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篇1

摘要: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笔者研究之重点。为此本人从借助知识生成、分析错题成因、利用多项选择题目、利用多余型开放题目、倡导质疑教师“偶然”的错误及坚持“订正作业”等六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的途径,并付之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的批评性、数学思维的批评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过程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对已有的数学表述和论证提出的见解,能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具有这种思维品质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断地验证所拟定的假设,获得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和创造性思维存在着高相关”。由此不难发现,要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呢?

一、借助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批判性地看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应首先落实在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教学中,要认识它们的产生过程以及它们的发展,明确它们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所适用的条件,理解它们的实在含义,掌握它们的各种表达形式。

-a(a<0) a(a≥0)例:学生在学习算术根的性质时,往往忽略了对公式=|a|=

中的a条件限制,出现了=2.5-的错误判断,反映了学生对公式的实质没有深刻理解,缺乏思维批判性。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弄清公式中包含了哪几步,刚开始一定要严格按如下进行:=|-5|

=-(-5)=5

2、 -a(a<0) a(a≥0)明白a的条件,应简化步骤。如:=

3、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如: a=(a≥0)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理解深入,从而使学生抓住可公式的实质,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公式的批判应用能力。然后,再回头重新判断是非:=2.5-,学生便有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解:2.5==<

2.5-<0 =-(2.5-)=-2.5 =2.5-是错的。 由此,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分析错题成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数学思维批判性的特征在于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这种思路可能导致的结果加以判断。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分析解题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不断加以改正和完善,这正是思维批判性的体现。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出示题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像批改“作文”似的进行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下面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解题过程使人感到困惑,它的结论又使人感到不可思议。我让学生评价其解题过程到底错在哪里?其解题过程如下:

x=y且x≠0,将等号的两边各乘上x,得 x=xy……………………………………………………………………………………① 然后再各减y,得x-y=xy-y…………………………………………………② 将上式因式分解得到:(x-y)(x+y)=y(x-y)…………………………………③ 再在等号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得:x+y=y………………………………………… ④ 已知x=y, 所以 ,2x=y …………………………………………………………………⑤ 因为x为非零的数字,因此可推导出 2=1 ……………………………………………⑥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积极讨论,检查出解题过程中的第4步是错误的,并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在于方程两边不能除以为零的因式。由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盲从、不轻信,独立思考,推翻了荒唐的结论:2=1,这样的思维过程就体现了思维具有批判性。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在这风趣的氛围中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多项选择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者受到别人提示的影响,解题盲目附和,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不利于发展思维批判性。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对题目解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发展思维的批判性,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2a-1)x+a有实数根,那a的值是( )

A、a≥-且a≠2; B、a>-;

C、a≥-; D、非上述答案。

绝大部分学生采取如下解法:

解:原方程有实数根

a-2≠0

=[-(2a-1)]-4·(a-2)·a≥0

解得:a≥-且a≠2

当a≥-且a≠2时,原方程有实数根,故选A

出现上述的错误究其原因,便是学生缺乏思维批判性。数学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学生对面临的数学问题能积极独立思考,善于考虑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从而不断验证自己的解题方案,使问题获得解决。由于学生不善于思考,没有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才导致错误。经过阅读、启发、讨论,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题目在措词上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仅仅提“关于的方程”,未点明方程批判性发展的体现。于是,学生明白了正确的解法:

解:①当a-2≠0时,原方程为二次方程,它有两个实数根,则必须满足条件,下同上述解法。

②当a=2时,原方程变为:-3x+2=0, 它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显然有一个实数根。

综上,当a≥-时,原方程有实数根,故选C。

多项选择题题目虽然不大,但涉及内容却很广,有很多隐蔽的陷阱,要想选出正确答案,必须用批判性态度去思考,因而,它是发展思维批判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利用多余型开放题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一根绳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

通过引导分析这类题,可以防止学生滥用题中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签别能力。

五、倡导质疑教师“偶然”的错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为克服学生的盲从心理,教师有时可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学生去质疑、评价。这种做法对教师来说也许是可笑的想法,但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由于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从挑战教师的“偶然”错误开始。因此质疑应作为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质疑中完善认知结构;在质疑中“学问”,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质疑中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纠错意识,提高纠错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既谦虚谨慎,又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六、坚持“订正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也表现为具有一种趋向和能力,即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检验得到的初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接的推理过程进行检验后作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坚持“订正作业”的常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的又一种有效途径。我在多年数学教学中总结了三种订正作业的方法:

1、集中订正。学生作业中若有大面积的错误,挑选典型的例子,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弄明错误所在的地方,然后要求订正在专用的本子里。

2、辅导订正。学生作业中若个别出现的错误,我当堂面辅学生订正作业,或要求优秀生辅导指定困难生进行作业订正,这种困难生容易接受,优秀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自身订正。这里指的是作业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批判性。

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数学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在数学的表述、论证和计算等方面进行科学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

参考资料:

1、《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胡炯涛、张著

3、《数学乐园——举一反三》Brian Bolt 著 王荣辉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教育发展研究》2005第3期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出版社

篇2

一、明确目的,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师生双方的自觉活动

明确目的,对于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必须学会批判,学会否定。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每一届新生入学后,我的第一堂课的课题就是“怀疑一切”。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告诉学生:怀疑、否定与批判是科学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他们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没有怀疑,伽利略不可能亚里士多的错误;没有怀疑,马克思不可能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没有怀疑,人们永远都只见苹果落地而不知万有引力;没有怀疑,也不会诞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只要敢于质疑,大胆探索,人们就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明确目的之后,学习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变得生动起来。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要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手,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实际着重在三种情境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一种是对那些公认的已成定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我努力引导学生看到定论之外的更多东西,比如,定论之外这一问题还有哪些观点,它们的错误或缺陷在哪里,定论是否就是真理,它有没有缺陷或错误。

利用已有的定论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练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随时可以进行的。教材上讲的那些理论、观点,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想一想:别的观点为什么不对?对教材上的观点可不可以有新的理解和解释?教材上的观点是不是一定正确?

学生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很关心,于是,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第二种情境中对未有定论的新事物进行分析、讨论。

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始终。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教师都应始终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渗透进去。

三、让学生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怀疑与批判

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观察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观察时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不同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和了解到的往往是事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越深入,往往伴随着意见的分歧和思想冲突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观点要有宽容的态度。

篇3

一、重塑语文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应对文章主题有个人的观点,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备课环节应重塑教学目标,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其中,结合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明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要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从批判性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审视,通过重塑教学目标使其逐步掌握自我构建和自我审视的能力,并借助文章主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教学时,本篇文言文浅显易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要注意什么?指导他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品味本文简洁、隽永的语言,以及学会以理解为基础,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评论。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题之后,在批判性思维教育方面,教师可引导他们对“陈太丘的朋友在约定时间未到,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没有礼貌”等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陈太丘朋友”的不讲信用和没有礼貌。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着重分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对这一问题也作批判性思考,突出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从其它角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创设良好批判情境,加强质疑心态引导

初中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好奇心,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通过创设良好的批评情境来实现,加强对他们质疑心理的引导,使其敢于质疑问难和大胆创新。要想让学生主动质疑,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需“激疑”,通过可以吸引学生的现象或问题调动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产生联想,在思维认知上产生疑点,他们自然会想办法主动解决。“激疑”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让他们在良好的批判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本篇课文具有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内容是讲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虽然文章语言富有哲理、结构清晰,但是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难以吸引他们的关注,更是无法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时,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进一步理解课文深意,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系列环境问题的图片,诸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洞庭湖面积的日益缩小、西北内陆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以及河流污染等,使其批判性地看待环境问题。同时,教师应引领学生质疑:破坏环境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人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出现,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精心选择阅读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选择一些具有批评空间的阅读内容,带领他们深入研究文本的含义,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其在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掌握批判性看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此,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和他们一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拓展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不仅可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其充分表达个人见解与看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的,而且还能够加强对课文主旨的认识,从中获得感悟和收获。

篇4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14-0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日益受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理论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批判性思维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与科学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有着一致的共识。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与特征

杜威的反省性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如批判性思维是“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1] “是积极地、成熟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2]这些解释,主要集中于“比较、分析、反思、评估、判断、综合”等词汇上。因而,可以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以质疑为起点的基于有效事实的、合理的分析判断、综合评论与反思。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决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的合理性决策的有效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独立的、创新的思维形式。近年来,我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逐步成熟化,逐步从偏重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转移到对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养成,其中,也内在地包含了心理、态度等情感。

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征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合乎理性的质疑。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提出质疑。事物的发展态势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通过对其合理性存在的分析,找出事物的发展空间,往往需要从提出疑问开始。好的设问可以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开启大门。其次,是辩证的分析与推论。以事实为基础,对事物加以考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合理的推理与论证。最后,是必要的反思。对于理清提出的疑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释与论证,达成一种怎样的结果,之后必须对这一过程、方法与结论进行有效反思,即自我校准,以推动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拥有批判性思维技巧与技能时,还需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捕捉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敏感点,保持对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热情与积极性,反复、长期第将批判性思维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品质。医学生应以充分的热情、高度的自信以及坚定的独立自主性来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用批判反思的态度对待医学的发展,从而推动医学生合理的审视医学理论水平,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适用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合格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内涵。医学教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有新的活力注入,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医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冲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所遭遇的问题瓶颈,也有助于开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视野及研究领域。因而,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到各类医学课程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益于为医学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因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突出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学习与研讨,实质上创新了医学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2.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批判性思维可促使学生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进而由疑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演变成学生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之源。批判性思维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哲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情绪变化以及体验,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身价值,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批判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医疗方法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都有赖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思维能力、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分析、判断、思考,形成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大胆的想象力、突出的创造力。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挑战传统医学权威,反思医学发展。而且,养成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技巧,能使医学生毕生收益。[3]医学生在学习研讨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思维的力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适用了医学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推动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需要有硬件条件的保障,但最主要的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在于人。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队伍之一,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学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医学才能。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新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4]医学生本身要养成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要关注医学中各方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全局观念,善于发现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拥有和应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双向的推动医学人才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状态,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从关注人的层面适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

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多个医学院校也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总体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不够强,依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而,从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评价与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

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秉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5]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医学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更应当成为帮助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指导者与帮助者。教师应当根据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自我探讨,激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平等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独立分析,大胆假设,最终促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而且要加大其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比重。应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医学生的医学潜能,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评价、判断与反思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与心理健康,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在人文素养、精神品质上也应着重关注。医学生将来不仅要在生理上治疗病人,也应当关注社会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因而医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品质等,理应成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3.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医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医学生积极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医学生由于其专业属性,在生理与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当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便可推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医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实际操作、相互交流,最终成长成才。而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批判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重视隐形批判性思维教育

应形成课堂上与课堂外良性互动的良好机制。如前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展的,因而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要注重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在医学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应形成鼓励学生养成批判性精神的氛围,着力创造有利于批判性精神形成的良好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于点滴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新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3]王小荣等.中医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模式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

篇5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教师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56-02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而批判性思维已经被列为未来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来看,高中生语文的批判性思维仍然得不到长期的重视。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为了迎接时代的考验,抓紧抓准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批判性思维早期培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对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他们应该自告奋勇地作为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先锋人,主动承担起早期培养中国化模式的历史使命,但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得到广大人民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集体响应与支持,促进他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1.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但是,仍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信息是当今社会的首要资源,而学好语文是获得信息的基础。但随着信息的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庞大的信息体系,若想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并且在有限的时间中利用上,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获取信息。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所以我们必须要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或者被其他人误导。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于学生心智发展的各个时期,其中,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更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当然这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重视,更需要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不懈探索,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全体师生的一致关注和协同努力。

语文在教育界中承担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适当的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时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自己独特的鉴赏力和感受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想清楚了的事情才能写出来,要想将写的内容有条理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思维上。虽然,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还未被重视,但是其重要性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显现出来。而学校、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在高中期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为学生将来进入高等学校乃至更高学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书面材料。

2.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所用的教材都是专家编制后在全国统一投入使用的模本,老师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材内容,学生们只可以墨守成规,不可以质疑出新。而学会质疑则正是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譬如,在学习《师说》一文时,老师带领学生读完文章以后,不要讲述教材的固定内容,而应就本文中的观点,让同学们去思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作者对"师"的定义是否合理,以及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定位老师的作用。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敢说,会提不出问题,这没关系,老师应该诚恳地鼓励学生,或者先由教师来发问,然后向学生请教,需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去收集分析资料、调查、访问等,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但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他们才会印象更深刻,他们才可以主动探究中有更多的收获。

2.2 .创设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去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热烈了,学生的头脑才有可能被激活,批判性思维的星火才有可能被点燃,学生的见解才能更深入独到。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课下的时候多与学生交流,在心灵上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同时也要让出半个讲台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唱独角戏,是"填鸭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或记,全部课堂都是教师在那里拼命灌输,学生毫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不要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出讲台。老师可以提前分配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思考、搜索、探讨、发现、讲解,自己解决问题,而无需把问题在课堂上"格式化"。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评判者,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学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篇6

1 问题提出

21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之一是知识的创新,而知识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基础则是批判性思维.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也说,批判性思维是“我们反对错觉、欺骗、迷信以及误解我们自己和现实环境的唯一保证”,是“对付生活难题的一个方法”.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和创造性的人,批判性思维倾向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目前国外对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较多,国内对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多半在医学领域,研究对象也大多是大学生,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研究很少.为了真正了解我国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本文以叶玉珠编制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为测量工具,采用问卷调研方法,对靖边县第三中学575名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1 对象

本研究对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高一、高二、高三分别选取两个重点班和两个普通班共计575名学生,发放调查卷575份,分布表如下表1.

2.1.2 调查的工具

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采用由叶玉珠编制的“批判思考意向量表”.量表经由编制者采用“斜交转轴”与“主轴因素抽取法”,共抽取系统性与分析力、心胸开放、智慧好奇心和整体与反省等4个因素,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为0.31~0.60,p

该量表为李特克式6点量表,从“不曾”、“几乎不曾”、“很少”、“有时候”、“常常”到“总是”,共计20题,中学生完成量表时间约10分钟.“不曾”、“几乎不曾”、“很少”、“有时候”、“常常”、“总是”,分别赋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6分.该调查量表的20个题目,总分在20-120之间,每个题目建议目标分为4分,得分高于90分被认为在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是比较强的,得分高于80分的被认为具有正性批判性思维倾向,高于100分的则被认为是很强的,而总分低于80分则被认为其批判性思维倾向一般.

2.1.3 调查方法

由调查者统一发放问卷至调查对象手中,答完当场收回,高一、高二、高三发放调查卷分别为193份,179份,188份,共575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97%.

2.1.4 数据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批判性思维倾向得分描述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差异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状况

调查显示: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分男生89.14分,女生86.90分,均分均高于80分(见表2),说明高中生总体具有正性批判性思维性格,在心胸开放、系统性与分析力、智力与反省、智慧好奇心四个维度的特质上依次减弱,可见男女生在智慧与好奇心这个维度上批判性思维倾向都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由表2可见,在智慧与好奇心这个维度男女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高中男生相对女生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新挑战,善于改变传统的思想,这也正是激发批判性思维在智慧与好奇心这个维度的前提.在心胸开放性这个维度上男女生没太大的差异,说明高中学生的思想开放性是一致的.

3.2 不同性别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上,男女生都存在着差异,尤其在智慧好奇心这个维度差异较大,为了说明高中男女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笔者对男女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男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89.15)比女生的(86.89)高,标准差比女生的大,说明高中男生比女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倾向.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012

3.3 不同班级类型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普通班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89.38)比重点班(87.14)高,标准差比重点班小,说明普通班学生比重点班学生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01

3.4 比较不同年级批判性思维倾向

本研究涉及了三个不同年级组在同一个连续性因变量(批判性思维倾向)方面的比较,符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条件,考虑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他们之间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表5知,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由低到高分别是高一、高三、高二年级.同时为了研究各年级高中学生之间批判性思维倾向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笔者依次分别对高三与高二,高三与高一、高一与高二学生之间进行了批判性思维倾向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6知,高二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90.59)比高三(87.30)高,标准差比高三小,说明高二学生比高三学生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根据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002

根据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790 >0.05, 说明高三与高一学生之间无明显差异;从表8知,高二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90.59)比高一(87.01) 高,标准差比高一小,说明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根据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001

以上结果显示情况可能与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对教学内容、环境等还不太适应,从而影响批判性思维倾向;高三学生由于有了升学压力,大量的题海战术,将学生思维囿于一种固定、不容置疑的模式中,从而导致批判性意识缺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下降;而高二学生经过一年高中学习,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都很熟悉了,同时升学压力还没有完全影响,从而使他们具有了较高的批判性思维倾向.

3.5 不同类别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比较

按照期中考试物理成绩,对本次调查对象中三个年级分别取物理成绩前27%为优秀生,后27%为后进生,中间部分为中等生,同时对优秀生和后进生做了批判性思维倾向t检验,从表9、表10、表11知,双尾检验相伴概率Sig.(双侧)=0.069>0.05、0.091>0.05,说明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批判性思维倾向没有明显差异.

可见,传统课堂教学更多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影响程度不大,这也许是在当今应试教育条件下,老师多采用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一味的接受,这样只会是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批判性思维倾向得不到提高,因此要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在无法改变教育制度条件下还必须从老师自身做起,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意识融入自己的脑海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培养.

3.6 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

在了解了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整体情况后,带着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物理成绩的疑问,调用高中生期中考试物理成绩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做了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便弄清楚物理成绩与批判性思维倾向之间的关系.

表12数据显示,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期中物理成绩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0360.05.根据桂诗春、宁春岩(1997)的研究可知,相关系数在0.20或低于0.20的,相关性甚微,关系甚小,可置之不顾.因此,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与期中物理成绩相关性甚微,关系甚小,可置之不顾.存在这样现象的最有可能解释是目前物理考试题型太注重物理概念、规律的生搬硬套,忽略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考查.也就是说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没有在物理考试题目中得到体现.因此,物理教师需要从深层次上去思考如何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让考试的反拨作用能促进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培养.

4 培养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教学建议

基于对陕北地区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分析,结合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当前一些高中学校提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本研究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当前高中生总体批判性思维倾向不高,特别在智慧好奇心这个维度较弱,这与我国教育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目前,许多高中学校提出了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在实施中却忽视了如何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高中生完全接受应试教育模式,缺少对问题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不具备必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学校只有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才能将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落到实处.

(2)教师要将批判性思维倾向训练融入自己的专业学科中

针对本研究现状我们不难看到,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学生的物理成绩无关,这就很好地诠释了高中教师在平时教学当中没有很好的将批判性思维倾向训练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要符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要求,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将批判性思维倾向训练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另外,物理教师也可结合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如爱因斯坦正是敢于质疑几千年来根植在人们头脑中的绝对时空观才提出了相对论;卢瑟福也是否定了导师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才创造性的提出了核式结构等等,通过讲述物理学史使学生体会到正是因为有了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乐于思考的批判精神才会有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对否定的乐观态度和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批判精神.

篇7

关键词:英语泛读;辩论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47-02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在不同的情境和文化中,不同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批判性思维作了定义,其代表人物“现代批判性思维传统”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9)。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客观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Ennis 1962:81)。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理论模型,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推论、评价、解释和自我修正等六个部分。情感特质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认知成熟等七种性格特征。Richard Paul把元认知模式引入批判性思维研究,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在这个思维模式中思考者熟练地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它们,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维(理查德 2006:17)。但是现有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判断、推理等逻辑层面,较少与语言技能或课程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研究在外语或二语教育领域兴起。Davidson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定义的、可教的思维方式,虽然某些文化所支持的思考和教育的模式与批判性思维截然不同,然而正是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应当鼓励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否则学生将在跨文化交际中很难适应,不能很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二、大学英语泛读课的教学现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课一直是主要科目。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文本中的信息不加分析、质疑、鉴别和评判就被动接受。这种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挥,不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近20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越来越重视,美国政府率先把批判性思维课程与高等教育及学科教学相结合,并从1993年开始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目标。在国内,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何其莘等,1999:26)。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高等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课堂为例,从辩论教学模式的设计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

三、辩论教学模式设计

(一)辩论教学与批判性思维

Freely(2000)认为辩论是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绝佳方式,这种活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机会。Fukuda(2003)对日本学生所做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只有30.8%的学生表示,在与别人观点不一致时,他们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在实验后,这样的学生比例上升到56.7%。还有研究表明,参与辩论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参与辩论训练的学生。这些对辩论教学的研究表明,辩论对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辩论的辩题通常具有较高的争议性,否则辩论就失去意义了。在辩论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大量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可以表现为自己内心的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与他人的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自己内心的交流是指自己头脑中正反意见的相互碰撞。而与他人的交流活动则表现为如何做出合理决策,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影响别人的决策。

(二)辩论教学设计的步骤

1.介绍辩题,收集论据。Willingham(2007)指出,思维的过程与领域知识是相互交织的,所以在泛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材料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把辩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通过网络收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并做出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所筛选的论据做出评价,将正反观点列出。以《英语泛读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提出很多辩题,比如:①文凭能够代表知识水平/文凭不能够代表知识水平;②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③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这些辩论命题都是与现实环境有关的,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辩论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命题,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是什么,命题确定后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论据了。

2.分组讨论、分析论据。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表达对所选辩题的观点,然后讨论和预测别人可能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论据。这一过程可以加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合作来提升批判性思维。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所收集资料的理解、解释、分析、评价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正反方辩论。讨论完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然后让正方一辩介绍辩题,介绍要准确清楚,尤其是对某些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辩论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把主题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漫无边际。接下来,辩论学生可以依次通过先前收集的论据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和敏捷应对的能力,在运用语言技能的同时,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提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师和学生对辩论活动的评价。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正反方辩手的观点做出总结,并对辩手的表现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还有不足、需要改进和提高哪些方面。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哪方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本次辩论活动的想法,并对其他辩友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对他们的学习需求加以分析,更好地制订以后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讲,通过对自身和其他辩友的评价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学生写书面总结。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总结一下对所讨论辩题的观点,他们对这个辩题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最后的观点是什么。在以上几个环节中,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写作总结,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见,这种辩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把辩论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泛读课堂,使泛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学习语言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完成辩论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筛选论据不仅增加了阅读信息的输入量,更提高了分析、评价、运用、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1):81-111.

[3]Freely,A.J.,&Steinberg,D.L.Argumentation and Debate: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M].Stamford:Wadsworth,2000.

[4]Willingham,D.T.Critical Thinking: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American Educator,2007.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生,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6]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

篇8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

2014年3月,《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体到语文学科,专家讨论稿中拟定其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包括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包括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包括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包括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其中不管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还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都需要批判分析的能力。而批判性阅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被动吸收的阅读只能培养出“人形鹤踏”和“两脚书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人见解,“思辨缺席”,不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思考力和批判力的公民。基于此,笔者倡导批判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首次提出批判性思维概念。亚历克・费舍尔和迈克尔・斯克里芬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观察、交流、信息、论证的有技巧的和主动的阐释和评价” [1]。国内外学者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体现了把一切置于理性范畴内加以检省和评判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通过理解、质疑、逻辑地考察论据和论证的合理性从而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不信什么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不圃于传统思维定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为此,平时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阅读则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发展途径和实施媒介。

二、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虽然新课程一直主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阅读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教师牵着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展,很多教师死扣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扼杀每一个“节外生枝”的机会,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疑问”。笔者希望通过批判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因为质疑是认识变得主动、思考走向深入、思维趋于严谨的重要前提,是锻炼表达、凝练思想、碰撞观点、提升认识的重要途径。学会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2]如何质疑,质疑什么,下面就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借“题”发挥

标题就好比文章的题眼,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文本隐含的信息,如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因此,在处理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当巧于借题发挥,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在教学《听听那冷雨》时,围绕标题设置问题:“听听那冷雨”中的“那”能否换成“这”?请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议论纷纷,有如下见解:1、因为本文创作于1974年的台湾,这时他已经离开大陆25年了,站在此岸此时,追忆彼岸彼时,自然要用“那”。该生结合了创作的背景来解读。2、“那”指远隔海峡的那片遥远古老的大陆,既有地域的遥远,又含时间的遥远。“这”字无法涵盖双层含义。该生从地域角度去解读。3、认为文本是在回忆一个人一生的记忆,是经历漫长的漂泊后的生命体验。该生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从时间的角度去解读。4、认为文本还包含对大陆故土的怀念,对古老文化执着的热爱,茫然无望的惆怅。该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去解读。虽是一字之差,但是这个“那”字却将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情愫修养都融了进去。通过更换标题,带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又如在教学《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时,让学生重新设计标题。有人认为文本主要围绕琼珊,由绝望到重新产生希望,因此取名为《琼珊》;有人认为是因为贝尔曼这位老艺术家冒者生命危险画了最后一片叶子,才拯救了琼珊的生命,他才是文本的主要人物,所以取名为《贝尔曼》;有人认为贝尔曼还不足以体现他的伟大,所以取名为《伟大的艺术家》,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有人认为用《最后一片叶子》既能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又有象征意义,同时又能体现贝尔曼的伟大无私。……然后让他们与原标题进行对比赏析。对标题的重设必然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取的基础上的。通过引导学生更换标题、对比赏析标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领会与把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审美与创造素养。

恰当地对文本标题进行解读与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让学生参与标题的解读能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性阅读的激情和欲望,并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借他山之石评人

圆形人物的性格比较丰满、复杂、立体感强。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个性格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错融合,构成一个独立自足、气象万千的“世界”。介于人物的这种复杂性,笔者引进他人的评价进行对比赏析。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赞美蔺相如 “名重太山,其处智勇”。但是南开大学教授徐江先生写道:蔺相如似乎的确也不辱使命,但是蔺相如的“完璧归赵”是一种十分令人后怕的事情,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你怎么看?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上,学生分成了两派,双方进行激烈的辩论,各执一辞。在辩论中,学生慢慢认识到,都在某一点上道出了蔺相如的人格特质和历史价值。以批判性思维的眼光看,他们可能都有其合理之处。只不过他们各自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司马迁赞美蔺相如,更多的是站在自我实现的角度,“完璧归赵”之后他受到赵王的信任和提拔;而徐江先生的贬低,则更多的站在国家和集团利益的角度,认为蔺相如的行为是一种冒险,倘若真的激怒了秦王,不仅赵有灭亡之虞,赵王也会因此而背上因小失大、丧志的千古骂名。

面对不同的甚至尖锐对立的态度和观点,我们不能和稀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理。批判性思维的一个追求,就是尽可能吸纳各方合理的地方,在事实、逻辑和情理的相互驳难中,形成一个相对公正和合理的理解。此时,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蔺相如那么冒失,却能侥幸脱身,而且“完璧归赵”了呢?恐怕真正的冒失鬼是做不到的吧?显然,蔺相如敢那样大胆走钢丝,就是瞅准了秦王的这点心思。这就是智慧,这就是战略眼光。这样的理解,也纠正了徐江先生的某些偏颇。原来蔺相如是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也是个有智谋、有情义、有原则的人。

在赏析人物方面,教师可以引进名家评析进行对比赏析,在争辩中,双方合理质疑,理性求证,既养成思辩的能力,又包容异端,达成共识,有利提升语言运用素养、思维提升素养、审美鉴赏素养。

(三)解读多元主题

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文章为合事而著,歌诗为合时而作”。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3)倡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颠覆了一元解读方式对师生思想的禁锢。但是,也不能走极端,为了多元解读而割裂文本内在的有机联系,断章取义。

如:小组合作探究《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主旨。有人说是消极逃避和反抗,有人说是对独立人格的坚持,有人说是基于江南情结的思乡主题,有人说是渴望伦理范畴上的自由,有人说是强调了个体的欲望。各种解读如花绽放,各组同学都能找出相关的文本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思维慢慢扩散,由政治角度到文化背景。但是最后一组同学强调文中用女性美如“刚出浴的美人”来比喻荷塘月色就隐含了作者的内心,莲花或者采莲就是对美人、爱情以及男欢女爱的隐喻。这组同学的解读立刻引来他组同学的反驳,认为莲花意象在传统文化中不仅象征着美人、爱情,还象征高洁人格、佛心佛性、祥瑞等等,更何况采莲意象也只不过是在对历史文化的回顾中出现,因此,不能据此就判断是个体欲望说。这组观点明显是割裂文本本身,也是对历史文化选择性的断章取义,不利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

这类主题型问题的设置,既要求学生整和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倾听中学会对同伴的观点适时提出自己的异议,增强批判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打造批判式阅读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擅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一系列可操作性较强的新教育手段,使学生在思维方面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批判性,敢于对那些不自觉的假设和理所当然的定论说不,使学生具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发展成创新能力极强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令团.横看成岭侧成峰――文本多元解读的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06,(5)

[2]徐 飞.会质疑 有理由 讲逻辑* ―――略论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5)

篇9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经济学教学;教学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7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173-03

一、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及特征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探讨能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主要源于“钱学森之问”(2005年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谈到中国教育时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据说温总理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国内六所最著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为此,中国教育模式引起全社会的热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美国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自然值得关注。这是因为美国对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并且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其次,美国教育实践也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美国的人才具有多元化,不仅科技人才辈出,这导致美国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水平居全世界前列,美国还能培养出像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企业精英。

批判性思维最初源于苏格拉底的探究性质疑,而现代批判性思维则来自杜威的反省性思维。目前的批判性思维主要来自90年代的美国。在1991年,Huffman提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包含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要素。其中情感是基础,认知是条件,行动是关键。只有对不同见解持欢迎态度,才有可能对不同见解进一步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然后才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批判性的思维不同于逆反思维,它是包括所有的对原有结论的质疑,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可以部分同意,即便是同意也可以不同的理由,或者是补充完善。逆反思维只是批判性思维其中一种情形。批判性思维当然也不同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只强调思维的纬度具有多维性,至于思维广度和深度就不考虑。发散性思维比起逆反性思维要先进一些,逆反性思维只具有一维性,显得比较单薄,而发散性思维具有多维性,自然更加丰满和成熟。

但这都不是批判性思维,按照9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将批判性思维人格倾向分为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性、好奇性和成熟性7个维度。逆反思维只能体现这7个维度的一至两个方面。如逆反思维可能只是体现思想的开放性,发散思维可能既体现思想的开放性,又能一定程度体现成熟性,但很难体现其它属性和维度,如系统性和分析性,这多元的思维之间是否能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彼此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理论证据之间是否能够互相印证和说明。

为此,Ruggiero则更直观地指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质疑权威,拒绝纵,并且能够不欺骗自己,并且克服困惑提出问题,最后能够花时间想出很多主意,把结论建立在证据上和学术上保持独立的特征。

二、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要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方法,首先必须弄清楚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教学中主要解决事情是怎样的,事情为什么是这样,事情怎么就这样,事情会变成怎样,事情为什么由这样变成那样,事情怎样能从这样变成那样,把这些事情和别的事情联合起来看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等八类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Curtis Jay Bonk和.Stevenson Smith提出了匿名小组法、总结法、基于案例的推理法等11种具体教学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分析实施效果。

(一)合作学习法

合作式学习模式是批判性思维教学主要方法。合作式学习模式是让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分工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组在分工之前、布置任务之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讨论,任务应该怎么分配,各成员任务之间能够互相衔接,形成一个主题,这体现任务之间的系统性。小组内部必须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思想进行了相互的批判,通过批判正确的观点得到保留,错误的思想得到了纠正。这些都能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的特点和不同纬度。

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有限,能考虑到的问题也有限,如果能在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大家可以群策群力,拾遗补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纬度把问题补充完善,这样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答案更具有系统性和分析性。在一个比较和平友好的环境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辩论,更有助于激发思维,特别是对于非结构性问题的讨论。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体现分工合作的精神,防止只分工不合作,或只合作不分工的情形出现。只分工不合作,就是小组成员之间领到的任务之后,各自独立完成,彼此之间不沟通,这样思想没有对抗,达不到批判的目的,也就无法形成系统的思想。最后小组的报告变成各个成员思想的拼接,无法形成整体。

另一种情况是只合作不分工,所有的事情只让组长、或者某个学习好的学生,或者所谓的“学霸”完成,其余的同学不参与,只是在小组活动里面搭便车,吃大锅饭,这样自然也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合作学习变成一家学习,这样即便是最优秀的人才,其思维也难免单一,缺乏更多的纬度,更主要是没有对抗、没有辩论,思想很难出现火花,也自然达不到批判性思维形成的效果。

为了做到这点,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要制定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避免搭便车的现象出现。在小组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安排更多的时间让每位成员都能够展示自己,通过展示让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贡献程度。对于合作学习成绩的评定,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贡献度打分,一定要有明确的区分度,要能够奖优罚劣,通过制度设计凸显合作学习的优势。

此外,要确保过程控制,通过小组讨论提纲和小组讨论会议记录,以及小组内部答辩等方式了解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好处才能够落到实处。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目前成为经济学尤其是商科类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目前也逐渐成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的答案,有助于思想的开放性,只要你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案例分析过程非常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这些都符合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所以案例教学天然就成为批判性思维教学主要的方法之一。

但由于案例复杂程度不一,对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教学方法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Kurfiss的观点,重点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哪一要素应根据学生目前所处的智力发展阶段来选择(Paul Kimmel,1995)。前面根据huffman的观点,批判性思维框架包括三个不同的思维能力,较低级的情感能力,相对高级的认知能力和最高级的行为能力。有根据Kurfiss的观点,当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应重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情感能力。在学生进入较高智力发展阶段时再重点培养较为复杂的认知及行为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我们应该选取相对简单、具有相对明确的信息和要求的案例。这一阶段的案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点,应放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于高年级学生所使用的案例相对复杂,最好使用综合案例。即一个案例里面包含着多种不同的方案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和背景下,分辨是非,进行合理的决策,并且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并能够用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决策。这有助于发展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为了让案例教学更加鲜活和生动形象,可以采用“六领思考帽”角色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六领思考帽”代表六个不同情绪的角色,蓝色为总控制,红色为直觉,白色为客观,绿色为创造,黄色为正面思想,黑色为负面思想。“六领思考帽”对于低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比较一致,因为“六领思考帽”代表六种不同的情感,实际上是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多维思维是有好处的。六个不同的人,六个不同的颜色,同学们都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有助于培养容纳不同的观点和建议的情感基础。

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光有平行的思维还是不够的,光有情感还不行,还必须要有认知和行动。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在案例中引入角色仿真实验。根据现实需要,或者结论的需要,可以设计各种仿真情节,让高年级学生参与其中并扮演各种角色,相互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当学生融入这个仿真实验,自然会形成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案例成绩评定应该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要根据发展阶段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低年级注重评价观点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高年级则需评价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两个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试验。我们在教研室选取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选取微观经济学第七章市场特征和第八章寡头垄断市场两章内容,前者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后者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在市场特征部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代表一个市场模型,每个大组至少又分成四个小组代表一个市场特征。这样组内有分工和合作,组与组之间也有对抗和合作,四个小组比较的都是市场特征的四个方面,厂商的数量、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产品的差异程度和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但不同市场细微的差别是如何体现的,如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数量都是很多,这个多如何区别,小组和小组之间必然出现争论,通过争论组与组之间获得共识,实现组与组之间的合作。组内的合作是通过竞争性和垄断性是如何体现的进行的,竞争性怎么向垄断性过渡和演变,或者相反,这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此外,关于价格的差异性,在垄断竞争厂商、寡头垄断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之间有何不同,他们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去控制价格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来完成。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讲解少了,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开心,效果还比较明显。

再看案例教学方法,我们选取了90年代的我们彩电业的三寡头创维、康佳和TCL的价格战,事先让学生自己去了解90年代彩电价格战的背景和价格战的几个主要案例,通过分析三大寡头的价格策略,实际上是可以用占优策略均衡的囚徒困境博弈得到解释,价格战实际上是个人的理性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由于各小组成员在案例中充当了不同的角色,所有能够切身体会决策的短暂合作的必要性和长期对抗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寡头市场和博弈论知识有较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理解。学习氛围比较热烈,达到了批判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权.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01).

[2]何志波.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航海教育研究,2011,(04) .

[3]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

[4]杨丽萍.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2,(01) .

篇10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初中英语阅读 技能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最早起源于哲学,历史上哲学家们并没有提出批判性思维这一术语,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界定,其中最著名的有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以及Facione提出的双维结构模型,这些定义的提出对后来我国研究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导向。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国外著作的议介,进入21世纪,国内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学者增加,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正式的研究队伍和机构,例如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团队等。但是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的阶段,缺乏实践的探索和检验,目前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领域中,对大学和高中的研究较多,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却缺乏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二、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的教学目的强调: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现状中,传统教育模式仍然钳制着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动的吸收和接受老师及课本所传授的知识,鲜有学生能够真正的运用自己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学习。因此寻求高效的,辩证的,综合的英语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获取有效阅读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一个英语教师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对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博士杨武金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识别,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界定最早出现在国外――由Ennis、特尔斐和Paul为主导的,掀起了对批判性思维分项能力的界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秋芳教授在对国外三种分项能力的分析基础上,并借鉴国内林崇德教授三棱结构模型,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在该层级理论模型中界定了三项核心技能,分析、推理和评价技能,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可以较全面的体现批判性思维在人思维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英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提取所需信息。笔者以文秋芳教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例(2008),来具体说明各技能对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于初中生思维层次发展较低,因此笔者在此对其分项技能做了适当删减。

1.初中阶段,在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技能中,归纳、识别、比较、区分等技能有助于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段落中心句,此项技能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省去盲目浏览全文所耗费的时间,并能在类似于Open Question中整合所需信息。

2.推理技能是文秋芳阐述的另一个思辨技能,主要包括:质疑、假设、阐述、论证等。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指运用逻辑分析,为一种结论提供支持,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体现在根据上下文推理猜测词义,或则推断主旨大意等,推理技能有助于学生敢于面对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的吸收知识,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的吸收课本知识。

3.评价技能是指对假定论证过程结论等的评判技能,即回过头审视批判性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检查其思维的正确与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所得信息的思维论证,检查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总结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较全面的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技能的表现方式,以及他们具体的体现,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批判性思维的分项技能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进行阅读时,我们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若干个技能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在剖析文章的基础上,面对英语阅读的各种题型时,才能够使我们思维清晰,精准的找到答案,少走弯路,因此,批判性思维对英Z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黄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实践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