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

篇1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了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的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计算: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993×10-26千克×≈1.66×10-27千克。

(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______。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抽象思维。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可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了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时KNO3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以上思考与练习从溶质、溶剂量变化对溶液百分比浓度的影响,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了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

这对后面运用百分比浓度进行有关计算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

篇2

运动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开展好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运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出发,浅谈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试着指出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运用。

关键词:

运动技术;体育教学;作用;运用

1运动技术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随着运动科学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领域的传统教育思想、传统教育内容、传统教育方式等受到了现代运动科学的极大冲击,运动技术带来了体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运动的快乐等新的教育理念,现代体育教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运动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1.1运动技术的基本概念。运动技术是在一定体系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以动作协调为基本单元的,促进运动能力形成的过程。它强调外部的影响有效的施加给运动员的内部运动体系,从而使运动员的动作达到内外有效协调,以便取得更好的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运动技术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的成绩,在体育教学中更强调通过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来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1.2运动技术的主要特征。运动技术是促进运动员提升运动能力和水平的方法,运动技术因此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经济性等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符合人体运动医学的基本规律,在保持运动员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运动能力,能通过有效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升,能尽量省去不必要的运动练习,能在最少时间、能量最低消耗的基础上获得训练成果。运动技术强调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强调应用运动领域的前沿技术,强调运动员快乐的获得运动技能。

2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形成较好的运动技术,不仅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也是体育教学的载体,运动技术既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也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贯穿科学的运动技术思想,更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1增强学生体制。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锻炼身体素质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学校开设体育课程中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进而形成必要的体育运动能力。运动技术的教学恰恰给学生灌输了科学的运动知识,使学生有大量机会多次练习和掌握某项运动的概念,从而使身体在大量的运动中,形成必要的运动能力,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所以,运动技术能使学生在大量的身体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2.2引发体育学习兴趣。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学校往往主要采用游戏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新颖、时髦的运动游戏中掌握体育技术,形成运动能力。使用适当的运动技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不同种类的运动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增加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长期关注度。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后,就会希望在水平上不断有所提升,就会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成熟,加强对运动技术的探索,从而真正意义上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适当增加运动技术的内容和课程,甚至围绕运动技术开展系统的体育教学,都会给学生提供大量运动技术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大胆的应用和锻炼运动技术,这样可以使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一般教会学生跑步运球后,还可以给学生讲授胯下运球、背转身运球等,学生在多样的运动技术的学习中,会增加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3引导学生感受体育美。体育运动的美,来自于对人类对自身力量、速度的彰显,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神奇,往往是因为运动员达到了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运动强度。高水平的运动员不仅具备了运动能力,而且具有一种身体机能协调发展的体育之美。所有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后天努力和技术上的雕琢而发展形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引领学生进行运动技术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符合运动的科学发展规律,可以使学生塑造出自身的运动美感,也可以提升学生运动审美能力,使学生欣赏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也更愿意在自己的锻炼中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愿意在体育锻炼中坚持不懈,这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运动技术和形成运动能力。

2.4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学生展现自身运动技术的过程,也是获得社会认可的过程,学生乐于参与学校和社会举办的各种运动比赛,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身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同学、教师、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认可。虽然学生还不能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但他们在运动中展现出的高于一般人的运动技能,还是会给他们在各自的生活范围内带来有利的认同,不仅能使他们得到同辈人的尊重,更能彰显出他们的价值,也使他们更乐于在体育教学中学得新的技术,从而保持在某中体育运动中的领先。

3体育教学中对运动技术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运动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运动技术的难度,把容易掌握和学习的运动技术传授给大多数学生,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

3.1适当简化运动技术。在一般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特征,选择适于学生掌握的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在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季节气候等因素后,要对运动技术进行分类,有效降低运动技术难度,把一些相对容易操作,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效利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技术传授给学。

3.2改进运动技术环境。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运动技术,需要在充分考虑环境后进行,需要教师对开展某项运动的场地、器材、规则、规模等进恰当的调整。例如,可以在保证基本技术动作的前提下,缩小比赛的规模,简化运动技术的程序,灵活的设计相应的制度,还可以有效增加一些娱乐性的项目,使学生更愿意投入某项运动,更愿意在运动技术的锻炼和学习中不断获得乐趣。

3.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有效的掌握运动技术,需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教师要在运动技术的讲授中根据动作顺序,运动技术的难点、重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教师要以正确优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对运动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在讲解技术动作时,语言要规范,示范要到位,还可以结合世界体坛名人的运动技术,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技术动作要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促使学生有效的掌握运动技术,要鼓励学生勇敢战胜困难,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害怕心理,使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中保持放松的心态。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出现运动损伤,还要发挥团队精神,让学生在集体运动中学习运动技术,使学生有掌握运动技术后的成就感。

4结论

运动技术可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可以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兴趣,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运动技术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简单易学的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

作者:孙旭强 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互动性;教学质量;竞争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是一门可以强身健体、砥砺品格的学科。对中学生而言,学好体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得以迅速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与此同时,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条件也得到显著提升,身体上越来越安逸,精神上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凡此种种,已经为人类的健康敲响了警钟,拥有强健的体魄显得越发重要。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现代教育体制进行革故鼎新,将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列为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拥有强健的体魄。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

相比其他学科,中学体育教学虽然有一些共性,但也具备一些独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通过实践掌握技能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学习。在此过程中,中学生的切身参与使体育学习更富灵动性和开放性。纵观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以及相关体育运动项目,都体现出了对活动和练习的重视。因此,中学生想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必须通过身体的切实参与,从实践中获取相关知识和技巧。

2.教学目标多向性

中学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另一特点是,它的教学目标具有多向性。中学体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体力、体质;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完善体育运动知识体系;强化心理素质,等,致力于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文化课的教学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思路,开发智力。相形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则要复杂得多。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互动性的剖析

1.中学体育教学中互动性的基本概念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具体是指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师生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展开交流、学习,使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双方进行意见交换和情感沟通时对彼此产生影响的活动。

2.中学体育教学中互动性的价值和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如下:(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堂的主体,这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信息以及学生的态度、意见、情感均体现出了足够多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增进了师生感情,使师生间的认知达成一致,确保了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得以更好地完成。(3)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借助特定的符号系统来完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投篮时,前期会对篮球相关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分步骤讲述投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会一边讲解,一边亲身示范,通过语言、姿势、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投篮的基本要领和技巧。(4)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进行互动性教学,一定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否则这种互动性将会是一纸空谈。

三、中学体育互动性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体育互动性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更重视师生间的沟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练习中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相比其他需要开动脑力的文化课,学生在体育课上更能缓解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会被激发出来,使教师的教学成果更显著。

2.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

“竞争”和“合作”是现代社会中被提及的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决定其自身能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就体育运动而言,它的竞争性尤为明显,体育教师可以据此在中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使学生得到全面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促进其个性发展非常重要。

3.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课上,中学生得到集体参加活动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很多。长此以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便会得到显著提升。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学业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对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可以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剑.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J].沙棘:科教纵横,2010(9).

篇4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美”已越来越成为处在青春期的技校生的共同追求。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在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大胆引入健美操课程,极大地满足了技校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该学院的教学实践,提出体育教师应根据技校生的年龄身体特点,因材施教,使健美操行之有效地为技校体育教育服务。

关键词 :技工学校 健美操 教学

技工院校的健美操教学与普通学校有很大不同,在教学中必须面对学时较少以及师资、教材、教学条件不足等不利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编不同类型、难度和运动负荷的健美操练习套路,从而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提高学生的体育观赏和休闲娱乐能力。

一、健美操的概念

“健美操”是“力”与“美”的结合,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健美操爱好者的研究探索,人们把健美操定义为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体操化动作,并通过不同难度动作的组合,完美地完成连续而复杂的高强度动作的综合技能,是充分体现创造性的形体艺术。

二、技工院校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学院开始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引入健美操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如今健美操已成为学院体育教学的精品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这项运动。之所以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就在于健美操的运动量适中,结合音乐伴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练习健美操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柔韧、力量灵敏和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明显强于普通学生。参加这项运动既可使学生强身健体,又可满足技校生这一年龄阶段“爱美、想美”的心理需求。

三、健美操教学与训练

1.强化健美操基本动作教学

基本动作的训练是开展健美操教学的基础,正确的姿势对学生的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把基本动作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既可使学生迅速建立起健美操的基本概念,培养其动作的协调性和健美操意识,又可为下一阶段的健美操动作设计和教学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音乐

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与健美操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由于健美操强调动作的力度与节奏感,尤其是节奏感的内化意识,因此音乐会直接影响健美操整体效果和表现魅力,所以节奏鲜明清晰是教师选取音乐时必须把握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面向技校生的健美操音乐应该体现民族风格、突出时代特征,可选取节奏鲜明强劲、风格热烈奔放的乐曲。

3.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健美操运动的总时间、总强度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来设计、安排。成套健美操一般为3~4分钟,适合于学生的早操、课间操;5~6分钟的健美操适合于课堂教学;而20分钟左右的健美操则适合于课外活动。为避免学生运动过量出现不适反应,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技校生的健身指标区与人体运动合理生理曲线,从而有效地控制运动负荷量,以达到健身的刺激量。

4.因地制宜创编

由于开展健美操教学需要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等,而不少技工院校受学校所在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开展教学时受到许多制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因时、因地、因人施教,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创编教学内容。

5.合理安排课时

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健美操教学也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和自学三大项。课堂教学时数根据国家技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精神,以一学期18学时为宜,每周1学时;课余训练则是体育教师有目的地辅导学生集体组织或个人进行训练;个人自学则是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终身学习。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发挥健美操健身美体的作用。

此外,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抓好教学细节,建立科学的跟踪检测反馈体系,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和规模的比赛或表演,从而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锻炼兴趣和锻炼质量的目的。在技工院校,健美操比赛一般采用集体比赛的形式,分规定和自编两组,以班级、系、校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前的训练中,可以请一些评委、专家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四、小结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困境与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对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急需提升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1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解读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三大方面。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自身信息素养,驾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能力,包括体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教学的实施。

2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意义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旨在帮助体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参加体育技术课的训练和比赛,学训矛盾难以避免。体育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构建体育网络课程,给体育专业因为参加比赛、训练而缺课的学生补充学习的机会。

3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困境

3.1体育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意识欠缺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高校教师自助开发多媒体课件、撰写电子教案和构建网络教学空间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相比于其他理科工科教师,大多数体育专业教师特别是技术课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法,现代教育理念滞后,学习意识欠缺,部分体育教师偶尔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但主要以呈现文字信息为主,多媒体只是简单地替代了板书,不会应用Authorware、Photoshop、CoolEditPremire等专业软件进行各类体育教学素材的采集和剪辑。

3.2体育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够,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较弱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硬件操作能力,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教师开展继续学习和继续发展的保障,信息素养是教师发展自身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基础。硬件操作能力主要指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如投影仪、实物展台和打印机复印机等)的操作和应用。大多数体育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多媒体教学和制作课件的初级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欠缺。对计算机硬件及其接口陌生,网络教学能力较弱,教学过程中遇到常见的故障就手足失措。

3.3体育院系现代教学设备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条件较差

目前多数院系的教师都有条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试卷分析和登录成绩。但体育院系一般拥有一定面积的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现代教学设备却比较缺乏,很少有计算机室。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可以到学校公共机房,教师则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条件。体育院系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学校投入经费少,而且经费主要用在有关的学生比赛竞赛方面。体育教师缺乏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和条件,所以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几乎无从谈起。

4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对策

4.1制定培训政策,强化培训意识

体育院系要制定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政策,并将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纳入体育教师培训或继续教育计划,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之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部分则包括体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网络教学的实施等。强化培训意识,要让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紧迫感,主动学习相关教学软件、硬件知识,提升自身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4.2设置培训目标,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即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核心是提升教育技术操作能力。体育院系要设置教师培训目标,让体育教师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如图形图像处理、音视频剪辑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工具、网络教学资料检索等知识来提高信息素养,提升体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

4.3增加培训经费,改善学习条件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校本培训教师报酬或校外培训的差旅需要有经费开支。体育院系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购置教育教学设备,改善学习条件,有计划地外派部分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待其培训归来,利用本单位的条件组织内部培训。也可以聘请本校相关部门(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前来教学或参加远程培训,整体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5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体育院系要通过制定培训政策,设置培训目标,改善培训条件,督促体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和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师要紧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刘洋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大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评论,2015(6):106-108.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一、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鲜明的健身性和娱乐性,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过分地强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而忽略了体育的娱乐休闲功能。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补充和增加一些实用的现代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使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让体育锻炼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是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的长远目标出发点,从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出发,更加使教学目标贴近生活化,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又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批判性的继承、改造、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化和组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进步。

(2)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有助于提练内容生活化的因素。延伸和拓展可以把单一的体育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学生综合运动能力方向发展。

(3)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没有联想、想象,思想就僵化,就没有发展和创造。

(4)民间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开发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课桌凳、白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育教材内容生活化的选择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三、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与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竞技体育运动要求。竞技体育的特点是规则的严格化,场地的标准化,技术技能精细化,竞争的激烈化。这些被学校体育延用了几十年的竞技内容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法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降低体育规则的技术难度。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对体育规则和竞技体育教材重新改造,切不可盲目照搬,不然学生就会力不从心、知难而退,影响对体育的兴趣。

(3)注重教材的娱乐性。注意教材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在跑的教材的处理上,以各种跑的形式如直线跑、自由跑、螺旋跑、定向跑、变向跑等来体现教材内容。

(4)开发引进大众的休闲体育内容。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体育、休闲体育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型娱乐休闲体育项目。例如:保龄球、台球、壁球、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射击、游泳、有氧操、街舞、跑酷等等。如何将这些运动项目引进为课堂体育教学内容,是当前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商榷的问题。

(5)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时,应尽量将学习放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习者更好地明确所学的知识技能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知识技能是发展的。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活学生自动学习的意愿。

(6)注重体育锻炼的娱乐性。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追求体育活动中的休闲娱乐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趋向。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快乐体育的“元素”。例如:增加游戏成分,在游戏中比高、比快、比强;创编新颖独特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自制教具如沙瓶、玲珑球等;结合社会热点如健美训练、有氧操、体育舞蹈等。此外,体育教师之间还可以共同组织一次爬山活动,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几个班级一起去就近的风景山区活动,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生活,使体育教学生活化、娱乐化。

(7)使教学内容充满生活韵味。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这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可以开阔师生视野,在教学内容中吸取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体育理论课方面,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并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育知识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健身、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等,尤其可以加强一下关于受伤后的处理工作教学,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突发事故时可以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在下雨天无法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让学生在室内观看一些体育电视节目、体育新闻等,老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然后学习这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比赛等。这样,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编徒手操,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两节活动课,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创编,体育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民间流行的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等等,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篇7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6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逐步改革,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游戏教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和活动自觉性。此外,游戏可以让小学生用更轻松的方法来掌握体育锻炼的方式,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恰当运用体育游戏,正逐步成为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形式,并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一 游戏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理论上讲,游戏是一门融娱乐教育、健身和智力开发于一体的应用学科,是由有一定的动作、情节、比赛规则、结果等内容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游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实际上也就是将游戏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显著地作用。

二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游戏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更容易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锻炼。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是依着书本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很难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体育游戏从形式到内容都很丰富多彩,于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教材,合理地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游戏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之所以在体育课程中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的同时,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游戏活动中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第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课堂教学游戏一般以集体性游戏为主,该类游戏多属于竞赛性或对抗性活动。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在集体游戏中,学生必须遵守规则,要帮助队友,相互协作,以捍卫集体荣誉为目标。这样,在游戏中就要求学生要做到:(1)维持竞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不能违反规则;(2)为了集体荣誉全力以赴,必要时损失个人的利益。(3)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 将游戏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游戏的内容组织要科学合理。要想将游戏很好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游戏的功效,就必须重视游戏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任课教师在构思游戏内容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组织的游戏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其次,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再次,游戏内容的组织要考虑教学条件现状,从而提高其可执行性。否则,即使游戏内容再新颖,游戏的教育功能再出色,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也就无法达成。

第二,游戏的讲解和示范工作要科学得当。体育教学中融入的游戏,需要正确的讲解和示范,这是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第一步,能否恰当地对游戏进行讲解和示范会对游戏的后续开展和教学活动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任课教师在对游戏进行讲解时,一般要向学生介绍游戏的基本情况,其中,游戏的完成方法和应遵循的规则规范应作为讲解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建立了游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游戏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达到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对游戏进行讲解和示范的过程中,要时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力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讲解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讲解和示范工作完成后,最好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以便发现学生在理解游戏方面的偏差,从而及时做出纠正。

篇8

一、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备课这一环节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

1.备教材。备教材是备课的前期基本工作。通过钻研教材要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和透彻;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有针对性,是教学目标的最好体现,同时体现技能的培养。

2.备学生。备学生是尽量了解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

3.备教法。备教法就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可以接受,最终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二、培养兴趣

有无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学习兴趣高不高,关系到学生学习参与的深度、持久与创新。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有的放失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由学生的动机引起的。它的心理成分:一般包括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即平时所讲的学习、锻炼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经常性教育的配合,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更不可忽视,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兴趣。比如当学生看到一些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戏或比赛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产生一起学习或一起活动的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暂时的,一旦满足了学生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教师要利用这暂时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活动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因为在体育活动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动作或伤害事故。学生活动时有兴趣和无兴趣其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学习时积极主动,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总之,教师应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规律,这样才能使自己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探究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材的特点,运动规律和学生的实际。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积极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教师在利用具体教法时要遵循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害怕心理并融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四、注重内容

篇9

【关键词】高中生;健美操;现状;课程优化

现代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求新”、“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使昔日传统的体育运动及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健美操作为一项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它以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感、广泛的适应性、健身的安全性等独特魅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同时健美操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健美操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是以传授锻炼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促使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增长知识、调节心理发展水平,还可以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培养优良意志品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优化健美操课程结构,全力提高健美操课堂教学质量

新时期是知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更加快速,学科交叉、领域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泛。体育课程与别的学科一样,在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和社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育内容的时间性和知识增长的快速性成为了健美操课程改革的动力。为了有效的实现双向的提高,通过对教学经验和社会化知识构成的分析,我们既要优化课程的结构,提高健美操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的、新颖的健美操知识。也要求我们在健美操的课程设置上做好合理的规划,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高中健美操课程结构。提高健美操基础教学的质量,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和健美操的项目认知能力。实现这两项素质的提高需要兴趣的指导和促进。所以,高中健美操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基础教学得以落实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健美操基本功的训练,如健美操专项力量、柔韧性、协调能力等。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理论的教学,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健美操学习的知识储备。构建科学的健美操课程,要注重对健美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加强对健美操教材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美操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教材的改革。所以,我们优化教材的内容,选取新颖、娱乐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材料,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和学生适应能力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体育课程的教学渗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内容的优化和新内容的充实,成为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健美操基本功、学生健美操形体姿态的练习,也要注重新的教材内容的吸取,从而实现健美操课程体系的构建。健美操基本动作、成套内容的学习,一方面,需要身体素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健美操概念、理论的指导。对健美操教材的优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健美操基本能力提高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健美操创新能力的培养。健美操的学习是课内外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内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课外练习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巩固、提高效果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健美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课外练习内容为优化的辅助体系,全面深入的进行健美操教材的创新和融合,提升教材的时代性、创新性为主要目的。

三、注重健美操实践教学的提高、培养创新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能力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创新意识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构成的多样性,赋予了健美操教学的多目的性。健美操学习的创新能力,指的是健美操学习和练习的主体,在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练习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练习、思考、分析等激发出的新的学练方法、新的健美操动作等。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美操创新能力,就要加强对健美操基本概念、基本练习方法等的应用。落实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就是要以三基为教学的原则,强化基础能力养成后的应用。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体育课堂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实验教学法等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进行成套的动作设计,帮助学生创新学习和完成这套动作的最优路线,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得出实验的效果。另外,健美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比赛、健美操比赛等群体性活动的激发,使得学生更有兴趣和动力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提升。

四、优化健美操课程的评价内容方法

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评价和考核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实现健美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传统的健美操评价考核的内容一般采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通过对考核评价内容的研究,健美操教师要注重新的考核评价内容的创新,增加能够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的考评项目,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挥,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潜能等。

篇10

前言:

近年来,拉丁舞以它明快、热情、活泼、奔放的舞蹈风格和丰富变化的节奏等特点,越来越被大学生所喜欢,它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追求“塑身健体”的一种时尚,它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教育、美学等各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进大学校门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拉丁舞,对于他们来说拉丁舞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而我校拉丁舞选修课开设课时数有限,怎样在短期内上好拉丁舞这门课程,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研究,阐述了拉丁舞教与学中的效果,旨在更进一部提高教学质量。

一、 拉丁舞中的音乐教学作用

音乐是一门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协调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情感,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在拉丁舞初学课堂上要重视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讲解音乐的节奏、节拍。节奏型概念区分不同舞种的节拍和主体节奏型,区分节奏和速度的概念。明确各种拍子的强弱关系,例如:在教伦巴舞时,音乐的节拍为4/4拍,即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在给学生讲解时,让学生用右手轻拍左手的手背,一下一上为一拍。四拍就是拍四次。而在恰恰舞也是4/4拍,恰恰的音乐节拍是“1 2 3 4 &”数拍子。让学生清楚地辨别每个步伐的所占时的长短,讲解音乐时伦巴也可用“one two three four ”、的节拍,恰恰舞用“one two three four and”的节拍,牛仔舞用“one two three &four”来帮助学生理解拉丁舞中的节奏、拍数、强弱等音乐特点。每教学一个舞种,听音乐训练都要重复进行,让学生把身心、情操融入到音乐中去,在动作中把情感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教师的示范讲解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和动作概念,从而科学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在拉丁舞教学时,先把所要教学的动作完整的演示一遍,让学生对这个动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放慢速度分解示范,从正面、背面、两个侧面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学生练习时,老师把一完整的动作分解成左右两块来让学生重复练习,比如伦巴的库克拉恰,先重复练习右边或左边的动作,一般重复10―15遍,再重复练习左边或右边的动作,然后再把动作完整地重复练习,大概要20―30遍。这样,大部分同学即可基本掌握该动作,然后,教师重点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纠正,并示范正确的动作,再让学生练习直至正确稳定为止。

动作力度的大小是拉丁舞美感所在,力度的大小是根据其动作的性质、结构、幅度的变化及预期的效果而定,所以对拉丁舞初学者的教学时,力度的大小要单独进行练习,让学生把握同类动作在不同状态下用力的强弱大小,轻重稳定的艺术处理,才能使动作完成得优美稳健、刚健挺拔、达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三、 拉丁舞教学中教师的服饰和语言

在拉丁舞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焦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眸一笑,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自身形象设计、行为、气质、风度、服饰等就是一种象征性体态语言,教师仪表庄重、服饰得体、精神抖擞,以自信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精神振奋、情绪高扬,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语言的表达更有其特殊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动作优美,力度适当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如在拉丁舞中伦巴教学,在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满意的微笑和发出表扬之声“你的动作不错,再努力,肯定会作的更好”这样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 结论

对于大学生来说追求美是她们共同的梦想,教师教学方法适当,会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拉丁舞教学中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一,本拉丁舞班所有的同学都要求往更高的级别学习,上课时基本没有同学旷课、迟到。第二,本拉丁舞班在期末和其他拉丁舞班会考时,本班同学完成动作明显的比其他班动作优美,力度强弱大小适度。第三,听音乐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自已找不同的音乐单独完成动作。第四,学生的形体得到了修正和美化。

总的来说,拉丁舞作为我们体育课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们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的分支。

参考文献:

1.房景军,宿宁. 《浅析少儿拉丁舞初学者的入门技巧》.科技创新导报

2.林秀春.《浅谈体态语言在拉丁舞教与学中的应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十期

3.林秀春.《影响高校双人拉丁舞教学因素分析及单人拉丁舞教学实验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