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学习已被明确纳入必修课,但由于观念、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笔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对我省高中课改调研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偏正短语,形式是探究,实质是学习。虽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理解,但作为中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以研究过程为依托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要认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还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究其特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视”: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实践,重视经验。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和教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调查、考查、访问、测量、实验等活动收集材料与信息,收获最直接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
研究性学致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1.在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对研究性学习还很困惑,学校教研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和典型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课程目标。而本阶段的核心是确定探究课题,先是学校课程委员会要提供若干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经过思考参考选题后,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再对所有的课题进行筛选和审核,最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小组课题。课题确定后,探究小组就要着手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填写《课程探究方案表》。
2.在实践体验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践”和“体验”已经说明了探究主体的不可取代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探究性活动,其核心是思考,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和归纳资料,并判断信息价值。在本阶段一定要做好课题探究的管理工作,学生不熟悉研究性学习,难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课题探究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以后从事探究工作大有好处。
3.在总结反思阶段,研究小组要将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是小报告、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在对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时,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本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结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在增强自信、凝聚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篇2
赵凤飞 杜淑贤
晋元高级中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我们以“选择教育、充分学习、卓越发展”为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确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在原有课外活动小组、活动课、研究性活动课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性学习”课,并将之列为正式课程,排入课表,成为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为学生发展个性,学会选择开辟了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
一、建立以研究应用型课题为主要内容的我校研究型课程
为了扎实开展研究型课的教学工作,我们首先研究制定了《晋元高级中学研究课程开发方案》,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充分体现我校培养目标的研究型课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培养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学生,我们确定研究型课采用课题研究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工农业生产、科技等领域的某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外广阔的社会空间大课堂,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此外,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技能,论文、课题报告撰写等也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之一。
高一上学期: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型活动课和应用型的小课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向上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设计的课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学会制定研究方案,撰写课题报告和论文等,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习惯。
高一下学期:
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和科技教育开展学生自创性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基本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提高学生自己寻找、发现、提出研究课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象、问题提炼成研究课题的能力。同时,各科教师要努力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高二年级:
学生通过研究自己选择、确定的比较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某方面的应用型长线或短线课题,学习现代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了解社会社会,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造能力,学会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精神、态度。
高三年级:
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某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我校研究型课的组织与实施
㈠研究课题的实施
1.课题的产生
按学校确定的研究课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我们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每学期还请在某些领域做出贡献的专家开列一些研究课题。学校的研究型课程专家小组,对学生、老师的课题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审定后,每学期将师生、专家的课题汇集起来,打印成册,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高三年级的研究课题基本由学生提出。学校每学期选择科学性、可行性强的课题作为学校的重点课题。
为了帮助高一刚入校的学生顺利开展研究型课的学习,完成学习的第一步——课题的提出,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①任课教师深入班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满意,日常用品的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很多学生惊讶地发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可研究的课题,例如,学生从城市垃圾的处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设想”课题;从课间操的拥护提出数学建模方面的研究课题——“课间操班次人流走向的最佳设计”。对学生提出的课题,我们尊重学生的广泛爱好和个性特长,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开展,例如:99届高一学生入校不久,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学习动员会开过两天就提出了一百三十多个研究问题、现象或课题,经专家组审定,只有“21世纪中国军事战略问题研究”一题,由于实际研究的可能性小,无法请到指导教师等原因,和题目提出的同学商量,暂不研究,其余完全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
②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研究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和互相渗透,为学生提供研究和课题。例如,高一一名化学教师在讲氯气的性质时,讲到了工业上制取氯化氢的合成塔简图时,她联系前一章学到的能量有关知识启发道:“合成以后的氯化氢气体用铁片散热,热能如果不加以利用是不是很大的浪费?”课后,班级的“化学创新俱乐部”研究课小组的一名同学找到她说:“我想研究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问题”,老师表扬了这名同学。研究课小组的同学到上海氯碱厂考察、参观,又发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提炼了几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还请理、化、生计、英等实验性、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列了一些探究性、研究性活动课的题目,通过探究型、研究性活动课和研究型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
③请在选题、研究、研究报告做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④组织学生学习在发明创造等方面有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⑤开列创新思维及创造技能、学习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指导等系列讲座。
⑥请专家来校辅导、开设“专家论坛”,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课题的确立等内容。
⑦培养骨干,99届高一学生有一部分同学在5月份通过直升考试升入我校,学校请他们来学校主要进行研究课的学习,到正式开学,就写出了近百篇论文。
2.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们把同一学年的四个班分为一个大组,让学生自报课题,依学生选择的课题,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课题的同学,2-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大多数小组都是跨班的。小组内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有关部门联系等工作。学生的研究活动也可以个人进行。
3.选聘指导教师
研究小组的课题确立以后,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邀请校内外老师、专家、家长或其他人士做指导教师,也可根据研究过程,临时请校内相关学科的老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供理论、研究程序、方法等方面指导意见,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很多都与学校教师所学专业内容相差甚远,我们要求教师每个在自己学科领域内自学掌握一些有关工业、农业、工程技术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同时,适当请部分专家做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请自己的父母、亲属做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的课题需外请指导教师,学校给出指导性意见,让学生代表学校去请。例如,“真如、万里小区功能定位”课题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发现研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建筑、社区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请了四位校内教师做指导教师,又成功地邀请了居委会、万里工程设计的副总工程师做指导教师。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应用型课题的研究方案先到实际中去考察,修改,设计方案,提炼研究课题。例如,高一化学的“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课题组,他们查到的资料是:工厂的生产设备热能直接散发到空气中,针对这种现状,设计的方案是:用水冷却,用得到的热水洗澡、取暖。但到上海氯碱厂参观后,发现他们的设想已变为现实,同学们受到鼓舞,很兴奋,觉得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
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准备突破或创新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等,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校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会由教导处统一组织。
5.课题的结题或中期结题 我们要求课题结题后,除有相应的论文、作品、产品的一个设计方案、产品、建设等,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评审,不合格的修改或继续研究。课题结题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学生参加这样的答辩会,觉得自己象“研究生”了,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积攒学术年龄”,体验探究过程,激发了继续研究、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们还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课题后要写出一个案例,形成学校的研究型课程案例包。
㈡学习评价
1.评价内容
①研究过程记录表:为了检查、掌握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编制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记录表”,内容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活动内容、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等方面,“活动内容”又分为具体过程、活动分工等。每学期末将记录表交学校。
②答辨:班级范围的答辩会,由课题组代表陈述、展示成果后,指导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在成绩一栏中把学生的研究成果记为A、B、C、D四个档次,D为不合格。
③课题的论文或作品、研究报告或研究工作报告,经指导教师交学校统一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写的论文一般不少于二千字,打印成文,引用资料注明出处等。
2.评价结果表示
以上材料或活动完成之后,评价结果以学分表示。一般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出勤满3/4课时的课题记为1学分,高中三年至少完成10个学分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内容。
3.评价时间安排
为保证评价的质量,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用于进行评价工作。每学期期末考试后,教师评卷时,安排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返校后,我们都安排两天时间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总结。
4.激励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争创研究课程学习优秀班集体、优秀研究小组、优秀研究成果奖励活动。评比条件写入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开设方案,一开始就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对优秀学生论文结集出版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对优秀研究成果请校外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学校隆重表扬研究课程学习优秀个人、小组和班集体。
㈢课程的组织管理
篇3
摘 要:目的:研究活血行气方健脾理气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53 和Bcl-2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药物血清,应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观察活血行气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53 、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血清作用后,p53 表达明显增强; 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上调p53 、下调Bcl-2,达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作用。
关键词:活血行气方;人胃癌SGC-7901细胞;基因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29-02
Effect of Huoxuexingqi Formula on expression of p53 and
Bcl-2 in the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
QU Ting-ting,CAI Yu-we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xpression of p53, Bcl-2 gene by Huoxuexingqi formula on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Method:To prepare serum by serum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53, Bcl-2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After the effect of drug serum,p53 expression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Bcl-2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lusion:Drug serum of Huoxuexingqi formula can up-regulate p53 ,down-regulate Bcl-2 and achieve the suppression of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
Key words:Huoxuexingqi;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gene
收稿日期:2010-10-14
作者简介:曲婷婷(1979-),女,山东牟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抗肿瘤机理。
通讯作者:蔡玉文(1944-),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抗肿瘤机理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肿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活血化瘀行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则。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肺癌位居各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本方主要由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配以赤芍、甘草行气缓急,对于改善胃癌中晚期肿胀、腹满、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活血行气方影响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基因表达来研究活血行气方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由中国医科大学细胞培养室提供。
1.2 动物及试剂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室提供。活血行气方(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化疗药物顺铂(DDP)均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局提供。鼠抗人p53与Bcl-2(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药物血清制备及实验分组
传统方法煎制,按成人1天用量定容为65mL折算,按成人65kg体重剂量的10倍量灌胃,即中药1mL/100g大鼠;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1~2h无菌条件下自下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56℃,30min灭活,-20℃保存备用。随机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对照组) ,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与药物处理
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经过常规复苏、传代培养之后,将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 24h后见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弃培养液,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继续培养。
2.2 p53 和Bcl-2 检测及结果评定
分别取未加药、加药细胞培养48h,终止培养,弃培养液,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0.01M PBS洗两遍。吸去PBS,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200μL吹打均匀。冰浴30min,每5min旋涡震荡1次。4℃离心,14000r/min,10min,收集上清液。取少量上清液测定蛋白浓度,其余置于-70℃贮存。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配制10%浓度的SDS聚丙烯酞胺凝胶,制作凝胶板并将其固定在电泳装置上,加入电泳缓冲液。每组分别取40μg蛋白样品于等体积加样缓冲液混合,煮沸加热变形5min后,顺序加入加样孔中,先以90V的电压进行电泳直至染料前沿进入分离胶,提高电压至120V,继续电泳直至澳酚蓝到达分离胶底部。取出凝胶,剪裁大小与凝胶相吻合的6张滤纸和1张硝酸纤维素滤膜。将硝酸纤维素和滤纸浸泡于转移缓冲液。把凝胶于滤膜想接触,夹于6张滤纸之间,整齐叠放于电转移装置中,并使硝酸纤维素滤膜靠近阳极一侧。45V,4℃转膜过夜。硝酸纤维素滤膜在5%脱脂奶粉中封闭过夜。弃封闭液,用TTBS振荡洗膜5min,一抗、二抗孵育。ECL试剂盒按规定方法进行显影曝光。用Quantity One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
3 结 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中P53、Bcl-2蛋白为中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中P53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P
4 讨 论
胃癌属中医“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则。中药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血液高黏状态,防止肿瘤栓子的形成,对脱离原位癌并移行进入血液循环的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杀,能够防治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本方主要由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配以赤芍、甘草行气缓急,对于改善胃癌中晚期肿胀、腹满、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本质上是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改变,而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与癌基因的扩增正是其失活与激活的主要方式之一。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与50%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1] 。人类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号染色体短臂(17q13.1) ,约20Kb长,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其中第1个外显子不编码,其上游400bp处有启动子p1,下游1kb处有启动子p2,二者为转录起始点。正常的p53基因又称野生型p53基因(wt-p53) ,其功能的改变或缺失与大量不同种类的人类肿瘤细胞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被认为是细胞应激的关键性调控分子之一,能整合各种不同的细胞危急事件的信号,通过转录或非转录途径对这些信号做出包括细胞生长抑制或凋亡在内的不同反应,监视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
Bcl-2基因编码一个25-26KD的蛋白,其C端的21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一个延伸的链状结构。这个链可以插到细胞的膜结构中,这一结构特点与Bcl-2调节细胞凋亡的方式和能力非常有关。已经证实Bcl-2存在于线粒体外膜、核膜和内质网膜上。Bcl-2基因属于一类新的癌基因家族成员,通过有效抑制许多不同类型细胞中许多不同类型的凋亡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延长细胞活力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对细胞周期的进程不发生影响。这说明它在细胞凋亡调控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许多因子作用的共同分子基础。已经研究证实,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4]。
本实验研究,利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提取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p53和Bcl-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处理后,p53表达明显增强,而Bcl-2表达明显减弱,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两者表达变化均更明显。说明活血行气方药物血清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该研究为中药复方参与胃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丰,张学,宋今丹.p53家族新成员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0, 23(2):66-71.
[2] Lauwers GY,Scott GV,Hendricks J,et al.Immunohistoche2mical evidence of aderrant bcl22 protein expression in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J].Cancer,1994,73:2900-2904.
篇4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认识;途径;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密切相关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2.社会实践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值得关注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位。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止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现实,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⑴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⑵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⑶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⑷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
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2.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篇6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倍受关注,被广泛地引入到各科的教学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实践表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尚存有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现加以分析澄清。
一、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性质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并非地理科学研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借鉴于地理科学研究,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地理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是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变成地理专业人才,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地理问题。例如,学生做《某某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这个课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取证,收集信息,分析出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建设性方案,而是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本文由收集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是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功能上都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但是,二者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地理课外活动实质上仍是地理教学活动,但它是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可自由选择参加并无什么课业任务的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指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其立足于地理学科,又可以超越地理学科。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有法定的课时安排和相应的任务要求。
二、走出地理研究性学习价值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表现出选题范围广、资料来源渠道多、处理资料能力要求高、结论的实用性强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l.不能将其功能“神话”。地理研究性学习如果能够有效实行,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地理教师会走向极端,认为这个“好东西”应该时时、处处、生生都用。其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就人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新课程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只是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地位,使两种方式相得益彰,各尽其能,否则,我们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学习方式的又一次失衡。
2.其价值取向与高考是和谐的。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尚有困难,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这样必定会影响备考,高考质量肯定下滑。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地理试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题目逐渐走向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给备考带来负
转贴于
面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新的高考形式下赢得先机和主动。
三、走出教师角色认识上的误区
1.地理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有些地理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角色定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仍处处以“权威”自居,要求学生按照他指定的课题、设计的方案执行,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处处干涉,一切由他说了算。地理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所以教师应当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地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有些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既然强调自主探究、亲身实践,那么,就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又走人另一个极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有特定规律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生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如很多学生会面临选题不当的问题。
四、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上的误区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发挥教育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若评价不恰当会导致地理研究性学习偏离正确轨道,从而违背活动的初衷。
1.评价要同时重视过程与结论。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建立学习档案袋等,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地理研究性学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评价应该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诸如学习态度、知识、能力、毅力、合作性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不能戴有色眼镜,认为研究性学习一定是成绩好的学生才做得好。因此,教师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作出全面的评价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到自己是有收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问题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08-01
当前,我国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育革新尤其是我们的汉语即语文教学革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中学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眼光,自然的、社会的角度,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和方法就某个语文专题或者问题去认识问题,获取相关的资料,进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既然是研究性学习,那么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开放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是相对比较的民主的,学习教材是发展的,不固定的,或者说的变化的,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起着主体的作用,且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不一样,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教材都是不固定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只要教育的几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存在,就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与情境性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各种资源,调动一切有用的要素进行学习,也可以让教师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不断的进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其中,享受其中,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让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在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重要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学生可以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如何收集自己有用的资料,以及怎么去制定语文课题计划和步骤。
(2)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讨,相互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
研究性学习可以给语文教师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以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任务比较的简单,容易完成。研究性学习就不一样了。
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以前,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换为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放得开,能够站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五学习,教师也摆脱了过去的“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就是教师从经验型像科研型转变,不但要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思路,更加具有科学素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一些专题、问题的解决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运用的比较普遍,因为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专题和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可以是中学学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它的路径来源可以有很多,既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已经被证明的,我们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检验,也可以是未被证明的。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相对比较开放的,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融入社会,更加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且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3)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课题,学生成为这个课题的设计者,制定者,实施者以及完成者,学生对这个课题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置于主体者的地位,当学生感觉到他自己的责任时,他就会有更加大的动力去完成。
(4)研究性学习不仅仅重视研究的结果,它还更加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体验,这个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
3 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几点问题
当前,对于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广泛地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在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地普遍了,当然一些地区的中学、小学也开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且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概念模糊问题。某些人认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生词,拼音,写作,文言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完成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个人看法。国家已经出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更为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篇8
浙江省台州市一中(318000):朱朝义
研究性学习被首次列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甚至许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足,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使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难以顺利开展,这些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列入高中必修课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打好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搞研究性学习,充其量应放在课外活动,不应把当作占用了那么多课时的必修课。”
我们知道,传统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单位,以分学科的形式进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效率。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它是一种从“知识”到“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和过程都是封闭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不可选择,教学过程缺乏直接经验的参与,缺乏“体验”过程,并与社会、与实践相隔离。而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转移,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更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关注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从而为他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学科课程和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类似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事实证明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其效果难尽人意。因此,在新课程目标即将实施的今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必修课,正是为了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弥补传统的学科教学的种种局限和不足,并促使人们尽快冲破传统学校教育中“知识本位”等陈旧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加快教学方法的变革,为新课程的推广实施打下基础。
我们不指望中小学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希望“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此次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学生开设的课外科技活动,也有助于防止研究性学习演变为新的学科竞赛而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
2、中学是否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搞研究性学习,学生的课题各不相同,专题门类繁多,需要做实验、查资料、搞调查等,目前我国多数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有限,因而很难落到实处。”
应该承认,开展研究性学习确实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学校应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证,但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它的难度。我们一方面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题实施,另一方面教师也予以适当的指导,注意让学生量力而行,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取长补短,并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人力、物力、场地设施等资源,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如我校2004届高一(13)班《中学生近视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课题组的同学,不仅将学校档案室中学生体检表也利用起来进行统计分析,还通过一学生在医院的亲属深入到医院请教有关专家,使研究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对学生来说,不仅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成果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做学问、搞研究,是专家、教授们的事,中学生的能力有限,即便有条件,也很难搞出什么名堂。”
有这种观念的人,恐怕是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缺乏认识。研究性学习必竟是一种“学习”,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是不同的,可以说,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或者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不管学生所选的课题是什么,我们都不必寄希望他们会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不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重大突破。尽管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可能会产生某些社会的、经济的效益,但这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情感体验、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全发展的个性和人格。与外在显现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这些内心对社会和对知识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如我校2004届高一(14)班的《干电池与环境污染》课题组的同学,为了弄清同学们使用干电池的情况和减少干电池的污染,专门买来一些塑料桶摆放校园内回收废旧电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开展了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进行调查访谈等一系列活动。应当说,这不仅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活动,更是一次活生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
4、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处理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高中生本来课业负担就较重,拿出较多时间去搞研究性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各门学科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显然,有这种观念的人,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产生的顾虑。的确,目前的高考从形式到内容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我们不否认研究性学习与升学考试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但这也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在目前这种特定的时期下,我们可考虑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引导学生尽可能挖掘学科课程中与当地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相关的问题选题,并强调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激活和应用,使之在研究性学习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另一方面,更多地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相关成果引入学科课程,使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这样做,可以防止研究性学习因与基础课程过分脱节而遭受与以往活动课程同样的厄运。
从我校实践的情况来看,只要我们处理得当,研究性学习和现有学科课程这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相当多的个案显示,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地或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上来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熟练地处理学科课程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问题。还有的学生则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深了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热爱,学科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而得到了增强。如我校2004届高一(2)班《椒江岩头化工区的污染及防治》课题组的同学,就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对制药厂、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和废水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研究报告,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上书市委、市政府,引起了有关部分的高度重视,大大加快了污染的整治步伐。这样的研究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真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快高校招生制度的配套改革,如上述课题就获得2002年《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和“英特尔英才奖”,该课题组的几位同学在因此而获得了大学免试保送资格;再如这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生物试题每年都出现了份量不小,类似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题,特别是这几年上海的高考试题还直接以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命题,这些有益的尝试无疑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毕竟研究性学习才刚刚兴起,如同一粒刚刚萌发的种子,还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如我校在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初期,就出现一些教师因担心完不成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而随意占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也出现一些学生借机上操场踢足球,上网巴玩游戏、聊天等现象和问题。不过,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提高师生的认识入手,反复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几次组织师生前往上海取经,终于使研究性学习走上了正轨。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认识,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方法,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参考文献
1、刘成坤,钱相珍.谈研究性学习进课堂.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2、霍益萍,张人红.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2000,(11)
篇9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基础英语课程 应用
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基础英语课程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赖以“生长”、“发展”的土壤。基础英语课程涉及社会、科学、历史、文化、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的问题,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和大量的研究课题。笔者旨在探讨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基础英语课程中。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征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应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培养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成果等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充分活动、充分参与的学习方式。活动能激发学生发展潜在能力,提供学生展现自己才智的机会和舞台,刺激学生产生新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与才智,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与阶段。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就是自主性: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由创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锻炼解决问题和交往的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实施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动员、选题和分组;实施阶段包括:拟定方案、成员分工、信息收集、实施实验、分析综合讨论、撰写论文报告等;评价阶段:结题、交流、展示、汇报、考核和鉴定等。
1.准备阶段
主要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征和方式,明确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方式,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和基础英语课程的密切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知识基础,选择基础英语课程中的任意一个单元作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选择相同课题的学生,以自愿和适量为原则结成课题组,一般以4―6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由学生推选组长负责各项工作计划的安排和实施。
2.实施阶段
以基础英语课程的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负责该课题的小组自行决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和单元内容相关是此次学习的唯一要求,在有条件完成的前提之下,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由学生决定。教师不再是学生面前的权威,而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用命令的方式布置学习任务、填鸭的方式讲授内容,教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课题的可行性、内容、方式提出想法,做为课题组的一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调查研究,汇总观点、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形成研究报告。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索讨论―调查研究―探索讨论―研究报告―问题反馈―反思巩固”等环节,有助于学生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3.评价阶段
组成评价小组,成员由课题小组成员、其他学生、任课教师、其他教师组成。课题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可以是文字、实物、幻灯片、短剧等多种形式。评价注重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肯定,淡化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
三、案例分析
以基础英语3第三单元《一周中的三个星期天威力》为例。课文由爱伦・坡的小说节选改编而成,“一周出现三个星期天”是凯特嫁给罗伯特的条件。课文讲述了凯特的两个海员朋友如何帮助罗伯特解决一周出现三个星期天的难题。这是一个有趣又令人费解的内容。课题小组成员提出了各自的疑惑、兴趣、思考方向,包括一周中能否真正出现三个星期日,为什么;各地时间差异;中国每个城市的时间是否一致;夏至时间和冬至时间;我们现在的时间和美国纽约的时间;星期天的由来;我如何度过星期天;假设我是罗伯特,我怎么才能娶到凯特;课文中凯特的两个海员朋友如何帮助罗伯特解决一周出现三个星期天的难题。从问题中看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自学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问题超越了课文内容本身,加深了学习的内容。课题小组成员对这些题目都感兴趣,决定完成这些课题。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各自的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评价,形成小组共同的认识,写出小组报告。向全班展示小组报告,全班同学对内容进行讨论、评价。
四、结语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他人的成果、聚集资料和信息的过程,从而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适度的自我评价。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应用课本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海东.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1,(9).
[2]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 研究性学习 特点 模式 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从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就可见其重要性。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以迅猛之势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物又该如何与之结合并发展呢?
一、研究性学习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具有实验性、探究性、广延性、生活性、开放性、多元性、生命性、前沿性、过程性等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很多,但结合生物教学搞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综述如下:
(一)实验探索型:从实验入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程序是实验题目、原理、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实验设计、真实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及呈现,如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二)情景创设型:包括相关知识导入,背景材料(资料)列举,知识延伸阐述,有关问题提出,学生研究活动展开,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研究活动评价等环节。
(三)调查研究型: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察,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实验与研讨,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社会课题型:指导高中学生综合学过的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并将之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是社会课题型教学模式的体现。
当然每种模式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并不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只采用一种,主要看以哪种形式为主,具体形式还要依据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可操作性等确定。
三、关于目前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的启动:多年以来学生已形成了接受性学习,忽视自己去研究、去学习、自己去找专题,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学生原有的潜能再找回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第一步是情感启动:自古就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一个人如果对某个问题感,有积极的心向、有热情,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坚持做下去。所以搞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情感启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实质是一样的,搞研究并非神秘莫测,而在于对自己日常发现的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付之于行动,以此激发学生搞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会经历由模糊到宽泛再到具体明确的过程,因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如创设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问题归类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此情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研究酸雨,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研究题目,而是给出一种情境如下:
1、瑞典南部马克郡的西里那村,有一户人家三个孩子的头发都从金黄色变成绿色,原因是他们把井水的汲水管由锌管改成了铜管,流过铜管的水洗头发就把头发染成绿色。
2、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有两座高150米尖塔,塔是大理石铸造的,如今石壁表面凹凸不平,通向入口处的天使和玛利亚石像,有如岁月刻出无法恢复的皱纹的老太太的皮肤。
3、我国长江以南不少地区,出现了怪现象,雨天要用清水浇菜。
(二)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步骤和方法认识的措施
目前研究性学习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教师搜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案例供给学生去研究或请专家对个别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1、运用研究性学习完整案例体会研究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现成的研究性学习的程序的案例,从案例中得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如《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中有“碘与人类健康”、“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绿化面积与空调”、“大棚蔬菜与田间蔬菜对比”等。对真实案例的研究能够缩短研究性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而案例多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提供方向和研究思路。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方法。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将关于研究性学习整个过程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分散到教学中,但不宜拖得时间太长,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抓住可利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渗透。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小资料:如课本上在细胞的分化一节关于海拉细胞系,至今还在实验室中广泛传代使用,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让学生去查阅获得实验技能。
(2)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如学到酶,可以将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实验技能。
(3)鼓励学生教学中的创新行为:如有的学生在做质壁分离实验时自己采用茉莉花冠,效果也非常好,此时抓住时机做文章,讲解实验选材的可操作性。
(4)抓住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选题引导:在可溶性糖实验中,学生发现把斐林试剂加入试管中并不是蓝色而是绿色,由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