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讲座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讲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1000多万市民对副总理兼科技部长金先生率领的政府科技代表团一行的来访,对尚副部长和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韩生物技术合作论坛暨中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中韩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韩建交15年来,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年,与仁川广域市结为友好城市。目前,在的投资企业达到2300多家,投资总额42亿多美元,集中了三星、LG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成为企业在华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4万多人常住。同时,在中韩科技、教育、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仅这个月在举办中韩交流和合作活动就有3项。今天的会议将进一步推进中韩科技交流和合作;5天后我们还要举办"中国--友好周";下旬,釜山市长许先生访问,签定港口合作协议书。中韩扩大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两国繁荣昌盛,也将有力推动东亚区域合作。
年,新区被纳入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正在兴起。今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亿吨,集装箱700万标箱;一年多以后,乘坐京津快速铁路,京津相通只需半个小时;二年后,在组装的空客A320飞机将升空起飞;三、四年后,轿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新区的开发开放为与企业和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加快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生物经济,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是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科技教育发达的地区,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现代医药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前几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已成为这个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每两年召开一次。我市已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等部委合作,在新区共建6平方公里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在尚勇副部长全力支持下,占地300亩、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开工建设。我市已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有很高的水平。我们真诚地欢迎有志于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企业、研发机构到特别是新区创新创业,参与到这些基地建设中来;真诚地欢迎的专家、大学、科研机构与的学者和机构合作开展研发工作,加快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造福人类。
最后,预祝中韩生物技术合作论坛暨中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篇2
关键词:民办本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17
1 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国外的诸多教育界人士一直都关注高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教学,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2个学期;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高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性课程占总课程的一半及以上;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等。上述模式都能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结合起来,在生产实践中真正将理论联系实践,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国内亦是如此。自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2号文件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围绕着如何建立长期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并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审批的电工电子及其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现已建成并投入实行,且从建、用、管三方面入手,建好、用好、管理好实训基地,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功能;2011年10月10日,西安理工大学设立“宝德研究生创新基金”暨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此次创建为校企携手共同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开辟了革新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中,明确写有批准清华大学等51所高校实施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设90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可见,我国教育事业在这方面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瓶颈难以突破,使实践教学的稳定性、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因此,校企合作的方式应向深层次的发展,将企业请进学校直接参与教学,按照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将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从而有效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结构化矛盾。
下面以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与天狮集团的校企合作为例,具体描述民办本科院校“2+2”培养模式。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
天狮集团是一家横跨生物技术、健康管理、酒店旅游、教育培训、电子商务、金融投资、房地产等诸多领域,融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于一身,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集团。结合天狮集团自身特点和天狮学院的特点,提出了民办本科院校“2+2”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四年制本科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2年内完成全部学位基础课程教学,第3年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聘请天狮集团高级工程师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制定和教学过程中。第4年进入到实践教学阶段,在该阶段完成生产线的实践学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生物工程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学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主要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派遣生物工程学院相关的专业教师到天狮集团生产车间、生命科学研究院在职学习进修提高,接受集团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和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指导,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科研方面,双方联合攻关相应的生物技术难题以及联合申报国家及天津市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高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技术讲座,聘请天狮集团研究员、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等不定期地来学院做学术报告,使学生对本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及发展前沿等有了解有跟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年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学,建立“双师机制”,联合培养学生。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聘请天狮集团高工,如保健品生产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年完成生物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充分发挥天狮集团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势,天狮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与天狮集团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到一车间、二车间中保健品片剂、硬胶囊、软胶囊的各条生产线的生产;在天狮集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车间学习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动手进行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聘请天狮集团高工,如保健品生产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做天狮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天狮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最后,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校企合作的信息反馈系统。院校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由学生、教师、企业、组成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3 结论与展望
民办本科院校“2+2”校企合作模式将各种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办学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场地以及学生,减少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同时,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技术指导以及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减少教育成本,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能够更早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该模式在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将其不断完善并推广到其他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陈晓竹,王德林,道克刚等.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
[2]纪雯,李超,刘宝学,刘佳,吕向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新模式的途径与实践[J].
[3]龚小勇等.“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2).
[4]赵国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作者简介:张权,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姜亚萍,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篇3
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2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
3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050kg/hm2,提高了60%以上。
4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篇4
八十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全国1/25的耕地,为全国提供1/10的商品粮,1/5的专储粮和1/2的玉米出口量,粮食生产10年跨跃了3个台阶。吉林省的农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决定因素是坚持不懈地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科技进步。
1、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门类广、功能全、多层次、多成分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左右联系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全省已拥有县级推广站64个,实现了县县有站;乡级站919个,占全部乡镇的99.5%。二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了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三是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四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四是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其一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其二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其三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
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3年,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在东部山区、西部农牧区、中部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1个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几年来,11个园区共转化推广了67项科技成果,培训农民71500人次。二是到目前为止,重点建设了1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这些星火技术密集区已成为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作为全国最大产粮县之一的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全省建立了15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在示范区的总体布局上,确定了四大生态区、7种区域类型模式和18个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经过4年精心培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每公顷增长1749公斤,比全省同期每公顷增产1050公斤,提高了60%以上。
3、精心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技术组装重点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粮食(玉米、水稻、大豆)、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并与全省大农业工程配套,与国家计划项目配套。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和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了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从1990年开始,把65项组装配套技术列入省重点科技推广计划,选择基地为推广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计划采取滚动式,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和补充。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7%,推广面积超过7万公顷的农作物新品种近20个。盐碱地种稻以稻治涝、以稻治碱和旱改水配套技术的推广,使全省水田面积迅速扩大,由20万公顷增加到66万公顷,增产稻谷45亿公斤。创造出"吉林大米"名牌产品,不仅解决了本省人民吃细粮的问题,还内销到关内各省。
4、经常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和载体农技培训,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市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个,县级培训中心29个。这些培训中心已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农技培训中心培训的农村干部和群众达360多万人(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和科技大王师团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大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全省已有6335人获得了"绿色证书",有6万人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职称。这些农民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相当一部分绿色证书获得者被聘为科技副乡长。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先后围绕玉米、人参等十大星火系列开发计划编写了10部教材,制作了10部配套录象带。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行政支撑的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为了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了吉林省科技与经济结合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市(州)领导班子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篇5
关键词:种子企业;服务营销;必要性;体系构建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种子市场已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面对种子的同质化、营销的战国化、品牌的近似化,一方面多数种子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种子用户满意度越来越低。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实施服务营销已成为种子企业营销重中之重。
1服务和种子服务营销的涵义
迄今为止,对服务的定义,众说纷纭。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行为或绩效,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生产可能与某种物质产品相联系,也可能毫无联系。”[1]也有学者认为:“为满足购买者某些需要而暂时提供的产品或从事的活动。”[2]A·佩恩认为:“服务是一种涉及某些无形性因素的活动,它包括与顾客或他们拥有财产的相互活动,它不会造成所有权的变更。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服务产出可能或不可能与物质产品紧密相联”[3]。AMA(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服务主要为不可感知,却使欲望获得满足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一定需要与其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出售联系在一起[4]。
上述定义说明:①服务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活动,可以是纯粹服务,也可以与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是整体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服务提供的是产品的使用权,并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③服务对购买者的重要性足以与物质产品相提并论。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为顾客创造和提供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无形服务;二是功能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主要来自有形的成份,无形的服务只是满足顾客的非主要需要。与服务的这种区分相一致,服务营销的研究形成两大领域,即服务产品营销和顾客服务营销。服务产品营销的本质是研究如何促进作为产品的服务的交换;顾客服务营销的本质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有形产品的交换。
通过对服务的含义、特征和分类的理解,笔者认为:种子服务营销就是种子生产经营者站在顾客角度为种子用户提供专业咨询、心理满足、购买方便、使用指导、使用价值跟踪等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增加种子的使用价值和用户的满意度。种子服务营销属于顾客服务营销,它的核心理念是提高种子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取得种子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促进种子的交换,最终实现种子营销业绩的改进和种子企业的长期成长。
2种子企业实施服务营销的必要性
2.1种子的自然属性呼唤服务营销
种子具有生命性、技术密集性、使用时效性和生态区域性等自然属性,种子这些自然属性说明种子是繁衍后代的载体,是物化了的科技成果,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科学的结合,种子的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为农业的增产、增效提供了更大的价值空间。但种子价值的最终实现除了种子自身品质外,还必须与外部的自然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加工工艺等相匹配。正如农民常说:“三分种,七分管”。要使农民所购种子获得最大效用和满足,种子经营者必须重视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向农民传授与良种相配套的种、管知识和技术,包括农作物的良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草防治、配方施肥等技术要领,否则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种子的复杂自然属性决定着农民对各种服务的依赖性。因此,种子企业必须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2.2种子行业的竞争环境需要服务营销
随着种子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国有、民营、合资、集体等多元化公平竞争的种子新格局,特别是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公司的强势介入,种子竞争强度更趋白热化,种子竞争手段更趋日新月异,如强行铺货、赊销、高额返利、广告促销、赠出国名额、获旅游大奖等等。虽然花样不断翻新,效果却未见明显,营销费用不断增加,企业效益日渐下滑。企业无计可施,只能被动应付;同时农民对种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不仅要求种子企业提供高产、优质、廉价的种子,而且更需要各种各样的附加服务,从而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正如美国市场学家西奥多·莱维特所说:“新的竞争不是发生在各个公司的工厂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发生在其产品能提供何种附加利益”[5]。而这种附加利益的核心就是赢得消费者芳心的服务,产品的诞生就意味着服务的开始。种子企业不但出售产品,亦是经营至诚至坚的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种子企业认识到,搞好销售是第一次竞争,搞好服务是第二次竞争,第二次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带来的结果是联络客商情感,培养种子用户忠诚度,提高企业声誉和种子竞争力。可以断言:21世纪将是服务经济的世纪,种子行业已经到了服务制胜的时代。
2.3种子的营销状况要求服务营销
随着种子的开放,我国种子市场已告别短缺经济,将持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种子营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农业生物技术日益发达,主要企业种子差异性逐渐缩小(质量、价格、品牌、促销都已相差无几),农民对种子的服务越来越苛求,种子服务在竞争中的地位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服务已上升为竞争的重要环节。加之种子使用者单个购买量小,分散度高,而且科技文化素质低,客观上要求种子经营者向用户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种子服务营销正是基于种子营销状况出发,在提供有形种子同时,向农民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使市场营销的本质内涵得以全面实现。正如双S专家(销售专家-Sales、服务专家-Services)理论认为:通过销售来提供服务,通过服务来促进销售[6]。
3种子服务营销的构建
3.1树立全员服务营销意识
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种子服务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在激烈的种子市场竞争中,树立全员服务营销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种子服务具有复杂性、季节性和时效滞后性,种子服务的全过程不是由一个人的简单劳动就能完成的,他涉及到多个部门(采购、销售、技术、气象等)、多个环节(销售、栽培、植保、加工等),种子使用价值的最终发挥是由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共同提供服务作用的结果。种子服务好似一根完整的“链条”,如果某一环节出了问题(服务不好或出差错),就可能影响种子使用价值的发挥,还可能影响到种子用户的“满意度”,甚至“链条”断裂。因此,企业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都要围绕种子市场运转,为种子服务使劲出力。每一位员工在工作时将自己转换为种子消费者角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供应部门把好原料采购关;生产部门生产最优质的产品;质检部门控制生产全过程,把好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为种子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财务部门要有好脸子,特别是营销政策兑现时,财务部门要有耐心按程序及时办理,确保商家利益和资金周转;企业高级领导应经常深入市场了解农民的需求,拜访客户解决问题,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下一步更符合市场实际的营销策略。只有全员重视服务营销,那么这个企业才在有希望。如美国先锋种业公司“第一想的是农民”,许多人考察先锋种业公司后感慨地说:“比较而言,我们卖的是种子,先锋种业公司卖的是服务”[7]。
3.2建立一套完善的种子服务营销体系
服务营销体系是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种子营销服务体系,将大大提升种子品牌和种子形象,促进种子企业与种子用户的相互沟通,提高种子用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3.2.1建立一个完善的种子服务营销网络。一个完善的种子服务营销网络是服务营销的前提。具体来讲,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种子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服务网络。如专家咨询网络、服务热线网络、技物连锁网络、营销人员服务网络,还要不定期地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及招贴画等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安徽宇顺种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宇顺种业公司)建立了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种子服务网络:一是核心层次——公司的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部长年聘请3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负责编写各区域农技服务总体方案及相关技术资料,排解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大型技术讲座并通过专家咨询和服务热线开展咨询活动。二是关键层次——该公司与各乡镇农技站组建技物连锁服务网。乡、镇农技站负责对宇顺种业公司拟定的技术服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技术方案更加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和适应农民需要;负责种植技术的宣传、培训、指导及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三是基层层次——各区域专职农技人员及营销员。他们直接服务于经营网点和各区域农户,负责配合公司和农技站做好试验、示范工作,组织区域级农民培训和技术咨询,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8]。此外,该公司还与“安庆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联合举办《安庆农网信息报》;开通了1600121农业专家咨询热线和投诉电话,免费发放各种资料和农业科普书籍,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培训工作。宇顺种业公司通过形式多样的服务,大大提升了该公司在皖西南及周边地区(江西、湖北)品牌形象,拓展了市场,促进了销售。
3.2.2建立全程服务体系。服务是商品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营销为王”的年代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服务营销在整体营销中的作用,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产品整体概念也包含了服务。种子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强、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很大的弱质行业,种子企业应敢于捍卫“种子出门,负责到底”的企业全程服务理念,对用户负责,让用户满意,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搞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从而塑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信誉,创建企业名牌,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①售前服务。售前服务就是把种子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给潜在农户,消除农户对种子的顾虑,刺激其购买欲望,促使其尽快购买。种子企业要以真诚的态度广泛宣传种子营销信息,及时准确发现潜在与目标客户的需求特点,然后结合所售种子的实用属性,站在用户的角度做有针对性的服务解说与适合的推介;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使农户在购种前就了解各种子的特征特性,以便因地制宜地选择种子,真正做到“先服务后行销,服务现在,行销未来”。除此之外,种子企业还要实行种子质量承诺制度,保证种子出门,负责到底,消除农户后顾之忧。②售中服务。售中服务就是一方面要使农户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优点、种性和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礼貌、周到、热情的服务,使农户在精神上感到满足,从而迅速购买。在种子销售季节,种子企业应详细介绍品种的栽培技术,经常询问经销商和农户,了解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情况及种子质量情况,使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企业营销人员还要深入经销商店内帮助经销商配货销售种子,保证销售渠道的顺利畅通。要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袋或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企业销出去的种子不仅要开发票,而且要发放信用卡,填写购种户村名、姓名、电话,以便售后跟踪服务。③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就是解决种子使用中的问题,降低农户使用成本和风险,增加使用效益,使农户成为回头客或种子的宣传员。在种子售出后,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结合农事季节,注意跟踪种子在种植中的表现,多印制技术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开技术短会,结合农民遇到的问题,给农民传经送宝,手把手地给农户传授配套栽培技术,指导农户种植和管理,做农民的贴心人。要履行各种承诺,对于出现种子纠纷,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处理,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损失,合理补偿,不但能留住老客户,还有助于发展新客户,提高全程服务的信誉度,为营造和谐的种子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6
资阳市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科技进步的挑战、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挑战、生存与发展的挑战等等,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包括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方式方法、人员素质等等。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存在如下5个方面问题:一是农业推广的行政倾向性强,市场导向性差,导致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钩,科研、教育、推广、生产脱节,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二是农技推广、科研投入机制不健全,资源供给渠道单一、狭窄,供给量严重不足。三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组织创新滞后,造成经费浪费,分配不合理。四是知识陈旧,人才断层,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五是农技推广仍属于狭义的“技术推广”,而对农民心理、行为、观念、素质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等方面涉及甚少,不能满足现代农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对科技、市场、金融、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要求等等。综上分析,改革与创新我市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模式
1 胺镇乡设置基层国家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公益性职能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供给。
2 按区域设置国家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公益性职能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履行,所需经费由财政全额供给。
3 经营性农业服务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允许多种所有制主体从事经营性农业服务。
4 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模式,实施推广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实行行业管理。
三、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创新
1 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的界定
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禁止职能交叉。按照“稳定公益性、搞活经营,建立适应市场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在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和经营的性质及职能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分离。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坚持事业单位性质、理顺管理体制、稳定技术骨干、财政全额拨款、保证基本工作场所与设施,不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经营要实行改制,现有的经营性资产部份,包括门市、房屋、物资等,可以通过变卖、配送、分流人员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经营,保留其为农技推广服务性质不变,不能保留“公有”性质,要建立产权明晰、企业运作、科学管理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全面推向市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实施细则》等的有关规定。根据职能界定,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二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三是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四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监测、强制性检疫和农业标准化工作;五是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六是农业公共信息服务;七是农民的公共培训与教育。
2 依法确立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法人地位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成立的承担公益职能的独立事业法人,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统一经费管理、统一印章管理、统一建帐立户、统一签订岗位责任书、统一考核标准”的管理制度。同时扩大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经营自、用人自、分配自,乡镇政府或县(市、区)级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签订责任书、监督公益性事业落实、强化债权管理、严格控制债务、加强对法定代表人的管理等方式。不具体管理事业单位的内部事务。
3 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1)建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考核体系 农技推广公益要项目化、数量化,实行“政府出资、以事定编、定岗定责、农民签单、考核兑现”,由乡镇政府、县(市、区)级主管部门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签订责任书,明确公益的项目和具体内容、考核标准和办法、资金投入额和双方责任义务。同时,要将群众的认可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要严格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报酬和奖惩,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法定代表人应予解职,有关责任人员应按规定予以解聘。
(2)改革用人制度 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法定代表人通过委任、考任、公开选任等形式进行任用。改革后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在编制、岗位限额内,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编在职人员中择优聘用。
(3)改革分配制度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倾斜。聘用人员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按国家现行政策执行;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和地方性津补贴,要与聘用人员的责任、业绩、贡献、效益挂钩,由本单位自主分配。要逐步推行按项目分配的政策和办法,实行项目招标或承包,按照服务内容及质量高低确定报酬。要提高分配的透明度,法定代表人的报酬经职工大会讨论后,由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批准;其他受聘人员分配方案经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后,由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报县(市、区)相关部门备案。
4 优化农技队伍,推行资格准入,实行竞争上岗 根据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出台《农技推广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包括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全面实行职业资格准入。
对乡镇国家农技推广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的建设要求,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和全员聘用。从制度上规范乡镇国家技推广机构人员进人的程序和做法,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安排人员,切实把好进入关。公开招聘和考试,由当地政府组织,并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竞聘乡镇国家农技推广人员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事业心强,热爱基层农技推广工作;②身体健康,适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③具有从事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证书,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④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连续从事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3年以上;或国家全日制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或其他具有同等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5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 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全
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把对各类人员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照《资阳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各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聘用期一般为3年,聘用期满后,根据单位用人需要可以续聘,也可以解聘;根据被聘人员的一贯表现、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比照技术职称,可以高聘,也可以低聘,以建立起竞争流动机制,促进人员结构优化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6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聘后管理 逐步建立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任务要求,量化考核指标,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推行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群众打分制;实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坚持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聘后效能考核管理制度。
7 实施人员分流安置制度 根据《资阳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设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分流人员的有关政策规定,对竞岗落聘人员进行安置。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实现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同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为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和机会。
8 建设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 积极稳妥地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乡镇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权限彻底下放,实行党政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负责人事管理和工作安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指导、专业技术评审和资格认证管理。农业、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农业部门负责调查掌握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加强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严把农业人员从业、执业资格准入关,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做好农情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推广中出现的先进经验的收集整理等信息反馈工作。编制、人事部门负责抓好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进入计划、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管理工作,保障农业推广服务机构健康发展。财政部门要增加支农经费投入,确保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经费和农业推广人员应有待遇落实到位。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的收缴和发放工作。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实行协会指导下的行业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经营机构的场地、设施、人员、资金等等进行审查,实行资格认证,加强对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的监督,会同工商行政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格认证意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涉农服务的有序竞争,维护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9 建设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支持发展经营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广泛调动集体;企业和社会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及社会力量一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大关键品种、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以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项目。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帮助引进战略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资产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对建设后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给予扶持,各地应采取项目支持、科技奖励、物资激励等方式,对经营服务手段、服务设施设备、知识更新、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准入标准、农技推广工作突出和示范带动作用较好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有关部门将优先列入农业项目(如农业科技示范场、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
10 过渡时期资产处置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分离后,对现有资产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具体处置方案是:一是将其现有的办公用房及办公设备划归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所有;二是将现有的营业性固定资产(包括门市部、部分办公用房等)和流动资产(包括商品物资、部分货币资金等),采取变卖、配送、入股等方式纳入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四、新时期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综观改革进程及目前形势,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各种改革措施其实都围绕着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
1 更新推广理念,改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与工作方法 强化以人为本,创新推广理念。多年来的推广工作,注重的是技术本身,“见物不见人”,忽视了推广活动主体的地位。今后应着重提高推广对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由被动接受推广技术到主动要求技术推广,切实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技术到位率。就推广人员而言,要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全员聘任,做到“以人为本”,创新“人一技一人”的推广理念。
2 加大农业推广投资强度,科学规划投资 用向,提高投(融)资效益 改革农业推广项目的资金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对推广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竞争管理。通过竞争申请或公开招标,可以使有限的推广经费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此外,应明确政府在农业推广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国家在对推广经费实行基金化管理的同时,必须逐年增加对推广经费的投资,使技术推广与创新基金按比例稳定增长。另外应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明确不同投资主体投入的使用方向,强化对农业推广一线人员的经费补贴。
3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 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强化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农技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转变运行机制方面,全面开展职能鉴定,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改革推广工作的评价体系。对现有推广机构人员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对新进入推广机构的人员,必须实行职业资格准人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逐步转向岗位管理,实行全面聘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爱人机制。
4 推广农民需要的农业创新技术,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实现供需趋同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数量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农业科研与推广部门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及时转向,研制、引进、开发相关技术,实现供需趋同。
5 推广主体多元化,合作化,优化主体结构与功能 在新形势下,应尽快建立国家级农技推广协调机构。我国农业推广正在由一元演变为多元,加强宏观调控势在必行。为此,必须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才能保证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使多元化的推广机构有序、公平、合理地竞争;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竞争中合作。另外,应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上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 下一篇: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