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调查方法

篇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背景;方法;问题;探索

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自体验和参与实践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的一项体验式的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背景

国际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改革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原有的学科教学和学习方式难以胜任,于是研究性课程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研究性课程的开发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国内背景:从国内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首次将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同时还特别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规定研究性学习每周三学时,这为各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实践机会,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主动研究、解决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足,把认识过程还给了学生。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克服传统教育弊端的要求。

我校背景:从我校的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到了重新定论、重新规划、寻找新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关键时刻。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评价标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我校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新目标,并决定在2004级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把它作为学校教改工程的突破口,以此来提升平昌中学的办学理念,丰富我们的办学内涵,为实现我校第二次大跨越、大发展作准备。所以,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我校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方法

组建学习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人数、学习成绩、性别、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10人。在分组时征求班主任意见和学生意愿,做到人员配合尽可能公平合理,一个小组能代表一个班级的缩影。由学生自己选举组长、信息采集员、资料整理员、联络统计员等,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以专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立研究专题并围绕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个人或小组到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搜取资料。以探究为重心:以学生探究过程为重心。从研究的专题确定,到研究的过程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及结果的文字表达,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独立完成,教师所作的一切指导,要围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结合我校特点,教师精心设计调查研究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辩论,对不同素质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实行小组奖励:小组奖励。每个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能获得提高分,进步越大提高分越多,对小组贡献就越大。以小组为单位考评,对进步大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过程

课题准备:学习文献宣传发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主要研究方法、设置研究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题,我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新方式》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的资料与总结)、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讲明选题的意义,掌握选题的方法,怎样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活动主题内容。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结构选择课题。题目确定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建立机构,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由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自己挑选出组长,组长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研究经费共同分担。为了让学生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研究性学习文档的撰写》的论文,印发给每位学生,并进行了讲解。重点讲述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表、统计图)和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记录、调查记录、心得体会等的撰写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研究必备的相关知识。如集体专题交谈法、搜集经验法、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实验设计法、电话访谈法等。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同学们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研究过程,结合自己研究的实际条件来综合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任何一个课题的资料搜集,都需要针对各种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一旦研究方法确定以后,就要撰写开题报告。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的研究工作计划,但是谁也没有撰写开题报告的经验,于是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材料,课题组通过讨论、交流信息、确定内容,撰写出课题开题报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然后印发给小组每个成员,结合自己分担的工作,认真学习报告,思考如何完成分给自己的任务。

课题实施:搜集分析整理提取信息资料、交流讨论实验测试、跟踪指导因材施教。所有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第一手材料。在实施前,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调查对象。然后各课题组统筹安排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先后和路线等,落实到人头。做到人人都参与调查采访。随机抽样调查是调查最常见的方法。学生两三人为一个小组,对要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事前向指导老师汇报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做法,做好笔记,每次填写好活动记录。事后向指导老师汇报,以求得进一步的指导,并召集情况交流会,汇总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对调查中出现的困难,运用集体的智慧,想办法在下一步的调查中给与解决。问卷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学生中进行。指导学生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制作问卷调查的内容。根据调查的需要,自己设计问卷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集到手后,立即统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采访调查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比较全面的、比较权威的、大量可信度较高的材料。因此,研究组的同学通过结合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分别采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全面了解被采访部门的过去和现在。采访后,立即写出采访纪要,以备研究之用。实施阶段由学生实践完成,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必须实施全程指导。这一阶段的指导呈现出小型、零散和及时性特征,更为具体,需要更强的针对性。例如有些课题组的同学到学校有些部门去调查,他们不予支持。教师及时指导如何沟通,阐明来意,消除误解,协调人际关系。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交际,最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课题总结:首先指导学生把握各研究课题的现状,在材料收集完成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比较研究,发现规律,寻找材料的共同点。然后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该要则要,不该要的则去掉。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答辩。为此,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材料中的结题报告部分内容,掌握结题报告的写法,由一人执笔,反复讨论修改,形成结题报告。准备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完成汇报型的结题答辩。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与思考

篇2

关键词 新课改 研究性学习 问题 对策

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渐从重书本知识、重学习结果、重教师传授, 转化为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过程、重学生探索。但“研究性学习”仍然没有得到更好的实践。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形式列入新课程方案,是课程改革的一场革命,它给当前普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若要把这一良好的愿望付诸实践,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属于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现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对研究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可以说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当新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必修课时,有的教师就茫然了,调查中有79.41%的老师的心态是一个字:“怕”。怕学生做不好;怕高考受影响;怕自己教不了;怕给工作添麻烦。还有1.17%的教师报有无所谓的态度,这就给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67.49%的学校行政领导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研究生搞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搞好“双基”训练,至于初中与小学阶段,搞研究性学习就更没有什么必要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非常混乱。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不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不多。

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性作用弱化,有些指导教师甚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没有和所指导的学生有过任何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很多家长不仅不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帮助,而且还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得不偿失;社会也很少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帮助。

(三)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现行的招生制度仍然没有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自主招生规模小,招生人数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对现行的招生制度不能形成大的冲击。

(四)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制约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一大因素

一些地区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条件差,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还有部分城乡学校教学班人数超编,如果教师在人数“超编”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精力上难以保证,而且也无法承担庞大的管理工作。教育发展不平衡,班额过大问题制约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缺乏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不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实践来进行深度体验。但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不懂得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认识不到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潜能的认识,提高对教学根本目的的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题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出主意,但又不能越俎代庖;方法上的指导,如在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三)改革现行的考试和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种功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四)国家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力度,使西部和东部,沿海和内地的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西北部地区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加大对西北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西北部地区引进合格的教育教学人才,为中西北部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起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五)规范课题研究实践,认真对待课题研究中的每一个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研究中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要求

1.谨慎选题。做到范围合适,突出生活,注意原则。2.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 3.严肃证题。做到调查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 4.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研究性学习 开展方法和形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化学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应该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看作是旧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桥梁,起到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自主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到设计研究过程、广泛搜寻并利用资源、再到探索研究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活动者和合作者。

由于农村和城镇地域和经济的差别,在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许多农村中学在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处在没有开设的状态,这与其中一部分主管领导、老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有较大关系,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研究性学习既然是对科学进行探究,这就应该需要高深知识的指导和较完善的实验设施,而且研究性学习一般又以调查研究的形式进行,无法进行量化评估。对当前以笔试为主的高考似乎没有多大的帮助,加之农村中学一般来说实验设施比较简陋,教研金费不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就处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状态。

针对农村中学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现状,对化学教师而言,要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走出上述误区。切实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人才转变的培养途径。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研究调查的经历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流、合作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农村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结合学校和师生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农村中学因地处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和常识较之城镇要丰富得多,而且开展起来较之方便。下面结合我校近一年来的研究性学习,谈谈具体的开展方法和形式。

一、结合实际,走出课堂,联系生活。

学校附近有一家氮肥厂,在八十年代,该厂是本县的支柱产业,但到去年为止,已经申报破产。在本学年的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有一组同学以调查氮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工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由盛到衰甚至破产原因的初步调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生产线、采访老工人、咨询县企业办等完成调查。在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到课本知识与生产工艺的巨大区别,一个简简单单的化学反应在现实生产工艺中的实现需要无数的工艺和设备来完成。在理论上氮肥工艺只有几个简单的反应而已,如N2转化NH3、NH3转化成NH4HCO3。但整个氮肥生产流程需要长达千米以上的生产线才能实现,每一步反应都必须需要许多的机械设施和反应来完成。例如在制氨气时,氮气的取得、氮气的净化、压缩等,氢气的制备、杂质的除去、气体的压缩、尾气的处理等,生产原料气的纯度控制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等,每一步的实现都需要很复杂的工艺来完成。从这一组同学的调查记录和结题报告来看,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协作交流能力,以良好的团队协作完成了整个调查活动。

二、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深化教材。

将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教学,这是当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即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思想。

三、开展农村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策略。

1、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教学中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其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积极设置情景问题,开设趣味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化学实验成果赠送学生,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分层策略

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材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同一组内,指导组长做好分工合作,化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做化学专题知识的研究,理论研究可以相对多些,化学知识薄弱的同学可以多安排以化学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社会研究为主。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特强,做到各尽所能,形成团结协作、积极交流的良好局面,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人际交流、良好协作的能力。

3、民主策略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角色的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积极转换教师角色,由授业转换为共同学习,在学习中肯定学生不成熟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民主,形成指导学生学习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关键词】研究;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1. 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2. 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

4. 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

(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生物教学糖尿病

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对于具有研究性的生物学问题、生物现象,予以探索和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研究、自我完善,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1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原则和实施方法

生物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中自觉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处理信息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

开展生物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研究的目标及策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评价和体会等几个阶段。下面就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方法,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1.1课题选择的原则

1.1.1科学性原则 指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后才可确立为研究课题。不能仅仅是凭空想象或想当然就草率立题。

1.1.2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切合实际情况的环境、能力、条件等方面。如生物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对条件的要求是相当高,一般的学校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时不如采用转基因蔬菜的市场需求前景分析为课题。

1.1.3独创性原则 选题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确立一些别人没有做的课题,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出新的课题,得出新的成果。

1.1.4针对性原则 指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决不能含糊不清,立题要小、细、精。

1.2实施方法

在研究性课题确定后,实施过程中要因题施法,对不同类型的课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2.1调查法 运用这种方法的课题有:登岗镇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潮汕地区人类并指、多指调查,韩江引河水葫芦的危害及处理,腌制食品与人体健康等。

1.2.2实验法 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适水温,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无土栽培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课题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

1.2.3观察法 这种方法可运用在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等课题的研究中。

1.2.4比较研究法 如水果贮藏方法的研究,几种市售护肤品护肤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等。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通常是多种方法渗透运用,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教师必须把这种学习方式有机地运用于各年级的生物教学中。

2.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题材,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可设计“碘盐与人体健康”、“补铁与补血”等,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细胞衰老”一节,设计“老年人的饮食生活”,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如白发、老年斑等,分析衰老的原因,怎样从饮食保健方面入手,延缓衰老。“新陈代谢”一章,又有许多方面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在讲授“酶的性质”时,本人让学生先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两个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试管的变化,比较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蔗糖水解?学生通过实验,总结“酶的性质”,对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再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让学生分别做两组实验,一组加入碳酸钙,另一组不加碳酸钙。观察比较两组实验的变化,得出碳酸钙在提取色素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领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和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延伸扩展思维。

2.2在生物实践生活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界、生活中,生物学习要紧扣社会,观察生活形象,关注社会热点,开阔视野,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生物实践生活中,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2.2.1环境保护与污染方面:水葫芦的危害及处理,生活污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垃圾回收与再度利用的研究,水华的成因及对策。

2.2.2农业生产方面:豆科植物的固氮实验研究,古山Ⅱ号龙眼的销售前景调查,鳗鱼的饲养研究,

2.2.3人体健康与生活方面:饮用水与健康,流感,骨髓捐献,中学生肥胖发生情况调查,中学生患“青春痘”的成因与防治。

2.2.4高新科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培养,关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生化武器与世界和平。这一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资料整理的形式来完成。

本人通过对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学以致用的平台,激发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实例

在进行生物教学中,本人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的课题研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物知识。“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之一,结合潮汕地区糖尿病多况,让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糖尿病病人,从而获得糖尿病的实质知识。

内容:糖尿病病因的调研

目的:学习血糖调节的知识,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危害及防治。

步骤:(1)学习有关血糖调节的知识。

(2)了解糖尿病的诊断与高血糖及糖尿的主要区别。

(3)调查某一群体对糖尿病的认识。

(4)阐明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及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及治疗手段。

学生们经过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走访医院,了解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起居,获得了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1)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时,只有同时出现了持续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并排除了其它病变的可能(如肾功能障碍等),才能判断为糖尿病。

( 2)引起糖尿的主要原因:

①病理性糖尿,常见的有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

②肾性糖尿,某些肾病所致的肾小管重吸收机能降低,糖的肾阈值下降。

③由于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所分泌的对抗胰岛素的激素过多所导致的高血糖和糖尿。

(3)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糖尿病病人的主要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5)糖尿病的危害:易出现多种重症的并发症,如高血脂症、血栓、糖尿病高渗昏迷等。

(6)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通过开展“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人体血糖的调节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在结束调查的总结讨论会上,学生们都谈了各自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上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多学生迫切希望基因治疗、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等技术的早日成熟,并能运用到临床中,有的学生还表示今后努力学习,打算将来在这一领域中有所成就。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从接受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成熟,有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形成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研究在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广东教学教材研究室.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人红等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 .课程・教材・教法 . 2000 (11).

[4]张志礼.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物学2002(1).

篇6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项目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42-03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现有的成果中,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在学生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学分”或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等途径,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在课程教学中。其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受到了教师的热捧。他们多数采用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而以班级为一个大组进行一个项目研究的教学形式和效果则较少。因此,笔者以班级为整体,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引进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为研究项目,学生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成果的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 探究式学习贯穿其中。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研究,获得结论,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2 学生成为主体。在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从项目的选择到完成研究报告,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只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等引导作用。

3 重视互动协作。项目形式的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团队协作意识,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学生之间密切的互动合作,以便共同完成项目研究,还要求通过热烈的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目标

一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小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二是由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研究项目、编制问卷和撰写报告,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等。三是通过多次讨论,促使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是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组织、自主评价。

(二)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主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兴趣或当前学术热点提出研究项目,由学生选择并确定。二是学生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选题,并对选题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确立研究项目。方案中采用第二种方式,以学生的意见和意愿为主,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商讨后,确定了“广西大学生低碳旅游认知情况研究”的选题。

(三)制定研究方式

本方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因此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先由学生自行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形成每个小组的调查问卷,再由小组长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参与班级讨论形成全班统一的调查问卷。二是发放调查问卷,每位同学通过同学关系、老乡关系向被调查人群发放至少10份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10份。三是对41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四是根据统计分析资料,各小组分别撰写部分内容,最后形成一个整完的调查研究报告。

(四)划分研究小组

本方案虽然以班级为整体进行一个项目研究,但是为了方便讨论和研究的开展,在学生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上,将5—6人划分为小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和意见反馈。

(五)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在班级内形成两个管理层次。一是小组管理。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的讨论以及问卷的发放和收回,还要代表小组参与班级讨论。二是班级管理。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各个小组长参与班级的讨论以及问卷的统计、分析撰写,最后代表班级与老师进行沟通。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后,笔者在课堂上向全班41名同学发放了无记名形式的《(旅游经济学)项目研究形式研究性教学调查问卷》,检查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资料的情况

在资料的收集方面,有40名同学在课外收集了资料,占全班的98%,只有1名同学没有收集资料。在这40名同学中,就资料收集渠道来看,87%、46%、13%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上公开的文献”、“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获取资料(见图1)。就资料收集的数量来看,83%同学收集了6篇以下文献,17%同学收集了6篇以上文献(见图2)。对资料的处理方面,大多数同学对资料都进行了筛选、阅读、理解、整理和归纳总结,但对资料进行“思考或质疑”的同学只占到45%(见图3)。可见,通过项目式的研究性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课外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资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过多依赖互联网,而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二是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数量相对偏少;三是对资料进行深入思考或质疑学生的人数相对偏少些。

(二)学生参与问卷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情况

有38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设计工作,约占全班的93%。有40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工作,占全班的98%。有30名同学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约占全班的73.2%。其中93%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统计”,57%的同学参与了“数据的分析”,20%和23%的同学进行了“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见图4)。

参与了问卷设计的同学中,有82%的同学掌握“问卷的基本格式”,63%的同学掌握了“如何确定问卷内容”,71%的同学掌握了“根据内容设置问题”,58%的同学掌握了“问题形式的选择和表达”(见图5)。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同学,有70%、67.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发放问卷的方法”,约半数同学掌握了“样本数量的确定”、“样本选择的方法”、“交流沟通技巧”等调查方法(见图6)。参与问卷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同学,有93.3%掌握了“数据的统计”,60%的同学掌握“数据的分析方法”,但是“数据图表的选择和绘制”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的掌握程度则有所欠缺(见图7)。此次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工作流程,并较好地掌握了问卷的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的整体效果

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对课程教学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学生学习理念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4个方面,其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水平这3个方面也获得学生较好的赞同(见图8)。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道德养成价值;德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67-03

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一种学习方式,既是当代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产物,更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反思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虽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多囿于智育领域;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育人功能的探讨和认识还很不够,在此,笔者从研究性学习的道德养成价值方面进行探讨。

1.道德养成价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本身的固有价值。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落实。”因此,道德养成价值本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超越课堂和教材,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在现实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探索发现规律。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情感和信念,最后将之付诸道德实践,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2.研究性学习拓宽了德育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包括科学、艺术,还包括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社会, 还包括自我,甚至有些研究性课题本身就是德育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德育活动的内容。

(2)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激励学生发展自我,张扬个性。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同,其设计方案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必然也不同。这不仅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切为学生发展”的学生本位教育目标,而且还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关于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的启示。

3.研究性学习为德育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式。研究性学习融合了历史研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模拟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这些都给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诸如《高中生的责任感问题研究》、《男女学生交往过密现象的原因探析》等德育类研究性学习课题,无论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进行问卷调查,都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研究。而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始终的隐性德育则必然会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助力。

4.研究性学习使德育过程趋向和谐。研究性学习可以使道德教育走向和谐,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其一,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全息互动的交往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在“生活世界”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育资源之间,发生着全息互动的交往。这种交往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以及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其二,研究性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它的道德养成价值还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进行过程中时时处处蕴含着德育要素。下面从课题的选择、课题的实施、研究结果的评价等各方面依次阐述。

(1)研究课题确定过程中的道德养成价值。研究性学习基本上是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为载体的。一方面,“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从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中找出掩蔽未解之迷。”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因为学生要能够自主选择出有价值的课题和项目,就必须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的爱及对生命和人生的关怀的品质。此外,在寻求和选择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2)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道德养成价值。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工合作,每个成员承担着相应的任务,他们既要对自己尽责,同时,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进度,要对小组负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其次,在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常常要进行艰苦的实际调查和大量的文献、数据处理,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为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研究性学习评价中的道德养成价值。作为一门课程,当它的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因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其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老师评议等多方评价相结合。在学生自我评价时,要求恰如其分地表述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对团队的贡献、自身的不足,这种评价有利于考验、训练学生实事求是的为人态度,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及正确对待自我的契机;在小组成员互评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评价他人的成绩与不足,静心倾听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尤其是自己不认同的批评意见,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力、自我教育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的评价在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中具有参考性、而非权威性的价值,这对培养学生作为民主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在传统的权威面前保持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5.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为德育评价新体系的建立提供启示。研究性学习课程突破了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价值。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非国家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结果的非功利性,即教学及结果不直接、不完全与学生的升学、选拔等挂钩,为研究型课程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提供了方便。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取向,这对于德育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重视过程。研究性学习评价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也进行评审,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因此,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而这对于德育评价的启示是:不能仅限于期末时教师的操行评语,而应重视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坚持、创新等品质的考察。

(2)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重视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等等。而当学生真正开始关注实际问题,表现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时,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时,这比思想政治课的满分试卷更值得肯定。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重视体验。单科性、学术性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也注意学生学习中的体验,但并未把体验作为评价中价值取向的重点。研究性学习评价非常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德育评价突出尊重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主体的精髓所在。

(4)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重视面对全体。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教师、家长、学校、学生个人、同伴、社会等各方面都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一个公正、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启发下,我们构建了一种“ 立体式”的评价体系:一是社会评价,重在“肯定式”的评价;二是家庭评价,以“鼓励式”为主;三是教师评价,采用“移情性”评价;四是学生自我评价,主要采用“自我反思性”的评价方法;五是学生互评,重在“互帮式”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这些评价方法都给德育评价带来了新的启示,而德育评价的新体系必然促进德育的新发展。这样,研究性学习的道德养成价值也必然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允.研究性学习的德育价值探析[J].教育探索,2003,(5):90-91.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00-109.

[3]李方强,钱旭升.论研究性学习的道德养成价值[J].辽宁教育研究,2002,(7):53-54.

[4]王云风,孟丽萍.研究性学习:德育工作的突破口[J].新课程研究,2004,(8):57-58.

篇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科学 渗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46-02

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的。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没有特别的赖以存在的学科领域,它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我们很难设想:课堂教学仍停留于以知识为中心、传授为主导,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能充分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同步改革,作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如何将其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这是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结合科学学科谈些粗浅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与科学学科的特点

目前对研究性学习共性的认识可归纳为:①研究性学习前提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②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方法都是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③研究性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理科课程,在新世纪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设置综合理科是与教育改革宏观背景密切相关的。由于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国都在培养具有全新视野与观念,具有全面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及科学实验的普及,给“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二、“研究性学习”渗透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为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性学习,其宗旨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渗透的具体方法

1.在科学实验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科学实验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两种。近年来,随着实验室的配套建设与四室达标验收,科学实验开出率大大提高,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初中科学分组实验可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在分组实验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积极思维、分工协作探索解决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另外,部分演示实验也可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去探索,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构建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科学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通过机械性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

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境中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促进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

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不妨设计如下程序性问题:①设计实验方案(至少两种),以测定几个不同阻值的待测电阻,并根据设计完成实验;②比较不同电路测量同一电阻所得结果的差别,分析其原因;③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要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该如何连接?④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

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这个过程不是教学顺序简单地倒置,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它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后者则是“在掌握中运用”。前者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后者则严重束缚了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由于机械性重复和模仿,制约了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3.在科技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科目,其范围很广,所以其活动也十分丰富。科技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好形式。例如,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庭或学校饲养一种动、植物,写出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可让学生调查某一社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通过调查研究污染的原因,找到污染源,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污染的方法和建议,最后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会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而研究性教学则是这一思路的突出反映。当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毕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创举,如何调整和适应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另外,如何通过研究性教学达到更有效的知识建构?如何协调研究性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等等,这些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顺应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6号)

2 吴俊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3 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4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在美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5 霍益萍.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组织 评价 收集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具有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探索性。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着深远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研究内容要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即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或几本书。为了研究有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鉴别、去总结。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学生的参与方式是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明确问题,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它,我们对问题已经有了哪些了解,最后共同商讨,确定研究性课题。我们能做什么样的预测或假设?我们怎样解释它?我们应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研究?从而确定研究方向

(二)组织研究

制订研究计划,考虑分组并确定组长,明确任务安排时间表。

每一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思考如下问题:我们打算怎样进行调查?需要哪些信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怎样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发辉人力、物力的作用?

在小组活动时要注意:小组目标的设立要注意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成员的成就来衡量;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分工;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帮助,都会有成功机会。

(三)收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和实地考察、采访、查阅文献,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对获得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价其有效性。

(四)撰写论文或设计方案

对上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确定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能发现什么联系规律,得出什么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论文或设计方案。论文中要有自己的感受、联想、建议,说理有据,且力求对被调研单位的今后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论文交流

将论文或设计方案要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总结,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为今后数学研究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指导思想

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重在考查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所以,成绩记录除设基本分外,对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或设计方案给予加分。等级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

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时,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启发学生能够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和专研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分为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个方面。个人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所在集体对该学生的评价,集体评价可用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方式进行。

四、数学性学习选题范例

(1)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2)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3)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对学生在校用餐状况的调查;

(5)数学与晶体;

(6)股票涨跌预测方法研究;

(7)自行车的存放问题;

(8)上操中的数学问题;

(9)对光电打靶的数学分析;

(10)书柜中的数学问题;

(11)养老保险的收益问题

(12)家庭理财;

(13)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6)我校学生生活情况;

(17)中职生工资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