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成果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性成果

篇1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占总必修学分116分的12.9%,但其中并没有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学分认定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规定,我们进行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研究尝试。

一、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作用

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认定研究性学习学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个性化的发展;引导学生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成果学分认定的主体

由谁来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学分认定,认定的主体由学生个人、学习小组组长、班主任、辅导教师、课题组负责人(同一个研究性题目的学习小组组长),分别按照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三、研究性学习成果学分认定主体的作用

通过细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学分认定,便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真正反映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态度、能力、参与情况、完成情况。不仅能使学生本人对自身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反思及收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作为等方面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学生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辅导教师评价、课题组评价等方面从侧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对小组研究性学习或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作贡献等;能体现出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是否有勇于探究或创新精神;反映出学生解答课堂问题、完成作业、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及实验报告等情况。

四、研究性学习成果学分认定评价标准

1.优秀

有明确的选题目的,有完整的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参加了开题、结题,研究性成果真实,结论可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良好

有明确的选题目的,有比较完整的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参加了开题、结题,研究性成果真实,结论可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合格

有选题目的,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不够完整,参加了开题、结题,有研究性成果(结论)。

4.不合格

有研究性题目,没有完整的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没有参加开题、结题,没有形成研究性成果(结论)。

五、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

1.个人评价

对自己研究性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的程度、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或有创新精神,实验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后的收获和反思等方面做出自我评价。

2.学生小组评价

以日常授课时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内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方面相互作出评价,由组长评定等级。

3.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组长对该成员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所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方面作出评价,最后由班主任评定等级。

4.辅导教师评价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团队精神,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或有创新精神,解答课堂问题,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完成作业,实验及实验报告等情况作出评价,由辅导教师评定等级。

5.课题组评价

研究性课题以同班或同一类课题或同一老师指导的学生建立QQ群,老师、学生在群内互相交流指导、共享群内资源、提交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结题报告,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开辟新的学习展示交流评价途径,由课题负责人评定等级。

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

考虑到学生在高三进行高考复习,时间紧张,我们用高一、高二两年四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性课题占3个学分(考虑到学生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各方面不太熟悉),剩下的三个研究性课题每个占4学分,共计15学分。

1.研究性课题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后,学生个人、学习小组组长、班主任、辅导教师、课题组负责人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主体至少有三个评价都在合格等次及以上的,认定该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得该学段的学分,计4分(第一个课题计3分),反之,按照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至少有三个评价为不合格,该成果计2分,建议学生重新选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按照要求重做该课题。

2.获奖研究性成果学分认定

高中学习期间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得教育部门主管的各类比赛的奖励,或研究的成果被县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或各种竞赛获奖的作品如科技创新大赛、影像节大赛、多媒体大奖赛、中小学电脑大赛等获县级以上奖励的作品的主持学生及参与学生,或发表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凭获奖证书或发表作品原件,直接获得该学段的研究性学习学分。

总之,通过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便于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加翔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态度、能力、参与情况、完成情况,也便于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3\]6号.2001.

篇2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创新性

1引言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并且具备相当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的教学与这些要求是有距离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到课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经过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不再满足于学习内容在师生之间的机械移位。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机构,没有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科研经费,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近10年来进行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证明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调查并得出研究结论,体现出他们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感情;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3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在进行重复性劳动,教学强度非常大。这样教师就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来进行研究工作。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及取得创新性成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加速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是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光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这是高校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成果。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强调系统性的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挥自主性潜力,因而满足了形成创新精神和产生创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学习对创新的形成起催化促进作用,大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舞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中还包含有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的合作和配合,这种协作精神的锻炼对后续的科学创新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弥补大学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给他们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发掘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质。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为进行科学创新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使得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办法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以后势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会去作进一步实践。在打破一校一课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摸索出合适的形式,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量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学将会对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电子信息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电子信息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检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性、创造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5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篇3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性

2.1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目标、方式、内容都是自主的。

2.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和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由于受到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与广度,对于研究性学习缺少持久性。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做好前期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方法培养工作在平时日常教学中常给学生讲科学家研究方法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相似,同时告诉学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通过教师的点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兴趣,知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将班上同学进行合理分组(考虑男女、经验、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因为有的课题需要独立完成,有的课题需要合作完成。

3.2做好课题的选择工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兴趣还决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持久度。如果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做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问题多多、无从入手,没有结果,肯定很沮丧,肯定找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完成4-6个课题。该课题的优点是:学生兴趣高、简单、素材好找,体现了从化学到生活的课改理念。第二种课题为结合课本知识型。如《结合课本知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并对如何防止铁生锈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以下要求准备三组实验,并完成下列内容(试管可用透明瓶子代,无蒸馏水用热开水代,将试管放在火焰上加热片刻即得干燥的空气)。对于这两个课题的选取即方便了教学,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素材有学习的方向。由于课堂上要提问、表达、交流、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高。本课题学生参与率达96.2%.班上53人有2人没做。第三种课题为:结合生活、科技、热点型。我安排的课题为:《什么是低碳,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1)什么是“低碳”;(2)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3)根据你对“低碳”的了解请对家人、朋友提些建议。因为是热点课题,电视、媒体、广告都在宣传,素材非常丰富,查阅资料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成效好。第四种课题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环境)提出,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指导方面主要考虑:调查研究的素材、资料是否容易查找,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有个家住在三农轻质碳酸钙厂的学生申请了这样课题《石灰石的变化,及产品价值的提高》考虑其父母都是这单位职工,调查方便,数据、报表来源准确,我同意这课题,并让家长配合,效果很好。

3.3做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必须抓好过程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醒学生时间性,所有的课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间的交流、展示、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评价,平时多督促,也能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②做好抽查工作,抽查学生完成表格、调查资料的情况,有利于调控研究性学习进度,同时进行阶段表扬,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如《xx家庭柴改沼气的调查报告》时间长要认真做好抽查工作,当然在抽查中也容易发现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做好导向工作。如有的资料与课题无关,就无需深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容易获取素材、资料。如有次抽查也发现学生5天的生活垃圾都一样,我就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3.4做好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学习课程应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应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已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他是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2-3节课让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许多同学对自己在活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都有反思性评价。常听到学生说:查阅资料阶段很认真,细致。形成结论完成报告阶段没有认真写。当然教师对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同学都应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反思

4.1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我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方法更加得当,知识面更广,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2更可喜的是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放2个纸箱专门来回收废纸、塑料瓶了,还向学校要求将垃圾箱分成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同时有几位同学还联系收废品的每天将学校收的废品卖出,并将钱捐给学校家中困难的同学。

4.3初三面临中考时间紧,开展课题数量不够,质量上还需提高。

篇4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 应用与研究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关于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存在差距,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够很好地回答以上的问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由项目或任务驱动的,包含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的活动。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具备了高校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本文探讨利用数学建模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认识。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综合学习或专题研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自主活动,它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特点是:1.强调学习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其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它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对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问题。同时,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是开放的、多元的,学生摆脱了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可以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2.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时从实践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较多选择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3.注重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从中获得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研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会到研究的艰辛与快乐。5.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

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竞赛

1.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即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一种以数学为工具,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解的求解全过程。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提出和形成问题:即获取现实对象的信息及相关资料。

(2)建立数学模型:即通过一定的数学语言和方法把待解决的问题用一定的模型表示出来。

(3)求解:用各种手段主要是数学方法,也可用其他方法将模型求解。复杂模型的求解需用计算机,解的精度要求由决策者提出。将解用到实际中去,必须考虑到实际的问题,如向实际部门讲清楚解的用法,在实施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等。

(4)解的检验:首先检验求解步骤和程序有无错误,然后检查解是否反映现实问题。

2.数学建模竞赛

作为数学建模的一种竞赛形式,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目前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1284所院校、21303个队6万多名大学生参加了本项竞赛。

三、基于数学建模的研究性学习

1.数学建模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教学应用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问题情境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倡导先将问题呈现在面前,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入点。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境中,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更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和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2)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可以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储备,使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重要的是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3)研究性教学要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反思。在研究性教学过程的结尾,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做出反思概括。反思概括的意义在于: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反思往往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一个个实际问题。需要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并合理假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同学们以三人小组的形式开展,需要查找专业资料和数学理论,运用这些知识来处理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后,还要进行数学推理,处理数据,计算结果,并检验由模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建模学习的始终,总是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究出核心问题的解答方案,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自始至终贯穿着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数学建模学习是一种广义的研究性学习。

2.在数学建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抓住这三个环节。所以在数学建模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1)将数学建模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及数学建模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储备,这些都需要通过对传统数学教材的学习来掌握。如果抛开数学教材另选内容进行所谓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其实质将是舍本逐末,专题性的数学研究只是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补充形式。(2)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把握大方向,多方思考,大胆猜想,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3)广泛采用启发式、导学式、学导式,导学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这不仅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4)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教学,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为教学能真正实现学科交叉、文理结合提供了平台。(5)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精心组织。数学建模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建模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特别是在反思阶段,更是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我们如何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研究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吕林海,王智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2]何满喜.谈数学建模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5(19).

[3]王怡.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教学与数学建模[J].科学文汇,2007(1下).

[4]刘冬梅.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3(2).

篇5

1.拓宽课题研究思路。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的小制作、小发明、小理论、小报告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校专门成立科技室,专人负责,组建了由物理、化学、生物、政史等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高中学生为主体的航模队、创新组等学生团队,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活动、理论研究和调查报告。如“机器人的试验及操作”“遥控航模”“舌尖上的兰州”等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获得大奖,学校也多次评为省、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

2.合理开发课本素材。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课改网络。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培训不断更新理念,将三者有机结合,效果明显。如“语文课本中文言词的以形释义和随文释义方法探究”“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开发运用”“文言文学习中费时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立足教材素材挖掘和整合,在研究中进一步归纳梳理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加熟悉了教材,新课程的理念实现了,研究报告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校本教材。

二、特点及评价

三年来,近200项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各具特色。课题成果内容丰富、全面,涉及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学科知识。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特别是在选题方面视角独到贴近生活,从身边问题着手,体现了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表现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选材方面,一方面关注社会,表现出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选材来自课本知识延伸,有利于新课程下的高考。同时还注重课题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接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研究方法科学多样,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行为研究法等。报告会上交流小组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如何合作和分工等一系列问题。在展示过程中,既有清新的图片背景,形象具体的图表说明,还有简短的视频材料,富有节奏的生动解说,基本上能反映研究内容、观点及成果。同时还反映出学生在收集、分析、信息整合及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课题组团结协作好,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增强,课题发言人大方,表达能力强。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令人欣喜。在小组展示发言过程中,台下不时发出学生的议论、感叹和掌声。参加报告会的全体学生表现出对研究性学习的极高热情,会场气氛热烈、活跃。学生的研究力和教师的指导力在明显提升。

三、存在不足

1.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稳步推进,学校安排了研究性学习授课时间和活动时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时间安排课时有限,有时会被会议占用,师生难免应付差事。这样容易导致研究性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很难实现助力高考、成就梦想的目标,很难向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迈进。

2.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不够。这主要源自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容易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停滞不前,束缚思路和手脚,弱化指导作用。

3.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研究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薄弱的生源和教师的指导力欠缺。生源不理想,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水平都会制约课题的研究效果,因此部分课题的研究趋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

四、解决对策

1.更新观念,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化管理。邀请校内本土化专家团队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不挤占课时,要有课程化意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要进行督导检查;提供精神激励和资金支持,对研究性学习好的经验进行成果推介和奖励,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的依据。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发展举足轻重。针对上述不足,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改进计划表,锁定“教育品质提升”这一主题,以“良好教育的七项原则”教师调查问卷为突破口,就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水平进行自主分析与诊断,参照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分析与设计参考要素》,围绕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这五个维度,以教研组为载体,开展各种活动,进行行动改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力。

篇6

关键词:美术 研究性学习 多媒体技术 引导

自美术课程改革得到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以来,大家的共同努力使美术课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在大专美术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教学与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在前进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反思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和顺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学院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颇有成效,这样的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方面无法起到突出的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指明了:“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在《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对研究性学习作了解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性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个性塑造和谐发展。

二、美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1.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启示

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类智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观点,把智力结构归结为九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九种能力相互间是独立的,但由于受到环境和教育以及遗传或性格等影响,又会使不同方面的智能形成各自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突显智能的优越性和差异性。因此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打破以片面培养学生一两种智能为核心的课程的传统观念,力求更全面、创新地培养独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它关注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从自身及周边生活中去挖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扭转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被动接受性,开辟了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向性。

2.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由于学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所以面对着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电脑、数码相机、DV等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将动态或静态的图、像、声、字等多种信息资源巧妙结合,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视觉冲击,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的形象直观性特点是最吻合的,使得美术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视觉形象上,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漫游在无际的虚拟世界。倘若师生不擅长运用最具时效的交流工具,就会和21世纪的先进文化脱节,那将不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感知力和独立思考的价值取向,有碍他们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塑造。

三、加强美术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美术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网络资讯的普及使得学生获知的渠道变得四通八达,因此美术教师要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就必须加强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面对疑惑时能给予启发和指导,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统筹安排。

尤其是关于课题的选择上,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方向、方法都应该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提出并经过筛选等方式最终确立下来。此外教师同样生活在合作的群体里,要善于利用其他科目教师的优势,打破教师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工作。

2.完善对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由于美术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与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文化发生普遍的联系,加之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在美术领域有丰富的可研究资源,美术研究性学习的表现手法也比其他学科更多样化,除了常见的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对绘画作品的评析,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设计海报、拍摄DV或制作小电影等。一些学院开设美术研究性学习时虽然体现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却只是注重研究的结果,单纯从研究课题的选题新颖与否、作业表现形式创意与否等作业质量角度来评价学生,使得评价的标准仍然停留在“书面”的层面上。通过书面形式把这些相对客观的评价汇集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要善于用学习记录或成长记录袋等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注意对评价的反思。另外,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篇7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实际操作的主要教学方式分为两种.

第一种,实验探索型.在高中生物的植物特性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植物园内对植物本身存在的各种特性进行具体认真的观察,之后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具备各类特性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的?之后组织引导学生在家自主培养一些已萌发的植物种子,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对其生长素发现、作用以及向光性等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以及具体的观察,引导学生将心中的问题提出并进行妥善的解决.学生在假设问题、观察以及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探究过程中,对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度得到了有效增强,其科学正确的探究精神也得以培养.

第二种,调查研究型.在生物有关糖尿病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熟悉了解到其发病原理中胰岛素的产生原因,以及糖尿病先天与后天方面的病理原因;之后,在组织学生对周边存在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其交流,深入了解到发病原因以及其带来的相应阻碍.运用相关资料查阅以及登门走访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到糖尿病的病理原因,以及其给予生活的阻碍.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以及交往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加强.

2.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的教学程序实践

(1)重视过程与体验,并总结形成结论在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科学性如何强、社会价值如何大的成果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生物课程的研究实践中心是学生,其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所有人的地位关系都是平等、合作型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自觉做好具体的工作记录,并且附加上自己的深刻体会.学生在对生物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应将相关的资料进行科学的优化整合,将最终的研究成果进行完美的表达.注意,研究成果一定要做到科学、实事求是.

(2)交流研究,分享成果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成果,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报告、设计等.学生在研究学习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教师应组织进行一个年级研讨会,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研究后的成果,使其对生物知识的认识掌握度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在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实时掌握活动的相关进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此帮助学生将问题尽快解决,更好地进行学习.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其相关的活动进程进行熟悉掌握,并给予相关的科学正确指导意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阻碍,教师也要帮助其进行妥善解决,与此同时,还应得到校方及家长等多方面的理解支持.

3.研究性学习评估阶段的教学程序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评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最终评价结果的体现方式较为多变,有如分数一样的定量,也有如评论话语一样的定性,或是将两者进行融合.研究性学习的最终评价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方案、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后的真实感受及体会以及最终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在评价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量,对其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给予必要的鼓励支持.

篇8

Abstract:The geography investigative study's in-depth goal is develop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bu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s key i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ppearing suddenly and develops. Therefore, in the geography investigative study, builds for the student suits i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the atmosphere, thus urge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to obtain a better development.

关键词:学生 研究性学习 个性发展

key word:The student investigative study individuality develops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为了培养未来的新型建设人才,我们必须提高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认识,因为这是一门为了学生明天的课程。

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

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 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1.1、给学生提问的自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嘲笑打击,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个于是当的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

1.2、给学生选题的自由。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课题,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

1.3、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课题研究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1、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对课堂内容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2.2、教师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通过搜集资料、答辩、交流等,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是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是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具有丰富而独有的许多素质教育价值。这种学习方式, 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十分宽松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发散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但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数学 评价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们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精髓和准绳。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和组织好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好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谓“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读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也建议取消教师的讲桌,或是与学生同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与讲台是他们的展示舞台,教师是他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分子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篇1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运用知识、理解领悟、分析概括,以积极的思维获取真正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这种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研究性的思想观念,才能有其指导下的积极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课堂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场所。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告终。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能够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随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给学生提问与选择的自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嘲笑打击,更不要害怕被学生问住。教师要真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同时,又要给学生选择思考问题的自由,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问题,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与探索。

2.展示多样化的研究性成果的自由。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研究问题的总结,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果展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不论是对问题的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还是通过专题问题展开辩论、研讨碰撞产生的火花,只要有利于开展积极的教学,有利于问题的引导与解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予以鼓励和肯定。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好联系学生身边的,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2.教师循序渐进地予以指导,把研究性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既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被学生认可,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会质疑、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受条件限制,自己难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使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地进行,反之,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就会使研究难以继续,久而久之则影响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未知,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适时地把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不断引向深入。

3.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与竞争

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践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创造性的良好品质。

研究问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而且,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必将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以及与他人沟通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