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纠纷的防范及处理方法

篇1

【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为建立减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手术室护理纠纷资料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纠纷发生的时间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统计,建立预防措施后2年内观察纠纷发生情况,比较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建立防范措施后,我院手术室护理纠纷明显下降,满意度前后对比差异显著。结论: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减少护理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

手术室(operating room )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按洁净程度将手术室分为三个区域:洁净区、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1]。手术室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处处注意细节,防范因工作失误导致引起医患纠纷。护理纠纷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日常工作秩序,给医院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我院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并与建立防范措施后进行调查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资料总共561份,选取其中发生纠纷的资料62份进行分析,显示中度事件8起,一般事件52起。主要的护理原因有:术前手术时间、操作人员安排重叠,器械、敷料、药品、血液等准备不充分;术中护理管道脱落、断裂、折叠,术后患者交接不清,感染。

1.2 研究方法:

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带领,详细总结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析其幕后原因,报给医院领导批准,共同制定防范措施。制定好防范措施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讲,医院各部门共同监督执行。

1.3 防范措施: ①全面规范手术护理文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字体工整,以防发现书不对名的现象。②正确规范化手术护理操作:加强护理人员考虑到手术对于的实际要求及其病人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情况的意识,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严防差错事故。③强化护患的沟通意识:护理人员要有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意识,以便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④防止意外事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清点手术仪器,检查患者护送车是否舒适,以防止对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对防范措施建立前后产生的纠纷例数差异用χ2检验,取P

2 结果

2.1 纠纷原因分析

产生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有医生缺乏医疗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手术护理文书不规范,病人对服务水平的期望值过高等,但是根据60例分析显示,医生及护理的医疗安全意识不够是导致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共45例(75%)。

2.2 防范措施建立后纠纷例数比较:

防范措施建立后,纠纷率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 讨论

护理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医疗过错、过失、侵权等赔偿纠纷[2]。护理纠纷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会引起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严重者甚至对医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所以严格防范护理纠纷是十分必要的。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医务工作人员的失误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3]。

本文研究显示在术前护理器材准备不足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引发患者与家属的不满是纠纷发生在术前的主要原因,术前准备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尽心尽责,增强服务理念,另一方面要求医院加强管理,及时更新器材信息,做到有备无患。术中引发纠纷主要是医生技术失误,这点要求医生加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准确把握病情施医。术后的纠纷原因是护理文书不规范,导致患者信息混乱,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就医心情,引发不满情绪,导致护理纠纷。另外本文发现对医院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清洁要求达标的话可以减少患者的感染率,起到较好防范纠纷发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减少手术室护理的纠纷,关键是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质量,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文燕华,毕少莉,韩惠嫦等. 现代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与防范[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83-384.

篇2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门诊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纠纷的易发因素,探讨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5月发生的35例护理纠纷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护士因素、医疗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均可引发护理纠纷的产生。结论:加强社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法制观念等是防范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仅限于疾病的诊断,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保健也更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作为社区护理工作者,必须适应形势,转变观念,真诚服务,更新服务理念,力求减少和避免护理纠纷。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所发生的护理纠纷35例,护理纠纷事例发生后,由护士长记录,组成小组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2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根据35例护理纠纷情况的分析,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①社区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于外院带药输液者缺乏相关的签约制度,由此引起加入药液后有混浊变色现象,输液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异常的病情变化等,患者不能理解吵闹至院部要求赔偿。②护患沟通缺失。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释不恰当,表达方式不正确,使患者误认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不愿意回答而引发言语上的冲突。③没有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上下班交接不清,对病人所用药物漏用或多用,使病人产生质疑。④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排气方法不当,个人技术操作不熟练,静脉穿刺失败。若一次操作失败,会给患者留下不良印象[1]。再加上我们的护士未能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未能及时解释而留下隐患,产生对立情绪,导致纠纷发生。

(2)医疗设备因素:医疗设备缺乏不完善,输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紧急状况,只能简单处理即予转院,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有推卸责任之嫌,即对护理人员发泄不满情绪。

(3)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嘈杂,缺乏供水设施,输液椅不舒适,供暖降温设备跟不上等,都成为矛盾的刺激源。

3 防范措施

(1)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微笑、热情、规范的服务和有问必答,要踏实地体现在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把增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神圣使命。

(2)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对社区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要不断加强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操作训练,使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制度。

(3)严格执行护理纠纷上报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慎重处理,提高社区服务人员对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纠纷,对于出现的纠纷,社区的管理者在处理过程中要分辨是非,明确责任,客观公正的对护理纠纷作出定性。充分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对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找准问题的实质,掌握沟通技巧,尽量缓解矛盾,防止把矛盾扩大化复杂化。做好护理纠纷的记录及处理方法,事后组织讨论评价,有助于推动社区服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4)营造和谐的社区服务氛围,提供安全舒适的输液环境。服务源自真诚,微笑是交流基础,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要充分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对患者的不满情绪要保持宽容,理解和忍让的态度。护理人员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工作需要、服务观念的变化[2],掌握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

(5)加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对具有风险性的诊疗,应严格制订执行病人签约制度。社区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用法制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社区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明确法律责任,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树立起保护病人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减少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4 结论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零距离和社区居民接触,更要以高技术、高水平和安全服务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为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作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元太、梁春琦、林嘉滨. 《门诊患者就医需求调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21(10)693-695

篇3

关键词:采血室 护患纠纷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4-02

近年来,由于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市级医院门诊就医的人数逐渐增加,然而护患比例却严重失衡,使护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纠纷,不仅影响医院工作秩序,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采血室的工作是衡量门诊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我院对门诊采血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出发生纠纷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护患纠纷原因

1.1 法律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不断审视护理工作,如护理人员不重视患者,法律意识不强,说话随便不负责任,工作态度不严谨,很容易让患者抓住把柄引起纠纷。

1.2 缺乏责任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血前护士未认真进行核对,在采血时出现化验项目漏采,或采错化验项目引起纠纷。

1.3 缺乏沟通。以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已成为患者投诉的热点,采血室患者停留时间短,与护士交流少,而护士因工作量大,也忽视了与患者的交流,在操作过程中未做好解释工作,没有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导致纠纷发生。

1.4 技术操作不熟练。采血过程中患者都希望穿刺能够一次成功,把痛苦降到最低。某些患者会直接质疑护士的穿刺技术,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另外还会碰到一些长期治疗或血管情况不好的患者,有些护士一次甚至多次穿刺不成功,给患者带来痛苦,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导致纠纷。

1.5 人员配备不足。患者到医院后都希望可以尽快就医,尽快完成各项处置,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引起情绪焦躁。在夏季或流感高发季,患者多,空间不足,护理人员缺乏,这种矛盾尤为突出。最后矛盾都堆积在护士这里,也易引发护患之间的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树立以人病为中心的思想。护士应宽容大度,不计较,不针锋相对,体谅患者。对情绪急躁的患者给予理解,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2.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鼓励护士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护士技术操作的训练,定期考核,使她们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3 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护理人员注意培养良好素质,仪表大方,尊重患者,选择恰当的称呼,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印象。护患间通过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真心相待,即使在工作中有些许不足,患者也会谅解的。

2.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医院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这是减少失误、预防事故及纠纷的重要保障,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应牢记在心,工作中不能自行减少环节。

2.5 针对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可根据患者多少、工作量大小来安排各班时间和人数,做到新老搭配,挖掘护理人员的潜力,加强各班次的环节衔接。

2.6 正确对待并认真处理护患纠纷对。认真对待患者投诉,给患者满意的答复,使患者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对患者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表明态度,并将处理意见告知患者[1]。处理纠纷时,护士的言行非常重要,避免和患者及家属针锋相对、发生正面冲突,护理人员要具备应变能力,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标,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3 体会

将各种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进行有效防范,那么护患纠纷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加强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及护理文化建设,规范言行举止,形成护理群体共同的护理理念、护理宗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得到患者的认可,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篇4

关键词:急诊 护理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119-01

医院急诊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医患纠纷的易发场所,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引发医患纠纷。

通常,医疗纠纷的发生总是牵扯到护理问题。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改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高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所指为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直接表现于护患之间的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上。急诊工作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所要面对的是一些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病人,通常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具有高风险。而护士作为患者最直接面对的医疗工作人员,也就成为引发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综合性的科室,由于急诊医疗的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等因素,每日要接触的又是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急诊患者,任务繁重,因此是病人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最易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场所。医疗与护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医疗纠纷中常常牵涉到护理问题,要减少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对策是要提高急诊护理防范意识,预防纠纷发生。

医疗纠纷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开始表现为病人或家属对医务人员不理解,缺乏信赖与好感;其次发展为对医务人员反感,开始找医院的毛病;最后引发医疗纠纷的直接冲突和患者投诉事件。

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根本对策在于预防,预防关键为开始接触患者时的护理意识上,贯穿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与医护质量,采用具体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及时排解患者的困难,减轻患者精神上的压力,就可尽量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

1 护理纠纷容易引发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同情心。护理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要求护理工作者应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急诊病人通常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通常会感到恐惧、紧张,如果护理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责任与同情之心,服务上不主动、不准确,缺乏耐心听取和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与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理纠纷。

1.2 欠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或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随着病人就医期望值增高,急诊室愈来愈呈现出紧张、快节奏、复杂化的工作局面,因此,护士工作面对着临床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面、护理操作技能等整体素质上的更高要求,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如果观察病人不细致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或在抢救病人时操作失误,仪器使用不熟练都会导致差错,引发医疗事故,影响抢救成功率,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直接引发护患纠纷。在临床救护治疗操作中,医院有着各项规章制度同操作规程,需要护理人员逐项遵守并执行,如果落实不到位或违反相关操作规程,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形成安全隐患,导致医患纠纷。

1.3 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法律,同时也增添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尤其对护理工作更是进一步提出要求,护理文书在法律上成了证据资料。急诊室在抢救病人时多为口头医嘱,多数急诊记录是事后补记,如果对医疗文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对重要的病情变化未能及时记录,都将造成医疗纠纷处理中医方的被动地位,无法提供对自己的有利证据。

1.4 未能有效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与不可预见性,除了要在本科抢救外还承担着转运病人的检查、住院等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某个环节略有疏忽或在病情变化时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如果缺乏沟通技巧,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误会,对风险较大的技术操作及病人在转运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未及时告知,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2 加强有效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1 提高防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急诊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知道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或会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掌握识别风险,提高风险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2.2 加强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护理人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个人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应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树立起“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强化“急诊”观念,急病人所急,在就诊、检查、抢救等环节上快速有序,主动积极,减少因欠缺服务意识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3 高度掌握护患沟通技能,落实事先告知患者制度。在护理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善于与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有效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患者,要使用患者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事先告知制度,尽可能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让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和义务,才能减少护患矛盾。

2.4 提高业务技能,加强业务学习。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培训,采用晨会提问、护理实践、定期考试等各个方式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同时在急救技术操作上更加规范化,只有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化。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可在工作中随意贪图方便或急乱求简,违反规章制度。

篇5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81-02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是医院的最前沿阵地,是医院的高风险区,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随着患者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的加强,医疗纠纷也迅速增多。因此,加强急诊科的风险管理及迅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本文通过护理角度论述一下在医疗纠纷中护理的相关因素及改善措施。

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发在在本院急诊科的15例护理纠纷,其中因护理技术缺陷导致的纠纷5例,护、患沟通不及时服务态度差导致的5例,护士责任心不强、核对制度不仔细的2例,服务流程不严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的纠纷3例。

2护理纠纷在急诊科形成的原因分析

2.1护理技术缺陷

2.1.1护理操作不科学规范

急诊科的特点是重病号多,且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料性。当出现大事故要大批量抢救病人时,为了完成抢救工作,善自减少操作流程如不贴输液瓶签,因加药不及时而善自减少用药等,降低了护理质量。

2.1.2临床经验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急诊抢救技术不够熟练

现在我院急诊科护理队伍分配不够合理,有经验的老护士纷纷调离岗位,整个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现象。5年以上的护士只占35%,其与均为年轻护士。年轻的护士她们有激情,但缺乏经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及对复杂问题的观察和判断力均缺乏。相对的其综合处理问题的独立能力也就不够强。而这些往往就是造成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2.2护理服务不全面的缺陷

2.2.1绿色通道(即抢救流程)不通畅

急诊科与各科室均有关联。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护士要与医生及其他部门的科室人员接触。此时,急诊科的护士就要担负起很关键的协调作用,保证病人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迅速有效的完成检查。避免出现因交接不及时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如医技检查报告不能及时发,收费拿药要长时间的排队都会使患者及家属烦燥不安,对护士的服务产生抱怨,从而增加投诉率和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2.2.2缺乏同情心,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解释不到位,服务态度生硬

急诊患者大部分都是突然发病,患者都是充满恐惧感来院的,怀疑自已是不是得了重病。都希望能在急诊科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缓解自已的疼痛。这就给我们护士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急诊患者多时,这种压力会更加突出。大家都想优先诊治,都认为自已是最严重的。如果这时我们护士因为繁忙的工作不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做出耐心仔细解答的话,患者就会对医护人员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一旦其治疗低于其期望值时,就会引起投诉或纠纷。

2.3护理管理方面缺陷

2.3.1因急诊科和全院多科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护士长要用大部分的精力与各科室进行沟通,又要对本科室的日常事物进行管理如完成部队新兵的体检。护士临时换班,怎么合理的对新老护士搭配排班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护士长的职能管理,对本科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改正。

2.3.2管理者护理安全意识不强,管理缺乏力度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虽对各班次的护士划分了严格的工作制度,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奖罚不明,只知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罚,不会找根本的原因给予改正。而对于好的现象又不会给予相应的奖励,致使护士出现抵抗情绪。这样有再好的制度也会执行不到位,而流于形式。

2.4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缺陷

2.4.1护理观察记录不全面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病情没有全面的认识,观察不够细致,病情发生变化时没有急时发现并报告医生而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有的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过份依赖仪器,监测数据不够精确等都会影响抢救工作,从而造成护患纠纷。

3护理防范对策

3.1准确认真的记录护理文书,在出现医患纠纷时,护理记录也是强有力的法律证据

急诊科护士应特别注意在抢救过程中,客观准确的记录下患者的病情及其变化。如果确因抢救患者不能马上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h完成补记并加以说明[1]。

3.2应定时定点的在科室里组织医生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让医护人员能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问题提早预防,并加以改进。以科内发生的纠纷为例,组织全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使全科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2],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程序。

3.3合理分流患者,改善服务,节省医护人员的人力资源

随着人们对保健需要的提高,患者稍感不适就到医院看急诊。因此在急诊时间内,就会出现各科的患者都集中到急诊科。

这时我们就应迅速分流患者到各专科就诊,以缓解急诊医护人员的压力,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急危重患者服务。对于危重患者在院检查时都应让护士陪同前往,这样可协调其间出现的秩序混乱情况从而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3.4定期给医护人员培训急救技能,提高其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急诊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应对护士进行系统的急诊专科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让护士对各科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应熟练掌握。通过定期的培训,急诊科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5发扬“以患者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的护理理念,全体医护人员的观念发生改变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主动询问病人的需求,并给予改进。急诊护理过程中,患者情绪均不稳定、爱抱怨,护士这时应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维护患者的各种权益,对不同态度的患者给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取得患者的信任[3]。

4小结

我科通过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主动服务的理念,开设急诊绿色通道,简化了就诊流程。加强培训了急诊护理人员特别是新护士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加强了急救护理安全管理等措施,患者对我科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提高医疗质量是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共同心声,它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但在其间我们急诊科的护士应在其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它能使整个医疗质量得到质的提高,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使医患双方的关系更协调!

参考文献:

[1]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7.

篇6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为措施,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结果单病种临床路径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后,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件的发生。结论在单病种临床路径中应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患者投诉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实现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临床路径;前瞻性干预;队列研究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单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诊疗标准化模式,是一个有严格工作秩序及准确时间要求的规范化医疗护理计划,是通过减少患者住院诊疗无效支出、严格规范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紧张医患关系而达到持续改进医疗环境与质量的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1]。临床路径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为规范的诊疗护理模式,而且可促进患者及家属理解医护诊疗全过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促进医学常识传输、医患和谐交流沟通,还有利于医疗服务态度及质量提升。20世纪90年代至今,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基本成熟,并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2]。近年在我国也开始探索性地研究与运用,并逐步开展。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教学医院,近年来也受到医疗纠纷的困扰和危害。我们从医学、管理、伦理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医院投诉纠纷、医疗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以此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运用到临床路径当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有床位1300余张,临床科室43个,医技科室15个,职能科室34个,住院病区25个,30个教研室,5个科研机构,16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在门、急诊量及手术量等医疗接诊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每年投诉量在百例左右。通过分析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对其产生的原因、矛盾的焦点、处理的过程、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对纠纷的性质、每年发生的例数、补偿金额等进行归类比较,由此初步总结制定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从管理角度入手进行前瞻性干预。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以医院全年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入选并分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个研究对象的表现数值。将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作为前瞻性干预措施实施到单病种临床路径中,自2008年起进行为期7年的调查研究。

1.2.2干预措施

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核心内容: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将查对意识与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②严格执行检诊制度,落实好接诊、三级查房、会诊及病案讨论等制度,降低误诊漏诊概率;③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客观真实反映诊疗全过程;④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从法律层面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全体医护人员要学法懂法,并运用到医护实践中,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⑤严格监督管理,协调各科室部门工作,填补医院沟通管理漏洞;⑥转变服务观念及医疗作风,重视患者权利,双向净化医疗执业环境。

1.3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4年每年门、急诊量及住院量,以全年就诊人数(门诊量+急诊量+住院量)为分母,以该年份全年投诉数、纠纷数及医疗事故发生数为分子,计算每千人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绘制折线统计图。

2结果

2.1干预前后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比较

自2011年起全面推广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各项措施并将其实施到临床路径后,前瞻性干预诊疗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了医院投诉、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医护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人身安全(表1)。医院投诉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可分为2个阶段,2008—2011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基本维持较高水平,其中投诉率呈起伏波动状态;2011—2014年投诉率、纠纷发生率、医疗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图1)。

3讨论

篇7

【关键词】 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服务性行业。随着全国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人们在就医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少数病人对“医疗事故”的要领似懂非懂,动不动就闹纠纷,要求赔偿。因此,这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造成护理纠纷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防止护理纠纷的若干防范措施和技巧,供同仁们参考。

1 接诊病人时易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接诊护士未见病人就吩咐办理入院手续,并等病人办理了入院手续才让其就诊,一旦遇上危重病人因错过其抢救的“黄金时间”而引起纠纷的发生。故首诊护士针对此现象应坚持“先见病人后办理入院手续”的原则,应坚持“先抢救后补办入院手续”的原则,为危重病人建立及时救治的“绿色通道”。

2 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护理工作是慎独的工作,“三查七对”如同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若“三查七对”不能到位就可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输入“变色、混浊、沉淀、有絮状物”的液体等,轻则引起纠纷,重则诱发医疗事故。因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认真学习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加强“三基、三严”是避免发生纠纷的首要措施。对工作不满五年的护士每年举办操作培训一次,年龄40以下的护士每年理论考试两次。科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护理部借“512护士节”之机举办操作比赛,理论知识竞赛及经常进行新知识培训。每天保证一位高职高资护士或护士长在班,并由她们亲自查对医嘱,上午加强液体巡回,尤其对实习生、刚上岗护士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个环节到位。

3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所引起的纠纷及防范

不遵守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可引起输液反应、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真实性,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住院指导及出院指导)不详细,导致病人服药过量,活动过度,擅自离院发生人身意外等,这些常成为病人投诉的焦点。

提高护士思想认识,使护士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就是构成侵权和违法”,使护士主动自觉地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自己的义务去履行,尽职尽责模范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对不遵守住院规则的病人,护士长每天要讲明容易出现的意外及产生的严重后果,检查各种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监督各班执行操作情况,定期抽样检测各种消毒隔离达标情况。 转贴于 4 缺乏法律观念,不尊重病人自主权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在护理工作中说话不严谨,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反应的问题或提出的疑问不予理睬或处理不及时,泄露病人隐私及特殊病情,特殊检查、治疗、新技术应用未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等等,也易发生护理纠纷。因此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尊重病人自主权,让患者做到“五个明白、五个知道”。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说“不”字,凡事做到“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手续。时时处处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服务于病人开口之前。做到没把握的话不说,没把握的事不做,拿不准的事及时请示科主任、护士长,一旦出现矛盾、问题应及时反应,科室不能解决时上交护理部、医院解决。

5 缺乏沟通,做好护患沟通。

医患矛盾一旦产生化解很难,要防患于未然,必须主动沟通。

5.1 做到“四个到位”即做到位、写到位、说到位、签到位。

5.2 做到“五个避免”

①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及时接受事实;②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③避免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④避难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⑤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5.3 做到会“倾听”及“介绍”,尤其要耐心,认真倾听病人的苦衷。

5.4 做好催款工作,“催款”往往是各种矛盾的导火线,护士要注意方法,灵活机动。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口腔种植科发生的32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25~64岁,平均(35.4±2.7)岁。纠纷分类主要为医疗质量、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医疗流程等。

1.2方法对口腔种植科32例医疗纠纷事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以导致纠纷发生的因素作为主要根据,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和沟通技巧,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流程。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采取相关措施对口腔种植科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行防范。

1.3统计学分析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导致口腔种植科医疗纠纷的护理因素在32例医疗纠纷中,导致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医疗质量问题,共14例,所占比例为43.75%,其次为医患沟通,共7例,所占比例为21.87%,再次为服务态度,4例,所占比例为12.5%,7例为其他,所占比例为21.87%。

2.2防范措施应用效果在32例医疗纠纷中,仅有3例发生于2014年,所占比例为9.37%。这个结果显示,对采取防范措施之后,口腔种植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采取措施之前相比,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口腔种植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已经成为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细节及服务态度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口腔种植科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保持高度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篇9

【关键词】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急诊病人的特点是急、危、重症病多,意外事故病人多,病人及家属对医护服务期望值高,如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纠纷的发生[2]。为了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通过对我院急诊科近5年临床工作中的护患纠纷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5年-2010年在我院急诊科共发生护患纠纷20例,其中服务态度差7例,占35%;业务技术水平不够熟练3例,占15%;规章制度执行不严2例,占10%;病人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误解5例,占25%;医疗收费不明3例,占15%。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2.1.1护理人员方面

2.1.1.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换位思维不够 在护患纠纷中,大部分并非是护理人员存在有行为过失,但确实在医疗服务中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如有些护理人员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使用服务忌语,回答问题冷漠简单,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不够、表情淡漠、讲话生硬、注意事项交待不清等,尽管为患者做了大量的救治工作,但当患者或家属有问题提出时,解释工作不周,甚至于与病人或家属发生口角,使患者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感激救命之恩,反而投诉护士的服务态度差。另外,患者及家属往往在心理及经济等方面压力过大,求治心切,对病情了解不够,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过高,需加强护患沟通,否则易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常常引发纠纷。

2.1.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现阶段护患纠纷从数量、性质、处理途径、结果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患纠纷数量日益增多,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处理的途径上不单纯是信件或口头投诉,而是寻求法律支持;不单纯依靠医疗行政部门解决,而借助媒体施加压力。纠纷的结果不单纯是批评问题,而是要求经济赔偿。由此可见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当患者的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而有些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马虎,导致卷入护患纠纷。如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对病人进行服药、注射、输液治疗时未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导致差错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

2.1.1.3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技术要求精益求精,造成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因而引发护患纠纷。

2.1.1.4 出诊人员及设备因素 出诊速度慢,出诊配备器材不到位,出诊护士动作慢,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些都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2.1.1.5 出诊人员及设备因素 出诊速度慢,未在预定时间到达现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出诊配备器材不到位,急用时因抢救物品缺省而影响抢救效果等。出诊护士动作慢,直接影响抢救质量;转运前未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些都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2.1.1.6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医疗纠纷时,急救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可造成举证困难,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3]。

2.1.1.7 医疗费用问题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加之新特药的应用,使医疗费用的增长同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收费项目不明或填写不全甚至错误等,极易造成患者的误解,导致纠纷发生。

2.1.2 患者及家属方面

2.1.2.1 文化程度较低引起 不少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缺乏医学常识,不能真正理解病情,难以交流,出现差错,指责护士没有告知,引发矛盾,导致纠纷。

2.1.2.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危重症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失实报道,或多或少给患者有一种导向,一旦出现疏忽,引发护患冲突。

2.1.2.3 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引起 现在的患者追求的是享受性医疗服务,星级宾馆的服务方式与医院服务形成了落差,导致不满,有的认为医院是治病的,应该把病100%治好,一旦有什么意外就全是医院的责任,从而引发纠纷。

2.2 防范措施 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2.2.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 在工作中护士应该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绝不与患者发生正面直接冲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2.2.2 增强法律知识 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2.3 严格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分级护理原则为患者服务,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患者的合法权利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2.4 增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方可承担临床护理工作。

2.2.5 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服务对象是患者,护理人员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法律责任问题。

2.2.6 重视急诊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同时注意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

2.2.7 规范医疗收费 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人工收费,使病人完全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

2.2.8 正确认识处理纠纷 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讨论,从中汲取教训。护方首先应该和患方协商解决处理。协商不成的则交给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和裁决,如仍然不服,可通过法院解决。

3 小结

急诊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医院的窗口,接触人群复杂,在工作中经常发生护患纠纷。通过对纠纷案例的分析,要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只有更新护士服务理念、增强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注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整个治疗护理中主动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真正使急诊护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把各种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使急诊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唐亚勤,夏文涛.护理纠纷的防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2]薛秀英.新形势下加强急诊护理安全的管理[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1):122.

篇10

【关键词】产科护理纠份 发生原因 防范建议

产科因涉及母婴两条生命,是各级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也是医疗纠份的高发科室之一.在产科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大部分是护理纠纷,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多年,现就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建议,作一管之见,探讨如下:

1 发生原因 主要从护士角度进行原因分析

1.1 责任心不强 护理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完成,但少数护士对工作不认真,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或违反护理操作规程,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将“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切忌言行不一致,反而更容易招致病员的反感,孕期保健宣教不到位,检查不认真,都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1.2 法制观念淡薄 自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及《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尚有少数护理人员不完全清晰护患双方的权益,义务,职责与法律关系,一方面对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没有足够尊重,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说话随便草率,不讲策略,患者询问病情时回答“没事”、“放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突发意外时患者及家属将把这些话牢记在心,作为证据投诉.特别是护理文件的书写不规范,不及时,甚至出现涂改、刮痕,也成为患者投诉举证的资料。

1.3 服务态度差 个别护士在工作紧张或工作繁忙时,对患者态度冷漠,言语生硬,更有严重的将自己在家处理不好的情绪带至工作中。上班时与同行议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如昨晚看的电视剧,前天打了什么牌,小孩怎么样,衣服怎么样等)。护理过程中未做到“四轻”,孕产妇家属询问病情时护士不积极,不理睬,不作回答,都易导致纠纷的发生和矛盾的升级。

1.4 技术水平不高 产科护理有其特殊性,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观察不仔细,都有可能影响母婴双方的安全,例如新生儿高热、肺炎,静脉注射往往难以一针见血,而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理,遇到不冷静、不理解的则可能抱怨,甚至辱骂护士,而引发护理纠纷。

1.5 操作不规范 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给病人用药,产房耗材、药品和急救设备,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及归位。用热水袋加温时,将热水袋直接与新生儿皮肤接触,为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调节水温,而引起新生儿烫伤等从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

2 防范建议

2.1 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最主要途径,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护士要主动与孕产妇及家属交流。有创性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1]。护士对病人来说既是护理的实施者又是保健的指导者,那么语言就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的工具,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体,是护患沟通的主要环节。沟通时应使用通俗易懂、避免专业化及模棱两可的语言,指导患者时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对护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护士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精神,关心患者疾苦,对患者热心,细心,耐心,并定期翻阅出院病人跟踪调查表,了解孕产妇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护士反馈,从管理角度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因为服务对象是焦虑、虚弱的孕妇和稚嫩的新生儿,从而决定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当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少说话,更不能以患儿血管不好为托辞,如果家属抱怨,应耐心解释或请求护士长来帮忙,绝不可与家属发生争吵,以免激怒家属,引发护患纠纷。

2.3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及《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护士的日常培训内容,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法制观念。在护理过程中,要有严格而详细的产程监护记录,包括胎心监测、产程记录、新生儿出生记录以及家属的知情签字等原始证据的书写与保存,护理人员要在意识上始终以医疗安全为重,真正自觉地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医疗安全,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2]。

2.4 提高业务素质 产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整体质量,而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要加强“三基”的培训,注重胎心监护、产前检查、接产技术、新生儿复苏及婴儿沐浴等专科操作训练,可以利用5.12护士节到来之际,开展护理规范化操作竞赛,从而营造一种“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使她们逐渐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才有可能避免差错,减少护理纠纷。要切记护理人员不单单只是打针、挂水。

2.5 规范护理行为 健全护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护理行为,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以制度约束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针对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各种注意点,提醒护理人员在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要加强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产程变化,向医生报告。护理记录字迹要清楚,表述准确,不得采用刮、粘、涂等 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更要杜绝主观臆造,随意更改的现象[3]。什么操作可以做,哪些操作不能做,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病人来到医院,希望自己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手到病除”“药到病除”。而这种愿望一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就会对医院产生不满,作为护理人员与病员接触的频率最高、时间最长、机会最多,更易导致护患纠纷的生生,产科护理工作繁忙琐碎,而且责任重大,因此提高护理的综合素质是防范纠纷的关健,应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更好的为孕产妇服务,赢得孕产妇和家属的满意,才能有效预防减少和杜绝纠纷的发生,从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席宁娜.浅谈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8,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