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6 17: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孩子逻辑思维

篇1

很多朋友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导致自己说的话或者是写的文章都存在一些逻辑的漏洞,那么如何提高思维逻辑

为什么要提高思维逻辑呢,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思考的方式也不一样,只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人们的思维模式可以分成4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理想型,分析性,综合型。在生活中尤其是孩子们提出来一些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回答这些问题也应该从思维角度来给孩子讲解。想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在平常多观察事物,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普遍规律。

提高逻辑思维的方式,就要在平常多观察世界,然后找到世界的普遍规律,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来,平常也应该多看书,多看报纸杂志,看看别人的逻辑思维是怎么描述的。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对于今后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逻辑思维游戏注重幼儿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该寻找能使幼儿与教师、同伴积极互动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巩固和提高。 

1.以角色身份使幼儿开口说话 

逻辑思维游戏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每一次活动时,我们都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幼儿逐步地能在发现问题时主动提问,互相探究解决办法。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生活中的秘密》这个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成家长,以重新摆放家里的各种物品为由,让幼儿把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并且要用语言告诉“孩子”这样摆放的原因。这样能够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鼓励幼儿叙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逻辑思维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从中摸索出学习的技巧和体会。但对于自己的思考过程,幼儿往往不知该如何描述。这时,教师就会引导幼儿把他的思考全过程从头到尾用学具边拼摆边说出来。最后再送给他一张可爱的思维游戏贴画,并和全班小朋友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孩子们受到了鼓励,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3.布置逻辑思维游戏课程环境,吸引幼儿讲解逻辑思维游戏故事 

对每个逻辑思维游戏的活动内容,我们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来讲给幼儿听。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所学单元的故事内容,以夸张、童话的手法装饰在班级的墙面上,使幼儿对熟悉的形象和故事能常看常讲,对他们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为延伸,班上展开了“评故事大王”的活动,过去不敢在人前发言的两个幼儿也被评上了“故事大王”。 

二、通过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能力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这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1.培养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片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图片观察的兴趣,教师为幼儿准备色彩鲜艳、可操作性强、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学具,激发观察的兴趣,再让幼儿观察画面,然后让幼儿找出主要内容,再联系到细节部分,最后再到主要形象之间与整个画面的关系,教给幼儿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 

2.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辅导幼儿丰富词汇,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并能够正确理解,正确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就可以指导幼儿围绕主题编故事了。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口语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利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是一方面在动、形象、符号三个不同的水平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形字;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输出信息。而表象游戏符合幼儿期语言表达特点,需要大量非语言手段。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采取游戏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幼儿掌握与表演有关的语言及非语言表现手段。接着,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特点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指导。最后,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 

四、通过美工活动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创造精神得以发挥,头脑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画讲给大家听。如:“她们在跳绳”、“小明在院里扫地。”慢慢地幼儿能将自己所画的内容讲成一段话。“一天冬冬放学回家,天刚下过雨,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冬冬一边走一边看,一会儿彩虹dylw.net不见了,冬冬发现自己迷路了,他找到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帮他找到了家。”时间长了,幼儿都能编出一段完整的故事了。这就反映了美工活动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 

五、利用游戏讲评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篇3

关键词:数学;实践教学;逻辑思维

一、数学教学

小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数学的阶段,也是一个养成数学学习习惯的阶段,更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牢固,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逻辑思维,二是细心耐心。逻辑思维是通过冷静的理解和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迎刃而解;细心耐心则是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思考,不能慌乱急躁,细心计算,不能急于求成,粗心大意,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若不能理解、明白解题思路,盲目运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因此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强,思路清晰,才能很快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数学课堂逻辑思维习惯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思维思考的习惯。逻辑思维习惯养成后,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直接采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得更高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这三种计算方法中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但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向学生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长+宽)×2的呢?让学生自由地说,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画图理解(长+宽)×2是表示两个(长+宽)的和。这样也为以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课堂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其实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与数学教学联系到一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再认为数学难懂、枯燥,让学生在征服难题的喜悦中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释放学生好奇的天性,使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思考学习,老师可以对他们正确的思维给予鼓励,对不合适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看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答题速度及正确率都相差很远,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向学生灌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起来,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和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直接给他鱼让他填饱肚子,不如教授他捕鱼的方法,让他自力更生。同理,老师告诉学生答题的方法,不如指导他们解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例题讲解换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思维能力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训练、思维测试、老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通过答题思路对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一道应用题,有两杯水,B杯中有100 ml水,A杯中的水比B杯中的两倍少40 ml,A中有多少水?第一步,设A中有x ml水;第二步,列出方程:x=(100×2)-40;第三步,得出结果:x=160 ml;第四步,答:A杯中有160 ml水。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而且更准确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是解题思路的练习都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想出解题思路,使难题迎刃而解。老师在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不善于思维训练的学生,对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思维方式不合适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对思维训练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同一种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把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才能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看到数学问题的时候才能迅速调动思维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数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正是实践教学的一种表现,可见实践教学在学习中的应用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强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篇4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育 写作水平 思考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中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不是“没的写”,要不是“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就要首先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讲作文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体裁,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从心理上学生表达了情感,同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样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束缚。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真实情感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通过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注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文章内容也会丰富充实。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底。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像、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孩子,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学生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章出来。

四、进行快速写作训练

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就要有目标的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将素材综合起来,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在参加语文作文考试这一题目上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如一周写作三篇,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给出专题,要求学生限时作文,课内完成,课堂的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形成相互竞争、有一定紧迫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经常的训练会使学生形成快速审题、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认识生活,而不是一再地由我们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有太高深的见解,也不可能有太广博的见识,但只要是他们的所思所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那就是有意义的。而这些就是学生要表达的,要倾诉的。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要鼓励的。只有让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杨万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

育,2011:Z1

篇5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关键素质

一、核心素养及思维品质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

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而初中恰好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向,这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和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该课堂如何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胡波老师这一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富有逻辑性和创新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扫读、跳读、精读,但是胡老师的目的远不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1.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胡波老师剪出一个漂亮的“帧弊忠入课文。胡老师的剪纸引入方式自然巧妙且新颖,富有创新性和灵活性。随后的小视频又让学生更加了解用英文讲述中国文化。课堂结束时,胡老师总结,希望孩子们要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同时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张红纸条贴在之前写关键词的红字条上,一个大写的醒目的“美”字,便在黑板上呈现了。最后,他还以一首押韵诗歌,让孩子们一起诵读,并配以背景轻音乐,倡导要做一个有心人。整堂课设计灵活,展现清晰,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老师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核对答案环节,他问学生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深度挖掘孩子的思路,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精读第四段后,其中一组孩子们拿起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图片中间是一个可爱的中国泥人娃娃,周围以树状结构清晰地展示了本段的关键词。学生报告该组成果后,胡老师予以表扬,但他同时问孩子们:“How can you make it better?”其余学生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比如可以多加一点颜色以及报告者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这个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动手

能力。

3.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文章一共有四段,第三段由胡老师引导孩子们以思维导图(mind map)的方式,围绕贴在黑板上剪纸“帧弊郑将本段的剪纸文化内容以树状结构铺陈在黑板上,看起来栩栩如生,清晰明了。在给孩子们示范了思维模式导图精读后,他鼓励孩子们分小组探究完成第四段的思维导图,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十分新颖,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并且富有创造力。

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1.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龚亚夫先生认为,“‘结构+功能’的教学路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备课中学会设计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良品格、行为规范等活动。”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会学生写句子,记叙就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用英语进行

思维。

2.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思维品|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水平和批判思维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具备培养这两种思维品质的理论和实施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各学科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英语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动手能力等,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很有裨益。

3.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用前沿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胡老师学习剪纸,并在阅读教学中用到了前沿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英国人东尼・博赞提出。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最后一段的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课堂效果也因此而锦上添花。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用精心的课堂设计,带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维习惯等。

参考文献:

篇6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保教工作

1、各班保教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幼儿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安全知识教育,幼儿在园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孩子们在老师、保育员的悉心照顾下,健康成长。

2、在日常教学中帮助教师建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积极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展。在年段组织的穿衣、逻辑思维操作比赛中幼儿获得较好的成绩。如穿衣比赛中袁辉、张圳晖、黄杰获得一等奖;周婷、凌思竹、陈雅君、陈晓娟、庄子权获得二等奖;蔡佳佳、张明帅、蔡诗华、范兴龙、苏铭新、吴钊伟、蔡祥龙等获得三等奖;逻辑思维操作比赛中张桢铭获得一等奖;张圳晖、庄子权获得二等奖;刘艺青、吴佳淇、王炜彬、苏荣辉获得三等奖。

3、年段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各领域相互渗透,保教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小一班的幼儿养成了较好的常规;小二班的幼儿自理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原有水平上又有进一步的提高。小小班幼儿在自理、口语表达方面同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成长,积极参加各种市、街道、园举行各种活动。其中李育珍、苏秀环老师参加国庆节皆慈善踩街活动。

(二)、教科研工作

1、我段两周一次的教研探讨与交流活动由各班教师轮流主持、记录,我们探讨的内容有:(1)讨论各班幼儿常规教育(2)如何将主题活动融如入等,并在年段开展互听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师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2、小二班是本园《线描写生画的探究》的实验班,本学期对幼儿进行线描画的教学,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幼儿在线、型、面等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3、本学期老师们在12月份迎接泉州优质园评估组来园对我段的教学情况、幼儿活动、环境设施等各方面进行观摩与检查,获得好评并通过评估。

4、我段的宝珊、育珍、秀环、淑惠老师相继到泉州、实幼、陈埭阿梅幼儿园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受益匪浅。

(三) 、家长与社区

1、各班在家教园地定期向家长宣传本月、周、半日的教育教学内容及家教文章,以及家长的各种心得,共同丰富。

2、家长能及时反馈幼儿的家庭表现,主动参与教师探讨育儿经验,积极撰写家教经验文章。家长张加添《记张圳晖切蔬菜、水果的过程》等刊登在第六期园报。

3、定期召开家长会(期初、期中、期末各一次);举办专题讲座《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亲子活动。内容有《幼儿穿衣竞赛》、《庆元旦大聚餐》、《包饺子》、《制作贺卡》等。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引导幼儿认识危险,学习自我保护。

篇7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篇8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这个模块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在作文设置形式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们大脑的各项机能,锻炼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组织概括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 作文 教学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无法集中精力在课堂上,他们的自控能力等各项人体机能还不成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他们的这种在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学会自律,学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这个模块充分利用这种工具。在作文设置形式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们大脑的各项机能,锻炼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组织概括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们简单的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对思维导图的有效利用。

一、漫画人物的设置与相对应的故事情节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思维和注意指向容易分散,认知能力尚浅。而作文又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形式,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习作过程中不知道从何下手,并且学生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学习和钻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对症下药,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童年中的经典记忆,比如,他们最爱的动画片、动漫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加上我们适当的引导教育,使得漫画中的东西还原现实或者追溯课本知识,利用我们的现有知识进行语文知识教育。这样一来既可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也可以将课本知识融入进来,一举多得。这样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比如,我们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这篇写作时,要求根据孙悟空的一个图画,想象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这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编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故事。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运用的这种插入漫画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是最简单的运用了思维导图这种工具来思考作文,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二、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对于图画的认知远远的胜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低年级语文教材,多配有形象的插画,运用图和文两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教学内容。对于小学作文来说,图文结合更是很好的促进了小学生对于作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方便较难作文的立意,也会很好的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作文中,插图往往是彩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意味隽永,令人耳目一新。图文结合更是具有直观简捷明了的特点。

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习作5时,要求学生“比较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的情感。展开联想,从丰富多彩的记忆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对待这种写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分别画出四幅不一样的脸蛋图,通过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图画冲击,告诉学生们应该如何探讨寻找到对自己内心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情,并有感情地展开写作。很显然,对于这种类型的写作,我们指引学生们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时最恰当不过的,这对于学生们扩展思维,展开想象,是一块很好的跳板,而且对于学生们以后的中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学生们以后的各个学科都涉及得到。

三、加强课堂训练

作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关键的一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逻辑思维不正确,时间顺序颠倒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一些概念不清楚,思维逻辑不完善的原因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加强训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提高学生们的逻辑能力和对作文的敏感度,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遇到了这么一道题,“看图中,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到处是鸟语花香、蝴蝶翩飞。”这时,我们就需要积极的引导着学生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小男孩,在沙漠上艰难的前行。再如:我们学习台湾的蝴蝶谷时,“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像这种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我们就需要引导着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越丰富,理解越透彻。我们在课堂上要多多加强这种训练,只有平时的引导正确,在看到这种类型的作文时就会反应迅速,头脑敏捷,迅速的确定作文立意,展开写作。

小学作文,起到了启蒙小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颗纽扣,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我们在平时课堂上多采用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这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极有效的方式。当然,培养过程是漫长而且艰难的,这不仅要求我们教材的设计需要更多的倾向于对孩子以后发展的培养,而且对我们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自身知识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动向,分层教学,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特长,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龚敏.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 柳力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 教育革新,2009(11)

【3】王杰.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有序可循【J】. 教育革新,2010(01)

【4】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篇9

关键词:直觉思维;捕捉;挖掘;整合

一、聚焦:直觉思维的“含冤莫白”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注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强调了证明的严格化、程序化,而与之并列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被忽视,一直处于抑制和弱化状态。

(一)“没有过程不能算对”――“冤”:呆板的评判标准

案例:“学习通分后”练习:三块同样大的蛋糕,小明吃了一个蛋糕的[35],小红吃了一个蛋糕的[34],小东吃了一个蛋糕的[12],请问谁吃得多?

XX同学解答:小红吃得多。因为[12]是一个蛋糕的一半,而[35]和[34]都比一半多,同时[34]又比[35]大,所以小红吃得多。

老师的希望: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再进行判断。

最后的评判:半对,因为没有过程。

上述案例仅是一个缩影,诸如此类的过分使用逻辑思维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非常普遍,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对于没有过程的结果基本都是持否定态度。事实上,本题中的学生直觉思维非常灵敏、跳跃且非常简洁正确,“不得分”的结果让他们思维从此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思维逐步走向程式化甚至僵化。

(二)“没有理由不要瞎猜”――“冤”:保守的主观臆断

案例: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引导: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有几个性急的孩子喊起来: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老师呵斥:你证明出来的吗?没有理由不要瞎猜!学生顿时一片哑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很多知识都是在默认的基础上进行先学习的,只是等到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时再深入地研究。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和物体,如正方形、长方形、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长期的观察和感悟让学生对于这些图形的特性有一些不需证明就知晓的直觉,当再次研究的时候,他们的直觉思维就会发生作用。这种“猜想”绝对不是瞎猜,而是在一瞬间顿悟到对象某方面的本质,从而迅速做出估计判断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一旦被承认,往往可以带给学生巨大的自信力,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一旦被打压,将会使学生三缄其口,使思维缺少灵动和冲击。

(三)“没有想好不要乱说”――“冤”:简单的打击遏制

案例:案例:如右图直角梯形中,求∠2=( )度

这道题是四年级学过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之后的一道练习题,意在让学生通过360°-90°-90°-75°算出∠1,然后再用180°-∠1算出∠2,

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之后,直觉思维反应∠2就等于75°,老师问:为什么?学生的逻辑思维没有跟上,支支吾吾。老师评价:没有想好不要乱说。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苛求于学生的言之有理和言必有据,认为讲不出道理的答案都是误打误撞,都是瞎猜碰巧,对学生的直觉思维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不承认,致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新思维孱弱不堪。

二、实践能让数学直觉不再稍纵即逝

(一)捕捉――机敏睿智――灵活处理

直觉思维有时并不可靠,而且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及时捕捉,灵活处理。

1.关注第一反应,找寻通灵钥匙

“第一反应”就是没有经过逻辑推理,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来得真实质朴,捕捉住第一反应就是找到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钥匙。

案例: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时,老师先让学生任意做三角形,有的同学摆,有的同学画,还有的同学折,大家都觉得三角形太简单。老师抛出问题:任意给你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几乎全班都表示:能!这种反应就是典型的错误直觉,老师及时关注了这种反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围一围(每个小组里发的小棒都是a+b

2.捕捉抢嘴插嘴,成就无限精彩

因为直觉具有突发性和跳跃性,不可预见地随时会发生,尤其在思维活跃独特同学的身上发生的频率更高,抢嘴插嘴则是其重要的表现形态,捕捉住并利用好,就可能成就出无限精彩。

案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并引导: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吗?有几个性急的孩子马上抢嘴: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在没有经过证明和推理的情况下,他们的结论完全是正确的!这就是正确的直觉。老师不妨先肯定他们的抢嘴: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不过怎样能证明你们的感觉是对呢?咱们量一量、折一折然后再来交流交流,好吗?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也会不遗余力地想尽办法验证,精彩无限。

(二)挖掘――旁敲侧击――激活直觉潜能

1.大胆的猜测――激活思维潜质

数学猜测是指在短时间内依据自己的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快速地给出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因为快速和开放,所以能迅速激活和触发一些隐性的思维潜质。

案例:如《循环小数》,老师揭示了课题后,引导同学们猜一猜,循环小数是一个什么数?生1:我从“小数”这两个字里可知道它一定是个小数。生2:我想循环小数的位数可能有很多。老师质疑:为什么呢?生3:我从“循环”一词联想到的,它可能就像每周的时间一样,都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这样不断重复的。师:真聪明!不但能抓住课题中的一个词去联想,还结合身边的实例去想。生3:我想循环小数中的某一个数字可能是不断出现的,就像一年都是春夏秋冬这样反复出现的一样。生4:不但是一个数字,也有可能是几个数字不断出现,比如12341234……

老师最后总结:大家猜得一点儿没错,循环小数到底什么样儿的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如果没有猜测环节,没有学生猜测过程中的互相触动和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就难以启动,“循环小数的意义”只能被动接受。

2.自由的联想――促使直觉启动

联想是不受逻辑约束的思维,它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巧妙的联想也可以促使直觉思维的启动。

案例: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老师引导:联想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更丰富的发现。比如学了今天的“在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重读),你能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纷纷联想:(1)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2)在除法算式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3)在减法算式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老师引导: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直觉,究竟它们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举很多例子验证。

3.敏锐的观察――瞬间达到最佳

长期的观察会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获取外界的刺激,从而使潜意识层面上的各种混沌无序的知识,在一瞬间达到最恰当的组合,进入显意识状态,即产生直觉。

案例:如图,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近?小学四年级之前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时,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他们说不出理由。因为“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逻辑性的知识是四年级下册才学到的。这种说不出理由的直觉正是长期的观察所得。

4.机智的选择――整体把握对象

选择是人脑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或综合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推理,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对象,这种题目主要追求“是什么”,而不细究“为什么”,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案例:小明星期天骑自行车到奶奶家,先骑了10分钟,途中休息了10分钟,后来骑了8分钟就到了,下面那个图像大致表示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

这是一道考查直觉思维的典型试题,试题的背景来源于日常生活,在题形的设计上采取了一个新的角度摒弃具体的计算与画图突出了观察与分析思维的考察。解答本题的思路不必抓细微的定量关系,而应该观图看势,抓住其特征,进行分析和选择。

(三)整合――相辅相成――互补共赢

1.用直觉引领逻辑

许多直觉洞察的空隙必须用逻辑推理来填补。对于直觉与非形式的强调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去取代数学证明,而只能作为后者的必要补充;而“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满足于不加证明的猜测,他们很快就会忘记在猜测与证明之间的区分”,而后者甚至可以说比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更糟。

(1)或对或错,追根究底

面对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直觉,如果对这些直觉思维不闻不问,任由学生瞎猜乱猜,最终导致学生养成随意、侥幸等不良学习心理,对于直觉的发展有害无益。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意保护学生已有的猜想能力和直觉思维,引领学生先以直觉思维为导向,再用逻辑思维追根究底,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方法,促使他们的直觉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和趋向精致。

(2)或隐或现,自圆其说

很多直觉产生的背后都

是一些难以名状或遗忘的知

识在支撑着,如在四年级刚

学习三角形时出现题目: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三角形,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学生的直觉反应两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但是为什么高都是相等的呢?一时又难以说清。用逻辑思维来追溯(三年级学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就可以实现对直觉思维中被简约的思维环节进行逻辑复原。

2.用逻辑检验直觉

直觉思维的结果只是问题的粗略解决,它是否正确,必须依靠逻辑思维加以证明。其中模糊的部分,需要逻辑思维进行澄清,错误的地方需要逻辑加以否定。所以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可靠的验证和反馈,这种验证和反馈为新的直觉产生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直觉思维的质量。比如有同学直觉认为“同位角相等”(小学没有学习同位角),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操作、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来验证,一旦得到验证合理,学生就能感受到直觉思维带来的巨大喜悦,从而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比如有同学直觉认为“两个数的积比两个数的和大”,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举出反例如2×2=2+2,5×1

伊思・斯图尔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直觉和严格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灵感的逻辑。”受控制的精神和富有美感的逻辑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学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郑毓信.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2]徐利治,王前.数学直觉层次性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情境;教育游戏;学具;合作互动

数学是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系统。新课改实行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新的理念进入课堂,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成果。如果学生收获不多,甚至不想学习,可以说老师做的是无用功。同样,如果学生非常努力的去学习,但是事倍功半,也是低效的课堂教学。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富有主动性、积极性。

旧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内容知识面狭窄,使学生对数学难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活力和热情。在进行教学时,一个活泼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有着愉悦的心情,更种想法更加活跃,对学习更加热情,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知识并非只是一种概念,它总是情景化的。孩子的生理感知能在具体环境中,快速而有效的接受新的信息,并且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从而达到学生的创新。

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动力由好奇升华为兴趣爱好以及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要能针对不同课生成对应的情境,设计出各种趣味性,探索性的开放题,精心设置,适时引导,巧妙地把学习目标任务糅合在这些开放的问题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迫切的心情将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从而在无形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往往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方面。语言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教学影响甚大。生动、形象、儿童化的语言才更能贴近小学生的世界。他们由于年龄小,所以理解能力偏弱,亲切的语言才能扣住孩子们的心弦,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很好帮助老师建立起一个更加贴近孩子的情境。这种创造性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让师生双方成为教学的主人。

二、让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多作用

教育游戏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同时它也是课外拓展和训练的新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丰富情感的体验。数学学习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若能有教育游戏的加入,让教学和游戏相互渗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网络的发展,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游戏逐渐丰富起来。某些教学环节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时,课堂上就有一个游戏。游戏时请座号是24的因数的学生站在左边,请座号是18的因数的学生站在右边。这时候就有部分学生他们的号数,是24和18的公因数,他们就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站在哪里,在两边来回的走。而下面的学生也非常激动的大喊:“站中间”,整个场面异常的热烈,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去。就在这种激烈的讨论中,最后那部分犹豫不决的学生,站到了两队人的中间。在老师“疑惑”目光中,他们解释了这么站的理由,从而在无形中,给学生形成了公因数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习效率。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抑制了孩子的这种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学习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是逐u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变化,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实践下,他们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抽象思维。通过学具,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更多的思考,引导学生把理论与思考联系起来。让学具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动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候。教师是先复习以前平面图片的推倒过程,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每个图形的变化方式,潜移默化“转化”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将圆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而去尝试发现圆的面积公式。课堂这时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有想办法变成长方形的,有想办法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有想变成三角形的,有想变成梯形的。通过对比分析,激烈讨论后,多数学生选择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动手,自己剪、拼,观察对比分析,不仅得出了圆形的面积公式,而且有的方法还极有创意。通过学具的这种摆、拼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四、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进行纯粹的说教,要善于结合问题,提出一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将整个思维过程,有序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看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并且及时的给予纠正。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判断对与错,或者得数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表达是否准确,都漠不关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也很肤浅。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并能有序完整的表达出来。这种发言机会不能只是面向部分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说的结果,更要关心思维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渐的提高,对各种问题都能进行大胆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五、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观念。