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鼓励企业直接融资

篇1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国家及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126号)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规定》(内政发[2004]48号)、《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字[2006]34号)、《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06]31号)、《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意见》(内党发[2007]16号)、《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09]66号)、《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煤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1]5号)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依据。自治区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政策和意见精神,结合我区财政的实际,对中小和小微企业在资金、创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财力和政策支持。

(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投入形式,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专业化发展。2004-2009年,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369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项目200多个。

二是设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06-2009年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资金3.4亿元,吸引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75.3亿元,支持企业446户。2011年该项资金投入规模为1亿元,资金支持的重点是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对推进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作用明显的成长型工业中小企业。目前,全区46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有近200个企业有研发机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增加。

三是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2004-2009年,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556万元,支持中小企业项目70多个,科技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逐步建立。此外,1999年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来,我区共有14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6980万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一般项目102项,资助金额6060万元;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8项,资助金额520万元;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16项,资助金额400万元。

四是拨付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贸易风险。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政策,2001-2009年,自治区财政累计拨付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9725万元,支持项目1000多个,调动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区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

五是近几年先后增设服务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工业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资金、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资金等专项,2011年分别投入2000万、7000万、500万、2000万元,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资金的投向,优化了服务业结构,提升了服务业发展的质量。

六是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政策,扩大出口贸易,促进结构调整。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2000- 2009年,我区累计利用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19660万元,支持企业出口项目400多个。资金主要用于优势产业出口商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和技术改造贷款以及重大外经贸项目论证、市场研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七是整合资金、完善政策,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近年来,自治区财政整合、归类相关专项资金,建立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了支持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中小商贸企业,改善了企业经营环境。

八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截至2008年,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5.5亿元。其中,支持自治区本级信用社担保机构和盟市信用社担保机构体系建设2.5亿元,基本建立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同时,出资东北再担保机构资本金3亿元。目前,自治区备案的各类担保机构有82个,累计筹集担保资金25.06亿元,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20.36亿元,受保企业2842户。继续加大财政对全区小额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支持力度,财政共安排担保资金4.1亿元,2010年带动小额担保贷款20多亿元。另外,自治区财政协调金融企业,以政府信誉给企业提供融资平台,2009年4月份,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协议,在未来3-5年内,农业银行计划向内蒙古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总额不低于1500亿元的信用额度。为增强地方对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配套能力,农业银行还将依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项目提供周转性贷款或过渡性贷款,每年提供的信贷额度将达到100亿元。

篇2

一般来说,利率提高对于商业银行是有益处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银行可获得的收益将增加。但是,考虑到一些现实因素,银行的获益演变也需加以分析。

由于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企业直接融资,因此,商业银行只得去追随市场变化,不能单纯固守信贷业务这一传统业务。举例来说,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使企业改变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的传统需求方式,这种直接融资方式可以使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事实证明,企业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后,首先会尽可能偿还利率水平较高的银行贷款。又如:有实力的企业收购上市公司,也可以从证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通道。另外,利用信托公司融资平台发行信托产品获得信托贷款,利率也大大低于银行贷款。此类直接和间接融资途径的转变,都使商业银行利用信贷获取收益的传统方式面临极大挑战,加之因银行同业融资成本差异而引发的同业竞争,使银行高利率的信贷业务必须面对考验。

市场经济模式推动了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的更新。虽然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企业融资的创新所带来的收入,并不一定比向好企业发放贷款来得稳定,但是,市场已经出现了对新型融资产品的强烈需求,廉价的融资成本是企业的追求,商业银行必须适应企业的需要改变经营模式。否则,其他竞争对手不会对机遇视而不见。

从银行信贷的总体规模分析,我国企业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作为主流方式,因此,从银行业整体看,贷款利率提高后,商业银行受益也是不争的事实。直接融资渠道对于实力强、信誉好的大企业是一条新型融资手段,但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受到认知度、信誉、融资规模等各方面条件限制,靠商业银行贷款仍为主要资金来源。

如果说一年多以来,融资渠道管制的松动给企业融资带来了新思路,利率的提高则以经济杠杆作用撬动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渠道,寻求便宜的资金来源以降低融资成本,这一变化也仅是一个开始。有关部门鼓励创新的引导作用,将使商业银行对传统信贷业务进行重新认识。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将“强调开展中间业务作为部分代替传统的信贷业务收入”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果单纯从提高存贷款利率考虑,银行资产负债相关部分的利率水平是同方向变动的,而并非单边的变化。因此,提高存贷款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较之企业要小。

从普遍意义上讲,此次升息对个人的影响不大。虽然储蓄利率提高与储户利益相关,但由于提高的比率十分有限,大多数储户对此并不敏感。利率变化与几个月来基金、股市的火暴场景相比,显得黯然失色。因此,在银行转存款的客户像一阵微风,反响不大。这与发行国债时,银行门前排队争购场面大相径庭。

篇3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

二是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采取的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二)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从1999―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优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

(三)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市一级、县(市)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建议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贯彻产业政策和就业优先原则;二是完善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原则;三是坚持独立审贷、自主发行的市场运作原则。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允许新创设立或改建设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入股,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实力和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入股,加快改善股权结构,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

(二)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三)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逐步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篇4

关键词:融资渠道 融资 拓宽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1.银行和担保机构为控制风险,保证盈利而嫌贫爱富

金融机构把竞争的重点放在了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鲜有银行敢在这一领域涉水太深。

2.政策性担保机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担保无门

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必然会要求中小企业在提供了足够的抵押物或者担保之后才敢放款。但是银行的门槛高,担保公司的门槛一样不低。现在国有的担保机构基本上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成了国资委下属的企业,控制风险,保证盈利同样成了他们的经营目标。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今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中要求与银行审贷标准基本相同。客户对象几乎与银行重叠,无法对那些不敢贷款却真正需要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中小企业组成的金字塔结构中,目前只有那些处于中间层次的企业可以获得担保,对于大量的处于底层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几乎不会施以援手。

3.目前的金融体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银行和担保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保证盈利,纷纷提高自己的门槛,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但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非银行金融产品种类比较多,中小企业70%的资金是通过直接融资得到的,只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我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限制,直接融资这条路很难。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途径有证券市场,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还有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债券市场等。在海外,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不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很多时候获得风险投资或者创投的帮助,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很难获得这样的融资。现在的创司只是看中比较成熟,能上创业板和证券市场的企业,其短期目的和利益性都很强。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

1.构建信用担保体系

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运用必要的政策支持,创造条件重点打造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抓紧制定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鼓励机制政策,推动信用担保评估和行业自律制度,引进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发展。

2.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针对大银行远离中小企业的现状,可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的管理成本,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

3.完善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中小企业板开通以来,为部分中小企业筹资提供了可行的渠道,但由于受到发行条件、政策和市场的约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尽快推出三板市场和国际板,使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资本,及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是解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

三、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分析

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从融资主体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可以区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依靠自有财产投入来满足发展及投资要求。外源融资是指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中小企业自然将目光投向外部,向外部筹集资金,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一个新企业的建立初期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则可以利用外源融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内源融资是企业最基本的融资方式。企业之所以可以进行外源融资,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第二层次可以将外源融资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企业内部职工集资、民间集资或借款、短期拆借、企业投资公司(基金)投资或贷款、借券融资及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

从企业规模分析,小企业受自身条件所限更多地偏好于直接融资方式,以民间信贷包括企业间借贷为主,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于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始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主要寻求间接融资方式,并以银行贷款为主。规模较大,持续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以股权融资为主。从企业发展阶段分析,在创业阶段,企业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在成熟阶段,企业则又会选择高一层次的融资方式,开展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源比间接融资更广泛,但是各种融资方式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间接融资方式则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金融信贷政策的限制。

参考文献:

篇5

一、“走出去”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目前,“走出去”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应者与资金的需求者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行为。“走出去”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非金融机构信贷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包括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公开市场上市和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得的资金。非金融机构信贷融资包括向境内外非金融机构借款。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走出去”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是向境内外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

二、“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国内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一是银行金融产品单一。国内银行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了解不足,缺乏针对“走出去”企业经营模式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措施,致使相关业务难以开展。如,银行放贷要求借款主体提供足额抵押物,而“走出去”企业的境外资产因价值难以认定、抵押权存在法律风险等原因,限制了国内银行的对外放款。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银行针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方面发展缓慢,主要停留在国际结算、境外担保等金融服务上,无法满足境外企业从境内银行直接获取资金支持的需求。

二是银行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基于“走出去”企业数量较少、金融服务需求相对较小等原因,国内银行多数尚未建立金融支持“走出去”企业发展的有效营销体系和考核体系,致使银行主动服务意识缺失,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尚显不足。

(二)企业信用记录缺失制约其境外融资能力

境外投资企业成立之初,缺乏当地信用记录,当地银行又不了解境内母公司的信用情况,一般不接受信用担保,境外投资企业向东道国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

(三)政策高门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融资规模

一是在境外放款方面。当前,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管理政策,将放款主体锁定为“走出去”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境内非投资主体(企业或个人)仍不允许境外放款,即借款人需为境内机构在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同时,对放款额度进行限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走出去”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在对外担保方面。对外担保其担保人仅适用于境内银行与其他机构。境内银行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需纳入余额管理,其时点余额不得超过外汇局核定的金额。其他机构仅适用于在境外设立、持股或间接持股的机构,其对外担保不仅需要外汇局核准,还有限制,其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而一些境内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达不到相关规定要求,致使通过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对外担保进行融资的渠道难以实现。

三是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债券、公开市场上市和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我国当前仍未放开对境外投资企业境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政策,属管制层面。

四是在财政支持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主要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资金”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资金”等,但由于专项资金规模偏小,惠及面窄,获取难度较大。

三、“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的解决路径

(一)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对接

进一步加强银行、担保机构和境外投资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培育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服务的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银行通过开展金融创新、发展离岸业务、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完善全球授信体系等方式,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支持。

(二)改进外汇管理政策,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一是放宽境外放款主体资格限制。将境外放款的主体从“走出去”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与居民个人,支持境内企业与个人对境外企业放款,便利企业国内融资。

二是改革对外担保管理方式。放宽担保人主体资格限制,允许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境内非投资主体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对外担保,借力发展,谋求双赢,进一步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境内银行对外担保的额度和权限,由银行自主把握对外担保风险。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对策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理想。因此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而临的首要问题。但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能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取资金的寥寥无几。而中国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数量也是非常有限。根据近两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仅占全部贷款的4.65%,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

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1 融资渠道窄

融资渠道,顾名思义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和通道,一般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融资渠道。其中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部分和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部分,企业能够自给自足,主要通过企业的折旧准备和留存收益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一渠道不产生融资费用,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是债券和股票,没有金融机构的介入,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吸收直接投资四种方式,但其融资成本比较高,对中小企业是一个挑战。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方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融资租赁、金融机构贷款等,其融资成本虽然较低,但由于我国资木市场的不完善,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由于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贷款仍旧是目前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来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抵押难、很难找到介适的担保人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所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1.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由财政对中小企业实行创业资助,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另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对投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资本金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

1.3 信用和担保制度不完善

信用担保体制设计的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即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转变为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用交易,但从调查情况看,这种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担保公司实力不强,银行不愿把过高的信贷风险寄托于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过高收费标准也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担保公司承担过低的风险责任更使银行不愿与其发生交易。

2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建议

2.1 积极发挥金融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加人信贷资金保障力度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逐步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整介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介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权市场,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产权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大力发展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2.2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融资服务和融资产品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人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而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针对中小企业在小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挖掘客户潜力,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成长,完成从创业型、成长型向成熟型的转变。

2.3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小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而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须”之一,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个方而共同努力,但关键在于增强中小企业的自身融资能力,基础在于政府的扶持、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会大大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在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心关注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它们更多的支持,同时要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来真正实现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子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2]门冬雪.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05).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96-02

一、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将企业融资渠道作三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第二层次将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第三层次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再作进一步划分,如直接融资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权、利润分配以及再融资能力。可以说,企业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故如何选择融资渠道至关重要。

(二)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及两者关系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的将自己的储蓄转为投资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积累资金和沉淀资金。积累资金是企业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沉淀资金是企业折旧资金在固定资金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形成的“闲置资金”。内源资金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它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在经济日益市场化、信用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外源融资将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一个随经济的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的交替变换过程。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不旺,生产规模有限,很难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避免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性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内源融资现状

为了适应市场对企业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必须具有经营灵活、变化快捷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量的资本,并提高资本积累能力。在我国,组织结构简单、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融资大都依靠自我积累。但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则不尽如人意。

(二)外源融资状况

第一,直接融资。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已经被赋予了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的一项特定功能。股票市场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股票市场基本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3]与股票市场相似,债权市场也基本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组审批”的办法,每年由政府部门事先确定债权发行的规模和规模内的各项指标,在具体确定每年度的计划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债权发行办法规定,发行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得低于人民币3 000万元,有限公司不得低于6 000万元;而且还需要实力雄厚的、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这一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4]。

第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针对中小企业放大信贷的政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竭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间接融资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的重要来源。

(三)在《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至2002年底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为:银行贷款占76%、发行股票或股东集资占3.5%、发行企业债券占0.5%、申请国债或其他财政收入占0.5%、与国内企业合资联营占0.4%、依靠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占17.5%[5]。可见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有两个问题:第一,内源资金比重偏低;第二,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在融资时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缺乏直接融资渠道。这与我国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息息相关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首先,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我国目前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主要是根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制定的,大多数的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其次,缺乏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风险较大。另外,国内银行因降息已经进入微利时期。综上,国有银行缺乏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激励;再次,缺乏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广大的县域根本没有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最后,缺乏必不可少的担保机构。

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的原因。证券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对中小企业不利。中小企业全部寄希望于信贷资金、依靠银行是不现实的,最终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甚至会拖垮银行,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财税负担重。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宏观税收负担重。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但是近几年国有大型企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扭亏。所以,财政负担主要落在中小企业身上;其次,现有税收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增强内源融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税收优惠对象多以所有制形式为划分标准;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凌乱、缺乏系统性,而且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有限。

2.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缺乏认识,自我积累意识差,缺乏自我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一,不重视内源融资,积累意识差。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思路;第二,缺乏折旧意识、折旧率过低。由于折旧率低,企业利用折旧进行内源融资的可能性小;第三,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不强,盈利能力较差,导致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

首先,应加强留存收益融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方式如下:提高资金利润率,增加利润总量;利用法律回避不合理税收,可以增加税后利润,扩充盈余留存额;企业应精心处理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指标。在取得股东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留存额。另外,政府应在税收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二)完善企业外源性融资环境:

篇8

一、企业融资 

(一)融资的概念 

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通。从狭义上来讲,融资就是指融入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资金,来维护企业的正常运作;从广义上来讲,融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的融入,另一个是资金的支出,具体来说就是资金的双向流动。企业就是依照自身发展运营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为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转筹措资金。 

(二)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直接融资,是通过购买股票和之安全等金融产品,在交易过程中就是直接融资,一般来讲就是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主,在集中投放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是资金双方通过某种金融工具所形成債务关系的融资方式。另一类就是间接融资,这一融资手段 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有偿的融资关系,金融机构在其中起到调剂作用。 

(三)融资特点 

(1)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融资频率较高 

(2)比较依赖银行贷款 

(3)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自备资金较少 

二、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 

(一)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体现 

1.融资渠道方面 

如金融机构借贷、发行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多种融资渠道都是高要求、高门槛,基本不对中小企业施行政策倾斜,这些融资渠道是为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所使用的,导致企业融资方式只有依靠银行贷款单一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当然,这也是由于中小企业用于做担保和抵押的资产较少,不能够进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 

2.融资条件限制 

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但是由于企业具有低的稳定性让银行不愿意给企业贷款,加之企业的规模较小,对于收集资讯和市场分析的投入较少,就更容易受到金融环境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不足,没有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抵押品,因此,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3.融资期限和数量的限制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有融资的期限和数量上的限制,数量体现在5-20万元,和融资期限在6个月到24个月,有这些限制都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4.融资的成本较高 

企业融资的年利率在四成到五成,有较高的年利率,导致融资成本增高,使得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发展停滞的危险,导致企业转战向民间融资转移选择融资,但是月利率高达3%,而且民间融资一般以半年以下为主。 

(二)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1.企业自身原因 

企业经营不善,经济效益较差,自身资金储备又较少,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生产技术能力较低,企业规模较小,这种种因素导致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有很多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的情况,企业的信用状况较差,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企业。 

2.我国金融体系的原因 

(1)金融体系结构失衡。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中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企业信贷融资中占主要地位,相对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对于信誉状况良好,企业经营状况好、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放贷,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少之又少。 

(2)直接融资渠道闭塞。前文分析过直接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占的比例较小,这是由于非正规的债务集资面临非法集资的风险,所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直接融资渠道闭塞,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的情况,阻碍企业的融资,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3.我国政府的原因 

(1) 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小。地方政府偏向于扶持大型企业融资的壮大,对于中小企业繁荣扶持力度较小,主要表现在,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不支持,还处处设置障碍,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但是对于大型企业融资却一路绿灯。这也是由于大型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多于中小型企业,能够提高政府业绩。 

(2)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管理缺失。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农商行。农商行等由地方财政部门或大型国有企业设立的,作为地方独立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主要受到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但是由于政府对其引导工作的缺失,导致地方金融机构也为大型企业而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不到位。 

三、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加快自身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度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这都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融资面临直接融资渠道闭塞,间接融资手续麻烦且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贷款,但是中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说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容易管理,能够做到开源节流,可以强化企业管理、节省企业不必要的开支,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想要得到彻底解决,企业自身必须重视自身信誉度的建设,提高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使得企业融资便利,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拓宽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拓宽自身融资渠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细化和复杂化的倾向,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式发展的情况,实现企业转型,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以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市场经济动向,有效规避经济风险。 

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中小企业通过向民间借贷。职工参股、向其他单位借贷、找个人借贷等多种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三)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调节者的角色,对于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政策干预。如政府提高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施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大力扶持,政府对于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问题时,要出面采取一些调控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中小企业的壮大发展,政府的干预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笔者在文中涉及到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两个大板块进行论述。企业具有发展规模较、市场竞争力也较弱、企业自身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本风此案较高等问题,但是中小企业还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国家和政府也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也要有危机意识,在危机来临前采取正确的措施,规避风险,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度,拓宽自身融资渠道,抓准时机,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亮.探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论,2016,(14):68-69. 

篇9

关键词:金融;银行业;区域金融中心;省城副中心;金融生态环境

2004年,襄樊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襄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抢抓金融危机和东部经济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应用好国家振兴中西部政策以及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政策,认真研究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金融需求,找准金融支持襄樊经济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确立建设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金融支撑体系的基本思路。即: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挥其他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互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抵押、质押形式;发展多种层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鼓励本地企业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力争用一两年时间,初步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

按照这一思路,襄樊在加快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为襄樊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血液进程中,应着重要解决好襄樊金融发展的五个问题。

一、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是襄樊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

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还是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与省域副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功能?一个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实现较宽松的金融管制;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的通讯设备;有足够以至较高的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和经验较丰富并通晓国际通用语言的从业人才。其中,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要素。

襄樊属鄂豫川陕毗邻地区重要城市,历来为“南船北马,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具备了能够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理优势,但是,从目前看.囊樊市的经济综合实力、金融发展水平,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相称,更与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相去甚远。2008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万亿,武汉市接近4,000亿,我市尽管突破了1,000亿.但还占不到全省的10%。只相当于武汉市的1/4强一点。从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应该拥有的经济实力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一般要占到全省和省会城市的15%(=1,695亿元)和60%(=2,400亿元)以上,而我市目前只占到9%和25%多一点。从这点看,襄樊必须快速扩张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湖北“两圈一带”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为全省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2008年末,全市各项存款本外币合计余额为834.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79.55亿元,存、贷款余额仅分别占全省存贷款余额总量的6.15%、4.17%(2008年全省存、贷款余额1.35万亿元、9,100亿元),而全市各类金融机构仅35家,其中银行类12家、保险类28家(财险15家、寿险13家)、证券类5家(证券交易营业部),金融从业人员2.2万余人,没有一家总部在襄樊的全国性金融机构,还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人驻襄樊,唯一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一襄樊市商业银行规模还十分弱小,这样的金融发展状况仅仅能够满足目前襄樊经济发展需求,而与能够带动、辐射一定区域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去甚远。

结论:以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看,襄樊显然不具备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那么,襄樊应当定位为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为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为努力方向。

二、明确发展目标.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9年,襄樊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国全省战略部署,确定了襄樊市未来4年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即未来4年襄樊发展的234目标:就是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750亿元;用三年的时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用四年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实现襄樊经济跨越式发展。

襄樊市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为全市金融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挪出了新的空间,准备了充足的信贷载体。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大增。必然导致支付结算、融资担保、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需求增加;而全国、省、外地资本和项目向褒樊转移和投入更需要承载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间接融资,还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等等,这些都为完善襄樊金融服务功能提出了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搭建整合资源、吸纳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平台,使襄樊成为吸纳和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洼地”,从而满足企业扩张需要,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因此。对应于襄樊经济发展的目标,襄樊金融未来4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翻一番达到800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翻一番达到1,6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达80家;建立区域性地方金融机构一城市商业银行,形成区域银行网络并争取上市;加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提升产业转移的金融服务水平。成立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增加对转移企业的有效资金供给;构建有针对性的贷款担保机制,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完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制度,妥善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中的融资体制问题;创新有针对性的业务品种,创新中间业务。满足转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优化融资结构,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无论从全国、全省还是我市企业融资来源看,均表现为“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这造成金融风险的压力过分压在银行身上,使银行不堪重负;优秀的企业不能以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也不能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健全起来。

从我市2008年年底的银行数据看,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79.55亿元;而我市在沪深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仅有5家.即:东风汽车、中航精机、新华光、襄阳轴承、湖北金环。5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27.462771亿股,截止2008-12-31股东权益为78.08985396亿元,并且未有发行企业债券。其它未上市企业更没有发债的资格,企业通过发债融资的渠道几乎没有启用。

假定以股市融资代表直接融资,股东权益算做企业的直接融资,那么这个直接融资(78.08985396/(379.55+78.08985396))仅占17.06%。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为:17.06:82.94。

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和改革以来历史上最高的20%(最高近3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如果仅以股本算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7.462771/(27.462771+379.55))6.75%,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直接融资占比在30%-50%的比例相差甚远,说明绝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系统导致金融市场结构失衡。

因此,未来襄樊经济要实现翻番,必须注重调整融资结构状况,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尤其是扩大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推动全市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优质本地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发展。未来4年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多途道融资体系与金融体系,重视和加强政府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银企对接;重视和加强银行创新机制建设,提高融资水平;重视和加强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培植多元融资格局。进一步培育资本要素市场,多采取风险投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创新资本等手段,来增强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家以上。

四、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是繁荣市场主体的迫切要求

襄樊市金融组织体系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别,其中银行类体系最为完善,既有业务经营机构,又有宏观管理部门,其业务运行和管理行为对襄樊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证券、保险业务则全部是业务经营机构。在经济杜会生活的作用也逐渐在加大。全市现有各类金融组织机构35家(以市级为统计口径),其中银行类12家,保险类28家(财险15家,寿险13家),证券类5家(证券交易营业部),金融从业人员2.2万余人。

目前来看,主要是银行类市场主体与襄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目前除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外,银行类市级机构仅有11家,这显然不能满足辖内多样化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大量的产业转移企业和项目更喜欢与自己熟习的银行打交道,而辖内没有其钟情的银行分支机构;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个性化的银行服务。而目前传统的银行类分支机构,要么没有相关的金融产品,要么市场的定位达不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本地地方性金融机构块头小,资本金与信贷规模不足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

因此,襄樊未来4年内要实现234的经济发展目标,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银行业市场主体建设,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主体规模。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鼓励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以满足产业转移与资金流动的需要。

(二)鼓励外资银行机构来樊设立分支机构。据了解。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00户左右。随着更多的外商来樊设立企业.为了更好地为这些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引进外资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势所必然。

(三)随着襄樊本地企业不断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将会诞生.为了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和管理,应当积极设立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四)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樊市商业银行,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一是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近期股本扩大到10亿元,远期目标可以扩大到50亿元,并争取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二是加强内部治理,扩大信贷产品线,全方位满足城乡个人、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扩大机构网络,向县域和区域延伸,广泛延揽各类机构、个人客户,逐步形成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目前仅在市区开设分支机构6个,应逐步向辖内各县市区增设分支机构,形成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并适时在周边地市开设跨区域分支机构,实现襄樊经济对周边毗邻地市的辐射带动;四是找准市场定位。要以服务襄樊市城乡中小企业与本地居民为市场定位,争取用1-2年时间建立一大批商行优质忠诚客户,办成真正的“精品银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襄樊经济发展新的目标的提出,为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生态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一)信贷载体不足。目前,襄樊规模以上A级信用企业数量不足600户,仅排全省第6位,导致信贷资源运用与企业数量不匹配;

(二)信用担保不足。襄樊市信用担保机构少,资本金低、合作面窄。全市比较规范的信用担保机构仅8家.担保基金总额只有1亿多元,担保规模明显不足;

(三)发展环境尚需优化。抵押贷款评估、收费、登记不规范,制约了对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的贷款。

(四)政府金融服务保障尚需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在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共享上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推动银行放贷上缺乏坚实的政策和措施保障,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的顾虑。

今后努力方向与目标:重视和加强市场经济主体建设,扩大信贷载体;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信用襄樊。

(一)加大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必须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成长工程,使企业提档升级,消除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更多的企业进人银行信贷领域,信用优良的企业贷款需求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二)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担保体系,为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提供平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担保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同时。打造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担保基金过亿元、符合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条件的较大规模的担保机构,组织金融部门与担保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确定适当的担保放大系数,做好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合理进行担保风险补偿,降低担保基金运转风险。

篇10

本届政府的改革难度很大,很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这届不改不行了。比如产能过剩不是现在过剩,是15年来都过剩。再比如让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可收入分配制度不改革,消费怎么拉动?但我认为,各项改革齐头并进也不现实,得有突破口,要讲究策略,有个轻重缓急和节奏力度的把握。

我认为,2014年金融改革会加大力度,收入分配改革也会启动,但改革十分复杂,难度可想而知。而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先把增量卡死,存量慢慢消化。

四种可行的金融改革方案

改革既然已进入深水区,政府更要划清与市场的边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方面,我的建议仍如我在2013年写给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信中所言,主要有以下四点,是我经过调研后,认为政府可以做到的。

1.改变现有银行业体制、机制,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在国外,企业70%的融资来自直接融资,比如发债、上市等,只有30%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而在中国正好相反,70%的金融资产都掌握在银行手中,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中小微企业只有5%是直接融资。大银行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这是从风险和成本来考虑的,它没有内在动力机制,谁当行长都一样,国外也是大银行按基准利率批发给小银行,大量的社区银行等小银行服务小企业。中国没办法,没有小的,只好让大银行捏着鼻子给小企业贷款。

2.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我算了一下,全国2000多个县,将近4万个村镇、社区,平均一个县一家中小银行,五个村镇社区一家中小银行,就有1万家中小银行可以服务中小企业。我建议,未来10年建1万家小银行。美国有8000家银行,香港地区有1000家银行,我们这么大国家没有3万家银行根本不够。

3.鼓励民间资本成立中小金融机构。与其让民间资本搞地下钱庄,不如让它们成立规范的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便于监管,风险也小。应该降低民营银行门槛,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降低风险。

4.规范和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直接融资。我们已经有了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还要推出新三板;还要允许中小企业发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等;也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融资租赁等。银行再怎么发展,也不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的资金需求,有的阶段也不应该由银行满足。企业在初创阶段需要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的介入,让企业以股权换资金。

2014管理风向标

Q:您对这一届政府寄予怎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