书在银行界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调查显示,在美国银行从业人员中,CWM证书持有者的比例最高。
CWM主要内容分为7大块:财富管理和金融行业、财富管理、资本市场和公司财务、财富管理的趋势、财富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财富管理规划和财富管理中的人际技能。报考CWM的人必须拥有财务、金融、会计、经济学、企业管理以及投资学等财务金融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并要求有3年以上的相关金融工作经验。
CWM与CFP的知识体系是互通的,cWM证书持有者补修规定课程后,可申请CFP证书。
CFC(Certified Financial Consultant)
CFC,注册财务顾问,是由理财规划顾问委员会(IFC,Institute of Financial Consultants)推出的。CFC在全球理财行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影响更大,在包括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
CFC的报考条件相对宽松,只要有银行、保险、投资、证券等金融从业经验都可以报名参加认证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分为4大块: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个人理财规划和投资管理。
RFS(Registered Financial Specialist)
RFS,注册金融理财师,和CWM一样,也是由AAFM推出的认证考试。RFS是针对金融行业一线人员设计的,注重于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
申请人必须具有财务、金融、会计、经济等相关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同时具有3年以上的金融从业经验。取得RFS资格后,每年还要进行15小时的继续教育学习。考试科目为:基础资产管理与财务策略、资产管理策略、投资管理与基金管理、财务金融决策、风险管理和案例分析。
RFC(Regis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
RFC,注册财务顾问,是由美国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协会(IARF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gis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颁发。IARFC成立于1984年。会员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保险行业从业人员。
RFC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两部分。
要拿到RFC执照,先要交年费成为IAPRC的会员,通过认证考试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要求,就能成为准注册财务顾问,之后再参加实务课程,在培训后1个月内提交一份案例报告就能取得RFC证书,之后每年还要参加40小时以上的继续教育课程。
CLU(Chartered Life Underwriter)
CLU,特许人寿理财师,是美国人寿保险管理学会(LOMA,Life Office ManagementAssociation)于1927年推出的。LOMA是――个国际性的保险学术组织,会员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寿险专业领域最高级别的认证。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的迅速增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加强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看管、放宽了企业融资的界限,并且还加强了商业银行市场化的脚步。在这样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无法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竞争力。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讲,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为有需要理财的个人提供相关理财服务,从而达到客户和商业银行共赢的结果。另外,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服务能够为客户提出投资的建议来最大限度的为客户财产保值和增值。通过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为客户指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商业银行在获得相应报酬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能够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1. 产权与结构方面
我国在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监管时所采用的主要监管方式是分业经营和监管,这在很多大程度上缩小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业务能够涉及到的范围。我国相关法律对于银行所能进行业务的规定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银行的投资。商业银行很难有效的掌握保险市场或证券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无法与其他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相竞争。分业经营方式在当前已经严重的阻止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减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速度。
2.过度依赖个人顾问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对个人理财顾问依赖过高的现象,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不了解客户需求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重点大都偏向于理财产品的研发而没有注重针对客户个人理财规划。由于注重理财产品的研发,理财产品的种类繁多,但是同质性较强,因而理财产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然而对客户的理财规划不重视,导致银行缺乏经济活力,难以扩大银行的发展。在当前的背景之下,各种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使得商业银行的基金业务发展面临着众多的不稳定因素,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阻碍。
4. 营销体系和定价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需要平衡理财产品成本和收益就必须具备有一个完善的定价体系。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同质性问题,因而价格竞争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定价低于其他同类理财产品时,其客户资源将会大量流失,最后无奈退出理财市场,而定价过高时,此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经营此项理财产品无利可取。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往往比较重视营销人员的推销以及柜台销售,没有重视利用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将将营销人员、银行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营销渠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叉式的营销网络。再者,银行的宣传做的不到位,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导致客户没有购买欲望,影响银行的发展。
5.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体系面临不健全和理财师的专业性不强的情况。理财规划师在个人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起着重作用,但是我国专业性的理财规划师的数量稀缺,并且很多理财规划师受得教育不高,其能力不足为客户提供所必需的理财规划的建议;最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网络、电话和自助设备等服务终端,很多网点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个人理服务场所。
三、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1.完善产权与治理结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完善商业银行的产权和治理结构是保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的。其中,资本金不足、内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都是我国商业银行结构上存在缺陷的表现,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虽然说当前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内控机制,但是这些内控机制还不够完备,还需要我们加以完善。只有完善了产权与治理结构,商业银行才能够将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明确细化,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2. 减小对外界依赖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界的环境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很大。一旦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候过于依赖于外界环境,如对个人理财顾问的依赖等等。减轻对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依赖,能够给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一定的独立,让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不受或者减轻政府相关政策的约束,创造更加适合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另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想使得个人理财业务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能够得到逐年的利润增长,商业银行就必须要学会应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减轻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3. 创造宽广的金融环境
在组织和应用好产品创新过程中,客户价值是商业银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础与重点,商业银行只有提供给客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产品价值与服务价值能够针对特定的大客户或重点客户群开发全新的产品甚至专属的产品,才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当今,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就必定依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要努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要不断提升自身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得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4. 完善业务营销体系
营销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备手段,做好了营销才能够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体系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营销队伍,拥有综合素质较强的营销人才,要注意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营销,建立理财营销专业队伍,有专门人员负责,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效率。
5. 加强差异化激励措施的运用
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差异化激励措施的运用,。只有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和阶层来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服务,加强差异化激励措施的运用,才能够加强消费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可。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头等大事,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会更稳更持续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蕾.浅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2]贺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3]高孝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篇3
多渠道扩展,打稳市场根基
《首席银行家》:罗总,您好!很高兴有机会采访到您!据了解,交通银行珠海分行在2008―2011年间,共获得27项总行级奖励,37项省行级奖励,9项分行级奖励,出色完成了总行、省行下达的各项业务指标,请问珠海分行是如何取得如此好的业绩的?
罗成刚:其实,珠海分行在这段时间取得的业绩只是一个缩影,与全体员工和领导的卓绝努力密不可分,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业绩,主要得益于三个关键阶段的发展和积累:
第一个阶段是大力发展基础客户群的阶段,2005年之前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工作在做。那时,我们发了很多卡,上街发,去社区发,平时发,周末也发,太平洋卡迅速在珠海市场铺开;另外,我们通过工资也开发了很多客户。同时,我们大力发展个人贷款,通过个人贷款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群,再通过持续发展代收付业务,将客户牢牢粘在交行。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珠海分行建立了庞大而稳固的基础客户群体,个人贷款也曾一度跃居全市第一。其次,渠道建设也是我们快速积累客户的关键因素,因为我们网点有限,所以我们在很早就开始了自助渠道的建设,并且在珠海地区首先开发并推出了便民自助通。在网点选址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对特定区域的人口密度、收入水平、客群数量、消费水平、交通情况做了大量数据分析,抢占重点地段黄金位置,加大自助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提供存取款、转账、取现、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极大的满足了客户需求。目前,交行在全市的柜员机有300多台,在全市是最多的,这种低成本、扩张快,并能提供全天候24小时自助服务的自助网点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更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我们的业务覆盖面,为珠海交行发展基础客户群、增加自助渠道、打出交行品牌、增加客户忠诚度作出了不少贡献。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在前期培养积累的庞大客户群基础上,我们在珠海地区首家推出了个人高端客户服务品牌“沃德财富”,打造个金销售队伍,把客户资产快速转化为理财产品持有量。这一举措被充分把握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史机遇,客户在我行的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大。同时,针对高端客户的需求,交行在珠海地区首家推出了机场贵宾服务、贵宾医疗服务和高尔夫贵宾服务,我们在高端客户财富管理和服务品牌就是在那时确立了领先地位,应该来说,这个阶段是我行抓住市场需求将个人业务升华的重要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精细化管理阶段。个人业务在经历了2005年以后的快速发展之后,各家银行均加强了对高端客户的服务,为了保持和提升交行的中高端客户服务品牌,我们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开始细分客户群,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把产品和服务进行合理组合,深化财富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在我们交行已经非常完善的客户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客户分类管理。要细分客户、整合服务,就是要对不同级别、爱好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在去年,我们首先针对55岁以上的高端客户,推出“沃德银发”服务,针对有未成年子女的沃德客户,推“沃德子女”服务,下一步还会陆续推出“沃德女性”服务、“沃德企业主”服务、“沃德跨境”服务等,这就是我们重新整合服务,对不同客户群提供不同服务所做的尝试。
目前,各家银行都在普推机场贵宾、高尔夫、健康医疗等服务,但是高尔夫客户群体有限,机场贵宾也主要是针对经常出差的客户,医疗也不是人人都会用得到,所以我们的服务需重新拆分与整合,把服务做的更有特色和针对性,让其覆盖到更多的对我们做出贡献的客户。当然,除了整合服务,我们还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组合产品。目前各家银行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结算类产品、销售类产品、服务类产品,还有很多促销活动推出,有时候产品多的连我们自己的员工都眼花缭乱,更别说客户了,所以我们就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把它们组合成一些套餐式的产品和营销活动。比如新年我们推的是压岁钱主题活动,包括子女服务、儿童卡和基金定投,这三样组合其实就是一个套餐,套餐里面包括了银行卡、5个定投产品、出国留学服务、特惠活动等数十个银行产品,如果分开推广这些产品,不仅没有足够的推广资源,即使推广了,也很难形成强烈的品牌效应。现在保险产品也很多,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因此,我们也正在根据不同的需求并分别针对家庭支柱、年轻家庭、贷款保障、超高端客群等组合不同的产品套餐,这也是现在要做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
《首席银行家》:目前,售后服务是银行服务转型的关键,请您以基金为例,谈一谈珠海交行在售后服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罗成刚:基金是一个让所有做个金业务的同仁爱恨交加的东西,爱是因为它是资产组合中的必备,恨是因为我们很多客户因基金而伤。我们也在总结和反省:既然我们无法用单只基金去对抗市场,但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投资方式和服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确定以“基金服务在交行”的理念开展基金的销售和服务。我们购买了专业的软件对售后服务加以辅助,用基金健诊软件可以很直观的对基金的短、中、长期以及它的波动性、风险、持有的各股的情况及是否符合“十二五”产业规划做出判断。通过判断,我们将客户的资产按照“汰弱留强、及时止盈”的策略做基金的动态管理。同时,我们还推出了顾问式基金健诊和自助式基金健诊,其中顾问式基金健诊主要针对大客户,而自助式基金健诊客户直接在网银上就可以做了,通过工具的运用加强理财经理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而且客户也比较容易接受,加之科学分析软件的帮助,这样就更具说服力,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工具和服务工具。当然,“基金服务在交行”的内涵并不止于此,交行推出的快溢通、基金快赎等等都是交行在基金服务方面的践行。
技能培育,打造“最牛”团队
《首席银行家》:建立品牌和客户基础,再加上富有战斗力的个金团队,交行在销售上才获得了如此多的成功。我们了解到,珠海交行曾在7天时间创保险销售1.077个亿的记录,还获得了保险公司颁发的“史上最牛团队”的称号,请问贵行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罗成刚:第一,在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在行动,上到支行行长下到基层员工,全员行动;第二,我们制定了完整的营销策略,营造营销氛围,研究销售方案。每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要开夕会,不管是业绩达标的还是未达标的,都要在晨夕会上给予点评,并进行一些现场演练:一个行员扮演客户,另外一个行员扮演理财经理,在演练中穿插话术,层层通关,总结失败的原因,分享成功的案例。其间我们还举行了表彰会,沙滩派对等活动,每天个金部都要给支行送“红牛”饮品作为小礼物,给他们鼓励、打气,巡网点、开会、动员。这是白天的工作,晚上就商讨策略,做销售指引,总之,就是一场战役的缩影。不过,这样的辉煌只能属于当时的那个特定阶段,现在不同了,我们更倡导的是常态和科学销售,逐步向真正的财富管理靠拢。
《首席银行家》:据了解,您在2010年获得过总行系统青年管理类岗位能手的称号,在个金部门任职期间管理风格上一定有非常多的独到之处,您在从支行行长向分行个金经理的职位转换过程中,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是否有所改变?
罗成刚:随着角色定位的不同,改变在所难免,管理一个零售团队很难,但有其规律。其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人因素,而是整个珠海交行的文化在带动着团队。从管理个金部的层面来说,如何发挥管理部门的后台指导功能和营销平台搭建功能,从而使大多数的个金业务能够批发做,是管理需要思考的一个重点方面。只有大多数的个金业务能够批发做了,前台人员才有精力和武器去做精高端客户业务。所以在去年,我们提出将个金部由业务的“二传手”转变为以“5P”原则为指导的综合营销部门,我们要求:在接到上级行的方案和产品后,我们不能简单的改成自己的方案下发下去,而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下,整合产品、服务、渠道、推广和价格等5个方面的工作并做出综合方案去执行,真正让产品和方案落地,没法落地的方案绝对不下发。同时,分行的管理还要兼顾支行的不同情况,根据支行每个营销人员的不同情况去制定适合于大多数支行能够执行的管理方法和业务推进措施。最后,部门内部还应辅以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每个产品经理都要熟悉整个个金业务的产品线,从产品经理逐渐变成项目经理,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细分客户、组合产品和服务的目标。
《首席银行家》:在珠海分行人才队伍建设及员工培训体系上,有哪些宝贵经验能跟我们分享?
罗成刚:现在银行培训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产品为中心――需要卖什么产品就培训什么产品,理财经理只知道产品而不知如何寻找客户,不知道按需销售。事实上,要让理财经理了解一个产品并不难,所以我们的培训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技能为中心转变,让理财经理学会把握时间管理,学会客户关系管理,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这才是培训的关键。除此之外,要把仅仅对理财经理的培训转化为对条线的整体垂直体系的培训。个金的队伍包括支行行长、分管行长、理财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大堂经理及柜员。如果只有理财经理做个金,个金业务是干不好的。如若理财经理的理念跟支行行长的理念不一样,也不可能干好,所以垂直体系要针对不同的重点来培训。
支行是一个团队,大家用同样的理念、同样的意识、同样的方法去做同样的过程管理,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有效的统筹各个指标,才能统一地推进。理财经理最重要的是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销售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大堂经理需要培训如何识别及分流客户,见到客户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应该推荐哪种适合他的结算或理财产品,如何与柜台和理财经理对接等等。柜员也要培训,那么多的产品,如果说个人网银、手机银行这些都要理财经理全面服务,他们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柜员也须培训,要给他一些关怀客户的话术,把有需要的客户推荐给营销人员。
篇4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理财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及养老制度改革等相继推出,个人势必对自己的未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财商,学会理财,已经是90后大学生不可忽视的当务之急。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如今的90后大学生仍存在许多理财误区。
一、90后大学生存在的理财问题
(一)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虽然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收=支”并不一定就是财务健康的表现。比如,某位同学每月父母给的生活费高达四五千,但还是经常成为“月光族”,这样的财务状况就不健康。一旦父母断了生活费的供应,或是数额大幅减少,这位同学必将陷入财务危机。90后大学生一方面因收入严重依赖父母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因财务管理能力差容易产生财务问题。90后的大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喜欢攀比、追求个性化、崇拜奢侈消费等特点。而且,由于大学生娱乐休闲方式的转变及网购的普及,在集体宿舍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个人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容易受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消费结构通常都会出现共同的趋向和特点,但是90后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却没有全部相同,甚至有些贫富悬殊的学生却有着相似的消费结构。所以,现如今的很多大学生往往是期初或月初是富翁,期末或月末就成“负翁”了,缺乏合理支配资金的能力。
(二)普遍缺乏理财知识
目前,90后大学生理财知识的形成大多是通过自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像科学文化知识一样是级级传授的,所以90后大学生往往片面地认为个人理财就是投资赚钱,却不清楚大学生理财应该是对自己现有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由于不了解理财的真正含义,90后大学生往往空有强烈的理财意识,却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的缺乏,使得90后大学生不做消费记录、不做支出预算,投资只会储蓄,没钱就找父母要,一直觉得理财是工作后的事。
(三)盲目进行投资理财
理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现代生活技能,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和经验积累,就很容易造成盲目投资。而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财实践训练,导致理财技能欠缺,而且由于特殊的集体生活方式,大学生很容易听到周围人说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没有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只知道跟着往里面投钱。前两年有三位住同一宿舍的毕业生都因没有缴清学费而无法领取毕业证书,原因不是因家境贫困,竟而是学费都拿去投资股票被套牢了,又不敢跟家长再要,直到毕业了钱还在股市里抽不出来,自己也凑不出钱来交学费。
二、90后大学生理财问题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的理财问题归结起来是受到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产生的。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部分个人和家庭先富起来,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有些人一味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层面的提高,价值观渐渐被扭曲了。信息传递的快捷便利,使得这部分人扭曲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得到广泛传播,还受到不少人的热捧,如马诺的经典语录“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郭美美的炫富等。这种社会现象带来了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炫富者比比皆是,各种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层出不穷。
此外,某些商家为了盈利,利用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断刺激大学生进行消费,各种节日都能被渲染成消费购物的节日,而精力旺盛、喜欢热闹又有充足休闲时间和金钱的大学生,就成为这些消费购物节日的最好追捧者。另外,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受到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侵蚀,请客吃饭、唱K泡吧、互相攀比等现象在90后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二)教育因素
美英等国在中学阶段就将理财技能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在中国到了大学还依然没有普及专业的理财教育。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应试教育,一切以中、高考为指挥棒,集中所有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就难以顾及。而到了大学阶段,除了部分财经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能从课堂上学习到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虽然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公共课程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些课程对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可以说,我国学校教育关于理财方面基本是空白的,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不但学校方面不关注理财教育,家庭内的理财教育也基本缺失。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人奉行的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像只要把书读好,自然就懂得理财了。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孩子因为物质上的充裕,分散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很少与孩子谈“钱”的问题,更加不会要求他们分担家庭经济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如何花钱不闻不问,一切消费有求必应,任凭孩子挥霍。而且,90后大学生的父母本身也没有接受过现财知识和理财技能方面的教育,很难准确表达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
(三)自身因素
90后大学生一些独有的心理特征,也是造成理财问题的重要原因:(1)追求个性,张扬自我。这使得90后大学生在服装饰品的支出比例大大增加,有的为了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甚至进行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2)缺乏人生目标,急功近利。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人生目标,不进行人生规划,因此他们不重视财富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同时又很看重财富,幻想一夜致富、坐拥高利,因此盲目进行投资,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付出惨痛代价。(3)崇拜商界成功人士,盲目自信。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商界成功人士都是90后大学生崇拜的对象,但学生往往只看到这些人成功的风光,盲目相信自己也能达到如此成就,却忽略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看不到学习理财的重要性。
三、90后大学生培养理财能力建议
大学时代是形成人类三观和培养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财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理财规划的起步阶段。因此,大学生培养理财能力刻不容缓。
(一)创造外在条件
根据90后大学生理财问题的原因分析,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解决外因问题,是培养90后大学生理财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1.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社会方面,要促进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理财环境。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郭美美之流的要予以抵制;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关闭校园内及周围的各种高消费娱乐设施,引进公益性的娱乐项目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大学校园成为充满健康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此外,政府应加大鼓励理性投资的宣传力度,严惩金融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理财风气,促进全民科学理财观念的形成。
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大学校园更需要在日常活动中营造出科学理财的舆论氛围。校方既可以通过传统校内宣传手段如宣传栏、广播等向大学生强调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倡导大学生科学理财,还可以与社会上的理财机构共同协作,开展如模拟炒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活动,激起大学生学习理财的热情。
2.开展系统的理财教育。首先,高校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理财教育的教学计划,编写或挑选适用的教材,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统筹安排课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理财消费专业知识的课程,让90后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有关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还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开展各种理财竞赛活动外,还可以进行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访问、勤工俭学、专业实习等活动,如到证券公司参观从开户到交易的全过程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财实际操作技能。再次,高校也可以把理财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利用校园一卡通平台,将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查阅自己的消费记录,还可以定期公布消费排行榜,分析学生的消费结构变化,针对消费较高的项目提出理财建议。
总之,各高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理财教育,使得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生活等都成为理财教育的平台,把理财教育列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理财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最能够培养个人理财意识和塑造个人理财观念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言传身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理财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规范日常消费行为,制定家庭理财规划,另一方面从小就要开始对孩子灌输科学理财的意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习惯,让孩子了解并参与家庭财务管理,慢慢形成其独立理财的能力。进入大学后,家长也应定期了解子女在校的消费水平,指正其消费误区,鼓励子女采用兼职或投资等方式取得收入来满足除必要生活费外的其他消费需求。
(二)提高自身财商
大学生理财的主体是大学生,想要提高90后大学生的理财水平,关键还是需要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财商,解决内因问题,不能仅靠被动接受理财教育。
1.增长理财知识。恐惧来源于未知。90后大学生投资只会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投资充满恐惧,觉得投资充满风险,很容易就血本无归。然而,对某个人来说是高风险的投资,另一个人则可能觉得风险很低甚至是几乎没有风险,原因就在于是否具备专业的理财知识。提高财商可以提升应对意外事件发生的能力,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来减少意外的发生并降低风险。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财商”这个概念的同时就指出,财商应该是由会计、投资、市场营销和法律四个方面的能力综合构成的。
2.控制个人情感。沃伦・巴菲特说过:“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那么,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金钱。”前面已经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也是他们产生理财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财商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要学会控制个人情感。感性的反义词是理性,想要控制个人情感,就要用理性的思想来主宰自己的大脑。这是一个漫长的心理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正处在培养理性思考的黄金时期。90后大学生应该接受财商教育,学习理财知识,然后不断寻找机会进行实践,克服对失败的恐惧,从失败中摸索成功的经验,慢慢的理性思想就能战胜感性思想。
学会控制个人情感还必须做到慎重地选择朋友。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群体性的,周围朋友的言行对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要慎重选择朋友,但也不应把财务状况作为挑选朋友的标准,应该既要有家财万贯的朋友,也要有穷困潦倒的朋友,有选择性地向他们每个人学习。与有钱人交朋友,你可以观察他们是如何谈论金钱,如何进行投资,除了学习他们致富的秘诀,还可以构建自己的理财关系网。对于没钱的朋友,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言行,找出他们穷困的原因,懂得哪些事是不可以去做的,避免自己陷入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 孔瑞,陈运华,张玄卿.大学生消费与财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82-284.
[2] 陈兵.当代大学生财务困境与理财指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87-93.
[3] 王辰.关于“校园卡时代”大学生理财消费的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0(39):176-178.
篇5
然而,回郑州近半年来,李斌并不是很顺利。先是找的项目夭折,后临时找了份工作,不但收入低,而且还没有任何保障。他告诉记者,目前没有在上海挣的一半多,每个月不到五千元的收入,难敌开销。这种不稳定的生活让他面临被分手的危机,谈了2年多的女朋友提出,再不着手买房就分手。
原来,为了让李斌尽快成家,他父母赞助了他50万元婚嫁金,再加上他之前积攒的10万元,李斌本想都拿来创业开公司,如今却面临着买房or继续创业的两难选择?
眼看就快要奔三,家庭、事业都没有着路,李斌心里也是急,他希望我们的理财师帮他支支招,如何兼得鱼和熊掌?
平时李斌接触理财少,那60万元存款,因想着随时可能要用,就都存在银行啦。目前的临时工作,到手的工资差不多4600元,因要养着一辆车以及杂七杂八的费用,收入和开销差不多抵消,大概能结余800元左右。
李斌的女朋友在一家审计单位上行政班,每月到手3300元,有“六险一金”,存款约6万元。目前郑州房价均价在9000元左右。
理财目标
1、 合理理财,让钱生钱;
2、 50万元婚嫁金是创业还是买房?
3、 适当补充商业保险。
李松
AFP金融理财师,2008年7月加入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现任光大银行私人银行(北京)中心财富顾问,从事私人银行渠道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
“首先建议李斌先生和女友领证结婚,以夫妻名义共同申请购房贷款,共同分担还贷压力。然后建议将剩余资金进行有效投资配置,提高投资收益,积累创业资金,等待创业机会。”
购房规划
假设李斌夫妇购买一套70平米小两居商品房,房价每平方米9000元,房款总额为63万元,则可以测算出如下数据:
1、 最高贷款额度=63万×70%=45万元 (首套房最高贷款额度等于房款总额的7成)
2、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35万(仅李斌女友具有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根据郑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现行规定,单笔最高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为35万元)
3、 需要商业贷款额度=45-35=10万
李斌夫妇可共同申请“组合型住房贷款”:商业贷款10万,公积金贷款45万,按揭还款30年(360期),商业贷款利率6.55%,公积贷款利率4.5%,等额本息还款,则月均还款2408.76元,占二人月收入总和的30%〔(2408.76/(4600+3300)=0.3〕,在做好消费节约和理财投资的前提下,上述购房规划可以实现。
投资规划
家庭剩余可投资金测算:在执行购房规划时,建议李斌夫妇购买8成以上新的二手房,这样既长期耐用又能节省下一笔非常可观的装修费用。假设该房为卖方家庭唯一住房,房产购置已满5年,则仅需缴纳契税6300元。加上购房时缴纳的3成首付款18.9万(63万×30%),则购房共占用资金=18.9+0.63≈20万,家庭剩余可投资资金=50+10+6-20=46万元。李斌先生平时主要将资金投资银行存款,收益率较低,现对该笔资金进行如下规划:
1、备用金规划
由于李斌先生怀揣创业梦想,而从创业开始到产生效益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家庭收入来源无法充分保障,建议至少预留出一年的家庭收入作为备用金,用于偿还房贷和生活支出。因此,建议李斌先生至少预留10万资金作为备用金〔(4600+3300)×12=94800元≈10万元〕。该笔资金可以投资短期银行理财或货币基金,年化投资收益率为4%~5%,收益远高于银行储蓄存款且流动性较好。
2、配置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因其收益率普遍高于储蓄存款,且投资风险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必备选项,而投资期限和购买节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最终投资收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同比上升2.0%,创近4个月新低,表明通胀可控;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降1.2%,创近30个月新低,表明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下行空间。受此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除了9月末和12月末银行存款考核月份理财收益率节点性提高以外。因此,建议李斌夫妇将30万资金在9月末或12月末购买一款中长期,年化收益率为5%~6%,并且支持质押贷款的银行理财产品。既能控制投资风险,锁定相对较高收益,又能在遇到优质创业项目急需创业资金时通过理财产品质押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需求。
3、公募基金产品投资
对于创业初期的家庭来说,财富的快速增长是其最为迫切的需求,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往往属于进取型,因此合理配置一部分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产品能够有效提高综合投资收益。近期随着打新股、自贸区、国家安全、新三板等概念的不断涌现,沉寂多年的中国A股开始显现复苏迹象,股指较年初已经增长了300点。未来随着沪港通、国企改革等利好政策的逐渐推进,将吸引更多外资投入中国股市。因此,建议李斌夫妇可以将6万元投资偏股型或混合型基金。选择晨星评级较高且历史业绩较好的基金产品,可以一次性投入,也可采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分批投资。
保险规划
李斌先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但是无社保无公积金,也没有任何商业保险,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风险点。因此建议李斌配置一些返还型的重疾险和消费型的意外险。
张玉涛
新华人寿北京海淀支公司总监助理、业务经理,优秀讲师、保险理财规划师。
“建议李先生可以拿出30多万元来作为购房首付,按揭贷款买房,剩余的30万元可以留作创业基金。或者租房,留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创业。”
根据李先生的描述,我认为他实际上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如何平衡事业与爱情的问题,一是如何创业的问题。事实上,熊与鱼掌通常难以兼得。选择大于努力,李先生的选择可谓决定着未来的人生走向。
李先生应当遵从内心的指引,创业优先。李先生从出国留学,学成回国,到从上海回到家乡,始终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激励着他拼搏进取。李先生不甘于现实,在内心深处依然汹涌着要创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雄心壮志。在拥有无限精力与激情的年青岁月,李先生应当继续创业,直到成功!
之所以支持李先生创业,一是从人生规划的角度来看,三十而立,李先生要有立足社会、支撑家庭生活的事业,靠为别人打工终非长久之计,而事业的成功是男人拥有自信、获得尊严与幸福感的前提。
二是从理财的角度,人有几种赚钱的方式,靠工作劳动赚钱只能获得满足基本需求的收入,而创业则是利用资本、利用团队为自己赚钱,创业成功则意味着收入的倍增,这正是理财的源头活水。
李先生要做好事业与爱情的平衡。珍惜你现在的女朋友,与她耐心进行理念的沟通,让她明白你在为你们共同的美好未来而打拼,寻求她的支持。稳固与甜蜜的爱情、婚姻生活,不仅仅需要房子等物质基础,更需要两个人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追求。李先生可以拿出30多万元来作为购房首付,按揭贷款买房,剩余的30万元可以留作创业基金。或者,租房,留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创业。
创业要选准方向,要有必胜的信念支撑自己。根据李先生的所学,以及在上海的工作经历,建议李先生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业。白手起家创业,必定会经历各种困难挫折,甚至会失败,这些都是为成功做的铺垫,所以李先生要坚信创业必定成功,要以创业的激情来抒写无悔的青春。
在理财方向,李先生的闲用资金只可做应急准备,不宜长期封闭管理。在保险保障方面,应做好基本的健康意外等保障。在目前资金结余不多情况下,建议李先生每年拿出收入20%来做保费支出,以保障为主做基本的保险规划,以应对未来的人生风险。
保险利益说明:
定期寿险,保险生效后,在30年的保险期间,被保险人拥有50万元的身故、全疾保险金,这是对家人爱与责任的体现。
健康福享保险,保险生效后到70岁前,如果初患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之一,赔付222876元,或者身故、全疾赔付222876元。
健康平安(无重疾或者全残理赔)生存至70岁,给付养老金12万元。
篇6
关键词:技能课程;银行综合柜员岗位;会计专业
一、银行战略转型期综合柜员岗位人才定位
(一)银行战略转型期综合柜员岗位细分
中国银行业目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发展期,不断强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重视服务型银行和网络银行的发展,积极落实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因此,大量分支机构在城市社区、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区域设立,需要大量银行综合柜员来更好地服务于金融产业。目前大多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实行轮岗制度:1. 现金柜员,主要负责各类现金业务的办理,包括对公,对私业务的办理。2. 低柜柜员(非现金柜台人员),主要负责办理个人贷款、外汇业务和理财业务,此岗位需具备贷款及理财知识。3. 会计主管,主要负责对普通柜员当日业务的核对、监督、审查,对公业务的办理审核等。4. 大堂经理,主要负责对银行业务宣传、客户的引导分流,客户的咨询解答以及矛盾的调解、疏导等工作。
(二)银行综合柜员岗位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
对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以及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问卷调查后,统计分析得出综合柜员岗位人才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需要营销金融产品,提供理财规划;在快速办理客户业务的同时,需要有适宜的职业礼仪和素养来提供服务;在引导分流客户的同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来解决客户的矛盾;在掌握基本银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超强的学习能力熟知各种相关信息。因此,银行综合柜员岗位人才必须是一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备“IT技能+金融知识+外语技能”,具备处理复杂客户关系的应变能力,积极的学习能力,适宜的职业礼仪和职业形象,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抗压能力,多方位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全方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此,需要学校优化技能课程改革,突出金融、软件和外语基础知识学习,以银行为实习基地,培养出良好职业素质的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弊端
目前,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的不足:1. 财经基本技能的培养正在弱化,教学观念落后。目前技能课程开设了点钞(单指和多指)和传票翻打的财经技能训练,但是财经基本技能训练课时数不足,导致学生的基本技能达不到银行所需要的水平,甚至相差甚远。2. 财经技能培养内容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脱离银行实际需求。在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弱化了银行软件的应用、金融理财保险知识得学习、职业礼仪的训练、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走上柜员岗位后仍需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3. 技能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技能课程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即教师通过PPT、实物资料现场演示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完成银行柜员岗位的“银行软件录入-打印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整理归档”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能力。4. 技能课程考核具有片面性。在技能课程考核中,基本上教师通过学生的考情情况及期末对学生实训操作的考核。这种考核缺乏对实训过程考核,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成为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三、优化会计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依据岗位工作能力成长的阶梯性构建银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通过“岗位认知、技能培养、综合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阶段进行技能能力培养。第二学期开设基础理论教学与岗位认知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金融知识与理论,了解工作岗位内容和流程。第三学期开设金融技能培养课程,使学生掌握点钞、服务、营销和理财等职业能力。第四学期开始综合训练课程,在实训室仿真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第五学期开设顶岗实习课程,推荐学生到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外包企业实习,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帮助学生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因此,技能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技能模块来优化。
(一)综合柜员岗位基本技能课程
在传统珠算、点钞、传票翻打等手工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银行基本机具的使用,小键盘的录入,Excel软件统计图表的绘制,财务函数的计算等引入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同时将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职业技能考试(珠算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鼓励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能够成为动手能力强,基本业务素质稿,上岗适应快的毕业生。
(二)综合柜员岗位专项技能课程
专项技能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考虑金融业发展对银行综合柜员工作的要求,综合柜员工作任务,又要考虑到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需要和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银行综合柜员具体任务为项目,解析综合柜员的典型任务,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个人、公司理财实务、金融会计实务、证券投资分析和保险实务等专项技能课程学习,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会计知识、理财知识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让学习通过实际训练提高职业能力。
(三)情商及商务(营销)能力课程
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综合柜员人才,除了具备多种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由于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是和金钱及高级机密业务打交道,涉及到客户很多的秘密,所以更要强调具有严谨的职业道德。如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技能课程的学习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风险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在该模块中开设商务口才训练、金融服务礼仪、公关礼仪训练,顾客关系管理、应急突发事件处理等课程。
(四)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课程
在技能课程的改革中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仿真银行工作环境,与商业银行等机构共同开发“上班式”课程,按照银行业务流程进行训练,银行的考核标准进行测评,完成银行综合柜员岗位流程,掌握银行综合柜员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在团队的合作中养成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最后,银校合作的模式下,让学习到对口的银行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银行具体的岗位上,直接完成相关的业务或任务,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从学校到银行,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四、会计专业技能课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对技能课程研究比较透彻、对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把握比较准确,但是校内教师缺少银行实践的经验,动手能力较弱,缺乏行业的锻炼。为了提高银行综合柜员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师资队伍,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聘请具有多年银行柜台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外聘老师,定期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进行实训,介绍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二是将校内老师在下企业锻炼的期间送到银行一线进行培训和锻炼,掌握基本技能和先进经验后回校传授给学生,是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二)开发“上班式”综合实训课程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立银行综合柜员仿真工作环境,与合作银行共同开发“上班式”课程,建立模拟银行综合实训室,把金融行业、企业、岗位要素引入到课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银行柜员所具备应变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形象与服务礼仪等需要,需要学生丛传统课程走出去,分别体验仿真的顾客和银行综合柜员等实际角色,深入体会所需掌握的能力。实训室的建立引入最新的银行软件,模拟银行的操作系统,同时购买必备相配套的器具,包括点钞机、扎靶机、密码器、打印机等,使实训基本与真实银行业务相一致。同时,请合作银行的优秀柜员走进“上班式”综合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打造职业形象,与学生分享自己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推行技能大赛为主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试卷考试、提供实训成果为主的考核办法,以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效果为考核重点,推动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技能大赛中,以技能大赛的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努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校每年度举办“五月阳光”技能大赛,让三个年级的同学都参与到点钞比赛、传票翻打比赛、会计基础知识比赛中。在大学第二学年,选取大一和大二学生参加湖北会计学会举办的湖北省高校联合会计基础知识大赛。与此同时,与合作银行共同组织不同阶段的技能比赛,学生与银行综合柜员人才同台竞技,寻找技能操作和训练的不足,促进学生技能的不断进步。
最后,在金融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业发展转型的情况下,市场对银行综合柜员需求量庞大的良好机遇下,高职院校只有开展好会计专业建设,制定更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技能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多项技能大赛,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形势要求的复核技能型银行综合柜员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兴.基于工作过程的《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开发与建设实践[J].教育园地,2015(24).
[2]杨海燕.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项目模块开发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5(05).
篇7
珀金斯认为学习情景由信息库、符号薄、建构工具、任务情景和任务管理者构成,符号薄通过符号界面,将学习所得信息整合起来,借助于建构工具,认知过程得以实现。
(一)商业银行业务
模拟教学业务面扩展训练利用实验教学环境中的软件实现虚拟的业务环境,涵盖银行主要业务的管理,学生通过仿真模拟完成对银行业务的认识。
(二)实践仿真情
景构建按照银行的业务模块设计实践仿真情景,学生与客户发生模拟业务关系。
(三)知识体系
自主构建实践仿真模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在仿真实践中,学生收集信息,模拟角色,熟悉流程,制定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伙伴。
(四)团队合作
场景信息交流,共享知识构建实践仿真模拟采取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对学生在仿真模拟中的知识构建,通过小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方式,实现知识共享。实践完成后,小组根据讨论的情况,提交总结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表达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安全性为重要前提,遵循审慎经营原则,实践不可能进入银行真实的环境中,这就决定了仿真模拟的必要性。
二、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为培养能
这除了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源平台支持经济金融模型以外,还需要可以进行实证研究、证券分析、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分析的学习平台才能更加高效率地达到培养这种复合人才的目标。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通过专业平台的搭建,开展高端金融课题研究、证券投资研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的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软件,把科研的成果有效转化到行业应用中来;同时在实验室工具搭建的基础之上,通过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和教学软件的提供,提高学生技能、素质教育。商业银行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业务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和金融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数理分析和统计分析能力项目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源平台支持经济金融模型以外,还可以进行实证研究、证券分析、风险控制和投资策略分析。实验中,采用了“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实验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引入银行真实的系统,建立仿真实验中心,开展面向学生的银行仿真业务及管理。《商业银行业务模拟》通过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管理、经营决策、和业务操作相互挂钩,整体解决学生模拟投资的现实环境。
三、实践基础模块的设计
情境认知能更大程度地弥补认知中依靠规则和信息描述导致的情景单调,通过重视文化和情境进行有意识地推理和思考,可以完善认知的情景单调。情境认知充分利用了人对于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兴趣,个体心理的这种兴趣导致情境认知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存在着共鸣点。情境认知是个体认知在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建构。知识的建构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聚,而是以社会成员角色为基础的一些列适应变化的表征。知识是通过情境认知进行新的定位,知识高度相关与情境,从而知识变成了人的认知协调过程。学习迁移是新颖情境中学习的重构,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可以更好地建构学习过程,情境中的学习迁移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延续性。个体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更换和建构取决于个体与社会情境的互动。为了很好的展现教学情境,《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课程对实验模块进行了情境设计。突出实践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展现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情境。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实验中心情境教学中主要分为六大模块:实验基础模块、投资理财模块、柜面业务模块、电子银行模块、管理模块、分析决策模块。这六个模块是课堂教学和仿真实训的重要情境,六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辅助和作用,同时对应真实银行工作环境和岗位,投资理财模块、柜面业务模块和电子银行模块主要针对银行前台业务,管理模块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分析决策模块主要针对银行后台业务。商业银行实验中心以仿真模拟商业银行各项综合柜台业务及研发、投资和风控部门的业务为主,兼具业务培训、VIP客户体验投资功能,在软件配置上选用一系统国际最先进的创新金融工具进行整个软件环境的搭建,通过这些模块共同搭建的实验中心的整体环境,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实验中心的整体化和仿真性。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着软件资源众多的问题,实验资源的管理以及实验过程的监控、学生考勤等工作会给实验室老师或管理员增加更多的负担。《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教学实验平台中,通过单点登录技术和先进的用户管理设计,将系统内外的各种软件系统软件按类别纳入到金融实训管理平台内,同时辅以万能大屏控制系统,方便高校风采展示;通过强大的银行产品培训系统,达到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最后利用银行业务评测教学系统实现对学员银行业务掌握情况的自动评测、考核及统计。
四、商业银行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人才培养方面
金融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舞台。
(二)学科建设方面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对于财经类专业来讲,应当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金融基础理论和银行、保险业务知识,让他们今后能从事银行柜台、银行信贷、保险、保险经纪、保险核保与理赔、理财规划等专业高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业界合作方面
依托金融综合实训基地充分运用院校在区域影响地位和资源脉络,针对业界开展短期专题性培训业务。邀请海内外财经领域学者、专家、教授和业界精英,基于学院提供的实战应用资源和先进实验培训环境,可以开展一系列热门课题,开展高端热门的财经创新培训课程。
(四)教学方面
篇8
关键词 高职 专业群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1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群的概念及其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2.1专业群的概念
就高职院校而言,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我院经济与管理系现有专业中包括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基建会计方向)和金融管理与实务等四个专业(方向)。显而易见,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同属于财务会计大类,而金融管理与实务也属于经济类专业,且与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存在诸多共享资源,鉴于此,本着龙头带动、共同发展的思想,可初步构建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核心,带动及辐射会计与审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会计专业建设群。
2.2专业群课程体系要求
专业群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体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体系、信息化建设资源、社会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平台”课程是根据专业群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模块”课程则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
3我院会计群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院会计群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2011级为例,我院会计群各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会计与审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同,分别为:珠算与点钞、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实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和经济法概论;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分别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ERP在财务中的应用;与之相比,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课包括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
会计与审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相同,包括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和财经应用文写作;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包括计算机上机实践、会计专业技能训练、ERP沙盘模拟实训、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成本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实训、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之相比,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删减了成本会计实训,增加了审计实训;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金融学和市场调查与预测;其专业课包括证券投资学、珠算与点钞、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期货市场导论和理财规划;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包括经济法概论、电子商务概论、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和财经应用文写作;其专业技能实训则为计算机上机实践、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保险业务实训、商业银行业务实训、理财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
3.2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课程体系可以看出,三个专业之间已存在一定的平台课程,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实务。每个专业均具备一到两门专业特有课,如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审计学、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ERP在财务中的应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金融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此外,三者之间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互选课程。上述内容为会计专业群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此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如下问题:
3.2.1课程设置学科色彩浓厚,岗位能力培养欠缺
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基本沿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而非按照会计岗位进行设置,在知识编排上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每门课程自成体系。这种课程对培养学科型人才是适用的,而对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则不适用,而后者恰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各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进行,无法充分实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培养方向。
3.2.2模块课程与专业联系不紧密,专业能力趋同
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和《审计学》两门课程部分内容重复,而该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电算化实施、维护等专业技能,故此,应培养学生对SQL程序的掌握能力,而该专业设置的《ERP在财务中的应用》并不能达到该要求,导致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趋同,二者之间的专业特色不明显。
4 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要求,我院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4.1 以岗位为单元,分段培育,实现岗位技能培养层次化
以岗位为单元设置课程体系,在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为切入点,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流、高层互选“课程设置,逐步实现各岗位的基本能力、技术能力、专有能力和提升能力的培养。
岗位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以“考证”为中心,通过开设共享核心课程,培养会计群岗位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的技术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教学时间为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岗位技术能力培养。以岗位为模块,通过开设共享基本课程,采取“理论+实训”教学方式,在课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交替完成各专业共有岗位的技术能力培养,教学时间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第三阶段:岗位特有能力培养。以会计群内各专业特有课程为模块,通过中层分流,推动各种技能认证考试,培养各专业特有岗位的特有能力,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
第四阶段:岗位提升能力培养。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为依托,通过高层互选课程的设置,实现各岗位能力的提升培养。教学时间为第四学期。
第五阶段: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顶岗实习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时间为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
4.2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体系
按照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对应岗位及各岗位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从而适应企业发展变化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
具体而言,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课程欠缺现状,通过增设《SQL基础教程》及相应实训课,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特有能力,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均有特色课程的新局面。以岗位技能为标准,通过对现有课程的删减、,形成以《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核心、共享平台课程、分流模块课程体系布局。课程体系及对应的岗位能力如下图:
4.3 以岗位流程为单元,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方面,重视工作过程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运用,按照岗位所需技能设置教学内容,采取“理论+实训”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实现岗位技能训练全程化。改变现有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脱节现象,通过启用现有用友和金蝶财务软件的各子模块,结合各岗位手工实训,实现各岗位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的同步进行。
4.4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现有固化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以各岗位的职业标准为依据设置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探索同一课程由封闭式考试和开放式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其中,开放式考核方式采取情景设置方式,由学生根据情景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情景要求任务,该考核人员由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
5结束语
通过上述改革,我院会计专业群将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实现各专业共有技能培养的同时,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且健全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管理创新角度看,如何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如何用好管好资金,是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然而,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试卷考核”为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大力改革、构建多样化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系。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和实际相结合,即该学科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理论传授与实践运用失衡
财务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没有提供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场所、没有配备专业实践设备、不能联系足够的校外实践基地;第二,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第三,本科阶段有些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提供的内容很泛,不能配套的反映理论知识,有些又过于生硬,不适合本科生使用。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既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一方面,许多教师没有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相关经历,毕业以后直接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是从学校到学校;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资源的紧缺,教学任务繁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往往很少参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也无闲暇时间来进行实践锻炼与学习。实践经验的缺乏,使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以能力要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从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以缩短专业教育与职场要求的距离,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与竞争力作为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单独的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无法承担,是一个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将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基于人才培养的这一客观需求和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上机基础操作、各项课程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课外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本科院校应制订出适合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编写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
(二)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出现,对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有效。ERP 经营模拟沙盘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都是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新方法。这些方法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人、理财规划师等角度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建立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改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则建立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刻不容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要求的计算上机基础操作,各项课程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课外实践,都需要在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中完成。财务管理是以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真实经营环境,使学生在实验室中深切认识实际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决策和操作,使学生在不出大学校门的情况下,能独立判断、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需要在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校内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场景是模拟的,要想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安排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实习。鉴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一般的企业很难接受学生接触其核心财务工作,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对策
结合该校多年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经验,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从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加强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财务实验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选择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的分析素材,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法。其不同点在于,将财务实验教学法在运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材料是原始的素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财务案例教学法,教师仍然是主体,财务管理材料可能是原始的素材,但多数是经过教师对原始素材的加工,整理编写成适用于教学形式的案例。因此,可以借鉴工科实验教学法,模拟管理环境,寻找原始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去分析问题。例如,由学生根据企业财务状况材料和项目投资前的调研资料等,动脑思考、动嘴讨论和动手计算写出的企业信用报告和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等。也可以模拟企业财务部的专门财务分析会,对企业有关财务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已有财务实验室,从对两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实验教学评估看,学生进入财务实验室,就像进入管理“现场”,通过充当一定“角色”,感同身受,比在课堂上作为“旁观者”体会更真切。在实验室,学生还可以使用用友等软件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在业务核算的基础上,掌握ERP环境条件下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和成本费用管理等技术。
(二)注重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综合活动,既需要扎实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教学活动,关键还在于做好“教、学、练、会”的统一,应该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例如,积极有效地开展以ERP为主的各种模拟大赛、模拟金融大赛、模拟炒股大赛及创业项目策划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三)引入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并将学生组成若干团队,担任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各种角色,模拟完成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在高仿真的环境中,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能力。例如,模拟公司教学,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代表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利益相关者,课程进行到某个阶段,根据该阶段的学习内容,结合模拟公司的相关数据和财务信息,由学生作出筹资、投资、融资、营运、分配等决策。此方法的核心在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现实的上市公司,教师需要选取3―5 家不同行业的代表企业,带领学生跟踪其财务数据和财务活动信息,并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又如,在学习资本成本时,可以选取某代表企业的财务数据,带领学生计算其资本成本,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区别和优缺点,假如在缺乏实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假设企业增资,由学生来选择筹资方式。
(四)督促专业教师丰富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篇10
关键词:非经营性资产 非经营性负债 溢余资产 识别
随着评估技术和评估准则的发展,收益法已成为评价企业价值最重要的评估方法之一。在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过程中,对企业未来经营期的预测收益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价值,仅包含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负债的价值,但并未包括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价值。如何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是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所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因此,建立一种更能揭示资产与收益之间匹配关系的识别标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非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
(一)非经营性资产传统识别法的不足
以资产经营属性作为维度,资产可区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是相对的概念,企业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之和构成企业总资产。对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识别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各项资产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之间做出划分的过程。按照传统观点,经营性资产是指可以用于企业日常活动,并产生相关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非经营性资产是指不直接参加企业日常活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包括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必需配套的资产两部分。这一传统观点存在日常活动范畴与企业收益口径不匹配的问题,还面临着仍需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二次识别的困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其应用指南所规范的“收入”包含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但并不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产生的收入,该准则所规范的“收入”的现金流入情况体现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当中。基于上述定义的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仅指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的“收入”及其对应成本费用,这与企业价值评估所采用的企业收益口径并不匹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企业的预期收益口径主要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股权自由现金流和股利,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利润,如净利润、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等。企业自由现金流可在企业利润基础上考虑企业的投资活动并进行调整得出,股权自由现金流则可基于企业利润并结合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调整后计算形成。
按上述传统观点界定的非经营性资产,还需要进一步区分为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必须的配套资产两部分。经营性资产必需的配套资产通常被纳入企业必备资产范畴,这些配套资产并不直接带来收入,但对企业收益存在间接影响,这些配套资产并非企业开展营业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剔除这些配套资产会改变企业的成本费用。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经营性资产必需配套资产的价值因费用节省得以实现,已包含在企业的收益价值之中,不能再次对经营性资产必须的配套资产作单独评估,否则将出现重复评估的错误。因此,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对基于上述传统观点界定的非经营性资产作单独评估,而应对传统观点界定的非经营性资产作二次识别,以剔除作为经营性资产必须的配套资产。
(二)非经营性负债识别方法的误区
非经营性负债也是和经营性负债相对的概念。在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方法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非经营性负债即为非经营性资产对应的负债;二是认为非经营性负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
非经营性资产对应的负债并不一定是非经营性负债。非经营性资产对应的负债,指企业购买或取得非经营性资产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非经营性资产对应负债一般系通过应付账款进行核算的,而应付账款作为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款项的会计科目,还主要核算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因此,在计算企业的营运资金时,若不将应付账款的构成内容作进一步区分并剔除非经营性资产对应的负债,由此得出的营运资金变化值则已涵盖因偿还非经营性资产对应负债而产生的现金流影响值,在这种情况下,该非经营性资产对应的负债不应再视作企业的非经营性负债而作单独计算。
非经营性负债与企业的基本活动类型之间并无固定的关联关系。按举借债务的基本活动类型区分,所有负债可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投资活动产生的负债及筹资活动产生的负债。在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系通过营运资金的变化来反映其偿付义务,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一般不含非经营性负债;筹资活动产生的负债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付息负债,若付息负债已在现金流评估模型中进行了考虑,则该付息负债也不再界定为非经营性负债;而投资活动产生的负债也并不一定为非经营性负债,还应作进一步的分析。
(三)非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负债识别方法的重构
1.非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方法。采用上述传统观点识别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一方面因日常活动范畴与企业收益口径不匹配,在企业收益范畴的确定和日常活动的界定上呈现双重标准,可能导致重评或漏评,说明上述传统观点不够科学、严谨;另一方面因还需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二次识别,徒增工作环节和工作难度。而对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有必要对非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标准做出重构。
笔者认为,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过程中,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划分和判断,应紧扣企业预期收益口径,凡是在企业预期收益口径中已经包含其影响或贡献的资产,均应界定为经营性资产;凡是对企业预期收益不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资产,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因此,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过程中,识别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唯一标准,是企业未来收益及具体评估折现模型中是否已直接或间接考虑资产的贡献。在实务操作中,检验某项资产是否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可运用模拟抽离法,即在企业未来收益预测及具体的评估模型中,将某项资产模拟抽离该企业,分析抽离行为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收益或其他评估参数,若抽离该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预测值或评估模型的相关参数不产生任何影响,则该项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否则为经营性资产。
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方法与非经营性资产的识别方法类似。在采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过程中,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和判断,也应围绕企业预期收益口径,与企业在评估基准日后的收益口径及具体的评估模型相匹配。若在评估基准日后的收益预测或具体评估模型中,已考虑了某项负债的偿还义务,则该项负债为经营性负债,否则即认定为非经营性负债。非经营性负债与非经营性资产之间并无必然对应关系,非经营性负债对应的资产可以是非经营性资产,也可以为经营性资产。如果某项非经营性负债对应的资产为经营性资产,其实质是,在企业收益中考虑了该项资产对收益带来的影响但并未将该项资产涉及负债的偿还义务纳入收益测算范畴。模拟抽离法也同样适用于非经营性负债的识别。尽管模拟抽离法是一项可行的识别技术,但仍有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且资产负债对收益产生影响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是直接影响,也可以间接发挥作用,企业的收益往往是众多资产负债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部分资产负债对企业收益的贡献或影响是间接的,有些资产负债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界限可能并不清晰。因此,评估实务中,对资产负债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识别和判断往往比较复杂。
2.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负债的注意事项。
(1)应注意与营运资金计算口径的关系。营运资金通常指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获取他人的商业信用而占用的现金、正常经营所需保持的现金以及提供商业信用相应可以减少现金的即时支付,营运资金主要包括存货、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以及递延所得税项目。在现金流折现模型中,营运资金的构成内容均应界定为经营性资产。以应收账款为例,如果评估基准日应收账款中包括了销售货物应收款和处置固定资产应收款,严格来讲,营运资金仅指销售货物应收款,此时应将处置固定资产应收款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但若将处置固定资产应收款也作为了营运资金的构成内容,且以后各期的应收账款余额是根据未来销售规模和信用条件进行预测的,则预测期营运资金的变化金额已包含了评估基准日处置固定资产应收款带来的影响,不应再将评估基准日的处置固定资产应收款确认为非经营性资产。以应付账款为例,若评估基准日应付账款除供应商货款外还包括建造厂房欠款,在计算应付账款对营运资金产生的影响过程中,假如系按未来年度预计结欠供应商款项余额与评估基准日应付供应商款项的差额作为营运资金变化值的,则表示在计算营运资金过程中未考虑建造厂房对应的欠款偿付义务,在此条件下,该建造厂房对应的负债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负债;但若以未来年度预计结欠供应商款项余额与评估基准日的全部应付账款余额的差额,作为应付账款科目对营运资金的影响值,则表示在计算营运资金变动值过程中已涵盖了建造厂房对应的欠款偿付义务,则该建造厂房对应的负债应界定为经营性负债。
(2)配套资产并不一定是非经营性资产。配套资产通常指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但与其他生产资料相配合的资产,常见的配套资产包括职工宿舍、职工活动中心等。配套资产是否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其判断标准与其他资产是一致的。界定为经营性资产的配套资产,其对企业收益的影响通常是间接的。
(3)识别非经营性资产应考虑的周期。在企业价值评估中,一项资产之所以成为非经营性资产,不仅在评估基准日这个时点是非经营性的,而且要求在评估基准日后保持非经营性的利用方式不变。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某项资产的配置和利用方式可能发生改变,如果某项资产在评估基准日及其后若干年内系作为非经营性资产、而若干年后预计转为生产资料使用,则该资产应认定为经营性资产,且若该资产在未利用期间客观上能独立产生收益,则应将这部分收益纳入评估范围。
(4)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的类型可能存在差异。从资产负债的本质上看,单独的资产、负债本身并没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区别,其之所以出现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区分,系缘于在具体企业中的配置和利用情况的差异。不同行业或不同企业中,对资产负债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同一类资产在某些行业中可能是经营性资产,而在其他行业中可能是非经营性资产。
(5)不能基于企业的经营范围识别非经营性资产。对于一般经营项目,企业可自主申请登记营业范围,因此企业的营业范围通常是比较宽泛的,并不能仅基于企业的经营范围识别非经营性资产,资产经营性质和非经营性质的界限与企业经营范围之间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循。
(6)不能仅按会计科目判断资产的经营属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每个会计科目均有其核算内容的规定,但同一资产在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期,其核算的会计科目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有些企业在会计科目的运用上可能并不规范,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某一会计科目项下的所有资产均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或经营性资产,而应对会计科目项下的各明细项目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不能简单将其归为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也不能仅根据持股比例大小判断其经营性质,而是应根据各项长期股权投资是否与母公司作为同一经济体纳入了收益预测范畴中而做出相应判断。
(7)不能仅根据资产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关系判断资产的经营性质。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资产负债表并未按这些基本活动区分列报,虽然有些资产负债项目是为某一种基本活动而准备的或来源于某一种基本活动,但这种对应关系并不稳定,可能存在交叉情况。因此,不能仅根据资产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关系判断资产的经营性质,更不能简单地将与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相关的资产负债划定为非经营性质。筹资活动所形成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均不能作为非经营性项目,因为前者系作为付息负债单独进行扣除,后者是评估对象的构成内容,但筹资活动产生的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通常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负债。为经营活动而准备或因经营活动而形成的资产、负债通常是经营性的,而为投资活动而准备或因投资活动而形成的资产、负债的性质则更为复杂,应根据前述重构的识别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8)不能仅根据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关系判断资产的经营性质。按照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但其他业务收入所形成的资产,或为开展其他业务而准备的资产并非全部为非经营性资产。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可进一步区分为经常性收入和偶然性收入,经常性的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资产通常可归为经营性资产,而偶然性的其他业务收入对应的资产一般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
二、溢余资产的识别与重构
(一)溢余资产传统识别法的不足
以资产配置属性为维度,资产可区分为必备资产和溢余资产,溢余资产是和必备资产相对的概念,企业的必备资产和溢余资产之和也构成企业总资产。对溢余资产进行识别和认定,首先应对必备资产和溢余资产做出准确定义。按传统观点,必备资产是企业持续日常活动所需资产;溢余资产是指超出了企业日常活动必备规模的资产,与企业收益无直接关系,包括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部分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这些定义同样以日常活动的判断作为识别基础,也存在日常活动范畴与企业收益口径不匹配的问题,此外,还混淆了溢余资产与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产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是基于经营属性这一维度做出的判断,而资产的必备与溢余与否是根据配置属性这一维度做出的分析,如果对同一企业的资产同时采用这两个维度进行识别,势必存在两种维度识别结果的交叉或重叠,导致两种维度识别结果逻辑关系的混乱。因此,对溢余资产进行识别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溢余资产与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关系。
(二)溢余资产识别方法的重构
由于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之和也构成了企业的全部资产,若将溢余资产作为与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列的一类资产,违反了不同分类层级的资产不能加总的逻辑,可能因此出现重复或遗漏的错误,且没有现实意义,溢余资产要么属于经营性资产,要么属于非经营性资产。 溢余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之间应有清楚的界限,一项资产不应该既可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又可界定为溢余资产。因此,为合理识别溢余资产,应以资产经营属性为一级维度,以资产配置属性为二级维度,建立区分层次的二维分类体系。企业的所有资产首先区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然后再根据资产规模与企业经营规模的配置关系,将经营性资产细分为必备的经营性资产和溢余的经营性资产。必备的经营性资产是企业现时或未来持续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产,溢余的经营性资产是指超过了企业现时或未来持续生产经营活动必备规模的资产。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因其与企业现时及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在理论上难以根据资产规模与企业经营规模的配置关系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必备的非经营性和溢余的非经营性资产,且非经营性资产已作单独列示和评估,再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细分已无实际意义。溢余资产本质上是经营性的,只是相对于预测的收益规模是多余的,溢余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之间不存在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我们所称的溢余资产通常指溢余的经营性资产。
溢余资产的表现形态通常是某项经营性资产的一部分,即某项经营性资产中现时及未来预计处于闲置状态的那部分。如果某项资产的全部在现时及未来预计均处于闲置状态,则该项资产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中存在于各种资产当中,认为溢余资产就是富余现金的观点有失偏颇。在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溢余资产主要为溢余货币资金、溢余的土地使用权、溢余的厂房等。
(三)确定溢余资产应注意的事项
1.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部分闲置情形,不仅要对评估基准日的使用状况做出分析,更应分析该资产在企业未来经营期的预计配套或利用状态。只有在评估基准日及未来经营期均处于闲置状态的那部分资产,才可确认为溢余资产。若某项资产或部分资产在一定周期内是闲置的、但在该周期终了投入企业运营,则不能界定为溢余资产,其闲置期间如能产生临时收益(如临时出租收入),应将该临时收益计入企业总收益当中,闲置期间如无法产生收益,则该资产在闲置期间的损耗可视为企业的一项沉没成本。
2.资产的闲置部分并不一定是溢余资产,还应根据该部分资产是否能够单独进行利用而作为相应判断。如果一项资产虽持续处于闲置状态,但受法律法规、技术等限制无法单独使用,或单独使用在经济上不可行,则该项闲置资产不能成为溢余资产。比如,某工业企业封闭式厂区内的办公楼部分闲置,该闲置部分通常无法单独用于对外出租,不宜认定为溢余资产。
3.溢余资产对应负债的处理。如果某项溢余资产存在对应负债,通常可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该项溢余资产对应的负债单独抽离,并将该负债作为该项溢余资产评估值的扣减项;二是将该项溢余资产对应的负债视同非经营性负债处理,对该项溢余资产进行评估时无需再作负债扣除。
(四)计算溢余货币资金应注意的问题
衡量和计算被评估单位的溢余货币资金,系将被评估单位在评估基准日的货币资金余额,与被评估单位在评估基准日因经营所需而留存的最低现金保有量进行对比,前者大于后者,表示被评估单位在评估基准日存在溢余货币资金,两者差额即为溢余货币资金的金额,但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表示被评估单位在评估基准日的账面货币资金无法满足基本经营周转需要,出现“货币资金缺口”。
特别要注意的是,上述最低现金保有量是指经营所需的现金保有量,而针对预测期拟进行筹资活动(主要指偿还借款)或投资活动(主要指追加投资)而准备的现金,并不包含在最低现金保有量中。被评估单位在预测期拟进行的偿还借款和追加投资,会相应减少预测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但并不因此减少评估基准日的溢余货币资金。应当区分现金保有量与为预测期筹资或投资活动而准备的现金之间的时点差异及内涵差异,现金保有量是在评估基准日这一时点基于经营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留存现金,最低现金保有量在评估基准日这一时点可视为股东的“不自由”现金;而为预测期拟进行的筹资或投资活动而准备的现金,是指评估基准日已储备、待预测期支取使用的资金,对于评估基准日而言,这部分储备的资金仍是股东“自由”支配的,待预测期实施筹资或投资活动时再作“现金流出”,如果将这部分储备的资金不作为评估基准日溢余货币资金的构成项目,其实质是在评估基准日和预测期重复计算“现金流出”。因此,在评估基准日这一时点,为预测期拟进行的筹资或投资活动而准备的现金应包含在评估基准日的溢余货币资金中。
三、研究结论
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过程中,受盈利预测范畴的影响,或因评估模型相关参数计算方法的非唯一性,企业收益口径和评估模型可能无法覆盖企业的全部资产、负债,这是有必要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识别并单独评估的根本原因。在识别非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负债时,应避免照搬会计理论,而是要紧紧围绕与企业未来收益的直接或间接关系而做出专业判断,凡是对企业预期收益不产生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资产或负债,应界定为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经营性负债,但非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负债之间并无必然的内在关联。在识别溢余资产时,应防止将资产经营属性和资产配置属性这两个识别维度置于同一层级,而是要建立区分层次的二维分类体系,以还原资产经营属性和配置属性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王传军,罗训超.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中非经营性资产及溢余资产问题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