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课程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课程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40-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注重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更严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运用简便易行的教具、学具,将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先要创设较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重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本节知识。笔者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解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猴王孙悟空给10个小猴子们分桃子,要将一堆桃子平均分成10小堆,每个小猴子一堆,结果小猴子不乐意,嫌少。孙悟空说,那就这堆桃子平均分成20小堆,每个小猴子两堆。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并不满意,孙悟空拍案而起,说好吧。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0小堆,每人5小堆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乐得手足舞蹈,笑不拢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笑了。趁此时机,我问学生:每个小猴子是真的多得了桃子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风趣幽默,很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空间。
二、精选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知识与能力的再生。例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功能,同时还有很好的智力训练功能,例题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精选例题和习题,既可以使学生摆脱“题海”,又可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有助于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精讲精练。在结合教材例题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思考其联系,可借助语言、文字、字母或图画方式表达。最后教师再将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律”进行解释并板书:
(65+45)×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
65×5+45×5(体现“分”)
65×5+45×5=(65+65+65+65+65)+(45+45+45+45+45)
=(65+45)+(65+45)+(65+45)+(65+45)+(65+45)=(65+45)×5(体现“配”)
“律”即:规律。
这样的教学,将思维过程层层分解,直观明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体验探究过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现与探究是新时期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篇2
[关键词]诱思教学 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3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原来那种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思考的阅读教学方法受到了猛烈攻击,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主动接受时代的挑战,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就是从教学整体出发,全方位地改革课堂学科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笔者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主动运用这一教学思想,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多次体验中被激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发现,不同的文体思维训练的重点又有所区别。
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重中之重,大多数散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可读性强,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也大。但是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学生对它是既爱又恨!如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揪心的问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坚持“自觉创情景,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探索得事实,研究获本质;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其中“思维为主攻”的观点,为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诱思探究各种文本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诱思探究,应重点突出思维逻辑的引导和提升。而散文的特点是形式散而神不散,散文阅读可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1.利用形象思维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就是形象思维之一。心理学家对想象所下的定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就证明:想象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有:客观性、抽象性、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创造性、情感性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了一个过去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教授散文赏析题的内容时,很多同学都消极参与,不愿意去思考,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给答案。要求老师一字一句地给他们念答案,他们则在这时才“奋笔疾书”。“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
例如,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就设法寻找诱思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中“荷叶”与“舞裙”有何相似点?“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视觉和妙不可言的生理感受如何相通?这样,学生品味语言的欲望就被激活起来,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比较顺利。如果学生能够像欣赏电影镜头那样去想象上文的景象,就不难获得“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的效果,就能欣赏到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意境,形象思维得到了提升。
2.利用逻辑思维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就是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张熊飞教授认为: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引路者的作用,使学生在“以思维为主攻,以体验为红线”的探究学习方式下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自我教育,就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把阅读自交给学生。阅读选择权得到了尊重,积极思维的可能性就越大,思维品质也就随着提升。
在《道士塔》的教学中,一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很不满意,后来学生们在讨论“谁是罪人”的基础上都读出文中作者的感情“恨”时,笔者抓住诱思点“作者恨的到底是谁?为什么如此之恨?”思想活跃的同学阅读文本后稍作思考就能答出:他恨的不仅是王圆策,更恨的是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和厚颜的外国冒险家;之所以如此恨,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爱之深,恨之切!得出这一答案的过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当时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感到惊喜。因为这无意中又是一次爱国教育,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强多少倍,逻辑思维能力又得以训练与提升。
3.抓住时机,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应该说,定势思维也好,发散思维也好,都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共同完成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就是标新立异,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等。即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反映客观事物,逻辑思维过程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并适时地点拨启发,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笔者在上《胡同文化》时,遵循诱思探究的“一课二上三讨论”原则,按照“课程分析――学情分析――思路设计――目标设计”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其中一个环节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训练,即在学生思考掌握“胡同文化的内涵”之后,进入“合作探究,突破难点”环节,下面是这一环节的教学节录:
分组讨论:胡同文化为什么会没落?讨论要求:学习小组各成员先自行思考4分钟,然后与本组同学互相交流看法,各组经过充分讨论后请选出一个代表准备发言。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答案:
(1)我们小组主要从胡同文化本身的内涵来探讨它没落的原因。北京人安土重迁,思想过于守旧,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讲究志在四方,我们应该走出去,不能抱残守缺,应该打开我们的窗子,迎接来自外界,甚至世界的新鲜气息,因为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再说北京人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爱管闲事,新时代讲究的是大家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更加强调互助与合作,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没有合作精神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2)我们小组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它没落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胡同文化是落后的封建小农经济的一种反映。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来封闭落后的文化它所依附的经济基础改变了,所以这种文化也将走向没落。
(3)我们小组主要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它没落的原因。中国长期以来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文化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封建的皇权专制加上北京城是皇帝在的地方,导致了市民形成了被奴役的思想性格,现在封建专制、压迫老百姓的制度消失了,这种文化也必将消失。
[简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视野投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洪流中去,这也将把我们的语文学习融入到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他们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由胡同文化的内涵分别联想到民族的合作精神、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消亡的必然性等问题,又在这一联系和语言组织中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这实在是件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的事情。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找回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篇3
关键词 程序设计;学习方法;编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12-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不懂计算机程序设计,就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而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绝不能落后于社会应用,而是应该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好程序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 学好程序设计的重要性
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重视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办公软件是当今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学生也能够认真对待,但是多数人仅限于基本操作和应用,没有研究其高级功能,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办公软件也可以根据需要编程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另外,很多应用软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编写的,他们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应用,由他们来编写应用软件是非常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程序设计的学习和应用。
总的来说,学好程序设计还有多个优点:1)可以作为今后工作和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2)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思维能力;4)能够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困难因素
2.1 动手能力不强
程序设计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较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语言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计算机语法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编程,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其逻辑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数没有编程基础,同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
2.2 缺乏主动性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感到新奇、好玩,听教师说明该课程的性质和用途后,都表示很有信心。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陆续出现的语法规则与程序代码,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产生畏惧心理,听课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
2.3 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英语基础。有的学生基础差,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所学外语非英语的学生,甚至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记忆程序语言指令很吃力,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
3 学好程序设计的方法
3.1 努力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程序设计,必须对编程产生兴趣。只有喜欢上编程,才有兴趣去研究它。实在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不要灰心,尽量做到下面几点。
1)做好预习、记笔记和复习工作。课前预习,将不懂的知识点做好标记;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尽量理解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并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做好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完成作业。
2)主动编程实践。程序设计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仅靠听和看是学不好的,必须加强练习。只有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编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容易。实践出真知,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指引你重新审视和理解程序结构等知识点。当你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感到运用自如。
3)编程实践养成几个好习惯。实践前应认真将程序写在纸上,包括窗体界面需要哪些控件以及事件代码等,便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节省上机调试时间;每次实践后要及时总结,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老师或同学;多抽时间上机调试程序,遇到系统的提示信息,尽量独立思考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很重要。
3.2 以通过二级考试为目标
学习该课程后,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拿到计算机资格证书,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自身走向社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能极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3.3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了编程的兴趣和目标,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
1)打好基础。首先学好编程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这一点不难,有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其次,学习程序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如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不足之处也没有关系,因为编写程序本身也是对逻辑思维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锻炼,需要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以及总结,从而逐渐积累经验。在学习编程过程中,大家不必等所有知识都完全理解了才去实践,只要明白了大概,就可以动手去做。通过实践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重要概念要理解。程序设计书中介绍的最基本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需要反复推敲,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不能机械地记忆语法、结构,而要明白其实际含义,针对这些语法、结构应用的小程序,应做到举一反三。
3)注重实践和研究。编程思想必须在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去体会。编程初始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具体设计时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多想几种解决方案。另外可以和其他同学多交流多研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各异,通过交流可不断吸收别人的长处,有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动手实践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也是培养逻辑思维最有效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编程入门相对容易,但入门后必须继续长时间地学习。在此期间要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编程习惯,编程风格的好坏很大程度会影响程序的质量。良好的编程风格可以使程序结构清晰合理,且使程序代码便于维护,如代码书写的缩进、变量命令的一致性、代码的注释等。
5)上网学习作为有益的补充。在网上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有大量的工具和作品及相关的辅导材料供下载学习。很多网站提供的内容丰富而且实用,可以下载一些技巧性的文章、源代码等,课余时间慢慢研究,吸取经验,对于后续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6)学习应循序渐进。学习程序设计可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地学习效果会更好。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开始编程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再次研究之后,很多以前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地针对应用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这样经过反复地学习和实践,编程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数;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以及进一步获得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是起步较晚、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经验,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重视理论的推导和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确有好处,但对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数学教学来说是不需要的。因此,要编写适用于高职学生的高数教材。①淡化理论,降低教材难度。例如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学推导和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②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选取紧密围绕应用这一宗旨,讲清必要的理论、原理。③紧密联系实际,以应用为本。例如概念和定义的引入可以采取从特殊到一般,再回到特殊的方法。
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构成比较复杂, 有些是来自职业高中,有些是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差距比较大,特别是数学素养不尽如人意。如果按照传统集中教学的模式教学,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太简单,没有太多收获;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又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安排,逐渐地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学习。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受教育界的好评。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学习层次,当然这种分层只能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让学生有被分等级的感觉,不然这就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分而待之,确定适合他们各自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偏差的学生,引导他们从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方面入手。
三、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反映高等数学理论太抽象,和其他课程联系少,感觉学习了没什么用。这主要是他们立足于理论,没有感受到高数应用的一面。
①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服务专业个性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构筑高等数学模块结构。搭建通用教学模块、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针对抽象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入、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侧重对问题的分析,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软件应用两大特点有机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课程中增加试验和实践环节,结合相关数学软件,通过参与“演示与试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高数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与原理,兼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同时,把学生从复杂恒等变形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组织研讨会、报告会,让学生上台讲解一些问题,尽量给学生想、说、练的机会。②要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应用到高数课程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新模式,借助“blackboard”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也可以建立网上答疑互助论坛。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突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高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认识学生以及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把开发智力、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引入到高数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与高等数学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生活化使高等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要让学生体会到其实高等数学并不是多么深奥的理论,它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我们身边的生活。要探索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高等数学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发现的乐趣,鼓励学生创新。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第一属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高数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考虑到高数的学科特点,不是主导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在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桂斌,严东来.观念更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J].高职数学,2002(3).
篇5
一、了解学困生的“困”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困生学习困难有自身的问题,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学困生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因此,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会有进步的那一天。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分层教学,培养兴趣
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成绩,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在提问、作业、考试等方面分别对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对待学困生的要求要低一些。如在提问学困生时,难度应小一些,凡是答对的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如果答不出或答错了,教师应给予提示,即使学生最终答不出来,也不要批评,要鼓励他们下次答好,万不能横加指责。在布置作业和考试时,教师更应该兼顾学困生,注意简单题和难题的搭配,甚至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辅导。让学困生通过努力提高成绩,这样会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2.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一个人的成绩优差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而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所以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困生转化工作非常重要。
多读书。读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也需要阅读理解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解决??际问题时,连题意都读不懂,怎么做题呢?
“笨鸟先飞”。针对学困生的思维速度慢的特点,让他们提前预习新课。针对他们的困难之处,老师提前辅导。这样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就会跟上其他同学的思维节奏。
调动学困生思考的积极性。逻辑思维能力是习得的,必须靠学困生的许多次积极思维实践才能提高。如果学困生对思维没有兴趣,那老师是毫无办法的。就像学游泳,教练把游泳方法讲得再具体,只要学生不想游,他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所以老师要想法设法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如:用讲故事的方法给他们讲动脑的好处。让学困生体会到动脑的成果。只要学困生能回答的就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他们的回答,多正面肯定,回答对的大力赞扬;回答错的,也要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加以中肯地表扬,让他们明白只要动脑就有收获。
重结果、更重过程。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学生光知道结果是学不会思维的。他们只有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过程比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积极解决问题,去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此同时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思维有科学与不科学,高效与低效之分。科学的思考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3.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
(1)让学困生知其所以然
有好多学困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对计算方法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就记不住、记不牢。老师要引导学困生探索出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提高学困生的口算能力
良好的口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老师首先要帮助学困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85+46可以先算80+40=120,
5+6=11再算120+11=131;还可以先算85+40=126再算126+5=131。让学困生勤练习。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是第一步,要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必须多加练习。当然练习的方法要多样:抢答、竞赛、视算、听算等。练习的题目老师要精选,不能搞题海战术。
4.错题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从中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缺陷、思维方法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因此老师要抓住错题,对症下药。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绝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改正了错题,老师还可以针对错误类型再出几道题,目的之一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寻找“闪光点”,保护自尊心
篇6
思维训练的时候做点训练题,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你在生活中是个喜欢做逻辑思维训练题的人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题目,希望能帮到你。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一、某岛上有三个奇怪的村庄,甲村的人从来不说谎,乙村的人从来不讲实话,丙村的人一句实话跟着一句谎话,一句谎话跟着一句实话,并且开始的一句是实话还是谎话没有准。有一天,张三、李四和王五到岛上观光,碰到两个导游,他们都说对方是丙村的。
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第三”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那么两个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说话。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另一条通向小镇。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也不知道“点头” 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第一题;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2.若两人都是乙村的,他们说的都是假话,则三人排名:李,王,张;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
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两导游可能都来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
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第二题:很简单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怎么回答?”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7
关键词:发散与线性思维 思维导图 西方经济学
思维导图在国外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它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而且思维导图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能够符合把思维具体化、明了化的原理。鉴于其作用明显,所以在国外的经济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欧洲一些国家将其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在我们国家,思维导图应用较少,目前还处于调研分析阶段,相关资料较少。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开发思维潜力,其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人慢慢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比如发散思维能力、思维潜力等等。它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我们讲学习任务放在一个纸上画的区域里面,思维导图是通过我们自己画图来起作用的,我们以学习任务为根据点,向外画众多的射线,每条射线又连接着下一个次级学习任务,这样再以次级任务为根据点再向外画射线,再连接更次一级的学习任务,这样就讲各个学习任务分解开来,分解成围绕中心学习任务的多个次级任务,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最终的多维图,我们根据图表达的意思来逐步学习,这样就实现了将隐晦的思想具体化。
二、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众所周知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不同,右脑和左脑分别掌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导图之所以成就明显,就是在于它充分利用了人的左脑和右脑,使两部分紧密配合,达到思维强化的目的。简言之,思维导图既利用的右脑掌管形象思维的能力又利用了左脑掌管逻辑思维的能力。使文字、条例、数字和图像、颜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人的记忆能力。
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就像一台先进的计算机,在接收到指令以后可以和计算机一样对所接收的指令进行处理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备用。由于大脑处理指令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记忆一般分为3种: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更短的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印象最浅的记忆,但是在我们稍加注意后就会升级为短时记忆,同样短时记忆经过升级可以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则可以采用两种编码形式(形象和语义)进行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双编码,这种编码的好处在于我们在提取记忆的时候,会很容易找到这种经过双编码处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1、教学工具
由于西方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所以如此复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更要自习准备一番。这就有了思维导图的用武之地,它能够很快的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思路,能够将备课更简单化、技巧化,也可以将教学中要用到的各种知识整合到一起,使思路更清晰、连贯。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会逻辑性很强,授课幽默诙谐,更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
2、制作可视化笔记
我们记笔记通常是为了防止忘记所学的内容,或者是为了复习和查阅;同样记笔记过程中也起到整理复习学习知识的作用,同时可以深化所学知识。但是大部分人记笔记的格式为直线式,多是简单的把老师教授的知识直线式的写在本子上,这样虽然很常见,但是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它将各个有用的信息点雪藏在累赘的语句中,不容易体现各信息点之间以及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记忆效果差。而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将各个信息点串联在一起,将信息点与主题关联起来。这样能更清晰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现出各自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张图来回忆复习众多知识。
3、组织思维方面的工具
无论是国内教学还是国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知识以及学生思维不能紧密连在一起的情况,在学习一门抽象的课程的时候常常无从下手,找不到联系点。这无疑体现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往往耗时多而效果差,错误的将重点放于各个概念上,而忽略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即使将教材背的很熟,也很难将其中各章节的内容串起来,达不到长时记忆的目的。而思维导图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出发,发扬联想思维,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短时记忆方法。重点关注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不再孤立。这样不仅可以逐步解决难题,而且一目了然,回忆和复习非常方便。比如在讲微观经济学中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时,可就根据完全垄断市场长期达到均衡时存在超额利润的特点,组织学生思考“若不存在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厂商会如何决策?现实中完全垄断厂商一定存在超额利润么?”,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将理论和显示充分的理解透彻,将教学知识和学生的思维结合在一起。
4、教学评价工具
在国内外,最传统的考试测评等通常都是以做试卷、评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法通常只能了解到学生对零散概念、零散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考场众多知识之间的联系。鉴于思维导图能将隐晦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这就可以将其用在考试测评中,这样既可以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概念,又可以考察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考察中心主题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考查更具有针对性,更具体。
思维导图能够大大的增加我们的记忆能力,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这种工具的出现为抽象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丝路,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个性宗旨;课外活动;选拔教育;愉快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82-01
小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课中的许多举例,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或参考。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联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与生活联系教学,小学数学课才会更加生动,学生才会兴趣大增。小学数学活动课无疑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怎样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使其不流于形式,值得大家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以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许多老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譬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身心发展等。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要相配合。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不等同于课外活动
小学数学活动课,最大的误区就是许多老师将其等同于课外活动,认为只要开展一下课外活动,带学生去商店买一点东西就行了!小学数学活动课堂和课外活动有着质的区别:1、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2、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3、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不要搞成了选拔教育课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能够最先参与的往往是优等生,这基本上也成了一种通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初衷,是要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人人受益,从而全体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绝不能搞少数教育,轻视差生的数学参与能力。数学活动课对差生的影响,可以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做人的尊严,最差的学生也有突出的表现,一些数学活动,差生会表现得比优秀学生还优秀。
四、小学数学活动课要注重学生的愉快教育
许多老师虽然开展了数学活动,但学生的参与热情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不到愉快。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
五、小学数学活动课要教给学生开启智慧的钥匙
小学数学活动课中,一些老师沿袭老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满包满搂,不给学生主动权,不给学生思考和联想的机会,或者,没有创造机会给学生联想。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把握学生的这一思维特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四年级以前的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数学活动课中,还可以通过设悬念和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换。
六、小学数学活动课切忌“超纲”和“超前”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一些老师不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盲目设置数学活动,结果令学生瞠目结舌不知所以然。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应该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恰到好处。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只会令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学科产生望而生畏和厌恶的心理。
七、小学数学活动课中要大量进行游戏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它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数学活动缺少了生机,就是没有注入游戏式的教学。在游戏设计中,游戏内容要丰富而新颖,游戏开展要生动活泼和富有戏剧性,同时,游戏也要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陶醉在数学美中,感受到数学所彰显出的魅力。
八、数学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43-0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就是不断地努力观察学生,启发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兴趣。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
2.1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正是独创思维的火花的闪现,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角色使学生如沐春风之中,感到安全,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2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利于创造,而勇敢、自信的性格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说自己所想到的,说自己所看到的;允许他们说错,说不完整的还可以补充,允许他们提出质疑。在教学中,若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是随便指责,应及时鼓励并大加赞赏。学生由敢想到敢疑、敢说,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2.3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
3 师生互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初中的数学教学必须就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法使知识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是相当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上合理地引导学生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动起来,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效率,同时又将他们的思维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师生互动将取得最佳效果。那如何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呢?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当然进行启发式也并非易事。难在“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过程。
4 提供切实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作为教师,提供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更主要的是把它放在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4.1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常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往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当的直观手段。让学生动手实践,借助于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而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2多给学生动脑的机会。在教学活动中,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通过思维使学生外部的操作活动得到内化,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3
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的。爱因斯坦曾指出:“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言语。因此,我在注重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基础上,也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动口“说”的机会。
篇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 ,而且在高年级教学中,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说的训练。现
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是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无可非议。
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
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变成了“单向活动”,更不要说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
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像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却
“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进而失去了
学习兴趣。
现在课程改革已在进行中,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
动手实验等手段外,更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特别是农村学校各种设备落后),通过说增强学
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
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
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
导意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并
不太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讲,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
见解,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
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
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
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又通过各种练习的设
计,学生便会切实掌握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
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个面向”人才
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
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炼。数学语言是
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
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作业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
,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了口算的好方
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他教材
也可以这样做。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把讨论结果表达出来。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
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
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
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他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
排,达到最佳效果。
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要达成共识。
这就是观念得改变,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学生回答“怎
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说出过程。
2、要重视备课。
不同教材不同学生,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让学生说什么?怎么说?通过什么形式组织?在备课的时候,
把这方面的内容要备好备活,不能备死。
3、改变考核方式。
现在高考为了选拔素质好的学生,增加了许多主观题。我们学校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或简答
题,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两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
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他内容让学生口试或简答题解答。尽管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
-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 下一篇: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