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1

 为贯彻落实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规定的通知》精神和《潮州市突发事件应对规定》,进一步落实市文物旅游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和完善我所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科学应对文物突发事件,确保属下各景区景点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  文物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为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解决本单位文物保护工作的突发事件,兹成立潮州古城区文物管理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苏利民

    成员:陈国哲  刘楚珊  陈依璇  陈延生  刘泽文

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海阳县儒学宫、凤凰塔、北阁佛灯各文物景点负责人兼任各文物保护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工作人员兼任组员和队员。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建立统一的报警信息传递程序,安装“全球眼”视频监控实时监控景区景点的设防区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提供录像资料的存储、回放等功能。

2、发生意外安全事件,值班人员应首先向所在景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在了解事件性质的情况下,立即向本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和向公安部门报案,按所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安部门的指令采取处置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当事责任人应立即向景点所属公安部门(西马派出所2181777)报警(凡发生火灾必须先向119报警)。

3、景点应做到对预案中处置力量的具体部署,明确各岗位负责人的具体任务。一旦景区景点发生警情,值班人员立刻报告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及灭火)工作,相关人员应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处理。

4、建立以领导小组为首的通信网络,通信系统应保持全面畅通,指令传递和信息反馈应做到及时。

5、定期演练,熟练掌握预案,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临危不乱,把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置。

6、定期对消防器材和安全报警系统进行养护及检查,保持各景点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防火报警系统全天候不间断运转。

三、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1、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我所应重视预防台风、水浸、火灾、蚁灾等突发事件,加强日常的监测防范工作和防灾器材的配置。领导小组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接到台风和降水的预警报告后,所内各股室应加强值班,组织人员检查和补充防灾器材物资,并对古建筑物可能受风受水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各景点预警应急领导小组在自然灾害预警期间,应保持和所应急领导小组的联系,及时反映情况。所领导小组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应加强现场抗灾工作的指挥,尽可能降低破坏和损害的程度。

2、景点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当遇到火灾事故发生时,景点值班人员或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报警,并组织疏散客人;利用就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阻止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迅速清理火灾现场周围停放车辆,为消防车让出通道。火灾扑灭后,要全面检查,避免复燃,并做好火灾现场保护工作,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对现场进行调查。

3、景点文物、展品丢失和损坏应急预案

(1)景点内文物或展品若发生被盗、丢失或人为因素造成严重损坏的,应即时向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景点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人员保护现场,并于第一时间向所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及向公安部门报警。

(3)景点应急领导小组应协助所应急领导小组和公安部门分析事件原因,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4、景点开放期间发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当有严重人身伤害事件发生时,景点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所领导小组报告,并协同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立即实施疏散游客和救援行动,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所应急领导小组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和督查,迅速控制事态,妥善安置受影响游客,做好善后处理事宜,尽快恢复正常旅游秩序;

(2)若遇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景点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落实专人在重点参观区域进行监督和疏导,维持现场秩序并及时反映情况。

 

 

 

篇2

1.1编制目的

维护良好社会环境,保持正常金融秩序,促进全县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因下列事项引起严重后果,确需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援助的突发事件。

(1)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

(2)各金融机构出现被冲击、被盗、被抢、被袭击,运钞车辆遭抢劫、劫持等突发事件;

(3)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因硬件设施受损或普遍遭受病毒侵袭,发生系统性故障;

(4)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营销人员携巨款潜逃,发生特大金融诈骗案件;

(5)金融债券到期未能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被公告撤销(关闭)或其他因素引发存款挤提、保证金挤提、集体退保、其他债务挤兑、集体上访等规模较大的;

(6)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困难、偿付能力恶化或者出现巨额亏损;

(7)出现对金融业、金融机构进行负面失实报道,造成严重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事件;

(8)暴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9)发生其他影响金融稳定运行的事件。

1.4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条块结合;依法处置,稳妥缜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成立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政府办联系金融工作的副主任、人行县支行行长担任副总指挥,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公安局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研究部署全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导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修订《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情况和需要,在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商应对策略,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决定是否终止本预案。

2.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人行支行,办公室主任由人行支行行长兼任。应急值班电话:

主要职责:负责接收、管理、上报有关资料和信息,核实了解金融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提出处置意见建议,及时报告指挥部。在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部门、各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工作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负责金融突发事件信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3各成员单位职责

人行县支行: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根据相关职责,当全县银行系统或金融机构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有关规定,实施报告和处置;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判断,指导本系统和相关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金融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建议指挥部启动本预案。

县财政局:在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动用财政资金时,经县政府批准后予以及时划拨;积极申请有关优惠税费政策,防止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不稳定因素。

县公安局:加强对金融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有关规定,落实防范措施;派出警力参与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对有关嫌疑人员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防止出现和发生治安事件,保证金融单位正常业务经营和员工人身及财产安全。

2.4各金融机构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本系统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预案报县应急委员会和上级监管部门备案;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发生的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金融机构按照指挥部要求共同开展处置工作。

2.5信息联络员

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相关事宜联络和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联络员变更要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3事件分级

金融突发事件按照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分为4个等级。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定级别时,按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防止风险扩散;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随时间推移有所上升时,应按升级后的级别处理。

3.1I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级事件:

(1)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金融(含证券、期货)突发事件;

(2)金融行业已出现或将要出现连锁反应,需要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处置的金融突发事件;

(3)国际上出现的,已经影响或极有可能影响县内宏观金融稳定的金融突发事件。

3.2Ⅱ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1)对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国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不能单独应对,需要进行跨市区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3III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I级事件:

(1)对本县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全县性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进行跨县区或跨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4Ⅳ级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V级事件:

(1)对全县金融行业造成影响,但未造成区域性(县范围内)影响的金融突发事件;

(2)县级主管部门能单独应对,不需要市级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4预测、预警

4.1体系建立

人行支行应建立本系统定性、定量数据监测分析指标体系,加强本系统及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及时收集、汇总发生在本县范围内和县外对本县辖区形成重大影响的有关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送风险提示信息,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2信息报告

各成员单位应将其监管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金融突发事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各部门通报的信息,提出综合性预警报告。

5应急晌应

5.1应急信息

5.1.1信息报告原则

金融突发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及时准确的要求报送。

5.1.2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应在2小时内立即向其上级主管单位、县政府、人行县支行和公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应急工作组,开展处置工作。各接警单位、部门应按工作权限、职责,及时向本系统、本行业的上一级单位报告。

5.1.3信息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等级、原因、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涉及金额、涉及人数、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事件发展态势和拟采取的应急对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内容。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过程中,相关金融主管部门要及时统计、调查、分析事件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处置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内容,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2事件处置原则

处置金融突发事件要反应迅速、专业对口、各方参与、相互配合,做到依法、快速、高效、稳妥和节约成本。同时工作人员要遵循保密原则,不得随意向外泄漏相关情况。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应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采取金融机构、上级主管单位和人民银行3级递进的层次处置

5.3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并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措施,必要时报市政府成立全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5.4I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维护全县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稳定。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处置措施,并将结果报告上级单位。

5.5III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II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县级主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由事件发生单位与所涉及相关部门共同处置,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进行处置。需要县级主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由指挥部决定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

5.6IV级响应

县级主管部门接到报警后,属于IV级金融突发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指挥部。县主管部门能够单独应对的,启动本系统应急预案,并与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共同处置。需要县级监管部门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启动当地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7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处置工作,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

5.8相关应急预案终止

指挥部根据金融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事件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预案的实施。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系统应急预案,并向指挥部报告。

5.9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指挥部协调法院、检察院、工商、税务、企业主管部门,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类损害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金融机构各类优惠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时,县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单位应筹集资金进行救助。

5.10相关信息的对外

根据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的需要,实行新闻制度,由指挥部或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未经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或对外信息。指挥部要协调各媒体,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件的有关情况,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6后期处置

6.1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对金融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相关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的账目进行保管、清理,对关闭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进行核实,落实兑付和补偿措施。

6.2损失评估

相关监管部门对事件所涉及金融机构在突发事件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3分析总结

金融突发事件处置完毕,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成员单位应在处置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和防范措施。

6.4改进措施

各成员单位应及时总结金融突发事件处置经验,汲取教训,并针对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找出差距,堵塞漏洞,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办法,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外部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案修订的建议。

7附则

7.1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上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篇3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报警程序:

(1)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教学楼三楼网络中心(黄白路165号)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2)备好应急灯(或手电筒),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向学校保卫处值班人员报告(值班电话:8484950),并派人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2.组织实施:

(1)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先尽力使用现有消防设备将火势控制在最小。

(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作好辅助工作。

(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3.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4.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发现火灾时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3)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正确的逃离方法。

二.被盗案件应急预案

1.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学校保卫处值班室报警(值班电话8484950)。

(2)向网络中心领导报告。

(3)根据案情报告分管领导和学校主要领导。

(4)经校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2.处置措施:保护现场。

3.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2)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提供条件。

三.网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当在校园网上发现学校信息泄密情况,擅自公布违法信息或有非法组织违法言论一律作为网上突发事件处理。

1.报警程序:

(1)向学校保卫处值班室报告(值班电话:8484950)。

(2)向网络中心领导报告。

(3)经领导同意后向公安局计算管理科报告。

2.处置措施:立刻查封违法者的ip地址。

3.注意事项

(1)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篇4

   一、编制预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1前言

   为适应新时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切实做好本局公共安全工作,防范公共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根据邻府办发【20xx】63号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预案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2.1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公共安全工作由处理向主动预防转变,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规范化。

   1.2.2编制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自救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坚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坚持“先人员、后物质”的原则;坚持“先重要物品、后次要物品”的原则;全局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或配合应急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

   1.2.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1.2.4主要事件类型

   全局主要事件类型分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尤以自然灾害频繁,轻、中度旱洪灾害基本上年年发生,严重特大旱涝灾害几乎是十年一遇或两遇。

   二、预案内容

   2.1组织领导

   为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局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工作小组,保障组和专家组等。

   2.2工作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现场指挥、临机处理及后勤保障,灵通信息和善后处理;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及救援工作情况,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单位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2.3总体要求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农机职工要牢固树立抗灾减灾、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全体职工和群众安全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抗灾减灾意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事故,战胜灾情保平安,切实做好应急救援物质,资金的储备和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农机抗灾减灾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农机抗灾能力,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最终杜绝灾害。

   2.4预案适应范围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对农机系统造成损失的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进行抗灾减灾工作。

   三、灾情预警和灾情报告

   3.1适时保持与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救灾办、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了解灾情信息,接到灾害预警后及时通知各工作小组,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灾情。

   3.2建议与对策

   各工作小组应根据灾害预警和抗灾减灾物质配备情况向本级政府及上级农机部门提出抗灾减灾的建议及对策,必要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3.3灾情报告

   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必须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报告初步灾情情况,并进一步实地调查核实。灾情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损失及发展趋势,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各级农机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根据灾害等级确定预案启动时机。特殊情况下上级农机部门可直接指令下级农机部门启动预案。

   四、灾害等级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4.1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按县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4.2预案启动条件及方式

   发生重特大灾害时,县农机抗灾减灾预案启动,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启动农机抗灾救灾预案。其他灾害由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预案。

   4.3应急预案等级划分

   根据全县洪涝、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按照〈〈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划分为三级应级响应预案:

   4.3.1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宣布本县进入紧急救援,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查险和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提水送水、抗灾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应按照职责赴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和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各抗灾服务队应发扬不怕苦、敢于碰硬的精神,认真履职、辛勤工作。

   4.3.2I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根据情况下达本县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并做好抗灾救灾的应对措施和物资准备。

   4.3.3III级响应预案

   县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将本系统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府和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根据预案组织救援抢险或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应急救援工作。

   4.4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地区农机部门要核查统计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突发事件应急力量和资源需求及缺口等情况,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县农机局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及时向县政府、市农机局报告,争取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金支持。

   4.4.1火灾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时,应积极自救,扑灭火灾,同时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要说明单位、地点、物质燃烧种类、是否有人员被围困、火势情况,请求灭火,报告人姓名,并记录报警时间。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现场指挥,组织灭火并组织人员、重要物资疏散。

   2、报警后,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人员到指定地点迎接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辆人员到达指定位置。

   3、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要向消防负责同志报告情况,移交指挥权,协同公安消防做好灭火工作。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边救火边负责内外警械,维护公共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保证人员通畅。

   4.4.2农业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农业机械发生事故,无论何方责任,车辆驾驶(操作)人员应第一时间抢救人员,保护好现场,通知主管部门和投保保险公司,并及时上报。

   4.4.3盗窃案件应急措施

   1、遇到或发现有盗窃案件时,值班人员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保护好案发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触摸和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经过的通道、爬越的窗户、打开的箱柜、抽屉等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待公安部门人员勘察现场或勘察完毕后,方可恢复原状。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记录好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等情况。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犯罪分子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作案工具等妥善保存,交公安部门处理。

   4.4.4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措施

   1、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或发现可疑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拨打报警电话。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保护现场,禁止任何人接触可疑物。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对附近区域人员疏散,设置临时警戒线,禁止人员入内。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附近区域全面搜索,消除隐患。

   5、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协助警方排除爆炸等危险隐患和调查。

   6、如危险已经发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抢救和转移伤员,同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保护好现场。

   4.4.5群体上访影响办公秩序事件应急措施

   1、有5人以上上访者来群访时,值班室要通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或协调有关部室接待来访人员。

   2、办公室接待人员通知相关部室做好应急准备。

   3、经解释、劝阻无效,发生上访人员群体性冲击办公楼情况,办公室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组织人员阻止。

   4、在人员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办公室迅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经同意后报警,由警方负责解决。

   4.4.6破坏性地震应急措施

   1、发生破坏性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墙角等坚固处,禁止跳楼逃生。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快速在室内安全地带避震或沿安全地带转移。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维护现场,防止失盗。

   4.4.7洪涝旱灾及泥石流应急措施

   1、发生洪涝旱灾、泥石流灾害,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监测现场,防止灾害事故扩大和人员物质二次损害。

   5、严格按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启动预案。

   4.4.8抢运抗灾减灾物资。组织农机运输机械抢运抗灾减灾物资和抢险物资等。

   4.4.9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积极组织农机人员,设施设备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4.4.10做好宣传工作

   按照当地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口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认真宣传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五、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构

   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和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是各级农机部门成立的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机构是各指挥部办公室,具体工作机构是各级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服务队。县农机局组建由局长任指挥长,副局长任副指挥长,相关股、室、站、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抗灾减灾指挥部。指挥部负责对农机与其他公共事件应急主管部门工作进行协调、部署、组织,指导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由管理站工作人员担任,其职责是:

   1、向各公共应急服务队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工作进展情况;

   3、负责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信息;

   4、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指挥部门汇报灾情和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情况;

   5、协调公共事件应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6、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由农机技术人员,基层推广站人员及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组成。负责执行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进行公共事件应急和事后工作

   六、公共事件应急准备

   6.1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组成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由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和突发事件地区的干部群众组成。

   6.2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物质储备

   物质储备工作主要包括:

   1、提前组织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提前采购、储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及零配件;

   3、做好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燃油储备和用水用电协调工作。

   七、公共事件应急具体安排

   7.1成立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按照县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全面组织领导防汛抗灾工作。

   7.2应急救援工作队

   队长:

   副队长:

   队员:农机系统在职全体职工

   工作职责:在局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做好人员和国有财产等抗洪一线的抢险救援工作。

   7.3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全局抗灾减灾后勤物质保障及供给工作,负责抢险队员的医疗及抢险工作。

   7.4国排站防汛抗旱工作

   7.5各片区公共应事件急救援工作。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现场处理险情,同时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当地政府汇报灾情,统计上报灾情情况。

   八、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纪律

   8.1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是各单位和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要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命令,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拖延塞责。对消极怠工、玩忽职守而造成损失或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8.2局应急救援队队员及各单位抢险小分队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

   8.3各股室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公共事件工作,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局机关防洪指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

篇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时常会遭受洪涝、台风、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民政部门统计,2001~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及经济损失如表1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而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当今各国所面临的一道难题。然而突发公共事件包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突发事件尚无法避免及准确预测,那么应急管理体系和各类应急预案是减少公共突发事件损失的唯一手段。交通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类应急预案顺利开展的基础。如何加强交通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交通应急管理机制,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交通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从管理、运行、保障、善后处理等方面对体系进行合理构建,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挑战。

    2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代表性研究成果。

    2.1公路应急管理现状评价

    部分地区在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公路应急管理体制、多部门协调机制、跨区域应急联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为强化我国公路应急管理奠定了实践基础。

    (1)运转高效的多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是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

    (2)跨区域应急联动是保障公路网畅通的有力举措。

    (3)加强信息采集与共享是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4)训练有素的应急保障队伍与合理的物资及装备储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保障。

    (5)创新性地应用了一些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路发展过程中更为关注速度和规模的增长,但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尤其是有效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尤为不足,公路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急预案体系不健全,专项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2)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

    (3)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应急处置效率低下。

    (4)交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应急处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资金尚未保障。

    2.2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经验分析

    国外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体系的发展虽历经时间不算太长,且同其他成熟的应急体系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仍表现出了相当特点。

    (1)充分发挥相关应急立法的先导作用。

    (2)注重交通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建立健全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组织体系。

    (4)普遍建立了以ITS为基础的公路交通应急系统。

    (5)重视做好人力、资源、设施等多方面的保障工作。

    2.3公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设计

    从目前各省建立的公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来看,总体可分为应急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两个部分。应急保障能力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前,交通主管部门所做的保障工作,包括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处置平台建设、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主要指交通灾害发生后,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灾害的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包括应急灾害预警和评估能力、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图1公路管理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四个关键环节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2.4公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专项预案(3)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预案

    2)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公路交通应急物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路抢通物资,第二类是架设桥梁所需材料,第三类是除雪所需材料。公路交通应急装备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公路疏通装备;二是公路修建装备;三是除雪装备;四是运输设备,五是应急保障装备。

    3)公路应急管理与处置中心建设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由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和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其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4)公路应急队伍建设加大公路应急演练培训投入,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制。

    2.5公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根据发达国家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必须包含四个因素,即预案、人、物和钱。因此,确定公路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框架如图3所示:

    2)公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公路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和协调手段,建立有效的公路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省级“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从而提升公路网运行监管和服务水平,提高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公路应急演练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公路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在平常工作中比较少碰到的应急情况,对于不同地区而言,有五类演练必须引起关注。隧道火灾、危险品事故应急演练,桥梁损毁应急演练,水毁路段坍塌应急演练和凝冻雨雪路面应急演练。

    3主要结论

    本研究从我国公路应急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总结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借鉴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设计公路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确定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对交通应急管理关键环节的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

    (1)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几乎每次突发事件的救援,都需要交通应急保障。而我国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建全,这方面工作积累经验少,薄弱环节多。这极大的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所以建立公路应急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和应急队伍救灾能力建设在应急管理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关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关系到公路交通应急响应能力是否快速有效,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3)解决好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经费保障、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问题,实现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4)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公路应急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公路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4政策建议

    (1)完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辖区内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分门别类地科学制定应对性较强的公路应急保障预案和专项处置预案,完善公路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体系。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与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和国家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相结合,适量储备应急保障所需装备、工具、物资、生活用品等。

篇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基层疾控中心要在明确基本职责基础上,全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2]。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首先要树立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思想,在人员组织和物资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不同类型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3]。一旦发生疫情、中毒事故或重大伤害事故,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是决定应急能力的首要因素,也是卫生应急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应急队伍反映了决策层次、技术能力、人才质量和建设水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作为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疾控南部分中心立足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不断优化应急管理,强化队伍培训演练工作,充实卫生应急装备,在区卫计委的指挥下,在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2.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立由疾控中心主任和书记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所长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调动相应人员做好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1.2.2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分队为确保各项应急措施得到落实,中心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同时组织建立了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3支应急处理小分队,随时待命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3应急物资储备及车辆等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应急小分队成员及相关人员配备手机等通讯器材,确保通讯畅通;一般应急物资的采购与车辆使用管理由中心后勤科负责,车辆保持良好状态,满足疫情处理需要[5]。微生物和理化检验中心负责应急事件检测工作中重要物资(如试剂、培养基、标准菌株、标准物质等)的申购、验收、保管、使用及报废管理。疾控所负责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箱的准备及物品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食环所负责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防护用品、快速检测箱、应急处理箱等的准备与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职放所负责职业中毒及放射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防护用品、快速检测箱、应急处理箱等的准备与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所负责消毒药械满足处理疫情需要。1.2.4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和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必须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本着“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理念,在做好全员培训基础上,首先,要积极选派出应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参加上级应急工作培训,并组织好应急人员的二级培训;其次,邀请专家讲授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结合甲型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和“02”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以及大型活动卫生防病实际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讨论;第四,结合防病形势和专业工作实际,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模拟演练,每年至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1~2次,防控理论培训10~15次。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训和演练,可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快速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卫生防病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而为基层疾控机构处置突发事件积累工作经验。1.2.5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保障机制按照中心预案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小分队,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能够在第一时间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在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提高了应急队伍工作的积极性。1.2.6提高应急队伍装备水平政府部门能够对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及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发放,应急小分队严格按照装备目录要求装备到位,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只有不断的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才能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才能满足辖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需要。1.2.7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长效机制中心设立3个应急物资储存库,根据需要及时完善添加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疫苗、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消毒和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等,分类存放,并建立了应急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发生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应对,有效处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1接报

首先做好疫情接报。对外公布疫情报告电话,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落实24h值班和应急职守工作。接报时,值班人员根据报告的不同来源和报告种类,详细核实并登记两个方面情况:一方面是事件本身情况,即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时间、地点和波及范围、发病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是报告者情况,包括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报告的时间地点等[6];由疫情值班人员按照专业分工报告中心主管主任或主任;经主管主任或主任同意,按接报时登记核实的内容及时报告区卫计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做好赴现场出发前准备

值班人员通知小分队人员,包括流调、检验、消毒专业人员和司机到位;查看疫情处理物品是否齐备;主管主任或主任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集其他相关人员到现场共同处理。组织清点人数和装备后,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流调过程中,做好流调人员个人防护,针对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程序,尽可能全面收集与事件相关的资料,尽快分析判断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现场科学处置和做出最终结论提供依据。做好进程报告现场工作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控制措施等内容。样品采集及检测对现场需要调查取证采样检验的,要尽快采集样品和标本,用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初步检验,同时将备份送到指定实验室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及时与现场沟通,指导现场处置。撰写调查报告初次调查结束后,疫情处理人员要及时对突发事件的经过和处置情况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改进意见及处置建议,汇集各方资料,撰写初次调查报告。根据疫情的性质在不同处理阶段撰写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1周内,配合应急指挥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今后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

3实际处理案例效果

一起“7•21”暴雨东花市南里社区洪涝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2012年7月21,北京市遭受了60年来最雨的袭击,受暴雨影响,东城区东花市南里社区13号,15号楼地下室严重积水,二次供水水箱也被积水浸泡,该社区广大居民断水断电,波及1700余户居民。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按照上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程序,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现场防病咨询、参与政府信息和居民安抚等工作。在区卫计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出色完成了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表扬。多年的类似工作实践证明,该中心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合法、有效、顺应民意,收到了良好效果。

4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篇7

关键词:石油行业 应急预案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02-02

石油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系统庞大而复杂、危险源众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任何疏漏均有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为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突发事件、降低国家财产损失、确保油田员工、行业从业人员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完备、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队伍健全的应急救援体系非常重要。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是整个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从当前石油行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健全一种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应急管理系统已成为迫切课题。

石油行业应急预案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管理,使应急预案管理做到便于操作的同时达到可视化、可考察、可量化。

1 国内外数字化预案发展

国外现状从各类文献调研情况来看,国外在数字化预案发展过程中起步较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俄亥俄州油气田应急响应系统。早在上世纪末,俄亥俄州自然资源局与当地油气工业部门联合提出利用一套多媒体程序,为应急响应人员提供培训和应急资源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应对油田突发事故。

我国关于应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直至本世纪初从国家层面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虽然目前在大力推广建设数字化预案,但其建设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层面均没有得到完善。国内数字化预案发展的代表是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消防灭火数字化预案,该预案采用三维仿真技术搭建奥运场馆模型,集三维场景传输、预案学习及网上演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2 油田当前预案管理现状

自2003年政府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以来,油田企业从人力、资金、配备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但是在预案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有所欠缺,从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2.1 预案管理困难

由于油田灾害点繁多,从预案编制纵向层级来看,目前预案编制共分总公司预案、分公司预案、二级单位预案、各站队预案几个层级。从预案编制横向系统来看,目前仅本人所在二级单位就有1项总体预案及4类13项子预案,另外按照要求,对油田内重点井站实行“一站一案、一罐一案”。由此可见油田企业应急预案已形成一个各分项应急预案即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庞大系统,其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特别是二级单位所管理预案类项繁多,使有效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2.2 关联层级预脱节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是目前企业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要求不仅指预案本身,更是指关联层级预案之间的有机联系,即当最低一级预案响应不能或无法消除或控制灾害或灾害扩大时,必须迅即启动高一层级应急预案响应。而在当前预案均为打印成册分散管理,在预案编制、修订和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信息有效共享,容易出现纰漏及孤岛预案,不符合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2.3 预案的计划内容不能充分执行

由于在每次的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涉及到参与应急响应处置人员、需要采取的响应处置行动均与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有关,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所以每次的突发事件处置都是对于指挥人员的考验,不但要形成正确的决策,还要保证每项命令、每个环节都能确实得到执行。但是由于多级预案管理存在瑕疵,因而容易导致总指挥出现判断偏差和各层级响应不当,出现响应不恰当或预案执行不充分。

3 数字化预案建设

3.1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目的

目的主要在于加快应急信息传播、改进应急决策的科学性、适当性和合理性,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速度,同时使应急响应各层级保持良好的协调和统一,有效及时处置突发事故。

3.2 数字化预案系统层次结构

数字化预案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通信网络层、基础信息层、信息展示层、系统应用层。其中通信网络层是有机维系各个层次的纽带和整个预案系统的物理基础,基础信息层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各层级管理人员指挥调度工作则由系统应用层来完成,而信息展示层为所有应急响应决策与处置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3.3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

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应当以解决现存问题和提高现有水平为出发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不能一蹴而就。参照国内外建设经验及当前发展形势,油田数字化预案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预案数字化

预案数字化首先是通过应急预案电子文本对单位内部预案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实现结构化、系统化的预案管理模式(如图1),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实现预案流程的直观化,使预案清晰明了,便于查询及使用。通过网络媒体的便利性进行预案宣贯及学习,方便员工及时掌握应急预案动态,并可对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同时方便统计、分析,掌握员工学习演练动态,切实加强应急预案应用水平。

其次是预案编制、修订的电子化。预案在统一编制、修订时按照层级关系进行逐级修订,通过系统合理制定预案编制、修订的方案、进度、审核情况、签发备案信息等内容。同时预案编制时可随时参考不同层级的预案编制情况,确保预案编制修订过程的“上下统一”。

3.4 数字化预案综合应用

3.4.1 多层次综合功能运用(图2)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失衡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又由于油田危险点多、危害性大等特点,油田突发事件更具危害性和不可知和不可控性,因而突发事件处置维度大幅增加、难度大幅增加,因而各类信息及时有效的提供与反馈对于有效处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时,同时将历次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进行收集,进行信息归类提炼集中,在出现类似事件时可通过通讯、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现场指挥人员进行提示等多层次综合功能运用,以为现场指挥人员做出适当判断与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避免应急指挥员疏漏或经验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1989年青岛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

此次事故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该次事故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之一是5号罐体由于长时间燃烧,导致发生沸溢现象。当时指挥员发现5号罐火势突然增大,火焰颜色由橙色转变为红白色时,立即下达了撤退指令。但是为时已晚,险情在一瞬间升级,大量人员无法及时撤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目前对油罐燃烧沸溢以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如果能将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通过系统进行科学计算,提前对指挥人员进行提醒,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这次事故表明在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员受自身条件限制如经验、知识结构等条件限制导致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害缺乏预见性,数字化应用程序的运用将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正确处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4.2 融合DCS、DSS、GPS等多套系统,完善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

将DCS监控系统中的监控数据、DSS消防报警联动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与应急预案系统融合运用,将现已成熟的电子系统与应急预案相结合,使已建设的信息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DSS火控数据报警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第一时间在应急指挥大厅大屏幕中投影现场情况,同时根据报警内容调取对应预案,立即提醒值班人员按照既定方式对报警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处置;在应急响应处置过程中,可通过GPS车辆定位系统全面掌握应急车辆行驶路线、所处地点等信息,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可利用应急通讯指挥,将现场视频资料实时传递至后方指挥部及应急值班(图3),查找比对预案系统中的历史资料,与现场情况进行比对,为现场处置提供意见及建议。

3.4.3 建立三维预案演练功能

应急预案演练是应急预案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应急预案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案编制完成后,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实战演练,只有符合实际、高效便捷的应急预案才是一部完善的预案。应急演练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同时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演练,所需耗费更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导致预案编制完成后无法及时检验。由于油田的特殊危险特性,预案在编制完毕、未经检验之前的时间段内,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是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二是实战演练存在瑕疵或重大缺陷需要重修。结果必然是:灾害不能有效控制致灾害结果扩大、重修及再次或三次演练,增加巨大预案建设成本。建立三维数字化预案系统即可在预案编制完成后马上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推演,及时较好地解决上述难题与不确定性,以达到了及时性、有效性、资源配置合理性和成本最优化。

同时对大型油库、联合站在建设前可根据图纸进行三维建模,根据建早模型进行多种事故模拟处置演练,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修改。对于新员工,可通过已建设好的三维模型进行应急处置的基础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水平。

4 结语

石油气田具灾害点繁多、突发性事故发生最不确定、灾害发生处置难度大、灾害结果不可控的多种不确定性特点,因而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以后,应急预案的管理是石油气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响应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传统方式的管理存在重大缺陷,不利于有效响应与处置,必须实施应急预案系统数字化建设和运用。因此本文在明确数字化预案建设目的和系统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建设方式,一是预案电子化,二是从多层次展示功能、DCS、DSS、GPS三系统融合、三维预案演练功能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应急预案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翟丹妮.应急平台中数字化预案系统建设的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 2008(1).

篇8

l、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2、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放射性物质泄漏、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3、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建设

4、区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王德第同志任组长,傅保奉同志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设办公室,宫炳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区卫生局。

5、成立技术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流行病学组、医疗救护组、消毒技术指导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疫情控制及宣传组,分别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指导和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

第三章各相关部门、组织的职责

6、政府职责。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负领导责任;

制定和颁布相关政策,调动和管理辖区内的一切资源,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防治体系;依法对防治工作中的失职和渎职行为作出处理;组织协调大型应急处理活动。

7、部门职责

7.1卫生部门组织辖区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对辖区内的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制定和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措施;组建专家咨询组织及应急处理队伍;建立定点救治机构;组建监测点和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分析有关资料,掌握突发事件发展动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组织协调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应急处置。

7.2经贸部门制定物资保障预案并组织和监督实施;组织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用品的生产、采购、供应;做好物资储备调节和运输。

7.3财政部门筹集、拨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资金,制定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做好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及生活补助工作。

7.4新闻宣传部门搞好舆论引导,及时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科普知识和有关政策。

7.5公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承担疫情重点区域的警戒,维护隔离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政策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7.6工商部门组织开展处理突发事件用品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保证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用品质量可靠和供应及时;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对人民身体健康有害食品及生活用品的违法行为。

7.7交通、铁路部门在相关地点设立留验站、卫生检疫站、救援站;做好交通工具和车站消毒工作;开展卫生检疫工作;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运送救灾物资。

7.8教育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根据上级部署和应急工作需要相应调整教学工作。

7.9农业、科技、教育、建设、计生、劳动保障、人事、监察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等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7.10基层组织职责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领导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各村(居)委会协同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章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8、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建立以疾控中心为中心、辐射各医院、镇(办事处)防保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结构严密、功能完善的监测网络,辖区内共设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42处,实施区域内突发事件的监测、信息收集、疫情分析。

9、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举报、预警通报制度.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的规定,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汇总分析、预测预报,必要时发出预警通报。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报告;接到报告区卫生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区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第五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10、流行病学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由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经验的流行病、卫生管理、实验室监测和消毒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全区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确定的流行病学调查线索及来源,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可疑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对接触者受到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11、消毒指导组:负责指导全区预防性消毒和疫点疫区消毒。

12、医疗救治组:负责指导医疗机构对突发事件中病人的救护与治疗,对有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13、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治药品、消毒药品的储备与供应;负责组织全系统有关物资的调运;负责统一调度卫生人力、医疗器械、药品、救护车辆等相关物资。

第六章应急处理措施

14、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提出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15、区卫生局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责突发事件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

16、应急预案启动后,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17、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等部门应当保证及时、优先运送。

18、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19、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发生地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20、区卫生局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对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21、区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可以依法作出停工、停业、停课,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及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的决定。

22、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对进入行政区域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23、区卫生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验、技术分析和监督监测,对当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24、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医学观察的立即收入专门的观察室,并做好隔离防护和会诊;对需要转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诊治的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安排专用车辆运送,并将病人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受的医疗机构。

第七章保障措施

25、区卫生局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演练。推广新知识和新技术。

26、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人力资源考评体系,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队伍和预备队伍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实战应对能力、防护意识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管理策略,优化人员结构。

27、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划储备应急处理预备人员,从医疗部门或医学院校划定相近专业医务人员或学生,平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篇9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篇10

1总则

为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等相关规定。

1.2事件分类分级

1.2.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2.2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影响人数1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或导致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的,为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Ⅲ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造成较严重影响的。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或导致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Ⅳ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办公室主任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指挥部值守应急工作;

(2)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控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4)负责和取消蓝色、黄色预警信息,向市应急办提出和取消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

(5)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相关工作;

(6)组织制订、修订与本指挥部职能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区县、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8)负责本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的职责:

(1)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时,提供咨询与建议,必要时参与值班;

(2)在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有关规定、预案、制度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3)及时反映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对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处置措施、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5)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及相关教材编审等工作。

3监测预警

3.1监测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接收机制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市级应急救援机构应通过媒体、网站等途径公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接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信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来自社会公众和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的预警信息、事件信息的接收,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接收机制。

3.2预警分级及

预警分级

根据监测信息或是相关单位提供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从低到高表示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3.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应依据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部署所属技术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履行承担的职责。

3.3.1蓝色预警响应

(1)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汇总监测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市应急办报告。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6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针对预警内容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安全加固和预防工作;联系社会应急力量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工作。

3.3.2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实行每日信息报送制度,各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指挥部办公室逐级上报相关信息;指挥部办公室及时联系专家顾问组相关专业专家,组织专家和市级应急队伍及时对预警信息和事态发展进行研判,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8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联系相关社会应急力量进入应急支援状态。

3.3.3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应全面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和情报搜集工作,每天两次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信息;市级应急队伍在开展应急处置的同时,制定预警防范措施,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做好数据备份等技术防范工作。

3.3.4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在国家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市级应急队伍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支援队伍的沟通、联系、协调,加强综合研判和情报共享,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本市各级、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和支撑力量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要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并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处置并及时报送信息。

(1)控制事态发展,防控蔓延。事发单位先期处置,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事件蔓延。

(2)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根据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和承载业务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的影响、危害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3)及时报告信息。事发单位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属地区县、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信息。

(4)做好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的记录和证据留存。

4.2分级响应

4.2.1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由国家指挥部启动,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在国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受到事件波及或影响情况,及时汇总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根据国家指挥的部署,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控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2Ⅱ级响应

市应急办或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全力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到其他信息系统。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3Ⅲ级响应

事件发生单位主管部门或属地区县启动Ⅲ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指导、检查、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指导现场处置。

(2)掌握事件动态。

现场指挥部及时了解事发单位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技术措施阻止事件蔓延;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市预警信息,督促、指导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2.4Ⅳ级响应

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启动Ⅳ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指挥所属技术力量进行事件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支援处置;事发单位负责将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根据需要,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检查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专家、应急队伍参加应急救援。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信息,安全风险及事件信息及时报告市指挥办公室。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和信息报告,发现本市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件发生时间、发生事故网络信息系统名称及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地点、原因、信息来源、事件类型及性质、危害和损失程度、影响单位及业务、事件发展趋势、采取的处置措施等。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5.3.1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

5.3.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开展新闻报道时,在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成立新闻宣传组,指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起草新闻稿和情况公告,及时、准确、客观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恢复、整改或重建方案,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实施。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1.1加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中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北京市保密技术检查中心等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支援工作。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按照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指令,开展应急救援;

(2)承办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3)负责抢险队伍设备、器材及相关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应急力量的联系和组织工作;

(5)负责协助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6)根据事发单位应急支援请求,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7)承办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1.2加强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库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优秀信息安全企业建立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和人才在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7.2合作机制建设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宣传教育规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应急队伍编制公众预防、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区县、各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讲活动。

8.2培训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安全预案编制、风险评估、事件分析处置、容灾备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8.3演练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模拟处置重大或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高实战能力,检验和完善预案。

9预案体系

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分市、区(县)两级管理。

市级部门预案由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本预案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依据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工,由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起草和解释;

市级单位预案由市级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制定、修订;

各区县政府根据本预案和相关市级部门预案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建立与完善本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

目录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2事件分类分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3监测预警

3.1监测

3.2预警分级及

3.3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2分级响应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2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练

9预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