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篇1

关键词:培养 灵活性 思维 提高

思维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改变原有的思维进程或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善于自我调节,灵活多变,寻求新的思维角度和方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自觉不自觉地通过模仿来进行,对不少通过类比得出运算法则很容易接受,理解并应用。例如由小学的四则运算法则到中学的有理数运算,由于受学习正迁移的影响,学生没有感到太多的困难。

1.挖掘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解,并不是教师把多种解法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智力氛围中,培养敢想、敢做、认真、顽强、自信、求实的品质。无论哪一门学科,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只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便会处处闪现思维的火光,解题中也会屡见妙招。下面举例,以飨读者。

例1. 已知:ABC中,∠A=900,AB=AC,BF为AC边上的中线,AEBF于点E,与BC交于点D,求证:∠AFE=∠CFD。

思路1:利用全等三角形。

证法1:过点A作AHBC于H,交BF于点G(图1),于是∠BAG=∠GAF=450

AB=BC,∠ABG=900-∠BAE=∠CAD

AG=CD

又AF=CF,

思路2:“利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证法2:过点F作AC边的垂线交BC于H,连结AH交BF于G点,易知H为BC的中点(图2)

AHBC,AH=BH,∠GHF=∠DHF

另证

例2.设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且,求实数的范围。

思路1:直接法。

解法1: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

由题意得,

解得:。

思路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解法2:根据已知条件有,

即,

解得。

思路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法3:设,根据题意和二次函数的图象知,即,解得。

一题多解极富挑战性,能激起学生解题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思维灵活性得到提高。

2.探究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对课本中原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变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加深理解。

3.注重逆向教学,培养思维灵活性。

逆向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理、定义、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从反方向形成新的结论,突破旧有思想,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想。

4.重视化归和转化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5.串题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篇2

关键词:计算;灵活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38-01

计算能力是是小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计算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方的法多样化,计算灵活性本质上是思维灵活性,是思维灵活性在计算中的表现。计算灵活性表现为计算的角度灵活、过程灵活、知识运用灵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能从多种算法中找到最简洁的算法,而一般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这说明计算灵活性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培养。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能做到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就很不错了,何必要求他们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呢?为确保计算正确率,一些教师认为掌握一种方法更保险,宁愿把学生“教死”也不愿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忽视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并不是让学生都变成计算能手,而是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具有多维思维的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克服习惯心理是关键。学生之所以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而很少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少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数学活动体验。为此,要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唤醒和激活过去所学的知识和计算经验。

1、设计可直接用运算性质或运算律计算的练习

在初学新的计算方法时,为避免干扰,例题、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当学生已经较熟练掌握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了有关运算性质和运算律之后,在教学中便需要设计可直接用运算性质或运算律计算的练习,这类练习至少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明显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常规方法,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巧算,直接运用运算性质或运算律计算的方法。例如,学习了减法性质后,不妨设计类似于128-(28+59)这样的计算题作为练习。该题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符合减法性质的形式特征;二是括号中有一个加数28与被减数128的末两位数相同。因此,明显具有两种方法:(1)用常规方法,先计算括号内28+59的和,再与128相减;(2)利用减法性质计算,原式=128-28-59=100-59=41。

2、注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思维意识

要有效克服习惯心理,要求学生在遇到计算问题后不要急于计算,而要注意观察和注意算式的特点,并形成习惯。非常规计算方法往往就产生于对算式特点的分析研究上。对于一些简单的、特点明显的算式学生可能一眼就能看出;对特点隐蔽的算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算式的信息进行加工,发现隐藏在算式后面的特点。这种观察力与注意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心理训练。

二、在平时的计算题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源于起初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感受不同。即使普通的计算题,似乎没有任何特点可言,但只要善于从不同方面感受已知条件,也能产生新计算的思路。因此,除了采取上面的措施外,还需要在平时的计算题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计算方法,以增强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如计算650÷25,这是一道普通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题,教师要求每位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除了直接用竖式除法求商外,部分学生利用商的性质进行计算:650÷25=(600×4)÷(25×4)=2600÷100=26。当时学生只想出了这两种方法。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联想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思维豁然打开,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思路:(1)650÷25=(600+50)÷25=600÷25+50÷25=24+2=26;(2)650÷25=(600+50)÷25=(6×100+50)÷25=6×100÷25+50÷25=6×4+2=24+2=26。这两种新的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将被除数分解为已于口算的两个25的倍数的和,具有创造性。

上述例子说明,对算式结构的不同感知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必须打好知识基础,在交流和互动中相互启发、借鉴,分享大家的思维成果和计算经验,共同成长。当然,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并不是无限制地要求学生“方法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地寻求有意义的、不同类的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但是在提高学生计算灵活性的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不能仅仅当一个组织者和评价者,而应该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计算灵活性的发展。

篇3

一、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来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其他思维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通过已有知识网络、横向联系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思维灵活性才有了用武之地。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在教学实线中,我常发现,学生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的时候,往往是“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候。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新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剖析错解:给学生提供错误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逻辑思维;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发散思维、灵活思维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小学教学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虽然通过教育改革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的游戏教学过程,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因此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灵活性面对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的灵活性一方面是要通过教师思维灵活性来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以及趣味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灵活性。

一、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的分析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的基础,加强教学灵活性可以增加数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首先要从教学形式上进行灵活多样的改革,在传统课堂内单一封闭、刻板保守形式的“黑板+粉笔”的课堂面授方式中穿插互动交流、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性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根据教材中例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活跃课堂教学的变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加强的措施

(一)根据教材特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趣味性教学。我国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基本形式及基础应用。其教学过程单调、内容较为枯燥、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其实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生动化、趣味化。

(二)增强数学教学灵活性,鼓励学生合作解题。数学科目由于其自身特点,一道题可以有多个解题方法。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教学。分男女组或同桌、前后桌组合,以“问题”为驱动教学的根本因素,按照“合作预习——探究答案——启发引导——巩固拓展”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问题,学生按组设计和交流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互动解题,通过多种途径找到解题的答案,开阔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最后通过各组将答案与解题思路的公开与讲解,促进所有学生对于不同解题思路的理解。教师再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 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结合学生教育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升华,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转变角色,做一名引导者。

三、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设计灵活性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教学过程需要灵活性,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通过灵活的设计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教材内容怎样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要在一课时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设计那就会像在走迷宫,很难达到目的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靠近预先的设计目标,并在整个课时教学过程中按照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教学完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学设计必须是科学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保证没有一个学生处于教育劣势,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发挥和完善自己的才能,能适应环境并积极参与改造的活动。这样就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为教学设计强调教学不仅要从社会需要、教学内容、教师及教学资源等实际出发,更要求对学习中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考虑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环境,并通过评价进行反馈,根据某个或某类学习者实际,采取强化措施,使教学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促使他们按各自的特点有效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后,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大量的用于课程设计、单元设计、课堂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设计等,因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保持最佳状态。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反映是应变的,而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所以课堂上学生 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提出一些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超出了教师的课堂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全面,还要灵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递者身份外,还有能力的培育者身份,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如果把学生硬拉到自己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这样,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掌握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造成了思维模式单一,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严重后果。总之,教师应该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渴望,鼓励学生多方式解题,而不是把学生思路引向自己设定的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教学目的的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目的实施的基础,良好的教学设计加上教学过程的灵活性、趣味性是保障学生对于数学兴趣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盛来强.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分析「J.基础教育 ,2006,12

[2] 高红.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的加强——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与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前沿.2008,1.

[3] 张宇.小学数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分析「J.教育学报,2006,12

篇5

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

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

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

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学会方法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

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

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

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

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

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

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

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

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

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

表不同的见解。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

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

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二、培养好的思维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

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

,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

学分析。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

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

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三、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

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

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

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

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

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

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

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

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

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

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

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

篇6

关键词:思维;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51-01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不是很好,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好;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l、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维的启发,离不开情感的支撑。只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愿意把问题内化,驱使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所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手是脑的老师。”中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一节课的核心。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有利于开发思维,拓宽对知识的认识面,构成活跃的心维导向机制,从而加快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是否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是否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必须使学生产生思维要求。即在内、外环境下所引发的探索兴趣、思考欲望和成就动机。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3.必须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否则也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老师对讲课的内容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而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则是未知的,不熟悉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思维活动。

几年来,所教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后,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来信谈及虽然数学知识有许多已经遗忘,但老师教的数学思维方式却常令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得益不少。

篇7

在创造思维活动之前进行“引趣”谈话,在思维活动之时采用“探知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谈议讲研”的方法,公式、法则和定理可以采用发现法。习题课和复习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问题要赋予启发性,难易适中并且铺设探索的阶梯。”

二、挖掘教材潜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要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近几年高考题凸显了知识型经验型向能力型科研型命题的转化,加大了考察力度,增加了开放型探索型试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潜力,运用创造性教学活动重新调整组合。

三、注重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前面所述,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维度: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

1.训练流畅思维,抓住一个“思”字,思维的流畅度是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思维流畅,善于联想。

(1)从“正”过程联想“逆”过程,训练流畅思维。

(2) 从公式法则的引申中培养流畅思维。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以联想到它的引申,既能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扩大公式法则的应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高。

2.训练思维的变通度,抓住一个“活”字。思维的变通度既是思维的变通性,也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它不受思维方式的束缚,训练了学生的变通性,在教学中对例题习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克服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变通能力培养。

(1)从条件、结论多变中,训练灵活性。

(2)变换题目结论。

例如,关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若方程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可将结论作如下变换?

1)方程会不会有两个实根,一个在(-1,0)另一个在

(1,2) 。

2)方程能不能有两个负根?

3)方程能不能有一个大于1的实根和一个小于1的实根?

由于问题多变,学生不断变换应用知识的范围和方式,从而在应用中寻求灵活。

(3)从解题的多种方法中训练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中表现为善于分析题意,迅速建立联想,打开的例子举不胜举了。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抓住一个“新”字。思维的独创度既是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的方法新颖独特富于创新。应该指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灵活可以诱发变通,变通也可以反映流畅。流畅和变通是独特的前提,而独特是流畅和变通的结果。

四、加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创造思维相互激励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困难,想不出办法,气氛比较沉闷但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其他的学生也想出来了,有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解法,有些解法构思非常巧妙。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了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克服了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造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结合。

2.注意对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训练机会。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品质;途径

众所周知,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核心,而智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虽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属于复杂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之一,只要借助于教师的调控发挥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可以按照思维的规律进行组织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优良的思维品质的有效形成。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对其学会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非常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科学地实施调控工作,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产生很大影响。不仅如此,期间教师若能够在精心组织教学和提问过程中直接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将促进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培训,对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特点的认识

1.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什么?专家的观点是:为表现思维在发生和发展中的一种个性差异。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能够在思维品质中得到反映,具体体现在五点: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提升每个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对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以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三大主要目标,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正确教育方法所决定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循序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活动是其首要目标,在对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不断刺激的过程中,让一个适合学生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被导入进去,当处于这一新学习环境中的学生思维活动得到完全的激励和保护的前提下,逐渐提升要求就可以继续进行。

2.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

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显著特点。

(1)深刻性。所谓的深刻性就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等等。基于抽象理性认识的言语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主体。以感性材料为基础,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进一步把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抓住,从而对事物的规律性产生认识。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个体,将把深刻性的差异体现出来。集中对思维的深刻性进行的表现主要在于问题的思考伴随着智力活动,并对概括归类比较擅长,体现较强的逻辑抽象性,能够准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把握,在对系统的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体现预见性。抽象概括能力高是超常智力的人的特征,而仅仅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则是低常智力的人的特点。

(2)灵活性。所谓灵活性就是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的体现。智力的“迁移”是灵活性的一种反映,现实中我们对“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的说法就是其主要体现。一个人的灵活性强,其就有着灵活的智力方向,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进行起步,同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比较全面。

(3)创造性。这是对思维活动创造性的概括。人们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思考,而且必须解决问题体现出创造性。创造性品质是人类科学发展中进行发现、创新和发明的前提。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是创造性的来源,其能够通过新颖的组合分析过程,将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找出来。只有具备比较高的概括性,其高度的知识系统性和伸缩性以及灵活的迁移性才能体现出来,集中的注意力可以突出地体现出创造性。

(4)批判性。人类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就是批判性。能够不循规蹈矩且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和提问题,是人们重要的品质在思维过程中的一大体现。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是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主要源泉。其中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特点是主要表现。只有具备了批判性,才能够让人类自我认识思维本身,亦即人类在对客体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对主体进行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改造同时进行。

(5)敏捷性。思维活动的速度就是人类的敏捷性,这也是智力敏锐程度的集中反映。只有具备了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期间,对变化的情况以积极的思维来适应,通过周密的考虑,才将结论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来。

二、初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

1.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致力于从各方面去认识问题贯彻学生活动始终,对学习中不知道或不理解的现象或问题能够尽量去弄清,对于该问题的起因做好了解,把它同其他事物、现象的联系确定好,进行引起它变化条件的揭示。那些从不满足于旧的一成不变的解释和评价以及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属于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强的学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出来呢?笔者采取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途径。学好英语就需要把兴趣这一活动积极性作为最好的动机。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在所学知识中发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方法,教师的启发,是学生能够自觉地汲取知识并对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行体现的基础。

2.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独立性训练

要让学生在通过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培养自己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将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行养成。对于学生的识词、记词能力的培养,是与对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独立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所分不开的。比如学习单词window,经过独立思考后的学生可以产生含有“ow”的单词know,how,now等的联想。让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单词的难点对于发展思维有很大作用。要促使学生自己能发现哪些单词拼写难,去解决不同的难点可采取不同方法。如mouse和woman这两个词的难点是变复数时的不规则变化。在对有关星期几的单词学习过程中,要把发音难的应为Thursday找出来,把Wednesday这个拼写难的找出来。难点由学生自己找出来,就能方便学生记忆,也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必须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加以重视

呆滞性状态是人的思维一种常有现象。对思维呆滞性的克服,是需要对学生观察联想进行训练,将其思维活跃起来,对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在教学单词时让学生掌握灵活的方法来自觉地训练来进行培养。

4.必须重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训练

能够全面思考问题是具有思维广度学生的特点,可以让其思考借助于不同角度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为途径,把多种假设、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来。从另一方面看,仅仅局限于从某一方面进行问题思考就能够削弱思维的宽度。学生学习能够善于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属于思维深度比较深,可以综合细致分析事物,对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准确区分,事物的本质就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后找出来。如在学习excuse时就应该想到sorry并进行比较。再如,学习used to do sth时就应该想到be used to doing sth,use sth to do,sth be used to do并进行分析。

5.必须重视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能力训练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是1971年由国学者托尼·巴赞所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其以中心问题为出发点,延伸于不同的分支和层次上。思维导图以线条、图像、关键文字等手段的运用来构建,可以简洁地把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呈现,这对于思维脉络的理清和对自我反思的促进产生作用,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效果。学生用这样简单、有趣的形式来学习词汇,采取这样趣味性的简单方式,能够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切实达到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训练高度重视。其能够借助于不同途径和方式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就是教师主导教学过程的体现。也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对英语学习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产生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张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

作者简介: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73—01

一、“提什么样的问题”——要正确处理问题类型选择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1 设计情境式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可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探个究竟”,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

2 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经常听到有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3 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受到锻炼。

二、“在什么时候提问题”——要正确处理预设问题与问题生成的关系

应该说,有许多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到位,课堂进程往往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特别是语言交际的课堂。但是强调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顸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得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何处入手设立最佳的提问点呢?

1 在布置预习处提问。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要教给方法,设计好提纲。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的提纲看书预习,而且可以边看书边质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2 在引入处提问。用设问方法引入新问题情景,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3 在结尾处提问。在结束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并有意创设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

4 在重点处提问。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因此,教师应在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的本质。

5 在难点处提问。每堂课都有难点,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提问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必须从思维角度去铺路搭桥,以攻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

篇10

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思维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机会。比如,学生对于硫酸的学习是分时段完成的,先熟悉稀硫酸,然后了解浓硫酸,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可用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何鉴别浓浓硫酸和稀硫酸?这个问题涉及浓硫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不仅要能回忆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很难得到比较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要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难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二、注重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化学的必备素质。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为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抓个其本质和规律,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圆满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例如,关于喷泉实验的习题,可进行这样的设计:①直接给学生原喷泉实验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它只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识记情况。②对喷泉装置进行改造,去除胶头滴管,让学生思考如何引发喷泉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③变换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进行喷泉实验,如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何进行,等等。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思考对难免不够全面甚至出错,教师如何能及时引导,让学生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答案,在一错一对之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注意实验设计改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中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表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并没有“超纲”,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化学示教学中,不需要花大力气、耗费过多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独创性,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四、注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人分析论证问题时就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在教学时,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此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例如,原电池的教学,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知识教学的重点,我们往往借助于铜锌原电池来分析得到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一份电解质溶液;②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构成闭合回路;③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间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如果我们要借助于这个内容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在知识讲授完毕后,给学生一个能够用来构建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原电池。借助于这种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五、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