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何谓早期阅读?对幼儿而言,一般说来,只要是与阅读相关的活动行为,都可以作为阅读,比如,用拇指与食指翻书,会口述老师教的故事,会跟着电视画面呢喃,等等。换句话说,早期阅读即是幼儿能通过文字、声像、图形、色彩可以理解读物内容。实施早期阅读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与阅读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然而,小班教师不难发现孩子对待阅读的态度:有的把书作为玩具,将书卷起来当望远镜使;有的将撕书当做一种乐趣;也有喜欢看书籍的孩子,只是当教师问他学到什么的时候,结果就只是摇摇头。相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形成于三岁左右。但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大跳跃性,注意力随性的特点,且缺乏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相关经验,往往在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时呈递出一种无序状态。阅读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的视野停留在重复翻看上,而是要让幼儿有意识地进行思考,了解图文中的思想内容,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可见,有效指导小班幼儿早期阅读非常重要。对此,笔者根据幼儿早期阅读的环境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以期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
一、创建丰富多彩的早期阅读环境
1.构建图书角,引导幼儿自主翻阅。根据幼儿阅读兴趣与需要,提供光线充足、视野开阔的图书室与阅读区。图书室与阅读区的构建应当以温馨舒适为前提条件,在布置过程中可以摆放适当的小椅子、小桌子、软垫及地毯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幼儿就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图书室或阅读区自主阅读书籍。
2.建立温馨的亲自阅读室。早期阅读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父母也有义务与权力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孩子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人。大量科学实验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帮助孩子树立阅读的观念,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层面就越广。可见,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为此,家长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个温馨的亲自阅读室,多抽空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3.阅读区书籍内容的选择。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图书的选择上,教师要多花费心血挑选一些生动、形象、经典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最好挑选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画面清晰的书籍,并且语言应当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
阅读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所占比例较重,在实施集体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依据孩子的学习特点、阅读材料类型等诸多因素,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丰富孩子的阅读课堂教学,激发孩子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采取这两种阅读教学活动辅助教学:一是图书漂流。教师可以设计图书漂流记录表,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将班里图书带回家中同父母一起学习阅读的机会,并将自己阅读的感想直接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既鼓励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思考,又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机会,为教师的进一步阅读教学作出重要贡献。二是表演儿童话剧。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感官,让幼儿与阅读内容之间产生多层次联系。表演儿童话剧可谓是一种好的教学途径。教师在话剧的编排中要确保每位儿童都有参演机会,最好的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话剧表演,使得每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组织丰富的文字游戏互动活动
幼儿园教学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材料,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素材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开展丰富的文字游戏活动。如:阅读中若出现“钓鱼”一词,教师就可以在“鱼”身上书写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开展“阳光书吧”、“开心花店”、“快乐超市”等丰富有趣的文字游戏,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大乐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充分掌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与学习特点,设置符合幼儿取向的游戏,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幼儿阅读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能力的基础,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富裕的愿望。
四、结语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要以幼儿为教学中心,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此外,早期阅读对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有显著作用,不但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陶冶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写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早期阅读在小班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芹.浅谈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13-180.
[2]许冬梅.小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初探[J].才智,2014,22:67.
篇2
一、阅读活动的实质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阅读能力所反映的活动过程就是感知、加工、贮存、运用几个过程在同一时间里,纵横交错地进行工作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具备感知能力、加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多种能力的参与才能完成。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人的认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人的情感、动机、兴趣、爱好也都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再者,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即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存在着许多缺点:只表意不表音,不易读出字音;结构复杂,笔划太多。因此,阅读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高级活动,对于幼儿来讲并不容易。
二、早期阅读能力的基本构成及分析
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常常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混为一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以互相代替的。在幼儿期,儿童最需要的不是系统全面的知识,而是不断增长的学习感受力,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并通过这些基本阅读能力去进一步形成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学习今后的各学科知识,这才是早期阅读教育的真谛。
阅读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结构,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认读能力,是阅读活动最基础的能力,它是对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进行感知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语音和字形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认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应从识字开始,应该先识字再读书,离开了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这是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它将早期阅读与成人阅读混淆了。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认读能力不应简单地等同于就是让幼儿大量识字,而应通过阅读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的对应关系、初步了解汉字的简单规律。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是是否掌握阅读技能的主要标志。它是指阅读者把感知的材料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了解其本质含义的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理解语言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理解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鉴赏能力,是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之一,它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以及价值等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它是人们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的一种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交融的心理过程。对于早期阅读来说,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早期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反复朗读、讲述、讨论、表演、仿编、创编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阅读材料的形式美及风格特点。
三、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培养儿童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指导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促进幼儿从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向自主阅读的过渡。
1.通过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幼儿口头语言的丰富性与语音敏感性直接影响幼儿书面语言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为幼儿接触与掌握书面语言奠定基础。
2.激发幼儿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初步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
使幼儿具有感知书面语言的动机与兴趣,是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通过幼儿自身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应为幼儿提供属于自己的、书面语言刺激丰富的环境;经常进行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榜样,使幼儿获得阅读的态度倾向及情感与动机。
幼儿的学习具有形象性、情境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可通过直观的实物形象与汉字相匹配的方法,使幼儿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为幼儿创设图文并茂的阅读环境,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活动区角等地摆放的物品,家里的家具、墙壁、生活用品与汉字一一对应起来;通过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书信的意义等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初步了解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关系。
3.通过语义策略,提高幼儿阅读知识的识记效果,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力
在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对其进行语义编码,提高幼儿识字效果,增强幼儿理解能力。主要可利用以下策略:
反复阅读: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采取不同的反复阅读策略。小班幼儿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差,简单机械的重复易造成幼儿的疲劳与厌烦。可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情节重复出现的阅读材料。对于中大班幼儿可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提高幼儿识记效果,增强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多种活动的整合:阅读活动的同时,应整合其他领域的活动,如结合阅读材料内容进行音乐、美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活动,增强幼儿阅读活动的操作性,不仅能引发幼儿兴趣,维持注意力,而且可使幼儿在操作中建立表象,理解能力得到发展。
篇3
一、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们的阅读现状是:1、出现阅读理解的断层现象,表现为:大班幼儿虽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阅读大部分的故事内容,但对故事情节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难以解读。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对这些画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合理的想象。这种阅读理解的“断层”阻碍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解读。2、大班幼儿的思维较之中班有序,表现为:大班幼儿在阅读那些篇幅长且情节点多的图画故事书时能将故事中相同的几个情节点加以初步的归纳理解,但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3、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经常会生成许多问题。但他们不知怎么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解读并运用阅读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二、大班幼儿早期阅读集体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幼儿通过搜集活动储备前期经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在阅读前先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搜集活动,为拓宽幼儿经验起到铺垫作用。这样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才能把图书内容理解的更丰富,从而为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二)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提高对图画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对图画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概括性及判断推理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幼儿从中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内容,在活动中采用引导、提问、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三)引导幼儿学会寻找故事的线索,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分享阅读读本中线索有时比较隐讳,幼儿往往开始注意不到,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揭开故事的面纱。所以认真观察图片,根据故事的线索讲故事很重要。如大班读本《滚皮球表演》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寻找内在的线索,即皮球从开始大大的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被压爆的过程。这样既促使幼儿认真观察图画寻找答案,依线索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从而又使幼儿学会积累阅读经验,为今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四)启发幼儿看书时寻找问题,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以往观察幼儿阅读时,总是发现看得懂的边看边讲,看不懂的就翻得很快一过了之,不去思考什么地方不懂,也不想再去琢磨。所以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寻找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如大班下学期读本《熊小弟的栅栏》,就引导幼儿找看不懂得地方来互相讨论,讲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想法。“萝卜为什么会丢”(栅栏太矮、间距太大等)。这样既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掌握了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五)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
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乌鸦的窝》第一课时的设计中,教师考虑到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大的识字量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第一页采用了“以句猜图”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想象画面。所以,教师改变了看图猜测的形式,运用“以句猜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想象画面,其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
篇4
一、师幼互动,温情阅读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在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的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保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成人适当的支持具有极大的作用。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都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
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这种“平视”的眼光就是要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即达到“共同兴趣点的汇合”,也就是“视界融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那些让成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并去考察一下他们行为的理由,把孩子真正提到“他们是一个人”的基点上来,理解孩子,让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以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在和孩子个别阅读的时候,我们亲昵地相偎,小声地提问;集体阅读的时候,离孩子近一点,一个眼神的交流,一个轻轻地抚摸,都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你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了,真棒!”“你们能安静地看书,不打扰别人,真好!”
二、关注习惯,细致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
1.阅读心态。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让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在班级中设有图书角,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分为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
2.阅读姿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我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不要离眼太近,这样可以预防眼病的发生。
3.阅读方法。首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阅读时,应翻开第一页,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看边点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了解画面上是什么时候、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等等。老师正确的阅读方法也能给幼儿起一个很好的直观示范。可让幼儿互相监督,这样更能强化幼儿自己的境况,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彩活动,快乐阅读
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是开展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为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集体自由式阅读活动。这是一种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图书的阅读活动,主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翻书、看书的习惯。在保证幼儿有兴趣看书的前提下,教师示范正确的看书姿势以及方法,引导幼儿正确翻阅图书。这种形式幼儿不受拘束,能自由地与同伴交流自己阅读的内容,也可随时请求老师的帮助,进一步探求图书里的知识和秘密。
2、集体听说活动。这种形式对图书数量的要求不高,可以只有一本,也可以人手一本。主要过程是教师针对某一本图书对全班幼儿进行讲解。边看图边讲述,还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也可以由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如果只有一本书,那么只能由教师主导,鼓励全体幼儿一起阅读;如果可以人手一本,那么可以经历了以上过程后,再由幼儿自己阅看,进一步感受图书中的乐趣。
3、看图编故事活动。这种形式的主要材料是图片,教师可为大班的幼儿提供具有联系性的多幅图片,通过有联系地观察图片,才能发现图片的主要内涵,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这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优美词句的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将自己已的经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讲述中,体验语言的丰富多彩。
4、自制图书活动。在大班计划的主题活动中,有许多需要幼儿创编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有部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原有内容,教师则可引导幼儿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创编,并把创编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下来,与原由的图片组合起来,便可制订成一本新的图书。对于此类的阅读材料,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作品,而且每个人的创编都是不一样的,具有新鲜感。
篇5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所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表明,汉语幼儿早期自主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一)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能力
学龄前阶段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早期阅读过程是与他们已经获得的口语分不开的,学习书面语言是调动自己口语经验,将书面语言信息与自己已有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是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他们阅读的时候,认读“妈妈”这两个文字,必须要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经验,使之与文字符号对应起来;再如“我要红气球”和“气球是红的”是不同语法表现形式,需要幼儿在阅读这样的书面语言时,能够调动口语语法经验来完成认知加工过程。
(二)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幼儿还不可能是流畅的阅读者,因为他们对阅读内容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他们在理解阅读内容时掌握几种初步的技能:
1.反思的策略预备能力
让幼儿在听故事看图书的过程中,能对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情,对故事里的人物等进行种种思考,或听完故事、看完图书之后,有对阅读内容的反思过程。这种能力将有利于幼儿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预期的策略预备技能
在幼儿积累了相当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之后,就有可能在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取向做出推测。这样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未来的阅读学习中,比较快速的理解阅读内容。幼儿认读或书写文字,及各种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均需要这样的技能参与。
3.质疑的策略预备技能
在整合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还需要幼儿有质疑阅读内容的经验。如听完故事或看完图书之后,问一问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做?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有助于幼儿在阅读时寻找到事件发生发展的某种原因,比较深入正确的理解阅读内容。
4.假设的策略预备能力
假设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听故事或者看图书之后,我们可以让幼儿假设。换一个条件或者情景,故事里的人或者动物会怎样,事情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假如这样会如何,假如那样又会怎么样?幼儿有了这些假设的策略技能之后,可以将之推倒未来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去,将会对他们未来的阅读和写作产生极好的作用。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也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
对幼儿来说,文字符号,如同手势、幼儿创造的书面符号、泥捏的物品等符号一样,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想法,可以用来超越时空去创造虚幻的世界。所以,早期阅读一方面能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间接的交流,另一方面能使幼儿突破现实的限制,走向想象的世界,使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范围得以扩大。
(二)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比较重视用外部订正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而新近的研究则强调了早期培养儿童自我调适阅读技能的重要性。实践已经证实,幼儿可以在早期阅读中建立起一种自我纠正、自我调适的阅读技巧,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获得较高的阅读水平,而且对于他们进入学校进行书面语言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三)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在幼儿园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会产生不同于幼儿在家或个体阅读的效果。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阅读,可以和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三、早期阅读教育两大误区的解读
尽管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对早期阅读研究的不足,所以人们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
提到早期阅读,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这种观点之所以流行,除了受我国对“文字”和“神童”崇拜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外,还与对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有直接关系。
其实幼儿在多次的前阅读中对汉字的结构、偏旁意义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前书写活动中体验文字符号的作用,自然而然的习得一些文字,我们并不反对。但首要的问题是我们应把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尽可能使这一指导思想成为阅读教育的指导思想。那些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做法,只会让自己的虚荣拨乱孩子成长的航标。因为识字量的多少并不能衡量出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高下,识字量也不是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佐证。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早期阅读与小学生正规的读写有着本质区别,它仅仅是一种“读写萌发”,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了真实生活的目的而自然发生的学习活动,是正式读写学习的准备。
(二)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
这种说法隐含了两个观念,其一是幼儿的潜能开发最为重要,其二是提前读写必然导致潜能的开发。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体现在“开发幼儿潜能”上,而体现在使幼儿通过接触书面语言获得与书面语言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和行为,培养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发展其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过程,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这种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下“自然而然”形成的。因此,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自在、可爱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多元阅读环境、条件、动机和技能;同时成人需要与幼儿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具体来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供自主阅读的物质材料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作支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设丰富的早期阅读物质材料:
1、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图书
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应该为他们提供随手可取的书籍或其他文字游戏材料,使幼儿随时随地有机会接触书和文字。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图书应当是多样化的,即注意图书题材的多样化,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等不同题材的读物都可以让幼儿接触;也要注意图书文题的多样性,图书文题可以是儿歌、童谣、诗歌、故事,也可以是传记、散文和知识性图书;还要注意图书来源的多样性,既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是老师做的或幼儿共同制作的,这样,幼儿可以体会到语文的多元风貌。
2、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在幼儿周围的主要事物上贴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标签,如“钢琴”,“桌子”等,或者以幼儿名字做的标志,如“××的房间”、“××的书”、“××的画”,有时也可以结合幼儿的经验或活动,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摆放一些信件、帐单、报纸或购物单等,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并萌发自己使用文字的冤枉。
(二)创设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成人在幼儿阅读和书写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幼儿阅读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成人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各个方面: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
成人需要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兴趣和赞赏,注意每天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幼儿是容易受暗示的,成人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参与幼儿的阅读
这主要包括与幼儿一起选择合适的图书,共同阅读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并朗读其中的文字,就故事中人物情节共同提问、讨论和思考,在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反思和质疑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参与幼儿的阅读,让幼儿慢慢感受和了解图书中故事文体的特征,了解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学习基本的阅读策略,对成人来说,参与幼儿阅读的过程既是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也是分享幼儿阅读快乐的过程。
3.鼓励幼儿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性的互动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成人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引导幼儿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同时也需要引导幼儿通过口述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制作图书、玩文字游戏、写便条、出通知、写信以及给熟悉物品作标签等途径,帮助幼儿学会创造性的使用书面语言符号,使他们成为图书和文字材料的创作者。
(三)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重新整理在其他活动中获得的零散的早期阅读经验,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新的阅读经验。其形式主要包括前图书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三种类型的活动。
1、前图书阅读活动
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供幼儿阅读的图书,具有图文并茂的独特内容。前图书阅读活动就是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来帮助幼儿学习阅读图书的基本策略,增长阅读的能力,获得前图书阅读行为经验。例如:翻阅图书的经验,即学习翻阅图书的一般规则和方式;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立关系的经验,即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述所看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制作图书的经验,即知道图书人所讲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并经过印刷装订成册的,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订成一本图书。
2、前识字活动
有计划、有组织的前识字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帮助幼儿重新获得前识字经验,例如: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与其他符号系统相转换,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的;认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的文字,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了解识字规律,知道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识字。
3、前书写活动
篇6
关键词:早期阅读视听欣赏策略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受到了幼教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已加入到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中,有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教育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题提出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所以,我们在简短的导入活动中,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使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组织中班阅读活动《小猴卖“O”》时教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小鸭、小猫、小狗,在小猴的叫卖声中,三个小动物都来买,它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都画了一个小圆圈,设疑:这些小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呢它们想把圆圈当什么呢从而激发孩子关注阅读的兴趣。
(二)从故事入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班阅读活动《搬米》,教师巧妙地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蚂蚁合力搬米的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儿歌的阅读学习。
(三)做个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神奇的魔力。如小班阅读活动《好朋友》,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激活记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我们既要重视视听的欣赏,更要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一)“视赏”的指导
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并顺畅地进入读物的阅读中。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拔萝卜》,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再也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了,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看看下幅图片,下幅图片多了谁老婆婆来干什么了……”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自然看懂了图意,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2.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中班阅读活动《微笑》,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小鸟唱歌、大象卷木头、小兔送信、蜗牛微笑,让它们的好朋友快乐,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做……教师设置这一疑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是吸取作品给予的教益。
3.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幼儿大方地讲述,指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图意。如组织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开始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他们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
(二)听赏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电视节目中的广告词,幼儿听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在“耳读”的不断感知中为“视读”打下基础。
1.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小班阅读活动《谁的主意好》,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2.听录音朗读。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进行作品朗读,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3.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喜欢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篇7
关键词: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起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教界开始关注并系统的研究早期阅读问题。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早期阅读,有研究者指出:3-8岁的学龄儿童,需要奠定的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内容包括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能力。2、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3、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二、自主阅读能力的概念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绝不是幼儿识了一些字就可以自己阅读的意思,按照自主阅读的核心内容,在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中,笔者认为,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阅读”的过程,尝试各种方式,理解阅读材料,学习阅读策略。在阅读中关注标记和文字符号,有效的提高书面语的学习。
三、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特点
(一)3-4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3-4岁的幼儿是幼儿园的小班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少,以具体行动思维为主,它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有:
1、喜欢阅读,但是专注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喜欢和自己生活经验相接近的阅读材料,对自己喜欢的画面,一边看一边口头讲述,重复的词汇较多,讲述语言和阅读材料缺乏紧密的对应关系。
2、对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色彩、造型感兴趣。很少幼儿能关注文字,对文字的关注时间很短。
3、能对自己生活经验熟悉的材料进行想象,但是各种想象之间没有逻辑关系。阅读时只注意明显特征,观察具有随意性,或者观察到和故事无关的细节,对故事的发展明显缺乏预测能力。
(二)4-5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中班幼儿的思维开始发展,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是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能感受到初步的逻辑关系,幼儿的阅读能力特点表现为:
1、喜欢益智类型的阅读材料,例如走迷宫、找不同等。在阅读讲述中,增加了书面语,词汇量增加,但缺乏完整性。
2、对阅读材料中的标记和文字符号开始关注,到中班后期,幼儿开始有意的寻找自己所认识的文字,并尝试和图画等阅读材料之间进行联系。个别幼儿出现“画字”的现象,用画画的方式进行“写”下来。
3、尝试解读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根据事物的明显特征,解读画面中隐含的故事情节,处于对图画认识的“空间联系”阶段。
(三)5-6岁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特点
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始丰富,知觉的发展开始完善,意志品质相对稳定,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有很强的目的性。
1、受提供阅读材料的成人影响,大班幼儿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产生一定的偏好,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在阅读中,能用书面语讲述故事,并用“然后”,“接着”“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联系两个不同画面之间的联系。
2、关注文字符号,识字量明显增强,感受到识字在阅读中的作用,对文字符号的学习产生很高的兴趣,同时,在成人和同伴的影响下,对文字的关注会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
3、观察力大大的提高,系统性和目的性增强,能观察到阅读材料中的图画细节,并能通过这些细节,预测出故事的发展。在阅读中,能对故事进行评论。
四、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指导策略
(一)自主阅读的环境创设
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需求,班级要开设一个专门的阅读区域,阅读区要求是光线柔和,安静,并让幼儿感到宽松、和谐的空间。根据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可以有侧重的创设自主阅读区域。
1、小班:放置各种软垫、抱枕等软性装饰,区域色调温馨、柔和,有家庭色彩,让幼儿感觉亲切,情绪放松,适合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式的亲子阅读 。
投放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文字少,故事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阅读材料,提供适合幼儿各种感官参与的阅读材料,如翻翻书。相同的阅读材料可以重复放置,满足小班幼儿模仿阅读的心理需要。
2、中班:创设集中阅读和开放阅读的空间,便于幼儿自由取放,阅读材料丰富,涉及各类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各学科阅读材料进行重点推荐和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爱好。
3、大班:增加阅读区域的空间,并摆放适合幼儿书写的座椅,为幼儿的前书写提供环境支持,创设与幼儿互动的“会说话”文字墙面。
和幼儿共同创设阅读区域的活动准则,鼓励大班幼儿参与阅读区域的管理。大量增加自主阅读的时间,使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幼儿与阅读材料多元化互动的价值,宽容、接纳并尊重幼儿的体验方式,在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提供教育指导,允许幼儿自由讨论,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在研究中发现,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不同年龄阶段,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帮助,并适合经常使用。
游戏阅读法:小班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受阅读材料,在亲子阅读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案例:阅读绘本《小玻过生日》
在阅读前,教师出示了小狗小玻的手偶,让幼儿和小玻进行互动,认识并相互问好。教师在游戏中转换成小玻的角色,带领幼儿进入绘本阅读。在绘本阅读中,请幼儿帮助小玻一起找一找,翻一翻,他的好朋友都藏在哪里?请幼儿说一说你的发现。
游戏的阅读方法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以亲密关系最佳,例如,抱着幼儿一起读,几个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读,适合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身体接触,或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或纠正幼儿不良的阅读行为,在幼儿的阅读中,近距离的鼓励幼儿。
表达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和表现形式,表达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案例:中班绘本阅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一绘本,讲述的是鳄鱼在看牙医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跌宕起伏,如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呢?教师一是听一听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绪状态,二是动一动,用身体表达情绪,三画一画,四找一找。在层层递进的感受和表达中,幼儿充分的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逻辑关系。
中班幼儿通过自身的表达活动,在强烈的自我感受中,关注阅读材料中逻辑关系的存在,并逐步去理解逻辑关系在故事中隐含的意义,使幼儿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主动学习寻找阅读的方法。
创意阅读法:通过想象,关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细节,在阅读材料的创新活动中,学会自主阅读。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各种表达表现的技能技巧的增强,词汇量、书面语运用增大,因此这一方法更适合在大班年龄阶段开展。
(三)多方合作,整合有利资源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只靠幼儿园的活动,需要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有效指导家庭亲子阅读,利用社区、图书馆等社会资源,丰富幼儿的阅读材料。运用多媒体、视频、三维动画等视觉传媒,尝试多形式多通道的现代阅读方式,对阅读保持关注和兴趣。
五、开展3-6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建议
(一)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系统性
按照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制定阶梯性计划,系统的提供阅读材料,整合幼儿园、班级、家庭、社区等资源,多方面的资源合作,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二)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目的性
对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并按照年龄特点,制定具体并可实施的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年、月、日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时,要注意游戏性
利用充满趣味的、多样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游戏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学习。
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要充分感知幼儿的表现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指导指导,培养幼儿的阅读策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兢、郑荔,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语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2]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 3]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4]陈世明,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5]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早期教育,2002.5.
[6]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月
[7]颜晓燕,早期阅读教学的特征,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期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一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44
篇8
亲子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它是获得爱与快乐的途径。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亲子阅读还可以增强语言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与交往能力。我国的一些相关研究者针对早期阅读展开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早期阅读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早期书写能力的发展,儿童早期良好的亲子阅读为个体后继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而国内目前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托幼机构中的早期阅读,关于亲子阅读的研究相对少,研究的时间短,处于初级阶段,可说服的数据尚少,客观地讲,我国幼教界对于亲子阅读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国内关于亲子阅读书籍的相关内容相对零散,尚未形成系统,亲子阅读缺乏科学的指导。
调查表明,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除了少数家庭外,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指导都收效不佳。一方面是缺乏正确观念,刻板的追求效果,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科学的阅读指导,亲子阅读活动成了刻板的家庭教育行为,缺乏合作、对话等良好的亲子互动,难以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三针对亲子阅读提出几点策略
1树立科学的亲子阅读观。
阅读能带给幼儿很多层面的乐趣,亲子阅读的材料也有很多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科学的阅读观念,不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喜好来决定幼儿的阅读需求,这会剥夺幼儿从阅读中获取的快乐,甚至会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
2选择适宜的图书资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选择图书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年龄特征以及书籍知识的全面性来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选择的图书必须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的发展水平,可以选择一些质地较好的,图文结合的书籍,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情节要简单,形象要突出,画面要清晰,色彩要丰富。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知识类的书,以拓展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3营造宽松的亲子阅读环境。
家长应该积极的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亲子阅读环境,因地制宜的为幼儿创设一处光线充足、环境舒适、整齐的阅读角落,并置放有吸引力的图书,并及时向幼儿提供或制作各类动态的阅读材料。墙面也应该设计的丰富一点,使阅读的小窝充满乐趣,这样幼儿才会有阅读的欲望。
篇9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环节、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幼儿,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问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困惑
在我园早期阅读教学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给教师创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模式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当前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们在运用“提问”这一策略时,还存在诸多困惑:
(一)教师提问单向,孩子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在早期阅读提问时常以教师为主体,通常采用“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大多数问题是由教师发起,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如阅读活动中教师常会问:“故事中有谁?在干什么?”等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是控制活动的主人,只须从孩子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二)提问预设性过强,欠缺随机性
幼儿的有意注意很短暂,他们会突然对阅读中某一非重点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在对幼儿突发想法的应对中缺乏一定的机动性,不能跟随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随机生成,无法有效地既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又引导幼儿解决阅读中的关键性问题,而只是匆匆忽略,慌乱解决,在随机提问的设计上欠缺巧妙的艺术性。
(三)提问时封闭式问题多于开放式问题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经常有“大家说对不对?”“你们一起来做小羊好不好?”等封闭式提问,这些提问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性回答,无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维,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四)提问缺乏层次性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经验、水平、个性、能力不了解,在较多提问中欠缺层次性:(1)缺乏难易层次。教师的提问在难易设置上层次不明显,有本末倒置现象,这无法使幼儿通过阅读活动培养秩序感与层次感,形成阅读概念。(2)忽略个体差异。提问的设计偏于“大众化”,只适合大多数幼儿而缺少对个体的关注。
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提问”这一策略有效地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教育效果呢?
我园在近几年的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二、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一)优化预设提问的方式
幼儿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较短,他们阅读行为的发展呈无意的跳跃状态,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阅读,也不能抓住阅读的关键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早期阅读之前对阅读内容必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把握阅读的主旨,预设幼儿在活动中要获得的相关经验,并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幼儿的能力水平,预设优化的提问结构,促进幼儿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发展。
1.猜想式提问。
一般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漂亮的图画。画面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都会运用大书或PPT做载体,引导幼儿阅读,此时教师就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一些因素(人或者是物),调动幼儿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如早期阅读活动《野猫的城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封面后提问:“看到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小动物们在议论什么?”等。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2.“结果前置”式提问。
阅读中的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猜测的。幼儿的思维是多维度的,对于问题的答案,通过相应的情景引导,他们能进行多角度、大胆地想象与猜测。
在早期阅读提问中运用“结果前置”提问策略,通过前置结果的提问,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思索、归纳、整合,积极地想象与表达,启动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探究。如在阅读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在幼儿进入阅读状态之前。先出示最后一幅场景(小兔和兔妈妈非常深情地、开心地拥抱在一起),并进行提问:“你感觉图中小兔和兔妈妈感情怎样?”“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它们这么亲热,这么开心?”又如在早期阅读活动《打不开的门》中,教师预设了结果前置式提问:“仆人的孩子在干什么?”“他推开门后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些提问都是从结果人手,引导幼儿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指向不同的角度,从而推动幼儿迫切从阅读中寻求答案的愿望,使早期阅读活动在主动状态中迅速启动。
3.双向提问。
篇10
一、农村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的问题
(一)家庭读物与阅读氛围匮乏
某老师:班上有53个孩子,家里有图书的只有4个,其他孩子家里没有图书。在有书的4个家庭中,图书最多的一个家庭有6本。这个家庭的图书内容主要是关于拼音、数字、识字的,也有2本故事书。
某园长:我们园是乡村幼儿园,各班建图书角,老师向家长提过小朋友开学时带一本图书到幼儿园,放图书角,放假时还给孩子们。孩子们带来的书大都是现买的,农村不比城里,家里有书的很少,家长没有看书习惯,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大多都是祖辈带的,不识字的多。也有些是其他亲戚带的,父母在家带孩子的少,虽然我们知道幼儿园要避免小学化,多数家长还是关注识字的,提起阅读就是认字。
这两段农村基层老师园长描述的情况十分具有代表性。可见,农村家庭幼儿读物缺乏,家长不识字、没有阅读习惯,无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无法为幼儿树立阅读的榜样。
(二)留守儿童多,隔代教养突出,阅读基础差
1.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家庭亲子阅读缺失。
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占比高,部分班级可高达70%。我们知道,亲子阅读和师幼共读是早期阅读开展最为有效的方式,家庭亲子教育的缺失无法为孩子提供亲子阅读的土壤。当前,城市经济远超农村经济水平,农村经济收入低,导致农村中青年人进城务工赚钱。多数父母将孩子的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年迈的祖辈,未尽到家庭亲子教育的职责。许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隔代教养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农村家庭的亲子阅读无疑成为了一种奢望。
2.隔代教养问题突出,家庭早期阅读受限。
一般而言,孩子阅读多数时间不是以学习为直接目的,而是在成人生动有趣的讲解、游戏式阅读活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习惯、逐步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隔代教养中,(曾)祖父母本身年龄较大,思维僵化,精力有限,教育孩子时更多表现出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负面倾向。因此,有两种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老人心力不足,喜欢幼儿安静地活动。识字的祖辈给幼儿讲故事时严肃、不苟言笑,不会根据故事情节转换语气、音调,不会以游戏方式带领幼儿进行阅读。幼儿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二是命令性语言多、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知道阅读对幼儿有益,常以命令口吻或是反复念叨要求幼儿阅读,缺少耐心引导。这种强制式的教育方式,常会带来负面影响,让幼儿抵触阅读。
另外,对比城市,农村地区的祖辈在家庭早期阅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文化水平更低,识字少,自身没有能力阅读,更无法为幼儿树立阅读的榜样,或与幼儿一起阅读;家长存在阅读等于识字的错误观念,倾向为幼儿提供文字性读物,如儿歌、童话、识字等智力开发类读本,许多经典图画书因文字少而被家长排斥。对于尚未识字的幼儿,大量文字的读本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幼儿的自主阅读活动,更无法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幼儿园进行家庭早期阅读指导的能力不足
家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幼儿园的指导密切相关,但是,农村幼儿园对家庭早期阅读指导的现状并不乐观。接受访谈的园长、老师谈到:农村幼儿园里常是老师带孩子阅读,没有开展家庭阅读指导。究其原因,是农村许多幼儿园老师对如何开展家庭早期阅读指导没有清晰的认识。通常,城市幼儿园对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包括:(1)宣传早期阅读的重要性;(2)指导家庭营造阅读环境;(3)幼儿园向家庭开放图书借阅;(4)向家长介绍早期阅读的活动方式、方法,开展家庭交流活动。
这些方式农村幼儿园大多可以直接借鉴,但也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资源、家长三方面。首先,教师方面,农村幼儿园老师自身对早期阅读的指导意识不足、指导能力欠缺,比如老师自身不清楚:家庭早期阅读方式方法有哪些?哪些图书比较适合幼儿?其次,资源方面,农村幼儿园图书资源稀缺,幼儿园开放图书借阅问题多多。调查中发现农村民办幼儿园图书少,多在100本以下,甚至没有,公办乡村幼儿园图书约有100~200本,其中还有部分是教师参考书籍,可向家长开放的资源少。第三,家长缺乏阅读的能力和指导幼儿阅读的能力。这些都影响着家庭阅读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家庭中开展早期阅读的对策思考
(一)改善农村家庭早期阅读环境
1.家长自主、幼儿园辅助,扩充农村家庭读物。
目前,农村家庭读物不足,家长不知道如何选购适宜幼儿的图书,部分祖辈家长不识字,无法给幼儿选购适合的图书。幼儿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促进这种现状的改善:
一是列出建议选购书目,正面引导农村家长自主买书。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阶段该读什么书,哪些书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基于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编写家庭图书阅读指导手册,着重推荐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家庭阅读图书目录,用简短的导读语分析该图书的推荐理由或教育价值。不论家长是否识字,有条件的家庭都可以在节日、幼儿生日时,以图书作为幼儿的礼物;识字的家长多看书,带幼儿选购图书,和幼儿一起阅读,让幼儿喜欢并享受亲子阅读。
二是幼儿园实行图书借阅制度。如果家长没有条件购买图书,幼儿园可以开放图书借阅,以支持家庭早期阅读的开展。开放图书借阅的前提是要提高幼儿园的图书储备,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农村幼儿园可以通过自主购买、募捐、与绘本机构合作免费共建绘本馆、家庭图书漂流等方式,提高幼儿园图书储备量。参考获奖图书、当当网童书排行榜、家长推荐图书等方式能帮助我们快速收集优质图书信息,从而购买到优质图书。另外,为了让图书借阅落到实处,幼儿园需做到:教师通过家长会、讲座、集体活动等途径,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教师对图书进行分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书籍的筛选推荐,减少家长和幼儿选择的时间。
2.指导家庭营造阅读氛围。
针对不识字,没有阅读习惯的家长,幼儿园可以建议家庭为幼儿提供专门放书的地方、创设固定的阅读时间。制订明确的幼儿早期阅读计划,如一周阅读一本图画书;每天安排在某个固定时间段开展阅读活动,保证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则提倡亲子阅读,成人与幼儿和谐配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树立科学阅读观念,重视家园共读
1.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
通过各种早期阅读宣传活动促进家长建立科学阅读观念。农村家长多存在阅读等于识字的观念,幼儿园可通过微讲座、黑板报、宣传册等方式分析早期大量识字的弊端,纠正家长要求幼儿大量识字的错误观念,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阅读是以图画为主。
家长不识字,可以和幼儿一起看图;祖辈家长看不清图,可以帮助幼儿建立阅读常规,教会幼儿如何翻书、如何看画面、如何用自己的话讲述所看画面内容等经验,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如果祖辈家长比较年轻、有精力,则可利用扮演游戏、操作、续编故事情节等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利用复述策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记忆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不仅从文字,也可以通过画面获得信息,从而逐步实现自主阅读;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反思、预期、质疑、假设能力。
2.编写家庭早期阅读指导手册,加强家园共读。
幼儿阅读的图书应该是适应该年龄段和其生活经验的,幼儿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对于识字的家长,发放家庭早期阅读指导手册,可以帮助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具体而言,农村幼儿园可以和各地方中心幼儿园合作,遴选适合本地幼儿的图书,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图书,列出推荐书目;各幼儿园教师合作编写阅读指导语,指导家长阅读的方式、方法,引导家长认识到早期阅读可以通过看、听、说、演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于思维僵化的年老家长,家园共读能更直观地让家长认识到早期阅读的价值。家园共读还可组织隔代家长参与幼儿园阅读活动,通过讲座、现场示范、交流等方式使家庭阅读与幼儿园阅读有机结合,从而引导隔代家长走出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帮助家长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进行亲子阅读,掌握指导幼儿阅读的方法,提高家长亲子阅读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指导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讲座培训等方式,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指导能力。
教师可通过培训、观摩、自主学习等方式加深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提升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大力宣传分析早期大量识字的弊端,争取家长支持教师不教幼儿大量识字的正确做法。从认识正确区分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早期阅读的内容、目的;提供合适的图书、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方式指导等方面指导家长认识早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