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范文

时间:2023-11-17 17:1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运用

【分类号】G633.6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定位在学生以研究问题的方式探究知识、获得技能的层面上,抓住了学习的本质,符合新课标精神理念。因而,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便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一)什么是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新初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

(三)初中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篇2

一、了解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推进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开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1)班级合作研究的形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研究,具有集思广益、时间与空间相对集中的特点;(2)个体独立研究的形式,主要是单个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具有研究自由度高、思维不受干扰的特点;(3)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是指把学生分成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具有参与度高、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研究性课题,只因课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以实施。在研究性课题进入课堂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把这些研究性课题放在课堂上来完成。这样不仅是对数学教学的一个推进,也是对课堂新教学形式的一个探索。

二、创造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物理环境,其主要作用是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供学习的外在物理条件。首先,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一种积极、平等、合作的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要做到从我做起,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对学生一视同仁等。另外,课堂物理环境的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到:对黑板及墙壁做必要布置;配合研究需要把桌椅摆放成有利于研究讨论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堂相关的录像等。

三、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开放题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开放性的例题,其解答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能充分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同时体现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便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开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在ABC和DBC中,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AC=DC;②AB=DB;③∠ABC=∠DBC。请你将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就是一个开放性习题。可以让学生任意组合,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又如,“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建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将这两块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四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可忽略不计,请设计三种不同的修建方案。”这个例题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有了开放的意识,再适当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便可由问题本身的开放获得新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概念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直接把定义教给学生,让他们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去读,去记,这将会使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意义。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函数的概念问题,应尽量选取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例如,请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① 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s千米;② 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③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④ 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让学生对四个例子进行思考,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教师所提出的例子,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函数的实例,直至学生能体会到函数的“变”,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概念。

在学生独立提出实例后,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① 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② 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在同一直线上;③ 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④ 验证:其余各点是否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篇3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思想前提;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为研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推广和深化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评价

引言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本次国家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这里的“学习方式”不是强调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的思考,而是关于学习的价值思考: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研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自此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程的地位已牢固确立起来。本文结合自身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历,谈谈对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认识。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师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生尽力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体现教师满堂课的问、讲、分析,教师期望通过个体多讲、多问、多分析,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的经验。在教学评价中,利用考试单一的评价体制把学生的分数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划上了等号。在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得不注重知识传授的“质量”,为了努力保障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教师只能通过灌输,把学生带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中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而本次国家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学生的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乐趣,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促使广大一线教师对以前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和总结,借新课程改革的良机,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是当前教师面临一个重要任务。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完全忽视和抛弃了不可传授的知识。而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促使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实际亲历了认知的道路,才能获得知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直接面向简单规则和知识结论转向面向“复杂本身”,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体悟知识、生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倾入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用大量的附着知觉等隐性知识系统作支撑。在不确定的、复杂的情境中亲自探究,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喜悦,而不是传统数学学习中直奔主题的简单结论的记忆。表面看知识是简单的、清晰的、可言传的,但传统教育、教学所言传的所谓“焦点知识”,其实是 干枯的、僵化的知识,失去了活力和生机的。今天,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旁观者的地位。

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传统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育。教师是教材的“奴隶”,是教材、教参的“忠实的执行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接受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风格,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的内容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信息化的社会里,课本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的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多种途径,获得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垄断者。教师的地位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等角色转换。当然,长久的“权威者与传授者”的思想还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还需教师彻底放下架子。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这一框架下,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通过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的潜能将逐渐被激发,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师生关系的交往不再体现教师居高临下的命令者,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应体现平等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教师倾听的意图,不在于证实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的正确性,而应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悟得知识。当然,学生也有惰性,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中遇到困难时,逃避困难、选择玩乐的弱点就会充分暴露出来,这也是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是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心头之患吧。

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不但应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共同求知过程中的伙伴和“竞争对手”,“大家一起做,共同探索”,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会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在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参与,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当然,教师不可能做到全能全知,事事都懂,碰到实际问题,应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找答案,教师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做到既培养了学生,又充实了自身,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我个人认为,在实施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会学习。 三、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特征,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

初中学生恰好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青少年时期的初期,这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情绪波动起伏的落差很大。在应试教育的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生活是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由经历和阅历所得的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体验塑造了人的性格,并进一步制约人的命运。丰富的生活体验意味着一个人可能见多识广,人格成熟而且富有智慧。而好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因此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更能确保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的目的。虽然,数学新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课题,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学生。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不仅要使学生力所能及,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如我校外地籍学生较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结合这个有利条件,我让学生收集父母亲友的身份证号码,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让学生通过走访派出所、上网等途径搜集身份证号码编排方式的信息,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使学生明白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邮政编码、车牌号码)。又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紧紧围绕着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再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后,结合我校的各个小花坛,让学生去研究从数学美的角度设计花坛布局的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平移、对称、旋转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标志中的设计应用,通过对美的欣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四、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评价的客体地位,受制于教育管理者的强制性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从而导致扼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倡导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的实践与体验。在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学习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计划的制定,资料、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方案的确定,到最后探究结果的呈现,都能折射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因此,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问,怎样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怎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通过学习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管结果是否正确,有多少社会价值,我们首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形成性评价。评定的价值去向不仅应停留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更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能再演绎过去僵化的评价模式,要坚决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鉴定式评价。大力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充分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同时,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体现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体现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体现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充分体现真实性、情景性,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束语:

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真正有效转变,关系着国家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扬起改革之风帆,屏弃僵化、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践行,奋力创新,配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课改之路,保障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华、李雁冰的《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学课堂;灵活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29-01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普遍关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上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新授课上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能够提高学生新课学习质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新授课上必须让研究着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方法,学到技能。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应该体现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成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

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他们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数学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他们的人格才会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课上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调动其积极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讲授余弦定理时,我安排学生实地进行较大水塘两端距离的测量,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案。学生设计出许多方案。有的想直接用尺测量(但尺子不够长),有的想在塘的一端树立一根旗杆或找一参照物(如树),利用测角仪、结合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测量,还有的设计用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将教师在黑板上教授、学生听讲的旧教学模式,自然地演化为学生自我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领悟,并最终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找到答案。

二、要在数学问题中渗透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探究方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了渗透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应用题中渗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函数估算人口数、计算地震震级、推算古墓的年代、最大收入问题;利用直线、圆求桥的拱高,解决船过桥的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解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航海、面积等问题;分期付款这种运作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分期付款的多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划算等问题。要利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

2、开放题中渗透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更能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关于正整数数列3,9,....,6561,...设对于任意n有,问6561是该数列的第几项?这是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概念为知识依托编制出的开放题,学生在使用该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创见的解答,显示出开放题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树立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存,并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探究的过程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好方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势在必行,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9795(2014)05(c)-0000-00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这样能够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变,同时也能将新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课程中进行应用,这样促进了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学习的学习能力。教育部针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实施的方向和途径,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能够对传统的教学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同时,也能通过不断的思考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措施。

1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涵

在初中学习数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题进行主动的研究,并且利用应用数学的相关知识对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指导,相关学科的教师可以进行辅导,运用成熟的数学研究思想和方法,能够更好的在数学学习、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界中获取研究的课题,这些都是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学生对其兴趣也会非常高,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进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拟定和素材的收集的时候,同时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研究思想方面能够更好的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在数学学习思维方面更好的开阔。但是,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有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同时也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只是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同时,对学生提出的创造性见解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在研究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评价。

2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特点

2.1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规定好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过程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结果表述都是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因此,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能够更好的将每个学生的理解进行表述。在解决问题和获取资料方面上也是非常开放的,可以在确定了课题以后,利用各种渠道来对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自己认为的结论。

2.2实践性

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另外一个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解决问题,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一种实践性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联系,这样也能更好对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整合,增加知识的应用性。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因此,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帮助,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将自己掌握到的知识和实际问题进行结合。

2.3探究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开展数学知识教学和学习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严谨性,促进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过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创造的激情,同时也能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科学探索的精神,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质疑以及反思的能力,这样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

3 初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3.1 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课堂仍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深挖掘教材,是开展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求知欲作为人们思考、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高的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也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主动积极思维、寻找问题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依据具体内容、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引趣、激疑、悬念和讨论等多种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其中,走出学习的思维低谷。如课本中的定理、公式证明、推导等过程就可以作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来使用。学生首先猜测,进而产生验证想法,最后开展验证探究、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体验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3.2结合数学开放性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

开放性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新题型。开放性问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认知结构之间的冲突,增强问题的研究性以及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可能,学生面对存在的认知结构冲突,很有可能对命题形成新的理解,进而充实、优化已有认知结构。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通过顺应、同化来主动建构新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是探究的过程。基于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主动改造传统封闭式的学习问题为开放性问题:第二,结合所要完成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实践应用证明,设汁数学开放性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数学理论实践相结合丰富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理论与学生的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关于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考虑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的可能和条件。社会实践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信息、素材获取渠道,学生通过对社会事物、活动的观察、调研和了解取得一手资料,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面临问题。

4 结语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好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能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数学科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新的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同时也是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够更好的促进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发展。对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进行理解,能够对其特点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更好的将其引入到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这样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径促进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学数学 教学 应用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学多年的影响在很多老师和学生身上依然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以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采用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系统的知识, 无疑是必要的。但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单一被动等问题又必须得到解决。因此,倡导“研究性学习”就是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多种体验,取各种学习方法之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打好基础,提高素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不应排斥接受性学习。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

教师强烈的研究意识是学生研究成功的先决条件。如第三册第101页有两个“关于抛物线焦点弦”的练习题,我们就可以由此出发,“深挖洞,广积粮”,设计一节“抛物线焦点弦有关性质”的研究性学习课。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要充分注重学生自主分析、研究、探索、发现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展示学生发生错误、克服困难、由失败走向成功的经历,而不是问题的最后结果或完善后的解答过程。

二、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觉渗透学习

中学数学活动应该是数学研究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采取合适的引导,通过常设特定的教学环境,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实践教学也证明,当我们采用新颖活泼和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时,往往能够更好地调动中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气氛也显得格外轻松融洽。

三、设置情境

线性规划问题研究的是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两类问题中得到了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常见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有物资调运问题、产品安排问题和下料问题。例如:

问题一(物资调运问题):已知甲、乙两煤矿每年的产量分别为200万吨和260万吨,需经过东站和西站两个车站运往外地。东站每年最多能运280万吨煤,西站每年最多能运360万吨煤。甲煤矿运往东站和西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1元/吨和1.5元/吨, 乙煤矿运往东站和西站的运费价格分别为0.8元/吨和1.6元/吨,煤矿怎样编制方案才能使运费最少?

问题二(产品安排问题):制造甲、乙两种烟花,甲种烟花每枚含A药品3克、B药品4克、C药品4克,乙种烟花每枚含A药品2克、B药品5克、C药品6克。已知每人原料的使用限额为A药品120克、B药品100克、C药品240克,且甲种烟花每枚可获利2美元,乙种烟花每枚可获利1美元,问:每人应生产甲、乙两种烟花各多少枚才能获利最大?

问题三(下料问题):需要在长度为4000毫米的圆钢上截出长为698毫米和518毫米的两种毛坯,问:怎样截取才能使残料最少?

四、重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美籍德裔犹太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中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寻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教学资源,创设出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五、有的放矢,发挥研究性教学的高效能

教学研究性活动要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展开,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研究,最终解决问题。教学在决定是否需要采用研究性学习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问题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或者是能够把具体的知识进行抽象的思维概括的问题。

总之,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及身体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未来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能尽快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参考文献

[1]马冬梅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科教研究,2010。

[2]魏垂政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B),2010,(10),132-133。

篇7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社会中选择具有研究性的课题,在对选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出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⒈具有开放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较传统的数学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给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自己的思维,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在开阔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⒉具有探究性

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究,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启发学生数学的探究性思维。

⒊具有实践性

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利用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方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⒈要确定适当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可以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需要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地选择研究的课题,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课题进行研究,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的课题才能激起学生的研究欲望。对于一些超出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以外的,或者对于研究条件、操作要求高的课题,不宜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课题的选择一旦过难或者要求过高,不但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⒉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才会去思考、探究,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⒊吸引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上数学课时,教师就要首先吸引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用学生能够接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教授《数轴》这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一个课堂小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例如,第一排的同学说出相应的正数、0、负数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课堂中兴致高昂地玩着游戏,课堂氛围极为活跃。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老师将第3个同学规定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因为原点的位置改变了,那么同学们之前的编号都会随着改变,但是由于同学们之前没有涉及到数轴的相关概念,因此他们对重新编号的问题会产生困惑,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出了今天教学的内容――数轴。

这种课堂小游戏的创设,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数学,在“乐”中思索问题,在吸引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

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注重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数学理解力和感悟力,这才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SSS)之后,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来加深对判定的理解和运用: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上没有量角器,只有一把刻度尺,你们如何为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位学生发一张如“人字梁”的纸片,让学生齐动手操作。)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是这样操作的: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BE=CG;②在BC上取BD=CF;③量出DE的长a米,FG的长b米。如果a=b,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教师接着提问学生:你们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动脑,借助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增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决心,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篇8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指导的作用,安排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围绕问题积极思考,于是其思维过程自由展示的机会就增多了,教师可根据其思维展示过程中的漏洞、偏差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同时启发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教师―学生的单向型”,即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和操练获取知识;“教师―学生间的双向型”,即教师传授、提问、答疑,学生讨论、练习、质疑来获取知识;还有研究性学习方式,即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识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体现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

1.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可采取多种方式,可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相应方式。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定理既是课题探究的基础,又可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概念或规律时,必须以探究的思维方式研究它,才能抓住其实质。研究性学习不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而是要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把握。

2.研究性学习积极作用的再认识

在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颇感兴趣的心理倾向,而且能把学生的认知学习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上来。它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起到拓宽知识面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毅力,发挥学生的智慧,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此外,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思索,并运用科学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实践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一个又一个难题,这进一步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转化,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展等教学新要求。

3.研究性学习带来的新问题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进一步地钻研业务,学习科学,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弥补其他学科知识的不足。

(2)课题探究中的模拟精度要适当。研究性学习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模拟,两者相似但非等同。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来适当调节模拟精度。

(3)研究性学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宜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性方案。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 初中数学 探究性 实践

1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要点环节研究

1.1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准备阶段要点

教学准备阶段相应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是探究性学习开展实施的重要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程资准备主要是相应的多媒体资源或者课件的制作。(1)探究型学习情境的创设。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依托信息科学技术创设出更贴近现实的探究性学习情境,从声光电等维度对探究主题的现实情况进行模拟,能够有效的将学生代入探究问题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与研究对象间建立联系。(2)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在导入问题后,教师应围绕主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差异性问题,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索,并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的分组,完成任务布置,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3)探究性学习资源的优化。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教师应筛选出其中具有较高质量并且适用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素材。

1.2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索阶段要点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索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网络信息工具自主进行问题分析研究的环节。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电脑和网络加以实现,这种开放和自由的形式,确保了学生能够自主安排探究内容与方法,创新能力的发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对学生或学习小组的探究行为进行观察,选择合理时机进行过启发帮助,推动探索的持续深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于学生的问题分析、方案制定以及网络资源运用等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扮演好观察者和建议者的角色。

1.3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互动协作阶段要点

互动协作是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便捷,课堂内探究性学习与课外探究性学习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无缝对接,学生在互动写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与分享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探究性互动协作学习,应重视一下几点内容:首先,在合作小组组建过程中,应将人数控制在2-4人,并合理搭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实现协作的灵活性与实效性;其次,应在对互动协作中各个成员负责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探索意愿进行任务分配,保证合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第三,依托网络环境丰富交流形式,通过网络即时通讯软件或平台进行便捷的探究性学习交流。

2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探讨

2.1网络环境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资源性支持

在参加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了学生与教师准备与应用素材的途径,同时网络技术能够为探索性学习提供更具实效性的热点内容,达到了将探索性学习的主题与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目的。同时,互联网便捷分享的特征,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查询到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案例,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另外,学生在互联网上,根据探究性学习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收集,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与二次认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应用工具完成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2.2网络环境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网络环境下还能够模拟各种教学所需的环境,场景,使学生对于较复杂抽

象的问题能够通过网络环境得以真实的展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问题,通过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中的“探究性活动:镶嵌”教学,中也完全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现镶嵌的效果,让学生根据镶嵌的原则来尝试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的镶嵌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多边形进行镶嵌。在研究阶段由简单到复杂加深力度,让学生选择两种到三种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的实践,然后展示实践的成果。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展开了探索研究活动,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实施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2.3网络环境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更为便捷的交流与沟通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进行也能够实现及时性、大信息量的探索互动。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移动终端的软件,通过建立探究性学习讨论组、微信群的形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及时的对学生的探索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获得学习反馈。网络环境为学生及师生之间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研究的坏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都得到尊重,有利于促进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网络教学的逐步丰富和完善,将会对初中教学研究性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初中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网络环境的应用中必将越来越广泛,一个网络化的数字校园时代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

[1]张海青.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王轲.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数学,2015,16:72-74.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以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1、在数学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模型,数学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