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篇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师引导;作用发挥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与高中信息技术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十分吻合,近年来很多教师尝试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用实践证明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成绩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教师忽视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导致了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出其最大功效。基于此,笔者通过多年从教经验,从教师引导作用其重要性为切入点,对如何突出教师引导作用,重视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教师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它给学生提供了与外界接触的条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机会,同时也让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

1.教师引导是学生的需要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鼓励学生去自主完成学习的研究过程,但很多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并不成熟,当他们从课堂走向社会时,面对一些全新的问题和现象他们会不知所措,也会因为开放的环境而产生困惑,甚至会由于困难重重而中途放弃研究,这时教师的辅助引导就会显得格外必要和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经验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他们参考,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研究。

2.教师引导是学科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最为显著的特点,它将学生从封闭的教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活跃于教室外、社会中,活动领域扩大到教师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外,而且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流动性,这对自制能力还较弱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与管理,就会出现“开小差”“跑偏”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研究过程,通过一些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帮助学生随时调整和纠正自己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向,保证研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合理开展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一般要历经准备、实践、交流评价三个阶段。从准备阶段开始,教师就应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之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选择,一方面研究内容应与信息技术知识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研究方向应该能够充分反映现实问题。本文以“Photoshop图像处理”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全运会设计会徽”的研究活动为例,对如何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详细阐述:

1.准备阶段――引出研究课题,制作研究方案

2013年我国第12届全运会召开在即,全运会会徽方案征集活动将在本校进行,要求同学们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来为全运会制作会徽。通过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出本课的研究课题“运用Photoshop来制作全运会会徽”,征得全班同学意见后让学生着手准备设计研究方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对历届全运会会徽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解,采集一些图片和信息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会徽生成的要素有哪些?怎样通过Photoshop来实现预期效果?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确定了会徽制作方案:确定图形(整体是圆形、方形、多边形)―图案设计―文字添加。

2.实践阶段――进行自主研究,教师适时引导

根据制作方案,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要尝试和思考应如何制作会徽的主题图案、如何使会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够充分彰显体育文化、人文文化以及城市文化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引导非常关键和重要,尤其是如何将图形、文字按照比例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充分表达出研究者的设计意图,这个步骤既有技术上的难度也考验了研究者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在给予帮助和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互相启发、互相解疑,共同完成课题研究。

3.交流评价阶段――交流研究经验,进行评价激励

研究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欣赏与评价进行研究反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点评,说出作品的亮点并指出作品的不足,同时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教师要提前制作出评价标准,如“能够理解课题要求及目标,有完成课题的具体方法步骤”“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计划”“能够用清楚的语言表达作品内涵”等等,让评价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要对此次研究活动中的问题、要点,以及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合理总结,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客观的认识,为今后的活动积累经验。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教师而言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参与者、学习者和指导者。而正是这种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更加乐于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活动中,并从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中获得成功与自信,在这种积极因素的作用下,高中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邱志明.做一个睿智的引导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文理导航,2012(13):68-69.

篇2

一、对教学作出充分的准备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应该注重加强课前准备,这是由于高中信息课前准备充分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即实效性,从而会直接影响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若对教材理解得不够透彻,那么对学情掌握得不够深入就会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结构,这势必会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低效。只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上《信息与信息技术》这章的时候,首先设置如下的场景:第一,你将通过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第二,你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问题是:你带哪三件物品合适?(备选项为钢刀、火石、指南针)然后给学生的启发就是:钢刀是物质,火石是能源,指南针是信息。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物质、能源、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然后阐明信息无处不在,信息距离我们很近。那么由此引出的课程主题,就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这就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良好的教学策略及手段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其教学重点在于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很好的把握。应该注重从学生的根本兴趣人手。具体的教学策略及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引导启发。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教学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和内容。对于一段很平常的开场白,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基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实际讲课过程之中努力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制定一些引导性的策略,引导教师学会写教学反思,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教后记、教学随笔、写Blog、教师论坛、录像等)进行教学反思,学会利用教学反思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制定一些有激励性、竞争性的策略,引导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内心深处需要教学反思,最后爱上教学反思。通过实际的试验,笔者发现运用此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最终也提高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2 置问设疑。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如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ANEAC诞生意味着什么吗?你们认为这台计算机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篇3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及理论并存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较强的要求。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兴趣导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最终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所进步。

一、兴趣导学的内涵

兴趣导学,是实现课程目标,也是课堂教学极为重要的载体。集中反馈落实、合作探究以及构建新知等,既能作为教案,又可以作为学案。“兴趣导学”是以研究学科的原理及概念作为中心,着重激发学生对研究学科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通过兴趣导学,有利于对个性化教学的推广,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前行的动力,强化集体对知识内容的探讨与研究,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

二、兴趣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对策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出兴趣导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孜孜不倦。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发挥出集体的效应,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兴趣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对策,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对实际学习的一种预热与启动,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提升[1]。并且,预习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独立学习,只有学生先行对学习内容有所了理解,才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使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能够得到体现。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觉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而后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兴趣导学的重要作用,以兴趣的引导为出发点,对高中学生提出问题,引发高中学生的思考,让高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取得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复制文字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复制文字一课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而后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导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高中学生深刻领略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最本质的一种需求,就是对于事物的求知欲望。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这一需求,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探索与分析,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坚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堡垒,夯实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2]。并且,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以一帮三”的形式,即一名优秀学生、两名中等学生以及一名落后学生,使优秀学生能够带动其他组员取得进步。通过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拾自信,激发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制作班级相册的合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要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如基础能力掌握差的学生可以负责搜集资料图片,而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则负责教会组内成员基础工具使用,如选取操作修改、图像修饰变化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进而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以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三)突出兴趣导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兴趣是通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兴趣导学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多姿多彩的兴趣导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进行充分探究与分析,进而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提升[3]。在教学伊始之前,教师就应利用兴趣导学的方式,充分吸引学生在整节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以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获得提升。

例如,在学习插入视频文件一课时,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视频动画导入新课,学生就会被这些新奇的景象多吸引,从而走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火点燃,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对本节课的内容能够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与学习,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篇4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32-01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中教学阶段作为影响学生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阶段,其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培养具有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当代高中教育过于重视升学,所以高中教育已经变现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产物,那么对于不在高考中占有一定比例分值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成为了高中教学过程中选择性“遗忘”的学科,而学生似乎也愿意为了考上好的学校,而选择战略性“放弃”计算机课程。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及其上机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阶段的地位岌岌可危。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及其上机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程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基本都已经不复存在。教学主体学习兴趣的缺失,使得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想要改变信息技术上机课程的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引导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能够得以重燃,并成为学生上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力,推动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进行探索。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利用一些有趣的上机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加入音、视频的主题网页或自制Flash游戏等,这些具有趣味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计算机上机学习当中,去探索这些有趣的内容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而展现出来的,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上机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支持。

二、利用机房上机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在高中信息技术上机教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极为不恰当的上机习惯,争抢“好座位”、好朋友坐在一起、乱扔纸屑、不正确的开关机等都是他们上机课上最为普遍的表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学生对上机教学不够尊重所构成的,其直接影响就是上机课堂的纪律和教学效果。想要提高上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要保证学生上机行为的正确性与规范性,为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机房上机规章制度,来对学生的上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机房就是他们的班级,他们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班级那样去爱护机房,必须要像在班级当中那样去在机房学习,只有做到了这些客观保障,上机课程的有效性才能够有所保障。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按照学号正确做到自己的上机座位上,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机开关机等基本操作,加大学生对计算机的保护心理。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要保证自己上机座位周围的环境,做到“不带来一张纸屑,不留下一块垃圾”。

三、利用人机结合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效果

在上机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教师都会采取远程协助方式来操控学生的计算机,以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无论教师操纵哪一个学生的计算机,都必然会遭到学生的“抱怨”,这种情况刚开始出现时,笔者十分不理解,但在一次与课代表的深谈中找到了学生“抱怨”的原因。原来教师对学生计算机的操纵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正在琢磨的问题失去了方向,这使学生非常懊恼,从而出现了“抱怨”。为了既能够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又不会对学生学习思路造成影响,笔者采取了人机结合的上机教学方式。在需要统一讲授的课程部分,笔者让学生统一看机房的投影幕布,通过操作演示来让学生了解上机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相同的操作,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到之所以如此操作的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上机操作的理解与掌握,为高难度计算机上机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缩小学生差异水平

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是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备全面的计算机素质,教师必须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水平,在实现共同进步的同时,为学生计算机学习信心的建立提供支持。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上机教学当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之间的有效分组,来让每一个分组的实际水平都能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和组内成员同心协力,才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以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做到相互协作、互帮互助,从而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基础上,实现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水平上的共同进步,进一步缩小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水平上的差距,为计算机上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支持,为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及其上机教学内容作为高中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必须要提升信息技术及其上机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从高中信息技术上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来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具有很浓厚学习兴趣的,只是过重的升学压力使他们被迫的“放弃”信息技术课程。想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到信息技术上机课程的学习当中,进而实现对学生上机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全面素质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 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6-02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学的效率要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与平均水准以上。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反思。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低效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观念陈旧,既使有新教材,还是按以前的教学方式去教;教师缺乏创新性;只是关注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反思少或者不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常反思,他就会成为名师,只有在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老师才能成长,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下面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做好反思,笔者谈几点认识。

1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学习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并不是教师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进行,而是需要一定的实践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有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师就会进步更快。由此看来,对有关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而言,教师进行反思,要做的就是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深入研究,领会其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特别是研究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前要进行认真的准备,包括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写教学设计等。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使教学更有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树立反思观,边反思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在一般的教学反思时,教师只是停留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自己的教学反思固然重要,但不能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很少有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与理论支持。反思时过于片面,比如只是简单地就一件事而论,就一种教学方法去反思好不好,该怎么做。没深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如果不好,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上的失误不是唯一的,导致方法上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上的误导,观念错了就给方法产生错误指向。要多听听专家的教学指导,听听他们的教学经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反思。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术能力,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步伐更快。

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做到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什么方法把教学重点突出出来,用什么方法解决难点,根据本年级的学生认识规律与原有基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要注重集体备课,定期参与讨论教学,在集体备课中解决自己的教学疑惑,倾心听取别人的好方法,以运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环节,知识的传授都是课堂上传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可能与教学生成有一定的不协调之处,要及时调整。

反思教学情境的运用合理性 好的情境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比如,在动画制作内容的学习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所看到的两个动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看这些动画之后感觉很好奇,问从哪里找来的。时机成熟,告诉他们动画是从网上找的,他们也可以去找,Flas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去做。学生听了都想自己也来做一个,这样,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好起来。

反思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达成的程度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好坏要看目标的达成与否。目标既要有知识的目标,也要有体验情感目标,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推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形成。比如,在进行“常见的网络设备”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交换机与路由器这两个设备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概念。交换机其实按英文来翻译就是“开关”,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把电信号转发出去,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而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是互联网络的枢纽,起到交通警察的作用。路由器能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达到最优化路径。

第二步提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大家观察一下机房内用的是哪种设备?校园网连接外部的设备是哪一种?看一看家庭用的路由器,它能不能直接接入计算机呢?学生可能无法回答,可以让他们通过研究来解决,也可以带领他们认识学校的各种设备,看一看机房电脑的接入情况,记住设备的外观和形状。这样,前两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交换机可以直接连接电脑,交换机与交换机可以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机房的一个整体,称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可以把校园网与外部连接起来,而且只能由路由器来完成这个任务;路由器还可以与交换机直接连接。最后一个问题也自然解决了,然后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本来是好好的机房,电脑都可以上网,把其中一台的网线拔下来连接在路由器上,再看还能上网吗?结果是能。这说明路由器将电脑与局域网连接起来,电脑就可以上网了,所以就很容易理解家里的路由器为什么可以使电脑上网了。

4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

在一节课快要结合时,或者在一节课的一个知识点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把经验写在教案上,改正不足,以完善教案,使教学法更得体。进行课后反思,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把教学方法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记录下来,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相联系进行合理反思。

对精彩片段与遗憾的地方进行反思 把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机智处理的问题记录记来,并对这些精彩部分进行分析。当然,教学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也对其进行分析改正,并在下次教学中改正。

反思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效率降低。所以,要及时地关心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发展,也没有进步。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5).

[2]纪旭英.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0(1).

[3]卢明各.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J].教书育人,2006(20).

[4]李永胜.为信息技术课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小学电教,2011(4).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4-01

一、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及意义

我国古代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原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也曾经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叫作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出发,将最近发展区往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转化,并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向更好的水平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些理论都成为目前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依据。

在上述理论背景和现代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分层教学理论欲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之下,促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在现有水平基础之上得到最高水平的发展。分层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征(比如智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清晰分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层次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组织教学方法、表现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之上达到最佳发展效果。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展和学习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民主、科学、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学校和家庭背景的限制,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起点不同、知识掌握水平差距大”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障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这方面的困难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在同一堂课程中让不同背景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所有学生的消息效果等,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难题。分层教学理论强调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不能在牺牲一些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得到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方面的教育资源。分层教学理论重在正视学生差异基础之上进行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背景了解和分层,从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基础知识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等几个维度将学生分为如下三个层次:A层,即基础知识好,接受理解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WPS、WINDOWS等软件多方面功能的操作等;B层,即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一般,能够较好的掌握WINDOWS等软件简单功能操作;C层,即学习态度一般,学习能力较差,仅仅了解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甚至没有接触过网络知识。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分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机房位置安排,同时说明位置安排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情境来设计的,且这种设计也是动态的。如此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从而有效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灵动性和积极性[1]。

2.教学目标方面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即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进而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据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层次分为如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A层的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让这个层级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知识,可以相应设计更高技术水平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和自主学习;B层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小幅度拓展,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实现学生的驱动式成长,并提供一定的教学提示;C层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简单的模仿,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信息技术的模仿运用。

3.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是实现教学的动静结合和分合有序,鼓励学生全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具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以及分类实践练习来实现。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准备不同水平的练习。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在课堂座位上合理分配座位,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2]。

4.教学评价的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行分层教学评价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对A层学生实行竞争性教学评价,利用严格的标价标准促使A层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对B层学生实行激励性教学评价,通过缺点点评和方向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学生实行表扬性教学评价,利用闪光点点评促使学生不断进取。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等,促使学生形成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3]。

三、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之下,可以实现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达到符合自身特征的学习目标,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和个性;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主导者角色向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者和辅导者角色转变。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性运用,可以有效克服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困难,克服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解决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丁继慧. 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 中小学电教(下),2013,(8):73-74.

篇7

【关键词】Moodle;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市里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都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探求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之路。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策略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思性教学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探求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提高学习绩效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水平,是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站在改革前沿阵地的一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思考、批判、否定中总结得与失,不断地探求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理念、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增强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为突破口,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强调“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为目的,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具有发展性。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埃拜模型、爱德华兹-布郎托模型和拉博思凯模型等三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型。基于这三种模型,反思性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了多种易于操作、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反思性教W模式。但“教”与“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风格的教师、不同的学校生源、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阶段等,必然导致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

二、基于Moodle平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分析

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反思。教师与学生都是反思实践的主体,反思行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书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评价,完成教学日志;学生要了解学习内容,主动探究学习,课堂交流讨论,作品上传与评价,课后反思与提高,这需要一个构建简单、操作容易、交互性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Moodle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设计基础的课程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提供条件;它允许师生或学生之间共同思考,互动评价,实现知识的自然建构,促进教学主体的共同发展,这与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Moodle平台是在课件、积件、资源库、博客等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课程教学活动的管理设计的,能覆盖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是支持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活动模块和教学评价设计,既能满足教师的有效教学,又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并能完整地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所需要的。

三、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在教师层面,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在学生层面,源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所得,要求进步,力求创新。

交流则诉诸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能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科特点,将Moodle平台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在反思中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策略如下。

(一)建立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

搭建符合我校校园网络特点的Moodle平台系统,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等电子材料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的章节划分和实际课程安排以Moodle平台较有特色的“星期格式”(教学周)的形式呈现在网络课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的网络课程。

(二)网络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都上传到了Moodle平台中,教师可以随时在Moodle中查看任一课时的相关资源,便于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备课组成员通过网络随时都能在Moodle平台上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研讨,给出教学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三)在线课堂

课上,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如在线讨论、问卷调查、作业上传等。学生登录Moodle平台,查看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开展探究学习或协作学习,并把完成后的作业或作品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四)撰写叙事日志

Moodle的日志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撰写叙事日志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日志平台。叙事日志包括教师的备课记录和教学反思,还有学生的学习日志。

备课记录是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前,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或备课组对课程教学的安排和计划,它是课程教学的发展史,是教学过程的完整规划。

教学反思主要记录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以及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避免重复犯错。

学习日志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学习的期望等。它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足迹,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五)互动评价

反思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要求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评价。首先,教师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利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论坛模块、测试模块、问卷调查模块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点,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电子作品和测试等。在一些评价点上实行三级评分,即教师、班级或小组、个人综合评分。学生对自己打分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班级或小组的评定是一种自我与他人的对比,给出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教师评分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也代表着一N努力的方向。三级评分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进行打分和评议。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上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的选用,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以及教师对在线论坛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分析教师,并通过完成问卷调查或开通讨论主题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率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或建议,会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教学过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普遍性与典型性的结合、大众性和层次性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新型的换位教学反思。

四、小结

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3]邹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8.

[4]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有效性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就是将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新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理念,合作学校认为组织开展教学不能只依靠死板的教案,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教学目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进行互动交流,良好的沟通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师生通过课上课下的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此外,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就是重视利用和挖掘新鲜的教学方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凸显教学的效果。

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固化、单一

现阶段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发挥自身传到授业解惑的任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会了信息技术的课本知识,但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方法一窍不通。许多高中计算机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按照事先书写的板书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只是敷衍了事,整个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没有任何互动和交流,由于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直接制约了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低。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较少

实践是检验学习知识的标准之一,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注重实践部分。如果单纯依靠在课堂上的时间进行教学,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下实践,利用丰富的业余时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的重要使命,但目前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高,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逐年的进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还有的教师对岗位责任认识不明确,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地位,教学课堂疏于管理、松散,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工作。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1.创新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现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势,正确处理预计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将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随机应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优势,综合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解决课堂实际发生的问题,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1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很多同学对EXCEL的使用不熟练,教师就应该分层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自身素质和水平,合作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还应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校也应该对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再培训,提高其计算机能力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通过奖励等方法,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A上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生成性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如何WORD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教会如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