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综合治理技术 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99-01

靖边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而近年来,由于粮食连作和农户分散生产管理,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趋势。其中小麦白粉病、麦蚜、玉米螟等多发病虫害危害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农业病虫害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问题,靖边县立足实际,对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作出统一规划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体系支撑。

1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在病虫害大规模发生之间进行,但是在实际防治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民群众无法科学把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最佳防治时机,往往都是在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之后才开始防治,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加人力和资金成本,而且防治效果也难以提升,因此,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求把握好防治实际,根据农作物种植经验和农作物生长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消灭在萌芽时期。

1.2 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农民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对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较差,在进行具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不注重使用科学的防治技术,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开展防治,防治方法简单,技术落后。农民群众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存在过量用药、重复用药现象,随意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这样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3 农作物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

农作物病虫害发声常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时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而导致发病。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法发声改变,农业生产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作物病虫害发声提供了条件。在具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群众随意增加用药量,导致农作物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当继续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治过程中,就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同时由于化肥使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耕作层变浅,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出苗后长势弱小,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逐渐的也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加重发展趋势。

2 农作物病x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靖边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县植保植检站站长为副组长、县植保植检站和各乡镇农技站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农技站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区域、实施面积确认等工作,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农药调配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顺利实施。

2.2 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

充分发挥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的优势,以农民开展统防统治。县植保植检站积极为政策实施主体提供病虫情报、农资信息服务工作,切实做好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加强高效低毒农药推荐、科学用药,轮换用药综合防控等技术指导,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防治效果。同时,加强农药管。加强农药发放过程监管,要派专人对农药发放进行抽查,确保防治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相关人员要抱着对统防区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跟踪记录好该服务区的统防统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并登记造册存档。

2.3 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深度研究

为了更好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靠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需要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并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基础,对一个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群众提前防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以多年的实践数据为基础,对地区连续多年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时间和流行规律的进行总结分析,以试验为基础,对地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进行跟踪记录,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发育程度进行科学认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高效防治,确保农作物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农产品品质。

2.4 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

通过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的开展。通过加强农技人员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针对现阶段农民群众科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差,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进行农机人员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其培训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提升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人员的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科学认识,能够针对可能出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区域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从而帮助农民群众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更好的在农民群体中推广应用,改变过去防治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1 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的队伍是做好农业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在设施农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要充实农技站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力量,选派专业基础扎实、敬业精神强、能吃苦耐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2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

准确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是制订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对常年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开展定时、定点调查工作,及时准确把握发生动态;对偶发性病虫,要定期进行普查,了解发生情况。同时,依托农业部关于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方案,加强横向联系,了解和掌握乡、镇、场病虫害的发生状况,为准确预测当地的发生动态提供科学依据。要及时病虫害的情报和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业生产。

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等媒体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要加强技术服务,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把防治技术送到农户手中,防治技术措施要贯彻到田头,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的组织和引导,积极探索和示范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模式,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作

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调配合。建立相关的协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当地植保部门齐心协力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技术力量和设备开展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多了解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咨询和服务。多下基层、多学习、多培训、多出去练兵、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

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

1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重要性

1.1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粮食安全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的育苗时期、生长时期还是成熟时期都必须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专业化防治方法,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出现,危及粮食安全。

1.2 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提。

优质的农作物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产品一方面来源于对种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把握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众所周知,病虫害一旦产生就会直接作用与作物的植株,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注重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1.3 能够有效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优质合格的农产品而言必须保证不受任何外在或是潜在的病虫害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出现,很多农民采取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的出现既使不会给农作物造成灭顶之灾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农村有效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有效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留守的剩余劳动力多为“386199部队”,当农作物的病虫害来袭时,他们应对的能力有限。

2.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又一原因在于技术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种植面积小、种植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现象,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病虫防治的知识,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不仅不能准确的保证药量,还存在盲目用药,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适得其反,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最关键的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信息匮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信息的不关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仅管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缺乏信息的现象,使得农民不能及时的掌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总之信息的缺失对农业生产而言将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工作。3如何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3.1 培育专业病虫害防治组织。

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预防小组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农作物的生产,建立和健全农村服务机制,协同各界为专业防治病虫害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全面提高农村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对于农业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地协同民政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一道积极的扶持农村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引导农民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进行防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全面引导农业生产。

3.3 要强化农药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制造假农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药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利益,还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民由于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而购买到劣质农药,给农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农药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措施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整体利益。

3.4 要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篇4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88-01

引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跨步,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动力。但是需要注重的是,病虫害防治问题对有机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农业科研工作人员与种植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措施对不良现状进行改善,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机农业概念阐述

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通过有机农业种植方式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对自然生长规律给予高度尊重,不断协调有机喂养动物、农业经济作物、土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有机农业种植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特点:有机农业与以往传统农业进行比较,不需要在应用化学药剂与肥料,可以避免r药、化肥应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有机农业种植对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视,是以种群关系为基础对多种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提升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使得农业种植人员可以获得良好的积极效益。有机农业种植倡导多种农作物轮作,鼓励农业种植人员增加农作物的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推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有机农业种植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限的,要求种植人员应用生物、物理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记性有效预防、治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

二、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法分析

(一)注重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前,为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对种子选择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尽可能的选择和应用那些抗病毒性较为良好的农作物品种。农作物品种选择完成后,有机农业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妥善处理,在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度适宜的水对种植进行浸泡,将外表存在缺陷或者是附带病虫的种子进行剔除。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作物栽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要避免在病虫害高发阶段进行农作物种植,需要在病虫天敌与病虫同时生长阶段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病虫不宜发生季节进行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其生长需求进行疏苗疏枝处理,特别需要注重对存在病虫害的枝丫进行修剪,对修剪的枝丫必须要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种植区域的清洁性,降低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发生概率。

(二)注重生态平衡工作

对于以往农业种植进行分析,不仅农业经济作物的物种非常单一,而且农业种植人员对所有农作物生长都给予了统一性的生长条件,在这种农业种植模式下,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病虫天敌也可能因为环境过于单一,可觅食的种类也过少,从而对其生长和繁殖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所以,在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入多种农业资源,积极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对多样性种植进行详细阐述,就是要具备空间多样性与时间多样性着两方面特点。时间多样性要求有机农业种植人员要合理把握物种种植时间以及农作物的收获时间。空间多样性包含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了地理空间、种植土壤以及种植品种的多样性。这些内容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的抑制病虫产生,为病虫天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得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农业病虫综合治理

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是有机农业种植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种植领域在健康的发展道路走得更为长远,就必须要找寻有效措施做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得很多高新技术融入到有机农业种植领域,农业种植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软件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科学预测,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病虫害超过了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上限,种植人员便可以及时找寻措施进行防治。而如果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虫害密度较小、对植物生长所具有的虫害密度较小,则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管理,以此起到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

(四)防治措施应用

在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经常对化学方式进行应用,即通过大量农药的播撒将害虫杀死。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在化学材料中,具有数量很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在对农作物进行食用时,就很可能由于作物中具有残留的农药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其次,化学方式对环境、河水以及生态等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不仅对生态平衡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通过生物病虫害方式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如在有机农业种植区域内养殖鸡鸭等家禽,则能够自然的形成对虫害的防治。

结语

在有机农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把握重点,更好的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孙宏,陈美艳,钱玉龙.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1(06).

篇5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靖边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208-01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适期防治、综合防控、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和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点,也是农业增效的有力保障[1-2],通过对靖边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为今后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靖边县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概况

1.1病虫害预测预报现状

目前靖边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在新农村小杂果示范园1个点上进行,主要设备有自动虫情测报灯1台,糖醋诱蛾器2台,有测报人员4名,测报工作多数采用直观法,重点对玉米、马铃薯、杂草、农区鼠害开展监测,通过邮寄与网络手段相结合,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测报人员劳动强度大、任务繁重。

1.2病虫害防治现状

靖边县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油葵、荞麦、蔬菜等农作物,常发病虫发生频繁,一些次要病虫害已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种类多达40种,而主要防治方式是农民小规模的分散防治,防治力量弱,防治水平差。靖边县已组建了伊当湾、高渠和五台3个村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17个乡镇专业机防队和1个专业化防治队,共计装备机动喷雾器214台、手动喷雾器194台,但全年统防面积只占防治面积的10%。

2存在的问题

2.1测报经费不足,手段落后,队伍不稳定

由于测报经费不足,没有养虫室、观测圃、检测室等基础设施,不能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生动态;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等手段不能用于测报中,信息传递滞后于病虫发生动态,有时错过了防治时期;测报人员劳动强度大,没有专项津贴补助,使测报人员知识更新慢,队伍不稳定。

2.2测报服务范围窄,体系不健全

靖边县仅有测报场1个,设施陈旧,乡村测报体系不健全,仅靠1个场地来预测全县大宗农作物,覆盖面小,服务范围窄。其次,病虫测报的重点是马铃薯、玉米、豆类少数粮食作物,其他作物尤其是经济和蔬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开展的不完善[3]。

2.3财政投入不足,防治力量薄弱,缺乏统一科学技术指导

近几年来国家在农作物种植上进行良种补贴、大型机械补贴、地膜覆盖栽培补贴,并没有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防治和防治器械补贴,县财政对病虫防治投入很少,大面积机防缺少高效施药机械,药剂维修人员极少,服务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另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幼妇”人员,又因缺乏统一的科学技术指导,防治技术储备不够,防治水平低,效果不明显。

3对策

3.1提高预测预报质量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应扬长避短,提高预测预报的服务质量和效益,才能适应今后对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新要求[4]。

一是改善设施,健全体系。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可试行乡村测报信息员聘用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测报体系,拓宽全县农作物系统监测范围,扩大测报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强化其防灾减灾的社会功能。二是培养人才,强化考核。对测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长,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测报队伍,为全面有效开展病虫害预报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县乡村测报工作和人员的绩效考核,每年进行1次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测报人员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创新,丰富手段。加强监测技术研究,不断改进传统的测报方法和方式,降低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可参与科研部门、农业院校的项目研究,提高测报水平。发挥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作用,提高病虫信息传递时效性和广泛性,大量收集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照片,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视频,并举实例加以讲解。此外,创新测报内容,依据不同经营者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内容的病虫信息,从而突出重点作物和区域。

3.2加大病虫害防治投入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要有科技支撑,又要有资金保障。一方面保障植保测报经费,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另一方面应积极申请财政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项目,改善植保机械,增加植保机械的拥有量,实行项目带动、行动推动、政策促(上接第208页)

动,不断发展壮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确保农业增效。

3.3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狠抓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好事,防治体系建设应以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防治服务网络为主,因地制宜建立植保专业防治协会型、农药经销专业化防治型、临时组建专业化防治型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同时加强培训,在主导产业中设立植保专家和专业化防治指导,乡镇、村设立责任人员,根据发展制定专业化防治人员培训计划,针对问题,科学指导,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由植保专家编印培训教材,在上岗工作前对该区域农作物重大及常发病虫害的形态、发生规律、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等进行培训,让农民充分认识和掌握,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防治效果。

3.4建立植保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县植保植检站和植保专家应及时掌握和病虫防治有关的植保信息。植保专家在防治关键时期要到生产第一线开展面对面指导,在具体指导中,发现和突出面上做重点技术指导,建立植保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5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绿色防控示范和推广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绿色防控属于公共植保的范畴,是绿色植保的体现,也是食物安全的依托,具有社会公益性。一是采用绿色防控治理技术,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植物保护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技术和模式集成创新,组建节能、环保和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通过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4参考文献

[1] 王淑梅.基于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J].中国植保导刊,2009(12):13.

[2] 刘万才.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发展探讨[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5):39.

篇6

关键词:突发;病虫害;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梨树县农作物病虫害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突发,四棵树乡也受到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危害,在防治工作中,经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 2012年突发性病虫害发生情况

进入7月下旬,四棵树乡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陆续发生并蔓延成灾,造成较重危害。二代粘虫发生面积4846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50%左右,其中重发生面积2100hm,危害较重的村是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和安家屯村。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1700hm,占全乡玉米面积的20%,病害发生早、面积大,个别品种和地块发病程度较重。

2 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2.1 二代粘虫

2.1.1 虫源因素

2012年6月下旬,四棵树乡一代粘虫在部分玉米田开始发生,玉米田一代粘虫发生面积约700hm,由于一代粘虫多为零星发生或点片发生,危害程度较轻,没有引起重视,大部分地块没有进行防治,部分地块防治不彻底,没有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要求,导致二代粘虫田间虫源基数高,造成二代粘虫突发。

2.1.2 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8月上旬,温度适宜,且多雨高湿,田间杂草丛生,有利于粘虫产卵,环境条件利于二代粘虫孵化、发生和蔓延。

2.1.3 公共防治

由于目前农村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各村都存在公共防治弱的问题,尤其是公用地、林带、草地、稻畦埂等地无人进行防治,形成防治的真空地段,造成虫害向田间转移扩散。

2.1.4 防抗能力

虫害发生时,由于玉米植株高,给防治作业带来一定难度。高秆作业机械少,难以应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防治需要,延误了防治时机;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高杆施药机械难以连片作业,影响防治速度;小型喷雾器喷雾防治速度慢,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2.1.5 认识不足

由于粘虫在四棵树乡近年来危害程度较轻,农民群众防治意识淡薄,对一代粘虫危害没有足够重视,因而造成二代粘虫的发生蔓延。

表1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虫灾发生地块与未遭受虫灾相比平均减产33.69%。

2.2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它的发生发展与田间温湿度有一定关系。

2.2.1 发病时间早

7月下旬,玉米田间出现大斑病病斑,比历年发生提早10d左右。

2.2.2 气象条件

2012年7月下旬多阴雨高湿多风天气,利于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发展传播,仅1周时间,部分地块大斑病病级由0.5级迅速上升到1.5~2级,蔓延速度非常快。

2.2.3 品种因素

由于2012年我乡玉米种植品种较为单一,而且集中连片,部分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病菌抗性差,也造成了大斑病的流行。

2.2.4 防治准备不足

历年来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农民群众比较忽略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2012年大斑病严重发生并造成危害,应对的防治措施不足。

表2是秋季在四棵树村、小郑屯村、安家屯村3个村进行的测产调查结果,通过对比,玉米大斑病发生地块与未发生地块产量相比,平均减产14.62%。

3.今后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2012年突发和流行的病虫害防治,给农业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也给今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效控制各种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防治投入,达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工作目标。

3.1 提高认识,加强防范

在2012年突发的二代粘虫、玉米大斑病发生和防控工作中,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县、乡、村三级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责任,建立病虫害防治领导组织,加强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到病虫害监测、病虫害应急防治常态化管理。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植保机械投入

目前,在乡镇农业植保体系建设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缺少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技术人员,基础设施落后和有限的经费支撑都难以保证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也很难对突发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因而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更难做到对农民群众及时进行防治技术指导。因此,要加强各级基层植保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水平,真正做到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

3.3 组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目前,四棵树乡农村病虫害防治上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防治分散,防治手段落后,防治不及时,是困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2012年防治病虫害的紧张时期,正值农民外出务工,防治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建立一批农村植保合作组织以及各类植保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合作组织的统一购药,统一防治,达到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植保合作组织及专业化防治队伍购进先进的大型植保机械,解决目前植保机械严重滞后、影响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保产增产的目标。

3.4 做好防治药械等物资储备

为了应对突发性病虫害的暴发流行,各级农业部门应指导乡以下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做好适当的农药、药械的储备,以备在病虫害发生流行时期用来应对病虫害的及时防治,避免因物资准备不足贻误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

及时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和服务、培训 乡级农业站要指导完善村屯植保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植保服务水平。通过绿证教育、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植保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更多的防治方法、防治技术及防治中自我保护措施;建立县、乡、村三级病虫测报网络,加大病虫害预报预警作用,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时组织农民群众进行防治,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防治一线,及时做好防治指导。

参考文献

[1] 田秀萍.粘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农业,2004(06).

[2] 李丹,刘红梅,张铃,黎藜.毕节地区粘虫局部暴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4(05).

[3] 袁福香,李忠辉,王立昌,陈雷明.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防御区划.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

篇7

[关键词] 水稻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 病虫害防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79-01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要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大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从当前横峰县水稻种植情况来看,农药使用不规范,用药量一直居高不下,不仅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还会降低水稻产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

1 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我县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因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农药资源浪费

横峰县总耕地面积为13.6万亩,分布有多种类型农作物,每年都容易发生病虫害现象,而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便是喷洒农药,所以横峰县每年的农药用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所喷洒的农药中,仅仅有79%左右的农药真正起到了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剩余的部分则是以各种形式被浪费掉。

1.2 农药使用不当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一般都是凭借耕地经验,缺乏科学使用方法的指导,简单的认为只要农药用量多,便可以起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忽视了农药中所含有毒物化学质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在喷洒农药时不会刻意控制农药用量。并且,农药类型比较单一,病虫害对农药抗性会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农药失效,无法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

1.3 破坏生态环境

在使用农药过程中,除了抑制病虫害之外,还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有很多残余农药无法被病虫害和农作物吸收,会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农药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对土壤结构中的养分造成破坏,在造成土壤污染的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并且,渗透到土壤中的农药会随着雨水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引用水源,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

2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

为了解决因农药用量过多所造成的问题,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增加水稻产量,横峰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具体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如下。

2.1 材料与方法

在一季稻区选取地势平坦、水肥条件较好的耕地作为试验场地,试验场地中没有使用杀虫灯和引诱剂。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在7月13日每亩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10克加50%吡蚜酮15克加水50公斤喷雾,在8月20日每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10克加50%吡蚜酮加30%苯甲・丙环唑15克加水50公斤喷雾。

选取与试验场地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田地作为对照组,同样不使用杀虫灯和引诱剂,然后由农民自行喷洒农药。农民分别在7月13日、8月3日和8月20日喷洒三次农药,所用农药类型为分别为三唑磷、丙溴磷和井冈霉素,防治的病虫害类型分别为二化螟、稻叶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

2.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知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二化螟的枯鞘率分别为4.3%和12.7%,平均值分别为1.3%和4.2%;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现稻叶纵卷叶螟卷叶率分别为6%和28%,平均值分别为3.2%和6.7%;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纹枯病的的概率分别为10%和18%,平均值分别为2.4%和2.8%;试验组和对照组稻飞虱的平均数量分别为400头/百丛和1300头/百丛。从多种病虫害防治结果来看,试验组的防治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农药使用次数却少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水稻平均亩产分别为623kg/亩和575kg/亩,试验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稻产量。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农药减量增产技术试验,可以知道药物类型、用药时间和用药量都会对病虫害防治效果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苯甲・丙环唑作高效低毒的农药,能够对二化螟、稻叶纵卷叶螟、纹枯病以及稻飞虱等常见水稻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农药残留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同时,三唑磷、丙溴磷、井冈霉素、噻嗪酮等药剂对水稻病x害也起到防治作用,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最佳时间防治病虫害,尽可能的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田间农药的残留量,提高水稻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结束语

通过农药减量增产试验可以知道,科学使用农药、控制好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不仅可以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茄子种植;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15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蔬菜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增加农业蔬菜的年产量和质量是广大农业技术研究人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之一。每年由于病虫灾害使种植的蔬菜减产,而长年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导致农残超标,是我国农业收入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所以切实提高和改进对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笔者以通道县双江镇竹塘村、南地村长紫茄的种植技术为例,分析农作物病虫害类型以及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1 茄子病虫害常见类型

为了提高茄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充分了解茄子的致病原因。笔者针对长紫茄种植过程中常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分析该种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传播特点等。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茄子褐斑病发病初期,先在植物叶片出现淡褐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或近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边缘褐色至深褐色。该种病菌主要通过菌丝和分生孢子器随着风、水流等自然媒介进行传播,在茄子枝叶的表皮薄弱处最容易发生感染,潜伏期较长,随着茄子的不断生长,可以对茄子嫩叶进行多次感染。

茄子绵疫病发病初期,在植物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或黄褐色圆形斑点,稍凹陷,扩展后,果皮、果肉变成褐色迅速腐烂。该种病菌主要由卵孢子通过土壤、风、水流等自然媒介进行传播。对茄子正常生长危害极大,在茄子的枝叶、根茎处均可以发生感染,并且该类病菌能够形成孢子游动体,往往会造成大面积茄子的感染。

茄子黄萎病发病初期,在植物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随后使得整个叶片逐渐发黄、萎缩。该种病菌主要通过孢子对茄子枝叶的表皮破损处的感染进行传播,并且该种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潜伏很长时间,对土壤的温度、湿度和盐碱度均有很强适应性,不宜进行根除防治工作。

2 茄子虫害

棉铃虫的幼虫以茄子的花、果实为寄生载体,依靠茄子中的营养物质存活,同时严重危害茄子的嫩茎、叶和芽的正常发育。大量幼虫的寄生会导致茄子果实腐烂、落果等现象。棉铃虫的幼虫繁殖速度很快,从虫卵到孵化只需几天时间,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大面积茄子发生落果和腐烂的严重后果;地老虎的幼虫为害为主,夜间出来咬断茄子的根茎部分,造成整株死亡,对苗期为害极大。

3 茄子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笔者针对长紫茄种植过程中常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充分结合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对症下药,提出多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繁殖和孵化的环境需求特性,以及害虫的趋光性、趋黄性等生理特征对症下药,进行无公害防治工作。主要有在夜间使用灯光吸引害虫,集中捕杀,以及通过对田间土壤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调节等方式,利用害虫的生理特点,破坏害虫本身的成长发育环境,使害虫失去危害茄子幼苗的可能。

3.2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防治法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使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方法具有低成本、效果好、打药方法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但也会带来化学农药残留的不利影响。所以,无公害化学防治应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化学农药的配置要符合安全无公害的基本标准,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化学农药的安全性后,才可以对受病虫害的农作物使用该种农药。这是为了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残留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就违反了无公害防治的初衷。

3.3 生物防治

该种防治方法是在受病虫害的茄子田中投放该种害虫的天敌进行无公害防治工作,具有无污染、高效率等优点。但是利用生物防治法的前提是投放的另一种生物不会对农田原有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要遵循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原有规则,所以,生物防治法同样需要进行多次试验,确保安全可靠后才能使用。

4 结束语

我国农业收入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薄弱环节,笔者以湖南通道县长紫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验为例,根据茄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对症下药,提出多种无公害防治方法。如何提高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值得我国广大农业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林,徐作E.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00-205.

篇9

一、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必要性

(一)专业化防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了“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要求。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

(二)专业化防治是农业增收节支的需要

专业化防治在植保部门指导下进行,实行病虫害统防综治,做到合理用药,适时用药,这样,劳动效率高。防治效果好。以滑县为例,全年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77.5吨,全县172万亩小麦可节本增效2.8896亿元,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专业化防治是转变病虫害防控机制的需要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实施专业化防治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一是有利于把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从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的组织发动、宣传、督查等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着力点转向对机防队员的培训与指导:二是广大农民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将彻底改变年复一年的病虫防治领导担心、技术人员操心、农民不放心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提升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平。

(四)专业化防浩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兼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人和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些人中文盲、半文盲者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千家万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他们迫切希望农作物病虫害由专业化防治替代一家一户防治。

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主要途径

(一)政府支持

1 实行目标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建立机防队伍列入为农民做好事实事之中,明确农业主管部门为责任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建立购机补贴制度。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从本质上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只有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才能健康发展。机动喷雾器是机防队伍的主要设备,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购机带动机手自主购机,以组建起不同形式的民营机防队伍。机防队员通过合理收取服务费获得服务性收入,农户腾出时间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从而实现机防队员和农户的双赢。

(二)植保部门管理

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一是制定《机手管理制度》,严格选择机手:二是制定《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三是制定《机手立卡建档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机一卡的登记管理;四是签订《机防队服务公约》;五是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2 提供信息,开拓市场。各级植保部门,一方面要通过病虫情报、手机短信、病虫防治通知单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将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送到机手手中,指导机手及时开展防治服务:另一方面要向农户宣传机防优势,促进农民对机防队伍的了解,促使农民自觉接受机防服务。

(三)实行市场化运作

机防队伍在防治服务形式上通常采用三种方式:

1 整季承包方式。即机防队或机手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承担某一农作物全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收取承包费。

2 带药服务方式。即机防队或机手按本地植保站的统一配方喷药,收取农药费和人工费。

篇10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