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和护理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学和护理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20年来,我国护理学专业教材建设发展很快,教材品种由少到多,教材系列由单一到多样化。但是,目前国内的护理学教材建设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晰、内容不协调、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和缺欠,为此,在建设与使用护理学教材中,除了遵循教材编写和使用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区别专业
培养目标的差异
由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各层次、各类型主要课程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业务要求来设计和区别的,因此,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材,首先,要正确分析它们的区别。以普通教育护理学专业高职高专和本科为例,两个层次教育的真正区别在于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要求,高职高专以“必需、够用”为度,而本科则要较为“系统”,就能力而言,本科还要求具备初步的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
注重教材内容的
整体优化和协调性
目前,国内的护理专业教材不仅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同一系列的教材也普遍存在着内容严重重复的现象。为此,在规划和修订每套教材时,编者应强调整套教材和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条理性、协调性和完整性,使每门课程服从整套教材和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需要,淡化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意识。具体而言,应在以下几个层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协调:护理学专业各层次、各类型课程教材的协调和区别;一套教材的各本教材之间的协调;一本教材的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协调,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界定和划分,同时注意教材内容的联系和衔接,才能避免重要内容的遗漏、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准确把握教材
的护理特色
教材的护理学专业特色,是通过贯穿始终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等临床护理思维和工作方法,通过教材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得以反映的。如何把握好这一点,是编者最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说对于整体护理观,为了使学生形成整体护理的观念,护理学类的教材都贯穿了这一先进的护理理念,在课程体系、教材结构和内容上,都力求反映整体护理的思想。
然而,贯穿整体护理的理念,不等于一种教材可以包括实施整体护理的全部内涵,一本教材只是针对某个系统、某种症状、某种疾病的病人编写的,教材所述对每个具体的病人而言,是评估和护理病人的“要点”而不是“整体”。因此,在编写时,编者还应提示学生,在临床实施护理时,必须全面认识和考虑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指引学生了解和体会真正的整体护理学观。
科学整合课程
教材体系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并积极编写适用的课程教材,一时间,各种课程形态的护理教材“百花齐放”。但是,要评价教学或课程是否具有护理专业特色,课程结构显然并不是适当的评价标准。就教材建设而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分化和交叉融合并存,即使是学科型课程的教材,为避免分科过细、课程门数过多,也有其综合性的一面,而不是绝对地只分不合,但分与合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比较成熟的考虑,否则将失去改革的意义。例如,现在的《内科护理学》实质上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其内容已涵盖内科各系统专科、传染病科和神经内科,这门课程的规划教材如能淡化课程结构的影响,则可以提高教材的普遍适用性,以方便各学校灵活地选择与组合。
篇2
Discus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 in Nursing Teaching/LI Ya-nan,WANG Ying-ting,LI Yue,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4-06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Method:The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eaching method,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demonstra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final grade,the observation group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emonstration method;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Red Flag Hospital,Mudanjiang 1570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8
早期护理专业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等原因,采取讲授式教学法就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高速发展,现阶段的护理学已经成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3],知识内容的复杂性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日益凸显[4-5]。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本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取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别从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2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3-9月期间,选择本院156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8例。两组学生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统一的讲解和指导。
1.2.2 观察组 学生采取演示法与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2.2.1 教师演示法教学环节 首先教师根据本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选择合适的护理案例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演示[6]。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直接将教学场地改为医院的病房中,让学生观察真实的操作。
1.2.2.2 教师简单讲解环节 演示环节完成后,教师对具体的护理操作环节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加深学生对护理操作的印象。然后布置与护理操作相关的自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
1.2.2.3 讲授法教学环节 学生自学完成后,教师根据第一环节演示的内容,在教材中选择与之相?P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法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内容与案例操作紧密相关,还要注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以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1.2.2.4 学生演示法教学环节 学生演示法教学环节与教师演示法教学环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实际的演示进行教学,区别在于学生成为操作的主角。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各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学生扮演护士,然后“护士”根据自身对护理学知识的理解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遇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对于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在学生演示完成后,统一再次进行讲解。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学生的学习体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方面,调查指标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3个等级;(2)学生的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分为90分以上,75~90分,60~75分和60分以下4个区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体验调查结果比较 在理论知识学习体验方面,两组学生在学习体验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侧面也反映出演示法与讲授法结合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在实践知识学习体验方面,观察组学生学习体验为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期末成绩处于90分以上和75~90分区间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传统演示法的概念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7]。在护理学教学中,演示法可以引申和定义为对某种护理技能或护理方法的演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案例,对护理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演示法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三点:(1)教学目的明确,每个演示环节要围绕着某个知识点展开;(2)演示的案例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使学生易于观察;(3)教师所演示的操作要步骤清晰,操作准确[8-10]。
学生在高校阶段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是讲授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认真讲解,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由于知识来源于书本,加之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使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给学生未来的临床实习和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带来了困难。演示法教学模式与讲授法有着根本区别,如前者的教学内容以某项护理操作或实际的护理案例展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护理技能,以弥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传统讲授式法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和补充,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早期护理学知识体系较为单一,而且在临床上,主要的实践内容仅仅是打针和发药等,相应的在护理学高等教育阶段,采用讲授式教学法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随着护理学的高速发展,护理学已经演变成为一门综合的学科,临床的工作内容也更为复杂[11-13],致使讲授式教学法弊端日益凸显,主要弊端包括:(1)理论知识讲授内容过多,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学习后并不知道如何加以应用[14-15];(2)讲授法受到授课形式的制约,很多操作很难通过语言?M行有效阐述,不便于学生理解。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演示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其以实际的操作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未来实际的工作内容,增加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将复杂的语言转变为具体操作的动作,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16]。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在开展演示法教学时,并没有忽略传统讲授法的作用,因为讲授法在传递护理学基础知识和讲解难点知识时,仍然具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演示法教学环节后,针对演示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对相关内容深入的讲解,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医院护理;护理差异
0引言
当前社会正处于医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医疗工作由以前的疾病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模式转变。社区医疗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医疗服务机构更应该做好平时的健康管理。相对于医院护理,社区护理需要对居民的健康、生活状态等进行相应的服务和管理,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就决定两者根本性的差异。我国的社区医疗是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但同时也具有一部分私人医生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的照搬照抄医院的护理模式是完全不可行的。所以,应以医院护理为参照,创造更适合发挥社区护理作用的护理模式。
1工作内容的不同
护理学已明确界定,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护理程序指的是护士对护理对象提供相应服务和照顾是所要遵循的基本工作程序。其中涵盖应用基础理论中的系统理论、基本需求理论、信息交流理论、解决问题理论等,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进行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本上说,社区护理服务和医院护理服务均是根据上述相应理论和工作步骤来开展工作的,但医院的护理工作更加注重恢复患者的健康,对疾病进行治疗,在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方面很少起到作用;社区护理则全然不同,作为社区中的医疗服务机构,对整个社区的健康都起到一定的管理监护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的是促进和维护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在工作中更加的注重健康教育及疾病的防护。社区护理服务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社区人员的身体、心理、社会健康,所以两者首先从工作内容上是不一样的[1]。社区护理服务工作中,在整体护理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参与和自我管理,同时通过工作随时对社区中的疾病和致病因素进行管理。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的健康。社区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不仅一年四季需要相互联系,甚至贯穿于居民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医院的护理工作更多的是阶段性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就离开医院,不受医院的管辖。
2护理对象的区别
医院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对患有不同程度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对脆弱的人提供护理服务。社区护理的对象则完全不同,通常是以某一地区或社区的全体人群作为护理对象,蕴含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次,包括患病群体、具有高致病危险因素的群体以及健康人群。相较于医院护理工作,社区护理更加注重人的社会学属性,这也决定了两者开展工作方式的不同。医院护理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患者需要遵循护理人员的指导才能对疾病的治疗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医患之间存在着更好的合作基础。社区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整个社区的健康进行监管预防,更注重公共安全。这就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到对疾病的预防和对生活习惯的调整中来,无疑具有更高的责任要求。因为患者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对整个社区的人负责。作为没有实权的服务部门,如何在工作中促进每个人的参与是工作中的难点。所以在工作的开展中,护理人员会积极的与社区管理部门及患者、健康人群建立更加深刻的合作与联系,通过各种策略来完成工作任务。在护理工作中,社区护理无疑会更加关注对人的社会属性进行护理,以从整体上协调社区成员的健康习惯。
3工作环境的不同
从工作环境方面来说,社区护理和医院护理的差异极大。医院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同时医院具有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协调,具有完备的设施、流程以及培训体系。而社区护理需要在有限的设施、人员等方面的配置下独立开展工作,服务对象具有更多的主动权。社区护理需要对患者的生活区域、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考量。工作中,社区护理对相应设备、医护支持的需求相对较小,更突出的是以一定的服务及策略促进社区群体参与到对健康的关注中来[2]。同时在管理环境方面,医院护理工作按照区域及专业进行管理,而在社区工作中很难实现专业管理,只能按区域管理。这也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4人员素质的不同
上述分析了社区护理在工作内容、护理对象、工作环境方面的不同,这就对人员的素质造成了关键性的影响。医院护理更加注重护理的专业性及制度性,以配合医师的治疗、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为主,所以对于人员的要求主要是服从性、配合性和专业性。世界卫生组织对社区护理人员做出了以下要求:首先需要具有以社区健康为己任的责任感。其次要优先照顾弱势群体;最后要能与个案,包括个人、家庭、团体及社会开展合作。所以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人员具有一定的沟通、规划技巧,同时与注重纪律性的医院护理不同,社区工作更加的注重工作开展的灵活性,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及个人要求对工作的开展影响更大。可能在相关管理规定下,社区护理能达到一定的基本要求,但更好的开展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心及个人能力[3]。
5结论
本文分析了社区护理和医院护理在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对象等方面的区别。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都是出于对人的关心开展工作的,在工作本质上都是要维护人类的健康安全。所以无论工作有什么样的不同,对于人类整体的关心爱护都是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董莉.浅谈社区护理在医院中运用的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6:3.
[2]魏丽萍,曹雪梅.浅谈社区医院抢救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01):41-42.
篇4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篇5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开始开展。当时,由于社会对初级医疗服务需求的膨胀,使得社区护理人员匮乏,调查显示城市社区服务站只配备1~3名护士,且要服务于该片区5000多的居民[1]。其次,我国社区护士与居民人口比不足1:200。上海全市社区护士492名(护士总数的13%),社区护士与居民人口比仅1:268 624[2]。就目前来看,我国社区护士的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不足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深究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除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观念,社会支持系统,社区护理的技术要求是否达标有关之外,还与我国社区护理的教育滞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重视我国社区护理的教育,以教育为本,进一步推动社区护理的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护理专业的办学层次低
我国社区护士学历较低,以中专为主。社区护士中专学历比:成都市52.6%,黑龙江省74.0%,深圳市90.9%,上海市88.8%,徐州市90.2%。有调查显示约30%的非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前没有经过上岗培训的单位高达48.3%,全国仅有6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3]。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我国,社区护士大多都未接受过系统的、全面的保健护理方面的教育,致使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保健护理受到限制,也导致至今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医生和流行病学人员占主导,护士还没能显示其应有的作用。尤其在学校保健和职业病预防保健方面尤显薄弱[4]。而英国的社区护士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需要[5]。
没有规范的社区护理专业教材
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6]。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中开设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还没有统一的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对内容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不同理解,使得社区护理的内容处在不确定的状态[7,8]。
师资力量薄弱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社区护理教育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由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总体学历不高的现象;教师缺乏专业培训机会,对国内外社区护理新进展缺乏了解,导致知识老化;再加上部分人员还未认识社区护理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紧迫感,从而难以造就优秀的社区护士。目前,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从事社区护理教学的教师都担负着临床护理等教学工作,也未接受过正规的系统培训,对社区护理认知理念局限,未从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的方向转变。事实上,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在服务理念、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9]。
教学实践基地不完善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量少、质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刚刚起步,且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能成为合格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更少[10]。据袁汉珍对50名已完成基础课、专业课和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到社区进行了为期四周实习的护生调查结果显示,对社区实习基地的满意与较满意率分别为33%和38%[11]。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欠规范:目前在我国高校建设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大致可分为3类:①松散类:无正式协议,属口头联系、临时联系类;②协议类:高校与合作机构有正式合作协议,对责任、义务、权利有规定;③挂牌类:高校与合作机构的合作协议报送各自主管部门审批,有正式文件备案。以上几类都自称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但到底什么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应达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程序才能被正式认可,行业内或是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做出统一规范,这易造成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规范与混乱,为以后的管理留下隐患。
对社区护理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校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完善: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同时,社区护理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使用Google搜索引擎查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等护理院校已经招收社区护理研究方向的硕士生[12]。但是,全国高校中仅有中南大学护理学院设有社区护理系,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等学校设有社区护理教研室。一般高校的社区护理学课程包含于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护理学基础教研室或护理教育教研室中[13]。与我国相比,许多发达国家社区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以高等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培养体系,社区护士的学历已达到本科、硕士层次[14]。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不足:目前由于医保体制的问题,使得人群难以在所居住街道和地段医院自由就诊,公费、劳保人群多集中在城区。而转诊、公费劳保与乡镇卫生院无密切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缺乏,补偿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5]。而正由于政府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够重视,使得社区护理的发展更加难以前进,同时也影响了高等医学院校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进 展
从我国社区护理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有关部门对这一专业的重视程度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知,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纵观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开始在护理学校中培养专门的卫生保健护士,公共卫生护士和家庭保健护士。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它将使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出现较大变化。
为解决社区护理人才的紧缺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①高等院校应尽快设置完善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并增设与社区护理相关的课程,如社区护理逻辑思维、关怀照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学、营养学、流行病学等;②有条件的省、市,可以依托高等院校建立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制定长期及短期切实可行的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尽快开展社区护士转型培训工作;③加大社区护理师资培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组织高层专家编写统一的社区护理教材;④逐步建立在职培训、继续教育、高等院校教育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14]。
总之,初级保健目标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而社区护理的发展,又是实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基本动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6]。加强对社区护理教育的重视,提高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水平,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社区护理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邓静,张安琴.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99-1702.
2 潘传德.新时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SWOT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1):2821-2822.
3 翟忠美,韩昌洪,田维珍.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3-125.
4 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55-557.
5 Williams AB,Wang HB.Effectiveness of an HIV/AIDS educational programmer for Chiness nurses[J].J Adv Nurs,2006,3(6):710-720.
6 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236.
7 蒋小剑,何国平.国外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062-1063.
8 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51-553.
9 廖淑梅,肖江龙.新时期下高等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临床护理杂志,2009,8(4):79-81.
10 唐莹,陈正英,戴爱平.我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护理教育,2010,28(2):68-69.
11 潘红芬.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9,26(2):34-35.
12 陶慧.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39-41.
13 杨立群,刘红敏,许伟岚,吴群红.国内外社区护理教育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3):642-644.
14 包家明,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97-598.
篇6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篇7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临床实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15所院校137名研二、研三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函询法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状况调查问卷,以问卷星方式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就读学校、学历、工作经验;第二部分为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包括对临床实践的满意度、临床实践压力、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带教师资、临床实践内容,是否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以及护士规范化培训等;第三部分为临床实践期望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43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5.80%。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2010,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
2结果
2.1MNS研究生基本情况
137名参与调查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男性12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龄(26.2±2.5)岁;研二84人(61.31%),研三53人(38.69%);学历:全日制本科124人(90.51%),专升本9人(6.57%),专科4人(2.92%);入学前有工作经验的33人(24.09%),入学前无工作经验的104人(75.91%)。
2.2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压力
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进行调查发现,84.03%的研究生认为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与临床(94.96%),临床任务繁重(60.50%),专业知识不足(41.18%),缺乏临床工作经验(36.13%),人际沟通障碍(20.17%)。
2.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
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主要是研一第二学期(68.07%),其次为研二第一学期(16.81%)。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52.10%),其次为19~24个月(24.37%)。对于入学前工作经验对实践时间的影响,74.79%的MNS研究生表示无论有无工作经验实践时间无区别,有21.01%的研究生表示有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另有4.20%的研究生表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具体实践时间。
2.4MNS研究生的临床带教
2.4.1带教形式
本次调查中,63.87%的MNS研究生有固定的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方式上,22.69%的MNS研究生认为和本科期间的无区别;63.87%认为有区别,但区别很小;13.45%认为有很大区别。
2.4.2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对带教教师的总体评价中,48.74%的研究生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但进一步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仅22.69%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满意,不满意者占20.17%。
2.4.3带教师资
本调查显示,目前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78.99%),护士长(32.77%),专科护士(24.37%),导师(13.45%),普通护士(5.04%)。而研究生期望的临床带教教师分别是护士长(59.66%),专科护士(53.78%),高年资护士(49.58%),导师(46.22%)。
2.5临床实践内容
调查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技能训练(92.44%),专科护理学习(79.83%),跟随医生查房(64.71%),参与护理科研(63.87%),参与护理教学(57.98%),参加疑难病例讨论(47.06%),参与护理管理(43.70%),参与社区实践(15.13%)。
2.6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期望
2.6.1对临床实践时间的期望
有63.03%的MNS研究生希望实践时间少于12个月,32.77%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2~18个月,4.20%的希望实践时间为19~24个月。
2.6.2对与专科护士培训和护士规范化培训接轨的需求
分别有14.29%和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规范化培训。而根据研究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占89.07%,认为需要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占71.43%。
3讨论
3.1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4.03%的研究生反映临床实践压力较大。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包括科研压力和临床压力。
3.1.1科研压力
MNS研究生的科研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和临床无法协调以及缺少相关科研指导。本次调查中,有94.96%的MNS研究生表示实践期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协调科研和临床。有研究表明,实习医院对MNS研究生未形成统一的带教模式,经常使学生的科研与临床轮转时间发生冲突[2]。研究生提出是否可以在临床实践期间单独留出一定的科研时间,或上午开展临床工作,下午留出时间做课题。培养者可考虑合理安排临床和科研时间,以保障MNS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行,减轻研究生实践期间的压力。此外,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护理科研的专题讲座与护理沙龙等,或增设相关课程,给研究生提供科研方面的指导。
3.1.2临床压力
MNS研究生的临床压力主要来源于临床任务繁重、专业知识不足、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人际沟通障碍。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加之大多数研究生是应届毕业之后直接读研,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另外临床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MNS研究生要应对护患、医护、护护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人际沟通压力。因此,培养者应根据MNS研究生的临床工作经验,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给予针对性指导,加强研究生对于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积极引导研究生明确自身优势,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增强临床实践信心。
3.2规范MNS研究生临床实践与带教
3.2.1临床实践时间
目前我国尚未规定统一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院校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临床实践时间以12~18个月居多,这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培养目标。在绝大部分院校中,无论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研究生实践时间无区别,仅少数院校有临床工作经验者实践时间更短。有调查显示,部分高校规定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免临床轮转实践,直接进行专科方向的定向培训,或可提前1年毕业[3]。因此,培养者可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临床工作经验,适当调整临床实践时间。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研究生,需要安排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而有较多临床经验者,可以适当缩短实践时间,多安排一些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践[4]。
3.2.2临床实践内容
国外护理院校主要根据不同研究生培养方向及护理能力设计实践内容[5-6]。我国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科室及内容主要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的,没有具体要求与说明[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和专科护理学习,其次为跟随医生查房、参与护理科研、参与护理教学。除了常规的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近一半的MNS研究生还参与了护理科研、教学或管理。这符合研究生学习期望,MNS研究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护、教、研方面的指导[8]。李峥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MNS研究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研究能力、临床教育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因此,学校应重视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期间在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研究生学习需求。
3.2.3临床带教方式
本次调查中仅63.87%的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有固定的带教教师。调查显示,有固定带教教师的MNS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无固定带教教师的研究生[10]。对于带教方式,有86.56%的研究生认为研究生期间的临床带教和本科阶段无区别或区别很小。这与罗彩凤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医院所能给予的临床带教并不符合MNS研究生的期望。由于我国护理专硕起步晚,临床带教还不完善,部分研究生带教依然沿用本科带教方案。有调查显示,临床带教教师在研究生带教中存在教学信心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方式主要沿袭以往的教学经验等问题[12]。因此,探索适合MNS研究生的带教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3.2.4临床带教师资的选拔
美国APN教育临床实践指导者由专科护理师或临床专科开业护理师担任,他们一般具有某专科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教育指导能力[13]。我国MNS研究生导师大多为医院护理部主任或护理学院教授,不能直接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指导,医院选择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本调查结果显示,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主要是高年资护士,而学生最期望的带教教师主要是护士长和专科护士。MNS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有20.17%的研究生对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不满意。分析其原因,高年资护士虽然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有部分护士初始学历较低,且未经过系统的科研学习,缺乏科研指导经验。研究生希望实践期间提升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丰富专科护理知识,所以对护士长和专科护士有较高的期待。因此,在临床带教教师遴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工作经验,还应把科研能力等纳入考核指标,并组织相关培训,强化带教教师科研能力,以便其引导研究生将临床和科研相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王晓芬等[14]构建的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教师考评内容指标,可为带教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提供一定参考,主要包括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调查中有研究生提出“希望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医生加入临床带教教师队伍,选择有资质的带教教师或带教团队共同培养研究生,以提高专硕培养质量”。
3.3结合MNS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改进培养方案
3.3.1与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
本次调查中,仅14.29%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但是有89.07%的研究生期望在临床实践期间获得专科护士培训机会。我国MNS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5],因此,专科护士是MNS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专科护士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并轨发展实际上是专科护理人才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并轨发展,两者都是因适应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16]。实现两者的并轨,一方面有利于壮大专科护士中的高学历人才队伍,优化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提升专科护士培养水平[17];另一方面,通过专科护士培训,MNS研究生丰富了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完善职业规划[18]。调查中MNS研究生提出“希望在实践过程中多进行一些专科技术、知识培训,而不仅是常规的打针输液”。还有研究生表示“医院跟学校沟通欠佳,获得专科资质的机会少,但是研究生实践应该有针对性,选择与研究方向一致的专科护士培训,不仅有利于专科知识学习,还有利于课题开展,确保毕业后能胜任专科工作”。目前,已有部分院校提出统一研究生学位教育和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要求MNS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在各省间难以互认,而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受限于培训批次、地域、名额等[18]。
3.3.2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并轨
调查中有21.17%的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参加了护士规范化培训,而在其期望调查中,有71.43%的研究生希望参加护士规范化培训。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此后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学者提出,将二者并轨既可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学习与重复培养,又能促使MNS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19]。护士规培不仅可丰富其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护士快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实用型护士[20]。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现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我国部分院校也进行了尝试,要求MNS研究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接受规范化培训,但并轨方案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两者如何并轨也是MNS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方面。本次调查中,有MNS研究生提出,可否将研究生临床实践时间纳入规范化培训时间,缩短毕业后规培时间。
篇8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Teaching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U Yongbing
【Abstract】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a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we apply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course.The approa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fosters the creative ability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increase the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But the teacher will face up to more higher reqirements.
【Key word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46-01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 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 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案例分析:组织授课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康复护理学的经典案例,编写案例集。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也可将案例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先应用理论课教授相关知识,使学生完全掌握理论,课后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其分头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病人的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在其后的实验课中,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临床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使用康复护理措施。全班学生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共同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管理讨论过程,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演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由学生根据案例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角色扮演可较为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临床实际” 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学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正确的康复护理。
2.2 “参与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需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体系。可采用综合素质测试――笔试成绩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法,把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进行评定。
综合测试:教师从案例库中选取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教师评分。综合测试主要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教师从试题库中选取试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成绩: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演讲) 给予一定的分值。最后将学生的综合测试、笔试及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得出最终的考试成绩。
2.3 “参与式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考核成绩评价:对学生综合测试、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兴趣、自觉收获、自学能力等。
教师主观评价: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对每堂课知识点的提问回答正确率、课堂气氛、护生参与及互动程度进行主观评价。
3 参与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教学实践中发现, 增加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需要教师具有充分控制现场和把握时间进度的能力。同时, 在短暂的时间内如何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参与式方法在教学中的另一挑战。另外, 参与式方法经常采用小组活动、快速反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些方式中经常会受到场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和限制, 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因地制宜, 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地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表现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刘玲玲.开设康复护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 .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68-69
[3] 杨佳.参与式方法在《卫生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70-72
篇9
【关键词】康复护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42-02
近年来,对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医学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医学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对其做进一步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促进教师反思性地成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教学结构,必须蕴含特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要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提供可参考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活动结构或程序,具有与之相配套的基本教学方法。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康复护理是以提高人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为目标,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体护理的推广和发展,康复护理教学也成为整个护理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康复护理学教学体系正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
1 康复护理学教学的现状
1.1 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状况
康复护理教学的师资队伍基本都是由来自康复各个科室的康复医师组建而成的。对康复护理的教学有一个重新认识学习的过程。如何组建康复护理教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将康复医学与临床护理有机的融合,如何将康复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护理临床,是康复护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康复护理教学的课程内容
目前,《康复护理学》统编教材,其内容无论在康复护理理论方面还是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康复护理教学内容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的束缚。
1.3 康复护理的教学方法
到目前为止,康复护理的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此种方式
主要的弊端是单纯强调传授具体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康复护理的教学中得以普遍应用,但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思维、分析、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更大的突破。
2 康复护理教学模式探讨
2.1 建立、完善康复护理教师队伍
应该按照美国康复护理学会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
2.2 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
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通力合作,从护理角度帮助伤病残者, 使他们在肉体、精神、情绪、社会和就业方面的能力,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独立,从被动地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它与康复医学以及其他临床护理在工作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应从康复整体护理、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护理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和康复护理管理等方面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康复护理的特色。其中,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与转移、关节挛缩及其预防和处理、压疮预防和处理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及其护理)和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占重要地位。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理论原则外,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康复护理评定是贯穿整个学科的基础与核心。不仅如此,康复护理评定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ROM 的测定、肌力测定、步态分析等肢体功能的评定在骨科、神经科也运用广泛。因此搞好康复护理学的教学工作,不仅是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康复的要求。康复护士应能通过功能评定和功能预后的预测, 了解残疾者在某阶段的最佳健康状况,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康复护理目标,并使残疾者亦充分了解此目标,共同为达到此目标而努力。
2.3 课程设置及学时的安排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和临床各科都有很大的联系,涉及的面很广。鉴于康复护理学的广泛性、多科性特点,康复护理学的课程可适当安排在临床护理课的较后期进行。此时学生已接受了较多的各科临床医学及护理知识,这样对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时的安排上,康复护理学的教学总时数一般多为30余学时,课程安排太紧,有些内容只能压缩或删除,影响了整个内容的连贯性,也对教学效果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与康复护理在整个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根据现行的实施情况来看,以6O学时左右较为适宜。其中,康复护理概论(4学时)、康复护理评定(16学时)、康复护理技术(10学时)、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10学时),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可适当增加实习或见习课(2O学时),两者的比例可为2:1。这样可使教学安排更为科学、合理,也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门知识。
2.4 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改良现有的康复护理教学方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迅速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知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应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软件”建设,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保证。现代教育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和广阔。它包括: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与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国外医学教育重视强调:综合性(基础与临床的综合)、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注重基本素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康复护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学是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导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如:参考书、期刊杂志、网络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E-mail、BBS或QQ群等进行问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第1版[M].北京.1990
[2] 李树贞.康复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M].北京.2001
篇10
方法: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健全管理机制,结合患者病情实施辩证施护。
结果:中医辩证施护切合了患者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信任及满意。
结论:中医辩证施护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并举的护理模式深化了优质服务内涵。
关键词:辨证施护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35-01
随着物质及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在选择医院时不单纯从专业水准来衡量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医务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即自己是否被善待。而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也发现,护士怎样照顾患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本质为使人们生活得更健康。将中医辨证施护运用到临床护理服务中,体现了我院的中医特色,并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辨证施护的核心所在
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辨证得出所属何病、何证,从而提出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这与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为患者提供与病情相符的护理措施相一致。中医护理包含“辨病护理”及“对症护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指相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在治疗与护理方法上各异,不同疾病只要出现的证候相同,可选用同一护理与治疗原则与措施[2]。
2 实施方法
2.1 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创建活动。
2.1.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动员护理人员熟悉、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目的及意义,使全科护士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及建议,开展我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做些什么的活动,以便更好地推进活动的开展。与科室主任、医生充分沟通交流,使医护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共同参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2.1.2 加强中医专病辨证学习。参加护理部中医专病学习及中医基础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同时科内强化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用药等培训与考核,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及专病护理,与辨证施护密不可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2.1.3 明确优质服务宗旨。建立以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建立3H服务模式:即Hotel式礼仪服务使病人感到亲切与尊重;Hospital式规范化专业护理让病人感到放心与安全;Home式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到家庭式的温馨。
2.2 结合科室实际,健全管理机制。
2.2.1 规范优质护理质量标准。修订与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质量考核制度等,重点制定和细化基础护理质量考评标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并将中医护理体现在质量考核中,鼓励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护。
2.2.2 探索护士能级管理。由责任护士负责保管病人的分工模式;以工作量为基础依据岗位职责、病人的病情程度及专业技术等,实施12小时交接班的弹性排班制。依据护士的职称、专科水平和能力分层使用护士,设定Ⅰ~Ⅲ级人员责任管理模式,组长负责分管相对危重病人的病人,指导低年资护士实施辨证施护。
2.3 结合患者病情,实施辨证施护。
2.3.1 评估患者。对入院患者运用四诊方法进行评估,以便掌握病人资料及信息,通过评估掌握病人病情及存在的护理间题,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辨证施护书写护理记录,落实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2.3.2 因人因时因地施护。评估每一患者的疾病特性,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确定保健养生及用药为因时护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为因人护理;根据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特点,确定临床护理的原则为因地制宜[2]。通过因人因时因地的辨证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
2.3.3 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及时准确地发现病情变化,并通过观察分析各种危象出现的征兆,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当病人标证可能危及生命时,护理应紧急配合抢救以解除危急症状,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本证。在病势缓和的情况下,则应将重点放在护本上,消其病因,以为患者提供与病情相符的护理措施。
2.3.4 异病同护、同病异护。中医护病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着眼于证的区别。如感冒有风寒、风热感冒,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异病同护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应该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但有时不同的疾病也能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如久痢脱肛、子宫脱垂同属中气下陷,可用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鸡汤服用,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局部用五倍子、白矾煎水薰洗以促使回缩,或针灸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益中气[3]。
2.3.5 畅情志、调心理。中医的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精神正常则阴平阳秘,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而当情志异常时,容易导致内伤,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运行紊乱,五脏功能失常,如思伤脾,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惊恐伤肾[4]。中医情志护理把维持情绪的“中”、“平”、“和”状态作为护理关键所在[5]。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与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实施心理疏导使其调畅情志。
3 体会
随着医疗市场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要求由技术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深入研究患者的潜在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推行人性化服务理念,减少护患冲突行之有效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中医辨证施护切合患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对服务对象身心全方面的护理,践行了辨证施护的重要思想,突出中医特点,并有利于提升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满意。使优质服务护理内涵更丰富,也利于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明,陈洁.从培养高级护理人才角度谈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医院,2011,4:5-7
[2] 丁富平.中医护理学科体系的形成、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 汪乃芬.运用中医理念指导临床护理实践[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8
- 上一篇: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 下一篇:高校智慧校园教学管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