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

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运动技能迁移;应用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一种运动的学习对其他运动产生影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迁移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等运动学习的各方面,只有正确的运用这种迁移,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率。

一、运动技能的种类

1、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篮球技术手球学习难度就会降低;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的掌握对脚背外侧踢球具有促进作用;掌握了跳山羊,很快就学会了跳箱技术。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例如,会骑三轮车的人在学习自行车时就会比完全不会骑车的人更难,因为三轮车的平衡技术给自行车的学习带来了干扰,阻碍了自行车平衡的掌握,但是,负迁移不是永久的,它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消除的[1]。

3、零迁移

零迁移是指前后所学的两种运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和相似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方式

1、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影响,例如,掌握了单杠屈身上技术对双杠杠端屈身上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促进影响。

2、语言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运动前的语言训练对实际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运动前用语言训练见到不同的肢体信号做不同的对应动作,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经过这种语言训练的人会比未经过训练的人反应更快,学习和掌握速度也会大大提升[2]。

3、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是指身体任何一侧的训练都会对另一侧造成影响,例如,通过对左手的训练,右手的技能也得到提高,这种迁移也可以表现为一侧手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脚的影响、一侧脚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的手或脚的影响。通常,这种迁移在对称部位表现的最明显,但优势侧对劣势侧的影响要大于劣势侧对优势侧的影响。

三、运动迁移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正确应用

1、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练习,注意两种技能的学习间隔

为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只有对原有技能掌握熟练,才能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同时,一种技能巩固程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干扰,若原有运动技能没有彻底巩固,在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原有技能的干扰,导致混乱,对两种技能的掌握都有阻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运动学习的间隔时间,通常要在第一种技能掌握程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情况下,再进行新技能的学习,避免互相干扰[3]。

2、加强对运动技能概念的精确,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理解能力

运动技能的概念反映出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对运动技能概念的精确化,有利于学生清楚的判断不同技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有效利用原有技能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并避免受到已学技能的干扰,确保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实现运动技能的正迁移。

3、利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已学的运动技能与新学的技能的目的、方法、要求、条件等因素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不同运动技能的全面理解,避免不同技能学习的互相干扰。教师在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运动技能的性质进行调整,才能确保教学效果[4]。

4、对教学和训练成果进行评价测试

为了保证教学训练的过程中的效果,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及时对设定的训练计划和练习方法进行迁移测试,通过在体育比赛中观察学生或运动员对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受运动技能迁移的影响情况,作出评价并进行有效调整。

四、运动技能迁移应用原则

1、明确技能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学生通过明确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似性和内在关联性,可以发现并运用一般运动的模式,更容易的开展新运动的学习,实现不同技能间的快速正迁移。

2、运用语言线索引导正迁移的产生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新学技能中与已学技能相似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模式进行反复多次强调,加强学生的印象,引导正迁移的快速产生。

3、加强模拟训练

对于复杂、具有危险性或设备条件受限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要利用模拟训练的方法实现对训练程序的迁移。

五、结语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技能迁移现象十分普遍,这种迁移即可能是对新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也有可能是对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干扰的负迁移,因此,体育教师或教练要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同时要控制不同技能的学习时间,以此来确保运动技能的正迁移,避免互相干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

作者:侯喆 单位:杨陵区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亚忠.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0):86-86,87.

[2]陈仁伟.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在田径跳跃类项目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和启示[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6):110-114.

篇2

1、运动技能

1.1定义

通过查阅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体育科学辞典和一些书籍发现不同科学领域对运动技能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运动技能是指习的某种技术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祝蓓里、季浏,1998)所有的运动技能都包括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不同的运动技能的这两个过程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个体也正是因为对这两个过程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把握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

1.2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在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中运动技能形成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动作的认知阶段指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2、动作的联系阶段: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3、动作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

1.3运动技能构成成分

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就其难易程度来说,动作又可以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反射动作是最简单的单元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反射动作组成的,跑、跳、滚、抓等动作都是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又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2知觉能力:在完成动作技能任务时,知觉的参与是必须的、重要的。知觉的部分缺失往往会造成不能完成某些动作技能。知觉能力包括动觉、听觉、视觉、触觉辨别的能力,其中手眼协调、手脚协调、身体平衡对完成任务有重要意义。某些专业或行业的技巧动作有特殊的知觉要求,如对飞行员的距离知觉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有很高要求。知觉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发现并有效利用反应所需的线索。知觉测验往往作为专业运动技能测验的一项重要内容。3体能:有些动作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体能,体能也是运动技能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能主要包括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

2、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

2.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部因素:1、个性: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个性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进行某种动作时,人的个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关于个性对动作技能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的问题研究,大都以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奥吉利夫和塔特科在1967年的研究表明,与出色完成竞赛活动有关的个性因素有;达到目标的动机;忍耐力;对刺激的抵抗力,保持稳定的能力;控制能力;任劳任怨:,吃苦的能力;自信、大胆和心胸开阔;智力高于大学生平均水平。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动作技能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2.智力:关于智力和动作技能的关系的说法有很多,当学习者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时,小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有较低的正相关,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通过心理训练所进行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之间相关不大。同时,当学习和智力之间是清晰的正相关,智力越低,学习进步越慢。3.知识经验与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军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但是只学习理论,不学习操作,很难形成任何动作技能。因为知识和运动分析器没有建立起联系。只模仿操作,不学习有关理论,其技能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理论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错误。

2.2、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1.讲解与示范: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从领会动作要领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的。领会动作要领和掌握局部动作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来实现的。教师讲解方式多采用口语,有时可借助文字、图解、模型、挂图来进行。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者的认知效果。为此,指导者的讲解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练习后,动作技能应达到什么标准?(2)动作技能的性质。告诉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样的技能,简单技能还是复杂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同时,如果所要学习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那么,还要简单介绍具体的性能与功用。(3)学习程序与步骤。告诉学习者有关技能学习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4)注意事项。告诉学习者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教师讲解应简明扼要,过多的讲解会降低学习者的兴趣与动机水平,冗长的讲解也会使学习者感到倦怠。讲解大多是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示范则是以动作表演的方式来进行。示范性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作动作示范,是看教学电影。无论采用哪种示范方式,其动作应做到明确,应清晰地展示出技能中的每一个动作,使学习者能清楚地看到。

3、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率建议

3.1学生方面。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条件。减少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差距造成的技能学习效果差异的影响。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2教师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示范、讲解在体育教学中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形成准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念,进而在实际练习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个体白身的感觉系统的感觉反馈和个体白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结果知识的反馈。教师根据不同学生自身或者外界的反馈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指导。最后,练习是各种动作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大量的体育教学实验证明,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运动技术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练习的量与练习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动作技能的水平也有所不同:1、练习的运动量形成运动技能基础,2、练习的方式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

3.3教学环境方面。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给学生运动技能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乐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反馈与自我反馈的相互作用研究 苏州大学 2013

[2]孙海勇 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张秀丽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篇3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必要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和基本方法,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创新教学 方法

体育教学没有运动技能教学,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当前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还是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效果差、成效慢等方面的问题。现在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新才能为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模块下的运动技能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模块选项教学内容,由一个大单元和若干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学年度为大单元,每学期设置若干个小单元。单元之间的运动技能教学要有整体性、连贯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创新和重构,要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健康性、价值性、兴趣性、技术性、推广性。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构建出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进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空间合理而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充分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发展性和价值性。在教学中要克服单纯的为运动技术教而教,我们应通过如下种形式进行设计和运用:竞争竞赛、挑战自我、悬念刺激、自我显示、精神激励等特征。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将教学方式多元化,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缎炼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我们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构建符合课标与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而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缎炼的意识。

(四)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幻灯、录音机、CD、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学生面前,能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得教学化萦为简,变难为易。譬如在跳绳的教学中,引人音乐伴奏的节拍器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节奏体验,减少失误次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更能强化体验式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技能教学目标。

二、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增强体能,提高技术技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如在跑的教学内容是有快速跑、接力跑、耐力跑、障碍跑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耐久跑能力。如果简化跑的技术,用趣味性或游戏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点拨技术要点,乐中学,学中乐。如“贴膏药”、“长江、黄河”、“让距离跑”等,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线路跑,持物跑、障碍跑、多人合作跑、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的跑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技能和体能的提高。

(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如球类教材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对场地器材要求比较高,有时难以进行正规的教学和比赛,那么,我们可设计简易场地,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来组织教学,如“端线篮球赛”、“4对4篮球场足球比赛”、“滚运球”、“两人三足运二球”等。

(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如投掷教学内容有推铅球、投实心球等。这些教材旨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我们可以篮球的头上传球、足球的掷界外球替代铅球或实心球的教学,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抛、滚、提和挥臂等方法。

(四)要灵活调整和转换竞技项目的特点,充分拓展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如跳跃教学有跳高、跳远、立定跳远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的跳绳或跳橡皮筋;或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情景式的游戏“冲过火力线”等。

创新是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拓展和开发,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需求,以及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使竞技运动项目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不断提高,体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运动技能 迁移与干扰 策略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运动技能间的相互迁移与干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形成和结合技术的临场发挥。这一规律倘若把握得好,就能促其迁移、排除干扰、缩短单项技术与结合技术的教学训练过程,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一、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与干扰产生的原因

造成运动技能间的迁移与干扰产生的原因,牵涉到生理、心理两门学科。它既与运动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有关,也由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表现。一般说来,迁移是在两种技能之间其基本环节相同而细节部分不同的情况下实现的。

譬如,学习与原有的动作结构相似的新动作,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可作为新的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一些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即可形成。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干扰。例如,短跑与长跑,两者动作结构虽然相同,可是在动作的反应速度上,对于神经系统的要求完全两样。这时,不仅不能迁移,反而干扰。

可见,对不同技能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也还要考虑到刺激物与反映方面的不同成分,否则,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不同技能间,主要动作环节不同而细节部分相同时,彼此间往往也产生干扰。例如,两套不同的技术动力定型,在开始部分相同则总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在教学进度上,同时安排学习两种新技术时,如乒乓球近台攻球与扣杀安排在一起,则扣杀技术(上臂发力为主)常干扰近台攻球(前臂发力为主),使上臂发力代替前臂发力。在学习结合技术时,如果一种刺激物能引起不同的技术反应时,也会出现干扰,例如,乒乓球回击台内下旋球时,运用拉球还是采取突击,练习者往往犹豫不决,造成技术紊乱。

二、迁移与干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中,迁移是我们所需要而务必努力实现的。把动作结构相同的技术编成一组进行学习,就能起到加速运动技能形成的效果。在选择诱导学习和辅助练习时,亦应使动作的基本部分接近,或核心学习的动机相一致,才能达到迁移的目的。

1.制定学年或学期计划时的运用

制定学年或学期计划时,除了贯彻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外,还要注意教材分布的纵横关系,要考虑到技能迁移的问题。纵的教材关系如:进行铅球教学时,先教原地推铅球,再教滑步推铅球,因为滑步推铅球的握球、持球、到最后用力、到出手,这些动作的基本环节和原地推铅球相同,所以教滑步推铅球时,只要把滑步与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连贯起来就可以了。横的教材关系如:教了短跑后教跳远等,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动作附属环节相同(跳远的踏跳、腾空、落地和跑的起跑),在学习与原有动作结构相似的新动作时,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基本环节或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即可作为新的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一些附属环节或基本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新的运动动力定型即可形成。

2.运动技能迁移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在课的准备部分,应多采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基本教材的徒手模仿练习,因为他们和基本部分的教材内容在动作的基本环节上是一致的,对于基本部分教材的技术掌握可产生积极的迁移。如排球的扣球教学,徒手模仿扣球、扣固定位置的球和实际扣球的基本环节(助跑、起跳、腾空、击球)是一样的,不同的细节是实际扣球时要选择好起跳点,掌握好起跳时间及击球点和击球部位。教学中,先让学生把这些基本环节相同的动作学会,在大脑皮质内形成这些基本环节的条件反射,然后再补充起跳点时间及击球点等细节的条件反射,学生的扣球技术的动力定型便可形成。

3.防止干扰的措施

篇5

在学校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敏感,乐于接受,而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手段之一的软件,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等特点。因此,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有利于体育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情境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理论问题,但都要以调动学生的兴致为目的。同时结合动作技能要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一定基础上给以了实现的可能。它可以收集大量的材料,并能使其在简短的时间内播放出去。也可以利用它播放表演及比赛,这种新鲜的感觉,学生的兴趣会马上被调动起来,更有效地主动学习,同时也使得课堂内容不再干瘪枯燥。例如:我在这次课的准备部分中采用了一套有氧热身操,动作简单,节奏舒缓,学生完全能跟得上,而且录像的背景不断变化,音乐中贯穿了很多语言提示,学生更有效的进行练习。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关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小学五年级排球教材中的正面双手垫球,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击球动作中的“蹬地、抬臂、跟重心”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整个击球动作的重点和上、下肢协调用力,学生很难体会,教师的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认识理解总是隔着一层,即使学生能够将教师的讲解一字不差地复说,也未必说明真正理解体会到动作的关键。我经过反复考虑后采用了计算机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进一步体会到整个击球动作技术中的重难点。这样教学,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协调配合的概念。

三、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了直观、形象感,有听不如见的教学效果。首先采用形象的录像动作相对于原来抽象的挂图及文字说明要更加直观了,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减少了许多;其次,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应用现代技术的可调控性,你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去调控教学速度,同时动作可以快慢调节,也可以重点定格,学生对整个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个更直观、更新鲜的印象。

在一堂课4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这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有关,为了再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的尾声,放一曲优美的慢节奏音乐,把体育的动律感和音乐的节奏感融合起来,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如其境,这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达到了全身心放松的目的。

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和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背越式跳高的转髋等。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各方面的限制,随意性往往较大,如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的年龄、临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或自身其他条件等: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暂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运动技能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14-01

一、运动技能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将学习目标确定为五个方面,一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二是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五个方面的目标是在对各种体育技能综合教育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整体结构观念的具体化。

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但技能学习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技能学习的多重育人价值才是技能教学的着眼点。体育新课程中也提出,改变技能教学的传统观念,把技能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手段,建立起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获取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实现从单纯对技能学习目标的追求向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观念的转变。技能教学的价值得到更深刻的体现,掌握技能本身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手段和载体,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才是技能学习的终极目标和根本追求。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堂实施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

1.运动技能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尽量少选择成人化、竞技化的教材内容。运动技能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例如:在水平三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技能目标就可以定位在让学生分清摆动腿和起跳腿,初步体验双腿依次摆过杆的动作,建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影像。

2.运动技能教学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差异。

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也就造成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会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同一个运动技能的情况。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在相应的水平阶段学到什么程度,又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甚至同一班级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符合课标的要求。

案例1:在教学《跨越式跳高》这一课时,在练习阶段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跳高架设置成不同的高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的选择练习,成功之后不断去挑战更一级的难度。通过这样的差异性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人性化。

3.技能教学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技能教学中,教师对技能知识的传授往往拘泥于形式,“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这样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教学也就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情境式、合作式、启发式、分层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综合教学方法体系,确保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

案例2:(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趣味游戏》时,教师将跳跃攀爬与寓言故事情境结合起来,并巧妙在学生课本上《龟兔赛跑》朗读的情境想象下,模仿兔子的跳跃时的轻快和乌龟爬行时的缓慢动作,做出双腿快速有力蹬地和手脚并用的爬行练习,这种将技能练习与课文情境有机的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心理和兴趣上诱导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4.运动技能教学的评价要突出发展性和过程性。

体育新课程提出“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通过技能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发展作用,不再只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因此,对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评价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对运动技能的量化,认真对新课程中运动技能进行分析把握;二是评价标准要做好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技能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掌握情况的结果性相结合;三是运动技能学习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做好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真正发挥评价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动技能教学必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是体育课堂实现其全面“育人”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围绕技能教学这个核心,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让运动技能教学不再是一个你讲我听、你做我看、机械模仿的过程,而是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地体验、学习、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影响体育课技能教学的因素分析及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11.第2期

篇7

一、中学体育教学要确立安全意识

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许多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如跑步、跳高、跳远,各种球类的训练和竞赛,都有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但长期以来,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仅重视体育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安全意识淡薄,因训练出现的伤害事故还时有发生。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可有的学校并没有把体育教学的安全防范放在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位置,体育课的安全教育还流于形式。据调查,每年中小学生在各类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约占学生伤害事故的65%,是学校中发生伤害事故中最多的学科。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发,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控制力差,贪玩,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

体育学科以训练为主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体育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在注重体育技能与技巧传授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运动训练,这基本是在操场和运动场完成的,因此体育教学与训练会受到场地、器材以及天气等多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伤害性事故。同时,初中学生喜欢运动,一到训练时就忘了安全,如果场地条件不好,运动器材质量不高,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性伤害。所以,中学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强度训练和课外体育运动中,运动性的意外伤害常有发生。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的防范

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的安排上,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和锻炼中,自觉地按训练要求去做,做好自我防范,保证训练的安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

1. 做好体育课前的活动准备

做好体育课的课前准备,是防止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与训练前,必须做好课前活动准备,对于活动量较大的训练,还要提前做好热身活动。中小学的体育热身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步小跑。在教学与训练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操场或跑道慢跑800―1000米。

(2)腹背运动。要求学生两腿伸直,双手下压,手尽量接触地面,反复做6―8次。

(3)压腿运动。要求学生成弓箭步,两腿夹角打开,反复向左右腿下压。

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还有很多,可以结合教学与训练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为体育学习与训练做好准备。

2.课堂上要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初中学生喜欢运动,因此特别喜欢上体育课。然而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会有许多学生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学习和训练,这样就容易发生意外的训练伤害。例如跳高,如果没有人保护,课前又不做好活动准备,也很容易出现跌伤或其他事故。再如投掷类的学习和训练,如果不做好防护,很容易出现意外的伤害。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训练时,另一组做保护工作,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及时做好意外伤害的救治

篇8

关键字 新课程改革 主体地位 初中 体育教学

前言

我国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咋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及其参与者。在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正是下文中所要阐述的问题。

一、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起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原因导致体育教学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是侧重于运动技能与运动成绩的培养。而且把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与健康较为忽视。从而致使在初中体育课程中,部分同学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难以承受体育课程中的运动强度,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着强烈的厌恶情绪,为了改变体育课程中国的不足,进行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真正的发挥出它应用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存在着偏差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为应试教学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成绩,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心方面较为忽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育教学的目标有着明文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为主,从而形成学生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与中心地位没有得到提现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学形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教师占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主导这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并且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中心及其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应改变以往以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校的最终责任是为了培养和服务学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与中心,教师起到引导学生正常发展的作用。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是采用全体学生统一标准进行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针对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潜力得以发挥,达到逐渐提高的培养学生的目的。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单一

在以前的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单一,简单的靠运动的成绩进行评价,运动成绩是学生体能的一种表现,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在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规定的较为空范与死板,学生中进行体育学习时,学习到的体育知识较为浅乏。在进行课改之,体育教学较更为侧重与学生的战术与技术的运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条件及其兴趣爱好,确定教学内容及其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及其技能,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的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的初中体育课程上,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体地位,学生的地位相对被动。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的体现,学生成为了体育教学的中心,有着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主导地位相比以前较为弱化,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参与者,这样不但可以创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是通过老师所制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而且老师又是通过教材来制度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只能学习到教材内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具有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目标及其方法成为教学的主导,使得体育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加,也使得学生全面素质得以增强。

(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了应付考试,致使体育教师过分的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较为忽视。在进行新课改以后,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新课改以前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情况导致教师的主导思想得以过分强化,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情感则往往受到忽视,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解与演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往往较差。新课改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确与保证,学生的自身情感与体验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才是如今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大体现,在新课改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也让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应遵照新课程标准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德坤.新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1)

篇9

一、强化体育游戏教学环节的整体管理,将体育游戏教学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1.利用体育游戏做好学生的热身运动,保障学生肌体处于体育运动状态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进行学生的热身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肌体活动,增强呼吸器官与肌肉组织之间的协调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及时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降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肌体损伤与运动伤害。比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接力跑、往返跑、高抬腿跑等进行体育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奋度。

2.使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主体内容教学,增加体育教学知识以及学生运动量

在进行主体体育教学任务时,老师应该积极利用体育游戏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与掌握程度,让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w育教学内容,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变,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球比赛或者颠球接力跑比赛,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掌握乒乓球的手部运动技巧,提高乒乓球教学的实际效果。

3.采用体育游戏进行结束前的体育教学总结,实现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掌握

老师还需要采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课堂结束前的教学总结工作,让学生以口头回答或是抢答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扩展性理解,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细致的认知与理解,保障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所学、有所练、有所长,保障学生可以迅速调整身体状况,进而可以投入到下一节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避免体育教学造成的身体疲劳影响到其他课程教学。

二、做好体育游戏教学的控制与优化,保障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积极促进作用

1.树立安全教学意识,尤其是应该增强教师对整体体育教学活动的管控能力

老师应该树立安全教学意识,尤其是应该尽量规范学生的体育动作、量化学生的运动量、缩小学生的运动场地,让老师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运动效果等有一个准确细致的认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安全的状况,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以及运动安全。

2.控制好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与数量,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之间的协调

老师还需要控制好体育游戏的强度以及数量,尤其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规划、更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强度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足够运动、有效运动、正确运动,实现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同时老师还应该控制好体育游戏的数量,避免因为体育游戏过多而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体育教学重点,也降低学生在体育游戏思维转换过程中的精力与时间消耗。

3.充分利用好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篇10

通过对各类各项教材的系统分析,才能真正明确各项教材教学的知识、技能的难重点,培养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下面以初一年级快速跑教材中50米跑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大纲对初一年级快速跑教材的教学要求:快速跑教学应以途中跑为重点,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使学生初步掌握放松自然跑的技术,并学习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培养学生反应迅速和快速起动的能力。

知识:快速跑对人体的功能和意义,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的动作技术及有关规则等。

运动技能:在各种不同预备姿势下,听信号能快速起跑;蹲踞式起跑姿势、动作正确,起动迅速并能与起跑后的加速跑相衔接;加速跑动作正确、快速有力;途中跑的姿势正确,能用前脚掌着地,后蹬充分,摆动腿的大腿能积极前摆,跑的速度快,能跑成直线。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则对照体育课成绩评分标准。

体育实际应用能力:对快速跑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技术能作出正确判断与评价,并能自觉进行矫正性练习,基本掌握自己跑的速度,能用快速跑的方法自觉锻炼身体。

思想品德教育: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及永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