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is the speculative knowledge, but is one thinking mode. The study philosophy’s process must be trains the power of thought the process, lets the philosophy liberate from the books neutral classroom, becomes in the student brains truly the understanding tool, raises and trains student’s power of thought gradually.
Key words: power of thought;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dialectical power of thought
哲学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洞察人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净化灵魂,完善人格,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真正的人走向社会。[1]可见,哲学老师应当把哲学作为思维方式来学习,让哲学从书本中和课堂上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头脑里的认识工具,发挥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的教材、不论是对基本事实的分析,还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阐释,都贯穿着一种或几种思维方式,都很注意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1 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任何学科,都可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但是,由于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哲学的过程就是以广泛知识为基础进行最高层次的抽象概括过程,因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哲学概念,主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本质属性,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个性中找到共性的能力。我们所给出的材料越是具有差异,所抽象出的共性层次就越高,对学生的训练就越有益。例如,关于意识概念的讲述,教材就列举了三组具有显著差异的情形(每一组中又包含若干差异),通过分析进行概括,最后才指出:“人们的意识有许多表现形式,意识活动也有很大差异,但任何意识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因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充分利用教材的叙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学习哲学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例如,教材先讲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以此为基础进而概括出“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观点。又如,讲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个观点,主要就是从各个领域列举出事例,然后概括出来的。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逻辑过程,就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 运用归纳演绎的推理能力
哲学理论体系是在具体科学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的思维方法,建构起来的。
前面说到要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就包含有归纳能力在内。通常认为,归纳是从个别走向一般,但个别是无穷无尽的,因而要从“所有事物”中进行归纳显然是办不到的。所以建构哲学理论不能简单地依靠归纳方法,理解哲学理论也不能简单地依靠归纳能力。但是,对中学生学习哲学来说,把培养归纳能力作为一项教学要求,还是应当的。事实上,教材在许多叙述中就渗透了归纳方法,例如,讲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个观点,就对科学所揭示的大量矛盾有了一定的归纳。
演绎的方法在各课均有较多的体现,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下列表述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绎推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更,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教学中把这些道理讲透了,无疑是对学生演绎能力的培养。
3 注重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为此,教材专门列一框题讲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在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作为支撑,也就不会有哲学理论的说明。因而,教材所使用的思维方法,不是以“归纳与演绎”为主,而是以“分析与综合”为主。
教材中提出规律概念定义的过程,是讲述基本概念方面,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教材逐步分析规律是事物发展中固有的联系、不是主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是事物必然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最后进行综合说明。在分析中有综合,在综合中有分析。
4 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习哲学概念和观点更需要如此。
从大的方面说,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比较,有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比较,有各种价值观的比较,有各种人生观的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学懂了理论知识,还可以体会到许多比较的方法。
从对概念内涵和观点内容的具体把握来说,比较几乎是随处可见。例如,规律与规则的比较,变化与发展的比较,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比较,意识的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比较,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比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比较……。
我们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教学程度的要求,研究其中比较的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5 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
在培养以上所说的能力过程中,都要贯穿一种能力,就是辩证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就必须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学习哲学,有两条原则是最基本的。一是坚持客观性,分析任何问题都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二是坚持辩证性,分析任何问题都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我们常说,对于哲学的每一个概念和原理,都应当既唯物又辩证地去理解,这就是坚持了客观性和辩证性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学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学习“历史唯物论”,“价值观”、“人生观”,都应当坚持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加强辩证思维的训练。
由于“辩证法”部分的内容给人以强烈的辩证思维的印象,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在其他部分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这是需要特别提醒的。那么在唯物论部分的内容都需要用辩证思维来理解。如,一方面说“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又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讲到从实际出发,特别指出要从全面的事实出发,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等等。
中学生考虑问题,“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我们强调要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直接针对的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许多表现,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克服错误的思维方式过程中,逐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上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研究教材,有意识、有侧重地进行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哲学教学应当做到既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又提高思辩能力,使年轻学生的思维不处于惰性状态。[2]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数学思维;变式训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记忆模仿型、说明性理解型与探究性理解型.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向探究性理解型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和机会.适当地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可以让学生形成富于联想的思维习惯.数学公式作为解题的工具,深刻理解并准确掌握数学公式是学好数学的第一关.数学公式应用广泛,推导方法具有代表性,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数量关系的精髓”.在一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推导公式,首先教师讲解例题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模仿反复练习.一两堂课下来,学生对数学课的印象就是推导公式、代公式解题,纯粹把数学课看成做题目的枯燥无味的课,长此以往,对数学课就越来越没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再现
以五年制高等师范数学教材中的“二倍角的三角函数”这节内容为例,老师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后,对公式进行变形研究,使学生能够找到它的一些其他形式并进行相应的应用.这样既能深刻理解公式,又可灵活应用于解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公式的导出部分老师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让学生理解“二倍角” 与 “两角和” 的内在联系.
在公式的运用应用部分,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提问:二倍角公式结构特征有哪些?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且同时启发学生注意公式结构中等号两边角度倍数的对比、系数的对比、幂次数的对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以达到熟练公式结构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能很快地归纳出二倍角公式的结构特征.为了能很好地巩固和理解公式中“二倍角”含义,也为下面灵活应用公式化解和求值做准备,教师设置了以下练习:梯度一 (让学生理解倍角的相对性)
在以上问题中主要突出的是倍角的相对性,以及公式左右两边的角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公式与更深入熟练地掌握公式变形,特意由浅入深设计以下课堂练习以达到相关目的.学生对比二倍角公式的形式特点,基本能准确地填出结论,并且在给出结论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二倍”的含义.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余弦公式是三角恒等变换中的重要公式,在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若能对公式作一些变形,并在解题中予以灵活运用,则可激活思维,化繁为简,使得解题过程更加简洁明快.教师在学生理解梯度一的基础上,再设计了以下两组变式训练:梯度二:(熟练公式结构并会用公式的逆用)
经过三个梯度的训练,学生对公式的结构与公式的应用达到基本熟练之后,下一步就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利用倍角公式进行求值运算、以培养学生运算、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与难点之一.
三、案例教学反思
上课班级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特别是男生,如果纯粹是讲公式后让学生模仿做题目,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亲自体验公式和概念的形成过程,只能是做题目的机器,对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学生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从而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亲自实践中才能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对二倍角公式的深化变式,让学生积极思维,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的公式有很多的变式,这些变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在公式的变式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通过探求公式的变式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快速解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公式的变式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简单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直觉思维是导致数学发现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猜想,形成朦胧的直觉.让学生猜想,不仅激发了他们努力解题,还教会了他们一种应用的思维方式.二倍角公式的熟练应用对于学习三角函数的性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学习y=sin2x的图像及性质.再如梯度三中的练习sinπ16cosπ16cosπ8,学生看到相同的角,会联想到正弦的二倍角公式,猜想填个系数即可,学生在掌握了二倍角公式的逆向变形特点后,就能很快的与公式进行对比,从而找到系数上的差别,并相应的进行增添,就可以很方便得出答案.(sinα-cosα)2和cos4β-sin4β的解题学生根据做题目的直觉经验,自然会想到先用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展开求解,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向纵深方向考虑,帮助理清来龙去脉,总结出方法和结论,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设置一些顺理成章的“陷阱”也是有益的,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猜想、探究、修改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公式的变式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数学教学中可表现为某些数学公式、法则等逆用来解决有关问题.如二倍角这节课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课本中的公式很熟练,但对它们的逆向运用却往往忽视.因此,老师在二倍角公式教学中,贯穿双向思维训练,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如梯度一和梯度二的设计,这样正向和逆向叙述相结合,使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识掌握得更加灵活,对数学思维的训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公式的变式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老师;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直到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止。
一、培养或者提升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通过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比较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对提升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专业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或者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逻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假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将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地运用到了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以及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它还能够对以后的各种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要想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或者探索。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思维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相应的事物进行运算或者观察,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可能不能够在实践生活以及学习中找到,因此他们必须要利用抽象的思维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总言而之就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小学生的具体思维改变为抽象思维,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或者练习,初中学生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需要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代数式以及几何知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够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再使用具体性思维,而是需要将其进行抽象化,从而培养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初中学生真正地学习到目前的数学知识以及以后相应学科的知识。由于初中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几年的学习之后,很难将自己的思维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或者强化,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利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例题或者方法的讲解,与此同时在课下让学生们进行结组训练。只有让学生时刻进行训练或者练习,他们才能够逐渐熟悉这种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熟练地掌握逻辑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关注或者重视几何内容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几何证明题中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关系辨别清楚,那么他们就会比较容易地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非常精准的学科,它不容许有一丁点错误,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让学生对这些逻辑关系进行严格的辨别,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够将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或者练习。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指导
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尽管能够比较详细地进行解说或者示范,同时也能够按照相应的逻辑思维顺序进行解题,然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能够理解。所以他们在课下完成习题或者其他作业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疑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指导或者引导。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有的同学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应该尽量采取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解释,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以及影响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慢慢看到成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青枝.浅谈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09):39-43.
篇4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反思能力 培养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灵活性、严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它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数学反思能力是高中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学习和创新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营造优质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环境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优质地、高效地、和谐地高中数学课堂学习环境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环境对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帮助作用,并且积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营造活跃、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比如说优化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规划了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授课时的主要流程和教学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前备课内容对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培养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备课内容来营造活跃、优质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突出强调数学反思思维方法的运用。比如说,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在教学内容上面巧妙的导入一些能够吸引高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高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得到发挥的数学元素。然后就是丰富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为被动,对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成效不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丰富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来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高中数学课堂培养环境,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创新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二、强化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和强化自身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方式来增强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效果。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先锻炼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较高的学科教育,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和锻炼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就必须首先锻炼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说这样的一道高中数学题目:“刘旭是一名农场主,他每天需要给他的两个合作伙伴超市欢乐买超市和好再来超市供应土鸡蛋,已知欢乐买超市在刘旭农场的东偏南30度方向的4000米处,而好再来超市在刘旭家的西偏南60度方向的3000米处,刘旭运送土鸡蛋的卡车每小时的车速为4000米,求刘旭给欢乐买超市送完货后到好再来超市所需的时间?”通过推理和思考可知题目所隐藏的未知量为两个超市之间的距离,因此,高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量通过推理计算可得两个超市之间的距离为5000米,然后再加上卡车已知时速综合运算可得出刘旭从欢乐买超市到好再来超市需要花费1.25小时。如果高中学生没有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进行反思和逆向思维观察,高中学生很容易在一开始时就掉入题目的文字陷阱,因此,高中学生的抽象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然后就是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数学反思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性,因此,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加强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灵活性,帮助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创新解题方法,加快解题效率。
三、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培养意识
高中学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实力,让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所以,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自主训练意识也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传授高中学生高效的数学反思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比如说传授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数学题目答案和数学题目解法的唯一性非常认同,这就造成了这些高中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学习较为被动,灵活性不强,不懂得质疑、创新,自然他们自身的数学反思能力也不会得到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题目灵活性非常强,它的解题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高中学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只有在不断地质疑和创新中,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才能够发挥到最大化,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灵活性才能够的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懂得总结和反思。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结和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锻炼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篇5
【关键词】数学 教材 思维 观察 猜想 实践 类比 归纳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这方面,广大教育工作者做了很多有效的尝试。我就如何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挖掘中学数学教材,进行类经思维能力的训练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是提出问题,做出新发现的主要源泉,是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在学生学完乘法公式(a+b)2=a2+2ab+b2后,可让学生自行类比探索如何展开(a+b+c)2与(a+b)3。这并不困难,其用意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更可从类比的各类与形式上着手,挖掘中学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类比可以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进行类比或推广,可以由“数”或“形”的结构形式相似类比,可以由解决问题的相似进行类比,还可以进行由有限到无限的类比,由低维到高维的类比,等等。
二、挖掘中学数学教材,进行归纳思维能力的训练
归纳是对某一事物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然后由此猜想这类事物的总体也具有这咱性质的思维方法。
例如:数学解密:第一个数是3=2+1,第二个数是5=3+2,第三个数是9=5+4,第四个数是17=9+8……观察并猜想第六个数是( ),由此猜想出第n个数是( )。
通过这些有趣、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题目,向学生逐渐渗透由特殊向一般转化的归纳思维方法。中学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还有不少。中学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使用的都是一般归纳法。从主观上而言,中学学生还没有进入使用逻辑思维的阶段,这些法则不可能给出逻辑证明。从客观上看,这正是训练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 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添去括号的法则,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的有关法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一元二次议程根与系数的研究,可用归纳法进行探索发现;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研究,是从个别具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出发的,使用的也是一般的归纳法。如中学的正、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三、挖掘中学数学教材,进行猜想思维能力的训练
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性的判断,就是猜想。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没有定理之前”的猜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定理、公式或例题所省略的探索过程,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应当是先“猜”后“证”。提倡猜想与推测,鼓励创造性思维。在猜想过程中,教师注意应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几何画板” “ TI计算器”等,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及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即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引入,引导学生猜想,并最后证明自己的猜想。
四、挖掘中学数学教材,进行化归转化方法的训练
化归是指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
例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时,小结后指出:在处理梯形问题时,我们常把梯形的问题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来研究,并提供各种转化的类型供学生练习。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化归转化训练的内容几乎无处不在。例如在运算中,减法向加法转化,除法向乘法转化;解方程中,高次化低次,多元化一元,无理化有理;在对几何图形性质、面积、体积的研究过程中,复杂图形向简单图形、基本图形的转化。
五、结束语
什么是中学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是思维不落俗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用独到的见解能力。对于中学生不能期望有惊天动地的发现,发明……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位学生所固有的,并非天才们的专利,而需要我们教师做的是把它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挖掘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中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中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将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中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要。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中学生对社会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让我们为年轻的一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连方. 立足课本,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研,2002(1).
[2]刘品德.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若干思考.数学通报.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抽象思维;实验探究
1、引言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特别是当前的中、高考制度,严重地限制和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中学教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和定型期,在这段时期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而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程中的重中之重[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总结在课堂、习题、课外等方面对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调节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过程,加强原认知训练 ,实现抽象思维训练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循序渐进,按抽象思维能力层次实施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2.思维概述
2.1思维的概念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
的认识过程[2]。可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
化学思维,就是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观察、思考、
解决在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布朗(Theodre L.Brown)和内华达大学教授小李梅(H.Eugene Lemay,Jr)为合著的《化学――中心科学》一书作序时说:“在你目前所渴望的职业中或者你们将要追求的职业中,化学都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你对于工作中用到的化学概念十分了解,并在需要时会正确使用它们,那你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专家,一个有知识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化学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化学思维。[2]
2.2抽象思维的概念
化学抽象思维又叫化学逻辑思维,是用形式逻辑方法和辩证逻辑方法对事物
反省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思维加工的过程[3]。
2.3思维的特征
中学生思维的一般特征是:
①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抽象逻辑处于优势的地位,可以逐渐地脱离感性材料
的直接支持,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②可以进行架设性的、预计性的思维,形势运算思维组建取代具体运算思维
而占主导地位;
③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明显化;
④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在学习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中之间认识事物复
杂的因果关系,认识个别与一般,归纳与演绎,对立与统一等关系,并逐渐形成辩证思维,到了高二后辩证思维开始占优势地位;
⑤在思维品质方面,到了高中阶段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已基本定型,深刻
性足部发展,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发展兴队较晚,但进步显著。[4]
中学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
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策略
3.1课堂上的抽象思维训练
中学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段
时期,以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外,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重引导,设问要巧,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
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5]。提问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再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历年高考试题中也
可看出阅读的份量逐年增大[6]。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避免学生读而不思。不过,所提问题必须以书本知识为信息源,这样边读边思考,可大大提高阅读质量。也即为不断活跃学生思维初步加温,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验的抽象思维启发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实验是“最高法庭”,通
过实验进行教学,最具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适时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启发性探索实验,再结合实验创设部分思考题,对激发学生抽象思维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如在讲授微粒不断运动这一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微粒运动的表象,可增设一个简单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分别向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小颗粒,学生很容易发现高锰酸钾颗粒在热水中扩散很快,整杯水一会儿就变成紫红色;而在冷水中扩散则较慢,整杯水需较长时间才能变成紫红色。由此,学生很容易探索出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慢。
3.3习题注重抽象思维培养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
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7]。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3.4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
别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凡是能够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都是创造思维。[8]
就中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点、新
意图、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有创造性[9]。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和闪亮点,即使地鼓励、引导,不因这种创造的不完善而简单否定,这些都是让学生鼓起创造风帆勇往直前的良好教法。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简单的分析了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关于提高中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即课堂上的抽象思维训练、实验的抽象思维启发、习题注重抽象思维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调节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过程,加强原认知训练 ,实现抽象思维训练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循序渐进,按抽象思维能力层次实施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但由于实践经验过少,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特别是人类对思维黑箱的心理机制还存在很多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训练策略的可操作性,阻碍了抽象思维训练的顺利进行,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的对智慧来不断探索。
5、参考文献
[1] 谭建民.中学化学思维培养策略初探[J].教师论坛.2005(3):17-19
[2] 刘树仁、李谦定.化学思维和创新性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0(2):7-9,27
[3] 丁宏伟.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49-50
[4]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4,191
[5] 喻祖伦.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10):8-9
[6] 熊显华.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3):70-72
[7] 顾建辛.化学思维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1):39-43
篇7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3-01
1清醒认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什么是思维?不同的人可能给出不同的解答。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观点认为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而什么是数学思维呢?一般认为,数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以数学概念为出发点, 通过数学判断和数学推理等形式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及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数学思维已成为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现代思维的工具,对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课之前,要每节课进行精心设计,以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进而每节数学课形象、生动,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的重要性。另外,在课外,数学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现实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新教材相关的课后习题中得到启示。例如课后"想一想""读一读"等习题,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
1.2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强的学科,对其概念、定理的正确理解是进行数学推理论证和运算的首要的前提。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要着力提高初中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数学认知能力。而对广大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有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的时候就会出现迷惑甚至厌烦的情况。这时数学教师就应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某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以变通的视角来分析数学的相关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列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式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每次攻克难题的同时获得一种新解体思路和思维方法,还能使广大学生为了尽可能的得到一个问题的多个解而不断挖掘每一种解体思路,进而开发着、发展着他们自身的数学思维。
2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要着重从活跃课堂教学、强化思维品质和提升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准备,以期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1活跃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有效形式。"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首先必须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一个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在一定方面决定了其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程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充分意识到数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问,不能像文学那样有种引人入胜的魅力,也不像音乐、绘画教学一样充满趣味性,一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乏无味、难以理解。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矛盾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数学课堂特点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2.2强化思维品质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要求。
在广大初中生开始学会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之后,应及时强化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对于数学书本里的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要讲解清楚其来龙去脉,认识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和使用范围。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课本上的习题让学生去做,然后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进而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还要培养数学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广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解题目标来确定解题方向,进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其解决数学题时思维清晰、条理清楚,在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也能够能按照数学逻辑去分析、思考。要知道,用复杂的数学问题来训练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内在要求。
2.3提升问题意识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有效路径。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不断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的方便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的来进行和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用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2]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还可以故意设计出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迷惑学生日常学习中惯性的犯错,在最后的解答中再把将正确答案指明出来,这就留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质疑精神,进而在往后的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够不断发展,逻辑性更加紧密;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来探索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些研究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提醒性质,形式也灵活多样,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广大中学生自身还要有数学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探索问题的视角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深刻认识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从实际的教学出发,不断探索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使广大中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课程,在数学的世界里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提高 初中学生 写作水平 能力 习惯
不论是从平时的语文学习,还是从今天的人们关注的中考语文科目来说,写作能力都是“半壁江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已表现出一种“写作难,写作难,一提写作心就烦”的现状。面对作文题目,他们总表现出苦不堪言之情状,颇有大难临头之感。即使勉强交上作文,大都是开个头,敷衍几句,内容空洞,草草收场,不知所云。
初中是学生写作练习的重要阶段,如何帮助初中学生奠定较为扎实的写作基础,让他们乐写、会写,多年的教学实践给了我深刻的体会:培养观察感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觉写作习惯在作文教学训练中甚为重要。
一、培养观察感悟能力
观察感悟是一种有目的、有思维参与的主动感知的高级心理过程,是人所独有的。良好的观察力有助于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初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趣需要,把“被动”的观察感悟转为“主动”的观察感悟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情趣是直接推动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而人的情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观察感悟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感悟能力,只有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观察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懂得观察感悟是作文的基础,离开观察,缺少感悟,作文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找准时机激发学生的观察需要,使他们的观察变“被动”为“主动”,获得真实的感悟。同学们老是觉得作文没话可写,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只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长期积累观察感悟,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2.明确观察的要求,教给观察的方法
初中学生的作文虽不是刚刚起步,但他们写作的准备、思路、逻辑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全面、系统。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观察感悟要求,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要告诉学生,观察是多种感官一起活动的过程,它不单指用眼睛看,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看、听、闻、尝、想、做。观察不同的事物,有它不同的观察方法,但总的说来,要做到两点:一是有顺序;二是抓特点。如观察植物可按根、茎、叶、花的顺序,抓住它的色、形、味等特点观察;观察人物时可抓住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动作、性格等特点观察;观察景物时可按由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等特点观察。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3.写好观察感悟笔记
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观事物有所了解、感悟,从而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如果只观察不记录感悟,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让学生每周写一则观察笔记,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思考感悟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内容、字数均不限。学生交上来后,我认真阅读、批改,并给他们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对于佳作,还印发,当堂交流。长期坚持,我所教的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能力不但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1.表象积累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是借助表象来进行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的积累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没有表象的活动就没有形象的思维。
教学中多运用实观图象,促进学生事物形象的积累。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阅读视角都比较窄,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好多事物了解不多,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针对课文中的事物、事象利用多媒体工具,以事物图像、图形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与抽象事物、事理相联系的感知觉、表象,使他们具有清晰的、牢固的形象记忆。
此外,作文的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体验生活,积累表象素材。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的事情、新的人物、新的景象、新的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去接触社会,用他们特有的视角观察社会、感受社会、能开阔视野、积累表象素材。我们学校是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农忙时期,我鼓励学生在家中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农活,然后把干活的过程写下来,把干活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真实的生活表象素材。
2.表象组合、联想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篇9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管现象。“篮球战术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的总称。它反映在实践比赛中,就是自觉地适应比赛,机智地观察、判断战术的变化,能动的左右战局。
二、中学生培养篮球意识的重要性
(一)从战术意识在比赛中的作用来看是必要的。
战术意识被人们说成是上的“活灵魂”,是运动员智慧的结晶。战术意识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智力能力相适应,战术意识的强弱,往往是衡量一个球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认识战术意识对中学生的影响,要摆脱“意识会在训练比赛中自然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束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律去指导训练,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讲清战术意识的概念、特点及其作用,有目的地培养中学生的战术意识。
(二)从篮球运动的特点来看。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运动项目,必须充分地体现集体的力量,配合和智慧。篮球战术正是场上队员紧密结合,协同作战的纽带。要想提高全队的整体水平,对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战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熟悉一种或几种战术的模式组合,还要培养和提高其篮球意识及战术运用能力。在同伴间的战术配合中,篮球意识起着支配行动和战术衔接扩变化的作用。篮球比赛是集体性很强的竞技项目,中学生应积极与同伴配合,努力为本队创造进攻机会和组织严密的防守。因此,要适当地加强基础配合的练习,熟练掌握基础配合的方法,运用时机。使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激发中学生的战术思维。在战术教学阶段培养篮球意识应着重培养运动员的视觉选择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三)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并逐渐占主要地位,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已能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中学生的观察力的准确性和持久性也有较大的发展。他们对训练中出现的情况,既好奇又困惑,正是摆正和增强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当然,由于这个时期接触的技术、战术都属于基础性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必然受到一些限制,而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教练员必须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通过反复训练、举一反三,不仅让学生学会多种战术,更能深入领会这些战术意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加强中学生运动员球感和无球时场上位置感的培养;要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加强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比赛时的紧张激烈的气氛,以沉着应战,超常发挥。
三、中学生篮球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整体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工作,篮球意识的培养应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不同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然而很多教师花费在制定球队训练计划的时间太少,并没有将篮球意识合理的安排到球队的训练计划中。以至于学生练到哪里算哪里,更谈不上将整体篮球意识与球队的长远训练有机结合了。
(二)基本技术训练中篮球意识训练的内容不够。
多中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而进行了速成训练,过于注重比赛结果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与篮球意识的培养。中学生的基本技术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学生往往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好奇心,而追求高难度动作,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太少,从而忽视了基本技术的训练。很多教师不注重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进行良性的引导,反而使中学生对基本技术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在注重有篮球基本技术训练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学生快速反应、视野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恕不知良好的快速反应、视野和观察能力是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篮球意识的最重要体现。
四、培养中学生篮球意识的方法
在篮球训练与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是长期的。战术意识和技术同等重要,但技术不会,可以学会,而如果缺乏正确的战术意识,学生就会失去行动上的指南,就不合理的运用技术。战术是运动员比赛中所采用的方法,而战术如何在比赛中得以正确合理的运用,则依赖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所以,培养提高中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应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的位置上。在教学与训练中可通过以下措施与方法进行。
(一)思想教育。
通过组织参观优秀队的比赛、电视录像帮助分析那些精彩巧妙的配合和细腻精练的技术动作,讲述篮球运动及著名运动员的趣事,来培养学生爱好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篮球事业,爱别人亦为别人所爱,遵守纪律,有信心,有拼劲,勇于胜利的整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前提。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队员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当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运动时,可从中体验某种需要的满足,带来一种愉快、欣喜,甚至幸福的感情,这种激情会转化成鼓舞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训练内容要安排得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创设训练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基本技术运用中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功训练时,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度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多假设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一上场就随时观察场上情况,提早分析估计变化情况,提高动作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结合队员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使之消化理解,在学生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与综合练习,并多次重复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练习中教师不断地适时地对动作进行口头和形体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四)注重战术运用中灵活意识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锻炼;逆向思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寻求原因,从现象寻求根源,从本质问题的逆向出发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逆向思维具备相反性、创新性、评断性、突破性和悖论性等特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使用的比较广泛,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锻炼逆向思维。有效地使用逆向思维,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有利的。一、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不单单是出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育中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标准。逆向思维可以指引学生更系统地认识问题,从而在问题逆向推导时候寻求到处理问题的方发。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的特殊性,重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他们思维的整密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挣脱旧式的机械式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改进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帮助他们养成较好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逆向思维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个人的综合素质。二、引导与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案1.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模式与习惯
就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并不习惯使用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强化学生逆向思维模式训练。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这章内容的时候,在学生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距离角两边相等"的前提下,老师就应要求学生将这个结论作为已知条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仔细的考虑后进行解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去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渐渐培养科学的逆向思维模式与习惯。就初中数学课本来看,采用可逆方式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就像数的乘方和开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的分解等等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可逆定理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在提到绝对值这一知识点时,应首先告诉学生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解方式,然后再提问学生像绝对值为11的数之类的问题。这种貌似简单的讲课方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与习惯。2.在数学概念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锻炼
初中数学教学概念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针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应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使他们对概念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方便日后习题练习。比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时候,就方程nx2+mx+q=0来看,其中n≠0,x的最高次方是2,随后让学生探究当n为多少时,方程(n-3)xa2+4a-19+3x+7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候,学生就能采用逆向思维很快便可得出,a2+4a-19=2且n-3≠0,于是得出n=-7。由此可见,经过学生对于数学概念逆向思维的使用和练习能有效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3.数学命题(定理)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类的题目,都是用原命题的逆命题形式出现,但是部分学生在写逆命题的时候缺乏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因而导致错误,就像命题是关于"同角的余角相等",许多学生把它的逆命题写成"若是同角,它们就相等"这种不正确的答案,很容易就看到学生只是单纯地认为逆命题就是将原命题反过来写,并没有判断其中的条件和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分析,然后进行逆向思维练习。4.数学证明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就是将题目中的已知和求证条件替换训练,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时候,我们能借助"等边对等角"的定理去证明;相反我们也能借助"等角对等边",依据角相等来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在学习几何证明题的时候,教师也能指导让学生从要求证明的结论开始,逆向推导,进而写出全面的证明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5.数学公式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公式和法则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逆向思维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够引导他们对于公式法则精髓的学习和运用。从判定定理过渡到性质定理、从多项式的乘法深化到分解因式这些等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材料。与此同时,就某些问题来说,若是采用正向思维来解答会较为繁杂,但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题就会容易一些。
例如:计算(6a+7b-8c)2+(6a-7b+8c)2。
如果这个题使用一般的方法解答就会很难,但是借助逆向思维方式来解就会容易些。
解:原式=[(6a+7b-8c)+(6a-7b+8c)][(6a+7b-8c)-(6a-7b+8c)]
=12a(14b-16c)
=168ab-192ac。
- 上一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 下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