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策划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赛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型竞赛;体育教学;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17-02
小型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笔者一直承担小型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策划工作,在不懈的坚持和完善中,对小型体育竞赛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型体育竞赛机动多样,便于推进
1.机动性
小型体育竞赛之所以说它富有机动性,就在于没有繁琐的程序与要求,诸如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场地器材的要求;后勤的前期准备,等等,都比较繁琐、费时,而小型体育竞赛对时间、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比赛项目、比赛形式,且将比赛活动可分布在平时的课外和节假日时间,既能丰富课余生活,又有助于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真正做到了简约而有效,是丰富学校生活的一种很好的常规活动。
2.多样性
(1)小型体育竞赛的比赛项目多种多样。它可以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当地流行的体育活动进行选择。学校体育组在每学期初制定出本学期的小型竞赛规程,每月进行两次比赛,如表1为第一学期的小型体育竞赛计划。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更好地保证,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2)小型体育竞赛形式多样。它可以根据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如:邀请赛、对抗赛、达标赛、测验赛等。还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进行分组类,如:耐力赛、灵敏赛、速度赛等。组织者可以根据本校体育工作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比赛,并且还可以根据竞赛性质冠以“挑战杯”“阳光杯”“友好杯”等不同的名称,使比赛活动更有意义和色彩。
3.广泛性
(1)小型体育竞赛项目,是学校根据体育工作和学生需求制定编排的,所以可涉及面广泛。如:近期学生受娱乐节目的影响喜欢上了“撕名牌”游戏,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结合游戏本身的特点,策划一期“特色”小型体育竞赛,策划时根据各年级年龄特点,设立不同的游戏规则,这样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又能让学生得到身体锻炼,同时还指导了学生如何在课余开展这个游戏。又如:学生在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后,喜欢上了各种拓展训练,学校可以抓住机会通过组织“特色”小型体育竞赛(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2)小型体育竞赛学生参与广泛。作为校园一种常态非正规竞技类体育活动,其重点就体现于学生参与率。所以我们在设立比赛、游戏时制定规则时,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进行综合性编排。
4.实效性
(1)作为小型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重要途径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体育组在制订计划时,都会结合现阶段体育工作重心或学校传统体育特色,来设定项目,通过这个平台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项目设置时,学生年龄特点显著,且项目有针对性,是根据学校开展的特色体育来制定的,而且开展的时间不同对各项目的要求不同(本计划是学期初,刚刚开始实施,目的是以普及为主,要求多数学生参与),从而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
(2)小型体育竞赛,是学生增进团结,深化友谊重要手段之一。小型体育竞赛便于组织,易开展,活动次数多,所以是提升班级凝聚力重要方式,也是增进学生友谊的良好契机。如:开展的各类合作项目,跳长绳、拔河、篮球对抗赛、校园足球世界杯,等等,场上的学生努力协作为班级争光,场下的学生激情呐喊加油,很好地展现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3)开展一项活动本身需要对活动进行策划、编排、组织和裁判等工作,所以也是提升体育教师综合工作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
二、小型体育竞赛激发兴趣,利于推进
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走访调查得出86.4%表示对单纯的素质练习不感兴趣,7.3%愿意参与短距离(速度练习)、技巧性练习,只有6.3%的学生愿意参与各项运动(这些学生往往是班级里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且多数集中在低中段学生,越是高年段越是不喜欢各种练习。而随后笔者问及,如果换成以游戏形式、竞技形式等一些趣味性的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时,得出的结果却是63.7%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各项活动,18.2%的学生愿意参与游戏等非竞技项目。10.5%学生愿意参与小强度活动,7.6%学生不愿意参与(这些往往是班级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小型体育竞赛的特点、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趣味性很强的比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比赛、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推进学校体育教学。如:为了提高水平一学生50米跑步的速度,可以开展的迎面接力赛和障碍接力赛。
三、小型体育竞赛补充课堂,益于推进
小型体育竞赛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的补充。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而小型体育竞赛就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投其所好,并在体育课上穿插练习相关的比赛项目。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体育课堂更有生气,有益于推进各项体育课堂教学。例如:四年级的定点投篮比赛、五年级的跳长绳比赛和六年级的排球垫球比赛,等等。
小型体育竞赛既便于平时自行组织比赛活动,加强相互联谊,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形式和趣味,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一、多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
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桴鼓相应,对体育教学益处良多。竞赛是提起学生注意力和潜力的活动,竞赛中,学生全心投入,往往比一般的体育活动的效果好很多,竞赛也是一种考核,一种检查,能够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此外,竞赛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活动好得多,可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
一般性的竞赛,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没有严格的限制,举办轻而易举。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内,教师可开展形式多变的、趣味十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彼此应和,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体育学习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完美的实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让全民健身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让他们有活动的场所,让他们充分释放青春和活力,让他们的个性有所张扬,让他们的体育兴趣充分得到发挥,帮助他们成立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等等,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他们的学习,加大对他们的关心,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各方面的支持。
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参与,让他们各抒己见,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鼓励积极参与,提倡集思广益,不断扩大体育影响,让体育学习不断充实和得到完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创办,从各个方面诸如编排、策划、宣传、主持、总结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体育学习达到培养人、教育人、影响人、锻炼人的多方面的作用,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体育知识、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
三、体育教学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依据教材并且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使学生趣味浓浓,乐于深入研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学习有了积极性,由过去的跟从变成好奇,由灌输变成吸纳,从被动型的接受向主动型的需求转化,甚至达到先学后教、主动探索、大胆突破,把过去的“让我学”“逼我练”变成“我想学”“我爱练”,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顺利、轻松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要领。
篇3
一、开展趣味体育游戏,减轻农村留守学生的焦虑感
运动能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舒缓身心,而且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消散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使学生自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据研究显示,有些体育运动还可以有效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足球、排球、篮球等运动对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可减轻焦虑症;健美操、游泳、爬山、溜冰等运动有利于强迫症的治疗。
趣味体育游戏兼具体育活动和游戏的优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同时还具有趣味性和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结合本地传统体育活动和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欢乐的氛围、有趣的肢体运动,容易冲淡留守学生的焦虑感与不安感,使他们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和寂寞,体验更多的快乐。
二、组建体育兴趣小组,消除农村留守学生的孤独感
农村留守学生因为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所以缺乏亲密的亲子互动,容易感到孤独、寂寞。集体性的体育运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员间能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相互感染,易于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各种体育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各项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并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履行团队成员的义务,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消除他们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三、开展体育竞赛,提高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比一般学生经历了更多的无助与无奈,他们有时非常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因此,教师每学期都应有计划地利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组织一些跳绳比赛、各类球赛、田径赛等体育竞赛活动,鼓励留守学生积极参加。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注意:第一,要详细策划竞赛,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为目的;第二,按能力把学生分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即使失败了,也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方向;第三,通过活动,来指导学生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第四,通过体育竞赛,鼓励学生敢于拼搏,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留守学生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乐观豁达的人。
四、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教会农村留守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使学习得到成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优秀运动员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励志故事,鼓励留守学生坚持日常体育锻炼,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学生的人格
篇4
关键词: 高校校内体育赛事 管理能力 学生活动
高校校内体育赛事是高校开展得最多的学生活动,也是学生参与最多的校内活动。大到校运动会,小到班级寝室篮球赛都是校内体育赛事。学生通过参与组织管理校内体育赛事活动可以使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管理能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能力之一。
1.在赛事启动之前制订比赛计划
任何体育赛事开始之前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为了使体育赛事在计划阶段就处于最佳状态,要在对已有资源弱点和优势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调整、改进。
1.1赛事策划的能力
策划书是体育赛事计划的第一步。一个好的策划书是良好的开始。一个完整的策划书需要有体育赛事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项目、参与人员、活动流程、奖项设置、经费预算等内容,这些都是比赛之前策划者需要计划好的内容。学生通过编写策划书明确赛事的目标,在组织管理比赛的时候就必须谨记这个目标,让管理中的每个决策,每个人事安排,每个问题的解决都紧紧围绕最终目标或阶段目标展开,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组织管理效果。
1.2对赛事规模计划的能力
策划者计划参与人员的人数是赛事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对参赛人数的调节。策划者可以控制比赛的规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了解所举办体育赛事的各个细节,如:参赛队伍的个数,每个参赛队可以报名的项目个数,各参赛队每个项目可以报名人的个数,通过计划上面三个“个数”就可以控制比赛参赛人数。然后根据每个项目安排裁判员和志愿者,这样就可以知道参与赛事人员的大概数目。策划者除了对人员数量作好计划处,还要对比赛时间有大概的计划,根据参赛人数、场地数目和单个项目所需时间可以计算出比赛所需大概时间。通过对比赛规模的计划,策划者可以预计赛事参加人数、比赛所花时间。但是要想顺利实现赛事规模的计划有个前提,那就是策划者对这项赛事的各个流程和对此项比赛的规则比较了解,这就要求参加策划的学生对此项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学生通过参与赛事规模计划的制订习得了更多的专业体育知识。
1.3对资金需要的预算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资金的预计是整个赛事后勤工作的开始,高校校内体育赛事由于可以大量使用志愿者,使用学校内的免费场地,因此资金支出不是很多。赛事的奖品、裁判员的薪酬、打印费用等都需要预计在内。大型的校内赛事还要预算开闭幕式所需费用。在预算完后写入策划书,交学校主办部门审批拨款,也可拉赞助来丰富赛事的资金。通过与学校主管部门和赞助单位的交流,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同上级打交道的能力。
2.在赛事开始前对比赛的组织
比赛前期工作准备完毕,组织人员就需要对赛事的开展进行安排,主要包括对人员和场地的组织安排。通过对人员和场地的安排完成组织比赛的各项工作。
2.1对赛事人员的组织安排
比赛开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开展。首先要召集学生志愿者和体育爱好者来参与,然后分配工作。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后勤保障组、竞赛组、场地器材组、宣传组、财务组等。由于校内体育赛事的规模不是很大,可以把一些组整合在一起。如:后勤组和财务组可以整合在一起,宣传组也可以和后勤保障组整合在一起。各部门都有相关职能,各负其责。通过人员的组织安排,学生可以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然后给出目标完成时间,确保各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安排任务和反馈问题。参与学生可以通过会议中任务的安排和问题的反馈提高自己纠正偏差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与实际要求的差距,然后进行调整改进。
2.2对场地器材使用的组织安排
场地器材的使用要按照比赛次序册的安排来进行。在安排时要考虑场地器材是否相冲突,如果有冲突就要在时间上错开。比如:田径运动会中标枪和铁饼项目就不能在同一个田径场同时开始,否则就容易造成事故。组织编排比赛的学生通过安排场地器材,体育专业知识有所丰富。完成比赛后的场地和器材要整理好,为了方便下次比赛的进行,要安排专人负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始有终、始终如一的态度。
3.在赛事进行过程中对比赛的控制
在赛事进行过程中要对比赛进行监控,比赛的规则、比赛的进行过程、比赛的结果等整个过程都要在监控之中。只有搞好控制,比赛才能顺利有序地进行。
3.1规范控制
比赛中对规范的控制是首要任务。监督各个运动员按照比赛的规则来进行竞争;确保裁判员按照规则判罚是规范控制的主要任务。所有运动员都按照规则来进行比赛,所有裁判员都按照规则来评判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所以通过规范的控制可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思想态度,使学生有公私分明的思想意识。
3.2信息控制
比赛所需要控制的信息有很多:运动员资格、比赛时间场地、比赛结果、晋级名单、团体总分、开幕式与闭幕式时间等。这些是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都非常关注的信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让大家接收到这些信息。比如:运动员资格、比赛时间场地、开幕式和闭幕式时间从次序册中可以得到信息;比赛结果、晋级名单和团体总分可以通过张榜或者广播让大家获得信息。信息的控制不是单方面的,还要有获得。下面反馈上来的信息也很重要。如:运动员资格不过关、比赛结果和团体总分有异议等。这些反馈上来的信息要及时得到规范的控制,违反规则的就要按照规则上的要求调整过来。所以信息控制是整个赛事的咽喉要道,比赛过程就要通过信息来控制。通过对信息的接收和,学生锻炼了协调事情的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4.在赛事中遇到问题时对问题的决策
在比赛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决策。如:有些体育项目的条款有漏洞,场地器材出现了问题,天气突然变化,等等。这些大部分是突发事件,而且都需要马上对事情进行决策。如何决策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比赛问题决策的依据应该围绕竞赛的要求“公平公正”来选取。在了解情况后在尽量不影响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保证参赛人员在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下能够继续比赛。除了保证比赛公平外,在决策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上同样比赛的惯例。如:下雨天室外篮球比赛顺延,而足球比赛就不顺延。在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后得出决策结果。决策的结果具有强制性,不能因为小部分人的反对而改变。通过对赛事中发生问题的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决策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决策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
高校校内体育赛事的开展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决策”这个过程对参与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设定目标的能力、预定计划的能力、纠正偏差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参与组织管理比赛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通过组织管理比赛培养了学生做事公私分明、公平公正、有始有终、始终如一的精神。但是高校校内体育赛事规模不大,参与组织管理的人员随机性较大,组织管理存在问题。而且学校多部门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导致体育竞赛管理混乱。应建立固定的校内赛事管理部门,有专项资金保证校内赛事的开展。同时对组织赛事的学生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体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赛后对组织管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内体育赛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雷.北京市社区体育赛事组织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
[2]黄璐,吴新宇.论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模式建立的根本[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3]金涛,丁敬龙.论体育赛事与项目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4]刘兵.新编体育管理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
篇5
学校工作计划精选一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面对场地缺乏情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情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内容。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间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创建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积极、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确保运动能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修订制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根据学校各项资源尽可能多的开设选项项目。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的公选课项目,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群体工作:
1、规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补测。合格率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标准。
2、群体方面,组织大型比赛6项,分别为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11制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冬季长跑比赛。
3、指导好学生俱乐部的各单项比赛。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进入同等学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
1、组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2、组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3、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15篇。
迎评工作
1、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体育方面工作)。
2、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省教育厅)。
具体安排
1、开学前安排好课务,上学期由教研室申报下期开课计划,根据教务处发放的班级及课表,要求第一周教学工作进入正常轨道,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选项教学班级、课表调整发放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训练队的确定:根据全年计划和参加省大运会的要求尽早组队训练。其他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队训练,老师进行辅导。
3、群体竞赛活动(预计活动项目,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经费情况有所变动,再进行申报):
校级比赛: 四-五月份 11制足球赛(男子)
五月份 春雨杯 羽毛球赛
六月份 毕业杯排球赛
九、十月份 迎新篮球赛
十月份 学校运动会
十一月 冬季长跑比赛
俱乐部活动: 三月份三人制篮球赛
六月份 俱乐部活动月
十一月份 七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
十二月份 俱乐部活动月
4、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项目:田径、羽毛球、健美操、(篮球、足球、定向等项目另定)
具体参赛时间以教育厅通知为准。
5、体质测试安排: 9-11月进行
6、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
学校工作计划精选二
20xx年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实验,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校训。我校体育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法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体育教学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加大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力度。
2.深入探索,成立课题。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以体育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规范常规,注重预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目标,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从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抓好教学常规入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保护措施,以科学锻炼身体为思想指南,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二.学校群体工作。
1.体育教研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认真制定出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各项计划,对所订计划的执行情况要有检查、有总结。
2.抓好学校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在确保学生活动开展的同时, 要强调安全教育。
3.继续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安排好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每周各班进行一次乒乓球活动,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的活动,注意节约能源,能不用照明的尽量不用,并做好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台帐。
4.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年度我们将根据区体育工作的计划,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安排乒乓球文化节和花样跳绳活动,使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成为学生乐于参与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5、举办第七届学校体育健康节,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本届比赛要在前几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安排学生感兴趣、喜欢参与的项目为活动载体,尽可能吸引每位学生参加。今年是大届,我们要精心策划好开幕式,做到隆重、和谐、快乐、健康,使广大师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文化逐渐融于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
三.竞赛训练工作
1.抓住重点。根据区竞赛计划,组建好比赛队伍,抓紧训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尤其抓好乒乓球队的建设,在区内继续确立领先位置.
篇6
1.1概念界定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建构的多环节教学内容框架和多层次技能实践教学框架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体现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特点.本研究所界定的多环节教学内容框架为:将过于冗长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精简成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学内容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注重教学内容与全民健身的渗透;注重教学内容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注重基层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和体育市场多种实践性工作.多层次技能实践教学框架是与多环节教学内容相适应,建立起校内课堂式教学、校内第二课堂实践操作活动和校外社会多种体育工作参与的处于不同时空的三个教学环节.
1.2模式设计理念
以适应社会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普修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形成无缝对接;教学模式的设置同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削减冗长的基本理论和技战术与精练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容相结合;就业择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相结合.
1.3模式框架构建
根据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和设计理念,本模式有多环节教学内容框架和多层次实践教学框架两大部分组成.
2模式实施
2.1校内第一课堂实践
在教学内容方面,对照组学生按平时常规课程设置内容上课,实验组按新构建模式的教学内容上课.在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上削减了较为冗长的教学内容,选取精简后的理论和技战术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增加了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全民健身等相关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学习面.在教学方式方面,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按教师传授———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探究讨论———教师点评的流程进行教学.
2.2校内第二课堂实践
教学内容方面,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进行,实验组参与学校的运动会和院系竞赛的组织及裁判工作.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参加各系、年级和班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及兴趣小组的辅导活动.在组织方式方面,教师根据比赛组织需求,给学生布置课外教学任务,让学生自拟比赛秩序册,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和监督.
2.3校外社会体育工作实践
通过从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代课工作和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到基层和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比赛的组织与策划;到社区从事社区体育的开展工作;当地体育协会的赛事组织和裁判工作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工作文件的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指导.
3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1考核效果
实验组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削减了一些较为冗长的基本理论和技战术内容,增加了新的实用性教学内容,预想实验结果可能会影响实验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战术的成绩.但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战术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实验组的第二课堂实践、校外社会各类体育工作实践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成绩.具体如表1、表2所示:
3.2就业走向对比
跟踪调查发现,实验组就业趋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从事中学体育的占40%,从事大学体育教师、政府公务员职业的占10%,有20%和15%的毕业生根据所掌握的技能进行了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有15%的考取了研究生.而在对照组的就业趋向方面就显得较为单一,70%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30%的为自主择业.
3.3校内外反馈
对实验组所进行的校内外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组所进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得到了参与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实验组成员也认为其社会交际能力、专项教学与业余训练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组织策划能力和自信心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如表4).实验组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逐步提高,能够逐渐熟练处理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可基本完成所安排的工作任务.表明本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4应用分析
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将教学实践融入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到全民健身中、融入到企事业单位体育竞赛开展中,使得教学更为接近社会需求,实现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规格、要求与通过本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形成一致性,实现“对接”.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资源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局限于学校内、课堂内,具有很大的狭义性,教学的组织及其手段也较为单一、枯燥,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内涵,将教育教学拓展到了校内第二课堂、校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普修课程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新形式,在拓宽了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体现了广义的“教学形式”.缩短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周期将第一课堂教学培养、第二课堂能力拓展、校外真实环境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平台,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在校内外教学、工作实践中加以验证、巩固和提高,为理论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缩短了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周期.为学生适应社会角色提供心理保障当前诸多的毕业生由于未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使得他们在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呈现出较多的不适应现象,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至于导致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开始排斥,最终痛失岗位.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注重了校外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体育机构进行实践,通过校外课堂实践,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信的同时,更使学生的心理变得成熟,为适应社会角色提供保障.
4结论
篇7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 体育圈 空间布局 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0%以上,建构都市圈都市圈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随着都市圈的崛起,体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发展建设,这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依据体育圈理论研究四川城市体育的发展问题,尚属空白。鉴于此,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和战略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成都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
成都都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16%;2008年人口3789.8万人,占全省46.5%;生产总值6840.13亿元,占全省的54%。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成都都市圈已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和2小时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内,第一层是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50公里的内圈,包括环绕城市的两大副中心、卫星城镇以及以通勤流为衡量标志的紧密层;主要是发挥成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体育旅游风景点—体育休闲休憩区 。第二层为半径为100公里的外圈,以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线,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过渡层和松散层。在积极接受核心圈层吸引辐射的基础上,突出各自优势,发展成为都市体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区。
2 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框架
2.1 共建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 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体育竞赛市场。一是形成几大城市的大型传统赛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市场。打破行政区划, 义务权利平等,责任利益均分,市场共育共荣。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性比赛。成都市近期内接连举办了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和A1世界杯大奖赛两项国际大赛,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以及国际篮球邀请赛,ATP冠军巡回赛,08世界拳王争霸赛和07女足世界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2 搭建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发挥规模效应, 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形成,组建大型跨地区体育产业公司,吸引跨国体育中介机构、管理集团落户本圈;形成体育产业链,联合招商引资,整合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优势;合作建设体育工业园区,加之承办大型体育博览会。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淡化行政和区域色彩,以体育市场价值为取向,形成新的体育投融资机制。200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成都,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而且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
2.3 建设都市圈体育旅游休闲园区
在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础上, 根据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 开辟新的体育旅游热线, 建立休闲健身区, 完善服务导游网络, 促使体育锻炼与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有机结合。位于成都三圣花乡,投资8亿占地2400亩的高威体育公园正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的典范。
2.4 建立都市圈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绝大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也是全省劳动者素质最高的地区, 具有较多的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的科研器材设备。成都都市体育圈应成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主要由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会议展销中心和体育休闲体验运动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具备了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能力。
3 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对策
3.1 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拿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与资源景观和旅游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加强区内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独特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带。
3.2 完善的管理机制, 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
都市体育圈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因此,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 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 形成各方有效参与圈内体育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那些行政区划不同, 但规模等级相同或接近的城市, 应就基础体育设施、体育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的、事关全局的、单一城市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建立协商机制。
3.3 优化行业结构,强化企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对成都都市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供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 树立“大体育旅游”的观念, 加强宏观指导力度、组建股份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等。
3.4 科学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优化成都都市体育圈产品结构
首先通过大众健身和举办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赛来扩大客源;其次,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 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 如高尔夫球、探险、攀岩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同时针对国际二三级市场,通过度假旅游与体育旅游的完美结合来挖掘成都都市圈的体育市场潜力。
3.5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快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体育产业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 应争取政府的重视, 发挥好职能部门的作用, 制订体育产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加大投入, 加强对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的建设。
4 小结
构建都市体育圈有利于城市和谐建设与发展。对于成都这座西部休闲之都而言,融合休闲化、大众化和专项化三大趋势的都市体育圈模式的构建,将推动体育与其他相关产业一起,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增长,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主要杠杆。
参考文献
[1] 周克瑜.“都市圈”建设模式与中国空间经济组织创新[J].战略与管理.2000(2).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
篇9
[关键词] 城运会 体育产业 影响 发展
一、前言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于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2008年11月20日,七城会组委会成立大会在南昌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鹏在组委会成立大会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借鉴北京奥运会组织筹备工作的宝贵经验,做好城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刘鹏同志指出,要充分认识举办城运会的目的、意义,进一步发挥城运会促进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要发挥城运会对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城运会对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助推作用。在组委会成立大会上,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表示,要努力把七城会办成展现各省区市竞技体育水平、推动全国体育事业大繁荣的盛会。
规划期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发行体育彩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按照规划布点要求,建设若干个大、中型体育场馆,使南昌市逐步具备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的能力;继续加大社区和乡村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加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健身设施建设,使之与老龄化社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相适应。加强职业竞技体育队伍建设和竞技市场培育,支持各级各类体育机构开展大型商业性比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开展经常性职业体育竞赛活动,力争使南昌市职业体育水平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争取把南昌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体育强市。
二、城运会对南昌体育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城运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南昌体育产业本身,有着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带来的巨大商机即城运会对南昌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巨大积极作用主要包括来自于门票、旅游、住宿、交通、购物、电视转播等直接收入。对体育消费心理的影响有举办城运会的过程是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健身需求,而且蕴含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成为一种没有年龄、性别和地位之分的时尚,可以启动群众的健身休闲消费,增加体育消费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只有参与到体育项目和活动才会涉及到体育消费。城运会的舆论宣传让全市人民都深深地感受到城运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热爱运动、参加城运、为城运服务成为南昌人们最热门的话题。
三、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
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积极吸引外资、民资等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开展多样化健身娱乐服务,增强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意识,引导市民健身消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到2011年,建设和培育一批集运动休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活动场所。大力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创办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和设施,培育体育培训、体育竞赛、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各类服务。
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抓好龙头,提高效益。鼓励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专业人员进行体育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展创名牌产品、创名牌商标活动,逐步树立南昌体育用品品牌。抓住城运会、省运会、市运会及体育节、全民健身活动日等大型活动的机会,精心策划上档次的体育休闲展示会,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商机和平台,要创造条件筹建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的南昌体育产业会展。
南昌市体育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南昌,江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及大型水上运动馆正在加紧建设中,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成功承办奥运会后的历史机遇和2011年南昌将迎来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进一步加快南昌市体育产业发展,争取到2011年基本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开放透明、良性运行、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创造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体育消费业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消费市场,体育产业伴随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2011年城运会为南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南昌市其他产业和体育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但随着奥运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昌市的体育产业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只要根据体育产业的内在规律来发展和完善体育产业,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产业化之路。我们要抓住举办城运会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快南昌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特别是在后奥运时期催生出更加繁荣的体育产业市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定向运动商业运作模式
定向运动是运动员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依据组织者预先设计的图上路线,借助于指北针与地图保证运动方向,徒步或利用交通工具快速到达终点的一项野外运动。定向运动起源于北欧,该运动自开始之日起,就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受到人们欢迎,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已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传入我国虽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相当快,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大、中学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且每年都举行各种级别的定向运动赛事。但由于我们起步较晚,起点不高,且对比赛的市场商业运作水平较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项运动的发展,因此探索定向运动比赛的商业运作模式对普及与提高定向运动水平意义重大。
一、 定向运动比赛商业运作的可行性
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开创了私营企业承办奥运会的先河,并以崭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成功地将体育竞赛全面地推向市场。除了奥运会以外,各单项比赛也是如此,其中以美国NBA联赛和世界杯足球赛最为典型。可以肯定的说,商业运作体育竞赛已成为竞技体育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由于体育比赛项目的不同,其各个商业化运作水平也会有差异,但体育走向市场、体育产业化是必须的,也是促进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定向运动是一项极富群众性、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和有军事意义的新型体育运动。定向越野比赛不仅只是体力方面的竞争,而且也是智力和技巧方面的竞争。由于该项目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比如:没有固定的比赛场的,(通常比赛赛前对比赛场地是保密的),观赏性较差(观众无法在现场观看运动员全程比赛),只有亲身体验,才更能领略其中妙趣。这项运动极具趣味性,因为大多定向运动都在宽阔的野外进行,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人们的情趣大增。尤其是若能和旅游观光有机的加以结合,使其成为旅行社特种旅游的高利益获取点,则会对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项目大有益处。因此,利用定向运动这一时尚的商务平台,进行商业化运作,开展多种多样的商务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企业可特定商业目标定向策划活动,会议,帮助企业的信息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利用定向运动开发的力量,灵活的帮助企业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实现商业目标的隐性市场运作。
二、 目前国内的主要赛事及运作模式
国内的主要赛事包括: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全国定向系列赛及分区赛、全国百米定向赛、全国定向越野挑战赛、全国山地车定向比赛、滑雪定向及GPS定向、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竞赛等赛事,等等。目前,市场运作模式通常包括:
1.总冠名:比赛一般设一名总冠名。根据比赛规格,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价值不等的现金。
2.合作伙伴:参与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总冠名所提供的现金。除了享受组织单位所列的权利和利益外,该公司或机构将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
3.赞助伙伴: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合作伙伴所提供的现金。 该公司或机构将不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仅该公司或机构赞助的专项产品可享有产品排他性的权利。
4.供应伙伴: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低于赞助伙伴所提供的现金及物品赞助。供应商无偿或降低成本为赛事提品或服务的赞助。产品及服务的?赞助成本应相当或低于其他批发成本。
且此类供应商将不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
5.特许伙伴:竞标的公司或机构将提供价值相当于供应伙伴所提供的现金及物品赞助。且该公司或机构将不享有行业排他性的权利。
以上定向运动比赛的商业运作模式主要用于较大型的赛事,对于基层或业余比赛还不太适用,因此,应探索多种商业运作模式以适应各种比赛的需求。
三、 定向运动赛事市场化发展的思索与展望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大众体育文化需求的增长,将对体育赛事走向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定向运动比赛市场化是符合体育营销的需求,从体育营销的市场定位出发,同样能够在这个群体中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商家在受众群体中的市场定位,主要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采取行动,使消费者心中产生对该产品或服务认识和认同。而参加定向运动活动的大多集中在青少年、大学生群体,也正是未来市场最大的潜在消费者。从这一点看,该项体育赛事能体现体育营销理论“受众相对集中”的特点,符合市场定位的需要。商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得到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不断扩大自己的潜在消费者群体,建立这个群体对该商家的忠诚度。而忠诚度是促使消费者重复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是商家持续发展的根本。而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尚处初级消费阶段,商家很容易在这个群体中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那么,它给商家所带来的利益将会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从体育营销市场定位和商家适应市场的发展出发,该项体育赛事市场化符合体育营销的市场规律,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定向运动赛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更多样化。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商家瞄准该项赛事,以此作为推介企业产品的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比如:广西南宁万正地产自2005年推出了主题为“寻找城市的方向。传播绿城文明”的“万正地产南宁城市定向挑战赛”已连续举办两届,使南宁人一说起城市定向运动就会马上联想到万正地产。万正地产此举就是把企业宣传和定向比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它要把房子卖给什么样的人,如何把这些人的目光牵引到产品身上,万正地产在这方面的举措相当高明,从万正假日风景的样板房,到城市定向挑战赛,有品位的万正和时尚的万正这一企业形象已深入年轻人心中。另外还有,“西湖国际定向节” 自2004年加入西湖博览会以来,已经成为一个有传统、有特色的体育活动。而该项活动的主办赞助商则是通和置业地产,该公司老总曾明确表示,通和置业所开发的南岸花城有山有水,步移景换,公寓、排屋、别墅等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地形特征复杂多变,被认为是一张天然的定向地图。在中国,定向运动可能仍是一项专业赛事,但是通和置业更愿意把这项健康的活动介绍给业主和普通家庭,让它成为一项社区活动。如今定向节也成为了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正式项目。此外,将定向运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目前也已在国内悄然兴起。2007年春节,广西桂林西山公园就举行了隐山寻福、定向越野寻宝赛等活动。在珠海横琴,也推出了在竹林中静坐品茶、参加定向越野比赛等旅游品种,向广大游客宣传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其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
总之,定向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它的比赛商业化运作模式应是多种多样的,相关机构也应不断探索、研究,使其逐步丰富、完善。使得定向运动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项目得以普及与提高,使其在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发挥其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进强:中国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市场经济与体育改革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 上一篇:简述对体育竞赛的认识
- 下一篇:文化和商业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